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耶拿教育制度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熾文
國立花蓮師院初等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花蓮市華西街123號
0920133068
fun5244@
摘要
在歐洲有四種著名學校改革實驗,分別是蒙特梭利、道爾頓制、弗來納特、與耶拿制度。自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耶拿制度就成為國際新學校運動之一。特別是耶拿制度強調自由教育歷程與系統性自我決定學習。今天耶拿制度已經愈來愈重要了。
從1923年,彼德彼德生教授就在耶拿大學發展耶拿制度教育理念。
耶拿學校有四項教育重點:談話、遊戲、自由工作與慶典活動。耶拿教育理念主要目標在發展學生的社會能力,學習與團體相處、學習工作。同時要發展學童之情緒、智慧、感情與操作能力。
最後本文提出幾點對教育改革之啟示。
關鍵詞:耶拿制度、教育改革
「彼德生先生繼續保持了耶拿大學對於教育研究的良好傳統,而且有過創造的貢獻。對於德意志國民教育的改進,小學教師訓練水準的提高,他曾經作過長時期的奮鬥。他是一位高貴的大學教授,同時也是青年學生的良友、顧問與提攜者。耶拿大學,尤其是教育學院的全體教師,對於彼德生先生,永遠保持著光榮的紀念。------------------德國耶拿大學校長為彼德生教授所發訃文中間幾句重要的話。
----引自田培林著,1986:817
在歐洲有四種著名學校改革實驗,分別是蒙特梭利(Montessori)、道爾頓制(Daltonplan)、弗來納特(Freinet)、與耶拿制度(Jenaplan)。國內對前二種教育理念、制度已有許多文獻研究,唯對弗來納特與耶拿制度較為陌生,筆者在德東共參觀三所耶拿制度的學校,對於彼德生教授所創設之制度、理念與教育措施,特別感到興趣,擬藉本文加以介紹並提出幾點教育實驗的啟示。
一、彼德生教授生平事略
耶拿制度(Jenaplan)是彼德生教授(Petersen,1884-1952)在耶拿(Jena)大學時所創設一種教育理念。(King,1970)彼德生於一八八四年四月二十六日生
;一九五二年三月二十一日,以流行性感冒,死於耶拿,享年六十八歲。在高級中學畢業後,他曾經在各大學學習的主要科目是歷史學、語言學和哲學,最後才轉入耶拿大學,完成大學教育,考取哲學博士的學位。(田培林,1986)彼德生在漢保任高級中學教師的時期,他曾經參加過教育革新運動。同
時,他仍不斷的作學術研究的工作。因而在一九二○年,經過法定的手續,獲得了在大學任教的資格,從一九二三年起,一直到他死的時候,差不多全部時間,都是在耶拿大學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彼德生教授認為教育實際和教育理論同樣的重要,所以他對於美國的設計教學法、道爾頓制、文那特卡制,都曾作細心研究。(田培林,1986)
彼德生根據「學校團體生活」,「分組自由學習」等新教育原理,在一九二三年,他到耶拿的時候,就創設了實行耶拿制的學校,並且把這個新學校附設在耶拿大學的行政系統中間,作為試驗和實習的學校。彼德生教授保持了德國學校教育改良運動者傳統習慣,對於新的試驗,非常的小心、謹慎,所以實行耶拿制的學校,發展很慢。德國教育改進的運動中,不管是那一派的學者,那一黨的政治家,永遠不曾採用過「跳躍」的步驟,甚至納粹專政時的蠻橫,都沒有例外。所以彼德生教授在新教育運動中,雖然主張改制,但是他們仍能夠保有這樣堅定的立場。(田培林,1986)
彼德生教授的實驗過程是逐步漸進地發展,期間也曾受到政治因素影響而中斷,例如一九五○年,彼德生教授的耶拿制學校,將要完成,教育行政當局,突然頒佈命令,把彼德生教授將近三十年努力所建立的試驗學校,立即解散,不准繼續辦理。彼德生教授在德國的教育學術界是代表著一種新趨勢,和德國一般正統的教育理論不太一致。
彼德生教授不僅是教育實驗家,同時也是教育理論建構者,終其一生出版許多教育論著,可謂著作等身,著作有《普通教育科學》,此外尚有《馮德哲學中的發展觀念》(1908)、《學校制度改良與新教育》(1925)、《歐洲的新教育運動》(1926)、《在教育科學影響下的哲學》(1926)、《對人生貢獻的科學》(1934)等等。
二、耶拿教育實驗學校舉隅
在德國境內,耶拿制度學校大多在德東地區,筆者在柏林地區共參觀三所耶拿制度學校,分別是里本納小學(Liibbenau Jenaplan Schule)、彼得彼得生小學(Peter-Petersen Schule)、克里斯多福小學(Christoph-Martin Wieland Schule)等,以下就參觀與訪談所得分析如下:
(一)里本納小學
里本納小學是位於柏林市郊區,屬於耶拿制度的教育學校,校舍建築外貌較為老舊,也無明顯的校門,全校僅有一棟教學大樓及一座沙地之遊戲場所。根據校長的口述,在東德時期曾下令禁止推行耶拿制度,迨至一九九0年兩德統一之後,才重新恢復。學校小學部係6至12歲兒童就讀,採自由學區制,全
120位,共6班。
里本納學校的環境是以耶拿教育理念所設計的,故有寬敞沙地、遊戲場、寬廣草皮、與各項工藝教室。
彼德生的教育理念有四項重點:
1.談話:希望透過談話課程設計,強調學生自我表達與溝通能力。
2.遊戲:重視兒童的遊戲,以培養人際互動與開展內在動力。
3.自由工作:藉勞動與作業,學習技藝與責任感。
4.慶典活動:如聖誕節等,由學生分組負責、設計、主持。(陳惠邦,2001)
其次,在課程與教學方面,里本納小學堅持每個學生都是獨立自由個體,有其獨特價值與能力。在上課情形則採混齡分組教學,一至三年級混齡分組,四至六年級混齡分組,每位教師都要負責班上各學習內容教學。其日課表內容如下:
表1里本納小學日課表
時間內容備註
8:00-8:15導師時間導師時間屬於分享及發表生活事件。
8:20-9:55分齡上學科課程每天只有8:20-9:55是分齡分科學習,其他時
間均為混齡分組。
10:00-10:15點教師與學生至餐廳用餐或在教室內分享點心10:15-10:40下
10:45-12:00團
12:00-12:45中
12:45-14:30活
14:30下課14:30下課後,另有收費之託育課程,這是為了
因應職業父母,解決家長上班無法接送問題。資料來源:根據學校簡報資料摘錄
混齡分組上課,能培養不同年級學生之人際合作協助,為達成此理想,每班設有「認養制度」,由高年級學生認養一位低年級學生,協助飲用餐點或學習等。課程方面,強調主題課程設計,例如交通安全,實際由老師設計騎腳踏車情境,教導每位同學實際騎腳踏車,通過各項交通規則。
教師教學方面,大多採用問答教學,注意每位學生回答能力,並給予成就感表現。班級常規則由師生共同討論訂定,上課時,學生都能表現自律精神,如有吵鬧聲,老師都以「噓」聲代替斥責聲,充分表現學生自由與自律之行為。
由於彼德生重視兒童遊戲,因此,里本納學校操場上有一寬敞沙地,沙地上有鏟子、玩具車等,幼童自由自在地玩沙,在遊戲中開展內在人性與同儕互動。
第三,評量方面,耶拿精神在尊重每位兒童學習自立自主,小學一至四年級都沒有量化評量,也無等第之分。每半學期,導師與家長共同討論學生各項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