放线菌对稗草的拮抗作用-农业生态学

合集下载

放线菌在植病生防中的

放线菌在植病生防中的

降低病原菌的致病性、侵染效率以及接种体密度,导致病原菌群体密
度以及致病性下降; 二是放线菌可以诱发寄主植物组织内产生抗性或者抑菌物质,从而影 响病原菌的繁殖、生长,导致靶标致病菌死亡。 目前应用于病虫害生物防治的放线菌主要是链霉菌属及其相关类群。 抗生素应用(70%-—90%)
Your company slogan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调节寄主植物的微生物环境,使其利于寄主而不利 于病原物或者使其对寄主与病原物的相互作用发生有利于寄主而不利
于病原物的影响,从而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Your company slogan
Antagonistic Mechanism
放线菌应用于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一般有两种途径: 一是它能够在寄主体外通过抗生作用、竞争作用、捕食和重寄生作用,
Classification and extract
1、放线菌的代谢产物 抗生素:井冈霉素 酶: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 维生素:B12 有机酸、甾体化合物、核苷酸、酶抑制剂 2、提取--抗菌物质的分离提取常用薄层层析分析法(TLC) 发酵液预处理:将离心后的菌体沉淀用有机溶剂萃取 根据活性建立跟踪模型,从不同溶剂提取的部位开始跟踪筛选,再将 确定有效的某一溶剂提取物在药效跟踪的条件下,分离,直至获得有 效部位或成分。
拮抗放线菌生防机理的探讨
Contents
1
Introduction
2
Examples
3
Research Technical Route
4
Discussion
Your company slogan
Introduction
Your company slogan
Concepts
植物病害的发生关系

除不尽的杂草——稗草,曾与人对抗上千年,今对抗除草剂更难防

除不尽的杂草——稗草,曾与人对抗上千年,今对抗除草剂更难防

除不尽的杂草——稗草,曾与人对抗上千年,今对抗除草剂更难防近日《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播出,在《水稻》一集中谈及稗草曾与野生稻一样,是人们眼中的杂草,直到野生稻逐渐驯化成水稻,稗草也成为了威胁水稻生长的“敌人”。

在朱熹《劝农书》中记载“禾苗既长,稗草亦生,须是放干田水,仔细辨认,逐一拔出,踏在泥里,以培禾根”,在没有除草剂的年代,人们通过耘禾的方式拔除田间稗草,但是稗草却从未被彻底除掉,因为他们学会了“伪装”,变得和水稻越来越像,除了没有叶耳、叶舌外,形态很近似;当前大面积应用除草剂,但“凡杀不死我的,会使我更强大”,不正当的使用除草剂锻炼了杂草的抗性,稗草也在与除草剂对抗中,逐渐学会了比水稻长得更快,根系更粗壮,对环境的适宜性更强。

一、稗草拟态水稻的“伪装”以往讲“拟态”可能更多是指动物拟态,如叶滫,一种长得像树叶的虫子,看恶魔壁虎伪装的叶片,与周围的枯叶何其相似,动物拟态是为了适应环境,躲避天敌或欺骗捕食对象,是“适者生存”的结果。

恶魔壁虎伪装的叶片而作物拟态尚无定论,但浙江大学农学院樊龙江团队在《自然·生态与进化》杂志于9月16日发表作物拟态方面的论文,第一次从基因组学研究角度证实了作物拟态的存在。

他们稻田采集了328份稗草材料进行研究,发现稗草存在拟态水稻。

稗草与水稻是同科不同属,亲缘关系不算近,反而与小麦、玉米关系更近,但因为稗草与水稻长期伴生在一起上千年,随水稻的耕作技术的进步,稗草在人们的压迫下(年复一年的除草)不断演化,有些稗草在生长期变得与水稻外形相似,让那些稗草长得更像水稻的基因在人们的清理中留了下来,继续在稻田里争光照争水肥,享受着和水稻一样的待遇。

二、稗草是抗性复杂的“对手”稗草在除草剂的应用下改变了其进化的方向,稗草中少数抗性个体在长期施用除草剂下被保留了下来,在没有能够有效防除它的除草剂的前提下大量繁殖,从而形成优势群体。

当前各种稗草中不仅有敏感性、单抗性、多抗性稗草,甚至有代谢抗性稗草,即稗草对农药的代谢分解能力增强,让其对常用成分或常规剂量下能够“百毒不侵”,使得抗性稗草明目张胆地与水稻争取资源。

4种稗属杂草对二氯喹啉酸等常用除稗剂的抗药性

4种稗属杂草对二氯喹啉酸等常用除稗剂的抗药性

4种稗属杂草对二氯喹啉酸等常用除稗剂的抗药性稗属是一类常见的杂草,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为了控制稗属杂草的生长,农民通常会使用除稗剂进行喷洒,常用除稗剂包括二氯喹啉酸等化学药剂。

随着时间的推移,稗属杂草对这些常用除稗剂产生了抗药性,导致农民难以控制这些杂草的生长。

本文将探讨四种常见的稗属杂草对二氯喹啉酸等常用除稗剂的抗药性情况。

1. 狗尾草(Setaria viridis)狗尾草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亚洲、非洲和美洲的杂草,对小麦、大米等农作物造成了严重的竞争压力。

研究表明,狗尾草对二氯喹啉酸等除稗剂产生了抗药性。

在实验中,对狗尾草进行了不同浓度的二氯喹啉酸处理,结果显示,部分狗尾草种群对二氯喹啉酸表现出了抗性,这意味着这些杂草无法被二氯喹啉酸有效地控制。

2. 马唐(Echinochloa crus-galli)马唐是一种常见的水稻杂草,严重影响了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研究发现,马唐对二氯喹啉酸等除稗剂产生了抗药性。

在田间试验中,发现了一些马唐种群对二氯喹啉酸表现出了抗性,这使得农民在控制马唐生长时面临了更大的难题。

3.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狗牙根是一种常见的地被植物,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

研究表明,狗牙根对二氯喹啉酸等除稗剂产生了抗药性。

在实验中,发现了一些狗牙根种群对二氯喹啉酸表现出了抗性,这意味着农民在控制狗牙根生长时需要采取其他方法,以避免抗药性的进一步扩散。

4. 玉米花草(Digitaria sanguinalis)狗尾草、马唐、狗牙根和玉米花草这四种常见的稗属杂草都对二氯喹啉酸等常用除稗剂产生了抗药性。

这意味着农民需要采取其他方法来控制这些杂草的生长,以避免抗药性的进一步扩散。

农民也需要重视对除稗剂的合理使用,以减缓抗药性的形成。

希望通过科学的研究和实践,找到更有效的控制稗属杂草的方法,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保障。

拮抗放线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的开题报告

拮抗放线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的开题报告

拮抗放线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放线菌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和药物应用价值,被广泛用于新药研发。

由于其群体性生长和菌株的多样性,在生物制剂生产和药物研发中
经常出现拮抗放线菌的影响。

因此,对放线菌进行抗性研究和拮抗放线
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是非常必要的。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从自然土壤中分离出拮抗放线菌菌株,通过筛选和鉴定,获得具有较高抗拮抗菌能力的菌株,并研究其抗放线菌的机制。

三、研究内容
1. 采集自然土壤样品进行微生物分离培养。

2. 将分离获得的菌株与多种放线菌进行拮抗实验,筛选具有较高拮
抗能力的菌株。

3. 对具有较高拮抗能力的菌株进行形态学和生理生化鉴定。

4. 研究拮抗菌株对放线菌的抗菌能力及抗菌机制。

5. 对拮抗菌株进行发酵培养及提取,进一步研究其抗菌成分。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首先可以从自然生态中寻找具有抗放线菌能力的拮抗放线菌
菌株,为生物制剂生产和药物研发提供新的菌株资源。

其次,可以探究
拮抗放线菌的抗菌机制,为进一步改良生物制剂的生产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最后,研究拮抗放线菌的抗菌成分,可以为开发新型抗菌剂提供新
思路和研究路径。

几种化合物对稗草种子萌发和根系发育的影响

几种化合物对稗草种子萌发和根系发育的影响

几种化合物对稗草种子萌发和根系发育的影响
李琳;陈蔚燕
【期刊名称】《实验技术与管理》
【年(卷),期】2022(39)12
【摘要】探讨了4种化合物萘酐酰胺(NAXA)、萘酐酰胺季铵盐(NAJA)、肉桂酰胺(RGXA)和肉桂酰胺季铵盐(RGJA)在不同浓度下对稗草种子萌发、生根及根系活力的影响。

结果显示,30 mg/L的肉桂酰胺对稗草种子发芽率达到87%,较对照组(CK)提高30.63%,且其对稗草种子的主根、侧根和茎高的促进率均在27%以上。

而30 mg/L的萘酐酰胺和萘酐酰胺季铵盐两种化合物对稗草种子的茎高促进率分别达到50.12%和62.12%。

同时通过对照根尖亚显微结构和实物图,可以看出RGXA和NAXA化合物对稗草的根部有较强刺激作用,可见该文所用的RGXA和NAXA两种化合物在种子的萌发和生根上有一定的正促进作用。

