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贫血
鸡传染性贫血病的防控
32鸡传染性贫血病的防控陶鲁哉(湖南省安化县柘溪镇动物防疫站413500)摘要:传染性贫血病是鸡免疫抑制性疾病的一种,由传染性贫血病毒感染所引起,呈全球分布,我国以地方流行为主;病毒只对鸡有感染力,不同品种和日龄的鸡均易感染,日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感染鸡主要表现贫血和免疫抑制的症状,对疫苗的免疫反应减弱,很容易造成免疫失败;本病目前没有可用疫苗,也没用特效药物能够治疗,只能采取加强管理和消毒的综合措施进行防控。
关键词:鸡;传染性贫血;防控鸡传染性贫血是由传染性贫血病毒感染而引起的鸡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症,最早报道于日本,之后在全球范围流行。
我国于上世纪90年代首次从实验室分离到病原,近些年虽未有大面积的流行,但在个别地区一直呈现地方流行性,受本病困扰的鸡场经济效益严重下降,特别是种鸡场,危害更为严重[1]。
1传染性贫血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在分类上属于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为环状的单股DNA病毒,直径22nm左右,浮密度在1.34~1.36g/mL之间,对红细胞无凝集作用。
临床分离的病毒在毒力和致病性方面差异很大,但抗原性方面基本无差别,这可能与病原的表面蛋白结构有关。
病毒的复制型基因组大概由2300bp组成,适合在鸡胚中进行体外扩增,感染的鸡胚仅出现部分组织病变,不会死亡,但在出壳后的2周之内会逐渐发病,95%以上的感染鸡最终死亡。
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耐高温,即使在沸水中也能保持15min而毒力不减,60℃条件下能耐1h以上,环境中的病毒有时甚至能存活数周甚至数月。
对酸不敏感,pH=3的溶液中可耐3h以上,大多数消毒剂对其无杀灭作用。
2流行病学传染性贫血病毒只对鸡有感染性,不同品种不同日龄的鸡均能感染发病,但日龄越小,易感性越强,病死率也就越高[2]。
一月龄之内的鸡是发生本病的最主要鸡群,成年鸡感染后大多症状表现较轻,有些甚至能耐过,不表现任何症状。
本病可通过垂直和水平两种方式进行传播,但垂直传播是主要传播方式,性成熟后的种鸡如果感染传染性贫血病毒,一般在2周之后,其产下的种蛋中普遍会有病毒存在。
肉鸡传染性贫血的临床症状 肉鸡传染性贫血的防控措施 - 养鸡技术
肉鸡传染性贫血的临床症状肉鸡传染性贫血的防控措施-养鸡技术鸡传染性贫血病也叫做贫血性皮炎综合征、出血性综合征和蓝翅病等,是由于感染鸡传染性贫血病毒而发病,主要是导致雏鸡全身性淋巴组织萎缩和再生障碍性贫血,还会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发生死亡,还能够由于发生免疫抑制而继发感染其他病原微生物,严重损害养鸡业的经济效益。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肉鸡传染性贫血的临床症状肉鸡传染性贫血的防控措施。
1、流行特点肉鸡传染性贫血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的一种以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器官萎缩以及皮下和肌肉出血为主要特征的免疫抑制病。
该病的病原是传染性贫血病毒,在自然条件下仅鸡对该病易感,并且所有年龄的鸡都会感染此病,自然感染常见于2~7周龄的雏鸡,1-7日龄的雏鸡是最易感群体。
随着肉鸡年龄的增加,鸡对该病的易感性减少,并且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降低。
肉鸡要比蛋鸡易感,公鸡比母鸡易感。
该病可以通过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其中垂直传播是母鸡在感染后使种蛋带毒,带毒的雏鸡在孵出后就会发病死亡,水平传播则是通过口腔、呼吸道和消化进行传播,一般不会发病。
该病的潜伏期为8~12天,一般在感染后的10天发病,1-7日龄的雏鸡感染此病后会出现贫血,同时可眼观到明显的病理变化。
2周龄以上的鸡和带有母源抗体的雏鸡虽然可被感染,但是不会发病,仅成为带毒者。
因该病会造成机体的免疫抵抗,因此易继发或并发多种细菌以及病毒感染而加剧病情,提高病鸡的死亡率。
2、临床症状该病的潜伏期为8~12天,其特征性的症状是发生贫血,通常在感染10天后发病,在14-16天达到高峰。
病鸡表现为精神萎顿,虚弱,皮肤、喙、肉髯以及可视黏膜苍白,羽毛蓬乱无光泽,逐渐的消瘦,生长发育不良,体重明显下降,翅膀发生皮炎或者出现蓝翅,有的病例头部、颈部、胸前、腹部以及腿部会出现出血点、局部出血,发生水肿,严重者会发生坏死。
病鸡在临死前可见腹泻的现象。
该病一般在发病5-6天后开始出现死亡,一般呈急性经过,死亡率受到饲养环境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通常为10%~50%不等,一般仅单纯感染此病的病鸡,尤其是通过水平感染的不会引起高的死亡率,但是该病易继发感染细菌、病毒性疾病,可使病情加重,死亡率增加[养殖:/]。
鸡传染性贫血病
05
案例分析和实战演练
案例描述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鸡传染性贫血病案例
在某大型养鸡场中,发现一群鸡出现食欲不振、体重 下降、羽毛蓬松等症状。经过初步诊断,疑似为鸡传 染性贫血病。为了进一步确诊和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 ,养鸡场主决定进行详细的案例分析和实战演练。
案例分析
在案例分析阶段,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分 析
鸡传染性贫血病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鸡传染性贫血病概述 • 病症表现和诊断 • 预防和控制措施 • 研究和进展 • 案例分析和实战演练
01
鸡传染性贫血病概述
病因
• 病毒感染:鸡传染性贫血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该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可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感染。
症状
01
02
03
贫血
病毒感染导致鸡体出现贫 血症状,表现为面色苍白 、眼睑和喙部呈淡蓝色。
诊断和检测技术进展
临床症状识别
深入了解鸡传染性贫血病的临床症状,如贫 血、消瘦、产蛋下降等,提高对该病的初步 诊断能力。
实验室诊断方法
运用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技术手段,开发 快速、准确、敏感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提高 鸡传染性贫血病的检出率。
疫苗和防治策略研发
疫苗研发
积极开展鸡传染性贫血病疫苗的研究和开发 工作,通过临床试验验证疫苗的安全性和有 效性,为防控该病提供有力武器。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战演 练,养鸡场主成功控制 了鸡传染性贫血病的传 播和蔓延,减少了经济 损失,也为今后防控类 似疾病提供了有益的参 考。
THANKS
感谢观看
综合防治策略
制定综合防治策略,包括疫苗接种、生物安 全措施、饲养管理改进等,以降低鸡传染性
贫血病的发生率和传播风险。
感染性疾病所致贫血有哪些症状?
