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离子反应
05 第一章第二节第2讲 离子反应
![05 第一章第二节第2讲 离子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acf28221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07.png)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第2讲离子反应【讲】知识点1离子反应1.离子反应(1)探究离子反应的实质向盛有2 mL Na2SO4稀溶液的试管中加入2 mL BaCl2稀溶液①实现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②化学方程式:Na2SO4+BaCl2===BaSO4↓+2NaCl;③微观分析BaCl2和Na2SO4的电离方程式BaCl2===Ba2++2Cl-、Na2SO4===SO2-4+2Na+混合前两种溶液中的离子BaCl2溶液:Ba2+、Cl-Na2SO4溶液:Na+、SO2-4混合后数目减少的离子Ba2+、SO2-4混合后数目不变的离子Na+、Cl-反应实质Ba2+、SO2-4结合成BaSO4白色沉淀(2)概念: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这样的反应属于离子反应。
(3)实质:①从微观角度,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实质上是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
②离子反应使溶液中某些离子的浓度减小。
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特别提醒离子反应除了复分解型外,还有其他类型,如有离子参加的置换反应等,这些类型的发生条件与复分解型不同。
3..NaOH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的微观探析。
(1)化学方程式:2NaOH+CuSO4===Cu(OH)2↓+Na2SO4。
(2)微观探析NaOH和CuSO4的电离方程式NaOH===Na++OH-、CuSO4===Cu2++SO2-4混合前两溶液中存在的离子NaOH溶液:Na+、OH-CuSO4溶液:Cu2+、SO2-4混合后数目减少的离子OH-、Cu2+混合后数目不变的离子Na+、SO2-4【练】1.下列物质混合发生化学反应,且属于离子反应的是()A.NaOH溶液和K2SO4溶液混合B.锌片投入稀硫酸中C.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加热制O2D.H2和O2反应生成水答案B解析A项不具备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B项离子反应是Zn+2H+===Zn2++H2↑;C 项不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D项不是离子反应。
第二节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第二节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83a4f041a37f111f0855b16.png)
第二节离子反应课时:4课时主备教师:辅备教师:一、内容及其解析1、剖析内容本节课要学的内容离子反应,在介绍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以前,需要介绍电解质的概念,以及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因此,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通过初中所学的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在此基础上,顺利的引出电解质的概念。
本节的核心内容是离子反应的书写和发生的条件。
二、目标及其解析1、目标定位(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及导电条件。
(3)会书写简单的电离方程式。
(4)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5)会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并能进行正误判断。
(6)掌握一些常见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判断方法。
2、目标解析:(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就是明白电解质的本质是什么,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
(2)了解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及导电条件指的是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电离的情况。
(3)会书写简单的电离方程式,先正确的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再根据具体的方法来改写成离子反应方程式。
(4)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5)会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并能进行正误判断。
(6)掌握一些常见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判断方法就是指一些离子在一起会生产气体、沉淀或水而不能共存。
三、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离子反应的书写,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首先对化学方程式的不熟悉,第二是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理解不彻底。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多练习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理解离子反应的本质。
四、支持条件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采用课件教学,准备使用多媒体、幻灯机以及演示实验教学。
因为使用多媒体,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眼见为实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部分一、自学(8分钟)【复习导入】问题1:你还记得初中时候学过导电实验吗?问题2:如果将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等固体加热至融化,它们能导电吗?问题3:为什么酸、碱、盐在水中能够导电?二、新课学习(时间约20-30分钟左右)问题一:什么叫做电离?问题1:电离的概念: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产生的过程。
第二节-离子反应(整理)
![第二节-离子反应(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07cc9e91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4a.png)
• ②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如生成CH3COOH、H2O、 NH3·H2O、HClO等。
