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群体与组织 自考 社会学概论
社会学概论-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
![社会学概论-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https://img.taocdn.com/s3/m/3dc8c9212f60ddccda38a099.png)
1
第七章 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
第一节、什么是社会群体
第二节、初级社会群体 第三节、社会组织
2
第一节 一 什么是社会群体
一、社会群体的定义
二、社会群体产生的基本原因 三、社会群体的分类
四、社会群体的一般结构及特征
3
第一节 一 社会群体的定义
界定:依一定的社会关系结成的有共同生活活 动的稳定集体。 或:具有稳定的互动活动和相互联系。有结构 的人群共同体。
15
第一节 四 1 群体规模
——群体成员人数。影响群体的成员关系、凝聚力、 稳定性。
16
第一节 四 2 群体领导
——群体中起支配作用、拥有权利和责任地位者。 类型: 依产生:规范的程序与自发的 依功能:“工具型”与“表意型” 依领导作风:独裁式、民主式、自由放任式
17
第一节 四 3 群体一致性
30
第三节 三 2 科层制的优点与弊端及发展趋势
主要优点:精确;迅速;稳定;可靠;纪律严;强 度大;效率高。 主要弊端:等级森严;僵化;呆板;机构重叠;机 构趋于非理性膨胀;工具理性对人价值理性的压制;非 人格化。 发展趋势:人性化的科层制度
31
1.家庭 2.邻里 3.游戏群体、同辈群体
22
第二节 三 初级社会群体的发展趋势
1.功能外移 2.衰落 3.不可消失
23
第三节 社会组织
一.社会组织的构成与特征 二.社会组织管理及相关理论 三.科层制及其未来
24
第三节 一 社会组织的构成与特征
1.合格的组织成员 2.特定的活动目标 3.正式的行为规范
趣缘群体——以兴趣、爱好为基础结成的群体
志缘群体——以志向、信仰、目标为基础结成的群体
2007年4月自考真题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2007年4月自考真题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921e6327d3240c8447efeb.png)
全国2007年4月自考真题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社会学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03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上半叶的()A.法国B.英国C.德国D.美国2.对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不同的社会学家有不同的回答。
涂尔干认为社会学研究的特殊对象是()A.社会事实B.社会C.社会行为D.社会关系3.社会学产生的直接根源和关键因素是()A.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B.社会变革的需要C.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D.研究者的兴趣4.社会学研究功能中的解释性功能所要回答的问题是()A.社会“是什么”B.社会“为什么”C.社会“将会怎样”D.社会“应该怎样”5.在社会学研究资料的收集方法中,研究者介入、接触和影响研究对象程度最深的是()A.问卷调查B.社会实验C.实地研究D.非介入性研究6.随着人类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畜牧业与农业的分工而出现的新的社会关系是()A.血缘关系B.地缘关系C.业缘关系D.情缘关系7.根据社会约束力由强到弱的排序,正确的是()A.习俗→道德→法律B.习俗→法律→道德C.法律→道德→习俗D.道德→习俗→法律8.不属于...茶文化集丛的是()A.茶叶B.做茶杯的陶土C.沏茶方法D.茶道9.最早提出“角色”概念的美国心理学家是()A.G〃H〃米德B.伊恩〃罗伯特C.E〃弗罗姆D.E〃埃里克森10.把榜样的行为当作教训是()A.直接模仿B.反模仿C.角色扮演D.知识积累11.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称为()A.正向社会化B.反向社会化C.非社会化D.特殊社会化12.按照戈夫曼的观点,社会互动的最重要的特征是()A.前台和后台B.面具或道具C.观众和表演者D.印象管理或自我呈现13.作为社会互动的最普遍的形式,同时也是个人赖以生存和社会赖以维系的最基本前提是()A.交换B.合作C.竞争D.冲突14.一般由一对夫妇及其未成年子女在一起而组成的家庭称为()A.核心家庭B.主干家庭C.联合家庭D.断代家庭15.属于社会公众利益群体的是()A.行业性或商业性集团B.妇联C.学生会D.残疾人福利基金会16.组织和初级群体相区别的最显著的特征是()A.具有特定的组织目标B.具有一定的权威体系C.组织成员的角色化D.正式而比较明确的规定17.人际关系理论认为人是()A.“生物人”B.“经济人”C.“社会人”D.“会说话的工具”18.非政府组织又称为()A.公共部门B.第三部门C.私人部门D.私有部门19.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缺陷,这些缺陷一般统称为()A.市场失灵B.公共权力缺位C.公共权力错位D.政府失灵20.社会制度的核心是() A.价值标准B.规范体系C.物质设备D.组织21.构成社会制度的基本要素是()A.价值要素和组织要素B.价值要素和规范要素C.规范要素和组织要素D.规范要素和设备要素22.最早提出社区概念并作了经典阐述的社会学家是()A.滕尼斯B.帕克C.伯杰斯D.沃伦23.把文化价值要素引入理论模式中,考察文化因素对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作用的区位学理论是()A.扇形理论B.社会文化区位学理论C.新正统区位学理论D.多核心理论24.进化论的社会分层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帕累托B.邓肯C.达伦多夫D.伦斯基25.依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划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称为()A.社会分层B.阶层C.阶级D.等级26.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分化最明显的社会群体是()A.工人B.农民C.知识分子D.军人27.人类生活中最基本的也是最原始的一种社会控制方式是()A.法律控制B.道德控制C.习俗控制D.宗教控制28.盛行于20世纪20~30年代,侧重于从社会结构角度解释社会问题的()A.社会病理学B.社会解组理论C.价值冲突理论D.社会建构理论29.社会变迁的根本原因是()A.社会生产力的增长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B.社会物质需要和利益冲突C.科学技术的进步D.文化的发展与传播30.“后工业社会论”的提出者是美国社会学家()A.帕森斯B.托夫勒C.奈斯比特D.贝尔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社会学概论第七章课件