感染性疾病所致贫血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感染性疾病所致贫血症状,尤其是感染性疾病所致贫血的早期症状,感染性疾病所致贫血有什么表现?得了感染性疾病所致贫血会怎样?以及感染性疾病所致贫血有哪些并发病症,感染性疾病所致贫血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感染性疾病所致贫血常见症状:面色苍白、蛋白尿、肝脾肿大、寒战、纳差*一、症状1.急性感染合并的贫血:其症状和体征与一般贫血症状类似但溶血与失血常是突然发作,溶血发作有时呈暴发型,由于大量的红细胞在血管内溶血,患者贫血可非常严重,常有明显的腰痛及肢体酸痛,头痛,胸闷,憋气,寒战,高热,明显血红蛋白尿,体检可发现明显黄疸,脾脏可肿大。
2.慢性感染合并的贫血:其临床表现常被原发病掩盖贫血本身并无特殊症状,其症状轻重与贫血程度相关,常有疲乏,心悸,气短,纳差,面色苍白等,此外,感染本身可引起发热,恶寒,肝脾肿大等。
*二、诊断感染性贫血的诊断除具备上述有关的贫血诊断依据外,必须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贫血,如肿瘤、慢性肾功能衰竭所致贫血等,最关键是具备引起贫血的原发感染性疾病的诊断。
*以上是对于感染性疾病所致贫血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感染性疾病所致贫血并发症,感染性疾病所致贫血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感染性疾病所致贫血常见并发症:心脏病*一、并发病症严重者可发生休克;贫血性心脏病等。
1、休克(shock)是机体由于各种严重致病因素引起的急性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导致的以神经-体液因子失调与急性循环障碍为临床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这些致病因素包括大出血、创伤、中毒、烧伤、窒息、感染、过敏、心脏泵功能衰竭等。
2、贫血性心脏病的发病机理,主要为贫血使血液载氧能力下降,对机体各系统供氧不足,心排血量增加,心脏负荷加重,心肌代偿性肥厚、扩大,以及心肌因长期缺氧发生退行变性,加重心脏储备代偿功能减退。
贫血性心脏病呈高心排血量型心功能改变,心搏量增加,周围循环阻力下降。
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血液病学辅导: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血液病学辅导: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根据病史、症状、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骨髓红系统增生、细胞外铁消失、细胞内铁减少或消失、血清铁蛋白减少、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铁饱和度下降等。
缺铁性贫血诊断不难。
但确诊后必须查明缺铁原因,并需与下列疾病鉴别:一、慢性感染所致的贫血一般为正细胞正色性贫血,但亦可为轻度低色性。
血清铁也是低的,但血清总铁结合力不增高反而降低,由于铁的利用不良,铁粒幼细胞亦可明显减少(但不完全消失),但由于贮存铁增多,骨髓含铁血黄素颗粒明显增多,一般可查出明确的感染灶,如呼吸道、泌尿道感染、骨髓炎、盆腔炎、结核病、真菌感染等。
二、海洋性贫血是由于构成血红蛋白的珠蛋白肽链合成减少所致,有家族史,为不同程度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片中见较多靶形细胞,血清铁、骨髓含铁血黄素和铁粒幼细胞都明显增多,血红蛋白电泳异常。
三、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幼红细胞线粒体内酶的缺乏,铁利用不良,不能合成血红素,因而有血红蛋白合成障碍,所以也有低色素性贫血,但血清铁增加,总铁结合力降低,骨髓内含铁血黄素和铁粒幼细胞都明显增多,并出现特殊的环形铁粒幼细胞,有诊断意义。
---------------------------------------------------------------------------------------------------------------------------------------腔隙性脑梗塞(神经内科学主治医师考试辅导)凡脑深部穿通动脉闭塞引起的脑梗塞,经巨噬作用使留下梗塞灶直径小于2mm者,称为腔隙性脑梗塞。
多位于底节、内囊、丘脑、脑桥、少数位于放射冠及脑室管膜下区。
[病因和发病机理]本病的脑动脉可有下列改变:(一)类纤维素性改变:见于严重高血压,血管壁增厚,小动脉过度扩张,呈节段性,血脑屏障破坏,血浆性渗出。
(二)脂肪玻璃样变样:多见于慢性非恶性高血压患者,直径小于200μm的穿通动脉,腔隙病灶中可发现动脉脂肪变性。
贫血的分类
贫血的分类
贫血一种症状,而且贫血的分类也很多,治疗贫血要根据不同的类型,做出不同的治疗方案。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常见的几种贫血的类型。
