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倍问题》案例分析
和倍问题解决方法及实例
和倍问题和倍问题就是已知两数的和与两数的倍数的关系,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
小数=和÷(倍数+1)(一般用小数作标准量)大数=和-小数或大数=小数×倍数等量关系:小数+小数×倍数=和差倍问题差倍问题就是已知两个数的差与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是多少的应用题。
小数=差÷(倍数-1)大数=小数+差或大数=小数×倍数等量关系:小数×倍数-小数=差行程问题路程=时间×速度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追及问题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平均数问题总数÷总份数=平均数1 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 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 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8 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9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1 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边长×4 C=4a面积=边长×边长S=a×a2 正方体V:体积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3 长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长+宽)×2 C=2(a+b)面积=长×宽S=ab4 长方体V:体积s:面积a:长b: 宽h:高(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2)体积=长×宽×高V=abh5 三角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2 s=ah÷2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6 平行四边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s=ah7 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8 圆形S面积C周长d=直径r=半径圆周率π(1)周长=直径×π=2×π×半径C=πd=2πr(2)面积=半径×半径×π9 圆柱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4)体积=侧面积÷2×半径10 圆锥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小学奥数公式和差问题的公式(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和倍问题的公式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差倍问题的公式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植树问题的公式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盈亏问题的公式(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相遇问题的公式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追及问题的公式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流水问题公式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浓度问题的公式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利润与折扣问题的公式利润=售出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二年级奥数第十五讲和倍问题
二年级奥数第十五讲和倍问题
有这样一类应用题:已知小鸡和小鸭共有20只,小鸡是小鸭的3倍,问:小鸡和
小鸭各有多少只?题目中已知两个数的和,并且知道这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就是和倍问题。
例一:二年级共有88位同学参加美术和围棋兴趣小组,参加美术小组的人数是围棋的3倍,问:参加美术小组和围棋小组的各有多少人?
分析:从线段图上可以看出,
如果把围棋组的人数看作是美术:
1倍的量,美术组就相当于88人1倍
3倍的量,88人就相当于(1+3)围棋:
也就是4倍的量。
围棋组人数:88÷(1+3)=22(人)美术组人数:22×3=66(人)
答:参加围棋组的有22人,参加美术组的有66人。
小结:解答和倍问题,一般把其中一个量(小数)看作是一倍量,另一个量(大数)就为几倍量,然后看他们的和相当于小数的多少倍数,再用和数除以对应的倍数,
求出一倍量,从而求出另一个量。
练习(提示:先画图,以帮助理解题意,再做题!):
1、甲、乙两袋米共84千克,甲袋米的质量是乙袋米的5倍,问:甲、乙两袋米各有多少千克?
2、校田径队共有队员132人,其中男队员人数比女队员人数多2倍,问:田径队的男、女队员各有多少人?
3、小华和小雨共有276张画片,小华的画片张数是小雨的5倍,问:①小华和小雨各有多少张画片?②要想2人画片一样多,小华因该给小雨多少张?
4、玩具店有小熊玩具和小狗玩具共296个,小熊玩具数量是小狗玩具的3倍多4个,问:小熊玩具和小狗玩具各有多少个?
5、某公司有男、女职员58名,其中女职员是男职员人数的2倍少5人,问:公司男、女职员各有多少人?。
《和倍问题》
和倍问题和倍问题的基本“数学格式”是:已知大、小二数的“和”,又知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求大、小二数各是多少。
上面的问题中有“和”,有“倍数”,所以叫做和倍问题。
为了清楚地表示和倍问题中大、小二数的数量关系,画出线段图如下:从线段图知,“和”是小数的(倍数+1)倍,所以,有以下和倍公式:小数=和÷(倍数+1)【和倍问题解题关键:(1)确定标准数(1倍数)即小数;(2)找到对应关系。
】例一图书馆中有故事书和科技书共60本,故事书是科技书的3倍,你知道故事书和科技书各有多少本?【分析:图书馆中有故事书60本,是科技书的3倍。
以科技书的本数为标准数(1倍数),故事书有3个科技书这么多。
1解题步骤:先确定标准数(1倍数),找到对应关系。
关键:60本相当于科技书的(3+1)倍,这样就可以求出科技书(1倍数)有多少本?】1、科技书和故事书共有75本,科技书是故事书的4倍,科技书和故事书各多少本?(画线段图解答)2、草地上共有64只白羊和黑羊,其中白羊的只数是黑羊的3倍,求白羊和黑羊各有多少只?(画线段图解答)23、小敏与爸爸的年龄之和是64岁,爸爸的年龄是小敏的3倍。
小敏和她爸爸的年龄各是多少岁?(画线段图解答)4、一肉店卖出猪肉和牛肉共40千克,卖出的猪肉是卖出的牛肉的4倍。
猪、牛肉各卖了多少千克?(画线段图解答)5、甲、乙两个车间共有职工780人,甲车间的人数是乙车间的3倍,两个车间各有职工多少人?(画线段图解答)36、甲、乙两个车间共生产机床664台,甲车间的产量是乙车间的3倍,两个车间各生产机床多少台?(画线段图解答)7、甲、乙二人共存款900元,甲的存款是乙的2倍,甲、乙各存款多少元?(画线段图解答)8、一个学校5、6年级共有学生150位,五年级是六年级人数的2倍,5、6年级各有几个学生?(画线段图解答)49、已知甲+乙=30,甲÷乙=4,求甲和乙分别是多少?(画线段图解答)10、两数之和为432,商是7,两数各是几?(画线段图解答)例二电机厂一二月共生产电机400台,二月生产的台数比一月生产的台数的5倍少68台。
《和倍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5篇
2.提问,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1)知道了我们班全场的总得分;
(2)知道了下半场得分是上半场的。
3.想一想,根据已有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
4.请学生概括图片信息,编出完整的应用题。
引导学生概括:六(1)班参加篮球比赛,全场得分为42分,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六(1)班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
3.教师说明: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解决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准备题的设置,是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的。一方面复习了找单位“1”、分析数量关系和如何列方程,分解了本课的重难点;另一方面,为后面环节的对比分析、沟通联系做好铺垫。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出示例6
(1)这道题,告诉我们哪些已经条件? (2)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同学们独立解答。 (4)汇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5)请同学们思考下面的问题:
①题中有几个未知数?
