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湘《采莲曲》赏析
何大坚--朱湘《采莲曲》的思想情感价值分析
朱湘《采莲曲》的思想情感价值分析附:采莲曲小船呀轻摇,杨柳呀风里颠摇;荷叶呀翠盖,荷花呀人样娇娆。
日落,微波,金丝闪动过小河。
左行,右撑,莲舟上扬起歌声。
菡萏呀半开,蜂蝶呀不许轻来,绿水呀相伴,清净呀不染尘埃。
溪涧采莲,水珠滑走过荷钱。
拍紧,折轻,桨声应答着歌声。
藕心呀丝长,羞涩呀水底深藏;不见呀蚕茧,丝多呀蛹裹中央溪头采藕女郎要采又夷犹。
波沉,波升,波上抑扬着歌声。
莲蓬呀子多:两岸呀榴树婆娑,喜鹊呀喧噪,榴花呀落上新罗。
溪中采蓬,耳鬓边晕着微红。
风定,风生,风颸荡漾着歌声。
升了呀月钩,明了呀织女牵牛;薄雾呀拂水,凉风呀飘去莲舟。
花芳衣香消溶入一片苍茫;时静时闻虚空里袅着歌音。
------摘自《朱湘精品集》一、写作背景与诗歌大意现代诗坛短短三十年,却如一束奇葩,美丽地绽放着,吸引着众多读者的眼球。
如果说诗是人的灵魂,那么现代诗中的新月诗派首屈一指。
优美舒缓的句式,清新淡雅的意境,琅琅上口的韵律,勾画的不仅仅是纯洁毫无杂质的自然之景,更是诗人对生活的赞美和留恋之情。
新月派是现代诗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具有浓烈的浪漫主义情怀,其间的代表徐志摩和闻一多早已被人们所熟知。
但还有一位同他们一起为新月派诗歌注入活力的诗人,他虽来去匆匆,但诗的灵魂永驻诗坛,他爱诗如爱命的气魄无人能及,凝结着他的心血的诗同样触动着我们的情感,我们追忆他—朱湘。
朱湘的寿命是短暂的,而他的诗歌的生命却是永恒的。
在他短短的二十九年的生命旅程中,有十年的写诗历程,并且是用自己的心血去写诗,追求艺术的完美。
虽然朱湘的诗曾一度受冷落,但金子总要发光,朱湘的诗终究得到了人们的垂青。
正如诗人的挚友罗念生所说的那样:“不死也死了,是诗人的体魄;死了也不死,是诗人的诗。
”春末夏初的采莲时节,是水乡的农家少女忙碌的日子;是热闹欢愉的时光、也是孕育爱情的季节。
自古至今,诗人们描写南方特有的采莲盛况之情韵的佳作可谓不少。
我国2 0年代诗坛上,有一位名震一时的青年诗人朱湘,他写下的《采莲曲》虽然表现的还是同一主题,却以清丽脱俗,含蓄自然的艺术风姿而别具一格。
采莲曲古诗原文及赏析
采莲曲古诗原文及赏析《采莲曲》原文采莲归,绿水芙蓉衣。
秋风起浪凫雁飞。
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摇橹。
叶屿花潭极望平,江讴越吹相思苦。
相思苦,佳期不可驻。
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
今已暮,采莲花。
渠今那必尽娼家。
官道城南把桑叶,何如江上采莲花。
莲花复莲花,花叶何稠叠。
叶翠本羞眉,花红强如颊。
佳人不在兹,怅望别离时。
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
故情无处所,新物从华滋。
不惜西津交佩解,还羞北海雁书迟。
采莲歌有节,采莲夜未歇。
正逢浩荡江上风,又值裴回江上月。
裴回莲浦夜相逢,吴姬越女何丰茸。
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路几重。
《采莲曲》鉴赏“采莲归,绿水芙蓉衣”,全诗采取倒叙手法,实是故事的结尾。
采莲归来水湿衣裙,芙蓉指的不是荷花,梁元帝的《采莲曲》写道:“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
”“绿水芙蓉衣”,在读者眼前所浮现的正是面如莲花,衣杂荷叶香的动人画面。
这个开头短小精彩,有着高度的艺术概括力。
从“秋风起浪凫雁飞”句起,到“还羞北海雁书迟”句止,为诗的主要叙事部分。
首先“秋风起浪凫雁飞,桂櫂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摇橹。
”点出了时间、地点和人物。
在秋风吹起层层浪花的溪流里,采莲女子驾着小舟轻盈地向莲塘驶去,受惊的野鸭、雁儿阵阵飞起。
生活的如平静的水面般美好,其实那“秋风起浪凫雁飞”,已激起她内心情感的涟漪。
“叶屿花潭极望平,江讴越吹相思苦。
相思苦,佳期不可驻;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
