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起源与本质(精选)

合集下载

第二讲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第二讲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2、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 (道德的特殊本质)

(1)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
( 2 )道德规范没有也不使用强制性手段为自
己开辟道路。

(3)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3、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道德的深层本质)

( 1 )道德需要促使人类结成相互满足的价值 关系,调节人与人的交往、协作,完善人的人 格,形成人类特有的实践精神。
天赋论与神启论不同,它不是诉诸外在源自、 神秘的力量,而是求诸人的主观心灵能力。

孟子说,人具有先天的道德良知、 良能,有所谓“四端”,即恻隐、 羞恶、辞让和是非之心。 康德认为,具有普遍道德价值的东 西,只能是来自人的理性本身的善 良意志。

情感欲望论认为,道德是人的生理和心理需 要的产物,它起源于人的情感和欲望。
“天道”与“宗教情感”
人们可以不信宗教,但不信宗教不一定 就没有宗教情感。
中国人宗教观念的实用主义





中国人对宗教的庸俗态度、宗教偶像不止一个、 宗教仪式的世俗化 道家修炼是为了长生不老;禅宗的修行是为了 “涅磐成佛” 中国人的“信仰”分为三个领域: 第一,宗教界的自我修行。 第二,士大夫阶层的精神寄托。 第三,底层民众的消灾免难。
情。 ——(法)爱尔维修

动物本能论认为,道德起源于动物的合群性, 或社会本能的简单延续和复杂化。

在达尔文看来,社会本能 俄国克鲁泡特金认为,越 是导致人类道德产生的最 是高等动物越能把个人利 重要的原因。它表现为以 益和集团利益“一视同 群居为乐,对同类富有同 仁”。人类的伦理情感和 情心,并以各种方式彼此 善恶观念来源于动物的合 协作,相互服务。 群感和母兽爱护幼兽的自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 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
爱国守法:强调公民应培养高尚
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的学法、懂
法、用法、守法和护法;
明礼诚信:强调公民应文明礼貌、
诚实守信、诚恳待人;
团结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和睦友好、互相帮助、与人友 善;
勤俭自强:强调公民应努力工作,勤俭节约、积极进取;
二、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 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 观要求。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 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 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 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 辩证统一。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 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 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 利益。
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 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 自己的能动作用。 追求理想人格需要‚明智‛。
明辨是非
好的品德需要明智好学来扶助。
知人、自知
方法与境界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 中庸 》
三、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是一个矛盾体,具有 鲜明的两重性。属于精华的部分,表现出 了积极、革新、进步的一面;属于糟粕的 部分,则表现出了消极、保守、落后的一 面。 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要反对两种思 潮。一种是文化复兴主义思潮,另一种是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我们要坚持批 判继承的原则,注意科学辨析,自觉避免 各种错误倾向的影响。 必须积极吸收其他民族文明的优秀成果。

第一章 道德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第一章 道德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二)奴隶社会的道德



1、维护奴隶对奴隶主的绝对屈从和人身依附关系 是奴隶社会道德的根本目的。 2、忠诚于奴隶主国家是奴隶社会重要的道德规范。 3、在家庭关系中,奴隶社会道德主张男尊女卑, 男主女从 。 奴隶社会道德取代原始社会道德的进步性表现在: 原始社会道德那种朴素直观的形式被系统的理论 思维所取代;原始社会的食人、血族复仇、杀死 俘虏等“不人道”的现象不复存在 。
(三)封建社会道德




中国表现为“三纲五常”;西方表现为道 德与宗教的结合。 特点: (1)在形式上,封建社会道德更加体系化、 理论化。 (2)在内容上,封建社会道德呈现出明显 的等级主义色彩。
(四)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

1、个人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主要的道德原则。 2、自由、平等、博爱是资产阶级提倡的道德规范。 3、拜金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重要的价值取向。 评价: (1)道德从形式到内容都更加完备。 (2)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资本主义道德对 社会的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对自由个性 的无限追求也使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面临深刻的危 机。



(2)社会关系的产生和发展,为道德的产 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3)人的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为道德 的产生提供了主观条件。
二、道德的历史发展




(一)奴隶社会的道德 1、维护氏族部落的整体利益是原始社会道 德的根本目的。 2、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平等互助是原始人 基本的道德观念。 3、勤劳、勇敢、刚强、诚实是原始社会普 遍推崇的美德。 特点:直观性、狭隘性 、外在性


