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语文《唐雎不辱使命》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雎不辱使命

【教学目标】

1.了解时代背景,理解本文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把握故事情节。

2.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的分析,了解人物性格特征。

3.学习唐雎不畏强权、敢于斗争的精神,培养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熟练地朗读课文,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识记文学常识。

(2)理解文章内容,弄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教学难点:探究本文通过对话描写、对比和衬托来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教学准备】

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刘向及《战国策》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

2.积累重点字词,理解文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教师:同学们,谁能想象一下天子发怒会是怎样一个场面?

秦王说,天子发怒,死人百万,血流千里。那么,平民发怒又是怎样的场景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平民发怒,震慑天子的文章。

教师板书课题:10* 唐雎不辱使命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

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本文作者和重点人物及其写作背景。(1)走近作者

教师要求:布置预习这课的作者,了解作者的情况,在课上交流。

预设:刘向(约前77—前6),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汉皇族楚元王(刘交)四世孙。校阅群书,撰成《别录》,为中国目录学之祖。编《楚辞》,所作辞赋三十三篇,今多亡佚,唯《九叹》为完篇。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刘中垒集》。代表作品有《新序》《说苑》《列女传》等。

(2)文本常识

教师讲解:教师出示文本常识的课件,讲解这课涉及的文学常识,为同学们理解本课内容做准备。

预设1:作品介绍

《战国策》,书名。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初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和本子,后由西汉末年刘向按东周、西周、秦、楚、齐、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次序整理编辑成书,共三十三篇。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预设2:人物介绍

唐雎,也作唐且。魏国人,安陵君的臣子。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国相继吞并各诸侯国,公元前230年灭韩,公元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王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进行吞并,由此引起了两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唐雎出使秦国,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使秦王折服,使其吞并安陵国的企图落空,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和尊严。

(3)写作背景

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讲解这课的写作背景,为同学们理解本课内容做准备。

预设:本文选自《战国策·魏策四》(《战国策笺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题目是后人加的。战国时期,周王朝一统天下的局面早已被打破。战国最后十年,秦相继灭各诸侯国。公元前230年灭韩,公元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秦人往往借迁移之名行灭国之实),安陵君拒绝了秦王的要求,秦王不悦,由此引起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一事。唐雎与秦王斗智斗勇,最终保全了安陵国土。

三、新课学习,整体感知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教师:同学们,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唐雎为什么出使秦国,他的使命是什么。

(学生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疏通。)

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疏通课文的第1段。

教师:同学们,根据对文段的疏通,尝试把这段翻译一下。

(学生朗读文段,自主翻译回答,教师指正。)

【译文】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希望安陵君能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施与恩惠,用大的交换

小的,很好;虽然如此,但是我从先王那里接收了封地,愿意始终守住它,不敢交换!”秦王不高兴。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秦国。

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疏通课文的第2段。

教师:我们在根据上面对文段的疏通,尝试把这段翻译一下。

(学生朗读文段,自主翻译回答,教师订正指正)

【译文】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来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呢?况且秦国灭亡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如今我用十倍的土地(来交换安陵),让安陵君扩大领土,可安陵君却违抗我,(这)不是小看我吗?” 唐雎答道:“不,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而守护它,即使用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只是方圆五百里的土地?”

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疏通课文的第3段。

教师:我们根据上面对文段的疏通,尝试把这段翻译一下。

(学生朗读文段,自主翻译回答,教师指正。)

【译文】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曾经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道:“我没有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死人百万,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不过是摘下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的样子,不是有胆识有才能的人发怒。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时,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要离刺杀庆忌时,苍鹰扑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