”为第二个层次,先写采莲女子极目远眺,只见绿叶红花,一派“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象。
这景致与从前一样,物是人非,令人感慨。
舟儿渐行渐近,莲塘里飘来歌曲声,越来越清楚,声声诉的尽是相思苦情。
这目睹耳闻,使采莲女子胸中掀起了重重波浪:美好的日子不会久留。
她思念,她怨尤:“塞外征夫犹未还!”“犹”字颇具分量,表达了离别已久远思之切,怨之深。
“江南采莲今已暮”,既写实也兼比兴,意为光阴易逝,就像采莲,转瞬就到黄昏;人生短暂,倏忽就到迟暮。
清丽脱俗 含蓄自然——朱湘《采莲曲》赏析
清丽脱俗含蓄自然——朱湘《采莲曲》赏析
洪永铿
【期刊名称】《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1992(000)001
【摘要】闻一多先生所倡导的著名的新诗创作主张——要求新诗具有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词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在我国二十年代诗坛上产生的影响究竟如何?有哪些具体的艺术实践?本文从发掘青年诗人朱湘(属新格律诗派)的作品《采莲曲》的诗美入手,从一个侧面回答了这一问题。
【总页数】2页(P54-55)
【作者】洪永铿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N
【相关文献】
1.朱湘《采莲曲》新析 [J], 余国京
2.意象清丽幽静感情自然含蓄——冯至《我是一条小河》赏析 [J], 朱梅艳
3.从《采莲曲》看朱湘诗歌的乌托邦世界 [J], 王灿
4.优雅意境静美图卷理想人生——朱湘《采莲曲》品读 [J], 艾晓林
5.清丽含蓄韵意悠长——2000年语文高考赏析题《约客》品析及解题管见 [J], 周文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朱湘《采莲曲》阅读答案
朱湘《采莲曲》阅读答案《采莲曲》朱湘小船啊轻飘,杨柳呀风里颠摇;荷叶呀翠盖,荷花呀人样娇娆。
日落,微波,金线闪动过小河,左行,右撑,莲舟上扬起歌声。
菡萏呀半开,蜂蝶呀不许轻来;绿水呀相伴,清净呀不染尘埃。
溪间,采莲,水珠滑走过荷钱。
拍紧,拍轻,浆声应答着歌声。
藕心呀丝长,羞涩呀水底深藏;不见呀蚕茧,丝多呀蛹裹中央?溪头,采藕,女郎要采又夷犹。
波沉,波升,波上抑扬着歌声。
莲蓬呀子多,两岸呀榴树婆娑,喜鹊呀喧噪;榴花呀落上新罗。
溪中,采莲,耳鬓边晕着微红。
风定,风生,风飔荡漾着歌声。
升了呀月钩,明了呀织女牵牛;薄雾呀拂水,凉风呀飘去莲舟。
花芳,衣香,消溶入一片苍茫;时静,时闻,虚空里袅着歌音。
《采莲曲》习题及答案1、分别概括五节的内容。
(①摇舟进荷池②溪间采荷花③溪头采莲藕④溪中采莲蓬⑤摇舟回家去)2、第一节,诗人把什么比作“杨柳”?二者有什么共同点?(诗人把采莲女比作“杨柳”。
采莲女摇船的婀娜姿态与杨柳随风飘荡的动作很相似。
)3、“羞涩呀水底深藏”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拟人。
既写出莲藕的可爱,又是采莲女纯美的写照,以莲衬人。
)4、每一节的最后都有“歌声”,这样反复有什么作用?(表达了采莲女喜悦的心情,每一节的歌声与景物交融,营造出诗歌的意境美。
)5、从本诗,你看到哪些美的画面?听到了什么声音?嗅到了什么味道?感受到什么?(看到了:美丽的农家采莲少女划着一叶轻舟,在溪水中采莲;莲叶碧绿田田,荷花鲜红妖娆,微波荡漾,杨柳摇摆,蜂蝶飞舞……;听到了浆声应答着歌声,风声和着浪声;嗅到了花香和衣香;感受到采莲女在时时思念着自己的心上人。
)6、这首诗歌的画面不仅有色、有声,而且有味、有情,它就像一幅精致优美的水彩画。
在这幅迷人的水彩画上,有景有人,你认为谁最美?(采莲女。
)7、诗歌描绘了采莲少女,她的美无处不在。
你感受到了吗?请你说说她美在何处?(美在外貌:荷花般妖娆;美在劳动的情态:轻盈、欢快美在采莲的歌声:婉转悠扬美在采莲过程的情感:羞涩、甜蜜、喜悦……)8、读完这首诗,为什么我们眼中的采莲少女如此纯美,你明白是什么原因吗?作者主要通过什么艺术手法把人物形象完美精致地呈现出来?(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以迷人的景色来衬托采莲少女的形象美,体现了诗歌的意境美。
