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控制

合集下载

管理学原理 第十章 控制

管理学原理 第十章  控制
• 在周期性重复活动中,可以避免下次活动发生类似问 题,消除偏差对后续活动过程的影响。
• 反馈向管理者提供计划有效性的有用信息。 • 可以提供员工奖惩的依据,强化员工的工作动机,人
们需要获得工作完成情况的信息,反馈控制恰好能提 供这一信息。
▪ 最大弊端:
• 实施矫正措施前,偏差、损失已产生。
空间 产品
就没有用了。
▪ 及时有效的控制牵引组织的实际绩效向计划的 目标不断靠近。
❖计划与控制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周而复 始地默契的配合,能使组织不断的追求并能够实
现更高的业绩。
▪ 计划越是明确、全面和完整,控制的效果越好
▪ 控制工作越是科学、有效,计划越容易得到实 施
有效控制系统所具备的特点
可矫正的行动
❖ 从本质上来说,TQM是一种由顾客需要和期望驱 动的管理哲学,也是一种基于分权控制哲学和过 程观点的管理方法。
ISO9000标准
❖ ISO9000标准: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 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 和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全面质量管理的要点
❖重视顾客需要 ▪ 包括内部和外部顾客的需要。
❖建立标准的原则: ▪ 要使控制便于对各部门的工作进行衡量,当出 现偏差时,能找到相应的负责单位 ▪ 建立的标准应该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 建立的标准还应与未来的发展相结合 ▪ 建立的标准应尽可能地体现一致性 ▪ 建立的标准应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 ▪ 建立的标准应具有一定的弹性
控制标准的形式
❖ 定量标准:定量标准便于度量和比较 ▪ 实物标准:高校的招生人数、公安的办案数 ▪ 货币标准:成本标准、利润标准 ▪ 时间标准:交货期、工时定额、工程周期、任期、八小 时工作制 ▪ 综合标准:城镇失业率、GDP增长率

管理学原理控制工作

管理学原理控制工作

补牢”型,但最常用。
• 三、前馈控制

“防患于未然”,在问题出现之前就采取
一些措施来防止问题的发生。需要及时、准确
的信息和对未来的合理估计。
补充资料:按改进工作的方式不同来分
1.直接控制:着眼于工作中出现的偏差, 追究责任,要求改进
2.间接控制:着眼于培养、提高管理人员 素质,防止由于管理不当所造成的不良后 果。
管理控制的反馈回路示意图
指出偏差
实际成效 与标准成效
计量 实际成效
实际 工作成效
分析偏差原因
制定 纠正计划
进行 纠正
预期 工作成效
二、控制与计划的关系
• 1、联系:计划与控制都是管理职能,彼此紧控制在后;

内容—计划是设定目标,

控制是监督目标的实现。
管理学原理控制工作
• 在确定了组织的目标并明确了为实 现目标要进行的活动后,就要进行任务
的分配,人员的组织与配备,并采取措 施进行人员的协调和激励, 但这样也不 能保证目标的实现。

管理者还必须监控组织的绩效,将
实际的表现与预先设定的目标进行比较,
如果发现了任何显著的偏差,管理者的 任务就是使组织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2.投资预算:是对企业固定资产的购置,扩建, 改造,更新等,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编制的 预算,
3.财务预算: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反映有关预计 现金收支,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预算。 现金预算 预计损益表 预计资产负债表
三、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
• 三个步骤: • 1、以外推法将过去的支出趋势延伸至
下一年度; • 2、将数额酌情予以增加; • 3、将数额再予提高。 • 其假设是P304-305
第五篇重点

《管理学原理》 第九章 控制

《管理学原理》 第九章  控制
树立良好典范
当偷窃或欺诈 发生后确保员 工都知晓—— 不点名,但让 人们知道这是 不能接受。
重新设计控制 方法
评价组织文化 和管理者与员 工的关系
第二节 控制的过程
一、控制的基本过程 管理中的任何活动,都可以而且应当予以控制,不过这需要管理
者了解管理控制的基本过程与基本类型。 作为一种反馈控制系统,基本的管理控制过程一般均包括以下三
显然,前馈控制是一种预防性控制,它只能而且必须建立在对整个系统 和计划透彻分析的基础之上。因此,要实施有效的前馈控制,就必须满 足以下几个必要条件:
(1)、必须对计划和控制系统作出透彻、仔细的分析,确定重要的 输入变量,包括有哪些变量、计划对其的要求是什么、其波动的可能性 有多大等;
(2)、必须建立清晰的前馈控制系统模型,明确系统输入量与输出 结果之间的关系;
3、前馈控制
前馈控制亦称预先控制、事前控制,即在工作或活动开始之前就进 行周密的调查研究,并对可能出现的偏差采取预防或校正措施,以保证 工作达到预期效果。
前馈控制的着眼点是防患于未然,首先是要防止不符合标准的资源 投入,避免因资源投入不当而造成工作偏差;其次通过有关工作,引导 人们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防止问题的发生。也就是说,前馈控制是要 控制原因,而不是控制行动结果。
工作开 始之前
工作进 行之中
工作结 束之后
新的工 作开始
预先控制
过程控制
事后控制
预先控制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说∶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 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中兄治 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 只及于本乡里。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 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 此响遍全国。

