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的地质作用精品PPT课件
地球科学概论-第十六章风的地质作用课件

对风的描述:
风向:指风的来向 风速:单位时间内风的形成
风力:指风的强度
作用特点:
面状分布
纯机械动力
盛行于干旱、半干 旱地区
风力携带尘土升空, 形成风砂流
风力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风力等级表
陆地地面物征象
静、烟直上 烟能表示风向,但风标不能转动 人面感觉有风,树叶微响,风向标能转动 树叶及微枝摇动不息,旌旗展开 能吹起地面灰尘和纸张,树的小枝摇动 有叶的小树摇摆,内陆的水面有小波 大树枝摇动,电线呼呼有声,举伞困难 全树摇动,迎风步行感觉不便 微枝折毁,人向前行感觉阻力甚大 建筑物有小损(烟囱顶部及平屋摇动) 陆上少见,见时可使树木拔起或建筑物损坏较重 陆上很少见,有则必有重大损毁
矿物成分:石英、长石、碳酸盐为主,含少量磁铁 矿、角闪石、辉石、黑云母等。
黄土矿物成分 与大陆岩石平均 成分相似,而与 下伏基岩矿物成 分无关。
黄土地貌
3.黄土的分布
主要分布在中纬度温暖地带,尤其是半干旱草原附近, 占全球陆地面界的1/10左右。集中在我国、乌克兰、 阿根廷、美国、捷克等地。
我国黄土分布很广,面积达61.3万km2,占我国国土的6.6%, 具体分布在昆仑山-祁连山-秦岭-鲁东山区和辽东半岛 一线以北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围绕沙漠呈弧形带状分 布,总体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变薄,一般20-30m厚,最厚超 过200m,见于陕西、甘肃一带。
89-102 24.5-28.4
103-117 28.5-32.6 118-133 32.7-36.9
第一节 风的剥蚀作用 一、风的剥蚀作用
风蚀作用的方式:吹扬和磨蚀
吹扬:风本身的冲击力及上升气流产生的上举 力将地面碎屑吹到空中或剥离原地的作用。
《基础地质学PPT》06 风的地质作用

6 风的地质作用
(4)风的沉积作用 ① 风成沙
沙漠是风成沙的 主要沉积场所
37
Ⅰ 沙堆
6 风的地质作用
38
(4)风的沉积作用 ① 风成沙
Ⅱ 新月形沙丘 和新月形沙丘链
6 风的地质作用
39
(4)风的沉积作用 ① 风成沙 Ⅱ 新月形沙丘和新月形沙丘链
6 风的地质作用
40
(4)风的沉积作用 ① 风成沙
② 跃移指沙粒在气流中以跳跃 方式迁移的过程
32
表现为沙粒的撞 击—跳跃
<0.1mm 0.1-0.3mm
6 风的地质作用
33
(3)风的搬运作用
风的搬运方式
③ 推移指大沙粒和细砾石受到飞跃沙粒撞击后,沿地 面滑动或滚动的过程
<0.1mm 0.1-0.3mm
表现为飞跃沙 粒的撞击产生 的动能使地面 沙粒向前蠕动
雅丹地貌
雅丹(维语):险峻的土丘
6 风的地质作用
25
雅丹地貌
6 风的地质作用
26
三垄沙—中国最美三大雅丹地貌之最壮观的雅丹
甘肃玉门关
6 风的地质作用
27
白龙堆——中国最美三大雅丹地貌之最神秘的雅丹
新疆罗布泊
6 风的地质作用
28
乌尔禾——中国最美三大雅丹地貌中最瑰丽的岩石雅丹
新疆克拉玛依
6 风的地质作用 (2)风的剥蚀作用
楼兰是西汉时西域三十六国之 一。张骞通西域后,楼兰成为东西 方交通的重要孔道。成为西域政治、 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古丝绸之 路南、北两道早些时候就从楼兰分 道。楼兰城作为亚洲腹部的交通枢 纽城镇,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曾起 过重要作用。汉朝、匈奴和周围一 些游牧民族国家经常为争夺楼兰进 行大规模战争。她是古丝路上西出 阳关的第一站。
