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

合集下载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地工程施工方案设计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地工程施工方案设计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地工程施工方案设计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小流域的水土保持问题越来越严重。

为了维护生态环境和保障可持续发展,需要进行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本文将针对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地工程施工方案进行设计。

一、方案设计目标1. 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降低土壤侵蚀速度,保持和改善土壤质量。

2. 保护水资源:减少水源污染,保护自然水系、湿地、河道等水体。

3. 保护植被:提高植被的抗洪能力和水土保持能力。

4. 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小流域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方案设计内容1. 河道整治:通过清淤、疏浚等措施,恢复河道的塑性和输沙能力,提高河流自净能力,减少河道底泥的淤积。

2. 建设滞洪区:根据小流域的地形特点,选取适当的地点建设滞洪区,用于暂时蓄存洪水,减少洪水影响范围。

3. 建设截沟:在小流域的上游设置截沟,用以截留雨水和土壤流失。

截沟应根据地形和流域特点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

4. 建设护坡:对小流域内的陡坡进行护坡工程,以防止土壤侵蚀和坡面冲刷,同时可以种植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的植被,增强抗洪能力和水土保持能力。

5. 涵洞工程:分析小流域的地质和水文条件,确定需要修建涵洞的地点和规模,以便于水流顺畅通过,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6. 建设人工湿地:在小流域内适当的地方修建人工湿地,用以处理城市污水和农田面源污染,提高水质和水体自净能力。

7. 建设水土保持示范区:在小流域选取一个地段作为水土保持示范区,对土壤、水体和植被进行监测和评估,同时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居民的水土保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三、方案施工过程1. 勘测设计:在方案确定之后,进行小流域的勘测和设计工作,确定各项工程的位置、尺寸和施工方法。

2. 土方开挖:根据方案设计,进行土方开挖和挖土运输工作,使工程地段符合设计要求。

3. 地基处理:对工程地段的地基进行加固和扩建,提高土壤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标准》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标准》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标准》摘要:I.引言- 介绍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的背景和重要性II.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定义和目标- 解释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含义- 阐述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目标III.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开发标准- 治理策略与措施- 工程措施- 生物措施- 农业技术措施IV.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实施效果-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生态效益V.结论- 总结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标准的意义和价值正文:I.引言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是在尊重自然规律和科学的基础上,对小流域水土流失进行综合防治和治理,以实现流域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这一综合开发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旨在为我国小流域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

II.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定义和目标小流域综合治理是一种针对小流域水土流失的综合性治理措施,旨在恢复和改善流域生态环境,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流域经济发展。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主要目标是:1.降低水土流失,提高水源涵养能力2.优化土地资源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水平3.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平衡4.提高流域抗灾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活水平III.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开发标准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开发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治理策略与措施- 针对不同类型的小流域,制定相应的治理策略和措施- 坚持工程、生物、农业技术相结合,实现综合治理2.工程措施- 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如梯田、台地、水平沟、鱼鳞坑等- 建设小型水利工程,如水池、水窖、排水系统和灌溉系统等3.生物措施- 植树造林,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 封山育林、育草,保护生物多样性4.农业技术措施- 推广先进的灌溉技术,如喷灌、滴灌等- 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发展生态农业和节水农业IV.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实施效果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1.经济效益- 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优化土地资源利用,促进流域经济发展2.社会效益- 改善流域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减少水土流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3.生态效益- 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平衡V.结论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为我国小流域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小流域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综合说明项目背景项目前期规划基本情况为了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2011 年 1 号)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搞好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采取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修复措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新形势新阶段对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中央一系列重大部署和新的《水土保持法》为新时期水土保持发展与改革的目标任务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依据。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更加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全面提升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水平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求水土保持积极实施分区防治战略,在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方面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巩固天然林草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等成果,推进荒漠化综合治理,保护好草原和湿地。

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管理,增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

工程建设必要性(1)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要求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快水土流失防治速度,防止沙尘暴、土地沙化、草原退化、河床淤积等水土流失危害,降低水土流失程度,遏制生态恶化的趋势,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国家生态安全提供保障。

(2)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新时期治水思路的本质内涵是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实施生态修复,依靠自然力量,遵循自然规律,加大保护力度,减少人对自然的过度干扰,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是落实部党组治水新思路的重要举措。

方案编制过程为了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2011 年 1 号)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搞好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采取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修复措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一、项目背景与目标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的背景是为了改善土地利用、水资源利用以及防洪能力等方面的问题,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项目的目标是改善小流域的水土流失情况,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洪涝灾害风险,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实现小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二、项目施工组织机构项目施工组织机构包括项目指挥部、工程处和各相关部门。

项目指挥部负责项目的总体规划、组织施工工作,工程处负责具体的施工过程管理,各相关部门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和配合施工工作。

三、项目施工组织形式项目的施工组织形式可以采用总包式或分包式进行,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

总包式施工可以提高项目的整体管理和协调能力,但可能增加项目的风险。

分包式施工可以选择专业化的施工队伍进行施工,但需要加强各分包单位之间的协调和合作。

四、项目施工过程1.前期准备:项目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前期调研工作,明确施工目标和任务,并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计划。