第14章 控制过程《管理学原理》

第14章  控制过程《管理学原理》
管理学原理
第14章
14.1 控制的基本要素
14.1.1 控制的本质
1)什么是控制 • 控制作为科学的概念,是指在确定的条件下,使事物沿着可能性空间内方向
发展。而管理活动中的控制,主要是监督活动过程,并纠正偏差,以确保组 织计划完成。控制要体现三个方面的含义:即控制与目的紧密相连;控制能 够监督和纠偏;控制是一个过程。 • 管理专家斯蒂芬·P.罗宾斯提出设计控制系统的三种方法,见表14-1 。
表14-2
四种库存与控制方法
类型
目的
控制方法
原材料库存 提供生产需要的材料 Nhomakorabea模具与系统采购
在制品库存 将制造过程划分为可管理的阶段
车间管理控制系统
按照顾客要求提供产品,实现大批量、高效率
制成品库存
高级制造规划系统
的生产
在途库存
产品分销
运输和分销控制系 统
14.4.3 审计控制
1) 财务审计 财务审计的主要方法有: (1)审计检查方法。 (2)审计调查法。 (3)审计分析法。 (4)抽样审计法。
14.2.2 衡量实际绩效
2)衡量绩效的有效性 • 在实践中,绩效衡量不仅仅是收集信息,然后进行比较这么简
单,还必须使绩效的衡量更有效,以便能够更好地为管理者服 务。但如何提高衡量工作的有效性呢?以下提供几点建议: • (1)利用预警指标。 • (2)确定衡量频度。 • (3)及时处置衡量结果。 • (4)建立信息管理系统。
14.4.2 作业控制
1) 成本控制 • 成本控制是指使用成本核算方法,通过制定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以及相关责任等实现对组织 活动有效控制的目的的管理活动与过程。 • 成本控制最重要的是制定控制标准。一般组织可 以采用预算成本或标准成本作为成本控制的标准。

陈传明《管理学原理》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控制活动)【圣才出品】

陈传明《管理学原理》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控制活动)【圣才出品】

第14章控制活动14.1 复习笔记一、控制原理1.管理控制的含义控制是指监督组织各方面的活动,保证组织实际运行状况与计划保持动态适应的过程。

(1)控制的必要性①在现实中,控制的必要性体现在管理工作只做好了计划、组织和领导仍然是不够的。

这是因为组织的内外环境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它必然要求对原先制定的计划做出相应的调整;②由于组织成员认识能力不同和工作能力的差异,就会造成对计划要求的理解和执行发生差异,加强对成员的工作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③随着组织规模的变化,必然会出现组织内的分权,形成组织内委托—代理的管理层级结构。

分权程度越高,控制就越有必要。

(2)控制与计划计划和控制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他们的关系如下:①计划工作为控制提供了标准。

没有计划,控制丧失了方向,人们将不会知道要控制什么,也不会知道怎么控制;②控制是计划工作得以实现的保证。

没有控制,计划就会成为一纸空文。

人们无法知道自己干得怎样,存在哪些问题,哪些地方需要改进;③计划与控制的效果互相依赖。

计划越是明确、全面和完整,控制的效果也就越好;控制工作越是科学、有效,计划也就越容易得到实施。

2.管理控制的目标和特点(1)管理控制的目标管理控制的目标主要有:限制偏差的累积;适应环境的变化。

(2)管理控制特点①目的性。

控制工作的意义就体现在,监督组织活动中各职能工作的效果,促使组织更有效地实现其根本的目标。

②整体性。

控制的整体性具有多方面的含义:a.管理控制覆盖组织活动的各个方面,各层次、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不同阶段等,都是管理控制的对象;b.管理控制中需要把整个组织的活动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使各方面的控制能协调一致,达到整体的优化;c.管理控制应该成为组织全体成员的职责,而不单单是管理人员的职责。

让全体成员参与到管理控制工作中来。

③动态性。

管理工作控制的基本形式之一就是跟踪控制,其控制标准和方法都是随着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自考)管理学原理(重点规划)第六篇 控制工作

(自考)管理学原理(重点规划)第六篇 控制工作

第六篇控制工作(十七)控制工作概述1、控制工作:是指管理者根据事先确定或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和组织的发展需要重新拟定的标准,对下属的工作成效进行测量、评价和采取相应纠正措施的过程。

2、控制工作的重要性:1.任何组织、任何活动都要进行控制2.控制工作可以维持或改变其他管理职能活动3、一般控制与控制工作的比较:相同点:1.同是一个信息反馈过程2.都有两个前提条件:控制标准、控制机构3.都包含三个基本步骤:拟定标准、衡量成效、纠正偏差不同点:1.一般控制是一个简单的信息反馈,它的纠正措施往往是立刻付诸实施的,而控制工作要复杂得多。

2.一般控制中的反馈信息是一个简单的信息。

管理控制工作中的信息是在生产经营中产生的,种类繁多,数量巨大。

3.一般控制的目的是维持系统活动在某一平衡点上。

控制工作的目的不仅要按照原定计划维持组织的正常活动,实现既定目标,而且还要力求使组织有所创新,以达到新的高度,提出和实现新的目标。

4、急性问题和慢性问题:组织中往往存在两类问题:一类是经常产生的可迅速、直接的影响组织日常活动的急性问题,容易被人们发现、承认和解决;另一类是长期存在、会影响组织素质的慢性问题,人们对其存在已经习以为常,不容易发现或即使发现了也不愿意承认和解决。

