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各向异性的铝合金动态力学性能及切削本构模型研究
《2219铝合金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研究》
《2219铝合金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研究》一、引言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铝合金因其轻质、高强、耐腐蚀等特性在航空、汽车、船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中,2219铝合金以其优异的综合性能在航空航天领域尤为突出。
然而,铝合金材料在塑性变形过程中存在着复杂的力学行为,特别是其各向异性的塑性本构模型研究更是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将重点对2219铝合金的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进行深入研究。
二、文献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铝合金的塑性变形行为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材料的力学性能、微观组织结构以及本构模型的建立等方面。
其中,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的研究对于理解铝合金的塑性变形机制、预测材料的行为及优化加工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已有研究表明,2219铝合金在塑性变形过程中表现出显著的各向异性,其应力-应变响应受到材料取向、晶粒尺寸、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建立精确的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对于描述2219铝合金的力学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三、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采用2219铝合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进行研究。
具体方法包括:1. 实验方法:对2219铝合金进行单轴拉伸实验,获取不同方向上的应力-应变数据;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对材料微观组织结构进行分析。
2. 数值模拟方法:基于实验数据,建立2219铝合金的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对模型进行验证和优化。
四、结果与讨论1. 实验结果:通过对2219铝合金进行单轴拉伸实验,我们获得了不同方向上的应力-应变曲线。
此外,利用EBSD技术对材料微观组织结构进行分析,发现材料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特征。
2. 本构模型建立:基于实验数据,我们建立了2219铝合金的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
该模型考虑了材料取向、晶粒尺寸、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能够较好地描述材料的塑性变形行为。
3. 模型验证与优化:利用有限元软件对建立的本构模型进行验证,发现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2219铝合金的应力-应变响应。
《2219铝合金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研究》范文
《2219铝合金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铝合金因其轻质、高强、耐腐蚀等特性在航空、汽车、船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中,2219铝合金因其优异的综合性能,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尤为突出。
然而,铝合金在塑性变形过程中表现出显著的各向异性特性,这对其力学性能和加工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对2219铝合金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二、文献综述近年来,关于铝合金塑性变形行为的研究已成为材料科学领域的热点。
其中,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的研究对于理解铝合金的力学行为、预测其塑性变形过程、优化加工工艺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关于2219铝合金的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模型参数的准确获取、模型精度和适用性的提高等。
三、2219铝合金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一)模型选择与构建针对2219铝合金的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本文选择了一种典型的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Hill模型进行深入研究。
Hill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金属材料的各向异性特性,且在铝合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Hill模型的基础上,结合2219铝合金的力学性能和塑性变形行为,构建了适用于该合金的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
(二)模型参数的确定模型参数的准确获取是建立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的关键步骤。
本文通过对2219铝合金进行单轴拉伸试验、多轴弯曲试验等,获得了大量的实验数据。
利用这些实验数据,结合数值模拟方法,确定了Hill模型中的各项参数。
四、模型验证与应用(一)模型验证为了验证所建立的2219铝合金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的准确性,本文将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
通过对比发现,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所建立的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2219铝合金的各向异性塑性变形行为。
(二)模型应用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的建立不仅有助于理解铝合金的力学行为,还可以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2219铝合金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研究》
《2219铝合金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研究》一、引言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铝合金因其优良的物理和机械性能,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船舶建造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中,2219铝合金以其高强度、良好的耐热性能和优秀的加工性能,在航空航天领域尤为受到青睐。
然而,铝合金在塑性变形过程中表现出显著的各向异性特性,这对其力学性能和成形过程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对2219铝合金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的研究,对于理解其力学行为、优化加工工艺和提高产品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二、2219铝合金的特性和应用2219铝合金是一种高强度、高韧性的铝合金,具有较好的耐热性能和抗腐蚀性能。
其合金元素组成和微观结构决定了其优异的力学性能。
在航空航天领域,2219铝合金被广泛应用于制造飞机蒙皮、发动机零部件等关键结构件。
三、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概述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是用来描述材料在塑性变形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关系的数学模型。
该模型能够考虑材料在不同方向上的力学性能差异,从而更准确地预测和描述材料的塑性变形行为。
四、2219铝合金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的研究方法针对2219铝合金的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研究,主要采用以下方法:1. 实验研究:通过单轴拉伸实验、多轴弯曲实验等,获取2219铝合金在不同方向上的应力-应变数据,分析其各向异性特性。
2. 理论建模:基于实验数据,建立考虑各向异性的塑性本构模型。
该模型应能够反映2219铝合金的弹性、塑性和加工硬化等力学行为。
3. 模型验证:通过与实验数据的对比,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以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
五、研究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研究和理论建模,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2219铝合金在塑性变形过程中表现出显著的各向异性特性。
不同方向上的应力-应变关系存在明显差异。
2. 建立了一个考虑各向异性的塑性本构模型,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2219铝合金的弹性、塑性和加工硬化等力学行为。
《2219铝合金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研究》范文
《2219铝合金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研究》篇一一、引言在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金属合金的塑性行为研究一直是重要课题。
2219铝合金作为一种常用的高强度、高塑性的工程材料,其力学性能和塑性行为的研究对于优化其应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是描述材料在多方向应力作用下的塑性变形行为的重要工具。
本文旨在研究2219铝合金的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探讨其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形行为,以期为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选择与准备本研究选择2219铝合金作为研究对象。
选用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并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切割和加工,以确保样品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2. 实验方法(1)进行拉伸实验,获得材料在不同方向上的应力-应变数据。
(2)通过金相显微镜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观察和分析材料的微观结构。
(3)建立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并利用实验数据进行模型参数的拟合和验证。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应力-应变曲线分析通过拉伸实验获得2219铝合金的应力-应变曲线。
在多个方向上进行的实验表明,该合金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特征。
在特定方向上,材料表现出较高的强度和塑性。
