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作业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作业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作业课时作业一、选择题江苏北部沿海滩涂围垦,需要经过筑堤、挖渠等工程措施和种植适应性植物等生物措施改造,4-5年后才能种植粮食作物。

据此完成1-2题。

1.改造滩涂所种植的适应性植物应()A.耐湿B.耐旱C.耐盐D.抗倒伏2.若缩短滩涂改造时间,需投入更多的()A.化肥B.农家肥C.农药D.淡水答案 1.C 2.D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中不同要素(如生物、淡水)的作用。

由题意,沿海滩涂是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盐碱化程度高,所以改造滩涂所种植的适应性植物应具有耐盐碱性特征。

淡水是改造沿海滩涂盐碱地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由题意,如果缩短滩涂改造的时间,就需要投入更多的淡水淋洗土壤以降低盐度。

读非洲大陆气候类型分布及景观图,回答3-4题。

3.景观图中的高大树木,俗称猴面包树。

树干虽然都很粗壮,木质却非常疏松,可谓外强中干、表硬里软。

这种像多孔的海绵的木质最利于储水。

据此分析,它生长地区的气候特征是()解析从图中可知从①到④林地减少,耕地增多,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与植被、地形等有关,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图中序号代表碳循环的过程,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A.①开采矿产来自岩石圈,对水圈无影响B.②排放的气体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C.③可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弱温室效应D.④需要在变质或者重熔再生作用下进行8.若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则()A.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减弱B.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C.石灰岩地貌的侵蚀作用变缓D.亚寒带针叶林向较低纬扩展答案7.C8.B解析图中③过程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会减弱温室效应。

开采矿产会影响地表和地下水循环;二氧化碳对臭氧层基本无影响;动植物遗体通过沉积作用变为煤炭和石油,没有重熔再生过程。

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会使大气升温。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步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步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各组成要素相互作用产生平衡功能,各要素的变化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

下列体现陆地环境整体性的说法,错误的是()A.火山喷发喷出的尘埃会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和当地气温B.我国东南沿海多雨而西北内陆干旱C.在热带草原中生活着善跑便于迁徙的长颈鹿、羚羊等动物D.长江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之一是上游森林的大量砍伐下图为西南某地将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后的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与原始生态林相比,橡胶林A.蒸发量减少B.下渗量减少C.径流总量增多 D.气候更加湿润3.由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可能带来的影响有A.涵养水源能力变强 B.自然灾害减少C.生物多样性增加D.土壤肥力下降2019年4月以来,我国多地发生森林火灾,造成巨大损失.近年来我国森林火灾呈现火势大、灭火难的特点.计划烧除是指在经营和保护森林中,通过控制火强度,在规定范围内,烧除林区内积累的可燃物,达到预防森林火灾、影响森林生态环境等多目的的科学用火。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导致我国近年来森林火灾呈现火势大特点的人为原因是A.枯枝落叶分解产生易燃气体,加剧火势B.林区植被以松、柏类为主C.生活用能源从薪柴向其他能源转变D.山区生态环境良好,枯枝落叶积累多5.计划烧除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正确的是A.不利于促进森林凋落物的分解转化B.可以防治病虫害,促进森林更新成长C.在较短时期内,有利于森林植被的恢复D.可直接提高森林叶子的光合效率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

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

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

下图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质因素 B.人为因素C.气候因素 D.植被因素7.4-6月份,导致该河流深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①气温②降水③泥沙淤积④地壳运动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4-6月河床抬高,水位上升B.8月水量减少,泥沙淤积C.4-6月河水侵蚀作用增强D.6月水量大,含沙量大从20世纪60年代起,三代造林人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杨树”的塞罕坝荒漠沙地上造林近百万亩,创造了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

必修一专题五 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必修一专题五 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必修一专题五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据此完成1~2题。

1.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是()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B.化学风化微弱,物理风化剧烈C.流水侵蚀显著,风力侵蚀微弱D.植物稀少,土壤瘠薄2.青海、内蒙古、甘肃等地大量挖掘“发菜”“甘草”,导致环境恶化反映了( )①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②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③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制约和影响④某一要素的改变必将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如右图所示中M是绿色植物。

据此回答3~5题。

3.图示内容与下列森林的哪种作用较为吻合()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防风固沙,保护农田C.减弱噪声,美化环境D.过滤空气,净化大气4.图中内容造成了哪些结果()①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②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③改变了化学元素的存在形式和空间④把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5.图中内容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整体功能B.平衡功能C.调节功能D.生产功能右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6~7题。

6.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A.①B.②C.③D.④7.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A.⑤B.⑥C.⑦D.⑧下面四幅图为咸海面积的变化图。

读图回答8~9题。

8.导致咸海面积减小的主要原因是()A.全球变暖,蒸发旺盛B.大量引入湖河水灌溉C.湖泊沿岸植被被破坏D.气候干旱,蒸发旺盛9.咸海面积减小对当地的影响最可能是()A.气温年较差变小,降水减少B.地下水水质恶化,地面沉降C.气温年较差变大,盐尘暴频发D.灌溉水源增加,农业增产读漫画,“把云留住”,完成10~11题。

