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与解析-盐城市2024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2024届新高考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试题卷及答案解析

2024届新高考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试题卷及答案解析

2024届新高考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试题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至5题。

材料一:从春秋末期到战国时代,孔子仅仅是一个夫子。

夫子是什么呢?一个老师。

当时他的影响不是很大。

到了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地位提高了;从汉到唐略有提高,唐代给孔子封了个“文宣王”;到了宋代,在文宣王前面加了“至圣”二字;到了元朝,地位有所下降;到了明朝,叫“至圣先师”;到了清朝,把历代称赞孔子的最好称呼全集中起来了:“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孔子”。

可是好景不长,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又到谷底了。

而今天,是个直线上升的状态,孔子的学说在今天受到很多人的尊重和推崇。

今天为什么这么多人学国学、学孔子、学《论语》?其实主要原因是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主流价值观不是很明显,甚至变化幅度非常之大,所以人们自然而然地转向我们古老的智慧,去寻求一种能够持久地指导我们心灵和行为规范的东西,孔子可以说是中国人的行为举止、价值体系的总设计师。

今天的祭孔和过去的祭孔不同,往昔祭孔是希望孔子的光环能造就一个礼乐并举的盛世,而今天的祭孔是要弘扬儒学中理想的道德观、秩序化的社会和谐观,以及礼与仁相为表里的教育观。

今天我们不会将孔子重新罩上神的外衣,对孔子最准确的评价是:他是一位伟大的往哲。

现在国学虽然比较热,但是公众对它的接受程度还是比较低,它是一个小众化的东西。

我们要把国学更好地继承下去,让它变成一个大众化的东西,而不仅仅是局限于文化人之间的讨论。

中国过去的封建社会,科举考试是动员了全国所有的知识分子专注地研究这一门学问,从幼儿就开始,到最后功成名就。

这样的时代和条件已不复存在了,所以我们对儒学的教育方法,如果采取过去那种方式,我认为是愚不可及的。

除去功利心,反而可以真正返本归元地继承我们祖先的文化精髓。

时代在前进,文化在发展。

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大的转型时代,这个转型不仅包括社会制度,也包含科技的研究。

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盐城市2024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考试形式闭卷;2.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3.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银川,古称兴庆府、宁夏城。

地处西北地区宁夏平原的中部、贺兰山东麓,与黄河相邻。

银川这座塞上古城历史悠久。

秦朝时即为北地郡所辖。

汉成帝阳朔年间曾在此修建北典农城。

此地资源充足、物产丰饶。

六月杞园树树红,羊肉泡馍口口香。

在坊间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塞上明珠”的美誉。

西夏王陵是银川境内最为著名的景点之一,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也是西夏文化的代表。

