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古代发展史
中国会计发展古代史

中国会计发展古代史最早的会计记录可以追溯到秦朝。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为了有效管理财政,他制定了《律令》并设立了财政机构。
这些机构开始使用符号、字母和数字等简单的方式记录财务信息。
在秦代,还发展了“单书互补”的会计法,该法规定了财务文件的类型,如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计记录逐渐变得更加复杂和精确。
汉代时期,由于国家财政状况的复杂性以及对税收和物品的监视需求,会计制度进一步发展。
据史书记载,汉代会计人员通常在财务文件上注明各种收入和支出,并根据地区、年份和事件进行分类。
通过这种方式,统计和分析数据成为可能,进一步增强了会计记录。
到了唐代,会计记录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强盛的朝代,商业繁荣和外交关系的扩展使得会计在财经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唐代制定的法律规定了财务报表和相关的会计原则。
此外,唐代还使用了“总计帐”的会计制度,该制度通过将各类收入和支出进行总计,形成全面的财务报表。
宋代时期,会计发展进一步扩大并形成了一定的规范。
宋代会计人员开发了各种会计册簿和记录表格以记录财务数据。
此外,这个时期的会计还涉及到了征税和监督,以便有效地控制国家财政。
总结起来,中国会计发展古代史可以追溯到秦代,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复杂和精确。
不同朝代的会计制度和记录方法有所不同,但总体上,会计的目的始终是为了更好地统计和管理国家财务。
这些古代会计的发展奠定了中国现代会计的基础,并对中国历史上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会计的历史演变过程

会计的历史演变过程会计作为一门重要的管理学科和社会科学,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发展阶段。
以下是会计的历史演变过程概述:1.古代会计(公元前4000年-公元400年)古代会计起源于古代文明中的财务管理需求。
古代的会计主要是为了记录和追踪财物的交换和流动。
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希腊都有相应的财务记录和会计标准。
2.中世纪会计(公元400年-公元1494年)在中世纪,会计开始与商业经济结合起来。
商业活动的增加要求制定更复杂的会计记录和准则。
经营者开始使用简单的借贷会计方法,并使用明信片册来跟踪交易。
3.统计学会计(公元1494年-1830年)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修士卢卡·帕西奥利(Luca Pacioli)发表了《算法的后记》(Summa de Arithmetica),这是第一本完整论述会计原理和实践的著作。
他提出了借贷法、两倍会计等概念,奠定了现代会计核算的基础。
4.工业革命时期会计(1830年-1930年)工业革命的到来引发了企业规模的扩大和财务管理体系的复杂化。
随着公司法规和会计准则的制定,会计变得更加规范化和专业化。
工业时期的会计主要关注企业财务报告和利润核算。
5.现代会计(1930年-至今)现代会计开始致力于提供更准确、透明、可比较的财务信息,以满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监管机构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需求。
会计规范逐渐发展起来,如美国的通用会计准则(GAAP)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
此外,电子会计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深刻影响了会计实践。
总之,会计的历史演变过程展示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轨迹。
从古代简单的财务记录到现代复杂的财务管理体系,会计在经济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和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会计也在不断进化和创新,以适应未来的变化。
会计的产生及发展史

