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传统民居建筑装饰--以海晏村为例
云南民居之合院建筑PPT课件
![云南民居之合院建筑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513b8eb376baf1ffd4fadb6.png)
2、正房、耳房均高两层,占地很小,很适合当地人口
稠密、用地紧张的需要。
正房底层明间为堂屋、餐室,楼层明间为粮仓,上下
层次间作居室;耳房底层作厨房、柴草房或畜廊,楼层作
居室。正方与两侧耳房连接处各设一单跑楼梯,无平台,
直接由楼梯依次登耳房、正房楼层,布置十分紧凑。
3、大门居中,门内设倒座或门廊,倒座深八尺。“三
六合同春建筑园了白族榆商马蹄下百年讫 盼与梦想,大型白族民居“六合同春”是 大理人民的风花雪月之梦,是白族人民对 民居从感性、理性、悟性的认识和灵性生 活的结果。
-
21
大理白族民居——一进两院
-
22
无论是“ 三坊一照壁” , 或是“ 四合五天 井” , 正房与厢房沿中间天井与前墙面之间, 均有不小于1.2米宽的走道,以便行走或做家务,在一至二
“一颗印”民居主房屋顶稍高,呈双坡硬山式。 厢房屋顶则为不对称的硬山式,分长短坡,长坡向 内院,在外墙外作一个小转折,成短坡向墙外。屋 顶用很厚的筒板瓦,这个瓦形状有点像切开的竹筒, 拱形,比北方的瓦厚重。因为云南地区风大,筒板 瓦利于通风,防风性能比较好。
-
6
3.四种形式
“一颗印”建筑具有鲜明的建筑风格, 从整体上来说,一般形式是“三间挂两 耳”的楼房,就是三间正屋,左右各有 耳房,正面以门墙封为四方形的平面, 从上俯视,整个建筑像一颗古代官员使 用的大印,因此得名。而省去左右任何
昆明人几百年来靠它庇护风雨、繁衍子孙的 “一颗印”,就在近十年间离我们远去,变得面目 模糊,渐渐看不清楚了。
5-.1昆明市郊的西山区团结镇乐居村 10
昆明市郊的西山区团结镇 “乐居村”
乐居村里依山而建
的这一大片“一颗印”
建筑群,在当代来说
滇西合院式民居建造风格与艺术初探——以云南省临沧市斗阁村传统民居为例
![滇西合院式民居建造风格与艺术初探——以云南省临沧市斗阁村传统民居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1f98e386168884868662d684.png)
(1)防风 滇西合院式民居采用木梁柱构架作为承重构件,屋架部分多用穿斗式和抬梁
式,常用五架或七架,选用柁礅支撑。立 柱的材料也多选用由上向下逐渐变粗具有 收分作用的木料,结构稳定,可以防止劲 风的破坏。
(2)抗震 滇西合院式民居为了抵抗地震的破 坏,经常降低层高,使得整体房屋重心下 降,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3)细部构造 滇西合院式民居的大木作做工也十分 讲究,精巧的棒卯技术和严密的结构体系 形成了民居的结构构造(图3)。
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民居作为建筑的必要构成部分,直 接反映了人群的习俗与活动。合院式民居作为典型的中国传统民 居类型,也被称为宫室式或庭院式民居,是传统中原汉民族传统居 住形式,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民居中的典型居住形式。合院式民居 由四个方向的房屋围绕中心庭院组成,其中正房坐北朝南,耳房 配列东西,倒座坐南朝北,进而具有中轴对称、四向平衡、对内 围绕、对外相对封闭的特点。简而言之,“以大小不同的合院建筑 群,相互叠构,形成庞大的建筑群体系……”①。
文化 ·历史丨 Culture·History 65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1a
1b
1c
图1 斗阁村现状分析示意图 图1a 建筑高度 图1b 建筑质量 图1c 水陆分布
2a
2b
2c
2d
图2 大理白族民居穿梁与屋架形式 图2a 鸟兽穿梁雕刻 图2b 花鸟穿梁雕刻 图2c 抬梁式屋架 图2d 穿斗式屋架
1 古村斗阁村背景介绍
1.1 概况
斗阁村位于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的圈内乡,在地理位置方 面,斗阁村东邻景谷县,南邻昆赛村,西邻昔木村,北邻圈内村, 位于临沧城的南边,坐落在雾龙山下。村落面积约有28.88km2, 海拔1700m,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1590mm,适合种植核 桃、烤烟等农作物。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有农
昆明海晏村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研究
![昆明海晏村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4b3c5a2e518964bce847c44.png)
昆明海晏村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研究作者:范太朝钱东洋杨春锁来源:《工业设计》2021年第04期摘要:海晏村是昆明滇池边上的一个古渔村,也是滇池流域迄今为止唯一保留着周期性渔业和传统生活方式的原生聚落,传统风貌保存完好。
文章通过对海晏村传统村落和民居的调研,从海晏村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的表现形式、装饰部位、材质、装饰题材及内容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并分析了海晏村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的文化内涵,希望能够引发人们对传统民居保护和传承的思考。
关键词:海晏村;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中图分类号:TU24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672-7053(2021)04-0141-02海晏村是昆明滇池边上的一个古渔村,村落建造遵循了“枕山、环水、面屏”的选址特点,东面和南面被群山环绕,西面朝向开阔的滇池,以西山为屏,由古渡口发展而来,它因航运而盛衰,演绎了千年的世态沧桑,镌刻着历史与文化的厚重痕迹。
素有“金斗南、银梅子、钞票出自石河子”的美誉,保留了清代以来昆明“一颗印”民居的建筑装饰艺术特色,其装饰元素丰富,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1海晏村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的表现形式1.1石雕艺术《说文》中记述“基,墙始也。
