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春江花月夜有感
中小学作文读《春江花月夜》有感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张若虚这一首《春江花月夜》便已经道尽了人间美景。
他虽只有这一首诗流传至今,但是依旧无愧大师风范。
试问自古至今,又有谁能够将春,江,花,月,夜融入的这样好,描绘的这样美呢?作为从小到大在江边长大的孩子,我见过清晨阳光照射下的长江,平缓的江水缓缓向东流淌,金黄色的碎光铺在上面,无端让人有一种岁月静好的美感;我还见过正午的长江,大大的太阳高高的悬挂在空中,与底下浩浩荡荡的长江呼应,太阳给长江披上金黄色的战衣,长江给太阳摇旗纳威,两人如同亲密的战友,向着前方的战场义无反顾的冲去;我还见过夕阳下的长江,“半江瑟瑟半江红”,便像一位古装仕女一般,端庄贤淑,风资曼妙。
我以为,阳光下的长江已经够美了,却不知道张若虚笔下的春江花月夜更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我仿佛看见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从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满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察觉。
州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多美的景色呢,想想似乎便可以醉了人心,乱了心神。
而这美景是由古至今都在,而观赏的人却是年年代代不同。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无端有一种遗憾,也有一种欣慰。
可是春江花月夜最动人心的却不止是美景,更有其中丝丝缕缕的情。
相思之情最是扣人心弦。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只。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拌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古今往来,描述相思之情的诗句数不胜数,爱情和相思,自古以来是人类文学的永恒的主题,几乎没有哪一代人可以避免。
而如此明月,如此美景之下,怎么不勾起满腹情绪呢?似乎只有这样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相思情怀才能配得上这凄清如许的一轮江月,也只有这样纯真的情,才能使高天皓月更加皎洁。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连鸿雁,游鱼都不能传达的消息,更何况交流闭塞的古代呢?只能游子远眺思乡,离人怨妇深闺哭等罢了。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通用6篇)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通用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试题资料、作文大全、语文资料、公文资料、素材资料、古诗文、教案大全、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Chinese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s, material materials,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synonyms, antonym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春江花月夜读后感(通用6篇)春江花月夜读后感(通用6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读春江花月夜有感
读《春江花月夜》有感这首诗被闻一多先生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在中国几千年的诗歌历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读罢《春江花月夜》,总是被诗中的美景、真情所感染,仿佛自己就置身其中,感受长江的雄浑气势与绵绵情意;感受鲜花的芬芳,草木的清新,月亮的光辉与多情。
一种古典音乐的淡淡的、柔柔的气息在耳畔萦绕,在心中弥漫,于是美便产生了。
诗的题目“春江花月夜”本是乐府题名,但作者却在这首诗中,真正的将它字面的,具体的意义化入其中。
诗的前十句,描写景物,春、江、花、月、夜,五景齐备。
而又以写月为核心,以夜色下的江天为背景,句句含月,仿佛一条线索将散乱的景物串联成一幅完整的图画。
“空里流霜”因月色之明而不为视力所察,“汀上白沙”也因月光之白而难以辨认。
花林里,月光泻落,一如霜雪。
一片皎洁的月光,再加上春天的潮水,宛转的江流,以致达到江天一色的情状。
使整个画面笼罩在一种梦幻的色彩中。
可谓浑然天成,精美绝伦。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
“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
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
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
由景而生情作者在浩淼的江天之间,望月感怀,引起对宇宙人生的思索和追问,对时间和空间的无限遐想。
在这个追问的过程中,作者的笔墨仍是集中在“江月”之上,与上文衔接的严丝合缝,水到渠成。
饱含深情的发问,使全诗蒙上了哲学的色彩。
江与月代表的所代表的宇宙天地可谓永恒,人生代际的更迭,沧桑的变幻,也是无穷尽的,而个人的生命在这永恒和无限中却只是短短的一瞬。
这有限与无限的对比,暗含了一种深深的无奈,使它成为对宇宙人生问题思考的的千古绝唱。
2024年读《春江花月夜》有感
