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学基础》
信息管理学基础PPT课件
1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管理
1.3 信息管理概述
1.3.4 信息管理流程:信息生命周期管理(ILM)
信息生命周期(Information Life Cycle)
信息是一种具有生命周期的资源,随着在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 的不同而起起落落 信息管理模型:对信息进行贯穿其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
包括:创建 使用 归档和处理
20世纪40年代,随着信息量的指数增长,产生了-科技信息机构
科技信息机构的任务:对科技信息进行搜集、加工、存储、检索和
提供利用
.
7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管理
1.4 信息管理的沿革及发展
1.4.2 技术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以信息流控制为核心,以计算机为工具,以自动化信息处 理和信息系统建造为主要工作内容。
背景:计算机技术及相关信息技术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
Time
Manage / Store
相对的IT预算!
.
.
4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管理
(1)1信.3息信创息建(管产理生概/发布述)阶段
1.3.4 信息管理流程:信息当因生前而命在自周网由络度期环、管境随理下意由性(用强I户LM产)生
信息生命周期(Information应当Li充fe分C考y虑cl信e)息资源的后续使用
信息服务的耗费越来越大 (3)信息和信息服务中的有偿成分增多,
需要经济手段对之进行研究和管理
高速信息网的负面作用比信息技术应用带来的问题严重 (1)信息量急剧增长,网络无序扩大,网上信息陷入严重混乱 (2)信息污染。 (3)信息侵权和安全 (4)根据需求和效率配置网上信息资源的难度更大。
信息利益 (知识产权、跨国数据流、信息收费、信息成本等)
信息管理学基础1-4章重点
信息管理学基础1-4章重点1-信息与信息管理1.1结合实际的应用领域,认识和理解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1.1.1信息概念: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1.1.2信息管理:人类综合采用技术的、经济的、政策的、法律的、人文的方法和手段对信息流进行控制,以提高信息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效用价值为目的的一种活动。
1.2信息管理研究及实践的多重视角,及不同视角的特点;1.2.1信息管理研究的多视角及特点:①从技术上视角,信息管理主要研究用手工方式和计算机方式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处理,使之有序化存储、便于快速检索并传递给特定利用者。
②从经济视角,主要研究以信息的生产、流通和利用为基础的信息市场,包括信息产业、信息经济的形成、发展、特征和运行模式,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信息技术的评价和选择以及信息经济效益评价等方面的问题。
③从行政和法律视角,立足于政府职能,运用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对信息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着眼于协调和解决社会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新冲突、新的利害关系,促进社会更充分的利用信息,更好的发挥信息的社会功能,为实现某种发展目标服务。
④从人文角度,立足于研究信息流控制中的道德、伦理、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建设。
1.3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思想及方法;1.3.1信息生命周期管理:是一种信息管理模型,对信息进行贯穿其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从创建到使用到归档和处理,它是一种针对信息主动管理的过程策略,其宗旨在于保证信息传播的连续性。
1.3.2方法:①信息创建阶段,创建阶段是信息生命周期的初始阶段②信息采集阶段,采集是信息资源得以开发和利用的基础和起点③信息组织阶段,是为信息集合提供有序化的结构④信息存储阶段,信息存储是实现信息价值的基础⑤信息利用阶段,是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宗旨,是用户对所提供的信息有效地运用的过程⑥信息清理阶段,随着信息老化失去价值,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对没有保留或保存必要的信息经行清理或销毁。
(完整版)信息管理学基础教案
(完整版)信息管理学基础教案一、基本信息1. 教案名称:信息管理学基础教案2. 适用对象:信息管理学专业学生3. 编写时间:xxxx年xx月xx日4. 编写人:XXX二、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信息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技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管理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 信息管理学概述1.1 信息管理学的定义与特点1.2 信息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畴1.3 信息管理学发展历程与现状2. 信息资源与信息环境2.1 信息资源的特点与分类2.2 信息环境对信息管理的影响2.3 信息管理中的信息需求分析3. 信息管理的基本原理3.1 信息管理的目标与任务3.2 信息管理的组织与设计原则3.3 信息管理的流程与方法3.4 信息管理中的质量控制与评价4. 信息管理技术与工具4.1 信息管理系统的构成与功能4.2 信息管理软件的应用4.3 信息管理硬件的选型与配置4.4 信息管理中的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5. 信息安全与保护5.1 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与威胁5.2 信息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5.3 信息安全意识的培养与教育5.4 信息管理中的隐私保护与合规问题6. 信息管理的创新与发展趋势6.1 信息管理创新的重要性与意义6.2 信息管理的新技术与应用趋势6.3 信息管理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角色与挑战6.4 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和展望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授课法:结合理论与实践,采用讲授与示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 讨论与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分析实际案例,并解决问题。