10.与该漫画主题最贴切的环境问题是()A.土地盐碱化B.大气污染C.森林破坏 D.温室效应11.此图体现了区域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B.差异性C.开放性 D.同一性读图所示,完成12~13题。

高三地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试题答案及解析1.读图,完成小题。

【1】最适合上图的图名为( )A.区域整体性示意图B.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示意图C.区域差异性示意图D.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示意图【答案】A【2】图示地区葡萄特别甜的原因是( )①生长期日照时间长②气温日较差大③土壤肥沃④水源充足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答案】B2.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为5%。

图1为我国东部某地土壤剖面图,图2 为该土壤有机质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1】关于该地表层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A.地表枯枝落叶多,有机质含量较高,B.人工增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较高,C.受流水侵蚀作用,有机质含量较低,D.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有机质含量低【答案】C【解析】从右图可以看出该地土壤表层(0厘米附近)有机质含量低于5说明地表有机质含量较少,枯枝落叶必须经过分解才能形成有机质,A错;如果人工增施有机肥一般会分布在表层附近,B错;从图9可以看出表层土壤肥力较低,说明受外力作用,肥力流失较多,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富,为流水侵蚀作用,C对;我国东部地区季风气候,降水较多,D错。

【2】针对该土壤的特性,该地宜采用的农业技术是A.免耕直播B.深耕改土C.大棚温室D.砾石压土【答案】B【解析】免耕直播即不耕情况下直接在土地上种植,可以减少水土流失(特别是气候较为干旱地区作用显著),我国东部地区降水较多,A错;从图中可以看出土层较深地区土壤有机质较丰富,深耕改土可以有效利用土壤肥力,B对;大棚温室是改变热量条件,不会影响有机质含量,C错;砾石压土主要改变改变土壤水热条件,不能改变土壤有机质含量,D错。

【考点】本题考查土壤肥力及改良。

3.生物量一般是指生物在某一特定时刻单位空间的个体数、重量或其所含能量。

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地上生物量、年均温和年降水量随经纬度的线性变化。

读下图回答问题。

该区域的自然植被主要为A.温带落叶阔叶林B.温带草原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根据图中的信息分析,该地区的年均温在12左右,降水量大于400mm,小于800mm。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经典习题(含详解)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经典习题(含详解)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经典习题基础巩固南美洲的“瓶子树”,因其独特的体型而闻名。

多雨时期,它利用发达的根系,最大限度地吸收并贮存水分;干旱季节,则通过落叶或开花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和损失。

下图分别为“瓶子树”景观图和南美洲地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瓶子树”主要分布在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2.“瓶子树”储水的时期为A.4月-9月B.6月-9月C.7月-8月D.10月——次年3月3.影响“瓶子树”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气候C.洋流D.海陆位置【答案】1.B 2.D 3.B【解析】1.分析材料可知:“瓶子树”分布区降水季节差异显著,干湿分明,应为南美洲的热带草原气候区。

图中甲处属热带雨林气候,乙处属热带草原气候;丙处属热带沙漠气候,丁处属温带海洋性气候。

故B正确,A、C、D错误。

2.“瓶子树”储水时期为应为当地的雨季;热带草原气候区的雨季应为所在半球的夏季,由上一小题可知,“瓶子树”分布在南半球,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故D正确,A、B、C错误。

3.分析材料可知“瓶子树”的独特题型是为了适应当地降水分配不均匀的气候特征,故B正确。

美国宇航局NASA发布警告,2019 年上半年厄尔尼诺概率达到80%,受其影响,印度洋至孟加拉湾水汽输送变弱,且冷空气影响小。

进入5月,云南出现大范围高温干旱天气。

下图为地表系统各圈层关系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有关各圈层关系描述正确的是()①圈层之间独立存在,互不干扰②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③此次事件中,大气圈的影响居主导地位④此次事件中,水圈的影响居主导地位⑤此次事件中,生物圈的影响居主导地位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⑤5.今年5月以来云南持续高温的主要原因是()A.冷空气影响弱,降水少 B.海拔较高,空气稀薄C.东北季风影响时间较长 D.云南森林覆盖率较高【答案】4.C 5.A读“南美洲局部地区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6.图示沿海地区的自然带是()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温带草原带7.图示地区冬季多雨的原因是()A.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B.受赤道低压控制C.受盛行西风影响D.受东南信风影响8.图示地区火山喷发对周边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有()①降水量大增,气候趋于暖湿②山顶冰川大量融化,可能引发洪涝灾害③大量岩浆喷出,山地平均海拔升高④大量火山灰沉降,土壤肥力提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6.A 7.C 8.B【解析】6.读图分析可知,图示区域位于南美洲大陆的西岸30°S-40°S之间,常年受盛行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控制,形成的为地中海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故答案选A。

