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大材料物理性能复习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材料的热学性能

1.热容的概念(P42):热容是分子或原子热运动的能量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物理量,其定义是物体温度升高1K 所需增加的能量。温度不同,物体的热容不一定相同,温度T 时物体热容为:)/()(K J T Q C T T ∂∂=(简单点就直接用这个吧:T

Q C ∆∆=) PS :物理意义:吸收热量提高点阵振动能量,对外做功,加剧电子运动

比热容(单位质量):T

m Q C ∆•∆= 2.晶体热容的经验定律(P42):

杜隆—珀替定律:恒压下元素的原子热容为25J/(K ·mol)

奈曼—柯普定律:化合物热容等于构成此化合物各元素原子热容之和

3.从材料结构比较金属、无机非金属、高聚物的热容大小(P46):

A 金属:a 纯金属:热容由点阵振动和自由电子运动两部分组成:

T T C C C e V L V V γα+=+=3

b 合金金属:符合奈曼—柯普定律∑==+++=n

i im i

nm n m m m C x C x C x C x C 12121Λ

B 无机非金属:a 符合热容理论,一般都是从低温时的一个低数值增加到1273K 左右近似于 25J/(K ·mol)的数值;b 无机材料热容与材料结构关系不大,但单位体积热容与气孔率有关,多孔质轻热容小;c 当材料发生相变:一级相变:体积突变,有相变潜热,温度Tc 热容无穷大,不连续变化;二级相变:无体积突变,无相变潜热,在转变点热容达到有限极大值(P47

C 高聚物:多为部分结晶或无定型结构,热容不一定符合理论式,热容相对较大,且由化学结构决定,温度升高链段振动加剧,改变链运动状态(主链、支链(链节、侧基))。 4.从材料结构比较金属、无机非金属、高聚物的热传导机制(P53):

A 金属:有大量自由电子,且电子质轻,实现热量迅速传递,热导率一般较大。纯金属温度升高使自由程减小作用超过温度直接作用,热导率随温度上升而下降;合金热传导以自由电子和声子为主,因异类原子存在,温度本身起主导作用,热导率随温度上升增大。

B 无机非金属:晶格振动为主要传导机制,即声子热导为主,约为金属热传导的三十分之一。

C 高聚物:热导率与温度关系比较复杂,但总体来说热导率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高聚物主要依靠链段运动传热为主,而高分子链段运动比较困难,热导能力比较差。

5.材料热膨胀物理本质:热膨胀是指物体体积或长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现象。膨胀是原子间距(晶格结点原子振动的平衡位置间的距离)增大的结果,温度升高,原子平衡位置移动,原子间距增大,导致膨胀。双原子模型:P49 图2-

6.

图2-5 热焓、热容与加热温度的关系)。

6.热膨胀系数和熔点之间的关系(P49):温度升高至熔点,原子热运动突破原子间结合力,破坏原固态晶体结构变为液态,所以固态晶体膨胀有极限值。 格律乃森定律:C V V V T Tm m V =-=

0α (C 为常数,约在0.06-0.076之间,) 线膨胀系数与熔点:022.0=m l T α 固态晶体熔点越高,膨胀系数越低,间接反映晶体原子间结合力大小。(增大) 7.热分析法概念:测量材料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热效应所产生的温度和时间的关系。但材料固态相变时,产生的热效应小,普通热分析测量精度不高。

8.差热分析法概念:在程序控温下,将被测物与参比物在相同条件下加热或冷却,测量试样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差随温度、时间的变化关系。

对参比物的要求:应为热惰性物质,在测试温度围本身不发生分解、相变、破坏,也不与被测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且比热容、热传导系数应尽量与试样接近。(如硅酸盐采用Al 2O 3、MgO ;钢铁采用镍。)

9.热应力(P63):由于材料热膨胀或收缩引起的应力称为热应力。 材料应力:)()(0T T E l

l E -'-=∆-=σσ 产生原因:杆件材料两端完全刚性约束,热膨胀无法实现,则杆件与支撑体间产生很大应力;多相组成材料,不同相膨胀系数不同,温度变化时各相膨胀收缩量不同而相互牵制产生热应力;各相同性材料,存在温度梯度时也会产生热应力。

10.抗热冲击断裂(P64):发生瞬时断裂,抵抗这类破坏的性能。 第一热应力断裂抵抗因子:max )1(T E

R f ∆=-=αμσ 最大热应力max σ不超过强度极限f

σ,则材料安全。材料可承受温度变化围越大,热稳定性约好。 第二热应力断裂抵抗因子:αμλσE R f

)1(-=',h r S R T m 31.01max •'=∆ R '越大,热稳定性约好。(散热) 第三热应力断裂抵抗因子:a p R C R R ='=''ρ