它位于银川市的西部。

内部分布着9座帝王陵以及200多座王侯勋贵的陪葬墓,规模十分宏大。

占地面积达20.9平方千米。

作为皇家陵寝,西夏王陵设计紧密。

布局严谨,总体以传统的南北中轴、左右对称的格局排列,呈长方形的陵墓坐北朝南,集唐风宋韵、西夏特色于一体,自成风格,别具匠心,被誉为“东方金字塔”。

(摘编自王学典主编《100古城畅游通(美丽中国系列)》)材料二:考古发掘的西夏墓有帝陵、帝陵区陪葬墓、一般地方官吏墓、一般党项族姓墓、僧人塔墓等。

墓园营造布局和结构多样,墓的建筑体现了以下特征:第一,受中原文化影响,强调伦理等级制。

帝陵级别最高,陵园建有宫殿式建筑群,有阙台、角台、碑亭、月城、陵城、陵塔等,陵塔是标志性建筑。

王侯、勋戚、高官墓等级次之,亦有墓城、碑亭等建筑,其中象征身份和地位的各类型高台是标志性建筑。

高僧墓的标志则是平地起建覆钵形塔。

地方官员一般为火葬墓,没有夯土台,葬俗受佛教影响。

党项望族大姓的墓虽无墓园建筑,但以碑亭建筑为标志。

从中不难看出民族传统、佛教在墓葬制度中的影响。

(文字)2024届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解析

(文字)2024届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解析

南京市、盐城市2024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英语参考答案2024. 03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1. C2. B3. A4. B5. A6. B7. A8. C9. C 10. B11. B 12. A 13. C 14. B 15. C 16. C 17. A 18. C 19. A 20. B第二部分阅读(共两节,满分50分)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2. 5分,满分37. 5分)21. B 22. A 23. D 24. D 25. A26. D 27. C 28. A 29. C 30. C31. B 32. D 33. C 34. B 35. B第二节(共5小题;每小题2. 5分,满分12. 5分)36. D 37. G 38. B 39. E 40. A第三部分语言运用(共两节,满分30分)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41. B 42. A 43. C 44. C 45. D46. A 47. B 48. C 49. D 50. B51. C 52. A 53. D 54. B 55. D第二节(共10小题;每小题1. 5分,满分15分)56. with 57. or 58. Made 59. pursuit 60. a 61. Basically 62. to possess 63. their 64. where 65. are chosen第四部分写作(共两节,满分40分)第一节(满分15分)Dear Editor,I contributed to your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column a month ago. Not having received any response yet, I am writing to inquire about it.Titled "Strangers under the Same Roof', my article explores various practical strategies for us teenagers to maintain a harmonious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Does it ring a bell with you?I’m eager to know if my contribution has been selected for publication or if any further modifi-cations are needed.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reply. (80 words)Sincerely,Li Hua第二节(满分25分)There, a party was waiting for him. The moment Allen stepped inside, a chorus of "Happy Birthday" filled the meeting room, and he found himself surrounded by lots of police officers holding balloons. Officer Smith introduced him to all the officers, who gave him high fives. Allen was thrilled, and his eyes sparkled with excitement as he looked at the grand police-themed cake. As Allen cut into the cake with the help of his mom, the room erupted into cheers and laughter,adding to the joyful atmosphere. (80 words)After they enjoyed the cake, Officer Smith took out a gift bag. "It’s for you. He presented the delicately wrapped parcel to Allen, who was stunned by the surprise. "Wow, a model police car! It looks exactly like the one we came here in! Thank you!" Officer Smith smiled,"Anytime, Allen. " Allen hugged Officer Smith and thanked him again for making the otherwise crushing disappointment his time to shine. It was the local heroes who helped by being part of the community and inspiring the young soul in small but effective ways. (80 words)书面表达评分建议应用文写作(满分15分)一、评分原则1. 本题总分为15分,按5个档次给分;2. 评分时,先根据文章的内容和语言初步确定其所属档次,然后以该档次的要求衡量、确定或调整档次,最后给分;3. 词数少于60,从总分中减去2分;4. 评分时,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1)内容要点的覆盖、表达的清楚程度以及合理性;(2)使用词汇和语法结构的准确性、恰当性和多样性;(3)上下文的衔接和全文的连贯性。

2024届高考语文(新高考全国Ⅰ卷)学情检测模拟试题(三)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新高考全国Ⅰ卷)学情检测模拟试题(三)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新高考全国Ⅰ卷)学情检测模拟试题(三)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传统的扎染艺术,色彩风格大致分为两个类别。

一类是以大理白族为代表的靛蓝为主的蓝白色调风格,另一类是以四川自贡为代表的红白、绿白等鲜艳浓烈的色调风格。

不论是怎么样的色彩风格,植物染料都是民间印染技艺的主要原料。

除了植物染料,扎染在染色时也会使用矿物质染料,用色相对被划分为红、黄、蓝色系。

扎染的艺术魅力也体现在了色彩的表现形式上。

单色扎染的晕染效果具有中国写意画般的意境,与之不同的是,多色套染则呈现不同色彩的视觉碰撞,有强烈的视觉刺激,让人产生新的梦幻般的视觉享受。

除了这两种染色技法,常见的还有涂染着色法、罩染着色法、局部防染法,艺术效果各异,但都具有独特的魅力。

相较云南大理白族地区凝重、素雅的蓝白扎染而言,以四川自贡地区为主的蜀缬色彩浓烈、绚丽多彩,可以说是久负盛名。

早在唐代,民间献入宫廷的织物里面就有四川蜀缬。

四川蜀缬的工艺技法可以说是极为丰富,针法灵活,会运用绞、缝、扎、捆、叠、缚、夹等多种结扎技法,图形纹样也会设计使用多种吉祥寓意的纹样,例如我们熟知的牡丹、荷花、凤凰等等,在结扎时每个结的大小、松紧、稀密又各不相同,与此同时,其在染色时也格外注意色彩的层次变化,所以四川蜀缬扎染到最后的艺术成品就各有不同,绚丽多姿。

它常常用深色染料作为背景,突出多次套色而形成的多种色彩融合,艺术风格鲜艳而又浓烈。

扎染图案纹样多种多样,主要是以点、线、面为主的几何纹样和具有特殊意义的民间图腾这两种最为经典。

民间图腾大多数为写实图案,通常反应自然界中的动物、风景,或者日常生活中的人物、生活场景,以艺术的手法(寓意、象征、虚构等)将其展现在织物上,例如传统的五福捧寿、松鹤延年、莲生贵子等图样。

与之相比,几何纹样大多数为抽象图案。

它以设计最为基本的点、线、面去描述对象,具有高度的装饰性和艺术表达力,常常给予人们想象的空间,例如鹿胎缬、鱼子缬、玛瑙缬、青碧缬、三套缬等图样。

2024届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24届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24届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什么是龙,确乎是一个谜。