【总页数】6页(P18-22)
【作者】李琳;陈蔚燕
【作者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化学与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31
【相关文献】
1.龙葵醇提物对稗草和菵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2.线辣椒根系分泌物中几种化感物质对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3.空心莲子草不同部位水浸液对黄瓜种
子萌发及根系细胞膜透性的影响4.稗草根系分泌物对水稻种子萌发和苗期生长的影响5.DCPTA和DTA-6对拟南芥种子萌发和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稻田除草剂对土壤氨化细菌和放线菌的影响及其调控

稻田除草剂对土壤氨化细菌和放线菌的影响及其调控

稻田除草剂对土壤氨化细菌和放线菌的影响及其调控采用靶标杂草作指示植物进行生物测定,研究了除草剂和尿素混用的杀草增效作用,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除草剂和尿素混用的杀草增效机理,采用微生物分析法研究了稻田常用除草剂对土壤氨化细菌的影响和对土壤放线菌的影响,研究了脲酶产生菌脲芽孢八叠球菌(Sporosarcina ureae(Beijerinck)Kluyver et van Niel)和链霉菌属白孢类群(Streptomyces albus)对除草剂的反应。

根据除草剂和尿素混用的杀草增效作用和对氨化细菌和放线菌的抑制作用,创制了丁草胺+农得时可湿性粉剂(丁农WP)和丁草胺+农得时+尿素颗粒剂(丁农尿素G)。

1.除草剂和尿素混用的杀草增效作用:磺酰脲类除草剂农得时(londax)+尿素混用对矮慈姑(Sagittaria pygmaea Miq.)的鲜重抑制率显著高于农得时单用。

酰胺类除草剂丁草胺(butachlor)+尿素混剂在无芒稗(Echinochloa crusgalli(L.)Beauv.var mitis(Pursh)Petern)萌芽期使用对无芒稗主根长度抑制率显著高于丁草胺单用。

然而,当稗草长到心叶期后,低剂量的丁草胺失去杀稗能力,丁草胺+尿素混剂处理的稗草植株鲜重明显高于丁草胺单一处理,无增效作用。

都尔(dual)池是酰胺类除草剂,都尔+尿素混用杀灭萌芽期的稗草增效作用显著。

二苯醚类除草剂除草醚(nitrofen)+尿素混用杀草增效作用显著,但除草醚活性低用量大,皮肤接触不利健康,若制成除草醚+尿素颗粒剂,农民常常手工撒施直接接触皮肤,所以不应提倡制作除草醚+尿素颗粒剂。

果尔(goal)也属于二苯醚类除草剂,果尔+尿素混用增效作用不显著。

苯氧羧酸类除草剂2甲4氯(MCPA)+尿素混用不但无增效作用,反而促进了指示杂草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Mart.)Griseb.)的生长,其生物量增加。