”基础通常由石料砌筑,基础堆砌方法常见的有毛石堆砌、条石堆砌和卵石堆砌,海晏村传统民居的基础多采用卵石堆砌。
海晏村传统民居基础部分常在柱础和门墩石等石质构件部位进行雕刻装饰。
大门石墩由打磨平整,且带有斜条纹或麻面纹的方石砌筑,其中斜面纹和麻面纹纹理清晰,深度适中,虽朴素但工艺精细,庄重美观大方,却具有独特的艺术性(如图1)。
柱础是海晏村民居建筑底座的重要装饰构件,由于木柱易受潮腐烂和损坏,常设置石基座于地面之上。
柱础的高矮不一致,其中高的柱础有55厘米,矮的只有20厘米,它的形制变化多样,常见的柱础形状有圆形、方形、六边形和八边形。
其中单层石柱础常做成圆鼓形(如图2),直接落于地面或起一层薄薄的唇边。
而多层的相对比较复杂,分为底座、腰身和顶部三部分,在腰身部位主要雕刻回形纹、如意纹、动植物图案,顶部多以扁鼓形收尾,常雕刻有一圈或者两圈圆钉,装饰的视觉冲击感极强。
云南民居一颗印 (2)
![云南民居一颗印 (2)](https://img.taocdn.com/s3/m/952536112cc58bd63086bd25.png)
昆明的环境与“一颗印”式民居建筑
2.人文环境 有史以来,“昆明人”的起源,除龙潭山早期人类以外,略有六种来源
。 一、楚人庄蹻入滇,楚人代表的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和当地人的融合。 二、随郭昌、广卫及其他汉使、汉将而来的秦、晋、豫、陇人。 三、武侯南征,留而不去,逐渐流入了一批川陕人和甘肃人(西凉人)
大小厦连通,便于雨 天穿行。房屋高,天井小, 加上大小厦深挑,可挡住 太阳大高度角的强光直射, 十分适合低纬度高海拔的 高原型气候特点。
云南民居一颗印 (2)
云南民居一颗印 (2)
4 正房、耳房、门廊 的屋檐和大小厦在标高 上相互错开,互不交接, 避免在屋(2)
云南民居一颗印 (2)
• 然后砌墙或打 夯土墙,上瓦 ,最后做内部 的楼板,板壁 等。做的好的 内外墙均以石 灰粉平,好的 人家地面可以 铺青砖(非常 少),一般的 就用三合泥打 实。
石灰、桐油、瓷粉混合 筑就的“三合泥”,这 样的地面平整光亮而不 滑,凉爽而不潮湿。
云南民居一颗印 (2)
模型展示
• 昆明地区的回族、蒙古族和彝族也借 云南民居一颗印 (2)
“一颗印”和云南民居
• “一颗印”民居的典型特征是方正, 在方正之平面上布置正房三间,两层, 前设抱厦,两边设耳房,在正房对面 的围墙正中设一扇进出户内的大门, 有的还设有倒座和屏风,一般倒座进 深八尺,这便是“一颗印”系列中比 较典型的“三间四耳倒八尺”。三面 外墙封闭,只在二楼设个别小窗以供 有限的通风、采光之需。前面的围墙 较高,可以达到厢房上层檐口。这样, 整座“一颗印”的外观造型显得方正、 严谨而封闭,所谓“方方如印”也, 由此而得了“一颗印”这一雅号。
云南少数民族建筑艺术
![云南少数民族建筑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f2f26ad984254b35effd3401.png)
西部民居采风 (三)辛克靖云南少数民族建筑艺术云南历史文化悠久,在旧石器时代有元谋猿人。
新石器时代,云南大部分地区就有各族的先民活动。
公元前1260年左右商代新石器文化遗址证明,当时已形成一个较大的村落,人们已会建造简单的木构架房屋。
风格各异的建筑结构云南各少数民族传统木结构,有抬梁、穿斗、井干、人字木屋架,密梁平顶五种。
抬梁,穿斗式木构架为白族,彝族,纳西族所采用,如白族,纳西族的 三坊一照壁 即三合院, 四合五天井 ,即由四坊组成的四合院。
较大住宅则由几个三合院或四合院纵向或横向组成重院,彝族、哈尼族也大体相同。
人字木屋架为傣族竹楼中所用,密梁平顶用于土掌房,受汉族影响的白族、彝族、纳西族、哈尼族民居,与汉族建筑一样能做到建筑功能、结构和艺术的统一。
傣族、景颇族、德昂族、布朗族、基诺族为干阑式建筑结构,呈现出通透,灵活的建筑风格。
彝族、哈尼族,全部或局部采用土掌房,用毛石脚,夯土或土坯墙,密梁铺草抹泥楼面,平屋顶结构,房屋组合符合地形,高低错落,朴素优美,富于变化。
呈现出深厚朴实的建筑风格。
采用平房的佤族、拉祜族民居用土坯墙或竹笆墙草顶,呈现出原始粗犷的建筑风格。
井干式民居建筑,是古代井干式建筑形式的残余,多为居于高山林区的少数纳西族、傈僳、普米族、独龙族、藏族和彝族采用。
可就地取材,不受经济条件限制,施工简单,利于抗震,是一种用木头叠起来的木楞房,如张衡 西京赋 , 井干叠而百层 ,这种建筑具有原始、古朴、粗放的建筑风格。
一颗印 民居建筑,是以天井为中心,由正房、东西厢房(俗称单房)及入口门廊组成封闭的四合院。
瓦顶、土墙平面和外观方方如印,故称 一颗印 。
正房三间,两层,前有单层廊(称抱厦),构成重檐屋顶。
两边耳房为二层,吊厦式,称 三间两耳 ,主房屋顶稍高,双坡硬山式。
厢房屋顶为不对称的硬山式,分长短坡,长坡坡向内院,在外墙处,作一小转折成短坡,坡向墙外。
所有房间均朝向天井采光通风,外墙多不开窗,仅在云南彝族一颗印民居二楼有个别小窗,形成封闭式的外端,前围墙颇高,常达厢房上屋檐口,围墙正中立一大门。
滇池流域“一颗印”民居形式与功能变化——以昆明市海晏村为例
![滇池流域“一颗印”民居形式与功能变化——以昆明市海晏村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2bc7c91d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62.png)
措施方面进行阐述和研究,讨论一颗印民居在历史性与时代性中的演变过程和延续方法,研究当代一颗印民居适应城市发展所
发生的功能结构的变化和未来延续的方法。
关键词 :一颗印 ;滇池流域 ;合院空间 ;海晏村
[中图分类号]TU-86
[文献标识码]A
The Form and Function Change of“Yikeyin”Residence in Dianchi Lake Basin
我国国土广阔,经纬度跨越较大,导致气候差异极大, 东西南北的民居也是各有特色。我国因地制宜的五大特色 民居建筑形式有四合院、广东客家围龙屋、窑洞、干栏式 和一颗印。云南一颗印民居以滇池流域为典型,滇中地区 基本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立体气候特点显著,类型 众多,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干湿季节分明 ;省会昆明市 三面邻山、环滇池邻水的地形地貌和约 2 000 m 的海拔高 度,造就了昆明市多风、四季如春、遇雨成冬的气候特点, 而一颗印民居的最大特点就是实用性、适用性和普遍性, 是滇中地区尤为典型的民居。
