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结肠大息肉内镜下剥离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合集下载

《1 例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后中医特色技术护理的病历报告》

《1 例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后中医特色技术护理的病历报告》

《1 例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后中医特色技术护理的病历报告》一、疾病概述结肠息肉是指结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隆起性病变。

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但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出血、穿孔、感染等。

中医特色技术护理在结肠息肉切除术后的康复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促进伤口愈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 饮食因素:长期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饮食,可导致肠道内胆汁酸分泌增加,刺激肠黏膜,引起息肉的形成。

2. 遗传因素:某些家族性息肉病与遗传因素有关,具有家族遗传倾向。

3. 炎症刺激:肠道慢性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可刺激肠黏膜,引起息肉的形成。

4. 其他因素:年龄增长、肥胖、吸烟、饮酒等也可能与结肠息肉的形成有关。

三、临床表现1. 便血:是结肠息肉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多为鲜红色血,一般不与粪便混合。

出血量的多少取决于息肉的大小和部位。

2. 腹痛:部分患者可出现腹痛,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胀痛或绞痛。

腹痛的原因可能与息肉引起的肠道痉挛、梗阻或炎症有关。

3. 腹泻:少数患者可出现腹泻,大便次数增多,可为稀便或水样便。

腹泻的原因可能与息肉刺激肠道黏膜,引起肠道功能紊乱有关。

4. 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便秘、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如果息肉较大,可引起肠套叠、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

四、治疗要点1. 内镜下切除:是结肠息肉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等。

2. 术后观察: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腹部症状和体征,以及大便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3. 饮食调整:术后应禁食一段时间,然后逐渐过渡到流质、半流质和普通饮食。

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为主,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和油腻食物。

4.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给予止血、抗感染、调节肠道功能等药物治疗。

内镜下胃肠息肉切除术的护理讲解

内镜下胃肠息肉切除术的护理讲解

术中护理
1.术中配合要默契,特别是收圈时要慢慢收紧 ,用力均匀,切忌用力过猛、速度过快而引 起机械切割导致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的高低 除与息肉的大小、形态,选择的治疗方法是 否得当、还与操作者熟练程度密切相关。
2.按常规行内镜检查,发现息肉后,根据息 肉的形态、大小和蒂的长短采用不同的摘 除方法。有蒂、亚蒂和分叶状息肉宜用圈 套器电凝电切。在合适的时机、部位放圈 、收圈,和医生密切配合。在收圈过程中 要逐步收紧,切忌用暴力和操之过急,同 时要观察病人的一般情况和反应。
4. 防感染,术后注意保持肛门和外 阴的清洁和干燥,常规应用抗生素 预防感染。
5.健康指导,教会患者及家属相关基本知识, 特别要讲明合理饮食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尽 量不要饮酒、不进食刺激性事物,少食辛辣 刺激食物和油炸食物、肉蛋、生冷、油腻、 高脂肪高能量食物,增加水果、蔬菜的摄入 量,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引起继发 性出血。术后3周避免性生活。6周内避免持 重物,长途步行,3个月内禁骑自行车。教会 患者观察大便的性质、颜色和量,发现异常 ,及时送检。如发生呕血及时就医。
2. 胃肠道息肉套切后,患者术后24 小时应卧床休息,年老体弱及创伤 较大者,卧床休息时间应保持2天 ~3天,一月内避免长时间用力下 蹲或做屏气动作。不做重体力劳 动。
3. 饮食与休息:术后合理的饮食与休息是预 防迟发出血的关键。息肉切除后一般先禁 食24小时,其后24小时内给予温凉流质,随后 根据大便情况逐渐改为半流质或少渣饮食 ,肠息肉套切后无渣饮食1周,以后过渡到 普食。少量多餐,3周内患者饮食仍以清淡 、易消化食物为主,同时,保持大便通畅,必要 时用缓泻剂,并避免剧烈活动。
避免做肠镜检查。
4.妇女月经期不宜检查,妊娠期应慎做。 5.年老体衰、严重高血压、贫血、冠心病、心肺功能不全者,

1例儿童肠镜下结肠大息肉摘除的护理

1例儿童肠镜下结肠大息肉摘除的护理

迅速进入睡眠状态 , 即睫毛反 射迟钝 或消失 。护士协助 医生 开
始进 镜 , 进镜时要求 医护动作协调 、 轻柔 , 当肠镜 通过 乙状结肠 、 脾 曲、 肝曲时格外注 意 , 尽 量减少牵 、 拽、 拉等动 作 , 防止引起 患
米 米 米 米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文章编 号 : 1 0 0 6 — 6 4 1 1 ( 2 0 1 7 ) 7 - 0 1 6 4 - 0 2
直径 > 2 c m的息肉称为大息 肉 , 其 中腺瘤性息 肉容易发 生
癌变, 其发生癌变风 险是 2 c m以下息 肉的 4 . 5倍 … 。结肠镜 是 通过肛 门插 入内镜 , 进行肠道 的直视检查 , 不但可 以清楚地发 现 肠道病 变 , 还可对部分 肠道病 变进行 治疗 。 目前随着 内镜诊 断 技 术的不断进步 , 进行治疗的方法不断更新改进 , 以及 人们对微 创手术 的认识进一步提 高 , 使更 多 的结肠息 肉患儿 免于外 科手
入 院诊断为 “ 结肠 息 肉待排 ” , 入 院后 , 完 善无 痛结肠 镜前 相关
检查 , 排除结肠 镜检查禁 忌证 , 充分做好 肠道准备 后 , 医务人员 为患儿行结肠镜检查 , 检查 中发 现距肛 门 2 0 c m 乙状 结肠 处有

