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检测技术----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知识点基因检测
高中生物知识点基因检测基因检测是一种分析DNA序列的技术,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个体的遗传信息,预测遗传病的风险,以及对某些疾病进行个性化治疗。
以下是高中生物中关于基因检测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 基因检测的定义:基因检测是通过实验室方法分析DNA序列,以识别或预测个体的遗传特征或疾病风险。
2. 基因检测的方法:常见的基因检测方法包括聚合酶链反应(PCR)、基因测序、基因芯片等。
3. 基因检测的应用:- 遗传病筛查:检测个体是否携带某些遗传病的基因突变。
- 个性化医疗:根据个体的基因型来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案。
- 亲子鉴定:通过比较DNA序列来确定亲子关系。
- 法医学:在犯罪现场通过DNA分析来识别嫌疑人。
4. 基因检测的伦理问题:基因检测可能涉及到隐私保护、数据安全和歧视问题。
例如,个人的遗传信息可能被滥用,导致就业或保险方面的歧视。
5. 基因检测的准确性:虽然基因检测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但仍存在一定的误差率。
此外,某些疾病的发生不仅仅取决于遗传因素,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6. 基因检测的局限性:基因检测不能预测所有的疾病风险,也不能提供治疗建议。
它只是提供了一种风险评估的工具。
7. 基因检测的未来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基因检测的成本正在降低,精度在提高,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8. 基因检测与遗传咨询:进行基因检测后,通常需要遗传咨询师的帮助来解释检测结果,提供进一步的指导和建议。
9. 基因检测的法律和政策: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基因检测有不同的法律法规,以保护个人隐私和防止基因歧视。
10. 基因检测的社会影响:基因检测的普及可能会改变我们对健康、疾病和身份的认识,对社会价值观和伦理观念产生深远的影响。
通过了解基因检测的相关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基因科学在现代医学和法律领域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对个人和社会可能带来的影响。
分子检测知识点总结
分子检测知识点总结一、分子检测的定义分子检测是指通过检测生物体内各种生物大分子(如DNA、RNA、蛋白质、糖类等)的特定结构、特定序列或特定功能,以达到检测生物体在遗传、代谢、病理、免疫、环境等方面的情况和变化的一种技术手段。
分子检测的基本目的是为了在细胞水平上了解生物体内分子的特性,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医学临床、医学研究、生物工程、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领域。
二、分子检测的基本原理1、生物大分子的液相萃取与分离技术生物大分子的液相萃取与分离技术是分子检测的基础。
通过这些技术可以将不同类型的生物大分子分离提取出来,从而更好地进行后续的检测分析工作。
2、核酸的扩增与检测技术核酸的扩增与检测技术是分子检测的重要方法之一,其中最主要的技术是PCR(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PCR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增出特定的DNA片段,从而使得该片段可以用于后续的检测分析。
3、蛋白质的分离与检测技术蛋白质的分离与检测技术是分子检测的另一重要方法,其中包括蛋白质凝胶电泳、Western blotting、质谱法等技术。
通过这些技术可以更好地分离出蛋白质,并对其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
4、生物大分子的测序技术生物大分子的测序技术是分子检测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
通过测序技术可以了解生物体内基因组、转录组等生物大分子的序列信息,从而更好地了解其功能与结构。
5、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分析技术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分析技术是分子检测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
通过这些技术可以进一步了解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特征,从而更好地了解其功能与活性。
6、生物大分子的功能分析技术生物大分子的功能分析技术是分子检测的另一重要技术手段。
通过这些技术可以了解生物大分子的功能特征,从而更好地了解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三、分子检测的技术方法1、PCR技术PCR技术是一种用于DNA扩增的技术,可以快速、高效地复制出特定的DNA片段。
PCR技术包括DNA变性、引物结合、DNA合成等多个步骤,通过这些步骤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DNA片段,用于后续的检测分析。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必背知识点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必背知识点1.检验室安全与质量控制-医学检验室环境安全,包括防止交叉感染和事故等方面的要求。
-质量控制的原理、方法和实施,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评价。
2.体液及其生理功能-血液的组成及其生理功能,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液凝固等。
-尿液的组成及其生理功能,包括肾脏的排泄功能和尿液的碱性与酸碱平衡等。
-脑脊液的组成及其生理功能,包括脑脊液的产生、循环和吸收等。
3.常见化验项目及其相关知识-血液常规检查,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
-生化指标检查,包括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水平等。
-免疫学检查,包括免疫球蛋白、抗体和抗原等。
-微生物学检查,包括细菌培养、真菌培养和病毒检测等。
-遗传学检查,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异常和DNA序列分析等。
4.检验仪器与设备-常见的检验仪器和设备,包括离心机、显微镜、自动化生化分析仪和核磁共振仪等。
-仪器的使用原理、操作步骤和维护方法。
-微生物学检验仪器和设备,包括细菌培养箱、PCR仪等。
5.临床检验的临床应用-检验结果的解读与诊断,包括异常结果的分析和诊断。
-临床检验在疾病诊断和监测中的应用,包括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和疾病筛查等。
-临床检验在药物治疗中的应用,包括药物浓度监测和药敏试验等。
6.伦理和法规-医学伦理和法规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包括患者隐私保护和知情同意等。
-检验结果的报告和解释,包括向患者和医生传达检验结果的方法和技巧。
7.临床质量管理-临床质量管理的原则与方法,包括质量保证和改进的策略和工具。
-医学事故和不良事件的处理和预防。
以上是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一些必背知识点,涉及到的内容较为广泛。
