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知识清单汇总复习

合集下载

高考小说阅读基本知识点

高考小说阅读基本知识点

专题一:小说阅读 (18分)【注意】一、小说阅读步骤1、粗读,画出重要信息。

2、(★)划分层次,概括文章大意,归纳主题,分析艺术特色。

3、审读题干,确定答题方向(即明确题型)4、精读,确定答案区间,规范答题。

二、高考小说命题指向四个关键词:人物、故事情节、环境、主题1、把握故事情节2、分析人物形象3、考察环境描写4、概括主题内容5、品味语言特色6、分析写作技巧【基础知识】一、小说情节(一)概括故事情节1、题型:①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化总共写了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概括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2、解题思路:理清小说层次结构,围绕主要人物,抓住地点变换、时间推移,条目清、要点全。

(二)分析情节作用1、(1)题型:①情节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②文中x段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③对某事物、人物描写叙述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2)解题思路:(抓住四个关键词—结合情节在内容、结构、表达效果方面的一般作用答)内容上写什么?结构上作用?特殊表达效果?2、小说情节的作用(A)内容上:①对环境的作用:交代展示人物活动的环境,增强小说的真实感和人物活动的合理性②对人物的作用:正面刻画人物形象;侧面衬托主要人物③对主旨的作用:揭示主旨,深化中心。

(B)对情节结构的作用:①铺垫伏笔,使情节发展合理②照应上文,前后呼应,使结构严谨③推动情节发展④与形成对比。

(C)特殊表达效果: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波澜起伏、吸引读者;出人意料、引人深思3、情节设置技巧评价(A)开头有倒叙式、悬念式: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B)结尾:a、画龙点睛,点明主旨式;b、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式——耐人寻味、深化主题; c、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含蓄隽永、引人深思、耐人寻味。

(C)开头结尾:首尾呼应——使结构严谨完整。

(D)全文:a、一波三折,铺垫伏笔;b、倒叙插叙,详写略写;c、明暗线索,前后对比;d、抑扬结合;e、误会、巧合;f情节反转。

2021届全国高考语文备考复习 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

2021届全国高考语文备考复习  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

2021届全国高考语文备考复习小说阅读知识点总结一、主题1.小说主题的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地位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家在描写、叙述人物性格、人物命运时显示出的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

小说的主题具有模糊多义性和朦胧美,而“说不尽”的主题又增加了小说的艺术魅力。

我们应学会透过人物形象和描写人物形象的具体材料(细节、情节),领悟和体味作者在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中寄寓的主题。

2.小说主题的表现形式小说一般是通过人物形象或故事情节揭示人生哲理、社会问题、价值观念等的。

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1)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

(2)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3)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4)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3.对小说主题的分析小说是立意的艺术,立意是小说的灵魂。

正确把握小说的主题是评价文学作品最重要的环节,是实现小说社会功能的关键所在。

对小说主题的思考,常见问题有:(1)请总结小说的主旨(或概括小说的主题)。

(2)这篇小说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道理?(3)这篇小说有什么现实意义?(4)你认为作者创作这篇小说的意图是什么?(5)你能举例说明这篇小说所表达的主题吗?另外,还包括小说题目双关意义的分析、对作者观点态度的把握、对有关深化主题的语句的理解等。

分析主题的方法:1.联系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从而把握小说的主题。

2.从小说的标题入手。

小说的主题还可以从小说的标题入手进行分析,有的小说的标题除了表面意思外,还有比喻象征意义或双关义,隐含着小说的主题。

3.抓住题材来进行细致分析。

作者在小说题材确定的过程中,有着十分明确的目的,其中蕴藏着小说的主旨。

如《药》以华老栓买人血馒头为儿子小栓治病的故事为题材,意在揭示晚清社会普通民众由于长期受统治阶级麻痹毒害而陷入愚昧和无知的境界;革命者为了民众而献出生命,民众非但不理解,反而还吃他的血。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知识清单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知识清单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小说阅读考点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语言、主题。

具体考查角度:1.把握故事情节;2.揣摩人物形象;3.赏析环境描写; 4.概括小说主题;5.分析写作技巧;6.品味语言特色。

一、小说基本知识概述小说的定义: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小说:一种以很小的篇幅,反映生活中极短时间内发生的较单一的事件的文学体裁。

