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下学期押题卷(一)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河南省高三下学期文综模拟考试历史试卷(附答案解析)
河南省高三下学期文综模拟考试历史试卷(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有学者指出:“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
此数者,皆周之所以纲纪天下。
……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
”这一观点认为西周制度()A.加强了中央集权B.体现家国同构色彩C.奠定大一统格局D.具有理想化的倾向2.史载:“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饷,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到汉文帝时期,国家富裕,国库充盈,以致于穿钱之绳多年不用而腐烂。
这一变化的出现主要在于()A.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B.盐铁官营政策的实施C.重农抑商政策的执行D.与民休息的开明政策3.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指出:“正始时(魏晋时期)名士风流,盛于洛下(洛阳城)。
乃其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视其主之颠危,若路人然,即此诸贤之倡也。
自此以后,竞相祖述。
”这表明魏晋时期()A.老庄之学成为正统思想B.玄学兴盛冲击儒学地位C.士族当政导致社会黑暗D.民众日益轻视礼法观念4.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万载辛氏族谱》的族规中有言:敦孝悌,端心术,积阴德,存心向善,重读书,勤职业,尚节俭,完国课,严赌博,谨交游,慎婚嫁,周族谊,息争讼。
而且明清时期的族谱内容大都如此。
由此可见,明清时期()A.朝廷重视谱牒的修撰B.宗族势力恶性膨胀C.主流价值观日益强化D.族规代行国家法权5.天津的城市人口,1840年不足20万人,1906年达到42万人,1936年猛增到125万,超过北京而居北方第一位。
这主要是由于()A.天津近代工业发展迅速B.北京战乱频繁人口迁徙C.天津最早成为通商口岸D.北京人口增长率比较低6.维新变法时期,维新派提出“富强之基,本诸格致”的思想,并坚持“译书为强国第一义”。
2020届高考文综历史冲刺押题试卷及答案(一)
2020届高三年级文综训练11历史试题1.《礼记》载:“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采邑)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
”由此可见该制度A.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B.使土地和政治权力层层分割C. 确立了以天子为至尊的中央集权制D.使国家的疆域不断扩大2.秦统一后,中国古代曾经多次出现过许多权臣当道、外戚专权、宦官弄权、女主专政等现象。
主要是因为A. 中央集权的削弱B. 地方割据势力的威胁C. 宰相权力的加强D. 专制皇权的至高无上3.传统中国以控制民生经济命脉和“利出一孔”的政策设计等实现利益整合,以体制化的科举选官和基层宗法治理实现组织整合、以“家国同构”“尊君”和“民本”相统一的儒家政治伦理实现文化整合,以存在严重结构性缺陷的法律实现薄弱的法制整合,以一以贯之的强力与暴力实现阶段性的强制整合。
这些整合A. 维持了农业帝国的超稳定结构与秩序B. 实理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完全控制C. 促使了中国社会各社会阶层趋于固化D. 推动了各地文化交流与语音文字统一年)统计。
据此可知A. 江南城市化进程呈现不平衡性B. 通商口岸经济发展迅速C. 苏州成为长江中下游区域中心D. 江南自然经济瓦解加速5.法国历史学家基佐在其著作《1640 年英国革命史》中提到,“光荣革命”是本着宗教精神进行的,而且没有与过去的传统割断联系。
它是作为保守力量而不是作为破坏力量而出现的。
基佐意在A. 反对暴力和流血的革命B. 批判“光荣革命”的保守性C. 强调“光荣革命”延续传统D. 肯定“光荣革命”的历史作用6.1688~1783年期间,英国社会流动日益加剧。
贵族的衰落常常把他们的儿子推入工商业领域,这样,贵族后代变成了商人,出身贫寒的人通过学徒制上升为企业主,甚至成为绅士,英国社会上层和中间阶层中有些人逐渐向工资劳动者靠拢,农村家庭农场主的破产和消失更是不计其数,他们多数转化为工资劳动者,逐渐向无产阶级过渡。
这种社会结构A. 利于英国开展工业革命B. 否定了光荣革命的成果C. 推动英国成为世界工厂D. 民主平等思想开始传播7.由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推衍产生的社会进化学说,比生物进化学说更受读者拥戴,传播通行无阻。
2019届河南省许昌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押题卷(一)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河南省许昌高级中学
2019届高三毕业班下学期高考押题卷(一)
文综-历史试题
(解析版)
1.春秋战国时期,在儒家学派的大力提倡下,孝成为完整的、有关处理亲子关系准则的学说。
秦律对不孝罪的惩罚明显重于普通犯罪,如殴打祖父母、曾祖父母者,处以黥城旦舂的刑罚,对被控以不孝罪者,最重可判处死刑。
这表明
A. 秦朝统治者事实上不排斥儒家学说
B. 秦朝继承发展了儒家提倡的孝道观
C. 秦朝用严厉的法律手段来维护孝道
