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常见的几种虚词例子与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常见的几种虚词例析
“而”字主要有下列用法,希望能引起注意。
一、连词。表并列关系。《示儿》:“示之,而后知其兄也。”
二、连词。表承接关系。《舍而言道》:“舍十有五,而穷居佣食以给。”
三、连词。表转折关系。《正午牡丹》:“观者如堵,而陈氏草阁临池。”
四、连词。表修饰关系。《卖油翁》:“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五、连词。表假设关系。《芙蕖》:“于焉逍遥,于焉怡息。”
六、代词。相当于“你”。《祭妹文》:“而今而后,汝何恃而教?”
七、词尾。用在重叠的动词的后面,表示动作的连续不断。《杀狗劝夫》:“题笺回文织锦书,而其兄嫂赞成之。”
八、然后。《芙蕖》:“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九、因而、所以。《芙蕖》:“于是芙蕖之在沼,而备草本之德矣。”
“以”字主要用法
一、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时间、处所、方位的介词“以”和介词“于”常被同义复用。《殽之战》:“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
二、连词。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以”和连词“而”常被同义复用。《祭妹文》:“纸灰飞扬,朔风野大,而阿品远矣。”
表示修饰关系的连词“以”和连词“而”常被同义复用。《卖油翁》:“以锥刺之,而刀复能入。”
三、动词。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一是表率领。《谭嗣同》:“以刘例作判院。”一是表以为。《察传》:“以为能兴利除害。”一是表工具、方法。《芙蕖》:“以叶子(纸)生写之。”一是表依据、根据。《日喻说》:“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一是表原因。《狱中杂记》:“以絮幕其外。”
四、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一是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扁鹊见蔡桓公》:“故使人问之,以知其非。”一是介绍动作行为发生时所在的身份。《祭妹文》:“以小影而为人倾国也。”一是介绍动作行为依据。《殽之战》:“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一是介绍动作行为使用的工具、方法。《芙蕖》:“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五、连词。主要有以下用法。一是表并列关系。《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一是表明承接关系。《项脊轩志》:“日三餐,则雏憎负水,以养其母。”
“因”字的主要用法
一、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时所在的处所、凭借的具体条件。《狱中杂记》:“因顺王法,以请得贷。”
二、副词。于是;就。《扁鹊见蔡桓公》:“因逃亡在外。”
“为”字的主要用法
一、动词。做;当;变成;认为;叫;写成等。《林黛玉进贾府》:“汝为博士耶?”《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应系某姓。”
二、介词。介绍与动作行为直接相关的对象。《狱中杂记》:“良工为之称病。”
三、连词。表承接关系。《芙蕖》:“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四、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察变》:“是乌足蟹即半山园中之老蟆也,非鲫鱼耳,何以哉?”
五、句末语气助词。《察变》:“是乌足蟹即半山园之老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