2. 微观结构分析利用金相显微镜和EBSD技术,观察到2219铝合金的微观结构具有明显的晶粒取向和相分布特征。
这些特征对材料的塑性变形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3. 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的建立与验证基于实验数据和理论分析,建立2219铝合金的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
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材料在不同方向上的塑性变形行为。
通过与实验数据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讨论1. 各向异性来源分析2219铝合金的各向异性主要来源于其微观结构的晶粒取向和相分布特征。
这些特征导致材料在不同方向上的力学性能存在差异,从而表现出各向异性的塑性变形行为。
2. 模型应用与优化建立的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可以应用于工程实际中,用于预测和评估2219铝合金在多方向应力作用下的塑性变形行为。
《2219铝合金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研究》
《2219铝合金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研究》一、引言在当今的工程材料领域,铝合金因其轻质、高强度和良好的加工性能而备受关注。
其中,2219铝合金由于其优秀的力学性能和在航空、航天以及汽车等工业的广泛应用,成为研究的重要对象。
考虑到铝合金材料在多轴应力状态下的复杂变形行为,研究其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用价值。
本文以2219铝合金为研究对象,对其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进行深入探讨。
二、文献综述铝合金作为一种常见的金属材料,其塑性变形行为一直备受关注。
前人对铝合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晶和粗晶的弹性-塑性变形上,以及关于不同取向下力学行为的探讨。
特别是关于各向异性特性,近年来已有多篇论文发表了其在不同方向的变形和破坏的差异。
但大多数研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对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的描述不够准确,或者模型过于复杂,难以在实际工程中应用。
因此,对2219铝合金的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的研究,能够为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设计和制造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三、实验方法本部分首先介绍对2219铝合金进行各向异性塑性研究的方法。
包括采用合适的试样制备、应力-应变测试的精确实施、以及多轴应力状态下的数据采集等步骤。
具体来说,实验将使用不同的加载方式(如单向拉伸、多轴循环加载等)来研究材料的应力-应变响应。
此外,我们还将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材料在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微观结构变化,为建立和验证本构模型提供直接的实验依据。
四、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的建立在建立2219铝合金的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时,我们首先需要确定模型的类型和参数。
根据前人的研究结果和我们的实验数据,我们选择了一种既能够反映材料各向异性特性又相对简单的本构模型。
该模型基于位错动力学理论,考虑了材料的微观结构(如晶粒取向、晶界等)对塑性变形的影响。
模型的参数将通过实验数据(如应力-应变曲线、显微结构变化等)进行拟合得到。
在模型的建立过程中,我们使用了多种数学工具(如微分方程、有限元方法等)来描述材料的变形行为。
基于数字散斑应变测量法的薄板各向异性力学性能研究
T he r s ls h e u t s ow ha : t D c e s r i t t he s e kl ta n
me s i g m e ho sa fe tv o oobt i hem e ha c lp op r isofs e t ,who e gr a e ta a urn t d i n e f c i e t olt a n t c nia r e te h e s s e t s d— v n a e i t a a iiy t a u e t e who e s r i il rng d f r to a t g s isc p b lt o c pt r h l ta n fed du i e o ma i n,a d t s i v t t v n hi s ke o s ud me h nia o r i so a e i l de o c a c lpr pe te fm t ra sun rc mpl x l di g c nd to s;f he S e oa n o ii n ort PCC t e he t hea s e ls e ,t n io r py o l w t e s i t d s i t s t o ffo s r s s no itnc ,whie t o a n ne e nt lLa kf r o fii n ( 1 e l he t t la d i r me a n o d c e fce t r va u s
摘 要 : 统 地 说 明 了采 用 数 字 散 斑 相 关 法 研 究 薄 板 各 向异 性 的 实 验 方 法 和 数 据处 理 方 法 , 而 对 S C 系 进 P C钢 板 和 A 0 1 A6 6 铝 板 的 各 向异 性 及 其 演 化 规 律 进 行 了 研究 。结 果 表 明 : 斑 应 变 测 量 法 是 一 种 获 取 薄 板 力 学 性 能 的 有 效 手 段 , 最 大 优 散 其 点 在 于 能 够 获 得 变 形 过 程 中的 整 体 应 变 场 , 是 研 究 复 杂 加 载 条 件 下 材 料 力 学 性 能 的关 键 ; 于 S C 这 对 P C钢 板 。 流 动 应 其 力 的各 向异 性 并 不 严 重 , 全 量 和增 量形 式 的 L n fr 但 a kod系数 ( 值 和 r值 ) 表 现 出 了 明显 的各 向异 性 , r 均 且其 值 随 着 变 形 的增 加 而 逐 渐 降 低 , 与传 统 的 采用 引伸 计 进 行 应 变测 量 时 只 能获 得 恒 定 的 I n fr 数 不 同 ; 于 AA 0 1铝 板 , 这 . kod系 a 对 66 其 流 动 应 力 和 , 的各 向异 性 均 不 明显 , 与 轧 制 方 向成 不 同 角度 试样 的伸 长 率 表 现 出 了明显 的差 异 . 且 流 动 应 力 的 加 值 但 , 并 工 硬 化 速 率 和 r值 在 拉 伸真 实 应 变 处 于 0 1 ~o 2 . 5 .0时 出现 了 剧 烈 的波 动 ; 着 变 形 的 增 加 , 种 薄 板 应 变 的 各 向 异 性 随 两 都 逐 渐 增 强 , P C钢 板 增 强 得 更 为 明 显 。 SC
铝基非晶合金的制备、性能与应用研究进展
精 密 成 形 工 程第16卷 第3期 62JOURNAL OF NETSHAPE FORMING ENGINEERING 2024年3月收稿日期:2024-02-21 Received :2024-02-21引文格式:曹梓恒, 郭威, 吕书林, 等. 铝基非晶合金的制备、性能与应用研究进展[J]. 精密成形工程, 2024, 16(3): 62-75. CAO Ziheng, GUO Wei, LYU Shulin, et al. Progress in Research on Preparation,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 of Al-based Amor-phous Alloys[J]. Journal of Netshape Forming Engineering, 2024, 16(3): 62-75. *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 铝基非晶合金的制备、性能与应用研究进展曹梓恒1,郭威1,2,3*,吕书林1,王锦程2,吴树森1(1.华中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4;2.西北工业大学 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72;3.深圳华中科技大学研究院,广东 深圳 518057) 摘要:铝基非晶合金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在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综述了铝基非晶合金的成分体系、制备方法、性能特点及应用研究进展。
首先,介绍了铝基非晶合金的发展历史和成分体系,目前铝基非晶主要分为3大体系:二元、三元和多元体系,以及综合性能和形成能力2大方面,多元体系表现更佳,并逐渐向更多元化发展;其次,系统介绍了铝基非晶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粉末状、薄带状、块体样品的制备,相较于非晶薄带的制备,块体和粉状的制备方法较为丰富,而粉状非晶通常作为铝基非晶涂层的预制材料;随后,详细介绍了铝基非晶合金的性能特点、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从性能上来看,铝基非晶在强度和硬度以及耐腐蚀性能上表现良好,目前主要以涂层的形式参与应用,除此之外,研究者们也开始对磁性和热塑性展开研究,由于玻璃形成能力的限制,作为结构材料的应用较少;最后,对其未来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认为涂层是目前铝基非晶合金最具应用前景的工程化方式。
5A06铝合金板材热态本构模型及韧性断裂准则
5A06铝合金板材热态本构模型及韧性断裂准则刘康宁;郎利辉;续秋玉【摘要】In order to obtain the 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5A06 aluminium alloy sheets,uniaxial tensile tests were conducted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From hot tensile and fracture tests,a modified Misiolek equation was defined that extrapolated the flow stress from the diffuse necking of the metal sheet. By using a radial basis unction (RBF)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 Crockroft-Latham ductile fracture threshold prediction model was also developed. An evaluation of the network compared model results with experimental data.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terial flow stress is very sensitive to temperature and strain rate,and the RBF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can predict the ductile fracture threshold with a maximum error of less than 10. 6% .%为了获取材料在不同条件下成形性能指标,对5A06铝合金板材进行了热态单向拉伸试验,结合热态单向拉伸试验和韧性断裂试验结果,提出了一种修正Misiolek模型;利用修正模型的外插性能预测颈缩后板材流变应力,应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算法建立了Cockroft-Latham韧性断裂阈值预测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预测精度评估.结果表明,流变应力对温度及应变速率敏感,对比径向基函数网络模型预测误差小于10.6%.【期刊名称】《西南交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8(053)001【总页数】5页(P214-218)【关键词】铝合金;本构模型;热态;韧性断裂准则;径向基函数网络【作者】刘康宁;郎利辉;续秋玉【作者单位】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7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北京10019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北京100191;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北京10007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G146.2轻质合金材料一般在常温下具有较低的塑性,成形性能较差.