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生理学第五章 消化与吸收
生理学第五章消化和吸收
如环境许可,大脑皮层即发出冲动使排便中枢兴奋 增强,产生排便反射,使乙状结肠和直肠收缩,肛 门括约肌舒张。
残余物质排出
同时腹肌和膈肌收缩,腹压增加,促进粪便排出体 外。
06
消化和吸收的调节与控制
神经调节在消化和吸收中的作用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消化腺和消化道平滑肌的调节
交感神经兴奋时,抑制消化腺分泌和消化道平滑肌收缩;副交感神经兴奋时,促进消化 腺分泌和消化道平滑肌收缩。
生理学第五章消化和吸收
目
CONTENCT
录
• 消化系统概述 • 口腔消化 • 胃内消化 • 小肠内消化和吸收 • 大肠内消化和吸收 • 消化和吸收的调节与控制
01
消化系统概述
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
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是食物消化和吸 收的主要场所。
消化腺
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和肠腺,分泌消化液,参与食物 的消化。
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碳水化合物的吸收
碳水化合物在小肠内被分解为单糖,如葡萄糖和 果糖等,通过主动转运或易化扩散的方式被吸收 进入血液。
脂肪的吸收
脂肪在小肠内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通过淋巴 途径进入血液循环。
蛋白质的吸收
蛋白质在小肠内被分解为氨基酸和多肽,通过主 动转运或易化扩散的方式被吸收进入血液。
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吸收
水溶性维生素通过主动转运或易化扩散的方式被 吸收,脂溶性维生素则与脂肪一起通过淋巴途径 进入血液循环。矿物质如钙、铁和锌等主要通过 主动转运的方式被吸收。
05
大肠内消化和吸收
大肠的结构和功能
结构
大肠包括盲肠、结肠、直肠和肛门四 部分,是消解质, 形成、贮存和排泄粪便。
生理学笔记之消化与吸收
生理学笔记之消化与吸收消化和吸收1.概述:消化管平滑肌的特性,消化腺分泌的机制。
胃肠道的神经支配和胃肠道激素。
2.口腔内消化:唾液的成分与作用,唾液分泌的调节和吞咽功能。
3.胃内消化:胃液的性质、成分及作用。
胃液分泌的调节。
胃的容受性舒张和蠕动。
胃排空及其调节。
4.小肠内消化: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成分和作用,以及它们分泌和排出的调节。
小肠运动的形式及调节,回盲括约肌的功能。
5.大肠内消化:大肠液的分泌,大肠的运动和排便。
6.各种物质吸收的部位和机理。
一、消化和吸收的基本概念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吸收:食物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通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
消化的方式: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
机械消化依赖消化道平滑肌的运动,化学消化依赖消化液中所含消化酶的作用。
消化液由各种消化腺分泌,主要成分是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无机盐调节消化道的酸碱环境和渗透压、以便一些重要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有机物中最重要的是消化酶。
其次是粘液,粘液由空腔脏器分泌(所以胆汁和胰液中不含粘液),对消化道粘膜具有保护作用。