会计的产生及发展史1、原始社会:结绳记事、刻木记事、刻竹作书。
2、周朝:“会计”一词开始使用。
3、西汉与东汉:账簿产生,如,“草流”和“誊清簿”,设“钱谷账”.4、宋代:官厅会计把钱粮的收支分为四个部分“原管、新收、已支、现在”来反映财产的增减变化。
“四柱”(旧管+ 新收- 开除= 实在)式会计方法的应用,根据四柱结算法编造的账簿称为“四柱清册”。
(期初结存数+本期收入数-本期支出数=期末结存数)5、明末清初:“龙门账”的产生,把全部账目分为四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进- 缴= 存- 该”,分别相当于现代会计的收入、支出、资产和负债,期末编制“进缴表”(资产负债表)和“存该表”(利润表)。
6、我国在清朝后期从国外引进了借贷复式记账法。
7、会计科学在20世纪30年代逐步形成了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信息的管理会计体系,管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从此,现代会计形成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
一)、中国“会计”一词的最早出现中国会计有着悠久的历史。
如果说原始的计量记录行为始于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那么,见之于文字记载的中国会计,已于公元前1100年至公元前250年左右的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就初具规模,那时,中国就有了“会计”的称谓,并认识到,会计工作是一项由零星核算到汇总核算再到三年大计的系统过程,这一系统过程应当真实、恰当。
会计在当时的涵义是:既有日常的零星核算,又有岁终的总核算,通过日积月累的岁会的核算,达到正确考核王朝财政经济收支的目的。
(二)、中国古代会计组织体制的改革历程公元1000年,中式会计在盛唐的基础上又有新的进展,并依旧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从公无1002年到1068年,连续三代皇帝推行财计组织体制改革,试图以此理顺中央与地方财计之关系。
公元1069年,王安石以“理财”为纲进行变革,并以“制置三司条例司”作为改革的总机关。
公元1074年,设置“三司会计司”,以此总考天下财赋出入,实行一州一路会计考核制度。
中国古代会计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会计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会计发展可以追溯到商代和西周时期。
在商代,商业交易的兴起促使了会计的出现。
商代的财务记录主要以铭文形式出现在商代的青铜器上,记录了财产、负债和交易等信息。
这些记录为商业交易提供了依据,并且为后来的会计提供了基础。
随着周朝的兴起,官府开始实行财务管理制度。
周朝的会计主要由官府负责,财务记录主要以简牍形式保存。
这些简牍记录了官方的收入、支出和财产状况,为国家财政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到了秦汉时期,会计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秦朝统一了中国各地的货币和度量衡制度,推行了统一的会计制度。
同时,秦朝还建立了统一的财务管理机构,对国家财政进行了有效的监控和管理。
这一时期的会计记录主要以帛书和竹简形式保存,记录了国家财政的收支情况,以及各地的税收和财产状况。
随着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会计的内容也逐渐丰富起来。
在东汉时期,会计制度进一步完善,出现了“三帐”制度,即“资帐”、“工帐”和“本帐”。
资帐记录了国家的财产状况,工帐记录了各地的税收和财政支出,本帐记录了财务收支的具体细节。
这一制度的建立,使得财务记录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
到了唐宋时期,会计制度进一步发展,会计的职责也更加明确。
唐代的会计制度主要由户部负责,会计人员被称为“谷吏”,他们负责核算国家的财务收支和税收情况。
宋代的会计制度则进一步完善,出现了“八库”制度,即金库、银库、粮库、军库、器械库、军器库、军粮库和马库。
这一制度使得财务管理更加细致和科学。
明清时期,会计制度进一步发展。
明代的会计制度主要由户部和六部负责,会计人员被称为“主计”。
清代的会计制度则更加规范,会计人员被称为“会计司人员”,负责核算国家的财务收支和税收情况。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会计的发展经历了商代和西周时期的起步阶段、秦汉时期的统一阶段、唐宋时期的完善阶段以及明清时期的规范阶段。
这一发展历程不仅为古代社会的财务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也为后来的会计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二)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1
西汉时期:出现“计簿”“簿书”
2
宋代:出现“四柱清册”,它是中式会计方法的精髓,旧管(期初结存)+ 新收(本期收入)=开除(本期支出)+实在(期末结存)
(二)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01
明末清初:出现以“四柱”为基础的“龙门账”,进(各
项收入)-缴(各项支出)=存(各项资产)-该(各项负
你正在考虑投资这笔钱的各种方法以帮助 你支付高中、大学教育费以及将来购买大 件商品,如汽车和房子。
你在选择对你所获资金的投资时主要考虑 的是什么?
是什么会使你选择投资于股票而不是债券 ?
是S公司的股票而不是T公司的股票?
你很幸运的中了一次大奖,奖金100万!
经济活动产生的原始数据 会计处理系统 会计信息 会计是通过怎样的程序生成上述信息的? 确认、计量 、记录、报告
债),是复式记账的起源,也标志着我国的部门会计-商业
会计的产生
02
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出现“四脚账”,把中式会计推向
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西方古代会计阶段
1494年, 意大利数学家、会计学家卢卡 •巴其阿勒
所著《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对 借贷复式记账作了系统的介绍,为西方 会计科学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 论基础。
二.会计的含义
会计的定义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专门 的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 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会计的本质。 ○ 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会计的基本职能。 ○ 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会计的主要特点。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阅读,回答以下问题: 会计的萌芽是什么?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中国古代会计阶段 西方古代会计阶段 现代会计阶段
会计学的发展历程

会计学的发展历程会计学是一门关于财务信息处理和管理的学科,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本文将从古代会计开始,梳理会计学的发展历程,以期帮助读者了解会计学的演变过程。
古代会计:古代文明时期,人们开始意识到记录和管理财务信息的重要性。
在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等文明中,会计技术得到了初步发展。
古埃及的财务记录称为“记账”,主要用于记录农田耕作情况和税收征收情况。
古巴比伦的财务记录则体现了一定的计算、分类和审核的特点。
古印度的会计则主要用于记录商业交易和土地财产。
中世纪会计:在中世纪的欧洲,会计开始在商业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那个时期,会计主要由商人和银行家承担,他们使用记账簿和分类账簿等手工工具记录交易和资产。
这一时期的会计实践为后来的会计理论奠定了基础。
现代会计:随着工业革命和商业的蓬勃发展,现代会计学逐渐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会计学家开始提出各种理论和方法,系统地研究会计学。
这个时期,会计学的发展主要集中在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领域。
财务会计:财务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关注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财务会计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美国的工业化时期。
当时,工业企业的规模和复杂性不断增加,导致了对财务信息需求的增加。
财务会计主要通过编制财务报表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供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参考。
管理会计:管理会计是会计学的另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关注企业内部的决策支持和绩效评价。
管理会计的发展始于20世纪初的美国。
当时,企业管理者意识到财务会计报告不能满足他们对内部经营情况的需求,于是开始探索更适合管理决策的会计方法和工具。
管理会计主要通过预算、成本计算和绩效评价等手段,帮助企业管理者制定决策和评估绩效。
现代会计理论:20世纪中叶以后,会计学进入了现代理论研究阶段。
会计学家开始对会计信息的质量、价值和规范性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和会计准则的发展成为现代会计学的重要课题。
简述会计发展史范文

