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学期科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f8e8604384254b35effd347d.png)
五下知识点整理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1.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猜测:(与太阳、地球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3.地球的运动:4.傅科摆的基础:摆具有摆动方向保持不变的特点。
原理:(“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5.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6.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以经线为标准,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15°为一个时区。
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0°经线。
0°经线以东为东经,0°经线以西为西经,北京位于东八区。
7.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因为地轴是倾斜的,北极星在地轴的延长线上。
8.四季的成因: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导致阳光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因此,气温有规律地变化,所以形成了四季。
9.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成因:地球的自转、公转,地轴的倾斜(倾斜角度越大,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越大)10.在我国,白昼最长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白昼最短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1.古代的计时工具日晷: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和方向水钟(容器中水越多,水滴得越快):泄水型水钟、受水型水钟(课本P54)钟面2.机械摆钟摆绳钟摆摆锤摆幅无关3.影响摆快慢的因素摆锤无关摆绳长度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4.摆长不等于摆绳的长度。
摆长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结合作业本P27)5.摆的特点: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
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影响单摆摆动快慢因素是摆绳长短,(伽利略)证实了这一点。
6.摆在摆动过程中摆幅会越来越小(由于空气阻力的作用使摆的摆动幅度越来越少,最终会停下来),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
五年级科学下册必背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下册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6201773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24.png)
五年级科学下册必背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1. 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2. 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 对比实验中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要保持相同。
4. 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它们生存需要的时候,它们才能够生存下来。
5. 动物会通过改变自身的行为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冬眠、迁徙等。
第二单元船的研究。
1. 船的发展经历了从独木舟到摇橹木船、帆船、蒸汽船、内燃机船再到现代轮船和潜艇的历程。
2. 浮的材料可以制作船,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让船更加稳定。
3. 船的载重量与船的体积大小、结构以及所使用材料的性能有关。
4. 给小船装上动力时,要合理安装,减小阻力。
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
1. 地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所需的空间、环境和资源。
2. 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
3. 减少垃圾的方法有减少丢弃、重新使用和回收利用。
4. 淡水资源是非常宝贵的,要节约用水。
第四单元热。
1. 热是一种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
2. 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3. 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4. 物体由于热胀冷缩而产生的体积变化现象,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第五单元环境与我们。
1. 许多环境问题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但人类的活动也能够改善环境。
2. 保护地球家园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等。
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素材)
![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abeec93b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8d.png)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种子发芽实验1.许多植物的新生命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种子的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2.对比实验时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必须保持其他条件相同。
3.对于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我们可以从阳光、空气、水分、土壤和温度等方面进行究。
4.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土壤的实验时,使其中一组有土壤,另一组没有土壤,其他条件包括水、阳光、空气、温度等都要相同。
5.研究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时,用至少3粒种子做实验,是为了避免种子自身不能萌发的可能性,减少偶然性的发生,可以让实验更严谨。
6.研究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时,至少要有两个小组同时进行,可以保障科学实验的可重复性。
2.比较种子发芽实验1.绿豆种子的发芽不需要土壤。
2.研究绿豆种子发芽与温度的关系时,一组放在冰箱内另一组放在常温下,保持其他条件相同,实验结果得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
3.研究绿豆种子发芽与阳光的关系时,一组用包着黑纸的杯子盖住,另一组用透明的杯子盖住,放在同一个地方,保持其他条件相同,实验结果得出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