为了更好地应用这些知识点于临床实践中,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生还应进行实践操作和临床实习,以提高技能水平和专业素养。
检测技术知识点总结
1、检测技术:完成检测过程所采取的技术措施。
2、检测的含义:对各种参数或物理量进行检查和测量,从而获得必要的信息。
3、检测技术的作用:①检测技术是产品检验和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②检测技术在大型设备安全经济运行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③检测技术和装置是自动化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④检测技术的完善和发展推动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4、检测系统的组成:①传感器②测量电路③现实记录装置5、非电学亮点测量的特点:①能够连续、自动对被测量进行测量和记录②电子装置精度高、频率响应好,不仅能适用与静态测量,选用适当的传感器和记录装置还可以进行动态测量甚至瞬态测量③电信号可以远距离传输,便于实现远距离测量和集中控制④电子测量装置能方便地改变量程,因此测量的范围广⑤可以方便地与计算机相连,进行数据的自动运算、分析和处理。
6、测量过程包括:比较示差平衡读数7、测量方法;①按照测量手续可以将测量方法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②按照获得测量值得方式可以分为偏差式测量,零位式测量和微差式测量,③根据传感器是否与被测对象直接接触,可区分为接触式测量和非接触式测量8、模拟仪表分辨率= 最小刻度值风格值的一半数字仪表的分辨率=最后一位数字为1所代表的值九、灵敏度是指传感器或检测系统在稳态下输出量变化的输入量变化的比值 s=dy/dx 整个灵敏度可谓s=s1s2s3。
十、分辨率是指检测仪表能够精确检测出被测量的最小变化的能力十一、测量误差:在检测过程中,被测对象、检测系统、检测方法和检测人员受到各种变动因素的影响,对被测量的转换,偶尔也会改变被测对象原有的状态,造成了检测结果和被测量的客观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这个差值称为测量误差。
十二、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可以概括为工具误差、环境误差、方法误差和人员误差等十三、误差分类:按照误差的方法可以分为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按照误差出现的规律,可以分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按照被测量与时间的关系,可以分为静态误差和动态误差。
检测技术应用知识点总结
检测技术应用知识点总结一、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1.1 检测技术的定义检测技术是指利用特定的设备、仪器或方法对被测物体的特定物理、化学、生物性质进行测量、探测和判定的技术。
1.2 检测技术的基本要素检测技术的基本要素包括被测物体、检测设备、检测方法和检测结果等。
其中,被测物体是指需要进行检测的物质或物体,检测设备是指进行检测所需要的仪器、设备或工具,检测方法是指对被测物体进行检测的具体步骤和手段,检测结果是指通过检测得到的相关数据或信息。
1.3 检测技术的重要性检测技术在各个行业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被测物体的特定性质,对于产品质量控制、环境监测、医学诊断、食品安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检测技术还可以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二、检测技术的分类2.1 检测技术的分类方式检测技术可以根据其检测对象、检测方法、检测原理等不同特点进行分类。
根据检测对象的不同,可以将检测技术分为物理检测技术、化学检测技术、生物检测技术等;根据检测方法的不同,可以将检测技术分为光学检测技术、声学检测技术、电磁检测技术等;根据检测原理的不同,可以将检测技术分为传感器技术、成像技术、分析技术等。
2.2 检测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检测技术在各个行业中都有不同的应用。
物理检测技术主要应用于工程领域和材料科学中,用于检测物体的形状、结构、物理性质等;化学检测技术主要应用于化工领域和环境保护中,用于检测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性质;生物检测技术主要应用于医学诊断、食品安全、生物医药领域,用于检测生物体的生理和生化特性。
2.3 检测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检测技术将朝着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成熟,检测技术还将与这些新兴技术相结合,形成更加强大的检测系统,为各个行业提供更加全面、精准的检测解决方案。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期末考试重点知识点归纳.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复习参考资料1、透射电子显微镜其分辨率达10-1 nm,扫描电子显微镜其分辨率为1nm。
透射电子显微镜放大倍数大。
第一章x射线的性质2、X射线的本质:X射线属电磁波或电磁辐射,同时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特征,波长较为可见光短,约与晶体的晶格常数为同一数量级,在10-8cm左右。
其波动性表现为以一定的频率和波长在空间传播;粒子性表现为由大量的不连续的粒子流构成。
即电磁波。
3、X射线的产生条件:a产生自由电子;b使电子做定向高速运动;c在电子运动的路径上设置使其突然减速的障碍物。
X射线管的主要构造:阴极、阳极、窗口。
4、对X射线管施加不同的电压,再用适当的方法去测量由X射线管发出的X射线的波长和强度,便会得到X射线强度与波长的关系曲线,称为X射线谱。
在管电压很低,小于某一值(Mo阳极X射线管小于20KV)时,曲线变化时连续变化的,称为连续谱。
在各种管压下的连续谱都存在一个最短的波长值λo,称为短波限,在高速电子打到阳极靶上时,某些电子在一次碰撞中将全部能量一次性转化为一个光量子,这个光量子便具有最高的能量和最短的波长,这波长即为λo。
λo=1.24/V。
5、X射线谱分连续X射线谱和特征X射线谱。
*6、特征X射线谱:概念:在连续X射线谱上,当电压继续升高,大于某个临界值时,突然在连续谱的某个波长处出现强度峰,峰窄而尖锐,改变管电流、管电压,这些谱线只改变强度而峰的位置所对应的波长不变,即波长只与靶的原子序数有关,与电压无关。
因这种强度峰的波长反映了物质的原子序数特征、所以叫特征x射线,由特征X射线构成的x射线谱叫特征x射线谱,而产生特征X射线的最低电压叫激发电压。
产生:当外来的高速度粒子(电子或光子)的动aE足够大时,可以将壳层中某个电子击出去,或击到原于系统之外,或使这个电子填到未满的高能级上。
于是在原来位置出现空位,原子的系统能量因此而升高,处于激发态。
这种激发态是不稳定的,势必自发地向低能态转化,使原子系统能量重新降低而趋于稳定。
大二化学分析知识点高中
大二化学分析知识点高中化学分析是指通过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了解其组成、性质和结构的一种化学实验技术。
在高中化学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基础的化学分析方法,例如酸碱滴定、络合滴定和沉淀滴定等。
而在大二的化学分析课程中,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更加复杂和细致的分析方法和技术。
本文将介绍一些大二化学分析的重要知识点。
1. 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利用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性质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通过测量吸光度和标准曲线的关系,可以确定待测溶液中的物质浓度。