5第五章风的地质作用_普通地质学

砂粒堆积顺滑落面垮塌, 砂粒堆积顺滑落面垮塌,沙丘向前迁移
沉积岩中的风成交错层理
沙丘类型
新月形沙丘与沙波纹(沙特阿拉伯) 新月形沙丘与沙波纹(沙特阿拉伯)
沙丘
沙丘
沙漠绿洲
本章内容
一、风的剥蚀作用 (一)风蚀作用概念及作用方式 (二)风蚀地貌 二、风的搬运作用 三、风的堆积作用 (一)风成砂堆积的原因 (二)风积物-风成沙的特点 风积物- (三)风成砂地貌 四、沙漠与黄土
风速V (m/s)与地形的关系 江河、海面平坦, 与地形的关系: 稳定,变化小; 风速V (m/s)与地形的关系:江河、海面平坦,风速 稳定,变化小;高度越 风速也越大,越接近真实风速。 黄山气象站、海岛气象站) 大,风速也越大,越接近真实风速。(黄山气象站、海岛气象站)。 风力P(kg/m2) 风力P(kg/m2) 风力与风速的平方成正比:P=1/2CV² 风力与风速的平方成正比:P=1/2CV 1850年 英国海军大将浦福将风力P划为13 (0-12),最大风力12级 13级 最大风力12 1850年,英国海军大将浦福将风力P划为13级(0-12),最大风力12级 (32.7m/s)。沿用至今。 (32.7-36.9 m/s)。沿用至今。 有时为了研究的需要,将风力划为18 18级 17级风(56- m/s)。 级风(56 有时为了研究的需要,将风力划为18级,最 大17级风(56-61 m/s)。
Hoodoos风城 Hoodoos风城
• Much of the regolith production is due to physical weathering. • Chemical weathering is limited because of reduced soil moisture.
第六章风的地质作用PPT课件

(2)平流层 stratosphere
高度:从平流层顶到80-90km。 气温: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下降,故又称冷层,到中间层的顶温度 降到-80℃。 大气运动:对流运动。 存在电离层(D),反射无线电波
(3)中间层
mesophere
特征: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 下降; 垂直运动(上流)强烈。
特征:气温随高度增高普遍上升;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
高度:从对流层顶到55km。 无天气现象。 质量:几乎占大气圈质量的20%。 气温:从下向上是升温的,到平流层的顶温度升到-3℃-17℃。 大气运动:水平运动。 成分:几乎不含水蒸气、尘埃,存在数层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
因而是生物的保护伞
特征:气温分布受地面影响小; 垂直对流运动很小; 大气透明度高。
第六章 风的地质作用
地球的外部圈层可分为大气圈、水圈 和生物圈,它们各自形成一个围绕地 表自行封闭的圈层体系。
风的地质作用是指气流对地表物质的动 力作用过程和产物。主要表现在破坏地表 岩石,使之破裂、粉碎、磨蚀,并把地表 的松散物质搬运到其他地方沉积下来,形 成特殊的地貌景观。风的这些作用统称风 成作用。
◇ 该层也叫电离层,无线电短波之所以能传输到 很远的地方, 就是由于电离层能将它反射回地面
◇ 地球卫星的轨道就在这一层