4.绿豆种子的发芽需要充足的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3.绿豆苗的生长1.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
当环境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2.植物的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在光照的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3.阳光下的绿豆苗茎更粗壮、矮小,呈紫色或绿色,叶片呈绿色,看上去更健康;黑暗处的绿豆苗茎细长,是白色或泛黄,时片是黄色的,看上去处于病态。
4.绿豆苗的健康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肥料等。
5.生物的形态、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6.香蕉树生长在热带亚热带,那里阳光充足雨水多,所以叶于宽大。
松树生长在温带地区,计形叶有利于减少水分蒸发。
仙人掌原产于热带荒漠地区,叶退化成了朝,基肥限多汁,能贮存大量的水分,与那里缺水酷热、干燥的环境有关。
简单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简单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4b4e62e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ab.png)
简单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五年级科学下册是一个涵盖广泛科学知识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1.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至关重要,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 植物的生长条件- 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包括阳光、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 植物的生命周期:从种子发芽到成熟、开花、结果直至死亡的过程。
3. 动物的分类- 动物的分类依据:根据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活习性等特征进行分类。
- 常见的动物分类:如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鱼类等。
4.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密度、硬度等。
- 物质的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酸碱性等。
5. 力和运动- 力的概念: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 运动的类型:包括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
6. 能量的转换和守恒- 能量转换: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如化学能转换为热能。
- 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既不会被创造也不会被消灭,只会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7. 地球和宇宙- 地球的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 太阳系的组成: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带和彗星等。
8. 环境与保护- 环境问题: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 环境保护措施: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9. 科学探究方法- 提出问题: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是提出问题。
- 收集信息:通过观察、实验和研究获取信息。
- 制定假设:基于已有信息提出可能的解释。
- 实验验证:通过实验来检验假设的正确性。
- 分析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10. 科学与生活- 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家用电器、交通工具、医疗设备等。
- 科学与健康:了解健康饮食、运动和个人卫生等科学知识。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五年级的学生可以建立基本的科学概念,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f763d54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91.png)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概述一、宇宙与地球1. 太阳系的构成:介绍太阳、八大行星及其特点。
2. 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以及它们对季节变化和昼夜更替的影响。
3. 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的基本概念。
4. 自然灾害:地震、火山爆发的原因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5. 天气与气候:温度、湿度、风、降水等气象要素的基本知识。
二、物质与能量1. 物质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的特征及其转换。
2. 物质的性质:密度、溶解性、酸碱性等基本概念。
3. 能量的形式:机械能、热能、电能、光能等。
4. 能量的转换与守恒:能量在不同形式间的转换,以及能量守恒定律的初步理解。
5. 简单机械:杠杆、滑轮、斜面等的原理和应用。
三、生命与生物多样性1. 生物的分类: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
2.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
3.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种子的结构、发芽、光合作用等。
4. 动物的生命周期:昆虫的变态、哺乳动物的繁殖等。
5. 遗传与进化:遗传的基本概念,物种的进化过程。
四、人体健康与环境1. 人体的基本结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认识。
2. 人体的消化系统:食物的消化过程,营养的重要性。
3. 人体的呼吸系统:呼吸过程,空气质量对健康的影响。
4. 人体的循环系统:血液循环,心脏的功能。
5. 环境保护:垃圾处理、水资源保护、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的探讨。
五、科学探究方法1. 科学观察:观察的方法和技巧,如何记录和分析观察结果。
2. 实验设计:如何设计实验,控制变量,进行科学探究。
3. 数据分析: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
4. 结论提炼:如何根据数据分析得出科学结论。
5. 安全与伦理:科学实验中的安全操作和伦理问题。
六、科技与社会1. 科技的发展历程:从古代发明到现代科技的演变。
2. 科技与日常生活:科技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3. 科技与环境保护:科技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4. 科技与未来:对未来科技发展的展望和思考。
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科学
![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科学](https://img.taocdn.com/s3/m/ab825a6f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a6.png)