(完整word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题(含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题(含答案),推荐文档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 1.我国的江汉平原,地貌以平原为主,在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下,地表生长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下发育了红壤,林内栖息着灵猫、猕猴等典型动物。

这里河网密集,水循环活跃,水生动物丰富多样,构成了一幅典型的江南水乡景观。

该资料反映了( ) A.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B.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南方地理环境的独特性 D.自然地理要素的独立性【解析】该资料反映了江汉平原地形、气候、土壤、生物、水文等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 B 2.关于地形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快,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B.阳坡的蒸发量大,水分状况较阴坡好 C.阳坡接受太阳辐射多于阴坡,温度状况比阴坡好 D.地形是土壤形成中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解析】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快,土壤肥力流失严重;阳坡的蒸发量大,水分状况不如阴坡好;生物是土壤形成中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

【答案】 C 黄土高原曾经是森林茂密、农业发达的地区,但明清以来森林覆盖率逐渐下降到不足1%,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淤塞,旱涝灾害频发。

据此回答3~4题。

3.材料显示导致黄土高原地理环境发生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B.气候 C.水文 D.植被 4.本材料反映了地理环境具有( ) A.差异性 B.均衡性 C.整体性 D.稳定性【解析】第3题,由题干知黄土高原是由于植被的破坏造成水土流失、环境变化。

第4题,自然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相应变化,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 3.D 4.C 下图为某地区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地壳上升 B.砍伐植被 C.气候变化 D.农业开发 6.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 A.地理环境的独特性 B.地理环境的区域性 C.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D.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解析】该图反映了由于地壳的上升,导致背风坡降水减少,植被由森林逐渐变为荒漠,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4.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练习)(解析版)

4.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练习)(解析版)

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4.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专题训练)A.针叶林B.阔叶林C.针阔混交林D.灌木林4.随海拔升高,该区森林的碳密度()A.逐渐降低B.逐渐升高C.先升高后降低D.先降低后升高5.森林碳储量集中分布在陡、急、险坡的主要原因是该区域()A.降水丰富B.热量条件好C.风化层深厚D.人类活动少【答案】3.D 4.C 5.D【解析】3.利用表格中每种森林的碳储量除以其碳密度,就可以得到森林面积。

据此可计算得知灌木林的面积是最大的,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根据垂直自然带分布规律,随海拔升高,该区森林的分布依次是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和灌木林。

结合表格中不同森林类型的碳密度,可以判断出,随海拔升高,该区森林的碳密度先升高后降低。

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陡、急、险坡处,人类活动难以到达,森林植被多保持自然状态,生物量大,且枯枝落叶层厚,森林碳储量分布集中。

因此主要原因是该区域人类活动少,D正确;陡、急、险坡降水不一定丰富,A错误;热量条件主要与海拔有关,B错误;陡坡风化层往往较薄,C错误。

故选D。

(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及其成土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或重力等外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土壤侵蚀是影响我国土地利用的关键因素之一,如图示意河北省土壤侵蚀类型与土壤侵蚀强度存在差异的甲、乙、丙、丁四地的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土壤侵蚀以风力侵蚀为主的是()A.甲B.乙C.丙D.丁7.图中丁地土壤遭受水力侵蚀比较微弱,其主要原因是()A.土壤深厚,植被茂密B.地处平原,河流流速慢C.土壤紧实,质地粘重D.聚落密集,土壤硬面化【答案】6.A 7.B【解析】6.根据图示可知,该图为河北省,甲位于河北省西北部,200mm等降水量线以西,属于半干旱区,且甲更加靠近冬季风源头,风力侵蚀明显,A正确;乙位于燕山南坡,属于冬季风的背风坡与夏季风的迎资料整理【淘宝店铺:向阳百分百】风坡,处于半湿润区,土壤以流水侵蚀为主,B错误;并所在为太行山东侧,冬季风背风坡,夏季风迎风坡,处于半湿润区,土壤以流水侵蚀为主,C错误;丁位于华北平原,土壤以流水侵蚀为主,D错误。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当秋风吹起,一片片银杏叶由绿变黄,成为秋天最绚烂的乐章。

10月底-11月初可以去北京的钓鱼台银杏大道,11月中下旬可以转战浙江的长兴十里古银杏长廊,11月中旬到12月上旬是广东韶关南雄帽子峰镇赏银杏的好时节。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银杏林属于()A.落叶阔叶林B.常绿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2.以上地区银杏树叶转黄的时间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为()A.地形B.降水C.光照D.热量3.下列有关土壤说法错误的是()A.土层厚、层次多或分层明显,表明土壤发育程度高B.土壤的颜色、有机质含量等,可以反映环境因素对土壤形成过程的影响C.我们到田地中观察到的土壤不全是自然土壤D.陆地表面的疏松表层就是土壤明太鱼是一种冷水性深水鱼,主要分布在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和白令海等海域。