从《采莲曲》看朱湘诗歌的乌托邦世界
荷叶呀翠盖 , / 荷花呀人样妖娆 。 /日落 , / 微波 , / 金线闪动过小河 。 ” 得益于古典诗歌的滋养 , 朱湘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6 — 2 6
作者 简介 : 王灿( 1 9 8 7 一) , 安徽宿州人 ,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 院 2 0 1 1 级 中国现 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 。
从《 采莲 曲》 看朱湘诗歌 的乌托邦世界
疼爱 , 音律婉转 , 温馨柔和而甜蜜 ; 《 婚歌》 ( “ 让喜幛 悬满一堂 , 让 红 毡铺 满 地 上 , 让 乐 声 响 彻 通宵 ” ) 展
现新婚时的幸福场景 , 寄托着诗人对美满婚姻的渴 盼; 《 催妆 曲》 ( “ 霞织 的五彩衣裳 悬挂在弯弯月钩 上; 日 神也捧着金镜 , 等候你起来梳早妆 。 ” ) 描写在 新一天帷幕即将拉启之时一妇女慵懒倦起 的情景 , 运用 拟 人 的手 法 表现 了对 新 娘 的爱 恋 之 情 和 对 新
轼在 《 调 啸词 》 中有 着相似 的 意境之美 。 难 怪沈从 文 曾指 出 : “ 用 东 方 的声 音 , 唱东方 的歌 曲 , 使 诗歌 从
用而且安排得非常之好 。 ” 《 采莲曲》 即是诗人融古 典、 新诗 为一 体 的典范 之作 。 《 采莲 曲》 为我们描绘 了一幅富有古典意蕴的
现诗人在诗歌中所营造的纯美世界 , 却是虚无缥缈 的, 是脱离现实存在的乌托邦世界。本文试从其代 表作《 采莲曲》 来窥视朱湘诗歌的乌托邦世界 。
人注重用韵 , 采用了词曲式的格律 , 押韵 自然 , 恰 如 其分地表达了其 中所蕴 含的情感 ,一如苏雪林所
言: “ 观全 曲音 节婉转 抑扬 , 极 尽婵 缓之 美 。诵 之恍 如 置身莲 渚之 间 : 菡 萏如 火 , 绿波 荡漾 , 无 数妙 龄女
采莲曲 (朱湘诗作)
清净呀不染尘埃。
溪间,
采莲,
水珠滑走过荷钱。
拍紧,
拍轻,
浆声应答着歌声。
藕心呀丝长,
羞涩呀水底深藏;
不见呀蚕茧,
丝多呀蛹裹中央?
溪头,
采藕,
女郎要采又夷犹⑵。
波沉,
波升,
波上抑扬着歌声。
莲蓬呀子多,
两岸呀榴树婆娑⑶;
喜鹊呀喧噪,
榴花呀落上新罗。
目录
1 作品原文
2 字词注释
3 创作背景
4 作品鉴赏
? 文学赏析
? 名家点评
5 作者简介
作品原文:
采莲曲
小船啊轻飘,
杨柳呀风里颠摇;
荷叶呀翠盖,
荷花呀人样娇娆。
日落,
微波,
金线闪动过小河,
左行,
右撑,
莲舟上扬起歌声。
菡萏⑴呀半开,
蜂蝶呀不许轻来;
文学赏析:
全诗共五节。
第一节(“小船呀轻飘”至“莲舟上扬起歌声”)写摇舟入池。“轻飘”既写采莲舟之轻巧,又写其行进之快;“杨柳”、“颠摇”则彰显了采莲女的婀娜身姿。荷叶大而绿,荷花娇而艳。夕阳中闪闪的微波,所有这一切均感染了采莲女,使其不禁放声歌唱。
第二节(“菡萏呀半开”至“浆声应答着歌声”)写溪间采莲。河水清澈见底,在荷叶下潺潺流过。采莲女动手采莲了,手碰到了荷叶,晶莹的水珠在荷叶上滑动着,木桨拍打着水面,发出的声响连同采莲女的歌声一起融入了大自然之
此诗较好地体现了闻一多先生提出的“三美”主张:语气词、短语、短句的巧妙使用,描绘出东方少女独有的卓越风姿,是为绘画美;“呀”字的反复使用,两字短语的并列,各节不同的韵脚,读来朗朗上口,是为音乐美;诗的各节整齐划一,节与节之间各部对衬,五节就是五幅优美的水彩画,是为建筑美。
朱湘《采莲曲》赏析
朱湘《采莲曲》赏析小船啊轻飘,杨柳呀风里颠摇,荷叶呀翠盖,荷花呀人样妖娆。
日落,微波,金线闪动过小河,左行,右撑,莲舟上扬起歌声。
菡萏呀半开,蜂蝶呀不许轻来,绿水呀相拌,清净呀不染尘埃。
溪间,采莲,水珠滑走过荷钱。
拍紧,拍轻,浆声应答着歌声。
藕心呀丝长,羞涩呀水底深藏,不见呀蚕茧,丝多呀蛹在中央?溪头,采藕,女郎要采又犹疑。
波沉,波生,波上抑扬着歌声。
莲蓬呀子多,两岸呀柳树婆娑,喜鹊呀喧噪,榴花呀落上新罗。
溪中,采莲,耳鬓边晕着微红。
风定,风生,风飓荡漾着歌声。
升了呀月钩,明了呀织女牵牛;薄雾呀拂水,凉风呀飘去莲舟。
花芳,衣香,消融入一片苍茫;时静,时闻,虚空里袅着歌音。
一、虚幻的理想落日把荷池染红,晚风把岸边的金柳拂醉,一叶小舟袅着歌声,穿越于碧绿的莲叶之间,采撷莲子,最后,消融于苍茫的夜色之中……这是朱湘《采莲曲》所创造的意境。