• ③生成挥发性物质。如生成CO2、SO2等。 • ④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的实质:
பைடு நூலகம்• 总是向着某种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
7、离子共存(参考金榜学案P29)
强电解质
电解质
弱电解质
实验2-1
实验
1、向盛有 2mLNa2SO4溶液的 试管里加入2mL稀 KCl溶液。
2、向盛有 2mLNa2SO4溶液的 试管里加入2mL BaCl2溶液。
现象及结论
无明显的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Na2SO4+BaCl2 BaSO4↓+2NaCl
•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或有离子生成 的反应
• ②强酸性溶液中不能存在与H+反应的弱酸根离 子 HS:OC3、OF32--、等H。CO3-、S2-、HS-、SO32-、ClO-、
• ③强碱性溶液中不能存在与OH-反应的阳离子: F离e子3+、Al3+、Mg2+、Zn2+、NH4+等弱碱金属阳
• ④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在较强的酸性和碱性环境 中都不能大量共存。
• ③ 条件问题: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要 注意“或”这一关键字,“或”是两个居 其一即可。例如HCl、BaSO4。
• ④从物质的溶解性方面来说,有的电解质 易溶于水,如HCl、KOH 等;有的电解质 难溶于水,如BaSO4、AgCl等。
• ⑤导电的对象:必须是用化合物本身能电离出 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不能是发生化学反应 生成的物质导电。如:CO2、SO2溶于水能导 电,是由于它们与水反应生成的H2CO3、 H2SO3能导电,所以CO2、SO2不是电解质, 而是非电解质。
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2b65529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73.png)
试验现彖溶液中有反响的实质哪些离子其次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其次节离子反响〔其次课时〕一、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离子反响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2、把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能书写常见的酸、碱、盐相互间反响的离子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1、通过硫酸钠与氯化规溶液反响,硫酸铜与鐵氧化钠溶液实质的探究,使学生学会运用以实验为根底的试验争论方法。
2、在离子反响学问学习中,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展加工。
3、通过“质疑”、“猜测”、“归纳”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次“联想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以“迁移应用”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感、能通过“沟通研讨”活动,培育学生合作学习的总识;能借助“学问点击”让学习有余力的同学感受化学学习的无穷魅力。
〔二〕、重点、难点義点:离子反响、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及简洁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对策:学生的分组试验、练习.难点: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选择解决问题的思维路径对策:应用试验探究和实际问题的解决类突破。
教学内容:【引入科学】史话——“哑泉致哑,安乐泉解毒”【课】一、离子反响:有业参与的反响。
试验试验一:取 l~2ml BaCI 2 生成白 溶液 F 试管中,用胶头滴管 SO 4 \ Cl\2 Ba 2++SO 2 = BaSO 1 色沉淀4 4滴加 Na 2SO 4 溶液。
试验二:取 l~2mL NaOH Nal生成蓝 溶液于试管屮,用胶头滴管 色沉淀Na\ OH\ Cu 2\ SOQCu 2+ +2OH = Cu(OH)2 1滴加滴加 CuSO 4 溶液。
试验三:取 l2ml KC1 溶Cl 、K\液于试管屮,用胶头滴管滴 无明显现象不反响加 Na2SO4 溶液Na\ SO#二、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与反响的离子符乡来表示反响的式子。
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拆]把易溶于次,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代是难溶物、气体、水、单质、氧化物等均写成化学式形式【删】删去方程式冯功不參勿友舷的离子,化学计量数比化为最简比。
统编人教版化学高中必修第一册《第二节 离子反应》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人教版化学高中必修第一册《第二节 离子反应》优秀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39f2289b90d6c85ed3ac642.png)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2节离子反应2.2 离子反应“电解质的电离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概念原理类的内容,是高中一年级全体学生都要学习的重点知识。
该内容教学可安排两课时。
第1课时的重点是:形成认识化学反应的微观视角,认识酸、碱、盐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发生电离,构建酸碱盐的概念。
课时2的重点是: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通过书写离子方程式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
1、教学目标(1)通过从物质角度和离子角度分别认识发生在溶液中的反应,认识离子反应的定义。
(2)通过实验事实结合离子数目的变化,认识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3)通过对已认识的离子反应的认识和归纳,学会初步判断不共存的离子。
2、评价目标(1)通过对化学反应本质的分析和交流,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反应认识的层次(宏观物质水平、微观离子水平)。
(2)通过对具体实验现象的辨识,诊断并发展学生实验操作及化学反应辨识能力水平(宏观现象、微观原因)。
(3)通过对物质及其变化的事实认识,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反应本质的认识水平(物质水平,微粒水平)。
重点:1.离子反应的含义及其发生的条件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印发学案,准备演示实验器材药品、制作多媒体课件【引入】《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诸葛亮率领的汉军误饮了“哑泉”。
哑泉,“人若饮之,则不能言,不过旬日必死”。