约4 . 0 c m× 4 . 5 c m 的巨大息 肉。经 各科联合会 诊 , 几位专家
踪调查病理报告 : 腺体扩张扭 曲 , 排列紊乱 , 间质血 管增 生 , 扩 张
部, 持续 吸氧 , 监 测患者生命 体征 , 平稳后 由麻醉师 给药使患儿
工作单位 : 2 1 4 0 0 0 无锡 江苏省无锡市儿童 医院儿童 消化科 孙 丹: 女, 本科, 护师 收稿 日期 : 2 0 1 6 —1 1 — 0 4

胃肠息肉内镜下钳除术的护理

胃肠息肉内镜下钳除术的护理

胃肠息肉内镜下钳除术的护理【摘要】胃肠息肉内镜下钳除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胃肠息肉的手术方式,对于患者来说,术前准备、手术过程中的护理、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手术前,医护人员需要为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和准备工作,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手术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理指标,并做好护理措施,以确保手术的成功。

术后护理是患者康复的关键,护士需要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做好营养和心理护理。

护士还需要留意并发症的发生,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

饮食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也起着关键作用。

胃肠息肉内镜下钳除术的护理是至关重要的,护士需要关注细节,做好全面护理工作,从而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关键词】胃肠息肉内镜下钳除术、护理、术前准备、手术过程、术后护理、并发症、饮食、重要性、注意事项、提高护理质量、建议。

1. 引言1.1 胃肠息肉内镜下钳除术的概述胃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通常是因为黏膜局部增生形成的结节。

在临床上,胃肠息肉内镜下钳除术成为治疗该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该手术通过内窥镜引导下的钳口将息肉切除,具有微创、安全、不易复发等优点。

胃肠息肉内镜下钳除术通常需要患者提前做好准备,包括术前的检查、饮食调整和药物管理等。

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协助医生完成手术操作,并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术后护理是胃肠息肉内镜下钳除术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给予适当的护理措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并发症的护理是胃肠息肉内镜下钳除术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护理人员需及时处理并发症,确保患者安全。

饮食护理是手术后恢复的关键,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特殊饮食,以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

胃肠息肉内镜下钳除术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护理人员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为提高护理质量,护理人员应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学习新知识,提升专业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2. 正文2.1 术前准备术前准备是胃肠息肉内镜下钳除术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内镜下胃肠息肉切除术后如何护理

内镜下胃肠息肉切除术后如何护理

内镜下胃肠息肉切除术后如何护理内镜下胃肠息肉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胃肠息肉的方法,也称为内镜下息肉切除术。

其操作使用内镜技术,并通过内窥镜将手术器械引入人体内,对胃肠息肉进行切除。

术后护理对于恢复和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一、内镜下胃肠息肉切除术全过程内镜下胃肠息肉切除术是一种介入性手术,利用内窥镜技术和外科手术器械,直接切除胃肠道息肉。

通过内窥镜,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息肉的位置、大小和形态等情况,并准确地操作远端仪器进行切除手术。

以下是该手术的详细步骤。

1. 麻醉和准备:在内镜下胃肠息肉切除术之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麻醉,使患者进入舒适的麻醉状态,降低疼痛感。

麻醉方式包括全身麻醉、局麻和静脉镇静麻醉,通常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和全面情况决定。

在麻醉之前,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包括禁食、停药等。

2. 输送内窥镜:内镜下胃肠息肉切除术需要通过内窥镜器质来实现,医生通常会放置一根内窥镜进入患者胃肠道内,以便进行手术治疗。

医生需要在床旁或手术室内使用气囊或水进行肠道充气,以便促进肠道扩张,容易观察到息肉的真实情况。

3. 确认息肉位置:在放置内窥镜之后,医生需要在机器控制下,慢慢地推进内窥镜。

通过观察内窥镜所见情况,确定息肉的具体位置、大小和形态。

在此过程中,医生需要注意细节,如用冷水冲洗息肉周围,以便消除局部充血,方便进行手术。

4. 切除息肉:在医生观察到具体情况下,在内窥镜中预留一定的空间,为之后进行切除手术准备。

根据所观察到的息肉位置和大小,选择合适的外科手术器械,并在内窥镜的导入下进行切除。

具体手术方式有电凝切除、电切切除、剪切切除等。

5. 观察术后情况:在完成手术后,医生需要观察病人的术后恢复情况。

在胃肠道内注入助于手术和随后观察的药物和水,以便消除过度充血和排除其他并发症。

在完成恢复期治疗后,医生需要及时给予术后复查和检查,以确保手术取得完美的效果。

二、内镜下胃肠息肉切除术术后会有哪些并发症内镜下胃肠息肉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胃肠道息肉的常见手术方式,由于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因此备受患者推崇。

