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著名诗人高启的201首五言绝句,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黄氏延绿轩翻译
![黄氏延绿轩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41582360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b6.png)
黄氏延绿轩翻译
翻译:
溪边的树木葱茏茂盛,江边丛生的青草在微风吹拂下摇曳起伏。
下雨过后打开帘子,满野的春色一齐涌进房中来。
原文: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作者简介: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
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
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
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
擢户部右侍郎。
苏州知
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
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
寻胡隐君 高启诗作
![寻胡隐君 高启诗作](https://img.taocdn.com/s3/m/8fd3cdf0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a9.png)
寻胡隐君【作者】高启【朝代】明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
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
[译文]一路上渡过了一道水又一道水,河边路旁长满了看也看不尽的鲜花。
因为一路上春光明媚、风景幽美,我不知不觉就来到您的家了。
【作者简介】高启(1336年—1374年),明代诗人。
字季迪,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
明洪武元年(368年)应召入朝,授翰林院编修,参与纂修《元史》。
为人孤高耿介,思想以儒家为本,兼受释、道影响,厌倦朝政,不慕功名利禄,后辞官归隐,遭朱元璋忌恨,被借故腰斩。
高启诗名卓著,与杨基、张羽、徐贲合称吴中四杰。
其文学思想,主张取法于汉唐魏晋各代,师古而后成家。
[赏析]《寻胡隐君》是明代诗人高启所创作一首五言绝句,清·永瑢、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说:“其于诗拟汉魏似汉魏,拟六朝似六朝,拟唐似唐,拟宋似宋,凡古人之所长,无不兼之。
”这首诗记的是诗人去朋友家时,一路上见到看到的美丽迷人的景色,流水、鲜花、春风、小路,一幅江南春景图,让人应接不暇,抒发了诗人轻快悠闲的心情。
全诗词语重复却又显简洁,看似浅显却又洋溢潇洒。
这首诗写作者去访问友人,一位姓胡的隐士。
但诗中并没有写这位隐士的生活情况,而饶有兴致地写一路上领略到的春光,一道道水,一簇簇花。
一阵阵春风,仿佛他是全心全意在春游似的。
令人不知他意在寻春还是“寻胡隐君”,这是诗趣所在。
从“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
”可知到胡隐君家路途不近,然而一路风光却非常幽美。
渡水”、“看花”,实在是太简略的叙写,然而通过叠句法,却能给人以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繁富与变化之感;“复”、“还”字的勾勒,给人“总想看个够,总也看不够”的感觉,而不是厌倦其多。
第三句展现了一条路,即到胡家的路。
“春风江上”的定语,概括地点出了时间和环境,要不断地渡水过桥,可见那江是曲曲弯弯的,路也是曲曲弯弯的,并不直致。
行人一点也不必为行程发愁,一路的春光已足以消除他的疲劳。
高考叠词示例与强化特练
![高考叠词示例与强化特练](https://img.taocdn.com/s3/m/b1eb30ad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2e.png)
2024届高考叠词示例与强化特练考点:1.杜牧《寄远》——叠词的表达效果2.王安石《示长安君》——赏析中间两联表现情感的方法3.王之涣《宴词》——叠词的表达效果4.(明)高启《黄氏延绿轩》——叠音词的作用5.徐志摩《再别康桥》——叠句的表达效果【考点研究】一、常见组合考点1.叠词的表达效果2.叠音词的作用3.赏析中间两联表现情感的方法4.叠句的表达效果【考点示例】一、杜牧《寄远》——叠词的表达效果【考点解读】——景物的特点。
【考点解读】1.赏析中间两联表现情感的方法片的深情。
(1分)一、王之涣《宴词》——叠词的表达效果【答案】1.惜别(依依不舍)【译文】长堤下,春水碧明一片悠悠,和漳河一起慢慢流;不要去理睬添愁助恨的棹声紧紧催促,要不然越来越多的离愁别恨一齐载到船上,船儿就会渐渐过重,就怕这桃花溪太浅,载不动这满船的离愁啊。
【赏析】这首写于宴席上的七绝所展示的,正是一幅色调清丽明快的水彩画:长堤逶迤,水色碧明,东风鼓帆,桃花逐波。
然而,它的主题却是"离愁"。
春天万象复苏,生机盎然,可是诗人看到的却是碧澄的河水"悠悠"地流去了。
诗人从首句起就试着撩拨读者联想的心弦,一个"绿"字点明"春水"特色,也暗示了诗人一片惜别深情。
次句"畎入漳河一道流"诗人扩大视野,寓情于景,以景抒情,仍以春景唤起人们联想。
那夹着田亩的涓涓渠水宛如一条细长的飘带,缓缓汇入漳河,一起向远方流去,一望无际的碧野显得非常柔和协调。
然而眼前美景却激起诗人的无限忧思,春水犹能跟漳河"一道流",而诗人却不能与友人同往,感到十分遗憾,想到好景不长,盛筵难再,一缕缕愁思油然而起。
由于移情的作用,读者不由自主地和诗人的心绪贴近了。
三、四句,诗人一下子从视觉转到听觉和想象上。
尽管添愁助恨的棹声紧紧催促,还是不要去理睬它吧。
要不然越来越多的离愁别恨一齐载到船上,船儿就会渐渐过"重",就怕这桃花溪太浅,载不动这满船的离愁。
诗词鉴赏
![诗词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9252d7bc69dc5022aaea00b1.png)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考纲要求】【命题形式】历年山东高考诗歌鉴赏题:【200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江阴浮远堂戴复古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2006】1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8分)晓上空泠峡①王罔运②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
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注]①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
②王罔运(1832—1916),近代著名诗人。
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然而屡遭挫折,于是绝意仕进,归而撰著授徒。
(1)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2)狄葆贤《平等阁诗话》认为此诗“只二十八字,而傲岸之气隘于言表”。
请结合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2007】1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出关①徐兰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注]①关,指居庸关。