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科学
五年级科学下册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物学:
- 动植物的特征与分类:了解不同动植物的特征及其分类,比如哺乳动物、鸟类、昆虫等。
-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探究植物的生长过程、生命周期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 动物的生长发育:研究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比如昆虫的变态、哺乳动物的生殖等。
2. 物质与材料:
- 物质的性质:学习物质的分类、性质和常见的物质变化。
- 热的传递:了解热的传递方式,如导热、对流、辐射等,以及热的应用。
3. 力与运动:
- 力的作用和运动:学习力的作用、测量和计算力的大小,以及物体的运动和速度等概念。
- 杠杆和滑轮:了解简单机械原理,如杠杆、滑轮的应用等。
4. 天文学:
- 太阳、月亮和地球:研究太阳、月亮和地球的运动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 星座和天文现象:了解常见的星座、天文现象,比如日食、月食等。
5. 科学探究:
- 科学方法和实验: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等基本技能。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五年级科学下册的主要内容,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基本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d23a347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6d.png)
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五年级下册的科学学习内容主要包括物理、生物和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对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进行整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
一、物理知识点1. 光的传播- 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和反射传播- 光的反射:光线遇到平面镜或曲面镜时发生反射- 眼睛和光的反射:眼睛通过反射接收光线,形成视觉感知2. 显微镜- 显微镜的构造:包括物镜、目镜和调焦装置- 显微镜的用途:观察微小的物体,如细胞、细菌等3. 电路- 电路的基本元件:导线、电源、开关、灯泡等- 电流的产生与传导:电流是由电源产生,在导线中传导- 串联和并联电路:不同电路连接方式的特点与应用4. 磁铁- 磁铁的基本性质:具有吸引和排斥金属物质的能力- 磁场的作用和方向:磁场使磁铁具有吸引力和排斥力,磁力的方向由南极到北极二、生物知识点1. 动物的生长与繁殖- 动物的生长过程:幼体经过生长逐渐成长为成体- 动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方式2. 植物的生长与繁殖- 植物的生长过程:幼苗经过生长逐渐成长为成株- 植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方式3. 昆虫的结构和功能- 昆虫的身体结构:头、胸、腹三个部分,有触角和复眼- 昆虫的功能:飞行、吮吸花蜜、觅食、保护自己等4. 树木的特点和作用- 树木的特点:木本植物,具有根、茎、叶等部分- 树木的作用:保持水土、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三、地理知识点1. 中国的地理特点- 国土总面积和陆地面积:中国是世界第三大国家,陆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 自然地理特点:地形、气候、水系、植被等方面多样性2. 地球与太阳的关系- 地球自转和公转:自转是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公转是地球绕太阳轨道运动- 季节的变化:由于地球公转而导致不同季节的交替3. 地球的水资源- 水资源的分布:地球上约70%的面积被水覆盖,但可供人类利用的水资源却很有限- 水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水是生命之源,需要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4. 地图与方向- 地图的制作和使用:地图是描述地球表面的平面图,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上各个地方的位置和特征- 方向的表示:地图上常用指南针表示方向,北、东、南、西为主要方向通过对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的整理,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物理、生物和地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全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全册科学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b1a829f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94.png)
五年级下册的科学包括4个单元共12个章节,具体的科学知识点整理如下:第一单元:动力与能量1.动力的概念:力是物体运动或改变形状的原因;功是力对物体做的功;机能是将物体移动或改变物体形状的动力。
2.力的作用方式:直接作用力、间接作用力、弹力、摩擦力、重力。
3.动力的传递:力的传递通过物体的接触或力的传递介质实现。
4.动力的转化:机械能的转化(动能和势能)、电能的转化(电能与动能、电能与热能)。
5.能量的守恒:能量可以转化,但是总能量守恒。
第二单元:物质的四态变化1.物质的四态:固态、液态、气态、等离子态。
2.物质的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可以通过降温或增加压力实现。
3.物质的沸腾: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可以通过升温或减少压力实现。
4.物质的蒸发: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可以通过加热或增加表面积实现。
5.物质的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可以通过升温或减少压力实现。
6.物质的溶解:溶质在溶剂中均匀分散,形成溶液。
第三单元:暖和和生命1.温度和测温:温度是物体热量的度量,可以通过温度计测量。
2.温度的传递:热量可以通过导热、对流和辐射的方式传递。
3.温度与物体热胀冷缩:物体在加热时热胀,退热时冷缩。
4.生命体的特点:生物的结构、组成和功能。
5.生物和环境的关系:生物与其他生物和非生物的相互依存关系。
第四单元:保护环境1.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环境污染对生态平衡的破坏,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垃圾的分类和处理:垃圾的分类和回收利用。
4.节约资源和循环利用:节约能源、水资源、食物等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ead28e2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b1.png)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1课种子发芽实验1.许多植物的新生命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2.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实验来验证种子发芽所必需的条件。
在实验中只能改变一个条件(我们要研究的条件), 同时保证其他条件不变。
