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民间戏曲——花鼓戏
湖南花鼓戏研究综述
湖南花鼓戏研究综述
湖南花鼓戏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湖南省,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明珠。
在湖
南地区,花鼓戏一直是当地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深受人们的喜爱。
本文将对湖
南花鼓戏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介绍其发展历程、演出特点以及相关研究成果。
一、发展历程
湖南花鼓戏起源于明代,源于花山鼓曲和湖南早期音乐戏剧形式。
经过多年的演变和
改进,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清代,湖南花鼓戏开始流行于湖南各地,成为当地民众
喜爱的娱乐方式。
近年来,湖南花鼓戏在全国范围内逐渐流传开来,成为中国戏曲文化的
重要代表之一。
二、演出特点
湖南花鼓戏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戏曲形式而闻名。
在表演方面,湖南花鼓戏注重舞
蹈和身体动作的表达,以及嗓音的高亢和对白的生动。
在戏曲形式方面,湖南花鼓戏以戏
曲节奏明快、旋律婉转、动作夸张和喜剧化为特点。
这种形式使得湖南花鼓戏独一无二,
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三、研究成果
湖南花鼓戏的研究工作在近几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学者们对湖南花鼓戏的历史发展
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理论。
有学者通过对湖南花鼓戏的演变过程进行考察,
认为湖南花鼓戏在民间文化传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还有学者对湖南花鼓戏的演出形式
和表现手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系列观点和见解。
还有学者对湖南花鼓戏的艺术特点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指出其在戏曲表演艺术上的独
特之处,并与其他戏曲剧种进行了对比研究。
这些研究成果丰富了湖南花鼓戏的文化内涵,推动了湖南花鼓戏的研究工作的深入发展。
浅谈“湖南花鼓戏”
浅谈“湖南花鼓戏”湖南的花鼓戏起源于长沙各地的山歌民歌以及民间歌舞,在清朝的时候开始正式的被确立,尤其是角色的发展。
受湘剧艺术的影响,湖南花鼓戏的表现题材也被不断扩大,最终丰富了所有的音乐。
在清朝的时候,各地民间习俗以及文化气息,乡土人情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形成了不同的艺术流派,而花鼓戏也是扎根在民间,从而进行发展。
由于是从民间所起,所以花鼓戏的受众群体是比较多的,大部分的人都能接受,尤其是老一辈的人一听花鼓戏就来劲儿。
湖南花鼓戏可以直接追溯到清代,出现了田间休闲系民间音乐歌舞表演,这也使花鼓戏正式的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
虽然有一些地方的人对于花鼓戏可能比较陌生,但对于湖南人来说,花鼓戏就像是湖南文化的象征。
早期的花鼓戏,必须半职业性班社在农村作季节性演出,随后花鼓戏总爱遭受歧视和禁演,各地花鼓戏班都曾兼演当地流行的大戏剧目以作掩护,很多戏班称“半台班”或“半戏半调”、“阴阳班子”京剧。
建国后,各地分别成立专业剧团,进入城市剧场。
花鼓戏最早起源于湖南省常德市一带,后逐渐发展壮大,有长沙花鼓戏、岳阳花鼓戏、衡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零陵花鼓戏等六个流派之分,其都各具不同的艺术风格。
并在湖南各地得到广泛传播和演绎。
据传统说法,花鼓戏最初起源于明朝宫廷音乐“花鼓”,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戏曲形式。
花鼓戏的表演形式以唱为主,结合了武打、腔调和舞蹈等元素,展现了湖南文化的特色和风采。
据1981年统计,湖南省有花鼓戏剧团54个,并成立了湖南省花鼓戏剧院。
1957年,湖南省戏曲学校成立,设有花鼓戏专科。
二.“花鼓戏”的艺术特色南花鼓戏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以下是湖南花鼓戏的一些特点:1. 音乐和舞蹈:湖南花鼓戏注重音乐和舞蹈的表演。
花鼓戏的音乐以花鼓为主要伴奏乐器,配以锣、鼓、板等打击乐器和二胡等弦乐器,气势磅礴,节奏明快。
舞蹈方面,湖南花鼓戏以独特的步伐和身法表现人物情感,舞姿矫健而富有韵律感。
简述湖南花鼓戏
简述湖南花鼓戏一、花鼓戏的起源花鼓戏是清代中叶兴起的,以农村的山歌、民间的小调及本地花鼓为基础演变而成,主要流传于我国南方各省的地方小剧种之一,是我国古代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
“湖南花鼓戏是指湖南境内六种花鼓戏的总称,即长沙花鼓戏、常德花鼓戏、衡州花鼓戏、零陵花鼓戏、岳阳花鼓戏和邵阳花鼓戏,经过悠久的历史传承逐渐形成了六个有着不同区域风格的地方花鼓戏。
”花鼓戏传承与发展的研究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也为湖湘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一方面的有力支持。
花鼓戏只是湖南众多地方戏曲的一个品种,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湖南花鼓戏与湖北、四川、江西等地的花鼓戏有很多的相似点,但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二、发展历程花鼓戏,是全国地方戏曲中同名最多的剧种。
