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田间药效试验

合集下载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土地资源的减少,现代农业为了增加农作物的产量,经常会使用农药来防治病虫害。

农药广泛应用于田间作物,因此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成为评价农药性能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探讨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准则,以及其在推广与应用中的意义和挑战。

一、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目的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旨在评估农药在实际农田环境中的防控效果,为农药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而言,试验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评估农药防控效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了解不同农药对不同作物的适应性和效果,评估使用不同农药的配合效果等。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可以帮助农民选择适宜的农药,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农田的生态环境。

二、田间药效试验的主要内容田间药效试验的主要内容包括试验设计、试验装置和观测指标等。

在试验设计方面,需要考虑到作物类型、病虫害类型、试验地区的气候条件等因素。

试验装置方面,通常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观测指标主要包括作物的病虫害发生情况、病虫害的严重程度、防治效果等。

通过这些观测指标,可以对农药的防控效果进行客观评价。

三、田间药效试验准则的意义田间药效试验准则的制定对于科学评估农药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准则的制定可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可比性和可靠性,减少因试验方法和观测指标的差异而引起的误差。

其次,准则可以规范农药试验的操作流程,提高试验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此外,准则还能够帮助农民了解农药的正确使用方法,避免过量使用或滥用农药,减少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

四、田间药效试验准则的挑战制定和实施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不同地区和农业生态环境的差异会使得试验结果的可比性受到一定影响。

其次,试验过程中的不可控因素,如天气变化、病虫害的自然播散等,也会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田间药效试验的结果往往与农民的实际操作密切相关,因此需要与实际生产相结合,确保试验结果的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

综上所述,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的制定和遵循对于合理使用农药、提高农田生产效益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要求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要求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要求农业生产中,农药的使用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保护作物免受病虫害的侵害至关重要。

而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是评价农药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一、选择试验地点1. 试验地点应代表当地主要农作物种植区的典型田地,并且土壤环境相对稳定。

2. 试验地点应避免有农药残留或连续使用农药的问题,并且具备合适的田间管理措施,如排水设备和病虫害监测机制。

二、试验设计1. 确定试验方案,包括对照组和不同处理组。

2. 随机布置试验区,确保不同处理的分布均匀,避免产生偏差。

3. 按照标准的农药使用剂量进行农药处理,保证试验的可比性和可靠性。

三、药效的评价1. 正确选择评价指标,包括作物的生长情况、产量、病虫害发生率等。

2. 观察期限应充分考虑作物生长周期,并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调整。

3. 进行科学准确的数据统计和分析,确保试验结果的可信度。

四、试验记录和报告1. 对试验过程中的关键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包括试验日期、天气状况、农药使用信息等。

2. 试验报告应准确反映试验情况,包括试验目的、方法、结果和分析等。

五、安全和环保要求1. 使用农药时,应严格遵守相关国家和地方的安全使用规定,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

2. 农药残留处理应遵守环保要求,防止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六、试验质量控制1. 固定试验人员进行试验操作,确保试验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2. 试验中应进行适当的对照处理,验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3. 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尽量减少可能导致误差的因素。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是衡量农药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严格遵守实验要求和注意事项,可以确保试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只有在掌握准确的试验数据和结果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指导农药的使用和农业生产的发展。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三)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三)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三)一、试验目的本准则旨在规范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流程和方法,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农药产品的研发、生产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试验设计1.试验地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试验地,确保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病虫害情况等与实际农业生产环境相似。

2.试验作物:选择目标作物的代表性品种,并按照当地农业生产习惯进行种植。

3.试验药剂:选择目标农药产品,并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使用。

4.试验处理:根据试验目的,设计不同的处理组,包括药剂处理组、对照处理组等。

5.重复次数:根据试验目的和实际情况,确定试验重复次数,确保试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试验环境1.土壤条件:确保试验地土壤类型、肥力、pH值等符合当地农业生产要求。

2.气候条件:记录试验期间的气候数据,包括温度、湿度、降雨量等,以分析其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3.病虫害情况:记录试验地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为后续数据分析提供依据。