二、道德的特殊本质 第一,道德不是被动地反映世界,而是从 特定的价值出发来改造世界。 第二,道德的目的不是再现世界,而是对 世界进行价值评价。 第三,道德不是主体盲目地接受外在约束, 而是要主动提高自身境界。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的 意 识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的生存需要不


再是社会利益的主要矛盾时,由人们的发展的
需要所引发的矛盾冲突就会成为道德所要调节 的主要内容。 为了调节人们的利益需要,最初便形成了一




些最简单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以缓和利益的冲
突和矛盾。



经济关系对道德 的决定作用,是
劳动实践是人的创造 通过劳动实践起

人类自我意 识的形成与 发展是道德 产生的主观 条件。

人的生存与 发展需要是 道德发生的 诱因。

劳动实践是 道德产生的 动因。

的 起 源



关 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只有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才会产生道德。


当人们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与其 他动物的根本区别,意识到自己与他 人或集体的不同利益关系以及产生了 调节利益矛盾的迫切要求时,道德才 得以产生。
性的体现。 作用

实 践
践是道德产生的
根本动力。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 的社会意识形式, 归根到底是由经济 基础决定的,是社 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 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 以能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 和引导、规范人们的社会 实践活动。


的 本 质
道 德
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
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
评价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 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
行动规范的总和。
道 德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 行为的准则与规范。

道德的起源、本质及功能

道德的起源、本质及功能
也没有什么压力,也不会感觉到强制,比如说台湾 的陈水扁、四川的范美忠。 法律:一般不管人们是否有遵守的动机,主要看行 动。 法律面前是讲人人平等! 道德面前是讲人人平等?
因此道德更具稳定性,可以超越时代和阶级。
把握世界的四种方式:道德、哲学 、宗教、艺术
首先,道德实践过程是实际活动与 精神活动相统一的过程。
再次,道德又引导个人超越自己的利益,是为了更多的个人 利益得到保障。
积极方面
不足之处
道德本 道德对个体需要的超越性,对 体论 个体的规范,揭示出了道德的
一般特性。
造成对个人利益的轻视和践 踏,并否认人的意志自由和 主体的能动作用
道德工 揭示了人在道德生活中的创 具论 造性作用和主导地位
道德规 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道德的 范说 本质特征
这个女儿!
在道德本质的问题上,确立人的中心和主体地位,把道德视为 实现人的需要服务的手段与工具。
不同于道德的工具主义
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伊壁鸠鲁:“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我们的最终目 的乃是得到快乐,而以感触为标准来判断一切的善”
霍布斯:人们的自我保存,利己需要是目的,而自然法的一切 条文,都是为此目的服务的工具,不得与之相悖。
容易导致利己主义、个人主 义、道德相对主义甚至道德 虚无主义
扼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有些人不感冒
道德主 追求主体的人在道德面前的 忽视了主体性的社会历史内
体说 意志自由
容和社会发展客观规律
1、从道德特性来看: 接受社会约束——心甘情愿地接受 2、从道德实践活动来看: 外在制约性——内在要求 3、从道德本质的规范性和主体性相互关系来看:
(2)道德规范没有也不使用强制性手段为自己开辟 道路。

第一章 道德的起源和本质

第一章  道德的起源和本质

第一章道德的起源和本质第二章道德的起源和本质教学要点:本章主要阐述道德的起源、本质和社会作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1(了解道德的起源。

2(掌握道德的本质。

3(认识道德的社会作用。

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道德的起源道德起源问题是伦理学和任何道德理论都在探讨和解决的理论课题,不同的理论流派、不同的思想家对道德起源问题都作出自己的解释。

道德的起源有两大动力因素:社会的他律性需求与个体的自律性需求。

前者是道德产生的外在吸引力,是道德产生的宏观整体要求,后者是道德产生的内在驱动力,是道德产生的微观人性基础;前者是外显的、表层的因素,后者是内隐的、深层的因素;前者使道德产生之后呈现出工具性的特点,即道德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社会利益的手段与工具;后者是道德产生后呈现出目的性的特点,即道德以协调人的内在需求和完善提升人的品质为目的。