三要素:人物[描写手法]情节[构建方法]环境[自然社会]把握形象特点把握主题思想鉴赏写作技巧(1)情节结构的特点;(2)环境或人物描写方法;(3)作品的表现手法;(4)文章构思技巧;(5)文章语言特色。

人物形象1.“人物性格特征分析题”解题思路——是什么⑴从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

情节往往是人物性格的形成发展的过程。

⑵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中认识人物性格。

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往往反映得最充分最深刻。

⑶从描写手法中认识人物性格。

作品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都是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

⑷从社会环境、活动场景及人物关系中认识人物的典型意义。

形象的典型意义往往要根据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来思考,而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所、人物之间的关系等,往往也与其典型意义有关。

⑸借助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把握人物基本特征。

包括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特别提示:人物形象特点与性格特点的区别性格特点包括人物的心理情感、待人接物、品行操守、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等内容。

形象特点不仅包括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还包括外貌、身份、地位、职业等。

2.人物描写的方法——怎么写⑴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

(注意概括介绍)⑵侧面描写:景物或环境烘托、他人衬托。

3.常见题型⑴分析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与技巧;⑵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⑶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2021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知识清单汇总复习

2021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知识清单汇总复习

2021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知识清单汇总复习2021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知识清单汇总复小说鉴赏总原则:四循环原则,即人物、情节、环境、主题四者之间的相互关联。

考察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的作用,都可从另外三个要素入手分析寻找答案。

第一讲:情节一、情节梳理1、叙述顺序梳理: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2、线索梳理:人物线索、事物线索、矛盾冲突线索。

例如,以“项链”为线索,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还债务——项链是假。

3、场面梳理。

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酒店遇故交、市场买刀寻仇、看管草料场、山神庙复仇。

通常可以用“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模板进行概括。

二、情节手法(叙述手法和结构手法)1、叙述手法第一人称叙述。

①有时“我”是作品中的一个角色。

②有时指所叙述事件的见证人。

③有时指全文的线索人物。

④便于作者抒发自己或人物的思想情感,有如袒露胸怀,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自然。

第三人称叙述。

①突破开篇以第一人称写“我”的所见所闻的局限,较为自由地展现事件过程、人物心理,以及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

②拉开了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更具有客观性。

2、结构手法①线索。

小说线索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

小说线索可为单线和双线,明线和暗线。

一般来说,寻找线索应重点关注小说标题和小说中的中心词。

②悬念。

③铺垫。

应具体地答出“用什么内容作铺垫”。

④伏笔。

三、情节作用1.从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考虑1)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例如,《祝福》XXX的改嫁这一情节就有此作用。

2)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3)就开头来说:设置悬念。

为下文××情节的展开作铺垫。

4)就结尾来说:出人意料的结局: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本文讲述了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人物形象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常考知识梳理)2021届高考语文总温习 小说阅读知识

(常考知识梳理)2021届高考语文总温习 小说阅读知识

小说阅读知识1.小说一样有哪几种表达方式?有何作用?提示:(1)顺叙:按时刻(空间)顺序来写,情节进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楚。

(2)倒叙:不按时刻前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表达下去的一种方式。

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在表达要紧事件的进程中。

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先的事件写。

对要紧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加倍完整,结构加倍周密,内容加倍充实饱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说明,对下文作某些交代,照顾上下文,使内容加倍完整。

(5)平叙:(指表达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顾得体。

2.小说表达中各类人称有什么作用?提示:第一人称:表达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情感,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情感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硕多彩的生活,不受时刻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3.常见的描述方式有哪些?有什么作用?提示:描述方式:正面描述、侧面描述;外貌描述、语言描述、心理描述、动作描述、细节描述、环境描述。

作用:人物肖像描述、动作描述、心理描述:更好的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人物对话描述、心理描述、细节描述: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增进故情形节的进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成效。

白描: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衬托。

以小见大,寥寥几笔勾画出画面,表现了性格、主题。

景物描述:具体描述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衬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4.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哪些?有什么作用?提示: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比拟:给物给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述生动形象,表意丰硕。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夸张:衬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制造气氛,揭露本质,给人以启发。

对偶:便于吟诵,易于经历,使文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畅快。

排比:节拍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擅长抒情。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知识清单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知识清单

高考小说知识清单一、小说基本构成1.小说概念及三要素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

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2.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1)小说塑造是典型形象,即个性+类型(共性)。

