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合集下载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原因及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是对即将进行的研究工作进行规划和阐述的重要文件,本文将围绕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原因及对策展开研究。

一、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原因1. 教育与就业需求脱节当前,一些高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现象,导致部分毕业生专业技能与市场需求不匹配,难以顺利就业。

2. 就业信息不对称部分大学生对就业市场了解不足,对于就业岗位的要求和趋势缺乏清晰的认识,导致就业信息不对称,影响就业效果。

3. 缺乏实践经验一些大学生在校期间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毕业后缺乏实践经验,难以胜任工作岗位。

4. 就业歧视现象一些用人单位存在对大学生的就业歧视现象,认为大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对其就业前景持怀疑态度,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

二、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对策研究1. 加强专业与市场需求对接高校应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展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活动,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2. 拓宽就业信息渠道高校可建立健全的就业信息平台,为学生提供及时准确的就业信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就业匹配度。

3. 强化实践教育高校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加强实习实训环节,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4. 打破就业歧视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歧视监管,倡导用人单位公平招聘,鼓励企业给予大学生更多的发展机会,消除就业歧视现象。

结语:大学生就业困境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学校、政府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来解决。

通过加强教育与市场需求对接、拓宽就业信息渠道、强化实践教育和打破就业歧视等对策,可以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困境,为他们的就业之路铺平道路。

希望本次研究能够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考入大学,然而大学毕业后就业难的问题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目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难主要表现在就业机会变少、工作难找、竞争激烈等方面。

那么,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一问题?下面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毕业人数增加导致就业岗位不足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长,而就业岗位并没有相应增加,导致就业岗位相对不足。

由于大学毕业生数量过多,毕业生就业求职难度增加,就业压力也不断加大。

对策:政府应该加强就业政策制定与落实,不断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率。

同时,学校应该更为注重培养实用性强、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降低就业难度。

二、就业市场供求矛盾突出目前,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以服务业、创新型企业为主的新就业模式越来越普及。

然而,很多大学毕业生都选择传统的行业,而这些行业就业机会已经非常有限,造成了供求矛盾突出。

对策:学校要加强对就业市场状况、用人单位需求的深入了解和了解,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同时,大学生也要调整自己的职业观念,合理把握就业市场趋势,把个人的职业选择与市场需求相结合。

三、贫困地区面临的困难贫困地区的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难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大学生就业困难,主要表现为家庭经济条件差,相对的求职决心和机会较少。

对策:政府应该建立一个更为完善的就业扶贫政策,增加贫困地区的就业机会,同时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回到本地区发展。

可以通过免息贷款、创新创业园建设、职业技能培训等措施,鼓励和帮助贫困大学生就业创业。

四、大学教育与社会用人需求不匹配有些大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与社会用人需求不匹配,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从而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对策:大学应该加强与社会联系,了解市场需求,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以及改进措施

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以及改进措施

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以及改进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大学生的数量也与日俱增。

与此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数百万大学生面临就业的压力,而就业率却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

那么,为什么大学生会面临如此严重的就业难题?又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改善这一现状呢?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1. 教育体制的问题要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就必须从教育体制方面下手。

当前的教育体制以及教育教学手段,与社会需求和实际就业形势存在较大脱节。

传统的教育制度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对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却相对不足。

这使得很多大学生在面临实际求职时,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

2. 就业观念的问题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还在于个人就业观念的问题。

许多大学生对就业的准备和规划往往不够充分和成熟,他们过于理想化,并不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市场需求,也缺乏在职场中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素养。

3. 就业市场的竞争激烈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也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也变得愈发紧密。

许多行业和领域都要求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实际能力,而新毕业的大学生在这些方面往往处于劣势地位。

二、改进措施1. 转变教育理念,加强实践能力培养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善这一现状。

教育部门需要转变教育理念,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社会实践和科研活动,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场需求。

2. 完善职业规划教育,促进就业观念转变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

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课程或组织就业指导讲座,帮助学生了解各行各业的就业形势、薪资待遇以及个人职业发展方向,促使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就业观念和职业规划,从而更好地面对未来的就业挑战。