一、伦理学史上的争论神启论把道德起源归结于神秘的天启和神的意志。

即把道德的本质归之为“神的启示”,这是客观唯心主义。

中国的代表人物有董仲舒:“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道之大源出于天”之说。

理念论伦理学认为道德起源于至高的理念和精神。

教育论、环境论和社会关系论所指的外在条件和外部的事物已是属人的事物和条件,这些思想已具有了唯物主义的萌芽和倾向。

先天论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生而有之的东西。

本能论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的本能和本性。

人性论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类自然的天性,人的自然本性、本能决定共同的人性,是决定社会本质的共同的东西,因而也是决定道德的根本层次。

所以一定社会的阶级道德的产生和形成都是与人的自然本性密切相关的,人的本性不仅决定了道德的产生,而且决定了道德发展的总趋势。

道德正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本能欲求和自然感觉而产生的一种工具性的方式。

需要论认为,道德是人根据自己的生存发展需要,自己为自己立法的产物。

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成果源于人的需要,人类社会产生了道德,就是因为道德满足了人的某种需要。

道德的本质、起源和知识体系

道德的本质、起源和知识体系

边沁的功利原则作为道德的终极标准,意即在 任何既定条件下,当我们必须在两种行为或政策之 间进行选择的时候,永远应该选择可以产生最大多 数人的最大幸福——亦即,最大可能数量的快乐和 最小可能的痛苦——的行为或政策。(功利论) 功利主义原则的最简单的表述形式是这样的: 能够为社会成员创造最大幸福的行为或政策就是道 德上正当的。
思考与讨论:
1、无私利他的利他主义道德 2、集体主义原则的自我牺牲
3、契约论 契约论伦理学诉诸人们的道德共识,把道德的基础确立 在人们平等的“同意”上。 它认为人们在平等的基础上达成的契约,是人们行动所 依据的道德和政治的原则。因此,道德真理不是由单个主体 的直觉所发现的,而是在共同的直觉或平等的基础上所确立 的。
思考与讨论:
1、同属于德性伦理学的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和 儒家伦理学有何不同? 2、当代的麦金太尔和罗尔斯争论的实质是什么?
参考书目:
1、穆勒:《功用主义》 商务出版社 1957年版 2、麦金太尔:《追寻美德》 译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版社 3、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下) 商务印书馆 2004年版
在那些已成为法律一部分的道德原则与那些仍处于
法律范围之外的道德原则之间有一条不易确定的分界线。 也许在将来的某个时候, 转入强制性法律的。 考察世界法制史上道德法律化的历程, 可以发现在道 德与法律之间呈一种双向流动的样态: 一些道德规范正向 流动到法律规范之中, 是谓道德转化为法律;一些法律规 范又逆向流动到道德规范之中, 是谓法律还原为道德。 帮助处于严重危难中的人 的义务, 会在某些适当的限制范围内从普通的道德领域
原则)。
第一个正义原则(平等的自由原则) 显然与宪法 实质问题对应, 所关心的问题是为所有公民提供平 等的基本自由,如言论自由和宗教自由。这一原则 要优先于社会功利和总体福利的考虑; 第二个正义原则(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和差别原 则)所关心的问题是社会正义和经济正义。它并不要 求一种平等的关于收入和财富的分配,允许那些有 利于社会最不利者的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

道德的起源和本质

道德的起源和本质

第二章道德的起源与本质一、道德的起源道德是怎么产生的?根源何在?这就是伦理学关心的道德起源问题。

在漫长的岁月中,古今中外的思想家们对道德的起源和演变问题进行了大量探索和猜测,提出了各式各样的答案,为伦理学的发展留下了丰富的思想资料。

(一)道德起源的几种观点关于道德的起源,在马克思主义学说诞生以前有几种不同的见解:1、神启论:道德来源于神的启示。

例如: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宗教伦理学则认为,道德起源于“上帝”的“启示”。

基督教教义《旧约》上讲的“摩西十戒”便是“上帝”耶和华启示摩西,摩西再把得到启示的教规和戒律传给教民。

2、天赋论:道德是人先天所具有的禀赋。

这种观点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类的“天性”或自然本性,是先天的,是人生来就有的。

我国战国时代的孟子就说过:“仁义礼智,非由外说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3、进化论:道德观念起源于动物的“社会”意识或互助性。