二、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1.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特性:兴奋性较骨骼肌低、不规则的节律性、紧张性、伸展性、对刺激的特异敏感性即对牵张、温度和化学刺激敏感而对切割、电刺激等不敏感。
2.消化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1)静息电位主要由K+外流的平衡电位形成,但Na+、Cl-、Ca2+等离子在安静时也有少量通透性,加之生电钠泵也发挥作用,故静息电位值较低且不稳定。
(2)慢波电位又称基本电节律,是消化道平滑肌特有的电变化,是细胞自发性节律性去极化形成的。
慢波起源于纵行肌,它是局部电位,不能直接引起平滑肌收缩,但动作电位只能在慢波的基础上产生,因此慢波是平滑肌的起步电位,控制平滑肌收缩的节律。
消化道平滑肌慢波有如下特点:①慢波是静息电位基础上产生的缓慢的节律性去极化波;②胃肠道不同部位慢波的频率不同;③它的产生与细胞膜生电钠泵的周期活动有关;④不能引起平滑肌收缩;⑤慢波的波幅通常在10~15mV之间。
鱼类消化生理
鱼类消化生理
鱼类消化生理
鱼类是水生动物,它们的消化系统与陆生动物有很大的不同。
鱼类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喉、胃、肠道和肛门等部分,其中每个部分都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
一、口腔
鱼类的口腔是其消化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口腔主要由牙齿、舌头、唾液腺等组成。
牙齿和舌头可以协助食物进入咽喉,唾液则可以帮助食物变得更加柔软和易于消化。
二、咽喉
鱼类的咽喉是食物通过口腔进入胃部之前必须经过的一个关键部位。
在这里,食物会被细小的颗粒所过滤,同时也会被一些特殊器官所识别。
三、胃
鱼类的胃是其消化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胃内含有许多不同种类的消化液体,例如盐酸和胰液等。
这些液体能够帮助分解食物中所含有的各种营养成分,并将其转换为鱼类所需要的能量。
四、肠道
鱼类的肠道是其消化系统中最长的部分之一。
肠道内含有许多不同种类的细菌和酶,这些细菌和酶能够帮助分解食物中所含有的各种营养成分,并将其转换为鱼类所需要的能量。
五、肛门
鱼类的肛门是其消化系统中最后一个部位。
在这里,未被消化吸收或排泄出体外的残渣会被排放出去,以便为新一轮消化做好准备。
总结
在鱼类消化生理方面,口腔、咽喉、胃、肠道和肛门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它们共同协作,将食物分解成可被吸收利用的营养成分,并将未被消化吸收或排泄出体外的残渣排放出去。
这些过程对于保证鱼类身体健康和生存至关重要。
鱼类学-消化系统PPT教学课件
鳃耙是鱼类的一种滤 食器官,亦有保护鳃丝的 作用。
鱼类鳃耙的数目、形 状与鱼的食性有一定关系。
9
鳃耙数
鳃耙的数目在鱼类分类上有时亦作为分类标志之 一。
鳃耙数:第一鳃弓的外鳃耙数。 上鳃耙数:咽鳃骨、上鳃骨上附生的鳃耙数。 下鳃耙数:角鳃骨、下鳃骨上附生的鳃耙数。
也有不分上下鳃耙记载的,记录第一鳃弓外鳃耙 总数。
鱼类的舌一般比较原始,没有弹性,不能活动。 少数鱼类舌退化甚至无舌,如海龙科。 一些鱼类的舌上布有味蕾,并有神经支配。 鱼类的味蕾不仅分布于舌上,在口腔、触须及 体侧等处均有分布。
8
(三)鳃耙(gill raker)
鱼类鳃弓朝口腔的一 侧长有鳃耙,一般每一鳃 弓长有内外两行鳃耙,其 中以第一鳃弓外鳃耙最长。
18
幽门盲囊(pyloric caeca)
大部分硬骨鱼类在胃后方、肠开始处的许多指状 盲囊突出物。或称幽门垂。幽门盲囊均开口于十二指 肠。
幽门盲囊的组织结 构与肠壁组织相似,其 作用一般认为是用来扩 大肠子的吸收表面积, 同时又能分泌与肠壁相 同的分泌物。
19
小肠