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2008】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8分)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①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①撚(niān):持取,捻弄。
(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4分)(2)“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200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8分)寄远杜牧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明高启梅花诗九首
![明高启梅花诗九首](https://img.taocdn.com/s3/m/de089c4c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b3.png)
明高启梅花诗九首《梅花九首·其一》诗题:《梅花九首·其一》作者:高启(明代)诗文: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梅花九首·其二》诗题:《梅花九首·其二》作者:高启(明代)诗文:缟袂相逢半是仙,平生水竹有深缘。
将疏尚密微经雨,似暗还明远在烟。
薄瞑山家松树下,嫩寒江店杏花前。
秦人若解当时种,不引渔郎入洞天。
《梅花九首·其三》诗题:《梅花九首·其三》作者:高启(明代)诗文:翠羽惊飞别树头,冷香狼籍倩谁收。
骑驴客醉风吹帽,放鹤人归雪满舟。
淡月微云皆似梦,空山流水独成愁。
几看孤影低徊处,只道花神夜出游。
《梅花九首·其四》诗题:《梅花九首·其四》作者:高启(明代)诗文:淡淡霜华湿粉痕,谁施绡帐护春温。
诗随十里寻春路,愁在三更挂月村。
飞去只忧云作伴,销来肯信玉为魂。
一尊欲访罗浮客,落叶空山正掩门。
《梅花九首·其五》诗题:《梅花九首·其五》作者:高启(明代)诗文:云雾为屏雪作宫,尘埃无路可能通。
春风未动枝先觉,夜月初来树欲空。
翠袖佳人依竹下,白衣宰相在山中。
寂寥此地君休怨,回首名园尽棘丛。
《梅花九首·其六》诗题:《梅花九首·其六》作者:高启(明代)1. ◦ ◦ ◦2. ◦ ◦ ◦3. ◦ ◦ ◦4. ◦ ◦ ◦5. ◦ ◦ ◦6. ◦ ◦诗文:梦断扬州阁掩尘,幽期犹自属诗人。
立残孤影长过夜,看到余芳不是春。
云暖空山裁玉遍,月寒深浦泣珠频。
掀篷图里当时见,错爱横斜却未真。
《梅花九首·其七》诗题:《梅花九首·其七》作者:高启(明代)诗文:独开无那只依依,肯为愁多减玉辉?廉外钟来月初上,灯前角断忽霜飞。
行人水驿春全早,啼鸟山塘晚半稀。
愧我素衣今已化,相逢远自洛阳归。
《梅花九首·其八》诗题:《梅花九首·其八》作者:高启(明代)诗文:最爱寒多最得阳,仙游长在白云乡。
描写春天下雨的诗五言
![描写春天下雨的诗五言](https://img.taocdn.com/s3/m/08bbac03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58.png)
描写春天下雨的诗五言
1.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
3.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4.春雨细如尘,楼外柳丝黄湿。
风约绣帘斜去,透窗纱寒碧。
——朱敦儒《好事近》
5.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
柳外飞来双羽玉,弄晴相对浴。
——韦庄《谒金门》
6.昨夜一霎雨,天意苏群物。
何物最先知,虚庭草争出。
——孟郊《春雨后》
7.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温庭筠《更漏子》
8.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杜甫《水槛遣心二首》
9.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虞集《风入松·寄柯敬仲》
10.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
——欧阳修《田家》。
五绝古诗100首
![五绝古诗100首](https://img.taocdn.com/s3/m/305cec7e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ba.png)
五绝古诗100首01《终南望余雪》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02《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03《八阵图》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04《秋日湖上》薛莹落日五湖游,烟波处处愁。
浮沉千古事,谁与问东流。
05《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06《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07《十二月十五夜》袁枚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08《早春野望》王勃江旷春潮白,山长晓岫青。
他乡临睨极,花柳映边亭。
09《苔》袁枚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10《晚春江晴寄友人》韩琮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11《舟夜书所见》查慎行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12《杂诗》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13《渌水曲》李白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蘋。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14《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5《早梅》张謇无限含春意,朔风吹未开。
不知残雪里,已有暗香来。
16《崔九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裴迪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17《九月十日即事》李白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18《马诗》李贺大漠山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9《夜下征虏亭》李白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
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
20《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1《柳桥晚眺》陆游小浦闻鱼跃,横林待鹤归。
闲云不成雨,故傍碧山飞。
22《芗林五十咏·竹斋》杨万里凛凛冰霜节,修修玉雪身。
便无文与可,不有月传神。
23《送灵澈上人》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24《送别》王之涣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诗歌鉴赏分类练习
![诗歌鉴赏分类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427d1458d4d8d15abf234e5d.png)
诗歌鉴赏分类练习(一)诗歌形象的鉴赏1.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6分)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别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别馆萧条风雨寒,扁舟月色渡江看。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酒酣不识关西道,却望春江云尚浅。