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等领域。
2. 火焰光度法火焰光度法是利用物质在火焰中产生特定的颜色,从而确定其含量的一种方法。
通过测量样品溶液在特定的火焰中产生的吸收光谱,可以计算出物质的浓度。
这种方法常用于金属离子的分析。
3. 原子荧光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是一种利用物质在特定条件下产生荧光信号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通过对样品中的元素进行激发和荧光检测,可以确定元素的含量。
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矿产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等领域。
4. 电化学分析方法电化学分析方法包括电位滴定、极谱法和电化学传感器等。
通过测量电化学电势的变化或电流的大小,可以确定物质的浓度。
这种方法在生化分析、环境检测和电池材料研究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5. 色谱分析方法色谱分析方法是一种利用物质在色谱柱上的分配和迁移行为进行分离和分析的方法。
常见的色谱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和离子色谱等。
这种方法常用于药物分析、有机物分离和分析等领域。
6. 质谱分析方法质谱分析方法是一种通过测量样品中离子的质量和相对丰度来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和组成的方法。
常见的质谱方法包括质谱仪、飞行时间质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
这种方法在有机合成、药物研发和环境监测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除了上述介绍的各种分析方法,大二化学分析课程还会涉及到样品前处理、分析数据的处理和解释,以及仪器的操作和维护等实验技术。
医学实验室检测知识点总结
医学实验室检测知识点总结一、医学实验室检测的基本概念1. 什么是医学实验室检测?医学实验室检测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术,对人体的生理、生化、免疫等状态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测和分析,以提供准确、可靠的生理和病理信息,协助临床医生进行诊断、预后评估和治疗监测的过程。
2. 医学实验室检测的意义和作用医学实验室检测在临床医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够提供丰富的生化、免疫、微生物学等信息,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保证治疗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对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和人群健康管理也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3. 医学实验室检测的基本流程医学实验室检测的基本流程包括样本采集、标本处理、检测分析、结果判读和报告输出等几个主要环节。
其中,样本采集是检测的首要环节,其正确性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标本处理则涉及到样本的保存、转运和预处理等工作。
检测分析则是通过各种检测方法对样本中的生化、免疫、微生物学指标进行测定。
结果判读和报告输出则是将检测结果进行判读和诊断,并形成报告输出供临床医生参考。
二、医学实验室检测的常用技术与方法1. 生化学检测方法生化学检测是通过对体液和组织中的代谢产物进行定量分析,从而了解人体生理和病理变化的一种检测方法。
生化学检测方法的典型代表包括:血清学、尿液学、体液学等,涉及到的检测指标包括血糖、脂质、蛋白质、酶、电解质等。
生化学检测方法在临床医学中应用广泛,对各种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监测具有重要价值。
2. 免疫学检测方法免疫学检测是通过检测人体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等免疫相关物质,以了解免疫状态和疾病免疫机制的一种检测方法。
免疫学检测方法包括免疫测定法、免疫电泳法、流式细胞术等,涉及到的检测指标包括抗体、抗原、细胞免疫学指标等。
在临床医学中,免疫学检测方法可用于感染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监测等。
3. 微生物学检测方法微生物学检测是通过对临床样本中的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以了解感染源和病原微生物的一种检测方法。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复习知识点答案
一、名词解释1. 原子吸收灵敏度:也称特征浓度,在原子吸收法中,将能产生1%吸收率即得到0.0044的吸光度的某元素的浓度称为特征浓度。
计算公式: S=0.0044×C/A (ug/mL/1%)S——1%吸收灵敏度 C——标准溶液浓度 0.0044——为1%吸收的吸光度A——3次测得的吸光度读数均值2. 原子吸收检出限:是指能产生一个确证在试样中存在被测定组分的分析信号所需要的该组分的最小浓度或最小含量。
通常以产生空白溶液信号的标准偏差2~3倍时的测量讯号的浓度表示。
只有待测元素的存在量达到这一最低浓度或更高时,才有可能将有效分析信号和噪声信号可靠地区分开。
计算公式: D=c Kδ/A mD——元素的检出限ug/mL c——试液的浓度δ——空白溶液吸光度的标准偏差 A m——试液的平均吸光度 K——置信度常数,通常取2~3 3.荧光激发光谱:将激发光的光源分光,测定不同波长的激发光照射下所发射的荧光强度的变化,以I F—λ激发作图,便可得到荧光物质的激发光谱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利用某些物质分子能够吸收200 ~ 800 nm光谱区的辐射来进行分析测定的方法。
这种分子吸收光谱源于价电子或分子轨道上电子的电子能级间跃迁,广泛用于无机和有机物质的定量测定,辅助定性分析(如配合IR)。
5.热重法:热重法(TG)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质量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
TG基本原理:许多物质在加热过程中常伴随质量的变化,这种变化过程有助于研究晶体性质的变化,如熔化、蒸发、升华和吸附等物质的物理现象;也有助于研究物质的脱水、解离、氧化、还原等物质的化学现象。
热重分析通常可分为两类:动态(升温)和静态(恒温)。
检测质量的变化最常用的办法就是用热天平(图1),测量的原理有两种:变位法和零位法。
6.差热分析;差热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
微生物检测分析知识点总结
微生物检测分析知识点总结引言微生物检测分析是指对环境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和分析的过程,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环境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从而得出相关结论。
在医疗、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领域,微生物检测分析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围绕微生物检测分析的相关知识点展开探讨,并对其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微生物检测技术1.1 传统方法传统方法是指使用培养基培养微生物并观察其生长情况,然后通过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对微生物数量较大的情况进行检测。