十二指肠: 内壁无突起,管径较细,胰管开口于此。 回肠: 管径较粗。 螺旋瓣(spiral valve) : 软骨鱼类及少数硬骨鱼类的肠 壁粘膜层及粘膜下层突出于管 腔的褶膜,一般排成螺旋状, 它有增加吸收面积的功能。螺 旋瓣排列状态和数目因种而异, 其排列形态大致可分为螺旋型 和画卷型两大类。
动物生理学第五章 消化与吸收标准资料
消化与吸收
3.胃运动调节:
胃扩张→迷走神经→胃运动加强
胃扩张、化学成分→胃泌素→胃运动加强 酸性食糜、脂肪→抑制胃运动(肠胃反射) 促胰液素、促胰酶素、抑胃肽(肠抑胃素)
第五十六页
消化与吸收
4、呕 吐:
机械
消化道粘膜
化学
吞咽神经 迷走神经
延髓
迷走神经
膈神经
胃,膈,腹壁肌肉
第五十七页
消化与吸收
1.形 式: (1)分节运动(充分混合)
第十四页
消化与吸收
三、化学性消化(消化腺分泌)
消化液的主要功能 消化液的种类及成分
第十五页
消化与吸收
消化液的主要功能包括:
分解食物中的各种成分(消化酶) 为各种消化酶提供适宜的环境(电解质) 稀释食物,调节渗透压(水、电解质) 保护消化道黏膜免受理化性损伤(黏液) 参与机体物质代谢,为微生物消化创造条件(其他蛋白质)
杂的内分泌器官。
第十页
消化与吸收
胃肠激素
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 生长抑素 胃泌素 胆囊收缩素 抑胃肽 胃动素 神经降压素 胰多肽 胰泌素
细胞名称
A细胞 B细胞 D细胞 G细胞 I细胞 K细胞 Mo细胞 N细胞 PP细胞 S细胞
分布部位
胰岛 胰岛 胰岛、胃、小肠、结肠 胃窦、十二指肠 小肠上部 小肠上部 小肠 回肠 胰腺、胃、小肠、大肠 小肠上部
消化与吸收
一、概 述
消化(digestion):
动画
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吸收(absorption):
食物经消化后,通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
消化方式和过程
胃肠机能的调节
第一页
鱼类的消化系统解析ppt课件.ppt
没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实 现自我 人生价 值就无 从谈起 。人生 价值就 是人生 目标, 就是人 生责任 。每承 担一次 责任
板鳃类的鳃耙一般不发达,但以浮游生物为主 要食物的姥鲨,鲸鲨等有密生而长的鳃耙。
没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实 现自我 人生价 值就无 从谈起 。人生 价值就 是人生 目标, 就是人 生责任 。每承 担一次 责任
没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实 现自我 人生价 值就无 从谈起 。人生 价值就 是人生 目标, 就是人 生责任 。每承 担一次 责任
第一节 消化管
❖ 消化管为一肌肉的管子,起自口,最后从泄殖腔或肛 门开口于外,包括口咽腔、食道、胃、肠等部分。
没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实 现自我 人生价 值就无 从谈起 。人生 价值就 是人生 目标, 就是人 生责任 。每承 担一次 责任
软骨鱼类的齿 分布:软骨鱼类的齿借结缔组织附在腭方软骨和 米克尔氏软骨上。 形状:食甲壳类、贝类等温和食性的板鳃类,齿 一般呈铺石状,如:星鲨、何氏鳐等。凶猛的肉 食性板鳃类,齿尖锐,边缘常有小锯齿。全头亚 纲中银鲛的齿呈板状,由许多小齿愈合而成,终 生不换。 内鼻孔亚纲中的肺鱼类,其齿亦呈板状,亦终生 不更换。
河鲀的食道一气囊,遇危 险时中吸入空气或水使气 囊膨大。
鲳科鱼类的食道囊
没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实 现自我 人生价 值就无 从谈起 。人生 价值就 是人生 目标, 就是人 生责任 。每承 担一次 责任
三、胃(Stomach)
❖ 胃位于食道的后方,是消化管最膨大的部分,接近食道处 的部分为贲门部,胃体的盲囊状突出部分称盲囊部,连接 肠的一端称为幽门部。
