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阳县竞业园学校八年级物理全册8.3空气的力量导学案1(无答案)(新版)沪科版

合集下载

8.3空气的“力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8.3空气的“力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8.3 空气的“力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8章“空气的力量”,具体是8.3节。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1. 了解大气压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探究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3. 通过实验和现象,认识大气压的实际意义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大气压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认识大气压的实际意义和作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大气压的概念,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难点:大气压的实际意义和作用的理解,以及相关实验的设计与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包括气压计、水银柱、玻璃管等)。

学具:实验记录表、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倒水时水不会流出太远,引导学生思考背后的原因,自然引入大气压的概念。

2. 探究大气压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大气压的存在和如何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演示实验:使用马德堡半球实验直观地展示大气压的存在。

3. 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大气压强是否与高度有关?实验验证: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高度处的气压值,分析数据。

4. 大气压的实际意义和作用通过实例讲解,如吸管喝饮料、抽水机工作原理等,让学生了解大气压的实际应用。

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大气压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大气压的概念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大气压的实际意义和作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图。

2. 题目:举例说明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解释其原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对大气压的理解程度,以及实验操作的熟练度。

山东省济阳县竞业园学校八年级物理全册 8.3 空气的力量导学案2(无答案)(新版)沪科版

山东省济阳县竞业园学校八年级物理全册 8.3 空气的力量导学案2(无答案)(新版)沪科版

《第三节空气的“力量”》学习目标1.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托里拆利实验;熟记标准大气压的值,大气压随海拔变化的规律。

2.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能简单分析托里拆利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

3.通过用气压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感受物理对生活的指导意义。

重难点分析:因为大气压强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能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简单的现象是本节的重点;而托里拆利实验较难完成,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学生较难理解为此作为难点。

课时安排 2 课型问题生成课问题解决课知识链接航天服的作用航天服(spacesuit)是保障航天员的生命活动和工作能力的个人密闭装备。

可防护空间的真空、高低温、太阳辐射和微流星等环境因素对人体的危害。

在真空环境中,人体血液中含有的氮气会变成气体,使体积膨胀。

如果人不穿加压气密的航天服,就会因体内外的压差悬殊而发生生命危险。

航天服是在飞行员密闭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功能服装。

早期的航天服只能供航天员在飞船座舱内使用,后研制出舱外用的航天服。

现代新型的舱外用航天服有液冷降温结构,可供航天员出舱活动或登月考察。

问题导读:1.虽然我们平时感觉不到空气有质量,但实际上1立方米的空气质量大约有 1.29千克,初二四班的王希同学在估测出教室的长、宽、高的基础上算出教室内的空气大约有多少?算完教室内空气的质量后知道了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观察并体验157页的实验探究和迷你实验室,你知道铁皮罐变形的原因是什么吗?为什么吸盘不易拉开?试分析。

阅读信息窗的内容,写出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什么?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实例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还有哪些实例应用到了大气压?3. 历史上第一次测量出大气压的实验叫做什么实验?在实验中为什么要把管子内灌满汞?为什么将管子倒置后水银会下落到一定高度就不再下落?经测量,管内外汞柱面的高度差约为多少mm汞柱?根据液体压强公式算出大气压的值是多少?大气压强那么大,为什么没有把房子压塌呢?4. 初二三班的谢鹏同学在自学托里拆利实验时有很多疑问,水资源不管从来源的获取,对实验者的安全都优越于汞,而为什么托里拆利不用水而用汞来做实验呢?5.初二一班的朱依琳同学在想: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如果将玻璃管换成粗的、将玻璃管略微倾斜一下、略微拔起一些(管口未离开水银面)、略微下压一些,管内水银柱是否会发生变化?若不变化,这又是为什么呢?7.阅读160-161页的内容,了解测量各种气压计的原理,测量大气压强的仪器有哪些?8. 我们知道托里拆利通过实验测出了大气压的值,那么大气压强的大小是一成不变的吗?为什么要规定1个标准大气压的值?值是多少?其大小与海拔高度有何关系?如果托里拆利当年在做实验时搬到高山顶或很深的井底去做,结果会怎样呢?为什么?8.青藏高原是许多人向往去的地方,但是你知道吗?在青藏高原人们一般吃烧烤,很少煮饭,如果煮饭的话必须用高压锅才能将饭煮熟,你知道为什么吗?9.请你想像一下,如果没有了大气压,将会出现怎样的情况?10. 完成课后作业并梳理本节知识框架。