D. 秦朝时孝成为人们的日常行为规范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中“秦律对不孝罪的惩罚明显重于普通犯罪,如殴打祖父母、曾祖父母者,处以黥城旦舂的刑罚,对被控以不孝罪者,最重可判处死刑”可知,题干是秦朝法律对于孝道的重视,故选C;秦朝以法家思想为治国的知道思想,排除A、B;材料无法体现孝成为人们的日常行为规范,排除D。
2.下表为中国古代有关水利制度的记载。
从记载内容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历史王朝重视水利的兴修
B. 封建官吏控制水权盘剥百姓
C. 古代水利立法开始于汉代
D. 封建政府重视水资源的管理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可知,从汉到元都通过立法加强了对水资源的管理,故D正确;材料中并无体现历史王朝重视水利的兴修,故排除A;材料中不能看出封建官吏控制水权来盘剥百姓,故排除B;唐朝《唐律疏议》就有关水利的立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选项。
3.下表是汉至明南北方户数的变化
表呈现的史实表明
A. 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
B. 南方生产力水平更发达。
2020年山东实验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押题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0年山东实验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押题卷文科综合试题卷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300分。
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交卷时只交答题卡,第I卷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韩非子》一方面认为民众的本性是“恶劳而好逸”,要以严刑峻法来约束民众;另一方面又主张君主应当减轻人民的徭役和赋税。
这反映出,<韩非子》A. 深受荀子人性论的影响B. 主张统治阶级实施“仁政”C. 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D. 意在加强和维护君主权力【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韩非子》吸收了荀子的“性本恶”理论,认为民众的本性是“恶劳而好逸”,要以法来约束民众,施刑于民,才可“禁奸于未萌”。
韩非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
对于君主,他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材料中他主张君主应当减轻人民的徭役和赋税的最终目的是意在加强和维护君主权力,故D选项正确;韩非子深受并吸收了荀子人性论的观点,但这不是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故A选项错误;材料中“另一方面又主张君主应当减轻人民的徭役和赋税”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加强和维护君主权力,不是要统治阶级实施“仁政”,故B选项与史实不符;材料内容体现了韩非子的主张意在加强和维护君主权力的问题,无法得出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故C选项错误。
2.汉初政府“无为而治”,中央对地方王国事务不多加干涉。
诸侯国享有较大的政治、经济自主权,于是各国竞相安抚百姓,因地制宜,发展生产。
这表明,汉初郡国制A. 有助于国家统一和巩固B. 促进了王国的稳定和发展C. 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D. 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诸侯国享有较大的政治、经济自主权,于是各国竞相安抚百姓,因地制宜,发展生产”体现了汉初的郡国制度促进了王国的稳定和发展,故B选项正确;材料体现了汉初采取的“无为而治”,中央不干涉地方王国事务的结果,“各国竞相安抚百姓,因地制宜,发展生产”,材料强调了郡国制度促进了王国的发展,无法得出有助于国家统一和巩固,并且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不利于国家的统一,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中央和地方的问题,与君主专制无关,故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汉初郡国制度促进了王国的稳定和发展,无法得出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D选项错误。
2021届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一中高三下学期高考押题考试(一)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及答案
2021届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一中高三下学期高考押题考试(一)文科综合历史试卷★祝考试顺利★(含答案)24.商代的征伐,只是迫使被征服者屈服,没有把被征服地区的土地、人口授予自己的同族子弟统治;而周人的封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不同族人混居在一起的现象。