后来,汉军将士经地方隐士指点,饮了万安溪的“安乐泉”水方才转危为安。
【思考】喝了泉水的人为什么说不出话来?他们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了吗?【故事解读】误喝了泉水的士兵们个个说不出话来。
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士兵喝的水中含有CuSO4,造成了重金属中毒。
后经一老叟指点,喝了万安溪安乐泉水后转危为安。
因该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碱,碱与CuSO4发生了离子反应Cu2++2OH-==Cu(OH)2↓使原来可溶性铜盐变成不溶性的Cu(OH)2沉淀而不会被人体吸收。
【板书】二、离子反应【实验探究】实验1-3【投影】【归纳整理】化学反应方程式是Na2SO4+ BaCl2== BaSO4↓+ 2NaCl反应的实质是Ba2++ SO42-==BaSO4↓【板书】1、离子反应概念::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叫离子反应。
化学必修一第二章 离子反应知识点
![化学必修一第二章 离子反应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bd96dd4e87101f69f319575.png)
第二节离子反应一、电解质1、电离: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形成自由离子的过程。
2、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3、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4、电解质与非电解质:(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5、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注意点:(1)电解质的强弱与其在水溶液里的电解程度有关,而与其溶解度的大小无关。
(2)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强弱只与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电荷数有关,而与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联系。
(3)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盐及所有的离子化合物和少数的共价化合物。
(4)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中强酸(水也是弱电解质)(5)共价化合物在水中才能电离,熔融状态下不电离。
6、电解质与电解质溶液的区别:电解质是纯净物,电解质溶液时混合物。
无论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的的导电都是指本身,而不是说只要在水溶液或者是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就是电解质。
注意事项:○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对化合物的分类,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
○3难溶于水,导电性差,但由于它们的溶解度太小,测不出(或难测)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它们是电解质○4电解质在水溶液或受热熔化时本身能否发生电离是区别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理论依据,能否导电则是实验依据。
二、离子方程式1、书写步骤○1写(基础):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2拆(关键):把易溶、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难溶、难电离的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3删(途径):删去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4查(保证):检查(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2、书写注意事项○1非电解质、弱电解质、难溶于水的物质、气体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出现,均写成化学式或分式;HAc○2浓作为反应物和固体反应时,应写成化学式;○3固体间的反应,即使是电解质,也写成化学式或分子式;○4氧化物在反应物、生成物中均写成化学式或分子式;+○5金属、非金属单质,无论在反应物还是生成物中,均写成化学式;Zn+=○6微溶物作为反应物时,处于澄清溶液时写成离子形式,处于浊液或固体时写成化学式。
第二节 离子反应的本质
![第二节 离子反应的本质](https://img.taocdn.com/s3/m/11cb5c4bbe1e650e52ea99d1.png)
弱酸:
等
C6H5OH等 (除了强酸以外的酸)
弱碱:NH3·H2O 水: H2O
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3、生成挥发性的物质
如:H+与CO32-、HCO3- 、 S2-、
SO3
2-等生成挥发性的气体;
-与NH +生成挥发性的NH ; OH 4 3
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如:氧化性离子(如Fe3+、NO3-、ClO-、
3Ca2+ + 2H2PO4- +4OH- == Ca3(PO4)2↓ + 4H2O
2、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HCO3 溶液和 Ba(OH)2 溶液混合,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C
A.HCO3- +OH- == H2O+CO32B.2HCO3-+Ba(OH)2==BaCO3↓ +H2O+CO32C.HCO3-+Ba2++OH-==H2O+ BaCO3↓ D.2HCO3-+Ba2++2OH-==2H2O+BaCO3↓+CO32-
MnO4-等)与还原性离子(如S2-、I-、Fe2+、 SO32-等)发生反应
5、发生络合反应: 如:Ag+和NH3生成[Ag(NH3)2]+;
Fe3+和SCN-生成Fe(SCN)3等
6、发生双水解反应: 如:Al3+和AlO2- 、HCO3- ,CO32-等
三、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1、看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2、看拆与不拆是否分得清: 3、看是否遵循两个守恒: 4、看是否有离子漏掉: 5、看反应的题设条件及要求如:过 量、少量、等物质的量、适量、任 意量以及滴加顺序等问题。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 离子反应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 离子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808999e5680203d8ce2f24df.png)
第二节离子反应知识点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如硫酸、氢氧化钠、硝酸钾等。
(2)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如蔗糖等。