5、管理突破:是指通过解决组织的慢性问题,增强组织素质的、有组织的活动过程。

6、管理突破的步骤:1.论证必要性2.组织落实3.进行诊断4.治疗过程5.克服阻力6.在新的水平上控制7、控制工作的类型:1.按纠正措施的环节分:现场控制、反馈控制、前馈控制2.按控制原因或结果分:直接控制、间接控制8、现场控制:用于正在进行的计划执行过程,管理者深入现场监督检查、指导和控制下属人员的活动。

9、反馈控制:分析工作的执行结果,与控制标准相比较,发现已经发生或即将出现的偏差,分析原因和对未来的可能影响,及时拟定纠正措施并予以实施。

10、前馈控制:管理者运用最新信息,认真的对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预测,将其同计划进行比较,在必要时调整计划或控制影响因素,以确保目标的实现。

管理学第六课控制

管理学第六课控制

控制类型的另外划分:
目标控制 程序控制和跟踪控制 集中控制 分散控制和层次控制
三 控制的过程与原则
控制过程由三个基本环节构成; 1确定标准; 2衡量业绩; 3纠正偏差
一确定标准
标准是考核业绩的尺度;是以组织目标为基础从 整个计划方案中选出用以衡量业绩的计量单位 制定标准是进行控制的基础;没有一套完整的标 准;衡量业绩或纠正偏差就失去了客观依据
调节 它是控制的核心部分;是对耦合运行系统从 数量上或程度上进行调整以适合目的的要求
组织中实现控制职能的必要性
多变的环境 组织内织内的控制系统及类型
如果将整个组织看作一个系统;那么组织内的控 制活动就构成它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可以称为 组织内的控制系统 组织内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 要素包括:
标准一般有4类: 1时间标准;2成本标准;3价值标准;4质量标

确定控制标准应满足的要求:
1一致性;各类标准之间应相辅相成 保持 一致;不能相互矛盾 相互抵触;
2明确性;即标准的量值 单位 可允许的偏 差范围值要有明确说明;并具有法定作用;
3可行性;这是指标准制定得既不能过高; 也不能过低;
进行业绩衡量应达到4方面要求:
1以系统检查为主;通过现场调查全面反映工作 业绩
2制度化 定期化进行;将之变成一种制度安排;定 期而持续地开展
3突出重点;以便使控制工作更具有针对性 4及时反馈和修正;以免给工作带来不应有的损

三纠正偏差
纠正偏差的工作一般步骤: 明确偏差的性质 分析偏差原因 针对不同的偏差采取不同的措施 确定纠偏措施的负责人和执行的方法 依据纠偏措施;诸项贯彻执行;并在执行过程中
2经验控制记忆控制;应注意:经验必须是真的 ;经验是必然的不是偶然的;经验有一定的时间 性和空间性

管理学原理 第2版 第10章 控 制

管理学原理 第2版 第10章 控 制
21
(三)分级控制
分级控制是指将管理组织分为不同的层级,各个层级 在服从整体目标的基础上,相对独立地开展控制活动,是 将集中控制和分散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式。 优点:信息传递有详略,使各部门快速了解情况,迅速作 出反应;整体目标易协调;系统组织适应性强。 缺点:组织设计要求高。 适用于系统庞大、管理复杂的组织。
第十章 控 制
一、控制概述 二、控制的类型 三、控制的过程 四、控制的方法与实施
第一节 控制概述
控制论中的控制是指为调节和制约一个系统的 行为,使系统在动态环境中保持一定稳定性或促 使系统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转移的活动。
2
一、控制的定义
1、控制的定义
组织在动态环境中按照计划标准衡量计 划的执行情况和纠正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 计划目标实现的过程。
3
2、控制的对象
(1)对人员的控制:管理者是通过他人来实现其目标的, 包括巡视和评估。
(2)对财务的控制:企业的首要目标是获得利润,包括审 核、预算。
(3)对作业的控制:主要指对作业过程的控制,一个组织 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在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方 面的效率和效果。
(4)对信息的控制: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管理者需要信息 来完成他们的工作。
(5)对组织绩效的控制:科学评价和衡量组织绩效。
4
3、 控制的目标和功能
管理控制工作的目标主要有两个: 1、限制偏差的累积;2、适应环境的变化。 它们与控制的两大功能联系在一起的。控制通过其“纠偏” 功能(A1),使计划执行中的偏差得以防止或缩小,从而确 保组织的稳定运行;同时通过其“调适”功能(A2),积极 调整原定标准或重新制定新的标准,以确保组织对内外运 行环境的适应性。
(一)前馈控制(预先控制)

00054管理学原理 讲义 第十三章

00054管理学原理  讲义  第十三章

第五篇控制篇——第十三章控制学习目的: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控制的概念、必要性与类型,了解控制的目的,以及控制与计划、组织和领导之间的关系,熟悉控制的基本内容、过程与方法,理解有效控制的原则。

第一节控制概述一、控制的概念我们可以定义为:从狭义讲,控制就是指“纠偏”,即按照计划标准衡量计划的完成情况,针对出现的偏差情况采取纠正措施,以确保计划得以顺利实现。