龙像马,所以马往往被呼为龙。

《月令》“驾苍龙”,《周礼·庾人》“马八尺以上为龙”,皆其例。

龙有时又像狗。

《后汉书·孔僖传》“画龙不成反类狗”,所以狗也被呼为龙。

此外还有一种有鳞的龙像鱼,一种有翼的又像鸟,一种有角的又像鹿。

至于与龙最容易相混的各种爬虫类的生物,更不必列举了。

然则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我们的答案是:它是一种图腾(Totem),并且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因为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

因部落的兼并而产生的混合的图腾,古埃及是一个最显著的例子。

在我们历史上,五方兽中的北方玄武本是龟蛇二兽,也是一个好例。

不同的是,这些是几个图腾单位并存着,各单位的个别形态依然未变,而龙则是许多单位经过融化作用,形成了一个新的大单位,其各小单位已经是不复个别的存在罢了。

前者可称为混合式的图腾,后者化合式的图腾。

部落既总是强的兼并弱的,大的兼并小的,所以在混合式的图腾中总有一种主要的生物或无生物,作为它的基本的中心单位,同样的在化合式的图腾中,也必然是以一种生物或无生物的形态为其主干,而以其他若干生物或无生物的形态为附加部分。

龙图腾,不拘它局部的像马也好,像狗也好,或像鱼,像鸟,像鹿都好,它的主干部分和基本形态却是蛇。

这表明在当初那众图腾单位林立的时代,内中以蛇图腾为最强大,众图腾的合并与融化,便是这蛇图腾兼并与同化了许多弱小单位的结果。

金文龙字的偏旁皆从巳,而巳即蛇,可见龙的基调还是蛇。

大概图腾未合并以前,所谓龙者只是一种大蛇。

这种蛇的名字便叫作“龙”。

后来有一个以这种大蛇为图腾的团族(Klan)兼并了吸收了许多别的形形色色的图腾团族,大蛇这才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头,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于是便成为我们现在所知道的龙了。

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请将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卷内或者学校提供的机读卡上。

每题选出答案后,学校考生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2.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拓展并聚焦现实题材、发力主题创作以及书写“中国式童年”,是新时代儿童文学最突出的特点。

作家们敏锐地寻找到孩子精神成长与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宇宙万物之间的关联点,把过去很少涉猎的题材大范围地进行文学转化,蓄积了更多滋养孩子们心灵成长的养料。

这些题材从时代楷模、革命历史到乡村振兴、生态保护,再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几乎无所不包。

它们把深情的目光特别地投向那些有名和无名的英雄。

新中国成立以来闪亮的先锋人物(“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系列丛书)、抗日战争中普通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史雷《将军胡同》)、青藏高原风雪弥漫中的边防战士(曾有情《金珠玛米小扎西》)、大兴安岭深处鄂温克族农民的驯鹿营地(格日勒其木格·黑鹤《驯鹿六季》)、海南岛热带雨林里人与动物的传奇(邓西《秘境回声》)……这些生动故事,为孩子们带来丰盛的精神食粮。

儿童文学从人们传统印象中的“小儿科”转向时代的重大题材和厚重主题,这种转变有着深层次的原因和逻辑。

从儿童文学自身的成长轨迹来看,21世纪之初,题材主要集中于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尚不足以涵盖不同地域孩子们多姿多彩的生活经验,难以满足和支撑起千千万万小读者多元的阅读期待。

2024学年盐城市高二语文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学年盐城市高二语文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学年盐城市高二语文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华传统文化,的确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其中那些精华的东西,让人不能不爱它,也无法离开它。

它是我们慈祥的老祖母,是我们睿智的老祖父,是雍容华贵的贵妇人,是风流倜傥的大诗人,是炎黄子孙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的精气神,是先进文化建设之渊源,是构建和谐社会之金石。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华传统文化,始终把爱国主义精神作为首要的价值标准。

一向主张先爱国,后立家,信奉无国便无家,“家”为小家,“国”是大家。

不管是国泰民安,还是国难当头,都要先大家而后小家。

中华民族历来反对涣散分裂,追求团结统一,强调群体优势,崇尚众志成城。

爱好和平,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我们的传统文化一向主张“和为贵”,追求天下大国的太平盛世,奉行“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仁为本,反对战争,反对暴力,反对冤冤相报,主张以德报怨。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和生命意志。

传统文化歌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信奉“天道酬勤”,勉励人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以上独特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骨,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充满着深刻的大智慧,是东方哲学的杰出代表。

这大智慧集中体现在“儒、道、释互补”之中。

儒家思想以孔孟之道为代表,其核心是“仁”。

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以“中庸之道”为哲学理念。

“仁爱”与“中庸”,均极富智慧。

道家思想以老庄之道为代表,其核心是“道”。

以太极八卦、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为主要内容。

2024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4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Ⅰ~5题。