(3)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比较电解质非电解质相同点均为化合物不同点水溶液或熔融状态能导电水溶液和熔融状态都不能导电本质区别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自身能发生电离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自身不能发生电离所含物质类型酸:H2SO4、HCl、HNO3、H3PO4、H2CO3、CH3COOH碱:NaOH、Ca(OH)2、NH3 ·H2O、Fe(OH)3盐:NaCl、KNO3、NaHSO4、CaCO3活泼金属氧化物:Na2O、CaO、MgO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CO、P2O5非酸性气态氢化物:NH3部分有机物:蔗糖、酒精、CH4【特别提醒】①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均属于化合物。
例如,HCl是电解质,其水溶液盐酸不是电解质。
②化合物具备下列条件之一便为电解质:a.在水溶液中能导电;b.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例:化合物HCl在液态时不导电,在水溶液中能导电。
③CO2等非金属氧化物溶于水后所得溶液能导电,是因为CO2与水反应生成了能电离出导电离子的H2CO3,H2CO3属电解质,CO2属非电解质。
④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铜等;电解质不一定都能导电,如NaCl晶体。
⑤活泼金属氧化物(如Na2O、MgO)在熔融状态下能电离,能导电,故属于电解质。
⑥BaSO4、CaCO3等盐难溶于水,但它们熔融状态下能电离,能导电,故属于电解质。
知识点二、电解质的电离(1)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2)电解质在水溶液里产生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的原理(以NaCl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和电离为例,如下图所示):(3)电解质导电的原因电解质导电的前提条件是电解质能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外因条件,就是溶于水或受热使电解质呈熔融状态。
离子反应(完整)ppt
![离子反应(完整)ppt](https://img.taocdn.com/s3/m/74ab6f6327d3240c8447efe0.png)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思考:1
因为NaCl溶于水时, 在水分子的作用下, 为什么氯化钠溶液能导电? 形成了自由移动的阴 阳离子。
思考: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因为在高温条件下, KNO3中离子的内能升高, 1、只有溶液能导电? 克服相互间的作用力而形 2、熔融的硝酸钾能导电?为什么? 成自由移动的离子。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 的化合物。
常见的电解质:酸、碱、盐、水及部分金 属氧化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 能导电的化合物。 常见的非电解质:非金属氧化物、大部分有 机物。
1·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误区警示
电解质应该是化合物。 如:铜(单质),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物)不是电解质 电解质的导电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 如:硫酸钡虽然其水溶液几乎不导电,但在熔化状态 下能导电,因此它是电解质。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2、电离:电解质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3、电离方程式 4、酸、碱、盐的定义
电解质导电必须是化合物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而不是发生化学反应的生成物。 如:CO2水溶液能导电,是由于CO2与水反应生成了 H2CO3,所以CO2不是电解质。
1、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B ) A.铜 B.硫酸 C.稀硫酸 D.蔗糖
2、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 C ) A.氯化钠 B.酒精的水溶液 C.稀硫酸 D.硫酸钡的悬浊液
发散思维
因为它们在水分子的 作用下产生了能够自 由移动的离子。
1、 酸、碱、盐的水溶液为什么能导电?
2、电离:电解质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2、电离方程式 概念:表示电解质电离过程的式子
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
![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133ff622453610661ed9f42f.png)
结论:
4、书写方程式应注意的问题 ⑴凡非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一般不能写 离子方程式。 如:NH4Cl固体与Ca(OH)2固体混合加热, 只能写化学方程式。即:
△
2NH4Cl(固)+Ca(OH)2(固)==CaCl2+2NH3↑+2H2O
⑵单质、氧化物、弱电解质、难溶物在 离子方程式中一律写化学式; 单质、氧化物:H2,Cl2,CO2等 弱酸(HF、H2S、HClO、H2SO3等)、
Cu2++SO42-+Ba2++2Cl-=BaSO4↓+Cu2++2Cl-
SO42-+Ba2+=BaSO4↓ CO32-+2H+=CO2 ↑ +H2O
查: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例:判断下列离子方程式是否配平 Cu+Ag+=Cu2++Ag Fe3++Fe=2Fe2+
1.要看质量守恒 2.要看电荷是否守恒 3.必须符合反应事实
⑵生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
如:OH-与 NH4+ 、 H+ 与 CO32-、HCO3-、S2-、HS-、SO32-、 HSO3-等 ⑶生成难电离物质(即弱电解质): 如:H+与 Ac-、CO32-、S2-、SO32-等生 成弱酸; OH-与 NH4+生成的弱碱; H+与OH-生成水
NaOH + HCl = NaCl + H2O
KOH + HCl = KCl + H2O
H++OH-=H2O
H++OH-=H2O
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
第一章第二节 离子反应
![第一章第二节 离子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b108302752d380eb62946d92.png)
思考·讨论
(2)请结合以上电离方程式,并参考酸的本质,尝试从电离的 角度概括出碱的本质。
答案:可以发现,NaOH、Ca(OH)2、 Ba(OH)2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OH-。碱: 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 (OH- )的化合物。
NaOH —— Na+ + OHCa(OH)2 —— Ca+ + 2OHBa(OH)2 —— Ba2+ + 2OH-