8.3空气的“力量”学案:2024-2025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

8.3空气的“力量”学案:2024-2025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

8.3空气的“力量”学案:20242025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采用实验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从实践中感受空气的力量,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旨在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基本性质,掌握气压的相关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气压的概念,了解气压与天气、海拔的关系。

2. 能够运用气压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气压的测量方法,气压与天气、海拔的关系。

2. 教学重点:掌握气压的概念,能够运用气压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压计、水银柱、塑料瓶、注射器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实验报告单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讲述一个关于空气力量的故事,如“飞机如何起飞”。

2. 实验一:观察气压计的原理,了解气压的测量方法。

3. 实验二:探究气压与海拔的关系,让学生了解气压随海拔变化的规律。

4. 实验三:探究气压与天气的关系,让学生了解气压与天气变化的联系。

5. 实验四:运用气压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吸管能吸饮料”。

6. 小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讨论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活动重难点1. 气压的测量方法。

2. 气压与天气、海拔的关系。

3. 运用气压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是否掌握了气压的基本概念,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深入了解气压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气象、医疗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验的设计与选择在这节课中,我选择了四个实验来让学生们亲自操作和体验。

这些实验不仅能够直观地展示气压的概念,还能让学生们感受到气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实验一,观察气压计的原理,是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气压计是如何工作的,从而对气压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我选择了水银柱式气压计,因为它的原理直观,易于操作。

山东省济阳县竞业园学校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8章 压强导学案1(无答案)(新版)沪科版

山东省济阳县竞业园学校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8章 压强导学案1(无答案)(新版)沪科版

压强学导目标1.进一步理解并熟记压强的概念、液体压强的特点、连通器的特点、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2.能利用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液体压强和大气压的特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法,能熟练应用此方法探究分析压强、液体压强实验的过程。

4.体验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有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养成爱思考、爱科学的好习惯。

学导重点及方法因为大气压强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能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简单的现象是本节的重点;而托里拆利实验较难完成,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学生较难理解为此作为难点。

问题预设1.我们都知道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是因为它特别耐饥耐渴,人们能骑着骆驼横穿沙漠,但是一个人直接在沙漠里走却是寸步难行,啄木鸟的能够生存就是因为它的尖锐的喙,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试解释。

生活中还有哪些与此类似的现象?由此总结出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吧?2.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及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时,采用的研究物理问题的主要方法是什么?各自通过什么现象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否说成压力越大,压强越大?密度越大压强越大呢?估测人对地面的压强和大气对大拇指甲的压力分别大约是多大?关键要熟知哪几个物理量?3.修建大坝时为什么要建设成下面宽上面窄的形状?潜水员潜入深水区时为什么要穿潜水服?你注意过咱们学校的锅炉上有一个水位计吗,它是一个什么仪器?其原理是什么?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液压机真厉害,轻轻一压就起来,你知道里面诠释的具体原理是什么?说说看。

4.除了马德堡半球实验,你还能举出什么实例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托里拆利实验测出了大气压的值有多大?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如果玻璃管略微倾斜一下、略微拔起一些(管口未离开水银面)、略微下压一些,管内水银柱是否会变化?为什么?如果该实验用水来做会有什么结果?如果将该实验搬到高山顶或很深的井底去做又会怎么样呢?为什么?5. 我国青藏高原上人们吃的食物烧烤的比较多,煮的比较少,一般煮食物用高压锅,你知道为什么吗?大气压与海拔有什么关系?与水的沸点有什么关系?由此你知道高压锅是怎么工作的吗?6.生命一线牵,此句话充分说明了等候车辆的安全线的重要性,你知道里面涉及的什么道理?与此相关的知识还有哪些生活现象?过程时控学导内容设计情境创设2分钟表扬提出问题多而好的组,并记录加分。

8.3空气的“力量”学案2024-2025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8.3空气的“力量”学案2024-2025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8.3 空气的“力量” 学案 20242025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游戏在儿童学习中的重要性。

因此,在设计“空气的‘力量’”这一课程时,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旨在通过有趣的活动,让幼儿感知到空气的存在,并了解空气的一些基本性质。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感知到空气的存在,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的。

2. 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空气有一定的“力量”,可以使纸片飘起来等。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空气的“力量”和其作用。

2.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感知到空气的存在和一些基本性质。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球、纸片、吸管、盆子、塑料杯等。