⑴两首诗的首句都提到了“寒雨”,有什么作用?(2分)⑵试比较分析两首诗在主旨情感上的异同。
(4分)2.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渡江明张弼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1)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
(2分)(2)“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4分)3.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送人归京师①陈与义②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
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2分)(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4.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怀天经、智老,因访之陈与义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注】天经,姓叶,名德;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
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⑴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3分)1⑵请对这首诗第二联进行赏析。
(5分)5.阅读下面一首唐词,然后回答问题。
( 8分)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4分)(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
“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原文、赏析
![“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原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9908abdbceb19e8b8f6ba87.png)
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
出自明代刘基的《五月十九日大雨》原文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
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
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创作背景:夏日突发雷阵雨之时,乌云密布,暴雨倾盆,诗人抓住了夏天雷阵雨的特点,并由自然界的风雨想到了人生的哲理,创作出了《五月十九日大雨》这首诗。
赏析《五月十九日大雨》这首诗非常形象地描述了夏天所特有的雷阵雨前后的自然景象,开门见山,展现了大雨奇观。
诗人站在城楼上,眼见疾风驱使着大雨,顿时大雨磅礴。
然而夏天的阵雨来得快,去得疾。
不一会儿雨过天晴,只留下一片蛙鸣。
诗人通过自然界的风雨,感悟到了人生哲理。
前两句已把大雨写得十分畅满,极力描述了大雨的气势。
黑云压城,风急雨骤,电闪雷鸣,大雨倾盆。
“急”、“驱”、“洒”三字形象地表现出夏雨的骤猛。
云是“压”的,雷是“殷”的,又说明黑云、雷电的迅疾。
后两句描述雨过天晴的景象:雷雨过后,草色更青,池塘水涨,蛙声一片,诗人匠心独运,在震耳欲聋的雷声雨声后,仍写蛙鸣声,而两种声音,收到的是一闹一静的不同效果。
雨后恬静平和的景象,与前两句磅礴威猛的雨景形成鲜明的对照。
此诗写的是雨来到和雨止的景象。
诗的前半句写出雷雨交作,气势雄峻;后半句写雨过天晴,平淡恬淡。
前雷声,后蛙鸣,两两对照,逸趣横生。
诗人通过写大自然的景况,告诉读者大风大雨虽然猛烈,但时间不会长久,当人遇到困难时,要坚持、要勇敢顽强,与之斗争,难关是会度过的。
这首诗在造词遣句上虽模仿唐人,但在立意框架上与宋人咏景诗相近。
高中语文《沁园春 长沙》学习单
![高中语文《沁园春 长沙》学习单](https://img.taocdn.com/s3/m/de6167a9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c6.png)
第一单元第1课沁园春长沙学习单学习目标:1、字音、字义,词的有关知识2、象与意:意象3、激情融入生活1、有感情地朗读;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
2、查阅资料,初步理解“意象”的专业术语3、正音、理解诗句,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积土成山-----知识积累1、作者毛泽东,字润之。
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1910年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再三思索,要毛泽东去做生意(即经商),而他却立志走出韶山冲继续求学。
在他的执意坚持下,最终还是走上了求学之路。
毛泽东在离家赴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求学前夕,写了一首《赠父诗》,这就是: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2、写作背景这首词写于1925年。
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
当时中国阶级斗争异常激烈。
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已经爆发农民运动也势如破竹,迅猛异常,在全国十几个省蔓延开来。
毛泽东同志当时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村运动先后在韶山等地建了二十多个农民协会,成立雪耻会,并创立了湖南农村第一个党支部——中共韶山支部。
随着革命高潮的到来,各党派对革命领导权进行激烈的争夺。
国民党右派势力了想篡夺立功难道权利,而党内,陈独秀又提出了“一切权力归国民党”的错误主张。
毛泽东等同志同国民党右派势力和党内右倾机会注义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军阀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秘密离开了韶山,前往广东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
他在途经长沙时重游了橘子洲。
面对绚丽的秋景,毛泽东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3、文体知识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后来词也跟乐府诗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诗歌鉴赏素材积累·明朝诗歌100首赏析
![诗歌鉴赏素材积累·明朝诗歌100首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f69397389eb172ded63b7fd.png)