思维启迪 2.离子间若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1)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 (2)生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 (3)生成难电离的物质 (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性离子(如Fe3+、H++NO3-、ClO-、MnO4-等)与还原性离子 (如S2-、I-等)不能大量共存。
特别提示:要注意题目的附加隐含条件
(“酸性溶液”、“碱性溶液”、“无色溶液”、“因发生 氧 化还原反应而不共存 ”等)
蒸馏水
+
-
石墨电极
Hale Waihona Puke 新课讲解根据实验现象填写下表
物质名称 是否导电 加水后的名称 是否导电
+
NaCl固体
否
NaCl溶液
是
KNO3固体
否
KNO3溶液
是
蒸馏水
否
实验表明:
干燥的NaCl固体, KNO3固体都不导电,蒸馏水也不导电。
NaCl溶液、 KNO3溶液都能导电。
NKNaNaCKOC蒸lN3l溶溶O固馏3固液液体水体
解析 由电解质概念和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 化合物叫电解质。电解质的水溶液(或溶化而成的液体)能够导电,说明在水溶液(或 液体)中,存在着能自由移动的、带电荷的粒子。
1第二节 离子反应(讲义)
![1第二节 离子反应(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49ad8e83b4daa58da1114a3e.png)
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一课时一、物质导电的原因:①金属导电——自由移动的电子。
②电解质溶液: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③熔融状态下(离子化合物):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注意:①离子化合物在水溶中和熔融状态下都可导电。
②共价化合物只有在水溶中才能导电,熔化状态下不能导电二、电解质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例如:H2O、HNO3、HCl、H2SO4、NaOH、KOH、Ba(OH)2、Ca(OH)2、H2CO3、H2SiO3、CH3COOH、NaCl、CaCO3、BaSO4、AgNO3等。
理解: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指纯净物,混合物和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条件: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③“或”是指具备其中一个条件即可。
④NaCl溶于水其溶液可以导电,NaCl是电解质但是NaCl溶液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⑤电解质溶于水导电而不是与水反应生成的物质电离导电。
如:NH3、SO3等。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下均不导电的化合物。
例如:非金属氧化物(CO、CO2、SO2、SO3、NO2)、NH3、蔗糖、酒精、甲烷、CCl4、苯等有机化合物、醋酸铅。
理解:①非电解质是指纯净物,混合物和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条件: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
③“和”是指两个条件同时具备。
④共价化合物有可能是电解质也有可能是非电解质。
如:HCl、HNO3、H2O、NH3·H2O等。
3、强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例如: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和金属氧化物。
4、弱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例如:弱酸、弱碱、少数盐和水。
(H2O2也是弱电解质)5、强弱电解质的判断依据:看是否完全电离,完全电离就是强电解质,部分电离就是弱电解质。
说明:完全电离溶液中再无电解质分子,部分电离溶液中还有电解质分子。
注意:①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溶解性、与其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无必然关系。
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课件1
![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895769de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59.png)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用电安全规范》中要求:不要用湿
手去接触电源开关、插座或其他电
器设备。为什么?
这主要是因为人的皮肤分 泌的汗液中有盐分(主要 成分是NaCl),这样湿手
×
就成了导电体,此时去摸
开关是十分危险的。
NaCl固体溶于水到底发生 了什么变化呢?
思考与交流:
1、就日常知识了解哪些物质的能导电?
电解质: ② ③ ⑤ ④ ⑩ ⑾ 强电解质: ② ③ ④ ⑩ ⑾
弱电解质: ⑤
思考二、能用化学符号来表示电解质在水
溶液中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吗?
3、电离:物质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离解成 能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4、电离方程式:用化学符号来表示在电解 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产生自由移动的离 子的过程
请书写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号是否使用正确
练习、判断下列离子方程式的对错
1、Cu放入稀盐酸中: Cu +2H+= Cu 2+ +H2↑ ×
2、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
CO32+ +2H+= CO2 ↑ +H2O ×
3、Cu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Cu +Ag+= Cu2+ +Ag
×
4、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SO42- + Ba2+ = BaSO4↓
③HCl+NH3·H2O H + +NH3·H2O = NH4 + + H2O
④Ba(OH)2+H2SO4
Ba2+ + 2OH- + 2H+ + SO42- = BaSO4 ↓+2H2O
第二节 离子反应
![第二节 离子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c20912d1c1c708a1284a4470.png)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 导电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完 全电离的化合物
例: 强酸 强碱 和 大多数的盐 HCl H2SO4 NaOH KNO3 CaCO3等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只能部分电 离的化合物
例: 弱酸 弱碱 和 水 H2CO3 CH3COOH
则:阴离子是: Cl- .