人工智能写作的最终效果取决于人李斌①文学写作首先是一种文字的排列组合游戏,从理论上说,任何文学作品都以语音、词语为基本单位,人工智能写作也可视为信息的排列组合。

拥有庞大语料库是人工智能的天然优势,对程序化的数字内容进行排列组合是其属性特长。

人工智能的文学写作过程类似于把小孩领进文字积木的海洋,他随手抓起的文字积木按照某种逻辑就能排列组合成若干篇文章,小学作文训练就是让孩子尝试文字排列组合的游戏。

②尽管人工智能不像人类大脑那么精密复杂,但它只需要简单专一的特长思维就能在特定方面超越人类。

这种思维能力并不必然对人类构成威胁,也不一定使其变成比人类更高级的智慧体。

因为任何进化都充满变数和巧合,并不完全遵循从量变到质变的线性发展过程,就算基因突变也难以彻底突破种质边界:在生命存在范式方面,碳基生命仍然不能突破碳水化合物的边界进化成其他非碳水化合物形态;在功能方面,哪怕乌鸦已被科学家证明具备一定逻辑能力,经过训练能说会唱,它也无法成为语言工作者和音乐家。

③基于现代科技的人工智能,得益于数智规则和矩阵逻辑,成为拥有超强模仿条件和能力的存在,但也受限于此。

尽管有人说《机忆之地》是百分百人工智能创作,但其实它是用了约3小时、66次对话提示人工智能生成43061个字符。

最后从中复制出5915个字符形成的作品。

学者黄鸣奋认为,人工智能在文字排列组合上已远超人类作家的生产速度,但其文学写作时的人为选择还在发挥决定性作用,不论是程序设计还是文本筛选都如此。

④人类写作遵循并经由“物—我—文”转化律对文字赋能,讲究神来之笔,追求打破常规,强调个人与众不同的美感,此中起决定作用的就是人类神秘的碳基大脑天生的特殊性。

譬如“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异曲同工,众多《无题》风味不同,两篇同名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各有千秋。

经典作品的价值在于与时俱进,并对既有的文字意义、符号意象、修辞手段乃至语法规则的个性化革新,为人们提供不可取代的情感和思想。

江苏省盐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盐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盐城市2022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10月5日 11时,正是条子泥涨大潮的时刻。

大堤外,海浪涌来,正在滩涂觅食的鸟儿展翅腾起。

一堤之隔,是它们避潮休憩的720亩"家园"。

成千上万只鸟儿飞越海堤,它们落脚这里,等待两小时后潮水退去。

720亩专用地是盐城打造的国内第一块固定高潮位候鸟栖息地,也是全球保护联盟团体携手盐城,把先进的国际观测方法、保护理念落在这片栖息地,最终形成可供全球学习借鉴的好方法。

"在这720亩的'家园'里,候鸟种群数量不断上升,去年我们在这里同一时间监测到5.8万只鸟,今年这个数字上升为6.5万只。

这些与小青脚鹬连续两年种群数量增加的实例,都成为条子泥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重要地位的有力注脚。

"北京林业大学贾亦飞博士说。

对黄海湿地遗产地的保护和管理,盐城采取"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更大程度地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构建融"自然-科普-生态"为一体的黄海湿地,为打造滨海湿地科学保护、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最佳实践范例,也为江苏乃至整个黄(渤)海修复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建议。

基于NbS理念修复的"720"高潮位栖息地建成后,来这里栖息的鸟类越来越多,央视《新闻联播》点赞为自然遗产生态修复的"中国样本"。

(摘编自《新华日报》2021年10月7日,有删改)材料二:与分布于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的其他鹤鹬类一样,勺嘴鹂的种群数量下降可能与黄渤海区域滩涂围垦所导致的栖息地丧失有着密切联系。

2006 年和 2007年春季,在韩国的东津江和万顷江河口滩涂湿地分别记录有 35 只和37只勺嘴鹬。

随着该区域实施了新万锦滩涂围垦项目,该区域春季迁徙期记录到的勺嘴鹬数量也下降到2008年的11只,且都分布于围垦区域之外的滩涂。

2024届江苏省高三期中模拟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含解析)

2024届江苏省高三期中模拟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含解析)

2024届江苏省高三期中模拟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含解析)2024届江苏省高三期中模拟考语文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一)(共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商周铜器铭文里所表现章法的美,令人相信仓颉四目窥见了宇宙的神奇,获得自然界最深妙的形式的秘密”,“通过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行笔的缓急……就像音乐艺术从自然界的群声里抽出音乐来,发展这乐音间相互结合的规律,用强弱、高低、节奏、旋律等有规律的变化来表现自然界社会界的形象和内心的情感”。

在这些颇带夸张的说法里,倒可以看出作为线的艺术的中国书法的某些特征:它像音乐从声音世界里提炼抽取出乐音来,依据自身的规律,独立地展开为旋律、和声一样,净化了的线条——书法美,以其挣脱和超越形体模拟的笔划的自由开展,构造出一个个一篇篇错综交织、丰富多样的纸上的音乐和舞蹈,用以抒情和表意。