目录1、高启《梅花》2、王守仁《龙潭夜坐》3、谢榛《秋日怀弟》4、扬基《春草》5、高启《黄氏延绿轩》6、薛慧《泛舟》7、李梦阳《秋望》8、刘羽《一鹭图》9、杨一清《山丹①题壁》10、屈大均《摄山秋夕》11、谢肇淛《钱塘逢康元龙①》12、顾炎武《又酬傅处士次韵》13、于谦《上太行》14、李攀龙《平凉》15、孙承宗《二月闻雁》16、吴承恩《舟行》17、谢榛《苦雨后感怀》18、汤显祖《秋发庾岭注》19、袁中道《夜泉》20、沈周《栀子花诗》21、徐祯卿《济上作》22、张弼《渡江》23、高启《春暮西园》24、李攀龙《出郭》26、刘基《五月十九日大雨》27、袁中道《朝耕》28、贝琼《经故内》29、徐渭《题墨葡萄诗》30、粱辰鱼《屈原墓》31王世贞《九日风阻郑家口》32、扬基《闻邻船吹笛》33、于谦《咏煤炭》34、唐寅《菊花》李白《感遇》35、王世贞《登太白楼》36、吴嘉纪《落叶》37、刘基《过南旺守闸》38、徐贲《写意》39、顾炎武《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40、唐寅《与沈石田落花诗》41、陶安《泊江州》42、黄峨《又寄升庵》43、李东阳《九日渡江》44、高翥《秋日》45、戴珙《盟台夕照》46、茅坤《夜泊钱塘》47、孙承宗《渔家》48、袁凯《江上早行》49、高启《孤雁》50、王灿《客中》51、李攀龙《与聂仪部明妃曲》52、【明】杨基《天平山中》【唐】卢仝《喜逢郑三游山》53、王稚登《新春感事》54、徐祯卿《偶见》55、戚继光《登盘山绝顶》56、何景明《竹枝词》57、徐渭《龛山凯歌》58、金銮《柳堤》59、高启《卖花词》60、顾文昱《白雁》61、戚继光《马上作》62.袁宏道《竹枝词·其四》 《竹枝词·其二》63、龚鼎孳《百嘉村见梅花》64、丘浚《五指山》65、王稚登《湖上梅花歌(其二)》ﻫ66、王阳明《寻春》ﻫ67、蓝仁《题古木苍藤图》ﻫ68、唐寅《画鸡》69、高启《晚次西陵馆》70、汤显祖《香岙逢胡贾》ﻫ71、杨基《梦游西湖》72、李攀龙《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73、高启《寻胡隐君》74、孟洋《烟》75、韩洽《闻雁》ﻫ76、何景明《雨夜》ﻫ77、戚继光《登舍身台》78、钱谦益《与盛集陶落叶》79、谢榛《秋兴》 杜甫《秋兴(其三)》80、屈大均《壬戌清明作》81、夏完淳《别云间》82、谢榛《渡黄河》ﻫ83、袁凯《白燕》ﻫ84、王世贞《宿香山寺》 86、康海《冬》87、李昌祺《归自南阳》88、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ﻫ89、孙承宗《二月闻雁》90、邵亨贞《贞溪初夏》91、夏完淳《即事(其二)》92、夏完淳《即事》93、 马中锡《晚渡咸阳》ﻫ94、谢榛《怨歌行》ﻫ95、高启《秋望》96、顾炎武《雨中至华下宿王山史家》97、【明】高启《咏蔺相如》 【宋】范成大《蔺相如墓》ﻫ98、 吴宪章《访客舟中》 杜甫《客至》99、吴文泰《送人之巴蜀》100、杜庠《赤壁》1、阅读下面一首明诗。
明朝著名诗人高启诗集
![明朝著名诗人高启诗集](https://img.taocdn.com/s3/m/0285ac7f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2f.png)
明朝著名诗人高启诗集1、《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明·高启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2、《咏梅九首》明·高启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3、《牧牛词》明·高启尔牛角弯环,我牛尾秃速,共拈短笛与长鞭,南陇东冈去相逐。
日斜草远牛行迟,牛劳牛饥唯我知;牛上唱歌牛下坐,夜归还向牛边卧。
长年牧牛百不忧,但恐输租卖我牛。
4、《青丘子歌》明·高启青丘子,泬而清,本是五云阁下之仙卿。
何年降谪在世间,向人不道姓与名。
蹑?厌远游,荷锄懒躬耕。
有剑任羞涩,有书任纵横。
不肯折腰为五斗米,不肯掉舌下七十城。
但好觅诗句,自吟自酬赓。
田间曳杖复带索,傍人不识笑且轻。
谓是鲁迂儒楚狂生,青丘子闻之不分意,吟声出吻不绝咿咿鸣。
朝吟忘其饥,暮吟散不平。
当其苦吟时,兀兀如被酲。
头发不暇栉,家事不及营。
儿啼不知怜,客至不果迎。
不忧回也空,不慕猗氏盈。
不惭被宽褐,不羡垂华缨。
不问龙虎苦战斗,不管乌兔忙奔倾。
向水际独坐,林中独行。
斫元气,搜元精,造化万物难隐情。
冥茫八极游心兵,坐令无象作有声。
微如破悬虱,壮若屠长鲸。
清同吸沆瀣,险比排峥嵘。
霭霭晴云披,轧轧冻草萌。
高攀天根探月窟,犀照牛渚万怪呈。
妙意俄同鬼神会,佳景每与江山争。
星虹助光气,烟露滋华英。
听音谐《韶》乐,咀味得大羹。
世间无物为我娱,自出金石相轰铿。
江边茅屋风雨晴,闭门睡足诗初成。
叩壶自高歌,不顾俗耳惊。
写春天的五言律诗
![写春天的五言律诗](https://img.taocdn.com/s3/m/331a4412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32.png)
写春天的五言律诗十五首1.《春晓》孟浩然(唐代)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春夜》虞世南(唐代)春苑月裴回,竹堂侵夜开。
惊鸟排林度,风花隔水来。
3.《早春野望》王勃(唐代)江旷春潮白,山长晓岫青。
他乡临睨极,花柳映边亭。
4.《晚春江晴寄友人》韩琮(唐代)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5.《春风》袁枚(清代)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
来扫千山雪,归留万国花。
6.《暮春》翁格(清代)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
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
7.《春雨晓坐》刘诜(元代)众木蔽春塘,花落如堕鸟。
山庄苔满阶,久雨来人少。
8.《春晓》陆龟蒙(唐代)春庭晓景别,清露花逦迤。
黄蜂一过慵,夜夜栖香蕊。
9.《登城春望》王勃(唐代)物外山川近,晴初景霭新。
芳郊花柳遍,何处不宜春。
10.《春夜喜雨》杜甫(唐代)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1.《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唐代)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12.《春中喜王九相寻》孟浩然(唐代)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酒伴来相命,开尊共解酲。
当杯已入手,歌妓莫停声。
13.《春山夜月》于良史(唐代)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14.《春中田园作》王维(唐代)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禾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凋怅远行客。
15.《春晚》左纬(宋代)池上柳依依,柳边人掩扉。
蝶随花片落,燕拂水纹飞。
试数交游看,方惊笑语稀。
一年春又尽,倚仗对斜晖。
《春暮》原文及翻译赏析
![《春暮》原文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48241e4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6d.png)
《春暮》原文及翻译赏析《春暮》原文及翻译赏析1春暮西园明朝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春暮西园》译文在绿水盈盈、芳草萋萋的美景里,春天的美丽的光景仿佛快要从春雨中走过的样子。
而在这暮春时节里虽然农人家的花快要落尽了,但菜畦地里今天来的蝴蝶分外的多。
《春暮西园》注释晴波:阳光下的`水波。
《春暮西园》简析这首《春暮西园》诗是“明初诗文三大诗”之一、并有“明代诗人之冠”美誉的诗人高启的作品。
此诗曾作为诗歌鉴赏次的材料出现在20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的语文试次中。
从诗次可以看出这是一首田园诗,写的是晚春时景。
首句“绿池芳草满晴波”,“绿”、“芳”,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描绘了绿水盈盈、芳草萋萋的春天美景,“晴波”即阳光,“满”字形象地写出阳光洒满水池的景象。
次句“春色都从雨里过”,点明春天的气候特点以及春色将尽的情景,从春天的多雨更衬托出阳光的可贵。
第三句“知是人诗花落尽”,“花落尽”进一步说明已是暮春时节,“知”字表明“花落尽”是作者的推测,为虚写。