Abstract: In history, the residents in Dianchi Basin, whether Han or other minority nationalities, are keen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residence of Yikeyin residence. Due to the natural climate and geographical reasons in Kunming, this kind of enclosed courtyard surrounded by thick and high walls with no windows on the gables is very suitable for the residents in central Yunnan. Howev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scale in central Yunnan, the traditional Yikeyin dwelling has been destroyed seriously. Taking Kunming as an example, it is difficult to find the remains of the traditional Yikeyin dwelling. It is urgent to protect and continue the traditional Yikeyin dwelling in central Yunnan. The formation of Yikeyin dwelling has a long history. This paper elaborates and studies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current changes in functional structure as well as future conservation measures of Yikeyin dwelling, discusses the evolution process and continuation methods of Yikeyin dwelling in the history and the times,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changes in functional structure and future continuation methods that Yikeyin dwelling will make so as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Key words: Y ikeyin; Dianchi Lake Basin; courtyard space; Haiyan Village
合院式民居中的半开敞空间及装饰艺术研究——以云南彝族民居“一颗印”为例
![合院式民居中的半开敞空间及装饰艺术研究——以云南彝族民居“一颗印”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da6454c4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dc.png)
合院式民居中的半开敞空间及装饰艺术研究——以云南彝族民居“一颗印”为例贾鑫铭;王尽遥【摘要】从传统民居到现代住宅的演变,虽然在生活方式的现代化、空间构成的丰富性、装饰构件的多样性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出现某些传统民居的艺术精华被忽略遗忘,虽然比如说像因人口剧增、用地高度紧张导致的合院式民居的消失实属逼不得已,但其中值得挖掘和提炼的艺术价值却不可忽视.本文基于装饰艺术的角度研究云南彝族民居中空间与装饰构件中内在规律和审美艺术内涵,希望为我国民族艺术要素在现代装饰中的继承应用提供借鉴.【期刊名称】《民族艺术研究》【年(卷),期】2015(028)001【总页数】6页(P122-127)【关键词】云南合院式民居;彝族一颗印;半开敞空间;装饰【作者】贾鑫铭;王尽遥【作者单位】重庆大学艺术学院重庆401331;云南大学网络与信息中心云南昆明6500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525.1半开敞空间,是在封闭空间基础上,选择景观、通风良好和不受或少受环境干扰的一两个方位,将该方位界面完全取消,使室内空间完全向该方位的环境敞开。
它是一种过渡性质的“灰空间”和“中介空间”。
纳尔逊·古德曼的“多元艺术本体论”认为:建筑的空间、形式、布局是从不同角度阐述艺术的本元性。
建筑形式的审美从节奏与韵律、比例与尺度、主导与附属等方面进行审美艺术构建,从彝族一颗印的形式上来看,房屋主次有别,功能多样,整体上呈现紧凑、简朴、敦厚的感觉,其布置不仅保持了建筑物的平衡,并且因地制宜的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与繁琐,使得整体简约集中又不缺乏视觉美感。
在我国传统民居建筑艺术中,长、宽、高三个变量组成了空间,同时也构筑了建筑的形与色。
“形”可以说是人们对艺术品产生审美趣味的最初起点。
在此基础上,欣赏者对艺术品有了感知进而再开始对其理解、想象、共鸣以致再创造,从中获得精神满足与情感愉悦。
建筑艺术属于造型艺术,而造型艺术的艺术性表现在轮廓、色彩、光影、装饰等要素对艺术家或建筑师审美意境所体现的程度。
云南传统民居山墙立面构造名称
![云南传统民居山墙立面构造名称](https://img.taocdn.com/s3/m/cc83e99c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8f.png)
云南是我国著名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这里的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独特,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特别是其山墙立面构造,不仅在建筑形式上有着独特的设计,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针对云南传统民居山墙立面构造的名称进行探讨,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传统建筑的美丽与魅力。
一、飞檐飞檐是云南传统民居山墙立面构造中常见的元素之一。
它一般以木材或石材为材料,用来支撑屋檐,并且在设计上常常呈现出精美的雕刻和装饰,展示了传统手工艺的精湛技艺。