2024年读《春江花月夜》有感2024年读《春江花月夜》有感1(约1018字)江月待我,河山待我。
我读《春江花月夜》时心里有一片旷然天地。
我不知道到底领悟了几分“以孤篇盖全唐”的气势,只是品着张若虚笔下消失不见的我。
春江潮起,月光潋滟,花在夜色中悄然而开。
我以为这是中国千年诗歌史上最华美的一章,你看这些一切组成了一个多么美好的夜晚呀,它们仿佛等着我的到来。
这时候,盛唐气象就这样在面前铺展开来。
唐人似乎永远有我们不可及的风度,他们的存在,无时无刻不隐现在他们的笔下。
以后没有一个朝代像唐人一样满篇壮丽山河,也没有谁像唐人一样不著一字“我”,却通篇都是我。
你看那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的边上是不是站着志气慷慨的李白?你看那长安高楼一声长笛是不是有赵嘏相倚?你听见那浣衣女子划舟拨开莲丛的笑声里有王摩诘的兴致了吗?自然与“我”的存在,几乎可称是唐诗最动人心魄的`美感所在。
唐人仿佛生来有一种自信,似乎山河众多美景,从冥冥远古至今就是在等着我的到来,这也许是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气概,可我更愿意相信,唐人这种关乎宇宙意识的美学认知,其实也是源于与自然灵契相合。
登山则情漫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山川湖海,从一开始便能触发人心中最隐秘的震动。
我与自然同在,这其实是一种生命状态,一种令人抛弃社会与世俗寻归自我的真实。
山林与岁月同寿,我在山林,便与时光共呼吸;湖海永垂不朽,我在胡海,便与日月同辉……我实在是羡慕极了唐人与山水这样紧密的关系。
自然由于唐人的存在,已经快成了盛唐的代号——海上生明月,阳春召烟景……这样的亲密与自豪,实在是久违了。
我记得玄武湖人满为患的呻吟,也听过钟山不堪重负的叹息。
自然在当代人的印象里,到底淡褪成阴霾城市必需的山河之肺了。
再也没有人有几分张若虚的豪气,能写江月代代相似,江月只为待我。
现代人仿佛从山水画意里抽身而去了,山河沦为景点,到处有我在,却再没有那一颗颗与山林同呼吸的心了,没有了那独笙幽篁的身影,没有了那多病登高的衰迈,连柳子厚恐怕也无法对现今的西山讲一句“皆我有了”吧。
读《春江花月夜》有感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上里塬初中九(2)班刘成《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所作的一首名诗,诗中描绘了春天夜晚江畔的景色,并在景物中蕴含了细腻的情感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词句优美,发人深思,被誉为是“孤篇盖全唐”的杰作,闻一多称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张若虚也仅凭这首诗奠定了他在唐诗史上的大家地位。
由于语文课上老师布置给我们小组的作业是“谈谈《春江花月夜》的思想感情”,所以我认真的看了几遍《春江花月夜》,并上网找了它的译文及其评析,甚至听了几遍这一首古典音乐。
理解过后,真算得上是感触良多。
我觉得,用我肤浅的文笔实在没法评论这一首绝世的著作,我能想到用来形容这首诗的词语却觉得他们无法表达我心里的意思。
很难想象有人可以写出这样的诗,在当时的背景下,以长篇七言歌行的形式写流传多年的乐府诗,又用传统思妇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在内涵和形制上显示出了惊人的创造性,可谓空前绝后。
张若虚先生在感受美丽月色的同时,由时空的无限遐想到了生命的有限,展示出了一种深沉的宇宙意识。
确实,人生苦短,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珍惜。
我们只是大自然里渺小的一部分,大自然不会因为我们而改变,就像若虚先生所说的“人生代代物穷尽,江月年年只相似。
”人生中又充满了离愁别恨,这源于我们对生命的追求,我们若不甘于平凡,就得为了我们的目标和理想去奋斗。
在奋斗的时候我们不可能总是把亲人带在身边,这样就出现了别离。
虽然别离对我们来说是一种痛,但这种痛我们又必须去忍受。
带着亲人的思念与祝福,我们含着泪上路。
生命有太多的无奈,但是为不安分的心,为自尊的生存,为自我的证明,我们不得已上路。
路上的心酸,心灵的困境,将伴我们生命的远行。
那样的美景下,诗人却在优美中觉得悲哀,这感受当下又有多少人能体味?然而,因为对人生的热爱与追求,诗人并没有因此而颓废和绝望,其“哀而不伤”的基调,让我们敬佩与汗颜。
在当时的背景下,学者离家万里,一去就是几年,而作者尚且能够如此乐观豁达,在当下的我们,离家求学不过几十里,相聚不过一年半载,环境也大为改善,基本上什么条件都能得到满足,如果不能还静心学习,还有什么颜面回家见父母、亲人?有什么资格谈论人生理想、奋斗目标?《春江花月夜》让我感触最多的就是,人生苦短,活在当下,就应该好好奋斗,为了自己目标和理想,为了父母,我们应该抵制住大千世界的诱惑,用心求学,好好工作,用自己的成就为我们的青春买单。
春江花月夜感受散文
春江花月夜感受散文春江花月夜,春花渲染,春水灵动,独留夜空中一阕月圆月缺幽静的空灵,一帘春风,催开了百卉奇葩,一窗细雨,敲欢了千里翠柳。
今天我们来看一下春江花月夜感受的散文。
春江花月夜感受散文:读《春江花月夜》有感没有春光,只有秋风萧瑟;没有江水,只有车流如涛;菊花残留瓣,百花待明年,无花来点缀,只有这寂静的夜给人一种离愁之感。
我没有张若虚那般才华,以一首春江花月夜,孤篇压全唐,可是那一分情感我却约么捕捉到几分。
浮华中总容易忘却自己是谁,累了,是该一个人出来静静走走的。
除了空气,不要谁陪,除了心灵,不需要谁来交流。
看那风景,风景好似打开回忆的钥匙,一下把思绪拉到记忆与想象之中,昨日与期望的将来在脑海荧屏上没有中场的播放。
看那车流滚滚,如之江水,载来也许是欣喜,载走的或许是忧愁。
时间也是在这浮华无意中悄然流去,想想自己,已将成大人,可是拥有什么呢,又得到什么呢,只有记忆中年轻嬉戏玩闹。
想起春江花月夜中一句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只相似,便感慨人生之渺小,相对于宇宙之无限,人生这一辈子也至多一弹指间罢了。
正所谓,天地无极限,人命若朝霜,在人生这短短几十年中,我们又能留住什么做些什么呢。
一片美景之中,是不该有太多忧愁的,多的应该是激情与喜悦。
