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第16课 抗日战争》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6课 抗日战争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6课 抗日战争教案

抗日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百团大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及抗战的胜利。

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不同特点及特点成因;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作用及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分析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及地位和抗战胜利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作用;结合时事客观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运用情景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通过探究学习,启发引导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开展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学生自己探究的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

国难当头之时,中华民族的儿女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为维护民族独立进行卓绝的斗争。

使学生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中国人民的抗战是“民族抗战”。

通过本课学习,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发民族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人文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全民族的抗战难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材分析:“抗日战争”原旧人教分四课时,现人教则浓缩为一课时。

与旧人教相比,新课程:对日军的暴行除原有的南京大屠杀、“七三一”部队外,还增加了“潘家峪惨案”;中国的抗日还增加了“中国远征军”赴缅抗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还增加了“武汉会战”;略去了中共根据地建设和中共“七大”相关内容。

★主干知识认识和学习点睛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情况,主要围绕三个内容展开:日军不断扩大对华侵略并在中国制造灭绝人性的屠杀、中华民族在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推动下开展全民族的抗日救亡活动和抗战胜利。

全方位介绍了中国抗战艰辛历程。

要充分认识中共在面对复杂形势之下,抓住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时调整策略推动着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并在抗战中不断壮大和发展自己,成为民族抗战的脊梁,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1)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1)

第16课抗日战争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国军民的抗争难点:如何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探索课堂实施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的新的三、教学方法:设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五、课型:新授课。

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全民族抗战1.卢沟桥事变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大举侵华,中华民族开始了反对日本侵略的斗争。

日本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教师在讲授时可结合“历史纵横”栏目中列举了四件日本侵略中国的史实,提问学生:这四件史实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从七七卢沟桥事变起,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企图迅速灭亡中国。

强大的外部压力,促使内部的团结。

面时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严重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开始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国人民共同抗战。

抗日战争不是哪一党哪一派或哪一个战场的抗战。

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抗战。

教师在讲述时可利用教材中“学思之窗”栏目,列举了从1935年“八一宣言”发表,到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过程的史实,然后提出问题:从以上史实中可以看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让学生思考一下,它与日本不断扩大侵略中国的过程有什么必然联系?2.全面抗战路线面对日本的侵略,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召开洛川会议,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

引导学生思考洛川会议召开的背景、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然后指出洛川会议后,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人后方,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3.正面战场的四大会战抗日战争开始后存在着两个战场。

一个是正面战场,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一个是敌后战场,以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为主。

这两个战场都是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面战场可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这时期正面战场的特点是努力抗战与节节败退交织并存,国民政府组织淞沪会战、太原会战等著名的五大会战。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二)讲授新知
1.抗日战争的经过:详细讲解抗日战争的经过,包括重大战役和重要历史事件,如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
2.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分析日本侵华的侵略行为,如侵略中国的目的、手段等,以及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必然选择。
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阐述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如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等。
5.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他们运用史料进行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生动展示抗日战争的历史场景,引导学生直观感受抗日战争的残酷性。
2.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组探讨抗日战争中的重大战役和重要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运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角色,增强学生的历史代入感。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抗日战争的基本经过,包括重大战役和重要历史事件。
2.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包括日本侵华的侵略行为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3.引导学生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认识到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必然选择。
4.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从多个角度审视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经过。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增强他们的历史判断力。
4.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让学生关注抗日战争中的受害者,学会尊重历史、关爱生命。
5.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树立和平发展的理念,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多媒体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真实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抗日战争的残酷性。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1)抗日战争的背景及重要战役;
(2)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3)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4)个人对抗日战争的认识和感悟。
2.针对课堂练习中设计的题目,请同学们进行自我检测,对未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并在家长监督下完成一套类似的练习题,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指定阅读:阅读教材中关于抗日战争的相关内容,以及其他参考资料,如历史书籍、纪录片等,提高对抗日战争的了解,拓宽知识面。
5.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抗日战争为鉴,追求和平、进步、公正的社会。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历史学科方面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对抗日战争的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但在深入理解战争背景、具体战役及历史意义方面仍有不足。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可能存在以下特点:
1.兴趣较浓:抗日战争作为民族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此话题普遍感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重要战役、胜利原因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难点:
(1)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合作与分歧,以及国内外各种因素对抗日战争胜利的影响。
(2)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尤其是对民族觉醒、民主运动、科技进步等方面的推动作用。
(3)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评价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2.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意识。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历史图片、纪录片等,丰富教学形式,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4.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完成抗日战争相关任务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通过对史料的研究和分析,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历史思维品质。