1.营养性贫血:主要由于体内缺乏造血原料引起。
最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造成这种贫血的原因是慢性失血、某些胃肠道疾病、长期偏食等。
其次由于缺乏维生素B12、叶酸等造直原料,引起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
2.感染性贫血:某些较为严重的急性或慢性感染性疾病可并发贫血,如脑膜炎、病毒性肝炎、各种化脓性疾病、慢性霉菌感染等。
此类贫血待感染彻底治愈后,贫血也随之治愈。
3.免疫性贫血: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最多见。
某些免疫性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可引起贫血,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输血反应等。
4.内分泌性贫血:主要由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低下引起。
另外,垂体功能不足、粘液性水肿常引起轻度贫血,性腺功能不足可导致轻、中度贫血。
贫血如何治疗?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保证足够的营养,特别是铁元素及蛋白质的摄入量,多吃富含铁质的食物,如动物肝脏、黑木耳、芝麻酱、大枣、豆制品、绿叶蔬菜等。
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是血红素和球蛋白。
老年人在日常饮食中应摄入丰富的优良蛋白质食物,如瘦肉、蛋、乳、鱼虾、动物血、豆制品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常吃奶类、等。
2、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食欲。
3、不要过分节制饮食,及时纠正偏食,要吃平衡膳食。
4、少用煎、炸的食物。
5、饮古方雪焰茶。
古方雪焰茶将补血与补气结合在一起,气血双补,从根本上补血,固本正源。
小儿感染性贫血辨治体会
L u Xio i g i a d n ,Yu n Da ,S i hq a g a n h i in Z
( h opt f C uhuCt, 50 1 Fzo , hn ) T eH sil M i Fzo i 3O0 , uhu C ia aoT n y
Abta t Obet e T bev e ua v f c f uagC i lL t ncm i i ru g d s c : jci o sret r e et o f hd i oi o bn wt E h a - r v o hc t e s Fn i i o e h n A
he ie P a trf rs v r n a te z ma sv lse e e e if c e .M e ho s 21 c s so v r n a te z ma we i e u a gCh dl o n t d a e fs e if c e r gv n F f i i e e n e n i
R3 0 ̄/ i, 1. g mn W 0 4k 。营养 不 良, 瘦 , 消 贫血
貌, 面色 无华 , 口唇结膜 及手 、 足掌 苍 白。右 下肺 呼 吸音稍 低 , 右肋 下 约 1c 剑 突下 约 2 5c 脾 肝 m, . m,
佳. 现举例总结如下。 l 邪恋 血虚
未触及。舌淡红苔白, 指纹淡红。血常规 : 白细胞 9 2×1 L 红 细 胞 3 0 . 0/ . . 1×1 L 血 红 蛋 白 0/ ,
关键 词 : 小儿感 染性 贫血 : 医药疗 法 ; 中 辨证 分型 中图 分类号 : 2 9 5 R 5 .6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 编号 :6 3— 2 7 2 0 ) 1— o 2一 4 17 4 9 ( 0 8 O 0 2 o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感染的症状及诊断技术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感染的症状及诊断技术鸡传染性贫血病,是由鸡贫血病毒( ciav)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淋巴组织萎缩性免疫缺陷病,常给养鸡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鸡传染性贫血病毒感染的症状及诊断技术。
一、鸡传染性贫血的主要症状(1)6周龄以内小鸡,尤其是肉仔鸡出现严重贫血,生产性能降低和死亡率升高,有明显免疫抑制,应考虑到cav感染的可能性。
(2)病鸡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发育受阻,冠及髯苍白,羽毛蓬乱。
感染鸡常见皮肤或皮下点状出血,翼部、头部、臀部、腹部发生灶状淤血及出血;病变部皮肤变蓝和破溃,流出血样渗出物;病变部易继发细菌感染,导致坏疽性皮炎。
