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检测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摘编自《元宇宙元年的深度观察》) 材料三: 目前元宇宙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距离大规模产品化还十分遥远。毋庸讳言,元 宇宙产业具有新兴产业的不成熟、不稳定等特征,还存在一些潜在风险。理想愿景和 现实发展间仍存在漫长的“去泡沫化”过程。 雏形期的元宇宙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产业和市场都亟须回归理性,应警惕资本 通过创造新概念、炒作新风口、吸引新投资等逐利惯性操作;目前元宇宙产业仍处于 “社交+游戏”玚景应用的奠基阶段,远未实现全产业覆盖和生态开放、经济自洽、虚 实互通的理想状态,应警惕非理性的舆论泡沫带来非理性的股市震荡。 从技术方面来看,技术局限性是当前我国元宇宙发展面临的最大瓶颈,尤其是移 动通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底层架构性信息技术亟须提升。我国应加大基础信息技 术研发投入,鼓励和支持相关企业加强基础研究,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稳步提高技术 成熟度。元宇宙未来的发展不仅仅要靠技术创新,还要依靠制度创新。元宇宙在一定 程度上也为巨型资本的金融收割行为提供了更为隐蔽的操纵空间,金融监管需从现实
父亲转过身来温和地说:“不,是让你出门。” “让我出门?” “是的,你已经十八了,你应该去认识一下外面的世界了。” 后来我就背起了那个漂亮的红背包,父亲在我脑后拍了一下,就像在马屁股上拍 了一下。于是我欢快地冲出了家门,像一匹兴高采烈的马一样欢快地奔跑了起来。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在这条路上走了整整一天,可我一点也不累”,写出了“我”初次出门远行 的兴奋。 B.“我”在路上孤独地行走,无人能询问、依靠,象征了青年人踏入社会时的无助和 迷茫。 C.司机吸过“我”的烟却对“我”粗暴地说“滚开”这一情节的作用是刻画司机的形 象特点。 D.把汽车当作人来写,写出了我们在遭遇和处境上的相似,让“我”在理想破灭时得 到抚慰。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没有用华丽的词藻,在叙述上不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但这种极其简单的方 式,让文字有了无限的可能。 B.小说以“我”远行途中的所见所闻为线索,采用倒叙的叙事方式,揭示了理想与现 实的距离以及成长的艰辛。 C.“我”一直在寻找的“旅店”象征了漂泊的灵魂的栖息地,也象征了希望和力量, 是成长途中必需的动力。 D.小说中青春初旅的兴奋欢快与荒诞人生的阴暗丑陋构成了鲜明的反差和剧烈的碰 撞,具有很强的审美张力。 8、小说结尾部分写了远行前的经历,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9、出门远行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合情理的事情,这种荒诞性的描写,有何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重点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下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重点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下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重点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下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屈原疾王听之不聪也聪:聪明其文约,其辞微微:简约B. 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滓:渣滓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效法,继承C. 人穷则反本穷:困窘没有出路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夺:强取为己有D.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属:属于举类迩而见义远类:类似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屈平之作《离骚》邪曲之害公也B. 顷襄王怒而迁之皭然泥而不滓者也C.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第欲因此时降武D. 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3. 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父母者,人之本也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B. 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C. 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人君)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D.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4. 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不顾恩义,畔主背亲B. 空自苦亡人之地C. 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D. 信义安所见乎5. 下列对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划分正确的一项是()①单于壮其节②羝乳乃得归③得夜见汉使④反欲斗两主⑤诚甘乐之⑥空以身膏草野⑦杖汉节牧羊⑧何久自苦如此⑨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⑩尽归汉使路充国等A. ①⑧/②⑥⑦/③/④⑩/⑤⑨B.①⑤/②⑥⑦/③⑨/④⑩/⑧C. ①⑤/②⑦/③⑥/④⑧/⑨⑩D.①⑤/②⑥/③④/⑦⑨/⑧⑩6.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相坐,即“连坐”,古时的一种罪名,指一个人犯了罪,有关的人连同治罪。

B. 足下,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所用的敬辞,表示尊敬对方。

C. 黄门,常指宦官,因为汉代黄门令等职常由宦官充任,后来“黄门”逐渐成为中枢行政机构。

D. 年号,帝王用来纪年的名称。

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忧外患等大事、要事时,会更改年号,一个皇帝可能不止一个年号。

内蒙古赤峰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内蒙古赤峰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赤峰四中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月考试题高二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文化全球化”是一个伪命题随着市场化、信息化在世界范围持续发展,跨时空的全球性交流互动不断由经济、科技领域走向政治、文化领域。

在这个过程中,全球文化一体化、世界文化趋同化、全球文化同质化等论调甚嚣尘上。

这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决定政治、文化全球化,世界市场使得消费主义走向全球各个角落,而通信、交通和网络的超地域性加速了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融合,让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最终走向趋同。

事实上,文化既有时代性又有民族性和地域性,其发展离不开自身所处时代和固有文化传统,所谓“文化全球化"是一个具有欺骗性的伪命题。

经济全球化是在不同民族和国家融入世界市场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不同民族和国家经济发展、国家治理、民众生活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尽相同,因而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利益诉求也各不相同。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为维护自身利益,不同民族和国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决策,并相应实行不同的国家治理模式。