3. 实践与操作:通过实践操作信息管理软件、硬件等,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4. 互动与合作: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教学评价与考核1. 学生课堂表现:包括主动参与讨论、提出问题、与他人合作等。
2. 作业与实验报告:包括课后作业、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
3. 期末考试:对学生对信息管理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信息管理学基础
信息管理学基础
1信息管理学基础
信息管理学基础是一门研究如何利用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来管理企业众多业务及资源的学科,让企业数字化运作获得更高效,快速,节约成本的优势。
它涵盖了信息系统的计算机知识,以及信息资源的技术、管理、法律和经济学知识,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
2信息管理学研究发展
信息管理学基本知识涉及企业信息系统安全,信息链接,经济数据处理,信息搜索,等科学和技术研究方面的重要内容。
信息管理学的研究及应用主要是为了推动企业现代化,促进企业优化组织结构,提高效率和创新力,改善企业绩效,建立分布式的信息管理机构,使企业成为一个自适应的战斗组织。
3工作原理及应用实践
信息管理学基础的内容包括企业重组,业务流程更新,管理架构重塑,提升信息系统灵活性,构建智能化管理系统,综合技术框架,企业资源计划,信息安全,信息质量,支持信息网络及云计算服务,建立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等信息系统方面的相关研究。
企业实施信息管理学的技术及管理方面可实现快速的资源调度,提高企业的综合绩效,促进企业获得更高的创新能力。
信息管理学基础的学习及研究,既从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融合各种学科知识,又要把目前领先的科技理论运用到企业实践中,才能实现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体改造,实现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适应性和可持续性改进。
信息管理学基础教案范文大全
信息管理学基础教案范文大全第一篇:信息管理学基础教案信息管理学基础教案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管理一、教学目的掌握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了解信息的特征及分类,关注信息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明确信息管理的内容及任务,掌握信息管理的沿革及发展。
二、教学内容1.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 2.信息特征、性质、分类3.信息化的内容特征及重要作用4.信息管理的对象、内容、目标和任务5.信息管理的沿革与发展三、本章重点1.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2.信息化的层次、阶段3.信息管理的内容任务 4.信息管理的发展历程【重要概念】信息知识负熵语法信息语用信息语义信息信息流社会信息化信息社会GII “三金”工程信息管理文件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管理【简答】1、如何理解通讯领域信息的含义?2、简述数据、信息、知识之间的关系。
3、简述信息的特征和分类。
4、试分述信息管理四个典型阶段。
【本章知识点】1、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
2、信息特征、性质、分类。
3、信息化的内容特征及重要作用。
4、信息管理的对象、内容、目标和任务。
5、信息管理的沿革与发展。
第二章信息交流一、教学目的掌握信息交流的条件和要素、掌握信息交流传播过程的栈交流,了解信息的社会代理交流,掌握信息传递的基本规律,理解信息交流的实现机制。
二、教学内容1.信息交流概念、信息交流行为2.信息交流的基本条件和要素3.信息交流传播的模式和特征4.信息的社会代理交流过程,信息栈和栈交流5.信息传递的基本规律 6.信息交流的实现与障碍三、本章重点1.信息交流的条件要素 2.栈交流3.信息守恒原理、信息扩散原理 4.信息交流的实现机制【简答】1、简述信息交流的含义与特征。
2、理解信息交流与认识过程。
3、信息交流有哪些条件和要素。
4、怎样理解信息交流与传播中的栈以及信息交流传递中的代理。
5、简述S、R、T信息守恒的含义。
6、了解信息扩散原理的内容。
7、简述两种信息变异的形式和原因。
(完整版)《信息管理学基础》
(完整版)《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管理第一节信息的含义【本章考点】1、信息、全信息、社会信息的概念(2010年名词解释)2、信息的特征3、社会信息化的含义及层次4、信息管理的内容及任务5、信息管理的沿革发展【本章重难点】1、社会信息化2、信息管理的目标和任务3、信息管理的发展阶段及基本特征【知识点详细讲解】一、信息概念的发展1、消息层面的信息早期,人们对信息的理解是很肤浅的,仅停留在字面上,把信息看做是消息的同义语。
这种认识甚至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唐朝诗人李中曾吟出了“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的名句。
诗中的“信息”就是指音信、消息。
在西文中“信息”(information)和“消息”(message)两个词汇在许多场合也是相互通用的。
2、通信领域的信息概念最早把信息作为科学对象来加以研究的是在通信领域。
(1)哈特莱的开创研究1928年,哈特莱把信息理解为选择通信符号的方式,并用选择的自由度来计量这种信息的大小。
(2)申农的负熵理论1948年,通信专家申农以概率论为工具,阐明了通信中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给出了计算信源信息量和信道容量的方法和一般公式,得到一组表示信息传递重要关系的编码定理,即负熵理论,把信息定义为用来减少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3)维纳的控制理论1950年,控制论的奠基人维纳则把信息看做广义通信的内容,把人与外部环境交换信息的过程看做是一种广义的通信过程,即泛指人与人、机器与机器、机器与自然物、人与自然物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换。
维纳同样也把信息解释为负熵。
3、经济科学的信息概念不确定性与信息之间关系的研究在20世纪40年代就受到许多经济学家的关注。
这些关于信息的理解也在不断影响着其他领域的研究,例如有关风险定性的减少(信息的获取)与成本、收益联系起来,取得了突出成果。
4、信息的生物科学概念英国生物学家W.阿思比把信息定义为“变异度”,他认为,任何一个集合包含的元素的数目以2为底的对数就是该集合的变异度。
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一章信息的概念
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一章信息的概念1.1信息与信息管理1.1.1信息的概念信息:负熵,认为是对不确定性的消除,信息就可以衡量事物的有序性。
动植物之间的交流,生物体遗传信息,DNA、RNA,都可以称为信息;生物计量学:遗传信息,病理信息…科技信息服务,金融,产品,客户需求,产品变化…哲学家:信息是事物的属性和特征,信息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从科学角度:北邮教授,信息概念:1、本体论层次;2、认识论层次•本体论层次信息•认识论层次信息•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人对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感知)在认识层次上,没有主体就没有信息;在本体论层次上,信息的存在不以主体的存在为前提认识论的层次的信息概念比本体论层次的信息概念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因为主体具有感知能力、具有理解能力、具有目的性。