放线菌对植物病害的防治作用及应用

放线菌对植物病害的防治作用及应用

放线菌对植物病害的防治作用及应用贾雨;贾丽苑;黄建新【摘要】Actinomycetes ar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bio - control micro - organisms which produce antibiotics and enzymes and are advantageous in the bio - control of plant diseases. This study addresses the bio - control of actinomycetes against plant diseases in terms of actinomycetes' action on phytopathogen and on the plants' disease resistance under the soil environ- ment. The paper also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applications of actinomycetes in the bio - control of plant diseases, research hotspot and development trend.%放线菌是产生抗生素和酶的重要微生物资源之一,在防治植物病害中有很多优势.主要从放线菌与植物病原菌的作用和土壤环境中的放线菌对植物的抗病作用两方面,介绍了放线菌对植物病害的防治作用;简述目前放线菌在植病生防中的应用状况;以及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期刊名称】《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2(015)003【总页数】5页(P6-10)【关键词】放线菌;植物病害;生防作用【作者】贾雨;贾丽苑;黄建新【作者单位】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安710069;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安710069;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安71006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9.13由于化学农药危害环境,而且其高毒性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开发新型生物农药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放线菌作为微生物源农药之一,在生物防治中具有很多优势.放线菌分布范围广、种类多,自从Cohn (1872)发现放线菌至今,已经报道的放线菌有69个属1687种;很多放线菌可产生多种抗生素和酶,在微生物产生的新生物活性物质中,放线菌产生的就占到了74%[1];有些放线菌还可寄生于植物病原菌中;此外,在自然环境中放线菌可通过产生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抑制剂,调整土壤的微生态环境,对提高植物抗性和抑制土传植物病菌具有重要作用.因而,放线菌制剂成为替代化学农药的主要资源,广泛用于农业生产中.1 放线菌对植物病原菌的作用植物体的侵染性病害主要由细菌、真菌和病毒引发,放线菌对于这些病害具有十分明显的防治作用.其主要作用概括如下:1.1 抗生作用放线菌是产生抗生素的主要微生物来源.放线菌的抗生作用体现在次级代谢产物即抗生素对病原菌直接的抑制和致死作用.抗生素对病原菌细胞和大分子物质合成的影响表现在抑制蛋白质、核酸和质膜的合成,或者干扰病原菌的代谢系统,从而抑制其生长.对于抗生素作用于蛋白质合成系统的研究较多,如研究较早的放线菌酮和氯霉素,后来发现的中生菌素可抑制DL-[4,5-3H]亮氨酸掺入蛋白质[2].有些抗生素如TS99可作用于病原菌细胞壁或细胞膜,使得菌体细胞破裂[3].还有抗生素如万隆霉素可以抑制呼吸链中的NADN氧化酶活性,影响病原菌呼吸代谢[4].放线菌还可使病毒粒子凝聚钝化失去侵袭力,来实现抑制病毒侵染[5].1.2 重寄生作用重寄生指一些寄生病原菌又被其他微生物寄生的现象,往往由水解酶介导.放线菌重寄生在病原菌营养菌丝体,能使菌丝发生形态上的畸变,菌丝体破裂.这种相互作用包括放线菌产生附着胞缠绕在病原菌菌丝体上并侵入,菌丝在真菌内的分支使真菌菌体呈粒状、细胞质凝固和菌丝溶解.游动放线菌属的游动孢子也具有重寄生能力,靠趋化作用重寄生于病原菌的休眠孢子、有生长力的菌丝体或者卵菌纲真菌的休眠合子进行繁殖[6].抗生作用和重寄生作用相辅相成,有些抗生素破坏宿主细胞细胞壁的完整性,使得放线菌通过重寄生作用侵入病原菌细胞[6].1.3 铁载体的竞争作用铁载体(Siderophore)是由微生物在低铁条件下生成的一类小分子量(1~2 kDa)能特异螯合F3+e的螯合因子[7].在低铁环境下,放线菌细胞内也可以产生铁载体,既可以与其他生物争夺环境中的铁离子来杀死或抑制病原菌,又可以将抗生素主动运输到与其有竞争性的生物中.另外有些铁载体,如去铁胺[8~9]还可以促进链霉菌的生长和发育.但铁载体的竞争作用往往协同其他作用机制,不单独表现,如Macagnan[10]等分离出的放线菌产生的铁载体,协同细胞裂解酶抑制可可丛枝病菌(Moniliophthora(ex Crinipellis)perniciosa)分生孢子的萌发,单独作用效果不突出.1.4 酶及抑制剂的酶解作用高等真菌的细胞壁主要由几丁质和β-1,3-葡萄糖构成,卵菌纲真菌的细胞壁由纤维素组成.放线菌可产生多种细胞壁降解酶,使病原菌发生质壁分离或细胞破裂,细胞内含物渗出,起溶菌作用.这些酶包括β-1,3-葡聚糖酶,β-1,6-葡聚糖酶,β-葡糖苷酶,纤维素酶,几丁质酶等.有些放线菌还可产生几丁质酶抑制剂来抑制真菌细胞壁合成,如从链霉菌AB2570中分离出的guanofosfocinA(I)[11].经几丁质酶处理后,病原真菌的芽管生长速度变慢,芽管变细,孢子萌发率也会显著降低.但高必达等[12]发现几丁质酶的抑菌作用具有选择性,只有部分放线菌菌株几丁质酶活性与抑菌作用之间存在相关性.这说明抑菌作用是许多复杂的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进一步研究.2 土壤环境中放线菌对植物的抗病作用从生态学角度看,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是植物、病原菌和周围微环境组成的微生态系统失衡.因此,利用生防放线菌来调节植物与病原菌以及微环境中的生物平衡,也可以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2.1 诱导植物产生抗性生防放线菌本身和其代谢产物都可以诱导植物体防御酶系启动,表现在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等含量增加.这些酶可以参与植保素(如木质素、类黄酮等)合成途径,或者参与特定氧化反应,抵抗病原菌的侵染,它们在植物体内含量的提高是植物抗性的指标.Hemant等[13]分离出的6种链霉菌还可诱导水杨酸(一个在系统中诱导抗性的信号分子)等6种酚类物质在番茄植物中的积累,提高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的抗病能力.2.2 促进植物生长土壤中N、P元素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但大量的P在土壤中以不溶的金属螯合物存在.有些生防放线菌能产生磷酸酶,增溶土壤中的P元素,更好地促进植物吸收.Hamdali等[14]发现,将小单孢菌属和链霉菌属的两株放线菌接种在含磷酸岩的培养基上,能显著增加小麦植株N、P含量,又能有效减少腐霉菌(Pythium ultimum)对小麦种子的侵害.放线菌还可通过固氮作用,产生植物激素和生长促进剂直接促进植物生长,表现在植物干重和叶绿素含量增加,根系发育增强等.Khamna等[15]从柠檬草(Cymbopogon citratus)根系土壤中分离出的链霉菌CMU-H009产吲哚-3-乙酸(IAA)的活性非常高,对玉米根系的伸长和豇豆种子的萌发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另外,放线菌还能诱导菌根(AM)中真菌的孢子萌发[16],有利于菌根这一真菌-植物互惠共生体生长.2.3 调节土壤微生物区系李琼芳、田苗等[17~18]分别对麦冬和西洋参的连作现象进行了研究,发现了根系微生物区系的变化.土传病害逐渐严重伴随着微生物区系的失调,表现在真菌的增长幅度大,而细菌和放线菌的比例呈下降或小幅增长趋势,细菌性土壤变为真菌性土壤,结果造成土壤理化性质改变,增加了植物病虫害的侵染程度[17].生防放线菌在维持土壤微生物平衡和改善土壤微生物比例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是通过拮抗土传致病真菌来实现.邸宁等[19]发现,接种放线菌G-19后,其根际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加,真菌数量明显减少,与正常土壤的变化趋势相似,毛桃幼苗生长良好.喻国辉等[20]还发现放线菌可以分解作物自毒作用中产生的酚酸类物质,能有效缓解连作带来的植物病害.3 放线菌在防治植物病害中的应用目前,放线菌菌剂已经用于农作物、蔬菜瓜果和药用植物的生物防治中,可以防治棉花黄萎病(cotton Verticillium wilt)、烟草黑胫病(Phytophthora parasitica),番茄青枯病(Ralstonia solanacearum)、人参根腐病(Fusarium solani)等多种植物病害.放线菌菌剂可以用于拌种,或者施于植物根系土壤中直接与病原菌作用.具有代表性的有Kemiraoy公司生产的放线菌产品Mycostop和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推广使用的“5406”菌剂.前者由灰绿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vidis)的孢子和菌丝制成,主要用于防治观赏植物和温室蔬菜上的镰刀菌引起的枯萎病[21],后者由泾阳县的土壤中分离出的细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microflavus)制成,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都有防治作用[22].近年来,从土壤中分离出的一些拮抗放线菌也显示出了很大的生防潜力,已经用于生防菌剂开发.例如Yuan等[23]分离出的一株利迪链霉菌WYEC108,作为菌剂拌种或施于土壤中,有效地防治了真菌病害和种子腐烂,已经申请专利.Oliveira等[24]分离的内生链霉菌R18(6),具有广谱抗菌能力,可产生IAA和铁载体,且显示出了良好的磷酸溶解性.放线菌最突出的次级代谢产物就是农用抗生素.链霉菌(Streptomyces)作为抗生素的重要生产菌,人们已从中筛选出了井冈霉素、春雷霉素、农抗120等.国外比较著名的有1958年日本研制成功的杀稻瘟菌素-S,于1961年投入稻瘟病的防治.近年来,我国开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用抗生素,如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开发的万隆霉素[4],能有效防治卵菌和细菌病害.沈阳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研究室筛选出的农用抗生素TS99[3],对烟草赤星病菌、辣椒炭疽病菌等多种植物病原菌和一些革兰氏阴性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除了传统上从土壤中分离的放线菌,海洋中分离出的新抗生素也显示出了良好的生防效果.如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发的中尼霉素,对番茄早疫病病菌有良好的抑制效果;上海市农药研究所研发的Bafilomycins类似物,可以防治瓜类白粉病等[25].多种新型抗生素的研发为放线菌应用于生物防治提供了一个美好的前景.4 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展望由于放线菌对植物病害防治作用突出,人们期望获得更多更高效的拮抗放线菌,其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方面.4.1 放线菌新资源的开发近年来,针对现有抗生素活性低下,病原菌对其产生抗性的现状,人们逐渐将目光转移到了非土壤环境中的放线菌资源开发.一些在海洋环境中发现的放线菌资源,在植物病害的防治的应用中已经取得了良好效果.极端环境下如盐碱地、高寒地带等环境中的放线菌,由于生存环境特殊,代谢途径与常规放线菌不同,因而成为新的拮抗物质的重要来源.从植物中分离出的内生放线菌,是微生物源杀菌剂的新研究领域,如魏玉珍等[26]分离的内生链霉菌I07A-01824可产生抗霉素A18,对多种植物病原菌有良好抑制作用.有些药用植物如喜树等自身有杀菌功能,存在于这些植物中的内生放线菌,由于与药用植物的协同进化作用,可能产生新的基因及代谢产物,也是研究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27].4.2 放线菌现有资源的改造2002年天蓝色链霉菌A3(2)测序工作完成,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改造放线菌的方法随之迅速发展,如沉默基因激活、抗生素合成基因的克隆与重组等,以期产生新抗生素或获得高产菌株.近年来,人们发现了具有调节功能的合成次级代谢产物的沉默基因.如余贞等[28]发现,中断了变铅青链霉素的nsdA基因,获得的突变株WQ2能够合成放线紫红素,但重新引入野生型的nsdA又失去合成抗生素的能力.这表明中断nsdA基因可以激活变铅青链霉素中沉默的放线紫红素合成基因簇的表达,故可以诱导沉默基因表达获得新抗生素.基于多种放线菌测序工作的展开,抗生素合成基因的克隆也被应用到了新抗生素的筛选工作中.把目的片段转入到特定的宿主细胞中使其表达,或者与原产抗生素菌株杂交重组,既可以筛选出高产菌株,也可以筛选出新的抗生素基因[29].有些药用内生放线菌还含有编码抗生素的基因,如PKS I、PKS II和NRPS基因[27],可以产生与寄主植物相同或相似的抗菌物质,成为工程菌研究开发的目标.在基因工程改造菌株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全基因组改组技术(Genome Shuffling)筛选高产链霉菌菌株,快速简便,比传统经过多次诱变进行重组的方法更有效[30].目前,对放线菌作用于植物病害防治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投入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有很多放线菌在实验室中生防效果良好,但在大田试验中不尽人意;单一农用抗生素的使用不可避免地使病原菌产生抗性;部分放线菌抗菌谱较窄,应用价值低等等.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核糖体工程、计算机建模预测等多种手段的应用,将会进一步明确放线菌的生防机制,进行菌种改良与高效筛选,使其更好地投入到农业生产实践中.[参考文献][1]文孟良,李铭刚,李一青.从放线菌次生代谢产物创制生物农药[C].第五届新农药创制交流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化工学会,2003:146-147.[2]薛细良,谢德龄,倪楚芳,等.中生菌素的抗生作用[J].植物病理学报,1997,27(2):133-138.[3]吴元华,文才艺,朱春玉,等.农抗TS99对烟草赤星病菌作用的研究[J].中国烟草学报,2004,10(4):20-24.[4]陈念,高向阳,林壁润.万隆霉素抑制细菌的作用机理初探[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自然科学版,2005,33(51):143-148.[5]陈力力,高必达.微生物抗植物病毒活性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防治,2006,22(4):256-257.[6] KHALED A E T,KRISHNAPILLAI S.Non-streptomycete actinomycetes as biocontrol agents of soil-borne fungal plant pathogens and as plant growth promoters[J].Soil Biology&Biochemistry,2006,38:1505-1520.[7] SHELLY M P.Detection,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iderophores[J].Methods in Enzymology,1994,235:329-344.[8]黄婷婷,林双君,邓子新.放线菌中铁载体生物合成机制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通报,2011,38(5):765-773.[9] YAMANAKA K,OIKAWA H,OGAWA HO,et al.Desferrioxamine Eproduced by Streptomyces griseus stimulate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Streptomyces tanashiensis[J].Microbiology,2005,151(Pt 9):2899-2905.[10] DIRCEU M,REGINALDO D S R,ALAN W V P,et al,Production of lytic enzymes and siderophores,and inhibiton of germination of basidiospores of Moniliophthora(ex Crinipellis)perniciosa by phylloplane actinomycetes[J].Biological Control,2008,47(3):309-314.[11] YOSHIAKI I.Synthesis of Chemically Stable and Biologically Active Analogues of Guanofosfocins[D].Tokyo:Keio University,1996.[12]高必达.转几丁质酶基因防植物病害研究:进展、问题与展望[J].生物工程进展,1999,19(2):24.[13] HERMANT J R,ALOK K S.Actinomycetes mediated biochemical responses in tomato(Solanum lycopersicum)enhances bioprotection against Rhizoctonia solani[J].Crop protection,2011,30:1269-1273. [14] HANANE H,MOHAMED H,MARIE J V.Growth promotion and protection against damping-off of wheat by two rock phosphate solubilizing actinomycetes in a P-deficient soil under greenhouse conditions[J].Applied Soil Ecology,2008,40(3):510-517.[15] SUTTHINAN K.Indole-3-acetic acid production by Streptomyces sp.isolated from some Thai medicinal plant rhizosphere soils[J].EurAsian Journal of biosciences,2010,4:23-32.[16] MARCELA F-C,ANGELICA Q,CHRISTIAN D,et al.Evaluation of actinomycetes strains for key traits related with plant growth promotion and mycorrhiza helping activities[J].Applied Soil Ecology,2010,45(3):209-217.[17]李琼芳.不同连作年限麦冬根系微生物区系动态研究[J].土壤通报,2006,37(3):563-565.[18]田苗,房敏锋,黄建新,等.根系土壤微生物变化对西洋参种植的影响[J].生物学杂志,2011,28(5):38-42.[19]邸宁,刘志民,马焕普.拮抗放线菌G19对monica再植毛桃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 (28):225-230.[20]喻国辉,谢银华,陈燕红,等.利用微生物缓解苯丙烯酸对黄瓜生长的抑制[J].微生物学报,2006,46(6):934-938.[21] WHITE J G,LINFIELD C A,LAHDENPERA M L,et al.Mycostop-a novel biofungicide based on Stremptomyces griseoviridis[C].//Proceedings of Brighton Crop Protection Conference,Pests and Diseases,1990,1:221-226.[22]陶天申,岳莹玉,梁绍芬,等.5406抗生菌——泾阳链霉菌新种[J].微生物学报,1979,19(3):249-254.[23] YUAN W M,CRAWFORD D L.Characterization of Streptomyces lydicus WYEC108 as a potential bio-control agent against fungal root and seed rots[J].Appl.Environ.Microbiol,1995,61(8):3119-3128.[24] MAGARONI F D O,MARIANA G D S,SUELIT V D S.Anti-phytopathogen potential of endophytic actinobacteria isolated from tomato plants(Lycopersicon esculentum)in southern Brazil,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treptomyces sp.R18(6),a potential bio-control agent [J].Rese arch in Microbiology,2010,161(7):565-572.[25]沈寅初.我国微生物源杀菌抗生素的研究开发[J].世界农药,2011,33(4):1-4.[26] YAN L L,HAN N N,ZHANG Y Q,et al.Antimycin A18 produced by an endophytic Stremtomyces albidoflavus isolated from a mangrove plant[J].J Antibiot,2010,63:259-261.[27]朱文勇,李洁,赵国振.喜树内生放线菌多样性及抗菌活性评价[J].微生物学通报,2010,37(2):211-216.[28]余贞,王茜,邓子新,等.负调节基因nsdA在链霉菌中同源性及激活沉默抗生素合成基因簇的研究[J].生物工程学报,2006,22(5):757-763. [29]檀贝贝,孙蕾,张克诚.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克隆策略[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7):206-209.[30] CLERMONT N,LERAT S,BEAULIEU C.Genome shuffling enhances bio-control abilities of Streptomyces strains against two potato pathogens[J].Journal of Applied microbiology,2011,111(3):671-682.。