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结肠巨大息肉术中配合与护理

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结肠巨大息肉术中配合与护理

析 。结果: 对照组和 实验组进镜 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3 . 9 P 00 ) t 1 3 ,< .1 。术中及 术后 1 = 4 h的腹痛、 腹胀程度 间差异均有统 计学意义( < . ) 结论 : P 00 。 5 在进 行 内镜 下高频 电凝切 除结肠 巨大息肉术前对患者进行 心理和行 为干预 , 中配合 , 术 术后并发 症的 预 见性观察护理 。 可以有效地提 高手术成功率 , 且疗效高、 创伤小。
2结 果 1资料与方法 21 中及术后两组患者腹痛程度的 比较 .术 1 一般资料 . 1 将 21年 1 21 01 月~ 0 2年 1 6 月 0例患者 , 随机分为试验组 两组患者术中均表现 明显 的腹痛 ,手术结束后腹痛程度 和对 照组 , 试验组 3 0例 , 男性 2 O例 , 女性 1 0例 , 年龄 1 ~ 5 逐渐减 轻 , 0 8 多是患者在 术后 6 h疼痛 消失 , 术后 1h后所有 患 2 岁; 对照组 3 例 , 0 男性 1 例 , 5 女性 1 例 , 5 年龄 1~3 , 2 8 岁 均经 者腹痛均消失 。但试验组患者在术 中及术后 1 h后的疼痛程度 电子肠镜确诊为结肠 息肉, 病理活检排除恶性肿瘤。两组患者 低于对照组 , 秩和检验 显示 , 经 两组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 < P 均排 除高血压及心 脑血管病 史 , 其年龄 、 性别 、 职业等方 面 比 00 )而在术后 6 .1 , h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 ) 尸 00 。见表 1 5 。 表 1两组 患者腹痛程度 的比较( 。± ) 分 x s 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 有可 比性 。 1 . 法 2方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 的一般 护理 ,试验组 在一般护理基 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 与配合 , 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 1 . 术前心理护理 : .1 2 多数患者在进行 内镜检查前 , 出现 紧张 睛 绪, 检查时出现不 同程度 的腹痛 、 不适 。发现结肠息 肉时 , 患者 常常出现焦虑 、 恐惧心理 。医护人员通过知识宣教 , 耐心 、 细致 地 向患 者及家 属讲解 结肠 息 肉的相 关 知识及 内镜 下 高频 电 2 . 2术中及术 后两组 患者腹胀程度 的比较 两组 患者术 中均表现明显 的腹胀 ,手 术结束后腹胀程度 切, 电凝术治疗结肠 息 肉的优 越性 , 手术操 作过程 , 及 告知 患 者该 手术 的安 全性 、 有效性及无 痛性伫 】 患者提 出的疑 问耐 逐渐减轻 , 。对 多数 患者在术 后 6 h腹胀 消失 , 后 1h后所有患 术 2 h 心细致地 回答 , 缓解患者 的心理 压力 , 以取 得手术 中更好 的配 者腹胀均 消失 。但试验组患者在术中及术后 1 后 的腹胀程度 合, 告知患者及家属术后可 能出现的并发症 , 在征得 家属及 病 低于对照组 , 经秩 和检验显示 , 两组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 < P O 1, . ) 而在术后 6 O h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 ) P 00 。见表 2 5 。 人同意后签字 , 以免发生 医疗纠纷 。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肠息肉的术中护理配合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肠息肉的术中护理配合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肠息肉的术中护理配合作者:吴雪娟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10期【中图分类号】R255.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199-02内镜粘膜切除术(EMR)也称注射息肉切除术或粘膜剥离活检,是对扁平隆起性病变或广基无蒂息肉经内镜下措施(注射和吸引)使病变与其固有肌层分离,造成一假蒂,然后圈套电切的技术。

由于此方法简便,创伤性小,并发症少,疗效可靠,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

其中,粘膜下注射法EMR术已成为肠道平坦型或无蒂息肉的标准治疗方法。

本院消化内镜中心于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应用注射法EMR术切除肠道息肉185枚,效果满意。

现将术中配合体会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电子肠镜检查共发现息肉病人215例(398枚),其中78例病人(185枚息肉)行EMR治疗。

包括男47例,女31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44.7岁。

无蒂或亚蒂息肉108枚,平坦型息肉77枚。

息肉2.0cm212枚。

所有患者治疗前均排除凝血障碍性疾病,并禁用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

内镜为OLYMPUS CF—H260,氩气刀为ERBEICC200,注射针及圈套器等均为OLYMPUS产品。

电子肠镜检查前严格掌握适应症,发现息肉先取病理活检。

行EMR操作时,将针道内注满1:10000肾上腺素盐水的注射针沿活检钳道插至息肉处,将针尖刺入息肉基底部,于粘膜下注射1:10000肾上腺素盐水,使息肉基底部抬举,换圈套器将息肉套住后,采用混合电流切除。

2. 结果所行注射法EMR术的78例患者(185枚息肉)均获成功。

其中155枚息肉为预防出血用金属钛夹夹毕创面,3例切除后发生镜下出血,给予放置金属钛夹后止血成功。

所有患者EMR 治疗后均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

3. 术中护理配合按常规进行肠道检查前准备,术前注射654-Ⅱ10mg,安定10mg,护士安置好患者体位(左侧卧位,双腿屈膝)。

结肠镜下息肉摘除术的护理配合

结肠镜下息肉摘除术的护理配合

结肠镜下息肉摘除术的护理配合发表时间:2013-02-01T14:48:02.04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52期供稿作者:王晨[导读] 结肠息肉切除术(colonoscopy with polypectomy)是指在内镜下用圈套器、热活检钳或激光等治疗结肠息肉的方法。