在微型小说中,一般塑造的是共性(类型)人物。

典型形象:个性化和概括化高度统一的形象。

个性:指创造的艺术形象,具有独一无二的个性品质特征。

共性:形象具有概括性,揭示人物所共有的普遍性的本质。

(2)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1)描写方法:①正面描写或直接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②侧面描写(间接描写,主要包括环境烘托和其他人物的烘托)。

(2)情节设置:误会、巧合、矛盾等。

(3)第三者叙述、议论、介绍等。

注意:小说中的“我”不能看成是作者,只表示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的。

3.小说的情节结构(1)构成: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在开头加上“序幕”,为了深化升华主题在结尾加上“尾声”。

(2)情节的特点:①完整,②紧凑集中,③自然推动发展,④一波三折,⑤将情节推向高潮。

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主要指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它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指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描写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对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情,渲染气氛等都有不少的作用。

二、小说的一般要求:1.完整的故事情节2.鲜明的人物形象3.典型的环境4.深刻的主题5.精巧的构思三、小说各要素作用:角度一般是4+1:人物、主题、情节、结构+读者(引起阅读兴趣、感染力强,引起共鸣、发人深思、使人身临其境、留白,留下想象的空间等)(一)分析重要情节(细节)的作用(角度4+1)①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背诵宝典】高考小说阅读必备知识清单

【背诵宝典】高考小说阅读必备知识清单

【背诵宝典】高考小说阅读必备知识清单姓名:班级:一、小说的基本知识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即主题主旨)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被称为小说三要素。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

小说的人物形象多为虚构,往往是杂取多种人,合成一个。

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多种多样,外貌、心理、行动、语言描写是作者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

正面描写: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细节描写侧面描写:①借助次要人物(或物象)烘托②环境烘托③对比④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小说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

作者往往根据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来选择或虚构事件,组成完整的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小说中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重点是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感情等。

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一定的人物总是和一定的环境联系着,离开了环境,人物就没有活动的天地,人物的思想性格就失去了社会根源。

二、环境描写的方法(1)从描写技巧角度看:①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白描(粗笔勾勒、突出特征)与细描(精雕细刻、浓墨重彩);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色彩的渲染、衬托。

(2)从修辞角度看: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来描写。

(3)从写景角度看:①感官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形、声、色角度);②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俯视仰视等等;③写景顺序——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等。

(自然)环境描写的常见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或照应题目。

②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③烘托人物,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④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

2021届高考语文 高中一轮小说复习知识点梳理

2021届高考语文 高中一轮小说复习知识点梳理

高中阅读理解——小说专训复习题型一(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含义:①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②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③原则:浅层含义+深层含义作用:①主题角度,看标题是否运用双关、比喻、反语、象征等手法,寄托情感,深化主题;是否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是否对主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②情节角度,看标题是否是小说的线索,以贯穿全文;是否是悬念,以吸引读者;是否是对情节的概括。

③人物角度,看标题是否是小说的主要人物,是否点明文章主角、暗示了人物命运,是否是人物性格特点的概括。

④环境角度,看标题是否是小说环境或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否有深层的社会性含意。

题型二(情节概括):按照情节的基本结构来梳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按照小说线索来梳理:线索—串联故事情节的东西抓住场面来梳理:场面—人物活动的场所题型三(情节作用):一是内容上。

内容上是指情节与环境、人物、主题、读者之间的关系;1.与环境的关系: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

2.与人物的关系: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3.与主题的关系: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主题,深化(升华、突出)主题4.与其他情节的关系:埋下伏笔,设置悬念,铺垫照应,推动情节发展,对比衬托,承上启下等5.与读者的关系:设置悬念以引起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等。

二是结构上。

结构上是指情节本身的作用以及与其他情节之间的关系。

位于开头:(1)总领全文;(2)引出下文或引出话题;(3)为下文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或衬托;(4)营造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5)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位于中间:(1)承上启下,过渡自然,总结前文,领起后文,(2)照应前后文,铺垫或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位于结尾:(1)总结全文、照应前文,呼应标题、卒章显志,概括并深化主题,耐人寻味,令人深思。

题型四(特殊情节):1.小说开头作用(a)设疑(悬念)式开头。

新高考小说阅读知识点归纳

新高考小说阅读知识点归纳

新高考小说阅读知识点归纳
新高考制度下,小说阅读的知识点归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人物是小说的核心,情节是推动故事发展的动力,环境则是故事发生的背景。