内生菌对稗草抗药性影响

内生菌对稗草抗药性影响

内生菌对稗草抗药性影响作者:曾晓宇等来源:《广东蚕业》 2021年第8期DOI:10.3969/j.issn.2095-1205.2021.08.17曾晓宇龙地兵吕雅婷胡奇(湖南交通工程学院湖南衡阳 421000)基金项目:2020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探究内生菌对稗草抗药性的影响”(20C0734)摘要在水稻种植中,如何清除稗草,以避免对水稻的产量与质量的影响,成为科研人员所面临的重点问题。

此前,科研人员不断增加除草剂的剂量与浓度,但使用过量除草剂会影响水稻的产量,也会使稗草产生一定的抗药性。

文章对内生菌对稗草的抗药性影响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内生菌;稗草;抗药性中图分类号:S45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205(2021)08-37-02现阶段,我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要从根本上解决稗草问题,不仅仅是发明新的除草剂这么简单,因为稗草会产生抗药性,一味地发明除草剂是治标不治本的,还应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解决[1]。

内生菌在自然界中的数量较为庞大,可以与植物一起共生、腐烂,与植物生长的每个阶段紧密相连。

内生菌的发现,则可以让相关研究人员使用科学技术指导农民解决稗草抗药性问题。

1 稗草的分布特点我国的稗草主要生长在盐分较高的稻田地区,稗草的适应能力较强,繁殖能力较快,在旱地或较为空旷的地区会大量繁殖,不仅会吸收稻田的营养,影响稻田的产量与质量,还会给常见的农作物如玉米、高粱等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毛鞘稗一般长在地质较好的老稻田里,而穿心稗一般生长在老稻田和深水田里,其生长发育的周期较长,不易脱落,其种子经常混入稻田中,进行大面积繁殖[2]。

稗草对生长条件的要求较低,一般当外界的平均温度在12 ℃以上,就可以正常生长,但稗草生长最合适的温度为25 ℃~30 ℃。

这就说明,如果外部温度不适合稗草生长,稗草的种子就不能发芽。

稗草所在土壤保持湿润时,稗草的生长情况最佳,但是当土壤深度较大,稗草的种子就会进入二次休眠的状态。

放线菌的名词解释

放线菌的名词解释

放线菌的名词解释放线菌,又称链霉菌,是一类常见于土壤、水体和植物体内的细菌,属于革兰氏阳性菌的一种。

它们的形态多样,有时呈现为直链状、分枝状甚至丝状。

放线菌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能够分解有机物质、提供土壤肥力,还能产生各种有益的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农业和工业领域。

本文将对放线菌的特征、生态学功能以及应用价值进行解释。

放线菌是一类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由胞壁酸和脂肪酸等组成。

它们通常生长比较缓慢,形态多样,有些可以形成分枝或丝状结构。

放线菌在生活环境中广泛存在,特别是在土壤和水体中比较常见。

它们一般以分解有机物质为主要能量来源,因此对土壤肥力的维持有重要作用。

放线菌的特征不仅仅限于形态上的多样性,它们还具有丰富的代谢能力。

许多种放线菌能够产生各种各样的生物活性物质,例如抗生素、银杏素等。

其中,抗生素是放线菌最著名的产物之一。

不同的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种类各异,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

世界上许多常用的抗生素,比如青霉素、链霉素等,都是由放线菌生产的。

除了抗生素,放线菌还能够合成其他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

有些放线菌能够产生生物表面活性物质(biosurfactants),这些物质具有乳化、起泡和表面张力调节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油田开发、环境修复等领域。

此外,放线菌还能产生酶、胞外多糖和次生代谢产物等重要物质。

放线菌在生态系统中起到了重要的功能。

它们通过分解有机物质,促进了养分的循环和土壤肥力的提高。

此外,放线菌还可以降解一些有毒化合物,具有环境修复的作用。

因此,保护和促进放线菌的生长对于维持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除了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放线菌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抗生素作为放线菌最重要的产物之一,已经在临床医学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和抗药性细菌的产生,产生了对抗生素的需要。