其中虽属“湖南花鼓戏”最为著名。
但湖南花鼓戏却是一个笼统的剧种概念,因为湖南花鼓戏根据流行地区的不同可细分为:长沙花鼓戏(益阳花鼓戏)、岳阳花鼓戏(临湘花鼓戏)、衡州花鼓戏(衡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永州花鼓戏(零陵花鼓戏)等六个流派。
因此,严格来讲“湖南花鼓戏”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地方剧种。
通常所见到的湖南花鼓戏经典代表剧目如《刘海砍樵》、《打铜锣、补锅》等实为代表湖南花鼓戏的长沙花鼓戏中的剧目。
但多数人并不能详细清楚地了解这些概念,所以人们一般所说的湖南花鼓戏其实就是长沙花鼓戏。
长沙花鼓戏形成初期是以旧长沙府(今长沙县)为中心,后逐渐向周边县市辐射,其不只流行于长沙,在省内流传甚广,相对而言其它五个流派无论是流传范围还是知名程度来都远不及长沙花鼓戏。
因此,长沙花鼓戏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湖南花鼓戏的代表。
除岳阳花鼓戏之外,其它四个流派几乎都只在其所处县市或地区作代表性或象征性传承。
除湖南花鼓戏之外,在湖北有荆州花鼓戏(湖北花鼓戏)、黄孝花鼓戏、东路花鼓戏,安徽的凤阳花鼓戏,皖南花鼓戏,河南的豫南花鼓戏(光山花鼓戏),浙江的桐乡花鼓戏、包山花鼓戏、平湖花鼓戏等同名的地方剧种。
湖南花鼓戏-免费
益阳花鼓戏
益阳花鼓戏初为“童子装丑旦对唱”形式,表演内容多是农村青年的生活 趣事,如《看牛对花》、《扯笋》等。后来,演员由原来的小丑,小旦2人 对唱再增加1名小生,演唱形式也开始有了规范。表演时,一唱众和,以鼓 击节的打铜腔开始形成;由民歌发展起来的川调,亦具板式雏形。同时吸 收湘剧中的伴奏曲牌和锣鼓点子。继之,演员中又增加老生、花脸两个行 当。此后,剧目逐渐增多,如《芦林会》、《青风亭》、《山伯访友》等 等。及至行当基本齐全,声腔体制渐趋完善,题材逐渐丰富。至此,花鼓 戏作为区境的一个主要剧种,乃逐渐发展成熟。
牌子
牌子,有走场牌子和锣鼓牌子,源于湘南民歌,以小唢呐、锣鼓伴奏, 活泼、轻快,适用于歌舞戏,是湘南诸流派主要唱腔之一。
小调
有民歌小调和丝弦小调之分,后者虽属明、清时调小曲系统,但已地方 化。各种形式的曲调,都具有粗犷、爽朗的特点。
三、角色行当
花鼓戏的表演艺术朴实、明快、活泼,行 当仍以小丑、小旦、小生的表演最具特色。 小丑夸张风趣,小旦开朗泼辣,小生风流 洒脱。步法和身段比较丰富,长于扇子和 手巾的运用,拥有表现农村生活的各种程 式,诸如划船、挑担、捣碓、砍柴、打铁、 打铳、磨豆腐、摸泥鳅、放风筝、捉蝴蝶 等等。后期由于剧目的发展,表演艺术也 有所丰富,如吸收了兄弟剧种的一些毯子 功和把子功,充实了武功表演。
解放后,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湖南花鼓戏在老艺人和新文艺工作者 共同努力下,挖掘、整理和改编了许多传统剧目,其中在全国影响较大 的有《刘海砍樵》、《刘海戏金蟾》等。
经典名剧 《刘海砍樵》
刘海砍樵(比古调)
(女)我这里将海哥好有一比呀!
(男)胡大姐,
(女)哎
(男)我的妻,
(女)啊
(男)你把我比作什么人罗!
湖南花鼓戏
湖南花鼓戏源自湘南民歌,从一 旦一丑演唱发展到“三小” (小 旦、小丑、小生)演唱。
各地花鼓戏的传统剧目约有四 百多个,以反映民间生活为主, 多以生产劳动、男女爱情或家 庭矛盾为题材,语言生动,乡 土气息浓厚。音乐曲调有三百 余支,基本上是曲牌联缀结构 体,辅以板式变化。
湖南花鼓戏按曲调结构和音乐风格的不同可分为川调、打锣 腔、牌子、小调四类,都有粗犷爽朗、地方色彩浓郁的特点。 川调:或称正宫调,即弦子调,大筒、唢呐伴奏,曲调由过门乐句与
小调:有民歌小调和丝弦小调之分,后者虽属明、清时调小曲系统,
但已地方化。各种形式的曲调,都具有粗犷、爽朗的特点。
1949年后,花鼓戏艺术有较大发展,不但 整理了如《刘海砍樵》、《打鸟》等传 统戏,而且创作了《双送粮》、《姑嫂 忙》、《三里湾》等不少现代戏。而 《打铜锣》、《补锅》、《送货路上》、 《野鸭洲》等已摄制成影片。
由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李谷一饰刘兰英, 著名的湖南花鼓戏国家一级演员彭复光饰李 小聪,钟宜淳饰刘大娘。
二、补锅
内容简介 生产队的养猪能手刘大娘,希望找一个有文化、 有技术、职业好、贡献大的小伙子做女婿。但女 儿兰英却瞒着她找了一个补锅匠做对象。刘大娘 和女儿的看法不一样,认为补锅是“屋檐脚下蹲, 一脸墨黑尽灰尘”的职业,没有什么出息。有一 天,刘大娘失手打破了煮潲的大铁锅,着急之中 拿了饭锅当潲锅,只好叫女儿去请补锅的师傅来 补锅。兰英与男友李小聪商定计策,要趁这个机 会来启发和教育妈妈。小聪来到兰英家,刘大娘 不知道小聪就是兰英的男朋友,催他快点补锅。 小聪不急不忙讲述自己的岳母看不起补锅匠,刘 大妈也表示赞同他岳母的思想,接着,小聪对刘 大妈的旧思想给予严厉的批评,教育她革命工作 是整体,七十二行都重要,彼此相依不能离。刘 大娘听小聪讲得有道理,表示不仅自己要改变旧 观念,还要帮助小聪劝说他岳母接受这个女婿。 小聪见岳母已回心转意,连忙向岳母表露身份。 刘大娘在满意的微笑声中接受了这位女婿。
湖南花鼓戏作文开头结尾
花鼓戏家乡风俗作文篇一花鼓戏,一种古老的地方戏曲,是我国五大戏曲之一。
在我的家乡——岳阳,也有它的一席之地。
花鼓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岳阳的一种文化特色。
花鼓戏的音乐与唱腔十分丰富,包括了汉调、湘调、花灯调、花鼓小调、渔鼓调等数十种,声腔高亢激昂,优美动听,其中最著名的要数“乱弹”了。
我爱家乡的花鼓戏!花鼓戏里的人物都是一些普通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和妇女儿童。