在这种不同民族和国家基于维护与发展自身利益而形成的世界格局中,连经济都很难趋同,就更谈不上所谓的文化趋同了。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

民族文化是长期发展和积累起来的,是一个民族的根脉。

由于人口种族、地理环境和社会生产方式等存在差异,不同民族和国家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风俗习惯,造就了多元文化,而且每一种文化都具有无可替代性和不可复制性。

承认文化差异、实现文化共存,是各个民族和国家实现生存发展、开展国际合作的基础。

否认这种差异,盲目推动趋同,不但会导致人们自我身份认同的弱化甚至消失,而且将导致民族文化衰落和国家衰亡。

西方人鼓吹“文化全球化”,实质是向全世界兜售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

一个人如果认同西方文化,就会更加乐于消费其商品、接受其制度规则。

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含部分解析)

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含部分解析)

重庆市2022-2023学年(下)3月月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在试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全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王静安先生说,“殷周之兴亡,乃有德与无德之兴亡”,中国文化成为一个道德理性的文化是从周开始的,周公治理周的谋虑“乃出于万世治安之大计,其心术与规摹,迥非后世帝王所能梦见也”。

王静安先生的看法我非常赞同。

“礼也者,理也”,礼就是合于道德理性的规定。

《乐记》更是强调:“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

”礼是不能替代的法则。

《左传》中说:“先君周公制周礼曰:‘则以观德,德以处事。

’”“则”是指法则、规范,指的就是礼。

人若没有德,也就没有礼。

德是抽象的,要使这个抽象的东西进入你的本体之中,那就需要把这种道德的东西细分成很多的“则”,比方说要孝敬,要诚信,要有义,要懂礼,要谦虚,要恭敬等。

“德以处事”,是说我们处理每件事情一定要用德。

我们经常讲东方文化、西方文化,其实很少有人考虑,东、西方文化的根本不同点在哪里。

西方文化源于宗教文化,而东方文化不是宗教文化,它以人文精神为主干,这是一个根本区别。

西方文化认为人性是恶的,所以西方人要靠宗教来救赎,寻找自我的解脱。

中国没有救世主,中国文化一般倾向认为人性是善的。

人一生下来便注定是可以教育的。

人的灵魂可以不断升华,因为人的生命里有仁、义、礼、智四个善端。

人的这些善端是与生俱来的,动物则不具备,所以动物是永远不能教育的,而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善良的本性。

只是在社会上待久了,这个本性可能会被灰尘遮住,所以需要慢慢地把灰尘除掉,要培养它,让它茁壮成长。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二下语文人教版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考点)142358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二下语文人教版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考点)142358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二下语文人教版月考试卷学校: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考试总分:4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I(非选择题)一、默写题(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5分)1.(5分) 按要求默写古诗文中的句子。

(1)“舟”常见于古代文人骚客笔下,但妙用不同。

孟浩然的“_______________”(《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表达的是深感无人引荐,不能出仕为官、为民谋利的苦衷;韦应物的“_______________(《滁州西涧》)创设的是一种恬淡幽静的意境;刘禹锡的“_________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的是诗人异常达观的态度;李白的“_______________”(《渡荆门送别》)则蕴含着作者对故乡的眷恋。

(2)古诗中有许多抒发愁情的名句,把抽象无形的哀愁写得形象具体,耐人寻味。

请你从学过的古诗词中找出三句,并完整地写下来。

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5分)(5)简析作者对圬者王承福的评价。

三、古诗词鉴赏(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5分)3.(5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萤火陈与义翩翩飞蛾掩月烛,见烹膏油罪莫赎。

嘉尔萤火不自欺,草间相照光煜煜。

却马已录仙人方①,映书曾登君子堂。

不畏月明见陋质,但畏风雨难为光。

【注】①相传仙人方术,取萤火,裹以羊皮,置土中,马见而鸣,却不敢行。

汉代武威太守刘子南佩戴萤火丸,敌箭不近身,安然脱险。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飞蛾在月光烛火边翩然起舞,终葬身于灯油之中。

作者深感愧疚,自觉罪无可赎。

写飞蛾是为下文写萤火张本。

贵州省黔西南州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贵州省黔西南州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黔西南州重点中学2023年春季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学校、姓名、班级、考号、座位号等栏目在答题卡上写清楚。

2.试卷共23个小题,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回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在试题卷上或者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百年变局是一个时代课题,点明了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和转型。

近年来,这种变化已经越来越明显。

人们在讨论百年变局的时候,往往讨论更多的是国家实力的消长、经济发展的快慢、科技进步的影响。

这些因素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也是相对显而易见的。

文化间关系似乎更加关涉深层的结构,文化间关系的变化虽然不像实力消长或是经济发展那样明显,过程也比较漫长,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影响也更为持久和深远。

世界进入现代以来,西方文明和与之相关的西方文化在世界文化关系中占据了主导的地位。

在世界文化关系中,也就出现了一个核心一边缘的格局。

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成为世界文化关系中的核心地带,世界的其他文化则成为边缘,从而形成了百年来世界文化间关系的基本格局。