二、鸡传染性贫血的流行特点(1) cav只能使鸡发病,感染率在20% - 60%,所有年龄的鸡都可感染,肉鸡比蛋鸡易感,公鸡比母鸡易感。
(2)对本病毒的易感性随日龄的增长而急剧下降。
1 -7日龄雏鸡最易感,而有完全免疫力的2-3周龄的雏鸡对本病的易感性迅速降低,6周龄以上多呈亚临床感染。
(3)垂直感染为本病的主要传播方式。
该病死亡率在5%- 10%,最高可达60%,如继发其他疾病,则可加重病情,提高死亡率。
三、鸡传染性贫血的剖检所见(1)以胸腺、骨髓萎缩、肌肉与内脏器官贫血、苍白最具特征。
(2)胸腺体积缩小,呈深红褐色。
随着年龄的增加,胸腺萎缩比骨髓的病变更易观察到。
法氏囊体积缩小,显著萎缩。
(3)股骨的骨髓萎缩、脂肪化,呈淡黄红色或粉红色。
除此以外,全身各处肌肉及内脏器官贫血、苍白,有时还可观察到与严重贫血症有关的其他病变,如肝脏、肾脏肿大、褪色,脾脏褪色萎缩,心脏扩张,心肌柔软,腺胃黏膜皮下及肌肉出血。
四、鸡传染性贫血的实验室诊断方法(1)临床诊断主要根据病鸡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确诊必须进行病毒分离及血清学试验。
(2)病毒分离一般取病鸡的肝脏匀浆后,加等量氯仿处理,离心取上清液,肌肉接种1日龄spf雏鸡,隔离饲养14 - 16天后血液压积低于27%,骨髓变黄者为阳性。
鸡传染性贫血的病原
光偷走了我们很多东西,温暖的心抑或那个温柔的你。每个人的青春里都有一首
和含氯制剂可用于消毒。
2dt0f1c7b 崇祯七年免费小说:///20204/
传染性贫血在分类上属圆环病毒科,圆环病 毒属。病毒呈球形,无囊膜,病毒粒子平均直径 约 25nm?26.5nm。核衣壳呈正二十面体,由 32 个 壳粒组成,为典型的 5、3、2 次轴对称。CIAV 在 CsCl 中的浮密度为(1.33?1.34)g/ml。CIAV 的 基因组为单股、负链、圆环状、共价连接的 DNA,
由 2300 个碱基组成。基因组有 3 个部分或完全 重叠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 3 种蛋白质, VP1?3。VP1 为 CIAV 唯一的结构蛋白(衣壳蛋白) 和主要免疫原蛋白,分子量为 52KD;VP2 分子量 为 24KD,是 CIAV 的非结构蛋白,参与感染的某 些阶段病毒的装配;VP3 又称凋亡素,可诱导感
病毒对氯仿和乙醚有抵抗力。耐酸,pH3.0 作用 3h 仍然稳定;耐热,对 56℃或 70℃1h 和 80℃15min 作用有抵抗力,但 80℃30min 则部分 失活,100℃15min 完全灭活。对 90%的丙酮处理 24h 也有抵抗力。病毒在 50%酚中作用 5min,在 5%次氯酸 37℃作用 2h 可失去感染力。福尔马林
光偷走了我们很多东西,温暖的心抑或那个温柔的你。每个人的青春里都有一首
染细胞的凋亡,分子量为 13KD。 血清交叉中和试验表明不同国家的 CIAV 分 离毒株均属于同一个血清型,但不同毒株之间在 致病性上存在着细微的差异,而且它们感染特定 细胞系的能力也不同。MDCC-MSB1 细胞广泛用于
分离和培养 Cux-1 类型的 CIAV 毒株;然而,一 些分离株在 MDCC-MSB1 细胞上不能生长或复制频 率发生改变。 病毒可在细胞培养和鸡胚中增殖和复制,但 不致死鸡胚。本病毒能在培养鸡马立克氏病病毒
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缺铁性贫血40例治疗观察
1 lu o . i o C mmu i a h C ne fS in sa i r ti e ig Ct,B in 10 4 ,C ia 2D prmeto Wu t nt Hel e tro hj gh n D s i n B On i y t i tc y e ig 0 0 2 hn ; .e at n f j He t oy S o gn si l f e igU i ri , e ig 1 0 4 , hn mo lg , h u a gHopt in nv sy B in 0 1 4 C ia o a oB j e t j
The a obs r to o r py e va i n n 4 pa i n s f io d fce y ne i wih hei 0 te t o r n e inc a m a i t l. c ba t rpy o ii f c i n o c e l r n e to
[ ywo d ] rnd f inya e a Hei b c r yoiTe t n; eu fr t ; molbn Ke r s I e c c n mi; l o at lr ra o i e c ep ; me tF rm ri He go i e in
缺铁 性 贫血 是最 常 见 的贫 血 原 因之 一 , 多见 于 育龄 期 妇 女 、青 少 年 及 老 年人 。近 年 来 ,许 多研 究 表 明 幽 门螺 杆 菌 ( ) 染 与 缺铁 性 贫 血 相 关 【 1同时 研 究 表 明 , 于 Hp阳 Hp 感 l, - 2 对 性 的缺 铁 性贫 血 患 者 , 针对 Hp治疗 后 可 改 善补 铁 治 疗 的 在
鸡传染性贫血病
鸡传染性贫血病鸡传染性贫血病又名出血性综合症或贫血性皮炎综合症,是由鸡贫血病毒引起雏鸡再生障碍性贫血、全身淋巴组织萎缩、皮下和肌肉出血、骨髓萎缩变色为特征的一种免疫抑制性疫病。