末句“菜畦今日蝶来多”暗点西园,诗人不因春光逝去而感伤,而是描写“蝶来多”,写出尽管春尽,但仍充满生机和盎然情趣。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畅流转,意象动静皆备,丰富唯美,写景状物虚实相生,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春暮》原文及翻译赏析2春暮宋朝曹豳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
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
《春暮》译文暮春时节,已没有人过问路上的落花,只见浓郁的树荫,无边无际,遍及天涯。
林间的黄莺早已不再啼叫了,只能独自一人迈向长满青草的池塘畔,去聆听青蛙的叫声。
《春暮》注释绿阴:绿树浓荫。
冉冉:慢慢地,或柔软下垂。
天涯:天边。
此指广阔大地。
独听蛙:只听见蛙鸣声。
《春暮》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暮春景物的诗。
首先描写花、鸟、叶,衬托出“暮”字,点明题意。
明媚的春天已经悄然消失了,花儿落了,大地上已万木葱茏;莺歌歇了,青草池塘处处有蛙声。
关于《黄氏延绿轩》的全诗翻译赏析
![关于《黄氏延绿轩》的全诗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ca5149f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88.png)
《黄氏延绿轩》的全诗翻译赏析
关于《黄氏延绿轩》的全诗翻译赏析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
”这两句说溪边树木的葱茏茂盛,江边丛生的草在微风吹拂下摇曳起伏。
“葱葱”、“靡靡”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
原文
出自明代诗人高启《黄氏延绿轩》
葱葱溪树暗,
靡靡江芜湿。
雨过晓开帘,
一时放春入。
注释
芜:丛生的草
翻译
溪边树木的葱茏茂盛,
江边丛生的草在微风吹拂下摇曳起伏。
下雨过后打开帘,
满野春色一齐涌进房中来。
赏析
《黄氏延绿轩》,写的是春景。
一开篇用两个叠音词写景抒情,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葱葱”,状写出溪边树木的葱茏茂盛的'特点,一个“暗”字,写出了“溪树”的色调质感。
由于受溪水的滋润,树木显得格外枝繁叶茂,与前面的“葱葱”相呼应。
第二句的“靡靡”写“江芜”在微风吹拂下摇曳起伏的情态。
这里的“靡靡”,指风吹草伏的样子。
而“湿”字为下句写“雨过”时的情景,做了铺垫。
诗的最后两句,想
象新奇:雨后开帘,满野春色一齐涌进房中来,这是我们都感受过却不易写出的情景。
“入”字把春光的浓郁蓬勃而不可阻遏之势,十分形象地表达了出来,而诗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明代高启的诗,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明代高启的诗,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https://img.taocdn.com/s3/m/d43db71f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bf.png)
明代高启的诗,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大图模式
春暮西园
明代: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大图模式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代: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大图模式
清明呈馆中诸公
明代:高启
新烟着柳禁垣斜,杏酪分香俗共夸。
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卞侯墓下迷芳草,卢女门前映落花。
喜得故人同待诏,拟沽春酒醉京华。
大图模式
初夏江村
明代:高启
轻衣软履步江沙,树暗前村定几家。
水满乳凫(fú)翻藕叶,风疏飞燕拂桐花。
渡头正见横渔艇,林外时闻响纬车。
最是黄梅时节近,雨余归路有鸣蛙。
大图模式
雨中闲卧
明代:高启
床隐屏风竹几斜,卧看新燕到贫家。
闲居心上浑无事,听雨唯忧损杏花。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明代古诗词赏析类题】专项练附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明代古诗词赏析类题】专项练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916b071ee06eff9aff80713.png)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明代古诗词赏析类题】专项练1.阅读下面一首明诗。
回答问题。
梅花高启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注]何郎:南朝诗人何逊,其《扬州法曹梅花盛开》被历代文人誉为咏梅佳作。
1.这首咏梅诗的颔联是为人传诵的名句,请你自选角度做简要的赏析。
(4分)2.诗歌的颈联为什么要写“竹”和“苔”?(3分)参考答案:1.诗人以高士、美人设喻,又以雪满山中和月明林下为背景来烘托高士、美人。
雪中的梅花如高士横卧山间,月下梅花如清雅的美人从林间款款而来,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梅花的神韵,给人广阔的想象空间,突出了梅花孤傲高洁的精神风貌,这也正是作者高洁襟怀的象征。
(手法:比喻/烘托/化静为动1分,结合诗句1分,梅花品格/作者襟怀2分)2.写“竹”和“苔”是为了衬托梅花的高洁。
竹和苔都是清雅之物,和梅花互相映衬,深化了诗歌的意境。
(衬托手法2分,解说1分)2.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龙潭夜坐王守仁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
临流欲写猗兰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注]此诗作于王守仁由贬所龙场驿起任南京太仆寺少卿的次年游滁州之时。
猗兰:即《猗兰操》,琴曲名。
传为孔子所作,说孔子自卫返鲁,见到隐谷之中,香兰独茂,与众草为伍,因而感伤自己生不逢时。
1.诗中描摹了龙潭夜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分)2.本诗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指出三种并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6分)参考答案1.诗中前三联着意描写夜里山中澄澈寂静的景象。
(1分)通过描写夜色中清幽淡雅的花香、潺潺的溪水声、鸟儿的鸣叫声以及草上露水、松林之风,(2分)渲染了月夜的静谧氛围,凸显了诗人月下独行的落寞心境。
(1分)结句诗人笔锋陡转,以“无限情”直接抒发了自己不因失意而消沉之情怀。
高启《黄氏延绿轩》古诗词赏析
![高启《黄氏延绿轩》古诗词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16ec98a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b5.png)
高启《黄氏延绿轩》古诗词赏析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两小题。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释】①芜:丛生的草。
1.“葱葱”写出溪树_________________的样子,“靡靡”写出江芜风吹草伏的样子。
2.请对“一时放春入”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答案】
1.葱茏茂盛
2.“入”字把春光的浓郁蓬勃而不可阻遏之势,十分形象地表达了出来,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
【解析】
1.
