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和自己的二次备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地理备课组活动总结

2010年以来,我们关集中心校学洋思中蔡林森校长“打造高效课堂,实现减负增效,力争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经验交流。“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基本教学模式。我们全镇中学地理老师共六位同志(实际参加活动的只有三人每所学校地理老师少,一个年级就更少,没有人讨论。如何组织集体备课,这是与其它学科不同的“问题”。都不是地理专业,如何备好地理专业课。跨校协同体集体备课有哪些问题,如何解决?)每周五上午集体备课。新课程理念指出: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强调在合作互助中学习,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鼓励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可见,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对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具有更深刻的意义和更长远的影响。作为其实现的重要条件之一——集体备课,结合地理备课组活动经验总结如下:

一、明确地理集体备课的价值

1、统纲统领,明晰课改精神

实现地理集体备课的首要前提是统一指导思想,坚持以新课改理念为出发点,以提升教学水平为手段,以完善教学方法为途径,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持续进步。集体备课的理念和实施基础是一改过去的“师本位”思想,将学习的舞台、探求的空间、个性的展现让位于学生主体。这种新的备课观将根本颠覆应试教育理念下的备课模式,大大提升备课效率和教学效益,真正展现学生的主体性。

2、互帮互助,提升业务水准

集体备课的最大特色在于“集体”作用的有效发挥——凝结集体智慧、共享集体经验、探究集体问题和实践集体成果,以此促成集体进步。教师进步的最大标志在于专业水平的提高,而集体备课恰好搭建了一个充分交流的平台,使教师在互动互助中不断成长,大大缩小了教师的成熟时间,并反作用于集体备课,使之更加高效、成熟,成为实现新课改目标的一把利器。

3、群策群力,深挖教材内涵

新课改理念下要求改变过去单纯注重知识传授的过程、忽视学生自主实践的模式,淘汰以往强加于学生的死记硬背、机械记忆、文山题海的过时方法,倡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互助自助,培养他们发现、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要求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摆脱仅仅“以本为本”、“以纲为纲”的桎梏,并将教材用“活”,用“巧”,从中提炼出学生善于参与、探究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这些理念只有教师在集体备课中发挥团体的力量才具有可操作性,也是集体备课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教材的内涵与外延在集体备课的深挖、引申下开始真正与课改思想相挂钩了,备课也彰显出新的生命力。

4、集思集议,激发创新理念

创新,是新课改理念下学生主体意识升华后的表现,也是新课改的精髓所在。如果学生的创新行为能化为学习中的一种潜意识、一种有机的组成部分,那么我们的教育才算是成功的。如何培养创新能力,激发创造力不仅是个学习问题,更关系到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集体备课中,每位老师因自身见解不同、阅历不同、环境不同,同一问题可能也存有不同结论。通过不断的讨论与磨合,对一些老问题可能会产生新见解,激发教师的新思路、新解法乃至新认识等。这些突破一方面加以引导可以充分训练学生的求新思维,达成甚至超过预设的能力目标;另一面教师开始习惯接受“探究式教学”,变“标准答案”为“参考答案”、“开放式答案”,也有利于教师自己的发展。

5、共教共研,营造学术氛围

集体备课的目标除了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学有用的地理”外,还包含营造浓郁的教科研氛围,促进教师职能向“专家型”、“学者型”过渡,摒弃以往只专注于“上好课”的狭隘价值观。更重要的是,教师水平的提升使之对新课改的认识更为理性和全面,更能吃透精神,进而固化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集体备课的这一优点将直接推动教师素质的提高,加速教师成长,并最终促进教学效益的提高。

集体备课的价值一方面表现为以上诸元素,另一方面又是由它们所推动的;同时,各元素间并不是孤立不变的,而表现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二、地理集体备课的实践

1、明确课改思想,扬弃传统理念

集体备课的根本目的在于优化配置教学资源,提升备课效率,完善教育教学,并最终落实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持续进步中。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与要求下,高质量的集体备课必将是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思想的,如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等,不仔细研究新思想、新模式是无法满足现今要求的;另一方面,对传统理念也应“一分为二”的加以对待,摒弃低效、应试教育下的“满堂灌”,而对“吃透‘两头’”,“掌握‘双基’”等与新课程三维目标相一致的做法应予以保留。一个先进、完整、操作性强的指导思想是集体备课实践中的第一步。

2、制定备课计划,统筹教学进度

学期之初或某教学阶段,应制定符合实际的集体备课计划,并使之呈现常态化、系统化。这种制度化下的集体备课使教师的认识由“新模式”转变为“正常模式”,有利于将其化为教学的有机整体,促进教师参与实践,提升集体备课职能;集体备课计划的有效制定与实施也可统筹教学进度。对不同发展时期的进度预估有助于合理分配时间,集中精力解决重难点,并可对学情适当调整。精心制定了计划后,便可以参与到具体的实施中来了。

3、拟个案提纲,发挥最大效能

每位老师在备课前都应进行“预备课”,形成书面个案,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一位中心发言人,由其介绍主要的备课内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等。其他老师结合自己的“预备课”及教学经验,各抒己见,“以思维碰撞思维”,“以智慧点燃智慧”,“以情感沟通情感”,这种最大程度发挥能动性的备课模式使大家能深入研究教材,达成共识,促进共同成长。

集体备课通常意义上是由同学科、同备课组之间老师集体完成的。实践表明,为获得更全面、更完善的备课成果,“集体”的范围还可以适当扩大:一方面,可以邀请相近学科老师协同参与,如地理集体备课可以请历史、物理、化学老师,以拓展学科视野,开阔思路;另一方面,可以邀请外校老师甚至教研员指导参与,不但能互通有无,还可以获得理论与经验的双丰收,促进个人专业成长;其实每次备课组长会议及组长论坛也帮助我们听取不同学科组的建议,使集体备课有的方矢,真正将重点放在“学”字上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