塔头望天,那匆忙中早以不曾仔细去望过的星空依然明亮。
似盛开的花,似江水中跳出的鱼,何等美妙。
怪不得多少诗人的名篇中中不乏星星来点缀呢。
比起月儿,星星就好似一个玩闹的孩子,也的确活泼可爱多了。
风吹树叶飘,有一丝冷。
也似有一丝古道西风瘦马的凄凉之感。
但我此刻奢求的不是这一份孤单的凄凉之意,我要寻的是一番美景之中安慰,落叶飞扬,黑色之中只能看到一点一点,但那却不像树与叶分别时的伤感。
更像一曲生命赞歌下的舞蹈,叶飞如蝶舞,美好不带忧伤。
美景虽好,终须归来,夜深终要归于宁静,我虽不贪于睡眠,但困意也悄然爬上眼角,睡吧,梦里也许会到一个地方,那里,春江美景,皎皎明月......春江花月夜感受散文:春江花月夜花细碎,月微醉。
读《春江花月夜》有感(精选6篇)
读《春江花月夜》有感读《春江花月夜》有感(精选6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春江花月夜》有感(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春江花月夜》有感1《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是中国最着名的咏月诗之一。
张若虚作品不多,却以此诗一举成名,流芳千古。
这里,我且不谈张若虚,就谈谈这首诗。
我想,写此诗的时候,一定是个月素风清的夜晚,文弱却骨硬的诗人来到江畔。
春夜,寒气袭人,游人稀少。
诗人举头望明月,低头看江水,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于是诗性大盎然,吟咏出了这篇千古绝唱。
如果细细品味此诗,我绝对是狗尾续貂。
我怎能和一些大家共论此文?所以,我只谈自己肤浅的感受——仅仅是自己的。
“何处春江无月明”。
这是作者看到眼前景色后的联想,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几乎异曲同工。
但“何处春江无月明”,似乎有些沧桑或有更深远的含义。
我又从“何处”句,联想到了“天涯何处无芳草”。
是啊,哪里的黄土不埋人呢?怎么过,都是一生——你追求功名,殚精竭虑,锦衣玉食,是一生;你慕道求仙,抛却世俗,甘愿淡泊,也是一生。
你无论怎样,都可以过得很不错,只是看你怎么对待生活了。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这是多么让人喟叹的句子。
我们可不可以把它凝成“物是人非事事休”呢?我们的上一代去了,我们这一代也正在去的路上,我们的后代正在蓬勃而起,正如当年的我们。
宇宙是永恒的,而永恒的背后,是无尽的死与生的交替。
人类的死的悲哀,在不变的宇宙中,只是一个小小的浪花。
于我说来,死则死,倒不可怕,可怕的是稀里糊涂的死。
实际上,当诗人写这句诗的时候,他的心里也有许多悲凉和感慨啊。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这句诗也是颇耐寻味的。
江月待人,那一定是很浪漫的人了。
可她苦苦地等,等来的大概是一场春梦。
美好的青春年华倏然而过,唯镜中双鬓染霜——我那不可再回的青春啊!几多苦泪,几多追悔,几多顿足!然而,皆是无用,长江送流水,即是无奈也。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精选15篇)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春江花月夜》读后感(精选15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江花月夜》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篇1古诗的韵味和意境没有一定的文学功底是难以企及的。
曾经读大学时老师布置作业背诵《春江花月夜》,当时稀里糊涂背诵了,多年以后再次谋面还是如同初见,因为那时的自己根本不懂此诗。
背诵任务是完成了却没有走进古诗的内心世界,我对它只知道是名篇,其余全然不知。
回头想想一个中文系的学生竟然对古诗名篇不知所云,不解其中风情,自己也是汗颜愧对中文专业了。
大学时光已逝,走过八个春秋却无暇回顾和思考曾经的糊涂岁月。
课没有认真听,书没有广泛读,写没有文思泉涌,大学课程只知道开设了哪些课,哪门课讲了什么内容也如同盲人摸象。
大学四年知识无长进,眼界略宽,能力无增,情商为负,浑浑噩噩度过了黄金四年,唯一无憾的是结交了寝室里四个姐妹。
此时再回望大学四年,悔恨交加,蹉跎年华,辜负了美丽的青春。
《春江花月夜》此时再背,心里万般惆怅,初识诗中之味,却是青春远去的年华。
诗中的“月”是相思的见证,是传达,是连接,是目光……“落月摇情满江树”,让人感受到了相思之情不绝如缕。
空中孤月就是人之孤,孤独的人看孤独的月,相思的人儿不知何时归来。
因为思念才孤独,假如没有相思之意又何知孤独之味!古往今来,月被多么文人墨客钟爱,却只有这一首描述出了月自身的美和象征意义。
爱月,更爱这首诗《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篇2自古以来,中国人就爱月亮,许多伟大的诗人都背诵并认可了月亮,如李白的“床前明月”、苏轼的“明月时”、杜甫的“星星平野宽,月亮滔滔江水流”等。
但今天我要讲的是一首被称为“全唐”的诗,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雄伟,飘渺,深邃,宏伟。
它沿袭了陈隋乐府的古老主题,抒发了离别的真挚感人情怀和人生的哲理情怀。
《春江花月夜》教后有感
教我如何不爱“它”------《春江花月夜》教学反思《春江花月夜》一诗,最早还是在大学里背过它。
当时教授并为仔细去讲授它,而是作为必背篇目去机械背诵了,只感觉其诗意境清幽,背来顺口,并未有太多的感觉。
选修课本中出现了这首诗,当我翻到这一课时,我的眼前为之一亮,心头有种欣喜若狂的感觉。
然而,越是名作,往往在讲授时让人有无从下手的感觉,如此一篇被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作品,如果设计不好,领悟不到位,岂不有暴殄天物的罪恶之感呢?还是我自己先去领悟其美,而后再结合单元要求,斗胆去一试吧。
反复诵读,静心去体悟之后,我更是深深爱上了“它”,它的美,实在让人无法抗拒,无法不被倾倒,我只能说,教我如何不爱“它”。
一.美在诗题。