3.实验:绿豆种子发芽和土壤的关系(1)准备两个玻璃皿。
(2)在其中一个玻璃皿里铺上土壤, 另一个不铺。
(3)在两个玻璃皿里各放3粒绿豆。
(4)定期给两个玻璃皿里浇同样多的水。
4.在实验中, 设置两组进行对比, 是为了通过对比实验效果来分析改变的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5.在实验中, 每一个玻璃皿中至少放3粒种子是为了减少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准确。
一粒种子可能会因自身原因不能发芽, 影响实验结果。
第2课比较种子发芽实验1.在绿豆种子发芽和土壤的关系的实验中, 两组种子都发芽了, 说明土壤不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2.绿豆种子发芽和温度的关系(1)常温组有两粒种子未发芽, 低温组有1粒种子发芽了,这属于实验中的偶然现象。
(2)常温组多数种子发芽了, 而低温组多数种子未发芽,这说明温度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3.绿豆种子发芽和光照的关系有光组和无光组的种子都发芽了, 这说明光照(阳光)不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4.比较种子发芽实验说明:(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空气, 三个条件要同时具备。
(2)阳光和土壤不是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第3课 绿豆苗的生长1.研究绿豆苗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 (1)改变的条件:光照。
(2)不变的条件:水、温度、土壤、空气等。
(3)实验记录(4)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 但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
2.光合作用:在光照条件下, 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 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3.不同环境里的植物对阳光、水分等条件的需求不同。
植物能适应环境, 降水量大的地区生长的植物的叶片会很大(如芭蕉), 降水量小的地区生长的植物的叶片会很小(如松树), 有的甚至会退化成刺(如仙人掌)。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完整版)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e9a7e1d690c69ec3d5bb75e8.png)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完整版)第一单元1、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不改变)。
2、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
4、体积大、质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质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5、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6、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7、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增大)。
9、要用橡皮泥造一只装载量比较大的船,一是(重量不变的前提下造得尽量大,使船排开的水量大),二是(做些船舱,放物品时使船身保持平稳)。
10、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11、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2、上浮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13、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4、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15、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16、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
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17、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18、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
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
19、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20、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0e29e1b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d2.png)
一、第一章生命起源的探究1.生命起源的研究方法:考古学和人类学2.动物和植物的共同特点:生长,繁殖,呼吸,运动,感受3.生物体内的呼吸器官:肺(人类),鳃(鱼类),气管(昆虫)4.植物的无性繁殖:分株,扦插,细胞分裂,花粉传播5.植物体内的运输系统:根,茎,叶,木质部和韧皮部二、第二章动植物对环境的适应1.环境对动植物的影响:水分,光照,温度,土壤2.动物对环境的适应:呼吸器官,消化器官,触角,爪和牙齿3.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根的形状,茎的高度,叶的形状和颜色4.植物的有性繁殖:花,花粉,花蜜,载粉者5.动物的有性繁殖:雌雄异体,生殖器官,受精,胚胎发育三、第三章物质的三态变化1.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气体2.物质的性质与三态变化的关系:温度,压力3.物质的溶解与溶液的浓度:搅拌速度,温度,溶质的类型4.物质的分子理论:分子的结构和运动5.物质的升华:固体直接变为气体四、第四章电能与磁能1.物体的带电情况:正电荷,负电荷,中性2.电能的实验和应用:电池,导线,灯泡,开关3.磁铁的有关知识:磁性物质,磁场,磁力4.电能的输送:电线,变压器,电能的节约五、第五章光的传播和折射1.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2.镜子的使用和不同的反射特点:平面镜,凹镜,凸镜3.折射与颜色的关系:折光,三原色的合成4.纸和水的折射:光的传播路径,折射率六、第六章机械能1.机械能:动能,势能2.升降机的工作原理:重力,摩擦力3.物体的重力和弹力:物体的重量,弹簧的弹力4.摩擦力和滑动摩擦:静摩擦力5.斜面和滑轮的应用:斜坡、滑道、滑轮组七、第七章水的利用和保护1.水的利用: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2.水的供应和净化:自来水、水库、净水厂3.水的环境保护:河流,湖泊,海洋,水污染4.水的循环:蒸发,凝结,降水八、第八章空气和天气1.空气的组成和性质: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2.空气的运动和大气压强:风的形成原因,气压计3.大气现象:晴天,多云,阴天,雨天,雾4.气温的测量和变化规律:温度计,四季和气候九、第九章星球和月球1.太阳系的组成和行星运动:太阳,八大行星,行星运动2.月球的形状和运动:月相,日食,月食3.星座和它们的使用:星座的形状,星座图谱4.卫星和人造卫星:地球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
五年级科学下册的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下册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dc18927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3a.png)