大气的热状况
1.大气的受热过程
炽热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源源不断地向宇宙空间放射 能量称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故太阳辐射 又称短波辐射。
可见光区
红外区
二、大 气圈的
结构
自地面向上 依次分为:
对流层、 平流层、 中间层、 暖层、 散逸层
大气圈的下界通常是指地表,但在地面 以下的松散堆积物及一些孔隙度较大的 岩石中也含有少量空气,其深度一般小 于3km。
第九章风的地质作用和地貌特征

2、风的沉积作用
风力堆积的物质称为风积物(aeolian sediment)。
风积物的特点
(1)碎屑物主要由砂、粉砂以及少量粘土级的物 质组成,粒度在2mm以下。
水平岩层分
B、雅丹,“雅丹”是维吾尔语,意即具有陡壁 的风蚀垄槽 。干旱地区湖积和冲积平原常
因干缩而产生龟裂,主要由定向风沿着裂隙
不断吹蚀,使裂隙逐渐扩大而成沟槽,沟槽 之间形成高可达5—10米的垄脊。这种地貌 在塔里木盆地的罗布泊地区最为典型。
新疆之沙漠景象——魔鬼城景象
雅丹地形(玉门关雅丹魔鬼城)
三、黄土区的地貌和水文特征
1、黄土区地貌 (1)沟间地貌 1)塬 2)梁 3)峁 (2)冲沟系统 1)细沟与浅沟 2)切沟与冲沟 3)河沟 (3)黄土岩溶地貌
1)黄土塬
概念:黄土塬又称黄土平台、黄土桌状高地, 塬是中国西北地区群众对顶面平坦宽阔、周 边为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的俗称。
特征: 从平面上看,黄土塬常呈花瓣状。黄土 塬顶面平坦,坡度多为1~3°,边缘可达5° 左右,周围为沟谷深切,黄土塬代表黄土的 最高堆积面。现代侵蚀微弱,是黄土高原地 区的主要农耕地所在。因受沟谷侵蚀影响, 塬面的面积正在缩小。
黃土高原的水系是以黃河為骨幹,發源於黃土 高原的河流約有200條,較大的河流有渭河、 汾河、洮河、祖厲河、清水河 、北洛河、黃 甫川、窟野河、無定河等,那裡的河流水量不 豐,年徑流量只有185億立方米(黃河幹流除 外),河流受汛期影響較嚴重,洪峰急漲急落, 汛期水量占全年水量的70%以上,高原淺層地 下水貧乏,大部分地區地下水的埋藏很深,多 在50~60米以下。
第三章 风化作用与风的地质作用.ppt.Convertor(免费)

第三章风化作用与风的地质作用第一节风化作用一风化作用风化作用——地表及接近地表的岩石,在大气、温度、水和生物的影响下,使原来的岩石在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上发生改变的地质作用。
二风化作用的类型1 物理风化作用地表的岩石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不改变其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未形成新的矿物。
包括:温差风化、冰劈作用、盐类结晶、层裂等。
形成岩屑、砂粒等碎屑。
冰冻风化岩石孔隙和裂隙中的水,当温度下降到0 度以下时就会结冰,体积就会膨胀9.2%对裂隙周围产生很大的挤压力。
在零下22度时,每平方公里面积上可产生108kg的压力,致使裂隙不断扩大,岩石破裂成碎块。
在高寒地区和温带冬季冰劈作用特别突出。
温差风化1、温差风化(剥离作用)——由于地面上的温度变化(日温差可达40——60度),以及岩石中各种矿物膨胀系数的不同,就产生了膨胀收缩的差异,天长日久岩石就产生裂隙,小裂隙串成大裂隙乃至网裂隙,导致岩石表层的逐层剥离。
这个过程称为剥离作用。