虽然我也明白,《春江花月夜》之题并非诗人张若虚所独创,所首创,但它作为张若虚此首诗的题目,的确是妙不可言。
贴切到让人真的就觉得它就是诗人所拟之题。
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中的任何一种,无疑都会引起人产生特别美妙的感觉,特别独到的想象,而它们却偏偏又那么和谐的统一、交织,融会在一起,更构成了奇妙醉人的意境。
吸引我们置身其中,去看,去闻,去摸,去嗅,去感受那浓郁的诗情画意,乍看诗题,便觉得它们组合的是那样的天衣无缝,吸引人的眼球定不在话下了。
二.美在韵律.中国古典诗歌,无论是古体还是近体,都是讲究声律的,张若虚此篇,亦不例外。
全诗共有36名,每四句一换韵,节奏清晰,韵脚分明,读起来自然有琅琅上口之感,诗句为七言,化分节拍为四三式,如果再配上古筝乐曲《春江花月夜》,更是锦上添花,令你“读”趣横生。
三.美在画面.文章开篇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直接将人带入了一幅春江花月夜的壮丽景象中。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写出了春江潮水的浩荡与广阔,写出了明月从海上缓缓升起的动态,与给人的视觉印象。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写出了月光照射在水面上的动荡之感及月光照及范围之大。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200字【读春江花月夜有感】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200字【读春江花月夜有感】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道尽了人间美景。
他虽只有这一首诗流传至今,但是依旧无愧大师风范。
下面是向各位推荐的读春江花月夜有感,希望对各位能有所帮助!春江花月夜,中国国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一首名诗,描绘春天夜晚江畔的景色,词句优美,被称为是“孤篇盖全唐”的杰作,闻一多称之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诗以春晚的潮水暴涨,明月升起开头,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
江潮连海,潮生明月。
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景色动人的生命。
月光照耀千万里,哪处的春江没有明月的朗照?江水绕着充满春的气息的原野转过,月光也泻在开满鲜花的树林上,就像是树被撒了一层白雪。
我真的很佩服诗人,一开篇便就题发挥。
巧妙的把“春江花月夜”五字化为一个神话般的场景,创造了优美恬静的氛围。
江天一色,澄清的天空只有一轮孤月。
诗人陷入了沉思:“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的思绪不仅仅只停留在月亮上,他紧紧地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人类的存在是永恒的。
也正是人类的永恒,人生有穷已的我们才能和年年相似的江月共存。
其间不难感受到诗人对于生命短暂的感伤,但更多的是对生命的热爱与追求。
透过这两句诗,我们聆听到了初唐盛世的那种昂扬向上之音。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诗人笔锋一转,把年年相似的月亮写成是在等待人的。
但月光下,只有大江奔腾而去。
月亮有情,选择等待;江水无情,匆匆步履。
整篇诗由上半篇的写自然景色转到描绘人生图景,引出了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绪。
白云,扁舟子,指的都是离人。
离人悠悠一去,就如白云飘忽,清风浦上留下的愁有几许!谁家的扁舟子,让明月楼上的人相思不已!“谁家”与“何处”互文,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如此的离愁别绪,诗人才如此设问。
接下来,诗人用可怜承接何处。
用月亮烘托在楼上等待的思妇的悲。
徘徊两字极其传神,把拟人的月亮的不忍心,要在楼上徘徊,要与思妇作伴,为她解愁的心思艺术性的放大。
读《春江花月夜》有感(诗词鉴赏)
读《春江花月夜》有感未读《春江花月夜》,单从题目上来看觉得肯定是一首描写美丽月景的抒情诗并且充满浪漫的文化气息、。
而当我细细品读此诗时,才发觉,原来并非我想象的那样。
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诗人临于春江边,看着浩瀚无垠的江潮及月光下澄澈无际的世界,牵动起无限情思。
诗人讴歌自然,赞颂爱情,将诗情画意与哲理熔于一炉,营造出一片幽深渺远的意境。
诗句的大概意思是:春天浩荡的江潮水和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仿佛是随着潮水一起涌现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湘艳的光华随着万里的水波闪动,奔流的江水都无不闪耀着明亮的月光。
江流弯弯曲曲地绕着长满花草的原野,月光照耀着无边的花草林木,好像着了一层细密的雪珠。
在如水的月空下无从觉察到霜飞,小洲上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让人看不分明。
江水和天空成了一个颜色,纤尘未染般纯净,皎洁的天空中一轮孤月高悬着。
江畔是何人最初看见明月,江月又是何年最初照耀着世人?人生世世代代没有个穷尽,只有江月年复一年地总是相似。
不知江月在等待着何人,只见长江日日夜夜不停地滚滚东流。
离去的一片白云悠悠飘荡,青枫浦上送别的人不胜忧愁。
谁家的游子在今夜春江上划着叶小舟?何处有人在明月楼上升起相思?可怜明月在楼上徘徊不去,应该会照到那处于离别中的人儿的梳妆镜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帘,卷帘亦不走,照在捣衣砧上,拂去又还来。
此时彼此共望同一轮月却无法听到对方的声音,愿随着多情的月光流走来照耀君子你啊。