这一年朱湘21岁,刚好完婚。
虽说两年前(1923年)发生了被清华开除出校的不愉快事件,但毕竟人生正当得意处,今不高歌几高歌?其实,这只是常人的看法,事实并不如此。
这时的朱湘,其现实生活绝没有《采莲曲》中的盎然诗情。
新婚并没有给朱湘带来燕尔,相反,带来的只是更加剧烈的震动。
这一年朱湘与曾被父母指腹为婚的刘霓君(刘彩云。
霓君是婚后朱湘所改)完婚。
刘父母双亡,一直随兄生活。
这使朱湘一下子想到了自己。
朱湘也是父母双亡,寄于大兄篱下。
婚礼是由在南京供职的身份显贵、高朋满座的大兄主持的。
然而,受过现代高等教育的,接受过五四新思潮洗礼的朱湘,本来就不乐意依旧式婚仪行礼,但固执专横的大兄却偏要按旧有的程式行跪拜礼。
结果,不愿妥协的朱湘只肯以三鞠躬代之。
于是大兄以为毁了他面子,当晚即大“闹”洞房,连龙凤喜烛也给打成了两截。
朱湘一气之下,当即就搬到了二十岁就守了寡的二嫂薛琪英家。
从此,兄弟便形同路人,再无往来和同胞情谊。
朱湘虽有弟兄四个,姐妹七个,却为他们一个也不容,始终被看作外人。
这一切都留给了朱湘天生的抑郁、自卑和仇视。
朱湘《采莲曲》的意象图式分析
朱湘《采莲曲》的意象图式分析作者:吴志春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11期摘要:意象图式是产生和理解概念隐喻的重要经验基础。
本文尝试从意象图式理论视角来分析朱湘《采莲曲》中所蕴含的各种意象图式,概况和总结诗歌中的概念隐喻,力求找出文学语言创作与作者内心世界及其现实世界认识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意象图式;隐喻;采莲曲现代诗人朱湘(1904-1933)被鲁迅称为“中国的济慈”。
《采莲曲》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国内很多学者对其修辞手法、艺术表达效果等角度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笔者尝试运用认知诗学的意象图式(Image Schema)理论,探究《采莲曲》中所蕴含的各种意象图式,概括和总结诗歌中的概念隐喻,力求找出文学语言创作与作者内心世界及其现实世界认识之间的关系。
一、概念隐喻和意象图式理论Johnson(1987)认为,意象图式是在我们感知互动和运动程序中一种反复出现的、动态性的式样,可为我们的经验提供连贯性和结构性。
王寅(2006)进一步解释道,意象图式是隐喻的基础。
当一个概念被映射到另一个概念,尤其是从具体域向抽象域映射时,意象图式在其间发挥着关键作用,为我们理解抽象概念提供了主要依据。
Lakoff(1987)把意象图式分为:容器图式、始源-路径-目标图式、连接图式、部分-整体图式、中心-边缘图式以及其他图式,比如上下图式和前后图式等等。
意象图式在认知诗学领域得到广泛研究。
西方的学者Freeman(2002)研究了如何运用意象图式结构进行文学作品分析。
本文旨在运用Lakoff提出的各种意象图式类型,对朱湘的《采莲曲》进行全新的解读和欣赏。
二、朱湘《采蓮曲》的意象图式分析《采莲曲》整首诗由一系列单个的意象组成。
不同的意象图式融合在一起,激起读者的身体体验,从而可以更好地理解此时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
全诗从整体上看是起点-路径-目标意象图式。
第一小节中,“小船呀轻飘,杨柳呀风里颠摇……莲舟上扬起歌声”,描述了一位美丽的农家少女,划着一叶扁舟,唱起歌儿,出发去溪水中采莲。
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采莲曲
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采莲曲《采莲曲》(王昌龄)原文: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一、衍生注释:“罗裙”指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
“芙蓉”就是荷花。
这里说采莲女的罗裙与荷叶颜色一样,好像是同一种料子裁剪出来的。
采莲女的脸与盛开的荷花相互映照,所以说“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表示采莲女混入荷塘之中。