王晨 (黑龙江省医院 150001)【摘要】目的讨论结肠镜下息肉摘除术的护理配合。

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

结论结肠镜下息肉摘除术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创伤小的治疗方法,使患者免除了手术切开的痛苦,减轻创伤,缩短疗程,提高了疗效。

【关键词】结肠镜息肉摘除术护理配合结肠息肉切除术(colonoscopy with polypectomy)是指在内镜下用圈套器、热活检钳或激光等治疗结肠息肉的方法。

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已被广泛应用,成为消化道息肉切除的首选方法,适用于内镜下病检无恶变的直径小于2cm的有蒂或无蒂息肉或腺瘤。

有内镜检查禁忌证者、直径大于2cm的无蒂息肉或腺瘤、有明显恶变者、有血小板减少或凝血功能障碍有出血倾向者为禁忌证。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一些禁忌证是相对的,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分析决定。

结肠息肉是指任何隆起于结肠粘膜表面病变的总称。

部分结肠息肉往往被认为是癌前病变。

因此,一经发现应考虑切除。

我院自2009年9月~2011年12月对78例患者实施结肠镜下息肉摘除术,经过护士的合理配合,取得满意效果,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78例,其中男性 46例,女性 32例,年龄26~78岁。

临床表现为腹痛 36例,血便 10例,大便习惯和性状改变32例。

息肉单发者 56例 ,多发者 22例。

2 物品准备2.1常用器械2.1.1内镜,粗活检孔道或双钳道管的治疗结肠镜。

2.1.2同肠镜检查常规准备。

2.1.3必备器械高频电发生器、圈套器(无齿、带齿及各种型号可根据息肉形态选择)等。

2.1.4其他相关的或止血的附件高频电凝探头、热活检钳、注射针、止血钛夹、尼龙绳等。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肠息肉的护理配合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肠息肉的护理配合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肠息肉的护理配合邱成丽;李政文;栾琰【摘要】@@ 大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大肠癌的癌前病变,一经发现,均主张尽早治疗,选择一种恰当的治疗方法很有必要.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近年来治疗消化道早期恶性肿瘤和大的良性病变的最新技术[1],具有创伤小、疗效好的特点,我科2009年6月~2010年7月对13例肠息肉行ESD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措施报告如下.【期刊名称】《西南国防医药》【年(卷),期】2010(020)012【总页数】2页(P1344-1345)【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大肠息肉;护理配合【作者】邱成丽;李政文;栾琰【作者单位】661600,云南,开远,解放军59医院消化内科;661600,云南,开远,解放军59医院消化内科;661600,云南,开远,解放军59医院消化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6大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大肠癌的癌前病变,一经发现,均主张尽早治疗,选择一种恰当的治疗方法很有必要。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近年来治疗消化道早期恶性肿瘤和大的良性病变的最新技术〔1〕,具有创伤小、疗效好的特点,我科2009年6月~2010年7月对13例肠息肉行ESD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13例中,男9例,女4 例,年龄18~74岁;隆起型息肉9例,扁平状息肉4例;息肉最大直径均> 3.0 cm,蒂粗> 1.0 cm;息肉位于直肠、乙状结肠5 例,降结肠4例,横结肠及升结肠4例;病变部位在黏膜肌层9例,黏膜下层3例。

1.2 治疗及结果 13例均成功行ESD治疗,3例术中出现出血,应用冰生理盐水对创面进行冲洗,明确出血点后,直接电凝出血点,成功止血。

1例结肠脂肪瘤内镜下剥离切除术的护理

1例结肠脂肪瘤内镜下剥离切除术的护理

1例结肠脂肪瘤内镜下剥离切除术的护理对1例横结肠脂肪瘤患者实施经内镜粘膜下层剥离术。

经过术前全面评估,术前各项检查工作到位,术中精心护理配合,术后严密观察护理等措施。

患者恢复良好出院无并发症发生。

标签:内镜粘膜下层剥离术;横结肠脂肪瘤;护理目前ESD主要应用于消化道病变的治疗: ①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根据术者经验结合染色放大和超声等其他内镜检查方法确定肿瘤及癌前病变局限在粘膜层和没有淋巴转移的粘膜下层,ESD切除肿瘤可以达到外科手术同样的治疗效果。

②巨大平坦息肉超过2cm息肉尤其是平坦息肉,推荐ESD治疗,一次完整的病变切除。

③粘膜下肿瘤、超声内镜诊断的脂肪瘤、间质瘤、类癌等,如来源于粘膜肌层或者粘膜下层,通过ESD可以完整剥离病变。

我科2013年7月19日对1例横结肠脂肪瘤患者实施了横结肠粘膜下层剥离术(ESD),手术成功,效果满意。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患者,男,61岁,住院号307372。

因腹痛、腹胀入住我院消化内科。

查体: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

心率:70次/min 律齐双肺呼吸音清晰.先后行结肠镜及超声结肠镜检查发现横结肠脂肪瘤.患者于2013年7月19 日行横结肠脂肪瘤ESD术,过程顺利.术后患者一般情况良好.腹痛、腹胀明显好转,解黄色软便,无术后活动性出血现象,于7月27日出院。