2. 人物形象分析:包括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动机、发展变化等。

分析人物形象时,要注意其在故事中的作用和对情节的推动。

3. 情节结构:小说的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部分。

理解情节的发展脉络,把握故事的起伏变化。

4. 环境描写:环境描写不仅包括自然景观,还包括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等。

环境描写有助于塑造氛围,深化主题。

5. 主题思想:小说的主题是作者想要传达的核心思想或情感。

通过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等,提炼出作品的主题。

6. 文学手法:包括象征、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叙述视角、时间跳跃、空间转换等叙事技巧。

7. 语言风格:小说的语言风格可以是朴实无华、华丽辞藻、幽默诙谐等,不同风格的语言能够带给读者不同的阅读体验。

8. 文化背景:了解小说的文化背景有助于深入理解作品的深层含义,包括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时代背景等。

9. 批判性思维:在阅读小说时,不仅要接受作者的观点,还要学会批
判性地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10. 跨文化理解: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小说,要学会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差异。

结束语:新高考小说阅读知识点的归纳,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提升文学素养,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理解能力。

通过对小说的深入分析,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提高自身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语文备考】2021年高考小说知识点及答题技巧及古代诗文阅读

【语文备考】2021年高考小说知识点及答题技巧及古代诗文阅读

【语文备考】2021年高考小说知识点及答题技巧及古代诗文阅读12-05一、小说阅读备考要求:强化两个意识1、强化文本意识:读懂文本(泛读)、结合文本答题(精读)2、强化规范意识:审题规范(认真审题,熟悉考点和题型);答题规范(方向明确,思路清晰,格式正确,语言简练、准确);书写规范;问答连读。

二、小说阅读考查要点——围绕着四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命题1、环境“一景三考” ,分析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的特点、写法和作用。

有时探究环境描写的作用与深刻寓意。

2.情节分析小说故事情节的阶段(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概括故事情节;分析情节安排的特点及作用;探究情节安排的作用。

3.人物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探究人物性格的典型意义,对人物形象的评价。

分析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能分析直接(正面)描写,间接(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4.主题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评价小说主题,探究小说主题的现实意义,探究情感取向。

5.构思:分析小说构思的特色6.理解标题含义及作用。

第一种考查角度——情节【考查角度】:梳理概括小说情节【解题规律】:【考查角度】:分析小说情节的特点【解题规律】:【考查角度】:探究某一情节的作用【解题规律】:【考查角度】:探究某一情节是否合理【解题规律】:第二种考查角度——人物【考查角度】: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解题规律】:【考查角度】:分析塑造人物的方法【解题规律】:【考查角度】:分析小说次要人物的作用【解题规律】:【考查角度】:评判主人公的方法【解题规律】:的。

e.谁与小说标题有关。

第三种考查角度——环境【考查角度】:考查的是社会环境的特点【解题规律】:【考查角度】:考查的是环境描写的作用【解题规律】:友情提醒:【考查角度】:考查的是环境描写的方法【解题规律】:答题格式为:运用了……手法,突出了(表现了)……。

第四个考查角度——主题【考查角度】:探究小说的深刻意蕴【解题规律】:【考查角度】:探究小说的情感取向【解题规律】:答题格式为:情感词+对象+相关事件(精神品质)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a.作品的内容层次 b.人物(人物间关系) c.情节 d.社会环境 e.写作背景。

高考语文阅读知识点归纳2021

高考语文阅读知识点归纳2021

高考语文阅读知识点归纳2021每一门功课都有它自身的规律,有它自身的特点,语文当然也不例外,如果同学们在平日的学习和练习中,注意了这些规律和方法,语文也一定会得心应手。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高考语文阅读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知识梳理复习目标(1)关于小说目标:①认识小说文体特征。

②了解考场阅读要求,提高学生快速阅读、整体把握的能力。

重点:①小说3要素、小说的分类。

②初步把握小说的情节、环境、形象、主题。

难点:掌握快速阅读、整体把握的方法。

(2)关于高考高考文学类文本小说命题,总体上会围绕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要素展开,但从不套路化,非常讲究命题的具体性和文本的针对性,对考生文本阅读要求高。