教学设计1:第16课 抗日战争

教学设计1:第16课 抗日战争

第16课抗日战争(一)课题:抗日战争(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重点:全民族的抗战:1.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的背景。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具体表现──国民党正面战场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抗战及相互配合,是重中之重。

日军的滔天罪行:典型代表事件是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细菌战。

抗战的胜利:引导学生分析抗战胜利原因、理解抗战胜利意义。

(四)教学难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胜利的原因和意义(五)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取老师和学生互动的方式进行,通过老师提问、观看历史纪录片、分析史料、学生讨论等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集体合作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本科历史图片和录像资料较多的特点,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回忆上节课内容:国共十年对峙,提问学生:既然双方对峙,那么国共两党一直在对峙吗?(没有)又是什么打破了这种对峙局面?(抗日战争)讲授新课:一、提问学生:大家知道关于抗日的有哪些事实?之后观看短纪录片(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卢沟桥事变),老师再简单介绍这些事件,形成抗日战争的背景。

提问:日本意在灭亡中国,那中国要避免亡国灭种的命运,出路何在?引出全民族共赴国难。

提供学生关于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的史料,让学生自己归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

提问:看书75页,日本此时的战略方针是什么?(三个月灭亡中国)出示关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材料,让学生回答问什么日军会提出这样的方针。

提问:那么日军这个计划执行了吗?是什么打破了这个计划?(淞沪会战)让学生看课本,学习淞沪会战,老师再补充具体知识。

介绍其他正面战场的有名战役(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并结合史料及著名人物。

提供平型关战役、台儿庄战役的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之后老师自己给学生详细介绍。

提问:从这么多的战役中,我们从中发现了什么?(分类共产党和国民党的战役,即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战役和相互配合的战役)提问:从战役中比较两个战场的不同?待学生比较完后,老师归纳总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教学设计:第16课抗日战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教学设计:第16课抗日战争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重要战役、抗战胜利的意义、抗战期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2.难点:抗日战争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影响,抗战精神的传承,以及学生对抗日战争时期英雄人物的深入理解。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激发学生的思考。
目的:提高学生的史料研读能力、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观点。
4.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抗日战争相关的书籍、文章,如《抗日战争回顾》、《抗战时期的英雄人物》等,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目的: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5.小组合作:布置小组合作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取抗日战争时期的某一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研究,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2.使学生认识到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抗战精神。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尊重历史事实,理性看待历史问题。
4.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学会在集体中发挥个人作用,为国家、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5.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追求进步的动力,以抗日战争为鉴,珍惜当下,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目的:检验学生对抗日战争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问答题:请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简要阐述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及其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影响。
-介绍一位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并分析其精神品质。
目的: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加深对抗日战争的理解。
3.论述题:要求学生结合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重要战役和胜利意义,撰写一篇小论文,题目自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优秀教学案例第16课抗日战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优秀教学案例第16课抗日战争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胜利意义,掌握抗日战争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能够分析抗日战争中国民政府在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应对措施,评价其优缺点。
3.了解抗日战争中涌现出的民族英雄和抗战精神,认识其在中华民族精神传承 Nhomakorabea的地位。
4.能够运用抗日战争的历史经验,分析现代战争条件下我国应对战争的战略策略。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思维品质和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法,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升,真正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五、案例亮点
1.情感教育的融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传承抗战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通过讲述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事迹,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抗战先烈的英勇无畏和无私奉献,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2.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设置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胜利原因。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我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影片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抗日战争的历史场景。同时,我还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抗日战争的胜利意义: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如民族解放、国家复兴等。
4.抗日战争的启示:总结抗日战争的经验教训,探讨抗日战争对现代战争条件下我国应对战争的战略策略的启示。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讨论话题:教师提出与抗日战争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2.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鼓励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小编整理)

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小编整理)

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小编整理)第一篇: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新课导入: [展示视频:东京审判] 教师讲述:同学们,在视频中我们看到了日本的首要战犯在法庭上都认为自己无罪,就让我们以抗日战争的史实为依据看看他们到底有罪还是无罪!【第一幕:血雨腥风】(这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ppt展示:罪行一:军事侵略,侵占领土] 问题1:同学们能不能列举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制造的一系列侵华事件? 教师归纳并过渡:1937年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侵华战争,日本通过一系列侵华事件,侵占了我国东北、华北、华中、华南的大片领土,更为可恨的是,日本侵略者所到之处,犯下了的第二大罪行。