飞檐的形状各异,有的呈弧形,有的呈直线,还有的呈斜线,每种形状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和象征意义,是云南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马头墙马头墙是云南传统民居山墙立面构造的一种特色装饰。
它一般位于房屋的正中心,以石材或砖块砌筑而成,形状酷似马的头部,因而得名。
马头墙不仅具有装饰性的作用,更象征着家庭的团结与昌盛,是人们信仰和文化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情感和传统习俗。
三、斗拱斗拱是云南传统民居山墙立面构造中常见的一种形式。
它一般由石材或木材雕刻而成,用来支撑屋檐和加固建筑结构。
斗拱的设计精美独特,常常展现出华丽的装饰图案和精湛的工艺技巧,体现了云南传统建筑艺术的高超水平。
斗拱不仅具有实用性,更是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云南传统建筑的一大亮点。
四、廊柱廊柱是云南传统民居山墙立面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支撑和装饰的双重作用。
它一般由石材或木材制成,常常做成精美的雕刻图案,展现出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
廊柱的形状和样式各异,有的呈方形,有的呈圆形,还有的呈多边形,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和象征意义,是云南传统建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五、檐角檐角是云南传统民居山墙立面构造中的重要装饰元素。
它一般以石材或木材雕刻而成,用来点缀屋檐和增加建筑的美感。
檐角的设计多样,有的呈动物形状,有的呈花草图案,还有的呈人物造型,每种造型都展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云南传统建筑中的重要艺术表现形式。
六、镂窗镂窗是云南传统民居山墙立面构造中的代表性装饰元素。
呈贡大渔海晏村古建筑风格在书吧设计中的应用
![呈贡大渔海晏村古建筑风格在书吧设计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c0dfc13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b5.png)
呈贡大渔海晏村古建筑风格在书吧设计中的应用大渔海晏村是一个相对呈贡其它村落,算是比较完整地保留着滇渔文化特点以及云南民居特色风貌的传统乡村,具有很高的山水景观与宗教文化的旅游价值。
大渔海晏村拥有着渔村独有的生活和气息,陈旧而古老的建筑和白砖红瓦的新房子、破旧的渔船,形成了一种新和旧对比的村落景象,一派祥和。
一些老建筑,雕梁画栋,虽然已经经过了100多年甚至几百年的侵蚀,依然可以辨认出当年房屋的精致以及昆明“一颗印”建筑保存的集中。
而我更是想利用大渔村这种独特的历史特点与仿古的室内设计将书吧变成一个能带人们追溯呈贡历史和欣赏这种风格的地方。
标签:古建复古风格;特色书吧;设计;元素提取;应用;文化历史一、引言(一)研究背景图书馆作为书籍的存放和查阅的重要场所,一直以来给人以“严肃”、“安静”等印象,让人感觉拘谨、沉闷、压抑,使得获取知识、查阅资料的功能性减弱。
尤其在当今社会,“阅读”已成为所有人日常生活中学习、娱乐的行为,早应褪去“严肃”、“严肃”的古老印象。
而在互联网流行,网络信息爆炸的当今,获取知识的渠道众多,人们可以在不同的休闲娱乐环境中进行不同的阅读体验,而其中书吧就是这样一个可以放松身心的文化体验空间。
海晏村是一个完全地保存着云南民居特色风采和滇池渔文化特色的传统村子,具备非常高的山川景观与宗教文化游览代价。
虽然大部分房屋装修成了更现代化的模样,但是还有是一部分保留了带有呈贡历史,古建筑特色的房屋。
将书吧与大渔海晏村特有的古建风格结合在一起,使人们在阅读休闲之余,周围的环境也可以让他们体会到这样一种呈贡记忆带给他们的回忆。
二、呈贡大渔海晏村古建风格设计元素提取大渔海晏村的古建筑大部分建筑都是明清时期的,其外墙主要是夯土墙为主同时混以土贝石混合墙,完整地保留了云南民居特色风貌及滇池渔业文化的特点。
在笔者设计的书吧中,同时将土墙与青砖作为主要建筑外观。
设计的主要核心则是去均衡老房子自身的古老外观和新材料之间的关系。
云南华宁县海镜村古建筑修缮方案研究——以“一颗印”云南传统民居为例
![云南华宁县海镜村古建筑修缮方案研究——以“一颗印”云南传统民居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12ec10f8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c7.png)
98 第30卷 第2期中国建材科技2021年4月 云南华宁县海镜村古建筑修缮方案研究——以“一颗印”云南传统民居为例Study on renovation scheme of ancient architecture in Haijing village, Huaning, Yunnan —— A case study of “Yikeyin” traditional residence in Yunnan王欢(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WANG Huan(Yunnan Forestry Technology College, Kunming 650224)摘要:“一颗印”传统古建筑作为海镜村的主要民居,是云南民居的常见形式之一,也是典型代表。
通过对“一颗印”古建筑进行问题分析,结合云南华宁县海镜村古建筑保护实际,提出具体的修缮方案。
关键词:海镜村;“一颗印”民居;修缮方案Abstract: As the main residence type in Haijing village, the “Yikeyin” traditional ancient building is a common form and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the residence in Yunna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of the “Yikeyin” ancient buildings and the protection of ancient buildings in Haijing villag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crete repair scheme.Keywords: Haijing village; “Yikeyin” dwelling house; repair plan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3-8965(2021)02-098-04云南华宁县海镜村的民居以“一颗印”传统古建筑为主。