周人的封国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B.确立了贵族世袭权利C.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D.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25.陵县是指为修建、保护帝陵和祭祀而设的特殊的县。
西汉在长安周边设置陵县,并大量移民徙居。
徙入陵县者,高祖时为齐、楚大姓,燕、赵、韩、魏之后及豪杰兼并之家;武帝时是郡国豪杰及赀三百万以上的;宣帝时是郡国吏、民赀百万以上和丞相、将军、吏二千石。
这一举措旨在A.强化皇室独尊地位B.防范地方割据势力C.笼络各地豪强势力D.保持统治集团稳定26.从唐朝到宋朝,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河南五省书院由13个增加到19个,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五省书院由26个增加到564个,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君主专制的加强B.儒学地位的强化C.科举制度的改革D.经济格局的变化27.明清时期,地方士绅通过修家谱、建祠堂、立族规、行族约、选族长、明赏罚、设族田、兴族学等方式,达到“重宗义,讲世好,上下六亲之施,无不秩然有序”的目的。
这反映出当时A.儒家伦理渗透乡间治理B.文官政治依旧存在C.士绅群体掌控基层权力D.民间文化形式多样28.1862年,总理衙门设立京师同文馆,招收八旗少年入馆学习。
初设英文馆,不久增设俄文馆、法文馆,1872年增设德文馆,1895年后又增设日文馆。
同文馆设馆语种的增加,从侧面反映出A.清政府主动适应世界局势B.统治集团内部开始分化C.列强在华扩张不断地加剧D.西方民主思想逐渐普及29.从器物到制度,近代中国都尽力学习西方,但却落得了北洋军阀统治的后果。
这让仁人志士心有不甘。
为了寻找答案,他们将目光投向传统文化,试图从中解剖中国现代化蹒跚而行的根源。
黑龙江高三下学期文综模拟考试历史试卷(附答案解析)
黑龙江高三下学期文综模拟考试历史试卷(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一、单选题1.“江汉汤汤”出自《诗·大雅》,反映了江汉地区青铜文明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
考古发现:江汉商周墓地出土的青铜器均有地域文化特色,是在吸收中原文化后的发展和创新。
这A.阻碍了中国的社会转型B.缓解了日益严重的统治危机C.抵御了西方列强的侵略D.基于清廷对国际形势的误判5.据统计,民国初年有312个政治性党派,具有健全或具体政纲者不过35个,其中及“振兴实业”与“普及教育”内容的各有10多个。
由此可知当时()A.民主政治制度臻于完善B.实业与教育思想深入民心A.农奴制改革前夕复杂的社会状况B.在19世纪前期工业化发展缓慢C.在启蒙思想影响下近代教育兴起D.农奴制改革未改变沙皇专制统治11.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一次国际会议中,为了不失去“上场取得最后一分,以决定全局胜利”的机会,罗斯福说服丘吉尔同意了斯大林的一项建议,客观上加快了德国法西斯灭亡的进程,这次会议是()A.开罗会议B.德黑兰会议C.雅尔塔会议D.波茨坦会议12.2022年2月初,俄罗斯、塞尔维亚、埃及、卡塔尔等国家政要出席北京冬奥会,并与中国进行了重要国际问题的讨论。
中国也利用冬奥这个平台,彰显“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新时代奥林匹克精神,进一步强有力地推进真正的多边主义,发出加强全球治理正义的呼声。
这反映出新时期中国()A.构建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B.注重发展睦邻友好合作关系C.外交政策得到各国普遍认同D.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二、材料分析题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苏联出现了一场住房危机。
面对危机的加深,1928年苏联最高苏维埃出台了《住房建设法案》,明确提及“有必要鼓励私人投资国有住房建设”,激起了私人投资国有住房建设的热情。
前三个“五年计划”期间,私人投资的住房建设占总数的22.5%。
高三高考历史押题试卷(附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历史押题试卷(附答案解析)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古代诗经《大雅•灵台》记载“经始灵台,经之营之。
庶民攻之,不日成之。
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王在灵囿,麀鹿攸伏。
麀鹿濯濯,白鸟翯翯。
王在灵沼,於牣鱼跃。
”由此可见()A.周王在分封制下成为天下共主B.周王朝国运昌盛,人民生活水平高C.周王朝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D.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周文化的认同25.宋代禅师契嵩在《寂子集》中说“儒佛者,圣人之教也。
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乎治。
儒者,圣人之大有为者也;佛者,圣人之大无为者也。
有为者以治世,无为者以治心。
……儒者欲人因教以正其生,佛者欲人由教以正其心。
……故治世者,非儒不可也;治出世,非佛亦不可也。