![社会学概论第七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52e1e971711cc7930b71623.png)
第二节 组织和组织理论
(四)、组织理论 P150-153
1、科学管理理论(泰勒)P150 组织的结构和过程科学化、合理化能使其更有效地实现目标。
2、人际关系理论(梅奥)P151 人际关系理论: A、重视非经济因素;B、组织成员的群体身份的作用;C、重视人际沟通;
3、组织行为理论 P152 A、巴纳德的组织平衡理论;B、麦格雷戈的“X”理论(专制型管理理论)和“Y”理论(人道主义帮 助型理论)
《社会学概论》
Hale Waihona Puke PartSEVEN群体与组织(共3节)
第七章
群体与组织
第一节 什么是群体 第二节 组织和组织理论 第三节 集体行为
第一节 什么是群体
(一)、群体的涵义和特征 P143
1、群体概念 P143 ★ 群体是人们通过某种社会关系联结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和感情交流的集体。
2、群体的特征 P143-144 两个以上人员 目标 成员关系 准则 时间连续
(二)、组织过程 P148 决策 (成员从两种以上的方案中进行选择,以期最优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沟通 (成员之间通过各种形式的交往以传达思想、观点、态度、感情或情报的过程) 控制 (组织用各种规章制度和奖罚手段约束组织成员的行为,以保证组织的决策和指 令能够执行。)
预先、现场、反馈控制
第二节 组织和组织理论
第一节 什么是群体
(二)、群体的类型 P144 ★ 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成员互动关系) 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关系结构和组织功能) 内群体和外群体 (成员的心理归属) 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 ((成员归属)) 大群体和小群体 (规模)
第一节 什么是群体
(三)、初级群体 P146 ★
1、初级群体的涵义和特征
社会学概论(社会群体)
![社会学概论(社会群体)](https://img.taocdn.com/s3/m/44f1d65b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1d.png)
集体行为(集体、大众)概念:在某种社会因素刺激下,许多脱离或者违背社会制度和常规而共同做出的组织性,结构性和秩序性比较低的行为。
特点:1.人数众多2.非个性化(集体匿名):自我约束力大大下降3.暂时性4.狂热性:个人理性被集体狂热影响常见集合行为(一)恐慌(二)流行1.具有新奇性、消费性、周期性和选择性2.流行是个人表现和从众心理的统一(三)谣言1.简略化:过分概括2.片面化:断章取义3.同化:添油加醋4.逻辑化:自圆其说社会群体(p111)定义:又称社会团体,一般是指处在社会关系中一群个人的集合体广义: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或者是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狭义:由持续的直接交往联系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的群体与集群区分集群:临时集中起来的人群(乘客)与社会类属区分社会类属:有共同社会特征的一类人(老年人、大学生群体)特征:1.有明确的成员关系(形成归属感)2.有持续的相互交往(有亲疏远近)3.有一致的群体意识和规范4.有一定的分工协作初级群体:不明显次级群体:明确严格5.有一致行动的目标和能力类型(p113)(一)根据成员关系的亲密程度划分1.初级群体(首属群体):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2.次级群体(次数群体):为了某种特定目标(二)根据群体的正规化程度划分1.正式群体2.非正式群体:自发形成、无明确规章(三)按照成员的心理归属划分1、内群体:成员在心理上的自觉认同2、外群体:内群体外的人组成(四)按照成员的身份归属1.所属群体:成员身份所属于的群体2.参照群体:被某些成员作为参照对象的群体(五)按照人际关系划分1.血缘:血缘或生理关系2.地缘3.业缘:劳动环境和职业4.趣缘社会群体的结构和作用过程一、群体凝聚力(内力)定义:群体吸引其成员,把成员聚集在群体之中整合为一体的力量二、群体凝聚力的发展层次1.人际吸引2.形成规范并遵从3.统一群体和自身目标、内化群体规范三、影响凝聚力的因素1.群体是否有吸引力以及成员是否能够感受到吸引力2.个人和群体利益能否保持一致:互惠性原则3.群体关系的结构是否有互补性和一致性一致性:目标、利益互补性:气质、性格功能1.正功能(1)承担社会化的任务(2)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3)维护社会秩序2.负功能(1)压抑个性和积极性:群体压力与盲从(2)可能干扰正式组织关系:“小团体”。
2023年自学考试《社会学概论》模拟试题和答案
![2023年自学考试《社会学概论》模拟试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006e18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62.png)
2023年自学考试《社会学概论》模拟试题和答案(一)名词解释1. 群体群体是相对于个体而言的,但不是任何几个人就能构成群体。
群体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为了到达共同的目标,以肯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进展活动的人群。