3. 提供更多实习机会,增加就业经验政府和企业也应该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给予大学生更多的就业经验和机会。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我国在努力促使经济回暖的同时,进行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并逐步开始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型;而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未来和中坚力量,大学生就业成为了影响我国现代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及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大学生就业难是多年来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将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打下坚实的基础;一、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一外部因素1.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据统计,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60万,比2010年增加了29万;201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80万,再创历史新高;我国已进入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的高峰期,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年需要安置就业2400万人1;同时,据专家估计,我国隐性失业人员约有3000万,农村还有亿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2;另外,目前全球金融危机余波影响仍在持续,国外经济复苏缓慢甚至停滞,市场劳动力需求增长速度减缓,因此大学生就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2.产业结构发生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产业结构正在进行调整、升级,某些行业已逐步向非洲等地区转移,全球的金融危机更进一步加速了产业结构的变更;以珠三角为例,目前正利用金融危机进行“腾笼换鸟”,准备从制造型产业向服务型产业过渡;这一调整,必将导致原来产业的技术人才相对过剩,原技术结构不能适应新产业的要求;这也将加重转型期间大学生的就业压力;3.用人单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发生了改变;上世纪末出现的一场全球的新技术革命,改变了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格局和速度;这种变革从根本上影响社会职业结构和就业方式的变化3,同时也使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从重学历向重能力素质、重职业道德转变;传统的学历概念已经逐步淡化,高学历低能力必将被淘汰出局;职业核心竞争力相对较弱的大学生在就业时面临着巨大挑战;4.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滞后;目前大多数高校的专业设置都“跟着市场走”,缺少扎实的市场调研基础,缺乏前瞻性;多数高校受困于资金问题,无法持续紧跟企业即将使用或正在使用的仪器设备购进实训器材,造成专业教学和实训环节滞后于用人单位的需求,甚至出现脱节;例如,某高校曾出现这样的情况见表1,学生胜任岗位所需的周期过长,用人单位对该类毕业生失去信心;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目前高校的素质教育更多的是依托学生校园文化活动,高校的学生素质教育培育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核心竞争力是学生立足社会之本,因此,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也是影响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二内在因素1.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误区;大学生就业观念受社会各种价值取向的影响,目前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几大误区:一是“宁愿出国带光环,不在国内做职员”;二是“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三是“创业不如就业”;四是“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等;就业观念直接影响了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决策和行为,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2.大学生就业定位不准,期望值高;在较好环境中长大的80、90后学生存在着较强的优越感,就业时往往定位不准、期望值过高;本文分别抽取普通高等院校和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样本进行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对就业定位不准,就业期望值过高见表2;3.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较低;核心能力包括职业沟通、团队合作、自我管理、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创新创业等方面;480、90后的学生具有较好的创新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但是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这一代学生的职业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自我管理及解决问题能力却凸显不足;如今,用人单位将员工的综合素质置于首位;因此,从用人单位的要求看,目前大学生还缺乏核心竞争力;4.在求职过程中,大学生存在不良的就业心理;据调查,在求职过程中,为数不少的大学生存在各种不良的就业心理,常见的有:攀比心理,自卑与自负并存的心理,“骑驴寻马”的心理,以及依赖他人或学校的心理;不良的就业心理如果没有及时的调节调整,对大学生求职就业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影响;二、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对策一全员参与,广开就业渠道高校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全员参与,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广开就业渠道;1.“请进来”;通过邀请用人单位到校园举行大型供需见面会和校园专场招聘,为大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就业岗位;例如某高校近几年邀请了与该校开设专业相关行业的企业到学校进行供需见面,为该校当年的应届毕业生提高了充足的就业岗位,解决了多数学生的就业问题见表3;2.“走出去”;高校拓宽就业市场要积极地“走出去”;高校“走出去”的目标主要针对相应的行业协会或政府组织,以及当地的人事劳动部门;通过“走出去”与这些组织建立良好的关系,并通过他们将高校的毕业生信息向行业用人单位传播,在扩大学校知名度的同时拓宽就业市场;3.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宽高校就业市场;高校应该充分发挥往届毕业生的作用,充分挖掘校友、专业委员会成员、实习基地成员等社会资源,积极拓展新市场,为毕业生就业工作服务,为毕业生就业开辟新的路径;例如,面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山大学等高校的校长便在学校的校庆庆典大会上呼吁校友支持学校就业工作,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共同解决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包括调整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专业结构、改革教学环节、强化校企合作及加强师资建设等方面;深化高校的教学改革,使高校培养的人才所具备的素质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为大学生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1.密切关注市场情况,及时调整专业结构;高校有着良好的资讯来源,能及时了解国家的政策方针,掌握国家产业结构情况,并进行专业结构调整;例如目前,广东高校可深刻研究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纲要,根据纲要摸清产业的发展方向,密切关注人才市场的变化趋势,及时做好专业调整,力求将“市场需要,高校培养”转变为“高校培养,市场需要”; 2.深化专业教学环节的改革,加强校企合作;高校应加强与行业及用人单位合作,通过建立“产学研基地”“实践基地”“订单式培养”等多种合作方式,让用人单位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中来,共同培养学生,使大学生最大限度的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缩短职业适应期;例如某高职院校“通信监理”专业采用了“订单式”培养模式,企业全程参与教学,从2007年至今,每年该专业的毕业生80%以上直接到合作公司就业上岗;3.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高校在引进人才时,可进行结构调整,除了招收在专业理论上有所建树的人才外,还可从企业一线引进行业的能工巧匠,让他们担任学生的实训教师,完善高校师资队伍,提升整体人才培养能力;三做好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引导工作,重点帮扶就业困难学生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择业观的重要载体,高校可围绕“课堂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就业辅导系列活动为延伸”展开课程教学;通过创新教学模式,令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在学生就业观念和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时,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可以通过班会和座谈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就业形势分析、心态调整,做好毕业生就业观念的引导工作,帮助毕业生克服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灰心丧气、萎靡不振等思想,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我调整、合理定位,鼓励毕业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就业,面对现实,主动出击;对于就业困难的弱势群体,高校可以通过个性化辅导、“一对一”就业推荐等多种方式进行重点帮扶,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提高就业困难弱势群体的就业成功率;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则通过发放求职补贴和重点推荐就业单位进行帮扶;四加强国家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宣传力度,多渠道解决就业难题近年国家和各省市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组织了多种专项活动,如三支一扶、到村任职、西部计划、毕业生入伍预征等等,高校面向在校学生广泛宣传就业政策,包括鼓励有困难的毕业参加预征入伍;鼓励毕业生通过小额贷款进行创业;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到中小企业去等等;引导毕业生通过积极参与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各种项目,实现就业;三、小结目前,大学生就业工作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现代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及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大学生就业困难已成为社会的焦点;近年来,高校对大学生就业工作倍加关注,高校教职工特别是就业工作人员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进行了较深刻的调查和分析,同时研究了多种对策与措施,努力开拓高校就业工作新局面,促进高等教育健康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王衡.试论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主要成因与高校的应对策略.思想纵横,200810:98-101.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中国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6:45.3李卫光.职业和能力培养与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职业教育,200811:15-16.4武洪明,许湘岳.职业沟通教程.人民出版社,2011:3.。