[ppt展示:罪行二:烧杀淫掠,无恶不作] 问题2:教材中哪些史实可以体现这一罪行? [ppt展示部分图片:南京大屠杀、潘家裕惨案、七三一部队] 展示材料一: 当时驻南京的希特勒法西斯德国代表在向其政府的报告中写道:“他们(日军)是兽类的集团。

屠杀、劫掠、纵火、奸杀……甚至以杀人竞赛的方式对南京城血洗。

他们是一架正在开动的兽性机器。

” 展示材料二: 一位历史学家曾估算,如果让所有南京大屠杀的死难者,手牵着手,长度可以从南京到达杭州,延展距离约两百英里长。

他们身上的血共重达一千两百吨。

尸体可装满两千五百节火车车厢。

如果把这些人一个个叠起来,将达到七十四层高。

─张纯如《被遗忘的大屠杀──1937年南京浩劫展示材料三3000人-------731部队用活人做实验人数。

3000公斤-------731部队每年可以生产出3000公斤的纯细菌。

27万-------日军实施细菌战致死中国民众27万多人。

问题3:看完这些图片和材料,同学们能不能用简短的话语来谈谈你们此刻的心情? 教师归纳并过渡:……我无意用更多血腥的材料刺激你们纯净的眼睛,我只是想让你们体会日本侵略者对待中国人的丧心病狂,但是你们又何曾能够想象他们也有家人,有儿女、妻子,和家人其乐融融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Ⅰ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Ⅰ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2.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地图、历史图表等工具,分析抗日战争中的战役、战略和战术,提高学生的历史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
3.通过案例分析、问题驱动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课堂练习,500字
课堂练习环节,教师设计以下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1.列举出抗日战争时期的三个重大事件,并简要介绍其背景和影响。
2.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其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3.描述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位英雄人物,阐述其事迹所体现的民族精神。
学生通过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选取抗日战争时期的典型英雄人物和事件,引导学生分析其背后的民族精神、时代意义等;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问题探究等活动中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教师按照时间顺序,从九一八事变开始,详细讲解抗日战争的整个过程。重点介绍卢沟桥事变、南京保卫战、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重大事件,分析战争过程中的战略战术、国共合作、国内外支援等情况。
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讲解、图片、地图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战争的发展变化,掌握抗日战争的历史脉络。同时,强调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如全民族抗战、国共合作、国际支持等,以及战争胜利对国内外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Ⅰ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1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1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讨论、提问、回答问题等,及时给予反馈。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验等方式,检测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4.教学策略:
(1)注重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难易适度的教学活动。
(2)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抗日战争的历史,培养家国情怀。
1.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抗日战争中一个英雄人物的短文,要求结合所学知识,描述该英雄人物的事迹、精神品质以及对抗日战争的贡献。字数在500字左右。
2.结合本节课所学,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并谈谈你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字数在600字左右。
3.选择一道课堂练习中的简答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拓展,要求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形成自己的见解。字数在800字左右。
4.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阐述抗日战争胜利对我国历史的影响,如民族觉醒、国际地位提升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抗日战争中的合作与斗争、胜利与失败等历史现象展开讨论。
2.讨论主题: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意义、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等。
3.教师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引导他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
2.教师点评:教师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强调抗日战争中的民族精神、家国情怀等。
3.知识梳理:带领学生梳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形成知识结构。
4.情感升华:强调抗日战争的历史教训,引导学生珍视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关于抗日战争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3)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讲解,突出教学重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优秀教学案例第16课抗日战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优秀教学案例第16课抗日战争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抗日战争,认识到中国人民在战争中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努力,树立和平、发展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分析问题的态度,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4.通过对抗日战争的历史反思,引导学生珍惜和平、珍爱生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历史影像、图片、音乐等多媒体资源为载体,为学生创设接近真实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
4.根据学生的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同时,鼓励学生继续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不断提高自身的历史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场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战争事件,如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激发学生的思考。
2.播放抗日战争相关的历史影像,如抗日战争爆发的纪录片、战争中的真实场景等,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2.掌握抗日战争相关的历史术语和概念,如全面抗战、正面战场、敌后战场等。
3.能够分析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如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了解其战略意义。
4.学会运用历史观点分析问题,培养史学研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掌握抗日战争的基本知识,提高历史素养。
2.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鼓励学生在课堂外进行自主学习,如阅读相关历史书籍、观看纪录片等,提高历史素养。
4.提醒学生在下一节课前做好预习,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五、案例亮点
1.情境创设:通过引入多媒体资源,如历史影像、图片等,为学生创设接近真实的历史情境,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抗日战争的残酷,增强历史感知能力。这种情境创设的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使他们对抗日战争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记忆。