2. 利益群体利益群体是指基于某种共同价值、共同利益、共同态度或者共同职业的利益个体所结合形成的正式或非正式的利益集合体。
利益群体既可以相对稳定的社会组织(如政府机关、事业、企业、社团、协会、地下组织等)形式存在,也可以松散、无固定组织、变动性大、流淌性强的个体总和。
3. 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在英文中称social vulnerable groups[2]。
它主要是一个用来分析现代社会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力安排不公正、社会构造不协调、不合理的概念。
在社会学、政治学、社会政策讨论等领域中,它是一个核心概念4. 群体关系群体关系,是指人作为个体在社会游荡而形成群体,性质与概念发生了变化。
人在个体的时候想的许多而做的事却很少,完成单一的事情往往很困难甚至无法完成。
人在群体的时候假如与组成群体的个体关系相处融洽,在办事与开发新新事物的速度及成效上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区分个体与群体的的关系上却往往让人捉摸不透,个体与群体存在的差异无法来比照。
一般个体得屈服于群体而群体得有个体来拼凑,二者相辅相成不行能区分开来。
5. 群体构造社会群体的构造讨论包含许多内容,一个群体主要由社会成员结合而成,它包括群体成员的数目,群体成员的异质与同质,群体成员的角色、社会群体的领导以及与此亲密相关的群体决策。
6. 社会组织在社会科学中社会组织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社会组织是指人们从事共同活动的全部群体形式,包括氏族、家庭、隐秘团体、政府、军队和学校等。
狭义的社会组织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有意识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如企业、政府、学校、医院、社会团体等。
它只是指人类的组织形式中的一局部,是人们为了特定目的而组建的稳定的合作形式。
07社会学概论课件(自考)第七章群体和组织
![07社会学概论课件(自考)第七章群体和组织](https://img.taocdn.com/s3/m/fe6e251d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59.png)
初级社会群体概述
库利:初级群体(Primary Group),是指成 员间有面对面的交往与合作的群体。
初级社会群体是由面对面的交往形成的,具有 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这种群体反映着 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是构成社会 生活的基本单位。
在我国的社会学研究中,初级社会群体主要是 指家庭、相邻家庭组成的地域性群体——邻里 以及儿童游戏群体。
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
个人社会化的基本场所,是个人走向社会的桥 梁;
满足人的多方面的需要; 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 负影响:过分发展可能会抑制个人的发展。
当代中国转型期的初级社会群体
人们选择、组合初级群体的自由度有所增加; 功能外移; 成员关系趋于松懈; 某些初级社会群体名存实亡,如邻里。
促进员工之间的竞争 和工作效率
保证内部和谐, 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社会学研究组织的视角
群体规范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如何约束群体成员的行 为?我们在不同群体内的行为模式是否一样?
群体角色的扮演,如领导类型对群体成员行为的影响? 组织文化对组织效率和效益的影响? 如何理解和处理组织内的人际关系(互动),对组织
14、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2022年1月6日星期四下午12时48分2秒12:48:0222.1.6
15、比不了得就不比,得不到的就不要。。。2022年1月下午12时48分22.1.612:48January 6, 2022
16、行动出成果,工作出财富。。2022年1月6日星期四12时48分2秒12:48:026 January 2022
初级社会群体的基本特征
1、初级社会群体往往是自然形成的。 2、规模较小,成员有限。 3、成员间持续的直接而全面的交往。 4、成员间相互扮演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人格。 5、初级社会群体一般靠非正式的控制来维持,自觉是
社会学概论(专升本)答案
![社会学概论(专升本)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22a1d0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ac.png)
社会学概论(专升本)答案答案一一、名词解释1. 参照群体也叫榜样群体,它首先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曼于1942年提出来的。
它是个人用以帮助确定自己的信仰、态度、价值标准,并指导自己的行为的社会群体,它是人们有意或无意中拿来作为参照却不全然隶属于他的群体。
2 .社会静力学是法国社会学家孔德提出的,它是指在人类自发秩序的一般理论指导下,研究社会有机体的组织和结构及其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其核心为社会秩序。
3. 水平分化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将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的类型,这种类型没有社会地位等级的差别。
4. 科层制(也称官僚制)也被称为行政组织体系、行政官僚组织,它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根据纯粹理想型观点提出的社会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
5. 丁克家庭指由双倍收入、有生育能力但不要孩子的夫妻组成的家庭。
二、简答题1.韦伯提出划分社会分层结构的三重标准:(1) 经济标准,指个人在经济市场中的机会,即收入和财富的多少。
(2) 政治标准,即权力。
(3) 社会标准,即声望。