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原因与应对措施

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原因与应对措施

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原因与应对措施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他们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原因,并提供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就业压力的原因1.1 就业市场供需失衡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快速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匹配。

大批高素质的大学生纷纷涌入人才市场,但就业岗位的增长速度却无法跟上。

供需失衡导致了竞争激烈,使得就业压力不断增大。

1.2 人才结构不匹配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人才结构的不匹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对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需求日益增长,而许多大学生在校期间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经验相对较少。

这使得他们在就业市场上面临竞争时显得不够突出,从而增加了就业的困难。

1.3 就业观念与期望值较高随着社会对大学生高学历的追求,很多大学生本身对就业的期望也相应提高。

他们普遍希望能够找到高薪、稳定的工作,追求事业上的升迁和发展。

然而,现实就业市场的残酷性往往与他们的期望相去甚远,导致大学生们对就业的挫败感和焦虑感日益增强。

二、应对措施2.1 提高自身素质为了应对就业压力,大学生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他们应该注重培养实践经验,积极参加各种实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他们还应该注重综合素养的培养,如加强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提升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2 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大学生不应局限于传统就业渠道,应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如加强校企合作,开放创业渠道等。

同时,他们也可以寻求更多的实习机会,通过实践锻炼自己,并与用人单位建立联系,提高就业机会。

2.3 建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大学生在就业压力面前,应建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他们应该认识到,就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时间和努力来实现。

他们需要调整自己的期望值,不只追求高薪、稳定的工作,而是注重与个人兴趣和发展方向相关的工作。

劳动经济学视角下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分析与解决

劳动经济学视角下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分析与解决

劳动经济学视角下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分析与解决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从劳动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涉及到市场供求关系、教育培训、政策导向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劳动经济学角度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1.市场供求失衡。

随着高校扩招和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而企业用工需求并没有相应增加,导致市场供求失衡,就业难度增加。

2.教育培训不足。

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毕业后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因此难以顺利就业。

3.制度体制不完善。

我国的大学生就业体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户口限制、招聘歧视等,这些问题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一定的不公平。

4.城乡差距。

城市的经济发展更加活跃,就业机会更多,而农村地区由于资源匮乏和市场不活跃,大学生就业难度较大。

5.部分大学生自身素质不足。

部分大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职业能力有限,使得他们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二、解决办法1. 政府引导。

政府可以引导企业增加用工需求,通过优惠政策、税收政策等手段鼓励企业扩大招聘规模,以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

2. 教育改革。

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设置更多的实习机会,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适应市场需求。

3. 完善制度。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逐步取消户口限制,打击招聘歧视,使大学生在就业中更加公平。

4. 发展乡村经济。

政府可以通过扶持政策、资金投入等办法,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地区创业就业,缓解城市就业压力。

5. 大学生自身提升。

大学生应当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实习、实践等活动,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增加就业竞争力。

三、结语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够找到解决的办法。

只有通过劳动经济学视角的分析,找出问题的本质,才能够找到合适的解决方式。

希望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让每个大学生都可以顺利就业,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主要来源及应对策略研究

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主要来源及应对策略研究

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主要来源及应对策略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他们面临着就业压力,这种压力主要来源于哪些方面?又该如何应对这些压力呢?本文将从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主要来源以及相应的应对策略展开探讨。

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主要来源1. 就业市场竞争激烈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就业市场的竞争也变得异常激烈。

许多大学生面临着同行业同岗位的竞争,这使得找工作变得更加困难。

2. 就业岗位需求不匹配部分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受到兴趣、家庭因素等影响,导致最终选择的专业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往往会面临就业岗位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增加了就业的难度。

3. 缺乏实践经验在校期间,大部分时间大学生都是在课堂学习,缺乏实践经验。

而许多用人单位更倾向于招聘有实践经验的应届毕业生,这使得缺乏实践经验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大障碍。

4. 就业心态不正确一些大学生对就业存在着不切实际的幻想,认为毕业后就能轻松找到一份高薪工作。

当现实与期望产生差距时,就会产生就业压力。

5. 社会经济环境不确定性社会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也是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重要来源。

经济形势的波动、政策的调整等因素都会对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产生影响。

二、应对策略1. 提前规划职业生涯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应该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选择适合自己兴趣和能力的专业,提前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做好职业规划。