在热态条件下的成形性大大提高,许多板材的成形技术[1]均利用了这一特点,使复杂结构薄壁类零部件的加工制造变为可能.然而在热态条件下,这类材料力学性能参数、成形极限、断裂阈值受温度、变形速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材料模型复杂,同时也对轻量化合金热态条件下的韧性断裂评判标准提出了更高要求.准确建立材料在相应条件下力学模型、获取材料在不同变形条件下成形性能指标一直是板材成形过程中工艺分析及工艺优化的关键.韧性断裂是板材塑性加工过程中重要的失效类型[2],多数钣金成形工艺均把韧性断裂作为材料成形极限的重要指标.基于韧性损伤理论的韧性断裂准则是预测板料成形极限指标的有效方法.国内外学者在理论及试验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多种韧性断裂准则[3-4],其中应用较广的有 Cockroft-Latham 准则[5]、Brozzo 准则[6]及 Oyane 准则[7].这些准则多采用阈值控制的方法,即某处材料超过了一定阈值便认为材料发生断裂.与传统的Swift失稳理论、M-K沟槽理论相比,金属韧性断裂理论可解决具有复杂应力状态及非线性加载历史的塑性成形的断裂失效问题.同时,由于金属韧性断裂模型具有简单、参数求解方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成形过程数值仿真分析[8].5A06铝合金是具有代表性的铝镁系防锈铝合金材料[9],因其具有较高的比强度并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及焊接性,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十分广泛.该材料在常温下塑性较差,加热条件下成形性会有明显改善,其热变形行为较为复杂,对变形条件十分敏感.本文中通过热态单向拉伸试验,获取了不同温度及应变率条件下5A06铝合金板材颈缩前的应力-应变曲线,在对比Misiolek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修正Misiolek本构模型,利用热态本构模型外插性能及数值积分法确定不同温度及应变速率条件下的Cockroft-Latham韧性断裂阈值.利用径向基函数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对5A06-O 板材断裂阈值预测模型进行了训练.在建立的断裂阈值预测模型及热态本构方程基础上,预测了200℃条件下宽板弯曲及热态胀形过程韧性断裂临界条件,并与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1 试验1.1 热态单向拉伸试验试验选择厚度为1.5 mm的5A06-O铝合金板材,其化学成分见表1,表中:wB为质量分数.采用长春试验机研究所CCS-88000电子万能试验机,根据GB/T 4338—2006《金属材料高温拉伸试验方法》,在不同温度(150、200、250、300 ℃)、不同应变率(0.055 00、0.005 50、0.000 55 s-1)条件下进行试件的热态单向拉伸试验.通过对单向拉伸试件印制网格,获取单向拉伸状态下板材破裂处极限应变数据,利用该数据确定断裂阈值.表1 5A06-O铝合金板材化学成分Tab.1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5A06 alloy元素 Mg Si Fe Cu Mn Zn Ti Al wB/% 5.9 0.4 0.4 0.1 0.7 0.20.06 其余单拉试验环境箱采用封闭式整体对流加热,获取共计12组数据,试样在拉伸前保温10 min,计算得到颈缩前应力-塑性应变曲线如图1所示,图中: ε为材料应变率.图1 5A06铝合金板材流动应力-塑性应变曲线Fig.1 Flow stress vs.plastic strain of the 5A06 alloy sheet由图1可以看出,在相同温度条件下,5A06铝合金板材的流变应力随着应变率的增加而增大;低于250℃后,材料变形主要以加工硬化为主,应力-塑性应变曲线近似为幂函数型,随着温度的升高(高于250℃),金属原子热运动加剧,动态回复(再结晶)效应愈加明显,此时软化机制占主导,使材料变形曲线呈现加工软化特点.另外,动态回复(再结晶)过程进行需要一定时间,较低的应变速率可使软化现象更加显著.1.2 热态宽板弯曲及胀形试验本文进行了200℃不同变形速率条件下宽板弯曲试验与胀形试验,其中,宽板弯曲试样长100 mm,两端夹持段宽度50 mm,中间平行段宽度39 mm,平行段与两端过度圆角24 mm;胀形试验内凹模直径100 mm.试验前,通过电化学腐蚀法在试样表面印制直径为2.5 mm网格阵列,以测量破裂时应变.宽板弯曲试验及胀形试验分别在BSC-50AR板材成形试验机及YRJ-50板材充液热胀形-拉深试验机上进行.2 修正Misiolek本构模型金属热态本构关系反映了材料流变应力特征,是材料在热态条件下的重要力学性能,描述了应力随着应变率、温度及变形程度的变化,在制定合理热加工工艺、金属塑性变形理论研究及有限元仿真计算中均起着重要作用[10].在热态变形过程中,5A06铝合金等轻量化合金材料加工硬化、动态回复软化机制相互作用,使流变应力曲线呈现出对温度及应变率的敏感性,增加了预测难度.国内外研究学者对热环境下材料流动应力的研究多基于Arrhenius形式,热激活流动模型或其修正形式[11-13],适用于预测具有饱和应力特征的金属高温流变应力,对于温热条件下如铝合金等轻质合金材料的预测效果并不理想.单拉试验可以较为精确地获取颈缩前的板材应力-应变曲线,板材成形过程一般具有较大的变形量,当计算仿真分析过程中,板材变形程度超过单向拉伸试验中最大均匀变形量时,模拟结果会出现误差.本文通过建立适用于5A06铝合金温热状态本构模型,利用单拉试验中获取不同条件下的流变应力曲线确定模型参数,采用本构模型外插计算方法预测颈缩后材料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对比国内外学者提出的本构模型[14-15],本文选择以Misiolek模型[16]为基础,构造该模型修正形式,以反映温度及应变率对材料流变应力的影响规律.修正Misiolek本构模型如式(1)、(2).式中:(ε0+p)n( ε,T)为幂函数强化项;em( ε,T)p为软化因子;其余物理量含义见文献[16].假定Misiolek模型各参量C、n、m分别与ξ及η呈抛物线关系.对C、n、m值进行非线性高次函数拟合,得到的修正Misiolek本构模型及模型参数如式(3)、(4),式中:M、N、P分别为不同参数的修正系数.修正Misiolek本构模型计算应力与试验数据对比如图1所示.由图1可以发现,修正Misiolek本构模型预测结果与试验应力-应变曲线较为吻合.3 韧性断裂阈值确定采用阈值控制方法确定金属韧性断裂准则,可用于预测非线性加载塑性变形过程断裂失效问题.Crockroft-Latham断裂准则是目前应用较广的韧性断裂准则[17].该准则认为,在不同温度、变形速率条件下,塑性变形最大拉应力是导致材料破坏的主要因素,单位体积拉应力功达到某一临界值时材料便发生断裂.Crockroft-Latham断裂准则所需待定变量较少,参数获取简单,预测精度较高,适用于轻质合金板材热态成形过程断裂性能预测.Crockroft-Latham断裂准则为式中:I为临界断裂应变能;珔εf为断裂发生处的等效应变;σmax为最大拉应力;珔ε为某一时刻的等效塑性应变.本文建立的5A06铝合金热态韧性断裂准则忽略了板材各向异性影响,屈服函数选用各项同性Von-Mises屈服模型及相应等效应变计算公式,利用提出的修正Misiolek本构模型外插延伸性,建立板材颈缩后流变应力曲线,并利用数值积分算法,将式(5)进行梯形积分离散化处理,得利用读数显微镜测取热态单向拉伸试验破裂点周围极限应变数据,将其作为断裂发生处的等效应变珔εf值,将式(3)~(4)代入式(6),得到5A06铝合金不同条件下Cockroft-Latham韧性断裂阈值,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5A06铝合金韧性断裂阈值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与该铝合金材料变形抗力随着温度的变化趋势一致;在低于250℃条件下,断裂阈值随着变形速度的降低而增大,这是因为变形速度越低,材料回复过程越充分,金属晶体缺陷消除程度增大,得到更大的变形量;300℃条件下该趋势与之相反,本文认为与材料在300℃条件下流变应力对变形速度敏感程度较大及应力值较低有关.表2 不同条件下5A06铝合金Crockroft-Latham韧性断裂阈值Tab.2 Crockroft-Latham fracture threshold of the 5A06 Al alloy under variousconditions MPa应变速率/s-1 温度/℃150 200 250 300 0.055 00 76.535 73.423 65.652 65.105 0.005 50 91.979 80.172 71.438 58.668 0.000 55 115.048 90.071 73.938 51.417径向基函数(RBF,radial basis function)神经网络是一种前馈型人工神经网络[18-19],基本思想是利用对中心点径向对称的非负非线性函数作为隐含层单元的“基函数”构成隐含层空间,将输入矢量映射到隐空间,以任意精度全局逼近一个非线性函数.文中利用径向基函数网络算法对5A06板材断裂阈值与变形条件关系模型网络进行了训练,建立的断裂阈值预测模型及热态本构方程,在此基础上预测200℃时,宽板弯曲及热态胀形过程韧性断裂临界条件,并与试验结果对比.典型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通常具有3层网络结构[20],包括输入层、隐含层、输出层.RBF网络中常用的径向基函数为高斯函数,其激活函数如式(7)所示.用式(7)实现了输入矢量到隐函数空间的非负非线性映射.式中:xp-ci为欧氏范数;ci为隐含层节点中心;xp=(x1p,x2p,…,xNp)为第 p个N 维输入样本;γ 为隐含层节点归一化参数.基于径向基函数网络,由式(8)确定从隐含层空间到输出层空间的线性变换.式中:wij为隐含层到输出层的连接权值;h为隐含层的节点数;yj为与xp对应的第j个输出节点值.编写RBF神经网络模型训练程序,输入表2中的5A06铝合金不同变形条件下韧性断裂阈值,添加必要中间插值节点并归一化后,建立了该材料在150~300 ℃,应变速率在0.055 ~0.000 55 s-1间的Crockroft-Latham断裂阈值预测模型,经过27次迭代训练得到最终训练均方误差,均方误差小于1×10-6.4 试验对比分析利用建立的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结合修正Misiolek本构模型,计算200℃时的不同变形速率、不同变形路径下Crockroft-Latham韧性断裂阈值,结果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利用径向基函数网络得到的预测值与试验值较为吻合,其最大误差为10.63%,表明文中建立的韧性断裂准则预测模型能较好地预测5A06铝合金板材不同变形条件下的断裂阈值.图2 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Fig.2 Comparison between predicted and test results5 结论(1)通过5A06铝合金板材热态下单向拉伸试验发现,该材料应力曲线具有显著的温度敏感性及应变率敏感性特点,在250℃以上时,曲线出现软化趋势.(2)基于单向拉伸试验数据,提出了一种修正Misiolek本构模型,该模型可反映不同温度及应变速率影响下的5A06铝合金板材流变应力特征,模型预测结果与试验曲线较为吻合.(3)利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算法,结合修正Misiolek本构模型,本文建立了5A06板材热态Crockroft-Latham韧性断裂阈值预测模型,结合热态胀形试验及宽板弯曲试验对该神经网络模型实用性进行了验证,对比结果发现,模型预测误差在10.63%内.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 LANG Lihui,LIU Kangning,CAI Gaoshen,et al.A criticalreview on specialforming processes and associated research for lightweight components based on sheet and tube materials[J].Manufacturing Review,2014,1(9):1-20.[2]杨锋平,罗金恒,张华,等.金属延性断裂准则精度的评价[J].塑性工程学报,2011,18(2):103-106.YANG Fengping,LUO Jinheng,ZHANG Hua,et al.Evaluation of ductile fracture criterions[J].Journal of Plasticity Engineering,2011,18(2):103-106.[3]虞松,陈军,阮雪榆.韧性断裂准则的试验与理论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6,17(19):2049-2052.YU Song Y,CHEN Jun,RUAN Xueyu.