②怎样设未知数?为什么?
③问题中包含这样的等量关系吗? (6)汇报交流
(7)师小结:用方程解,一般设“一倍量”为x,那么“几倍量”就可以用几x表示,根据题中另一个条件找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然后列方程。
2、使学生能根据关键句找到数量关系
3、使学生学会列方程解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让学 生掌握解决分数应用题中的和倍问题的方法和技能。
教学重难点 :如何分析数量关系,如何设未知数列方程。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旧知,引入问题
1、根据题意,写出数量关系式。
(1)白兔只数是灰兔的;(2)美术小组人数是航模小组;
复杂的和倍问题
小敏有14元,小花有10元,小花给小敏几元,小敏的钱数就是小花的2倍?【巩固】小华和爷爷今年共72岁,爷爷的岁数是小华的7倍.爷爷比小华大多少岁?.【巩固】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36厘米,长是宽的2倍,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巩固】5箱苹果和5箱葡萄共重75千克,每箱苹果是每箱葡萄重量的2倍。
每箱苹果和每箱葡萄各重多少千克?【例 1】师、徒两人共加工105个零件,师傅加工的个数比徒弟的3倍还多5个,师傅和徒弟各加工零件多少个?【巩固】实验小学共有学生956人,男生比女生2倍少4人.问:实验小学男学生和女学生各有多少人?【巩固】两组学生参加义务劳动,甲组学生人数是乙组的3倍,而乙组的学生人数比甲组的3倍少40人,求参加义务劳动的学生共有多少人?【解析】把乙组学生人数看作1份,画出线段图如下:【巩固】【例2】2【例3】【巩固】【巩固】【巩固】【巩固】【巩固】【例4】支、383倍,1张,.【例5】【巩固】,丙校学【巩固】【巩固】元.如果【例6】甲、乙、丙三所小学的学生人数的总和为1999。
已知甲校学生人数的2倍和乙校学生人数减去3人与丙校学生人数加上4人都相等。
问甲、乙、丙各校学生人数是多少?【巩固】有100块糖,分给甲乙丙三位小朋友,甲比乙多分了3块,乙比丙多分了5块,三位小朋友各分得多少块糖?【巩固】实验一小、实验二小两校共有学生2346人,如果实验一小增加146人,实验二小减少88人,两校的学生人数就相等,你知道两校实际各有多少人吗?【巩固】超市运来一批水果糖和巧克力糖,其中水果糖的颗数比巧克力糖的3倍还多10颗.售货员将这些糖包装成相同的小袋,每袋内装了3颗巧克力糖和7颗水果糖.最后巧克力糖全部装完,水果糖还剩下170颗.请问:这批糖果共有几颗水果糖,几颗巧克力糖?【巩固】四年级有甲、乙、丙、丁四个班.不算甲班,其余三个班的总人数是131人;不算丁班,其余三个班的总人数是134人;乙、丙两班的总人数比甲、丁两班的总人数少1人.问:这四个班共有多少人?【例7】某日停电,房间里燃起了长、短两根蜡烛,它们燃烧速度是—样的.开始时长蜡烛是短蜡烛长度的2倍,当送电后吹灭蜡烛,发现此时长蜡烛是短蜡烛长度的3倍.短蜡烛燃烧掉的长度是5厘米.问原来两根蜡烛各有多长?【解析】我们要注意发掘题目中真正的不变量,实际上本题中两根蜡烛的长度差是不变的(因为两根蜡烛燃烧的速度一样).所以我们根据题意可知:原长蜡烛长度2=倍原短蜡烛长度,差为1倍原短蜡烛长度;后长蜡烛长度3=倍后短蜡烛长度,也就=倍后短蜡烛长度,差为2倍后短蜡烛长度;所以原短蜡烛长度2是说短蜡烛燃烧了1倍后短蜡烛长度,为5厘米,所以原短蜡烛长10厘米,原长蜡烛长20厘米.【巩固】某日停电,房间里同时点燃了两支同样长的蜡烛.这两支蜡烛的质量不同,一支可以维持3小时,另一支可以维持5小时,当送电时吹灭蜡烛,发现其中一支剩下的长度是另一支剩下长度的3倍.这次停电时间是多少小时?【解析】两支蜡烛长度相同,一支可以维持3小时,另一支可以维持5小时,所以从两支蜡烛中取相同长度的部分,可以燃烧的时间之比为3:5.现在可以维持5小时的那支蜡烛剩下的长度是另外一支的3倍,所以所以另外【例8】【解析】3份,【例9】【详解】10块,100块,【巩固】【解析】原来室外、室内活动人数相差480人,现把室内的50人改为室外活动,这样室外活动人数比室内人数多480502580+⨯=(人),这时室外活动人数正好是室内人数的5倍,580人相当于现在室内活动人数的514÷=,再求出室内、外人数之和:-=(倍),这样可先求出现在室内活动人数为5804145⨯+=人.145(51)870【例10】一家汽车销售店有若干部福特汽车和丰田汽车等待销售。
小学教案:《和倍问题》教学设计
《和倍问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
2. 引导学生掌握和倍问题的一般解法,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倍数的概念: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2. 和倍问题的解法: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它们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倍数的概念,和倍问题的解法。
2. 教学难点:和倍问题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小明有2个苹果,小华有3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几个苹果?引入倍数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倍数的概念,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如求3的2倍,就是3×2=6。
3. 练习:让学生练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如求5的3倍,6的4倍等。
4. 讲解和倍问题:讲解和倍问题的解法,如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它们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
如已知两个数的和是8,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4,求这两个数。
5. 练习:让学生练习解决和倍问题,如已知两个数的和是10,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5,求这两个数。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倍数的概念和和倍问题的解法。
如果有问题,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教授学生。
七、课后作业:1. 练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如求7的4倍,8的5倍等。
2. 解决一些和倍问题,如已知两个数的和是12,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6,求这两个数。
八、评价与反馈: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对学生掌握倍数概念和和倍问题解法的程度进行评价。
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九、教学进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计划在2课时内完成。
十、教学延伸:在学生掌握倍数概念和和倍问题解法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的数学问题,如差倍问题、倍数序列等。
巧用线段图,解决“和倍”问题,让“和倍”问题不再难解——和倍问题解答技巧
巧用线段图,解决“和倍”问题,让“和倍”问题不再难解—
—和倍问题解答技巧
和倍问题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来求这两个数是多少。
它与差倍问题一样由于思维方法不符合孩子的思维特点去,使问题变得比较困难,如果结合线段图来理解。
就会变简单易想了。
例题:学校将360本书分给二、三两个年级,已知三年级所分得的本数是二年级的2倍,问二、三两个年级各分得多少本?