可见,甲骨、金文之所以能开创中国书法艺术独立发展的道路,其秘密正在于它们把象形的图画模拟逐渐变而为纯粹化了的抽象的线条和结构。

这种净化了的线条——书法美,就不是一般的图案花纹的形式美、装饰美,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意味的形式”。

一般形式美经常是静止的、程序化、规格化和失去现实生命感、力量感的东西,“有意味的形式”则恰恰相反,它是活生生的、流动的、富有生命暗示和表现力量的美。

中国书法——线的艺术非前者而正是后者。

所以,它不是线条的整齐一律均衡对称的形式美,而是远为多样流动的自由美。

行云流水,骨力追风,有柔有刚,方圆适度。

它的每一个字、每一篇、每一幅都可以有创造、有变革甚至有个性,而不作机械的重复和僵硬的规范。

它既状物又抒情,兼备造型和表现两种因素和成份,并在其长久的发展行程中,终以后者占了主导和优势。

书法由接近于绘画雕刻变而为可等同于音乐和舞蹈。

并且,不是书法从绘画而是绘画要从书法中吸取经验、技巧和力量。

运笔的轻重、疾涩、虚实、强弱、转折倾挫、节奏韵律……,净化了的线条如同音乐旋律一般,它们竟成了中国各类造型艺术和表现艺术的魂灵。

2024年1月部分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卷【古代诗歌阅读题】汇集附答案解析

2024年1月部分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卷【古代诗歌阅读题】汇集附答案解析

2024年1月部分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卷【古代诗歌阅读题】汇集【广东省华附、省实、广雅、深中2024届高三四校联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明发石山杨万里明发愁仍集,寒云又作屯。

悬知今定雨,正坐夜来暄。

便恐禾生耳①,宁论客断魂。

山深更须入,闻有早梅村。

[注]①禾生耳:即禾头生耳,指庄稼遭雨后禾头长出卷曲如耳的芽蘖,预示收成不好。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题中的“明发”与《早发白帝城》的“早发”意义相同。

B.首联运用点染手法,“愁”是点,“寒云又作屯”是“染”。

C.诗人预测今天一定会下雨,正是因为在夜间感受到了天气闷热。

D.诗人不顾自己漂泊异地的客愁,反而担心庄稼遭雨后收成不好。

16.《明发石山》中蕴含两重哲理,对我们的学习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诗句简要说明。

(6分)【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蚕麦①二首(其一)苏辙疏慵自分人嫌我,贫病可怜天养人。

蚕眠已报冬裘具,麦熟旋供汤饼新。

撷桑晓出露濡足,拾穗暮归尘满身。

家家辛苦大作社②,典我千钱追四邻。

【注】①苏辙晚年免官赋闲在家,一家老小主要靠种地为生。

②社:此处指秋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约新谷登场八月,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祀土地神报谢。

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A.诗人自认为因懒散招致别人嫌弃,但是好在上天顾怜自己家贫病苦。

B.蚕吐丝作茧冬裘已备,麦子成熟新汤饼可供食用,全诗洋溢着蚕麦丰收的喜悦之情。

C.早出采桑,拾穗暮回,诗人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务农时期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家家户户作社感谢土地神,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16.诗人曾发出议论“纷纭政令曾何补,要取终年风雨时”。

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分)【武汉市新洲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2024届江苏省盐城市联盟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届江苏省盐城市联盟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江苏省盐城市联盟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第二次学情调研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一个被称为“辛普森悖论”的统计学问题:同样的数字可以传达两个完全不同的真相。

2000年到2012年,调整通胀因素后的美国工资中位数上升了0.9%。

这似乎是一个好消息。

不过,在同一时期,高中辍学生的工资中位数下降了7.9%,高中毕业生的工资中位数下降了4.7%,大学生的工资中位数下降了7.6%,至少拥有一个学位的群体的工资中位数下降了1.2%。

简单地说美国每个经济群体的工资都下降了,但总体平均数却出现了上升。

这就是它被称为“悖论”的原因。

辛普森悖论的关键是识别群体和子群体的差异。

你是否认为这些子群体(高中辍学生、大学生等)在不同时期是固定的事实并非如此:如今,美国工人中大学毕业生的比例提高了。

换句话说,同2000年相比,工资最高的子群体相对于工资最低的子群体变大了。

所以,虽然大学毕业生的工资中位数出现了下降,但是他们人数的增长拉高了整体工资。

大多数人从未听说过辛普森悖论,而且缺乏统计学培训,不知道两个如此矛盾的真相能够同时成立。

因此,他们会相信他们听到的版本。

如果他们同时听到两个版本,他们可能会完全失去对于统计量的信心。

在国家经济健康的理解上,没有比国内生产总值更加被人密切关注的指标了。

在大众看来,如果国内生产总值上升,我们认为普通人的生活水平也会上升。

如果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个季度下降,我们会宣布经济衰退,并且削减重要支出。

国内生产总值影响着我们所有人。

2015年,爱尔兰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26%。

对于这个欧元区小国来说,你可能觉得这是一个惊人的成就。

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是7.6%,中国是6.9%。

欧元区的平均增长率是微不足道的1.7%。

爱尔兰是如何取得这个成绩的呢遗憾的是,国内生产总值的激增和爱尔兰人几乎没有关系。

这不是他们创造的,他们也不会获得太大的利益。

江苏省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乡村,作为传统农业文化的生成之所,是道德秩序、乡土礼俗、故风旧习等传统的发生和维持的场域。