因此,对放线菌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将有助于发现新的抗生素。

另外,放线菌还具有潜在的农业应用价值。

稗属植物的分类与系统学研究概况

稗属植物的分类与系统学研究概况

周!平 郭水良 印丽萍"稗属植物的分类与系统学研究概况 # "杂草科学 $%&' '& & &()"稗属植物的分类与系统学研究概况周!平& $ 郭水良& 印丽萍$!&"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上海$%%$')#$"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上海$%%&'*$!!摘要 稗属杂草是一类严重的恶性杂草"广泛分布于全球"对多种农作物造成了严重危害%由于稗属植物在形态上变异强烈"这为稗属的分类及防除带来了一定困难%本文综述了稗属植物形态学&细胞学&分子标记等方面的研究概况"旨在为该类植物的综合管理提供依据%!!关键词 稗属#生物学特性#分类!!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 &%%'(,'*0 $%&' %&(%%%&(%)!"#$%&"&'($")*(+,-'$,./+&0,1-2-"3+12345678&"$"943:;<6=>6?78&"@A BC 6=D678$!&"E F >>G 8G F H C 6H G ?7I J 7K 6L F 7M G 7N :O 6G 7O G P ":;?78;?6B F L M ?>476K G L P 6N Q ":;?78;?6$%%$')"E ;67?#$":;?78;?6J 7N L Q (J R 6N A 7P DG O N 6F 7?7I +<?L ?7N 67G S <L G ?<":;?78;?6$%%&'*"E ;67?$45+,6$/,'!"#$%&"#'&(T G G IP ?L GP G L 6F <P T G G IP "T 6N ;?T 6IGI6P N L 6U<N 6F 767N ;GT F L >I "O ?<P 678P G L 6F <P ;?L M P N FM ?7Q O L F DP "V ;G L G ?L G ?O G L N ?67O >?P P 6H 6O ?N 6F 7?7I O F 7N L F >I6H H 6O <>N Q F H !"#$%&"#'&(UG O ?<P G F H N ;G 6L ;68;M F L D;F >F 86O ?>K ?L 6?=N 6F 7"A 7N ;6P D?DG L 6N T ?P L G K 6G T G I 67N ;G L G P G ?L O ;G P F H M F L D;F >F 8Q "O Q N F >F 8Q ?7I M F >G O <>?L M ?L WG L P F H !"#$%&"#'&("N F DL F =K 6IG U?P 6O I?N ?H F L N ;G 67N G 8L ?N G I M ?7?8G M G 7N F H !"#$%&"#'&(T G G IP "7-(8&6)+'!"#$%&"#'&(#U6F >F 86O ?>O ;?L ?O N G L 6P N 6O P #V ?R F 7F M Q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科研项目!编号'$%%X&%-X-$#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基础研究重点项目!编号'&%#E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创新重点项目!编号'%Y11$%&&%11X&$#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编号'#*%)%&$%作者简介'周!平!&,XY ($"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杂草分类及入侵机理研究%J(M ?6>'Z ;D$%%YP R [Q ?;F F "O F M "O 7%通信作者'郭水良"教授"主要从事杂草科学和植物分类与系统学研究%J(M ?6>'8P 8[P ;7<"G I<"O 7%!!稗属!!"#$%&"#'&(S G ?<K "$杂草是全球范围的一种恶性杂草"对农作物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随着生态环境&耕作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稗属种内在形态甚至基因上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异"这为稗属的分类&防除增添了更大的难度%中国稗属植物记录有&%个种&*个变种)&*"但是+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词典,记载的中国稗属植物*个种)$*#在最新出版的+\>F L ?F H E ;67?,中记录中国稗草属植物&'个种&*个变种)'*#在+:DGO 6G P $%%%,中共记录稗属植物种名有'%%多个"被接受的命名有'*个"说明对稗草分类的争议仍然很大"有必要进一步研究%9:稗属的生物学特性&"&!稗属的分布稗属植物原产于欧洲和亚洲的印度))*"分布于热带和温带地区"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大多数是田间杂草"其中稗!!)"*+,-(''$$是世界性恶性杂草)**%稗属杂草在我国也有广泛分布"对水稻等农作物造成了严重危害"稗草在我国农田&*种危害严重的杂草中位于首位)Y *%&"$!稗属的形态变异特点稗属植物的鉴定主要基于花序和小穗特征)**"但是稗属植物形态上变异强烈%例如"印度的9<D=N ?等采集了&,)份湖南穗子!!).*+/0%1("0(C 67W $"按照不同的生态地理环境将其分为*组"发现不同(&(杂草科学!$%&'年第'&卷第&期生境的稗属植物性状差异明显)-*%/>N F D等研究了不同来源的稗种子萌发率&开花时间&叶面积&植株高度&小穗长度&地上部分生物量&根的干重和种子数量及分子特征"发现该种无论在基因型上"还是在形态上都存在很大差异"指出影响变异的因素可能有农业耕作方式&农作物生长特点&地理位置及除草剂使用情况等)X*%;:稗属的分类$"&!稗属进化的研究进展许瑾等通过对稻属!2*34(C"$及其近缘等禾本科植物的叶绿体DP U/(1*%2基因进行扩增和测序"发现稗属植物与玉米&稻属的亲缘关系较近),*%韩爱东等用从栽培稻基因组中克隆的一些重复]B/顺序作探针"研究它们在这些植物中的分布情况及其杂交多态性表现)&%*%在研究D^^],的同源序列在禾本科中的分布及其多态性时从黍亚科中共选X 个种"结果从D^^],重复顺序的杂交带谱中发现稗草与狗尾草属的亲缘关系较近%稻稗!!)&*34$"&'($不仅是东亚稻田中具有代表性的杂草"而且为四倍体!$7_)R_'Y$"是稗!$7_ YR_*)$的祖先"也是栽培种六倍体紫穗稗!!)+1$'$, 3;T6G N@?U<7F$的野生种形式)&&(&'*%/F W6等在研究亚洲一年生多倍体稗属的系统演化过程中发现亚洲稗属间的基因关系是'异源六倍体稗同它的父本稻稗有相同的$个基因组#亚洲多年生四倍体物种!),1(-%$%(同稻稗有一个相同的基因组"而且还有一个未知来源的基因组#采自西半球的孔雀稗!!) "*+,5(6&%$,$在$个基因组上与稗和稻稗表现出非常紧密的关系#而光头稗!!)"&'&%($同各个种之间的亲缘关系都比较远)&)*%/F W6等用转录间隔区和叶绿体基因序列研究了稗草和稻稗的亲缘关系"研究中利用A V:&1*%V(C&1*%C内含子以及1*%C(\片段' A V:和叶绿体]B/都表明生长于西半球的稗与欧亚地区的稗在遗传上存在明显区别"但是与美国的孔雀稗和海岸稗!!)7('10*$$却有着密切的联系" 7L]B/A V:显示欧亚的稗和稻稗之间没有差别"这与两者叶绿体]B/之间有明显差异形成鲜明对比"目前的研究结果证明稻稗是稗的父本)&**%$"$!稗属形态分类研究进展对于稗属植物的分类"现在主要依靠穗和小穗等特点)**"但是单纯依赖形态鉴定稗属植物还存在许多困难%@?M?8<O;6等研究发现"稻稗和硬稃稗!!)"*+,-(''$K?L".&*/&,0%,$,$及水田稗!!) &*34&$80,$和稻稗之间的形态鉴定很难)&Y*%@?U<7F 认为"水田稗经常与稗&稻稗弄混)&-*%@?U<7F从法国9?P`<G Z博士处得到的水稗!!)5#3''&5&-&%$种子"种出来的植物在形态上更像稻稗)&X*%但是"在随后的研究中发现"该植物在形态上发生了高度变异%同种稗属植物的外部形态在不同生长环境中也出现了变异%印度的9<DN?等采集了&,)份湖南穗子"按照不同的生态地理环境将其分为*组"发现从不同生境采集的样本普遍存在着性状差异)-*%/>= N F D等研究了不同来源的稗种子萌发率&开花时间&叶面积&植株高度&小穗长度&地上部分生物量&根的干重和种子数量及分子特征"结果发现其在基因型和形态上都存在很大差异"其影响变异因素可能有农业耕作方式&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地理位置及除草剂的使用情况等)X*%芒的长度一直是稗属植物的重要鉴定特征"但是^<6Z(:?7N?G>>?等发现稗属植物芒的长度与生长环境有关)&,*%宋小玲等对稗属常见品种无芒稗!!)"*+,-(''$K?L"/$1$,$&西来稗!!)"*+,-(''$K?L"40'(30%,$,$&细叶旱稗!!)"*+,-(''$ K?L"5*(1$"&'($&旱稗!!)#$,5$8+'($&光头稗的开花过程和节律等进行了研究"认为稗属不同品种开花的过程基本相似)$%*%温度&光周期&晴天和阴雨天对开花都有一定的影响"但不同条件下的结实率没有明显差异%综上所述"目前对稗属的分类还比较混乱"须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国植物志,记载我国有稗属植物,个种&*个变种)&*"但是+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词典,认为稗属约X%个种"我国约*个种)$*"刁正俗发现了新品种宿穗稗!!)50*,$,10%1$($)$&*"一些地方新记录也不断地被报道)$$($)*%戴水连研究了中国稗属植物分类地位&系统亲缘关系"将中国的稗属植物分成*个群"即群一为光头稗"群二为水田稗&台湾稗!!).&*9 /&,0%,$,$"群三为稗&长芒野稗!!)"*+,-(''$K?L" "(+8(1($&无芒稗&西来稗"群四为海岸稗&孔雀稗&短芒稗!!)"*+,-(''$K?L":*06$,01($&无芒旱稗!!) "*+,-(''$K?L"5*(1$"&'($&狭叶旱稗!!)"*+,-(''$K?L" (+,1*&(;(5&%0%,$,$"群五为湖南穗子&紫穗稗"认为海岸稗虽与孔雀稗相似但仍有不同"赞同2G>>G L的观点将其作为一个种处理"台湾稗一般作为稗的变种"但有较明显的区别"因此将其作为一个种"把短芒稗&无芒旱稗&狭叶旱稗从稗的变种改组为孔雀稗的变种)$**%($(杂草科学!$%&'年第'&卷第&期$"'!稗属细胞分类研究进展B?W?Q?M?等认为"如果没有染色体数目和生物化学数据就很难鉴定稗属植物)$Y($-*%S;?7T L?等发现"光头稗和稗的胚胎发育过程存在差异)$X*%冯久焕等首次对国产稗属的-个种!含变种$植物的染色体形态进行了研究"发现染色体数目分别是$7_'Y或*))$,*"其中稗&西来稗&长芒稗!!)"(+8(9 1($&硬稃稗&水田稗的为$7_*)"无芒稗&孔雀稗&旱稗的为$7_'Y%西来稗&孔雀稗及水田稗的核型类别为$S型"无芒稗&旱稗&稗&硬稃稗及长芒稗的核型类别均为$/型%蔡联炳等研究了禾本科植物叶片表皮结构细胞主要类型的演化与系统分类和发育途径"通过对禾本科$%'属'$X种植物的叶表皮解剖观察"对表皮各类结构细胞分别进行演化探讨"将稗属划入黍超族黍亚科)'%*%$")!稗属分子分类研究进展除了以形态特征为主的传统分类方法以外"分子方法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植物分类学研究%在稗草的分子分类研究中"向育君等对稗草]B/的提取方法进行了改良"避免了多糖和酚类物质的影响"得到纯度高&无断裂降解的]B/)'&*%26><研究了$个栽培种紫穗稗和湖南穗子的进化过程)'$*%^<6Z= :?7N?G>>?等认为"稗属在形态上发生的高度变异使其分类产生了很多的争议)&,*%稻田中采用除草剂氰氟草酯来限制稗属的发展"但是不同稗属品种对该除草剂的敏感性不同"这些差异性使得形态学和分子学的研究更为重要%a6M等利用小穗和籽粒上的$&个定性和定量特征&^/5]标记对稗属植物进行分类"发现与传统的稗属分类结果都相当吻合"他们用^/5]技术对稗属杂草进行谱系分析"把稗草划分成'个类群)''*%@?M?8<O;6等利用非编码基因序列1*%V(C(\对东亚的稗属进行分子系统研究"将所采稗属种的,个种分为*组"即来自泰国的稻稗和!),1(-%$%(S G?