”据此表明()A.佛教试图保持独立性B.佛教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C.儒学社会地位稳固D.佛教发展了儒家思想26.据载,唐初以分化事权方式推行三省六部制设置中央官职;明中叶以后,皇帝派遣巡抚总揽地方行政、民政、财政、司法、军事等职权取代地方三司管理,这两种制度推行的共同政治作用是()A.加强了中央集权B.缓解了中央与地方矛盾C.提高了行政效率D.促进了小农经济的稳固27.明初规定,轮班匠须一年或五年一班轮流到官营手工作坊服役,每班均三月,明嘉靖年间,规定轮班匠一律征银,政府则以银雇工,清初则“各省除匠籍为民”这一变化说明()A.明清时期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C.白银成为明清时期最主要的流通货币D.明清时期已出现工场手工业生产模式28.据《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称,自《南京条约》来,在列强的压力下,中国被迫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但在1898年到1910年间,清政府又主动开放了30余个商埠,这说明了当时()A.晚清政府开始主动寻求中外合作B.清政府意图借此分洋人之利C.清政府希望以自由贸易求自强D.民族意识日益觉醒29.有学者称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
黑龙江省大庆市普通高中2020届高三毕业班下学期高考最终押题考试卷(一)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86.98
机械工业
15.4
38.47
16.1
116.87
纺织工业
6.4
15.98
2 7
19.78
通过上述信息可以判断
A. 促进我国工业自给能力的提升B. 高科技产业成为投资的重心
C. 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D. 改善了我国的工业空间布局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图表数据可知,“一五”、“二五”计划时期重工业基本建设投资比例较大,结合所学可知,“一五”、“二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一五”、“二五”计划的完成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局面,提升了我国工业自给能力,故选A;材料中行业不属于高科技产业,排除B;1956年三大改造实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材料只有不同行业的投资比重,不能体现工业空间布局,排除D。
6.“官利”又称“官息”,自企业股金缴纳之日起计息征收。创办于1907年的上海日辉织呢商厂,“额定资本规银五十万辆,官利长年七厘”。崇明大生分厂,年利八厘,1904年集股建厂至1907年开工之日止,共付官利91470两。“官利”征收反映出
A. 传统思维阻碍了企业运营发展B. 政府直接参与企业投资与生产
绝密★启用前
黑龙江省大庆市普通高中
2020届高三毕业班下学期高考最终押题考试卷(一)
文综-历史试题
(解析版)
第Ⅰ卷
1.周王诸侯分封册命时,一般以盟誓方式进行。提出“不违王命、不废王命、夹辅王室”等要求,受封诸侯表示服从并接受周王赏赐的财富和官位,相互申明背盟将受到的惩罚。盟誓传统的实行表明
A. 满足受封者追求荣耀的心理
C. 高利贷借贷现象遍及各行各业D. 企业以各种形式吸纳社会资金
【答案】A
河南省开封市名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考前押题历史试题(解析版)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根据材料可知,中世纪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市政厅不仅服务于城市行政和市民参与民主政治,同时也是行会领导者和城市新贵族的社交场所,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城市内民主因素发展,市政厅的修建一方面体现了市民公共意识觉醒,另一方面也表明新兴阶层崛起并把持城市管理权,社会转型的因素已孕育,A项正确;B项材料未体现出,排除B项;材料只反映出市政厅格局呈现的特点,而非城市功能,排除C项;材料反映出市民阶层势力与贵族势力并存,而非贵族对手工业行会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2024届高三5月考前押题考试
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C.近代民族意识觉醒的渐进性D.近代化探索历程的曲折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是19世纪40年代的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进步人士的著作一方面体现了当时他们“开眼看世界”的努力,将救亡图存的目光投向西方,加深了对西方国情和历史的认识,另一方面他们理解中的法国大革命是一场“君主无道——臣弑君”的历史,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归因于路易十六的暴政,是民众对暴君的反抗,这表明儒家伦理道德标准是他们评价法国大革命或选编法国大革命内容时的立足点,其认识未突破传统伦理道德从而达到阶级革命的高度,这折射出时代局限性,A项正确;B项不能完全反映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未反映出近代民族意识,排除C项;中国近代化探索开始于洋务运动,而不是19世纪40年代,排除D项。故选A项。
江西省高三下学期文综模拟考试历史试卷(附答案解析)