(一)病原鸡贫血病毒可在鸡胚中繁殖,也可在MDCC-MSB1细胞系上生长繁殖。
病毒能耐受50%氯仿处理15分钟、50%乙醚处理18小时、pH3.0处理3小时,对热有较强的抵抗力,用5%酚处理5分钟病毒即失去其感染性。
(二)流行病学自然条件下只有鸡对本病易感,不同品种的鸡都能感染本病。
随着年龄增加,本病对鸡的易感性明显减少。
主要发生在2~3周龄内的雏鸡,1~7日龄雏鸡最易感,其中以肉鸡尤其是公鸡更易感染。
本病主要通过蛋垂直传播,水平传播一般不引起发病,但有抗体产生。
病愈鸡可产生中和抗体。
带有母源抗体的雏鸡一般不感染发病,但抗体水平低或母源抗体水平正常而混合其它病原体感染或继发感染均可能发病。
与马立克氏病毒混合感染,会造成鸡的早期死亡,与法氏囊病毒混合感染会大大提高鸡的死亡率。
该病也可能是造成鸡新城疫免疫失败的原因之一。
1日龄无母源抗体无特定病原的雏鸡经口接种病毒,一般10~16日龄开始发病,发病率高达100%,死亡率为50%。
(三)临床症状本病的主要临床特征是贫血,一般在感染后10~12天症状表现最明显,病鸡表现精神沉郁、消瘦、苍白、翅膀皮炎或蓝翅,体重减轻,全身或头颈部皮下出血、水肿,2~3天后开始死亡,死亡率不一致,通常为10%~50%。
本病导致鸡体骨髓造血细胞形成紊乱而产生贫血症状。
感染鸡血稀如水,血凝时间延长,血细胞容积可降低到20%以下,红、白细胞数量减少,可分别降到100万/毫升和5000万/毫升以下。
(四)病理变化剖检可见肌肉、内脏器官及全身苍白贫血,肝脏肿大,脾、肾肿大,腺胃粘膜、肌肉、皮下都可见有出血斑,胸腺和法氏囊明显萎缩。
最特征的病理变化是骨髓的萎缩性病理变化,小鸡股骨的骨髓从正常的深红色变为脂肪色、淡黄色或浅红色。
急性感染导致婴幼儿儿童贫血26例分析
伤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脑水肿做大骨瓣减压术后, 以及烦骨病 变切除术后, 均可遗留大小不等的颅骨缺损, 直径在3 cm 以 下的颅骨缺损 头皮和硬脑膜进行性增厚和失去弹性以及创 伤局部形成坚固的农痕组织常常可以弥补缺损的软弱, 尤其 位于硕部者一般不产生不适感.直径在 3 。 二以上的颅骨缺
缺点是骨质易被吸收, 保存及消毒方法不严格易发生感染。 目 前自 体颅骨的保存有多种方法:有将骨瓣登于盛有75% 乙
开放性颅脑损伤、 颅脑火器伤清创术后, 闭合性颅脑损
醇的无菌槽中密封后, 在冰箱中贮存[ ; 有将骨协无菌处理 ] , 后置于 液氮中 低沮保存1 41;有将骨 瓣直接放于冰 冷冻保 箱中
种较好的修补材料, 但价格昂贵。 3. 3 术后并定要保持硬脑膜的完整, 防止
皮下积液的发生。二期颅骨成型术, 多数学者主张颅骨修补
在第一次手术后3 - 6 个月内进行。前几年我们也遵循这一 手术时机, 近两年来将颅骨修补时间定于第一次手术后, 8 一 周内进行取得满意效果。有报道伤后 t 一 个月是神经功能 3
范围的颅骨缺损。怒磷灰石生物陶瓷是一种较新型的颅骨
后可以行一期颅骨成型, 本组患者一期颅骨成型23 例均取
得满意效果。一期成型时, 可以充分利用 自身的碎骨片, 只 要骨片不是完全粉碎。颅骨病变切除后遗留的颅骨缺损, 只
修补材料.工厂生产时根据需要对颅骨缺损的大小形状进行 制备, 有一定的韧度和硬度, 无磁, 不导热, 组织反应轻, 是一
马传染性贫血
这三个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隐性 能长期带毒,无明显症状
病变
主要表现为全身败血症变化,贫血,网状 内皮细胞增生和铁代谢障碍 全身粘膜及浆膜有出血点或斑,以鼻翼、 第三眼睑等的粘膜与浆膜最多见 脾肿大,坚实,表面粗糙不平,脾小体肿 大,在樱桃红色的切面有灰白色粟粒大颗 粒突出(西米脾)
肝肿大,呈暗红色或铁锈色,切面呈明显 的槟榔样花纹,在肝小叶有明显的网状结 构 淋巴结肿大,切面充血、出血和水肿 肾肿大,皮质有出血点 心肌变性,脆弱呈灰黄色的煮肉状。严重 病例骨髓呈乳白色胶冻样
本病通常呈散发或地方流行性。流行初期 呈急性经过,病死率也高,以后转为亚急 性和慢性,慢性则病死率低 新疫区多呈暴发,急性型多 老疫区多为慢性
本病的发生无严格的季节性。但是在吸血 昆虫多的夏、秋季节多发。在新疆此病的 流行多在农区,其感染率亦高于牧区 1976年在重点疫区和静县抽检农区马8202匹, 1976年在重点疫区和静县抽检农区马8202匹, 阳性206匹,阳性率2.51%。抽检牧区马2932 阳性206匹,阳性率2.51%。抽检牧区马2932 匹,全部阴性 低洼潮湿,过劳,长途运输,饲管不好, 草质差,内寄生虫的寄生,购入马匹检疫 不严等都能促使此病的发生和散播
本病毒最少有14个型。表明该病毒有多向性 本病毒最少有14个型。表明该病毒有多向性 抗原漂移,这与病毒糖蛋白结构改变有关
1961年始由日本小林和夫用马白细胞、马骨髓细 1961年始由日本小林和夫用马白细胞、马骨髓细 胞分离培养和传代成功 我国在1965年首次用马白细胞分离培养和传代成 我国在1965年首次用马白细胞分离培养和传代成 功。本病毒只能在马属动物的白细胞和骨髓细胞 及驴胎组织继代,细胞培养时,可以复制,且培 养物具有良好的抗原性。用马属动物以外的其它 动物人工感染和进行细胞培养均未获成功 最近美国报道狗、猫传代细胞培养本病毒获得成 功
什么是病毒性贫血呢?