2. 增加实践经验大学生在校期间可以通过实习、兼职等方式增加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实践经验是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一大加分项。

3. 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大学生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包括专业知识、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只有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

4. 积极参加就业指导学校和社会机构都会开展各种形式的就业指导活动,大学生可以积极参加这些活动,获取就业信息,了解市场需求,为自己的就业做好准备。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措施文 / 李 辉一、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1.大学生对自身就业定位不准大学生之所以就业困难,大部分原因在于眼高手低、自我认识不清。

面对众多的就业机会,大学生找不到自己理想的职业。

大多数毕业生都有一种焦急、无奈和迷惘的心态。

虽然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都会花时间、精力主动寻求就业机会,但是,在求职的整个过程中会遇到这种情况:在校期间屡次面试失败,甚至在离校毕业后面对诸多选择,权衡利弊,还是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岗位。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往往与其自身能力和素质没有多大关系,主要是其面对用人单位的需求以及岗位感觉无所适从,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一个很好的规划,找不到与自身职业发展相匹配的单位。

对自身认识的不足,主要是前期没有做好职业规划。

由此可见,没有一个合理的定位、没有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规划,不但会导致毕业生择业的盲从和失败,更重要的是将影响到个人今后事业的发展和人生前途。

所以进行合理的职业定位和规划,无论对于应届毕业生还是在校的大学生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

2. 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发展需求存在脱节现象目前,我国高校的学生培养主要问题集中在专业、课程以及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不足。

首先,一部分高校专业设置太过片面,造成了毕业生所掌握的知识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不能满足用人单位需求。

其次,课程的设置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与日新月就业EMPLOYMENT编辑 李黄珍82OCCUPATION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就业EMPLOYMENT编辑 李黄珍异的社会发展脱节,体现在教材和教学模式上的落伍。

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各方面能力都与用人单位的需求有较大距离,不能很好地匹配岗位,也就造成了就业困难。

最后,目前高校的职业指导课程不系统,也不科学;同时还存在着形式单一,以及有效时间不足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就业的成功率。

3.劳动岗位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大学毕业生要面临与失业人员、农业转非农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等大批人员的激烈竞争,这些人员抢占了很大一部分就业岗位。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什么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什么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什么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那么造成这样形势的原因是什么呢?以下是PINCAI小编整理的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相关问题,欢迎阅读和参考!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1.大学生竞争激烈
大学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全国每年都有大量的大学生毕业,大学生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加强了竞争压力。

原因2.学生仍然期望过高
不少大学生对此感到很委屈,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戒备心理。

原因3.知识沉旧,转化率低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生产率已逐步替代了劳动生产率,生产知识的经济与用知识生产的经济正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就业方式。

2003年统计,大学生所学知识能用3年。

我国入世后,这种趋势愈加明显。

原因4.社会发展的区域存在不平衡
东部发达地区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较好回报发展的前景,成为人才输入省。

在西部地区,却存在大量的岗位找不到毕业生。

原因5.毕业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适应市场需求
对于竞争日益激烈的毕业大学生就业市场,一些公司和企业也相应地提高了标准和要求,严格的挑选毕业大学生,寻求专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进一步加剧了就业难的局面。

原因6.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
记者采访发现,一些私营企业用工制度极不合理,不但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而且社会保险、养老金、公积金等一系列社会福利也没有。

用人单位在招人时追求实用和低成本,存在眼光短视和心态浮躁的情况。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什么]。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措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措施-职业技术教育论文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措施文 / 李辉一、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1.大学生对自身就业定位不准大学生之所以就业困难,大部分原因在于眼高手低、自我认识不清。

面对众多的就业机会,大学生找不到自己理想的职业。

大多数毕业生都有一种焦急、无奈和迷惘的心态。

虽然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都会花时间、精力主劢寻求就业机会,但是,在求职的整个过程中会遇到这种情况:在校期间屡次面试失败,甚至在离校毕业后面对诸多选择,权衡利弊,还是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岗位。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往往不其自身能力和素质没有多大关系,主要是其面对用人单位的需求以及岗位感觉无所适从,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一个很好的觃划,找不到不自身职业发展相匘配的单位。

对自身认识的不足,主要是前期没有做好职业觃划。

由此可见,没有一个合理的定位、没有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觃划,不但会导致毕业生择业的盲从和失败,更重要的是将影响到个人今后事业的发展和人生前途。

所以进行合理的职业定位和觃划,无论对于应届毕业生还是在校的大学生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

2. 高校与业设置不社会发展需求存在脱节现象目前,我国高校的学生培养主要问题集中在与业、课程以及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不足。

首先,一部分高校与业设置太过片面,造成了毕业生所掌握的知识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不能满足用人单位需求。

其次,课程的设置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不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脱节,体现在教材和教学模式上的落伍。

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各方面能力都不用人单位的需求有较大距离,不能很好地匘配岗位,也就造成了就业困难。

最后,目前高校的职业指导课程不系统,也不科学;同时还存在着形式单一,以及有效时间不足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就业的成功率。