四、试验材料1.供试作物:选择健康、长势一致的供试作物进行试验。

2.供试药剂:按照产品说明书配置和使用供试药剂。

3.工具和设备:准备必要的工具和设备,如喷雾器、测量工具等。

五、试验操作1.施药方法:按照产品说明书规定的施药方法和剂量进行施药。

2.施药时间:根据当地农作物生长情况和病虫害发生规律,选择合适的施药时间。

3.施药次数:根据产品说明和试验目的,确定施药次数和间隔时间。

4.数据记录:详细记录每次施药的时间、药剂种类和剂量、施药方式等数据。

六、数据分析1.数据整理:对试验数据进行整理,包括供试作物生长情况、病虫害发生情况、药剂使用情况等。

2.数据分析:运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农药田间药效的评估结果。

3.结果解释: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农药田间药效进行解释和评价,为农药产品的研发、生产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七、试验报告1.报告内容:包括试验目的、试验设计、试验环境、试验材料、试验操作、数据分析等方面的详细描述。

4.4 农药的田间药效试验技术

4.4 农药的田间药效试验技术

第四节农药的田间药效试验技术
一、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设计原则
(一)采用随机排列的小区设计
※用随机排列是最合理的,它能确切反映客观实际,而比顺序排列精确度高。

※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对比排列设计、随机排列设计、拉丁方设计、裂区设计等。

(二)运用局部控制
试验运用局部控制主要是为了克服重复之间的差异。

(三)必须多设重复
※小区愈小,愈容易产生误差;而重复次数愈多 ,试验结果越可靠。

※重复是减少试验误差的重要措施之一。

※多设重复可以提高准确性及代表性。

(四)必须设立对照区及保护行
对照区有两种:一是以不施药的空白作对照区;二是以标准药剂(即防治某种病虫草害有效的药剂)作对照区。

二、农药田间药效表示计算方法
1.杀虫剂:通常用害虫死亡率、虫口减退率、植株(或果实、蕾、铃等)被害率、保苗(穗)率等表示药效。

2.杀菌剂:通常用发病率(或称普遍率)、病情指数、产量增产率等表示药效。

3.除草剂:通常用防除效果、产量增产率等表示药效。

三、农药质量的简易鉴别
(一)粉剂、可湿性粉剂细度的简易测定
(二)可湿性粉剂悬浮性比较
(三)乳油分散性的观察比较
(四)乳油稳定性的观察比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田间药效试验是登记管理工作重要内容之一,是制定农药产品标签的重要依据,而标签是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唯一指南;为了规范农药田间试验方法和内容,使试验更趋科学与统一,并与国际准则接轨,使我国的药效试验报告具有国际认同性,特制定我国田间药效试验准则国家标准;该系列标准参考了;EPPO欧洲及地中海保护组织田间药效试验准则及FAO 联合国粮农组织亚太地区类似的准则,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并经过大量田间药效试验验证而制定的;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组织起草并负责解释;杀菌剂防治炭疽病Fungicides辣椒炭疽病是危害我国辣椒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经常需用杀菌剂进行防治;为了确定防治辣椒炭疽病药剂的最佳田间使用剂量,测试药剂对作物及非靶标有益生物的影响,为杀菌剂登记的药效评价和安全、合理使用技术提供依据;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新平、顾宝根、刘乃炽、朱庆华;本标准规定了杀菌剂防治辣椒包括甜椒炭疽病 Collectrichum capsici田间药效小区试验的方法和基本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杀菌剂防治辣椒炭疽病登记用田间药效小区试验及药效评价,其它田间药效试验参照本标准执行;试验条件试验对象、作物和的选择试验对象为炭疽病;试验作物为辣椒包括甜椒;选用敏感品种,记录品种名称;环境条件田间试验须安排在历年发病地区,所有试验小区的条件―±℃―8%;5级:病斑面积占果实面积的9%―15%; 7级:病斑面积占果实面积的16%――∑〔各级病果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果数×9 ×100病情指数增长率%=Pt1病指数- Pt0病指数/ Pt0病指数×100防治效果%=〔1-CK0病指数×Pt1病指数/ CK1病指数×Pt0病指数〕×。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要求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要求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要求1.试验设计合理。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试验设计应该能够真实地反映实际农田环境中发生的情况,并且能够提供有用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

试验设计应该科学、可重复,并且包括适当的对照组和农药处理组。

2.次生效应控制。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中的次生效应包括土壤因子、天气因素、害虫生态因素等。