2.社区至少应该包括这样几个内容:(1)社区是一个特定地区内的人口集团(2)社区成员之间的联系纽带是共同语言、风俗和文化,由此产生共同的结合感和归属感(3)每一社区都有共同的活动场所和活动中心(4)每一社区都有自己的组织和制度(5)每一社区都有它特有的自然条件或生态环境。
3.群体是个人与社会的中介,把群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其一般功能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群体是个人活动的基本单位:因此它能全面满足人的各种社会需要,并且对人的社会化发生作用。
另一方面,群体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单位。
因此它在实现社会组织目标,完成社会各项任务,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然,不同类型、结构的群体,其具体功能各有侧重,不尽相同,因此在分析群体功能时,我们心须区分群体的不同类型、结构,并注意认识其外显功能和潜在功能,准确把握不同群体的社会作用。
自考社会学概论习题及解答(1)
![自考社会学概论习题及解答(1)](https://img.taocdn.com/s3/m/0cb55897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e6.png)
1、简述社会学的性质与特征。
社会学是⼀门实证性的社会科学。
其特征有整体性、综合性、⼴泛性、就⽤性、多样性、开放性、阶级性、敏感性、国度性、宏观性、实践性和科学性。
2、简述社会学研究存在分歧的主要原因。
⾸先,社会学这门学科还⽐较年轻,资料的积聚和理论的概括都未达到成熟阶段。
各国⼤都在从事“本⼟社会学”的研究。
因此,社会学家在解决社会学研究什么的问题时,不得不受其影响,产⽣各种“独特”的意见。
再次,社会学研究领域⼗分宽⼴,各派社会学家往往只能涉猎其中某些领域,如此各种意见表达各异,甚⾄有很⼤的分歧。
最后,由于学科的深化,学者们的认识发⽣变化,会不断地对前⼈的研究加以修正,也就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表述。
3、简述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社会学不同于历史唯物主义,但⼆者⼜不是对⽴的。
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学起着指导作⽤,它从⽣产⼒和⽣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上去观察、分析社会⽣活、社会关系,给我们提供了研究社会⽣活、社会关系的基本观点、基本⽅法。
⽽社会学的积极发展及其科学研究成果,将丰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成为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个源泉。
4、联系实际,试述社会学的教育功能。
社会学和其他社会科学⼀样,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个组成部分,社会学所提供的科学的社会知识,实际上是现代国家的公共常识,社会学的教育功能主要有: (1)了解⾃⼰。
社会学的理论和⽅法可以帮助⼈们正确认识⾃⼰在该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作⽤,树⽴正确的理想和⼈⽣价值。
(2)职业准备。
社会学可以为⼈们提供就业或职业选择的社会知识和性能。
(3)⽇常决策。
社会学观点和知识能够帮助⼈们对所⾯临的⽇常⽣活问题和机遇,作出⽐较合理的决定,使个⼈在事业中获得更⼤的成功。
(4)正确对待变⾰中的世界。
社会学从社会整体⾓度观察问题的⽅法,有助于⼈们树⽴整体观念,把变⾰中的世界的脉搏,保持清醒的头脑。
5、社会学创⽴和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有哪些?各⾃的社会学思想是什么? (1)孔德,其思想主要包括研究⽅法,认为必需⽤研究⾃然界的科学⽅法来研究⼈类社会;三阶段法则;科学层次;社会静⼒学和社会动⼒学。
《社会学概论》第七章群体与组织(自考版)
![《社会学概论》第七章群体与组织(自考版)](https://img.taocdn.com/s3/m/849719c2524de518964b7d68.png)
• 三、初级群体 • 涵义:由面对面的互动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 人际关系的社会群体。 • 初级群体特征 • ①规模小 • ②是有长期的,经常的面对面互动 • ③是成员的人格特征可以得到比较全面的表现 • ④成员之间的角色位置难以替代 • ⑤习惯、伦理道德和感情在维系群体中发挥着 重要作用
• 初级群体类型: ①家庭 ②邻里 ③伙伴群体 • 初级群体的变化趋势 随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初级群体出现 了衰退和外移的趋势。
第二节
组织和组织理论
• 一、组织的概念:是指人们为了达到特定目标 而有计划的建立起来的具有比较严密的结构的 制度化的群体。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组织化的 社会。组织的普遍存在提高了人民的社会活动 效率,延伸和扩展人类自身的能力。
• 二、组织过程 • (一)组织决策 • 概念:是指组织成员从两个以上的行动方案中 进行选择决断,以期最优化地达到组织目标的 过程。 • 过程: 四个阶段①情报阶段②设计阶段③抉择阶段 ④审查阶段
• (三)科层制优点和弊端 优点:相比其它组织体系和管理方式,行政 管理效率高 弊端: 1、形式方义 2、繁文缛节 3、用人困• 科层制强调严格照章办事,过度的照章办事会产生形式主 义的弊端,即组织成员将把照章办事本身视为首要的甚至 唯一的行动准则,而真正的组织目标反而不被人重视。 • (2)繁文缛节。 • 科层制强调组织各部门和成员之间的各种交涉应具有正式 性,通常要求以公文的形式或特定的仪式来进行,由此会 产生繁文缛节的弊端。过多的公文往来和举行仪式将大大 降低组织的工作效率,妨碍组织目标的实现。 • (3)用人困境。 • 科层制规定按规章给予晋升的机会,会产生源于“彼得原 理”的用人困境问题。指个人的晋升往往依据其在当前职 位上的表现,而非依据此人是否具有所将晋升的那个职位 的能力。由此会造成能力不充分的人不恰当地占据了较高 的职位,从而降低了组织的行动能力。
社会学概论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的类型与功能解读