1.2 生化鉴定法生化鉴定法是通过检测微生物的生化代谢产物来鉴定微生物的种属,常用作肠道菌属和革兰氏阴性杆菌的鉴定。
1.3 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是通过检测微生物的DNA序列来进行检测分析,这种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等优点,已经成为微生物检测分析的重要手段。
二、微生物检测分析的主要内容2.1 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微生物检测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确定样本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通过分析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样本的微生物污染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2.2 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微生物的生长特性是指微生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包括生长速率、适宜温度、适宜pH值等,通过了解微生物的生长特性,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和预防微生物的生长。
2.3 微生物的致病性部分微生物具有致病性,通过微生物检测分析,我们可以了解样本中是否存在致病微生物,从而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保护人们的健康安全。
三、微生物检测分析的应用领域3.1 医疗领域在医疗领域,微生物检测分析主要应用于临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致病微生物的检测和鉴定。
3.2 食品安全领域在食品生产、储藏和加工过程中,微生物污染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微生物检测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和处理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并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3.3 环境保护领域环境中的微生物对环境的稳定和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微生物检测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环境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从而更好地进行环境保护和管理。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重点知识点总结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重点知识点总结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环境中各种参数并将其转化为可量化的电信号输出的设备。
检测技术则是利用传感器对环境中各种参数进行检测和监测的技术。
以下是传感器及检测技术的重点知识点总结:1.传感器的基本原理: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是将被测物理量转化为与之成正比的电信号输出。
传感器中常用的原理包括电阻、电容、电感、磁电效应、光电效应等。
2.传感器的分类:传感器可以根据测量参数的类型进行分类,如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也可以根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进行分类,如光传感器、声传感器、气体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
3.传感器的特性:传感器的特性包括精度、灵敏度、稳定性、线性度、响应时间等。
精度是指传感器输出与实际值之间的偏差;灵敏度是指传感器输出信号随被测量变化的程度;稳定性是指传感器输出信号在长时间内的稳定程度;线性度是指传感器输出与被测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响应时间是指传感器从检测到信号输出的时间。
4.传感器信号的处理和调节: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常常需要经过放大、滤波、校准和线性化处理后才能得到有效的结果。
放大可以增大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幅度;滤波可以去除传感器输出信号中的噪声;校准可以修正传感器输出的非线性特性;线性化可以将传感器输出信号与被测量参数之间建立线性关系。
5.传感器网络和通信技术:近年来,随着物联网的兴起,传感器网络和通信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传感器网络是一种由分布在空间中的大量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实现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
这种网络可以实现大范围的环境监测和数据采集。
6.检测技术的应用领域:传感器及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环境监测、医疗健康、交通运输、工业自动化等。
在环境监测方面,传感器可以用于测量环境中的温度、湿度、气体含量等;在医疗健康方面,传感器可以用于监测人体的心率、体温、血压等;在交通运输方面,传感器可以用于监测车辆的速度、加速度、位置等;在工业自动化方面,传感器可以用于监测生产线上的温度、压力、流量等。
仪器分析教程知识点总结
仪器分析教程知识点总结一、光谱分析1. 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主要用于测定金属元素的含量。
其原理是通过测量金属元素的特征吸收线强度来定量分析样品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在进行原子吸收光谱法实验时,需要掌握标准曲线法、内标法等定量分析方法,以及样品的预处理和稀释方法。
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是用于测定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含量和结构的方法。
通过测量样品在紫外-可见光区域的吸收强度,可以获得样品的吸收光谱图,从而分析样品的成分和结构。
在进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实验时,需要掌握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方法、样品的制备和处理方法,以及吸收峰的解释和定量分析方法。
3. 红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是用于测定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功能基团的方法。
通过测量样品在红外光区域的吸收强度,可以获得样品的红外光谱图,从而分析样品的结构和功能基团。
在进行红外光谱法实验时,需要掌握红外光谱仪的操作方法、样品的制备和处理方法,以及吸收峰的解释和定量分析方法。
二、色谱分析1. 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用于分离和检测样品中有机化合物的方法。
通过样品分子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行为,可以实现样品分离和检测。