简述会计发展史范文会计发展史是指会计从古代至今发展的历程。
会计作为一种记录和处理财务信息的工具,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下面,我将简要描述会计发展史。
古代会计(约公元前5000年-公元1300年)在人类文明出现的早期,原始社会的人们开始进行贸易和经济活动。
这些贸易活动需要进行财务记录,以便追踪和控制资源的使用。
最早的财务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左右的美索不达米亚。
在这个时期,会计主要是用于记录农产品和商品的交易情况。
古埃及(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800年)在古埃及,会计记录主要用于存储和管理神庙的财务信息,包括土地、劳动力和金属等。
会计工具包括木质计算板和纸张。
古希腊(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00年)古希腊是会计思想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在这个时期,一些哲学家和数学家开始关注财务记录和计算的方法。
例如,有名的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一些关于经济和财务管理的理论。
古罗马(公元前509年-公元476年)古罗马是会计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罗马人发展了一套严格的会计原则和程序,被称为“公共记账法”(法国会计学派的先驱)。
罗马的会计系统包括分类账、日记账和总账等。
中世纪(公元500年-公元1500年)在中世纪的欧洲,会计逐渐成为组织和政府的基本需求。
随着城市的兴起和商业活动的增加,会计开始扮演起监督财务活动和交易的角色。
这个时期的会计主要是以音符和记忆为基础的。
意大利文艺复兴(公元14世纪-公元17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会计开始进行和创新。
传统的会计方法变得不再适用于复杂的商业活动,人们开始寻找新的方法来满足财务记录和报告的需求。
这个时期出现了一些重要的会计学家,如于利乌斯·帕西奥利和朱尔斯·彼得罗尼。
工业革命(18世纪末-19世纪)工业革命对会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公司和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财务信息的处理变得更加复杂。
这个时期的会计工具得到了改进,例如发明了卡片式分类账和会计数据库等。
会计的历史和发展

会计的历史和发展会计作为一门古老而重要的职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不断发展的趋势。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会计在各个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会计的历史起源和其发展至今的重要里程碑。
一、会计的起源会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发展。
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古巴比伦,人们就开始记录财务交易和编制会计账簿。
古代希腊和罗马时期,会计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当时的会计主要职责是记录商业交易和计算税收。
随着农业和贸易的兴起,会计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也越发重要。
二、会计的重要里程碑1. 古代财务会计体系的建立:在13世纪意大利的威尼斯共和国,商人们建立了双重簿记制度,即一本用于记录资产和负债,另一本用于记录收入和支出。
这一制度被视为现代财务会计的基石。
2. 工业革命对会计的影响:18世纪的工业革命对会计师的需求有了显著增长。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企业规模扩大,财务交易变得更加复杂,会计师在监控企业财务状况和提供咨询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 美国会计准则的建立:20世纪初,美国建立了第一个全国性的会计职业组织和会计准则体系。
这个组织后来发展成为了现今的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
这一重要举措为全球会计行业的标准制定奠定了基础。
4. 信息技术的革新: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会计领域也得到了极大的变革。
电子化会计系统的使用使得财务信息处理更加高效和准确。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应用也给会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三、会计的未来发展趋势1. 国际会计标准的趋同性增强:为了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各国之间的会计准则逐渐趋同,例如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的逐步普及。
这使得跨国企业的财务信息更加可比性和透明度。
2.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兴起:随着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意识的提升,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这种会计方法不仅考虑经济效益,还关注企业对于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3. 数据分析和预测能力的增强:随着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会计师需要具备更强的数据分析和预测能力。
会计的发展历史

2. 历
01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 就有了会计的萌芽
史 进 程
02
据马克思考证,在
远古的印度公社中,
已经有一个农业记
账员。
03
埃及在公元前3世纪左右,
就有了相当详细的会计
记录。
3. 中 国 的 会 计 发 展
01 02
最早在西周时代 : 周王朝已设立了专 门的会计官吏,执掌会计事务
西周
西汉时期 :官府和民间都已有会计账 簿
*
步与国际会计接轨
1
简单 计量 行为 阶段
2
簿记 阶段
3
财务 会计 阶段
4
管理 会计 产生 与发 展阶 段
5
电算 化会 计产 生与 发展 阶段
并继续得到完善
1
从18世纪30年代开始至19世纪中期,欧美各国先后完成
了产业革命
2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出现了股份有限公
司这种经济组织形式,并出现了以查账为
职业的注册会计师或特许会计师
3
20世纪20年代末,会计全
面着眼于管理,形成了以
成本管理为中心内容的管
理会计
4
1.历史进程
¾ 我国的会计在经济不发达的封建社会发展缓慢, 至19
西汉
03
唐宋时期 :产生了“四柱结算法”
唐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4
明清时代 : “龙门账”、“四脚账” 明清
05
清代以后, 又产生了“天地合账”
清
06
解放以前,中西式并存;解放后,制定 了多种统一会计制度
近代
一般把1494年以前的会计称为古代会计,而把1494年以后的会计
称为现代会计。从15世纪末到18世纪,意大利记账法不断地传播
中国会计产生与发展历史简述

中国会计产生与发展历史简述
古代:商、周、秦、汉时期
在商代,商业交易的发展使得会计的需求逐渐增加,出现了最早的记
账记录,如“多产菲实”等。
在周代,出现了“府库”制度,开始进行财
政会计。
随着秦统一中国,会计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化,建立了一套
完整的财务制度。
在汉代,随着经济的繁荣,财务管理的需求也进一步增加,出现了财务报表。
中世纪:隋、唐、宋时期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会计制度进一步完善。
在隋唐时期,会计的职
业地位得到认可,会计师的角色开始受到重视,财务记账和财务报告的制
度也得到了加强。
在宋代,出现了第一部理论性的会计著作《企业会计制度》。
现代:明、清、近代
在明清时期,会计的发展相对较慢,但会计理论的研究逐渐深入。
到
了近代,中国开始接触西方的会计理论和制度。
在19世纪末,中国开始
引进欧美的会计制度和管理理念,学习西方国家的会计准则。
到了20世
纪初,中国开始建立自己的会计理论体系,并形成了现代会计制度和准则。
此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会计行业逐渐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现代会计的发展与
总结而言,中国会计产生与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经济的发
展和时代的变迁,会计制度逐步完善,并逐渐与国际接轨。
在中国的现代
化进程中,会计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具和信息系统,为企事业单位及国家的经济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会计发展历史