鸿雁长久不停地飞翔也飞不出这无边的月光世界,月光下水中的鱼龙跳跃,泛起阵阵波纹。
昨夜梦见繁花落在幽静的水潭上,可怜春天已经过去了一半,人还未归还家乡。
江水带着春光流走,将到尽头了,江潭上的月亮又复将西落。
西斜的月亮渐渐下沉,藏在茫茫的海雾里,渤海的碣石和潇湘之间隔着无限遥远的路程。
不知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归还,落月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这是一首宫体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一孤篇,压过全唐。
《春江花月夜》课后有感
一、美读品评,情境相生在《春江花月夜》的教学中,刘祥老师花了大量时间让学生反复吟诵,在低吟浅唱中想象精美的春江月夜图,体情丰富细腻的情感,享受意味悠长的意境,从而陶冶情性,提升美感。
当学生的情绪在一次次的朗读中被调拨到最高点时,刘老师及时驾驭,因势利导,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用散文的语言来展示自己心中的画面。
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描绘,去创造,去渲染,从而使意境再造,诗心交融。
这个环节最靓丽,因为学生利用先前老师创设的意境,通过自身的揣摩,表达了对文本的理解,诠释了自己的颖悟,而就在热烈的交流讨论中由学生自己营造了一个优美的意境,这种别样的美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语言文字的形象色彩很大程度上需要靠美读来体现。
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善于借助声情并茂的朗读,借助诵读课文的轻重缓急、停顿间隔、情感处理等来创设令人如痴如醉的情境氛围,让学生随课文情感的波澜而动,紧紧叩住学生的心弦,把他们带入课文的特定氛围中去,体味其中的韵味,并激发学生自身的潜在情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美读不能重形式而应重指导。
通过朗读指导让朗读声情并茂,往往能很快地将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中,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读中有思,思与境借。
诗歌这一饱含丰富感情的文学样式,最适合美读,这也是讲授诗歌时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
《春江花月夜》这节课,在读字上有其特色。
其一,重视默读。
在各种读中,齐读一遍往往是走过场的,虽然默读的美并不外显,但它应该是最具思考力的,设置默读这一环节是更深层次的造境,为学生体悟诗情蓄势。
其二,注重自由诵读。
诗言志,各人体验不同,所感受到的诗情就不一样。
教者让学生自由诵读,让学生完全融入诗歌中,通过节奏、语气、语调等诵读环节,深入理解诗句,呈现诗歌的音韵之美,入情入境地体会诗情。
《春江花月夜》背景音乐的伴奏,可以帮助学生找寻到诗歌所特有的韵味与感觉,也能让学生真正沉浸到音乐与诗歌的优美境界中,让诗歌真实地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
课堂营造出了一种图画、意境和音韵相结合的和谐氛围,而学生精彩的个性阐释就证明了他们已真正品尝到诗之味、诗之意。
读《春江花月夜》有感
读《春江花月夜》有感读《春江花月夜》有感春江花月夜【唐】作者:【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这首诗是中国最著名的咏月诗之一。
张若虚作品不多,却以此诗一举成名,流芳千古。
这里,我且不谈张若虚,就谈谈这首诗。
我想,写此诗的时候,一定是个月素风清的夜晚,文弱却骨硬的诗人来到江畔。
春夜,寒气袭人,游人稀少。
诗人举头望明月,低头看江水,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于是诗性大盎然,吟咏出了这篇千古绝唱。
如果细细品味此诗,我绝对是狗尾续貂。
我怎能和一些大家共论此文?所以,我只谈自己肤浅的感受——仅仅是自己的。
“何处春江无月明”。
这是作者看到眼前景色后的联想,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几乎异曲同工。
但“何处春江无月明”,似乎有些沧桑或有更深远的含义。
我又从“何处”句,联想到了“天涯何处无芳草”。
是啊,哪里的黄土不埋人呢?怎么过,都是一生——你追求功名,殚精竭虑,锦衣玉食,是一生;你慕道求仙,抛却世俗,甘愿淡泊,也是一生。
你无论怎样,都可以过得很不错,只是看你怎么对待生活了。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这是多么让人喟叹的句子。
我们可不可以把它凝成“物是人非事事休”呢?我们的上一代去了,我们这一代也正在去的路上,我们的后代正在蓬勃而起,正如当年的我们。
宇宙是永恒的.,而永恒的背后,是无尽的死与生的交替。
听董菁菁上高中语文《春江花月夜》有感
教学文档听董菁菁上高中语文(春江花月夜)有感“孤绝横篇,竟为大家〞,这首诗也被闻一多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全诗用春、江、花、月、夜五个意象,环环交错,妙趣自生,给我们展开了一副澄澈空明、清丽自然、色泽柔和的春江月夜图,同时以月为寄予,又给我们铺写了月下分隔两地的思人相思之情,情韵悠悠,也不乏哲思隐隐。
作为千古名篇,如何能上出诗情韵味,如何让学生自己体悟诗情画意,从而感受到整首诗情与景、理之间的有机结合。
作为选修课文,如何上出选修课的特点。
这几大方面都极大考验上课老师的教学功底。
董老师的教学目标明确,由浅入深,层层深刻。
牢牢把握诗歌意象的特点,首先要求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用自己的言语来扩展江南的夜色。
让学生充分感受春江月景的意境美。
接着进行比照阅读,找出三首写月的诗歌,让学生比照张假设虚借助“月〞意象表达的人生感想有何不同?并结合诗句说说理由。