五年级科学下册的知识点目录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五年级科学知识点五年级下册的科学知识点梳理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第一单元沉和浮1、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不改变。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 ;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
3、体积大、质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质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4、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情况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5、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增大。
8、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9、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0、上浮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11、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2、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 ;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13、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
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14、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15、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
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
16、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7、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8、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重,而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马铃薯在清水中下沉,在盐水中上浮。
19、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是靠改变自身的重来实现沉浮的。
20、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五年级科学重要知识点整理
![五年级科学重要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13207a20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34.png)
五年级科学重要知识点整理
1. 生物学
- 基本植物结构:根、茎、叶
- 基本动物结构:头、躯干、四肢
- 植物生长的条件:水、养分、光线
- 动物生长的条件:食物、水、适宜生活环境
2. 物理学
-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振动产生声音,声音通过空气、固体和液体传播
- 光的传播:光通过直线传播,可以被反射和折射
- 电的基本概念: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带电物体之间相互作用
3. 化学
- 固体、液体、气体的特征: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液体
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物质的变化:物质可以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只改变物质的形态而不改变其组成,化学变化改变物质的组成- 溶液的制备与分离: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可以通过蒸发、过滤等方法分离
4. 地理学
- 世界地图的基本要素:大陆、海洋、河流、山脉等
- 气候带的划分:根据不同的气候特征将地球划分为不同的气
候带
- 中国的地理特征:中国拥有广阔的陆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5. 天文学
- 星座的观察:通过观察夜空中的星星,可以识别出不同的星
座
- 地球与太阳的关系:地球绕太阳公转,同时自转,导致昼夜
交替和季节变化
- 月亮的变化:月亮围绕地球公转,同时自转,导致月相的变化
以上是五年级科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希望对你有帮助!。
五下科学知识点整理
![五下科学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a4ea993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ea.png)
五下科学知识点整理本文整理了五年级下学期科学课程中的重点知识点,包括人体、动植物、天体、物质和能量等方面。
旨在帮助五年级的学生和家长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
一、人体1.人的五感人类的五感是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
通过这些感觉,人们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周围环境,了解世界的变化。
2.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由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等组成。
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人体摄入的食物变成可以被吸收的营养物质,排出无用的废物。
3.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由口鼻、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呼吸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将身体所需的氧气吸入体内,同时将身体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4.心血管系统人的心血管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
心脏是一个肌肉组织,主要功能是将血液泵到全身的血管中,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
二、动植物1.植物的组成植物的组成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等部分。
根是植物的支撑结构,也是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器官。
茎是植物的传输物质的主要结构,负责将水分和养分运输到叶子和花朵上。
叶子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可以制造出植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花和果实是植物进行繁殖的关键部分。
2.动物的分类动物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按所属科、是否有脊椎等。
按是否有脊椎,动物可以被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
无脊椎动物包括昆虫、软体动物、棘皮动物等。
三、天体1.太阳系太阳系是由一颗恒星太阳和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及其卫星、彗星等组成。