他们大都是些穷苦人家,因此,他们大多都是唱一些民间小调来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些小调有一种十分浓厚的乡土气息,它给人们一种亲切之感,让人们在观赏花鼓戏时都仿佛回到了家乡。
我喜欢花鼓戏里那朴实真挚的爱情故事:《孟丽君》中“三打白骨精”里的“白骨精”为了害死唐僧就假扮成一个妇女去勾引唐僧,却被孙悟空识破。
后来她为了唐僧顺利取得真经而不惜与孙悟空为敌,最后又和他和好如初。
“五子登科”里讲述了一个父亲为让儿子读书而费尽心思、费尽周折的故事……《常德花鼓戏的那些事儿》篇二小时候,每到过年过节,村里总会请来花鼓戏班。
大人们早早地搬着板凳,占好位置,小孩子就围着戏台子跑来跑去,兴奋得不得了。
花鼓戏对我来说,就像是村里的一个大派对,热闹又神秘。
那时候不懂,只知道看那些穿着鲜艳戏服的人,在台上咿咿呀呀地唱着,有时候还挥舞着长袖,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
后来长大了,慢慢了解到花鼓戏其实是一种很有地方特色的戏曲形式,它融合了民间小调、说书等多种艺术元素,用最地道的常德方言表演,听起来特别亲切。
记得有一次,村里来了个年轻的花鼓戏演员,他不仅唱得好,还会跟观众互动。
他说,花鼓戏最讲究的就是“情”字,无论是喜怒哀乐,都要让观众感受到那份真挚。
那场戏结束后,我站在人群里,心里暖暖的,仿佛自己也成了戏中人。
现在,虽然很少有机会再回到那个小村庄,但每次听到花鼓戏的声音,总能勾起我对家乡的无限思念。
花鼓戏不仅仅是舞台上的表演,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让我这个远在他乡的人,也能感受到家乡的味道。
湖南花鼓戏简介
湖南花鼓戏简介湖南花鼓戏是湖南各地花鼓戏流派的总称。
由于流行地区不同而有长沙花鼓戏、岳阳花鼓戏、衡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零陵花鼓戏等六个流派之分,其都各具不同的艺术风格。
它源自湘南民歌发展而成,从一旦一丑演唱发展到“三小”演唱。
各地花鼓戏的传统剧目约有四百多个,音乐曲调三百余支。
按其结构和音乐风格的不同可分为川调、打锣腔、牌子、小调四类,都有粗犷爽朗、地方色彩浓郁的特点。
音乐主要是以极具地方特色的湖南花鼓大筒、以及唢呐、琵琶、笛子、锣鼓等民族乐器作伴奏。
曲调活泼轻快,旋律流畅明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花鼓戏艺术有较大发展,不但整理了如《刘海砍樵》、《打鸟》等传统戏,而且创作了《双送粮》、《姑嫂忙》、《三里湾》等不少现代戏。
而《打铜锣》、《补锅》、《送货路上》、《野鸭洲》等已摄制成影片。
特别是唱遍大江南北,风靡海内外的湖南花鼓戏名剧《刘海砍樵》其脍炙人口的“比古调”唱段,深受全国各地的人民群众所喜爱。
湖南花鼓戏虽说后来发展有了生、旦、净、丑诸行当,但小旦、小生、小丑仍占主要地位,表演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同时也注重不断吸收传统的表演技巧,如岳阳花鼓戏就直接从巴陵戏中借鉴传统戏的袍带、翎子、翅子、扇子、官衣、罗帽、胡子、把子和扑、跌、翻、打等表演技巧,用于塑造人物和表现情节,以丰富花鼓戏剧种的表现力。
剧种起源湖南花鼓戏源出于民歌,逐渐发展成为一旦一丑演唱的花鼓戏初级形式。
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刊行的《浏阳县志》谈及当地元宵节玩龙灯情况时说:“又以童子装丑旦剧唱,金鼓喧阗,自初旬起至是夜止”。
说明一旦一丑演唱的花鼓戏——地花鼓,最迟在清嘉庆年间已经形成。
又据杨恩寿《坦园日记》清同治元年(1862),杨恩寿在湖南永兴观看的“花鼓词”(即花鼓戏)中,已有书生、书童、柳莺、柳莺婢四个角色,而且情节与表演都较生动,说明这时的花鼓戏不但已发展成“三小”(小旦、小丑、小生)戏,而且演出形式也具有一定规模。
湖南花鼓戏研究综述
湖南花鼓戏研究综述湖南花鼓戏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发源于湖南省。
它以独特的民间艺术风格和表演形式,广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
本文将对湖南花鼓戏的历史传承、艺术特点以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湖南花鼓戏始于明代,起源于湖南长沙一带的民间戏曲。
它的形成与湖南地区的文化背景和民间艺术密不可分。
在长期的传承发展中,湖南花鼓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它以湖南方言为基础,融合了湖南地方音乐、说唱、歌咏、舞蹈等元素。
在表演形式上,湖南花鼓戏采用左鼓右锣的伴奏方式,以及快、中、慢三种速度的编曲方式,展现出旋律优美、韵律丰富的音乐特点。
湖南花鼓戏还注重演员的身段表演和舞蹈技巧,充分展示出其独特的舞台魅力。
湖南花鼓戏的剧目题材多样。
以民间传说、历史故事、战争抗日等内容最为丰富。
这些剧目不仅在传统题材基础上进行改编创作,还吸纳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元素。
湖南花鼓戏以其民间性和娱乐性为特点,深受湖南地区民众的喜爱和支持。
近年来,湖南花鼓戏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
研究者对湖南花鼓戏的历史演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
通过对湖南花鼓戏起源、发展、变革等方面进行研究,揭示了湖南花鼓戏的特点与内涵。
研究者对湖南花鼓戏的表演技巧与艺术形式进行了深入探讨。
他们通过对湖南花鼓戏的音乐特点、舞蹈形式、身段表演等方面进行研究,揭示了湖南花鼓戏的艺术魅力与特色。
研究者还关注湖南花鼓戏的现代化保护与传承。
他们通过对湖南花鼓戏保护的探索与实践,提出了一些有效的保护措施和传承路径。
目前湖南花鼓戏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