盐类结晶充填在岩石孔隙或裂隙中含盐分的溶液,如因水分的蒸发减少或增加的变化,会使盐类反复结晶或溶解,这一过程会造成岩石的破裂。
层裂或卸载作用深部的岩石处于上覆岩石的强大压力之下,一旦因上覆岩石剥去,压力解除,岩石随之而产生向上或向外的膨胀,形成平行于地面的层状裂隙。
2 化学风化作用岩石在原地由于化学反应使其发生物理状态和化学成分的变化,形成新矿物。
包括水解、水化、溶解、氧化、碳酸化作用等。
(一)氧化作用——空气和水中的游离氧使地表及其附近的矿物氧化,改变其化学成分,并形成新的矿物。
1、硫化物的氧化FeS2+14H2O+15O2=2(Fe2O3·3H2O)+8H2SO42、磁铁矿氧化成赤铁矿4Fe3O4+O2=6Fe2O3在地表常形成的铁帽是寻找原生矿物的重要标志。
(二)溶解作用——水是溶剂,自然界中的水总会有一定数量的O2、CO2和一些酸、碱物质,因此具有较强的溶解能力,能溶解大多数矿物。
第九章风的地质作用

风的地质作用是大气在水平运动中对地表进行破坏, 并把破坏产物搬至它处沉积的过程
作用强弱主要取决于风速和地面状况
在潮湿区由于降水量大,茂密的植物保护了地面, 减弱了风速,同时,地面松散物质又被水分子连结 起来,因而风对地面的作用比较微弱
在干旱地区,由于降水量小,植物稀少,地面干燥 而松散的物质,易被风力吹动。同时由于干旱地区 的气温和气压变化大、变化快,故风多而且大,所 以风的地质作用表现得十分强烈
• 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和碳酸盐类矿物, 并含有许多易于化学风化而分解的矿物
• 钙质丰富 • 含钾颇高,并有微量的磷,所以黄土若加上
腐植质便会成为相当肥沃的土壤
按其作用方式可分为剥蚀、搬运和沉积
第一节 风的剥蚀作用
风蚀作用方式
吹蚀(吹扬)作用是风以自身的动力吹起地
面松散物的作用
磨蚀作用是风挟带的沙粒和石块对地面的碰
撞和磨擦作用
风蚀作用的产物
风棱石 特殊的风蚀地貌:蜂窝石;风蚀穴;石蘑菇;
摇摆石;风蚀柱;风蚀谷;风城
第二节 风的搬运作用
风是大气的水平流动,而气体的密度比 水小,故风与相同流速的流水相比,其 搬运力要小得多,通常只能吹动沙粒级 以内的颗粒
方式有三种 悬移 跃移 推移
第三节 风的沉积作用
当风速减弱,紊流的上举速度低于沙粒 的沉降速度时,沙粒和尘土便堆积下来, 形成风积物,这就是风的沉积作用
由于风力搬运过程的分选作用,沉积作 用也有明显的分带性
Hale Waihona Puke 一、风成沙沉积• 砂粒的磨圆度较好,但颗粒表面常因撞 击而成毛玻璃状
• 分选性极好 • 主要为石英,其次为长石、云母和方解
第十二章 风的地质作用PPT课件

二、风蚀作用的产物
由风的吹蚀而形成的凹地称为风蚀凹地,
这种凹地常是半干旱草原区的一大特色。天 然草皮一旦被破坏,土层被暴露部位的松土 会不断被吹走,从而形成凹地。凹地开始形 成时很浅,阵雨过后常积水而比较湿润,可 生长出青草吸引牲口,但牲口的践踏会使土 层松散,从而为下一次吹蚀做好了准备。吹 蚀作用的反复进行,凹地不断加深扩大,最 大时宽度可达1km,深5—20m。
14
表12—3 风速与含砂量的关系
离地面2米高处的风速 (m/s)
10cm高1cm宽的过砂面 积每分钟含砂量(g)
4.5 5.5 6.5 7.4 13.2 15.6 0.37 1.04 1.20 2.27 19.44 35.58
高层成为空气的一部分,在沙漠区正常 地面条件下,三种搬运方式中以跃移为 主(约占70%—80%),次为蠕移 (<20%);再次为悬移(<10%)。 2.风的搬运力与搬运量
在碎屑的搬运过程中,对于磨圆性 和分选性而言,风是一种最好的动力。
18