<K&稗&孔雀稗&光头稗和湖南穗子&非洲的!)&:1+,$.'&*(:N?DH和!),1(-%$%("认为日本的紫穗稗是东亚唯一的一个栽培种)&Y*#同时他们发现稗&紫穗稗和水田稗等'个种有相同的基因序列&相同同工酶模式)$Y*和相同的^/5]结果)')*"将这'个种归为同一个种)&Y*%@?P<I?等利用5E^(^\C5技术对稻稗和稗进行分子鉴定"成功地将这$个物种区分开来"同时也没有发现这个种存在种内变异)$-*%通过分子的方法也发现了稗属种间&种内所存在的一些变异现象%@?U<7F对野生稗属!),1(-%$9 %(的生长特性&细胞特性&染色体数目等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此物种个体间存在着很大的变异)'**%同时"不同来源的稗草在基因和形态上也存在差异" />N F D等研究了不同来源的稗的种子萌发率&开花时间&叶面积&植株高度&小穗长度&地上部分生物量&根的干重和种子数量及分子特征"结果发现其在基因型和形态上都存在很大差异"其影响变异因素可能包括农业耕作方式&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地理位置及除草剂的使用情况等)X*%26><等利用^/5]技术)'$"'Y*&^F Q等通过O D]B/和L]B/序列)'-*发现"稗属种内存在高度的变异#但是@?M?8<O;6等的试验结果却显示"在同一地区种内变异水平非常低)&Y*%参考文献)&*陈守良"中国植物志'第九卷)b*"北京'科学出版社"&,,%")$*侯宽昭"吴德邻"高蕴璋"等"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词典)b*"$版"北京'科学出版社"&,X$")'*E;G7:C":Q>K6?b5"\>F L?F H E;67?)b*"S G6c678':O6G7O G5L G P P"$%%Y"$$'*%%(*&*"))*唐恩全"汪!矛"稗草的特性及防除)#*"生命世界"&,,)!$$' &X(&,"!)**乔丽雅"王庆亚"张守栋"等"稗属!!"#$%&"#'&(S G?<K"$杂草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杂草科学"$%%$!'$'X(&$")Y*全国农田考察组"中国农田杂草区划)#*"杂草学报"&,X,"' !$$'&(*")-*9<DN?/"b?;?c?7d"a<M?L b"G N?>"S6F I6K G L P6N Q67N;G U?L7Q?L I= M6>>G N!!"#$%&"#'&(.*+/0%1("0(C67W"5F?O G?G$8G L M D>?P M67A7I6?)#*"9G7G N^G P F<L E L F D J K F>"$%%,"*Y'XX'(XX,")X*/>N F D Ja"b G77?72"9G7G N6O?7I M F L D;F>F86O I6K G L P6N Q F H!"#$%&9 "#'&("*+,(-(''$DF D<>?N6F7P H L F MI6H H G L G7N F L6867P)#*"5;Q N F D?L?P6N= 6O?"$%&&"',!&$','(&%$"),*许!瑾"徐!涛"肖正康"等"禾本科DP U/(N L7;基因的序列分析及其在斑点野生稻鉴定中的应用)#*"生物技术通报"$%&&!$$' X*(,$")&%*韩爱东"林建东"缪汝槐"等"一些水稻的重复]B/顺序在稻属和其它禾本科植物中的多态性)#*"植物学报'英文版"&,,-"',!Y$'*--(*X&")&&*@?U<7F V"b F L D;F>F86O?>?7I O Q N F>F86O?>P N<I6G P67N;G8G7<P!"#$9 %&"#'&()#*":G6WG716;F"&,*'"Y'YY(-&")&$*@?U<7F V"E Q N F N?R F7F M6O P N<I6G P F7N;G N T F O<>N6K?N G I P DG O6G P?7I N;G T6>I L G>?N6K G P67N;G8G7<P!"#$%&"#'&()#*"E Q N F>F86?"&,Y$"$-'$,Y('%*")&'*@?U<7F V"S6F P Q P N G M?N6O P N<IQ F H N;G8G7<P!"#$%&"#'&()#*"#?D# S F N"&,YY"&,'$--('$'")&)*/F W6]"@?M?8<O;62"3L Q Z?P;)8G7G;F M F>F8<GL G DL G P G7N P;F= M F G F>F8F<P8G7F M6OO F D6G P67DF>Q D>F6IQ!"#$%&"#'&()#*"e G G I('(周!平等'稗属植物的分类与系统学研究概况S6F>F8Q?7I b?7?8G M G7N"$%%,",!'$'$$*($''")&**/F W6]"@?M?8<O;62"9G7G N6OL G>?N6F7P;6D UG N T G G7!"#$%&"#'&( "*+,(-(''$?7I!"#$%&"#'&(&*34$"&'(?O O G P P6F7P67H G L L G I H L F M67N G L= 7?>N L?7P O L6UG I P D?O G L?7I O;>F L F D>?P N]B/P G`<G7O G P)#*"e G G I S6F>F8Q?7I b?7?8G M G7N"$%%X"X!)$'$''($)$")&Y*@?M?8<O;62"4N?7F/"@?P<I?a"G N?>"/M F>G O<>?L D;Q>F8G7Q F H T6>I?7I O<>N6K?N G I!"#$%&"#'&(67J?P N/P6?67H G L L G I H L F M7F7( O F I678L G86F7P G`<G7O G P F H1*%V(C(\)#*"e G G I S6F>F8Q?7I b?7?8G M G7N"$%%*"*!)$'$&%($&X")&-*@?U<7F V"/U6F P Q P N G M?N6O P N<IQ F7!"#$%&"#'&(&*34&$80,!/L I"$ \L6N P O;)#*"E Q N F>F86?"&,X)"),!'$'Y-'(Y-X")&X*@?U<7F V"E Q N F>F86O?>^G>?N6F7P;6D UG N T G G7!"#$%&"#'&(&*34$"&'( d?P678"?7I N;G\L G7O;:N L?67F H!)5#3''&5&-&%:N?DH P<UP D"2*349 $"&'(!d?P678"$a F P P")#*"E Q N F>F86?"&,X&")Y!&f$$'','(',Y" )&,*^<6Z(:?7N?G>>?#5"S?P N6I?\"\L?7O F/^"G N?>"b F L D;F>F86O?> ?7I M F>G O<>?LO;?L?O N G L6Z?N6F7F H I6H H G L G7N!"#$%&"#'&(P DD"?7I 2*34(,(1$6(DF D<>?N6F7P)#*"#F<L7?>F H/8L6O<>N<L?>?7I\F F I E;G M6P N L Q"$%%Y"*)!)$'&&YY(&&-$")$%*宋小玲"强!胜"徐言宏"等"稗类!!"#$%&"#'&(P DD"$植物的开花生物学特性)#*"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刁正俗"中国稗属一新种)#*"云南植物研究"&,XX"&%!'$' '-&('-$"!)$$*梁!庆"刘!柯"崔大方"广东禾本科植物分布新记录)#*"华南农业大学学报"$%%X"$,!)$'&$&"&$)")$'*曾宪锋"河北省禾本科植物分布新记录)#*"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X"&$!&$''X(',")$)*陈!微"孙必兴"云南稗属!!"#$%&"#'&($植物进行了研究)#*"云南大学学报"$%%&"$'!&$'**(Y&")$**戴水连"中国稗属!"#$%&"#'&(分类系统的初步研究)#*"中山大学学报"&,XY!'$'-Y(X%")$Y*B?W?Q?M?@"4M G M F N F:"@?M?8<O;62"A IG7N6H6O?N6F7F H DF>Q D>F6I 8L F<DP67N;G8G7<P!"#$%&"#'&()#*"#"e G G I:O6"V G O;"&,,,")) !'$'$%*($&-")$-*@?P<I?a"@?7F/"B?W?Q?M?@"G N?>"b F>G O<>?L6IG7N6H6O?N6F7F H !"#$%&"#'&(&*34$"&'(d?P678"?7I!)"*+,(-(''$!C"$S G?<K"<=P678?DF>Q M G L?P G O;?67L G?O N6F7(L G P N L6O N6F7H L?8M G7N>G78N;DF>Q= M F L D;6P MN G O;76`<G)#*"e G G I S6F>8Q?7I b?7?8G M G7N"$%%$"$ !&$'&&(&-")$X*S;?7T L?^a"E;F I?:5"E F M D?L?N6K G G M UL Q F>F8Q F H!"#$%&"#'&( "&'&%+/?7I!"#$%&"#'&("*+,-(''$!5F?O G?G$)#*"5L F OA7I6?7 /O?I"&,XY",Y!&$'-&(-X")$,*冯久焕"张廷璧"国产稗属植物的细胞学研究)#*"武汉植物学研究"&,,'"&&!)$'$,'($,,")'%*蔡联炳"郭延平"禾本科植物叶片表皮结构细胞主要类型的演化与系统分类和发育途径的探讨)#*"西北植物学报"&,,*"&* !)$''$'(''*")'&*向育君"梁!辉"张正奇"稗草]B/的快速提取研究)#*"生物学杂志"$%%)"$&!$$''%(''")'$*26><ae"J K6IG7O G H L F M^/5]M?L WG L P67N;G G K F><N6F7F H!"#$9 %&"#'&(/$''01,!5F?O G?G$)#*"5>?7N:Q P N G M?N6O P?7I J K F><N6F7"&,,)"&X,'$)-($*-")''*a6Ma4":F;7#a":;67]2"G N?>"/7?>Q P6P F H8G7G N6O I6K G L P6N Q67 !"#$%&"#'&(P DG O6G P<P678L?7IF M?M D>6H6IG I DF>Q M F L D;6O]B/P !^/5]P$M?L WG L P)#*"a F L#e G G I:O6"&,,X"&X!&$'-Y(X'")')*4N?7F/"b6O;6P;6N?@"@?M?8<O;62"/U?L7Q?L I8L?P P M6M6ON F L6O G D>?7N UG>F78P N F!"#$%&"#'&(&*34$"&'("T;6O;6P O>G?L>Q I6P N67= 8<6P;G I H L F M L G>?N G I N?R?U?P G I F7^/5]?7?>Q P6P!/UP N L?O N$ )E*f f5L F O G G I678P F H N;G&-N;/5e::E F7H G L G7O G"S?78WF W'V;G /P6?7(5?O6H6O e G G I:O6G7O G:F O6G N Q"&,,,")'**@?U<7FV"S6F P Q P N G M?N6O PF H!"#$%&"#'&(,1(-%$%(!^G N Z"$5"S G?<K""O Q N F>F86O?>L G>?N6F7P;6D UG N T G G7N;G&$?7I&)(D>F6I P N L?67P)#*"9G7G N6O?"&,-%")&!$$''&&('&*")'Y*^<N>G I8G#"V?>UG L N^J":7G>>G L E2"^/5]?7?>Q P6P F H8G7G N6O K?L= 6?N6F7?M F78DL F D?76>(L G P6P N?7N?7I(P<P O G DN6U>G!"#$%&"#'&("*+,9 -(''$DF D<>?N6F7P67/L W?7P?P)#*"e G G I:O6"$%%%")X'YY,(Y-)"!)'-*^F Q:":6M F7#5"C?DF67N G\#"]G N G L M67?N6F7F H N;G F L6867F H N;G O F>I(?I?DN G I DF D<>?N6F7P F H U?L7Q?L I8L?P P!!"#$%&"#'&("*+,-('9 '$$67G?P N G L7B F L N;/M G L6O?'?N F N?>(G K6IG7O G?DDL F?O;<P678 ^/5]]B/?7I]B/P G`<G7O G P)#*"E?7#S F N"$%%%"-X!&$$' &*%*(&*&'"()(杂草科学!$%&'年第'&卷第&期。