会计发展历史
会计是一门古老而又重要的学科,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
以下是会计发展的主要历程:
1. 古代文明时期:在古代文明时期,人们开始使用简单的记账方法来记录财务交易。
最早的会计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美索不达米亚。
2. 中世纪:在中世纪欧洲,商业活动日益繁荣,人们开始使用复杂的记账方法来记录交易。
这些方法包括使用记账册、凭证和分类账等。
3. 工业革命时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商业活动进一步扩大,会计也得到了更广泛地应用。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使用现代会计原则和方法来进行财务管理。
4. 20世纪初:20世纪初,美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在这个时期,美国政府制定了许多法律和规定来监管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财务活动。
同时,现代审计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5. 当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会计已经成为了一门高度自动化和数字化的学科。
现代会计师需要掌握各种软件和工具来分析、
管理和报告财务信息。
总的来说,会计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古代文明时期、中世纪、工业革命时期和当代。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会计方法和技术,但是
它们都为现代会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基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也将继续不断地发展和演变。
中国会计制度发展历史(3篇)

第1篇一、引言会计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实践活动。
我国会计制度的发展历史悠久,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
从原始的简单记账到现代的会计体系,我国会计制度的发展历程可谓波澜壮阔。
本文将从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阶段,对中国会计制度的发展历史进行梳理和总结。
二、古代会计制度1. 西周时期西周时期,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会计制度。
当时的会计工作由专门的人员负责,称为“会计”。
会计的主要职责是记录国家的财政收支和官员的财产状况。
西周时期的会计制度具有以下特点:(1)以实物计量为主,货币计量为辅;(2)会计记录以简略的文字为主,没有形成完整的会计科目体系;(3)会计工作由官府负责,没有形成民间会计组织。
2.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我国会计制度进一步发展。
这一时期,会计工作逐渐从官府向民间延伸,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会计体系。
主要特点如下:(1)会计工作由官府和民间并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会计组织;(2)会计科目体系逐渐形成,如《汉书·食货志》记载:“会计之官,曰计官、仓官、库官、钱官、食官、盐官、铁官。
”;(3)会计核算方法逐渐完善,如《汉书·律历志》记载:“计之曰:一岁之计,岁终之计。
”3.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我国会计制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会计工作进一步规范,会计体系逐渐成熟。
主要特点如下:(1)会计工作由官府和民间并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会计组织;(2)会计科目体系更加完善,如《唐六典》记载:“会计之官,曰计官、仓官、库官、钱官、食官、盐官、铁官、户官。
”;(3)会计核算方法更加科学,如《唐律疏议》记载:“计之曰:一岁之计,岁终之计。
”4. 宋元时期宋元时期,我国会计制度继续发展。
这一时期,会计工作更加规范化,会计体系更加完善。
主要特点如下:(1)会计工作由官府和民间并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会计组织;(2)会计科目体系更加完善,如《宋史·食货志》记载:“会计之官,曰计官、仓官、库官、钱官、食官、盐官、铁官、户官。
会计学的发展史。

会计学的发展史。
会计学的发展史会计学作为一门管理和记录财务交易的学科,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古埃及、古希腊和罗马都已经使用了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记录商业交易和财务状况。
随着商业活动的发展和全球经济的互通,会计学的发展也随之快速进展。
下面将介绍会计学的发展史。
1. 古代会计学最早的会计学实践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500年左右的古代埃及。
当时,国王要求对国家资源进行监管,因此开始记录物品的流动和拥有者。
这些记录和统计信息经常以图像和符号形式存在,并在石碑上刻下。
古希腊和罗马也在财务记录方面取得了进展。
在古希腊,统计员被用来监察公共资产,例如音乐和剧院。
罗马则在公元前70年准备了财务报表,以监督罗马帝国的财务状况。
古代的会计学主要以记录和统计财务信息为主。
由于结构上的简单和人类认知水平的限制,会计学在整个古代时期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2. 中世纪会计学在中世纪,财务记录的目的从管理公共财产转变为记录贸易流量和税收。
这些记录和财务报表主要是为了满足税收需求而制作的,并且是由国王统制。
一些会计学家为了避免税收,开始使用一些假账记录。
这些行为导致了财政丑闻,也使财务报表失去了信誉。
中世纪会计学的发展慢,主要原因在于当时社会结构的限制。
封建体制下,贸易发展缓慢,几乎所有的财务活动都停留在手工操作的阶段。
3. 工业革命时期的会计学随着17世纪中期至19世纪初期的工业革命的到来,市场变得更加稳定,贸易活动的频率和速度也加快了。
人们开始需要更准确的财务报表来支持商业决策。
这时会计学开始正式作为一门学科研究。
意大利的意大利人佛朗西斯科·帕西奥被认为是会计学的创始人。
他在1494年出版了一本名为《算盘书》的书,在书中介绍了纪录财务交易和制作财务报表的方法。
这些方法在当时一经推出,广受欢迎。
在英国,因为商人们需要准确的商业财务报表来评估投资和销售机遇,推动了会计这门学科的发展。
英格兰也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的会计法规。
4. 现代会计学现代会计学历史的开始是20世纪初,当时工业革命的影响不仅改变了商业,还改变了记账的方法。
会计的发展历程