什么是病毒性贫血呢?随着医学的越来越发达,人类的一些病症都有了更详细的解答,并且也有了更细致的分类。
在疾病的面前,人类对于未知的总是会心生恐惧和不必要的担忧,在面对一些出现的新名词的疾病的名称因为不被过多关注也不能理解而产生一些疑惑。
比如病毒性贫血,我想大部分人对这个名称有点陌生。
病毒性贫血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让带你一起来了解一下。
首先,按照字面来理解,病毒性贫血,应该是体内有病毒感染,导致了身体消耗过大,或是溶血。
引起的一种贫血的症状。
其次,它是病毒突破肌体的防御系统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导致的红细胞合成障碍。
是因为病毒感染引起的贫血,而单纯疱疹及巨细胞病毒和乙肝感染比较会导致贫血。
一般无特效疗法。
医生一般都建议抗病毒治疗。
所以,病毒性感染,应以抗病毒治疗为主,同时增加各方面的营养,必要时可以进行输血治疗。
贫血的话和人的本身的造血功能也有一定的关系,贫血的话还可以通过食疗的方法加以辅助和调理,可以经常吃一些红枣,银耳,木耳等食物,然后自己也要适当的加强运动,用运动来增强体质和抵抗力。
病毒性贫血的范围很广,大到几十岁的老人,小到几个月的孩子,因为病毒的侵蚀和感染,都会多少患上病毒性贫血。
医学在进步,各种诊疗手段也层出不穷,遇到这样的情况之要根据医生建议和自己的配合,是一定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疗效果的。
看到这里,对于病毒性贫血大家是不是多少有了一些了解呢。
虽然,疾病总是会在不经意的时候侵入人的身体,甚至改变了心情,改变了生活,但是任何疾病其实都和心态有脱不开的关系,遇到任何疾病要不怕,不多想,一份好的心态,一个好的心情可以在某种情况下起到击倒病毒的效果。
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感染相关性血液学改变
感染相关性贫血
感染性溶贫的治疗
*治疗的关键在于去除病因治疗原发病 ,控制 溶血,尽量避免应用抑制骨髓的药物. *针对病原菌选用抗细菌,抗病毒药物的基础 上,肾上腺皮质激素为首选. *静脉丙种球蛋白可提供中和抗体病性贫血
*伴有慢性感染、炎症或肿瘤等基础性疾病.
*正常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或小细胞低色素 性贫血. *血清铁及总铁结合力低于正常,转铁蛋白饱 和度正常或稍低,血清铁蛋白增高.
Guo Xiaonan
感染相关性贫血
慢性病性贫血
*骨髓铁染色显示铁粒幼细胞减少,幼红细胞 内铁颗粒减少,巨噬细胞内铁颗粒增多. *排除基础性疾病合并的症状性贫血,如肝肾 功能衰竭所致的贫血,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 等.
Guo Xiaonan
感染相关性贫血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
*预防和控制感染. *多数病例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无效者可选用其它免疫抑制剂如 ATG 或 ALG 等治疗. *顽固性病例可采用环孢菌素 A , EPO, 大剂 量甲基强的松龙静脉点滴 ,血浆置换与淋巴 细胞去除,大剂量应用免疫球蛋白可收到一 定疗效.
Guo Xiaonan
感染相关性贫血
慢性病性贫血(ACD)
ACD是慢性感染或炎症时,红细胞生成受 抑,病原体及其代谢产物促进单核巨噬细胞 系统对红细胞的吞噬作用,从而导致红细胞 破坏过多 , 同时对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 形 成负反馈调节,所引起的慢性病性贫血.
Guo Xiaonan
感染相关性贫血
感染相关性血液学异常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
Guo Xiaonan
问题提出
感染是指微生物在体内存在或侵入正常 组织,并在体内定植和产生炎性病灶.
感染性疾病所致贫血应该做哪些检查?
感染性疾病所致贫血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感染性疾病所致贫血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感染性疾病所致贫血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感染性疾病所致贫血如何诊断鉴别,感染性疾病所致贫血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感染性疾病所致贫血常见检查:常见检查:血清铁(Fe)、红细胞血清总胆红素、巨噬细胞或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MMIT)*一、检查1、急性感染所致的贫血(1)外周血:贫血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周围血涂片据感染不同可能有不同血细胞形态特点,如:疟疾可在血片中找到疟原虫;溶血发作时可见有破碎红细胞、小球形等异形红细胞。
白细胞计数常增高,但亦有减低者。
中性粒细胞可有核左移,细胞出现中毒性颗粒、空泡、D hle小体等。
血小板计数可正常或减少。
(2)血清总胆红素和间接反应胆红素增加,游离血红蛋白增加,珠蛋白减少。
(3)因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者抗球蛋白试验可阳性:可分IgG和IgM两型。
亦可抗球蛋白试验阴性,如抗感染药物所致溶血性贫血。
*二、慢性感染所致贫血(1)外周血:虽然贫血分类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但许多患者表现为低色素性贫血。
血片中红细胞轻度大小不等,中心淡染,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低于31%,红细胞平均体积低于80fL。
白细胞、血小板升高或减低。
(2)血清铁:总铁结合力下降,铁饱和度降低。
血清铁蛋白正常。
感染发生后,血清铁迅即下降,而总铁结合力则在8~12天后开始下降。
血清铜则升高,有一定辅助诊断价值。
(3)骨髓有核红细胞及骨髓粒/红细胞比值大致正常,无明显红系增生表现。
铁粒幼细胞减少,单核巨噬细胞内铁贮存量增加。
(4)红细胞寿命缩短用59Cr标记红细胞测定其寿命缩短。
根据病情、临床表现、症状、体征选择X线、B超、心电图、生化及微生物检查等。
*以上是对于感染性疾病所致贫血应该做哪些检查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来看看感染性疾病所致贫血应该如何鉴别诊断,感染性疾病所致贫血易混淆疾病。
*感染性疾病所致贫血如何鉴别?:*一、鉴别以下几种疾病需要与本病鉴别:1、稀释性贫血在进展型肿瘤患者,特别是骨髓瘤和巨球蛋白血症,其血浆容量增多,可导致稀释性贫血。
幽门螺杆菌感染致缺铁性贫血42例临床分析
12 2 H 。. p检 测
活检 标本 , 快 速尿 素酶 试验 、 行 常规病 理切 片镜检及
1C尿素 呼气 试验 检 测 ,取 两 种 以上检 测 方法 阳性 4
为 H p阳性 。
12 3 治 疗方 法 将 4 . . 2例 IA伴 H D p阳性 患 者 随
同期 c组 有效率 为 4 .% (/1) 6 .% ( /1 ) 54 5 1、 3 6 7 1、
铁 剂 为 硫 酸 亚 铁 0 3 ,每 日 3次 ,或 富 马酸 亚 铁 3 讨 论 .g
表 1 3 治疗 方 法 治疗 前 后 血 液 学 指 标 比较 ( ±s 种 )
详 见表 1 。
注 : c组 比较 . P<0 0 . P<O0 ; B组 比较 , P<OO 。 与 ‘ .5 . 1与 .l
.