1.2 器械及药品准备内镜为奥林巴斯公司生产带附送水功能的PCF-Q260AZI型肠镜,爱尔博氩气刀设备。

相关附件有肠镜用一次性内镜注射针23G、圈套器、止血夹及释放器、异物钳、IT刀(KD-611L)、HOOK刀(KD-620LR)、针状刀(KD-650L)、透明帽、喷洒管、网篮。

心电监护仪、中心供氧装置,抢救药品,0.9%氯化钠溶液,美蓝,咪达唑仑,丁溴东良菪碱。

1.3 患者准备按常规检查心电图、肝肾功能、血液分析、凝血象、血型及备血。

1.4 方法内镜头端预装好透明帽,检查透明帽固定是否牢靠。

常规进镜找到病灶,距肛门65cm横结肠处见2.0*1.5cm大小粘膜下隆起,表面光滑质软。

经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治疗肠息肉的配合及护理体会

经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治疗肠息肉的配合及护理体会

经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治疗肠息肉的配合及护理体会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经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治疗肠息肉的配合及护理体会。

方法:选取68例肠息肉患者参与实验,经过对其基本资料的分析后确认符合研究入组条件,均符合EMR术治疗条件。

同时为达成研究目的,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并分别对其采取常规护理、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心理状态评分。

结果:据统计数据显示,观察组、对照组分别出现2例、6例并发症情况,发生率分别为5.88%、17.6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EMR术治疗肠息肉时对其实施综合护理可提高护理综合性、全面性,有助于稳定患者情绪状态、防范并发症。

关键词:肠息肉;经内镜下粘膜切除术;综合护理;并发症;情绪状态肠息肉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生于结肠道,表现为粘膜表面出现息肉状的病变组织,据有关研究显示,结肠息肉在发展时可能会产生癌变,因此风险性较高。

目前临床上对于肠息肉多采用EMR术治疗,该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良好,治疗针对性高。

EMR术整个操作过程比较复杂,需配合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提升围术期护理质量[1]。

目前看来,常规护理措施的整体效果不佳,极有可能影响EMR术最终的治疗效果,基于此应重视对护理干预模式进行深度优化,使其可以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本次研究中,便探析了EMR术治疗肠息肉的护理配合。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共有68例患者参与本次实验,均符合肠息肉诊断条件,于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在我院就医。

本次研究以对照研究形式实施,采用随机数字法对68例患者分组,最终将其分配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4例,例如在对照组,其中包括21例男性和13例女性,年龄43~74岁,平均(52.85±7.16)岁;观察组中男女比例19∶15,年龄介于40~73岁,平均(51.72±7.06)岁,相比之下其基本资料并无明显差异(P>0.05)。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治疗结肠息肉的护理配合及体会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治疗结肠息肉的护理配合及体会

228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8月 第4卷第16期结肠息肉指从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是临床比较常见的肠道疾病[1]。

根据结肠息肉的病理类型临床分为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以及腺瘤性息肉[2],需要及早手术治疗。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属于治疗结肠息肉常用的微创手术,需要在围手术期配合护理,促进手术顺利进行,本研究分析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治疗结肠息肉治疗中使用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2019年4月开始进行病例收集,一直到2020年5月结束,共收集到配合本研究的结肠息肉患者330例,对这些患者进行编号,然后对编号进行随机抽取,分为两组,研究组165例,有82例女,83例男,年龄42~75岁,平均(59.96±6.72)岁。

对照组165例,79例女,86例男,年龄42~76岁,平均(59.83±7.01)岁。

两组性别、年龄可比(P>0.05),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均符合结肠息肉诊断标准,并配合本次研究,符合手术指证。

排除标准:不配合本次研究,恶性肿瘤,精神疾病,不符合手术指证。

1.2 研究方法两组均进行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治疗。

对照组用常规手术护理:配合完成麻醉和手术中的配合工作。

实验组围手术期护理:术前:术前对患者的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进行疏导,注意患者情绪,尊重患者隐私,根据患者护理的心理特点,及时疏导不良情绪,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术中:配合指导患者正确的体位,对麻醉剂进行加温,减少术中低体温造成的不良反应,注意患者术中心率、血压、体温、血样饱和度等应激变化,注意患者麻醉剂的反应,出现意识清醒,及时处理。

术后: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改善患者术后的不良情绪,并进行饮食护理、康复训练等,注意观察胃肠情况,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对比治疗效果,并评价手术依从性。