综上可知:气体A是 HCl 。
(5)治理水中的污染物 如:一种污水中含有KCl,另一种污水中含AgNO3
若将两种污水按适当的比例混合
Ag++Cl-=AgCl↓ 将混合物的水经过过滤后再排放,不但消 除了水的污染,而且还能回收AgCl。用这样的 水浇灌农田又能增加肥料(K+ NO3-)
Fe2++Cl-=FeCl2
Fe2O3+6H+=2Fe3++3H2O
1. 应该写成离子形式的物质: 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
A. 强酸:HCl HNO3 H2SO4 等
B. 强碱: NaOH
C. 可溶性盐
KOH
Ba(OH)2 等
2.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
A.难溶的物质: BaSO4 弱酸 等 I2 等 Cu(OH)2 弱碱 等 水 等 B.难电离的物质: C.气体: D.单质: CO2 H2S H2 Na
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反应的实质是:Cl-、 溶液仍然是自由移动 Cu2+没有参加反应, 的Na+、Cl-、Cu2+、 Ba2+、SO42-生成了难 溶的BaSO4 SO42+
如何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1.(写): 写出化学方程式:
例:2AgNO3 + CuCl2 == 2AgCl↓+ Cu(NO3)2
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二课时)》PPT课件
![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二课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630b669d15abe23492f4d64.png)
2、附加隐含条件的应用规律:
⑴溶液无色透明时,则溶液中一定没有色离子。
有色离子: MnO4- (紫红色)、Fe3+ (黄色)、 Fe2+ (浅绿色)、 Cu2+(蓝色)
⑵强碱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OH-反应的离子。
隐含:PH 〉7,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能使石蕊变蓝
大量OH-
⑶强酸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H+反应的离子。 隐含:PH 〈 7 ,能使石蕊变红,存在大量H+
C、铝和硝酸铜溶液反应
Al+Cu2+=Al3++Cu
D、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
CO32-+2H+=CO2↑+H2O
11
三、离子共存问题:
原则:同一溶液中若离子间符合下列任意一个条件就 会发生离子反应,离子之间便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1、不能大量共存的情况
⑴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
如:Ba2+与CO32-、Ag+与Br-、Ca2+与SO42-等
⑵生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
如:H+与CO32-、HCO3-、S2-、HS-、SO32-、HSO3NH4+与OH-
12
⑶生成难电离(弱电解质)物质:
如:H+与Ac-、CO32-、S2-、SO32-、SiO32-ClO3等生成弱酸;
OH-与NH4+生成的弱碱; H+与OH-生成水
⑷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性离子(如Fe3+、NO3-、ClO-、MnO4-等) 与还原性离子(如S2-、I-、Fe2+、SO32-等) 不能大量共存。
· (3)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弱电解质) :如水、NH3 H2O等。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离子反应(第1课时)教学目标:1.能区分电解质、非电解质,区分强、弱电解质。
2.能书写强、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教学重点:判断电解质、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书写电离方程式教学难点:判断电解质、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教学过程:【学习任务1】初中知识回顾,物质导电性实验1、回顾初中水的导电实验,水能导电吗?初中电解水的实验中,水中是加入了Na2SO4或NaOH来增强导电性的,实际蒸馏水能导电,但其导电能力很微弱,用灯泡导电实验的装置无法测出。
2、哪些什么物质能导电?生活常识:铜等金属、石墨能导电。
初中物质导电性实验:盐酸、硫酸、NaOH溶液、氯化钠溶液等能导电。
【学习任务2】宏观辩识,物质导电性实验探究【实验1—2】在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干燥的NaCl固体、KNO3固体和蒸馏水,如图所示连接装置,将石墨电极依次放入三个烧杯中,分别接通电源,观察并记录现象。
NaCl固体KNO3固体蒸馏水小灯泡不亮不亮不亮能否导电否否否取上述烧杯中的NaCl固体、KNO3固体各少许,分别加入另外两个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形成溶液。
如图所示,将石墨电极依次放入NaCl溶液、KNO3溶液中,分别接通电源,观察并记录现象。
NaCl溶液KNO3溶液小灯泡亮亮能否导电能能在一个石英玻璃杯中加入干燥NaCl固体,然后熔融后分别做导电实验(如视频),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视频)(是,能导电)【学习任务3】微观探析,探究物质导电的本质1、固态NaCl不导电;熔融状态的NaCl和NaCl溶液,能够导电,原因是什么?提示:电流是怎样形成的?金属为什么能导电?NaCl固体中含有带电荷的钠离子(Na+)和带负电荷的氯离子(Cl—),由于带相反电荷的离子间的相互作用,Na+和Cl—按一定规则紧密地排列着。
这些离子不能自由移动,因而干燥的NaCl固体不导电。
2、熔融状态的氯化钠和NaCl溶液中,自由移动的带电荷微粒是什么?(Na+、Cl—)3、熔融状态的NaCl和NaCl溶液,能够导电,你认为水对NaCl 起到了什么作用?当将NaCl固体加入水中时,在水分子的作用下,Na+和Cl—脱离NaCl固体的表面,进入水中,形成能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