没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实 现自我 人生价 值就无 从谈起 。人生 价值就 是人生 目标, 就是人 生责任 。每承 担一次 责任
第五章 消化系统 鱼类生物学 教学课件
以植物性食物为食的鱼类肠较长,有较多盘曲,如草 鱼、鲻、梭鲻等,肠长为体长的2—5倍,有的甚至可 达15倍;
杂食性鱼类的肠长介于上述两者之间。有些鱼如鲈等 在小肠与直肠交界处有一瓣膜状突起,称为鲍氏瓣, 可能与防止直肠中未被消化的食物残渣倒流有关。
粘膜褶
肠的粘膜层有许多粘膜褶:纵褶、横褶、
网状褶、分支状褶。
幽门盲囊
许多鱼类在胃后方、小肠开始的地方长 有许多指状或管状的构造,常排列成花 朵状,此即幽门盲囊。幽门盲囊的组织 构造与小肠基本一致,所以认为它是小 肠向外生出的突出物。幽门盲囊具扩充 吸收表面积的作用,同时又能分泌肠管 其他部分同样的分泌物。
第五章 消化系统
第一节 消化管
一、 口咽腔
(一)齿 (二)舌 (三)鳃耙
二、食道 三、胃 四、肠
第二节 消化腺
一、胃腺 二、肝脏 三、胰脏
一、口咽腔
鱼类的口腔是一个形状不规则的腔隙,口腔内 有舌和齿等附属器官。
咽是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相沟通的管道,由于 鱼类的口腔及咽无明显界线,故称口咽腔。
3.鳃耙
板鳃鱼类
--板鳃鱼类一般没有 鳃耙,但那些以浮游 生物为食的一些种类 有发达的鳃耙。如: 姥鲨的鳃耙细长密列, 基部侧扁,端部细长。 又如鲸鲨鳃耙的分支 十分复杂,交叉构成 一海绵状的过滤器。
3.鳃耙
硬骨鱼类的鳃耙
因种而异。一般鳃弓上的鳃耙相互嵌合 在一起,组成一鳃耙过滤器。大致分为无 鳃耙, 有鳃耙痕迹, 鳃耙发达, 鳃耙变异。
不同种类鱼的幽门盲囊各不相同。
螺旋瓣
软骨鱼类及少数硬骨鱼类的小肠的肠壁向肠管 腔内突出螺旋形的褶膜,是为螺旋瓣。它是由 肠的粘膜层和粘膜下层构成。螺旋瓣一般出现 在肠管直的种类中,至少出现螺旋瓣的那段肠 管是直形的。在肠管十分盘曲的种类中,一般 无螺旋瓣。
鱼类生理学第五章 消化与吸收 (2)
消化
机械性消化
胞外消化 化学性消化
微生物消化
接触性消化(膜消化)
二、消化的个体发育
3个阶段 胚胎时期 寄生生活
两个过渡时期
哺乳期 依赖乳汁
初乳
断乳后 独立生活 酶,微生物接种
三、消化器官
三、消化器官
四、消化道平滑肌的特征及电位变化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特征
1.兴奋性较低,收缩缓慢 2.具有较大的延展性 3.具有紧张性 4.自动节律性运动 5.对某些刺激较敏感
交感及副交感传出
局部传入
肌间神经丛 黏膜下神经丛
消化道壁内的 化学感受器和
机械感受器
平滑肌 分泌细胞 内分泌细胞
血管
八、消化道的保护功能
(一)消化道的细胞保护功能 (二)消化道的防御屏障
第二节、摄食的调节
一、食欲中枢
摄食中枢(LH) 饱中枢(VMH)
二、摄食调节的外周信号 1.短期性调节:中枢神经递质和肽类物质与摄食行
四、消化道平滑肌的特征及电位变化
(二)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物电特征
1.静息电位 2.基本电节律 3.动作电位
五、消化腺及消化酶
(一)消化腺的种类
1.单细胞黏液腺(图) 2.肠腺(图) 3.管状腺 4.复杂的腺体
(二)消化酶的特征
1.消化酶主要为水解酶,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2.酶的作用受温度、酸碱度、激动剂、抑制剂的影
第五节、复胃的消化
(二)前胃运动 (三)反刍 (四)嗳气 (五)食管沟反射 二、瓣胃消化 三、皱胃消化
食管沟(山羊)
第六节、小肠消化
一、胰液
(一)胰液的成分和作用 1.水解糖类的酶 2.水解脂肪的酶 3.水解蛋白质的酶
(二)胰液分泌的调节 1.神经调节 2.体液调节 胃泌素、促胰液素、胆囊收缩素
鱼类学05消化系统
3、鳃耙
鱼类鳃弓朝口腔的一侧长有鳃耙,一般每一鳃弓 长有内外两列鳃耙,其中以第一鳃弓外鳃耙最长。
鱼类的一种滤食器官,亦有保护鳃丝的作用。 鱼类鳃耙的数目、形状与鱼的食性有一定关系。