这一格局的典型特征是,文化的影响力呈单向性,即从中心向边缘辐射。

西学东渐、西学东南渐等已经是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

西方文化的主导地位是以其文明,尤其是物质文明的领先而奠定的。

清政府在与西方列强战争中的惨败,迫使慈禧太后派遣代表团去西方观摩学习。

甲午战争后严复编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更是深深影响了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鲁迅等一代中国的有识之士。

鲁迅先生读了《天演论》之后,曾在《朝花夕拾·琐记》中感叹道:“翻开一看,是写得很好的字,开首便道:赫胥黎独处一室之中,在英伦之南,背山而面野,槛外诸境,历历如在机下。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检测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检测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检测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有学者分析指出:回忆录和“史传”性散文在20世纪50年代受到特别提倡,它们与“革命历史小说”一起,以具象手段确立现代中国历史的权威叙述,在民众之中的影响甚至超出“正史”。

革命回忆录其实就是一种史传体文学作品,是通过弘扬革命者的英雄事迹达到传播红色文化和教育后人的目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革命回忆录写作,更多是一种主流意识形态主导下的具有鲜明政治倾向的群众性写作运动。

“群众写作运动大多有着切实的目的和明确的目标,简言之就是通过集团写作的方式,记载并讴歌无产阶级及其人民大众所从事的伟大事业,进而扩大影响,凝聚人心,壮大力量,造就自己的政治优势。

”因此,新中国成立初期革命回忆录,“是‘红色阅读’潮流下的英雄叙事”,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并被赋予了特殊政治功能和时代要求,从而承担起了传播红色文化、构建新的政治认同和塑造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

在传统中国社会,传记文学是普及传播历史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

对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广大普通民众来说,传记文学是获取历史知识的重要渠道。

革命回忆录是介于历史与文学之间的传记体散文作品,其特点是读者面广,可读性强,其中扣人心弦的革命英雄故事,最容易引起读者共鸣,因此在传播革命历史方面发挥了非常独特的积极作用。

虽然某一篇革命回忆录只是记录了某人、某事或某场战役的某个片段,但无数个片段和故事汇聚到一起,从不同角度、各个侧面相互补充、彼此印证,以小见大,就可以像珍珠一样被有机整合串联起来,从微观层面勾勒出一幅中国革命的历史长卷,从而生动揭示和展现出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

革命回忆录正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们,对缔造新中国这段艰苦奋斗历程的生动再现,就是通过大众书写的方式建构关于中国革命的集体记忆。

“作者都是这些重大事件的见证人,他们的文字比史书自然多了一些生动鲜活的细节和带有个性色彩的真情实感”,就更能打动人。

扬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语文含答案

扬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语文含答案

扬州中学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二质量检测试卷语文2023.05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诗的境界产生的第一个条件是直觉所“见”的意象,第二个条件则是所“见”意象必恰能表现一种情趣,“见”为“见者”的主动,不纯粹是被动的接收。

所见对象本为生糙零乱的材料,经“见”才具有它的特殊形象。

比如天上的北斗星本为七个错乱的光点,和它们邻近星都是一样,但是现于见者心中的则为像斗的一个完整的形象。

仔细分析,凡所见物的形象都有几分是“见”所创造的,“见”为直觉时尤其是如此。

凝神观照之际,心中只有一个完整的孤立的意象,无比较,无分析,无旁涉,结果常致物我由两忘而同一,我的情趣与物的意态遂往复交流,不知不觉之中人情与物理互相渗透。

比如注视一座高山,我们仿佛觉得它从平地耸立起,挺着一个雄伟峭拔的身躯,在那里很镇静地庄严地俯视一切。

美学家称这种现象为“移情作用”。

移情作用是否发生以及发生时的深浅程度都随人随时随境而异。

大地山河、风云星斗原来都是死板的东西,我们往往觉得它们有情感,有生命,有动作,这就是移情作用的结果。

比如云何尝能飞?泉何尝能跃?我们却常说云飞泉跃。

山何尝能鸣?谷何尝能应?我们却常说山鸣谷应,诗文的妙处往往都从移情作用得来。

从移情作用我们可以看出内在的情趣常和外来的意象相互融合和影响。

比如欣赏自然风景,一方面说,心情随风景千变万化,睹鱼跃鸢飞而欣然自得,闻胡笳暮角则黯然神伤;另一方面说,风景也随心情而变化生长,心情千变万化,风景也随之千变万化,惜别时蜡烛似乎垂泪,兴到时青山亦觉点头。

这两种貌似相反而实相同的现象就是从前人所说的“即景生情,因情生景”。

情恰能称景,景也恰能传情,情、景相契无间,这才是诗的理想境界。

每个诗的境界都必有“情趣”和“意象”两个要素,即“情”与“景”。

我们时时生活在情趣里,却很少能将情趣化为诗。

我们抬头一看,或是闭目一想,无数的意象纷至沓来,但是只有极少数才能成为诗的意象。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重点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下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重点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下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重点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下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1.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组:丝带、丝绳,这里泛指绳索。