例题:小宁有圆珠笔芯30枝,小青有圆珠笔芯15枝,问小青把多少枝给小宁后,小宁的圆珠笔芯是小青的8倍?
从例题分析可以看出,和倍问题只要找准和与其对应的倍数,就可以求1倍数,解决这类使学生感觉困难的题目了。
那么如果三个量之间存在着倍数关系呢?根据题意画图试试
试一试:已知鸡、鸭、鹅共1210只,鸭的只数是鸡的2倍,鹅的只数是鸭的4倍,问鸡、鸭、鹅各多少只?。
小学教案:《和倍问题》教学设计
《和倍问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2. 引导学生学会用除法计算倍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倍数的概念,了解倍数与因数的关系。
2. 学习用除法计算一个数的几倍。
3. 学习解决和倍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学会解决和倍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景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直观演示法,帮助学生理解倍数的概念。
3.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运用练习法,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倍数的概念,让学生感知倍数。
2. 讲解与演示:讲解倍数的概念,用实物或图片展示一个数的几倍。
3. 练习与讨论: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内讨论解题方法。
4.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学会解决和倍问题。
5. 布置作业:设计课后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倍数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2. 练习反馈:收集学生的练习作业,评估其对求一个数的几倍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制作包含倍数概念、计算方法和实际例题的PPT,方便学生直观学习。
2. 实物模型:准备一些实物模型,如玩具、水果等,用于直观展示倍数的概念。
3. 练习题库:准备一系列练习题,包括基础计算和应用题,用于巩固学习内容。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倍数概念,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
2. 第二课时:练习求一个数的几倍,引入和倍问题。
3. 第三课时:解决和倍问题,进行实际应用。
和倍问题重点讲解、难点突破与针对性训练
和倍问题重点讲解、难点突破和针对性训练已知两个数的和以及这两个数的倍数,求这两个数是多少的应用题,叫作和倍问题.....在这里,我把常见的和倍问题模型化,总结出它们的解题思路,让大家一起来学习.并配备相应练习题进行针对性训练,提高解决和倍问题的能力.基本题型例1小明和妈妈的年齡和是45岁,妈妈的年龄是小明的4倍,小明和妈妈各是多少岁?解法一:已知妈妈的年龄是小明的4倍,而小明和妈妈的年齡和是45岁,那么小明的年龄是45÷(1+4)=9(岁),妈妈的年龄是9×4=36(岁).答:小明和妈妈各是9、36岁.解法二:已知妈妈的年龄是小明的4倍,而小明和妈妈的年齡和是45岁,那么妈妈的年龄是45÷[1+(1÷4)]=36(岁),小明的年龄是36÷4=9(岁).答:小明和妈妈各是9、36岁.【解题总结】【针对性训练】1、某校举行联赛,共有120人获奖,其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倍,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获奖?2、被除数与除数的和为520,商是7,被除数和除数各是多少?例2甲、乙、丙三数和为400,甲是乙的6倍,丙是乙的3倍,甲、乙、丙各是多少?解法一:已知甲是乙的6倍,丙是乙的3倍,而甲、乙、丙三数和为400,那么丙数是400÷(6+3+1)=40甲数是40×6=240乙数是40×3=120解法二:已知甲是乙的6倍,丙是乙的3倍,而甲、乙、丙三数和为400,那么甲数是400÷[1+(1÷6)+(1÷2)]=240乙数是240÷6=40丙数是40×3=120答:甲、乙、丙三数各是240、120、40.【解题总结】【针对性训练】3、已知鸡、鸭、鹅共900只,鸭的只数是鸡的3倍,鹅的只数是鸡的5倍,问鸡、鸭、鹅各多少只?4、甲、乙、丙三个粮仓一共存有108吨粮食.乙粮仓的粮食是丙粮仓的2倍,甲粮仓的粮食总量是乙粮仓的3倍.甲粮仓比丙粮仓多存粮多少吨?例3在一次植树活动中,三年级和六年级共植树181棵,而六年级植树比三年级的2倍多16棵,你知道六年级、三年级各植了多少棵树?解:已知六年级植树比三年级的2倍多16棵,那么六年级植树减去16棵正是三年级的2倍,而三年级和六年级共植树181棵,所以三年级植树(181-16)÷(2+1)=165÷3=55(棵)六年级植树2×55+16=126(棵)答:六年级、三年级各植了126、55棵树.【解题总结】两个数带余数的和倍问题:第一步,减除余数转化为和倍问题的基本题,先算除数;第二步,再算被除数,这时被除数=除数×倍数+余数.【针对性训练】5、师徒二人共同加工300个零件,完成任务时.师傅加工的零件数比徒弟的2倍多60个,师徒二人各加工多少个零件?6、妈妈买回60个苹果,分给姐姐和弟弟.己知弟弟分得的苹果比姐姐的2倍少24个,姐姐和弟弟各分得多少个苹果?【针对性训练】答案解析基本题型1、解:已知男生获奖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倍,而获奖人数共有120人,那么女生获奖人数是120÷(1+3)=30(人)男生获奖人数是30×3=90(人)答:男生、女生各有90、30人获奖2、解:已知被除数与除数商是7,即被除数是除数的7倍,被除数与除数的和为520,那么被除数数是520÷[1+(1÷7)]=455除数是455÷7=65答:被除数和除数各是455、65.变型题Ⅰ3、解:已知鸭的只数是鸡的3倍,鹅的只数是鸡的5倍,而已知鸡、鸭、鹅共900只,那么鸡只数是900÷(3+5+1)=100鸦只数是100×3=300鹅只数是100×5=500答:鸡、鸭、鹅只数数各是100、300、500.4、解:已知乙粮仓的粮食是丙粮仓的2倍,甲粮仓的粮食总量是乙粮仓的3倍,而甲、乙、丙三个粮仓一共存有108吨粮食,所以丙粮仓粮食有108÷(2+2×3+1)=12(吨)甲粮仓粮食有12×6=72(吨)甲粮仓比丙粮仓多(72-12)吨=60吨答:甲粮仓比丙粮仓多存粮60吨.变型题Ⅱ5、解:已知师傅加工的零件数比徒弟的2倍多60个,而师徒二人共同加工300个零件,那么徒弟加工的零件数(300-60)÷(2+1)=240÷3=80(个)师傅加工的零件数2×80+60=220(个)答:师徒二人各加工220、80个零件.6、解:己知弟弟分得的苹果比姐姐的2倍少24个,而妈妈买回60个苹果,那么姐姐分得苹果是(60+24)÷(2+1)=84÷3=28(个)弟弟分得苹果2×28-24=32(棵)答:姐姐和弟弟各分得28、32个苹果.。