二、赏析:这首诗描写了采莲女在荷塘中采莲的情景。
诗人巧妙地将采莲女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看啊,那荷叶与罗裙像是一色裁出的,多美的想象啊!采莲女的脸就像盛开的荷花一样娇艳,当她们进入荷塘深处,就好像消失在一片绿色和粉色之中了。
只能听到歌声才发觉有人在那里。
这就像一幅灵动的画,把那种若隐若现的美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画面多美妙啊,就像一阵轻柔的风,悄悄拂过心头。
三、作者介绍:王昌龄,唐代著名边塞诗人。
他的诗以七绝见长,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他的诗作多写边塞、闺情宫怨等主题,其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
他的人生经历比较坎坷,但是这些经历也丰富了他的创作内涵。
四、运用片段: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去公园的荷花池玩,看到满池的荷叶和荷花,我突然就想到了王昌龄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那荷叶层层叠叠,就像少女的罗裙一样随风摆动,荷花呢,粉粉嫩嫩的,真像少女娇羞的脸庞。
我对小伙伴说:“你看这荷花池,像不像王昌龄诗里的采莲场景呢?”小伙伴回答:“真的好像啊,仿佛能看到采莲女在荷叶间穿梭呢。
”这时候,一阵风吹过,荷叶沙沙作响,真的好像能听到采莲女的歌声呢。
我就感叹,王昌龄真的太厉害了,能把这样的场景写得这么生动。
我觉得诗的魅力就在于此,能让我们看到千百年前的美景。
《采莲曲》(白居易)原文: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一、衍生注释:“萦波”是指在水波上回旋漂浮。
“飐风”就是随风摇曳。
“碧玉搔头”是一种碧玉做的簪子。
这里描写了荷叶、荷花在风中的姿态,小船在荷花深处穿梭。
朱湘《采莲曲》的意象图式分析
染尘埃”借用荷花的鲜艳和出淤泥而不染比喻采莲姑娘们 蚕茧丝多呀蛹裹中央 ?”表达出采莲姑娘因为羞涩想把青
的纯洁和高贵;第三小节“采藕”时“女郎要采又夷犹” 春的秘密藏在心里的情绪。莲蓬子多,榴树婆娑,喜鹊叽
透露出女儿家情弦已拨动,蓓蕾已初开,但是因为“羞涩 叽喳喳,预测着爱情和婚姻的到来。只不过,夜幕降临,
荡漾。最后,“升了呀月钩”,天色渐晚,凉风习习,是时 到“溪中”“采蓬”。诗歌中的“莲”是整体,而“荷花”、
候泛舟归去。船儿越走越远,“消溶入一片苍茫”,可是, “莲藕”和“莲蓬”是“莲”的各个组成部分。诗歌第一
17
小节中的“荷花呀人样娇娆”和第二小节中的“清净呀不 贵,所以需要付出真诚和爱意!“藕心呀丝长……不见呀
慈”。《采莲曲》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国内很多学者对其修 现裂痕,加上生活的困顿以及漂泊的疲惫,诗人这种乌托
辞手法、艺术表达效果等角度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笔者尝 邦的世界,禁不住时间的考验,在现实生活中让自己陷入
试运用认知诗学的意象图式 (Image Schema) 理论,探究 了空虚,精神崩溃,从而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读者在欣赏
《采莲曲》中所蕴含的各种意象图式,概括和总结诗歌中 这首美妙的《采莲曲》的同时,不禁对诗人的境遇报以同
的概念隐喻,力求找出文学语言创作与作者内心世界及其 情和惋惜。
现实世界认识之间的关系。
全诗每一小节的最后一句诗行都和容器有关。采莲
一、概念隐喻和意象图式理论
姑娘的“歌声”首先在“莲舟”这个容器出现,接着因为
呀水底深藏”所以犹豫不决;第三小节热情的喜鹊催着姑 月牙升起,薄雾蒙蒙,姑娘们带着花香离去,心中向往的
娘快把主意定,岸上的石榴树慷慨地把花儿撒上少女的罗 爱情虽然美好,却有少许苍凉,有如牛郎织女凄美的爱情
《采莲曲》原文翻译及赏析
《采莲曲》原文翻译及赏析《采莲曲》原文翻译及赏析《采莲曲》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