江西省高三下学期文综模拟考试历史试卷(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一、单选题1.公元前651年,齐桓公齐集诸侯在葵丘(商丘)会盟,周天子也派代表参加,盟誓:不准以邻为壑;不准更换太子;不准以妾为妻。
材料反映了当时()A.王室衰微,诸侯挑战中央权威B.诸侯争霸斗争激烈C.宗法制度受到挑战D.分封制瓦解2.据《朱子语类》记录,唐朝中枢机制运行时,三省长官之间要历经反复多次的草拟、封驳、审定,每一个环节必须要得到皇帝的旨意才可继续下一步,最后递交尚书省进行实行。
据此推测唐朝三省制度()A.存在一定的制度缺陷B.激化了中枢部门的矛盾C.有效避免了决策失误D.阻断了宰相擅权的进程3.下表是北宋初期朝廷的相关规定,说明的是()A.轻徭薄赋,推动农业发展B.安抚流民,减轻农民负担C.革除弊政,充实国家财政D.恢复经济,稳定社会秩序4.下图为明代徐渭的《花卉鱼蟹图》,该画右侧题诗道:“老人画懈(蟹)复题诗,正是秋深稻熟时。
饱却黄云(稻谷)归穴去,付将甲胃欲何为。
”该画()A.蕴含了儒家隐逸思想B.表达了文人的落寞生活C.彰显了反传统的精神D.体现出借物讽喻的情趣5.1881年,清廷开始通过电报对地方下达谕旨。
某年清廷宣战上谕,被上海电报总局督办盛宣怀与南方督抚们商议后决定“廿六等日明旨二道……致碍东南大……飞饬各局,不准宣扬。
”这反映了()A.湘淮系官僚集团开始崛起B.维新变法受到守旧派阻挠C.中央集权遭到了严重削弱D.中枢行政机构发生了变化6.1927年3月22日,上海起义工人成功驱逐了市内的军阀势力,但由于帝国主义严密把守租界,起义工人未能将其收回;两日后,以共产党员为主力的北伐军一部占领南京,但随即遭到英美军舰的炮击,蒋介石获悉情况后,急忙将其调走。
这些史实可用于说明当时()A.帝国主义准备直接瓜分中国B.南京国民政府废除了列强的特权C.国共合作局面面临破裂风险D.军阀混战为英美入侵提供了借口7.如图是1949年3月美国记者伯恩斯拍摄于上海的两张照片。
精品解析:江苏省2023届高三高考押题卷(一)历史试题(解析版)
C.贯彻明德慎罚原则D.礼乐制的教化功能突出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周朝统治者对所谓不“孝”、不“睦”、不“姻”、不“弟”(悌)等八种人所加的刑罚,结合所学可知孝敬父母、兄友弟恭、婚丧嫁娶等属于伦理秩序方面,这说明西周时期重视维护伦理秩序,A项正确;儒学产生于春秋时期,西周时期一般说是“礼”或“礼制”,排除B项;明德慎罚的意思是提倡尚德少用刑罚,材料则是在表达用刑,排除C项;材料是在表达用刑,而不是教化,排除D项。故选A项。
12.莎士比亚在其作品《李尔王》中写道,“不知感恩的子女比毒蛇的利齿更痛噬人心”“疯子带瞎子走路,这就是这个时代的病态”。这反映出作者( )
A.对人性的反思和弘扬人文主义精神
B.对封建神学笼罩下的病态社会深恶痛绝
C.资本主义萌芽状态下对理性的追求
D.对宗教教会精神独裁的揭露与批判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不知感恩的子女比毒蛇的利齿更痛噬人心”“这就是这个时代的病态”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对过分张扬的个性和人的自然本性进行了反思,认为人不仅要有情感,还要有道德,从而提高了人性的高尚和尊严,A项正确;材料反映了作者的反思,“深恶痛绝”的表述程度过重,而且与“封建神学”无关,排除B项;“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排除C项;“对宗教教会精神独裁的揭露与批判”是宗教改革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A.利玛窦对当时西学东渐作出了贡献
B.中国传统科技开始实现近代化转型
C.利玛窦是最早来中国的西方传教士
D.西方近代科技受到社会的普通认可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明神宗时,西洋人利玛窦等入中国,精于天文、历算之学,发微阐奥,运算制器,前此未尝有也”“(《几何原本》)西洋人欧几里得撰,利玛窦译,而徐光启所笔受也。……光启序称其穷方圆平直之情,尽规矩准绳之用,非虚语也”可知,利玛窦来华在中国传播了西方的天文/历法等自然科学知识,有利于西学东渐,A项正确;在明代,中国传统科技并没有随着来华传教士带来的西学东渐而向近代化转型,排除B项;据材料内容可知利玛窦是明代来华的传教士,但无法得出其是最早来华的西方传教士,排除C项;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明代以来的西学东渐仅局限于徐光启等部分官僚士大夫之间,并未受到社会普遍认可,排除D项。故选A项。
2019-2020年高考押题卷(一)文综历史试题 含解析
2019-2020年高考押题卷(一)文综历史试题含解析24.汉武帝时期,关于“阿党法”的内容, 据张晏的注释是“诸侯有罪, 傅、相不举奏, 为阿党”;关于“左官律”的内涵, 据服虔的注释是: “仕于诸侯为左官, 绝不得使仕于王侯也。
”这些规定反映出A.汉代监察制度完善 B.汉代人事制度细密C.诸侯政治地位削弱 D.七国之乱后果严重25.《天下郡国利病书·苏松》载,明清时期,盛产棉布的松江、嘉定一带, “县不产米, 仰食四方, 夏麦方熟, 秋禾既登, 商人载米而来者, 舳舻相衔也, 中人之家, 朝炊夕负米而入者, 项背相望也。
”这反映出当时A.江南地区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B.手工业中心对粮食的需求增加C.区域间的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D.部分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26.董仲舒指出:“当更化而不更化, 虽有大贤不能善治也。
故汉得天下以来, 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