《和倍问题》案例分析
一、新课导入
(幻灯片出示篮球比赛场面地图片)
师:这是一场什么比赛?生齐声:篮球比赛.
师:(课件出示题目)对极了!你们知道吗?在我们学校上周地篮球比赛中,我们六一班全场共得分,上半场得分是下半场地倍,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呢?你能列方程解决吗?请独立完成.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老师话音刚落,全体学生便开始在草稿本上动笔做起来,大约两分钟后,有学生陆续举手示意已做完.
接着又有同学补充了其他地方法,可以把下半场得分看作单位,那么上半场就是下半场地倍,设下半场得分,上半场分,列方程.解出下半场得分,上半场得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有地同学对没听清和不理解地部分提出了质疑,还有同学强调解决应用题一定要写答语,方程地解不带单位.整个课堂在这个时候显得十分活跃,学习氛围十分浓重.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师:请一位同学回答第一个问题.
生:从题目中,我知道了上半场和下半场共得分,下半场得分只占上半场地一半,要解决地问题是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其他生:同意.
师:第二个问题呢?
生: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地一半,意思是把上半场看作单位,下半场得分相当于上半场地.
生:也可以说上半场得分是下半场地倍.
、教师提示清楚明白.不管是在自学环节还是在探究环节,教师都是给了学生非常明确地问题提示.以问题为线索和方向,学生展开自学和探究,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对新知已有了认识和理解.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当然,这堂课还有很多不成熟地地方,例如:
、对于两种关系地理解不够充分.教师虽然提到并强调了两个关系,但是在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探究时,教师并没有专门给出这两个关系地探讨问题.导致学生对两个关系还不十分清楚.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和倍问题举例
和倍问题举例例1甲、乙两个化肥厂共生产化肥664吨,甲厂的产量是乙厂的3倍.两厂各生产化肥多少吨?分析与解答:两个数分别是:甲厂化肥产量(大数,几倍数)和乙厂化肥产量(小数,1倍数).两个数的和为664,倍数是3.先求1倍数:664÷(3+1)=664÷4=166(吨)再求几倍数:166×3=498(吨)或:664-166=498(吨)检验:166+498=664(吨),正确答:(略)例2果园里有梨树、苹果树和桃树共1800棵,其中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棵数的2倍,桃树的棵数是苹果树棵数的3倍。
求梨树、苹果树和桃树的棵数。
分析与解答:这是一个已知三个数的和,及其倍数关系.求三个数各是多少的问题.由题意可知:一倍数是苹果树的棵数.苹果树有:1800÷(3+2+1)=300(棵)梨树有:300×2=600(棵)桃树有:300×3=900(棵)检验:300+600+900=1800(棵).正确.答:(略)例3三块钢板共重207千克,第一块的重量是第二块的3倍,第二块的重量是第三块的2倍,三块钢板各重多少千克?分析与解答:与例2不同的是:要根据“第一块的重量是第二块的3倍,第二块的重量是第三块的2倍”,得出第一块钢板的重量是第三块的(3×2)倍。
这样,一倍数是第三块钢板的重量。
第三块钢板的重量是:207÷(3×2+2+1)=207÷9=23(千克)第二块钢板的重量是:23×2=46(千克)第一块钢板的重量是:46×3=138(千克)检验:23+46+138=207(千克),正确。
答:(略)例4少先队员种柳树和杨树共134棵,杨树的棵数比柳树的3倍多14棵。
两种树各种了多少棵?分析与解答:由“杨树的棵数比柳树的3倍多14棵”可知:(134-14)后,所得的数是柳树棵数的(1+3)倍。
所以,柳树棵数:(134-14)÷(3+1)=30(棵)杨树棵数为:30×3+14=104(棵)检验:30+104=134(棵),正确。
小学解决问题专题一:和倍问题
和倍问题一、(1)知道两数的和;(2)知道两数的倍数关系。
二、画线段图理解题意,理清两数倍数关系。
一、基本题型例1:农场共养鸡鸭共850只,其中鸡是鸭的4倍,鸡鸭各有多少只?分析:画图理清倍数关系:(1)鸭是1份,鸡4份;(2)鸡、鸭和是850只。
一份的量=总数量÷总份数。
鸭:850÷(4+1)(一份的量就是鸭的数量)=850÷5=170(只)鸡:170×4=680(只)答:二、变式练习例1:小华和小明共有180元,小华的钱比小明的2倍少30元。
小华和小明各有多少钱?分析:(1)画图理清倍数关系:小明的钱是1份,小华的钱再加30元是2份。
(2)从图可知,如果小华再增加30元,小华的钱数就是小明的2倍,当小华的钱增加30元,他们的和也增加30元,所以和为180+30=210元。
小明的钱数:(180+30)÷(2+1)(一份的钱数就是小明的钱数)=210÷3=70(元)小华的钱数:70×2-30=110(元)答:练习:1.小华和小明共180元,小华的钱比小明的2倍多30元,小华和小明各有多少钱?分析:画图理清倍数关系:从图可知:小华的钱数增加还是减少(自己思考,划掉错误的)30元就变成小明的2倍?他们的和变为:解答:2.自己编一道同类型问题并解答3.变式练习:甲、乙、丙3个人一共有190元,甲是乙的2倍,丙比乙多10元,甲、乙、丙各有多少钱?分析:乙为1份,甲是2份,丙如果(增加、减少)10元,丙就和乙一样多,他们3人的和现在是();他们一共的份数是:甲2份,乙1份,丙1份。