行星沿着椭圆形轨道绕太阳公转。
2.日、月、地日、月和地三者是太阳系中最为熟悉的天体,它们相互作用和运动给人们带来了日食、月食、月相变化等自然现象。
3.星座星座是指在天空中形成相对连续并成组的几颗星星。
人们将天空中相似的星星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不同的星座。
四、物质1.物质的三态物质存在的形态分为固态、液态、气态三种。
固态的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几乎没有运动;液态的分子排列相对松散,分子运动速度比固态大;气态的分子相对自由,分子运动速度最快。
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
![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1d4148f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e1.png)
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一、沉和浮。
1.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例如,用同一种塑料制成的实心物体,不管大小如何,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是一样的。
- 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 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体积、形状等都有关系。
船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 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觉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 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的作用,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它受到的重力。
- 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排开的水量越大(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3.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 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可以改变它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例如,把橡皮泥捏成船形,它能排开更多的水,从而能漂浮在水面上。
4. 造一艘小船。
- 用一定量的材料,造一艘尽可能大的船,它的载重量就大。
这是因为大船排开的水量大,受到的浮力大。
5. 浮力的应用。
- 潜水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重量来实现沉浮的。
它有多个蓄水舱,当蓄水舱注水时,潜水艇变重下沉;当蓄水舱排水时,潜水艇变轻上浮。
- 鱼鳔可以控制鱼在水中的沉浮。
鱼鳔变大时,鱼排开的水量增大,浮力增大,鱼上浮;鱼鳔变小时,鱼排开的水量减小,浮力减小,鱼下沉。
二、热。
1. 热起来了。
- 我们身体的热量主要来自食物。
吃不同的食物提供的热量不同,如油脂类食物提供的热量较多。
- 加穿衣服会使我们感觉热起来,但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它起到的是保温的作用,阻止身体的热量散发出去。
2. 给冷水加热。
- 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这种性质叫做热胀冷缩。
其他液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如酒精、煤油等。
- 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 液体的热胀冷缩。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科学知识点梳理(含答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科学知识点梳理(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632ed3f111f18582d05abb.png)
五年级下册全册科学知识点梳理《沉与浮》单元概念1、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浮。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变。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物体容易沉, 轻物体容易浮;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容易沉,体积大的容易浮。
4、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5、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时就上浮,浮力小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时就下沉。
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6、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四分之一大小放入水中就是沉。
7、萝卜在水中是浮的,把萝卜切成四分之一大小放入水中也是浮。
8、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放入水中也是沉。
9、一块泡沫塑料在水中是浮的,把两块泡沫塑料粘在一起放入水中是浮。
10、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的轻重、大小无关。
1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体积大的形状容易浮在水面上。
12、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水量。
13、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可以改变它在水中的浮力大小。
14、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量越少,受到的浮力越小。
排开的水量越多,受到的浮力越大。
15、用一定量的橡皮泥造船,把船造得大些,装载得货物就多些。
16、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一样的。
17、当小船漂浮在水面静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
18、浮力的方向与重力的方向相反。
19、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大小,主要与物体密度有关。
20、漂浮在水面的泡沫,被拉入水中后,泡沫塑料受到的浮力=重力+拉力。
21、将铁块放入水中时,因为铁块重力大于浮力,所以沉在水底。
22、在水中搬石头比在陆地上搬石头要重。
23、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铜块,因为排开的水量相同,所以它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相同。
24、把大小不同的石块浸没在水中,它们受到的浮力不同。
25、马铃薯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是不一样的。
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科学
![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科学](https://img.taocdn.com/s3/m/81c2267b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9b.png)
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科学