”材料反映出董仲舒A.否定此前无为而治 B.主张转变治国思想C.重用大贤方能善治 D.呼吁及时政治变革27.会馆是地域性很强的社会组织,是商帮“联乡情于异地”、“叙桑梓之乐”的场所。
与其他城市中的会馆不同,各地商帮在北京的会馆大多被称之为“试馆”,且规模差别较大。
这主要是因为“试馆”A.带有鲜明的政治与等级色彩 B.聚集了来自全国的大量人流物流C.具有服务于士宦科举的功能 D.规模取决于各地入仕人数和品级28.福建《长汀县志·外教志》载:“按外教初入汀时不免有一二秀民,假其势力以干涉词讼,欺压良民,致为汀人所嫉视,后乃改变政策,专以柔道行之,讲道外施医施药,办学校与士大夫相周旋,自是民教遂相安无事云”。
这实质上反映出A.西方文化传入与普及不会一帆风顺 B.中西文化由冲突到融合C.士大夫充当民教冲突的调解者角色 D.长汀教会放弃侵略权益29.民国时期上海最为著名的徽州茶号汪裕泰曾在一些报刊上做广告,它也是较早在《申报》刊登售茶广告的中国茶号。
高考押题卷文综历史(一)Word版含解析
历史(一)★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据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据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地点。
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种类黑。
A 后的方框涂2. 选择题的作答: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底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地区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署名笔挺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地区内。
写在试题卷、底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地区均无效。
4. 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地点用2B 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地区内,写在试题卷、底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地区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24.下表反应出西周社会的实质特色是A. 贵族生活腐化B.血缘色彩浓重C. 音乐发展快速D.社会等级威严【分析】注意题干设问的限制词“实质特色”,据资料信息,不一样的身份,使用乐器和乐舞的规模不一样,透过现象看社会的实质特色是:社会等级威严。
D 项切合题意要求; A 项与题意差距较大,可清除;B项资料没有反应,可清除;C 项与题意没关,可清除。
正确答案选择D 项。
【答案】D25. 孔子主张“知(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朱熹主张“居敬察醒”,二者的共通之处是A. 重申法治B. 重申德行涵养C. 重视教育D. 人性本善【分析】从资料看,两者都重申德行涵养,这是共通的地方, B 项切合题意;题意没关; C 项指向不明,与资料信息不符合;资料信息没有反应A 项与D 项内容。
正确答案选择B。
【答案】B26. 《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中写道:“始皇的焚书,武帝的尊儒,动机都一样。
”文中的“动机”主要指A.一致思想,稳固中央集权制度B.惟我独尊,建立皇帝的威望C.消灭异端学说D.繁华学术文化【分析】把“动机”放在资料所处的历史背景中剖析,主要指一致思想,稳固中央集权制度; B 项说法与题意有关,但不完整切合,可清除;C、 D 项与题意较远,可清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许昌高级中学)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押题卷1)-历史部分1.春秋战国时期,在儒家学派的大力提倡下,孝成为完整的、有关处理亲子关系准则的学说。
秦律对不孝罪的惩罚明显重于普通犯罪,如殴打祖父母、曾祖父母者,处以黥城旦舂的刑罚,对被控以不孝罪者,最重可判处死刑。
这表明A. 秦朝统治者事实上不排斥儒家学说B. 秦朝继承发展了儒家提倡的孝道观C. 秦朝用严厉的法律手段来维护孝道D. 秦朝时孝成为人们的日常行为规范【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秦律对不孝罪的惩罚明显重于普通犯罪,如殴打祖父母、曾祖父母者,处以黥城旦舂的刑罚,对被控以不孝罪者,最重可判处死刑”可知,题干是秦朝法律对于孝道的重视,故选C;秦朝以法家思想为治国的知道思想,排除A、B;材料无法体现孝成为人们的日常行为规范,排除D。
2.下表为中国古代有关水利制度的记载。
从记载内容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 历史王朝重视水利的兴修B. 封建官吏控制水权盘剥百姓C. 古代水利立法开始于汉代D. 封建政府重视水资源的管理【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从汉到元都通过立法加强了对水资源的管理,故D正确;材料中并无体现历史王朝重视水利的兴修,故排除A;材料中不能看出封建官吏控制水权来盘剥百姓,故排除B;唐朝《唐律疏议》就有关水利的立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选项。