在试验过程中,应采取措施来尽量减少这些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以确保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农药使用规范。

在农药田间药效试验中,应严格按照农药的使用规范进行操作。

农药的浓度和使用量应符合标准,保证药剂达到预定的效果。

同时,还应注意农药的合理使用方法,以减少环境风险和不必要的农药残留。

4.适时的施药时机。

在农药田间药效试验中,施药的时机对农药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应在病虫害发生的适当时机进行施药,以提高农药的防治效果。

5.观察记录完整。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过程中,需要对试验区域进行定期观察和记录。

观察内容包括害虫或病原体的发生情况、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试验区域的气象因素等。

这些观察记录将有助于分析农药的防治效果和作物生长状况的变化。

6.数据分析科学。

在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完成后,需要对试验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

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对农药的防治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7.安全注意事项。

在进行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时,应注重安全。

工作人员应该必要的防护措施,避免接触农药。

同时,要确保试验区域周围的环境不受污染,避免对人和动物造成危害。

以上是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一些基本要求。

通过合理设计、准确操作、科学分析,在农药的研究和使用中,可以更加科学和有效地评估农药的防治效果,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内容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内容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内容一、试验目的本试验旨在评估不同农药品种在田间条件下的药效表现,为农民提供科学、合理的农药使用方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同时降低农药使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负面影响。

二、试验地点与作物试验地点位于某县农田,选取当地种植的主要作物为试验对象,如小麦、玉米、水稻等。

三、试验药剂与处理1.试验药剂:选取市面上常见的A、B、C、D四种农药作为试验对象,对每种农药分别进行如下处理:(1)A农药:按照说明书推荐的剂量进行使用;(2)B农药:按照说明书推荐剂量的1.5倍进行使用;(3)C农药:按照说明书推荐剂量的0.5倍进行使用;(4)D农药:不使用任何农药,作为对照处理。

2.处理方法: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选取10株作物进行观察。

在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如苗期、生长期、发病期等)分别进行施药处理,共施药3次,每次施药间隔7-10天。

四、试验指标与测定方法1.防治效果:分别在施药前、施药后一段时间内,对作物进行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的测定。

病情指数越高,表示作物病情越严重;防治效果越好,表示农药效果越显著。

2.产量:在作物收获期,对每个处理进行实际收获,并计算单位面积产量。

通过比较各处理与对照处理的产量差异,评估不同农药对产量的影响。

3.安全性:在施药期间,观察作物是否出现药害现象,如叶片扭曲、褪绿、枯萎等。

若出现药害,记录药害程度及恢复情况。

4.生态环境影响:在试验期间,监测土壤、水质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评估不同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五、数据分析与结果展示1.数据统计:将试验数据整理成表格形式,包括处理方式、防治效果、产量、安全性及生态环境影响等方面的数据。

2.结果展示:将统计结果以图表形式展示,以便更直观地观察各处理之间的差异。

六、结论与建议根据试验数据和结果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在本次试验中,A农药的防治效果最佳,其次是B农药,但两者差异不显著。

C农药防治效果较差。

D农药(对照处理)防治效果最差。

田间药效试验设计方案

田间药效试验设计方案

田间药效试验设计方案一、研究目的和背景田间药效试验是评价农药对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的主要方法之一、研究目的是评估农药对目标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为合理使用农药提供科学依据。

本方案旨在设计一项田间药效试验,评估农药对其中一种作物的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二、试验材料和方法1.试验材料(1)作物:选择其中一种常见作物作为试验对象,如水稻、小麦等。

(2)病虫害:选择与作物种类匹配的常见病虫害,如水稻的稻飞虱、小麦的赤霉病等。

(3)农药:选择一种拥有防治该病虫害效果的农药作为试验农药。

2.试验设计(1)试验区划:将试验地按照相同条件分成若干小块,利用随机数字表将不同处理分配到各个小块中。

(2)试验处理:A组:清水对照组,不施用农药;B组:低剂量处理组,按照农药产品说明书推荐的单位面积用量施用农药;C组:中剂量处理组,按照农药产品说明书推荐的单位面积用量的两倍施用农药;D组:高剂量处理组,按照农药产品说明书推荐的单位面积用量的三倍施用农药。