明太鱼晾晒成鱼干需天然冷冻,冻结又融化的次数越多肉质越有弹力,口感越好,价格越高。

每年10月至次年4月是最佳晾晒时期。

延边人擅长加工明太鱼,从国外进口冷冻鲜明太鱼,经加工处理后再转销至朝鲜、韩国和日本。

现在延边已成为东北亚明太鱼加工规模最大的地区。

下图示意明太鱼进口、加工及销售路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日本海西南部成为明太鱼主要分布区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B.径流C.寒流D.盐度5.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相比,延边晾晒优质明太鱼干的有利条件有①纬度低,气温高,蒸发快②临近渔场,运输费用低③昼夜温差大,冻融次数多④季风影响小,阴雨天气少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下图为我国南方地区某地典型红壤剖面的土层垂直序列图。

据此,完成下题。

图中代表淀积层的是()A.①B.②C.③D.④下图所示盆地某沙漠年平均降水量不超过150mm,冬季稳定积雪日数在100~150天,积雪深度可达20cm。

其植被覆盖率较我国其他沙漠高。

高中地理总复习考点规范练13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含答案)

高中地理总复习考点规范练13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含答案)

考点规范练1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下图为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1.与全球变暖关系最密切的是()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此图可以说明()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②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独立存在的③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往往跨越圈层界限④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是单向的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下图为岩石表面因覆盖藻类而呈现出的红石景观。

红石景观一般分布在海拔2000~4000米的谷地里。

研究发现,此类红石上的藻类喜低温潮湿的环境,依附生长于“新鲜”的石头表面,是一种先锋植物,之后便为其他植物群落所取代。

据此完成第3~5题。

3.形成图示红石景观的“新鲜”石头可能来源于()A.火山喷发形成的固结物B.冰川融水形成的泥石堆积物C.岩石风化形成的残留物D.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物4.我国下列地区中最可能出现该类景观的是()A.粤东B.苏南C.川西D.陕北5.该藻类作为一种先锋植物,对所在区域生态系统所起的作用是()A.改善生物生存环境B.挤占生物生存空间C.破坏生物多样性D.延缓岩石风化进程索科特拉岛(位置如图所示)曾与大陆相连,约600万年前,强烈的地壳运动使其与大陆分离,该岛植物稀少,却拥有307种特有植物物种,龙血树是该岛代表性物种之一,外观独特,树冠茂密如倒转的雨伞,零散分布在岛上的石灰岩地区。

据此完成第6~8题。

6.索科特拉岛拥有多种特有植物的原因主要是()A.地处热带地区B.地壳运动活跃C.自然环境多样D.长期远离大陆7.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推断索科特拉岛的气候特点是()A.炎热少雨B.高温多雨C.温和湿润D.凉爽干燥8.龙血树巨伞树冠的功能主要是()A.防止强光灼伤树干B.提高光合作用强度C.减少土壤水分蒸发D.增加叶面蒸腾散热(2021广西南宁二模)土壤墒情通常用土壤体积含水量来衡量,合理的土壤墒情是作物生长的保障,而饱墒(含水量>20%)和失墒(含水量<8%)都不利于作物生长。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必修1 第5章---第1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时知能训练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几千万年前,恐龙称霸全球,但不知什么原因,恐龙突然灭绝。

一种学说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所致,另一种学说认为,是地球的气候发生剧变所致。

据此回答下题。

什么要素的变化使得恐龙生存的环境更加恶劣最准确的说法是( )A.气候变化 B.植物变化C.水的变化 D.各自然要素都发生了变化2.关于生物对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生物改变了大气圈和水圈的成分②生物促进了环境中物质的迁移运动③生物的呼吸作用是其改造的根本原因④生物促进了土壤的形成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2010·徐州模拟)下图反映了地理要素间的哪一功能( )A.生产功能 B.平衡功能C.消费功能 D.选择功能下图为低、中、高三个不同纬度的自然带(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示意图(图中圆圈的大小表示所储存养分百分比的多少)。

读图完成4~6题。

4.对土壤、生物量、枯枝落叶在生态系统所储存养分的比重大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土壤条件 B.气候条件C.生物条件 D.地质条件5.图中所示三个自然带纬度由高向低排列的顺序是(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6.图示反映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 )A.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B.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C.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D.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2010·盐城模拟)读漫画“把云留住”,完成7~8题。

7.与该漫画主题最贴切的环境问题是( )A.土地盐碱化B.大气污染C.森林破坏D.温室效应8.此图体现了区域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同一性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

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题(含答案)

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题(含答案)

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题(含答案)地理学探讨地球表面同人类相关的地理环境,以及地理环境与人类的关系。

小编打算了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题,希望你喜爱。

一、单项选择题1.地理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不会通过__________来实现。

()A.宇宙演化B.水循环C.生物循环D.地壳物质的循环答案 A解析地理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不会通过宇宙演化而实现。