随着乡村被卷裹到全球化的现代浪潮中,乡村的传统社会秩序受到冲击,乡村社会记忆也面临消退。

乡村社会记忆,首先是生活在乡村中个体自身的社会经历反思,通过记忆的方式重构过往的个人生活经历,是个人生活史的重新赋意;其次是一场针对过往乡村生活的集体性追忆,是集体记忆的鲜活建构;最后是构建某一特定的地域、社区在国家民族层面中的社会记忆,构成社会转型和时代发展的生命档案。

对个体来讲,记忆强调过去的历史事实与当下的关联,以及这种关联呈现出的意义。

记忆内嵌于富有生命意义的日常生活大背景中,个体与集体的行动或交互行为附着于历史性的生活世界之中。

个体的行动是在其所属集体或者社群特定的文化秩序支配之下进行的,这种秩序也反映了历史变迁的轨迹。

每一个生活在其间的个体,都可以用他深刻的生命体验和丰富的心灵世界,保存社会转型和历史变迁的印记。

近年来出现的短视频、返乡体、影视纪录片等形式,开启了技术下沉与全民记录结媒的时代,正好反映了当代人对加速的现代性的不同“写作”方式。

乡村人文遗产、文物古迹等构成历史语境中的“记忆之场”,它们成为呈现记忆消失的印记以及社会对过去或者失去的记忆重建的物质和精神依托。

这些“记忆之场”正是勾连永远逝去的过去和当下这两个时空极值并重新阐释它们的媒介,其间,每一个体在这些“场”中赋予自己生活以意义与情感。

总之,社会文化意义上的记忆,生成于现实社会并内嵌于社会框架之中,其本质是对过去的当下重构,在回忆与忘却的辨证关系中持续存在并达到富有生命感的情感意义。

记忆产生于社会又缔造了社会(或社群),个体记忆是在社会记忆中形成的。

同时,记忆具有重建性并通过依附一个社会“意义框架”被保存下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城市2024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考试形式闭卷;2.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3.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银川,古称兴庆府、宁夏城,地处西北地区宁夏平原的中部、贺兰山东麓,与黄河相邻。

银川这座塞上古城历史悠久,秦朝时即为北地郡所辖,汉成帝阳朔年间曾在此修建北典农城。

此地资源充足、物产丰饶,六月杞园树树红,羊肉泡馍口口香,在坊间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塞上明珠”的美誉。

西夏王陵是银川境内最为著名的景点之一,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也是西夏文化的代表。

它位于银川市的西部,内部分布着9座帝王陵以及200多座王侯勋贵的陪葬墓,规模十分宏大,占地面积达20.9平方千米。

作为皇家陵寝,西夏王陵设计紧密,布局严谨,总体以传统的南北中轴、左右对称的格局排列,呈长方形的陵墓坐北朝南,集唐风宋韵、西夏特色于一体,自成风格,别具匠心,被誉为“东方金字塔”。

(摘编自王学典主编《100古城畅游通(美丽中国系列)》)材料二:考古发掘的西夏墓有帝陵、帝陵区陪葬墓、一般地方官吏墓、一般党项族姓墓、僧人塔墓等。

墓园营造布局和结构多样,墓的建筑体现了以下特征:第一,受中原文化影响,强调伦理等级制。

帝陵级别最高,陵园建有宫殿式建筑群,有阙台、角台、碑亭、月城、陵城、陵塔等,陵塔是标志性建筑。

王侯、勋戚、高官墓等级次之,亦有墓城、碑亭等建筑,其中象征身份和地位的各类型高台是标志性建筑。

高僧墓的标志则是平地起建覆钵形塔。

地方官员一般为火葬墓,没有夯土台,葬俗受佛教影响。

党项望族大姓的墓虽无墓园建筑,但以碑亭建筑为标志。

从中不难看出民族传统、佛教在墓葬制度中的影响。

第二,阴宅建筑简单,表现在墓道和墓室建筑上。

最高级别的也只是墓道斜坡式,土洞式墓室,体现了草原游牧民族薄葬的特征。

第三,夯土建筑遗存多。

陵墓园内筑夯土高台和夯土墙,地面的木构架建筑消失了,但夯土高台仍在,反映了陵墓建筑的地域特征。

第四,墓葬渗透佛教文化元素。

无论建筑装饰还是墓的形制,体现佛教文化。

帝陵中有陵塔,王侯墓中的陪葬物有经幢,一般官员墓火葬并有塔式灵匣,高僧塔葬,都是佛教文化的体现。

第五,西夏墓的建筑体现多民族文化的融合。

地面殿、阙、城墙等建筑承中原形制,月城及其内在石象生布列反映北方草原都城特点;建筑装饰构件更多地融合中原文化、中亚文化、西亚文化,反映了多元文化的交流和建筑文化的民族大融合。