解答:例2:甲、乙两人共240元,如果甲拿30元给乙,这时甲的钱数正好是乙的3倍,甲、乙原来各有多少钱?分析:因为甲给钱乙,所以,甲、乙的和没变,还是240元,倍数关系是甲给乙后,所以可以求出现在的乙:一份:240÷(3+1)=240÷4=60(元)原来乙:60-30=30(元)甲:240-30=210(元)答:1.甲、乙共有185元,甲用了20元,乙用了15元后,甲剩下的钱是乙剩下的钱的2倍,甲、乙原来各有多少元?分析:理清倍数关系:现在甲是乙的2倍,(是剩下钱的倍数关系)甲、乙剩下钱总数为()。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和倍问题》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和倍问题》教学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课时___________________课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备课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一、教学背景分析1. 社会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2. 学前教育现状: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但对于和倍问题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3. 幼儿认知特点:大班幼儿抽象思维能力逐渐发展,但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需要通过直观、有趣的教学活动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二、教学目标设计1. 知识目标:让幼儿理解和掌握和倍问题的概念,能够解决简单的和倍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分析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让幼儿理解和掌握和倍问题的概念,能够运用和倍关系解决问题。
2. 难点:如何让幼儿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和倍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和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幼儿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具模型、实物操作等多种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五、教学用品1. 教学课件:和倍问题相关的故事、动画和图片。
2. 教具模型:和倍问题操作盘、数字卡片、小动物模型等。
3. 实物操作材料:水果、糖果等可以用来进行和倍问题操作的物品。
六、教学程序第一课时:和倍问题的引入1. 热身活动章节一:唱数活动细节: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唱数,从1唱到20,再从20唱回到1,以活跃课堂气氛,复习数数能力。
细节说明:通过唱数活动,让幼儿对数字有更深的认识,为后续教学打下基础。
章节二:数字接龙游戏细节:教师随机说出一个数字,幼儿接着说出下一个数字,依次类推,形成一个数字链。
六年级和倍问题(差倍问题)教案
六年级和倍问题(差倍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掌握和倍问题的意义及解决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总结归纳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和倍问题的基本解法。
2. 能够灵活运用和倍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掌握和倍问题的数量关系。
2. 如何在实际问题中找出和倍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案例和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做好笔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和倍问题的概念,例如:“小明和小华一共买了30元的花,小明花了15元,小华花了多少元?”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
2. 讲解和倍问题的定义及解法:讲解和倍问题的定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它们的倍数,求这两个数。
讲解解法:设两个数为x和y,它们的和为S,它们的倍数为B,则S = x + yB = kx = ly(k和l为正整数)通过案例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从而解决问题。
3. 练习巩固:出示一些和倍问题案例,让学生独立解决,例如:“甲乙两人共生产了24个零件,甲生产了12个,乙生产了多少个?”4.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和倍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分配资源等,让学生举例并解答。
5.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和倍问题的解法及应用。
6.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和倍问题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倍问题的解法。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and 倍问题的数量关系。
3. 设计梯度练习,逐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4. 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分享解题心得,提高解题效率。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和倍问题的定义、解法及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和倍问题解决实际问3. 练习法:通过课后作业、课堂练习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和倍问题
10、 549是甲、乙、丙、丁4个数的和.如果甲数加 上2,乙数减少2,丙数乘以2,丁数除以2以后, 则4个数相等.求4个数各是多少?
①丙数是:(549+2-2)÷(2+2+1+4)=549÷9=61 ②甲数是:61×2-2=120 ③乙数是:61×2+2=124 ④丁数是:61×4=244 答:甲、乙、丙、丁分别是120、124、61、244.