(3)试验指标:观察每个处理组的病虫害发生情况,包括病虫害种类、发生程度和发生面积等。

3.试验实施(1)试验前准备:在试验前,对试验区域进行土壤分析,并根据农药产品说明书对农药的浓度和用量进行计算。

(2)试验实施:A组、B组、C组和D组分别按照试验设计中的处理方法对试验区进行施药处理。

观察每个处理组的病虫害发生情况,记录数据,如病虫害种类、发生程度和发生面积等。

4.数据处理与分析根据实测数据计算出每个处理组的病虫害发生率、发生程度和发生面积等。

采用Excel或其他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

三、研究预期结果通过田间药效试验,可以评估农药对目标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可为合理使用农药提供科学依据。

根据试验数据,可以得出不同剂量农药的防治效果,评估农药的合理使用剂量范围。

四、试验注意事项1.试验区域选择要符合目标作物的生长要求,并保持试验区域的土壤和环境条件一致。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首先,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试验设计至关重要。

试验设计应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确保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试验设计应考虑到农田的实际情况和农作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试验区域和试验品种,确保试验结果的代表性和推广性。

同时,试验设计还应遵循随机化原则,采用适当的对照组和重复次数,以减小误差和提高试验可靠性。

其次,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试验要求应严格执行。

试验前,在试验区域进行田间调查,了解病虫害发生的程度和播种条件等。

试验中,按照农药的使用说明进行药剂的配制和施用,确保药剂的溶解度和喷雾均匀度。

同时,要注意合理的施药时间和施药剂量,保证药效试验的准确性和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试验后,进行药效观察记录和数据的收集,及时整理和分析数据,得出准确的试验结果。

最后,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数据分析应符合科学的统计学原则。

试验数据应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描述统计主要包括平均值、标准差、方差、频数等指标的计算。

推断统计主要包括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以确定农药的效果和安全性。

同时,要根据试验的目的和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检验方法,确保分析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因素如经济性、环境友好性等,评价农药的综合效果和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包括试验设计、试验要求和数据分析等方面。

合理的试验设计和操作要求,以及科学的数据分析方法,可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广大农业生产者和相关研究人员提供科学准确的农药使用指导,促进农田的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农药是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是评价农药防治效果的重要环节,通过对不同农药在实际农田中的药效进行研究和评估,为农民选择合适的农药提供科学依据。

本报告旨在对某款新型农药在田间药效试验中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供一些相关的问题和建议。

1. 研究背景和目的随着农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农药的引入能够更好地满足农民对于农产品高质量和高产量的需求。

本次田间药效试验的目的在于评估一款新型农药在不同作物上的防治效果,并与常用农药进行比较,验证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可行性。

2. 试验设计与参数本次田间药效试验选取了常见的几种主要作物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水稻、小麦和玉米。

通过随机布置不同处理组,对比新型农药和常用农药的效果,并控制其他环境因素,如土壤类型、气候等。

试验参数主要包括药剂浓度、处理剂量、病虫害防治效果等。

3. 结果与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观察和数据统计,我们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新型农药在不同作物上的防治效果整体上优于常用农药。

在农药的防治效果上,新型农药相对于传统农药能够更好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并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新型农药的药效持久性较长。

与常用农药相比,新型农药能够更长时间地保持防治效果,减少了农药频繁喷施对环境和作物的影响。

(3)不同作物对农药的敏感性有所差异。

在试验中,我们发现水稻对新型农药的防治效果最好,其次是小麦和玉米。

这一结果提示在不同农作物的种植上,对农药的选择要因地制宜,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

4. 研究问题与展望虽然本次试验的结果验证了新型农药在田间的显著效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1)新型农药的安全性问题。

虽然新型农药在防治效果上表现出色,但其对环境和人体的安全性需要更加深入的评估和研究。

(2)农药的使用效益。

在农业生产中,农药的有效利用和合理使用是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如何最大程度地提高农药的使用效益,减少资源浪费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知识点技能点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知识点技能点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植物保护基础教学单元6-4:农药应用技术-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知识点和技能点知识点:田间药效试验的内容1.农药品种比较试验。