结直肠息肉治疗的术前准备与术中护理配合详解

结直肠息肉治疗的术前准备与术中护理配合详解
7.其他 氩气刀、尼龙环和金属 夹的准备等。
2021/1/12
6
〔二〕患者准备
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全身重要脏器功能,尤其是凝血机制, 询问有无使用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等。
理解患者病情,包括现病史、既往史等。嘱患者将以往的内镜及X线 资料带来以便医师充分理解患者病情。
患者肠道准备。理解患者排便情况,术前最后一次排便应为 清水样便,如便中仍有粪渣,仍需再排便,必要时可给予灌 肠清洁肠道。 术前签署手术同意书:息肉电切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息肉 电切的必要性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告知出现并发症后的 解决方法,获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并签署手术同意书前方可 进展治疗,以免发生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2021/1/12
7
〔三〕肠道准备及术前用药
2021/1/12
8
二、术中护理配合
2021/1/12
9
肠镜检查和治疗过程中患者会产生一定不适,甚至会出现难以忍受的 牵拉痛,这是许多患者不愿承受该项检查的主要原因。肠镜检查尤其是治 疗不可能由操作者一人完成,正确、细致的护理和医护之间的亲密配合是 顺利完成肠镜检查、治疗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2021/1/12
1199
谢谢欣赏
内容总结
结直肠息肉治疗的术前准备与术中护理配合详解。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全身重要脏器功能,尤 其是凝血机制,询问有无使用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等。理解患者排便情况,术前最后一次排便应为
No 清水样便,如便中仍有粪渣,仍需再排便,必要时可给予灌肠清洁肠道。医师提拉镜端使息肉基底形
成假蒂,选凝固电流,通电后假蒂发白。正确连接高频电发生器和电击板,选择适宜形式,按下充气 按钮,使管腔内充满氩气
Image
2021/1/12

结直肠息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护理配合

结直肠息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护理配合

结直肠息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护理配合发表时间:2014-08-07T11:00:11.53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2期供稿作者:陶秀梅王淑芹张淑华赵春环赵红彦[导读] 内镜主机、显示器、周边仪器、患者的卧位、操作医师与配合护士的站位。

陶秀梅王淑芹张淑华赵春环赵红彦(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腔镜室 163000)【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术中护理配合技术。

方法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结直肠息肉患者42例,对患者的术中配合着重于心电图、SpO2、血压、脉搏等的观察与监测;术中穿孔的配合;出血的预防与处理配合。

结果 42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中有4例并发穿孔,38例顺利完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结论细致周到的术前、术后护理及熟练到位的术中护理配合对于ESD的安全、顺利进行及完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结直肠息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中护理配合【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2-0296-011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术中护理配合要点1.1环境足够大,并合理布局。

内镜主机、显示器、周边仪器、患者的卧位、操作医师与配合护士的站位,对手术时间的长短与手术是否顺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充足的时间,可让医师有足够耐心和细心完成精细操作。

1.2一名护士负责进镜和扶镜。

进镜过程缓慢,循腔而进,完成普通结肠镜检查。

退镜至病变处,根据手术进展配合微调和控制内镜位置。

1.3另一名护士负责术中设备模式切换与调节、器械传递、操作配合等。

护士配合要娴熟。

由于操作器械很多,为了便于传递,护士应有专门的操作台,在手术前将器械标记明显、放置合理、拿取交换自如。

2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术中护理配合步骤一般完整的ESD操作步骤:染色、标记、黏膜下注射、沿标记剖开、切圆、剥离、整块切除病变、创面处理、标本固定送检[1]。

3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术中护理配合时要注意以下几点3.1调整ERBE:Endo-cut 60 W effct 2~3、Forced coag 50~60W。

内镜下肠息肉摘除术的护理配合体会

内镜下肠息肉摘除术的护理配合体会

高 ,偏瘫是脑卒 中患者发病 后最 常见的功能 障碍 ,有文献 报道 ,大约
有9 0 %的脑卒中患者伴有运动与 日 常生活能力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
的生活质量。
1 . 2 . 4 心理护理:心理指导是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先决条件,本
病 起病 突然 ,患者从 短时 间内由一个健康人变 成一个残废 人 ,再加上 生理上 的病痛及 漫长的康复过程 ,患者易 产生焦虑 、抑郁 、悲观 的情 绪 ,固此 ,责任护士 应关心理解 患者 ,讲解一 些康复训练 后痊愈 的实 例 ,利用 鼓励 、支持 、暗示输导 的方法进行 心理调节 ,最 大限度 的调 动 患者积极 配合康复训练 的信心 , 让 患者及 家属主动参与康复训练【 2 J 。 1 . 3 观察 指标 :观察 并比较两组 患者治疗前及 治疗后肢体运 动功能及 日常生活 能力改 善情 况 ,采 用F u g l — Me y e r 运动功 能评定量表评 定肢体 运 动功能 ;采 用B a r t h e l 指数 评定 日常生活能力 。 1 . 4 统计学方法 :所有 数据 采用S P S S 1 3 . 0 统计软 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
本院2 0 1 3 年1  ̄ 1 2 月行 内镜 下肠息 肉摘 除术 的7 2 例患者病例 资料 ,总结 术前 、术 中及 术后的护理配 合 ,得到如下体 会 :通过对 内镜下肠息 肉
摘除患者进行有效的术前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 ,以及术后细致的护理
观察和饮食指 导 ,可 以很好 的预防手术并发症 的发生 ,改善 患者生活 质 量 ,增强患者治 愈信心 。保证 内镜手术在安 全、有效 的范 围内实施 并得到 良好的治疗效果 。具体实施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如 下。
高 内镜 手术 的安 全性 及有 效性 。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肠息肉的护理配合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肠息肉的护理配合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肠息肉的护理配合【摘要】目的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对肠道息肉治疗的护理配合。

方法对35例接受EMR治疗病例的临床资料及手术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35例(51枚息肉)全部切除,并发出血1例,予金属钛夹及止血药成功止血,无一例穿孔及中转手术。