会计的发展历程
会计作为一门专业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左右的古代文明时期。
最早的会计记录可以在苏美尔人的商业交易中找到。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使用粘土片和杆状物来记录商品和货币的交易。
公元前1202年,古埃及人开始使用复式会计系统,记录他们的财务交易。
这种系统在商业领域很受欢迎,后来被希腊人和罗马人采用,成为当时商业交易的基础。
中世纪时期,会计的发展受到了欧洲宗教机构的推动。
教会对会计的需求促使了双式会计的出现,即以借贷方的方式记录交易。
这种会计方法在中世纪的商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在商业文化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工业化时代的到来使会计发生了重要的变革。
随着大规模工业生产的兴起,企业需求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会计方法来管理财务。
20世纪初,会计职业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认可和规范化,成立了专业机构和会计标准。
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会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电子会计系统的出现推动了会计的自动化和信息化。
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得财务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更加高效和准确。
当前,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会计正在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将
带来会计领域的深刻变革,提升会计的效率和准确性。
总体来说,会计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和变革。
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将继续推动会计的进步,使其在商业和金融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会计发展史的过程

中国会计发展史的过程
中国会计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很早的时期,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演变过程。
以下是其大致的历史阶段和发展特点:
1. 古代会计(公元前20世纪至公元19世纪中叶)
起源:最早的会计记录出现在商朝甲骨文上,主要涉及财产和收支。
记账方法:采用单式记账法,只记录每一笔经济业务的一方面,例如收入或支出。
工具:早期使用简陋的工具如竹简、木片等记录数据。
2. 近代会计(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40年代)
外来影响:西方会计理论与方法随着近代商业贸易传入中国。
会计法规:清政府在1853年颁布《户部则例》,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的会计法规。
复式簿记:开始引入复式记账法,能够更准确地反映经济活动的全貌。
3. 现代会计(20世纪40年代至今)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会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会计体系。
法规建设:制定了各种会计法律法规,如《会计法》等,以规范会计行为。
国际化接轨:随着改革开放,中国会计逐渐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以提高透明度和可比性。
信息技术的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会计电算化和信息化进程。
4. 当前发展
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进一步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
管理会计:管理会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企业内部决策提供支持。
绿色会计和社会责任会计:随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绿色会计和社会责任会计得到重视。
我国会计的发展变化史

我国会计的发展变化史古代会计(公元前221年-公元5世纪)中国古代会计的发展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也就是公元前221年至公元5世纪。
在这个时期,会计主要是军事和财务活动的记录和监控。
在秦汉时期,开始出现类似于记账的活动,将商品和货币的数量记录在木简、竹简等上面。
这种记录方式非常简单,只是用于基本的交易和财务管理。
封建会计(公元5世纪-公元19世纪)从公元5世纪开始,随着封建社会的出现和发展,会计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封建会计主要是在封建农业社会中的土地、租赁和税收活动中起作用。
在这个时期,会计主要是以一种非正式的方式进行,没有明确的规则和方法。
此外,会计在这个时期还广泛应用于官员们的薪水计算和政府的财务管理活动。
近代会计(19世纪末-20世纪中叶)近代会计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也就是中国经历了晚清朝鲜局和民国时期。
近代会计的发展是在西方会计理论和实践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
中国开始引入和采用西方会计规范和方法,建立了一套更加系统和科学的会计制度。
比如,在20世纪初,中国开始引入了“盈亏计算表”、“资产负债表”等会计报表的概念。
社会主义会计(20世纪中叶-20世纪末)从20世纪中叶起,中国社会主义会计制度开始形成和完善。
在这个时期,中国会计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和调整。
1952年,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会计制度,全面规范了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报告体系。
此后,会计在国民经济计划、财务管理和资源配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中国经济的开放,会计也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市场化会计(20世纪末至今)20世纪末以后,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会计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中国开始引入和采用国际会计准则(IAS)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等国际会计体系,推动了会计国际化的进程。
同时,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中国也进行了一系列会计制度,完善了会计法规和规范,并加强了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准确性。
总结起来,中国会计的发展变化史可以概括为古代会计、封建会计、近代会计、社会主义会计和市场化会计五个阶段。
中国会计的发展历史

中国会计的发展历史古代会计(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960年)古代中国最早的会计制度产生于商朝时期(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
商朝的商业繁荣促使人们需要更精确地记录和管理资源。
商朝时期的“贯珠法”,将财产划分为“货币”和“数目”,并将其记录在木棍或绳子上,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会计制度。
随着商朝的衰落,周朝的统治取代了商朝。
周朝将会计制度正式制度化,实行了“正衡法”,要求财产、债务和交易都要进行详细的记账。
此外,周朝还建立了一套计量标准,推动了会计的规范化发展。
宋朝会计(公元960年至公元1279年)宋朝是中国会计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在这一时期,经济繁荣和商业贸易的增长使会计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
宋朝会计以“贮币法”为基础,将会计分为两个主要部分:会计账簿和会计凭证。
会计账簿被用于记录和汇总各种财务交易,而会计凭证则用于证明每一笔交易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元朝会计(公元1271年至公元1368年)元朝是中国会计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随着元朝统治者的变更,贸易和商业活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会计制度也受到了影响。
元朝会计以“账实方甲”为基础,即以明确贷方和借方的方式记录会计交易。
这一制度在中国会计发展的后续阶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明清时期(公元1368年至1912年)明清时期,中国会计制度继续发展,开始采用统一的会计账簿和凭证。
自然资源和商品交易的增加促使人们更加重视会计系统的规范化。
此外,明清时期还出现了许多著名的会计学家和理论家,如著名的杨凌、李东蒙等,他们的理论为后来的会计发展奠定了基础。
现代会计(1912年至今)现代中国会计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民国时期。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国开始与国际接轨,逐渐引入西方的会计理论和制度。
同时,中国的工商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对会计的需求不断增加。
20世纪50年代,中共中央决定推行以计划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经济,会计制度也相应进行了。
1953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国家行业会计制度试行办法》,制定了统一的会计政策和制度。
基础会计之中国会计发展史