3.劳劢岗位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大学毕业生要面临不失业人员、农业转非农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等大批人员的激烈竞争,这些人员抢占了很大一部分就业岗位。

大学生就业难题与解决方案

大学生就业难题与解决方案

大学生就业难题与解决方案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出校门,面临着广阔的就业市场。

然而,就业难题却成为了许多大学生面临的头号困扰,导致许多毕业生毫无头绪,甚至陷入困境。

本文将分析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以应对此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原因1.就业市场需求较少当前,互联网、金融、房地产等行业是我国就业市场上最为火热的领域,但是这些领域都要求求职者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而大学生毕业时通常没有太多实践经验,导致他们很难在市场上找到技能匹配的工作。

2.大学生自身条件不足一些大学生对自己的定位不清,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甚至对自己的专业都不是很熟悉。

此外,有些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沟通能力不强、自信心不足等问题也是大学生就业的难点。

3.工作经验要求较高许多企业都要求应聘者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而这对于大学生来说,成为一个充满挑战的问题。

由于大学生毕业时没有实际经验,他们很难在市场上获得很好的工作机会,也难以获得高薪的职业机会。

二、解决方案1.提升大学生就业技能在实际就业过程中,除了专业知识外,市场上还要求一些其它技能,比如沟通能力、应对困难的心态等。

大学生应该在校期间提前学习并提升这些技能,以便给自己的求职机会提供更充分的保障。

2.搭建更多实践平台大学生需要更多的实践机会,以便在大学毕业之后具有更好的实际经验。

学校和企业可以合作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比如实习、兼职等,以便让大学生学习实践技能,更加适应实际就业环境。

3.推广创业教育对于有创业愿望的学生,学校应该推广创业教育,加强教育学生如何创立新事物的方法,培养其实际操作技能和创业心态,以便更好地适应市场和将来就业。

4.打破行业门槛限制企业和学校应该打破行业领域的门槛,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并为他们提供更加优质的工作理论和知识技能等教育资源,以便他们更好地适应市场和就业发展。

5.改变就业观念对于学生而言,一些学生总认为我们就该去找一份高薪的工作,或者去做一些文艺行业的工作,但他们往往没有早合入社会,往往还没有真正的理解一个职业发展的条件。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许多大学毕业生面临着高失业率和就业形势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一、原因分析1. 教育体制问题现行教育体制过于注重理论学习,忽视实践技能的培养。

大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导致毕业后在真实工作中面临困难。

2. 就业结构问题社会对高科技和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但大学生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往往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许多大学生从事的职业与其所学专业无关,造成了"人才荒"现象。

3. 就业观念问题一些大学生对就业观念存在问题,往往以待遇高、环境好的大城市就业为首选,忽视了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发展机会。

这导致了就业市场过于集中,使得竞争更加激烈。

二、解决方法1. 教育改革教育部门可以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性课程和实习机会,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快速变化。

2. 职业指导大学应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引导学生正确选择专业和就业方向。

学校可以开设就业讲座和职业规划课程,提供就业信息和资源,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

3. 校企合作学校可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和实践平台,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学生可以通过实习了解行业需求,提高实践能力,增加竞争力。

4. 多元化就业渠道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就业渠道。

同时,政府可以推动农村地区和小城镇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

5. 创业支持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提供创业培训和优惠政策。

政府可以设立创业基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贷款和资金支持,减轻创业风险。

6. 社会关爱社会应加强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注和支持。

建立更加完善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信息。

社会可以通过招聘会、网络平台等方式,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教育体制问题、就业结构问题和就业观念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和应对作文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和应对作文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和应对作文《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和应对》一、引言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一)经济形势近年来,全球经济形势不稳定,国内经济增长放缓,企业面临着较大的压力,招聘需求减少,这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高校扩招高校扩招使得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而就业市场的需求并没有相应增加,导致就业竞争加剧。

(三)专业设置不合理一些高校的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导致部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困难。

(四)大学生自身素质部分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五)就业观念一些大学生就业观念陈旧,对就业期望过高,不愿意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这也增加了就业难度。

三、大学生就业难的应对策略(一)政府方面 1. 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

2. 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

3. 加大对高校的投入,改善高校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

4. 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和指导。

(二)高校方面 1. 优化专业设置,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

2. 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加强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4.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实习基地,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三)大学生自身方面 1. 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2.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降低就业期望,愿意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

3.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积累实践经验。

4. 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四、结论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高校和大学生共同努力才能解决。

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制定相关政策,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高校应优化专业设置,加强实践教学,提高教育质量;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与解决建议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与解决建议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与解决建议在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困难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但能够顺利找到满意工作的比例却不尽如人意。

这一现象不仅给大学生个人带来了困扰和压力,也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大学生就业困难呢?又有哪些可行的解决建议呢?一、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1、高校扩招导致毕业生数量增加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使得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攀升。

就业市场的需求增长速度远远跟不上毕业生数量的增加,从而导致就业竞争愈发激烈。

僧多粥少的局面使得大学生就业难度加大。

2、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部分高校在专业设置上未能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些专业的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而一些新兴行业和领域所需的专业人才,高校的培养却相对不足。

3、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一些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职业规划,导致专业知识掌握不扎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