第16课 抗日战争.教案doc

第16课  抗日战争.教案doc

第16课抗日战争一、教学目标1、三维目标①知识与能力:掌握抗日战争爆发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史实,抗战初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比较两个战场的不同特点,理解两个战场在抗战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

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和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探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局面的形成之间的联系。

从具体的战役中归纳出抗日战争中两个战场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巨大贡献以及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通过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难点: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3、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史料阅读分析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投影仪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970年12月7日,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下。

他向纪念碑献上花圈后,肃穆垂首,突然双腿下跪,并发出祈祷:“上帝饶恕我们吧,愿苦难的灵魂得到安宁。

”勃兰特以此举向二战中无辜被纳粹党杀害的犹太人表示沉痛哀悼,并虔诚地为纳粹时代的德国认罪、赎罪。

然而2005年,当世界人民在庆祝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之际,时任日本首相的小泉却再次参拜靖国神社。

为什么两国对待历史会有如此大的差别?日本右翼势力支持,严重歪曲事实的《新历史教科书》已经被日本文部科学省宣布通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抗日战争》,重温那段真实的历史。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6课。

讲授新课:出示课标。

那么我们主要就从三个环节来一起重温那段不能忘记的历史。

一、日军的滔天罪行。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第16课抗日战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第16课抗日战争
4.制定一份关于抗日战争历史的学习计划,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时间安排等,要求切实可行,不少于400字。
5.搜索并整理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史料、故事等,制作一份手抄报,展示抗日战争的历史风貌,要求内容丰富、设计美观。
6.观看一部与抗日战争相关的纪录片或电影,写一篇观后感,不少于600字。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以下要点:
1.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抗日战争的重大事件、主要战役、杰出历史人物;
3.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影响及对我们的启示。
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和思考抗日战争的历史,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五、作业布置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呈现抗日战争的历史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史实讲解:对重大事件、战役等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3.培养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避免主观臆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辩证分析的能力;
4.强化价值观引导:结合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抗日战争的重大事件、主要战役、杰出历史人物及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和意义。
2.难点:
(1)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合作与矛盾;
(2)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3)课堂讨论:组织学生针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意义等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抗日战争教案

抗日战争教案

抗日战争教案第一篇:抗日战争教案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目标一】掌握抗日战争的重大史实:抗日战争的爆发。

日军侵华的罪行。

中国人民的抗战。

【目标二】分析抗日战争的重大问题:日本侵华战争的背景和性质。

中国抗战的三个战场的作用以及相互关系。

抗战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目标三】1、通过揭露日军侵华期间的滔天罪行,歌颂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培养学生爱国和正义的情感。

2、通过学习抗战历史,联系当今日本右翼否认史实的态度,引导学生反思历史追求真理的态度。

3、通过把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行联系,增强学生的世界意识。

二、教材分析:1、教材总体分析:本课内容反映了抗日战争的基本特征:从社会矛盾看,中华民族与日本侵略者的民族矛盾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

从中国抗战看,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还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联合。

从战争态势看,中日双方进行了一场持久战。

最终抗日战争获得胜利。

2、教材侧重分析本课重点:日军侵华期间的滔天罪行。

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

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本课难点:中国抗战的三个战场的作用以及相互关系。

抗战胜利的原因。

三、教学指导:本课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熟悉,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讲述史实发表见解。

本课内容与二战有密切关系,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把中外历史相联系。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大刀进行曲》。

【师】大家熟悉这首歌曲吧。

它反映的是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生】抗日战争。

【师】歌曲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什么精神?【生】坚决抵抗外来侵略的精神。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日战争。

二.战争的起因:【师】在近代历史上日本不断侵略中国。

你们知道的有哪些侵略史实?【生】略。

【师】我把日本侵略中国的主要史实进行了归纳。

【课件】(近代历史上日本侵略中国的史实)1894-1895年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获得《马关条约》,占领了中国台湾。