新农药上市后,需要与当地常规使用的农药进行防治效果对比试验,以评价新老品种及新品种之间的药效差异程度,从而确定有无推广价值。

2.农药应用技术试验。

对施药剂量(或浓度)、施药次数、施药适期、施药方式进行比较,综合评价药剂的防治效果及对作物、有益生物及环境的影响,确定最适宜的应用技术。

3.特定因子试验。

为深入地研究农药的综合效益或生产应用中提出的问题,专门设计特定因子试验。

如环境条件对药效的影响、不同剂型之间比较、农药混用的增效或颉顽、药害试验、耐雨水冲刷能力、在作物及土中的残留等。

田间药效试验的类型1.小区试验。

农药新品种,虽经室内测定有效,但不知田间实际药效,须做室外小面积试验,即小区试验。

2.大区试验。

经小区试验取得效果后,应选择有代表性的生产地区,扩大试验面积,即大区试验,以进一步考察药剂的适用性。

3.大面积示范试验。

在多点大区试验的基础上,选用最佳的剂量、施药时期和方法进行大面积试验示范,以便对防治效果、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并向生产部门提出推广应用的可行性建议。

新农药一般必须经过小区、大区药效试验和大面积示范的程序,证实效果好的,方能推广应用。

对于发生代数少的害虫或侵染次数少的病害的药效试验,可以在室内试验的同时即进行小区试验,或小区试验和大区试验同时进行,也可以大区试验和大面积示范试验同时进行。

这样可以缩短药效试验的时间,加快农药的推广速度。

田间药效试验设计的一般原则1.设置重复。

重复能估计和减少试验误差,使试验结果准确地反映处理的真实效应。

一般小区试验以设置3〜5次重复为宜。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一处理在每个大区内只出现1次,这就是局部控制。

它使各种处理(药剂)的重复在不同环境中的机会均等,从而减少试验的误差。

3.采用随机排列。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田间试验设计fieldexperiment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田间试验设计fieldexperiment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
二、农药田间药效试验设计的基本要求
1.试验地的选择:有代表性的试验地 2.试验药剂处理:至少要有3个浓度梯度,1个常规标准农药的常 用浓度和1个空白对照等5个处理。 3.设置重复次数:通常情况下,每个处理的重复次数以3-5次为 适宜。 4.采用随机区组排列:为使各种偶然因素作用于每个小区机会均 等,在每个重复内设置的各种处理只有用“随机排列”才 能符合要求 5.设置对照区和保护行:对照分为三种(1、常用农药对照,2、 空白对照,3、清水处理对照)。试验小区周围和小区间设 立保护行,可以避免外来因素及不同药剂间的相互干扰。 6.调查方法:根据病虫及被害作物在田间的空间分布型确定取样 方法
科学田间试验设计的三个基本原则
1.重复(replication)
2.随机 (random)
3.局部控制(local control)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
1.重复(replication) 试验中同一处理种植的小区数即为重复次数。 重复的作用:
估计试验误差
试验误差是客观存在的,但只能由同一处理
的几个重复小区间的差异估得。同一处理有了二次以上重复,就 可以从这些重复小区之间的产量(或其它性状)的差异估计误差。 降低试验误差 数理统计学已证明误差的大小与重复次数的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
重 复


局部控制
无偏的试验 误差估计
降低试验误差
田间试验设计三个基本原则的关系和作用
课后练习
问答题 1.什么是田间试验?
答:在人为控制条件下进行试验处理,使非研究条件对试验的影响接近一致, 突出主要研究内容,以差异对比法为基础,观测比较不同处理的反应和效果
2.田间药效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三)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三)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三)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是指在农田环境中对农药的防效、副作用和安全性等进行评价的一套规范和标准。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对于农药的推广应用和农产品安全性的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的内容。

一、试验目标和基本要求: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目标是评价农药在农田环境中的防效,了解农作物受虫害、病害和杂草的危害程度,并对农药的毒性、副作用等进行评价。

试验要求严格的实施规程和试验数据的完整性,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二、试验设计和操作:1.试验区划:试验区划要根据作物的大小、生长与成熟期和虫害、草害、病害发生的特点确定。