1.1.2 信息的特征•信息存在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信息产生的广延性和无限性•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无限性•信息对物质载体的独立性(名画等特例)•信息对认识主体的相对性•信息对利用者的共享性•信息的不可变化性和不可组合性•信息产生和利用的时效性1.1.3信息的分类•按信息描述对象划分:自然信息、生物信息、机器信息和社会信息•按信息的性质分: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按利用者:实在信息(事物客观信息)、先验信息(知识储备)和实得信息(通过观察事物获得的信息 =实在-先验)•信息传递方向:纵向信息、横向信息和网状信息•信息内容:科技、经济、政治...•信息的流通渠道:正式信息和非正式信息1.1.4 信息链中的数据、知识和信息Information chain 数据链由事实,数据,信息,知识,智能五个要素构成•事实:人类思想和活动的客观映射•数据是事实的数字化、编码化、序列化、结构化•信息是数据在信息媒介上的映射•知识是对信息的加工、吸收、提取和评价的结果•智能是运用知识的能力信息链的上游面临的是物理属性,下游面向认知属性数据 + 背景 = 信息•数据是载荷或记录信息按照一定规排列组合的物理符号,他可以是数字、文字、符号,也可以是声音或者计算机代码。
《信息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信息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1、课程信息课程代码:0500823课程中文名称:信息管理学基础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Information Management课程类别:必修课程学分数:2课程学时数:36(理论)+ 24(课外实验课)+ 6(课外实践课)授课对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2、课程简介:本课程作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一门基础性、导论性课程,目的是使学生系统了解和掌握信息的生存、分布、传播、获取、加工、利用的规律、方法和信息管理的业务流程,不仅使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后,对信息管理领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也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开展实际的信息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3、课程概述:本课程从人类社会信息过程出发考察信息管理活动,重点介绍和讨论了信息和信息管理的内容及特征,信息的交流传递,信息分布,信息获取,信息组织,信息检索,信息系统,信息服务,信息机构及其管理,信息政策与信息法律等方面的内容;同时结合网络及数字环境,探讨信息管理具体领域在网络环境中的应用,以及所出现的新发展和新动向。
4、修课条件:本课程为大学一年期第1学期开始,无前导课程。
5、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使学生了解信息管理学的产生、沿革和发展,认识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信息现象、信息关联及信息环境,掌握信息管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的定量规律,掌握和灵活运用人类信息活动各环节过程的基本规律、基本技术方法,能分析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各领域的信息需求,并有效保证满足这些信息需求;2、通过安排相关实验和实践学习,在信息获取、信息组织、信息检索和信息系统等部分获得直接的感性认识;3、课堂教学与现场考察相结合,让学生全面了解信息管理的业务流程,安排学生参观和考察信息中心、企业信息系统,把教学内容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6、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及专题小组讨论、课外实验、专家讲座、参观相关信息机构7、学时安排:注:实验及实践课程为课外学时第一讲信息与信息管理(4学时)主要内容:关于信息;信息化与信息社会;信息管理概述;信息管理的沿革及发展重点:1、结合实际的应用领域。
信息管理学基础
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一部分信息管理一.熟悉和掌握1.当信息产生后,要流向特定的利用者,于是在信息生产者和利用者之间形成了源源不断的流,即信息流。
信息流由两条渠道流向利用者,一条是直接由生产者流向利用者,另一条是信息在信息系统的控制下流向信息利用者。
前者称为信息传递的非正规渠道,后者称为信息传递的正规渠道。
2.信息管理的概念:P22 **信息管理不仅是对信息的管理,而是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信息、人、机器、机构等)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要求。
信息管理的实质就是人类综合采用技术的、经济的、政策的、法律的、人文的方法和手段对信息流(包括非正规渠道和正规渠道中的信息流)进行控制,以提高信息利用效率、最大限度的实现信息效用价值为目的的一种活动。
(简记:1.综合方法控制信息流 2.提高利用率 3.实现信息的价值)3.信息管理研究的内容:P23 **·从技术角度,研究手工方式和计算机方式(当前主要是计算机网络方式)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处理,使之有序化存贮、便于快速检索并传递给特定的利用者。
信息管理的方法(或支持工具)有:分类、主题、代码、数据库、元数据、搜索引擎和各类信息系统、网络等。
·从经济角度,主要研究信息市场,信息产业、信息经济的形成、发展、特征和运行模式,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信息技术的评价以及信息经济效益评价等问题。
·从行政和法律角度,运用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对信息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解决社会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促进社会更充分地利用信息,更好地发挥信息的社会功能。
·从人文角度:在网络环境下,人们的信息行为仅仅依靠行政和法律手段是难以有效约束的,必须通过人文精神的培养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对信息活动进行管理。
信息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领域,其理论方法涉及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心理学、学等众多学科。
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三版