![社会学概论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的类型与功能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a34bda81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fc.png)
社会学概论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的类型与功能解读社会学概论: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的类型与功能解读社会学概论是人们对社会现象进行研究和分析的学科,它探讨了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的类型与功能。
社会群体是由一群有着共同目标、相互依存关系并以一定形式组成的人构成的一种社会集合体,而社会组织则是人们为达到共同目标而组成的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群体。
通过了解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的类型与功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的运转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社会群体的类型与功能解读社会群体是人们在共同环境下形成的一种社会集合体,根据群体的不同特征和功能,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基于共同兴趣、爱好或特点的群体:这类群体的形成是因为群体成员之间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或特点。
比如体育俱乐部、文化艺术团体等。
这类群体的功能包括满足成员的需求和共同享受某种爱好或特点的活动。
2. 基于共同身份和属性的群体:这类群体的形成是因为群体成员有着相同的身份和属性,比如种族、性别、职业等。
这类群体的功能包括为成员提供身份认同和保护权益。
3. 基于共同目标的群体:这类群体的形成是因为群体成员有着相同的目标,比如政治团体、慈善组织等。
这类群体的功能包括为实现共同目标而进行组织、协作和行动。
社会群体的功能是多样的,它既可以为个体提供归属感和认同感,也可以促进社会的改变和发展。
通过参与社会群体,个体可以与他人建立起联系,共同实现目标和利益。
二、社会组织的类型与功能解读社会组织是人们为了实现共同目的而组成的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群体,它具有更为明确的组织结构和职能。
根据社会组织的性质和功能,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政府组织:政府组织是由国家机关、政府部门和地方政府组成的一种社会组织。
它的功能包括制定和实施政策,管理公共事务和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
2. 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是由一群志愿者或成员组成,为了公共利益而开展活动的社会组织。
它的功能包括服务社会、关注弱势群体、推动社会进步等。
社会学概论第七章群体与组织
![社会学概论第七章群体与组织](https://img.taocdn.com/s3/m/2eb09ba74693daef5ef73d6b.png)
七章、组织与群体1、群体的类型:(1)以成员的互动关系特征为标准分为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提出者:美国社会学家库利;(2)以群体的关系结构和组织功能为标准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3)以成员对群体的心里归属为标准分为内群体和外群体;提出者:萨姆纳《民俗论》;(4)以群体成员的归属为标准分为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参照群体的提出者:美国社会学家海曼;(5)以群体的规模为标准分为大群体和小群体。
2、科层制,又称官僚制;提出者:马克思.韦伯;韦伯把历史上出现过的合法统治归纳为超凡魅力型(也称克里斯玛型)、传统型(最典型的形式是家长制、世袭制和封建制)和法理型(典型形式就是科层制)三种纯粹类型。
3、组织管理理论:(1)科学管理理论:代表:美国泰罗和法国法约尔。
(2)人际关系理论:代表:梅约、罗伊斯里斯伯格(霍桑实验);基本观点:①人是组织中最重要的因素,人不是简单的生产工具,而具有复杂的个性和多方面的需求;②在生产组织中,影响职工积极性的原因并不主要是物理因素和生理因素,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以及在工作中形成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理论反对泰罗等科学管理论家把人看作为“会说话的机器”,或人的活动仅仅受金钱的驱使,而认为人是“社会人”。
(3)组织行为理论:代表:巴纳德和麦克雷戈(巴纳德提出“组织平衡论”;麦克雷戈提出“X”理论和“Y”理论)(4)权变理论:代表:约翰.摩尔斯和杰伊.洛斯奇(超“Y”理论);基本观点:组织管理不只是和组织本身有关,而且设计组织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组织的管理者应根据不同的环境和具体情况,灵活地决定组织的决策形式、领导方式和行动方式。
4、集体行为的传统解释:(1)勒庞的乌合之众理论:《乌合之众》从心理学角度解释集体行为。
(2)斯梅尔瑟的价值累加理论:斯梅尔瑟提出,只有当六个因素不断累加影响下,才会导致集体行为的发生:①结构性助因②结构性紧张③一般化信念④促发性因素⑤行动动员⑥社会控制5、集体行动的理性选择理论:(1)奥尔森的搭便车理论(《集体行为的逻辑》)(2)社会运动的资源动员理论:代表:麦卡锡和扎尔德。
社会学概论第七章-社会群体与组织
![社会学概论第七章-社会群体与组织](https://img.taocdn.com/s3/m/eaa94f13f18583d0496459a4.png)
S o c i o l o g y o f H U S T第七章 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是人们进行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又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还是实现社会目标的功能单位,它们在社会系统的运行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个人的生活和活动有着重大的影响。