风起湖难渡,莲多采未稀。
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
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译文落日映照在水边的礁石上,采莲女沐浴在余晖中。
风起时湖面划动很困难,莲子太多采了也不见稀少。
木桨摇动,时而有荷花瓣落下,小船慢慢移动旁边偶有白鹭飞过。
荷丝绕上采莲人手腕,菱角会牵扯着衣襟。
注释矶:水边突出的岩石或石滩。
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状和桨差不多。
傍:依附。
赏析:《采莲曲》是乐府诗旧题,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娃劳动生活情态,以及她们对纯洁爱情的追求等。
此诗的起首二句中,用了两个“晚”字,强调了一种特定时间背景:笼罩着软和恬静夕阳余辉的傍晚——一个最能引起人的情思,让人沉浸的`时刻。
“风起”二名转入采莲的描写,从“难度”中透露出采莲女柔弱纤细的形象。
“棹动”二名描绘的采莲场面只有两笔写实的白描:采莲的小船在荷丛中穿过,桨儿不时碰落盛开的莲花,一瓣瓣地飞落湖中,惊起了安详地栖息着的只只白鹭,打破了它们的宁静世界。
末二句借物写情,别有一种趣味:采莲人欲归了,可是荷丝缠绕着她的柔腕,菱角又牵拽着她的衣裙。
实际上是作者留恋这环境,故借采莲人写同。
拟人手法运用十分巧妙,全诗情韵顿生。
《采莲曲》原文翻译及赏析2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译文采莲女皆美丽动人,如吴越国色,似楚王妃嫔,她们竞相划动采莲船,湖水打湿了衣衫。
来的时候莲花把她们迎进河口,采完之后明月把她们送回江边。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
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注释采莲曲:古曲名。
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劳动生活情态。
“吴姬”句:古时吴、越、楚三国(今长江中下游及浙江北部)盛尚采莲之戏,故此句谓采莲女皆美丽动人,如吴越国色,似楚王妃嫔。
采莲曲的诗意和注释
采莲曲的诗意和注释
采莲曲的诗意:《采莲曲》第一首写水乡姑娘的采莲活动,以花、月、舟、水来衬托女子的容貌;第二首以写意法,表现采莲女子的整体印象,诗人将采莲少女置于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少女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采莲曲》注释
⑴采莲曲:古曲名。
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劳动生活情态。
⑵“吴姬”句:古时吴、越、楚三国(今长江中下游及浙江北部)盛尚采莲之戏,故此句谓采莲女皆美丽动人,如吴越国色,似楚王妃嫔。
⑶浦(pǔ)口:江湖会合处。
浦,水滨。
⑷罗裙: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
一色裁: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
⑸芙蓉:指荷花。
⑹看不见: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绿叶红花,哪是少女的绿裙红颜。
《采莲曲》原文
其一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其二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的诗意_426
采莲曲的诗意篇一:朱湘《采莲曲》诗刊评论采莲曲(现代)小船呀轻飘,杨柳呀风里颠摇;荷叶呀翠盖,荷花呀人样娇娆。
日落,微波,金丝闪动过小河。
左行,右撑,莲舟上扬起歌声。
菡萏呀半开,蜂蝶呀不许轻来, 绿水呀相伴,清净呀不染尘埃。
溪间采莲,水珠滑走过荷钱。
拍紧,拍轻,桨声应答着歌声。
藕心呀丝长,羞涩呀水底深藏: 不见呀蚕茧丝多呀蛹裹中央? 溪头采藕,女郎要采又夷犹。
波沉,波升,波上抑扬着歌声。