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让学生在比照阅读中明确这首诗的感情。
并要求学生深刻探讨:月光与思妇的感情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请结合诗句分析。
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站起来各抒己见,每句诗句,每个字词,在学生眼里好似都富有生命力,学生的表达让我们看到课堂的张力与生成的过程。
最后老师再进一步把这首诗的教学难点抛出来,让学生商量思考:渺小的个体生命如何匹敌宏大的自然和永恒的宇宙?这个问题比拟富有哲理,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
最后老师归纳,一切都源自于永恒的相思,永恒的爱。
这是一个升华主题过程。
在授课过程中董老师教态沉着淡定,言语表达清楚流畅,课堂师生互动较好,学生反响较为积极主动,对诗句进行深刻地理解与体悟。
有效达本钱堂课的教学目标。
.。
春江花月夜感悟心得
春江花月夜感悟心得春江花月夜是一幅宋代文人张若虚笔下的诗画作品,以描绘夜晚江边的花与月为主题,寄托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情感体验和对人生的思考。
读了这首诗,我深感作者以华美的笔触描绘出的美景所蕴含的意境和哲理。
下面是我对《春江花月夜》的感悟心得。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江边花与月的描绘,展现出一个宏大而辽阔的自然景象。
他用娴熟的语言表达出了花开月圆的美景,使我们仿佛置身于江边,亲身感受到了那股芬芳和宁静。
在这样的描绘之中,我也读出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
诗中的花开月圆象征着和谐与圆满。
月亮是人们心中理想的象征,而花则代表着生活中的喜悦与美好。
诗人以花月作为意境,映照了自己内心的情感体验。
他用丰富的形容词描绘出了花朵的姿态,表达了自然界中的生灵之美与自然界的和谐之美。
这样的意象使我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美好的幻想。
在美景之外,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也贯穿于全文。
他虽然描绘了美景,但并未陷入其中,而是以抒发自己的感悟为重。
他告诉我们,人生如同春江,既有花朵盛开的时刻,也有月亮皎洁的时刻,但同时也存在着凋零和消逝。
他以花月为比喻,启示我们要珍惜当下的美好时光,把握好每一刻。
同时,他也告诫我们,人生中的繁华和辉煌并非永恒,一切都是短暂的,应该时刻保持谦卑和清醒。
这样的警示让我对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有了重新的思考。
诗中的花月景象也为我带来了对人生境界的思考。
诗人描绘的那幅美好景象在我心中等同于一种境界的追求,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
正如诗中所言:“江流曲尽弯与直,月照花林花与月”。
人生的道路也会有曲折和艰险,但只要我们保持初心,坚定前行,就一定能够达到理想的彼岸。
综上所述,读完《春江花月夜》,我深受启发。
诗中描绘的花开月圆的美景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引发了我对生活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我们应该珍惜当下,追求内心的美好,坚定追求理想境界的信念,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这将是我对《春江花月夜》的最真实感悟。
读春江花月夜有感
读春江花月夜有感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
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恒,人生短暂。
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
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
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往事如烟,亦如风,烟散,风止,往事何在……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孤影独立江畔,面对浩瀚宇宙,显得那么渺小。
何人初见月?不知;江月何年初照人?不晓。
当时光流转,圣者贤人只能流水兴叹,这“流水兴叹”对于我们来讲,无外乎是现在的圣贤书。
时间好似滚滚长江东逝水,一去不复返。
悲矣!光阴似箭。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这是铁证的事实:人生代代,光阴之叹,沧桑之感,且会层出不穷。
物序流转,万物轮回,中华大地春意又生。
反反复复,何时有尽。
故江月相似,圣人貌似相识,其实不然。
悲矣!光阴似箭。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念岁月流淌,人生苦短,却不知江月待何人。
所以我们面对此时,此景,只能沧然泣下。
这全是无知所致。
故职能看长江送流水。
悲矣!光阴似箭。
然而,你为何不反思呢?人生有限,自然永恒!何必等到你目送流水之时,才懂得珍惜,才去惋惜昨日之过。
最后望天下人“莫等失去方知悔!”。
读《春江花月夜》有感
读《春江花月夜》有感《春江花月夜》在中国诗歌史上出现,可能是一种偶然。
倘若没有明代的胡应麟拭去历史的尘埃,慧眼识诗,将其从不计其数的古代诗作中挑出来选进《诗薮》,或许《春江花月夜》至今也掩埋在腐朽了无生机的一堆陈纸当中。
幸得有胡应麟这位"伯乐","千里马"张若虚及其作品才能在文学殿堂绽放异彩。
有时候,瞬间的绽放,也需要永恒的等待,张若虚一等,就是上千年。
《春江花月夜》在中国诗歌史上出现,也绝非仅仅是一种偶然。
偶然的背后,往往是不可抵挡的必然。
《春江花月夜》被誉为"孤篇压全唐",主要是其艺术成就。
清王尧衢,王闿运,近代学者闻一多先生等等,对《春江花月夜》赞誉有加。