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鳃耙特别密而长,如鲢的 鳃耙密成网状,能过滤出微小的浮游植物。
4、腭褶和鳃上器官
腭褶:鲢、鳙口腔顶壁的口腔 黏膜向口腔内突出形如山嵴状 的构造。
鲤形目鱼类的齿 A、胭脂鱼;B、青鱼; C、草鱼; D、鳡; E、鲢; F、鳙; G、鲤; H、鲫; I、长春鳊;J、三角鲂; K、银鲴
2、舌 鱼类的舌位于口腔底部,原始而简单,形态多样; 多数鱼类的舌前端游离,可上下活动但不能卷曲; 有味觉感受器:味蕾。
鱼类的舌 A、宝刀鱼;B、后鳍鱼;C、鲥; D、鳙;E、星鳗;F、舌鰕虎; G、鲬;H、黑鮟鱇。
鳃上器官:鳃弓背部的咽鳃骨 或咽鳃骨与上鳃骨及周围组织, 具有辅助呼吸、摄食等作用。
5、小结: 口咽腔是鱼类的主要摄食器官,其形态与鱼类食
性有关,一般分为三类: 过滤型:口咽腔大,鳃耙细密,见于滤食性鱼类,
如鲢; 研磨型:口咽腔小,鳃耙较少,齿强大、坚硬,
见于温和食性鱼类,如青鱼、草鱼; 把握型:口咽腔大,鳃耙较少,齿尖利,见于凶
一般鱼类胃的组织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肉层 及浆膜层等四层组成。
圆口类及硬骨鱼类的鲤科、海龙科等鱼类没有胃。
根据胃的外形可分为5种类型: “I”型:胃直而稍膨大,呈圆
柱状,无盲囊部,如鲀科鱼类。 “U”型:胃弯曲呈U形,盲囊
部不明显,如银鲳等。 “V”型:胃弯曲呈V形,有盲
囊部,但不甚发达,如鲑鳟类、鲷科等。 “Y”型:盲囊部明显突出,贲门部、幽门部及盲
1、鲤科鱼类的消化管紧贴卵黄囊外以卵黄管与卵黄相 通;
动物生理学第五章消化和吸收
胃期:食物进入胃后,对胃产生机械性和化 学性剌激引起的胃液分泌
特点:量多,酸度高,酶少消化力较弱 肠期:食糜进入十二指肠后,由于扩张及蛋
白消化产物对于肠壁剌激引起的胃液分泌 特点:分泌量少
胃液分泌的三个时期是相互重叠的,其中头 期和胃期的分泌占重要位置
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
头 期
食物刺激
眼、耳、鼻 口、舌、咽、食管
Ⅰ、Ⅱ、Ⅷ Ⅴ、Ⅻ、Ⅸ、Ⅹ
Ⅹ
中 枢
Ⅹ
胃底、胃体机械刺激
胃 期
胃幽门部机械刺激
胃幽门部化学刺激
肠 期
小肠
机械 化学
刺激
壁内N丛
壁内N丛 幽门部 G细胞
12指肠 G细胞 小肠 I细胞
胃胃 腺液
胃 泌 素
缩胆囊素
(四)胃液分泌的抑制因素
盐酸:通过抑制促胃液素释放及促进十二指肠释放 促胰液素发挥作用
血液
小肠粘膜对钠和水的吸收
H2O Na+
H2O
H2O
Na+
Na+
H2O
H2O
Na+ H2O
H2O
3. Fe离子的吸收
Fe3
+
H+ VitC
Fe2+
入胞 转铁蛋白
空肠 主动转运 十二指肠
血液
铁蛋白
4. 钙的吸收
Ca2+ 钙结合蛋白
细胞内
主动转运
十二指肠
影响因素: ①人体对钙的需求;
血液
②H+(pH=3);
胰液分泌的神经体液调节
实线代表水样分泌 虚线代表酶的分泌
(二)胆汁的分泌和调节
鱼类消化系统的机能.pptx
• 鱼类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管、各种消化腺。 • 生理机能:直接或间接担任食物的摄食、消化和吸收。 • 体腔:鱼类和其他脊椎动物一样,具一肌肉壁包围的
体腔,有一横隔将体腔分隔为前后两个腔:围心腔、 腹腔。
• 背腔:容纳肾脏和机能
• 消化系统有四方面的机能:运输,机械处理,化学处理和吸收。 消化系统的最早是有内胚层细胞形成的原肠发展而来,在低等 脊椎动物中(鱼类,头索动物),消化管的分化不是特别明显, 例如鲨,七鳃鳗,的消化管,就没有大小肠的分化,食道也没有 独立出来,有的鱼类没有胃,但大部分的鱼类,在胃与肠之间, 通常有明显的幽门存在,这是消化管的一道缢缩部位,也有一 些鱼类幽门部不很明显,但总胆管常在幽门略后通入肠中,也 可以将之视为分界线的标志
鱼类增养殖技术
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项目二 了解鱼类内部构造
任务二认知鱼类的消化系统