27个 27 ?个
桃子:
?个
27÷(1+2)=9(个), 9×2=18(个) 答:苹果有9个,桃子有18个。
7、光明小学有学生760人,其中男生比女生的3倍 少40人,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①女生人数:(760+40)÷(3+1)=200(人) ②男生人数:200×3-40=560(人) 或 760-200=560(人) 答:男生有560人,女生有200人。
8、甲班有图书120本,乙班有图书30本,甲班给 乙班多少本,甲班的图书是乙班图书的2倍?
①甲、乙两班共有图书的本数是:30+120=150(本) ②甲班给乙班若干本图书后,甲、乙两班共有的倍数是: 2+1=3(倍) ③乙班现有的图书本数是:150÷3=50(本) ④甲班给乙班图书本数是:50-30=20(本) 综合算式:(30+120)÷(2+1)=50(本) 50-30=20(本) 答:甲班给乙班20本图书后,甲班图书是乙班图书的2倍。
9、 果园里有桃树、梨树、苹果树共552棵.桃树比 梨树的2倍多12棵,苹果树比梨树少20棵,求桃树、 梨树和苹果树各有多少棵?
①梨树的棵数:(552+20-12)÷(1+1+2)=560÷4=140(棵) ②桃树的棵数:140×2+12=292(棵) ③苹果树的棵数: 140-20=120(棵) 答:桃树、梨树、苹果树分别是292棵、140棵和120棵。
奥数知识五——和倍问题
奥数知识五——和倍问题和倍问题和倍问题的特点是利用大小两个数的和与它们的倍数关系,求大小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解答和倍应用题的最好助手是,采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表示两种量间的数量关系,以便找到解题的途径,你要不信,请看下面例题。
例1. 三年级一班和二班少先队员共做好事360件,二班做好事的件数是一班的2倍,三年级一班和二班少先队员共做多少件好事?分析: 画线段图由上图可以看出:如果我们把一班做好事的件数作为1倍,"二班做好事的件数是一班的2倍",那么一班和二班做好事件数的和,相当于一班做好事件数的3倍,还可以理解为3份的数量是360件,求出份的数量,也就求出了一班做好事的件数。
解: 一班: 360÷(2+1)=120(件)二班: 360-120=240(件)或120×2=240(件)答:三年级一班少先队员做好事120件,二班少先队员做好事240件。
例2. 妹妹有课外书20本,姐姐有课外书25本,姐姐给妹妹多少本后,妹妹课外书是姐姐的2倍?分析: 画线段图解这道题的关键是找出哪个量是变量,哪个量是不变量。
从已知条件得出,不管姐姐给妹妹多少本书,妹妹得到多少本书,姐姐和妹妹的图书总和是不变的量。
如果我们把姐姐剩下的书看作1份,这时妹妹的课外书可看作和姐姐剩下的课外书相等的2份,也就是姐妹两人共有的倍数相当于姐姐剩下的3倍,依据解和倍问题的方法先求出,姐姐现有课外书多少本,再与原有课外书相比较,从而求出姐姐给妹妹多少本。
解: 1.姐妹俩共有课外书的本数是:20+25=45(本)2.姐姐给妹妹若干本后,姐妹俩共有的倍数是:2+1=3(倍)3.姐姐剩下的本数是:45÷3=15(本)4.姐姐给妹妹课外书的本数是:25-15=10(本)综合算式: 25-(20+25)÷(2+1)=10(本)答:姐姐给妹妹10本课外书。
例3. 甲、乙两个粮库原来共存大米320吨,后来从甲粮库运出40吨,给乙库运进20吨,这时甲库存的大米是乙库的2倍,两个粮库原来各存大米多少吨?分析:根据"甲、乙两个粮库原来共存大米320吨,后来从甲库运出40吨,给乙库运进20吨",可求出这时甲、乙粮库共存大米多少吨。
和倍问题解决方法及实例
和倍问题和倍问题就是已知两数的和与两数的倍数的关系,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
小数=和÷(倍数+1)(一般用小数作标准量)大数=和-小数或大数=小数×倍数等量关系:小数+小数×倍数=和差倍问题差倍问题就是已知两个数的差与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是多少的应用题。
小数=差÷(倍数-1)大数=小数+差或大数=小数×倍数等量关系:小数×倍数-小数=差行程问题路程=时间×速度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追及问题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平均数问题总数÷总份数=平均数1 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 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 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8 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9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边长×4 C=4a面积=边长×边长S=a×a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长+宽)×2 C=2(a+b)面积=长×宽 S=ab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2)体积=长×宽×高 V=abh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2 s=ah÷2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 s=ah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 h÷28 圆形 S面积 C周长 d=直径 r=半径圆周率π(1)周长=直径×π=2×π×半径 C=πd=2πr(2)面积=半径×半径×π9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3)体积=底面积×高(4)体积=侧面积÷2×半径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小学奥数公式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和倍问题的公式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的公式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 (或小数+差=大数)植树问题的公式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盈亏问题的公式(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相遇问题的公式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追及问题的公式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流水问题公式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浓度问题的公式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利润与折扣问题的公式利润=售出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小学奥数趣味学习《和倍问题》典型例题及解答