2.施工准备:项目指挥部协调各相关部门对施工资源进行调配和配置,确保施工所需的人员、机械设备和材料等到位。

3.施工过程:按照施工方案和计划,项目指挥部组织施工队伍进行施工工作。

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现场施工质量和安全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4.施工验收:施工完成后,项目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对施工质量进行验收,确保项目的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

五、项目施工管理措施1.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明确施工责任和权限,加强项目的监督和管理。

2.加强施工队伍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

3.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确保施工资源的及时供应和使用。

4.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制定施工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

5.引入现代化的施工管理技术和工具,提高施工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六、项目施工进度和效果评估1.项目施工进度可根据工期安排和实际施工情况进行评估,及时掌握项目的进展情况,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一、项目概况本次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旨在解决该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植被丰富度不足的问题,改善该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农田和森林资源,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可持续利用性。

该小流域位于XX省XX市XX县,流域面积约为XXX平方公里,人口约为XXX人,主要以农业和林业为主要产业。

二、工程目标1. 减少水土流失量,提高土地保持率;2. 提高植被覆盖率,促进生态恢复;3. 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可持续利用性;4. 促进当地农民增收,改善环境质量;5. 增加土地的碳汇功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三、工程内容1. 植被恢复工程:通过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和草原恢复,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2. 土地整治工程:对于农田、坡地和草地进行整治,采取适当的水土保持措施,加固土壤,提高耕地质量;3. 地貌防护工程:在沟壑处进行加固,采取生态工程进行保护,降低沟壑的侵蚀力;4. 水土保持设施建设:修建沟渠、塘坝、水库等设施,调节水流,减少水的侵蚀力;5. 生态廊道建设:建设生态廊道,增加植物种类,促进生态平衡;6. 环境教育宣传:开展水土保持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

四、技术措施1. 种植适应性强、生长快、生存率高的树种;2. 采用合理的植树造林密度和配置;3. 选择适宜的土地整治措施,如梯田、植被带等;4. 设计合理的水土保持设施和设备。

五、工程投资本次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预计投资约XXX万元,具体预算和资金来源将在后期细化拟定。

以上为本次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欢迎各方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六、实施方案1. 植被恢复工程针对该小流域植被覆盖率不足的问题,我们将采取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和草原恢复措施。

首先,根据当地地形和土壤条件,选取适应性强、生长快、抗逆性强的树种进行植树造林工程,以提高植被覆盖率。

其次,在草原地区,我们将进行草原生态恢复,通过引种适应性强的牧草植被,增加草地覆盖,减轻水土流失压力。

小流域综合治理方案

小流域综合治理方案

小流域综合治理方案一、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背景和意义小流域是指水系面积较小、流量较少且水位变化较小的河流流域。

由于小流域面积小、水量有限,往往容易出现环境污染、水土流失、水源衰竭等问题。

为了保护和改善小流域的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需要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意义如下:1. 保护生态环境:小流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综合治理可以减少水污染,防止土壤流失,保护植被和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

2.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小流域面积小,水量有限,通过综合治理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降低自然灾害风险:小流域地势相对较陡,易发生洪水、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通过综合治理,可以减少洪水威胁,减轻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

4. 促进经济发展:小流域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综合治理可以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农田灌溉条件,促进农产品产量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原则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原则包括生态恢复优先、综合治理、科学规划、社会参与和可持续发展。

具体原则如下:1. 生态恢复优先:生态环境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生态恢复应优先考虑。

保护植被,恢复湿地,增加植被覆盖,解决水污染问题。

2. 综合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需要综合考虑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水污染治理等方面问题。

通过综合治理,解决小流域面临的多种问题。

3. 科学规划:小流域综合治理需要科学规划,包括确定治理目标、制定治理方案和计划、监测和评估等。

规划应充分考虑小流域的生态特点和发展需求。

4. 社会参与:小流域综合治理需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包括政府、企业、居民等,形成多元化治理模式。

通过社会参与,增强治理的可持续发展性。

5. 可持续发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通过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实现小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三、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具体措施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具体措施包括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和水污染治理三个方面。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下游区初步设计报告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下游区初步设计报告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下游区初步设计报告在现代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水土保持的重要性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综合考虑环境、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因素,因此项目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就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下游区初步设计报告进行探讨。

1. 项目背景根据对下游区现状环境及社会经济状况的调查,发现下游区主要存在水土流失、山体滑坡、土地退化、水资源匮乏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当地生态环境的平衡,也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决定启动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

2. 项目目标本项目的目标是实现下游区水土保持、土地退化治理和水资源平衡的目标。

通过多方面手段,包括水土保持措施、植被修复、水资源调控等来达到此目的。

3. 项目措施(1)水土保持措施:对于水土流失的问题,采取建设沟道护岸、石块形成梯田等技术手段,使得水能更好地滞留在土壤中,保持水土的平衡。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地的质量。

(2)植被修复:为了缓解土地退化和山体滑坡的问题,对下游区的植被进行修复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种植大面积的防护林,以及加强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可以提高当地生态环境的质量,缓解生态破坏的问题。