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三版1. 引言信息管理学是指将组织对信息的需求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进行信息资源的获取、处理、存储、传递和利用的学科。
本文将介绍《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三版》,该教材对信息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进行了全面深入的介绍,对于学习者理解和掌握信息管理学的基础知识非常有帮助。
2. 内容概要《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三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2.1 信息管理的概念与特点信息管理的概念是指在组织中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以支持组织的决策和运营活动。
本教材将详细介绍信息管理的特点,如信息的可靠性、时效性、价值性等。
2.2 信息管理的基本原理信息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信息转换、信息流动、信息利用三个方面。
本教材将详细介绍这些原理的内涵和作用,帮助学习者理解信息管理的基本工作方式。
2.3 信息管理的方法与技术信息管理的方法与技术主要包括信息需求分析、信息组织与存储、信息检索与利用等方面。
本教材将详细介绍这些方法与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为学习者提供实际操作的指导。
2.4 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施信息管理系统是指将信息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实践,用于组织管理和运营决策的工具。
本教材将介绍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施过程,帮助学习者理解和掌握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和运维技术。
3.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三版》,学习者将能够达到以下几个目标:•理解信息管理的概念与特点;•掌握信息管理的基本原理;•熟悉信息管理的方法与技术;•具备设计与实施信息管理系统的能力。
4. 学习评估为帮助学习者检测自己的学习进展,本教材将提供有关的练习题和案例分析。
学习者可以通过完成这些练习和案例分析,自我评估自己对信息管理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在实际问题解决中能否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5. 结语《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三版》是一本系统而全面的教材,通过学习本教材,学习者可以全面理解信息管理学的基础知识,并能够在实践中灵活应用所学的方法和技术。
这本教材是信息管理学基础学习的重要参考书,值得学习者认真阅读和学习。
信息管理学基础
教育信息管理是指对教育机构内部的各类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存储、分析和利用的过程,以提高教 育机构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
详细描述
教育信息管理包括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资源管理、教学管理等多个方面。通过教育信息管 理,教育机构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信息管理前沿问题与
图书馆信息管理
总结词
图书馆信息管理是指对图书馆的藏书、读者信息、借阅记录等各类信息进行收集 、整理、存储、分析和利用的过程,以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详细描述
图书馆信息管理包括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建设、数字图书馆建设、读者服务管理、 文献资源建设等多个方面。通过图书馆信息管理,图书馆可以更好地满足读者的 需求,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大数据概述
大数据是指数据量巨大、类型多样、处理难度高的数据集合,它需要使用新的处理技术和 方式才能挖掘出其中的价值。
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的关系
云计算为大数据提供了存储和计算的基础设施,使得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成为可能;而大 数据技术的发展又推动了云计算的进步和应用范围的扩大。
信息法规与伦理
04
信息法律法规
利用数据预处理技术,对数据进行清洗、去重和整合, 提高数据质量。
数据挖掘与分析
通过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算法,发现数据中隐藏的模 式和关联。
数据可视化与交互
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将复杂数据以直观的方式呈现 给用户,提高数据可理解性。
社交媒体信息管理问题与挑战
信息过载问题
社交媒体上信息量巨大,用户难以筛选和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信息隐私与安全
信息隐私的概念
信息隐私是指个人或组织依法享 有的个人信息不被非法获取、披 露、利用以及受到其他侵害的权 利。
《信息管理学基础》课件
信息管理的共享原理要求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以支持信息的共 享和协同。
信息管理的共享原理要求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机制,以促进信息的传 播和利用。
信息管理的进化原理
01
进化原理强调信息管理是一个不断进化的过程,需要不断适应变化的 环境和需求。
信息管理的价值原理要求 将信息管理与其他管理活 动相结合,以提升组织和 个人整体价值。
ABCD
信息管理的价值原理要求 重视信息的收集、整理、 分析和利用,以实现信息 的价值最大化。
信息管理的价值原理要求 关注信息管理对决策的影 响,以提高决策效率和效 果。
信息管理的共享原理
01 02 03 04
共享原理强调信息的共享和协同,以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和效果。
信息组织
将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和编目的过程 ,以便更好地管理和利用信息。
信息检索与信息服务
信息检索
根据用户的需求,从信息库中查找和获取信息的过程。
信息服务
提供信息咨询、信息推送、信息评价等服务的过程,以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03
信息管理的基本原理
信息管理的系统原理
系统原理强调信息管理是一个有机的 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相互关联、相互 影响。
信息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广泛,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 技术、数据库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信息处理 效率,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