(2019潍坊高一质检)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如下图),回答2~3题。

2.该湖泊自然消亡的缘由,据图可以确定的是()A.地壳上升B.水源削减C.气候变干D.物质沉积3.湖泊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更,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A.整体性B.差异性C.稳定性D.脆弱性答案 2.D 3.A解析本组题以湖泊的消亡过程为材料,考查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2题,由三幅图对比可以看出,该湖泊的消亡缘由是物质不断沉积导致湖泊面积不断缩小直至消逝。

第3题,湖泊消亡前后湖区自然景观发生了显著的变更,这是自然地理环境中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结果,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水流明显放缓,水面漂移物增加,有泥沙淤积现象,当地环保部门在大宁河(三峡库区的支流)发觉了水华,说明该河已出现了富养分化的初步迹象,这是水污染的前兆;同时,库区沿岸受高水位浸泡,滑坡的频率比以前增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威逼。

但无论结果怎样,三峡工程建设是利大于弊。

据此回答4~6题。

4.材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这里的发是指()A.气候B.土壤C.水文D.生物5.库区形成人工湖泊后会使()A.生物多样性削减B.地方气候更加温柔潮湿C.土壤肥力下降D.洪涝加剧6.引起三峡库区水污染、滑坡、泥沙淤积的缘由是()①含沙量提高②水位上升③水流缓慢④水量增大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答案 4.C 5.B 6.D解析材料中的发指的是水文状况,人工湖泊使水面积扩大,蒸发量增加,使地方气候更加潮湿。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项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含答案解析)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项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含答案解析)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项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选择题在较理想的土壤中矿物质体积比占38%~45%,有机质占5%~12%,孔隙约占50%(孔隙由水和空气此消彼长组成)。

土壤组成受当地环境影响,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下图为我国黄土高原、东北平原、塔里木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地土壤结构组成图。

完成1~3题。

1.上图为黄土高原土壤的是()A.①B.②C.③D.④2适合水稻种植的土壤是()A.①B.②C.③D.④3.下列有关四地说法正确的是()A.①地退耕还湿后,土壤中的水体积比会下降B.②地增施有机肥和适量的石灰进行土壤改良C.③地植树造林,主要减少风力侵蚀和矿物质流失D.④地土地退化表现为水和有机质容积比下降1.C2.B3.D解析:第1题,黄土高原地区气候较干旱,土壤中空气占的比例较大。

读图,①、②中的空气比例小,所以A、B错。

④中的空气所占比例超过了孔隙所占的理想比例,D错。

③中空气所占比例较大,又符合土壤孔隙比例范围,C对。

第2题,水稻种植业对水的需求量大,土壤中水分占的比例大,③、④空气比例大,C、D 错。

①中有机质含量超过了理想值,水分占的比例不大,A错。

②图中水分占比例明显较多,孔隙比例也适当,适合水稻生长,B对。

第3题,①地退耕还湿后,土壤中的水体积比会上升,不会下降,A错。

②地有机质含量合理,不需要增施有机肥,也不用进行土壤改良,B错。

③地植树造林,主要减少风力侵蚀,矿物质含量太高,不是为了防止矿物质流失,C错。

④地水和有机质容积比下降,是土地退化的表现,D对。

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

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

读图文材料,回答4~5题。

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下图)及产生的影响。

4.对上图所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5.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A.沿海地区的海拔高度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C.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4.D5.D第4题,图中所示地区主要淡水资源种类为冰川,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消融并形成地表径流而逐渐外流,只有少量湖泊水体在地势低洼处存留,故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D对;由于该区域淡水资源总量减少,即使全球气候变暖且蒸发能力增强,年蒸发量也处于减少状态,A错;该地区河湖的主要补给水体为冰川融水,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河湖水量早期会随冰川融水的增多而增加,但后期随着冰川面积的减少,冰川补给量减少,故图中河湖水量不会持续稳定增加,B错;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消融,区域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生物种类也会发生变化,C错。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生物→地貌
剧岩石的风化过程,改变地貌形态;另一 方面又具有保持水土、减少侵蚀的作用,
保护了原始地表形态
地理 要素
水文 与 生物
土壤 与 生物
相互影响
典例
水文→生物
骆驼刺生长在干旱的环境;芦苇生长 在水湿的环境
生物→水文
水生生物通过生命活动,不断改变水 的化学成分
土壤→生物
南方低山丘陵的酸性红壤适合茶树的 生长
(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的变化 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成因;结合 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描述的自然地理要 素,分析与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运动过程的因果 关系。
[典例] (2014·全国卷Ⅱ)右图示
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
生物→土壤 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 典 例 ] (2017·开 封
一模)右图为陆地环境主
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
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
B.②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
C.③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
D.④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
2.(2017·济南质检)倡导发展低碳
经济和低碳生活已成为当今社
会的主旋律。右图为碳物质在地
球各圈层中的循环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反映碳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中循环的过程
B.控制④环节的人类活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之一
C.如果⑤环节循环速度加快,可以减缓碳排放的速度
身”