(3)水资源调控:由于下游区的水资源数量较少,在大量使用之后,容易导致水资源的匮乏。

因此,通过加强对水资源的调控,包括加强水库的建设和维护、开展节水宣传和教育等等手段,以达到水资源平衡的目标。

4. 项目建议(1)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政府应当充分发挥作用,建立完善的指导体系和培训机制,让相关人员掌握更加科学的水土保持技术。

(2)加强宣传和教育: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加强社会和居民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和宣传教育,让他们意识到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并且能够积极参与到项目的建设中来。

(3)实行集约化经营:通过实行集约化的经营方式,可以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以及节约用水、节约用地、节约能源,保障下游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

页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

页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
由于管理不善等原因可能导致项 目无法按时完成,需要制定相应 的应对措施。
质量风险
02
03
安全风险
由于管理不善等原因可能导致工 程质量不符合要求,需要制定严 格的质量管理体系。
项目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安全事 故等风险,需要制定相应的安全 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
05
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
技术可行性
技术可实现
项目经济效益可观
通过实施综合治理项目,能够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同时也可以发展特色 农业和生态旅游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项目实施技术可行
针对小流域内不同地形、气候和土壤条件,可以 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和措施,如水土保持林建设 、坡改梯工程、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等,实现综合 治理目标。
项目社会效益显著
03
项目建设影响分析
对环境的影响
改善水环境
通过综合治理,可以有效地减少 水土流失,改善河流的水质,提 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同时可以防 止洪涝灾害,保障水资源的安全 。
保护和恢复生态
通过植树造林、种草等措施,可 以增加植被覆盖率,保护和恢复 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态修复,可以改善 区域内的气候环境,降低温度, 增加湿度,缓解干旱。
资金保障
资金筹措
通过政府投资、企业自筹和社会资本参与等多种渠道筹措项目资金,确保项目建设的资 金保障。
资金使用监管
建立严格的资金使用管理制度,确保资金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07
结论与建议
结论
项目具有良好生态环境效益
通过综合治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小流域内的水 土流失问题,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保护生态平衡 。
工程布局
总结词:优化配置
详细描述:根据小流域的地理、气候、水文等条件,对工程进行优化布局,合理配置各种措施,如水土保持林、梯田、水保 工程等,以达到最佳的治理效果。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标准》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标准》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标准》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有助于改善水土流失现象,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为了规范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开发,制定《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标准》是必要的。

以下是一份关于该标准的制作说明,总长度为2000字。

一、背景介绍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标准的制定是为了加强对水土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促进可持续发展。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特别是水土流失日益严重。

制定一份关于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标准是当务之急。

二、标准制定的目的1.规范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开发,确保治理项目的质量和效益。

2.提供技术标准和方法,为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提供依据。

3.促进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加强对环境的保护。

三、标准内容1.治理项目的设置与规划(1)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的区划划分与范围界定。

(2)治理项目的功能定位和设计要求。

(3)治理项目的技术要求和工程标准规范。

2.水土保持工程设计与施工(1)治理项目的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要求。

(2)工程施工质量管控标准。

(3)施工过程中的环境考虑。

3.植物配置与景观建设(1)植物配置原则和种植标准。

(2)景观建设要求和设计标准。

4.生态保护与恢复(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与要求。

(2)流域生态系统恢复与保护。

5.监测与评估(1)监测指标与方法。

(2)治理效果评估与考核。

四、标准制定的过程和原则1.制定标准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2.充分调研和借鉴国内外相关标准和经验。

3.与相关单位和专业人员广泛交流与讨论,广泛征求意见。

4.标准制定应科学严谨,易于实施。

五、标准的实施与推广制定的《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标准》应由水利部或环保部门等主管部门发布,并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

配套培训与宣传工作应加强,通过举办技术交流会、培训班等方式,进行标准的推广与应用。

六、标准的评估与修订制定的标准应定期进行评估与修订,根据实践经验和新技术的发展,及时进行更新和完善。

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指对其中一具体小流域中的水资源、水土保持、水环境、水灾害等进行系统的治理,达到保护和恢复水资源、改善水环境、防治水灾害、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目标。

以下是一份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实施方案。

一、问题诊断和目标制定:1.收集小流域内水资源、环境、土地利用、农作物种植等相关数据,分析现状,查明问题。

2.就水资源利用、水土保持、水环境整治、水灾害防治等方面制定具体的目标,例如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改善水环境质量,减轻水灾害发生频率等。

二、水资源保护:1.提高小流域内水资源利用效率,制定合理的用水计划,促进节水技术应用,减少水资源浪费。

2.加强水土保持措施,包括建设防护林带、植被恢复、防止水土流失等,减少土壤侵蚀,提高水质。

3.推广雨水收集利用技术,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利用雨水补充地下水资源。

三、水环境整治:1.加强污水治理,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减少水体污染。

2.建立农药和化肥使用管理制度,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推广有机种植方法,减少农药、化肥使用。