考查对诗句中重点词的赏析。
首先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葱葱”形容草木苍翠茂盛,充满生机。
“葱葱溪树暗”意思是:溪边树木葱茏茂盛。
运用叠词,状写出溪边树木的葱茏茂盛的特点,一个“暗”字,写出了“溪树”的色调质感。
由于受溪水的滋润,树木显得格外枝繁叶茂。
2.
考查对诗句的赏析。
可从诗句的炼字、情感等方面赏析。
“一时放春入”意思是:满野春色一齐涌进房中来。
“入”字用的很好,把不可遏制的春光浓郁蓬勃之势,十分形象地表达了出来,而诗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这首诗对眼前春景的生动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春暮西园的译文
![春暮西园的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e3f3267c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a1.png)
《春暮西园的译文》
同学们,今天咱们来一起看看《春暮西园》这首诗的译文。
《春暮西园》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高启写的,原文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
那它的译文大概是这样的:绿色的池塘里,长满了芬芳的花草,晴朗的天空下,水波荡漾。
春天的美景大多在雨中消逝了。
知道别人家的花都已经落尽了,可菜园子里今天飞来的蝴蝶特别多。
咱们来细细说一说这译文哈。
“绿池芳草满晴波”,想象一下,一个大大的池塘,水很清,周围长满了绿绿的草,在阳光照耀下,水面波光粼粼的,多好看呀。
“春色都从雨里过”,春天的美好时光,好像随着一场场春雨慢慢过去了,是不是有点小可惜呢?
“知是人家花落尽”,就好像你知道邻居家的花已经都谢了,是不是会有点失落?
“菜畦今日蝶来多”,但是呀,菜园子里却有好多蝴蝶飞来飞去,是不是又感觉有点小惊喜?
比如说,咱们自己家里种的花谢了,可能会觉得有点伤心。
但是呢,出去散步的时候,发现路边的小野花正开得灿烂,还有好多小蝴蝶围着,是不是心情又好起来啦?
再比如,春天的时候去公园玩,看到树上的花慢慢掉了,会觉得春天要走了。
可是一转头,看到草坪上有好多小朋友在放风筝,又觉得春天还在呢。
同学们,通过理解这首诗的译文,咱们能感受到诗人对春天的那种复杂的情
感,有惋惜,也有新的发现和惊喜。
希望大家以后读诗的时候,都能好好去体会诗人想要表达的意思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代著名诗人高启的201首五言绝句,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高启,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
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
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
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明四杰”。
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
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
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
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
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寻胡隐君》高启〔明代〕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
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
《黄氏延绿轩》高启〔明代〕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焚香》高启〔明代〕斜霏动远吹,暗馥留微火。
心事共成灰,窗间一翁坐。
《折杨柳歌词二首》高启〔明代〕其一高枝拂翠幰,低枝垂绮筵。
春风千万树,此树妾门前。
其二江头横吹悲,北客休南去。
闻道武昌门,愁人无别树。
《古词》高启〔明代〕妾刀不断机,郎行当早归。