由于空气的密度比水小800多倍(15℃ 时空气为0.0012g/cm3;水为1g/cm3)。一 颗石英的重量比同体积水大2.65倍,相当于 同体积空气重量的2000多倍,因此要移动同 一颗石英粒,据计算风速需比水速大29倍。 当风速为水速的29倍时,风作用于碎屑的动 能为水的800余倍,而且空气的粘度远比水 低,不象颗粒在水中其表面有水薄膜起着磨 损的缓冲作用。因此,碎屑在空气中有更大 的机会被磨损,据实验结果证实,砂在空气
表面生成深色的薄膜,称沙漠漆。
磨蚀作用可琢磨出形状奇特的风棱石。
9
风棱石有单棱、三棱和多棱,多棱的发育 情况由风向变化和砾石翻转情况而定。
处在风蚀作用强烈地区的石壁或突出的 基岩上,经长期的磨蚀作用可形成风窝石、 风蚀柱或石蘑菇等。在产状近于水平的年轻 地层(主要为第三系)出露区,岩石胶结比 较差,由地面暂时流水侵蚀出许多冲沟,在 干旱时期,风蚀作用可将它们扩大加深成风 蚀谷。风蚀谷间常有突兀的残丘错落成片分 布,望去犹如城市的废墟或古代的城堡,称
普通地质学课件:06第六章 风的地质作用

风蚀作用的产物
风蚀作用的产物
风蚀作用的产物
新疆乌恰,2006.08
风蚀作用的产物 岩漠
敦煌,2008.08
风蚀作用的产物 风蚀谷:线状沟谷
敦煌雅丹地貌,2008.08
风蚀作用的产物
风蚀残丘
敦煌雅丹地貌,2008.08
风蚀作用的产物
风蚀谷
柴达木,2013.09
风蚀作用的下限:随 着风蚀作用的不断 进行,风蚀洼地日 趋增大加深。当风 蚀洼地切过地下潜 水面时,会有地下 水流出,在洼地内 贮集,形成风蚀湖 。风蚀作用趋于停 止。如敦煌的月牙 湖。
Sun Jimin-2006, Science
风成板状斜层理
板状斜层理的成因
风成沙沉积地形:沙堆
塔克拉玛干沙漠,2006.08
风成沙沉积地形: 新月型沙丘链:迎风坡缓,背风坡陡。
风成沙堆积形态:新月型沙丘链
柴达木,2008.08
风成沙堆积形态:横向沙丘
单个沙丘类似新月形,迎风坡缓,背风坡陡。 形成于沙量供应充沛,地势平坦开阔的地区。
风蚀作用的产物
风蚀作用的产物包括风蚀物和风蚀地形两种。 主要的风蚀物:
风棱石;蜂窝石;蘑菇石等 主要的风蚀地形:
风蚀洼地;风蚀谷;风蚀残丘等
风蚀作用的产物
风棱石(Ventifact)
由风沙流长期磨 蚀形成的由几个磨 光面组成棱角明显 的砾石。
风蚀作用的产物 蜂窝石
由复矿物岩石组成的陡壁,由于矿物硬度不同,在风沙 流冲击、磨蚀下,使岩壁表面呈蜂窝状。
塔克拉玛干沙漠,2006.08
风成沙的堆积形态(地形):取决于沙的 供给量和风向的变化
新月形
抛物线形横向沙丘源自纵向沙丘风的沉积物 风成黄土的特点
风的地质作用

三、滑动作用
发育在斜坡上的岩土混合体沿着一个或是几个滑动面向下滑移的
过程称为滑动作用。
滑坡是滑动作用最典型的产物。一个滑坡构造包括:滑坡体、滑 坡面、滑坡壁、滑坡台地、滑坡鼓丘、滑坡裂隙等。滑坡作用一般 要经过潜移变形、滑移变形和趋向稳定三个阶段。
滑坡发育的条件
滑坡发育的主要条件有地形地貌条件、地质构造与新构造运动条 件、地层岩性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在不稳定、高差大和陡倾斜 岩层的斜坡地带;活动断裂地区;以及岩土体破碎与风化强烈等地
二、风蚀地貌
3.岩漠:岩漠是基岩裸露荒无人区。由于气候干旱、植被不发育、
物理风化强烈,在长期的风蚀作用下,岩基裸露,常形成各种风
蚀产物,如风蚀蘑菇、风蚀柱与蜂窝石等。 4.砾漠:地势起伏平缓,由砾石组成的荒无人区(蒙语称为戈壁), 由内陆山前冲积—洪积平原经过长期风蚀作用形成。细小的碎屑 物被搬运走,保留下粗大碎屑,并常被磨蚀成风棱石。
第二节 风的搬运作用