3.下表是汉至明南北方户数的变化表呈现的史实表明A. 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B. 南方生产力水平更发达C. 区域经济格局的变化D. 北方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答案】C【解析】【详解】从表格数据来看北宋末年南方人口超过了北方,联系所学可知,这是经济重心南移的结果,表明区域经济格局发生了变化。
故答案为C项。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只是导致南方人口增多的原因之一,排除A 项;材料不能反映南北方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北方土地兼并情况,排除D项。
4.唐玄宗时简选翰林学士入值内廷,承命制诏书敕、批答表疏。
德宗时翰林学士陆贽常参与机要,时人“目为内相”;穆宗时宰相李逢吉势倾朝野,“惟翰林学士李绅……常排抑之”。
由此可知,唐代翰林学士之设A. 提高了行政效率B. 加强了监察机制C. 保证了决策质量D. 牵制了外朝相权【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惟翰林学士李绅……常排抑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时翰林学士入为皇帝顾问,参与机要的陆贽被看作“内相”、李绅敢于“排抑”大权在握的宰相,都体现出受到皇帝重用的翰林学士对相权的牵制,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行政效率和监察机制,故AB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决策权,故C项排除。
【点睛】“惟翰林学士李绅……常排抑之”是关键信息。
5.明清时期是中国传统农学最为发达的时期,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农书的增加,在数量上全面超越了以前各个历史时期。
《救荒本草》等应用植物学著作的产生是明清农学发展的又一特点,这些著作不仅对野生可食植物的形态、功效、食用方法进行详尽的描述,还配以图画,方便辨识利用。
这反映了当时A. 政府重视科学研究B. 人地矛盾突出C. 经世致用思潮盛行D. 运税制度改革【答案】B【解析】【详解】明清政局稳定和经济发展使人口迅猛增长,加之自然灾害频发,人地矛盾突出,导致这一时期救荒赈灾类农书的数量有所增加。
故答案为B项。
材料没有反映政府对农书的态度,排除A项;经世致用思潮是指学术研究与解决现实问题相结合,材料中农学发展的特点不是解决现实问题的正确方法,排除C项;这一时期农学发达与税制改革无关,排除D项。
6.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的关税固定为4%,但外商在广州卸货需给官员打点,大概会占到英商进出口货物的10%-40%。
《南京条约》英方关于关税的约定是:“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税,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这主要体现了 A. 英商对华进行商品倾销 B. 英国要求清政府明定关税 C. 中英两国走向正常贸易 D. 外商反感清政府税制腐败 【答案】B 【解析】【详解】鸦片战争前,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影响英商贸易,故英国在《南京条约》中要求明文确定税例,故选B 。
英商对华进行商品倾销是在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签订后,属于鸦片战争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A ;鸦片战争后,英国控制了中国海关,两国的贸易不是正常的贸易关系,排除C ;材料并未提及外商对清政府税制腐败的看法,排除D 。
7.有学者在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研究中指出:“所谓分权制衡是双向互动的。
揆诸参议员之本意,大概是想操政治上之主动,制人而不受制于人。
殊不知这种做法却因与其鼓吹的分权制衡理论不相吻合,不但不能能收限制行政首脑之效,反而授人以柄,引起反对派的激烈反对。
”作者旨在强调 A. 该法在政体设计上存在缺陷 B. 革命派内部存在着分歧C. 行政权有效的制约了立法权D. 政体的选择是因人立法 【答案】A 【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殊不知这种做法却因与其鼓吹的分权制衡理论不相吻合,不但不能收限制行政首脑之效,反而授人以柄,引起反对派的激烈反对”等信息来看,说明该法在政体设计上没有做到分权制衡的双向互动,存在缺陷。
故答案为A 项。
材料没有涉及革命派内部对于《临时约法》的态度,排除B 项;《临时约法》试图通过责任内阁制实现立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而不是行政权制约立法权,排除C 项;材料指出政体设计的缺陷不是从“因人设法”的角度,排除D 项。
【点睛】《临时约法》的某些制度设计反映了当时斗争形势和力量对比关系,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在即将交权让位之际,企图利用《临时约法》制约袁世凯、保卫民主共和成果的苦心和努力。
实际上,这也是《临时约法》局限性的表现,一些政体设计没有做到分权制衡的双向互动,“因人设法”得不偿失。
8.1984年,柳传志在中关村创办了一家小公司,张瑞敏着力改造青岛日用品电器厂,李经纬推出了一款“东方魔水”健力宝饮料,王石在深圳成立了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