进化论伦理学倡导者俄国的克鲁泡特金认为,生物进化的过程中,个体之间利益是互相调合的,彼此之间具有天然的同情心。

人类是由动物进化来的,人类社会道德是对动物所“固有的”道德本能和道德情感的继承,甚至善与恶、最高的幸福等观念,也是在进化过程中从动物身上继承来的。

4、感觉欲望论:道德来源于人的自然本性的欲求。

感觉欲望论从人的自然本能出发来说明道德的起源,认为道德起源于人的某种自然的感情或欲望。

例如英国功利主义伦理学说创始人边沁提出:“自然把人放在痛苦和快乐这两个最高主子的统治下。

只是他们指出我们应该做什么,决定我们将要做什么。

正误的标准,因果的联系,都和苦乐分不开的。

我们一切言行和思维都受苦乐的制约。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属于社会上屋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必须而且只能从人类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本身去探讨道德的起源。

(二)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论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的产生有其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其客观条件是指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形成了复杂的社会关系,在这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存在着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和矛盾;其主观条件是指人的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开始意识到这种利益关系和矛盾需要加以调整。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革命道德相延续,同时也是对人类优秀道德成果
的吸收和借鉴
最后,社会主义道德克服了以往阶级社会道德的片面性 和局限性,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坚持以集体主义
为原则,展现出真实而强大的道义力量
感谢大家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
汇报人:XXXXX
日期:XXXX
2023
因此,道德的起源问题,必须从这一实际出发来认识和把握
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请德是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动物的本为中不存在真正的德 。劳动将人与动物区分开来,创造了人,社会和社会关系,也创造了道德。劳动在创造人的 同时也形成了人与人的关系。原始的劳动分工与协作,使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扶持 自量不
1 其三,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在阶级社会里总是反映着一定阶级的利益,因而不可避免地具有阶级性
同时,不同阶级之间的道德或多或少有一些共同之处,反映着道德的普遍性。其四,作为社会意识的道德
2 一经产生,便有相对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性既表现为道德的历史继承性,也表现为道德对社会发展具
有能动的反作用
道德是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作为一种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身之间
交往和社会关系,各种利益关 系更为凸显随看社会分工的不 断发展,个人利益,他人利益和 社会利益的界限逐步明要求规 范、协调或制约利益冲突的意 识更为强烈,由此促进了人类 道德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可以 说,道德正是适应社会关系尤 其是利益关系调节的需要而产
生的
人的自我意识是遭德产生的主 观条件。意识是道德产生的思 想认识前提。人只有在社会
3 关系的特殊的行为规范,道德与法律规范、政治规范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用善恶标准去评价,依靠社会

论道德的起源及本质

论道德的起源及本质

论道德的起源及本质
一、道德的起源
神启论:道德来源于神的启示。

天赋论:道德是人先天所具有的禀赋。

进化论:道德观念起源于动物的“社会”意识或互助性。

感觉欲望论:道德来源于人的自然本性的欲求。

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论: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的产生有其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其客观条件是指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形成了复杂的社会关系,在这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存在着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和矛盾;其主观条件是指人的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开始意识到这种利益关系和矛盾需要加以调整。

二、道德的本质
道德的本质: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一方面,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相应的道德体系的性质,它所体现的利益关系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或多或少地会打上阶级的烙印。