B.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壮:雄壮。

C. 抑本其成败之迹抑:或者。

D. 逸豫可以亡身身:身体。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 天下云集响应B. 席卷天下C. 履至尊而制六合D. 赢粮而景从3. 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①才能不及中人(平常的人)②流血漂橹(船桨)B. ①蹑足行伍之间(小心翼翼地行走)②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C. ①赢粮而景从(担负)②非抗于九国之师也(匹敌,相当)D. ①委命下吏(下达命令)②以致天下之士(招引,招致)4. 选出“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翻译正确一项是()A. 整个世道都是混浊的,您为什么不随着流水去推波助澜呢?B. 整个世界都污浊不清,您为什么不随着流水去推波助澜呢?C. 整个世界都污浊不清,您为什么不随波逐流并推波助澜呢?D. 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您为什么不像流水那样推波助澜呢?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注]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注】塞上长城:《南史》载,宋文帝要杀名将檀道济,檀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

”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表现了诗题中的“愤”字,形成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 颔联将诗人的报国愿望渲染得更加鲜明,再次突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首联相比,悲愤之情更加强烈。

C. 颈联从现实到回忆,诗意转为悲凉,一“空”一“已”互为映衬,有着无限沉痛与悲愤。

D. 尾联诗人以诸葛亮自况,矢志北伐,死而后已,悲愤中蕴藉着豪壮之情。

6.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句写诗人早年不懂世事之艰难,既表现年轻时的意气风发,又暗示今日的意志消沉。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二下语文人教版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二下语文人教版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二下语文月考试卷考试总分:4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I(非选择题)一、默写题(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5分)1.(5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军队首领可以被改变,但男子汉的志气不能改变,用《论语》中的话来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二段阐述在思想上受磨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在行动上受磨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使至塞上》中写出侦察兵告诉使臣统帅正在前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春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对稀疏白发的描写,表现出诗人伤时、忧国、念家的愁思之深。

(5)韩愈在《马说》中认为,世上如果没有伯乐,那么千里马再有才华,也可能沦落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能被称为千里马的悲惨境地。

(6)飞鸟的形象经常出现在中国诗文中,是人们表达情感、寄托怀抱的载体。

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飞鸟体现明媚春光。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5分)三、 古诗词鉴赏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分 )3.(5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金缕曲二首(其一)顾贞观寄宁古塔,以词代书,丙辰冬寓京师千佛寺,冰雪中作。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

记不起,从前杯酒。

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

河南省信阳市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南省信阳市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南省信阳市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Ⅰ(本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逻辑,是有效思维的判断标准。

要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必须讲逻样。

语文教学该如何讲逻辑?重要的是要让逻辑思维训练和学习任务紧密结合,向教学过程自然渗透。

文本解读读常常需要在语境中推断词义,这种方法运用得好,既是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又是逻样推理的示范或训练。

如《史记·刺容列传》中写荆南竭力劝说燕太子丹允许他取樊於期的人头献给秦王时,有这样一句话:“试得焚将军首(首级)与燕督亢(地名,今河北易县,县一带)之地图,就秦王,秦王必说(同"悦")见臣,臣乃得有以报。

”向中的"乃"翻译为"就"还是"才"?翻译为"才"在语意上是说得通的,但是,仔细推敲,就会发现不甚合理:"才"表示必要条件,即没有樊于期的人头就肯定杀不了秦王,但有了樊于期的人头也未必杀得了秦王;"就"表示充分条件(有了前面的条件就一定有后面的结果),即有了樊于期的人头就一定杀得了秦王(当然,这也意味着要杀秦王可能未必要取樊于期的人头)。

荆轲面对"不忍"的太子,一定要勾画出杀秦王高度可能的愿景才以这一点来看,翻译成"就"要比"才"合理。

在文本解读中抓住几例像这样的逻辑推理学生探讨,不仅能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还会有助于他们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和心态。

一段话在字面的意思之外可能还隐藏着重要信息,想要捕捉到这些信息,往往需要细致的逻辑推理,例如:"(四叔)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

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

"(《祝福》)根据这段话,可以推理出关于"我"和四叔的重要信息。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再次,新与旧是相比较而言的,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新和旧的价值评价也是比较而言的,并非是绝对化的好与坏。新只是相对于旧的扬弃,而旧中也蕴涵了新的特质,对于新与旧的认识也往往是随着社会背景环境的变迁、文献史料的新发现和再解读而不断变化的。从《红楼梦考证》发表至今的100年中,几乎对每一件文物文献都会有反反复复的纠缠争论相持不下,很难达成一致的公论,这从一定程度而言则是阻碍了红学的前进。索隐学说更是层出不穷,花样翻新,早就已经突破了王梦阮、沈瓶庵、蔡元培等人的范围,新红学所发现并尊奉的种种文献文物也为索隐新说的产生提供了弹药。更加值得深思的现象则是,虽然红学文献文物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量,但他们之间有相当一部分是互相抵牾、彼此排斥的,而且每当试图要论证如《红楼梦》的原创作者就是曹雪芹而不是其他的某些人、作者的身份家世、作者的生卒年等等这样关键的学术命题时,几乎不可能完全依照现有的证据直接推导出相应的结论,而必须要借助一些推理、乃至是一种大胆的假设才能得出。仅就这最后一步而言又与索隐何其相似呢。因此,在红学的学术世界中,考证与索隐很难截然分开,新与旧之间也就必然有千丝万缕的关联。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偷换主语,文中“尽管这里所提出的近代红学和现代红学的概念从时间上来看与旧红学和新红学的提法多有重合,……但红学的方法与观念还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可知,主语是“近代红学和现代红学”,而不是“旧红学”和“新红学”。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红楼梦》“将真事隐去”是把“真事”隐在了书中,蔡元培认为只要采用索隐的方法就能将把隐藏的“真事”找出来。
D.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将历史中的曹家和文学作品中的贾家合而为一进行考证,是考证学“自传说”发展的顶峰。