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ductile fracture criterion[J].China Mechanical Engineering,2006,17(19):2049-2052.[4]余心宏,翟妮芝,翟江波.应用韧性断裂准则预测板料的成形极限图[J].锻压技术,2007,32(5):44-47.YU Xinhong,ZHAI Nizhi,ZHAI Jiangbo.Prediction of sheet metal forming limit diagram by applying ductile fracture criterion[J].Forging and Stamping Technology,2007,32(5):44-47[5] COCKCROFT M G,LATHAM D J.Ductility and the workability of metals[J].Journal Institute of Metals,1968,96(1):33-39.[6] BROZZO P,DELUKA B,RENDINA R.A new method for the prediction of formability in metal sheets[C]∥Proceedings of the Seventh Biennial Conference on Sheet Metal Forming and Formability.[S.l.]:International Deep Drawing Research Group,1972:18-26. [7] OYANE M,SATO T,OKIMOTO K,et al.Criteria for ductile fracture and their applications[J].Journal of Mechanical Working Technology,1980,4(1):65-81.[8]叶拓,王冠,姚再起,等.汽车用6xxx系铝合金薄壁件的韧性断裂行为[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4,24(4):878-887.YE Tuo,WANG Guan,YAO Zaiqi,et al.Ductile fracture behavior of 6xxx aluminum alloy thin-walled components of automobile[J].The Chinese Journal of Nonferrous Metals,2014,24(4):878.[9]张红霞,吴广贺,闫志峰,等.5A06铝合金及其焊接接头的疲劳断裂行为[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3,23(2):327-335.ZHANG Hongxia,WU Guanghe,YAN Zhifeng,etal.Fatigue fracture behavior of 5A06 aluminum alloy and its welded joint[J].The Chinese Journal of Nonferrous Metals,2013,23(2):327-335.[10] LIN Yongcheng, CHEN Mingsong, ZHANG Jun.Modeling of flow stress of42CrMo steel under hot compression[J].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A,2009,499(1):88-92.[11] YIN Fei,HUA Lin,MAO Huajie,et al.Constitutive modeling for flow behavior of GCr15 steel under hot compression experiments[J].Materials and Design,2013,43:393-401.[12] GUPTA AK, ANIRUBHV K, SINGH SK.Constitutive models to predict flow stress in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316 atelevated temperatures[J].Materials and Design,2013,43:410-418.[13] PENG Xiaona,GUO Hongzhen,SHI Zhifeng,et al.Constitutive equations forhigh temperature flow stress of TC4-DT alloy incorporating strain,strain rate andtemperature[J].Materials& Design,2013,50(17):198-206.[14] CHABOCHE J L.A review of some plasticity and viscoplasticity constitutive theorie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sticity,2008,24(10):1642-1693.[15] GRONOSTAJSKI Z.The constitutive equations for FEM analysis[J].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2000,106(1):40-44.[16] MISIOLEK Z, KOWALCZYK J, KASTNER P.Investigation of plastic flow stressesof Zn and its alloys[J].Arch.Hutn,1977,22(1):71-88.[17] FAGERHOLT E,DORUM C,BORVIK T,et al.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fracture in a cast aluminum allo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lids and Structures,2010,47(24):3352-3365.[18]缪报通,陈发来.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在散乱数据插值中的应用[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1,31(2):135-142.MIAO Baotong,CHEN Falai.Applications of radius basisfunction neuralnetworks in scattered data interpolation[J].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2001,31(2):135-142.[19]王炜,吴耿锋,张博锋,等.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及其应用[J].地震,2005,25(2):19-25.WANG Wei,WU Gengfeng,ZHANG Bofeng,et al.Neural networks of radial basis function(RBF)and it's application to earthquake prediction[J].Earthquake,2005,25(2):19-25.[20]张晓斌,孙宇,代珊.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杯形件拉深成形变压边力预测技术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7,24(8):36-38.ZHANG Xiaobin,SUN Yu,DAI Shan.A study on the prediction technology of variable blank-holding force for deep drawing forming of cup shaped parts based on radial basis neural network[J].Journal of Machine Design,2007,24(8):36-38.。
《2219铝合金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研究》范文
《2219铝合金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研究》篇一一、引言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塑性变形是决定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特别是在航空、航天和汽车制造等领域,轻质、高强度、可塑性好的铝合金成为了主要的应用材料。
而作为具有高塑性的2219铝合金,其在工程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
对于此类材料的本构模型研究,尤其涉及各向异性塑性行为的探索,成为了工程研究和学术探讨的重要课题。
本篇论文将深入探讨2219铝合金的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二、文献综述近年来,关于铝合金的塑性本构模型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然而,大多数研究主要关注于材料的各向同性行为,而忽视了各向异性行为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2219铝合金作为一种具有显著各向异性的材料,其塑性行为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对于2219铝合金的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验研究和理论建模两个方面。
实验研究主要通过不同方向的单轴拉伸实验、多轴压缩实验等手段来获取材料的应力-应变数据。
理论建模则主要是根据实验数据和材料的微观结构来建立相应的本构模型。
尽管在模型研究和应用上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关于模型的精度和适应性方面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实验方法与结果分析为了更深入地研究2219铝合金的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我们进行了以下实验:(一)实验材料与设备我们选用标准规格的2219铝合金材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方向的单轴拉伸设备进行实验。
同时,我们使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来获取材料的应力-应变数据。
(二)实验方法我们首先对材料进行不同方向的预处理,包括热处理和机械处理等,以获得不同的微观结构。
然后进行单轴拉伸实验,记录不同方向上的应力-应变数据。
此外,我们还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材料的微观结构。
(三)结果分析通过对比不同方向上的应力-应变数据和微观结构观察结果,我们发现2219铝合金的各向异性行为主要表现在不同方向上的屈服强度、延伸率和硬化行为等方面。
7050_铝合金蠕变本构模型及其泛化能力研究