• 食物进入消化管,首先经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酶的作用, 将其分解为最简单的分子状态,这些可溶解的物质(蛋
白质或醣),依靠渗透作用进入消化管壁内的血管中,
而脂肪类则经过分解而被吸入淋巴管内,随后达到身体
各组织,作为能量的来源,不能消化的残渣则从肛门或 泄殖腔排出体外。
鱼类生理学 试题库 连答案
绪论一.名词解释1.鱼类生理学急性实验法慢性实验法新陈代谢兴奋与抑制2.适应性刺激神经调节反射体液调节自动调节反馈(反馈调节)负反馈正反馈稳态二.填空1.鱼类生理学的研究层次有四个方面,它们是( 整体水平)、(器官系统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2.生理学既是实验性很强的科学,实验研究方法极为重要。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大致分为(分析法)和(综合法)两类。
3.神经调节的特点是反应速度快、(作用短暂)、(精确)。
4.体液调节的特点是反应速度慢、作用时间(持久)。
5.机体机能的协调性、相对稳定性和适应性,主要靠神经系统的反射性调节机制,但体液调节也起着重要作用。
许多生理机能活动的神经性和体液性调节机制具有(自动调节)和( 反馈)现象,这对于保证生理机能的稳定性和精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6.反馈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
7.新陈代谢过程可以分为(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方面。
8.所谓兴奋性就是机体具有感受( 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
9.在传统生理学中,通常将( 神经组织)、(肌肉组织)和( 腺体)统称为可兴奋组织。
10.鱼体生理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是(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神经调节)。
11.机体组织在接受刺激而发生反应时,其表现形式有( 兴奋)和(抑制)两种。
12.刺激组织引起兴奋时,如果阈值低,表明该组织的兴奋性较(强)。
13.( 适应性)是指机体具有的根据外环境情况而调整体内各部分活动和关系的功能。
14.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 兴奋性 )和( 适应性)。
15.自身调节的特点是:调节作用较(局限),对刺激的敏感性( 较小)。
16.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机体进行的调节过程一般属于( 负)反馈过程。
17.体液调节的特点是反应速度慢,作用时间(持久)和(广泛)。
18.细胞或生物体受刺激后所发生的一切变化称为( 反应 )。
三.是非题1.负反馈调节的主要作用是保持机能活动的相对稳定性。
动物生理第五章消化与吸收(4-5)
动物生理第五章消化与吸收(4-5)第四章消化与吸收(D i g e s t i o n a n d A b s o r p t i o n)一、概述二、机械性消化三、化学性消化四、微生物消化五、吸收四、微生物消化1、反刍动物复胃内消化2、大肠内微生物的消化1、反刍动物复胃内消化复胃的组成:反刍动物(以牛为例)具有庞大的复胃,由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4个室构成。
(前3个胃合称为前胃—粘膜无腺体,不分泌胃液;只有皱胃衬以腺上皮,是真正有胃腺的胃)复胃与单胃消化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胃,具有独特的反刍、嗳气、食管沟反射、网瘤胃运动以及微生物发酵等特点。
瘤胃微生物的消化饲料内可消化的干物质有70-85%在此消化,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微生物。