从广义概念讲,控制并不仅限于“纠偏”,同时还包含着在必要时修改计划标准,以使计划更加适合于实际情况,因此,控制与下列两项事件有关:第一,将现在执行情况与原来计划进行比较,以观究竟;第二,当执行状况与原来计划有所不同时,即予以纠正督导。

所以,在管理活动中,完整的控制包括了“纠偏”和“调适”这两方面的含义。

控制的功能就是将实际绩效与预期绩效进行比较,其间如果有任何差异,即由控制予以纠正与处理二、控制的必要性斯蒂芬·罗宾斯曾这样描述控制的作用:“尽管计划可以制定出来,组织结构可以调整得非常有效,员工的积极性也可以调动起来,但是这仍然不能保证所有的行动都按计划执行,不能保证管理者追求的目标一定能达到。

”其根本原因在于管理职能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即控制工作是否有效。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人们在执行计划的活动中总是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与计划不一致的现象。

由此,管理控制也就成为必然。

(一)环境的变化如果组织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静态的环境,其中各个影响组织活动的因素永不发生变化,例如,市场供求、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等,那么,管理人员便可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以相同的方式进行各种管理活动,工人可以以相同的技术和方法进行生产作业,因而,不仅控制工作,甚至管理的计划职能都将成为完全多余的东西。

事实上,这样的静态环境是不存在的,组织外部的一切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必然要求组织对原先制定的计划作相应的调整。

(二)管理权力的分散只要组织达到一定规模,管理者就不可能直接地、面对面地组织和指挥全体员工的活动。

管理学原理配套复习及答案

管理学原理配套复习及答案

管理学原理配套复习和答案(八)第八章控制一、名词解释: 1.控制2.前馈控制3.间接控制4.预算5.计划评审方法(PERT )二、单项选择:1、计划为控制提供依据,控制是计划实现的()A、前提B、基础C、保证D、措施2.控制过程的最后一步是:()A、制定标准B、纠正偏差C、用标准衡量业绩D、质量控制3.现场控制还可以被称为()A、反馈控制B、前馈控制C、同步控制D、预防控制4.控制过程中合理的顺序是()A、制定标准、纠正偏差、衡量业绩B 、衡量业绩、制定标准、纠正偏差C、衡量业绩、纠正偏差、制定标准D、制定标准、衡量业绩、纠正偏差5.控制最基本的目的在于()A、寻找错误B、衡量业绩C、确保行为依循计划发展D、使人们失去自由6.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大量的管理控制工作,尤其是基层的管理控制工作属于()A •前馈控制B •反馈控制C •现场控制D.计划控制7.以分析工作的执行结果为控制重点的控制工作是()A •前馈控制B •反馈控制C •现场控制D.计划控制8 •控制论是由美国的()创立的。

A •维纳B.波特C •劳勒D •泰罗三、多项选择:1 •按照控制作用的环节来分,控制类型有()A、前馈控制B、现场控制C、更正控制D、反馈控制2 •按照采用的手段来分,控制类型有()A、前馈控制B、直接控制C、间接控制D、预先控制3 •下列控制方法中,属于现代控制方法的有()A、预算控制B、程序控制C、计划评审技术D、动态控制4 •控制的基本过程是()A 、确定标准B 、改变标准C、衡量业绩D、纠正偏差5.为了实施有效控制,必须要注意()A 、控制的目的性B 、控制的和时性C、控制的经济性D、控制的客观性等6.预算分为()A .经营预算B .项目预算C.财务预算D •投资预算7.经营比率包括()A •市场占有率B •投入一产出比率C.存货周转率D •相对市场占有率8、管理者控制的主要内容有()A、人员B、信息C、财务D、作业E、绩效四、是非判断:1 •大部分组织仅仅只需要一种控制系统。

管理学原理第七章

管理学原理第七章

2.适度控制——控制的范围、程度和频度要恰到好处。 (1)防止控制过多或控制不足 (2)处理好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的关系 (3)花费最少控制效果最佳(控制的成本与效益成反比,如P580图) 3.客观控制——有效的控制必须符合组织的实际。 (1)能够正确地反映组织活动在失控上的变化程度与分布状况 (2)采用的标准与计量范围应符合客观要求(不能过高或过低) 4.弹性控制——对于突发事件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控制措施与手段。 (1)控制标准、控制计划、预算要有区间弹性 (2)控制者要具有处理突发事件的权利区间(授权)
纠正偏差。
4.管理控制工作与控制论中的控制一样,也是一个有组织的系统,它根据系统内外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调整,不 断克服系统的不肯定性,使系统保持某种稳定状态。
其不同点: 1.一般控制的实质是简单的信息反馈和有效控制。而在管理控制中,主管人员要计量实际成效,并把它与标准相比
较以及明确地分析出现的偏差及原因,并随之作出必要的纠正。
+ 应收帐款
+
销售收入
=
厂房、建筑物+设备
本章小结 控制职能是管理活动各项职能有效履行的保证,通过控制职 能的履行可以检查其他各项职能运用的效果,纠正其他职能履 行中的偏差。 (1)控制职能的履行主要取决于采用的控制方法是否正确合 理,同时更注重预防可能出现的偏差,纠正偏差。 (2)控制职能履行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管理突破,推动管理 工作不断的完善,推动组织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管理审计——对企业所有管理工作及绩效全面、系 统评价和鉴定
统计分析控制——通过对过去的资料或未来的预测 的统计数据分析,发现规律,对未来的活动进行控制
(一)预算控制 预算——是用数字编制的反映组织在未来某一个时期的综合计 划。