第15卷第7期李俞韦,等:2024铝合金孔洞缺陷搅拌摩擦点焊修复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95Finite-Element Studies on the Effect of Tool Shape inFriction Stir Welding[J].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anu-facture, 2010, 224(8): 1161-1173.[21] BENSON D J, OKAZAWA S. Contact in a Multi-Mater-ial Eulerian Finite Element Formulation[J]. ComputerMethods in Applied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2004,193(39/40/41): 4277-4298.[22] LIU Qi-peng, LI Wen, ZHU Lei, et al. Tempera-ture-Dependent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Its Effect onModeling Friction Stir Welding for Aluminum Alloys[J].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2022, 84: 1054-1063.[23] ZAHMATKESH B, ENAYATI M H, KARIMZADEH F.Tribological and Microstructural Evaluation of FrictionStir Processed Al2024 Alloy[J]. Materials & Design,2010, 31(10): 4891-4896.[24] AL-BADOUR F, MERAH N, SHUAIB A, et al.Thermo-Mechanical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FrictionStir Welding of Dissimilar Alloys[J]. The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14,72(5): 607-617.[25] MISHRA R S, MA Z Y. Friction Stir Welding and Proc-essing[J].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R: Re-ports, 2005, 50(1/2): 1-78. [26] 赵华夏, 董继红, 孟强. 7050高强铝合金搅拌摩擦焊典型宏观缺陷试验研究[J]. 精密成形工程, 2019, 11(6): 141-148.ZHAO Hua-xia, DONG Ji-hong, MENG Qiang. Ex-perimental Study on Typical Macroscopic Defects of 7050 High Strength Aluminum Alloy Friction Stir Welding[J]. Journal of Netshape Forming Engineering, 2019, 11(6): 141-148.[27] 肖旋, 秦鼎强, 倪昱, 等. 铝合金薄板搭接高速FSW缺陷及断裂行为[J]. 精密成形工程, 2019, 11(6): 135- 140.XIAO Xuan, QIN Ding-qiang, NI Yu, et al. Defects ofHigh Speed Friction Stir Welding and Fracture Behaviorof Aluminum Alloy Thin Plate Lap Joints[J]. Journal ofNetshape Forming Engineering, 2019, 11(6): 135-140. [28] 邓运来, 邓舒浩, 叶凌英, 等. 焊后热处理对AA7204-T4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J].材料工程, 2020, 48(4): 131-138.DENG Yun-lai, DENG Shu-hao, YE Ling-ying, et al.Effects of Post-Weld Heat Treatment on Microstructures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A7204-T4 Aluminum Alloy FSW Joint[J]. 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2020, 48(4): 131-138.责任编辑:蒋红晨精 密 成 形 工 程第15卷 第7期96 JOURNAL OF NETSHAPE FORMING ENGINEERING2023年7月收稿日期:2023–03–09 Received :2023-03-09基金项目:航空科学基金(2020Z047056003);江西省重点研发计划(20202BBEL53012) Fund :Aeronautic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2020Z047056003);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ject of Jiangxi Province (20202BBEL53012)作者简介:徐显强(1996—),男,硕士生。
《2219铝合金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研究》范文
《2219铝合金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铝合金因其轻质、高强、耐腐蚀等特性在航空、汽车、船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中,2219铝合金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
然而,由于材料在加工和服役过程中表现出显著的各向异性塑性行为,对其本构模型的准确描述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旨在研究2219铝合金的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为材料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力学行为分析和性能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二、文献综述在过去的研究中,关于铝合金塑性本构模型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对于各向异性塑性行为的描述仍存在诸多挑战。
各向异性是指材料在不同方向上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能,这给材料的加工和使用带来了很大的复杂性。
目前,对于2219铝合金的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研究尚不充分,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三、材料与方法本文采用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2219铝合金的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实验测定材料在不同方向上的力学性能参数,包括屈服强度、延伸率等。
然后,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材料的本构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材料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力学行为。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4.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定,我们得到了2219铝合金在不同方向上的力学性能参数,包括屈服强度、延伸率等。
结果表明,材料在不同方向上具有显著的各向异性特征。
4.2 模型建立与分析基于实验结果,我们建立了2219铝合金的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
模型中考虑了材料在不同方向上的力学性能差异,能够较好地描述材料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力学行为。
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我们发现模型能够准确地预测材料的塑性变形行为和力学响应。
五、讨论与展望本文研究的2219铝合金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为材料的力学行为分析和性能优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然而,仍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模型中的参数需要通过实验测定,而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误差;其次,模型的应用范围和适用条件需要进一步探讨。
《2219铝合金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研究》
《2219铝合金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铝合金因其轻质、高强、耐腐蚀等特性在航空、汽车、船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中,2219铝合金因其优良的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被广泛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然而,由于材料在加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向异性,使得其塑性变形行为变得复杂。
因此,对2219铝合金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2219铝合金的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为相关领域的研发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二、文献综述在过去的研究中,学者们对铝合金的塑性本构模型进行了大量研究。
其中,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因其能够更好地描述材料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变形行为而备受关注。
对于2219铝合金,其各向异性主要源于材料在加工过程中的晶体取向和微观结构。
因此,建立准确的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对于预测和描述2219铝合金的塑性变形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学者们主要采用实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铝合金的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进行研究。
实验方法主要包括单轴拉伸试验、多轴疲劳试验等,通过测量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硬度、断裂韧性等参数来研究材料的塑性变形行为。
数值模拟方法则主要通过建立本构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等方法对材料的塑性变形行为进行模拟和预测。
三、实验研究本文采用实验方法对2219铝合金的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进行研究。
首先,我们进行了单轴拉伸试验,测量了材料在不同方向上的应力-应变曲线。
其次,我们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观察和分析,探讨了材料各向异性的微观机制。
最后,我们根据实验结果建立了2219铝合金的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
四、模型建立与结果分析基于实验结果,我们建立了2219铝合金的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
该模型考虑了材料在不同方向上的力学性能差异,能够更好地描述材料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塑性变形行为。
通过与实验结果的对比,我们发现该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材料的塑性变形行为,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复合材料力学课件第02章-各向异性弹性力学基础
通过研究复合材料的损伤演化机制和 破坏准则,可以预测和防止在使用过 程中出现的损伤和破坏,提高复合材 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优化设计
利用各向异性弹性力学理论,可以对 复合材料的铺层角度、厚度等进行优 化设计,以实现最佳的力学性能和功 能特性。
各向异性弹性力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生物医学工程
在人工关节、牙科植入物等生物医学 工程领域,各向异性弹性力学理论被 用于模拟和预测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 力学性能。
边界条件和载荷的复杂性
由于各向异性材料的特性,其边界条件和所受的 载荷也相对复杂,需要细致考虑。
3
数值模拟的困难性
由于各向异性材料的复杂性,数值模拟方法需要 更高的精度和稳定性,以准确模拟其力学行为。
各向异性弹性力学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发展更高效的数值分析方法
针对各向异性材料的特性,发展更高效、精确的数值分析方法, 如有限元法、边界元法等。
详细描述
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是确定弹性力学问题解的重要因素。边界条件描述了材料边 界上的应力分布,而初始条件描述了材料在初始时刻的应力状态。这些条件对于 确定材料的响应至关重要。