在进行气相色谱法实验时,需要掌握气相色谱仪的操作方法、固定相和流动相的选择和配制方法,以及色谱柱的使用和维护方法。
2. 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是用于分离和检测样品中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方法。
通过样品分子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行为,可以实现样品分离和检测。
在进行液相色谱法实验时,需要掌握液相色谱仪的操作方法、固定相和流动相的选择和配制方法,以及色谱柱的使用和维护方法。
三、质谱分析质谱分析是用于确定样品中有机分子和核素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结构的方法。
通过测量样品离子的质荷比,可以获得样品的质谱图,从而确认样品的分子质量和结构。
在进行质谱分析实验时,需要掌握质谱仪的操作方法、样品的离子化和碎裂方法,以及质谱图的解释和质谱定性分析方法。
汽车检测知识点总结
1,什么叫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它是指整车不解体情况下,检测汽车使用性能或工作能力,以确定汽车技术状况及其故障的一门学科。
它是研究汽车检测方法、检测原理、诊断理论,确定汽车技术状况,查明故障原因和故障部位的汽车应用技术。
2,汽车检测与诊断的目的是什么?(1)安全环保性能检测:如对制动、侧滑、灯光、排放、噪声、车速表的检测等。
目的:建立安全和公害的监控体系,强化汽车的安全管理,确保汽车具有符合要求的外观,良好安全性能和规定范围内的环境污染程度,使汽车安全能在安全,高效和低污染下运行。
(2)综合性能检测:对汽车安全性、可靠性、动力性、环保性的检测。
目的:确保车辆有良好的的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可靠性,等使用性能和减少污染,以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汽车故障的检测目的:不解体情况下,查出故障的准确部位和产生原因,以确定故障排除方法,提高效率,使汽车尽快恢复正常。
(4)汽车维修检测:维修前目的:找出汽车技术状况与标准值相差成度,以确定是否需要大修或应采取何种技术措施,以视情修理。
维修中目的:确诊故障部位和原因,提高维修质量和效益。
维修后目的:检验汽车使用性能是否恢复,确保维修质量。
3,汽车检测诊断的基本方法是什么?它们之间关系是什么?基本方法:人工经验诊断,仪器分析诊断,自我诊断。
关系:三者相辅相成,人工经验诊断是检测诊断的基础,有十分重要的实用价值。
仪器分析法是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自我诊断快捷准确。
4,基本属于名词解释。
5,汽车故障分类?故障产生原因?(1)按故障存在的系统可汽车电器故障和汽车机械故障汽车电器故障:数字和模拟两类(2)按故障形成的速度可分突发性和渐发性故障突发性故障:是指发生前无任何征兆,故障发生具有偶然性。
如:铁钉刺破轮胎等。
渐发性故障:故障发生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3)按故障的存在时间可分间歇性故障和永久性故障间歇性故障:有时发生,有时消失。
永久性故障:只有在更换或修复某些零部件后,才能使得故障排除,功能恢复。
自动检测技术及其应用知识点概览
检测技术知识点总结一、填空、选择1、检测包括定性检查和定量测量两个方面。
2、检测系统的原理:被检测量----》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输出执行3、测量的表现方式有数字、图像、指针标记三个方式4、测量方法有零位法、偏差法和微差法5、真值包括理论真值(三角形内角和180度)、约定真值(π3.14)和相对真值(℃273K)6、误差的表达方式有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和引用误差7、误差分类为系统误差(装置误差)、随机误差(偶然误差;多次测量,剔除错误数据)和粗大误差(过失误差;改正方法:当发现粗大误差时,应予以剔除)8、传感器是一种把非电输入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出的设备或装置。
9、传感器的组成有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转换电路10、弹性敏感元件的基本特性有:刚度(k=dF/dX刚度越大越不易变形)、灵敏度(刚性的倒数)、弹性滞后、弹性后效P25★2)电阻式传感器:(电阻应变片式传感器、电位器式传感器、测温热电阻式传感器;热敏电阻式、湿敏电阻式、气敏电阻式传感器)Def:将被测电量(如温度、湿度、位移、应变等)的变化转换成导电材料的电阻变化的装置,称为电阻式传感器11、电阻应变片式传感器(电阻应变片、测量电路)的结构:引出线、覆盖层、基片、敏感栅和粘结剂电阻应变片式传感器:电阻应变片是一种将被测量件上的应变变化转换成电阻变化的传感元件;测量电路进一步将该电阻阻值的变化再转换成电流或电压的变化,以便显示或记录被测的非电量的大小。
12.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电阻应变效应电阻应变效应:导电材料的电阻和它的电阻率、几何尺寸(长度与截面积)有关,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引起该导电材料的电阻值发生变化13.电位器式传感器:一种将机械位移(线位移或角位移)转换为与其成一定函数关系的电阻或电压的机电传感元器件14.电位器由电阻(电阻元件通常有绕线电阻、薄膜电阻、导电塑料等)和电刷等元器件组成15.电位器优点:结构简单、输出信号大、性能稳定并容易实现任意函数缺点:要求输入能量大,电刷与电阻元件之间容易磨损16.热电阻材料由电阻体(温度测量敏感元件——感温元件)、引出线、绝缘套管和接线盒等部件组成,电阻体是热电阻的主要部件热敏电阻式传感器17.热敏电阻是利用电阻值随温度变化的特点制成的一种热敏元件18、温度系数可分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为NTC(电阻的变化趋势与温度的变化趋势相反)和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电阻的变化趋势与温度的变化趋势相同)。
医学检测技术知识点总结
医学检测技术知识点总结引言医学检测技术在现代医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疾病、监测病情进展以及评估治疗效果。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医学检测技术进行总结,帮助读者了解这些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抽血检测抽血检测是目前最常见的一种医学检测技术。
通过抽取患者的血液样本,可以进行各种生化指标的检测,如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糖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并辅助诊断疾病。
抽血检测一般通过静脉穿刺或者指尖采血的方式获取样本。
影像学检测影像学检测是通过利用影像学技术对人体进行观察和分析的一种医学检测方法。
常见的影像学检测技术包括X射线、CT扫描、MRI等。
这些技术可以提供医生直观的图像信息,帮助他们观察和诊断内部结构的异常情况。
影像学检测在骨科、放射科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组织活检组织活检是通过取得人体组织样本进行显微镜下的观察和分析的一种医学检测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组织的病理变化,以及诊断和鉴别疾病。
常见的组织活检方法包括穿刺活检、切片活检等。
组织活检在肿瘤学、病理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生化检测生化检测是通过检测生物体内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和活性,来评估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的一种医学检测方法。