管理职能——控制的相关理解

管理职能——控制的相关理解

管理职能——控制的相关理解一、控制的含义:1、控制是监督活动的过程,其目的在于确保活动得以按计划完成,并能够纠正明显的偏差。

——《管理学原理》(美)斯蒂芬•P.罗宾斯2、控制就是管理层为确定绩效标准、衡量和评价绩效,并且在必要时采取纠偏措施而采取的系列活动。

控制绝对为有效地履行计划只能所必需。

——《管理学》(美)帕特里克•J•蒙塔纳、布鲁斯•H•査诺夫著3、控制是为了保证企业计划与实际作业动态适应的管理职能。

控制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确立标准、衡量绩效、纠正偏差。

有效地控制不仅要求选择关键的经营环节,确定恰当的控制频数,收集及时的信息,而且要求合理运用预算或非预算的控制手段。

控制是根据计划的要求,设立衡量绩效的标准,然后把实际工作结果与预定标准相比较,以确定组织活动中出现的偏差及其严重程度,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以确保组织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组织目标的圆满实现。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著4、控制是建立和实施确保目标得以实现的机制的过程。

——《管理学基础:概念、应用于技能提高》(美)罗伯特•N,卢西尔著5、控制就是按照计划所确定的目标和衡量标准,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对组织活动进行监督、测量,及时发现现实或潜在的偏差及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并采取措施纠正偏差,使组织活动符合既定要求的过程。

——《现代管理学》张军、陈昌龙著二、控制的原则:1、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出现失控现象,失控现象的存在对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威胁。

实现有效控制要遵循一下原则:1)目的性原则。

控制要有明确的目的。

2)及时性原则。

控制的核心在于及时纠偏。

3)适度性原则。

控制的范围、程度和频度要恰到好处。

4)客观性原则。

控制室通过对现状的检查和纠偏来保证目标实现的,因此,所获取的控制信息应做到准确、客观。

5)经济性原则。

指在一项工作或活动的投入成本与产出效益之间进行比较,效益要大于成本。

管理学原理 控制讲解

管理学原理 控制讲解
一是原先的计划或标准制定得不科学,在执行中发现 了问题;二是原来正确的标准和计划,由于客观环 境发生了预料不到的变化,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3)选择恰当的纠偏措施
针对产生偏差的主要原因,就可能制定改进工作或调整计 划与标准的纠正方案。
由于对客观环境的认识能力提高,或者由于客观环境本身 发生了重大变化而引起的纠偏需要,可能会导致对原先 计划与决策的局部甚至全局的否定,从而要求企业活动 的方向和内容进行重大的调整。
控制也应当强调例外原则。
管理者将控制工作的重点放在计划实施中出现的特别好或 特别坏的“例外”情况上,可以使他们把有限的精力集 中于真正需要引起注意和重视的问题方面。
在实际工作中,例外原则必须与控制关键问题的原则结合 起来,注意关键问题上的例外的情况。
三、控制应该具有灵活性,及时性和经济性
灵活性
及时性

标准

纠偏后实绩


实绩曲线 控制点
实绩预测
时间
控制的“纠偏”作用示意图控Leabharlann 制原订标准项目
修订后标准
实绩曲线 控制点
实绩预测
时间
控制的“调适”作用示意图
第二节 管理控制的过程与要素
一、控制工作的基本过程
1、确立标准
标准是人们检查和衡量工作及其结果(包括阶 段结果与最终结果)的规范。制定标准是进行控制 的基础,没有一套完整的标准,衡量绩效或纠正偏 差就失去了客观依据.
输出
前馈控制 预计问题
现场控制
当问题发生时 对其进行纠正
反馈控制
问题发生后 加以纠正
正、负馈和前、反馈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1)正前馈是在预测环境条件变化基础上调整控 制标准;

管理学原理02-12.3 控制的类型

管理学原理02-12.3 控制的类型

@ 3.控制的类型
一前馈控制
优点: ① 可以防患于未然; ② 易于被员工接受并付诸实施。
缺点: 前馈控制需要及时和准确的信息,并要 求管 理人员能充分了解前馈控制因素与 计划工作 的影响关系。
@ 3.控制的类型
现场控制
现场控制一 指在活动进行之中的控制。
优点: A具有监督和指导两大功能; 》有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自我控制能 力。
缺点: A应用范 窄,受管理人员精力、时间和水平的 局限,易造成冲突。
3.控制的类型
反馈控制
•反馈控制——是在活动结束或行为发生 之后进行的控制,对已发生的问题采取 措施,对今后的活动进行纠正,常称做 事后控制。
•优点: A避免以后发生类似问题;消除偏差对 后续 活动过程的影响;为员工奖惩提 供依据。
第十二章控制
主讲人:袁付礼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S 3.控制的类型
管理控制分类的标准比较多, 常用的分类标准有:
A控制信息获取的方式和时点 A问题的重要性和影响程度 A控制的内容
⑥3.控制的类型
(1)根据控制信息获取的方式和时点分
-前馈控制 -现场控制 -反馈控制
3.控制的类型
前馈控制——是在工作正式开始前对 工作中可能产生的偏差进行预测和 估计并采取防范措施,将可能的偏 差消除于产生之前。亦称做事前控 制或者预先控制。
•缺点: 》在矫正措施实施之前,损失已造成, 损 失成本高。
3.控制的类型
(2)按照问题的重要性和影响程度分
-战略控制 -绩效控制 -任务控制
3.控制的类型
战略控制 即对战略计划和目标实现程度的控制。
⑥ 3.控制的类型
绩效控制
•是一种财务控制,即利用财务数据来 观 测企业的经营活动状况,以此考评 各责任 中心的工作实绩,控制其经营 行为。