1900年日本参加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获得《辛丑条约》。

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

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

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篇一: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课程标准】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教材分析】《抗日战争》是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的第7课。

本课共三个子目:“全民族的抗战”是本课的中心问题;“日军的滔天罪行”;“抗战的胜利”。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抗日战争史内容非常丰富,初中用三课时“难忘九一八”、“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血肉筑长城”来讲叙,历来高中历史教科书都以不少于四课时的篇幅来讲叙,新课程标准安排只用一课时来讲叙。

因此,抓住核心问题是有效处理教材的关键,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

【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从对历史掌握的情况看,通过初中学习,已初步掌握了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同时透过各种媒体,也接收到大量信息。

但大都停留在感性认识,高中的学习应上升为理性的、更高层次的分析。

从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看,高中生认知结构的完整体系基本形成,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了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高中生情感丰富、意志力增强,兴趣更广泛和稳定,自主参与的愿望和学习动机更强烈。

这一切都为课堂开展参与式、探究式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军侵华期间的滔天罪行;全民族抗战对于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作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教学策略】多媒体教学【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外国侵略。

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等,中国屡战屡败,结果几乎都是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下面请同学们看这几幅图片。

日本裕仁天皇宣读日本投降诏书、战俘营中的日军战俘在收听裕仁天皇宣布投降的广播、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战舰上签字、备受日军14年蹂躏之苦的中国东北人民热烈欢庆光复。

高一历史必修一16课抗日战争教案

高一历史必修一16课抗日战争教案

高一历史必修一16课抗日战争教案第一篇:高一历史必修一 16课抗日战争教案高一历史必修.1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导入出示图片──油画《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受降仪式》这是一个令中国人很难平静的场景。

近代以来,中国落后于世界,“落后就要挨打”。

列强不断侵略中国。

中国屡战屡败。

这些侵略中,以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为最甚,而最终的结果却是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

这怎能不让人扬眉吐气?为了赢得这场战争,中国的军队百姓,中国的山河大地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又怎能不让人心潮澎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6课抗日战争。

一、全民族的抗战背景:师:近代以来中国屡受侵略,为什么老师说在这些侵略中以日本的侵略最为突出?生:列举近代以来日本的侵华史实。

(日本自1868—1873年明治维新以来,逐步成为军事帝国主义,不断侵略中国,举其要者如下:1894—1895年挑起甲午中日战争,逼签《马关条约》,掠夺了中国巨额赔款和台湾省; 1897年的割地狂潮中,划福建为日本的势力范围;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出兵中国,逼签《辛丑条约》,掠夺中国赔款和主权; 1905年,日俄战争击败俄国后,又继俄国租借我旅顺、大连及南满铁路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借对德宣战,出兵我国山东,强占德国在我国山东的利权; 1915年,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1922年起,支持军阀发动混战,从中获利。

)师:日本的这一系列侵华活动在20世纪30年代达到了顶峰。

在1929年新一轮的经济危机的冲击之下,使得本来就萧条的日本经济遭到新的打击,为了摆脱危机,日本在经济上加强国民经济军事化形成军需通货膨胀,政治上结束政党内阁建立起以统治派为核心的军部法西斯统治。

并制定了富有对外侵略性的《国策基准》作为根本国策。

再加上当时的国际社会绥靖之风盛行助长了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气焰。

是日本开始对中国展开近乎疯狂的侵略战争。

请同学们看[历史纵横]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由于蒋介石的不准抵抗,十余万东北军不战而退,使东北大片土地迅速沦陷:19日晨,日军占沈阳,同日又占长春、营口、鞍山、抚顺、安东等20座城市,掠地千余里。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c.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抗日战争》时,我首先会向学生展示一组反映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如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这场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随后,我会提出一系列问题,如:“抗日战争看待这段历史?”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和思考。
4.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阐述抗日战争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中国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的推进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品质?
3.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1.撰写一篇关于抗日战争的感悟文章,要求结合课堂所学,谈谈你对抗日战争的认识,以及这段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文章字数不少于800字。
2.制作一份抗日战争时期英雄人物事迹的宣传海报,要求设计美观、内容丰富,突出英雄人物的革命精神和民族气节。
3.结合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撰写一篇短文,不少于500字。
b.创设合作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c.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d.强化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4.教学评价:
a.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实践活动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4.家族访谈:采访家里的长辈,了解他们对抗日战争的了解和亲身经历(如果有的话),整理成访谈录,分享在课堂上。