瘤胃在反刍动物的整个消化过程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1、反刍动物复胃内消化瘤胃微生物的消化瘤胃内的环境条件:瘤胃可看作是一个供嫌气性微生物高效率繁殖的活体发酵罐。
它具有微生物生活的良好条件。
①供微生物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丰富;②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近;③温度适宜,通常为38~41℃;④pH值维持在5.5-7.5之间;⑤内容物高度乏氧(CO2,NH3,少量氮、氢、氧)。
1、反刍动物复胃内消化瘤胃微生物的消化瘤胃微生物的种类与作用瘤胃中的微生物主要为厌氧的纤毛虫和细菌,种类复杂。
据测定,1克瘤胃内容物中,含有细菌为1010-1011个,纤毛虫为105-106个。
微生物总体积占瘤胃液的3.6%。
(与细菌比较,纤毛虫数量虽少、但体积较大,故在瘤胃内所占的容积相当。
(1)纤毛虫及其作用瘤胃纤毛虫分为全毛纤毛虫属(全身被覆纤毛)和贫毛纤毛虫属(只在一定部位被纤毛)。
1、反刍动物复胃内消化瘤胃微生物的种类与作用(1)纤毛虫及其作用瘤胃纤毛虫含有分解糖类(如淀粉酶、蔗糖酶、呋喃果聚糖酶等)、蛋白质(如蛋白酶、脱氨基酶等)和纤维素(如半纤维素酶、纤维素酶等)酶类。
全毛虫:分解淀粉产生乳酸和少量挥发性脂肪酸(VFA);贫毛虫:除分解淀粉外,发酵果胶、半纤维素和纤维素,水解脂类、氧化不饱和脂肪酸、降解蛋白质,吞噬细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胃消化酶 (1)胃蛋白酶 (2)凝乳酶 (3)胃脂肪酶
3.黏液 (1)可溶性粘液 (2)不溶性粘液(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4.内因子
三、胃腺及胃液
(三)胃液分泌的调节 1.非消化期胃液的分泌 2.消化期胃液的分泌(头期、胃期、肠期) 3.影响胃液分泌的因素
(1)刺激胃液的分泌的因素 食物、Ach、胃泌素、组织胺等
(2)抑制胃液分泌的因素 盐酸、脂肪、高渗溶液
四、鱼类胃的消化
(一)机械性消化
主要是蠕动,是传递饵料的主要力量,蠕动强弱受温度影晌 较大,温度低蠕动慢。
(二)化学性消化特点
1、有胃鱼类:胃形多样,胃腺结构简单,泌酸细胞、泌酶细胞分工不清楚。 a盐酸
第九节 消化机能的整体性
一、消化器官各部分的功能联系 二、消化管运动和消化腺分泌的联系 三、消化与吸收 四、消化功能与机体其它功能之间的联系
返回
返回
消化的意义
维持生命活动
食物
消化
吸收
贮存 产品
代谢
返回
内分泌
旁分泌
返回
神经分泌
返回
• 放映结束
放映结束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1.粘膜层 2.黏膜下层 3.肌层 4.浆膜层
二、胃的运动
(一)胃运动的形式
容受性舒张
紧张性收缩
蠕动(peristalsis) 饥饿收缩、胃排空
(二)胃运动的功能
贮藏功能、混合功能、排空功能
二、胃的运动
(三)胃运动的调节
(1)外来神经 迷走神经→Ach+M受体 紧张 交感神经→NE+β2受体 舒张
(三)、脑——肠肽
胃泌素、胆囊收缩素、P物质、生长抑素、神经降压素等20 余种
六、消化道的神经支配
(一)内在神经系统
❖黏膜下神经丛 (Meissner`s plexus) ❖肌间神经丛
(Auerbach`s plexus)
六、消化道的神经支配
(二)外来神经
系统
副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
六、消化道的神经支配
(三)外来神经的调节与壁内神经丛局部反射的关系
中枢神经 系统
交感及副交 感传入
交感及副交感传出
局部传入
肌间神经丛 黏膜下神经丛
消化道壁内的 化学感受器和
机械感受器
平滑肌 分泌细胞 内分泌细胞
血管
第二节、口腔与食道
一、咀嚼 二、吞咽与蠕动
第三节、胃内消化
一、胃的功能结构 (一)胃的解剖结构 (二)胃黏膜组织结构