莲蓬呀子多两岸呀榴树婆娑, 喜鹊呀喧噪,榴花呀落上新罗。
溪中采蓬,耳鬓边晕着微红。
风定,风生,风,荡漾着歌声。
升了呀月钩,明了呀织女牵牛;薄雾呀拂水,凉风呀飘去莲舟。
花芳,衣香,消溶入一片苍茫;时静,时闻,虚空里袅着歌音。
朱湘简介:朱湘(1904~1933),祖籍湖北,安徽太湖人。
一九二O年人北京清华学校,参加清华社文学活动,一九二二年加入文学研究会,一九二七年九月赴美留学,先后在劳伦斯大学、俄亥俄大学学习英国文学,一九二九年回国,任安徽大学外文系主任,一九三二年夏去职后,辗转飘泊于北平、上海、长沙等地,以写诗卖文为生,十分穷困潦倒。
着有诗集《夏天》、《草莽集》、《石门集》及散文、论著等多种。
《采莲曲》导读【王泽龙荐语】(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采莲是江南的旧俗。
这首诗借鉴了民歌的写法,采用吟唱咏叹的调子,描写青春少女荡舟采莲,芳心荡漾的情景。
作者把采莲的场景描写与采莲少女的微妙心理活动结合,情景相生相融。
这是一首采莲艳曲,作者表现得细腻生动,婉转含蓄,营造出美妙的意境。
朱湘主张新诗是可以朗读的,音节是构成新诗音韵和谐的重要因素。
诗歌采用了整齐变化,错落有致的格式。
诗歌每一节的行数统一,诗行的字数音节数统一:每节的音节数是2、3、2、3、1、1、3、1、1、3。
每节用韵的格式也一致:一、二、四句用一个韵,五、六、七句同一个韵,八、九、十句换另一个韵。
错落变化,匀称和谐,是一首典型的新体格律诗。
教学侧重点:新体格律诗的音节特征。
【精品作文】采莲曲的诗意
杨柳呀风里颠摇;
荷叶呀翠盖,
荷花呀人样娇娆。
日落,
微波,
金丝闪动过小河。
左行,
右撑,
莲舟上扬起歌声。
吟着这优美的诗行,一幅迷人的水乡风景画渐渐映入人们的眼帘:傍晚时分,夕阳西下,余晖遍地洒金,凉风习习,微波粼粼,荷香扑鼻。正当我们沉醉在“最美不过夕阳红”时,忽然,清脆而悠扬的歌声自远而近传来,因为“接天莲叶无穷碧”,我们循声望去,一叶小舟,撩开缘一柄柄张开的翠绿的伞一样的荷叶,泛波飘来,啊!原来是少女们采莲来了。两两三三的出现了姑娘们的身影,她们身手敏捷,心情愉快。这里的“轻”和“颠”字都用了拟人化的情态动词,“轻”字写出了采莲舟的轻巧与行进之快,采莲女熟练地划桨使舵,穿梭如织,“颠”字活画出了柳枝的婀娜与摇曳多姿。采莲女长得怎么样呢?诗中说“荷花呀人样娇娆”,这个写法极具创新意味,人们可能习惯于形容人像画一样美,以花喻人。但是,诗人却反而用之,以人喻花,把美的参照标准定为人而不是花,说荷花像姑娘们一样妩媚艳丽,这样,赞叹的重心就落到了人的身上,使人觉得人比花更美,农家的儿女比田园的景色更美 。采莲女被此情此景所感染了,不禁放声歌唱,娇娆的女子在翠盖般荷叶里左行右撑,船上传出动人的歌声。
【杨四平荐语】(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这首诗采用了一种“词曲式”的格律,每节韵式均为AABACCCDEE,传达出了采莲舟过路时随波上下的情韵。朱湘自己也说:“《采莲曲》中,‘左行,右撑”拍紧,拍轻’等处便是想以先重后轻的韵表现出采莲舟过路时随波上下的一种感觉”。这节奏、这韵律、这调子,令人忆念起“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佳构来,而“日落/微波俭丝闪动过小河”又可在苏轼的《调啸词》中找到“历史的回音”。在情致上,本诗展示了江南人民采莲生活中摇篮曲一般、梦一般的柔婉温和的调子。在篇章结构上,本诗的对称方式显得复杂而统一,每节一三奇行、二四偶行、五六和八九奇偶行、七十奇偶行对称。总之,《采莲曲》以它的清雅的情调意境,完美地为中国新诗呈上了一幅精美的“江南采莲图?。
采莲曲解析
采莲曲解析
《采莲曲》的解析如下:
1.诗歌将采莲女纤手拨荷花愉快交谈的神态细腻地表现出来,生动形象。
颔联描绘了温
和的阳光、浓抹的新妆、清澈的流水、风飘香袖的妩媚,勾勒出一幅清新明丽的采莲图,节奏轻快,活泼自然。
2.采莲女们将香袖高举,河面倒映着她们精心准备的新妆,她们低头照水,露出娇羞的
神态,腼腆不胜凉风的吹拂。
诗人将她们置于青翠欲滴的荷叶丛中,又以游冶郎的徘徊搔首来衬托她们的娇美,使用乐府写罗敷的手法,从而更加委婉传神。
3.尾联描绘了诗人骑着紫骝马,马儿嘶鸣着,惊花、花落,空见那一份景色,使人凄怆
断肠。
这里充斥着诗人对时光飞逝、岁月不饶人的感叹,及对美景易逝的无奈之情,寄托着作者因怀才不遇、壮志难伸而发出的愁思。