同时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试验区,以确保试验结果的普遍适用性。

2.农药处理:根据试验要求和农药的特性确定药量和喷洒方式。

同时要进行对照组,用于评价药效。

3.试验时间:试验时间要根据农田作物生物学特性和虫害、病害发生的规律确定,要注意控制试验期间的气温、湿度和降雨等环境因素的干扰。

4.防护措施:试验操作人员要严格遵守农药的使用和防护规程。

要穿着防护服、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具,并保持试验现场的通风良好。

5.数据记录:试验过程中要及时记录各项数据,包括施药时间、施药量、作物生长情况、虫害、病害和草害的发生情况等。

三、试验指标和评价方法:1.药效评价:通过观察虫害、病害和杂草的种群发展、田间药效和防效来评价试验效果。

可以使用样本调查法、百分比法和综合评价法等方法进行评价。

2.毒性评价:观察农药对作物的毒性作用,包括叶片病变、生长发育异常、死亡率等指标,以评价农药的安全性。

3.副作用评价:观察农药对非目标生物的影响,包括对益虫、鸟类、小型哺乳动物等的影响,以评价农药的环境安全性。

四、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1.数据统计: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平均值、标准差、相关系数等指标的计算,以获得准确、可靠的试验结果。

2.结果评价:根据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包括农药的防效、副作用和安全性等方面的内容,以提供农药使用的科学依据。

第五章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方法

第五章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方法

第五章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方法
一、前言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是用于鉴定农药的有效药效的一种实验,是化学防
治技术鉴定和技术指导实施的重要手段,是研究和开发新农药的基础,也
是农药使用评价的重要依据。

有效的农药田间药效试验,不仅可以反映农
药在实际生产中使用的效果,而且鉴定的结果能够为农药注册、使用提供
有力的技术依据。

二、试验目的和内容
1、试验目的:
a)确定农药的有效剂量,为农药施用技术指导实施提供技术依据;
b)检验农药的有效性和效果,确定农药的药效;
c)研究农药的使用方法,为农药的毒性和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
d)探究农药的生物转化和降解过程,为农药的水土保持提供科学数据;
e)评价和认证农药的质量,为保证农药质量和农药安全使用提供依据。

2、试验内容: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主要内容有:试验地点和对象的选择,试验设计,试验设备,药剂的使用,记录数据,分析结果,以及对农药的评价等。

三、试验方法
1、试验地点和对象选择:
a)试验地点应具有稳定的必要条件,药效试验地点土壤性质、物候期、植物密度等,要求和田间实际使用条件一致;。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随着农业的发展和农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农药的使用也成为了农民保护作物免受病虫害侵袭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保证农药的有效使用和安全施用,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基本内容和准则,确保农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一、试验前准备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前,需明确试验目的,选择合适的试验地点,并根据不同的作物和病虫害,确定试验设计和施药方法。

此外,还应对试验地进行精细化调查,了解病虫害的种类、发生情况和严重程度,确保试验结果准确可靠。

二、试验方案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方案的制定应符合科学性和可行性的原则,包括试验组数、对照组设置、观察指标和观察程度等内容。

试验组数应根据试验目的和试验地的具体情况确定,对照组的设置要考虑到对照效果和试验结果的比较。

观察指标要具体明确,以能真实反映农药防治效果为准。

三、试验操作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操作要规范、细致、精确。

首先,应根据试验方案准备试验药剂,保证其质量和浓度的准确性。

其次,施药方法应根据不同作物和病虫害的特点确定,确保药剂均匀喷施,减少误差。

同时,要注意施药时间的选择,以提高农药的效果。

四、样本观察在农药田间药效试验过程中,需根据试验方案规定的观察时间和指标,对样本进行观察和记录。

观察内容主要包括作物的生长情况、病虫害的发生程度和防治效果等。

观察时要保持观察环境的一致性,避免其他因素对观察结果的影响。

五、数据处理和分析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完成后,需要对观察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首先,要统计各组的观察指标数值,计算农药的防治效果和相应的指标。

其次,应通过合适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验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显著性。

六、结果总结与评价在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结果的总结与评价中,需要客观地分析试验结果,评估农药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

应从试验结果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意见。

七、试验报告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应生成完整的试验报告,包括试验目的、试验方法、结果数据、分析和评价等内容。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知识点技能点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知识点技能点

植物保护基础教学单元6-4:农药应用技术-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知识点和技能点知识点:田间药效试验的内容1.农药品种比较试验。