本章将介绍社会群体的定义、分类、主要结构和特性,以及作为社会群体基本类型的初级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群体一、社会群体的定义人类是一种社会动物,任何个人都不得不依靠他人来满足其物质和心理上的需要。
我们在家里和家人一起吃饭、休息,到单位上和同事们一起工作、学习,闲暇时间和朋友们一同聊天、游戏……总之,人们的大量活动是在群体中完成,大量的时光是在群体中度过的。
正是因为社会群体是人类生活所必需的,不可缺少的,所以它就成为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
不过,并不是任何人群体都可叫做社会群体,社会学里的社会群体概念有着更加严格的定义。
所谓社会群体(social group ),指人们按照一定的社会关系所结成的有共同生活活动的稳定集体。
它既是个人生活的基本单位(任何个人脱离群体就难以生存),又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形式,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实体。
社会群体不等于其组成成员的简单相加,它会形成一种完全属于自身的特性,区别于每个成员的个性、信仰和价值观。
社会群体具有如下区别于一般群体的基本特征。
(一)持续的互动。
社会群体的成员之间存在着持续的社会互动,他们的交往不是一次就终结了,其相互关系必然维持较长的一段时期,如家庭、邻里、朋友圈、机关、学校、公司等都是如此。
那些偶然碰在一起、暂时发生联系的人群,例如在书店、商店购书、购物的顾客,同乘一架飞机、一辆公共汽车的乘客,因交通事故而围观的人群等等,由于这些群体中的人们相互间不存在持久的交往,因而并不构成社会群体,它们只是简单的人群聚合体(social aggregate )。
此外,统计上按某种共同特征归类的人群体一般也不叫社会群体,如男人或女人、老年人或青年人、工人或农民等等。
社会学概论自考重点
![社会学概论自考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da608a0c581b6bd97f19ea95.png)
社会学概论一、名词解释: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地结合成不同的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共同体。
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站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社会化:即人的社会化。
就是指一个人从出生,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的人,经过不断地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基本过程。
社会需要:是人们需要是人们在一定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受,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
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与过程。
社会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由哪些部分构成及各部分之间所确立的关系形式。
在这里,前者是从外观上来描述社会组织的结构,后者则是从实质上来分析社会组织的结构。
社会分化: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
社会分化现象是社会发展中的普遍现象。
社会分层: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叫做社会分层。
社会制度: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之分。
社会学研究社会制度着眼于中观尺度,认为社会制度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社会需要,在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
社会问题:是由于人与环境污染的关系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失调,影响了广大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需要运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社会解组:是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微弱或不协调,社会行为规范取社会成员失去的约束,从而社会的组织程度低,及至处于无组织状态的现象。
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对因不能参加正常劳动或遭受意外而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社会成员提供最低限度的经济援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社区组织:是社会工作者协助社区居民、团体或机构认识社会区需要,组成社区行动体系,进行有计划的集体行动以解决社区问题的过程。
社会学概论--第五讲社会群体和组织-663
![社会学概论--第五讲社会群体和组织-663](https://img.taocdn.com/s3/m/fa584253763231126edb11f4.png)
(三)社会群体的结构
1、群体规模
二人组合:最早也是最基础的群体组合二人 群体的纽带可能是最亲密的。
三人组合:较不稳定的组合,也是最基本 的“复杂群体”。
五人群体:可能是最为有效的组合,因为 较易达成内部平衡,成员可以比较容易地 从一种角色转向另外一种角色。。
2、群体角色区分:任何群体都会产生最基本的 角色分工,有助于群体目标的实现。
第四,按显著程度考察,可分为显性目标和隐性 目标。
(三)社会组织的结构
正式结构:指导组织成员活动的明确的规 定、纪律和程序,其功能搜保证富有成效 地达成组织目标,每个成员在这一结构里 都具有明确的职责和权利义务关系。