1、 定义:风把从地表吹扬起来的松散碎屑物质搬运到他出的过程, 称为风的搬运作用。 风的搬运能力极强,一般与风力的大小成正比;与碎屑物的粒度大 小成反比。 由于风力的强弱、被搬运物质的大小和密度不同,风的搬运方式也 不同,以悬移、跃移和蠕移三种方式进行。
1)悬移:细而轻砂粒在风力的吹扬下,悬浮于气流中移动的方式;
泥石流的防治
泥石流的防治一般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两类。生物措施主要通 过植乔、灌木、草丛等植物,充分发挥其滞留降水、保持水土、调节 径流等功能,从而达到预防和制止泥石流发生或减少其规模。防治工 程措施是在泥石流的形成流通过堆积区内,采取相应的治理工程(如 蓄水、引水工程、拦挡、支护工程等),一般在沟谷上游以治水为主,
2)跃移:砂粒在风力的作用下以跳跃的方式前移; 3)蠕移:当风速减小或者地面砂粒较大时,砂粒沿着地面滚动或互
地质学第9章 风的地质作用PPT课件

腾格里沙漠(甘、宁) 柴达木盆地沙漠(青)
3.67 库姆塔格沙漠(新、甘) 1.95
3.31
库布齐沙地(内蒙)
1.61
5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国沙漠分布图
6
大漠,令人畏惧;大漠,更给人诱惑。
第一部分 大漠鸟瞰 第二部分 沙海风光 第三部分 奇景瑰观 第四部分 生命之泉 第五部分 大漠生灵 第六部分 翰海春光
Copyright ?1996, by Yangtao. E-mail
风是地表环境中经常发生的一种地质营力。
风的形成——风是地球大气层的循环、调整、流动
状态。 地球上任何地方都在吸收太阳的热量,而地面每个部
位的大气受太阳辐射的程度是不均匀的,空气的温 度也随之变化,温度的不同又导致空气密度的差异。 暖空气膨胀,密度变小;冷空气冷却,密度变大, 这样大气就从密度较大的地方(冷区)向较小的地
陆地上很少见,有则必有严 重灾害 陆地上绝少见,摧毁力极大
42
第三节 风蚀作用
风蚀作用(aeolian erosion)是指风以其自身的力量
和所挟带的砂石对地表岩石进行冲击和磨擦,致
使地表岩石遭受破坏的地质作用。 按作用方式分为吹蚀(吹扬)作用和磨蚀作用两种。 吹蚀作用(deflation)——风的冲击力及其紊
携带砂粒的气流称风砂流。 风砂中含砂量直接影响风的地质作用的强弱。
风级表
• 台风(typhoon)——发生在太平洋西部 海洋和南海海上的热带空气旋涡。是一 种极强烈的风暴,风力常达10级以上, 同时有暴雨。
• 飓风(Hurricane)——发生在大西洋西部 的热带空气旋涡,相当于西太平洋上的 台风。
34
3、副热带大陆沿岸冷洋流影响下的沙漠 分布于南北半球冷洋流活动带沿岸,风从
13第十三章 风的地质作用

小结 讲述了4个方面的内容: 讲述了4个方面的内容: 1 风蚀作用 2 风的搬运作用 3 风的沉积作用 重点掌握: 重点掌握: 1.风蚀作用 2.风的沉积作用
第十三章 风的地质作用
第一节 风的剥蚀与搬运作用 第二节 风的沉积作用
第十三章 风的地质作用
风:气流的运动形成了风,其运动形式主要为 气流的运动形成了风,
紊流状态。风的地质作用的强弱取决于风力的大 紊流状态。 此外,受地面的物质组成、 小,此外,受地面的物质组成、地面性质以及地 形特征的影响。 形特征的影响。
3 沙漠
第三节 风的沉积作用
三 古代风成砂岩的识别(自学) 古代风成砂岩的识别(自学) 风成砂岩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风成砂岩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 分选、磨圆度好,稳定矿物含量高,不含云 分选、磨圆度好,稳定矿物含量高, 质矿物 常发育较厚的交错层理,斜层理倾角较陡, 2. 常发育较厚的交错层理,斜层理倾角较陡, 25° 34° 25°~34°。 3. 少见生物化石 有时与石膏、盐岩等蒸发岩共生, 4. 有时与石膏、盐岩等蒸发岩共生,反映干旱 气候环境