《春江花月夜》本为乐府旧题,旧题多为宫体之作,张若虚将本为五言的旧题上升为七言,将格调靡靡的宫体视野转向更为高远的哲学方向,突破了宫体诗作的束缚,转向更为高雅的艺术创作。
虽然《春江花月夜》有乐府旧题宫体的痕迹,但在当时诗歌创作上艺术的突破是毋庸置疑的。
之于《春江花月夜》的艺术成就,前人多有论述,此处亦不复赘言。
之前讲授《春江花月夜》,思维仍然瓦解没法"春、江、花掉、月、夜"五字的拘囿,笼统讲授此文写下了五种景象。
今日再观之,蓦然发觉自身受限于固有思维。
虽说比诗内容写及"春、江、花掉、月、夜"五种景物,实则就是必须注重"月"这一意象战略重点。
换句话说,《春江花月夜》一诗,就是以"月"为核心的。
念此诗,战略重点必须高度关注在"月"上。
为何此诗解读的重心在"月"上?清朝王尧衢归纳总结此诗的一个特点就是:"春字四见到,江字十二见到,花字只二见到,月字十五见到,夜字亦只二见到。
"从王尧衢的评测中,轻易表示"月"这个意象在诗中所占到的分量。
春江花月夜作文(2篇)_高二抒情散文_
春江花月夜作文(2篇)春江花月夜(1)有幸夜航江上,春月花林,心有所感,不觉沉吟“春江花月,生命之夜哉。
”春潮涌动,月出东山,白露横江,熠熠生辉。
缕缕微风扫过江面,吹起圈圈涟漪,犹如舞动的银蛇,又好比仙女的裙边,令人陶醉,江水轻抚船底,低吟入耳。
似是游子寂寞哀思的倾吐,又似是岸边闺阁思妇的埋怨,眺望远方,层层月色中薄雾隐现,山峦、楼阁交错起伏,连绵不断。
点点烛光漂浮于天际,透出一股深沉与寂寞。
春江月色,深沉而厚重,似有时光错杂之感。
暮然,丝丝淡香味袭上鼻尖,清新优雅的,不觉心生寻源之趣。
船头骤转,顺着香味寻了过去。
江流一弯,一丛繁密多彩的花林呈现于眼前。
朵朵春花恬静的绽放,没有争奇斗艳,只有一种暗合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柔和的月光倾泻在花瓣上,为花儿增添了几分灵媚与可爱。
花蕊中央,一只不知名的小甲虫轻轻飞舞,它那银色的外壳闪闪发光,像一盏玲珑的灯笼,又像是顽皮的月夜小精灵,让人犹生怜爱之心。
花朵儿随风摇曳轻柔的身躯,好似一群翩然起舞的芭蕾舞演员,繁杂的叶片是她们贴身的裙服,雪白的花瓣是她们光滑的肌肤……这些纤弱的身躯缓缓摆动,时而曲,时而直,时而明,时而暗,时而娇俏诱人,时而纯丽冰洁……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赏。
风声消逝,春花归于平静、安详。
她们睡着了,睡得很香甜、好柔美。
光线澄明,点点明光浮动与花朵周围,也许这些是大自然对她们的真诚祝福吧。
夜色幽静,枯寂与黑暗蠢蠢欲动,却也似不想打搅这些安然的“睡美人”,只从旁边悄悄溜走。
渐渐地,空气中弥漫的花香愈加浓重,却不呛人,唯蕴含着清香与恬美。
像是十七八岁少女的体香,又似是梅花潭那股清新幽深的绿味。
亦或是永州西山那深远恬淡的天地之味。
静静地,春花们无声的倾诉入耳。
岁月悠悠,游子们徜徉于此,赏花赏月赏风流。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却也难遣心头那一段幽幽思情。
或是多少思妇,明月高楼,江畔孤身难以入眠。
声声轻叹,随着月光流转天涯,化作氤氲雾气,化作轻风流水,在这花林下游荡,成了游子眼里难舍的情丝。
关于春江花月夜读后感
关于春江花月夜读后感春江花月夜描绘春天夜晚江畔的景色,词句优美。
优美的诗歌,读完感慨颇多。
下面是精心为你整理关于春江花月夜读后感,希望你喜欢。
关于春江花月夜读后感篇一春江花月夜被称为是“孤篇盖全唐”的杰作,闻一多称之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诗以春晚的潮水暴涨,明月升起开头,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
江潮连海,潮生明月。
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景色动人的生命。
月光照耀千万里,哪处的春江没有明月的朗照?江水绕着充满春的气息的原野转过,月光也泻在开满鲜花的树林上,就像是树被撒了一层白雪。
我真的很佩服诗人,一开篇便就题发挥。
巧妙的把“春江花月夜”五字化为一个神话般的场景,创造了优美恬静的氛围。
江天一色,澄清的天空只有一轮孤月。
诗人陷入了沉思:“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的思绪不仅仅只停留在月亮上,他紧紧地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人类的存在是永恒的。
也正是人类的永恒,人生有穷已的我们才能和年年相似的江月共存。
其间不难感受到诗人对于生命短暂的感伤,但更多的是对生命的热爱与追求。
透过这两句诗,我们聆听到了初唐盛世的那种昂扬向上之音。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诗人笔锋一转,把年年相似的月亮写成是在等待人的。
但月光下,只有大江奔腾而去。
月亮有情,选择等待;江水无情,匆匆步履。
整篇诗由上半篇的写自然景色转到描绘人生图景,引出了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绪。
白云,扁舟子,指的都是离人。
离人悠悠一去,就如白云飘忽,清风浦上留下的愁有几许!谁家的扁舟子,让明月楼上的人相思不已!“谁家”与“何处”互文,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如此的离愁别绪,诗人才如此设问。
接下来,诗人用可怜承接何处。
用月亮烘托在楼上等待的思妇的悲。
徘徊两字极其传神,把拟人的月亮的不忍心,要在楼上徘徊,要与思妇作伴,为她解愁的心思艺术性的放大。
岂料,月亮好心干坏事,皎洁的月光令思妇触景生情,思念不减反增。
读春江花月夜有感6篇
读春江花月夜有感读春江花月夜有感6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春江花月夜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春江花月夜有感1《春江花月夜》这首诗的作者是初唐张若虚,开元初,他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他留给后人的作品不多,《全唐诗》中仅存二首,而这首《春江花月夜》又是是最著名的一首,它号称以“孤篇横绝全唐”,奠定了张若虚在唐代文学史的不朽地位。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标题《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此曲调创始于陈后主,其主要特色是艳丽柔靡。