各向异性弹性常数及其物理意义
总结词
描述各向异性弹性材料的五个独立弹 性常数及其物理意义。
详细描述
各向异性弹性材料的五个独立弹性常数包括三 个主剪切模量G1、G2、G3,一个主压剪切模 量G12,以及一个主压模量K1。这些弹性常数 分别描述了材料在各个方向上的剪切和压缩行 为,对于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预测其响应具 有重要意义。
平衡方程
总结词
描述各向异性弹性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内部应力和应变之间的平衡关系。
详细描述
平衡方程是描述材料内部应力分布的微分方程,它基于连续介质力学原理,即 在一个封闭的体积中,应力矢量的散度为零。平衡方程是建立各向异性弹性力 学方程的基础。
《2219铝合金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研究》范文
《2219铝合金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制造业的快速发展,铝合金作为一种轻质高强的金属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轨道交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中,2219铝合金因其优良的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成为重要的结构材料之一。
在复杂的工程应用中,材料塑性变形行为的研究对于产品性能的预测和控制至关重要。
本构模型作为描述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工具,对2219铝合金的各向异性塑性变形行为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铝合金的塑性本构模型进行了大量研究。
其中,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因能更好地描述材料在不同方向上的力学性能而备受关注。
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的构建、参数确定以及应用等方面。
对于2219铝合金的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研究尚不够充分,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其力学性能及变形行为。
三、模型构建针对2219铝合金的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本研究采用了一种基于位错动力学的模型框架。
该模型综合考虑了材料在不同方向上的力学性能差异,包括晶粒取向、滑移系统等因素对塑性变形的影响。
通过引入位错密度、位错运动速率等参数,建立了描述材料塑性变形行为的数学模型。
四、实验方法与数据获取为了验证所构建的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的准确性,我们设计了一系列实验。
首先,通过单轴拉伸实验获取了2219铝合金在不同方向上的应力-应变曲线;其次,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对材料的晶粒取向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光学显微镜观察了材料在塑性变形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变化。
通过这些实验手段,我们获得了描述材料塑性变形行为所需的关键数据。
五、模型验证与结果分析将实验数据与所构建的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2219铝合金在不同方向上的塑性变形行为。
通过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优化,我们得到了更准确的描述材料力学性能的参数值。
此外,我们还分析了材料在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塑性变形行为及微观结构变化,为进一步优化模型提供了依据。
2524铝合金薄板平面各向异性研究
4
航 空 材 料 学 报
第 29卷
图 5 两种不同状态 2524合金板材的透射电子显微组织 Fig.5 TEM microstructureofthe2524 alloysheetoftwodifferentcondition
{HKL}的轴密度参量 PHKL, 之后确定 {HKL}极点在
极射赤面投影三角形中的直角坐标 XHKL, YHKL值 , 用
等高线绘图软件 Surfer8.0绘出反极图 。
∑ ∑
PHKL
= IHKL I标 HKL
n 1
(NHKL I标IHHKKLL)
n
NHKL
1
1.5 合金的显微组织观察
(2)
0°(轧向 )、30°, 45°, 60°, 90°(横向 )共 5个方向上切 取拉伸试样 , 如图 1所示 。试样按照 GB6397— 1986 《金属拉伸试验试样 》的规定进行加工 , 之后在 CSS44100材料试验机上进行实验 。 1.3 平面各向异性指数 IPA计算 按 文献 [ 7, 8] 提 供 的 下式 方 法 进行 计 算 , 其 中 Xmax, XSmin分别表示 5个取样方向上 σb, σ0.2 , δ的最 大值和最小值 , Xmid1 , Xmid2 , Xmid3分别对应 3个中间
2.3 两种不同状态 2524铝合金板材的显微组织结构 对冷轧态和 T3态 2524铝合金薄板的金相组织 和透射电子显微组织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 典型例子 见图 4和图 5 所示 。图 4金相组织观察表明 , 冷轧 态板材为煎饼状非再结晶组织 , 第二相和未溶相较
多且比较粗大 ;T3态板材为不完全的再结晶组织 , 晶粒比较细小 , 第二相和未溶相较少 , 还可看到少量 的纤维状晶粒结构 。图 5透射电子显微组织观察表 明 , 冷轧态板材具有明显的位错亚结构 , 固溶体内第 二相粗大 , 白色部分是由于粗大的粒子在双喷时脱
《2219铝合金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研究》范文
《2219铝合金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研究》篇一一、引言铝合金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加工性,在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中,2219铝合金作为一种典型的铝合金材料,其力学性能和塑性变形行为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作为描述材料在多方向加载下塑性变形行为的重要工具,对于准确预测材料的力学性能和优化结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研究2219铝合金的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为相关领域的材料设计和性能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二、文献综述过去的研究表明,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对于描述多晶材料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变形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模型通常涉及到材料的晶粒取向、滑移系统、硬化行为等多个因素。
对于2219铝合金而言,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塑性变形能力,但各向异性特征明显,因此建立准确的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对于理解其力学行为至关重要。
目前,关于2219铝合金的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研究尚不充分,不同学者提出的模型在描述材料的力学性能时存在一定差异。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模型进行深入研究和比较,以期找到更适合描述2219铝合金力学行为的本构模型。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2219铝合金的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单轴拉伸实验和多方向加载实验,获取材料在不同加载条件下的应力-应变数据。
其次,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不同本构模型的有限元模型,并将实验数据与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最后,根据对比分析结果,选择最适合描述2219铝合金力学行为的本构模型。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单轴拉伸实验和多方向加载实验,我们获得了2219铝合金在不同加载条件下的应力-应变数据。
将这些数据输入到数值模拟软件中,分别建立不同本构模型的有限元模型。
通过对比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我们发现某些本构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材料的力学行为,而另一些模型则存在较大差异。
在所有模型中,XX模型(具体名称)表现出较好的预测能力。
《2219铝合金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研究》
《2219铝合金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铝合金因其轻质、高强、耐腐蚀等特性在航空、汽车、船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中,2219铝合金以其优异的综合性能在航空航天领域尤为突出。
然而,铝合金在塑性变形过程中表现出显著的各向异性特征,这对其精确成形和性能预测提出了挑战。
因此,对2219铝合金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二、2219铝合金的概述2219铝合金是一种典型的Al-Cu-Mn系合金,具有优良的焊接性能、高温强度和抗腐蚀性能。
该合金的广泛应用使其在塑性变形行为上的各向异性特性备受关注。
理解其各向异性塑性变形行为,对优化材料性能、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三、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概述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是用来描述材料在塑性变形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关系的数学模型。
该模型能够反映材料在不同方向上的力学性能差异,对于准确预测材料的成形性能和力学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四、2219铝合金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研究(一)模型建立针对2219铝合金的各向异性塑性变形行为,本研究采用了一种考虑材料晶体结构、微观组织及加载方向等因素的塑性本构模型。
该模型通过引入各向异性参数,能够更好地描述2219铝合金在塑性变形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关系。
(二)实验方法与数据获取为了验证模型的准确性,我们进行了单轴拉伸、多轴弯曲等实验,获得了不同方向上的应力-应变数据。
同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等技术手段,对2219铝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三)模型验证与结果分析将实验数据与本构模型进行对比,发现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2219铝合金的各向异性塑性变形行为。
通过对模型参数的分析,发现材料的晶体结构、微观组织及加载方向等因素对材料的塑性变形行为具有显著影响。
此外,我们还发现该模型能够为优化材料性能、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有益的指导。
《2219铝合金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研究》
《2219铝合金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研究》一、引言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轻质、高强度的材料成为众多工程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材料之一。