这首诗以一种细腻温婉的笔触,引人遐思。
希望以上解析可以帮助到您。
莲心结尾诗词
莲心结尾诗词《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一、衍生注释:1. “荷叶罗裙一色裁”:罗裙,丝罗制的裙子。
这里说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而成。
2. “芙蓉向脸两边开”:芙蓉,即荷花。
这句是说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相互映照。
3. “乱入池中看不见”:乱入,杂入、混入。
少女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
4. “闻歌始觉有人来”:听到歌声才发觉有人来了。
二、赏析:这首诗描写了江南采莲少女的劳动生活和青春的欢乐。
诗人巧妙地将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前两句通过描写罗裙与荷叶同色、脸庞与荷花相映,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画面。
后两句“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写出了人花难辨,若隐若现的美妙意境,充满了生活情趣。
就像一场捉迷藏游戏,少女们巧妙地隐藏在莲池之中,直到歌声传来,才让人惊觉她们的存在,充满了灵动之美。
三、作者介绍:王昌龄,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他的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他的诗歌意境开阔,语言圆润蕴藉,音调婉转和谐,耐人寻味。
四、运用片段:记得那次去江南游玩,路过一片莲池,那景色简直就像王昌龄诗里写的一样。
我看到荷叶层层叠叠,那颜色和旁边采莲女的罗裙就像是用同一块布裁出来的呢。
那些采莲女在莲池里穿梭,脸和荷花相互映衬,美极了。
我刚还在想怎么看不到人了呢,突然听到一阵悠扬的歌声,我才反应过来有人在莲池里呢。
哎呀,这诗写得可真贴切,好像诗人就在那时候和我一起看到了这场景似的。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一、衍生注释:1. “毕竟西湖六月中”:毕竟,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
西湖,在今浙江杭州。
2. “风光不与四时同”:这里的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
朱湘诗歌《采莲曲》原文及赏析
朱湘诗歌《采莲曲》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朱湘诗歌《采莲曲》原文及赏析【导语】:《采莲曲朱湘》全文与读后感赏析小船呀轻飘,杨柳呀风里颠摇;荷叶呀翠盖,荷花呀人样娇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湘《采莲曲》赏析
采莲曲是一首描写牧童和女童在夏夜采莲的轻快之歌。
歌词反映出激情满满的青春气息,生动表达了人们潜意识中的憧憬——采莲的美好时光,美丽的莲花池,浩瀚的河水,荡漾的鸣叫声。
池边的亮灯,把那条河染成一片火海,晚风习习,犹如飘零的火花,姑娘们精英舞蹈,轻盈飞扬,花丛中采莲人阵,没有一丝愁绪。
歌谣情节清新自然,节奏轻快幽雅,尤其歌中“碧水清晰魂断蓝天空”等句,极具诗意,形象优美,把我们带入一个美好的童趣世界。
朱湘的《采莲曲》是一首古典曲谣,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其内涵的音乐性以及诗情画意的描绘,极富表现力,耐人寻味。
作品以古老的民间调子为主,婉转悠扬,优美动听,随着轻快的旋律跃动着的的伊甸园般的清新之中,把令人回味无穷的民间风情渗出一股夏夜萤火。
朱湘此曲唱出了青春洋溢的武陵桃源,那里绿树成荫,荷花袅绕,使人陶醉其中,仿佛置身其中,意外感受到了恬静安定的恬淡乐趣,这歌声有如夏夜的萤火,映衬出人们的青春活力,令人仰望,久久不能忘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