b胃蛋白酶: c其它酶类: 淀粉酶—软骨鱼、硬骨鱼为中都发现有弱的淀粉酶。 脂肪酶—罗非鱼 几丁质酶—捕食甲壳类和浮游生物种类,如鳕科。
2.无胃鱼类: 机能上无胃:—胃蛋白酶-盐酸系不发达的鱼类。 结构上无胃—直接由食道转向肠,无胃结构及胃腺,如鲤,肠的消化代替了胃
的消化。
第四节、肠内消化
一、肠形态结构
1.肠的形态 2.肠的长度 3.肠壁的结构
二、小肠运动
㈠小肠运动的类型(图) ㈡胃肠运动的调节
1.自身调节 2.神经调节 3.体液调节
第四节、肠内消化
三、肠液的消化 (一)胰腺和胰液
1.胰脏 2.胰液 a.哺乳类: b.鱼类:
(二)胰液分泌的调节
1.神经调节 2.体液调节 胃泌素、促胰液素、胆囊收缩素
1.小肠粘膜的特殊结构(图1、2) (微绒毛——扩大消化面 积;微绒毛运动——唧筒作用)
2.多种消化腺分泌的消化酶对营养物质分解到适于吸收的小 分子物质
3.小肠内平滑肌、神经、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十分丰富 (图3)
4.食糜停留的时间等
三、吸收的机制
被动 主动:含协同转运
四、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水、铁、钙、糖类和蛋白质、脂肪、
(2)胃肠激素 +:促胃液素,CCK-PZ,胃动素 -:促胰液素,抑胃肽,胰高血糖素
三、胃腺及胃液
㈠胃腺 胃腺
黏膜层(图) 贲门腺
黏液细胞→ 粘液 胃底腺 主细胞→酶
壁细胞→盐酸、内因子 幽门腺
三、胃腺及胃液
㈡胃液的性状、成分和作用(人 0.9-1.5; 软骨鱼1.5-3.7; 硬 骨鱼4.5-4.7。也有近中性的鱼 )
第四节、肠内消化
(三)肝和胆汁
1.肝的形态结构 2.胆汁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3.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胃泌素、促胰液素、胆囊收缩素、胆盐(肠肝循环)
第四节、肠内消化
(四)肠腺和肠液
1.肠腺
a.哺乳类肠腺 b.鱼类肠腺
2.肠液 3.肠液分泌的调节
第四节、吸收
一、吸收部位 二、营养物质吸收的形态学基础
a.黏膜层 b.黏膜下层 c.肌层 d.浆膜层
第一节、消化生理概述
二、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
1.兴奋性较低,收缩缓慢 2.具有较大的延展性 3.具有紧张性 4.自动节律性运动 5.对某些刺激较敏感
第一节、消化生理概述
三、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物电特征
1.静息电位 2.基本电节律 3.动作电位
四、消化道的分泌功能
(一)消化腺的种类 ➢单细胞粘液性 ➢肠腺 ➢管状腺 ➢复杂的腺体 (二)腺细胞分泌的机理
五、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
(一)、胃肠道内分泌细胞
1、形态特征(开放型细胞图,闭合型细胞)
2、分泌方式(内分泌图、旁分泌图 、神经分泌图 )
(二)、胃肠激素(gastrointestinal hormone)及 其作用
第五章 消化与吸收
目的要求:掌握胃和小肠消化液的生理功
能,分泌的调节及对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 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第一节、消化生理概述
一、消化方式及消化器官
1.消化的方式
消化
胞内消化
机械性消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胞外消化 接触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 微生物消化
第一节、消化生理概述
一、消化方式及消化器官
2.消化器官 3.消化器官结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