另一方面,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能动的。

第二章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第二章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2011-10-17 1
第一节 道德起源的历史前提
一、诸种道德起源说述评 1、神启论 董仲舒:“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 变。” 苏格拉底、柏拉图:灵魂中的善和生活中 的道德均来源于神谕或神的启示。 托马斯•阿奎那:美德是我们天赋的本性, 是上帝的直接启示。 2011-10-17 2
2011-10-17
22
诺尔曼·白求恩是加拿大安大略州人, 年加入加拿大共产党。 诺尔曼 白求恩是加拿大安大略州人, 1953 年加入加拿大共产党。他是蜚声北美 白求恩是加拿大安大略州人 的四大名医之一,是加拿大医学界少数薪金最高的医生。 的四大名医之一,是加拿大医学界少数薪金最高的医生。 月日本侵略者占领了北平,白求恩下了决心: 真正的战斗是在中国, 1937 年 8 月日本侵略者占领了北平,白求恩下了决心:“真正的战斗是在中国, 那里斗争决定着我们这个世界的命运。我要和他们一起战斗! 到延安不久, 那里斗争决定着我们这个世界的命运。我要和他们一起战斗!”到延安不久,他就表 军医的岗位是在前线;医疗队必须到战壕附近去;对抢救伤员来说, 示:军医的岗位是在前线;医疗队必须到战壕附近去;对抢救伤员来说,时间就是生 哪里有伤员,就到哪里去。在晋察冀军区, 命;哪里有伤员,就到哪里去。在晋察冀军区,白求恩 4 次带医疗队直插到火线工 里的地方。 作。第二次手术台设在离火线 12 里的地方。 1939 年 11 月 1 日 白求恩在手术时 感染了致命病菌,他深知问题严重,却不肯休息,拼命抢时间。 感染了致命病菌,他深知问题严重,却不肯休息,拼命抢时间。当天急行军 70 里赶 往石家庄。 多个伤员。 往石家庄。 2 日检查了 200 多个伤员。 3 日作手术 13 个。 4 日在被强制休息中 起草了巡视团工作报告、关于疟疾的讲课提纲。 起草了巡视团工作报告、关于疟疾的讲课提纲。 5 日不顾体温已升到 39.6 度,还 步履蹒跚地冲往前线。 里的卫生队。 步履蹒跚地冲往前线。 6 日行军 70 里赶往离火线 10 里的卫生队。 7 日体温 40 度去主持了医疗队的初步疗伤工作,昏倒后还命令:凡有头、 度去主持了医疗队的初步疗伤工作,昏倒后还命令:凡有头、腹、胸受伤的一定要叫 醒他。 日后病情进一步恶化。 日他给聂荣臻写信,提出一系列建议, 醒他。 8 日后病情进一步恶化。 11 日他给聂荣臻写信,提出一系列建议,尽了一 个卫生顾问的最后职责。 日这颗时刻惦记着中国抗日伤病员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个卫生顾问的最后职责。 12 日这颗时刻惦记着中国抗日伤病员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1939 年 12 月 21 日 ,毛泽东特别写了《纪念白求恩》的文章,号召大家都来学习 毛泽东特别写了《纪念白求恩》的文章, 白求恩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 白求恩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 思考:人为什么需要道德? 思考:人为什么需要道德?

道德的起源、目的和终极标准

道德的起源、目的和终极标准
你如何评论这两位军医的想法?你认为在这种情 况下,好的目的能证明手术军医所用手段的正当性 吗,为什么?
一、道德的起源
1. 道德自然起源说 2. 道德契约起源说 3. 道德神赐说 4. 道德交往起源说
道德自然起源说认为:人类的道德起源 于人类自身的本性、本能或理性,并且是自 然而然而不是人为出现的。
主要代表学说: 性善论与性恶论之争 情感欲望论
道德契约起源说认为:区分善恶的道 德起源于人们的契约,人们通过相互协商 来约定行为的善恶。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道德产生的条件:
(1)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产生的客观 条件
(2)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 产生的主观条件
(3)生产实践是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 统一的社会条件
二、道德的目的
1.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争 2.道德他律论与道德自律论之争
道德的起源和目的只能是他律的, 只能是为了增进人类的利益。
2、道德终级分标准 (1)最大利益净余额——利益冲突不可两全时 的标准。
第一,在他人利益之间发生冲突的情况下,最 大利益净余额原则就表现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 益”, “最大多数人最大幸福”原则。
第二,在自我利益与社会、他人利益发生冲突 的情况下,最大利益净余额原则一般说来表现为 “自我牺牲”原则。
(2)不损害一人地增加利益总量——利益一致 可以两全情况时的标准。
讨论:
1.难住了自己的假想实验 美国当代伦理学家哈曼曾设计了两个假想实验。
实验一:一个医生,如果把极其有限的医药资源用 来治疗1个病人,另外5个病人就必死无疑;如果用 来救活这5个病人,那个危重病人就必死无疑。医 生显然应该救活5人。实验二:有5个分别患有心脏 病、肾病、肺病、肝病和胃病的人和1个健康人。 这5个病人如果不进行器官移植,就必死无疑;如 果杀死那个健康人,把他的器官移植给这5人,则5 个病人就能活命,而且会非常健康。医生应该怎么 办?为什么第一个案例应该为救活5人而牺牲1人, 第二个案例却不应该为救活5人而牺牲1人?这个问 题难住了哈曼自己,他也回答不出来。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1道德的含义道德属于上层建筑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1道德的含义道德属于上层建筑
• 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 1.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
•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 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 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 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 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一、为什么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哪些优良道德传统 三、怎么样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汲收和继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将为我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 大的精神动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二编 法律与道德篇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第三节 市场经济话语中的集体主义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 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 2.社会主义道德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 • 3.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二编 法律与道德
第二编 法律与道德篇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第四节 市场经济就是诚信经济 ——公民道德与诚信
• 一、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提出及其意义 • (三) 诚实守信是当前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 2. 市场经济与诚信 • 3.文化软实力话语中诚信价值分析
• 二、大学生与诚信 • (一)诚信与大学生的安身立命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一、为什么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3、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耻之心,非人也;无辞
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孟子·公孙丑上》