3.加强河道管理,清理河道杂物,及时处理河道淤积,保持水体畅通。

四、水灾害防治:1.加强抗旱建设,建设抗旱灌溉水源工程,增强小流域内农田的抗旱能力。

2.建立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提前预警水灾害,采取应急措施,降低灾害损失。

3.加强河道整治和治理,修建堤坝、河道整治等工程,提高河道的排涝能力。

五、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1.制定小流域内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优化土地利用,合理布局农田水利设施。

2.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3.鼓励农民参与小流域治理,推广环保农业技术,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六、实施机制和资金保障:1.完善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协作配合。

2.制定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财政资金保障机制,引入社会资本,多元化筹措资金。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参与治理的意识和能力。

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实施方案

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实施方案

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实施方案一、调查评价1.对小流域内土壤类型、地形地貌、水资源情况以及植被覆盖率等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建立流域土地资源数据库,为后续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二、目标设定1.制定明确的治理目标,如治理区域内的水土流失率下降30%、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20%等。

2.确立治理方案的时间节点和阶段性目标,提前制定治理计划,分步骤实施。

三、生态红线设置1.根据小流域的生态环境敏感性,确定生态红线范围,确保重要生态功能区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在生态红线范围内,合理划定开发利用区、保护区和恢复区,统筹考虑水资源、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平衡。

四、防治措施1.实施草地封禁。

对于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地块,采取草地封禁措施,种植草本植物,增加土壤的抗蚀能力和水源涵养能力。

2.建设水土保持设施。

根据不同地块和地形特点,采取不同的工程手段,如梯田、植被覆盖、石头堰、水池等,提高水土保持能力。

3.推广农田水利工程。

建设小流域内的水渠、水塘、水井等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农业用水的利用效率,减少洪涝灾害风险。

4.加强水体治理。

治理小流域内的河道、湖泊及其周边环境,增加植被覆盖,减少水体富营养化和水污染。

5.开展科普宣传教育。

通过开展水土保持知识的宣传活动,提高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水土保持的重要性。

五、监测评估1.建立水土保持监测体系,对小流域内的水土保持措施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2.定期对小流域治理效果进行评估,比较治理前后的水土流失情况、水资源利用率等指标,总结经验,优化治理方案。

六、资金保障2.建立资金监管机制,保证资金的专款专用,加强项目的监督和审计,确保资金的有效使用。

综上所述,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需要从调查评价、目标设定、生态红线设置、防治措施、监测评估和资金保障等方面展开工作。

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加强与居民的沟通和交流,引导居民参与到治理工作中,增强治理的主动性和可持续性。

只有全面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工作,才能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土地的持续利用。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

1 综合说明1.1项目选择的背景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市*项目区2009年度工程选址地处**市中部低山丘陵区,项目区选择面向水土流失严重,治理需要迫切,地方重视,群众积极性高的区域,集中连片,规模治理。

根据辽宁省发改委287号文件要求,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确定2009年度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选址为**镇**小流域境内。

长期以来,由于受气候及人为破坏等因素影响,***小流域水土流失严重,侵蚀面积占总面积70.16%,土壤侵蚀模数平均为970t/(km2²a),土壤肥力不断下降,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土地资源受到严重威胁,粮食产量不断下滑,加之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人民生活水平徘徊不前。

截止2008年统计,人均产值为6709元,人均年收入为4805元。

严重的水土流失的另一危害就是生态环境的恶化,水土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蓄水保土能力不断下降。

目前,项目区内水土流失面积为15.53km2,占项目区总面积的70.16%。

为有效遏制项目区的水土流失,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必须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

对于这一问题,**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决定以发展市域经济为切入点,结合新农村建设,整合资金,整合项目,保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工程顺利实施,并出具了项目施工承诺、工程占地承诺、地方匹配资金承诺,项目区所在地镇政府通过广泛宣传,召开项目区行政村村民代表会,用一事一议的方法出具了相应承诺。

所有承诺都证明了我市对项目工程的实施信心与决心。

在工程布局上,集中连片,以治理水土流失为中心,自上而下,沟坡兼治,恢复生态环境,符合治理原则。

工程项目的实施,将有效提高项目区的防洪减灾能力,改善地区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农、林、牧业可持续发展,是保护水土资源,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战略性工程,项目区群众期盼着国家重点水土保持工程**市**项目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程尽早实施。

1.2项目区位置和实施编制的依据和过程**市**项目区位于**市中部***镇境内,总面积为22.13km2。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一、项目背景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旨在通过采取一系列工程措施和管理手段,改善小流域内水土流失问题,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

施工组织设计是项目实施的重要环节,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可以确保工程按计划、按质、按量完成。

二、施工组织设计目标1.确保施工进度: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合理安排工期,保证工程按期完成。

2.确保施工质量:制定施工方案,明确施工方法和技术要求,确保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目标。

3.确保施工安全:制定施工安全管理措施,保证施工过程中人员和设备安全。

4.确保施工环保:制定环境保护措施,保护施工区域的生态环境。

三、施工组织设计内容1.施工人员组织:确定施工负责人、项目经理、技术员、施工人员等人员配备,明确各岗位职责。

2.施工计划: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包括工期安排、工程量安排和工作任务分解等。