湖南花鼓戏的词曲及剧目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
现有的研究多集中在表演形式、技巧等方面,对于湖南花鼓戏的剧目创作、传承等方面的研究较少。
湖南花鼓戏研究的地域局限性较强。
由于湖南花鼓戏的发源地和传播范围有限,目前的研究主要聚焦在湖南地区,对于其他地区的花鼓戏形态和演变规律的研究较少。
为了推动湖南花鼓戏的研究与传承,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湖南花鼓戏剧目的研究,挖掘和整理湖南花鼓戏的珍贵资源;加强湖南花鼓戏的地域比较研究,探索湖南花鼓戏在不同地区的变异与发展规律;还应该加强湖南花鼓戏的艺术保护与传承,培养更多的湖南花鼓戏传承人,开展传统戏曲艺术教育,为湖南花鼓戏的传承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湖南花鼓戏研究综述
湖南花鼓戏研究综述湖南花鼓戏,简称湖南戏或湖戏,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
它起源于湖南省岳阳市,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湖南花鼓戏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艺术风格,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认可,成为中国南方地区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对湖南花鼓戏的发展历程、表演形式、音乐特点、剧目演绎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有助于加深对湖南花鼓戏的了解和认识。
一、发展历程湖南花鼓戏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明代嘉靖年间。
相传,当时岳阳市柳叶湖畔的花鼓戏班子在演出时,一位叫杨品的戏迷为了让演员能够集中精力表演,就在演出前用花环包裹住了鼓头,使得鼓声更加低沉有力,效果非常好,此后花鼓戏班子也纷纷仿效。
从此,这种以表演舞蹈为主、鼓点节奏明显的戏曲剧种便奠定了它独有的艺术特色。
在清代,湖南花鼓戏逐渐成为湖南省的主要戏曲剧种之一。
戏剧演员们除了不断丰富、改进唱腔外,还在表演形式上不断研究创新,加强了舞蹈动作的功能性,主要表现在手舞、足舞、身舞等方面。
同时,湖南花鼓戏的音乐也不断发展,从最初的少量打击乐器进入笛子、板胡、唢呐、二胡等乐器,音乐体系自此完善。
二、表演形式湖南花鼓戏的表演形式独具特色。
它融合了民间舞蹈、戏曲唱腔和鼓点,表演动作优美、热烈,鼓点明显,给观众很强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力。
湖南花鼓戏的表演形式灵活多变,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开头部分、正片部分和结束部分。
开头部分常常由鼓手演奏一段军乐式的进行曲,预告戏开始,让观众获得一定的心理准备。
接着,演员会以一种特殊的鼓点节奏,配合舞蹈动作,迎接观众的到来。
这种节奏的鼓点称为“花鼓”,在整个表演过程中都会不断地使用。
正片部分是花鼓戏的重头戏。
这部分中通常会演出剧情紧凑、引人入胜的戏曲剧情。
表演形式上,演员们会使用多种舞蹈动作和唱腔,配合鼓点节奏,充分体现花鼓戏的曲艺特色。
在这一部分里,一些儿童演员还会表演一些小品,使得整个表演更加生动有趣。
结束部分则是整个表演的压轴之作。
它通常是由一个激情四溢的终曲收尾,让观众沉浸在一个美好而充满感觉的音乐环境中。
湖南民间戏曲花鼓戏
花鼓戏的剧照及声音片段
刘海砍樵
采茶调
跳粉墙
补锅
声腔 花鼓戏的音乐曲调约300余支,基本上是曲牌联缀结构体,辅以板, 式变化。 根据曲调结构、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法的不同,可分为4类 川调 或称正宫调,即弦子调,大筒、唢呐伴奏,曲调由过门乐句与 唱腔乐句组成,调式、旋律变化丰富,是花鼓戏的主要唱腔 打锣腔 又称锣腔,曲牌联缀结构,“腔”、“流”(数板)结合,不 托管弦,一人启口众人帮和,有如高腔,是长沙、岳阳、常德花鼓 戏主要唱腔之一。
牌子 牌子,有走场牌子和锣鼓牌子,源于湘南民歌,以小唢呐锣鼓 伴奏,活泼、轻快,适用于歌舞戏,是湘南诸流派主要唱腔之一。
小调 有民歌小调和丝弦小调之分,后者虽属明、清时调小曲系统, 但已地方化。各种形式的曲调,都具有粗犷、爽朗的特点。
花鼓戏的现状及问题 在现在这个“娱乐之上”的时代,花鼓戏却走向了没落。 这与花鼓戏表演人才的大量流失也不无关系。由于经济效益的 缺失,也由于缺乏一个行之有效的人才统筹管理机制,众多花 鼓戏表演人才开始走向各大“歌厅”,开始表演其他的行当, 或者干脆另谋出路。这使处于颓势的花鼓戏更是雪上加霜。 究其根本,要想改变花鼓戏的现状主要应该致力于以下几个方 面的问题:1,让花鼓戏重新充满活力,吸引各个年龄段的观众; 2,在致力于传统剧目精华的的同时又与时俱进对剧目、演出形 式等进行创新;3在政策层面上拓宽融资渠道,获得充足的资金 来支持花鼓戏的发展;4加强对花鼓戏表演人才及演出市场的管 理和规范。
花鼓戏的分类(主要四种)
1.
长沙花鼓戏 它是由农村的劳动山歌、民间小调和地方花鼓(包括打地花 鼓—花鼓灯)发展起来的,距今已有一百六十余年。 主要的 剧目有《刘海砍樵》、《芦林会》、《阴阳扇》、《南庄收 租》等五十个剧本。 岳阳花鼓戏 和长沙花鼓戏第二种声腔都叫“锣腔”。“锣腔”也叫 “打锣腔”即演唱时用锣鼓伴奏,不托管弦、人声帮腔。解 放前荆州花鼓戏也是锣鼓伴奏,人声帮和,50年代才加入文 场伴奏。剧目主要有 [采茶调]、[望娘调]、[倒板调]、 [四季青]、[采莲船调]。
作文湖南的花鼓戏
湖南花鼓戏——我湖南家乡的传统戏剧,我们家乡的花鼓戏是长少花鼓戏流派的。
别的戏剧或多或少也要演半个小时,它却只用10分钟或更少;别的戏剧无论如何都要三四个人来演,而它只用一旦一丑来演唱——这令我眼前一亮,花鼓戏真是与众不同。