正式结构包括:规章、条例、命令、时间表 等等,约束机制也是其中一部分,包括奖励 性的和惩罚性的。
冲突观念的发展
传统的冲突观 □冲突是可以避免的。
□冲突是导因于管理者的无能。 □冲突足以妨碍组织之正常运作,致使最 佳绩效无从获致。 □最佳绩效之获致,必须以消除冲突为前 提要件。 □管理者的任务之一,即是在于消除冲突。
现代的冲突观
□在任何组织形态下,冲突是无法避免 □尽管管理者之无能显然不利于冲突之预 防或化解,但它并非冲突之基本原因 □冲突可能导致绩效之降低,亦可能导致 绩效之提升。 □最佳绩效之获致,有赖于适度冲突之存 在。 □管理者的任务之一,即是将冲突维持在 适当水准。
科层制
科层制是现代社会的一种主要潮流,它以明 确的、抽象的,正式的规则和程序逐步替代 了传统的社会组织方法,它体现了社会组织 的理性化过程,
科层制研究大多遵循马克斯·韦伯的研究路 径,以他的理想型分类为科层制下定义。
科层制的基本特征
1、全体成员分化为较小的部门,每个部门 的职责都有详细描述,人员工作都有严格规 划。
自考社会学概论 第七章
![自考社会学概论 第七章](https://img.taocdn.com/s3/m/6fe456d028ea81c758f57863.png)
群体和人群的关系 人群通常是指那些偶发聚集体,也就是 偶然地在同一时间同一地方临时聚集起 来的一群人。 即使是松散的人群,在一定条件下也会 转化为我们所说的群体。
二、群体的类型
(一)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两者是以成员的互动关系特征为标准, 而进行的一种群体分类,这是社会学群 体研究中最经典的分类之一。 初级群体又称首属群体,是社会群体中 最古老、最基本的形式,是个人参加社 会生活的基础群体。如家庭、邻里、游 戏伙伴等,都属于初级群体
三、初级群体
(一)初级群体的涵义和特征 初级群体作为由面对面的互动所形成的、 具有亲密的人际关系的社会群体,在社 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初级群体的特征有: 1、规模小; 2、有长期的、经常的面对面互动; 3、成员的人格特征可以得到比较全面的 表现; 4、成员之间的角色位置难以替代; 5、习惯、伦理道德和感情在维系群体中 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内群体和外群体 内群体和外群体是以成员对群体的心理 归属为标准,而进行的一种群体分类 内群体与外群体又称作“我群”和“他 群” 凡是成员感到自己与群体关系密切,对 群体有强烈归属感的,就是内群体;而 那些由他人结合而成、与自己没有什么 关系的群体,就属于外群体
(四)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 参照群体和成员群体是以群体成员的归 属为标准,而进行的一种群体分类。 成员群体也就是内群体,个人属于该群 体的成员,并以本群体的规范作为自己 活动的准则,各成员之间在行为上彼此 相互影响 参照群体又叫做“标准群体”或“榜样 群体”,是指被某一群体成员用来作为 某种参照对象并试图效法的群体。
第三节 利益群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群体与组织
一、单项选择题
1.(P 143)高度制度化和正规化的群体是( C )
A.正式群体 B.成员群体 C.组织 D.大群体
2.(P 143)群体功能的具体体现及组织的灵魂是( D )
A.成员关系 B.行为准则 C.社会成员 D.群体目标
3.(P 144)(11年真题)属于人群类别的是( B )
A.消费者协会 B.看热闹的人群 C.工会组织的旅游团 D.训练的军队士兵
4.(P 144)(10年真题)以成员的互动关系特征为标准,可以把群体分为( D )
A,内群体和外群体 B.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C.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 D.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5.(P 144)家庭属于( A )
A.首属群体 B.次属群体 C.正式群体 D.非正式群体
6.(P 144)(12年真题)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的区分标准是( B )
A.成员对群体的心理归属 B.成员的互动关系特征
C.群体的关系结构和组织功能 D.群体的规模
7.(P 144)初级群体概念的提出者是20世纪初的( B )
A.泰罗 B.库利 C.法约尔 D.巴纳德
8.(P 144)个人社会活动领域拓展和活动能力增强的标志是( B )
A.初级群体 B.次级群体 C.正式群体 D.外群体
9.(P145 ) (09年单选)以群体共关系结构和组织功能为标准,可以把群体分为( B )
A.内群体和外群体 B.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C.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 D.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10.(P145 )霍桑实验的代表人物是( D )
A.泰罗 B.库利 C.法约尔 D.梅约
11.(P145)内群体和外群体概念的最先提出者是( A )
A.萨姆纳 B.库利 C.法约尔 D.梅约
12.(P146)参照群体的概念是由()提出的( D )
A.库利 B.萨姆纳 C.梅约 D.海曼
13.(P146) (08年真题)面对面的互动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人际关系的社会群体称 ( B )
A.亲密群体 B.初级群体 C.同辈群体 D.次级群体
14.(P146) (11年真题)初级群体的规模一般在( B )
A.0~10人 B.0~20人 C.0~30人 D.0~40人
15.(P147)以性格、志向、兴趣、感情、个性等因素为纽带结合而成的一种非正式群体是( B )
A.次级群体 B.伙伴群体 C.利益群体 D.参照群体
16.(P147)人们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有计划地建立起来的具有比较严密的结构的制度化的群体,这指的是( C ) A.团体 B.人群 C.组织 D.集体
17.(P148)组织经常对其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成绩考评和总结并作出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奖惩,这是一种( D ) A.预先控制 B.现场控制 C.结果控制 D.反馈控制