基础会计之中国会计发展史中国会计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商代,商代的会计主要是以文字和符号记录经济交易。
而真正意义上的会计学是在古代的宋代开始形成的。
以下将基于时间线分析中国会计发展史的几个重要时期。
1.古代会计(公元前2000年-公元960年)在商代,会计主要是以影响度和符号进行记录,以维护国家财政的稳定和发展。
在周代,会计主要是以“课”制度进行财务核算,通过设立财务部门进行税收和财务监管。
2.宋代会计(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宋代是中国会计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宋朝的财经官僚赋予了会计工作更为重要的地位。
在宋代,建立了官方的会计制度,实施了固定资产和折旧的核算,以及财务账簿的编制和审计的实施。
3.明代会计(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明代是中国会计理论建设的重要时期。
明代会计学家刃农提出了“记形”和“记权”的概念,强调会计的记录应该真实和客观。
同时,明代还出现了会计学的专业著述,如张步云的《会计应用题》和赵善衡的《会计全书》等。
4.清代会计(公元1644年-公元1912年)清代的会计主要在农业税收和工商业交易中应用。
清朝政府通过设立财政部门,完善税收和财务监管,推动了会计的发展。
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会计专业书籍,如康建中的《会计总论》。
5.近现代会计(公元1912年至今)近现代是中国会计发展的最为重要的时期。
在1919年,中国会计学界成立了中国工商会计学会,开始了专业的会计研究和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法规不断完善,会计职业化的进程也逐渐深入。
总体来说,中国会计发展经历了从简单的经济核算到专业化的会计学的演变过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会计理论的不断发展,中国会计学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同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会计也在逐渐与国际会计接轨,并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和推广。
会计发展简史范文

会计发展简史范文会计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其发展历史与商业活动的演进密不可分。
下面是会计发展的简史。
古代会计(公元前4000年-公元1500年)古代会计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的古埃及,那时的人们使用数字和符号来记录商业交易和存货。
在古希腊和罗马时期,会计实践也逐渐发展起来,人们开始使用会计记录来管理民族财富。
古代会计主要是通过纸质账簿和表格来记录交易和资产。
现代会计(公元1500年-现在)现代会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在这个时期,商业交易的规模和复杂性不断增加,人们开始意识到需要更精确和系统的会计方法来管理财务信息。
意大利的著名数学家和商人朱利斯·彼得拉奇(Luca Pacioli)在1494年出版了一本名为《算术、几何和比例的全书》的书籍,其中包括了现代会计学的基础理论和技术。
这本书成为了现代会计学的起点,被公认为第一本正式的会计学教科书。
20世纪的会计学发展更加迅速。
随着工业化和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商业交易变得更加复杂,并涉及更多的参与者和利益相关者。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人们开始将信息技术引入会计实践中。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人们开始使用电子表格和数据处理软件来进行会计记录和财务分析。
21世纪的会计学发展受到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人们意识到需要更加严格和透明的会计标准来避免类似的危机。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成立于2001年,开始制定全球通用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
这些准则旨在提高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和透明度,并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
总结起来,会计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其现代形式可以追溯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随着商业活动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会计学也不断演变和发展。
从古代的纸质账簿到现代的电子会计软件,会计学在帮助企业和组织管理财务信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古代会计史