尤其对文本的速读、整读、细读、深读能力要求更高;对考生的思维素养要求高,要求思考具有严谨性、全面性、清晰性,突出围绕人物形象的设题。

鉴于对文本阅读的高要求,在一轮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改变重做题、轻阅读的习惯,要把复习的重心放在对文本的阅读上。

既要作整体把握阅读训练,如勾画核心句,划分层次,提炼要点,概括主旨,感知形象及特点等;又要作文本局部的精读或深读训练,如局部文字的内部层次,关键词语的含义,以及该文字与上下文的关联等。

复习任务(1)认识小说文体特征①小说是文学的一大类别,是一种与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叙事性文学载体。

②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

(2)小说3要素无论什么样的小说,都必须具备的3个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小说重在写人物,「文学即人学」,中心任务是要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而塑造人物形象,一般离不开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一定的生活环境。

塑造人物形象、设计故事情节、描写典型环境,也就是传统小说的基本艺术特征。

①人物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

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

2021高考语文小说、散文阅读理解知识完整梳理

2021高考语文小说、散文阅读理解知识完整梳理

2021高考语文小说、散文阅读理解知识完整梳理0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而在实际的考查过程中,“人物”和“情节”是最常见的考点,“环境”考查相对少点(其作用多为烘托人物、凸显主题),我们还要再加一个鉴赏要点——“主题”。

也就是说,鉴赏小说,牢牢抓住“四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主题。

这是高考小说鉴赏的最核心概念,看上去四个名词而已,实则“百变不离其宗”。

做所有的小说题,都要自觉地关联到这“四要素”。

比如解释词语意思,解读句子含义,分析语段作用,鉴赏艺术手法,分析语言风格,探究小说特色,都可能与“四要素”关联。

如果我们去认真做全国卷历年小说题,答案设置角度往往和这四个角度相关,哪怕答案字面上没有点明。

而我们在答题时,也应该优先考虑从这几个角度作答。

人物小说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塑造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

所谓典型的艺术形象,指既具有独特而鲜明的个性,又能反映一定社会的某些本质,具有某种共性的人物形象。

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有: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以及对比烘托,欲扬先抑等等(详细鉴赏方法稍后)情节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也就是人物在一定的时间内的行动过程。

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等部分,有的作品兼有序幕和尾声。

我们要透过情节来剖析人物的性格及小说的主题。

比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逆来顾受、委曲求全的性格和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主题就是随着情节的发展展现出来的。

环境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其行动的特定场所。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

1 自然环境:是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时令、气候、地理风貌等。

自然环境的描写,常常是为制造气氛,衬托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而安排的,往往带有作者的感情色彩。

比如鲁迅《故乡》《药》开头的景物描写。

2 社会环境:即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

2021届高考语文备考——小说阅读知识清单及题型举要

2021届高考语文备考——小说阅读知识清单及题型举要

小说阅读知识清单及题型举要(6分)(《昏厥羊》)答案觉得自己就是晕厥羊。

赏析情节作用解题思路:①从情节与小说环境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②从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埋下伏笔,设置悬念,线索,铺垫,照应,首尾呼应,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曲折生动,对比,衬托,承上启下,结尾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引人深思;结尾出人意料,情节逆转,深化主题等;③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充实等;④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丰富主题等;⑤从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设置悬念,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

题例一: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

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8分)(《马兰花》)参考答案(具体分析)①第一次是“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强忍泪水的背后是受到丈夫指责后的委屈与隐忍(2分)②第二次是“眼里含着泪”含着泪水的背后是对丈夫不明人情事理、斤斤计较的气愤与不满 (2分)③最后一次是“满眼的泪水”满眼泪水的背后是对麻婶去世的惋惜、对麻婶女儿知恩图报的感激以及对丈夫终于不再唠叨埋怨的释然。

(2分)效果:三次描写,层层递进,丰富了马兰花的人物形象,凸显了小说“人间自有真情在”的主题。

题例二: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6分)【答例一】①小说人物“他”所知有限,这样写很真实。

②故事戛然而止,强化了小说的神秘氛围。

③打破读者的心理预期,留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的空间。

【答例二】①从情节结构上看,这样处理使故事戛然而止,强化了小说的神秘氛围。

2021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阅读理解知识点总结

2021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阅读理解知识点总结

2021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阅读理解知识点总结2021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阅读理解知识点总结小说阅读理解题型研究(标题)(一)标题的含义结合全文的内容、主旨,并结合所使用的修辞等来分析含义。