3.施工方案:根据项目要求,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明确施工方法和技术要求。

4.设备和材料采购:根据施工计划,采购所需的设备和材料,并做好后续的运输、安装和调试工作。

5.施工安全管理:制定施工安全管理措施,包括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危险源的识别和整改等。

6.施工环境保护: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包括施工现场的环境净化、土地恢复和植被保护等。

7.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四、施工组织设计实施步骤1.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计划:确定施工组织设计的时间节点,并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

2.进行前期调研和评估:对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估,包括现场勘测、工程量测算、环境评估等。

3.制定施工方案:根据前期调研和评估的结果,制定施工方案,明确施工方法和技术要求。

4.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报告:根据前期的调研和评估结果,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报告,包括项目背景、目标、内容、流程和实施计划等。

5.实施施工组织设计: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报告的要求,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的实施工作,包括人员组织、施工计划制定、安全管理、环境保护等。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
风险评估
评估各项环境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后果,对可能产生的环 境风险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风险控制
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如实施环保措施、加强生态 保护等,以降低环境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减轻其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和建议
结论
根据环境影响预测和风险评估结果,得出项目实施后 对周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以及可能 产生的环境风险和安全隐患。
加强宣传教育
03
开展水土保持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民对水土保持的认识和意
识,促进农民积极参与项目实施。
项目管理和监测计划
项目管理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监督和 协调,确保项目质量和进度。
监测计划
建立监测体系,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指标进行监测 和评估,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 。
评估项目实施后可能引起的土壤侵蚀和土地退化等影响,预测可能发生的侵蚀和退化程度和范围。
生态影响预测
预测项目实施后可能引起的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影响等生态影响,以及可能对周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 样性造成的影响程度和范围。
环境风险评估和控制
风险识别
识别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和安全隐患,如施工期 和运营期的污染排放、生态破坏等。
生态失衡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开发行为, 导致生态系统失衡,影响生物多 样性和生态服务功能。
项目目的和意义
保护和改善环境
通过综合治理措施,保护小流域内的 水土资源,减少水土流失,提高生态 环境质量,保障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 。
促进可持续发展
通过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提 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和农民增收,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
直接成本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施工方案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施工方案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施工方案一、工程背景及目标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旨在改善流域内水土流失状况,提高土地利用率,保障水资源安全,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此次工程的目标是: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采取综合措施,实现水土流失治理,提高流域内的生态环境质量。

二、工程内容1.土地改良:对流域内的土地进行平整、改良,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土地利用率。

2.植被恢复:种植适宜的植物,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

3.河道整治:对河道进行清淤、疏浚,修建防护工程,保障河道畅通。

4.水源保护:加强水源地保护,提高水质,确保水资源安全。

5.生态修复:对受损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恢复生态系统的自然功能。

6.监测与管理:建立健全监测体系,对工程实施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工程效果。

三、施工方法及工艺1.土地改良:采用深耕、施肥、客土等方法,提高土壤肥力。

2.植被恢复:选用适宜的植物种类,采取播种、移植、扦插等方法进行植被恢复。

3.河道整治:采用机械清淤、人工疏浚、修建防护工程等方法,改善河道条件。

4.水源保护:设立保护区,加强水质监测,采取隔离、拦截等措施,减少污染物进入水源。

5.生态修复:采用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等方法,恢复受损生态环境。

6.监测与管理: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技术,对工程实施情况进行监测,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四、施工进度安排1.土地改良:预计用时2个月,分两个阶段进行。

2.植被恢复:预计用时3个月,分三个阶段进行。

3.河道整治:预计用时4个月,分四个阶段进行。

4.水源保护:预计用时2个月,分两个阶段进行。

5.生态修复:预计用时6个月,分六个阶段进行。

6.监测与管理:贯穿整个工程施工过程,持续进行。

五、施工组织与管理1.建立项目指挥部,负责协调、组织、管理工程施工。

2.设立工程技术组、财务组、材料组、安全组等,明确各部门职责。

3.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4.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设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与目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改善水资源利用效率,国家决定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

该项目旨在通过综合治理,改善小流域的水土环境,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项目内容与实施步骤1.小流域调查与规划(1)对小流域进行综合调查,了解水土环境状况、自然资源分布和利用情况、农业生产模式、土地利用情况等。

(2)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明确治理目标、工程措施和投资预算。

2.水土保持工程建设(1)根据规划,对小流域的水土保持工程进行设计和施工,包括水土保持林网、水土保持梯田、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提高水土保持能力。

(2)建设小型水库、蓄水池等水利设施,提高小流域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增加农业用水供应。

3.水资源管理与调控(1)建立小流域水资源管理和调控机制,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方案,优化水资源配置。

(2)加强水资源监测和调控能力,建立小流域水资源数据库,动态监测和分析水资源状况,及时调整水资源利用策略。

4.生态保护与恢复(1)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建立生态保护区,保护和恢复小流域的生态环境。