3、明清时期
这一时期,是中国单式簿记的持续发展和复式簿记产生的时期。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萌芽和产生,在民间商界产生了中 国固有的复式帐法:①、“龙门帐”。它把全部经济事项划 分为“进”(各项收入)、“缴”(各项支出)、“存” (各项资产)、“该”(各项负债和资本)四大类,遵循 “有来必有去,来去必相等”的记帐规则处理帐目。龙门帐 的特色表现在年终“合龙”结算方面。凡进项减去缴项等于 存项减去该项者,为“龙门相合”,否则为“龙门不合”。②、 “四脚帐”,又名“天地合帐”。此种帐法有两种结册编制, 一为“彩项结册”,相当于近代的“损益计算表”;一为 “存除结册”,相当于近代的“资产负债表”。“四脚帐” 的试算平衡,勾稽全部帐目是在“存该结册”上进行的,该 册分上、下两部分,上部称为天方,下部称为地方。凡上、 下两部分数额吻合谓之“天地符合”,否则为“天地不合”。
唐宋时期计算各项赋税收入的计帐户籍制度以量入为出为原则的岁入岁出预算制度财物出纳保管制度要求自下而上逐级呈递上计簿的上计制度以及监察制度等已成为封建统治者加强经济控制的基本财计制度
中国古代会计
• 1、先秦至秦汉 • 2、隋唐至宋代 • 3、明清时期
1
1、先秦至秦汉
早在原始公社制时代,人们已用“刻记记数”和“结绳记事” 等方法,反映渔猎收获数量及其他收支。这是最原始的会计 活动。 到奴隶制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建立, 为适应统治阶级管理经济的需要,官厅会计部门产生并得到 初步发展。西周设置了专门负责会计工作的“司会”官职,它 与专门负责财物保管工作的官职“小宰”有明确的分工。会 计部门内部设“司书”、“职内”、“职岁”、“职币”四 种官职分别执掌财务与出纳。周朝还制定了一些财计管理制 度。在周代,会计一词已有了比较明确的含义,即所谓“零 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秦汉时,还随着商品货币经 济的发展,采用了以“收、付”为记帐符号,以上收下付为 基本特征的单式收付记帐法,并对一部分收支以钱币为计量 单位进行核算。这是中式会计获得初步发展的重要标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古代发展史张航(班级:11财策本1,学号:11110605001)摘要:本文主要让大家了解会计从史前到清代经过几千万年,会计的发展过程的艰辛与进步。
主要问题是什么是会计、会计名称溯源和会计从史前到清朝的演变,目的是让大家了解自己所上的专业课——会计的历史,让同学们从源头了解这门学科,让大家从内心喜欢甚至爱上会计学。
关键词:会计,名称溯源,古代,发展史一、什么是会计[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一定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并向有关各方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二、会计名称溯源会计的名称的溯源有很多种说法,就中国会计的名称的溯源版本也有很多,下面我挑选了一个我认为正确的说法讲一下。
【2】会计命名于西周,这一时期的青铜器铭文已经出现“会”和“计”这些形状的字体,而且其含义已基本定型。
“会”字,上有“合”,下有“曾(古时是‘增’的通假字)”,故其有增加、聚合和汇总之意。
“计”字左为“言”,又为“十”。
古时直言曰“言”,难言曰“语”,故“计”字包含务必要求准确,不虚假乱造之意。
“十”字,由代表东西的“一”和南北的“|”组成;古时,以所在的部落为中心,人们沿着东西南北的方向分别外出狩猎,归时将猎物一起放于中央,汇合加重,进行计算。
根据西周的具体情况,“会计”在此时的含义就是既有零星的核算,又有年终的岁总合算。
会计的得名,说明了此时的会计已经从国家职能的附属部分,逐渐独立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部门。
事实上,西周时确立的一些会计习惯深远的影响了以后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如“入”和“出”作为记账的符号地位此时得到了确认,以后一直沿用了下来。
三、会计在古代的发展史会计是一门历史悠久的一门学科,它的历史的说法有多种版本,我从《中国会计史稿》上找到了一个版本比较像正史的一个版本,如下:【3】(一)、史前时期的会计在距今10万年到3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在我国山西朔县峙峪,发现了最早的会计痕迹。
在许多骨片上发现了刻画的痕迹,历史学家认为这是峙峪人进行计量、记录的遗迹。
在距今1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原始会计的方式变的丰富起来,有绘图记事和刻画记事两种方式。
绘图记事的方法是将狩猎的成果以壁画的形式画出来,比如打了一头鹿,就画一头鹿;打了两只兔子就画两只兔子。
这些图形是象形文字的鼻祖。
刻画记事是指用特定的符号记录有重要意义的事件。
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原始社会末期,会计方法有了更多的形式,其表现是:“黄钟黍”计量单位的出现、结绳记事法的运用和“书契记数”的创造。
黄钟本是一种用竹子制作的乐器,后来黄帝用以作为长度、轻重、容量的度量。
黄钟的长度规定为中等大小的黍粒90颗的长度,以一粒为一分,十分为一寸,寸、尺、丈之间均是十进制。
这些计量单位尽管实质长度略有变化,但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另外,通过黄钟黍,还确定了合、升、斗、斛等体积计量单位。
这些计量单位的出现,使得会计得以从实物统计向数量方面发展。
书契记数所谓书契,“书,庶也,记庶物也。
亦言著也,著之简纸永不灭也”。
“契,刻也,刻识其数也”。
书契记数实际上是数码和实物计量的结合,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在讨论上述各种会计概念时,会计的内容并不是以文字记述的。
商周之后,会计才开始用文字来计量。
从这个角度来说,会计产生于文字之前,由此可见会计的历史之深远。
【3】(二)、夏商周时期夏朝时,已经确立了贡赋征收制度,因此推测此时会出现管理财政收入的会计现象。
夏设“百官”,其中有监督奴隶耕作的官员“啬夫”,也许担任这个官职的官员就是最早的会计。
商朝对会计的一大贡献是数的创造,在商代的甲骨文中,从一到十都已经成型。
商代的甲骨上,有记录出猎收获的内容,而且对事情的记录比较完整,有时间、地点、种类和数量,用“卯”和“埋”表示支出,用“毕”和“获”表示收入,是会计的雏形。
从发掘的甲骨文书契中,出现“册”字的象形文字次数达二十余次,有记录财政收支方面的内容,可见这些书契是我国“账簿”的萌芽状态。
西周时期的会计发展对我国会计制度的成型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一时期,会计已经从一种从属的地位独立出来,会计籍书、会计科目、记账符号、会计报告都已出现,只不过形式比较简单,有待后世发展。