信息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可以实现自动化信息采集、处 理和存储,提高信息处理速度和准确性。同时,信息技术还 可以实现信息的安全保护和隐私保护。
信息管理的常用方法与工具
02
信息管理的进化原理要求不断优化信息管理流程和方法,以提高信息 管理效率和效果。
(完整版)《信息管理学基础》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管理第一节信息的含义【本章考点】1、信息、全信息、社会信息的概念(2010年名词解释)2、信息的特征3、社会信息化的含义及层次4、信息管理的内容及任务5、信息管理的沿革发展【本章重难点】1、社会信息化2、信息管理的目标和任务3、信息管理的发展阶段及基本特征【知识点详细讲解】一、信息概念的发展1、消息层面的信息早期,人们对信息的理解是很肤浅的,仅停留在字面上,把信息看做是消息的同义语。
这种认识甚至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唐朝诗人李中曾吟出了“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的名句。
诗中的“信息”就是指音信、消息。
在西文中“信息”(information)和“消息”(message)两个词汇在许多场合也是相互通用的。
2、通信领域的信息概念最早把信息作为科学对象来加以研究的是在通信领域。
(1)哈特莱的开创研究1928年,哈特莱把信息理解为选择通信符号的方式,并用选择的自由度来计量这种信息的大小。
(2)申农的负熵理论1948年,通信专家申农以概率论为工具,阐明了通信中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给出了计算信源信息量和信道容量的方法和一般公式,得到一组表示信息传递重要关系的编码定理,即负熵理论,把信息定义为用来减少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3)维纳的控制理论1950年,控制论的奠基人维纳则把信息看做广义通信的内容,把人与外部环境交换信息的过程看做是一种广义的通信过程,即泛指人与人、机器与机器、机器与自然物、人与自然物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换。
维纳同样也把信息解释为负熵。
3、经济科学的信息概念不确定性与信息之间关系的研究在20世纪40年代就受到许多经济学家的关注。
这些关于信息的理解也在不断影响着其他领域的研究,例如有关风险定性的减少(信息的获取)与成本、收益联系起来,取得了突出成果。
4、信息的生物科学概念英国生物学家W.阿思比把信息定义为“变异度”,他认为,任何一个集合包含的元素的数目以2为底的对数就是该集合的变异度。
《信息管理学基础》课件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0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03
信息管理的概念和原则
04
05
信息管理的实践应用
06
信息管理学的定义和发展 信息管理的技术基础
信息管理的挑战和对策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信息管理学的定义和发展
信息管理学的定义
信息管理学是一门研究信息收集、处理、存储、检索、传播和应用的学科。 信息管理学的目的是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流。 信息管理学包括信息管理、信息检索、信息传播、信息应用等多个领域。 信息管理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手工管理到计算机管理,再到网络管理的过程。
完整性原则: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全 面性
可用性原则:确保信息的可用性和易 用性
及时性原则: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时效 性
经济性原则:确保信息的经济性和效 益性
信息管理的过程
信息收集: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包括内部和外部信息 信息整理: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和存储 信息分析:对整理后的信息进行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信息应用:将分析后的信息应用于决策、管理和创新等环节
政府信息管理:政府机构对 公共信息的收集、整理、发 布和管理
教育信息管理:教育机构对 教育信息的收集、整理、发
布和管理
医疗信息管理:医疗机构对 医疗信息的收集、整理、发
布和管理
信息管理的未来发展
智能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将使信息管理更加智能化 移动化:移动设备的普及将使信息管理更加便捷 云化: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将使信息管理更加高效、安全 集成化:信息管理系统的集成化将使信息管理更加全面、高效
信息管理的内容包括信息资源管 理、信息处理技术、信息传播和 信息应用等方面。
信息管理学基础教学设计
信息管理学基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目标是为深入探讨信息管理学基础理论和方法,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信息管理学知识提供基础。
学生需要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1.理解信息管理学基础概念和范畴2.掌握常用信息管理工具和技术3.能够分析和评价信息管理应用案例4.具备信息管理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模块:1. 信息管理概论•信息与信息学概述•信息管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信息管理的特点和功能2. 信息管理技术•信息管理工具和软件•数据库原理和应用•网络技术和应用•信息安全与保密3. 信息管理案例分析与应用实践•企业信息管理案例分析•政府信息管理案例分析•社会组织信息管理案例分析•信息管理应用实践课程三、教学方法1.授课为主,结合案例分析等形式2.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3.实践对接和工作坊培训四、教学评价1.期末课程综合考核2.课堂和实践活动表现评价3.课程作业和实践报告评价4.考虑学生意见和实操成果五、教学资源1.课本:《信息管理学基础》2.课件:信息管理学基础PPT3.实践环境:信息管理系统体验实践平台六、教学组织本课程由信息管理学基础教师负责教学组织和课堂授课。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安排实践学习和课程研究。
七、教学保障教学效果保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教学组织和教学质量保证2.师资力量和课程资源保障3.学生学习和工作空间保障4.信息管理实践环境和培训机制保障八、总结信息管理学基础教学要特别关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高自身信息管理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教学过程要注重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不同信息管理案例的优势和缺陷,提高信息管理学理论及其应用的水平。
信息管理学基础知识点