河南省信阳市高中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南省信阳市高中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南省信阳市高中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信阳市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古诗十九首》是五言古诗中最早期、最成熟的代表作品。

它在谋篇、遣词、表情、达意等各方面,都对我国旧诗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

然而奇怪的是,如此杰出、如此重要的一组诗,我们大家却始终不知道谁是它们的作者!刘勰的《文心雕龙·明诗篇》说:"至成帝品录,三百余篇,朝章国采,亦云周备,而词人遗翰,莫见五言。

”又说:"古诗佳丽,或称枚叔,其《孤竹》一篇,则傅毅之词,比采而推,两汉之作乎"枚叔即墨枚乘,是西汉景帝时的人,傅毅是东汉明帝、章帝时的人。

大家知道,景帝的时代比成帝早得多,如果景帝时代的枚乘写出了这么多这么好的五言诗,那么成帝时代编选作品时怎么会不选这些诗呢这已经是一个问题。

但认为这些诗里有枚乘作品的,还有徐陵。

他编的《玉台新咏》中,收了九首枚乘的诗,其中有八首在《古诗十九首》之内。

然而,刘勰、徐陵和昭明太子萧统都是南北朝时期的人,以《昭明文选》《文心雕龙》和《玉台新咏》这三部书相比较,《玉台新咏》成书年代最晚。

《昭明文选》选了这一组诗,标为"古诗十九首”,说明萧统当时不知道它们的作者;《文心雕龙》说"古诗佳丽,或称枚叔”,说明刘勰也不敢确指枚乘就是这些诗的作者;那么徐比他们的年代稍晚,怎么反而能够确定枚乘是它们的作者呢其实,比他们年代更早的,还有陆机。

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二7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二7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的能力。
C.“被调查者就不会有防备心理”错误。结合“因为一切调查的结果必然会影响到被调查者的生活的,不论是好是坏。你说‘客观’,人家不能承认,而且人家是对的,因为实际受到影响的是他们,他们不能不防”分析可知,被调查者“防备”是因为“一切调查的结果必然会影响到被调查者的生活的,不论是好是坏”,因此“调查者询问的问题也正是被调查者所关心的”消除不了他们的防备心理。
2022—2023学年下期高2024届7月考试语文试题(答案在最后)
一、 现代文阅读 (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搞好调查研究,一定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也是检验和深化我们认识的根本所在。调查研究成果的质量如何,形成的意见正确与否,最终都要由人民群众的实践来检验。毛泽东同志1930年在寻乌县调查时,直接与各界群众开调查会,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诸如该县各类物产的产量、价格,县城各业人员数量、比例,各商铺经营品种、收入,各地农民分了多少土地、收入怎样,各类人群的政治态度,等等,都弄得一清二楚。这种深入、唯实的作风值得我们学习。领导干部进行调查研究,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和厂矿车间,同群众一起讨论问题,倾听他们的呼声,体察他们的情绪,感受他们的疾苦,总结他们的经验,吸取他们的智慧。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既要让群众反映情况,也要请群众提出意见。尤其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更要主动调研,抓住不放。这样才能真正听到实话、察到实情、获得真知、收到实效。
一个研究的人是站在“不知”的地位,被问的是站在“已知”的地位。前者对后者是“学习”而不是“拷问”,态度上应当是“尊重对方”“执疑待决”,这种态度必然会得到对方的尊重和友谊,因而乐于帮助你。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卷含参考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卷含参考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卷含参考答案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国—中亚峰会于5月18日在西安开幕,恰逢国际博物馆日。