高考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专题训练(附答案)

高考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专题训练(附答案)

高考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专题训练(附答案)
C.流水侵蚀显著,风力侵蚀微弱
D.植物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
5.热带雨林地区进行毁林造田,其结果是( )
A.局部气候得到改善
B.淋溶作用减轻,土壤腐殖质增多
C.加速地面径流导致对土壤的侵蚀
D.获得肥沃的耕地,符合可持续发展
6.大量捕杀非洲热带草原上的狮子、猎豹,若干年后草原环境( )
A.恶化后逐渐变成森林环境
B.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C.植食动物大量增加
D.可能逐渐出现退化、沙化
答案
1.D
2.D
3.C
4.C
5.C
6.C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专题训练及答案的所有内容就是这些,查字典地理网希望考生可以考上理想的大学。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练习题(附答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练习题(附答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练习题1.(2011年高考广东卷)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这一地表过程是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B。

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D。

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2011年高考江苏卷)图7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

读图回答2~3题。

2.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B.坡向朝南,纬度低C.坡度大,纬度低D.海拔高,降水多3.我国西藏的墨脱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区.2010年12月15日,墨脱公路的嘎隆拉隧道贯通,结束了墨脱县不通公路的历史。

修建墨脱公路的主要目的是A.改变墨脱的生态环境B.加强墨脱与外界的联系C.保持墨脱经济发展的特色D.促进墨脱的产业向外转移(2011年高考四川卷)表1为四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读表回答4—6题。

地点纬度气温(℃)降水量(mm)一月七月一月七月全年①23°08′13.3 28。

4 40。

0 210.0 1614.1②39°48′-4。

7 26。

0 2。

6 196.0 682。

9③48°58′3。

5 18.4 54.3 53.6 647。

4④54°17′1。

8 13。

4 225.0 117.0 2399。

04.A。

①-—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 B。

②—-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C.③-—大兴安岭西侧 D。

④—-西经1 30度附近5。

④地降水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是A.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B。

位于中纬度地区,台风活跃C.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显著 D。

受暖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6。

下列关于②、③两地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地冬、夏风向都有明显转换 B。

两地自然带均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③地较②地更容易发生旱灾 D。

高考地理练习题及答案(1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高考地理练习题及答案(1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高考地理练习题及答案(1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到底是( )
A.改变原始大气成分
B.加速岩石风化,促进土壤形成
C.制约陆地水的化学成分
D.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表面可能存在任何两个自然特征完全相同的区域
B.地域差异往往独立于整体性之外
C.环境整体性就是说自然环境是不变的
D.气候状况会影响植被类型甚至整个生态系统、
3.下列说法,符合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 )
A.当草原植被为森林所取代时,可能是温室效应加强
B.当森林减少或人为清除大量森林植被时,可能使温室效应减弱
C.植被类型的改变,可能引起地表水热交换发生变化
D.森林的减少,可能引起气温日较差减少
4.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来看,下列地理现象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合的是( )
A.气候干旱,降水少
B.化学风化微弱,物理风化剧烈
C.流水侵蚀显著,风力侵蚀微弱
D.植物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
5.热带雨林地区进行毁林造田,其结果是( )
A.局部气候得到改善
B.淋溶作用减轻,土壤腐殖质增多
C.加速地面径流导致对土壤的侵蚀
D.获得肥沃的耕地,符合可持续发展
6.大量捕杀非洲热带草原上的狮子、猎豹,若干年后草原环境( )
A.恶化后逐渐变成森林环境
B.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C.植食动物大量增加
D.可能逐渐出现退化、沙化参考答案
1.D
2.D
3.C
4.C
5.C
6.C。

高一地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试题答案及解析1.读某国地理环境要素关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国最可能是指A.印度尼西亚B.英国C.日本D.新西兰【答案】C【解析】由要素关系图可知该国为日本,故选C。

【2】图中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主要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B.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C.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答案】D【解析】比如该国气候主要为季风气候且海洋性特征明显,降水丰沛,河流水量充足,地形受流水侵蚀和冲积作用明显;由于地形坡度大,水力资源丰富。

体现了地理要素之间的整体性。

故选D。

【3】某科考队赴该国实地科考,科考笔记记录以下景观变化,其中哪一项是最不可信的A.同种植物开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逐步推迟B.山脚森林茂密,山顶白雪皑皑C.该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的北界纬度明显低于其他国家D.该国的传统民居多为木制结构【答案】C【解析】该国森林资源丰富,取材方便,又多火山、地震,木制结构利于防震。

故选C,【考点】地理要素之间的相关系。

2. 2013年6月中考结束,小明和他的同学随团去长白山旅游。

在旅游途中迷失了方向,不巧又是阴天。

下列能够帮助小明辨别方向的有①利用随身携带的罗盘②利用太阳③根据树木的年轮④利用夜间星体⑤根据积雪的融化情况⑥根据低矮的蕨类和藤本植物⑦根据植物的生长情况A.②③④⑤⑥B.①②④⑤⑦C.①③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据题意,该天为阴天,排除②、⑤;综上选C。