(2)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净化小流域的水体和土壤,提高水环境质量。

5.农业发展和农民收益提高(1)推广农业科技,提高农田灌溉水利用效率,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2)培育农业产业,加强农业合作社建设,提高农民收益。

三、项目推进与管理1.组建项目管理团队,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

2.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明确工作任务和责任分工。

3.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沟通与协调,形成合力推进项目实施。

4.加强项目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四、项目预期效果与评估指标1.水土环境改善:水土流失面积减少、土壤侵蚀程度降低。

2.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农田灌溉水利用率提高、农业用水供应稳定。

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方案

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方案

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方案一、综合治理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小流域是水系的基本单元,也是乡村和城市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地,小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生活环境和承载力。

因此,对小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当前城乡发展中,小流域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水体污染、生态系统恶化等方面,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水源。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对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生态工程方案。

二、综合治理生态工程方案(一)水土保持工程1. 林地建设对于小流域内的裸露山坡和杂草地,应进行林地建设,逐步恢复植被,增加土壤的结实性,减少水土流失。

同时,适当增加阔叶树种,提高水土保持的能力。

2. 林地抚育对已有的林地进行抚育管理,修剪整理树木,适时补植幼苗。

加强森林防火工作,保护好已有的林地资源。

对于已经出现问题的林地,及时进行绿化修复,保持良好的林地生态系统。

3. 土地整治对于裸露山坡和土地松散区域,采取植树造林、种草封滩等措施,使土地固化,减少水土流失。

同时,加强生态与经济林木的种植,保护土地资源。

(二)水体保护工程1. 河道整治对小流域内的河道进行整治,清理水生植被和淤泥,增加河道的自净能力。

修建河堤、河床,加强河道的排水能力,减少洪涝灾害发生。

2. 水资源保护对小流域内的水资源进行保护,加强水生态系统的调整,尽量减少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对水资源的污染。

加强水资源的监控,减少非法采砂和开采对水资源的破坏。

3. 水土保持对小流域内的湿地和水源地进行保护,增加湿地面积,保护湿地植被和生物多样性。

减少农田面积,保护泉水和井水,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三)生态环境修复工程1. 湿地建设对于小流域内的湿地进行保护和修复,增加湿地植被的面积,提高湿地的自净能力。

保护湿地内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增加湿地的生态功能。

2. 生态水系对小流域内的水系进行保护和改造,增加水系的连通性和稳定性。

小流域综合治理方案

小流域综合治理方案

小流域综合治理方案
小流域是指面积较小的河流流域,由于其地域较小,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易
造成水土流失、水质污染等环境问题。

为了有效解决小流域的环境治理问题,制定一套科学的综合治理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针对小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我们可以采取植被恢复和防护措施。

通过
植树造林、草本植被种植等方式,加强小流域的植被覆盖,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同时,加强对土地的合理利用,防止过度开发和破坏,保护土壤资源,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

其次,针对小流域的水质污染问题,我们可以采取生态修复和污水处理措施。

通过修复湿地、建设人工湿地等方式,改善小流域的生态环境,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同时,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对小流域内的污水进行有效处理,减少对水质的污染。

另外,针对小流域的生态保护问题,我们可以加强环境监测和保护措施。

建立
小流域的环境监测网,及时掌握小流域的环境变化情况,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同时,加强对小流域的生态保护,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维护小流域的生态平衡。

最后,针对小流域的社会参与问题,我们可以加强宣传教育和社区参与。

通过
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引导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小流域的环境治理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综上所述,小流域综合治理方案需要从植被恢复、水质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和
社会参与等方面综合考虑,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措施,全面提升小流域的环境质量,实现小流域可持续发展。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小流域的环境治理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综合说明1.1项目背景1.1.1项目前期规划基本情况为了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2011年1号)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搞好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采取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修复措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新形势新阶段对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中央一系列重大部署和新的《水土保持法》为新时期水土保持发展与改革的目标任务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依据。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更加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全面提升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水平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求水土保持积极实施分区防治战略,在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方面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巩固天然林草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等成果,推进荒漠化综合治理,保护好草原和湿地。

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管理,增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

1.1.2工程建设必要性(1)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要求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快水土流失防治速度,防止沙尘暴、土地沙化、草原退化、河床淤积等水土流失危害,降低水土流失程度,遏制生态恶化的趋势,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国家生态安全提供保障。

(2)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新时期治水思路的本质内涵是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实施生态修复,依靠自然力量,遵循自然规律,加大保护力度,减少人对自然的过度干扰,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是落实部党组治水新思路的重要举措。

1.1.3方案编制过程为了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2011年1号)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搞好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采取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修复措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提纲(试行)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提纲(试行)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提纲(试行)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提纲(试行)苏水农函[2011]5号本提纲针对以县为单位,按项目区进行编制的实施方案。