2 0 . Vo. N0 07 15.
IA是最 常见 的一 种贫血 , D 临床上 根据 病史 、 症 I A独立 致病 因素 的 可能 。对 于此类 患 者 , D 补铁 和抗 状、 体征及 实验 室 的生化指标 等 不难做 出诊 断 。 因此 H P治疗具 有 同等重要 的意 义 , 者 联合 应用 才 是治 两
12 方 法 .
14 统计学 方法 多组 间 比较 采用 方差 分析 , 两 。 两 比较采 用 q检 验 , 治疗前后 比较 采用 配对 t检验 。
行 胃镜检查 , 中 4 例 H 其 2 p阳性 , 中男 1 , 2 2 结 果 其 6例 女 6 2 1 疗 效 比较 . 疗 效判 断按 张之南 《 液病诊 断及 血
维普资讯
’
6 2・
全科 医学临床 与教 育 29 0 7年 J 弟 j巷第 J tii ! dctⅢf G nr ,a, e a 月 期 3n a E uat , eeu P (J Jn e i f !rf r
肉鸡传染性贫血病的主要危害和诊治
·150·畜 牧 兽 医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5年第8期摘要:鸡传染性贫血病又名鸡贫血因子病,由鸡贫血病毒引起的雏鸡再生障碍性贫血、全身淋巴组织萎缩、皮下和肌肉出血为特征的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
又称出血性综合征或贫血性皮炎综合征。
是继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后又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性疾病。
关键词:传染性;贫血病;危害;诊治2013年秦皇岛市某肉鸡屠宰场进行肉鸡屠宰检疫时,发现个别养鸡户经正常免疫肉鸡,在28日龄大量死亡,死亡率高达50%。
后经诊断为该病所致。
现将该病主要危害表述如下:1 流行病学鸡是CIAV的唯一自然宿主,至今尚未发现其它禽类对本病易感。
所有年龄鸡都易感,主要发生在2~3周龄内的雏鸡,其中1~7日龄雏鸡最易感。
随着日龄的增加,其易感性、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降低。
人工接种以1日龄雏鸡最易感。
自然条件下以肉鸡尤其是公鸡更易感。
1日龄无母源抗体的SPF鸡接种CIAV后,一般10~16日龄开始发病,发病率高达100%,死亡率为50%。
本病主要经卵垂直传播,在人工感染母鸡后,第8~14天经卵传播发生感染,而自然感染鸡群的经卵传播发生在感染后3~6周。
鸡一般感染后10天发病,潜伏期5—9天。
发病后第二天开始死亡,第5~6天死亡达最高峰,随后逐渐下降,再过5~6天恢复正常,死亡率在10%~30%不等,但若继发细菌或病毒感染也可能阻碍病鸡康复,加剧死亡。
2 流行特点1)CIAV与其他传染病同时发生时,各病致病力危害增强。
2)CIAV可导致雏鸡胸腺、法氏囊及其淋巴样器官中淋巴细胞严重缺失,并直接降低免疫机能而引起免疫抑制,MDV、IBDV与CIAV先后或共同感染时,可抑制免疫反应,提高了鸡对这些疾病和其他感染的易感性,可使各自的致病力增强。
3)CIAV和MDV双重感染可导致早期死亡,其中1日龄雏鸡双重感染在13~14日龄时80%死亡;9日龄双重感染的雏鸡在11~13日龄达63%死亡。
剖检可见胸腺、法氏囊严重萎缩,肝、肾肿大,脾有坏死灶。
鸡传染性贫血病临床症状与诊断
Veterinary clinical science | 兽医临床科学72 ·2021.05传染性贫血病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及器具,还可经卵传递,但自然病例还未发现经卵传递的实例[3]。
3 临床症状鸡群感染传染性贫血病后通常表现精神萎靡、采食量减少、羽毛粗乱、冠冉发白、面部皮肤和粘膜苍白、贫血、生长发育迟缓、体重增加不足,产蛋期鸡群产蛋率下降,整个病程较长,大约维持7~30 d 。
如果发生混合感染,可加重病情和延长发病病程,且死亡率会极大增加,感染1月后存活的鸡只能自行恢复健康状况。
在实验室检测血液,血液中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和血细胞容积值显著下降,尤其是血细胞容积值能下降到20%以下。
在疾病恢复期检测血液可见未成熟型的血细胞。
感染雏鸡接种10 d 左右,精神不振,食欲减退。
接种14~20 d 病情最严重,会发生鸡只死亡现象。
在接种10~20 d 后鸡群体重增加缓慢。
通常在接种12 d 时血细胞容积值开始下降,到20 d 时降低到最低值,然后开始逐渐恢复正常。