野外判断方向的方法主要有利用指北针、GPS、手表、太阳及方位、星宿(星星)、地物(树木、苔藓等)等等。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 2013年5月18日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局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8批次镉大米和米制品的品牌和生产厂家。

大米镉含量超标,主要是土壤中镉含量超标,引起的植物吸收。

工业污染和过度使用化肥是主要原因。

一些磷肥和复合肥中镉含量超标,能够使土壤和作物吸收到不易被移除的镉;空气和水镉污染,也将导致水稻在生存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基础题组倡导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旋律。

下图为“碳物质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循环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反映碳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循环的过程B.控制④环节的人类活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之一C.⑤环节循环速度如果加快,可以减缓碳排放的速度D.⑥环节在人类的作用下,会导致岩石圈物质循环受阻2.有关人类活动作用于⑤及可能的后果是( )A.人工增雨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B.建设水电站后容易加剧洪涝灾害C.发展火电站可能导致沿海低地被淹D.北京冬季燃煤取暖导致河流污染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的CO2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海洋“生物泵”作用的影响可能是( )A.缓解全球变暖B.缩小臭氧层空洞C.减轻酸雨污染D.加快洋流流速4.材料中体现的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是( )A.循环功能B.转化功能C.生产功能D.平衡功能下图是我国土壤分布模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5.(2018河北保定模拟演练)据图可知黑垆土主要分布在( )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黄土高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6.(2018河北保定模拟演练)青藏高原东南部形成红黄壤的原因是( )A.海拔高,热量充足B.较低纬度谷地,水热充足C.海拔低,光照充足D.河流谷地,水源条件好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简称NPP)是指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数量。

图Ⅰ示意研究区范围,图Ⅱ示意研究区2001—2010年间年NPP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图Ⅰ图Ⅱ7.(2017广东深圳一模)观测结果显示,研究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年NPP大小顺序为:常绿阔叶林>混交林>草地>农田植被>落叶阔叶林>湿地。

由此推测,年NPP最大的地区是( )A.洞庭湖平原B.东南丘陵C.山东丘陵D.华北平原8.(2017广东深圳一模)2001—2010年间,研究区年NPP呈显著波动状态。

这种波动主要是因为( )A.植被类型的变化B.土壤肥力的变化C.雾霾天数的变化D.水热状况的变化9.(2017广东深圳一模)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间洞庭湖平原年NPP呈显著增加趋势,主要原因是( )A.种植结构和技术变化B.城市化进程加快C.退耕还湖D.围湖造田提升题组坡面的垂直高度和水平宽度的比叫做坡度,可以用坡角(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的大小来表示。

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地区等坡度(以坡角表示)线图。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0.(2018湖南三湘名校教育联盟第一次大联考)图中河流,流速最快的河段是( )A.甲B.乙C.丙D.丁11.(2018湖南三湘名校教育联盟第一次大联考)图示区域( )A.丁地地表最平缓B.河流流向为甲→乙→丙C.适宜发展林果业D.Q地位于背风坡,土壤水分条件较差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分)下图为东南亚简图,C岛是火山活动较多的地区,共有112座火山,其中有35座是活火山。

(1)写出图中自然景观名称,并简要分析A、B两地该自然景观的不同成因。

(8分)(2)分析C岛火山活动较多的原因。

(4分)(3)从自然地理整体性的角度分析频繁的火山活动对C岛地理环境的影响。

(8分)13.(2017广东深圳调研二)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瓦尔德斯半岛位于阿根廷南部大西洋沿岸,面积约3 625 km2。

半岛90%以上为低缓的岩石台地,最高点海拔为100米,沿海是倾斜的海滩和悬崖。

地面野草、荆棘丛生,半岛上没有高大树木,但半岛陆地上栖息着181种鸟类,半岛海湾内繁殖着大量的海狮、海象、海豹、鲸等大型海洋动物,是闻名遐迩的“海鸟和海洋动物乐园”,199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一直以来,瓦尔德斯半岛人迹罕至,但近年来日益受到各国游客的重视。

下图示意瓦尔德斯半岛地理位置及大型海洋动物分布。

(1)分析瓦尔德斯半岛上不能生长高大树木的原因。

(8分)(2)分析瓦尔德斯半岛周边海域成为多种大型海洋动物乐园的原因。

(6分)(3)海狮以鱼类为食且食量大,主要天敌是虎鲸和鲨鱼。

20世纪50年代以前,当地大量捕杀海狮以获取毛皮和油脂,1960年后被立法禁止。

近年来当地海狮数量逐年增加,有人主张开放商业捕猎海狮。

你是否赞同?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8分)答案精解精析基础题组1.B 结合图示知,①—②—③反映碳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循环的过程;④环节表示人类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污染物排放到大气圈中,故控制④环节的人类活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之一;碳排放量与人类的生产活动有关,自然原因不是主要原因;人类的生产活动无法改变岩石圈物质循环。