作为研究、收藏、保护阐释和展示人类物质与非物质遗产的场所,博物馆集中了过往人类智慧与文明的结晶。

无论是精妙传神的书法绘画、流光溢彩的瓷器玉器、还是巧夺天工的织绣、惟妙惟肖的雕塑和造像都反映了不同时代人类思想和工艺的最高水准,值得反复玩味。

作为丝绸之路上最负盛名的商品之一,瓷器最早产自中国,但元明高品质青花瓷所用青料苏麻离青却系西亚进口。

当时发达的丝路商贸将众多精美元青花瓷器运往海外,土耳其和伊朗博物馆元青花馆藏数量甚至超过中国本土博物馆。

中国瓷器文化影响了世界,意大利学者佛朗切斯科·莫瑞纳著书提到中国瓷器“使欧洲人倾心不已,激发了他们在16世纪大量仿制中国瓷器的热情”。

今天,在欧洲各国博物馆都可以看到数百年前欧洲制作的器型、纹样与中国瓷器如出一辙的器具。

同时,中国艺术发展也受到外来影响,元明众多瓷器纹样都有阿拉伯国家特征,清代雕刻的西番莲纹以及日常器具繁复的装饰手法都有明显的“欧风”……在尊重、发掘和保护自身文化遗产的同时,越来越多有识之士也看到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对提升本国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意义。

中国近年着力加强与世界许多国家的文化遗产保护经验交流,积极推动文化遗产领域国际合作、在古代文明研究、联合考古、古迹修复、博物馆交流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

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合作修复希瓦古城,中国“文物医生”帮助柬埔寨吴哥古迹保护修复,中国援助尼泊尔完成神庙建筑群文物本体维修……同时,2019年意大利返还数百件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在海内外引发了强烈反响、反映出对历史和文明的尊重日益成为各国共识。

伦敦金斯福德学校校长说:“在这个日益全球化的世界里,认识和颂扬不同的文化非常有益,而这不应该仅仅作为学校教学的内容,更应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检测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检测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检测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26分)(一)现代文阅读一(本题共4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阿Q正传(节选)鲁迅第七章革命宣统三年九月十四日——即阿Q将褡裢卖给赵白眼的这一天——三更四点,有一只大乌篷船到了赵府上的河埠头。

这船从黑魆魆中荡来,乡下人睡得熟,都没有知道;出去时将近黎明,却很有几个看见的了。

据探头探脑的调查来的结果,知道那竟是举人老爷的船!那船便将大不安载给了未庄,不到正午,全村的人心就很摇动。

船的使命,赵家本来是很秘密的,但茶坊酒肆里却都说,革命党要进城,举人老爷到我们乡下来逃难了。

惟有邹七嫂不以为然,说那不过是几口破衣箱,举人老爷想来寄存的,却已被赵太爷回复转去。

其实举人老爷和赵秀才素不相能,在理本不能有“共患难”的情谊,况且邹七嫂又和赵家是邻居,见闻较为切近,所以大概该是伊对的。

然而谣言很旺盛,说举人老爷虽然似乎没有亲到,却有一封长信,和赵家排了“转折亲”。

赵太爷肚里一轮,觉得于他总不会有坏处,便将箱子留下了,现就塞在太太的床底下。

至于革命党,有的说是便在这一夜进了城,个个白盔白甲:穿着崇正皇帝的素。

阿Q的耳朵里,本来早听到过革命党这一句话,今年又亲眼见过杀掉革命党。

但他有一种不知从那里来的意见,以为革命党便是造反,造反便是与他为难,所以一向是“深恶而痛绝之”的。

殊不料这却使百里闻名的举人老爷有这样怕,于是他未免也有些“神往”了,况且未庄的一群鸟男女的慌张的神情,也使阿Q更快意。

“革命也好罢,”阿Q想,“革这伙妈妈的的命,太可恶!太可恨!……便是我,也要投降革命党了。

”阿Q近来用度窘,大约略略有些不平;加以午间喝了两碗空肚酒,愈加醉得快,一面想一面走,便又飘飘然起来。

不知怎么一来,忽而似乎革命党便是自己,未庄人却都是他的俘虏了。

他得意之余,禁不住大声的嚷道:“造反了!造反了!”未庄人都用了惊惧的眼光对他看。

这一种可怜的眼光,是阿Q从来没有见过的,一见之下,又使他舒服得如六月里喝了雪水。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考试试卷含参考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考试试卷含参考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考试试卷含参考答案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总结近年来的文化潮流,绝对绕不开“国风崛起”。

从汉服热“破圈”,到音乐创作刮起古风,从李子柒们走红全网,到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大受追捧,传统文化正在深刻影响着当代人的审美与生活。

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语言作为文化最重要的载体,社会上对汉语传承的担忧却不减反增。

最近看到有媒体盘点汉语字词章句之美,不由得产生联想,今天需要以怎样的方式打开汉语,如何重拾汉语之美。

抛开人文底蕴,汉语之美无从谈起。

很多古风歌曲不知所云,更像是在堆砌辞藻,却偏偏能够受到追捧。

还有不久前,网上盛传一首“杜甫笔下最美唐诗”,其中不乏“你我暮年,闲坐庭院”等现代表述。

类似的伪诗博得大量点赞转发,通过对比,伪诗与杜诗笔力和意境相去甚远。

更令人怀疑,读者是不是从未接触过杜甫暮年坦陈心迹的《秋兴》《阁夜》,抑或是温馨闲适的《江村》《江畔独步寻花》,在探索美的过程中错过了太多更美、更值得推敲品鉴的锦绣文章。