小学奥数趣味学习《和倍问题》典型例题及解答已知两个数的和及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或小数是大数的几分之几),要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做和倍问题。
数量关系:总和÷(几倍+1)=较小的数总和-较小的数=较大的数较小的数×几倍=较大的数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利用公式。
例题1:甲、乙两仓库共存粮264吨,甲仓库存粮是乙仓库存粮的10倍。
甲仓库存粮_____ 吨,乙仓库存粮 _____ 吨。
解:1、根据“甲仓库存粮是乙仓库存粮的10倍”,把甲仓库存粮数看成“大数”,乙仓库存粮数看成“小数”。
2、根据和倍公式总和÷(几倍+1)=较小的数,即可求乙仓库存粮264÷(10+1)=24(吨)。
3、根据和倍公式较小的数×几倍=较大的数,即可求甲仓库存粮24×10=240(吨)。
例题2:已知苹果、梨、桃子的总质量为40千克,苹果的质量是桃子的4倍,梨的质量是桃子的3倍,求苹果、梨、桃子的质量。
解:1、根据“苹果的质量是桃子的4倍,梨的质量是桃子的3倍”,把桃子看成1倍数,则苹果是4倍数,梨是3倍数。
2、根据“苹果、梨、桃子的总质量为40千克”和和倍公式:总和÷(几倍+1)=较小的数可求出桃子的质量,40÷(4+3+1)=5(千克)。
3、根据桃子质量可以求出苹果和梨的质量。
例题3:欢欢、乐乐和多多一共带了148元去公园。
已知欢欢带的钱数比乐乐的2倍多1元,多多带的钱数比欢欢多2倍,那么多多带了()元。
解:1、在三个量的和倍问题中,我们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标准量,然后通过三个量之间的和倍关系进行计算即可。
需要注意,多2倍就是3倍。
2、由题可知,三人里乐乐的钱数最少。
我们可以把乐乐看成标准量,那么欢欢就是2份标准量再加1元。
3、多多比欢欢多两倍,就是2×3=6份标准量再加1×3=3(元)。
4、那么他们三个合起来就是1+2+6=9份标准量再加1+3=4(元)。
和倍问题知识点1已整理
第2讲和倍问题知识点、重点、难点和倍问题的应用题,一般都在条件中告诉我们:两个量的和与这两个量的倍数关系,要我们求这两个量分别是几。
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基本方法是:和÷(倍数+1)=较小数较小数×倍数=较大数和-较小数=较大数例题精讲:例1:甲、乙两个仓库共存货物960吨,已知甲仓库所存货物是乙仓库的2倍,问甲、乙两个仓库各存货物多少吨分析:根据“甲仓库所存的货物是乙仓库的2倍”可确定乙仓库所存的货物为1倍数,甲仓库所有货物是2倍数(如图所示)。
甲乙两个仓库的倍数和是(1+2),正好与两个仓库所存的货物总重960吨对应。
用960÷(1+2)可求出1倍数,就是乙仓库的吨数,再求出甲仓库的吨数。
960÷(1+2)=960÷3=320(吨)320×2=640(吨)答:甲仓库存货640吨,乙仓库存货320吨。
例2:果园里有梨树,苹果树和桃树共1800棵,其中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2倍,桃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3倍,问三种树各多少棵分析:根据“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数的2倍”、“桃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3倍“,可确定苹果树的棵数是1倍数,那么梨树的棵数是2倍数,桃树的棵数是3倍数,1800棵正好是(1+2+3)倍数.1800÷(1+2+3)=1800÷6=300(棵)300×2=600(棵)300×3=900(棵)答:苹果树有300棵,梨树有600棵,桃树有900棵。
例3:学校里的足球只数是排球的3倍,篮球的只数是排球的5倍,足球和篮球共72只,问三种球各多少只分析:根据前两个条件,可确定排球的只数是1倍数,那么足球的只数是3倍数篮球的只数是5倍数。
要注意72只是足球和篮球总共的只数,它对对应的倍数是(3+5)。
72÷(3+5)=72÷8=9(只)9×3=27(只)9X5=45(只)答:排球有9只,足球有27只,篮球有45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六年级上册《和倍问题》案例分析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是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例6,分数除法应用题中的和倍问题,特点是题目中含有两个未知数,存在两种关系.教学前提是学生已经掌握如何列方程解决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整数应用题。
本课教学目标是:1、使学生会画线段图分析题意;2、使学生能根据关键句找到数量关系3、使学生学会列方程解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解决分数应用题中的和倍问题的方法和技能。
教学重点是如何分析数量关系,如何设未知数列方程。
教学案例:
一、新课导入
(幻灯片出示篮球比赛场面的图片)
师:这是一场什么比赛?生齐声:篮球比赛。
师:(课件出示题目)对极了!你们知道吗?在我们学校上周的篮球比赛中,我们六一班全场共得42分,上半场得分是下半场的2倍,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呢?你能列方程解决吗?请独立完成.
老师话音刚落,全体学生便开始在草稿本上动笔做起来,大约两分钟后,有学生陆续举手示意已做完.
师:请一位同学来讲讲怎么做。
生:因为上半场和下半场得分都不知道,只知道他们一共是42分,上半场得分又是下半场的2倍,所以,我认为这样做(展台展示作业本): 解:设下半场得x分,则上半场得2x分。
x+2x=42
3x=42
x=42 ÷3
x=14
42-14=28(分)
答:上半场得28分,下半场得14分。
全体学生鼓掌,齐声“同意”。
师:那如果题目变形成这样呢?
(课件出示例题6)全场共得42分,下半场得分只占上半场的一半,上半场
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
学生发现题目中的整数倍数不见了,出现了“下半场得分只占上半场的一半”,正在思考,老师便道:这实际是我们这节课将要研究学习的问题,即分数应用题中的和倍问题(师板书:和倍问题),从而引入新课的教学。
二、明确学习目标
1、会利用线段图分析题意
2、能根据关键句找到数量关系
3、能列方程解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
三、独立自学(完成在〈导学案>上)
师:请根据自学提示独立自学。
幻灯片出示自学提示:
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2、怎么理解“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这句话?
生自学答题,师巡视检查,绝大多数已学完,师回到讲台。
师:请一位同学回答第一个问题.
生:从题目中,我知道了上半场和下半场共得42分,下半场得分只占上半场的一半,要解决的问题是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
其他生:同意。
师:第二个问题呢?