常见的生化检测项目包括血糖、血脂、肝功能检测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出人体的代谢状态,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某种疾病或生理异常。
分子生物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是通过检测生物体内的分子水平的变化,来评估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的一种医学检测方法。
常见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包括PCR、基因测序、蛋白质组学等。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检测基因突变、蛋白质异常等,辅助诊断和治疗疾病。
微生物学检测微生物学检测是通过检测人体内的微生物存在和活性,来评估人体的健康状态和诊断疾病的一种医学检测方法。
常见的微生物学检测技术包括细菌培养、抗生素敏感性测试等。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医生鉴别病原体、评估感染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分析检验技术知识点总结
分析检验技术知识点总结一、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1. 检验技术的定义检验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待检验对象进行定性、定量、评价或判定的一门科学技术。
它是将被检对象的真实信息表现在检验结果上的技术。
2. 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被检验对象进行一系列的测试、测量、观察和分析,得出客观的结论,以确定其质量、性能、结构、组成等方面的特征。
这其中涉及了一些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例如化学分析、物理测试、生物检测等。
3. 检验技术的分类根据被检验对象的不同,检验技术可以分为物质检验技术、环境检验技术、工程检验技术等多个方面。
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的检验技术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对被检对象的全面检验。
二、检验技术的常见方法1. 物质检验技术物质检验技术是对各种物质的成分、性质、结构等进行检验的技术。
它在化工、冶金、医药、食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常用的方法包括:化学分析、物理测试、显微观察、分光光度法、色谱分析、质量分析等。
2. 环境检验技术环境检验技术是对环境中各种因素的检测与分析,例如大气、水体、土壤、噪声、震动、辐射等。
其中包括了大气污染监测、水质检测、土壤检测、环境辐射检测等。
主要方法有:气体检测仪、水质分析仪、土壤分析仪等。
3. 工程检验技术工程检验技术是指对工程项目中的各种构件、材料、结构和设备进行检验的技术。
它在建筑、桥梁、港口、电力、交通等行业中有广泛的应用。
主要方法包括:构件力学性能测试、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结构监测、设备运行检验、非破坏检测等。
三、检验技术的发展趋势1. 自动化随着科技的发展,检验技术的自动化水平将不断提高,检验设备和仪器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从而使得检验过程更加高效、准确和可靠。
2. 网络化检验技术将逐渐实现与信息网络的无缝连接,采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实现检验数据的快速传输与共享,提高检验效率和可靠性。
3. 多元化未来的检验技术将更加注重多元化,不仅关注于单一因素的检验,还将结合多种手段和技术,实现对被检对象更加全面、综合的检验。
检测技术知识点总结
1、检测技术:完成检测过程所采取的技术措施。
2、检测的含义:对各种参数或物理量进行检查和测量,从而获得必要的信息。
3、检测技术的作用:①检测技术是产品检验和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②检测技术在大型设备安全经济运行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③检测技术和装置是自动化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④检测技术的完善和发展推动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4、检测系统的组成:①传感器②测量电路③现实记录装置5、非电学亮点测量的特点:①能够连续、自动对被测量进行测量和记录②电子装置精度高、频率响应好,不仅能适用与静态测量,选用适当的传感器和记录装置还可以进行动态测量甚至瞬态测量③电信号可以远距离传输,便于实现远距离测量和集中控制④电子测量装置能方便地改变量程,因此测量的范围广⑤可以方便地与计算机相连,进行数据的自动运算、分析和处理。
6、测量过程包括:比较示差平衡读数7、测量方法;①按照测量手续可以将测量方法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②按照获得测量值得方式可以分为偏差式测量,零位式测量和微差式测量,③根据传感器是否与被测对象直接接触,可区分为接触式测量和非接触式测量8、模拟仪表分辨率= 最小刻度值风格值的一半数字仪表的分辨率=最后一位数字为1所代表的值九、灵敏度是指传感器或检测系统在稳态下输出量变化的输入量变化的比值 s=dy/dx 整个灵敏度可谓s=s1s2s3。
十、分辨率是指检测仪表能够精确检测出被测量的最小变化的能力十一、测量误差:在检测过程中,被测对象、检测系统、检测方法和检测人员受到各种变动因素的影响,对被测量的转换,偶尔也会改变被测对象原有的状态,造成了检测结果和被测量的客观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这个差值称为测量误差。
十二、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可以概括为工具误差、环境误差、方法误差和人员误差等十三、误差分类:按照误差的方法可以分为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按照误差出现的规律,可以分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按照被测量与时间的关系,可以分为静态误差和动态误差。
检测行业干货知识点总结
检测行业干货知识点总结检测行业作为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关键环节,涉及众多领域,包括但不限于食品安全、环境监测、医疗诊断等。
以下是检测行业的一些干货知识点总结:1. 检测技术分类:- 化学分析:利用化学反应来确定物质的成分和含量,如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等。
- 物理检测:通过物理性质的变化来检测,例如X射线检测、超声波检测等。
- 生物检测:利用生物反应进行检测,如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
- 微生物检测:检测微生物的存在和数量,对食品和药品安全至关重要。
2. 检测标准与规范:- 国际标准如ISO、ASTM等,以及各国的国家标准,如中国的GB标准。
- 行业特定的检测标准,例如食品行业的HACCP、GMP等。
3. 检测仪器与设备:- 高精度仪器如气相色谱仪(GC)、液相色谱仪(LC)、质谱仪(MS)等。
- 便携式检测设备,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
4. 检测流程与方法:- 样品采集、前处理、分析、结果解读等步骤。
-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区别和应用场景。