2.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个气球,一张纸片,一根吸管。

四、活动过程:1. 引入:上课前,我准备了一个吹起来的气球,放在讲台上,引导幼儿观察:“你们看看,讲台上有什么?”引发幼儿对气球的兴趣。

2. 讲解:我会向幼儿讲解空气的基本性质,如无色、无味等,并通过实际例子,让幼儿感知到空气的存在。

3. 实验一:我会发给每个幼儿一个气球,让他们用手挤压气球,感受空气在气球里的存在。

然后,我会让他们把气球放在手掌上,轻轻地放掉气球,观察气球的运动。

通过这个实验,让幼儿感知到空气有一定的“力量”。

4. 实验二:我会发给每个幼儿一张纸片,让他们拿着纸片,慢慢地往地上放,观察纸片是否会掉下来。

接着,我会让他们用嘴巴吹一口气,纸片就会飘起来。

通过这个实验,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力量”。

5. 实验三:我会发给每个幼儿一根吸管,让他们把吸管放在盆子里的水中,吸一口气,水就会沿着吸管上升。

通过这个实验,让幼儿感知到空气的“力量”。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感知到空气的存在和一些基本性质。

2. 活动难点:让幼儿理解空气的“力量”和其作用。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在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看看是否有不足之处,以便在下次教学中进行改进。

八年级物理全册 8.3 空气的“力量”教案1 (新版)沪科版-(新版)沪科版初中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全册 8.3 空气的“力量”教案1 (新版)沪科版-(新版)沪科版初中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8.3 空气的“力量”【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能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

(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和标准大气压的大小。

2.能力目标(1)进一步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2)能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

(3)培养物理科学实验探究研究方法3.德育目标(1)学会与人合作,共同学习。

(2)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教学模式】激趣——质疑——讨论——反馈【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新课取2个大小不同的试管,在大试管内装一半的水,将小试管套在外面,我们将看到什么现象?(设计意图:用比较新颖的实验,学生会感到十分惊讶、好奇。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好奇心能产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去探索,去研究,这就迅速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教学演示实验1:瓶吞鸡蛋将蘸有酒精的棉花点燃后扔进集气瓶中,然后将鸡蛋塞在集气瓶口,我们能看到的现象:鸡蛋被吸入瓶子中。

演示实验2:冷水浇塑料瓶实验拿一空塑料瓶,倒入热水,然后将热水倒掉,盖上瓶盖,小心放入水槽,然后用冷水浇塑料瓶,观察塑料瓶发生的变化。

通过这2个实验,可以得出结论:空气内部各个方向都存在压强,称为大气压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进行猜想的能力。

注重实验的趣味性,目的是为了更大限度的引发学生的兴趣,教学进行到这里,学生已经完全认识到大气压强存在的事实,这时教师趁机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实验体会大气压强。

)提问学生:对于大气压强,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实验探究1:空气的“力量”取2个小吸盘,将吸盘对接,挤出其中的空气,然后拉开吸盘,感觉拉开吸盘时所用的力。

演示实验3:马德堡半球实验,并用视频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

通过以上例子,让学生感受到大气压强是十分大的。

学生实验探究2:利用玻璃杯和纸片完成实验。

将玻璃杯装满水,用纸片盖住,将杯子倒置,纸片不会掉下。

引导学生分析,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纸片紧紧的贴在玻璃杯上。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 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 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导学案

第 1 页 共 2 页空气的“力量” 导 学 案导学目标1. 知道大气压的产生原因;2. 通过实验,认识大气压确实存在,了解利用大气压强的生活实例,会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3. 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方法和结果,记住1标准大气压的数值。

了解测量大气压的工具;4. 了解大气压的变化,知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重点难点1. 设计多种方法证明大气压的存在;2. 测量大气压大小的方法。

导学过程探究活动一:大气压的存在一、大气压强:包围地球的空气又叫大气。

空气能流动,因而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证明大气压存在的例子1.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等实验向人们证实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2.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往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再慢慢按下图1把杯口向各个方向转一圈,又看什么现象?思考:现象的原因是什么?3.如图8-1所示实验,甲:瓶铺层砂子;乙:放入点燃浸过酒精的棉花;丙:用剥了壳的熟鸡蛋堵住瓶口,过一会儿可看到鸡蛋将________________。

这个实验也证实了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大气对浸入其中的物体都有总结:平时物体内外都有大气压,处于平衡状态,大气压的作用显露不出来,一旦物体内外大气压不等,处于不平衡状态,大气压的作用就显露出来了,为此,我们必须考虑排除物体内部气体:如抽气排气,灌水排气,挤压排气,燃气排气…… 三、大气压的利用 1.塑料吸盘。

图8是吸盘。

将它按在光滑的墙上,排除盘内空气,盘内气压减小,远远小于盘外的大气压,在盘内外气压差的作用下被牢牢压在壁上。

2.用吸管喝饮料。

先吸走管内____________,管内____________,远远小于管外的__________,饮料在管内外_______________的作用下被压进管内,进入嘴里。