《云南的传统建筑》PPT课件
![《云南的传统建筑》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259f4195acfa1c7aa00cc7b.png)
整理ppt
12
合院建筑的产生
中国四合院建筑起源于历史悠久的黄河流域,是传统建筑形式的典型代表。传统四 合院建筑基本采用“中轴对称,前堂后室,左右两厢”的建筑格局,从自然环境、社 会结构和文化观念等方面很好地满足¨『人们社会活动和家庭生活的需要,因此合院 式建筑在中国传统官式和民居中都具有统治地位,尤其是在民居中,在中国流传广泛, 影响巨大,所谓“家庭”一词的来历就是有家就有庭,由此可见合院式民居在中国的 重要地位。
半颗印与并联方式
整理ppt
6
三坊一照壁
“三坊一照壁”。“三坊”, 即三合院。“照壁”,即三合 的三边,由正面的主房与两侧 的厢房构成,它的第四边是一 个照壁,照壁正面对主房。整 座民居的平面为方形,三边房 及照壁都面向其所圈合而成的 庭院天井。汉族三合院的第四 个边为院墙或不设院墙,白族 的这种民居模式与之相似而又 具有创造性,即以照壁为主房 正面的对应之“屏障”,显示 出其民族特色。
另外,在云南民居中照壁尤其受到重视。在传统合院中照壁主要是 起遮挡视线的作用,而在云南照壁往往是庭院装饰中的重点。照壁在 使用功能上有遮挡穿堂风和反射阳光的作用,因云南风大,因此照壁 可有效的遮挡对正屋的穿堂风。
在云南的台院民居中,檐廊是居住空间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檐廊在 北方合院民居中只起雨天联系交通和保护墙体不受潮的作用,而在云 南檐廊作为一种可供生活作息的灰空间是必不可少的,每在正午同头 当空和阴雨天气时,人们就在檐廊活动,比避居室内要更加舒适。
2.抗震
云南合院民居往往使层高降低、重心下降。白族合院民居采取了“生起”与“收分”之法。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规划——以香格里拉市海典村为例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规划——以香格里拉市海典村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2342f59dd4d8d15abe234e58.png)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规划———以香格里拉市海典村为例甘思雁(西南林业大学,云南昆明650000)中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民族文化非常丰富,云南由于处在中国的边界,成为多民族聚集的典型地区,保存了不少传统村落,香格里拉市海典村传统建筑保存完好,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都比较丰富,是云南省典型的传统村落。
本文以海典村为例,探讨了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与传承的方法与措施,使村落得到合理开发,当地经济得到更有效的发展。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海典村较宽的道路为主轴,东北———西南走向,随坡就势布置农房,主道把整个村落有机、自然地串联在一起。
主道路面仍为土路,雨天十分泥泞,无法满足生产生活所需的便利交通。
2传统建筑海典村内建筑可分为传统风貌建筑和其他建筑2种。
传统风貌建筑是村落内年代久远并能反映村落空间格局和历史风貌的建筑。
其他建筑主要是临时搭建的柴棚、储物棚、饲养棚等简易类建筑。
该村建筑主要建于20世纪50~70年代建筑和80年代之后。
建于20世纪50~70年代的建筑多为井干式结构,占建筑总面积的56%。
建于20世纪80年代后的建筑多为砖木结构,占建筑总面积的44%。
村内没有钢筋混凝土的现代建筑。
村内传统民居建筑质量分为好、一般、差3种情况。
建筑质量好的建筑主要是整体保存完好,仅有围护材料、建筑墙面或屋顶有少许残损,占建筑总面积的47.7%。
其中部分民居局部改用青砖、红砖加固,且进行不同程度的改建与扩建。
建筑质量一般的建筑主要指结构和围护材料基本完好,建筑的外墙面和建筑屋顶有较大破损,甚至有部分坍塌,此随着国家对新农村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宜居宜业宜游的“三清四美三宜”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以及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
为了弘扬和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为了改善村落的人居环境,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1项目概况1.1区位条件海典村隶属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市虎跳峡镇,属于半山区。
昆明最古老的村落,还有昆明人记忆中的模样!
![昆明最古老的村落,还有昆明人记忆中的模样!](https://img.taocdn.com/s3/m/4e53b55f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2f.png)