大学思修考试重点整理 (1)1

大学思修考试重点整理 (1)1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1.道德的起源与本质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应。

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峄能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和引导、规范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道德的起源:(1)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2)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3)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是统一于生产实践的。

(二)道德的本质:(1)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2)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3)道德带有阶级属性。

(4)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2.道德的功能与作用(一)道德的功能:(1)主要:认识功能(道德反映社会现实),调节功能(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时间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2)其他: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

(二)道德的社会作用(1)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2)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3)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4)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5)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6)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第二节1.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矝。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求。

(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2.正确对待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矛盾体,具有鲜明的两重性。

道德的本质[优选内容]

道德的本质[优选内容]

行业借鉴#
29
• 应然是一种理想状态,是对实然的反思性 把握。
• 作为集合体的“应然”存在方式,所揭示的
是社会应当具有何种伦理关系、伦理规范、伦理 秩序,它所探究的是存在秩序、规范、关系及其 合理性。
• 作为单个人的“应然”存在方式,所指示的
是个人应当具有何种品质美德,做一个什么样的 人,它所探究的是个人生存的意义、价值和生活 方式。
“人的最有价值的努力是为我们行为的道德化而奋斗。我们的内
心平衡,甚至我们的生存本身都取决于道德。惟有我们行为的
道德化才能赋予生命以美好和尊严。”
——爱因斯坦
第三讲
道德的起源、本质及其他
行业借鉴#
1
(一)道德的起源
• 一、中外伦理思想史上几种道德起源说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
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
(三)道德与宗教
• 在发生学的意义上,道德与宗教有着原初 的混沌一体。在原始的禁忌、祭祀、巫术 中,存在着原始宗教与原始道德。
• 在原始社会,原始宗教通过宗教神话和宗 教礼仪来强化道德(规范)的社会影响力。
行业借鉴#
32
区别
• 第一,反映生活的方式不同: 超然与必然
宗教总是把现实的客观必然性,转换成超 人类、超尘世的虚幻的异己力量;道德反 映历史的必然性和现实的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它赋予必然以正当和善的意义,以此 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行业借鉴#
9
• 劳动、社会关系和自觉意识三者的有机统 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解道德起源问题的基 本视角。
行业借鉴#
10
(二)道德的本质
• 一、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
•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 映,道德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归根结底根源 于社会经济关系。

第九讲 道德的起源、本质、社会功能和历史发展汇总

第九讲  道德的起源、本质、社会功能和历史发展汇总
的诱因 5、意识水平是道德发生的主观条件
(二)道德的构成
道德行为
道德评价
道德实践 道德教育
道德修养
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
道德关系 人与人的道德关系
构成
人与社会的道德关系
道德原则
道德规范
道德意识 道德理想
道德情感
道德意志
道德心理
第二节 道德的本质
一、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
二、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
三、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四、道德的主体性和规范性的统一
第四节 道德的历史发展
❖ 一、道德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生 ❖ 道德的发生经历了一个蕴育——萌芽——生长的漫长过
程。根据人类发展和道德发生过程的主要阶段划分,道德的 发生劲力了一下三个相对独立而又密切联系的阶段: ❖ 1、道德发生的准备期(蕴育)——原始人的群居生活 ❖ 考古学发现,最早的原是人群史非常狭小的群体,群体内有 了简单的分工协作,这种分工协作之所以能形成,是由于群 体内产生了简单的语言。群体就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共同体, 共同体中逐渐形成了按照既定的规则分配食物的习惯。这一 切在本质上还是迫于自然力的压力,为了生存而在求生意识 的支配下而产生的,不具有道德意义,到却为道德的产生进 行着准备。
二、道德的扬善抑恶功能
前面我们所说的道德的描述等功能,归 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扬善抑恶这一目的,扬 善抑恶是道德的基本功能,因为:
1、善恶观念从道德上反映了人对自身、 社会、自然的一种态度,一种价值判断。
2、善恶观念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 容上是客观的,具体的由一定的社会历史条 件及文化传统所决定的。(所以不同的时代有 不同的善恶观念)
1、道德主体是欲望和理智、情感和理性 的对立统一物;是道德实践者(道德实践的 特性决定了道德主体性具有目的性、选择自 由性和手段工具性);既是主体又是客体, 是主客体的统一。