2 风的搬运物分选性好; 风的搬运物分选性好; 磨圆度较高。 磨圆度较高。
第三节 风的沉积作用
当风速减弱的时候,风将所携带的碎屑物堆积下来 当风速减弱的时候, 的作用称为风的沉积作用, 的作用称为风的沉积作用,风的沉积作用所形成的沉 积物称风积物,包括风成沙 黄土。 风成沙和 积物称风积物,包括风成沙和黄土。 一 风积物 1 风成沙及其特点 磨圆度较好; (1)磨圆度较好;分选性极好 成分单一而稳定(石英为主) (2)成分单一而稳定(石英为主) 具有沙漠漆现象: 沙漠漆现象 ( 3 ) 具有 沙漠漆 现象 : 指较粗砂粒表面因氧化作用 析出,造成地表或颗粒表面呈现鲜艳颜色, 致使锰 致使锰和铁析出,造成地表或颗粒表面呈现鲜艳颜色, 俗称沙漠漆 沙漠漆。 俗称沙漠漆。 (4)一般不含生物遗体和遗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的地质作用
风蚀作用
风的侵 蚀作用
风蚀作用产物
风蚀作用下限
知
搬运方式
识
风的搬
要
运作用
点
搬运力和搬运量
风的沉 积作用
风积物 风成沉积地形
风蚀作用
指风以自身的力量和所挟带的沙石对地表岩石、松散沉积物的破坏作用。
1. 吹蚀作用:风力将地表的疏松物质吹离原地的过程。当风的迎面吹击力和上举力 的合力超过碎屑物质的质量和地表摩擦力时,碎屑颗粒便被吹扬而去。
智 利 , 阿风 塔棱 卡石 马 沙 漠
风棱石,死亡谷,2003
花岗岩形成的风棱石,怀俄明州
冰川堆积下的风棱石,冰岛,2006
2. 蜂窝石:多矿物组成的陡壁在风沙流冲击下,磨蚀程度不一样,使岩壁出现蜂窝状孔洞。
风蚀砂岩 Grand Canyon
3. 风蚀蘑菇:沙漠边缘孤立突出的岩石,经风蚀作用改造形成的上粗下细形如蘑菇的岩石。 岩石贴近地表部分受风沙流磨蚀严重的多。
Permian Basin, West Texas and part of eastern New Mexico
风积物——阿拉伯沙漠
Ouri Valley, Chad
风成黄土:由风成堆积的粉沙和尘土组成,从高空沉降下来,其堆积不受地形影响。 特点: ⑴ 灰黄、棕黄色,疏松多孔,孔隙度高达44~55%,垂直裂隙(节理)发育;
跃移
2~0.2mm
蠕移
风向
<5% 70%~80% 20%~30%
风的搬运具有很强的分选性
风把粉沙、粘土从混合物中分开,以悬浮状态带走 沙粒贴着地面持续顺风跳跃移动,并逐渐与砾石颗粒分离 砾石难于被风移动很远
Mojave Desert,southeastern California
沙粒在被风搬运过程中,由于互相碰撞和与地面碰撞摩擦,使沙粒磨细、磨光而成浑 圆状,棱角逐渐圆化、消失,称为磨圆作用。 风运物磨圆作用较强,由于撞击频繁,沙粒表面常呈毛玻璃状。
风的地质作用
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它起源于太阳对大气的幅射, 形成于不同的纬度分带和地理分区。 风是导致,风成黄土与风灾的直接原因之一。
多发生于植被稀少、地表物质疏松、蒸发量 远大于降雨量的干旱地区。
是一种纯机械性作用,即风的侵蚀、搬运、 沉积均以机械方式进行。
风是气体介质,多无固定的流动路线;风速 和风向变化大。
⑵ 分选性良好,大部分颗粒直径为0.5~0.05mm;
⑶ 磨圆度差,由于悬运过程中颗粒之间碰撞少,一般呈次棱角状—棱角状;