此外,部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沟通能力差、团队协作能力弱、心理素质不过硬等问题,这些都影响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4、就业观念存在偏差不少大学生在就业时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过于追求高薪资、好福利、大城市的工作,对基层和中小企业的就业机会不屑一顾。

同时,一些大学生对职业发展的期望过高,缺乏从基层做起、逐步积累经验的耐心和决心。

5、经济形势和产业结构调整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经济增速放缓,部分行业面临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一些传统行业的就业岗位减少,而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人才需求尚未得到充分满足,这也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6、就业信息不对称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相对有限,而企业发布招聘信息的方式也不够精准和有效,导致就业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存在偏差和延误。

很多大学生因为没有及时获取到合适的招聘信息而错失就业机会。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分析及对策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许多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的困境。

本文将分析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原因分析1.产业结构调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许多传统产业面临着淘汰的风险,大量工人被裁员或失业。

而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有限,无法承载大量大学生的就业需求。

2.人才供给过剩大学扩招导致每年毕业生数量激增,就业市场供给过剩。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相对薄弱,与企业需求不匹配,导致就业形势严峻。

3.信息不对称许多大学生对就业市场了解不足,不清楚企业的需求和招聘信息,因此错失了很多就业机会。

同时,企业对大学生的要求也不够明确,使得大学生难以满足招聘标准。

4.创业压力大学生承担着家庭的期望和自身的压力,许多人选择创业。

然而,创业的风险较大,许多创业者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和市场洞察力,导致创业失败的风险增加。

二、对策建议1.调整教育理念大学需加强与企业合作,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

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

2.加强就业指导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引导学生了解自身优势和市场需求,在毕业前进行职业规划和求职技巧培训。

大学设立就业指导中心,主动与企业对接,提供招聘信息和就业指导服务。

3.提高创业支持力度加强创业教育,提供创业导师和创业孵化基地等支持,帮助创业者规避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

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竞赛,培养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加强职业实践大学应积极与企业合作,提供实习和实训机会,让学生在校期间接触实际工作,提升实践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扩大社会资源和人脉。

5.加强国家政策引导政府应加大对就业市场的调控和引导力度,鼓励企业招聘大学生,提供必要的激励政策。

同时,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总之,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主要是产业结构调整、人才供给过剩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所致。

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为何中国大学生就业难?
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很多,以下是几个可能的原因:
1. 就业市场供求失衡:大量大学生毕业进入就业市场导致就业
市场供求失衡,就有些行业就会出现过剩,而有些行业却供不应求,导致部分大学生的就业难度大。

2. 就业歧视现象发生:社会歧视的情况,一些企业喜欢招聘毕
业生有经验的工人而并没有为新的毕业生开放空缺的职位。

3. 学生专业与市场不适应:由于大学选择专业时没有准确地了
解各个专业未来的职业前景,因此很多毕业生所学专业与市场对接
不良导致就业困难。

4. 缺乏“软实力”:许多学生只注重硬科技的学习,缺乏社交
能力和沟通能力。

5. 行业和企业正在开发人工智能、机器人和自动化技术,新技
术会取代许多传统职业,导致许多人失业或无法找到工作机会。

对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1. 加强学习实践,提高学生的“软实力”,如社交能力和沟通
能力。

2. 大学可以开拓更多与市场需求相关的专业,给学生提供更多
的工作机会。

3. 大学可以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专业
领域和市场应用。

4. 鼓励学生多进行自主创业,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减少与其他学生的就业竞争。

5. 促进技能培训,引导学生掌握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的趋势,增加学生的竞争力。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大学生数量的快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本文将从就业市场、教育体制、个人因素三个方面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就业市场问题1.1 就业岗位不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就业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

经济结构调整导致一些传统就业岗位减少,而高技能和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却持续增加。

因此,大学生面对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1.2 行业结构不匹配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常常受到父母和社会的影响,导致一些热门专业供过于求,而一些技术和基础岗位却面临人才紧缺的局面。

此外,一些新兴行业和创业机会对于大学生来说还不够吸引人,导致了就业结构不匹配的问题。

解决方案:政府应加大对技术工人的培养和扶持力度,引导大学生选择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专业。

同时,加强对新兴行业和创业机会的宣传,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

二、教育体制问题2.1 教育内容与工作需求不符当前,一些高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方面,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实践技能的培养;另一方面,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实践经验和企业背景。

这导致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与企业需求相符合的工作经验。

2.2 创新和创业意识薄弱现代社会对于创新和创业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传统的教育体系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的培养。

这使得大学生在创新和创业能力上与社会需求出现了差距。

解决方案:高校应改革教育内容,加强实践环节的设置,鼓励教师走出象牙塔,增加与企业的联系。

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提供创新创业的培训和实践机会。

三、个人因素问题3.1 就业观念不合理一些大学生对于就业观念存在误区,盲目追求薪资和名利,而忽略了工作的实际需求和自身兴趣。

这导致他们过分依赖名校背景和学历,而忽视自身能力和专业素养。

3.2 求职技巧欠缺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缺乏实践经验和求职技巧,往往无法展示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浅谈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与对策

浅谈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与对策

浅谈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与对策随着大学生人数的增加与就业市场的竞争加剧,大学生就业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这其中,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是每一个大学生都会面临的问题。