据说,这与众不同的戏剧最迟在1818年(清嘉庆廿三年)便已成形。
有趣的是,湖南花鼓戏源出于民歌,后来才逐渐发展成一旦一丑的花鼓戏,它的表演艺术朴实、明快、活泼,但毫不掩盖湖南口音。
这便是湖南花鼓戏的成形时间及其特点,与其它戏剧相比,湖南花鼓戏的这些方面也是与众不同了。
湖南花鼓戏一般会在什么时候演出呢?答案是:过年时,春节才过完几个月,我也在那时浅浅体验了一番。
正月初一时,我和我亲戚们一起,去集体演花鼓戏。
一般演也会演个十分钟左右,我爷爷是拉二胡的二胡手。
然后一男一女——我伯伯与我姑姑准备完成,还有其他人,负责干这儿干那儿,我便不一一介绍了。
我们一大家出发去乡下,到了第一家,我们离他还有几十米时,一根根火红细长的鞭炮便响起来,就如同一群人热烈而用力地鼓掌,以表示最大的欢迎,这更加鼓舞了我们的士气。
一位位成员自信满满地上了“舞台”也就是一块空地,以身后的江山作背景;用一层淡妆就给于人物的性格,随意用一件符合内容的衣服,便让人物特点鲜明生动有趣;一开嗓,便引得场下一片哗然;乐器一响,更令观众们深深代入其中。
角色的演唱加上极为常见而普通乐器的乐声,组成一个个故事,早已沉迷之中的观众为之动容,他们顾不下外界的一切,心中的想法只有一个——听戏,演员们惟妙惟肖的动作也令我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戏曲完时,鞭炮声再次响起似乎在为刚才的表演鼓掌,并且说:“下次一定票再来啊!”刚刚的观众们送出一大袋糖果作为谢礼,我们笑着收下,继续前往下一家去……终于,忙碌了一大早,四处奔波的我已然精疲力竭,但回想起这与众不同的花鼓戏,嘴角却仍情不自禁地上扬,它总在脑中挥之不去。
花鼓戏就是这样,用朴素的表演,却能让每一位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湖南花鼓戏研究综述
湖南花鼓戏研究综述湖南花鼓戏是湖南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因为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精彩的演出内容,深受当地人民和戏曲爱好者的喜爱。
本文将对湖南花鼓戏进行研究综述,从历史渊源、发展演变、表演特点等方面进行系统介绍,以期更好地了解和推广湖南花鼓戏这一民间艺术形式。
一、历史渊源湖南花鼓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但真正有关记载的是明清时期。
早在明代,《湖广使舊闻考》中就有有关花鼓戏的记载,当时表演形式主要是以舞蹈和鼓乐为主。
清代的《花鼓戏艺文志》一书也对湖南花鼓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随着时间的推移,湖南花鼓戏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并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与发展。
二、发展演变湖南花鼓戏的发展演变主要经历了明清时期的初期发展阶段和近代以后的继续发展阶段。
在明清时期,湖南花鼓戏主要是在乡村民间流行,表演形式以歌舞和鼓乐为主。
近代以后,随着湖南地方戏曲剧种的整合和改革,湖南花鼓戏逐渐形成了比较固定的表演剧种,在全省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和发展。
现今的湖南花鼓戏在表演形式、剧情内容和演员技艺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和改进,成为了湖南戏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表演特点湖南花鼓戏的表演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艳丽多彩:湖南花鼓戏的表演服饰和舞台布景都非常精美,色彩鲜艳,给人以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力。
2. 音舞结合:湖南花鼓戏以鼓乐和歌舞为主要表演形式,鼓乐铿锵有力,歌舞优美动人,既有极强的音乐感受,又有极强的舞蹈美感。
3. 花鼓技艺:花鼓戏中的花鼓技艺是其独特的表演形式,演员们手持花鼓,身着花鼓服饰,在表演中尽显花鼓的艺术魅力。
4. 故事性强:湖南花鼓戏的剧情内容多以民间故事为主题,富有浓郁的湖南地方特色,故事情节发人深省。
四、艺术价值湖南花鼓戏作为湖南地方戏曲剧种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
它融合了湖南地方音乐、舞蹈和戏曲表演艺术的精髓,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成为了湖南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湖南花鼓戏研究综述
湖南花鼓戏研究综述湖南花鼓戏是一种汉族地方戏曲剧种,流行于湖南省,尤其在岳阳、汨罗、临湘、平江、浏阳等地区。
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湖南省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
花鼓戏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表演形式和丰富的剧目内容,深受广大戏曲爱好者的喜爱。
本文将对湖南花鼓戏的历史渊源、表演特点、剧目内容和现状进行综述,以期对研究者和爱好者对湖南花鼓戏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历史渊源花鼓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花鼓戏最早出现在湖南省岳阳地区,后来逐渐传播到湖南其他地区。
花鼓戏的表演形式最初是由一位花旦演员饰演唱花旦、击鼓手和舞旦的角色,并伴有民间音乐、舞蹈等元素。