包括多个项目区时,实施方案可由多个项目区汇总而成。

具体设计应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原则上按图斑进行逐一设计,达到初步设计深度。

1 综合说明按第二至第十一章的编写顺序,每一章为一节,总结各章的主要内容及结论。

1.1 项目背景阐述项目前期规划基本情况,以及批复情况,说明任务来源、工程建设必要性和实施方案编制过程。

1.2 项目区选择及概况简要说明选定的项目区及涉及小流域的基本情况,包括自然概况、水土流失及防治情况、土地利用情况、社会经济情况等。

1.3 建设任务、目标与规模简述项目建设的任务,确定的目标和综合治理规模。

1.4 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简述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单项工程总体布置,措施设计原则、要点,以及各项措施数量。

1.5 施工组织设计简要说明小流域综合治理或单项工程的施工条件、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施工布置及施工进度安排。

1.6 水土保持监测简要说明监测点布置、监测内容、监测时段、监测方法等。

1.7 技术支持简要说明技术支持的有关内容和组织实施方案。

1.8 工程管理简要说明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的设计内容。

1.9 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明确投资概算价格水平年,简要说明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封禁治理等措施的费用、独立费用、基本预备费、总投资以及资金筹措情况。

1.10 效益分析简述项目区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分析结果。

附图与附表附图1 项目区及小流域地理位置图。

附表1 工程建设特性表。

2 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2.1 项目背景简述项目来源,项目所在行政区域(县域)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状况等。

概述与项目有关的区域综合规划、江河流域(河段)规划和水土保持规划成果及与项目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相关规划的编制与审批情况。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阐明项目所在行政区域的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造成的危害和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综合说明1.1项目背景1.1.1项目前期规划基本情况为了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2011年1号)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搞好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采取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修复措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新形势新阶段对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中央一系列重大部署和新的《水土保持法》为新时期水土保持发展与改革的目标任务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依据。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更加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全面提升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水平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求水土保持积极实施分区防治战略,在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方面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巩固天然林草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等成果,推进荒漠化综合治理,保护好草原和湿地。

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管理,增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

1.1.2工程建设必要性(1)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要求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快水土流失防治速度,防止沙尘暴、土地沙化、草原退化、河床淤积等水土流失危害,降低水土流失程度,遏制生态恶化的趋势,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国家生态安全提供保障。

(2)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新时期治水思路的本质内涵是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实施生态修复,依靠自然力量,遵循自然规律,加大保护力度,减少人对自然的过度干扰,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是落实部党组治水新思路的重要举措。

1.1.3方案编制过程为了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2011年1号)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搞好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采取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修复措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按照自治区引黄灌区大力实施城乡水生态环境整治工程的要求,平罗县在陶乐地区选定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作为本次规划的重点项目区。

项目区土地及光热资源丰富,水源有保障,通过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使该区域土地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土地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提升水土保持措施效益,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水平。

政府支持,群众积极性高。

地方政府和群众对改变环境条件迫切,提出开展土地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群众对治沙造林,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要求迫切,因此,该项目区进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群众的积极性高。

积极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工作,逐步使我县的水土走上持续、稳定、健康、快速发展的正规化道路。

根据《水土保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SL448-2009)、《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提纲》的要求,受平罗县水务局委托,我院设计人员对项目区的自然、社会经济概况、水土流失现状进行了详细调查,收集了有关资料和图件,并按照《水土保持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暂行规定》以及其它相关规范,结合项目区地形地貌等特点,初步确定了各项治理措施及其位置、规模等,并对工程进度、项目实施和工程管理做了较为详细的安排。

经过设计人员的共同能力,于2012年2月中旬由石嘴山市水利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编制了本可研报告。

1.2项目区选择及概况1.2.1项目区地理位置陶乐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位于平罗县陶乐镇、红崖子乡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06°49′51″,北纬38°58′17″~39°00′13″。

项目区北至五堆子移民区公路,南接陶鄂公路,东临鄂尔多斯台地,西到203省道,隔山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毗邻。

东西宽11.0km,南北长14.5km,项目区总面积160.0km2,规划治理面积43.5 km2,项目范围涉及陶乐镇、红崖子乡2个乡镇,9个行政村,总人口17945人,农业人口13514人,规划治理人口9399人,人口密度109人/ km2。

1.2.2项目区自然条件项目区地形有冲积平原、丘陵、沙漠三种类型组成,属大陆性气候,温带半干旱荒漠区,干旱少雨雪,日光充足,蒸发强烈,冬春季多风,温差大。

年降雨量变幅较大,灾害频繁,土壤侵蚀模数2000-5000t/km2。

项目区内生态环境恶劣,水土流失严重, 据第二次宁夏土壤侵蚀遥感普查结果显示,该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45%,给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危害,是全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之一。

近几年通过水土保持、退耕还林还草、补植林草,造林治沙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治理措施,植被覆盖率已达35%,沙丘及浮沙基本固定;项目区人口密度较小,紧靠扬黄灌溉基本农田,是较为适宜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区。

1.2.3水土流失情况项目区总土地面积160.0km2,水土流失面积72.5 km2,占总面积45.0%,水土流失类型以风蚀、水蚀为主。

项目区为半干旱荒漠区,对人和自然引起的扰动十分敏感。

多年来,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超载放牧,滥垦、滥采、滥挖等破坏,以及不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致使植被退化严重,蓄水能力差,破坏了项目区自然生态平衡,造成了水土流失。