一、信息与信息治理1、信息信息〔本体论〕:信息是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信息〔生疏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全信息:我们把同时考虑到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在含义和效用价值的生疏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
而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把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把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
2、信息的特征:(1)信息存在的普遍性和客观性(2)信息产生的广延性和无限性(3)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递性(4)信息对物质载体的独立性(5)信息对生疏主体的相对性(6)信息对利用者的共享性(7)信息的不行变换性和不行组合性(8)信息产生和利用的时效性3、信息链、数据、信息与学问由事实-数据-信息-学问-智能五个要素构成“信息链”。
“事实”是人类思想和社会活动的客观映射;“数据”是事实的数字化、编码化、序列化、构造化;“信息”是数据在信息媒介上的映射;“学问”是对信息的加工、吸取、提取和评价的结果;“智能”则是运用学问的力量。
4、信息流当信息生产出来后〔产生〕之后,便要流向特定的利用者,于是在信息生产者和利用者之间形成源源不断的“流”,即信息流。
5、信息治理信息治理的实质就是人类承受技术的、经济的、政策的、法律的、人文的方法和手段对信息流进展掌握,以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效用价值为目的的一种活动。
6、信息治理的视角2 / 17(1)从技术视角,信息治理主要争论用手工方式和计算机方式对信息进展收集、加工、处理,使之有序化存储、便于快速检索并传递给特定的利用者。
这始终是信息治理争论的重点和目标。
(2)从经济视角,主要争论以信息的生产、流通和利用为根底的信息市场,包括信息产业、信息经济的形成、进展、特征和运行模式,信息资源和优化配置,信息技术的评价选择以及信息经济效益评价等方面的问题。
信息经济学是该视角下信息治理与经济学相互穿插的争论领域。
信息管理学基础试题
信息管理学基础试题一、选择题1. 信息管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 信息技术B. 信息资源C. 信息行为D. 信息政策2. 下列哪个不是信息管理的主要功能?A. 信息收集B. 信息组织C. 信息传递D. 信息销毁3. 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哪些部分?A. 硬件和软件B. 人员和程序C. 数据和网络D. 所有以上选项4. 以下哪项是评估信息质量的重要标准?A. 信息的时效性B. 信息的可用性C. 信息的安全性D. 信息的准确性5. 在信息管理中,元数据的作用是什么?A. 提高信息检索效率B. 降低信息存储成本C. 增加信息的可读性D. 保护信息的版权二、填空题1. 信息管理的核心目标是实现信息资源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 信息生命周期包括信息的创建、收集、存储、检索、使用和________。
3. 在信息组织过程中,常用的分类法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4. 信息用户需求分析主要包括用户的特征分析、用户的行为分析和用户的________分析。
5. 信息安全策略应包括预防措施、检测措施和________措施。
三、简答题1. 请简述信息管理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内容。
2. 描述信息管理在组织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3. 说明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任务和策略。
4. 讨论信息技术对信息管理实践的影响。
5. 分析信息用户服务的意义及其在信息管理中的作用。
四、论述题1. 论述信息资源的类型及其在信息管理中的作用。
2. 对比分析传统的信息管理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信息管理方式的异同。
3. 探讨信息管理中的伦理问题及其对信息管理实践的影响。
4. 论述信息安全在信息管理中的重要性及其保障措施。
5. 就信息管理中的用户隐私保护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有效的保护策略。
五、案例分析题1. 根据所给案例,分析组织在信息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2. 评估案例中信息管理策略的有效性,并提出改进建议。
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三版 马费成pdf
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三版马费成pdf 《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三版马费成》是一本被广泛应用于信息管理学领域的教材,为学生们提供了系统、全面的知识框架和理论指导。
本书以生动的语言、详尽的内容和实用的指导意义,深入介绍了信息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在读者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首先,本书生动地展示了信息管理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
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马费成教授阐述了信息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流动与传递、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等。
不仅如此,书中还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图表,直观地揭示了信息管理学的操作模式和管理机制,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理论,并在实际学习中获得启发。
其次,本书全面介绍了信息管理学的相关方法和技术。
信息管理学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如计算机科学、数据挖掘、统计学等,马费成教授对这些领域的方法和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同时,他还对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指导读者如何利用这些技术改进信息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无论是学生还是从业人员,都可以通过本书获得实用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信息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最后,本书具有强大的指导意义。
信息管理学作为一门复杂而综合的学科,其应用范围广泛,包括企业管理、政府决策以及社会运行等领域。
马费成教授通过书中所述,为读者提供了有效的管理思路和实践方法,使读者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改进工作流程,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有所预见。