随着时间的推移,花鼓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戏曲剧种,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和特色。
二、表演特点花鼓戏是一种集歌、舞、乐、击鼓于一体的综合性戏曲剧种,具有独特的表演特点。
在表演形式上,花鼓戏以其轻盈明快的舞蹈、悠扬动人的歌唱以及悦耳动听的音乐,吸引了许多观众。
在表演内容上,花鼓戏多以当地的民间故事、传说、历史故事为题材,生动地表现了湖南的风土人情和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
三、剧目内容花鼓戏的剧目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历史、战争、爱情、家庭等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以岳飞、花窦、三担大妈等传统经典剧目最为有名。
这些剧目内容丰富、情节曲折,具有很强的文学价值和艺术表现力,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花鼓戏还不断创作新的剧目,吸收当地的优秀文化元素,使得花鼓戏的剧目内容更加丰富多样。
四、现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花鼓戏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
花鼓戏的传承人群正在逐渐减少,传统戏曲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受到了现代文化娱乐形式的冲击,一些年轻人对花鼓戏的兴趣不足。
受到了一些市场经济因素的影响,一些地方的花鼓戏剧团面临着经济困难。
面对这些挑战,相关部门和爱好者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努力推动花鼓戏的传承与发展。
湖南花鼓戏的声腔介绍
湖南花鼓戏声腔作为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弘扬了地方 文化的精髓和特点。
在民族声乐中的地位和影响
01
是民族声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湖南花鼓戏声腔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演唱技巧,成为了民族声乐中不
可或缺的一部分。
02
对民族声乐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湖南花鼓戏声腔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其他民族声乐的优秀元
早期花鼓戏以歌舞演唱为主,后来逐渐增加了说白和表演,形成了完整的戏曲形式 。
湖南花鼓戏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湘剧、汉剧、京剧等剧种的表演艺术,逐渐形成 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地域特色与文化内涵
湖南花鼓戏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其唱腔、念白、表演等方面都 体现了湖南地区的语言和文化特
点。
湖南花鼓戏以反映民间生活为主 ,表现了湖南人民的喜怒哀乐和 审美情趣,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05
湖南花鼓戏声腔在文 化传承中的意义
对地方戏曲艺术的贡献
丰富了地方戏曲艺术的表现力
湖南花鼓戏声腔以其独特的演唱技巧和音乐风格,为地方戏曲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丰富 了其表现力和艺术魅力。
推动了地方戏曲艺术的创新
湖南花鼓戏声腔在传承过程中,不断吸收新的音乐元素和演唱技巧,推动了地方戏曲艺术 的创新和发展。
传承人制度建立
通过建承人, 确保声腔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学术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其他地区和剧种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湖南花鼓戏声腔艺术 的创新和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民间小调
地域特色
01
民间小调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旋律优美动听。
演唱形式
02
民间小调多采用独唱、对唱等形式,具有亲切、自然的演唱风
湖南花鼓戏
常多样,包括歌唱、舞
C
蹈、对白等,具有非常
强的表现力
此外,湖南花鼓戏的舞台
D
布置非常精美,服装和道
具也非常考究,给观众带
来了很好的视觉享受
湖南花鼓戏的 流派
第3章
湖南花鼓戏根据地域和表演风格的不同, 可以分为不同的流派
其中最著名的流派有长沙花鼓戏、岳阳花 鼓戏和衡阳花鼓戏等
这些流派在唱腔、表演形式和舞台布置等方面都有 一定的差异,但都共同保持着湖南花鼓戏的基本特
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观看
XXXXX
XXXXXX XXXXX
湖南 花鼓 戏
目录
CONTENTS
1 湖南花鼓戏的起源 2 湖南花鼓戏的特点 3 湖南花鼓戏的流派 4 湖南花鼓戏的传承和发展 5 湖南花鼓戏的表演形式 6 湖南花鼓戏的唱腔和曲调
湖南花鼓戏是一种非 常受欢迎的戏曲形式, 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以下是对湖南花鼓戏
的介绍
湖南花鼓戏的 起源
第1章
湖南花鼓戏起源于中国 湖南省,最初是由地方 民歌和民间舞蹈演变而 来的