人教版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5.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正确价值观
本案例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通过讲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重要战役和英雄人物,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自豪感。这种教育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激发他们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2.学生分小组收集资料、讨论,形成小组观点。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
4.教师总结各小组的观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抗日战争的背景、重要战役、英雄人物和胜利意义。
2.强调抗日战争对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本章节教学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特定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小组成员共同收集资料、分析问题、整理观点,形成小组报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学会倾听、表达、交流、协作,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教学反思与评价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科素养。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问题探究的深度、团队合作的表现等方面。此外,教师还将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抗日战争历史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这段历史的关注,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背后的故事吗?这段历史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
2.学生分享自己对图片的观察和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
3.教师简要介绍抗日战争的时间、背景,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抗日战争背景:教师详细讲解抗日战争的背景,包括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等,让学生了解战争爆发的起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抗日战争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了解日军侵华滔天罪行
2、能力培养: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不同特点及特点的成因;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抗战胜利的重要历史意义;结合时事客观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使学生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中国人民的抗战是“民族抗战”。

②通过本课学习,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发民族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人文意识。

教学重点:全民族的抗战
教学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近代以来,中国对外的多次战争均以失败而告终,日本在历次对华入侵中屡屡得手。

1937年,日本发动了有史以来外国侵略者对中国最大的侵略战争,但最后中国赢得抗日战争胜利。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本课内容。

一、全民族的抗战
1.日本侵华的原因
为了全面掌握战争爆发的原因,可以适当地补充资料,从世界史的角度介绍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地位。

历史背景:
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困境和摆脱困境的对策;历史原因: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的既定国策;
现实原因:新一轮经济危机的冲击加剧了侵略的野心,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有利条件:中国的国内局势为国共对峙,国民政府尚未作好充分的准备,国际社会绥靖之风盛行。

2.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进攻中国的开始,卢沟桥中国军队的抗战,是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开始。

面对日本全面侵华的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国人民共同抗战。

3.全民族抗战
(多媒体课件播放《保卫黄河》渲染气氛)
设问: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紧要关头,英雄儿女必当奋起反抗,中华大地上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当时中国各阶层是如何抗战的?
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的建立是由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符合中华民族全民族的利益。

②两种路线和两个战场
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敌后战场)──游击战争、抗日根据地──陕甘宁边区中国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正面战场)──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重庆
(在此要适当引导学生分析两个战场和两种路线各自的特点和形成的原因)
③抗战英烈
宝山县城──姚子青
四行仓库──谢晋元
④结果
打破了日本侵略者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取得了平型关、台儿庄等战役的胜利,但失去了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

4.抗战的胜利
①百团大战
在了解百团大战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其在当时全国抗战中的重大意义。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锄地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②国外战场
在这个问题上不仅要了解中国在国外战场上的英勇奋战,还可适当补充当时苏、美等国对中国抗战的支援,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日本无条件投降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可播放有关“南京大屠杀”影像资料)
通过触目惊心的史实引导学生思考:
①战争是残酷的,犯下的种种反人类罪行的日本侵略者,也曾是上有父母下有妻儿的人,是什么使他们从人变成了灭绝人性的恶魔?
②日本右翼否认日军在侵华期间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认为只是在战争期间的某种屠杀,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③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名中国当代青年,应该怎样对待这段惨痛的历史?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当今中日关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战争的背景、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等方面进行分析。

教师在引用时事中,日本右翼势力有所抬头的事例时应特别强调“日本右翼势力”并不代表日本全体国民。

在学生就以上问题进行讨论发言时,教师应注意避免在学生中出现盲目的民族复仇情绪,引导学生冷静地剖析历史、正视历史,树立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

三、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1.原因
结合导入新课中的问题引领进行分析。

可以从日、中、国际三个角度分析。

日本发动的战争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这种战争必然以失败告终。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的抗战,是日本失败的主要原因。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也是日本战败、中国抗战胜利的重要因素。

在这里要紧密结合初中学过的历史知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几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和几个战场之间的相互影响等,帮助学生树立国际意识,将中国的抗日战争与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历史意义
可以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来分析。

就中国国内而言,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抵御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威望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就国际而言,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小结:1937年的七七事变,既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进攻中国的开始,又是中国的抗日战争正式爆发的标志。

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英勇抗战。

侵华日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制造了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等无数惨案,犯下了滔天罪行。

经过八年艰苦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