昆明最古老的村落,还有昆明人记忆中的模样!海晏村——这是一个萦绕着历史文化气息的老渔村它是昆明市第一个被列为历史村镇的村庄自驾的朋友可以导航至海晏小学向村民问问路可以把车子停到村中心在进入村子的那一刻就已经被设计独特的老房子吸引赋有年代感的土胚房、老式红砖房保留了清代以来的云南民居建筑特色村口大树下三三两两的村民围坐在一起乘凉言语间时而激动时而叹息炎炎夏日这样坐在一起聊聊天也属实悠闲房屋分布复杂巷道居多巷子里的路高低不平多是一些石板路很多石板表面已经被磨得光滑在街道边上、住宅门前时不时看到几株植物是挺括的芭蕉树,是绿中带紫的茄子苗是不用费心打理长势也极好的盆栽......不同于城市的繁华喧嚣这里是农村气息感极强的生活展现在村落间穿梭沿途的土胚房勾起了我儿时的回忆想起了外婆坐在老房前的木凳上看到我时喜笑颜开的脸她招招手唤我过去用布满老茧却十分有力的双手抱起幼小的我给我讲起她们那个年代的故事......很多90后可能对土胚房印象不算多但我们父母以及前几辈多多少少住过这样的房子他们的感触比我们更为深刻村子里的小摊十指便能数清酷暑的天气来上一根老冰棍浑身都洋溢着幸福感小时候如果吃上了几毛钱的冰棒那可就能开怀一整天啦往湖岸方向走去不一会儿视线被一望无际的湖水包围有一颗树看起来有一定的年数树干都无比巨大岸上扣着几只尖头船许是用来用作摆设罢有一人在岸垂钓凑近湖边还能看到跳动的鱼儿虽然作为一名女孩子小时候艺高人胆大的很也经常跟着哥哥姐姐下河捞鱼现在看到这湖反倒是有点不敢下水了湖上偶尔经过几只渔船宽阔的湖面上,渔船小得像个点点船动湖光滟滟秋,湖光晃花了眼睛湖面像星光般闪亮随着滇池水清,海晏村又热闹了起来成了眺望滇池美景、垂钓的好去处一条堤坝延伸至湖中即使风再大,也想因风而上步伐依旧不由自主的向堤坝走去想要近距离感受湖的气息周边的人来来往往唯有举起手机拍照的手势深刻人心在这里遇见了携伴出游的小年轻拍婚纱照的新婚夫妻和谐的一家老小酷酷的摩托车队......小编寻了一处地方坐下玩起了堆石头的游戏石头有些小堆不了太高便已被风吹散这风可真是无情偶然间捡到一个螺壳我爱不释手虽然没有海螺那么硬挺漂亮但它算是我到海晏村得到的特殊纪念品我会好好地保留起来蹲坐在岸边湖水掀起波澜拍打在岸上声音格外清脆波澜过来的时候下意识的想后退深怕被这水打湿了衣裳晴天出游可以来这里一赏绝美日落夏季傍晚六点多到达这里七点左右就可以看到日落了太阳似害羞一般渐渐隐落刚开始是在湖面上头如贤惠女子般得温柔然后慢慢地隐入湖中只露出一半的身子直至最消失于湖面,一切趋于宁静好似什么事情都未曾发生过一般时间悄悄溜过,记忆却留在了脑海里活在当下,珍惜当下这一天的美景我要带到梦里去希望梦中还有我思念的家人下次再会!参与留言区互动#你还知道昆明哪些适合看日落的地方吗?# 西山森林公园也不错!截止时间6月12日12:00留言区第1位将获得专属红包。
昆明海晏村古建筑调研报告
![昆明海晏村古建筑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65d757a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01.png)
昆明海晏村古建筑调研报告昆明海晏村位于昆明市盘龙区,是一处保存完整的古建筑聚落。
该聚落建于明代,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洗礼,至今仍然保留着许多精美的古建筑和传统文化。
为了深入了解该村的历史和文化,我们进行了一次详细的调研。
首先,村庄的整体布局十分有序,道路纵横交错,房屋错落有致。
这与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规划理念相符,以水为中心,四面街巷环绕,形成了独特的“凤凰街”、“龙凤街”等道路,为整个村庄增加了浓厚的历史气息。
其次,村内有众多的古建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万化楼”。
这座建筑建于明代,是一座三层木质建筑。
建筑采用了典型的中国古代建筑结构,以榫卯连接,无一颗钉子,完全凸显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湛工艺。
此外,村内还有一座古老的寺庙,名为“天心寺”。
寺庙建筑风格典雅,庙宇宽敞明亮,殿宇之间有精美的廊道相连,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寺庙内有古色古香的佛像和壁画,展示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此次调研还发现,在海晏村的古建筑中,有一种叫做“纳西拖轮”(To-lun)的特殊建筑。
这种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屋顶上覆盖着石板,形状独特,十分稳固,能够防雨防雪。
研究发现,这种建筑是纳西族特有的建筑风格,反映了纳西族人民勤劳智慧的一面。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问题。
由于年代久远,一些古建筑受到了自然风化和人为破坏的影响。
建筑的木结构、石雕、壁画等已经出现了老化、脱落的现象。
同时,古建筑周围的环境也存在一定的破坏,杂草丛生、垃圾遗弃等问题比较突出。
综上所述,昆明海晏村是一处保存完整的古建筑聚落,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通过进行调研,我们深入了解了这座村庄的历史渊源、建筑风格,并发现了存在的问题。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大整治力度,保护好这片宝贵的历史遗产。
同时,给予村民相应的政策支持,使他们有动力参与保护工作,共同守护这片珍贵的文化瑰宝。
云南民居 建筑分析
![云南民居 建筑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1f95743be23482fb4da4c3f.png)
皇恩府
皇恩府位于团山村西 南角,占地面积1885平 方米,建筑面积863平方 米。平面布局由两大天井、 六小天井、六个过道和二 进院落组成,主体建筑计 有房舍37间,且保存完好, 是团山民居中二进院布局 的典型代表。
皇恩府是纵向衍生的二进院,正
房略高于耳房。其中一个漏角天井用 作厨房,为了节省空间,二层设了楼 层,但由于漏角天井空间较大,基本 不影响排烟。主院中还有口井,可以 满足生活供水需求。
三进院为“跑马转角楼”,是长辈
生活的正房,供奉祖宗牌位、举行重大 祭祀活动都在正房,多为两层,厦廊环 通,装饰或辉煌流金或古朴厚实,房屋 的空间位序服从于人伦次序,住房的安 排体现家长制的伦理原则。
大门左边为花园祠堂,庭院
宽敞,中有水池,石栏望柱雕镂 精致,寓意丰富;祠堂坐落于及 时级台阶之上,庄重典雅。
4.建水的“三间六耳下花厅”
花厅是建水合院的点睛之笔, 加上双进路线的设置,使各部分相 对独立的使用空间联系方便、自然, 互不干扰,既充分体现“礼”制宗 法观念在家庭生活空间上的影响, 又巧与精神空间的开拓。花厅的设 置一般供读书人使用。
Part2 建水传统合院民居
——以团山民居为例
建水民居注重表现意识形态和文化底蕴,主要集中在城内和西庄镇,在城内 以“朱家花园”为代表,在农村以西庄镇的“团山民居”为代表。
照壁在风水学上还有阻隔对门直冲的作 用,起到了“档坊一照壁”式的白族民居,都是 独立的封闭式建筑,一家一院, 由大门、照壁、正房、厢房组成。
下图为文明街某变形的“三
坊一照壁”:由于受街道位置以 及周边建筑布局的限制,该大门 开在东边坊的一侧,照壁向南, 布局紧凑,整个天井、楼梯以及 照壁都很小。
从院落盆
栽和植物中不 难发现建水居 民对自然的需 求,因此花厅 的存在成了建 水民居的特别 之处。
滇池最后一个古渔村,一户人家有72道门,历史文化的记忆!