在明朝时期,随着商业 贸易的繁荣和城市化进 程的加快,花鼓戏开始 在湖南地区逐渐发展起 来
到了清朝时期,花鼓戏 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流 行的戏曲形式,并形成 了不同的流派
湖南花鼓戏的 特点
第2章
首先,它的唱腔非常优美,
旋律流畅,富有韵律感
B
湖南花鼓戏以其独特的艺
A
术风格和表演形式而闻名
其次,它的表演形式非
湖南花鼓戏的 唱腔和曲调
第6章
湖南花鼓戏的唱腔非常优美,通常 采用地方方言进行演唱。其曲调主 要由山歌、民歌和民间小调组成, 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在演唱过程 中,演员通常会运用丰富的音色和 技巧来表达戏曲中的人物情感和故 事情节。同时,湖南花鼓戏的唱腔 和曲调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演
湖南花鼓戏
其二,湖南花鼓戏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戏曲,而是湖南各地民间小 戏(唱腔的民歌体裁)的总称。由于各地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地 理环境、语言音系、流行地区、声腔特点, 以及受其他地方戏曲剧种 的影响皆有所不同,各地花鼓戏在具有湖湘特色的基础上,又形成了 具有自己地域特色的花鼓戏。 • 根据不同的地方语言特点及流行地区的民问艺术的影响, 常分为 长沙花鼓戏、邵阳花鼓戏、衡阳(衡山)花鼓戏、常德花鼓戏、岳阳 花鼓戏、祁阳(益县)花鼓戏(或称零陵花鼓戏)、湘西阳戏及花灯 戏等八个种类。 他们的名称很不一致, 在湘东浏阳一带叫“采茶戏” , 湘南衡阳一 带叫“ 马灯戏” , 湘西一带叫“ 阳戏” , 湘北常德一带叫“ 喀喀 戏” , 平江、嘉禾等地叫“ 花灯戏” , 湘中长沙、益阳、宁乡、湘潭 等地称为“ 花鼓戏” 。“ 采茶戏” 沿用《采茶歌》的名称, “ 灯戏” 是在灯节演唱的小戏而得名,“ 阳戏” 是正月阳春演出的歌舞小戏, “ 喀 喀戏” 是取其演唱方法的特点而命名的,来源于民间的“ 采茶灯” 、 “ 车儿灯”。
五、丧礼中 在以往几千年的历史中,绝大部分人都不认 为死是生命的终结,而把它看成是人生旅程的一 种转换,从“阳世”转换到了“阴士”。另外, 在儒孝、“死者为大”观念的影响,人们往往视 死如生,尽己之能事,将葬礼办得热热闹闹,让 逝者在另一世界不受苦难、生活幸福。因此,在 葬礼中,有条件的家庭一般会请花鼓戏班演唱曲 目。至于花鼓戏的演唱是否随逝者逝去的原因而 有所变化,尚待进一步调查研究。
六、其它时间 前面我们谈到人们在劳动过程中会演唱花鼓戏。事实 上,草台花鼓戏班形成之前,农忙之余,农民也会自发地 相邀成班演唱,以凑性娱乐、丰富生活。草台班时期,戏 班还会于每年的二、三月与夏暑农闲之时,进行异地巡演。 草台班时期,是花鼓戏的繁荣时期,戏班受邀常年四季演 出。但在半台,戏班演出频率较草台班时期低。到 了专业剧团时期,花鼓戏挺进城市???但无论是草台班 时期,还是半台班时期抑或是专业剧团时期,农民自发形 成的戏班还是依旧存在,人们在农闲之余、闹婚时、元宵 节以及特殊时期(比如:解放时期宣传政治思想教育), 仍旧喜欢演唱花鼓戏。
湖南传统文化之花鼓戏:民俗艺术的魅力和传承现状
湖南传统文化之花鼓戏:民俗艺术的魅力和传承现状英文回答:Huaguxi, also known as Flower Drum Opera, is a traditional form of Chinese opera that originated in Hunan province. It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vibrant costumes, rhythmic drumming, and energetic performances.The origins of Huaguxi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Ming Dynasty, and it has since become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forms of opera in Hunan. The performances often depict historical events, legends, and folk stories, and are accompanied by a variety of musical instruments, including drums, gongs, and cymbals.What sets Huaguxi apart from other forms of Chinese opera is its emphasis on dance and acrobatics. The performers showcase their agility and coordination through intricate movements and stunts, adding an extra level of excitement to the performances.In recent years,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preserve and promote Huaguxi as a cultural heritage. Various competitions and festivals are held to showcase the talents of Huaguxi performers, attractingboth local and international audiences.中文回答:花鼓戏,又称为湖南花鼓戏,是中国湖南省的一种传统戏曲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鼓戏的分类(主要四种)
1.