⑷ 矿物成分以石英和长石为主,两者之和占总量90%左右,含少量CaCO3淋滤成的结核; ⑸ 无层理。
甘 肃 黄 土 地 貌
六盘山 黄土地貌
风成沉积地形
风成沉积地形主要是由风成沙堆积而成,常见沉积地形有沙堆、新月形沙丘、纵向 沙垅等。
智
风
利 阿
蚀塔
蘑卡
菇
马 沙
漠
玻利维亚风蚀蘑菇
4. 风蚀洼地:风蚀作用开凿出的浅浅的洼地。经过动物践踏、暴雨冲刷和风的吹扬,反复 改造,风蚀洼地往往加深加大,有时可发展到1km宽,5~20m深。
5. 风蚀谷:地表径流形成的冲沟,经风蚀作用改造,形成壁陡、底部起伏不平、形状极不 规则的、沿风向延伸的线状沟谷,可长达数十千米,谷壁下可常见崩塌堆积物。
风的搬运作用特点
• 搬运力很小——沙、粉沙级(粒径<2mm) • 搬运量极大——数百万吨 • 搬运距离很远——数万公里
风的沉积作用
风沙流随风俗减弱,所携带的碎屑物由于重力作用逐渐停积下来,形成风积物, 并形成各种沉积地形。
风积作用主要场所是气候干燥的亚热带高压区和内陆干燥盆地及其外围地区。
风积物主要有风成沙和风成黄土两类。前者为跃移物和蠕移物,后者为悬移物。 风成沙:经风蚀作用反复改造,最终堆积下来的沙粒。 特点: ⑴ 分选性极好,大多数颗粒直径为0.1~1mm; ⑵ 磨圆度好,颗粒基本无棱角,石英颗粒表面常呈毛玻璃状; ⑶ 成分稳定。多由最稳定和最坚硬的石英等矿物颗粒组成,一般无云母等片状矿物; ⑷ 其堆积物(风成沙)常具板状斜层理和风成交错层理; ⑸ 较粗沙粒表面常具有氧化膜,成分为氧化锰和氧化铁,俗称“沙漠漆”; ⑹ 风成沙中一般不含有生物遗体和遗迹。
Iraq, April 27, 2005.
Egyptian Dust Plume From Space
global movement of dust from an Asian dust storm Dust from the Sahara moves into the North Atlantic
风蚀砂岩地貌
Paria Canyon-Vermilion Cliffs Wilderness Area
(45540 公顷)
沙漠中风蚀灰岩地貌
Black Gap Wildlife Management Area, Texas(40470公顷)
Canyon de Chelly, Arizona
Navajo Tribal Trust Land
6. 风蚀残丘:风蚀谷之间原始地面随风蚀作用的进行,日益变窄,形成残留孤丘,其有时 形如城堡,又称风蚀城。
月牙泉-风蚀洼地
风蚀残丘
风蚀城堡
Arizona干涸的湖床,风将湖底的泥沙侵蚀 后露出原来喷泉形成的象花椰菜一样的钙华
风蚀柱
风将一颗枯死的松树侵蚀成眼镜状。
ada's Great Basin National Park
沙堆:风沙流受岩石或灌木等障碍物阻挡,在其周围形成的一堆沙。沙堆不会移
控制因素:风力、碎屑粒径
2. 磨蚀作用:风沙流动过程中所携带沙粒对地表岩石的冲击、摩擦,使岩石发生破 坏的作用。
控制因素:含沙量
沙的含量具有垂直分带性 风蚀作用最显著范围——10cm以下
30cm
风蚀作用产物
1. 风棱石:由风沙流长期磨蚀形成的由几个磨光面组成的棱角分明的砾石。
翻身
磨光
翻身
磨光
加利福尼亚沙漠中结晶片岩形成的风棱石
Spider Rock
风蚀作用下限
• 随着风蚀作用的不断进行,风蚀洼地日益 增大加深。当风蚀洼地切地下潜水面时, 会有地下水流出,在洼地内贮集,形成风 蚀湖。也可形成水草丰茂的绿洲。此时, 风蚀作用趋于停止。
撒哈拉沙漠中的绿洲,利比亚
绿洲,以色列
风的搬运作用
风力作用下碎屑物的运动方式
悬移
<0.2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