还将机中锦,作郎身上衣。
《晓发山驿》高启〔明代〕风残杏花晓,马上闻啼鸟。
茅店未开门,山多住人少。
《题云林小景》高启〔明代〕归人渡水少,空林掩烟舍。
独立望秋山,钟鸣夕阳下。
《闻钟》高启〔明代〕日暮远钟鸣,山窗宿鸟惊。
枫桥孤泊处,曾听到船声。
《外舅周隐君斋竹》高启〔明代〕秋思与秋声,闲斋对夕清。
幽人梦回处,烟鸟月中鸣。
《池亭》高启〔明代〕虚槛枕池波,閒凭看浴鹅。
秋荷知几叶,添得雨声多。
《梅坞》高启〔明代〕春暗云如雪,难招落漠魂。
空林酒醒处,月堕客敲门。
《题杂画》高启〔明代〕其一空山万株木,霭霭秋多晦。
屋在白云中,人归白云外。
其二欲寻江寺僧,渡口孤帆发。
落日浦风生,不畏春潮濶。
其三丛蒲乱石间,水急鱼难罩。
欲去尚残阳,看山一停桌。
其四风急楚江波,佳人罢采荷。
离舟孤宿处,泪少夜猿多。
其五孤柳影婆娑,路入秋溪暮。
谁家繫榜来,应待归人渡。
其六驴影夕阳催,空山不见梅。
愁肠如客路,一日几萦迴。
其七夕阳数峰远,霭霭江南思。
烟外有钟声,山僧独归寺。
其八桥迴绿水斜,春树隔烟霞。
隐处谁云浅,千峰只一家。
其九日出溪雾黄,风回不成雨。
何处趁墟人,侏立沙语。
其十远岫峡烟光,斜阳在钓航。
众渔归已尽,独自过寒塘。
其十一柳叶散空塘,菊花明废苑。
日暮问垞南,舟行何近远。
其十二山禽欲定栖,竹风苦难静。
残雪堕惊梢,翛翛一窓冷。
《题张校理画》高启〔明代〕寒色初凝野,秋声忽在林。
遥山不能见,只为晚烟深。
《梦中作》高启〔明代〕悠悠众扰去,寂寂孤吟歇。
雨过满窓凉,髙林上明月。
《柳燕》高启〔明代〕妙舞汉宫人,香魂化几春。
娇飞傍杨柳,犹似学腰身。
《吴钩行》高启〔明代〕吴钩若霜雪,吴人重游侠。
尊前含笑看,上有仇家血。
《韭》高启〔明代〕芽抽冒余湿,掩冉烟中缕。
几夜故人来,寻畦剪春雨。
《相逢行》高启〔明代〕沽酒渭桥边,平陵侠少年。
相逢各有赠,宝剑与金鞍。
《呵那瑰》高启〔明代〕牛羊草漫野,大帐天山下。
十万控弦儿,闻孤齐上马。
《子夜四时歌》高启〔明代〕其一白白复朱朱,芳条罥绣襦。
摘来随女伴,赛斗不曾输。
其二红妆何草草,晚出南湖道。
不忍便回舟,荷花似郎好。
其三堂上织流黄,堂前看月光。
羞见天孙度,低头入洞房。
其四空帏拥垆坐,夜冷微红灭。
郎意似残灰,无因得重热。
《山行》高启〔明代〕欲访山中人,未识山中路。
茅屋漏疎林,苍苍但烟雾。
《观军装十咏》高启〔明代〕其一胄黄金冒虎头,乍免走豪酋。
还有从容处,纶巾按垒游。
其二鎧细丳鏤文银,髙城日照鳞。
擐来曽搅阵,一鏃不伤身。
其三纛髮乱野牛惊,神专大将营。
师行当禡祭,坛下戮番生。
其四刀大食购千金,妖精泣太阴。
灯前开匣看,无限许君心。
其五弓燕角号良材,楼烦擘未开。
秋风悬臂出,何处一鶬来。
其六箭流星逐飞羽,鏃利能穿札。
三发定边归,箙中休满插。
其七麾彩帛曳长虹,悠悠巻塞风。
三军齐陷阵,应在一挥中。
其八矛画榦似蛇长,谁论半段鎗。
日斜亲鬬罢,髙宴卓沙场。
其九袍雕锦剪花团,三边总认看。
寻常不肯著,风雪念兵寒。
其十马罗帕覆春风,连鞍赐有功。
蹄髙骑得称,身出万军中。
《狮子林十二咏》高启〔明代〕其一狮子峰风生百兽低,欲吼空山夜。
疑是天目巖,飞来此山下。
其二含暉峰演漾弄清暉,江山秋敛霏。
我吟康乐句,日暮澹忘归。
其三吐月峰四更栖鸟惊,山白初上月。
起开东阁看,正在云峰缺。
其四立雪堂堂前参未退,立到雪深时。
一夜山中冷,无人秖自知。
其五卧云室夕卧白云合,朝起白云开。
惟有心长在,不随云去来。
其六问梅阁问春何处来,春来在何许。
月堕花不言,幽禽自相语。
其七指柏轩清阴䕶燕几,中有忘言客。
人来问不应,笑指庭前柏。
其八玉鑑池一镜寒光定,微风吹不波。
更除荷芰影,放取月明多。
其九冰壶井园甃夏生冰,光涵数星冷。
窓有定中僧,休牵轆轤綆。
其十脩竹谷翠雨落经牀,林鸠午鸣后。
笋出恐人来,编篱遮谷口。
其十一小飞虹初看卧波影,应恐雨崇朝。
过涧寻师去,端知度石桥。
其十二大石屋混吨复轮囷,全无斧凿纹。
门临五湖水,坐纳四山云。
《和杨礼曹刺客三咏》高启〔明代〕其一椎袖藏出屠市,一挥报公子。
谁言上将雄,不异孤豚死。
其二匕首购自徐夫人,欲揕秦皇帝。
铜柱火光飞,竒锋非不利。
其三筑王醉不知音,亭前杀声起。
勿轻无目人,能为有心鬼。
《得家兄在远消息》高启〔明代〕其一家将远人信,复报远人知。
世乱书难得,开缄胜见时。
其二几日看回雁,今朝尺素开。
应知在天末,亦望弟书来。
其三岁晚各离家,怜兄去路賖。
书来约归近,同看故园花。
其四江上有归舟,传兄在石头。
知安虽暂喜,念远更成愁。
《为外舅周隐君题杂画》高启〔明代〕其一斜阳傍钓船,秋色满江天。
彷彿吾家近,沙村落雁边。
其二白鹤忽飞还,松杉霭然暝。
明月出溪桥,照见支笻影。
其三风雨过苍嶠,秋色渺江海。
白鸥期不来,沙上人相待。
其四落叶带回吹,荒筠冒幽石。
池上鸟鸣时,閒斋掩秋夕。
其五山深嵐气寒,髙斋掩窓卧。
林间踏叶声,知有樵人过。
《效阴常侍》高启〔明代〕满江烟水绿,几里到巴州。