(摘编自陈育宁、汤晓芳、雷润泽《西夏建筑研究》)材料三:西夏陵出土的文物数以千计,其中以建筑材料数量最多,而以汉夏文残碑最为珍贵。

建筑材料则主要以陶质材料为大宗,琉璃制品占一定比例,瓷质材料次之,石质构件数量较少。

随葬品有大型器皿、装饰品、武器及部分瓷片、丝织品残片等。

此外墓室内还发现有大量动物骨骼。

出土瓷器主要有白、青、酱三种釉色,以白瓷为多,素面为主。

器形中以碗、盘居多,瓶、钵、豆等器数量次之。

另外,还有泥塑残块、钱币、铜器、陶棋子等,种类繁多,为后人研究西夏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1975年,在西夏王陵三号陵中出土了六座男性人像碑座石雕,长高宽均为70厘米左右,石雕造型为男性人体全身跪姿,轮廓浑圆,颧骨高突,粗眉上翘,双目圆睁,下腭置于胸前,肩与头齐,双乳拖腹,双手或拉膝、或上托,下肢跪曲,腹脐清晰凹现,力度极强。

这种线条粗犷,大胆夸张的表现手法将西夏民族英武豪迈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被外国研究者称为“东方维纳斯”。

西夏三号陵墓出土的重达188公斤的鎏金铜牛,工艺精湛,造型生动逼真,代表着西夏时期高超的冶炼工艺,属“国宝”级文物。

曾经宏伟壮观、庄严肃穆的西夏王陵,如今所有陵墓,无不墙断阙残,瓦砾遍地,满目疮痍,一片荒芜与凄凉。

明代诗人的《古冢谣》曰:“贺兰山下古冢稠,高低犹如浮水沤。

道逢古老向我告,云是昔年王与侯。

”随着史料的不断发现和被破解,神秘王朝的面纱正逐渐被揭开,但神秘的西夏王陵至今仍有三大未解之谜。

一、王陵上为什么不长草?王陵下的地面绿草如茵,唯独王陵上寸草不生。

二、王陵上为什么不落鸟?当地多乌鸦和麻雀,它们几乎随处落脚,却从不落在王陵之上。

三、王陵的夯土主体为什么没有被损坏?王陵的附属建筑早已被毁坏得面目全非了,但以夯土筑成的王陵主体却巍然屹立。

这些王陵最晚的也有七八百年的时间,如此漫长岁月,为何还能屹立如初?(摘编自陈海波《西夏简史》)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银川因地处西北地区宁夏平原,古称宁夏城,其历史最远可以向前追溯至汉成帝阳朔年间。

B.西夏墓建筑深受中原文化和佛教文化影响,主要表现在高僧塔葬、阴宅简单、用经幢陪葬等方面。

C.西夏王陵因为其陵墓建筑的地域条件,虽然已历经七八百年,但夯土高台犹在,保存完好。

D.西夏王陵出土文物众多,包括建筑材料、随葬品等多种品类,为西夏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先赞美银川为“塞上明珠”,又称誉西夏王陵为“东方金字塔”,激发了读者的兴趣。

B.材料二依次介绍了西夏陵建筑强调伦理等级、阴宅建筑简单、夯土建筑遗存多等特征,条理清晰。

C.材料三用大胆夸张的笔法描绘了“男性人像碑座石雕”,使西夏民族英武豪迈的形象跃然纸上。

D.材料一和材料三都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介绍了西夏王陵的规模和出土文物的规格等内容。

3.下列诗词中,最适合替换材料三《古冢谣》的一项是(3分)A.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B.杀气凛冽贺兰卷,西风白马啸天冲。

今宵月上怀雄主,泪洒林间断剑吟。

C.野利去后字不传,千载谁识夏王陵。

王图霸业今何在,大漠风沙断征人。

D.诈降河曲懈战意,焦土贺兰虏辽王。

定都庆洲成三国,宋辽西夏各一方。

4.有关部门正在征集“关于西夏陵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报告”,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分析西夏陵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

(4分)5.假如你的家乡也入选了《100古城畅游通》,请参照材料一介绍银川的思路为家乡写一段120字以内的介绍文字。

(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旧寨的叛逃雷平阳细雨里,旧寨古道一带是凌乱的。

两边青色的峰丛、杂树、蚕桑和荒草,似乎很久没有看见过人了,全都沉浸在个体的迷狂之中。

峰丛本应有着清晰的层次、蓬勃的生长力和饱满的天际线,但它们纷纷收身于薄雾,并将细瘦而又直抵天穹的桉树,纳入到自己的色系与场域,两者组成了旧山水图卷中那些写意的没完没了的局部。