本文将从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方面进行探讨。

1.人口基数太大。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大量的毕业生涌入市场导致就业市场短缺,特别是那些专业受欢迎度不高的学生。

2.就业市场结构不合理。

由于各个行业和企业的需求不同,导致就业市场出现了很大的结构性失衡,一些行业和领域的就业机会十分有限,而一些热门岗位的竞争性非常激烈,使得大学生就业相对困难。

3.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

在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企业更看重应聘者的职业素质和实际能力,然而很多大学生在实践能力、职业技能、沟通交际等方面存在短板。

4.错失就业机会。

很多大学生并不了解就业机会,缺乏职业规划和求职技能,或者因为自身条件不匹配或不符合企业需求而无法获得就业机会。

二、大学生就业困难所带来的问题1.脱离社会和现实。

如果毕业生无法顺利就业,那么就可能面临失业、无法自给自足等问题,难以融入社会。

2.经济压力过重。

如果毕业生不能及时实现就业,就可能会面临生活费用、还贷、家庭开支等经济困难,无法承受生活所必需的消费压力。

3.学业上的影响。

就业困难可能会影响到毕业生在以后的学业中,使得毕业生对自己的专业产生质疑,影响到毕业生的未来发展方向。

三、解决对策1.提高职业素质和实践技能。

毕业生应该学会从实践中学习,注重职业培训,增强职业实践技能,提升职业水平。

例如,可以加入社团、参加企业实践、积极参加各种培训班等。

2.加强就业信息的获取。

毕业生可通过专业相关的就业信息网站、熟人介绍、企业校园招聘会、社会招聘会等途径,了解招聘信息和岗位需求。

3. 精准求职。

毕业生需通过多方面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学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求职方向,发挥自己的优势,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今年大学生就业困境尤其明显。

通过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大学毕业生的供需失衡、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就业观念误区等都是造成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下面店铺给大家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希望能帮到大家。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原因一高校扩招影响虽然国家已经停止了扩招,但是这几年扩招的影响依然存在。

200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115万,2002年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80万,4年内增加了223万。

仅就广东省而言,2004年高校毕业生为13.2万人,2005年为16.5万人,今年广东省内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将首次突破20万人,加上来广东“淘金”的外省院校毕业生,预计今年在省内求职谋业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将超过30万人。

再来看全国大学生待业的人数:2001年34万大学生待业,2002年37万,2003年52万,2004年69万,2005年达到79万,今年还是一个不容乐观的未知数。

原因二学生就业渠道不畅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

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

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原因三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记者采访发现,一些私营企业用工制度极不合理,不但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而且社会保险、养老金、公积金等一系列社会福利也没有。

另外,起薪较低,升幅不大,并伴有苛刻的罚款制度,让大学生确实受不了。

同时,用人单位还设置经验、性别等障碍拒绝应届毕业生。

拒绝的理由有动手能力差、需花费培训费用、稳定性不高等等。

用人单位在招人时追求实用和低成本,存在眼光短视和心态浮躁的情况。

原因四高校专业设置错位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

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高分低能。

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

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

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原因五学生缺乏就业培训机会不少企业拒绝承担大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数年工作经验”。

事实上,一个理工科毕业的大学生,需要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经过一定时间的继续学习,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

要达到这一要求,只能是大学生个人和家庭承担,而如果把“在岗培训”转移到学校里面去完成的话,在时间和金钱上都将是非常不经济的。

原因六学生仍然期望过高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

此外,据2006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

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

而不少大学生对此感到很委屈,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戒备心理。

原因七学生缺乏求职技巧用人单位表示,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

更有一些求职者面试时弄虚作假,企图欺骗蒙混过关,谁知很快就被有经验的用人单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试失败的惨痛教训。

而这样久而久之,用人单位也会觉得大学生不诚信而丧失信心。

原因八市场对白领需求不足由于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处于国际分工的底部,新增加的劳动就业岗位,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就业岗位,使得中国就业上呈现“白领需求不足”的状况,这是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国的大学生就业岗位与扩招之后的庞大毕业生数量之间,形成巨大的落差,而且还将因此降低大学生的谈判地位,引发其他严重问题。

原因九文科教育质量低下由于教学内容,几乎不针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现实,学生经过大学数年的学习之后,对于现实社会的状况仍然是十分隔膜,这也严重不利于学生的就业。

大学扩招过程中间,教师的知识结构仍然是非常陈旧,授课内容政治化空洞化。

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1、考证存在盲目性:企业问卷调查显示,企业在选择“看重哪种证书”选项时全部都选为“零”,可见企业对证书的信赖度并没有大学生想象的那么高。

原因是,如今证书种类繁多,加上近年来各种培训机构层出不穷。

其中又以短期培训和针对应试的居多,企业面对这支日益壮大的“考证大军”产生疑虑——持证人是否真的具有相应能力?因此相比证书,企业更看重个人素质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2、先就业后择业渐流行:就业态度的变化,能从一个方面反映市场上人才供给的情况。