结论EMR治疗肠道息肉安全、有效。

对行EMR的患者予以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及术后精心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是治疗肠道平坦型或无蒂息肉的一种新型治疗手段。

本院消化内镜中心于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应用EMR切除肠道息肉35例,效果满意。

现将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电子肠镜检查共发现息肉212例,其中35例行EMR治疗。

其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51~81岁,平均年龄68.2岁。

无蒂或亚蒂息肉26颗,平坦性息肉19颗。

息肉<1.0 cm 2 1颗,1.0~2.0 cm 2 10颗,>2.0 cm 2 14颗。

1.2 方法电子肠镜检查前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发现病灶先取病理活检。

行EMR操作时先经肠镜活检孔道插入内镜注射针,将针尖刺入息肉基底部,注射1:10000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提起息肉后,采用混合电流切除,切除后再将标本全部送病理检查。

1.3 结果本组35例老年人大肠息肉患者均行EMR成功,32例仅行一次EMR 治疗,3例多发性息肉的患者于半月后再对剩余息肉再行第二次EMR治疗,其中18例患者为预防出血用金属夹夹闭创面,1例发生镜下出血,给予放置钛夹后止血成功。

35例患者中共放置钛夹18枚,最多5枚,最少1枚。

2 护理2.1 术前准备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指导,因此护士在术前应详细向患者讲解EMR治疗息肉的方法,同时告之家属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

术前肠道准备一定做好,我院采用术前4 h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口服,禁用甘露醇以免产生氢气而发生肠内气体爆炸。

内镜下行肠息肉切除手术后怎么护理?

内镜下行肠息肉切除手术后怎么护理?

内镜下行肠息肉切除手术后怎么护理?息肉是指粘膜表面突出到肠腔息肉状病变,且病变性质还未确定,可为多个或者多个,常见的为结肠息肉,表现为鲜血便、大便带血、腹部不适等症状。

肠息肉在临床较为常见,属于消化系统疾病,多常采用内镜结肠息肉切除术治疗。

然而,经内镜下行肠息肉切除手术治疗过程中,在术后因肠道菌群失调、免疫力降低等引起感染、血管摩擦破裂,可引起创面感染、早期与延迟性出血等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痛苦。

因此,应当重视内镜下行肠息肉切除手术患者的护理干预。

逼着将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分析内镜下行肠息肉切除手术后护理措施。

1.什么是肠息肉肠息肉是在直肠黏膜与结肠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组织,在肠道任何部位都可能发病,最常见的是大肠息肉,在肠道息肉中约占80%。

随着年龄增长,肠息肉的发病率不断增加,且男性患者数量明显多于女性。

对于小肠息肉,且无并发症,不具有明显的症状,若息肉较大,伴随黑便、血便、腹部隐痛等症状,另外,大肠息肉患者在早期伴随粘液血便、排便习惯、大便黏液增多等症状。

肠道中息肉数量为100颗以上,且伴随特殊临床表现,则被称为肠息肉病。

肠息肉诊断与鉴别的主要方式为组织学活检、内径检查。

肠息肉结合发病部位进行分类,分为小肠息肉、大肠息肉,其中小肠息肉发病率低于大肠息肉,以十二指肠较为常见,且息肉的大小不等;对于大肠息肉者,在肠道息肉中,占比约为80.00%,以直肠或乙状结肠为高发部位。

肠息肉以病理组织学进行分类,分为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错构瘤息肉、其他。

其中腺瘤性息肉为常见类型,是腺上皮增生形成真性息肉,包括绒毛状腺瘤、乳头状腺瘤等;炎性息肉是炎症长期刺激肠黏膜,增生而引起疾病,包括血吸虫、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引起的息肉性病变。

错构瘤息肉包括黑斑息肉病、幼年型息肉等。

除以上以外,还包括黏膜肥厚增生引起增生性息肉,类癌息肉,以及黏膜下淋巴滤泡增生引起息肉。

肠息肉发病率受到年龄、遗传等因素影响,对于有遗传背景的人,其发病率比普通人发病率更高,高出5-10倍,发病年龄为5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逐渐增加,80岁以上人群的肠息肉发病率约为30%-4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例结肠大息肉内镜下剥离切除术的护理配合作者单位:650051 昆明市延安医院通讯作者:段亚华
标签:结肠息肉;内镜;护理doi:
103969/j issn1674-4985201201042结肠息肉是结肠的一种常见病、
多发病,与结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1]。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下高频电息肉切除术(EMR)已成为结肠息肉治疗的首选方法。

但对于>2 cm的下消化黏膜下层肿瘤(尤其是无蒂并且基底宽的),内镜下高频电息肉切除术(EMR),只能通过分块切除的方法来进行,但不能获得完整的病理学诊断资料,肿瘤残留、复发的概率也大为增加。

笔者所在科开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2]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和黏膜下肿瘤,可以大块、完整地切除病变组织,避免高频电息肉切除术(EMR)带来的肿瘤残留和复发,并对于完整地切除病变组织,可以进行全面的病理学检查。

充分体现微创治疗的优越性。

2009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为1例结肠大息肉病患者实施了结肠黏膜下剥离术(ESD),手术成功,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病例介绍患者,男,63岁。

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不成形,黄色稀便3个月,无黑便及血便,大便1次/d,量约500 g。