![滇池最后一个古渔村,一户人家有72道门,历史文化的记忆!](https://img.taocdn.com/s3/m/1cb0dec1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1d.png)
滇池最后一个古渔村,一户人家有72道门,历史文化的记忆!入村小道海晏村是滇池东岸唯一一个紧邻滇池且较完整地保留了云南民居特色风貌及滇池渔业文化特点的传统村落,具有较高的山水景观和宗教文化旅游价值。
去年6月,经市政府批准,度假区大渔海晏村被列为昆明市第一个历史村镇,也是目前唯一的一个。
近日,按照市规划局新公布的《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4-2020)》,其作为确定的历史村镇,今年将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作为昆明与瑞士苏黎世合作的历史文化保护项目,海宴村希望通过系统的规划保护,在保护滇池生态环境的同时,延续昆明古渔村的历史风貌。
码头岸边一户人家有72道门海晏村,得名来自古语“河清海晏”,取自唐代郑锡的《日中有王子赋》中:“河清海晏,时和岁丰”,象征太平盛世,表达了最初的居住者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后因其位于滇池滨,绝岸上有观海亭,登亭远眺,“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清代达官贵客爱在此设宴观海而小有盛名。
远眺滇池其地处大渔片区西南岸,距离中心城区 30 公里,位于环湖东路以西,西侧紧邻滇池,向西可看观音山、西山,南靠梅家山,东有呈贡主峰梁王山,北与主城区隔海相望。
从风水学说来看,海晏村从古渡口发展而来,其村落建设遵循了中国古村落“枕山、环水、面屏”的选址特点。
古村东面及南面环绕群山,西面是开阔的滇池湖景,隔湖相望西山为屏。
保存完好的青石板道路海晏村是整个昆明市特色村镇体系中属于具有独特形成渊源的四个古渡口与古码头之一。
村民以捕鱼为生,无独有偶,这海晏村的布局也像一条鱼骨一样,由一条长约2公里的青石板路贯穿全村。
“鱼头”在滇池东岸的老码头,“鱼尾”则延伸到现在的环湖路上。
顺着“鱼骨”散落着旧时的民居以及商铺,当地人称“门当户对一条龙”。
而赫赫有名的“七十二道门”就坐落于青石板街上。
青石板路“七十二道门”顾名思义,就是有72扇门。
当走进这“七十二道门”时,仿佛置身于一个小小的迷宫,大大小小总共有五个庭院,60多间房屋,占地面积2000 多平方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传统民居建筑装饰--以海晏村为例摘要
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建筑主要分为框架构造和装饰部分组成。
假如说构造和
框架是古老建筑的骨头,那传统的装饰部分就像是它身上的表皮。
装饰设计是建
筑艺术表现不同的形式之一。
在我国的历史传统的房屋设计中,建筑的表面装饰
可以充分反映本地不同的文化,如本地的民俗、当地的民风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等
各个民族层次的历史背景风格,房屋的表面装饰不仅是承载着建筑外部的装饰,
并且承载着我国古代的人民的美丽心愿。
关键词:云南;海晏村;传统民居;建筑;装饰
绪论
本篇文章的主要讨论的目标是云南(海晏村)古代留下来的历史建筑上的修
饰手法的运用,因为古代的传统历史住宅是具有丰富是纹样,是有审美性和装饰
性的代表,也是对我国古代民间住宅的一个重要研究,同时也起到了保护的作用,这些历史古建筑住宅不仅具备了长远悠久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同时还具备了
关于艺术审美的研究价值。
1云南海晏村
海晏村:地处云南省昆明市的呈贡区大渔街道,这里的房子建筑是云南自清
代以来保留完好的房屋之一,也是昆明市第四批列入历史文化住宅保护的建筑。
住宅建筑是八字形民用建筑的门楼,呈现出四耳八尺的建筑特色,介于为三之间。
住宅的樑上有这样一个中国雕琢的艺术设计精巧图案,墙体是用红色土壤与石块
稻草进行充分搅拌后压实堆砌结合出来的。
该建筑由两个庭院组成,是印度住宅
垂直延伸的模型。
其全部图案保留完好,住宅精美,木纹雕刻精细,部分彩绘,
具备了良好的房屋住宅艺术价值。
房屋住宅的构造完全展示了一座印度建筑风格
民居的文化特色,柱子上的木纹雕刻精美,保存完好,为钻研云南本地传统民居
的发展供给了宝贵资料,具备了很高的房屋住宅环境艺术价值。
唐代郑锡的《日中有王子赋》中形容天下太平,说“河清海晏,时和岁丰”恰似这安逸静好的小渔村。
2云南传统民居屋顶装饰
屋顶是房子的组成部分之一。
我国的传统历史古住宅的屋顶装饰纹样一般具有驱邪的意思,各种装饰如屋檐、脚、兽等住宅的装饰成分包含着我国以前的人民的美丽愿望。
2.1 瓦猫的由来
说起瓦猫,它起源于我国的民间,瓦猫虽然取名为猫,但一般认为猫和老虎是一家,意思是老虎厉害无畏,以表达保护住宅保平安目的。
瓦猫被设计成看起来像一只猫,在屋顶平台,守护着院落,可以吞下中国所有的鬼。
“各地的瓦猫形象千差万别各有不同,每个地区的瓦猫都具备了当地文化特色,以及他们对瓦猫赋予不同的含义。
2.2 瓦猫在传统民居中的应用
瓦猫其实就是一片看着像化身为猫的样子的瓦。
在整个住宅屋顶的表面上,整栋民居住宅修缮完工后,将举办一场隆重的典礼,上梁、合龙,在最后安装上一块独特“瓦“——瓦猫。
在云南西北部,大部分的民居住宅的顶上,都会蹲着一只凶神恶煞的瓦猫。
2.3 瓦猫的民间制作工艺
云南民间瓦猫有多种形状。
大部分是陶器,少部分是石头。
瓷砖瓦猫的制作大多以家庭为基础,工艺相对粗糙。
工匠们想要做好上等的瓦猫,首先把主要土坯烧干以后,再与其他陶器放在一起进行一块混烧,只需这样的工序,烧出来的烧猫瓦才不容易裂开。
2.4瓦猫承载的文化意蕴
云南的每个名族的人们都十分注重他们的房屋建筑装饰,但是,由于各种的
宗教思想、情感以及他们不同观念的原因,民居房屋住宅装饰也不一样,每个地