换言之,如果不辨妍媸不分朱紫,那么所谓的推崇传统文化,只会让人们离传统文化之美越来越远,使创作日益虚浮。

要让更多人理解汉语之美,还是要通过自身与外界的努力。

看到文言文就犯憷,其实是把它想得过于复杂了。

好比钱镠墓被盗时,一提钱镠写过“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大家都耳熟能详,这句话一点也不难理解。

或许今天人们可以更进一步,试着理解这句话美在何处,钱镠是在何种背景下写出来的。

当看到《洛神水赋》的表演,大家都知道灵感源于洛神的传说与曹植文采飞扬的《洛神赋》,但不妨找来原文,看看“八斗之才”究竟是如何施展的,这背后又对家与国怀有怎样的情感寄托。

读书的乐趣往往就在于,从一处联系到另一处,从一点推开一面,最后塑造起人的知识架构与审美情操。

至于来自外界影响,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以及网上很多读书类音视频都能够起到弘扬和引导的作用,但语文课堂仍然至关重要。

云南省曲靖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云南省曲靖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曲靖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班级姓名考号考场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对。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2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伴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高速发展,受众早就进入了娱乐至死的大众狂欢时代,诗歌的传播也容易被“泛娱乐化”思维侵蚀,成为读图时代饭后谈资和娱乐消遣。

对诗歌而言,这是一种饮鸩止渴的异化传播,在喧嚣过后,严重背离了受众对诗歌固有的审美期待,在及时行乐的拟态环境中,诗人、诗歌和诗坛正被时代和受众疏远和放逐。

一面是泛娱乐化内容轻轻松松就能博关注、博眼球;另一面,则是主流诗人和诗歌作品在互联网的传播语境中拼尽全力才能昙花一现。

诗歌创作者追求著作等“身”容易,实现著作等“声”则“难于上青天”。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几千年来优秀的诗人群星璀璨,大量的优秀作品铸就了传统诗歌辉煌。

中国新诗诞生百年,却一路坎坷。

如今,当人们充分享受着信息时代丰盛的文化盛筵时,新诗却在大众文化的边缘徘徊,处境愈益困窘尴尬。

那么,印刷时代的“温柔乡”,是否真的会变成网络时代的“英雄冢”?如果说诗歌有圈层,究竟是“作茧自缚”,还是“化茧为蝶”?传播要“破圈”,创作必“破茧”。

新诗要从文章与论著本位中走出来,从行业报刊与传统媒体中走出来,不能只是将自己在传统媒体发表的作品原样转贴在网络上,而是要适应新媒体进行创作话语的转化。

若以诗歌为母体,仅仅依靠“诗歌+”,以诗歌加朗诵、音乐、短视频的罗列结合,换汤不换药,是不能衍生出“第八艺术”的。

(摘编自梅喻礼《诗歌“破圈”难,“出圈”更难》)材料二:在常人看来,诗歌是小众的艺术,诗歌写作也不过是小圈子里的自娱自乐和孤芳自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至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检测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至5题。

(共19分)材料一:现今,在互联网引领的时代下,各种思想意识对人们的认识活动和行为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单一或相对简单的中华民族精神表现形式,已经不能满足这种社会环境下时代的发展。

口述历史就是通过收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式。

进一步说,它是由准备完善的访谈者,以笔录、录音、影像等方式收集、整理口传记忆以及具有历史意义的观点的一种研究历史的方式。

就其基本的科学属性而言,口述历史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就其科学性质来讲,口述历史首先是一种科学方法论。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口述历史是以普通人为主体的,不同以往的历史学论著更多的是关于权力精英的声音。

口述历史不仅以真实的历史方式再现了社会生活的丰富性,而且为历史研究本身开辟了新的领域,同时也使得有关历史的“声音”日趋多元和逼真。

口述历史的载体也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日益多样化。

20世纪40年代随着电子音像技术的进步,在搁置了几千年之后,口述历史复兴于20世纪中期。

此外,口述历史功能作用是多元性的。

实际上,它最主要的功能是对民间、社会资料的发掘。

这也是各种研究最基本的需要,这说明了口述历史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精神是历史积淀的产物,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丰富。

在过去的一百年中,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各族人民的斗争,这反映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

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如何运用新的表现形式,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时代主题。

口述历史最为显著的作用就是“保存了即将逝去的过去的声音”。

历史上有许多事件,由于各方面的局限性,我们不能留下书面记录,人们需要了解历史真相,必须对当事人或知情人进行口头调查,并收集口头凭证。

比如在党的早期的许多重要的会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红军长征以及党在白区的斗争活动等,由于当时斗争的严峻形势,或出于安全原因,没有留下书面材料。

今天,那段历史对我们的历史研究和民族精神的塑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当事人或知情者对那段历史的口述回忆就显得十分重要。

在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客观要求下,就必须大力加强对口述历史的研究。

材料二:许多人对“口述历史是否值得相信”这一问题始终抱着怀疑的态度,这源于诸多影响口述历史可信度的因素不能被完全忽视或消除,因此研究者们应该尽力去完善和细化口述历史的研究过程。

对于那些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尽管他们亲身参与到了事件的进程中,但也犹如盲人摸象一般,容易将他们看到或经历过的视为历史事实的全部,事实上谁都没有把握说自己可以掌握历史完整的真相。