2.C 人工增雨改变水资源的时间分布格局;建设水电站可调节河流径流量季节分配,减少洪涝灾害;发展火电站会导致温室气体增多,从而使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北京冬季燃煤取暖导致大气污染。

3.A 根据材料可知,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的CO2浓度进行调节,影响全球气温变化。

海洋“生物泵”作用可以降低大气中的CO2浓度,缓解全球变暖,A项正确。

臭氧层空洞大小主要取决于大气中氟氯烃等物质的浓度变化,酸雨的形成主要与大气中SO2和氮氧化物的浓度有关,洋流流速主要受盛行风等的影响,故B、C、D项错误。

4.D 海洋浮游植物使大气中的CO2浓度保持相对稳定,反映了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可以产生平衡功能。

5.C 据图分析,黑土分布在东北地区,褐土、棕壤分布在华北平原,黑垆土紧邻华北平原的西部边界,故黑垆土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

6.B 青藏高原东南部为雅鲁藏布江谷地,纬度、海拔都比较低,热量条件好;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多;水热充足,故发育成红黄壤。

7.B 一般丘陵地形林地比重大,平原地形耕地比重大,依据不同植被类型的年NPP排序,可判断丘陵地形大于平原地形;而东南丘陵位于亚热带,植被类型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山东丘陵位于暖温带,植被类型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故年NPP最大的地区应该是东南丘陵。

8.D 水热状况影响植被生长状况,从而影响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弱,故水热状况变化会造成年NPP的波动。

一般短期内植被类型、土壤肥力等因素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我国东部属于季风区,主要由夏季风带来降水,而季风气候具有非常大的不稳定性,故可能造成短期内的水热状况变化。

9.A 洞庭湖平原年NPP显著增加,说明光合作用增强;结合不同植被类型的年NPP大小顺序可判断,可能是种植结构发生了变化所致。

在2001至2010年间,不可能大规模地进行围湖造田活动。

因不同植被类型年NPP排序中农田植被大于湿地,则退耕还湖会降低年NPP。

提升题组10.A 据材料可知,坡角越大说明坡度越大。

据图可知,甲处坡角数值最大,说明坡度最大,河流流速最快。

11.C 该图为等坡度线图而不是等高线图,所以无法判断河流的流向;丁地不是地表最平缓的地区;该地区为我国东南某地区,Q地位于背风坡,光热条件差但土壤水分条件较好;该地区有一定坡度,适宜发展林果业。

12.答案(1)热带雨林。

成因:A地——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经地形抬升,形成丰富降水;沿岸暖流增温增湿。

B地——地处赤道地区,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

(2)C岛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灾害。

(3)火山活动中喷发的熔岩流和碎屑物质会影响和改变地表形态;火山活动形成的上升气流,使周边地区的降水增多;火山活动喷发的火山灰使能见度降低,太阳辐射减弱,使气温下降;火山活动可以给该岛创造土地资源和肥沃土壤;火山活动影响地表植被,使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等。

解析第(1)题,结合经纬网和区域轮廓知该自然景观为热带雨林。

A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该处热带雨林的形成主要与大气环流、地形和洋流有关;B位于赤道附近,因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而形成热带雨林。

第(2)题,C岛为爪哇岛,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

第(3)题,结合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从火山喷出的物质对地形、生物、大气和土壤等产生的影响方面进行分析。

13.答案(1)该区域地处西风带大陆东岸,盛行离岸风,降水较少,气候干旱;(2分)半岛地形平坦,西风风力强劲;(2分)半岛以岩石台地为主,(2分)难以发育形成土壤,土层浅薄,高大树木难以生存。

(2分)(2)位于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鱼类众多,大型海洋动物食物充足;(2分)较封闭的海湾内风浪小,为海洋动物提供了优越的栖息和繁殖环境;(2分)半岛人烟稀少,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

(2分)(3)赞同。

(2分)猎捕海狮可以获取毛皮和油脂,增加经济收入;(2分)鱼类天敌减少,有利于鱼类生长繁殖;(2分)海狮数量多,适度猎捕对生态系统影响不大。

(2分)不赞同。

(2分)违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2分)海狮是食物链上的重要一环,人为捕杀会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可能导致以海狮为食的虎鲸和鲨鱼等数量减少;(2分)影响旅游观光业的发展。

(2分) (注意:仅表达观点,不说明理由不得分)解析第(1)题,结合该区域地理位置,从气候、土壤等方面分析原因。

第(2)题,结合图示信息,根据该地生物群落、海域环境及人类影响等进行分析。

第(3)题,从增加收入、促进渔业发展等方面说明赞同的理由。

若持反对意见,则从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生态破坏和旅游业发展等方面进行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