4 病理变化对病死鸡进行剖检可见,肌肉苍白贫血、各个器官贫血、胸腺萎缩甚至完全退化、且呈深红褐色,腺胃粘膜出血、肝脏和肾脏肿大、颜色变浅呈黄色,脾脏萎缩且褪色,心脏呈球形。
大多情况下法氏囊没有明显变化,有的法氏囊体积缩小。
血液变稀如水、凝血时间延长。
骨髓萎缩呈浅桃红色或黄白色,有的骨髓呈暗红色,但较少见到变性坏死,也缺乏细胞反应。
如果继发感染葡萄球菌或其他细菌,剖检时可以看到明显的皮炎症状,且肝脏肿大呈斑驳状以及其他组织的病变[4]。
5 诊断根据疾病流行特点、典型的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可初步诊断鸡群感染传染性贫血病,然后经过实验室做病原学和血清学进行确诊。
5.1 现场诊断育雏期2~3周龄的鸡群容易感染发生该病,随着鸡群日龄的增加,免疫系统发育相对完善,对该病的易感性越来越低,即日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
鸡群典型症状是贫血、生长迟缓,皮肤和可视粘膜苍白等。
治疗感染性贫血效方
治疗感染性贫血效方1.银苓参茜桔甘汤 银花、蒲公英各60g,黄芩、党参、玄参各30g,天花粉、茜草、甘草各10g,桔梗6g。
高热口渴、脉实有力加生石膏、知母、栀子;痰壅气急加桑白皮、葶苈子、海蛤壳、黄荆沥;胸痛甚加广郁金、丝瓜络;汗出少气银花、黄芩、蒲公英量减半,加黄芪;咳血加茅根、白及。
每日1剂水煎服,15日为1疗程。
周端求治疗肺脓肿76例,结果:痊愈73例,好转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69%。
2.乌梅汤 乌梅、党参、附子、干姜、黄连、桂枝、当归、黄柏各10g,川椒、细辛各5g。
腹痛,肛门坠胀加木香、升麻、枳壳;大便粘液多加瓜蒌皮;血多加仙鹤草;便秘加白芍。
每日1剂水煎服,停用其他药。
夏远录用此方治疗慢性结肠炎72例,疗程1月,结果:显效12例,好转5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
3.大黄连梅汤 大黄50g,黄连、红花各15g,乌梅30g。
取水煎液500ml,用6层纱布浸透后敷患处,每次15~30分钟,每日2次。
疮面脓腐多外撒拔毒生肌散;无脓腐外撒珍珠粉。
孙红君治疗臁疮57例,结果:均治愈,临床症状消失。
4.蛤蚧百部川贝散 蛤蚧1对,羚羊角4g,三七、血竭、乳香、没药、川贝、百部各15g,北沙参25g,麦冬、知母各20g,珍珠10g。
共研细末,过筛,混匀,4g/d 3次口服,4个月为1疗程。
用1疗程。
宫柏治疗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34例,结果:空洞闭合30例,空洞缩小4例。
5.愈窦道散 红粉、赤石脂、海螵蛸、煅龙骨、朱砂、冰片、鸡内金等,研细面,混匀。
岳胜利治疗鼠瘘32例。
并设对照组30例;用链霉素;均用无菌纱布条蘸药送至窦道底部,纱条内松口紧。
3日1次,10次为1疗程。
用2个疗程,结果:两组分别治愈21、1例,好转10、13例,无效1、16例,总有效率98%、46% (P<0.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染性贫血
感染性贫血面色苍白、乏力、心率快
感染性贫血是由于多次反复、长期感染引起机体单核巨噬系统增生、功能亢进,红细胞破坏加速,骨髓缺乏相应的代偿能力,以及铁代谢紊乱等因素,导致的继发性贫血。
婴幼儿时期感染合并营养不良,可表现为重度贫血和髓外造血,称为雅克什综合征。
感染性贫血诊断依据
1、注意原发感染的病程(多持续1个月以上)及各有关疾病的临床表现,如支气管扩张、骨髓炎、结核病、肺脓肿、脓胸、感染性心内膜炎及病毒感染。
2、贫血的症状多不严重,只有面色苍白、乏力、心率快等一般表现,雅克什综合征特点为肝、脾肿大,并可出现脾功能亢进表现。
部分患儿尚有佝偻病的表现。
3、辅助检查。
血红蛋白多在60-90克/升。
红细胞数相应减少,为小细胞正色性贫血,贫血严重者可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网织红细胞正常或降低,白细胞多增高,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正常,血清铁蛋白增高(此点区别于缺铁性贫血)。
骨髓像所见与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相仿。
感染性贫血治疗原则
主要针对原发病,控制感染,加强营养,给予维生素D和铁剂。
若为混合性贫血,同时应补充维生素B12和叶酸。
贫血严重者,可考虑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