5. 质量控制与管理:- 检测过程中的质量保证措施,如内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评估等。
- 实验室管理,包括人员培训、设备校准、数据管理等。
6. 检测行业的法规与合规:- 了解和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欧盟的REACH法规、美国的FDA规定等。
- 合规性对于检测报告的法律效力至关重要。
7. 检测行业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和自动化检测技术的发展,如使用人工智能进行图像识别和数据分析。
- 环境友好型检测方法的开发,减少化学试剂的使用。
8. 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应用:- 数据分析技术,如统计分析、模式识别等,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数据在风险评估、产品改进等方面的应用。
9. 检测行业的挑战与机遇:- 面对新兴污染物和复杂样品的检测挑战。
- 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检测行业也在不断拓展新的服务领域。
10. 国际合作与交流:- 跨国合作对于共享检测技术和经验、提高检测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分析测试知识点2
1. 电镜的分辨率 典型值: 100KV 波长 0.0037nm200KV 0.00251nm300KV 0.00197nm综上所述:提高加速电压,缩短电子波长,提高电镜分辨率;加速电压越高,对试样的穿透能力越大,可放宽对样品的减薄要求。
如用更厚样品,更接近样品实际情况。
电子波长与可见光相比,相差105量级2电磁透镜透射电子显微镜中用磁场来使电子波聚焦成像的装置是电磁透镜,磁透镜:能产生旋转对称非均匀磁场的磁极装置3像差♦球差球差即球面像差,是磁透镜中心区和边沿区对电子的折射能力不同引起的,其中离开透镜主轴较远的电子比主轴附近的电子折射程度更大。
球差最小散焦斑的半径在原物面上的折算值如下:λγ210≈∆⎪⎩⎪⎨⎧⎩⎨⎧色差像散球差几何像差341αγs s C =∆由于电磁透镜的周向磁场不非旋转对称引起像散。
使用消像散器极靴内孔不园;上下极靴不同轴;极靴物质磁性不均匀;极靴污染透镜磁场的这种非旋转性对称使它在不同方向上的聚焦能力出现差别,物点P 通过透镜后不能在像平面上聚焦成一点,而是形成一散焦斑,其最小散焦斑在原物面的折算半径值如下 ♦ 色差电子波的波长或能量发生一定幅度的改变而造成的。
若入射电子的能量出现一定的差别,能量大的电子在距透镜光心比较远的地方聚焦,而能量低的电子在距光心近的地方聚焦,由此产生焦距差。
像平面在远焦点和近焦点间移动时存在一最小散焦斑RC稳定电源把散焦斑的半折算到原物面的半径 电磁透镜的分辨率主要由衍射效应和像差来决定. 像差决定的分辨率主要是由球差决定的4. 景深D f 焦长D L ,取 Δr0=1 nm, α=10-2~10-3rad则 D f = 200~2000nmαγ.A A f ∆=∆E E C UU C c c c ∆=⎪⎭⎫ ⎝⎛I ∆I -∆=∆ααγαα002tan 2r r D f ∆≈∆=取Δr0=1 nm, α=10-2rad ;为此,需进一步会聚成近似平行的照明来,这个任务由聚光镜实现, 。
检查项目知识点总结
检查项目知识点总结一、什么是检查项目?检查项目是指为了判断某一对象或事物特定方面的完好与否而进行的定性或定量评价的过程。
简而言之,检查项目是为了进行评估、判断或确认某一对象或事物特定方面的状态而进行的一系列步骤或程序。
二、检查项目的分类检查项目可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检查对象的不同、所涉及的范围、检查的目的等,其分类如下:1. 按照检查对象的不同分类- 机械设备类检查项目:如汽车、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等的检查项目。
- 建筑设施类检查项目:如建筑物、桥梁等的检查项目。
- 化学产品类检查项目:如食品、化妆品、药品等的检查项目。
- 生物医学类检查项目:如医学影像、体检等的检查项目。
- 环境监测类检查项目:如空气、水质、土壤等的检查项目。
2. 按照检查的目的分类- 安全检查项目:侧重于排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 质量检查项目:侧重于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标准是否达标。
- 环境检查项目:侧重于环境的污染程度或影响因素。
- 卫生检查项目:侧重于卫生标准是否达标。
3. 按照检查的范围分类- 定性检查项目:通过直观的观察、描述来判断某一对象或事物的某一特定方面是否完好。
- 定量检查项目:通过数值化的方法来判断某一对象或事物的某一特定方面,如测量尺寸、重量等。
三、检查项目的重要性检查项目在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安全:通过检查项目对机械设备、建筑设施、食品药品等进行定期检查,可以排除潜在的安全隐患,确保用户或使用者的安全。
2. 提高质量:对产品或服务进行定期检查,可以确保其质量达标,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升品牌的口碑。
3. 环保节能:环境监测类检查项目可以帮助监测环境的污染程度,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
4. 预防疾病:生物医学类检查项目如体检、医学影像等可以帮助早期发现疾病,提高治疗效果。
四、检查项目的执行流程无论是哪一种分类的检查项目,其执行流程都大同小异,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制定检查计划:明确检查项目的目的、范围、时间、人员、方法、标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检测技术----知识点总结简述:1、分析化学:研究物质组成成分及其含量的测定原理、测定方法和操作技术的学科。
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
2、分析化学的任务:(1)定性分析的任务是检出和鉴定物质由哪些组分(元素、离子、原子团、官能团或化合物)组成。
(2)定量分析的任务是测定物质中各组分的含量。
(3)结构分析的任务是研究物质的分子结构或晶体结构。
分光光度法:1、分光光度分析法(吸光光度法):以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2、特点:(1)灵敏度高:含量1~10-5%(微量分析)(2)应用广泛:无机离子和许多有机化合物(3)操作简便、迅速、仪器设备不太复杂:RE为5~10%3、能复合成白光的两种颜色的光叫互补色光,物质所显示的颜色是吸收光的互补色4、光吸收基本定律:入射光的强度为I0吸收光的强度为I a,透过光的强度为I t,反射光的强度为I r,则: I0=I a+I t+I r可简化为: I0=I a+I t(被测溶液与参比溶液置于同样质地的比色皿中,反射光强度大小可近似为相互抵消)透光度/透光率T:透射光强度I t与入射光强度I0的比值。
吸光度A:透光率的负对数,A=-lgT,吸光度越大,溶液对光的吸收愈多。
朗伯一比耳定律:A=kcb当浓度c以g·L-1、液层厚度b以cm表示时,常数k是以a表示,此时称为吸光系数,单位为L·g-1·cm-1。
朗伯-比耳公式可表示为:A=abc若浓度c以mol·L-1,液层厚度b以cm为单位为单位时,则将ε称为摩尔吸光系数,以符号ε表示,其单位为L·mol-1cm-1。
ε的物理意义表达了当吸光物质的浓度为1mol·L-1,液层厚度为1cm时溶液的吸光度。
此时朗伯-比耳公式可表示为:A=εbcε愈大,表示该物质对某波长的光吸收能力愈强,因而光度测定的灵敏度就越高。
5、ε的值能不能直接取1 mol/L 的有色溶液来测量?虽然ε数值上等于浓度为1 mol/L、液层厚度为1cm时,该溶液在某一波长下的吸光度,但不能直接取1 mol/L这样高浓度的有色溶液来测量,只能通过计算求得。
6、偏离朗伯-比耳定律的原因:(1)由于入射光不是单色光而引起的偏离(2)由于介质的不均匀性引起的偏离(3)溶液中的化学变化引起的偏离7、光度分析的方法:(1)目视比色法(2)标准曲线法(3)加入标准法(4)二元混合组分的测定(5)三元络合物的应用--的三元络合物是指由三个组分所形成的络合物。
目的是提高灵敏度和选择性。