一种利用放线菌提升植物炭疽菌拮抗作用的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利用放线菌提升植物炭疽菌拮抗作用的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利用放线菌提升植物炭疽菌拮抗作用的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陈美霞,刘伟,彭成彬,柯栋贤,甘鹏
申请号:CN201811119210.7
申请日:20180925
公开号:CN109182190A
公开日:
20190111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放线菌提升植物炭疽菌拮抗作用的方法,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A:采集、B:分离、C:筛选、D:复筛、E:统计、F:制备以及G:注射,本发明根据放线菌的抑菌特性,制成能够注入植物体内的抑菌溶液,显著提升了植物炭疽菌拮抗作用,较目前病害防治所用的化学药剂相比,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无污染和不易产生抗药性的特征。

本发明制成的抑菌溶液,能够对多种病原菌进行抑制,在被开发为生防菌制剂用于对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上,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申请人:宁德师范学院
地址:352100 福建省宁德市东侨经济开发区学院路1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李海燕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一种农作物病原体拮抗放线菌及其筛选和应用[发明专利]

一种农作物病原体拮抗放线菌及其筛选和应用[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农作物病原体拮抗放线菌及其筛选和应用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覃拥灵,何海燕,卢福芝
申请号:CN201610046881.X
申请日:20160125
公开号:CN105754891A
公开日:
20160713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农作物病原体拮抗放线菌及其筛选和应用。

所述农作物病原体拮抗放线菌属于利迪链霉菌属,保藏编号为:CCTCC M 2016038。

所述筛选方法,包括:(1)采用梯度稀释法从土壤样品中得到培养的放线菌;(2)采用琼脂块法筛选得到拮抗靶标菌的放线菌;(3)将所述放线菌恒温培养得到放线菌发酵液;(4)将靶标菌制成含菌的PDA平板,采用牛津杯法测量抑菌圈直径;(5)选取抑菌圈直径大于20mm的所述放线菌。

本发明通过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对植物病害起到防治的作用,该方法较化学农药对植物病害的防治相比,效果显著,对土壤无污染,利于无公害、绿色产品的生产。

申请人:河池学院
地址:546300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广西宜州市庆远镇龙江路42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南宁东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拮抗农业致病真菌放线菌株BOS-010的分离、抗菌活性及鉴定研究

拮抗农业致病真菌放线菌株BOS-010的分离、抗菌活性及鉴定研究

累西菲链霉菌渊杂贼则藻责贼燥皂赠糟藻泽 则藻糟蚤枣藻灶泽蚤泽冤员远 S 则阅晕粤 同源性达 怨怨豫遥 根据多项分类原则和系统进化树的构
建分析袁确定该菌株归属累西菲链霉菌类遥
关键词院放线菌曰抗菌活性曰BOS-010曰农业致病真菌曰鉴定
中图分类号院杂源愿圆援圆
文献标识码院粤
文章编号院0439原愿114渊圆园13冤01原0101-03
收稿日期院圆园员圆原园缘原员源 基金项目院辽宁省教育厅项目渊园园园圆员源冤 作者简介院周 霖渊员怨愿愿原冤袁女袁山东单县人袁硕士袁主要从事生物制药及剂型加工与应用研究袁渊电话冤员缘圆源员圆愿圆员园怨渊电子信箱冤
扎澡燥怎造蚤灶憎燥葬蚤岳员远猿援糟燥皂曰通讯作者袁王 勇袁男袁教授袁博士袁主要从事生物制药及剂型加工与应用研究袁渊电话冤员猿员猿园园愿苑怨苑苑 渊电子信箱冤憎赠圆园园圆愿远远岳员圆远援糟燥皂遥
放线菌是具有巨大使用价值的一类微生物 资源袁 迄今已知的抗生素中近 圆 辕 猿 是由放线菌产生 的咱员袁圆暂袁 其中已被使用的抗生素有 苑缘豫由链霉菌产 生咱猿暂遥 而且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活性强袁抑菌范围 广咱源暂遥本研究通过高氏一号培养基尧孕阅粤 培养基筛选 出具有拮抗作用的放线菌菌株遥 以 圆园 种农业致病 真菌作为供试菌袁通过活体快速筛选出具有抗菌活 性的菌株遥 最后挑选出生长特性特殊尧拮抗性优异 的菌株作为目的生防菌株遥
102
湖 北 农 业 科学
2013 年
员援员援源 主要仪器 光学显微镜尧 电子显微镜尧孕悦砸 扩增仪尧核酸电泳仪尧蛋白质电泳仪尧阅晕粤 测序仪尧 高速离心机尧恒温摇床等遥 员援圆 菌株的分离纯化
采用稀释分离法进行分离咱缘暂遥 选取菌落形态各 不相同的菌株及时转接到高氏一号平板培养基上 培养袁 经过多次反复挑取单个菌落进行纯化培养遥 纯化后袁转接到高氏一号试管斜面上培养 员园耀员缘 凿袁 进行标号保存遥 员援猿 菌株的筛选

土壤中拮抗放线菌的筛选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土壤中拮抗放线菌的筛选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土壤中拮抗放线菌的筛选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的开题
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拮抗放线菌是一类可以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细菌,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它们可以作为生物农药、食品防腐剂、抗生素和兽药等领域的重要原料。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许多生物技术的发展,对拮抗放线菌的研究逐渐得到广泛关注。

然而,目前对于新型具有活性的放线菌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相关文献比较少。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土壤中拮抗放线菌的筛选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探讨其在生物农药、食品防腐剂等领域的应用价值,并为其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将从土壤样品中筛选出具有潜在抑菌活性的拮抗放线菌菌株,并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等多种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和深入分析。

对于筛选出来的菌株,将进行发酵培养,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分离、纯化其次生代谢产物,分析其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评价其应用价值。

三、预期目标和意义
本研究预期能够筛选出多个具有高抑菌活性的拮抗放线菌菌株,并获得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为其在生物农药、食品防腐剂、抗生素和兽药等领域的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技术支持。

其意义在于,探索新型的生物活性物质对于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并推动相关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植物病原菌拮抗放线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

