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语言文献综述汇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公共课

课程论文(作业)封面

课程成绩:

课程名称:教育学原理

授课教师:齐梅

授课时间:2015年7月

学生姓名:谭晓霞

学号:2014040240

专业:学前教育

年级班号:2015级1班

完成时间:2015年8月

注:封面和论文(作业)正文要求用A4纸双面打印。

目录

引言

一、我国积极语言研究的概况

(一)积极语言概念的演变

(二)不同阶段与角度积极语言研究的内容二、当今积极语言的实践研究

(一)、积极语言的研究特点

(二)、积极语言HAPPY模式的应用研究

三、研究方法分析

四、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

关于我国积极语言的文献综述

文谭晓霞

引言

高名凯先生说:“无疑地,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新的事物的产生或作为社会现象之一的人的思维活动所形成的概念的产生要求作为交际工具、思维工具的语言有所改变,有所发展。”积极语言作为一个新兴、不断发展而来的词,从1997年至今,内涵已经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现阶段我国对这一领域的进展如何呢?我通过CNKI(中国知网)以"积极语言"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获得1997年6月-2015年7月的篇60余篇相关文献。我进一步搜索"积极语言研究"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则有3篇相关文献,本文试对所获得文献的总体情况进行分析。虽然已有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和研究方法出发,对积极语言的概念、基本问题等方面上作出了的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但已有的研究在深度、广度上仍然进一步需要拓展的地方,本文对已有研究进行梳理,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启示和帮助。

一、我国积极语言研究的概况

关于积极语言这个词最早见于1997年乔新发表在江苏教育《如何变消极语言为积极语言》从教学角度出发、对积极语言进行了的阐述,2002年吴忠豪对积极语言这个词进行了的界定,而后有文章提到积极语言这个词,还是沿用了先前的概念。直到2013年陈虹《给老师的101条积极心理学建议:积极语言HAPPY》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出发,对积极语言赋予新的内涵,其含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把有代表性的表述整理如

下。

(一)积极语言概念的演变

1997年乔新发表在江苏教育《如何变消极语言为积极语言》中认为语言是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符号体系, 本无消极和积极之分但是从某个人对语言掌握的程度这个角度看, 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有的语言仅能读其音, 识其形; 有的语言不仅理解其意思, 掌握其结构规律, 而且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恰当地运用。我们姑且把前者称作消极语言, 把后者称作积极语言。当然, 两者是相对而言的, 消极语言在理解之后能自如驾驭时便成了积极语言; 同时,人们又通过各种媒体贮藏新的消极语言。这样, 消极语言不断更换, 积极语言不断增加,促使人的语言素养不断提高。

2002年吴忠豪发表的《促进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的转化》里面,其中的定义是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能“理解的”语言和“会运用的”语言,是个体学习。言语过程中的两个不同层次的学习水平。只能理解不会运用的语言称为“消极语言”,既能理解又能运用的语汇称为“积极语言”。2013年陈虹《给老师的101条积极心理学建议:积极语言HAPPY》基于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Seligman)积极心理学的大研究背景下,而积极语言是积极心理学应用的一个有效途径,教师应用积极语言,不仅能让学生增加幸福感、更好地成长、取得更好的成绩、有更好的人际关系、懂得更多的生命意义和感恩,自己也会更多地投入、更多地感受爱和付出爱,收获成就,能够使教师自己和可爱的学生都蓬勃绽放。积极

语言赋予了新的定义,积极语言为一种能够引发个体积极情绪,发现个体优点及潜能,关注使人生美好的有利条件,促进个体美德及积极品质形成,有利于建构积极人际关系的语言。

(二)不同阶段与角度积极语言研究的内容

1、基于教学角度的积极语言研究内容,散见于期刊,偏应用领域,主要是以语文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吴忠豪《促进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转化》中就提到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一直没有区分消极语言和积极语言的差别,学生语言学习的过程:

理解——尝试运用——独立运用

消极语言——试误并促进转化——积极语言

按照这样的理念教学语文,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语言的正确理解,而且可以促进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的转化_为学生今后在其他语言环境中独立运用这些新学语言搭一级台阶架一座桥梁 照这样的观念来改革

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模式

2、2010年詹芳香论文《家长的语言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家长语言的性质和频率与孩子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定量分析,探讨家长积极语言、消极语言及其频率对孩子心理健康影响的性质及强度。通过研究发现:父母的积极语言包括三大类型:尊重型、鼓励型、赞美型、宽容型、关心型及教导型。经研究发现:其中尊重型和鼓励性语言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较大。

3、基于积极心理学下积极语言研究,2013年开始在中国教育的本土化应用领域——积极语言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运用,确定了积极语言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把积极语言作为整体社会文化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积极语言发展的规模、速度、水平,与社会发展尤其是与教育发展的相互协调问题;第二个层次是把积极语言作为相对独立的体系,研究其自身的构成与发展的规律,也就是积极语言结构体系的优化问题;第三个层次是研究积极语言各要素的组合问题。同时,确定了积极语言研究的基本内容:积极语言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影响积极语言形成的因素有哪些,积极语言的规则和逻辑关系是怎样的,有哪些表征层次和种类,水平怎样,与积极情绪的关系是什么,对人的行为产生哪些影响,对他人、对自己有什么意义等。

二、当今积极语言的实践研究

(一)、积极语言的研究特点

纵观不同阶段的积极语言研究,其主要特点是其研究方向更倾向学科交叉、更重视教育实践、更侧重教育叙事、更注重建构本土理论。在现阶段,以上问题都是要不断解决的问题。目前,在积极语言的建构过程中大部分工作都定位在观察通常语言和积极语言的特点,更多是用于踏踏实实地解决现实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而非用于建构宏大的语言理论。(二)、积极语言HAPPY模式的应用研究

积极语言HAPPY模式基本解释是:根据预想的积极品质特征,教师用积极语言给予学生正向、具体、有目标效果的指导,使预想、期待的积极品质可操作化。应用步骤是:教师以期望学生某项积极心理品质为目标(H:Hope),激励和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标志性积极品质或期待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