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梳理如下:
1. 太阳系和地球
- 行星的运动规律:绕太阳公转、自转
- 星座和它的构成:一些群星连在一起看起来像一个形状
- 日食和月食: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相对位置引起
2. 动物和人的健康
- 鸟类的特点和分类
- 脊柱动物的特点和分类
-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类的比较
- 微生物:细菌和真菌的特点和作用
- 人体的体温调节:皮肤、汗腺、血管等
3. 植物和人的生活
- 五类植物的特点和分类:木本植物、草本植物、藤本植物、水生植物、空气植物
- 植物的繁殖方式:有性和无性繁殖
-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种子的发芽、幼苗生长、树干的年轮等
4. 物体的运动和声音的传播
- 运动和力:引力、摩擦力、弹力、浮力等
- 动量和力的作用:加速度、质量、速度等
- 声音的传播:振动引起的声音传播、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的反射等
5. 物体的状况和变化
- 物体的磁性和磁场:磁性物质的特点、磁铁的吸引力等
- 物体的溶解:溶解和溶液、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等
- 两种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常见的物质变化反应等
以上是五年级下册科学的知识点梳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考点归纳、复习必备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考点归纳、复习必备](https://img.taocdn.com/s3/m/11a900b1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9c.png)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知识点整理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基本条件有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2、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里。
3、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4、生态瓶中的小动物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是因为水中有食物和氧气等,这些物质的制造者是植物。
5、入秋后因为气候、日照及食物等因素的变化,丹顶鹤要从东北迁飞到南方越冬。
6、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7、在做绿豆种子发芽与土壤的关系的实验时,我们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获得实验数据,在做这个实验时只能有一个不同条件。
8、适当增加生态瓶中的植物数量后,每分钟内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将减少,因为水生植物为动物提供的氧气增多了。
9、对比绿豆苗在有阳光和无光照的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可以发现有光照的绿豆苗的植株高度更高,茎更粗,叶的颜色更绿。
10、为了保护好丹顶鹤以及他们的生存环境,我国在丹顶鹤等鹤类的繁殖区和越冬区建立了一批自然保护区。
11、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他们的需要时,他们才能够生存下来,当环境改变时,生物需要适应他们所在环境来维持生存,各种生物之间也有着许多复杂的关系。
12、对比实验只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在只改变一种条件的同时,一定要保证其他条件不变。
13、种子发芽需要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14、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等,不同环境里的植物,对阳光、水分等条件的需求不同。
15、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要的氧量,并释放出氧气。
16、动物都喜欢生活在各自适宜的环境里,如青蛙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里,蜥蜴适宜生活在干燥的环境里,天鹅适宜生活在湖泊沼泽等有水的地方,企鹅适宜生活在冰天雪地里,雪狼适宜生活在寒冷的环境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怎样才能省力1、【重点】常见的简单机械有(杠杆)(斜面)(滑轮)(轮轴)。
2、【重点】动物身体上的哪些器官或结构有省力的作用?答:①啄木鸟的喙相当于杠杆和斜面;②蜘蛛、蚂蚁的腿相当于杠杆;③蜘蛛、蚂蚁的牙齿相当于斜面;④老虎的尖爪、利牙属于斜面。
第二课撬棍的学问1、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曾说过: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地球抬起来。
2、能绕一个支点旋转的棍子就是(杠杆)。
3、【重点】杠杆上有三点:(支点)、(动力点)、(阻力点)。
杠杆分为(省力)杠杆,(省距离)杠杆,(等臂)杠杆三种。
4、当从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被称为省力杠杆。
例如:钳子、起子、蒜夹压汁器、指甲刀、撬棒、铡刀、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压水机;5、当从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费力省距离,这种类型被称为费力杠杆。
如:镊子,鱼竿,筷子,火钳、理发剪、高尔夫球杆、裁缝剪刀、人的手臂、扇子、汤勺、船桨;6、当从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这种类型称为等力杠杆。
例如:天平、跷跷板、杆秤、订书器。
7、天平是一种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
8、【重点】天平是根据(杠杆平衡)的原理工作的。
9、我们常用的天平可以分为(托盘天平)和(挂盘天平)两种。
天平的规格常标示出(称量)和(称感)两个性能特征。
称量表示天平的最大称量范围,称感表示天平可称量的最小质量。
10、使杠杆保持平衡的规律:动力×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第三课轮子的妙用1、像方向盘一样由一个圆轮和轴组成的机械,叫轮轴。
2、【重点】汽车方向盘的轴在轴粗细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3、把圆轮的外缘部分做成小齿状,这个圆轮就成了齿轮。
齿轮是一种(传动)机械,,齿轮有(改变运动速度)和(改变运动方向)的作用。
4、齿轮不是轮轴。
5、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可以跟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形成了(滑轮组)。
6、【重点】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能省力。
动滑轮能省力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7、生活中利用到齿轮的有自行车、机械表、内燃机等。
8、生活中滑轮的例子:旗杆,吊车,塔吊;9、生活中轮轴的例子:汽车方向盘、扳手、辘轳、自行车把、螺丝刀、球形门锁、水龙头、钥匙;10、【重点】旗杆顶上的滑轮是(定滑轮);拉窗帘用的滑轮是(定滑轮),目的都是改变用力方向。
第四课斜坡的科学1、利用斜坡将重物升高,是我们常用到的一种提升重物的简单方法,这个斜坡也是一种简单机械,它就是斜面。
2、【重点】斜面有(省力)的作用,但它不省距离。
高度相同时,斜面越长越省力。
我们在做斜面省力的实验时,被提升的物体和物体提升的高度不能改变。
3、螺丝钉的螺纹是应用了(斜面)的工作原理。