方的民居装饰都富有当地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
当中属瓦毛、陶虎和石狮是稀
有的民居房屋住宅装饰和民间人们特有的工艺品,具备浓厚的文化魅力和丰富民
间特色。
因此,无论瓦猫是站在寺庙上、还是在屋顶的瓦猫,还是放在屋内,以及大
门上的的“陶虎“,它们的造型和样子都差不多相同。
但是值得研讨和讨论的是
云南昆明当地的一些特殊院子的装饰,这些院子的装饰其文化内涵和瓦猫的样貌
大致相同,只是改变外形的一些手段罢了。
3 云南传统民居建筑构件装饰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由各种不同的结构件拼凑组成。
除了房屋住宅的屋顶装饰外,还有房梁、柱子、斗拱上的建筑装饰也表现了处于不同时代的人民对美好日
子的向往,这些房屋建筑的修饰基本上是建筑元素上的图案。
3.1传统民居建筑结构
云南的历史住宅的结构一般都是木架结构的,建筑的装饰也是根据当地的不
同风俗文化来装饰不同的文案。
就像房屋的柱上的修饰方法,就有“梭柱子”的
表现手法法,用柔和的“滚动”来装饰柱子,把房屋的柱子的两头做成柔和的曲线,这样就让柱子更加的稳固不易晃动,让柱子看起来更加厚重结实不易动摇,
还有梁,当地的房屋施工工人通常会采用木材的自然的弯曲度来增加其房屋的稳
定性,当然也有一些梁被加工成弯曲的梁柱,从而为建筑变得看上去更加美观。
3.2云南传统民居门窗装饰
海晏村历史的我国民居房屋建筑大多是四合院,一个四合院有多个房间,包
括一个可以从多个门进入的四合院。
这种四合院叫做七十二门的房子。
海晏村的
民居住宅都有七十二道门,并且这七十二道门是有特殊的含义的,主要可以分为
两个意思,一是从外面进入屋子有很多种方法,不止一种,七十二种意味着多数。
这不仅意味着有七十二个门。
另一个是在宗教中有许多教派,这并不意味着只有
七十二个。
七十二门不确切,是虚数,意味着很多东西。
七十二道门前多有石雕
装饰。
4 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的含义
房屋住宅的结构构件上的修饰大多数简单易懂并且美观,这样我们就不用找
专业的人来我们自己就可以给房屋添加修饰,还能添加房屋住宅的安全性和牢固性,这样不仅方便且好看又美观的设计给做到了最好。
组件的末尾也经常由各种
技巧组成,如云形、植物形等。
昆明海晏村的房子构架基本上都具有丰富的颜色
和有一定的特殊含义代表着吉祥如意等多种含义,有民间的传说故事,还有歌曲
以及动物和植物花卉等等。
题材可以从很多方面选择有教学、目的和意义的文化,如描绘桃园三节的装饰设计图案来教,人们为仁忠,婆婆纹身,促进自己对国家
的忠诚等等,还有获得形音意义的方法。
5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的意义
传统历史房屋住宅的结构的修饰纹案从各个角度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和健
健康康,家和万事兴的向往,是手工艺超群的工匠们经过刻骨努力,总结吸取各
种经验得来的十分具有当地的文化特色,表现了民族文化的伟大,发扬了民族文
化的精神。
结论
我国具有历史的民居住宅建筑装饰大多数都是表达了人们向往的生活,希望
通过装饰给人们带来平平安安,健健康康,顺顺利利的美好想法,这些装饰的纹
样不仅是给建筑变得更加炫彩夺目,更重要的是来表达一种工匠的高超的艺术手
法和他们的劳动成果的智慧。
经过这段时间对我国传统民居的装饰纹样进行深入
的调研和研究,可以发现这一过程使我们能够更加了解到我们国家的不同地方的
不同文化特色,以及当地的人文精神和他们的智慧,对美好生活的不同表达方式。
传统的民居住宅建筑可能会经过时间的变迁和风吹雨打所腐蚀,但它们给我们表
达的文化精神以及当时人们对艺术对设计的不断创新的氛围是永远不会发生改变的,将会被我们永远的传承下去。
对云南本地传统住宅建筑装饰的研讨与发现对于我们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目前我国的现代房屋建筑修饰以及结构规划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当然,作为一个学生,一个对知识渴望的探讨着和一个设计师来讲,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学习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民居住宅的装饰纹样,通过学习不同地区不同的装饰纹样来提取精华,并将它们合理的应用到我们在日常的设计中去,以此来传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和他们对艺术和美学的精神。
参考文献
[1]贾鑫铭,王尽遥.合院式民居中的半开敞空间及装饰艺术研究——以云南彝族民居“一颗印”为例[J].民族艺术研究,2015(1).
[2] 苏霈.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的保护与传承研究[D].昆明理工大
学,2013.
[2]周鸣鸣.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的文化表达[J].南方建筑,2006(2).
[4] 刘定坤.传统民居装饰图案的象征意义[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
[5] 陆琦.传统民居装饰的文化内涵[J].华中建筑,1998(2).
作者简介:
辛青晟/1996年生/男/汉族/河南南阳人/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20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艺术设计/方向为:环境艺术设计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