铝合金作为轻质合金材料的重要代表,在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2219铝合金因其优良的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材料在加工和服役过程中会受到复杂的应力状态和温度环境的影响,其塑性变形行为表现出显著的各向异性特点。
因此,对2219铝合金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二、文献综述在过去的研究中,众多学者对铝合金的塑性变形行为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其中,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是描述材料在多轴应力状态下的塑性变形行为的重要工具。
目前,针对2219铝合金的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模型的准确性、适用范围以及与实际工程问题的结合等方面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建立准确的2219铝合金各向异性塑性本构模型,并探讨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材料制备与性能测试:制备不同工艺参数下的2219铝合金试样,进行拉伸、压缩等力学性能测试,获取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
2. 本构模型建立与验证:基于试验数据,建立考虑各向异性的塑性本构模型。
通过与有限元软件相结合,对模型进行验证和优化。
3. 模型应用研究:将建立的模型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中,如航空航天结构的优化设计、材料加工工艺的改进等。
四、方法与实验1. 试验方法: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手段对2219铝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通过拉伸、压缩等力学性能测试获取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
2. 本构模型建立:基于试验数据,采用合适的数学方法建立考虑各向异性的塑性本构模型。
其中,采用有限元软件对模型进行验证和优化。
3. 模型应用:将建立的模型应用于航空航天结构的优化设计、材料加工工艺的改进等实际工程问题中,通过有限元分析等方法对模型的适用性和准确性进行评估。
动车组用铝合金传动盘锻造组织和各向异性研究
收稿日期:2018G01G03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016Y F B 0300901)作者简介:刘平军(1986-),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锻件工艺开发.第33卷第2期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6月V o l .33N o .2J o u r n a lo f X u z h o u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N a t u r a l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 )J u n 2018动车组用铝合金传动盘锻造组织和各向异性研究刘平军1,2,刘志义1,陈㊀烨1,王玉才2,姜㊀影1,2,牛迎春2(1.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长沙㊀410083;2.株洲中车天力锻业有限公司,湖南株洲㊀412001)㊀㊀摘要:为提高动车组的动力学性能,轻量化是一条必由之路.将空心轴两端的传动盘零件用高强7050铝合金替代35钢,将大幅度减轻车辆的簧下质量.而采用铝合金锻造工艺需要克服的最大难点是力学性能的各向异性.文章研究了减小高强铝合金传动盘各向异性的加工方法.结果表明,采用 预先挤压+墩粗 及 径向拔长自由锻造+两级时效 处理的工艺路线,获得了各向异性较小的7050铝合金传动盘锻件.关键词:动车组;传动盘;7050铝合金;各向异性;锻造;热处理中图分类号:T G 136+.1㊀文献标志码:A㊀文章编号:1674G358X (2018)02G0078G06随着高铁运营的普及,设计单位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追求及业主对节能降耗要求的双重因素下,车辆轻量化设计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1G6].车体下的转向架是整车最关键的部分,同时它的减重将对整车动力学性能提升作用明显[7G10].传动盘在动车的转向架上与空心轴相连,通过六连杆将动力传递给车轮,如图1所示.传动盘直径将近800m m ,厚度为60m m 左右,径向均匀分布的3个 叶片 分别连接着2个连杆.这样的工作结构使得传动盘的径向和切向承受较大的载荷,而厚度方向受力较小.传统传动盘结构为钢制大锻件,质量大,改为铝合金能减重2/3,能显著提高车辆的动力学性能.由于铝合金力学性能对变形流线比较敏感,热处理后晶粒沿流线方向分布,沿流线方向性能较好,其它方向性能较差,这就导致了铝合金性能的各向异性[11G14].如果直接采用7050轧制铝合金板材,由于轧制晶粒流线的方向性,不仅单个叶片的各个方向性能不一,而且每个 叶片 之间的性能分布也不均匀,显然不能满足传动盘对晶粒流线分布的要求.因此,如何选择变形加工路径㊁控制晶粒加工流线方向,以及热处理制度的优化,是控制传动盘性能各向异性㊁满足铝合金传动盘对切向㊁径向晶粒流线和力学性能要求的关键.图1㊀铝合金传动盘零件(a )及装配结构图(b)871㊀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材料为7050合金,其化学成分如表1所示.该合金铸锭为ϕ580m m圆锭,经过470ħˑ18h均匀化处理后,预先挤压成ϕ300的棒材,挤压比为3.7.该实验步骤主要是细化晶粒,获得晶粒流线组织.铸锭及挤压态组织见图2.表1㊀7050合金的化学元素成分%项目S i F e C u M n M g C r Z n T i Z r其它单个合计A l标准值2.0 1.9 5.7 0.080.120.152.60.102.60.046.70.060.15ɤ0.05ɤ0.10余量实测值0.030.092.10.012.080.015.80.040.10<0.05<0.10余量图2㊀铸锭(a)及挤压态(b)金相组织将实验分成两组:一组进行小样热处理工艺实验,以优化热处理工艺参数.小样材料取自ϕ300m m的挤压棒材,再进行轴向拔长锻造成80m mˑ200m mˑ220m m的3个试块,分别编号1#㊁2#㊁3#,其中尺寸220为试块的纵向方向,尺寸200为试块的横向方向.小样热处理工艺参数设计和实验步骤如表2所示.热处理后进行拉伸试样取样并检测拉伸性能,分别取3个试块的纵向和横向方向.采用S E M和T E M对不同工艺热处理后的组织进行检测.表2㊀小样热处理工艺实验工艺步骤工艺内容取样要求(心部)11#㊁2#㊁3#固溶,常温水冷21#㊁2#㊁3#厚度方向冷锻形变3一级时效,1#㊁2#㊁3#随炉升温120ħ,保温3h取出1#,6h取出2#,10h后取出3#4二级时效,1#㊁2#㊁3#随炉升温175ħ,保温6h所有样取纵向和横向拉伸样另一组采用预先挤压的ϕ300m m的棒材,进行墩粗及沿径向拔长的自由锻造,获得ϕ800m m的圆盘,锻造比约为7.1,如图3(a)所示.然后参考小样热处理工艺优化结果,进行实际产品的热处理.按G B/T 16865的规定在图3(b)所示位置分别截取切向和径向试样各两件,并按G B/T228的要求将试样加工成直径为ϕ10m m的拉伸试棒.传动盘本体金相试样截取位置如图7(a)所示,采用G X71金相显微镜分别观察了ϕ300m m挤压棒和传动盘本体的X-Y面㊁X-Z面和Y-Z面的晶粒组织和流线分布.T E M的制样方法为将小样及锻件时效态试样机械减薄至90μm,冲成直径3m m的圆片,然后在MT PG1双喷电解减薄仪上双喷减薄至穿孔.电解液选用 30%H N O3+70%C H3O H 的混合液,维持温度在-20ħ以下.然后采用T e c n a iGG20型透射电镜观察了相应时效态试样的微观组织,加速电压为20k V.97刘平军,等:动车组用铝合金传动盘锻造组织和各向异性研究图3㊀传动盘锻件(a )及本体拉伸取样图(b)2㊀结果与分析2.1㊀小样热处理实验结果及分析第一组小样热处理工艺实验机械性能结果见表3.时效工艺为 120ħˑ3h +175ħˑ6h .表3㊀小样热处理工艺试验结果取样编号抗拉强度/M P a屈服强度/M P a伸长率/%a 5645079.5b 5634938.5c 54949910.5d 5654988.5e58352912.0f 5695146.5因设计主要是以屈服强度作为校核指标,将抗拉强度㊁屈服强度㊁伸长率指标权重分别设为10%㊁80%㊁10%,设伸长率和强度的关联系数为t (-1ɤt ɤ1),分别计算3组实验纵向与横向各向异性强度指标的偏差:W 1=(564-563)ˑ0.1+(507-493)ˑ0.8+(9.5-8.5)t ˑ0.1=11.3+1tW 2=(549-565)ˑ0.1+(499-498)ˑ0.8+(10.5-8.5)t ˑ0.1=-0.8+2t W 3=(583-569)ˑ0.1+(529-514)ˑ0.8+(12.0-6.5)t ˑ0.1=13.4+5.5t上述3式中,常数项表示强度的差异性,系数项为延伸率的差异性,可以初步得出2号指标差异性最小,拟将2号时效工艺作为大样的热处理工艺参考.同时将上述3组实验分别取拉伸试样断口进行S E M 检测,S E M 照片见图4.图4㊀3组小样实验拉伸断口S E M 形貌.08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8年第2期刘平军,等:动车组用铝合金传动盘锻造组织和各向异性研究㊀㊀从图4可以看出,3组实验大体上纵向拉伸成韧窝断裂特征,图4工艺时效见表2.横向拉伸具有沿晶断裂特征.主要原因为纵向为纤维状的晶粒,断裂以穿晶断裂为主,位错运动受阻在第二相处形成空洞微孔并聚集长大直至断裂.而横向拉伸时由于横向晶界比例较大,同时P F Z的存在使得晶界的结合力弱,位错容易在晶界集结并产生空洞微孔直至断裂.结合拉伸数据和S E M照片得出,2号工艺实验差异性最小的原因为2号横向拉伸产生了较多的集中韧窝,而纵向拉伸出现了少量的解理断裂,使得二者差异性变小.3组小样热处理实验的T E M晶内和晶界照片见图5.图5㊀3组小样热处理工艺T E M晶内和晶界形貌.从图5可以看出,晶内时效析出相随一级时效时间的延长而增大.晶界析出相为半连续状态,晶界析出相大小在一级时效时间增加为10h时明显增大,晶界无沉淀析出带(P F Z)宽度变化不明显.结合拉伸㊁S E M 和T E M数据,取2号实验作为大样的热处理工艺.2.2㊀产品热处理实验与分析传动盘锻件热处理后取样按图3(b)进行,分别取切向和径向各两根.时效工艺按 120ħˑ6h+175ħˑ6h 进行.热处理工艺及性能检测见下表4所示.热处理后晶内及晶界T E M照片见图6.表4㊀传动盘本体热处理工艺试验性能取样编号抗拉强度/M P a屈服强度/M P a伸长率%J1(径向)56852810.5J2(径向)5625217.5Q1(切向)55651510.5Q2(切向)5615168.0从表4可以看出,实验获得了很好的结果,径向和切向平均强度差异都在10M P a以内,延伸率差异也在1%以内.根据各数据的平均值,可得两个方向各向异性的偏差为W=(565-558)ˑ0.1+(524-515)ˑ0.8+(9.0-9.3)tˑ0.1=7.9-0.3t,得出两个方向各向异性偏差在10M P a以内.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传动盘本体的强度较小样实验要高,这是由于传动盘本体变形量大,增加了位错密度,对析出相的析出和均布有较好的作用.图6为传动盘本体晶 18图6㊀传动盘本体T E M 晶内(a )和晶界形貌(b)内(a )和晶界(b )T E M 照片,可以看出,晶内析出相密集细小而均匀,晶界析出相为半连续状态,晶界无沉淀析出带很小,对传动盘的综合性能有很好的作用.传统35钢制件传动盘的抗拉强度要求为ȡ560M P a ,屈服强度为ȡ300M P a ,延伸率ȡ19%.显然,在设计的屈服强度内,7050铝合金传动盘能满足使用要求.按图7(a )进行金相取样检测,观测结果见图7(b ).从图中可以看出,传动盘的径向(Y -Z 面)和切向(X-Z 面)都成流线状,在X -Y 面上晶粒形状成扁平状.可以推测整个大锻件沿挤压流线方向进行较大的变形后,形成了类似于 千层饼 状的晶粒分布.这种晶粒状态分布使传动盘在整个X -Y 面上各个方向上的性能都较好,而X -Y 面正是传动盘实际运行工况下的受力面,从而使保证了传动盘在实际运行工况中具有可靠性和安全性.图7㊀传动盘本体金相取样图(a )及检测照片(b)3㊀结论1)一级时效时间为3㊁6㊁10h 时,6h 热处理的锻件在纵横方向上各向异性差异较小.2)挤压比为3.7,锻造比为7.1,锻造方向垂直挤压方向获得的传动盘大锻件的流线分布为 千层饼 状,使得传动盘在受力平面各个方向上的性能都很好,差异较小.3)锻造与热处理工艺的结合使大件传动盘的各向异性减小,并获得了屈服强度510M P a 以上,延伸率9%以上,晶界为断续析出相,P F Z 很窄的良好综合性能,从而保证了铝合金传动盘运行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并成功替代了钢制件.参考文献:[1]森久史.