很多口述访谈的被访者以普通平民居多,他们的文化知识有限。

一个人的知识储备会影响他对一个事件的理解深度。

因此,平民的身份导致了认知能力的受限,且单从其所处的社会地位来看,他所能接触到的信息也是单一而有限的。

尤其是在交通闭塞、通信初步发展的时期,普通民众能够接收到信息的渠道只有报纸、广播或电报,更遑论那些只能够通过信件才可以勉强进行信息交换的古老年代。

历史是多元且复杂的,而当人们无法获取更多更全面的信息作为参考,只能基于自身的眼界去判断某个事物的时候,他的位置就决定了他的立场和角度,若只从其中一方的角度出发去看待历史事实,就很有可能出现偏差,并且降低历史真相的可信度。

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

基于这一点,口述者愿意并且可以陈述的回忆也是有限且具有选择性的。

经历过相同历史事件的人,如果在这个事件中他们所记忆的片段是相同或相似的,那么这段口述历史的可信度自然而然就提升了。

但是,如果他们在脑海中所提取的记忆有限,忽略了某些细节之处,甚至是他们有意而为之,从而导致不同的口述者陈述相同事件时发生偏差,那么这也会极大地影响到口述历史的可信度。

访谈者在获得口述历史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访谈者的业务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一段口述历史的成功与否。

所以,对于访谈者来说,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是非常必要的,以免在访谈过程中因为自身背景知识的缺乏而误读了口述者所表达的内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口述历史属于历史学的范畴,但它是通过收集和使用普通人口述的史料来研究历史,与那些历史学论著有很大不同。

B.口述历史这种形式能够开辟历史研究的新领域有多种原因,其中电子音像等科学技术的进步,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

C.在革命战争年代,有些历史事件的文字资料因为形势特殊而不能留下来,要了解真相就应该对相关人员做口头调查。

D.过去交通闭塞,接收信息的渠道有限,这就决定了被访者的认知是有限的,不能还原历史事实的全部真相。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口述历史的问题,不过二者论述的侧重点并不相同。

B.口述历史作为一种新的研究历史形式,仍然存在很多环节需要努力加以完善。

C.口述历史能不能做到真实可信,访谈者的业务能力高低也是其中关键的一环。

D.在访谈节目中,能否谨慎地选择访谈对象,有时也会影响口述历史的可信度。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相关观点的一项是()(3分)A.雷蒙·阿隆《历史哲学》:“历史总是为生活服务的,它提供范例,评价过去。

”B.科林伍德《自传》:“历史著作有开始也有结束,但它们描写的事件却并不如此。

”C.胡也频认为:“历史永远是陈旧的,新的生活不能把历史作为根据。

”D.布罗代尔说:“历史应该是一首能够用多种声部唱出的、听得见的歌曲。

”4.在新的形势下,口述历史这种形式有何重要的现实意义?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

(4分)5.假设你是一位亲历某历史事件的普通人,一个月后要参加某电视台的访谈节目,为确保口述历史的真实性,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应该如何去做。

(6分)二、古诗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至10题。

(共20分)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

赵王畏秦,欲毋行。

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赵王遂行。

相如从。

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

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赵王鼓瑟。

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秦王怒,不许。

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秦王不肯击缶。

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B.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C.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D.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御史,官名,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皆有御史,为国君亲近之职,掌文书及记事。

B.右,秦汉以前,以右为尊。

如“右戚”指皇帝贵戚,“右姓”指豪族大姓,“右客”指尊贵的客人。

C.将军,春秋时诸侯以卿统军,因此卿统称“将军”。

战国时“将军”开始作为武官名,而卿仍有“将军”之称。

D.列传中国纪传体史书的体裁之一。

司马迁撰《史记》时首创,为以后历代纪传体史书所沿用,主要用以记叙帝王人臣的言行事迹。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廉颇虽然有心胸狭隘的特点,但当他听到蔺相如的言论后,能马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他的负荆请罪也表现了他的爱国思想。

B.本文以叙述为主,却“于叙事中寓论断”,这和《屈原列传》的写法非常相似。

作者通过精心选材,恰当裁切,表现了人物的鲜明个性,表达了作者对蔺相如和廉颇的赞美。

C.文中多次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

如蔺相如对强秦和对廉颇态度的对比,廉颇对蔺相如前后态度的对比,蔺相如的大智大勇和秦王的色厉内荏的对比等。

D.作者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

本文以对秦斗争为主线,以廉、蔺矛盾的冲突和解决为中心,把两人放在秦赵斗争这一大的历史背景下,表现鲜明的人物形象。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4分)(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4分)10.根据选文内容,概括蔺相如的形象特点。

(3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共9分)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

旧栖新垅③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1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语言浓丽哀婉,写词人旧地重游,想起过往,不由悲叹万事皆非,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B.上片运用比喻修辞,词人将自己比作遭霜打而半死的梧桐、白头失伴的鸳鸯。

C.下片情中有景,景中有情,虚实结合。

“谁复挑灯夜补衣”一句既是呼告也是询问,情真意切,浑然难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