土壤在风力的作用下,以悬浮、流动、跳跃、飘扬四种形式搬运堆积,形成沙垄、小沙丘,广泛分布在各种面上,使牧草繁衍能力减弱,品种单一,草质低劣,可利用率低,牧业生产发展呈下滑局面。

由于土地沙漠化的影响,造成地域性小气候,季节气候干燥,地表植被保护程度低,在风力的作用下,农田表层土壤细粒和营养物质被吹走,降低土壤肥力。

同时沙化形成沙丘,压埋草场,农田沟渠路缩小了土地利用面积,直接影响着威胁着生态环境及人们的生活环境,严重阻碍了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多年来,地方政府和广大群众非常重视,带领广大群众进行着坚持不懈的治理工作,积极争取各种资金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进行水土保持治理,但因资金、技术方面的原因,恶劣的自然条件得不到根本有效改善。

1.2.4水土流失分区陶乐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位于平罗县陶乐镇、红崖子乡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06°49′51″,北纬38°58′17″~39°00′13″。

项目区北至五堆子移民区公路,南接陶鄂公路,东临鄂尔多斯台地,西到203省道,隔山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毗邻。

项目区总面积160.0km2,水土流失面积72.5 km2,占总面积的45.0%;203省道向东5km处为界,东西宽2km,南北长14.5km,面积29.0km2, 为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区,占水土流失面积的40.0%;预防监督区边界向东宽3km,南北长14.5km 面积43.5km2,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区;规划治理面积43.5 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60.0%。

1.2.5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据统计,项目区多年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5km2,占项目区总面积的13.5%。

集中、连续治理过的地区,植被逐渐恢复和浓密,人进沙退达50m左右,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观,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生态改观为发展陶乐农业及“大漠旅游”创造了条件。

但从项目区大面积紧靠毛乌素沙漠情况看,由于受干旱少雨气候条件、牧业发展需求、土地资源开发等因素影响,生态环境仍很脆弱,水土保持形势严峻,亟待加大治理规模和力度。

但我县地方财政困难,经济基础薄弱,国家用于治理水土流失的资金有限,按目前的治理速度、治理方法和治理规模,远远满足不了水土保持工作的要求,更不能适应平罗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需求。

治理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科学可持续的发展观,加强封育保护,有效恢复植被,多种措施并举,充分依靠和发挥生态环境自我修复还养能力,加快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步伐,改善生态环境。

1.2.5土地利用情况项目区土地总面积160km2,其中:耕地29 km2,占总面积8.5%;林地13.6km2,占总面积8.5%;荒漠面积77.12km2,占总面积48.2%;草地20.0km2,占总面积12.5%;湖泊湿地1.6km2,占1.0%,难利用地4.8km2,占总面积3.0%;非生产用地(居民点、道路等)14.88km2,占9.3%。

1.2.6社会经济情况陶乐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范围涉及陶乐镇、红崖子乡2个乡镇,9个行政村,总人口17945人,农业人口13514人,规划治理人口9399人,4479户,人口密度109人/ km2。

2010年项目区人均纯收入4100元,劳动力8958人,农业生产以粮食为主,农业种植作物以种植小麦、兼套玉米为主。

根据近年来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况,预计在项目实施期间,外出务工人员占30%左右。

1.3项目建设的任务、目标及规模1.3.1项目建设任务(1)保护耕地资源,促进粮食增产;(2)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入河泥沙;(3)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1.3.2项目区建设目标1、治理水土流失目标。

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72.5km2。

项目实施后,水土保持治理面积达到43.5km2,综合治理程度达到60.0%,效益周期年内拦泥49.5万t,拦蓄径流14.5万m3。

2、改善生态环境目标。

项目实施后,新增林草植被1200hm2,其中:营造乔木林150 hm2,灌木林350 hm2,封育700 hm2,林草植被覆盖度达到74.1%,占宜林宜草面积的80%以上。

林草覆盖率的大幅度增加,将使其成为陶乐地区的绿色屏障,大风及沙尘天气明显减少,区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3、发展地区经济的目标。

使项目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在项目效益充分发挥后增加到4500元,增加400元。

1.3.3项目区综合治理规模项目区位于陶乐红崖子山沙漠区,水土流失治理难度较大,单位面积治理投入标准较高。

根据本项目区建设任务,考虑到投入的可能性,复核确定本项目区的建设规模,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3.5km2。

1.4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1.4.1设计原则坚持东部地区,大力推进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中部地区,有效遏制人为水土流失西部地区,加大重点地区水土流失防治;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以封为主,封禁结合;以改促封、以建促封、以调促封;以人为本,依法管护;人工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的原则。

1.4.2工程措施规划典型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20hm2,根据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确定各项治理措施配置为:水土保持林515hm2,封禁治理375hm2;保土耕作430hm2;蓄水池1座,放水口44个,沟道治理48.4km,道路硬化4.4km。

1.4.3总体布置1.5施工组织设计1.5.1施工条件1.交通、水电、道路等条件以及气候、农事活动等因素对施工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