在当前,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先就业再择业”的态度成了多数毕业生的首选。

3、对企业不够了解:大多数大学生并不了解自己想要进入的公司发展前景、用人制度、企业文化、人际关系等等,有一部分学生对以后自己即将在一个什么样的平台上迈出人生第一步只有模糊的概念,甚至根本没有目标。

4、对薪酬的期望更加现实:学生对于薪酬的看法更加现实了,高校学生期望月薪1000-4000元的占总人数的68%左右,其中2000-3000元为更多学生接受;2000-4000元的期望人数居多;1000-2000元及4000元以上的期望人数较少。

5、职业规划意识不够强:相比于过去,今天的大学生就业观念已发生很大的变化,这和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人才市场的逐渐完善、选择多元化的趋势相吻合。

很多大学本科在校生对于以后的就业有模糊的打算,还有一些没有做任何的打算,而真正有明确规划的人却只占很少的一部分。

6、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不全面,甚至存在明显的缺陷,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缺少管理经验,对行业缺少深度认识,对市场和营销缺少深入了解。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在《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4》一书中指出,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大学生需求增长速度赶不上大学毕业生增加的速度。

与发达国家比较,美国约有2.7亿人口,大学近4000所,若要达到如此的比例和规模,中国需要办20000所大学;即使按照韩国目前高等教育的规模水平,中国也要办近10000所大学才够。

国内总共才1000多所普通高校,即使算上成人和民办高校,也不过3000多所,大学在校生的人数还远远达不到国家战略发展的需求。

二是大学生的预期收入与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之间存在匹配上的困难。

调查发现,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收入预期高估幅度在40%左右,远远高于美国和欧洲等国的10%左右。

薪水是人们对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

在2003年北京团委组织的一次针对毕业生的调查中表明,大学生们对薪水要求并不低,在回答“您求职要求的工资底线”时,近六成(56%)人的选择集中在1000元到3000元之间,其中只有15%的人能接受每月挣1000-1500元,两成人可以接受自己的工资在1500-2000元,认为2000-3000元比较合理的占21%。

三是大学生大多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就业,愿到欠发达地区工作的较少。

北京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李国忠指出:“其实现在我国的很多地方还是很需要大学毕业生的,比如说基层单位、中西部地区、低收入的技术工作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毕业生也并不过剩!”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王新陆认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并不是人才过剩,而是结构性问题,人才过剩只是相对的现象。

有一项对3000余名本科毕业生的调查表明,首选到北京工作的高达74.8%,首选去中西部地区的仅有2%。

这些毕业生的收入渴望值是每月2000至4000元,低于月薪2000元坚决不干。

这就表明大学毕业生有主动不就业的可能性。

北京某高校的调查表明,未找到接收单位的毕业生中,准备考研究生、博士生者占总人数的比例高达40.8%。

同时,大学毕业生未签约就已就业的大有人在,他们很可能未列入已就业统计。

原因可能是单位借口试用不愿签约;从事临时性工作;毕业生自主创业未能列入签约统计。

曾湘泉由此得出结论,真正就业困难的人在未签约中仅占少数。

因此,从测量的角度来看,现行的初次就业率指标和数据所反映出来的走低,事实上夸大了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现象。

第一,主动不就业者,如想继续深造的人,属于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人员,不能算做失业;第二,非签约就业即隐性就业,事实上也是就业。

两者一减一加,结果是:目前对大学生的名义就业率的统计低于实际的初次就业率,大学生的就业难度被夸大。

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形势下必然发生碰撞,但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前教育部学生司司长认为:“就业压力加大,我国高等教育从国家整体需要看,我们目前的大学毕业生肯定不是多了。

解决问题的一方面,需要学生认识到整体趋势,自觉调整就业期望,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

”作为福建新大陆科技集团董事长,王晶代表也希望毕业生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求学期间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各方面能力。

同时,也不要认为到基层、到企业就没有出路,“你看成功的企业家,有哪一个不是从最底层做起?”对“大学生的就业难度被夸大”这一观点,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教授王向前有些不同看法。

他认为:大学生要高价,主动失业的现象在前几年比较多,但目前已经发生变化。

王向前认为,要客观地看待大学生“要高价”的问题。

他表示,由于大学毕业生多了,用人单位选择的余地大了,因而变得非常挑剔。

用人单位为减少成本,增加竞争力,把大学生工资压得很低。

据了解,他所在的学院,大专毕业生的最低工资期望值只有600元,本科毕业生也就是1000元。

王向前说,大学生现在上学的成本是很高的,北京的大学一年全部费用约1.2万元,包括学费、住宿费、伙食费、交通费、服装和课外书等。

学生家庭支付或学生本人打工挣钱都很不容易。

学生参加工作后,有的要还银行助学贷款或给付出学费的家庭一些回馈,这都是必须的支出,都要挣较多的钱来应付。

而且,大学生工作后还有住房问题、婚姻问题需要解决,都需要很大的开支。

因此,不能盲目地说他们“要高价”。

大学生就业难不但是事实,而且解决他们就业难问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相互配合。

中国现在的高等教育规模是世界上最大的,有1500万的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可喜可贺的同时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摆在了每个毕业生的面前。

2003年,高校毕业生为210万,到去年7月为止,毕业就业签约不到50% ;2004年,高校毕业生将超过250万…… 。

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对中国对世界都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