长沙花鼓戏 它是由农村的劳动山歌、民间小调和地方花鼓(包括打地花 鼓—花鼓灯)发展起来的,距今已有一百六十余年。 主要的 剧目有《刘海砍樵》、《芦林会》、《阴阳扇》、《南庄收 租》等五十个剧本。 岳阳花鼓戏 和长沙花鼓戏第二种声腔都叫“锣腔”。“锣腔”也叫 “打锣腔”即演唱时用锣鼓伴奏,不托管弦、人声帮腔。解 放前荆州花鼓戏也是锣鼓伴奏,人声帮和,50年代才加入文 场伴奏。剧目主要有 [采茶调]、[望娘调]、[倒板调]、 [四季青]、[采莲船调]。
花鼓戏的剧照及声音片段
刘海砍樵
采茶调
跳粉墙
补锅
声腔 花鼓戏的音乐曲调约300余支,基本上是曲牌联缀结构体,辅以板, 式变化。 根据曲调结构、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法的不同,可分为4类 川调 或称正宫调,即弦子调,大筒、唢呐伴奏,曲调由过门乐句与 唱腔乐句组成,调式、旋律变化丰富,是花鼓戏的主要唱腔 打锣腔 又称锣腔,曲牌联缀结构,有如高腔,是长沙、岳阳、常德花鼓 戏主要唱腔之一。
2.
3. 常德花鼓戏 主要流行于常德、桃源、汉寿、临澧、大庸、慈利一些地方。 它源于民间的“采茶灯”“车儿灯”,清末流入城市。宣统年 间《长沙曰报》就有常德禁“花灯淫戏”的记载,正因为此, 才迫使后来花鼓戏班与汉班合演,在合演中直接受到常德汉剧 的影响。主要剧目有《林英观花》、《跳粉墙》、《拣菌子》、 《双下山》以及解放后改编的《尤二姐之死》。新编现代戏 《山村兽医》。 4. 衡州花鼓戏 是一种流行于湖南省湘南地区的民间小戏剧种。各地的名 称不同,在衡阳、衡南、耒阳、常宁一带称之为“马灯”,攸 县、茶陵一带称为“地花鼓”,安仁一带称为“花灯”,永兴 江左一带也叫“花灯”,江右则叫“唱调”。主要剧目剧目有 《婆媳比武》、《补锅》、《春山坳》、《重相遇》、《两锅 汤》等。
牌子 牌子,有走场牌子和锣鼓牌子,源于湘南民歌,以小唢呐锣鼓 伴奏,活泼、轻快,适用于歌舞戏,是湘南诸流派主要唱腔之一。
小调 有民歌小调和丝弦小调之分,后者虽属明、清时调小曲系统, 但已地方化。各种形式的曲调,都具有粗犷、爽朗的特点。
花鼓戏的现状及问题 在现在这个“娱乐之上”的时代,花鼓戏却走向了没落。 这与花鼓戏表演人才的大量流失也不无关系。由于经济效益的 缺失,也由于缺乏一个行之有效的人才统筹管理机制,众多花 鼓戏表演人才开始走向各大“歌厅”,开始表演其他的行当, 或者干脆另谋出路。这使处于颓势的花鼓戏更是雪上加霜。 究其根本,要想改变花鼓戏的现状主要应该致力于以下几个方 面的问题:1,让花鼓戏重新充满活力,吸引各个年龄段的观众; 2,在致力于传统剧目精华的的同时又与时俱进对剧目、演出形 式等进行创新;3在政策层面上拓宽融资渠道,获得充足的资金 来支持花鼓戏的发展;4加强对花鼓戏表演人才及演出市场的管 理和规范。
湖南民间戏曲——花鼓戏
1 花鼓戏的简介 湖南花鼓戏又称湘剧,源自于湖南益阳,后发展到湖北、 湖南、江西、安徽等地,是湖南各地地方小戏花鼓、灯戏的 总称。由于流行地区不同而有长沙花鼓戏、衡阳花鼓戏、邵 阳花鼓戏等等之分,各具不同的风格。它源自湘南民歌发展 而成,从一旦一丑演唱发展到“三小”演唱。各地花鼓戏的 传统剧目约有四百多个,音乐曲调三百余支。按其结构和音 乐风格的不同可分为川调、打锣腔、牌子、小调四类,都有 粗犷爽朗、地方色彩浓郁的特点。音乐以小唢呐、锣鼓伴奏, 曲调活泼轻快,适于歌舞戏。著名演员有廖春山、王佑生、 张树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