如《我看到了一条河》有一题: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从故事情节来看,问题中的“河”是实实在在的,“我”看到了它后态度有什么变化呢?结合原文可知,“我”把它当成了最后的机会,坚信自己能赢,并两次强烈要求停车,这些都能体现我乐于寻找挑战的特点,所以说,“河”比喻的是机会,题目的含义是:“我”找到了一次挑战的机会。

小说标题的含意(双重或多重)1 、表面意义与真实意义。

2 、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

3 、一语双关,双层含义。

(二)题目的作用小说标题的用意(原因、作用、效果、好处)1 、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2 、概括小说主要事件。

3 、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4 、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

5 、具有象征意义。

如《药》。

6 、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

7 、寄托作者情感。

8 、展开情节,前后呼应(使情节完整紧凑)。

9 、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10 、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11 、从给读者的感情来说,还有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发阅读的冲动的作用。

分析题目作用,要把握文章中心,联系主要内容,考虑题目的来源,拟题的依据,题目的内涵,深层意义,考虑题目所用的手法,分析题目的比喻义、双关义、象征义等等,此外,还要考虑题目的句式结构,综合各种信息、分析具体情况,再做全面表述。

(三)小说常见的拟题方法1 、以时间为题,如《 1942 》 2 、以地点为题,如《荷花淀》3 、以人物(形象)为题,如《棋王》、《阿 Q 正传》4 、以事件(内容)为题,如《宝玉挨打》、《失街亭》5 、以线索(物)为题,如《药》、《项链》6 、以主旨(寓意、情感)为题,如《差别》、《春之声》7 、以问题为题,如《丧钟为谁而鸣》(四)常见题型1 、小说标题的含意(双重含义)2 、小说标题的用意(原因、作用、效果、好处)3 、这个标题如果换成另外一个如“某某某”,你认为哪一个好?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知识清单汇总复习小说鉴赏总原则:四循环原则,即人物、情节、环境、主题四者之间的相互关联,考察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的作用,都可从另外三个要素入手分析寻找答案。

第一讲:情节一、情节梳理1、叙述顺序梳理:顺叙、倒叙、插叙、补叙2、线索梳理:人物线索、事物线索、矛盾冲突线索如:以“项链”为线索,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还债务——项链是假3、场面梳理: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酒店遇故交、市场买刀寻仇、看管草料场、山神庙复仇通常可以用“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模板进行概括。

二、情节手法(叙述手法和结构手法)1、题型:叙述手法在高考中常见的提问方式:(1)×××部分采用了第几人称叙述?有何效果?(2)本文在叙述手法上有何特色?请赏析。

情节结构手法在高考中常见的提问方式:(1)本文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2)本文在构思上别具特色,请赏析。

2、叙述手法第一人称叙述,①有时“我”是作品中的一个角色。

②有时指所叙述事件的见证人。

③有时指全文的线索人物。

④便于作者抒发自己或人物的思想情感,有如袒露胸怀,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自然。

第三人称叙述。

①突破开篇以第一人称写“我”的所见所闻的局限,较为自由地展现事件过程、人物心理,以及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

②拉开了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更具有客观性。

3、结构手法①线索。

小说线索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

小说线索可为单线和双线,明线和暗线。

一般来说,寻找线索应重点关注小说标题和小说中的中心词。

(2)悬念。

(3)铺垫。

应具体地答出“用什么内容作铺垫”。

(4)伏笔。

三、情节作用提问方式:(1)文中写了××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2)某段写的某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3)小说情节安排很有特色,请结合相关情节作简要分析。

1.从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考虑(1)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如《祝福》中祥林嫂的改嫁这一情节就有此作用。

(2)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3)就开头来说:设置悬念。

为下文××情节的展开作铺垫。

(4)就结尾来说:①出人意料的结局:情理之中意料之外②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③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④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局。

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2.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考虑常用答题术语: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等;如《祝福》“祥林嫂反复讲述阿毛被狼吃”这一情节,就刻画了一位想念儿子而又希望获得别人同情的祥林嫂形象。

3.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考虑一般来说是点题、突出主题或揭示主旨。

常用答题术语: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等。

4.从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考虑就是站在读者的位置上考虑情节的作用。

常用答题术语: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

第二讲:人物一、人物形象的概括和分析提问方式:(1)请简析××的人物形象。

(2)××是一个怎样的人?试加以概括。

(3)××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思考方向:(1)从小说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方面入手。