他们的事迹反映了 A. 国有企业改革的开始 B. 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 C. 城市经济结构的松动 D. 计划经济的弊端严重 【答案】C 【解析】【详解】几位企业家创业,反映的是私营经济、集体经济等领域出现了新的所有制企业,新的经营模式,所以材料体现的是城市经济结构的松动,故选C 。
材料中的企业并非国有企业,排除A ;材料涉及的是改革,而非开放,排除B ;材料并未揭示计划经济的弊端,排除D 。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所列的这几个企业的所有制性质。
9.公元前4世纪的雅典财政紧张,每当战争发生时,经常征收财产税。
于是按照财产多少、能力大小分享政治权力的理论再度抬头。
富人不愿承担公益捐献,宁可把钱投到海里;而穷人掌权后、不以分享富人财富为满足,必欲剥尽其财产而后快。
这反映当时雅典 A. 人文精神缺失 B. 城邦财富外流 C. 公民意识淡漠 D. 贫富分化加剧 【答案】C 【解析】【详解】由材料“富人不愿承担公益捐献,宁可把钱投到海里;而穷人掌权后、不以分享富人财富为满足,必欲剥尽其财产而后快”可知,雅典公民考虑问题只从自己的个人利益出发,而不考虑城邦的集体利益,这折射出当时公民意识淡漠的现状,故选C 。
人文主义是一种理论体系,该主义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类的人性尊严,提倡宽容的世俗文化,反对暴力与歧视,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富人和穷人的选择是基于自身利益考虑的选择,也符合人文主义的内涵,排除A ;富人只是不愿意与穷人分享财富,不意味着城邦的财富外流,排除B ;材料并未提及富人和穷人占城邦总财富的比例变化,无法折射贫富分化程度是否加剧的结论,排除D 。
【点睛】本题学生只需要抓住材料“富人不愿承担公益捐献,宁可把钱投到海里;而穷人掌权后、不以分享富人财富为满足,必欲剥尽其财产而后快”的描述,学生可以根据选项中的内容提示予以逐一排除。
10.近代欧美国家的税收理念大多经历了从“税收法定主义”到“税收宪政主义”的演变,即从征税的权力基本控制在议会里,议会通过立法的形式规范征税的各项内容,转变为必须对代议机关的征税权进行宪法上的限制。
这表明欧美国家A. 宪政制度的完善B. 征税程序严格化C. 否定了议会至上D. 税收立法民主化【答案】A【解析】【详解】税收理念从“税收法定主义”到“税收宪政主义”的演变,表明近代欧美国家认识到必须对代议机关的征税权进行宪法上的限制,这一过程体现了宪政制度的完善。
故答案为A项。
材料反映的是对议会征税权的限制,不是规范征税程序,排除B项;C项说法绝对,限制议会征税权并非否定议会至上,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立法程序,排除D项。
11.1830—1889年英国主要进口谷物情况如下表所示,据此推断,英国1830—1889年英国进口小麦、大麦、燕麦的重量(千夸特)/年均1880—1889 70282 14849 14162A. 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入超地位B. 土地贵族的政治地位有所提升C. 政策调整推动了工业化进程D. 科技进步导致农产品价格下降【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英国1830—1889年英国进口小麦、大麦、燕麦的重量(千夸特)/年均”可知英国进口粮食在不断增加,这主要和工业革命的进行有关,因为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在轻工业,尤其是毛纺织业,大量土地被用来圈地养羊,导致粮食需要大量进口,C选项符合题意。
材料无法得出英国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A选项排除。
土地贵族的政治地位有所提升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
材料未体现农产品粮食价格下降,D选项排除。
12.下图是20世纪90年代,西方报刊上的一幅漫画。
该漫画反映了A. 发达国家一致强力推进自由贸易B. 欧洲内部充斥着反一体化的声音C. 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冲击着国际经济旧秩序D. 发达国家的一些产业面临经济全球化冲击【答案】D【解析】【详解】由漫画中的文字信息可知,20世纪90年代,以法国农业为代表的产业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趋势,正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的冲击,所以才会有是否要退出自由贸易舞台的争论,故选D。
从漫画中可知,发达国家内部出现了分歧,因此A项中一致强力推进的说法是错误的,排除;漫画反映的是反经济全球化的声音,而不是反一体化的声音,排除B;漫画反映的是发达国家内部,与发展中国家无关,排除C。
13.【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计划价格体制,农产品、矿产品、原材料等价格严重背离价值,农民收入低下,企业亏损严严重。
1978年12月,中共中央果断决策,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拉开了价格改革的序幕。
1979年到1984年,政府多次提高粮食、油料等农副产品收购价格。
1985年开始,除政府合同定购的少数品种外,其他农副产品价格随行就市,长达30余年的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宣告结束;工业生产资料价格实行政府定价和市场调节价并存的“双轨制”,允许企业对完成计划后的超产部分自主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