生: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意思是把上半场看作单位1,下半场得分相当于上半场的1/2。
生:也可以说上半场得分是下半场的2倍。
师:非常好,大家理解得很全面。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四、合作探究(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内交流)
师: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问题。
课件出示问题:
(1)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
(2)写出等量关系
(3)怎么设未知数?
(4)列方程解答
全体学生开始独立完成各个题目,大约7分钟后,在组长的带领下,组内开始交流探讨每一个问题,老师也深入到其中的小组参与讨论。
学生边讨论边拿笔
修改。
此时,整间教室充满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大家都在将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表达出来,不断的加深对新知的理解。
差不多又过了五六分钟,各个小组陆续安静了下来。
师:哪个小组愿意分享一下你们的做法呢?
各个小组都举起了很多双手。
老师随便抽了一个组。
组员代表大方而迅速来到讲台,将学案纸放到投影展台,说到:“我们小组的线段图是这样画的,一条线段代表上半场,把上半场看作单位1,因为下半场是上半场的一半,也就是1/2,所以就将这条线段平均分成两份,取其中一份这么长的线段表示出下半场得分,题目告诉我们全场得分42分,所以用一个大括号将两条线段包括起来,表示上半场得分加下半场得分是42分.问题要求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也就是两条线段各代表多少分?我们的等量关系是上半场得分+下半场得分=42分,设上半场得分为x分,下半场为1/2x分,列方程为x+1/2x=42,经过解方程,得到方程的解为x=28,所以上半场得28分,下半场得14分.我们小组汇报完毕,同学们还有要补充或评价的吗?”
话音刚落,下面已经有很多同学举起了手,一位同学站起来说道:“我认为你说得很好,表达很流利,声音很洪亮,不过还是一些小建议.先说说你的线段图吧,我认为应该把每条线段的名称在前面写出来更便于观察。
第二就是你们的答案我很同意,但是请问你们小组验算过吗?希望你能将验算过程说明一下。
”
接着又有同学补充了其他的方法,可以把下半场得分看作单位1,那么上半场就是下半场的2倍,设下半场得x分,上半场2x分,列方程x+2x=42。
解出下半场得14分,上半场得28分。
有的同学对没听清和不理解的部分提出了质疑,还有同学强调解决应用题一定要写答语,方程的解不带单位。
整个课堂在这个时候显得十分活跃,学习氛围十分浓重。
问题已经基本解决,老师说道:“刚才大家一起探讨了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现在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解题过程吧,先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小组内讨论交流总结一下过程吧.”教室里又开始活跃起来,组长拿出本来,边交流边记笔记。
时间约莫2分钟,老师叫停,抽了一个组起来汇报,其他组补充。
大家一起回顾解题过程:读题理解;画线段图分析;找等量关系;设未知数(2个);列方程解答;验算并写答语.最后老师强调了题目中存在的两种关系,一个是和的关系,一
个是倍的关系,根据和的关系找等量关系,根据倍的关系设未知数,通常把单位1的量设为x.
五、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题目:这套运动服共300元,裤子价钱是上衣的 2 /3,上衣和裤子各多少钱?
师:“独立完成,要求写出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
”
学生开始读题分析,有的还在画线段图分析,各个神情专注,十分投入。
大约五六分钟的时间,同学们陆续完成.
师:请一位同学来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生:我找到的等量关系是上衣价钱+裤子价钱=300元
解:设上衣价钱是x元,裤子价钱是2 /3x元。
x + 2 /3x=300
5/3x=300
x=300 ÷5/3
x=180
300-180=120(元)
答:上衣180元,裤子120元.我的回答完毕,请大家给出建议和补充。
此时,全班响起热烈的掌声,很显然大家都十分认可这位同学的回答。
案例评析:
纵观整堂课的教与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色:
1、学生主体地位十分明显.整堂课都是学生围绕教师给的问题在思考、探讨和解决,教师只是一个学生的一个领路人,指引到某一处后,都是学生自己在解决.这完全体现了新时代教学的新观念,以学为主,以教为辅,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引.
2、注重旧知复习。
这是一堂非常实用的解决问题的课,对于很多学生来讲,解决问题是最难的一种题型,不仅需要数学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还考验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
所以,作为数学教师,要想轻松顺利的将这堂课上下来,最好是从旧知识入手.从整数和倍应用题的解决中,让学生回忆起整数和倍问题的解决方式和窍门,然后再迁移到分数和倍问题上来,自然要轻松很多。
3、注重题目的分析.应用题重在分析题意,意思理解了,解题就简单了。
这节课上,首先是题目语句的理解,找单位1,理解和的关系,理解倍的关系,然后又画线段图分析题意,根据线段图找到并写出等量关系,最后才列方程解答。
4、巩固练习适当.应用题重在分析,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完成多的练习是不可能的,所以只留了一个问题给学生练习,同时也是对这一节课新知识学习的反馈,到底学到了多少,还有什么问题,通过这一个基本的习题已经可以显露。
5、教师提示清楚明白。
不管是在自学环节还是在探究环节,教师都是给了学生非常明确的问题提示。
以问题为线索和方向,学生展开自学和探究,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对新知已有了认识和理解。
当然,这堂课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例如:
1、对于两种关系的理解不够充分.教师虽然提到并强调了两个关系,但是在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探究时,教师并没有专门给出这两个关系的探讨问题。
导致学生对两个关系还不十分清楚。
2、方法不够多样。
也是因为时间有限,四十分钟确实容纳不了太多的问题。
在这节课上,只涉及了列方程解答的方法,没有涉及算术方法,作为教师,应该在课后增加对算术方法的教学。
3、组长表现太多太好,后进生表现不足。
多数小组在派代表汇报发言时,通常是组长自己包办,没有给后进生表现的机会,这也导致部分后进生发言不积极,上课不认真。
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也应多关注后进生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