因此,本书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教材,也是从业人员提高职业素养的指南,具有较强的实用和应用价值。
总的来说,《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三版马费成》以其生动、全面、有指导意义的特点,在信息管理学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
它不仅帮助读者建立了坚实的基础知识框架,还引导读者使用有效的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相信这本教材将继续在信息管理学的学术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信息管理学的发展。
信息管理学基础dagang
《信息管理学基础》大纲第1章信息与信息管理1、信息的含义、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和性质★信息的定义:信息是事物的一种普遍属性。
而在通信领域,信息被看做有序程度(或组织程度)的度量和负熵,是用以不确定性的东西。
从本体论层次上来看,信息是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方式。
即:“事物”泛指存在于人类社会、思维活动和自然界中一切可能的对象。
“存在方式”指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
“运动”泛指一切意义上的变化,包括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思维的和社会的运动。
“运动状态”则是指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所展示的特征、态势和规律。
从认识论层次上来看,信息是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即:在本体论层次上,信息的存在不以主体的存在为前提。
在认识论层次上,没有主体就没有信息。
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概念比本体论层次的信息概念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
首先,作为主体的人具有感知能力,能够感知到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其次,人具有理解能力,能够理解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的特定含义;第三,人具有目的性,能够判断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对其目的而言的效用价值。
认识论层次和本体论层次信息概念比较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是同时考虑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的全信息。
以申农为代表的信息论所研究的基本上不涉及信息的含义和效用,是纯粹的语法信息.全信息:把同时考虑到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在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语法信息: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把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语用信息:把考虑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信息的特征和性质:1.信息存在的普遍性和客观性2.信息产生的广延性和无限性3.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递性4.信息对物质载体的独立性5.信息对认识主体的相对性6.信息对利用者的共享性7.信息的不可变换型和不可组合性8.信息产生和利用的时效性2、社会信息化发展阶段、我国经济信息化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阶段:①建立并普及信息工业阶段②建立与发展先进的通信系统阶段③企业信息化阶段④社会生活的全面信息化我国经济信息化:☆ 1993年底,我国经济信息化建设的协调和决策机构“国民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在北京正式成立,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担任主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管理第一节信息得含义【本章考点】1、信息、全信息、社会信息得概念(2010年名词解释)2、信息得特征3、社会信息化得含义及层次4、信息管理得内容及任务5、信息管理得沿革发展【本章重难点】1、社会信息化2、信息管理得目标与任务3、信息管理得发展阶段及基本特征【知识点详细讲解】一、信息概念得发展1、消息层面得信息早期,人们对信息得理解就是很肤浅得,仅停留在字面上,把信息瞧做就是消息得同义语。
这种认识甚至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唐朝诗人李中曾吟出了“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得名句。
诗中得“信息”就就是指音信、消息。
在西文中“信息”(information)与“消息”(message)两个词汇在许多场合也就是相互通用得。
2、通信领域得信息概念最早把信息作为科学对象来加以研究得就是在通信领域。
(1)哈特莱得开创研究1928年,哈特莱把信息理解为选择通信符号得方式,并用选择得自由度来计量这种信息得大小。
(2)申农得负熵理论1948年,通信专家申农以概率论为工具,阐明了通信中得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给出了计算信源信息量与信道容量得方法与一般公式,得到一组表示信息传递重要关系得编码定理,即负熵理论,把信息定义为用来减少随机不确定性得东西。
(3)维纳得控制理论1950年,控制论得奠基人维纳则把信息瞧做广义通信得内容,把人与外部环境交换信息得过程瞧做就是一种广义得通信过程,即泛指人与人、机器与机器、机器与自然物、人与自然物之间得信息传递与交换。
维纳同样也把信息解释为负熵。
3、经济科学得信息概念不确定性与信息之间关系得研究在20世纪40年代就受到许多经济学家得关注。
这些关于信息得理解也在不断影响着其她领域得研究,例如有关风险定性得减少(信息得获取)与成本、收益联系起来,取得了突出成果。
4、信息得生物科学概念英国生物学家W、阿思比把信息定义为“变异度”,她认为,任何一个集合包含得元素得数目以2为底得对数就就是该集合得变异度。
在生命科学领域,动物界与植物界得信号交换,甚至生命体由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由一个机体传递给另一个机体,也开始被瞧做就是信息得传递。
例如生物体内得核酸分子(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与核糖核酸RNA)就就是通过自我复制,把遗传信息一代代传下去,这就就是一种重要得信息传递。
5、科技工作得信息概念科技信息工作中信息被瞧做经验、知识与资料。
诸如:“信息就是作为存贮、传递与转换得对象得知识”,“信息就是人与人之间传播着得一切符号系列化得知识”,“信息就是决策、规划、行动所需要得经验、知识与智慧”,“信息就是组织好得、能传递得资料”等等都就是有代表性得信息定义。
6、哲学中得信息概念她们发现人类社会、自然界、思维,乃至宇宙中得一切事物得存在方式及运动状态都有其固有得规律与特征,由相应得信息来表现这种运动得状态与方式。
哲学家认为信息就是事物得一种普遍属性。