无发热、腹痛、腹胀,未予治疗,上述症状无缓解。

为明确诊断治疗,14 d前于笔者所在医院行肠
镜检查,发现结肠多发息肉病,最大为升结肠处,2 5 cm×10 cm,行病理检查。

直肠有3处0 5 cm×07 cm大小的息肉在内镜下行高频电息肉切除术
(EMR),病理检查结果是为腺瘤。

为了治疗升结肠大平坦息肉,收住笔者所在科。

内镜医生意见: 此种无法电切根除,否则损伤肠壁致肠穿孔及大出血。

为彻底解决结肠大息肉病,患者于2009年7月24日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术中顺利,术后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排成形便,次数1~2次/d,于8月8日出院。

2护理配合
21术前护理(1)心理指导:患者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不了解,有
紧张、焦虑、恐惧心理,护士耐心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讲解手术的治疗目的、基本操作过程、手术的先进性、安全性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术前、术中、术后注意事项等,使患者对息肉切除术有所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2)术前准备:术前3 d进无渣流质饮食,术日当天早晨服50%的硫酸镁40 ml后,饮水3000 ml清洁肠道,至大便呈清水样或黄水样进行治疗(忌用甘露醇或山梨醇之类泻药,因其进入肠道后经细菌分解发酵会产生氢气和甲烷等易燃性气体,手术时遇电火花可发生爆炸意外而致命)。

了解患者的出血病史,检查血单,常规检查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心电图均正常。

术前30 min肌肉注射654-2,10 mg,以抑制消化道蠕动,急救药品及急救器材的准备(去甲肾上腺素冰水、止血夹、检查氧气、吸引器管道通畅和全身急救等急救时所需的药品和心电监护等物品。

保证结肠镜操作性能良好,内镜切割设备准备。

检查并取下患者随身携带的金属物品,检查连接高频电发生器各有关线路,检查高频电发生器与患者、内镜及电
源连接情况。

现配黏膜下注射用液靛胭脂染色剂和1∶20000的肾上腺素注射液,确保准确无误。

(3)术前签署手术同意书,告之家属及患者手术的方法、效果、并发症及处理、手术费用等相关情况,取得患者的同意并签署手术同意书。

22术中护理配合(1)首先帮助患者摆好体位,取左侧屈膝卧位(依息肉生
长部位可调节体位易于观察、方便圈套电切为原则)。

一位护士配合插肠镜,送镜到达息肉部位,操作时动作轻柔,见腔渐进,避免损伤肠黏膜,随时查看患者腹部情况,尽量减少牵、拉、拽而引起的不适,鼓励患者尽量放松身体做深呼吸减轻不适。

(2)医生根据息肉的特点行完整的ESD操作,其步骤为染色,标记,黏膜下注射,沿标记剥开、切园、剥离、圈套切除整块病变,创面处理,标本固定送检。

在手术过程中,另一名护士负责设备模式切换与调节、器械传递、操作配合等。

护士在配合中应特别注意扶镜护士要保持病灶始终抬举,黏膜下染色及视野清楚,层次分明。

并理解医生的切割思路,使用刀的特性,随时调整并固定内镜位置。

操作护士在使用FLEX刀时注意刀的长度、方向及刀头伸出的长短。

熟练掌握收拢圈套的技巧,收紧圈套时切忌过猛、过紧,以防直接切割甚至把息肉拉断而致机械性切割引起出血及穿孔,更不能未选择好适当位置就关闭圈套器。

(3)退镜后协助患者轻轻擦净臀部,及时更衣,避免着凉。

询问有何不适,观察有无腹痛的情况,避免穿孔。

若有异常,及时报告,急诊处理。

23术后护理(1)嘱患者应避免重体力活动,休息2周,患者需禁食3 d,
并注意观察大便颜色。

若术后有剧烈腹痛、腹胀、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脉搏加快、血压下降等症状出现,需及时处理。

患者无特殊情况,给予1周的无渣流质饮食。

(2)术后按医嘱随访:告诉患者复诊的重要性,腺瘤性息肉患者属于结肠癌的高发人群,腺瘤性息肉切除后再发的可能性较大,多发性息肉切除后6个月随访检查1次,单发息肉切除后每年检查1次,凡是随访检查有息肉新生,均应再次行内镜下切除。

3讨论大肠息肉在消化道息肉中最为常见[3],分腺瘤性息肉和非腺瘤性息肉。

腺瘤性息肉与大肠癌关系密切已被公认,炎性息肉亦有恶变的可能,大肠息肉不论大小、部位均有恶变的可能。

因此,应积极治疗大腸息肉,随内镜技术的发展,经内镜切除息肉代替了过去的剖腹手术。

内镜下治疗息肉的方法有高频电凝、微波、激光、黏膜下剥离术等,但是黏膜下剥离术(ESD),是目前技术要求比较高、治疗风险大的方法(可能出现穿孔、出血等并发症)。

而实践证实,护士在术前、术中、术后给予患者正确的指导与护理以及与医师的密切配合,能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顺利安全地完成治疗,并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彭贵勇,房殿春,李向红,等.大肠息肉表面结构与病理组织学的关系研究[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3(1):13-16.
[2]王萍,姚礼庆.现代内镜护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177.
[3]刘运祥,黄留业.实用消化道内镜治疗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