8、分光光度法对显色反应的要求:显色反应:在光度分析法中,使被测物质在试剂(显色剂)的作用下形成有色化合物的反应(1)选择性好(2)灵敏度高(3)显色产物应具有固定的组成,符合一定的化学式(4)显色产物的化学性质应该稳定(5)显色产物与显色剂之间的颜色差别要大9、显色条件的选择(1)显色剂的用量M 十R =MR(被测物)(显色剂)(有色配合物)(2)溶液的酸度a. 酸度对显色剂浓度的影响b. 酸度对被测离子形态的影响c 对显色剂颜色的影响c. H2R (pH6.9)H+ + HR (pH12.4)H+R2-(黄色)(橙色)(红色)10、仪器测量误差:误差来源:光源的电压不稳定,光电元件灵敏度的变化和仪器刻度读数不准确等11、测量条件的选择:(1)选择入射光波长应先绘制有色溶液的光吸收曲线,然后选用该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来进行测量(2)控制吸光度的围控制吸光度围0.15-0.8控制吸光度方法:改变比色皿的厚度,改变溶液的浓度或试样的质量(3)选择适当的参比溶液利用参比溶液调节仪器的吸光度零点、消除显色溶液中其他有色物质的干扰,抵消比色皿壁及溶液对入射光的反射和吸收的影响等。
(4)共存离子的影响及其消除影响:①共存离子与显色剂生成有色化合物,使测定结果偏高②共存离子与被测组分或显色剂生成无色化合物或发生其它反应,降低了被测组分或显色剂的浓度,使测定结果偏低③共存离子本身具有颜色消除:①加入适当的掩蔽剂,使干扰离子形成无色的化合物②控制显色条件,消除干扰③改变干扰离子的价态④控制测量条件,如入射光的波长、空白溶液等,以消除某些干扰离子的影响⑤采用适当的分离方法将干扰离子分离12、分光光度法的应用:(1)定性鉴定(2)定量测定微量成份(3)配合物的组成比的测定(4)光度滴定法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1、10~400nm为紫外光(10~200nm为远紫外光,200~400nm为近紫外光)紫外吸收光谱有多种表示方法,图形随表示方法不同而异。
有以logε作纵坐标,波长为横坐标;有横坐标为波数和频率;有以波长作横坐标,纵坐标分别为摩尔消光系数ε,吸光度和百分透光率的检测的是分子吸收电磁辐射后引起的电子态的跃迁测定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和吸光度;初步确定取代基团的种类,乃至结构2、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外层价电子跃迁类型σ电子、π电子、n电子(形成单键的σ电子,形成双键的π电子和分子中未成键的孤对电子,称为n电子,也称为p电子)当有机化合物吸收了紫外光或可见光,分子中的价电子就要跃迁到激发态,其跃迁方式主要有四种类型,即σ→σ*,n→σ*,π→π*,n→π*。
各种跃迁所需能量大小为:σ→σ*>n→σ*>π→π*>n→π*。
A. σ→σ*跃迁主要发生在真空紫外区。
B. π→π* 跃迁吸收的波长较长,孤立的跃迁一般在200nm左右。
C. n→π*跃迁一般在近紫外区(200 -400 nm),吸光强度较小。
D. n→σ* 跃迁吸收波长仍然在(150 -250nm)围。
3、有机化合物结构与紫外信息的关系(1)200-400nm 无吸收峰:饱和化合物,单烯(2)270-350 nm有吸收峰:(ε=10-100)醛酮n→π* 跃迁产生的R 带(3)250-300 nm 有中等强度的吸收峰(ε=200-2000),芳环的特征吸收(具有精细解构的B带)(4)200-250 nm有强吸收峰:(ε=104),表明含有一个共轭体系(K)带。
共轭二烯:K 带(230 nm);不饱和醛酮:K带=230nm ,R带=310-330 nm,260nm,300 nm,330 nm 有强吸收峰,3,4,5个双键的共轭体系4、紫外吸收光谱中的常用术语(1)生色团这类含有π键的不饱和基团称为生色团,由双键或叁键体系组成常用的跃迁:π→π*和n→π*跃迁。
(均要求有机物分子中含有不饱和基团)(2)助色团有一些含有n电子的基团(如—OH、—OR、—NH2、—NHR、—X等),它们本身没有生色功能(不能吸收λ>200nm的光),但当它们与生色团相连时,就会发生n—π共轭作用,增强生色团的生色能力(吸收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且吸收强度增加),这样的基团称助色团。
(3)红移与蓝移引入取代基或改变溶剂使最大吸收波长λmax和吸收强度发生变化,λmax向长波方向移动称为红移,向短波方向移动称为蓝移(或紫移)由于化合物的结构改变或其他效应,使吸收强度即摩尔吸光系数ε增大或减小的现象分别称为增色效应或减色效应。
(4)溶剂效应紫外吸收光谱中常用己烷、庚烷、环己烷、二氧杂己烷、水、乙醇等作溶剂。
有些溶剂,特别是极性溶剂对溶质吸收峰的波长、强度及形状可能产生影响,这种现象称溶剂效应。
5、在有机化合物分析中的应用(1)定性鉴定不同的有机化合物具有不同的吸收光谱。
因此,根据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峰波长和强度可以进行物质的鉴定(2)定量测定许多有机物不仅在紫外光区有特征吸收且在测定浓度围符合朗伯-比耳定律,因而可以进行定量测定。
(3)有机物的结构分析紫外光谱必须与红外、核磁共振、质谱及化学分析等方法的综合解析一个复杂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
紫外光谱的主要作用是推测分子中是否有某种功能团,说明结构中的共轭关系,不饱和有机物的结构骨架及化合物的异构情况等。
(4)分子量的测定对于具有相同生色基团的不同物质,若配制成同样浓度的溶液。
则分子量越大者,生色基因所占的比例越小,吸收强度就越小;反之,分子量越小者,生色基因所占的比例越大,吸收强度就越大。
根据这个原理可测定有机物的分子量。
红外分光光度法1、红外光谱样品受到频率连续变化的红外光照射时,分子吸收其中一些频率的辐射,分子振动或转动引起偶极矩的净变化,使振-转能级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相应于这些区域的透射光强减弱,记录百分透过率T%对波数或波长的曲线,即红外光谱。
(又称分子振动转动光谱,属分子吸收光谱)检测的是分子吸收电磁辐射后引起的振动能级跃迁研究分子的结构和化学键;力常数的测定和分子对称性的判据;表征和鉴别化学物种的方法主要用于化合物鉴定及分子结构表征,亦可用于定量分析红外光谱的表示方法:以T~λ或T~ν来表示ν(波速cm-1)=104/λ(波长μm)2、红外光区划分3、红外光谱产生的条件(1)辐射能应具有满足物质产生振动跃迁所需的能量(2)辐射与物质之间具有相互耦合作用,产生偶极矩变化,没有偶极矩变化的振动跃迁,无红外活性4、分子振动(1)双原子分子振动分子的两个原子以其平衡点为中心,以很小的振幅(与核间距相比)作周期性简谐振动k为化学键的力常数(N/cm = mdyn/?),μ为双原子折合质量影响基本振动跃迁的波数或频率的直接因素为化学键力常数k和原子质量。
k大,化学键的振动波数高,质量m大,化学键的振动波数低分子振动的波数与分子结构(因)和所处的化学环境(外因)有关(2)多原子分子振动多原子分子的振动更为复杂(原子多、化学键多、空间结构复杂),但可将其分解为多个简正振动来研究简正振动:整个分子质心不变、整体不转动、各原子在原地作简谐振动且频率及位相相同,此时分子中的任何振动可视为所有上述简谐振动的线性组合简正振动方式基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键长发生变化的伸缩振动,一类是键角发生变化的弯曲振动(或变形振动)。
理论上,多原子分子的振动数应与谱峰数相同,实际上,谱峰数常常少于理论计算出的振动数。
原因:①存在非活性振动,没有出现分子偶极矩的变化,所以不产生红外吸收带②谱线简并(振动形式不同,但其频率相同)③仪器分辨率或灵敏度不够,有些谱峰观察不到以上介绍了基本振动所产生的谱峰,即基频峰(V=±1允许跃迁)。
在红外光谱中还可观察到其它跃迁谱峰:泛频峰可以观察到,但很弱,可提供分子的“指纹”5、影响基团频率的因素基团频率主要由化学键的力常数决定。
但分子结构和外部环境因素也对其频率有一定的影响。
(1)部因素①电子效应:引起化学键电子分布不均匀的效应诱导效应:取代基电负性—静电诱导—电子分布改变—k 增加—特征频率增加(移向高波数)②共轭效应(Conjugated effect):电子云密度均化—键长变长—k 降低—特征频率减小(移向低波数)③中介效应(Mesomeric effect):孤对电子与多重键相连产生的p-π共轭,结果类似于共轭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