满足轻量化的铁道车辆用轻质新材料[J ].国外铁道车辆,2017,54(3):12G15.[2]李呈祥,王波. 中国制造2025 之先进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J ].焊接与切割,2016(2):28G31.[3]过福权.铝合金在铁道车辆上的应用探讨[J ].中国金属通报,2011(3):42G43.[4]梁君海,金泰木.车下水箱组成轻量化及集成化设计[J ].机车车辆工艺,2007(2):40G42.28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8年第2期刘平军,等:动车组用铝合金传动盘锻造组织和各向异性研究[5]姚曙光,许平.新材料在高速客车上的应用[J].铁道机车车辆,2002(3):24G26.[6]牟少弟,李智国,李乐营.新型轻量化行李架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2(12):13G16.[7]唐永明. 先锋号 电动车组转向架一系簧下轻量化研究[J].铁道机车车辆,2004,24:43G45.[8]刘仁民.高速客车车体㊁转向架轻量结构设计的材料选择和制造工艺问题的探讨[J].铁道车辆,1994(3):4G6.[9]杜子学,李吉慧,朱兴高.跨坐式单轨车辆转向架构架的轻量化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2012(11):58G60.[10]张红军,黄成荣,陈国胜,等.高速列车转向架技术[J].机车电传动,2004(3):1G4.[11]周国伟,李大永,彭颖红.T6态7075铝合金温热下各向异性研究[J].精密成形工程,2011,3(6)9G12:[12]郭加林,尹志民,商宝川,等.2524铝合金薄板平面各向异性研究[J].航空材料学报,2009,29(1):1G6.[13]S O N GFX,Z HA N GX M,L I USD,e t a l.A n i s o t r o p y o f l o c a l i z e d c o r r o s i o n i n7050GT7451A l a l l o y t h i c k p l a t e[J].T r a n sGa c t i o n s o fN o n f e r r o u sM e t a l sS o c i e t y o fC h i n a,2013,23(9):2483G2490.[14]甘卫平,杨志强,王慧敏.7475铝合金断裂韧性K I c的各向异性[J].轻合金加工技术,2002,30(3):43G46.(责任编辑㊀崔思荣) S t u d y o nF o r g i n g S t r u c t u r e a n dA n i s o t r o p y o fA l u m i n u m A l l o yD r i v eP l a t eU s e d i nE M U sL I U P i n g j u n1,2,L I UZ h i y i1,C H E N Y e1,WA N G Y u c a i2,J I A N G Y i n g1,2,N I U Y i n g c h u n2(1.S c h o o l o fM a t e r i a l sS c i e n c e a n dE n g i n e e r i n g,C e n t r a l S o u t hU n i v e r s i t y,C h a n g s h a410083,C h i n a;2.Z h u z h o uC S R T i a n l i F o r g i n g C o.,L t d.,Z h u z h o u412001,C h i n a)㊀㊀A b s t r a c t:L i g h t w e i g h t i n g i s t h em o s t p r o f i t a b l e t r a i l t o t a k e i n i m p r o v i n g t h e d y n a m i c p e r f o r m a n c e o f E MU.T h er e p l a c e m e n to f35s t e e lw i t hah i g hGs t r e n g t h7050a l u m i n u m a l l o y o nt h et r a n s m i s s i o nd i s c p a r t s a t b o t he n d so f t h eh o l l o ws h a f tw i l l s u b s t a n t i a l l y r e d u c e t h eu n s p r u n g w e i g h to f t h ev e h i c l e.T h e b i g g e s t d i f f i c u l t y t h a t n e e d s t o b e o v e r c o m ew h e nu s i n g a l u m i n u ma l l o y f o r g i n g p r o c e s s i s t h e a n i s o t r o p y o f m e c h a n 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F o r t h i s r e a s o n,t h i s p a p e r s t u d i e s t h e p r o c e s s i n g m e t h o d f o r r e d u c i n g t h e a n i s o t r oGp y o f t h eh i g hGs t r e n g t ha l u m i n u ma l l o y d r i v e p l a t e.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t h a t t h e f o r g i n g s o f7050a l u m i n u m a l l o y d r i v e p l a t ew i t hs m a l l e ra n i s o t r o p y a r eo b t a i n e db y a d o p t i n g t h e p r o c e s sr o u t eo f'p r eGe x t r u s i o n+p i e r c i n g'a n d'f r e e r a d i a l f o r g i n g+t w oGs t a g e a g i n g t r e a t m e n t'.K e y w o r d s:E MU;D r i v e p l a t e;7050a l u m i n u ma l l o y;a n i s o t r o p y;f o r g i n g;h e a t t r e a t m e n t38。
基于材料各向异性的整体梁裂纹转折分析
基于材料各向异性的整体梁裂纹转折分析殷之平;郭今;黄其青【摘要】Sections 1 through 3 of the full paper explain the analysis mentioned in the title. Their core consists of: (1)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the differences among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luminum alloy in the directions of S-T-L, we perform the quasi-static simulation of the crack propagation path of the wing-beam integrated structure withAbaqus/Explicit and its VUMAT subroutine interface; (2) we analyze the quasi-static crack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ing-beam integrated structure under residual strength test and then compar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s shown in Figs. 5, 6 and 7 with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s performed by us, given in Fig. 2. The comparison results show preliminarily that, in designing a wing-beam integrated structure and analyzing a crack turn with the anisotrop-ic yielding standard, the anisotropie mechanical properties must be considered because it is these properties that cause the 90° turn near the rib of the wing-beam integrated structure under residual strength test.%考虑铝合金材料S-T-L方向材料性能的差异,运用Abaqus/Explicit及其子程序VUMAT进行整体翼梁稳定裂纹扩展路径的准静态模拟,研究了整体翼梁结构在进行剩余强度试验时准静态裂纹扩展特性,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考虑材料各向异性损伤失效的材料模型可以很好的描述准静态裂纹扩展,并且可以较好的模拟整体梁裂纹在腹板45°转折和筋条附近90°转折.【期刊名称】《西北工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030)002【总页数】5页(P160-164)【关键词】整体翼梁结构;准静态裂纹扩展路径;材料各向异性;损伤【作者】殷之平;郭今;黄其青【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陕西西安710072;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陕西西安710072;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陕西西安71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344.3采用整体结构代替传统的裂纹转折结构已经成为当今国内外飞机结构研制的一大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各向异性的铝合金动态力学性能及切削本构模型研究
航空铝合金在航空航天等高端装备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由于经过轧制、预拉伸等成形工艺和添加成分的不同导致了基体形成的组织结构呈现出性能较大差异,对实际的加工和应用过程中会产生复杂的影响。
在材料去除率高、质量要求高的航空航天工业多采用高速切削加工,相对于传统切削,更高的切削速度在材料切削变形区呈现出明显的局部高应变率、大应变、瞬时高温和材料脆化等特征,增加了构建准确描述材料力学性能模型的难度。
由于试验手段和建模方法等的局限,导致了所构建的材料本构模型对高速切削加工的适应性不高,直接影响到航空航天铝合金高速切削模拟精度。
论文以各向异性7050-T7451铝合金为研究材料,重点针对铝合金板材在不同取向(轧向、法向、横向)的动态加载下表现的不同动态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借助材料实验、切削实验与数值模拟,通过研究材料各取向工件变形的动态力学性能数据、切削力、切削温度等数据,分别建立了能初步反映各向异性的材料本构模型。
沿7050-T7451铝合金轧板轧向、法向、横向获取的试样,完成了常温动态冲击压缩实验,对三种取向试样的动态力学性能数据进行了分析;利用实验数据分别确定了三种取向的J-C本构参数,并将结果输入到DEFORM 3D有限元软件中,建立了动态冲击压缩有限元模型,对比了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构模型的材料参数的有效性。
基于Oxley正交切削理论,对三种取向的试样进行高速正交切削实验,重点对不同切削速度、进给速度下的实验切削力、切削温度、剪切角等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将Oxley正交切削模型与J-C本构模型结合,并利用三种取向试样的实验数据结果与正交切削反求法,修正动态冲击压缩实验获得的材料各取向本构参数,得到高速切削条件下的J-C本构参数。
将获得高速切削本构参数导入到Advant Edge FEM切削软件中,建立了高速切削二维有限元几何模型,对高速切削加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重点分析了此过程中的切削力、切削温度的数据变化规律,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了材料各向异性对材料切削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各向材料模型可满足高速切削过程模拟并保证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