(冷却速率) 抗热冲击损伤(P62):在热冲击循环作用下,材料表面开裂、剥落,并不断发展,最终碎裂或变质,抵抗这种破坏的性能称为抗热冲击损伤性能。

抗热应力损伤因子R R '''''''和,二者值越高抗热损伤性能越好。

11.提高抗热冲击断裂措施(P69):

1)提高材料强度σ,减小弹性模量E ,使E

σ提高(同种材料若晶粒细小、晶界缺陷小、气孔少且分散均匀,往往强度高,抗热冲击性能好)。

2)提高材料的热导率λ,提高R '(λ大的材料传递热量快,材料外温差较快得到缓解、平衡,降低短期热应力的聚集)。

3)减小材料的热膨胀系数α,热膨胀系数小的材料,在同样温差下产生热应力小。

4)减小表面热传递系数h ,保持缓慢散热降温。

5)减小产品的有效厚度m r 。

第二章 材料的导电性能

1.超导电性(P115):一定低温条件下,材料突然失去电阻的现象。(超导态电子对运动不耗能)

超导体的两个基本特性:A 完全导电性:电阻为零,超导体为等电位,部没有电场。 B 完全抗磁性(迈斯纳效应):屏蔽磁场和排除磁通的性能。 2.固溶体的导电性:

1)固溶体组元浓度影响:形成固溶体合金导电率降低,原因A 溶质原子引起溶剂点阵畸变,破坏晶格势场周期性,增加电子散射概率,增大电阻率;B 组元间化学相互作用增强,有效电子数减少,电阻率增大。

2)有序固溶体:A 组元间化学相互作用加强,电子结合比无序固溶体强,电子数减少,电阻率增强;B 晶体的离子电场有序化后更对称,减少电子散射,电阻降低,这一因素占优势。总体合金电阻降低。

3)不均匀固溶体:冷加工变形使电阻减小。形成不均匀固溶体时,点阵形成原子偏聚,偏聚区成分与固溶体成分不同,原子聚集区域的集合尺寸与电子波波长相当(1nm ),可强烈散射电子波,提高合金电阻率。聚集区域的原子为有序排列,冷加工能有效地破坏固溶体中的这种近程有序状态,是不均匀组织变成无序的均匀组织,因此合金电阻率明显降低。 温度、压力、形变对于导电性质的影响

温度:金属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温度升高会使离子振动加剧,热振动振幅加大,原子的无序度增加,周期势场的涨落也加大。这些因素都使电子运动的自由程减小,散射概率增加而导致电阻率增大。大多数金属在熔化成液态时,其电阻率会突然增大约1.5~2倍,这是由于原子排列的长程有序被破坏,从而加强了对电子的散射,引起电阻增加。

应力的影响:弹性应力围的单向拉应力,使原子间的距离增大,点阵的畸变增大,导致金属的电阻增大。高的压力往往能导致物质的金属化。引起导电类型的变化,而且有助于从绝缘休—半导体—金属—超导体的转变。

冷加工变形的影响:引起金属电阻率增大,是由于冷加工变形使晶体点阵畸变和晶体缺陷增加,特别是空位浓度的增加,造成点阵电场的不均匀而加剧对电子散射的结果。若对冷加工变形的金属进行退火,使它产生回复和再结晶,则电阻下降。再结晶生成的新晶粒的晶界增多,对电子运动的阻碍作用增强所造成的,晶粒越细,电阻越大。(回复退火可以显著降低点缺陷浓度,因此使电阻率有明显的降低。再结晶过程可以消除形变时造成的点阵畸变和晶体缺陷,所以再结晶可使电阻率恢复到冷变形前的水平。)

3.金属化合物导电性:合金导电率比纯组元低,因原子间一部分金属键转化成共价键或离子键,有效电子数减少,电阻率增高。

4.多相合金的导电性:与组成相的导电性、相对量、合金的组织形态有关。

5.影响金属导电性的因素(P119):

1)温度:温度升高,热振动振幅加大,原子无序度增加,电子运动自由程减小,散射概率增大,电阻率增大。)1(0T T αρρ+=

2)应力:拉应力使原子间距增大,点阵畸变增大,电阻增大。电阻率)1(0ασρρ+=。

3)冷加工变形(塑性变形):使晶体点阵畸变,晶体缺陷增加,空位浓度增加 ,造成离子场不均匀,对电子波散射率增大,导致电阻增加。回复退火再结晶降低缺陷浓度,降低电阻率。 6.三个热电效应概念及物理本质:热电效应指热与电的转换效应

1)第一热电效应(塞贝克效应P141):两种不同导体组成一个闭合回路,若两接头处存在温差,回路中将有电势及电流产生。回路中产生的电势、电流称为热电势、热电流;该回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