新农药上市后,需要与当地常规使用的农药进行防治效果对比试验,以评价新老品种及新品种之间的药效差异程度,从而确定有无推广价值。

2.农药应用技术试验。

对施药剂量(或浓度)、施药次数、施药适期、施药方式进行比较,综合评价药剂的防治效果及对作物、有益生物及环境的影响,确定最适宜的应用技术。

3.特定因子试验。

为深入地研究农药的综合效益或生产应用中提出的问题,专门设计特定因子试验。

如环境条件对药效的影响、不同剂型之间比较、农药混用的增效或颉颃、药害试验、耐雨水冲刷能力、在作物及土中的残留等。

田间药效试验的类型1.小区试验。

农药新品种,虽经室内测定有效,但不知田间实际药效,须做室外小面积试验,即小区试验。

2.大区试验。

经小区试验取得效果后,应选择有代表性的生产地区,扩大试验面积,即大区试验,以进一步考察药剂的适用性。

3.大面积示范试验。

在多点大区试验的基础上,选用最佳的剂量、施药时期和方法进行大面积试验示范,以便对防治效果、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并向生产部门提出推广应用的可行性建议。

新农药一般必须经过小区、大区药效试验和大面积示范的程序,证实效果好的,方能推广应用。

对于发生代数少的害虫或侵染次数少的病害的药效试验,可以在室内试验的同时即进行小区试验,或小区试验和大区试验同时进行,也可以大区试验和大面积示范试验同时进行。

这样可以缩短药效试验的时间,加快农药的推广速度。

田间药效试验设计的一般原则1.设置重复。

重复能估计和减少试验误差,使试验结果准确地反映处理的真实效应。

一般小区试验以设置3~5次重复为宜。

2.运用局部控制。

将试验地划分与重复数相等的大区,每个大区包括各种处理,即每一处理在每个大区内只出现1次,这就是局部控制。

它使各种处理(药剂)的重复在不同环境中的机会均等,从而减少试验的误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表、数据表示。 4.讨论 ✓根据试验结果,讨论、评价并作必要的解释,指出实用 价值、存在问题和今后的意见、设想。 5.结论 ✓对全部试验进行简要的总结,提出主要的结论和看法。 ✓结论一定要明确,不可似是而非,模棱两可。
相 关 知 识 ●相关知识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调查与统计
【相关知识】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调查与统计
(四)试验基本情况记载
● 试验结束后,要随时记录试验的基本情况,如试验地概 况(地形、地势、地貌、植被)、植物生长状况、病虫 害发生情况、气象情况及试验药械、用具、人员情况等。


任 务
●工作任务2 田间药效试验报告的撰写
田间药效试验报告的撰写
● 试验报告是对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结论性文献。 ● 试验报告一是要反应农药对某种有害生物药效试验的结果, ● 二是要反应农药对某种有害生物应用的条件、方法和可行
2.面积和形状 ✓一般试验小区面积在15~50m2,小区形状以长方形为好。
✓林木、果树及成墩的绿化苗木以株为单位,每小区2~10株。
✓园林绿化带以长度为单位,每小区10~30m。 ✓大区试验田块需3~5块,每块面积在300~1200m2;化学除草大
区试验面积不少于2hm2。
3.小区设计
✓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是随机区组设计。
(二)田间药效试验的类型
1.小区试验
2.大区试验
3.大面积示范试验
✓新农药一般必须经过小区、大区药效试验和大面积示范 的程序,证实效果好的,方能推广应用。
✓对于发生代数少的害虫或侵染次数少的病害的药效试验, 可以在室内试验的同时即进行小区试验,或小区试验和 大区试验同时进行,也可以大区试验和大面积示范试验 同时进行。
性, ● 三是要反应农药对某种有害生物试验的科学性、可靠性、
准确性、先进性等。
撰写农药田间试验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 1.试验目的要求
● 包括当时有关试验项目研究的概况和存在问题;
● 要有针对性,明确通过试验应解决的问题。 2.试验材料和方法
● 是试验报告的重要部分,反应了试验设计是否科学、先进,同时也 可预测到试验结果的可信度和准确度。
一、田间药效调查 (一) 调查时间 ● 田间药效试验的调查时间因农药种类、防治对象而不相同。 ● 杀7d虫各剂调药查效1次试;验以种群减退率为评判指标,一般在施药后1d、3d、 ● 若查以。作物的被害率作为评判指标,要等到作物被害状表现并稳定时调 ● 杀防菌效剂。对叶斑病类的防效试验,要在最后1次施药后的7~14d调查 ● 芽前施用的除草剂,要到不施药的对照区杂草出苗时调查防效; ● 苗后使用的除草剂,宜在施药后的2周调查药效。 (二)调查方法 ● 田“间项药目效二调植查物取有样害方生法物与调病查虫和害预的测田预间报调”查中取的样相方关法内相容同。,可参阅
田间药效试验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一、田间药效试验的内容和程序
(一) 田间药效试验的内容 1.农药品种比较试验 ● 新农药上市后,与当地常规使用的农药进行防治效果对比试验。 2.农药应用技术试验 ● 对施药剂量(或浓度)、施药次数、施药适期、施药方式进行比较,确 定最适宜的应用技术。 3.特定因子试验 ● 如环境条件对药效的影响、不同剂型之间比较、农药混用的增效或颉 颃、药害试验、耐雨水冲刷能力、在作物及土中的残留等。
二、田间药效试验设计的一般原则
1.设置重复 ✓一般小区试验以设置3~5次重复为宜。
2.运用局部控制 ✓将试验地划分与重复数相等的大区,每个大区包括各种处
理,即每一处理在每个大区内只出现1次,这就是局部控制。 ✓它使各种处理(药剂)的重复在不同环境中的机会均等,从
而减少试验的误差。
3.采用随机排列
项目四 农药(械)使用 模块四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
学习目标
模 块
工作任务