管理学原理控制的步骤

管理学原理控制的步骤

管理学原理控制的步骤管理学原理中的控制是指通过设立和实施一系列控制措施和控制程序来监督和管理组织的各项活动,以确保组织能够实现既定的目标和计划。

控制是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组织及时发现并纠正各种偏差,以保持组织的正常运行和不断发展。

控制的步骤主要包括制定控制目标、建立控制标准、制定控制计划、执行控制、评估控制效果和反馈控制信息。

首先,制定控制目标是控制的第一步。

控制目标是根据组织的使命、愿景和战略目标来确定的,它明确了组织的控制方向和控制重点。

制定控制目标需要考虑组织的整体战略和规划,并根据当前的环境和市场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整。

其次,建立控制标准是控制的基础。

控制标准是指用来衡量和评估组织绩效的基准,它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

控制标准的建立需要考虑组织的目标、环境和资源等因素,以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然后,制定控制计划是控制的重要内容。

控制计划是指为实现控制目标和控制标准而采取的具体控制措施和控制程序。

制定控制计划需要考虑组织的资源、技术和人员等方面的条件,以确保控制计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接下来,执行控制是控制的核心环节。

执行控制是指按照控制计划的要求进行操作和管理,以确保组织的各项活动符合控制标准和要求。

执行控制需要建立良好的组织沟通和协调机制,确保各级管理者和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提高控制的效果和执行的效率。

随后,评估控制效果是控制的重要一环。

评估控制效果是指对控制结果和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价,并及时纠正和改进控制措施和控制程序。

评估控制效果需要收集和分析相关的数据和信息,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偏差,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最后,反馈控制信息是控制的重要一环。

反馈控制信息是将控制结果和评估报告等信息传达给相关人员和部门,以便及时了解和掌握控制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和控制调整。

反馈控制信息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反馈机制,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综上所述,管理学原理中的控制步骤包括制定控制目标、建立控制标准、制定控制计划、执行控制、评估控制效果和反馈控制信息。

管理学原理-控制-PPT

管理学原理-控制-PPT

案例:洛克菲勒的算计
❖ 后来,洛克菲勒拥有了自己的公司,他更注重成本的 节约,提炼每加仑原油的成本也要算计到小数点后3 位。他每天早上一上班,就要求公司各部门将一份有 关净值的报表送上来。
❖ 1879年,他质问一个炼油厂的经理:“为什么你们 提炼一加仑原油要花1分8厘2毫,而东部的一个炼油 厂干同样的工作只要9厘1毫?”他就连价值极小的油 桶塞子也不放过,曾写过这样的信:“……上个月你 汇报手头有1119个塞子,本月初送去你厂10000个, 你厂使用9527个,而现在报告剩余912个,那么其他 的680个塞子哪里去了呢?”
现场 控制
事中
偏差 信息
反馈 控制
事后
工作 结束
表现 方式
防患 未然
立竿 见影
亡羊 补牢

弊 基本目的
将损失消除 难以 明确目标 于发生前 完善 资源配置
消除偏差 产生 及时消除 提高能力 对立 偏差
业绩评价 损失 总结经验 激发员工 发生 借鉴未来
第四节 控制的技术与方法
1.前馈控制
❖ 前馈控制是一种预先控制,是指在行动之前, 为保证未来实际结果与计划目标一致所作的 努力。
❖ 前馈控制的目的是防止所使用的各种资源在 质和量上产生偏差。
❖ 前馈控制的基本形式是合理配置资源。
案例:曲突徙薪
❖ 有人见一户人家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放了不少 柴草,于是就对主人说:烟囱应改成弯曲的,把柴 草搬远点,否则会有火患。主人听了不以为然。
❖ 从计划职能有效实施的角度来说,控制是指监视各 项活动以保证它们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种重要偏差 的过程。或者说,控制是依据计划来检查、衡量计 划的执行情况,并根据偏差,或调整行动以保证按 计划进行,或调整计划使活动与计划相吻合。

管理学原理:控制与控制过程

管理学原理:控制与控制过程
2
二、控制的必要性


环境的变化 管理权力的分散 工作能力的差异
3
三、控制的目的
①限制偏差的累积; ②适应环境的变化。
4
四、控制的类型
按确定控制标准方法: 程序控制 跟踪控制 自适应控制 最佳控制 按时机、对象和目标: 预先控制 现场控制 成果控制
5
控制类型比较分析
12
控制与控制过程
第一节 控制原理 第二节 控制的要求 第三节 控制过程
1
第一节 控制原理
一、控制概念