7、其它随着互联网得普及与利用,人们对信息得理解包括在网络上传输得一切数据、符号、信号、资料,就是一个无所不包得庞大得集合体。
二、信息得定义(一)本体论层次得信息在本体论层次,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事物存在得方式与运动状态得表现形式。
(二)认识论层次得信息在认识论层次,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得事物存在得方式与运动状态。
主体所感知得就是外部世界向主体输入得信息,主体所表述得则就是主体向外部世界输出得信息。
(三)本体论与认识论得比较1、二者对信息存在得认识差异在本体论层次上,信息得存在不以主体得存在为前提,即使根本不存在主体,信息也仍然存在。
在认识论层次上则不同,没有主体,就不能认识信息,也就没有认识论层次上得信息。
2、二者信息概念内涵得差异认识论层次得信息概念比本体论层次得信息概念具有更为丰富得内涵。
(1)作为主体得人具有感知能力,能够感知到事物得存在与运动状态;(2)人具有理解能力,能够理解事物得存在与运动状态得特定含义;(3)人具有目得性,能够判断事物得存在方式与运动状态对其目得而言得效用价值。
(四)全信息同时考虑到事物存在方式与运动状态得外在形式、内在含义与效用价值得认识论层次上得信息称为“全信息”。
而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得信息称为“语法信息”,把考虑其中内容因素得信息称为“语义信息”,把考虑其中效用因素得信息称为“语用信息”。
认识论层次得信息乃就是同时考虑语法信息、语义信息与语用信息得全信息。
以申农为代表得信息论所研究得基本上不涉及信息得含义与效用,就是纯粹得语法信息。
(五)社会信息社会信息指为了特定得目得产生、传递、交流并应用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包括一切由人类创造得语言、符号与其她物质载体表达与记录得数据、消息、经验、知识。
显然,这类信息就是一个庞大得体系,都属于认识论范围内得信息。
自然界、生物界及机器系统得信息,只要有人类主体介入,并服从于人类社会得特定目得,都就是社会信息。
三、数据、信息、知识及相关概念(一)数据数据(Data)就是载荷或记录信息得按照一定规则排列组合得物理符号。
它可以就是数字、文字、图像,也可以就是声音或计算机代码。
(二)信息信息就是数据载荷得内容,对于同一信息,其数据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三)知识知识就是信息接收者通过对信息得提炼与推理而获得得正确结论,就是人通过信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方式与运动规律得认识与掌握,就是人得大脑通过思维重新组合得、系统化得信息集合。
信息+经验=知识(四)三者范围及其转化1、数据及信息、知识得范围数据就是信息得原材料,而信息则就是知识得原材料,数据涵盖范围最广,信息次之,知识最小。
数据、信息与知识得包含关系及相互转化关系可以用图1-1表示。
2、数据与信息得转化人们对信息得接收始于对数据得接收,对信息得获取只能通过对数据背景(Context)与规则得解读。
背景就是接收者针对特定数据得信息准备,即当接收者了解物理符号序列得规律,并知道每个符号或符号组合公认得指向性目标或含义时,便可获取一组数据载荷得信息,亦即数据转化为信息。
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数据+背景=信息3、信息与知识得转化知识得传输模式可以描述为:传输者得知识→数据→信息→接收者得知识信息能够转化为知识得关键在于信息接收者对信息得理解能力。
对信息得理解能力取决于接收者得信息与知识准备。
信息只有同接收者得个人经验、信息与知识准备结合,也就就是同接收者得个人背景融合才能转化为知识。
同样,可以表达为如下公式:信息+经验=知识第二节信息得特征与分类一、信息得特征(一)普遍性与客观性信息就是事物存在方式与运动状态得表现,宇宙间得万事万物都有其独特得存在方式与运动状态,就必然存在着反映其存在方式与运动状态得信息。
事物得存在与运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因而信息也就如影随形,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这种普遍存在着得信息还具有绝对性与客观性。
1、绝对性绝对性表现为,客观得物质世界先于人类主体而存在,因此信息得存在不依主体而转移;2、客观性客观性表现为,信息不就是虚无缥缈得东西,它得存在可以被人感知、获取、存贮、处理、传递与利用。
(二)广延性与无限性宇宙时空中得一切事物都有其存在得方式与运动状态,都在不断地产生信息;而宇宙时空中得事物就是无限丰富得,在空间上广阔无边,在时间上无限变化。
因而信息得产生就是无限得,分布也就是无限得。
即使在有限得空间与时间段中,事物也就是无限多样得,信息自然也就是无限得。
(三)信息在时间与空间上得传递性1、时间传递性信息在时间上得传递就是信息得存贮。
2、空间传递性信息在空间中得传递就就是通信。
3、二者关系其实,存贮也就是通信,只就是面向未来得通信而已。
当然,信息在空间上得传递也需要时间,但它在空间中传递得速度就是一个有限值。
尤其就是在现代通信技术支持下,信息在空间上转移得时间越来越快,甚至可以忽略不记。
信息在时间与空间中传递得性质十分重要,它不仅使人类社会能够进行有效得信息交流与沟通,而且能够进行知识与信息得积累与传播,如维纳所说,信息就是人类社会得粘结剂。
(四)信息对物质载体得独立性信息表征事物得存在与运动,通过人类创造得各种符号、代码与语言来表达,通过竹、帛、纸、磁盘、光盘等物质来记录与存贮,通过光、声、电等能量来载荷与传递。
离开这些物质载体,信息便无法存在。
信息对物质载体具有依附性。
信息具体由哪种物质载体来表达、记录与载荷都并不会改变到信息得性质与含义,这说明信息对物质载体具有独立性。
载荷信息得物质载体得转换并不改变事物存在得方式与运动状态得表现形式。
信息得这一性质使得人们有可能对信息进行各种加工处理与变换。
(五)信息对认识主体得相对性由于人们得观察能力、认识能力、理解能力与目得不同,她们从同一事物中所获得得信息量也各不相同。
即使她们得这些能力与目得完全相同,但她们在观察事物时,选择得角度不同,侧面不一样,她们所获得得有关同一事物得信息肯定也不同。
(六)信息对利用者得共享性由于信息可以脱离其发生源或独立于其物质载体,并且在利用中不被消耗,因而可以在同一时间或不同时间提供给众多得用户利用,这就就是信息得共享性。
信息能够共享就是信息不同于物质与能量得重要特征。
信息得共享性就是信息得一种天然属性。
1、共享属性得积极意义其积极方面就是信息在时间与空间上可以实现最大限度得共享,提高信息利用效率,节约生产成本。
2、共享属性得消极意义其消极方面就是共享给现代信息管理中信息产权得安排与控制带来了很大难度。
(七)信息得不可变换性与不可组合性信息一旦产生,就表达某种特定得含义,它不就是包含在信息中得各种要素(如符号、数据、单词等)得简单算术与,因而不可能将这些要素以任意得顺序排列与以不同得组合加以归并而不损害信息得含义。
同样,构成信息得要素也就是不能任意分割得。
(八)信息产生与利用得时效性1、信息生产得时效性从信息产生得角度瞧,信息所表征得就是特定时刻事物存在得方式与运动状态,由于所有得事物都在不断变化,过了这一时刻,事物得存在方式与运动状态必然会改变,表征这一“方式”与“状态”得信息也会随之改变,即所谓时过境迁。
2、信息利用得时效性从信息利用得角度瞧,信息仅在特定得时刻才能发挥其效用。
一条及时得信息可能价值连城,使濒临破产得企业扭亏为盈,成为行业巨头;一条过时得信息则可能分文不值,使企业丧失难得得发展机遇,酿成灾难性后果二、信息得分类(一)信息分类得标准1、按信息描述得对象划分分为自然信息、生物信息、机器信息与社会信息。
2、按信息得性质划分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与语用信息。
3、从利用者观察得角度与过程划分分为实在信息、先验信息与实得信息。
4、按信息得传递方向划分分为纵向信息、横向信息与网状信息。
5、按信息得内容划分分为经济信息、科技信息、政治信息、文化信息、政策法规信息、娱乐信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