道德的起源和本质是什么思修

道德的起源和本质是什么思修

道德的起源和本质是什么思修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的基石,一直是伦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从古至今,无数哲学家、文化学者和社会科学家都对道德的起源和本质进行了思考和探究。

本文试图从哲学角度探讨道德的起源和本质,以思修的方法分析和阐述这个复杂而又深刻的问题。

道德的起源道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形成的阶段。

在人类还处于原始部落社会时,道德行为并不以个体自主意识为基础,而更多地是受到社会规范的约束。

这些规范通常由共同信仰、宗教信仰或者部落长老等权威人物来制定和维护。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道德逐渐从外部规范转化为内心的自我约束。

这种转变受到了人类社会的变革、个体意识的觉醒以及人类智力的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道德的本质道德的本质是一个复杂的哲学问题。

许多哲学派别都对道德的本质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阐述。

1. 客观主义观点客观主义认为,道德是客观存在的,具有普世性和绝对性。

按照这一观点,道德标准是超越个体和社会的普遍准则。

这种观点强调道德的客观性和不可变性,将其视为人类行为的指导原则。

2. 相对主义观点与客观主义观点相反,相对主义认为道德是相对的、变化的,不同的个体和文化有着不同的道德标准。

相对主义强调了道德的主观性和文化多样性,它拒绝将某种道德标准强加于其他文化或个体。

3. 主体主义观点主体主义认为道德是个体意识的产物,道德标准是个体主动选择和建构的结果。

按照这一观点,道德是个体内心的道德感和判断力所导致的行为准则。

思修的方法和道德问题思修是一种有助于理解和解答复杂哲学问题的方法。

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

在道德问题上,思修方法可以提供一种深入分析的工具。

首先,思修方法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通过实践,我们可以观察到道德实践在社会中的具体表现,并且判断道德标准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其次,思修方法强调历史的观察。

道德并非一成不变的,它受到历史和社会条件的影响。

通过对历史的观察,我们可以看到道德观念在不同社会阶段的变化,并从中寻找道德发展的规律。

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

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
❖ 例如说中国孟子旳四心说:恻隐之心,人皆 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 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非有外铄我 也,我固有之也。而且孟子还举“孺子将入 井”和“舜在深山”旳例子来论证。
❖ 又例如康德旳纯粹理性也是以为人先天就天 赋有道德。善良意志,绝对命令
二、六种道德起源观:
3、动物本能及进化论
三、马克思主义旳道德起源观
❖ (一) 、道德与人类活动
❖ 马克思主义以为道德不是历来就有旳,也不会 永远存在下去,是历史旳产物,是在一定旳历 史阶段产生旳。
❖ 我们懂得,道德是人对道旳得,(同学们想象 我们在讲到旳概念时那瞪旳大大旳眼睛),道 德是人旳道德,是人旳本质属性,没有人无所 谓道德不道德。要回到道德是从什么时候产生 旳,首先要回答人是在什么时候产生旳。
二、六种道德起源观:
❖5、社会契约论 ❖以为道德起源于人们之间旳契约。 ❖霍布斯在《利维坦》中详细旳简介了
这种观点。
二、六种道德起源观:
❖6、社会实践论
❖以为道德起源时人们旳社会实践,是 为了调整生产和其他社会关系而产生 出来旳规范。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伦理 学旳观点,下面我们还将详细讲解, 这里就先说说它旳基本意思。
我们能否提出理由阐明人为何要有道德呢? 假如竭力根据经验和理性来考察人性,我们就 会发觉,一切人都有许多共同旳需要、欲望、 目旳和目旳,例如:友谊、爱、幸福、自由、 和平、发明性、安定等 为了满足这些需要,人们必须确立和遵守旳道 德原则,应能鼓励他们相互合作,使他们免予 恐惊、不必紧张自己会被杀死、被残害、被盗 窃、被欺骗、被严厉管制或监禁。
❖人旳生存与发展需要是道德发生旳 诱因
❖首先,人类生存旳需要是道德发生 旳直接原因。
❖为了调整人们旳利益需要,最初便 形成了某些最简朴旳行为规范和准 则,以缓解利益旳冲突和矛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