控制是保证组织计划与实际运行状态动态 适应的管理职能。 控制工作就是按照计划标准,衡量计划的 完成情况和纠正计划执行中的偏差,以确 保计划目标的实现,或适当修改计划,使 计划更加适合于实际情况。 控制工作使管理工作成为一个连续的循环 过程。
类型 优点 缺点
①可防患于未然;②适用 前提条件较多。大量准确可靠的信 于一切领域中的所有工作; 息;计划行动过程清楚了解;计划 预先 ③不针对具体人员,不会 行动本身的客观规律并要随着行动 控制 造成心理冲突,易于被职 的进展及时了解新情况和新问题。 工接受并付诸实施。
具有指导职能,有助于提 现场 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 控制 自我控制能力。 为进一步实施预先控制和 事后 现场控制创造条件,实现 控制 良性循环。 ①容易受管理者的时间、精力、业 务水平的制约;②应用范围较窄; ③容易形成心理上的对立,损害被 控制者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精神。 在实施矫正措施之前,偏差业已产 生。
①亲自观察 ③召开会议 ②分析报表资料 ③抽样调查。
11
三、鉴定偏差并采取矫正措施 1.管理者在制定和实施纠偏措施的过程中 应注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控制的原则
有效控制的原则
针 及 灵 客适 经 自 对 时 活 观当 济 律 性 性 性 性性 性 性 原 原 原 原原 原 原 则 则 则 则则 则 则
针对性原则:控制是为了保证计划的顺利实现, 需要依靠组织的全体人员来实施。所以,控制 的方法及控制系统应当与计划和组织的特点相 适应,要具有针对性
管理学原理
第十二章 控制
控制
控制的含义、特点和作用 管理控制的类型 控制过程 有效控制的原则
控制的含义
“控制”一词来源希腊语“掌舵术”,意思是 领航者通过发号施令将偏离航线的船舶拉回正 常的航线来。
从传统意义上看,所谓控制,就是“纠偏”, 也即按照计划标准衡量所取得的成果,并及时 纠正所发生的偏差,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
从广义的角度理解,控制工作还包括修改标准。因为 积极、有效的控制,不能仅仅限于对计划执行中的问 题采取纠正措施,还应该能够促使管理者在适当时候 对原定的标准和目标做出适当的修改,以便把不符合 客观需要的活动拉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管理控制的特点
整体性 控

动态性


目的性

人性
整体性
一.从控制主体看,完成计划和实现目标是组织 全体成员的共同责任,因此,参与管理控制是 全体成员共同的任务。
自律性原则:广大员工是各种计划、决策的最终 执行者,所以,员工进行自我控制是提高控制 有效性的根本途径。所以,有效的控制应强调 自律性原则,注重培养组织成员的自我控制意 识和能力,造就良好的控制环境
谢谢大家的观赏!
控制应突出重点,强调例外
按照“关键的少数,次要的多数”的原理, 影响组织活动的主要因素是少数几个,而大多 数因素的有效程度都较小
经济性原则:实施控制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制定控制标准,衡量工作绩效,分析偏差原因, 采取纠偏措施,都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同时, 实施控制,也会带来一定的收益。只有当收益 超出其所需费用时,才是值得的
法制定标准 主要适用于新从事的工作,或缺乏统计资料
的工作 此方法简单易行,适用面广,但缺乏科学性,
评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经验
制定标准的方法
工程标准法 即通过工作情况进行客观、定量的分析所制
定的标准 如生产能力、动作研究、劳动定额等 此方法准确性好,但成本高、耗时长
衡量绩效
衡量绩效就是根据标准对实际情况进行检查, 并作出判断。
例如:税率、利率的变动需要调整费用、 利润,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需调整产量等等,可 见,管理控制具有动态性。
目的性
同其他所有的管理工作一样,管理控制也 是围绕组织的目标而进行的。管理控制的意义 就在于,通过发挥“纠偏”、“调适”两方面 的功能,促使组织目标的有效实现。
人性
管理控制过程中,活动的主体是人,因此,管理 控制是对人的行为的控制,自然也是由人来执行的控 制。为此,管理控制不能忽视人性方面的因素,控制 不仅仅是监督,更重要的是帮助和指导,使之成为提 高员工工作能力的工具。计划是要靠员工去实施的, 只有当他们真正认识到纠偏的必要性并且有纠偏能力 时,偏差才会真正被纠正,控制的目的也才会真正实 现。所以,通过控制,管理者可以帮助员工分析偏差 产生的原因,端正他们的工作态度,指导他们纠偏的 措施。如此,既能达到控制之目的,又能提高员工的 工作及自我控制能力。
预算控制
是对组织活动所需的费用、成本、支出等进行 事前安排,以此为标准控制之下工作中的偏差
优点:能把组织内所有部门的活动用可考核的 数量化方式表现出来,以便查明偏离目标的程 度并加以纠正。但预算无法反映组织中那些难 以量化的因素 案例分析
质量控制
包括产品质量控制和工作质量控制。质量控制 是保证产品、工作达到质量标准的重要管理活 动
控制的作用
控制是计划的保障 控制通过“纠偏”,使计划执行中的偏差
得以及时防止或减少,从而确保计划的顺利实 施;同时通过“调适”,积极调整原定标准或 重新制定新的标准,以确保计划运行的适应性
控制的作用
控制可以提供组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率 控制通过“纠偏”,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工作
责任心和工作能力,可以防止类似偏差的再现; 此外,通过反馈,有助于提高管理者的决策能 力水平
绩效控制
是一种财务控制,即利用财务数据,考评各责 任中心的工作实绩,控制其经营行为。此种控 制也称为责任预算控制或以责任发生制为基础 的控制
任务控制
亦称业务控制,营运控制,主要是针对基层生 产作业和其他业务活动直接进行的控制,以确 保有关人员或机构按质、按量、按时完成所承 当的工作任务
控制过程
目的是发现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缺陷,是 控制的中间环节
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衡量的项目,即衡量什么 衡量的方法,即采用何种方法来获得实际绩效
方面的资料和信息 衡量的频率,即间隔多长时间衡量绩效 衡量的主体,即由谁来衡量
鉴定偏差并采取措施
解决问题需要首先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 才能有的放矢。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有: u 找出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u 选择适当的纠偏措施
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
制定标准的方法
统计方法 即利用历史资料,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制
定当前标准 这些历史数据可以是本单位的,也可以是外
单位的,如同行业先进企业;据此建立的标准, 可以是历史数据平均数,也可能是偏离平均值 的某个数
此方法简便易行、成本低廉,但准确性差
制定标准的方法
评估法 即组织各方面的人员和专家,运用评估的方
制定标准