★注意:螺丝刀是轮轴,螺丝钉是螺旋的斜面。
4、【重点】在拧螺丝钉时,螺纹越密拧起来越(省力)。
5、螺旋是(斜面)的变形,具有(节省空间)的作用6、盘山公路利用了(斜面)这种简单机械,它的优点是(省力)。
7、生活中利用斜面的有:电梯、楼梯、斧头、螺丝钉、大桥的第1页第2页引桥、盘山公路、电钻头、长城,粮食传送带等。
第五课自行车1、【重点】大部分机器都是由(动力部分)、(传动部分)、(工作部分)、和(控制部分)组成的。
2、自行车是一种设计合理、广泛应用的(机器)。
注意是机器不是简单机械。
3、自行车是一种以(人力)为动力的代步机器。
4、(省力)、(能加快速度)、(控制灵活)是对自行车设计的基本要求。
5、常见的机器传动方式有(链条)、(皮带)和(齿轮)三种方式。
6、拖拉机的工作部分是车轮;动力部分是柴油机;传动部分是皮带;控制部分是方向盘。
7、【重点】自行车的动力部分是脚蹬子、人力;传动部分是链条;工作部分是(车轮);控制部分是车把、车闸。
8、自行车的脚蹬子、车轮、车轴、车把利用了轮轴原理;车闸和车铃利用杠杆原理;第六课生命的延续1、蜻蜓点水,它是在(产卵)。
2、生物产生新个体的过程叫(生殖)。
生殖有两种方式:有些生物可以由(成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而有些生物需要靠(父亲和母亲的共同参与)产生受精卵,形成新个体。
第七课落地生根1、多数绿色开花植物可以通过种子进行繁殖属于(有性生殖);人们利用植物可以通过根、叶、或者茎等器官直接产生新植株的性质,帮助植物繁殖,属于(无性生殖)。
落地生根属于(无性生殖)。
2、植物经过(开花)、(传粉)、(受精)等过程,形成(果实)和(种子)。
种子实际上已经是下一代了。
3、【重点】植物用茎来繁殖的方法有三种,分别是(扦插)、(压条)、(嫁接)。
①把枝条(茎)剪成小段,插入土中,生根发芽后形成新植株,这种方法叫扦插,举例:葡萄、月季、杨树、柳树②将枝条的一部分用土埋起来,促使其生根抽枝,然后与母体分开,成为新植株,这种方法叫压条(夹竹桃、桂花、石榴、草莓);③把一株植物的枝条(或芽)接到另一株植物的枝干上,长成新的植株,这种方法叫嫁接(苹果树、桃树、梨树、杏树等果树)。
4、在进行月季扦插时,我们应该选择有2~3个芽的月季枝条。
5、各说出3种靠种子、叶(秋海棠、落地生根、虎耳草、芦荟)、茎(草莓、洋葱、吊兰、月季、葡萄、仙人掌)、根(甘薯、菊花、蔷薇、茶花、杜鹃、天竺葵、郁金香)繁殖的植物。
6、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植物繁殖方式,即组织培养。
第八课相似与差异1、世界上没有长得一模一样的人。
除了人以外,其他动物或植物的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相似)和(差异)的现象。
2、人、动物或植物拥有的与父母相似的现象,称为(遗传)。
3、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在(形态)和(生理特征)上存在差异的现象,叫做(变异)。
4、【重点】生物在形态和生理上的特性是由(基因)控制的。
基因是由父母传递给我们的,基因能决定我们身体的各个部分如何生长。
通过繁殖,基因由生物的上一代传递给下一代。
5、“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是指亲子间的遗传现象。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是指个体之间的差异现象。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这说明世界上普遍存在(变异)现象第九课克隆羊——多莉1、1997年2月,英国胚胎学家伊恩·威尔莫特和他的同事们向第3页第4页世人宣布,世界上第一只通过无性生殖获得的(克隆羊)——多莉诞生了。
除了克隆羊外,克隆牛、克隆鼠、克隆猪也相继培育成功。
2、(基因工程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
人们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中的转基因技术培育成功了优质抗病虫害、抗除草剂、耐储藏的新品种。
3、任何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都可能给人类带来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4、园艺上经常用到的克隆植物的方法有嫁接、压条、扦插。
5、2001年,美国研究人员运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95%的基因与人类相同的动物——恒河猴。
6、基因工程技术既有利又有弊。
在不久的将来,它可能会成为医治和预防人类疾病的最有效的方法。
但也有些人可能会利用基因技术研制出毒性、杀伤性极强的生物武器,发动灾难性的生物战争。
7、克隆技术对人类带来的影响?答:克隆技术对研究动植物的生殖,稀有动物的拯救、环境保护等方面会起到良好作用。
而这种技术一旦被有些人利用,研制出毒性、杀伤性极强的生物武器,发动灾难性的生物战争。
8、克隆人的利与弊?答:利:①为不育夫妇提供后代创造了条件;②避免遗传疾病的危险;③为了进行研究;④可生产每个人的胚胎复制品,并且冷冻起来,需要时作为备用器官的来源。
弊:①潜伏着巨大的生物风险;②有一部分人群会被消灭;③会降低人的价值尊严;④人将物化;⑤基本人权将不复存在。
第十课生命从哪里来1、地球上每个角落几乎都有生命的踪迹。
至今人类仍没有解开生命起源之谜。
2、对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问题,不同时期的人们有哪些不同的认识?①很早以前,认为生命是由神创造出来的。
如中国的女娲造人;西方国家的上帝造人等。
②根据腐肉长蛆的现象,古代学者提出生命是由非生命的物质直接转化而来的观点。
③1953年,米勒的模拟实验,证明了生命体是由非生命物质逐渐演化而来的。
④也有些人认为生命来源于宇宙间其他星球。
3、关于生命的起源,你认为哪种有科学道理,为什么?答: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逐渐转化而来的4、地球外有生命吗?①人类登上月球,发现月球上没有生命;②美国海盗号飞船的着陆器登陆到火星后,也没有发现任何形态的生命。
第十一课寻找进化的证据1、(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遗迹)。
2、(恐龙化石)是研究恐龙的主要依据。
科学家根据化石推断恐龙生活的地质年代、环境和气候变化等。
3、我国四川省自贡市的大山铺恐龙化石遗址,被科学家形象地称为(恐龙公墓)。
4、两亿多年前,地球上生活着大量各种各样的恐龙,这是恐龙家族最为昌盛的时期。
大约在6500万年前,恐龙突然从地球上消失了。
第十二课生物进化的秘密1、在地球上,生活着成千上万种生物,目前已经命名的有150多万种。
2、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经过研究写成科学巨著《物种起源》。
3、【重点】达尔文将自然界中的生物在自然界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4、工业革命前,灰色的桦尺蠖(chǐhuò)数量多。
工业革命后,黑色的桦尺蠖数量多。
灰色尺蠖适合生活在清新环境;黑色尺蠖适合生活在恶劣的黑色环境里。
黑色尺蠖变多,说明环境污染严重了。
5、长颈鹿经过一代又一代的自然选择,长颈鹿终于进化成了现在的样子。
为什么?答:在缺乏青草的干旱时期,那些颈部和四肢都较长的个体会有较多的机会吃到高处的树叶,能够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而那些颈部和四肢都较短的个体则无法得到足够的食物,不容易生存下来,也无法繁殖后代,所以颈部和四肢都较短的长颈鹿逐渐第5页第6页被淘汰。
6、金鱼起源于我国普通的野生鲫鱼。
它和杂交水稻都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7、现在,人们普遍栽培的植物,饲养的动物大多数都经过了人工选择的过程。
第十三课山脉的变化1、(山脉)占地球陆地面积五分之一,它们是(地壳板块)大规模运动的结果。
2、在山脉中,3亿年前形成的叫老年山脉;6000多万年前形成的幼年山脉。
老年山脉山势起伏平缓;幼年山脉陡峭险峻。
3、山脉主要是由(岩石)构成的。
4、(岩石破碎)是造成山脉变化的主要原因,这个过程是极其缓慢的。
5、【重点】由于(温度变化)、(水)、(空气)、(生物)等外力的作用和影响,给地表或近地表的岩石造成的破坏,称为(风化作用)。
6、岩石在温度变化的条件下,由于表层和内部受热不均,产生膨胀与收缩而发生破碎。
7、裂缝中水结冰时体积膨胀对岩石的挤压力量,使岩石发生破碎。
8、岩石在植物根系的膨胀作用下发生破碎。
岩石在水、氧和溶解在水中的各种酸的作用下,被溶蚀而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