4、熔融状态的NaCl和NaCl溶液,能够导电,你认为加热熔融对NaCl 起到了什么作用?当NaCl固体受热熔化时,离子的运动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克服了离子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Na+和Cl—,因而NaCl在熔融状态时也能导电。
【总结】像氯化钠这样,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解离成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5、像氯化钠一样,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能电离成自由移动离子的物质还有哪些?酸、碱、盐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能电离成自由移动离子【板书】一、电解质的电离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1)定义: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例1】下列物质中:①氢氧化钠固体;②铜;③硫酸;④盐酸;⑤熔融的碳酸钾;⑥硫酸钡;⑦蔗糖;⑧二氧化碳;⑨氨气;⑩胆矾晶体。
其中能导电的物质有②④⑤,属于电解质的是①③⑤⑥⑩,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⑦⑧⑨。
【注意】导电性关键看有无自由移动的离子或自由电子。
电解质:首先是化合物,再考虑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否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板书】(2)物质类别:电解质:酸、碱、盐、水、活泼金属氧化物等。
非电解质:大多数有机物、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氢化物等。
常见能导电的物质: 金属单质、石墨;酸、碱、盐溶液;熔融的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均为离子化合物)。
(3)注意点:①化合物。
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如氯化氢是电解质,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含氧酸,如硫酸、硝酸、醋酸,是电解质;而无氧酸,如盐酸、氢硫酸、氢溴酸,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氯化氢、硫化氢、溴化氢是电解质。
②导电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
固态电解质一般不导电。
③必须是该化合物本身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
CO2、SO2、NH3不是电解质,是非电解质。
④难溶性盐(BaSO4等)其水溶液几乎不导电,但在熔融状态下导电,是电解质。
【学习任务4】宏观辩识,物质导电性强弱实验探究1、如何证明某一化合物是电解质还是非解质?(做导电性实验)2、电解质溶液具有导电性,相同温度下,相同浓度的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实验探究】在5只相同的小烧杯中分别加入50 mL同浓度的盐酸、醋酸(CH3COOH)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和氨水。
连接装置,接通电源,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观察并思考:(1)观察5个灯泡发光的明亮程度是否相同?(2)各溶液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问题探究】Q1:电解质溶液为什么能导电?(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Q2: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离子浓度、电荷数。
即溶液的离子浓度越大,离子所带的电荷越高,溶液的导电性越强。
Q3:为什么同浓度的醋酸溶液、氨水的导电能力明显弱于盐酸溶液、NaOH溶液、NaCl溶液?【板书】2、电解质溶液导电性(1)导电的原因: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2)导电性强弱:离子浓度、电荷数。
当离子的电荷数相同时,溶液的导电性取决于溶液的浓度。
灯泡亮暗→ 溶液的导电性不同→离子的浓度不同)→电解质电离程度不同→电解质有强弱之分【师】这5种溶液的浓度虽然相等,但它们的离子浓度不同。
这是因为HCl、NaOH溶于水后完全电离,而醋酸、氨水中一水和氨(NH3•H2O)的电离是不完全的。
【板书】3、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项目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定义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在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相同条件下导电性强弱物质类别强酸、强碱、绝大多数盐弱酸、弱碱、水电离程度完全电离部分电离溶液中微粒的种类离子离子、分子(为主)电离方程式用“=”用“”【强调】(1)电解质强弱与溶解度无关。
BaSO4、AgCl 等难溶于水,熔化或熔于水的部分是全部电离的,所以它们是强电解质。
(2)强、弱电解质的根本区别是全部电离还是部分电离,而不是通过溶液的导电性强弱来确定。
即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强,而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弱。
【学习任务5】电离【板书】4、电离:(1)定义: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练习】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Na2CO3 == 2Na++ CO32—Ca(OH)2 == Ca2++2OH—HF H++ F—Cu(OH)2Cu2++2OH—H2CO3H++ H CO3—H CO3—H++ CO32—【板书】(2)表示方法:电离方程式①强电解质用“= ”,弱电解质用“”。