18.(P148)多以成文形式出现的组织沟通方式为( C )
A.纵向沟通 B.横向沟通 C.正式沟通 D.非正式沟通
19.(P148)在组织决策过程中,对已选择的行动方案进行评估,属于( D )
A.情报阶段 B.设计阶段 C.抉择阶段 D.审查阶段
20.(P148)组织成员之间通过各种形式的交往以传达思想、观点、态度、感情或情报的过程就是( B )
A.组织决策 B.组织沟通 C.组织控制 D.组织监督
21.(P148)科层制的提出者是( D )
A.泰罗 B.梅约 C.巴纳德 D.韦伯
22.(P149)(10年真题)根据韦伯对合法统治的分类,世袭制属于( B )
A.超凡魅力型 B.传统型 C.法理型 D.法治型
23.(P149)科层制建立的基础是 ( C )
A.超凡魅力型统治B.传统型统治 C.法理型统治 D.世袭制统治
24.(P149)本·拉登的恐怖组织是典型的( A )
A.超凡魅力型统治B.传统统治 C.法理型统治 D.科层制
25.(P149 ) (08年真题)科层制最大的优点在于( C )
A.明确的职位等级体系 B.专业化程度高 C.行政管理效率高 D.量才录用
26.(P150 ) (10年真题)为了使组织更有效地实现它的目标,必须使组织的结构和过程科学化和合理化,这种观点来自于( A ) A.科学管理理论 B.人际关系理论 C.组织行为理论 D.权变理论
27.(P150)(09年真题)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 )
A.泰罗和法约尔 B.梅奥和西蒙 C.摩尔斯和洛斯奇 D.韦伯和麦克雷戈
28.(P151 )通过解释组织的行政层次的工作,建立了组织行政管理的14项原则的是( D )
A.韦伯 B.梅约 C.帕森斯 D.法约尔
29.(P151 )(07年真题)人际关系理论认为人是( C )
A.“生物人” B.“经济人” C.“社会人” D.“会说话的工具”
30.(P151 )首次提出“人际关系学说”的是( A )
A.梅约 B.法约尔 C.韦伯 D.泰罗
31.(P151 )霍桑实验的进行产生了( B )
A.科学管理理论 B.人际关系理论 C.组织行为理论 D.权变理论
32.(P152 ) (12年真题)属于组织行为理论代表人物的是( C )
A.梅约 B.泰罗 C.巴纳德 D.摩尔斯
33.(P153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摩尔斯和杰伊·洛斯奇提出的理论是 ( C )
A.“X”理论 B.“Y”理论 C.超“Y”理论 D.超“X”理
论
34.(P153 )在缺乏确定的组织程序和制度规范的条件下,很大程度上自发形成的,由许多个体参加的非制度化的行为是( C ) A.群体行为 B.人群行为 C.集体行为 D.组织行为
二、多项选择题
1. (P143 )下列关于群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ABCDE )
A.同社会和个人相区别 B.介于社会和个人之间
C.成员至少有两个人 D.是联结社会和个人的中介
E.人们进行共同活动和感情交流的集体
2.(P143 )群体的特征大致有 ( ABCDE )
A.有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 B.有一定的为群体成员展所接受的目标
C.有明确的成员关系 D.有一定的行为准则
E.时间上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3.(P144 )下列关于首属群体的描述,正确的有( ABCE )
A.又称初级群体 B.最古老的群体形式
C.库利首先提出此概念 D.帕森斯首先提出此概念
E.是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的基础群体
4.(P144) (08年真题)属于初级群体类型的单位有( ABD )
A,家庭 B.邻里 C.工厂 D.游戏伙伴 E.陪审团群体
5.(P145 )以成员对群体的心理归属为标准,可将群体分为( CD )
A.初级群体 B.次级群体 C.内群体 D.外群体 E.参照群体
6.(P145 )以群体成员的归属为标准可将群( CD )体
A,内群体 B.外群体 C.成员群体 D.参照群体 E.正式群体
7.(P145 )在构成心理群体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有( BCD )
A.语言 B.个性特征 C.情境 D.共同兴趣 E.文化
8.(P147)组织是指追求特定目标的社会群体,表明这种组织不包括( ABC )
A.血缘群体 B.地缘群体 C.非正式群体 D.工厂 E.学校
9.(P147)组成伙伴群体的因素主要有( ABCDE )
A.性格 B.志向 C.兴趣 D.感情 E.个性
10.(P148)从沟通的性质上看,可分为( CD )
A.纵向沟通 B.横向沟通 C.正式沟通 D.非正式沟通 E.平行沟通
11.(P148)组织控制的过程包括 ( ABC )
A.预先控制 B.现场控制 C.反馈控制 D.事前控制 E.事后控制
12.(P148)组织决策的过程包括 ( ACDE )
A.情报阶段 B.沟通阶段 C.设计阶段 D.抉择阶段 E.审查阶段13.(P148)从沟通信息的方向上看,组织沟通包 ( CD )
A.正式沟通 B.非正式沟通 C.横向沟通 D.纵向沟通 E.书面沟通14.(P148)关于决策、沟通和控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CD )
A.三者没有关系 B.沟通是决策和控制的决定条件
C.任何组织行动都包含这三种基本过程 D.三者在组织运行过程中相互联系E.沟通对决策和控制的影响不大
15.(P148)韦伯把历史上出现过的合法统治归纳为( ABC )
A.超凡魅力型 B.传统型 C.法理型 D.继承型 E.禅让型
16.(P149)传统型合法统治最典型的形式是( ACD )
A.家长制 B.奴隶制 C.封建制 D.世袭制 E.族长制
17.(P151)人际关系理论认为影响职工积极的因素中起决定作用是( CDE ) A.生理因素 B.物理因素 C.社会因素 D.心理因素 E.人际关系18.(P152)下列属于组织行为理论的是( ABE )
A.X理论 B.Y理论 C.Z理论 D.超Y理论 E.组织平衡论
19.(P153)下列选项中属于权变理论代表人物的是( AB )
A.约翰·摩尔斯 B.杰伊·洛斯奇 C.巴德纳 D.法约尔 E.霍桑20.(P157)资源动员理论的代表人物有( CE )
A.奥尔森 B.勒庞 C.麦卡锡 D.斯梅尔瑟 E.扎尔德
21.(P157)社会运动所需要的资源至少包括( ABCDE )
A.时间资源 B.参与者规模 C.金钱与物质资源 D.外界支持 E.理念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