音书不堪寄,一寄一沉浮。
《叹墙下草》高启〔明代〕青青墙下草,经霜未枯槁。
虽是见春迟,还免逢秋早。
《草堂梵僧》高启〔明代〕礼塔老番僧,唐言已渐能。
夜无还国梦,石室坐悬灯。
《新月》高启〔明代〕纎纎掛柳西,斜影低窥阁。
黄昏难久看,初生是将落。
《西寺晚归》高启〔明代〕远寺别僧归,随钟出烟岭。
犬吠竹林间,斜阳见人影。
《渊源堂夜饮》高启〔明代〕悬灯照清夜,叶落堂下雨。
客醉已无言,秋蛩自相语。
《和陈左司夜泊桐江》高启〔明代〕月出钓臺树,长滩秋更喧。
浑如宿巫峡,唯少一声猿。
《过狮子林》高启〔明代〕雨餘鸟语凉,斜阳竹深见。
频来非看花,借读《髙僧传》。
《蔷薇露盥手》高启〔明代〕蛮估海帆迴,银甖玉汞开。
盥餘香满手,恰似折花来。
《西陂》高启〔明代〕芳草水东西,春风路欲迷。
归时不觉晚,山与夕阳低。
《园中梨花唯开一枝》高启〔明代〕䦨外见春迟,朝来雪一枝。
不知初发处,误道已残时。
《江上酒家》高启〔明代〕门户映埀杨,春槽酒声泻。
几度望髙帘,归帆雨中下。
《过旧送别处》高启〔明代〕前时送画船,西港柳株边。
别处愁犹在,鸳鸯不肯眠。
《怀陈寅山人时居西山昭明寺》高启〔明代〕闻看西涧月,秋阁与僧开。
正是相思夜,钟声若处来。
《略上人房竹》高启〔明代〕幽篠半梢横,山窓占月明。
上人禅定乆,不怕有秋声。
《闻雁》高启〔明代〕江寒月黒夜,定宿蒹霞里。
叫叫过灯前,却是谁惊起。
《晚坐水上》高启〔明代〕潭岛去何深,斜阳树半阴。
偶来临水坐,非有羡鱼心。
《闻谢恭夜咏诗》高启〔明代〕我非李太白,君是谢杨儿。
夜半江楼雨,髙眠闻咏诗。
《题马远画酴醿》高启〔明代〕池冷画䦨幽,芙蓉伴晚愁。
金盘承露重,彷彿汉宫秋。
《黄葵》高启〔明代〕春晚独餘芳,风回带酒香。
美人偏爱看,因似御衣黄。
《余客云陈山人居西山相望因有怀寄赠》高启〔明代〕深竹昼鸣鸠,微凉满寺秋。
老僧虽不在,风雨自相留。
《睡足》高启〔明代〕风雨落梅村,鸠啼正掩门。
今朝无事役,睡足亦君恩。
《题芭蕉》高启〔明代〕丛蕉倚孤石,绿映閒庭宇。
客意不惊秋,潇潇任风雨。
《春溪独钓图》高启〔明代〕春水鱖鱼肥,埀纶坐断磯。
羊裘人易识,好著旧蓑衣。
《桂花》高启〔明代〕风露浥清香,清阴别院凉。
谁能呼白凤,花下舞霓裳。
《雁》高启〔明代〕初到别胡沙,楼头度影斜。
江南秋月好,随意宿蒹霞。
《红叶》高启〔明代〕霜染满林红,萧疎夕照中。
曽供写秋怨,流出未央宫。
《秋雨》高启〔明代〕瑟瑟复萧萧,灯前滴此宵。
秋声自难听,况复在芭蕉。
《月夜饮酒》高启〔明代〕月照绿樽深,清歌桂树阴。
嫦娥留伴我,莫向画楼沉。
《游山》高启〔明代〕自著林间屐,来听石上琴。
老僧留客久,西岭日将沉。
《闻笛》高启〔明代〕横吹发哀声,江楼月正明。
伊州不堪听,都是故园情。
《秋声》高启〔明代〕砧韵杂鸣蛩,梧边雨带风。
千声秋作意,都入夜窓空。
《秋夜宿僧院》高启〔明代〕竹动鹊频惊,秋河阁外横。
谈禅贪坐乆,莫遣曙鸡鸣。
《登楼望虎丘》高启〔明代〕秋霁倚层楼,孤峰是虎丘。
香台红树里,佳处记曾游。
《宁真道馆夜观茅隐君画》高启〔明代〕看山如见君,君家在山下。
仙馆忆君时,明灯对图画。
《竹林髙士图》高启〔明代〕竹深斜日在,独鹤见扉开。
谁顾閒居者,惟应二仲来。
《咏水边桃花》高启〔明代〕一片欲随流,残妆照影愁。
谁来唱桃叶,风雨送离舟。
《芭蕉美人图》高启〔明代〕琴罢咏春朝,餘酲吸露销。
诗成无落叶,聊为写芭蕉。
《王主簿小园》高启〔明代〕夏叶风苗长,秋瓜雨蔓新。
谁言趋府客,却似灌园人。
《晚寻吕山人》高启〔明代〕小艇载琴行,松花落晚晴。
君家最可认,隔树有书声。
《喜从兄远归》高启〔明代〕闻汝归舟到,相迎只恐迟。
方当见时喜,还忆别时悲。
《送人游湘中》高启〔明代〕离恨挂帆檣,随君远入湘。
飞花荡春影,江水不胜长。
《访丁校书不至》高启〔明代〕独坐无与语,出门聊访君。
空回转惆怅,芳草日将曛。
《答陈山人》高启〔明代〕卖畚君当返,修琴君已归。
无为嫌寂寞,世事意多违。
《杏园》高启〔明代〕春红雨后繁,孤墅啼鶯晓。
闻道曲江园,游人近来少。
《瓜圃》高启〔明代〕伤瓜莫伤蔓,伤蔓子生稀。
留待经霜露,盈筐採得归。
《菊蹊》高启〔明代〕独行林下路,望望南山暮。
无酒掇英尝,寒香已零露。
《题许澜伯画》高启〔明代〕望秋倚髙阁,隔江望层巘。
不见度僧归,烟深暮钟远。
《除夕客中忆女》高启〔明代〕别家非愿乆,回首已徂年。
今夜寒斋雪,何人听折絃。
《岁暮》高启〔明代〕已嗟求道晚,复省济时难。
碌碌成何事,天涯又岁䦨。
《题携琴访友图》高启〔明代〕孤骑复孤琴,披嵐入涧阴。
远寻君莫讶,城市少知音。
《鸳鸯》高启〔明代〕两两莲池上,看如在锦机。
应知越女妒,不敢近船飞。
《题湘南雨意图》高启〔明代〕南禽暮啼起,门掩湘祠里。
脉脉半江阴,春云与春水。
《题扇上竹枝》高启〔明代〕寒梢虽数叶,髙节傲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