植物病原菌拮抗放线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

Kauffmann等[10]方法,琼脂糖凝胶电泳,凝胶成像系统中 平板法测定它们对2种植物病原细菌的拮抗作用,其中3株
检测其纯度。以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细菌通用引物 菌具有抑菌活性,结果(见图1)显示:W04、W01、W2R对水
27F(5'-AGAGTTTGATC CTGGCTCAG-3')和1527R(5'- 稻白叶枯病菌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
cinerea 、菜豆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sp.、黄瓜立枯病 菌Fusarium solani 、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 、绿 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 、番茄叶霉病菌Fulvia falva 、 水 稻 纹 枯 病 菌R h i z o c t o n i a s o l a n i 、水 稻 白 叶 枯 病 菌 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 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icola 、镰刀霉菌Fusaria 、无 名假丝酵母Candida famata ,以上均为浙江工业大学微生 物实验室保存菌种。
1.2.2 放线菌菌体对植物病菌的拮抗作用
(bootstrap)为1 000次重复。
采用平板对峙法 测Βιβλιοθήκη [5] 定放线菌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
3)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
菌 效 果 :将 培 养 好 的 植 物 病 原 真 菌 用 打 孔 器 打 取 直 径
在部分培养特征培养平板上划线接种菌株W04,
为5 mm的菌块,然后将其倒置放在PDA平板中央,距中 28 ℃培养7~15 d后观察记录菌落特征[11],并进行碳源、纤

放线菌612243产除草活性代谢产物的研究

放线菌612243产除草活性代谢产物的研究

放线菌612243产除草活性代谢产物的研究宗志友;周瑜;徐文平;陶黎明【摘要】An Actinomycete named 612243,which could produce herbicidal active substances, was found in the bioactive selecting process. A series of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were operated such as solvent extraction, chromatography and preparative HPLC on the fermentation broth of the strain 612243 through biological tracking experiment, and a purified compound 612243-B with herbicidal activity was obtained. The mass spectral a-nalysis showed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612243-B was 577 and its molecular formula was C31 H47NO9. After searching the literature and analysising the NMR spectra, it was verified the same as glucopiericidin A, a known compound. There was no report about its herbicidal activity in the literatures.%在微生物农药的筛选过程中,发现编号为612243的放线菌株可产生除草活性物质.根据除草活性跟踪的结果,将其发酵产物进行溶剂萃取、层析及高效液相色谱制备等一系列的分离纯化处理,获得一个活性化合物612243-B.质谱分析表明,该化合物分子量为577、分子式为C31 H47 NO9;经其它光谱分析并对照数据库,确定该化合物与已知的葡糖基杀粉蝶菌素(Glucopiericidin A)相同,但未见文献报道其除草活性的研究.【期刊名称】《化学与生物工程》【年(卷),期】2011(028)007【总页数】4页(P35-38)【关键词】农药;除草活性;分离纯化;葡糖基杀粉蝶菌素【作者】宗志友;周瑜;徐文平;陶黎明【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上海200234;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上海200237;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上海200237;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上海2002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458近年来,生物农药因其具有能克服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减少在农副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量等优势,在病虫害综合防治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地位也愈来愈凸显,其中微生物农药是生物农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土壤拮抗放线菌S

土壤拮抗放线菌S

土壤拮抗放线菌S-5210-6活性产物抑菌谱及其作用机制为了明确拮抗性放线菌S-5210-6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实用价值,并为其后续的生防制剂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在离体条件下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抑菌圈法和在活体条件下采用盆栽法对其活性产物的抑菌谱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离体条件下S-5210-6活性产物对病原细菌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对供试的病原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温室条件下,对专性寄生病原菌黄瓜霜霉病菌,不仅能阻止其菌丝的入侵,而且对已侵入的菌丝有很好的治疗作用.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对S-5210-6菌株活性产物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5210-6菌株活性产物不仅能强烈抑制病原菌菌丝的生长和分生孢子的萌发,而且经S-5210-6活性产物处理的病原菌菌丝和初萌发的分生孢子,接种寄主植物后,其致病性明显减弱,病斑的扩展减慢,且致病性的减弱程度与活性产物的浓度呈正相关关系.苹果腐烂病菌拮抗放线菌的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的优化苹果腐烂病是由V alsa mali Miyable et Y amada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

中国于1916年在辽宁南部发现该病,1948-1949年及1960年曾两度在辽南地区大流行,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随着化学农药引起的环境污染以及人们公认的3R(抗性、残毒、再猖獗)问题的出现,利用自然环境中的拮抗微生物防治植物病害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旨在从广东省中山市采集的土样中分离、筛选出对苹果腐烂病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放线菌,并对拮抗菌株进行初步鉴定及对其发酵条件进行研究,以期为苹果腐烂病的防治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 1对从广东省采集的土样进行热处理及化学处理,以降低常规放线菌的出现几率,然后通过稀释平板法对原土样及处理土样同时进行分离,共获得放线菌293株。

其中,未处理、热处理及苯酚处理的土样分离得到的菌株数量分别为214、22、57株,试验结果表明,经过一定处理的土样分离得到菌株的数量明显减少,同时稀有放线菌的数量可能有所增加。

科学家找到稗草与水稻相争的“秘密武器”

科学家找到稗草与水稻相争的“秘密武器”

科学家找到稗草与水稻相争的“秘密武器”
佚名
【期刊名称】《农化市场十日讯》
【年(卷),期】2017(000)021
【摘要】近日,浙江大学农学院樊龙江教授团队找到了稗草与水稻相争的“秘密武器”,并对水稻育种指出了一种新的基因资源。

植物化感作用简单地说就是植物会释放“化学武器”。

生长过程中,植物会向环境释放特定的防御性化学物质,从而影响邻近植物生长。

【总页数】1页(P36-3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1
【相关文献】
1.科学家找到“秘密武器”用于清除癌细胞“帮凶” [J], 王春;孙国根;
2.科学家找到“秘密武器”用于清除癌细胞“帮凶”新发现有望实现胰腺癌等早期诊断 [J],
3.科学家找到“秘密武器”用于清除癌细胞“帮凶” [J],
4.稗稻相争的“秘密武器”可为水稻育种服务 [J],
5.我国研究人员发现稗草抑制水稻的“秘密武器”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生态学》
设计性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放线菌对稗草的拮抗作用
姓名:
专业:
年级: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摘要:从所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出的三种放线菌(0902,4205,4903),选用稗草进行拮抗试验,结果筛选出具有明显拮抗作用的放线菌。

1.前言
放线菌是具有巨大实用价值的一类微生物,目前从微生物中发现的大约8000种生物活性物质中,近70%是由放线菌产生的。

利用放线菌的次生代谢产物—抗生素制备的新农药,由于其具有无污染、无残留、可再生、难以使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易于产业化、成本低等特点已成为无公害农药的主体和未来农药的发展方向。

在植保工作中,最近10a,农用抗生素的筛选和应用虽已为学术界的研究重点,但就其数量、质量和品种而言还远远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要求。

生物拮抗作用,一种微生物的存在能阻扰病源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称为生物拮抗作用。

2.实验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1.1 放线菌(0902,4205,4903)、稗草种子
培养基①分离及保存用培养基:改良高氏合成一号培养基;②拮抗试验用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1.2 主要仪器设备:培养皿、培养箱、烧杯
2.实验方法
2.1 放线菌的分离纯化:于采集的土样中,用稀释涂布法从高氏一号培养基分离出放线菌,
用平板划线进行纯化。

2.2 放线菌抗菌活性的测定:用琼脂块法测定分离所得放线菌对两株供试病原弧菌的抗
菌活性.具体方法如下:将被测放线菌菌株制备成菌悬液,稀释至适当的浓度后涂布于高氏一号平板,在28℃培养3~5d后,用打孔器将各小菌落打下并移至湿室中培养成熟,然后再移至含供试验病原弧菌的营养琼脂平板上在28℃培养18~24h,测定抑菌圈直径.
2.3 放线菌的人工诱变:从分离所得放线菌中挑选拮抗能力较强的菌株进行诱变,方法如下:
将选取的放线菌进行适当稀释,涂布均匀后放在15W紫外灯下(灯高40cm)照射2min[7],然后放在28℃培养箱中培养3~5d后挑取单菌落于高氏一号斜面上。

2.4 培养基的准备: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作为拮抗试验的培养基。

2.4 接种:采用对照方法,一个培养皿中添加清水,另一培养皿中有放线菌。

在每个培养皿
中接种10粒稗草种子。

放在培养箱中培养。

3.数据处理
等到稗草发芽,并长到一定程度,量根和茎的长度,取平均值。

1,数据:
4.分析
从表中看出,放线菌0902对稗草生长没有任何拮抗作用,反而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放线菌4205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其中影响根的发育效果明显强于影响茎的生长效果。

放线菌4903也具有很强的阻碍稗草发育的作用,但是它的作用没有放线菌4205强烈。

同样,放线菌4903对根和茎都阻碍,对根的影响较大,而对茎的影响很少。

5.参考文献:
[1]李湘民,华菊玲,宋爱芝.棉花苗期病害拮抗菌的筛选[J].江西农业学报,1994,6(4):118~121.
[2] 马萍,张玲琪,魏蓉城,等.西双版纳橡胶、咖啡和胡椒根际放线菌的抗菌作用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17(3):229~233.
[3] 张哑平,李国英.北疆棉花根际微生物对棉花立枯病拮抗作用的研究[J].石河子大学报,1998,1(4):8~11.
[4] 沈寅初,张一宾.生物农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34~55.
[5] 陈福如,郑元梅,翁文焱木.芦笋茎枯病菌拮抗细菌的筛选及利用研究[J].福建省农科院学报,1995,10(3):50~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