这首长篇歌行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诗人首先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写起,月色中,烟波浩淼而透明纯净的春江远景展现出大自然的美妙神奇。
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诗人睹物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时空无限,生命无限,表现出一种辽阔深沉的宇宙意识,可是光阴似流水,一去不复返,诗人此时又陷入了无限的感伤和迷惘。
所以接下来从“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开始叙写人间游子思妇的离愁别绪,明静的诗境中融入了诗人淡淡的哀伤。
这种忧伤随着月光、流水的流淌徐徐改变。
最后全诗以“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结尾,深情缅邈,令读者陷入了对宇宙人生的深思。
《春江花月夜》这首诗语言优美、生动、形象,富有哲理意味,它将真实的生命体验融入优美的兴象中,营造出了一个空明纯美的诗歌意境。
特别是“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几句更是成了千古绝唱,为后人一直所传诵!读春江花月夜有感2春江花月夜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作者抓住扬州南郊曲江或更南扬子江一带月下夜景中最;整篇诗由景、情、理依次展开,第一部分写了春江的美;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恒,人生短暂;张若虚连字号都不为人详,沧海一粟地茫然在唐朝灿如;便跃然印入眼帘;“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或者他读春江花月夜有感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春江花月夜》有感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这首诗是中国最着名的咏月诗之一。
张若虚作品不多,却以此诗一举成名,流芳千古。
这里,我且不谈张若虚,就谈谈这首诗。
我想,写此诗的时候,一定是个月素风清的夜晚,文弱却骨硬的诗人来到江畔。
春夜,寒气袭人,游人稀少。
诗人举头望明月,低头看江水,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于是诗性大盎然,吟咏出了这篇千古绝唱。
如果细细品味此诗,我绝对是狗尾续貂。
我怎能和一些大家共论此文?所以,我只谈自己肤浅的感受——仅仅是自己的。
“何处春江无月明”。
这是作者看到眼前景色后的联想,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几乎异曲同工。
但“何处春江无月明”,似乎有些沧桑或有更深远的含义。
我又从“何处”句,联想到了“天涯何处无芳草”。
是啊,哪里的黄土不埋人呢?怎么过,都是一生——你追求功名,殚精竭虑,锦衣玉食,是一生;你慕道求仙,抛却世俗,甘愿淡泊,也是一生。
你无论怎样,都可以过得很不错,只是看你怎么对待生活了。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这是多么让人喟叹的句子。
我们可不可以把它凝成“物是人非事事休”呢?我们的上一代去了,我们这一代也正在去的路上,我们的后代正在蓬勃而起,正如当年的我们。
宇宙是永恒的,而永恒的背后,是无尽的死与生的交替。
人类的死的悲哀,在不变的宇宙中,只是一个小小的浪花。
于我说来,死则死,倒不可怕,可怕的是稀里糊涂的死。
实际上,当诗人写这句诗的时候,他的心里也有许多悲凉和感慨啊。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这句诗也是颇耐寻味的。
江月待人,那一定是很浪漫的人了。
可她苦苦地等,等来的大概是一场春梦。
美好的青春年华倏然而过,唯镜中双鬓染霜——我那不可再回的青春啊!几多苦泪,几多追悔,几多顿足!然而,皆是无用,长江送流水,即是无奈也。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真可谓缠绵悱恻。
轻舟一叶,孤灯一盏,有相爱之人陪伴,于漠漠暗夜里悄然远去,是一种解脱,是一种幸福。
“从此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这种感觉对外人来说是羡慕,对自己来说,那真是一种巨大的解放。
然而,如果不是乘扁舟子的人,而是想乘扁舟子的人,看到此景,除了羡慕,更多的是什么?酸楚。
“何处相思明月楼?”当真揪心。
天下最让人心焦的,就是相思苦了。
当初梁祝化蝶,就是为了解脱相思之苦。
他们化蝶成仙,翩然而去,似乎是人间最完美的爱情。
但其实,人人都知道,那是最凄楚的现实,也只有把痛苦的现实转换成虚无的幻想,似乎能让心里好受些。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不仅是人,哪个有生命的生物不是如此?——尤其对男女之爱更为看重。
有情人天涯一方,那是怎样的痛苦?怎么一个痛苦了得!
因此,古今中外,描写相思的诗篇和音乐汗牛充栋,更可贵的,是大多数的作品细腻、柔情、委婉、缠绵,极动人。
有的时候,我听着听着,不觉心酸,一天的心情都很低沉。
但怪的是,这种低沉不是一种痛苦,而是略微带点幻想、赞美和温柔,颇有点“薄阴的天气”之感。
读古诗就怕想象。
从文字里往外想象,天马行空,一而二,二而三,以至无穷,生活百味,糅合一处,酸甜苦辣,逐一品尝,倒也是精神世界的一个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