衡量绩效


鉴定偏差并采取措施
制定标准
标准是用以检查和衡量工作及其结果的规 范或者尺度。没有一套完整的标准, 衡量成 果,纠正偏差就失去了客观依据,就无法实施 控制。
常见控制标准
一.时间标准,如工时、交货期、提前期等 二.数量标准,如产量、材料消耗量、劳动力人
数等 三.质量标准,如合格品率、废品率等 四.成本标准,如单位产品生产成本、管理费用、
进度控制
这是根据产品生产或项目建设者的进度计划要 求,对各阶段活动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所进行的 控制。通过进度控制,有利于生产过程的各阶 段前后衔接、互相协调、合理调配各生产要素, 保证生产的正常、有序进行
战略控制
是对战略计划和目标实现程度的控制。战略是 一个组织综合性、长远性的谋略,战略的正确 与否,关系到组织的成败和兴衰。战略的制定 要求领导者高瞻远瞩,面向未来,胸怀全局
前馈控制
也称为事前控制,是指在活动开始之前对工作 中可能产生的偏差进行预测,并采取措施,防 范于未然,从而可以克服反馈控制的滞后性问 题
它适用于一切领域的一切工作,且是对事不对 人,是针对具体的问题设置的防范措施,避免 了心理冲突
对活动信息的要求比较高,对事物的发展规律 要求有比较透彻的了解,且预防成本较高
及时性原则:只有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偏差,方能 避免偏差的进一步扩大或防止不利影响的扩散。 控制工作必须注意及时性。及时纠偏,信息的 收集和传递必须及时,否则,就会延误时机
灵活性原则:灵活性是指控制系统能适应内外环 境的变化,持续地发挥作用,控制工作应当是 动态的,控制的标准、衡量的方法都应随环境 的变化而变化,要具有弹性,否则,仍然按部 就班、一成不变,就会在错误道路上越走越远
人事管理控制
主要集中在组织内人力资源的管理上。具体有 两大方面:
一.主要人事比率的控制 二.对员工在工作中的成绩、能力、态度作出客
观公正的考核评定和分析鉴定
库存控制
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存货进行品种数量控 制,使之维持适当的水平,保证生产和销售的 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成本、减少消耗、 加速资金周转
控制的作用
控制促进创新 在具有良好反馈机制的控制系统中,通过反
馈,施控者不仅可以及时掌握计划的执行情况, 纠正所发生的偏差,还可以从反馈中受到启发, 激发管理方法、手段的创新
控制的作用
控制有助于组织适应环境 一个组织只有不断适应变化着的环境,才能
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计划就是为适应环境而所 作的准备,但由于环境的变化,使组织事先制 定的计划不再正确、合理和有效。控制在某种 程度上就是防止这种不适应距离拉大
现场控制
也称为同期控制、过程控制,是对工作进行中 的人和事进行指导和监督,是一种同步、适时 控制
主要有指导和监督两项职能。指导是管理者针 对工作出现的问题,根据自己的经验指导下属 改进工作,或者与下属共同商讨纠偏措施,有 利于培养,提高下属的工作能力与自我控制能 力;监督是按照预定的标准检查正在进行的工 作,随时发现偏离目标的现象,从而将问题消 灭在萌芽状态
二.从控制对象看,管理控制覆盖组织活动的各 个方面,人、财、物、信息等资源,各层次、 各部门、各个工作阶段,甚至各个人的工作, 都是控制的对象,而且还要能使之协调一致。
动态性
管理控制不同于机器设备系统中的自动控 制,因为那是程序化的,具有固定的特征。但 组织则不是静态的,其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 会不断地发生变化,由此,控制的标准和方法 也应及时调整,
管理控制的类型
管理控制的类型
按控制的时机和目的分
按控制的内容分
按重要性分

反前
现 预质事库进 战


馈馈
场 算量管存度 略


控 控 控 控控理控控 控 控 控
制制
制 制制控制制 制



反馈控制
也称为后馈控制、成果控制、或事后控制,是 指在一个时期的活动结束以后,对本期的工作 结果进行总结
主要作用:通过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为未 来计划的制定和活动的安排提供借鉴
客观性原则:有效的控制必须是客观的、符合实 际的。没有客观的标准、态度和准确的检测手 段,对实际工作就不易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很 难作出公正的评判,从而难以制定出正确、有 效的纠偏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