相关知识
练习与思考


●了解田间药效试验的内容和程序
目标ຫໍສະໝຸດ ●掌握田间药效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田间药效试验的方法
●熟悉田间药效试验报告的撰写格式
●掌握田间药效试验的调查与统计方法
工 作 任 务 ●工作任务1 田间药效试验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为了获得无偏的试验误差估计值,要求试验中每个处 理都有同等的机会设置在任何一个试验小区,因此必 须采用随机排列。
4.设对照区和保护行
✓对照区是评价和校正药剂防治效果的参照。
✓对照区有两种,一是不施药的空白作对照区,二是以 标准药剂(防治某有害生物有效的药剂)作对照区。
✓在试验区四周及小区间还应设保护行,以避免外来因 素的影响。
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统计
(一)杀虫剂药效结果统计
● 在防治前、后分别调查活虫数,以害虫死亡率或虫口减退率表达防 治效果,其公式为:
● 害虫死亡率或虫口减退率=
防治前活虫数 防治后活虫数 防治前活虫数
100
%
● 若害虫的自然死亡率(对照区死亡率)低于5%,则上式的计算结果基 本上反映了药剂的真实效果,若自然死亡率在5%~20%之间,则 应以下列校正虫口减退率予以更正,若自然死亡率大于20%,则试 验失败。
三、田间药效试验的方法
(一)试验前的准备 ● 试验前,要制定具体的试验方案; ● 并根据试验内容及要求,做好药剂、药械及其他必备物资准
备工作。 (二)试验地选择与小区设计 1.试验地选择 ✓应选择土质、地力、作物长势等均匀一致,病虫害发生严重、 分布均匀等有代表性的田块做试验地; ✓除试验处理项目外,其他田间操作必须完全一致。
✓将试验地分为几个大区组。每大区试验处理数目相同,即为一个 重复区。
✓在同一重复区内每处理只能出现1次,并要随机排列,可用抽签法 或随机数字表法决定各处理在小区的位置。
(三)小区施药作业
● 按供试农药品种及所需浓度施药,分别喷于各小区,施 药通常是先喷清水的空白对照区,然后是药剂处理区。
● 如果是不同剂量(浓度)的试验,应按从低剂量(浓度)到 高剂量(浓度)的顺序。
✓试验所用药剂名称、来源、浓度、剂型以及用药的方法、时间及次 数。
✓供试病虫害名称、植物品种、试验地条件、栽培管理措施以及必要 的气象资料等。
✓试验处理项目及田间排列情况。
✓介绍调查项目、时间和方法。
3.试验结果 ✓是试验报告的主要部分,应按照试验目的,分段叙述; ✓力求文字简明扼要,正确客观的反映试验结果,尽量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