②多元弱碱电离一步到位。
Fe(OH)3Fe3++3OH—③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以第一步为主。
H2CO32H++ CO32—(错误)H2CO3H++ H CO3—H CO3—H++ CO32—④弱酸酸式盐第一步完全电离,第二步部分电离。
NaHCO3 == Na++ H CO3—H CO3—H++ CO32—⑤强酸酸式盐在水溶液中、熔融下电离情况不同。
NaHSO4(水溶液) == Na++ H+ + SO42—NaHSO4(熔融) == Na++ HSO4—【练习】分析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的定义。
HCl == H+ + Cl—HNO3 == H+ + NO3—H2SO4 == 2H+ + SO42—CH3COOH CH3COO—+ H+ NaOH == Na+ + OH—Ba(OH)2 == Ba2++2OH—Cu(OH)2Cu2++2OH—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OH—)。
第二节离子反应(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离子反应的本质及其发生的条件,学会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2.离子反应的实质及发生的条件。
教学重点:离子反应的实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教学过程:【学习任务1】微观角度,认识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实验探究】实验1—3 1、向盛有Na2SO4溶液的试管里滴加KCl溶液2、向盛有Na2SO4溶液的试管里滴加BaCl2溶液实验现象无明显现象产生白色沉淀混合前溶液中的离子Na+、SO42—、K+、Cl—Na+、SO42—、Ba2+、Cl—混合后溶液中的离子Na+、SO42—、K+、Cl—Na+、Cl—结论Na2SO4溶液和BaCl2溶液反应的实质是溶液中的(Ba2+ )和( SO42—)的反应【师】由于电解质溶于水后可电离成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板书】二、离子反应1、离子反应:有自由移动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
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反应的式子。
化学反应离子反应非离子反应2、离子反应的实质:反应物中的某些离子浓度减小。
3、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复分解反应):(1)生成沉淀;(2)生成气体;(3)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即弱电解质,如弱酸、弱碱、水)。
另氧化还原反应:以强制弱【练习1】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有⑥⑦。
①Ca2+、Na+、CO32—、NO3—②Ca2+、Na+、SO42—、NO3—③H+、K+、Cl—、OH—④NH4+、K+、OH—、SO42—⑤H+、K+、HCO3—、SO42—⑥Na+、K+、CO32—、OH—⑦Ca2+、K+、Cl—、OH—【解题策略】离子共存的判断会反应→不大量共存【板书】4、离子方程式书写步骤:写、拆、删、查(1)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 + 2HCl == 2NaCl + CO2↑+ H2O(2)拆:把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即可溶性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强碱、可溶性盐)写成离子形式,难溶的物质、气体、弱电解质、非电解质、单质、氧化物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2Na+ + CO32—+ 2H+ + 2Cl—== 2Na+ + 2Cl—+ CO2↑+ H2O【溶解度口诀】:钾钠铵硝均可溶;硫酸不溶钡和铅,氯物不溶亚铜银,正盐只溶钾钠铵。
(3)删: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并将方程式化为最简。
CO32—+ 2H+ == CO2↑+ H2O(4)查: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质量守恒)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电荷守恒)。
如果是氧化还原反应,还要电子守恒。
【总结】四步中:“写”是基础,“改”是关键,“删”是途径,而“查”是保证。
【练习2】将下列化学方程式改写成离子方程式。
CaCO3 + 2HCl == CaCl2 + CO2↑+ H2OCaCO3 + 2H+ + 2Cl—= Ca2+ + 2Cl—+ CO2↑+ H2OCaCO3 + 2H+ = Ca2+ + CO2↑+ H2OH2SO4 + 2NaHCO3 == Na2SO4 + 2CO2↑+ 2H2O2H++SO42—+ 2Na+ + 2HCO3—== 2Na+ + SO42—+ 2CO2↑+ 2H2OH+ + HCO3—== CO2↑+ H2O【练习3】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HCl + NaOH:H+ + OH—== H2O(2)H2SO4 + KOH:H+ + OH—== H2O(3)HNO3 + Ba(OH)2:H+ + OH—== H2O(4)H2SO4 + Ba(OH)2:2H+ + SO42—+ Ba2+ + 2OH—== BaSO4↓+ 2H2O(5)HCl + Cu(OH)2:2H+ + Cu(OH)2 == Cu2+ + 2H2O(6)CH3COOH + NaOH:CH3COOH + OH—== CH3COO—+ H2O【讲解】从练习(1)、(2)、(3)三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我们可以看出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是由酸电离出来的H+与碱电离出来的OH—结合生成了弱电解质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