那白丝绸一样的烟雾是从两座圆锥形的峰丛之间升起来的。

它们不是自然的白雾,更不是我想象中或记忆中的炊烟,极有可能是某个山中人在细雨里整饬山地,将地上的枯枝败叶集在一块儿,点燃了,却因为细雨的浇淋而无法痛痛快快地燃烧,应有的火焰变成了烟雾。

当烟雾一再地扩大、升高,变化出不同的形象,继而在一点一点地生成又一点一点地消失的过程中,呈现出寂灭的本相时,我坐到了川山镇旧屯村一座古老的石桥上。

这座石桥不知建于何时,它横卧在一条我不知道名字的溪水上。

有别于那些精雕细刻或立着各种河神的石桥,它只是用一些粗糙的青石条,很随意地砌筑而成,并高出地面七个台阶。

青石条与青石条之间,几乎都有着手掌厚度一样的缝隙,里面都是草窝子,年复一年地枯朽,又在枯朽中伸出绿色的条茎和细叶。

因此,这石桥让人觉得它不是人工建设的,而是一群山中的石头某一天突然活了过来,站起身子,一路走到这儿,便纷纷躺了下来。

石桥上长满了荒草,溪水里同样长着荒草和细高的藤状植物,从百米开外看过去,满眼全是草木。

石桥是隐身的,石桥、溪流和草木已经是一个巨大峰丛背影下小小的共和国。

由于草木作为共和国的合法公民并极其强势,我在石桥上抽烟和发呆的样子,类似于一只苍鹭在此停歇一会儿,完全改变不了草木天生的格局,甚至我也委身于草木了,乃是草木中细碎的一叶。

令人凭空生出欢喜心的,是流水。

按照常理,石桥是因为流水而现身的,可是,坐在石桥上,我没有看见流水的身影,尽管听见了草木丛里响着的流水的脚步声。

我走下石桥,想扒开草木走向流水,殊不知草木一再地坐化或寂灭,每一根草的下面,都有着腐烂了的只有菩萨才能计数的草,它们所形成的尘土渊薮,已经是人世的陷阱。

我退步回来,又坐到了石桥上,又抽了一支烟,这才走上了旧寨古道上的一条岔路。

古道的岔路似乎是通向罗城,上面看不到一个人影。

石桥边的草木共和国美则美矣,但缺了几声鸟啼,而且花朵尚未绽放,蝴蝶和蜜蜂还在另一个世界奔波,季节的错置和某个时间点上景物的错位造成的缺憾在我这儿成为永久的遗憾。

一个人走在这条岔路上,我领受的山川信息和我在这些信息中呈现出来的状态,使我顿时觉得自己走到了地球的边上。

我说“岔路似乎是通向罗城”,这纯粹出自我的想象,实际情况是我根本不知道这条路通向什么地方,而我又是如此地渴望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

是的,那一刻,我只想从结伴采风的队伍里叛逃,从广西叛逃,从地球上叛逃。

我觉得,这条路之所以从天边的峰丛之间伸到我的面前,就是为了来接引我的,而且它一直就存在于我的心底。

它弯曲时的弧度,路面上的尘土,两边长着的灌木丛,无一不是精心预设的。

就连草丛里有多少个土丘,丛林里布谷鸟鸣叫多少声,哪几棵桉树可以长得像赶路的道士……都有着精确的数据和完美的安排,每一个细节都与我的灵魂尺寸相等。

这条分岔而出的道路两边,坡地或者沟壑上,还多出了太多的喷泉一样的竹林。

行走在里面,多年以来,我终于又发现,在某个特殊的时刻,在特殊的环境里,地球上果然只存在一种声音,那就是自己心跳的声音。

不是因为激动,而是基于幽篁里才有的寂静。

这真是一些生长在世界反面的竹子,该怎么长就怎么长,笔直向上争夺阳光者有之,斜刺而出插向灌木丛者有之,伏在地面上与荒草为伍者有之。

它们活着活着就死了,枯朽在亲人的怀里,也有的活得满身黑垢或苔藓仍然兴致勃勃,一阵春风吹过,便一身的叶片儿都在鼓掌。

特别是那些与栗树和桤木杂生在一起的竹子,有意无意,它们都会在杂乱并低俗的枝叶中挺身而出,在鲜有人迹的山水长卷里抢下自己想要的空间。

给我的感觉,身在荒野,它们也长出了人心,有了人的灵魂。

不过,应该这么说才对,因为我的到来,因为我内心藏着人间乱象,它们因为我对它们的端详与细分而蒙了羞耻,得了俗命。

真实的景象何至如此呢?环江县野地里的这些竹子,它们有别于公园里和私人后院中的那些人工竹类,它们本就不是人类的眼中之竹或胸中之竹,自生,自灭,整个过程从不象征什么,竹子始终存在于竹子的形体中,竹子从来都是竹子本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