西周的官制中专设了“司会”一职,主管朝廷的财政收支。
此时,用于记录会计内容的书册越来越多,开始与其它书册分开存放,并且把它专门成为“籍书”(这就是簿书的来源)。
同时,西周也规定了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称为“岁入”,总共有九项,称为“九赋”。
国家的财政支出被称为“岁出”,也有九项,即“九式”。
“九赋”,加上各诸侯王国所献的贡品“九贡”,共计十八个收入项目,九个支出项目,就是今天会计科目的原始形态。
西周时期的会计报告分“岁会”、“月要”、“日成”三种形式。
日成汇总十日的情况,是一种旬报;月要是记录一个月的情况,相对于现在的月报;岁会对应于今天的年报。
【3】(三)、春秋战国及秦这一时期对财计理论和财计法规方面贡献很多。
春秋战国时期理财名人很多,孔子提出“政在节财”、“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主张节俭的目的在于抚民求安,反对过度奢侈,又批评晏婴用小猪祭祖宗,一件破棉袄穿三十年而不换,有损君子风度。
墨子从俭节用的观点也很突出,主张“节俭则昌,淫逸则亡”。
这一时期的法典《法经》,在用法律手段规范经济行为方面做了第一次尝试,其中的<杂法>中有一条规定:“负债违契不偿,一疋以上,违十日,笞二十,二十日加一等罪”。
对违反契约的惩罚严重,从古至今,莫不如此。
单式记账法在秦朝时趋于成熟,这时的单式记账法的主要特征有:①单入单出,单笔出入之间并无对应关系。
②按经济事件的发生日期流水记录,秦时规定不记日期禁止入账。
③各本籍书之间也无对应关系,无法相互稽核。
秦朝还颁布了《秦律》和《财章》,对经济活动使用法律管理,而且这时的法律相较于战国时期的,规定更细,内涵更为明了。
如有规定:“府中公金、钱,私挪用之,与盗同法”。
这时已经对公职人员挪用公款、贪污有了明确的规定。
【3】(四)、两汉两汉是我国历史上大一统的时期,同时也是经济大发展的时期,必然对会计有更高的要求。
编户制度、上计制度和盈利理论就是这时候出现的,为中式会计之后的发展垫定了基础。
编户制度,是按户主、家庭成员、姓名、年龄及家产写在简牍上,编制成册籍,也称“户籍”。
国家的税赋征收、徭役征发,均按户籍进行分派征收,主要有田赋、算赋(人口税)、更赋(替换服役的赋税)和户赋(按户征收)。
编户制度是唐代计帐、明代黄册的蓝本。
所谓上计制度,就是每年自下而上逐级呈递上计报告---上计薄。
年终各郡国携上计簿进京,报告一年来的财政收支情况和人户变动情况。
有御史大夫负责审理,最后由皇帝亲自受计,评论功过以定赏罚。
汉代安定的政治形势、经济的大发展,为各种经济理论的出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比如司马迁的“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
木柴和谷物是单位价值小,重量大的商品,从贩卖的费用和盈利角度考虑都不适合长途贩运,而且因单位体积重量的不同,又有百里与千里之别。
到了东汉,已经可以分别出“上期结存”、“本期收入”、“本期付出”和“本期结存”四个项目。
这是中式会计发展史上的一大突破,后代的四柱结算法与此密切相关。
【3】(五)、三国、两晋和南北朝这一时期,几乎是年复一年的战火,导致整个经济的发展缓慢,会计的发展也因此减慢了发展速度。
不过这一阶段,会计在特定几个方面仍然取得了进步,如:户籍计帐制度的创建和使用以及书写工具由竹简、木牍向纸张转变。
户籍计帐之法开始于北朝的北周,由大行台度支尚书苏绰制定,包括计帐和户籍之法。
这两者的结合为充实国财、资助军需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北周的计帐户籍之法,不仅为后来的隋朝所集成,更是盛唐时期的户籍计帐的源头。
【3】(六)、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封建经济的繁荣为会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这一时期的中式会计也处于自己的一个高峰。
唐代继续实行前代的计帐户籍制度,所谓计帐,就是根据户籍资料和国家规定的收入项目,归类计算,是一种具有预算性质的会计账目,是检查和落实财政和赋役项目情况的基础措施。
唐代会计的另一个突破就是《长行旨条》的颁布,这是我国财政史上最早的财政预算制度,同时也是中式会计史上最早的全国统一会计科目。
《长行旨条》的颁布是针对当时财政预算科目繁多,名目混乱的情况,统一规定了中央各部门,地方各州县以及军队的财政收入与支出项目。
著名的“四柱结算法”也在唐代中后期得以确立。
这里的“四柱”指:“旧管”(上期结存)、“新收”(本期收入)、“开除”(本期支出)和“实在”(本期结余)。
“四柱结算法”是在“三柱结算法”(入、出、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相对于三柱的好处在于,划清了本期收入和上期余额的界限,克服了三柱的片面性。
唐朝的《元和国计簿》是我国第一部财计著作,分析了唐朝的财政经济状况,由史官李吉普所写。
全书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按行政区划分类的户籍统计资料,说明了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同时也是财政收入方面的一个预算;第二部分是按国家财政收入项目划分的财政收入状况,与第一部分的预算形成对比,显示问题的所在。
到了宋代,经济发展更为繁荣,中式会计在此时,无论是机构设置、账簿的组织,还是结算方式的改进,都比前朝有所改进。
宋朝在中央设“三司”,管理国家的财政大权。
神宗熙宁七年,设立三司会计司,总考天下财赋入出,总理会计核算事务。
全国自下而上逐级汇总核算上报,有会计司统一进行勾考。
会计司是我国政府机构首次以会计命名,也是会计作为独立部门存在的第一次尝试。
宋代的会计账簿的设置已有“草帐”、流水日记账、总账之分。
草帐是一种按时间登记各类经济事项的底本;流水日记账,则是分类按时间登记各类财务收支情况的账簿,反映某一方面的经济业务;总账是在各流水日记账的基础上,按国家规定的收支项目归类汇总的账簿。
【3】(七)、元明时期元明两朝,中式会计基本上沿用唐宋的会计方法,不过此时民间逐渐认识到会计的重要性,运用的范围扩大。
明代的“黄册”和“鱼鳞册”的编报制度,很类似于唐朝的计帐户籍制度,不过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高于后者。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龙门帐”的出现,这是会计理论的一大突破。
龙门帐创于明末清初,由山西人傅山发明。
龙门账的账簿分为草流、流水簿、总清簿。
草流起原始凭证的作用,流水簿起会计分录的作用,总清簿起总账作用。
流水簿的账页分上下两方(收方、付方),因此每记录一笔业务都要同时在上下两方记录,而且金额相等,这事实上是一种复式记账法。
总清账的账页也分上“收”下“付”,上方包括“进类”和“该类”会计科目,下方包括“存类”和“缴类”。
它的登记方法是:本期收入过到进类科目中,是支出的过到缴类科目中;是资产、债权的过到存类科目中;是资本、负债的过到该类科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