(2)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

通过小说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概括出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

这是概括分析人物性格时最需关注的一点。

如自私、虚荣;善良、无私等(3)从分析情节入手。

(4)从分析环境入手。

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塑造什么样的典型性格。

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

(5)从人物间的关系:主要人物,次要人物。

答题模式▲某某是一位怎样的人”常用的一般模式为“××是一个……(思想性格特点)+……(身份地位)的人”。

▲“某某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就需要用“××的性格特点:①……②……”(分条作答)的模式。

答题示例:简要概括陈老伯是一个怎样的人?(使用形容词归纳)答:陈老伯是一个勤劳淳朴、善良无私、有古道热肠的值得邻里敬佩和感激的老人。

二、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1、修辞:夸张、对比等2、描写1)正面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等2)侧面描写:通过次要人物衬托、对比;通过环境烘托等如:①小说运用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文中“……”将他内心的后悔、委屈等复杂的情感直白地展现出来;②运用细节描写,文中“……”突出主人公的落寞彷徨。

三、人物形象作用(四循环模式)常见的提问方式:(1)×××在文中有何作用?(2)运用×××方法写×××有什么用意?(3)小说刻画×××有何用意?1.推动情节的发展2.突出主题塑造人物反映社会现实和寄托情感。

如《想起母亲》一文中“林雄”形象提示“不要为利忘义,要有正直的心灵”的主题。

3.提示社会意义人物形象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这也是作品的真正写作意图。

如《想起母亲》中“林雄”形象的社会意义是呼吁社会良心和正义。

4、次要人物还要考虑对主要人物的烘托作用。

第三讲:环境一、环境特点的概括根据景物的特点,用形容词进行归纳,如恬淡、寂静等。

二、环境描写的作用(四循环模式)1、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1)环境方面: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如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2)人物方面:①烘托心情;②表现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命运。

如[例二]文中环境描写就烘托了罗永才的心情。

(3)情节方面: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④与标题相呼应,诠释了标题的内涵;⑤开头的环境描写,引出下文……的内容(为下文……作铺垫),与结尾相呼应;结尾的环境描写,与上文……内容相呼应,结构完整。

(4)主题方面:①揭示主题;②深化主旨。

▲模式一: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模式二:××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的思想感情;为下文……的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2、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2)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3)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模式:(1)突出(烘托、描写、交代)了……,为……活动提供了背景,与……(情节)形成对比。

▲(2)烘托(衬托,映衬)了……(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的形象。

▲(3)触发了……思想(情感)转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三、环境描写的方法1.从描写技巧角度看①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白描(粗笔勾勒,突出特征)与细描(精雕细刻、浓墨重彩);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色彩的渲染、衬托;③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来描写。

2.从写景角度看①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②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③写景顺序——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外内结合等。

第四讲:主题与标题一、主题1.从题材内容着眼,题材中蕴涵着主题(1)抓标题。

标题就是主题,比喻象征义或双关义,隐含着小说的主题,如《祝福》。

(2)抓主要事件。

2.从人物塑造看主题(1)寻找小说中主要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要素。

(2)人物性格看主题3.从情节发展看主题细节。

从细节切入可以感知作品的主题。

如《面包》一文中,“妻子拿起盘子,并用手指弹去桌布上的面包屑”这一细节就暗示了“宽容”的主题。

4.从环境看对主题的暗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如《面包》一文后面小注中说本文写的是“二战后人们在饥荒处境中的生活”。

▲答题模式:通过……,赞扬(贬斥)……精神(陋习)。

二、标题1、标题含义:是否有双关、象征、比喻、讽刺上的含义。

2、标题作用:①标题是否交代时间、地点、环境,创设了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关注以时间、地点、环境等为题的文章。

②标题是否是小说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揭示主题,隐含比喻象征意义。

关注以物象为题的文章。

③标题是否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关注以人物为题的文章。

④标题是否暗示了情节的发展或铺开情节,呼应细节。

关注以人物特征为题的文章。

⑤标题是否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关注以事件为题的文章。

⑥标题是否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关注以情感为题的文章。

▲理解标题内涵:一是具体的意思(文中具体的××);二是与主题×××有相关的意思。

▲标题的作用:①……②……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