八年级物理全册 8.3《空气的“力量”》学案(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8.3《空气的“力量”》学案(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8.3《空气的“力量”》学案(新版)沪科版【学习目标】XXXXX:1、理解大气压强的产生原因;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能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

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和标准大气压的大小。

3、知道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大气压强的大小可以用气压计来测量、。

【学习重点】XXXXX:认识大气压存在的现象,大气压强的实验测定方法、大气压高度变化的规律,液体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学习难点】XXXXX:托里拆利实验原理及大气压变化的不均匀的理解【新知学习】XXXXX:(一)大气压强存在:1、请同学们阅读一下课本155页的“马德堡半球实验”与同学讨论,从中能得到的哪些信息?2、地的周围让厚的空气层包围着,包围着的地的空气层又叫大气层,我们就生活在大气海洋的底层。

空气,有其自身的重力,也像液体那样能够流动,同样,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也都有压强。

大气对当在它里的物体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3、生活中能够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有很多,如给钢笔吸水,塑料钩挂墙上等例1:证明大气层中存在大气压强的著名实验是、例2:将针管伸进药液里,活塞向后拔出的过程中药液吸入针管内是由于________的作用、(二)大气压强的测量:1、小实验:如右图所示将蘸水的塑料挂钩的吸盘按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挤出里面的空气,用弹簧测力计钩着缓慢向上拉,直到吸盘脱离桌面,记录刚刚拉脱时测力计的示数,这就是大气对吸盘的压力,再用刻度尺测出吸盘对桌面的接触面积,然后算出大气压。

2、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伽利略的学生托里拆利就是用课本156页图8-37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出了大气压的值,由于条件所限请同学们阅读一下此实验,然后总结所学知识。

3、标准大气压:通常把等于760m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做标准大气压,一标准大气压为1、013105Pa、4、大气压的变化:a、大气压的变化跟高度有关,不同的海拔高度,大气压的值不同,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

8.3空气的“力量”(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8.3空气的“力量”(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8.3 空气的“力量”(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孩子的学习应该是快乐的,寓教于乐是我设计每一堂课程的核心理念。

在设计“空气的‘力量’”这一课程时,我采用了实验和游戏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中,感受空气的力量,理解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

一、设计意图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实践,感受到空气的存在,理解空气也是一种力量。

同时,通过课程的开展,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认识空气,理解空气的存在和作用。

2. 让孩子们通过实验,感受空气的力量。

3. 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通过实验,感受空气的力量。

难点:让孩子们理解空气也是一种力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球、吸管、塑料瓶、胶带、尺子。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个塑料瓶、一支吸管、一个气球。

五、活动过程1. 引入:我拿出一个气球,问孩子们:“你们知道气球为什么会飘起来吗?”孩子们纷纷举手回答,我引导他们思考空气的作用。

2. 实验一:我给每个孩子发一个塑料瓶、一支吸管和一个气球,让他们用吸管把气球吹起来,然后把气球放在塑料瓶口,用塑料瓶罩住气球。

孩子们发现,即使他们把塑料瓶拿开,气球也不会掉下来,这是因为空气的压力。

3. 实验二:我让孩子们用吸管把气球吹起来,然后用尺子轻轻压住气球,孩子们发现,即使他们用很大的力气吹气球,只要尺子在,气球就不会胀大。

这是因为空气的压力。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通过实验,感受空气的力量。

难点:让孩子们理解空气也是一种力量。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让孩子们回家后,找一找生活中的空气力量现象,并用图片或者文字记录下来,下节课和大家分享。

通过这个活动,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空气的力量,并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关注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孩子,我会耐心地引导他们,帮助他们理解空气的力量。

物理八年级全一册-8.3 空气的“力量”-学案

物理八年级全一册-8.3 空气的“力量”-学案

空气的“力量”班级: 姓名: 组号:(一)情景体验体验 神奇的大气压活动1:如图甲,一个水杯,里面盛满水,用一张纸盖住水杯,用手按着纸把水杯倒置,松开手,观察水和纸的情况。

活动2:取两个挂东西的吸盘,按图乙对接,挤出吸盘内部的空气,然后拉吸盘。

(1)在活动1中,杯子口处的纸片 (选填“会掉下来”或“不会掉下来”)这个体验不适合学生操作,需要一定的技巧。

(2)在活动2中,能轻易地拉开吸盘吗?_________________(二)教材助读1.大气压强(1)空气有质量:请估算教室内空气的质量。

(空气的密度ρ大约是1.29k g/m 3)(2)看看“信息窗”,你就会知道一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著名实验:由德国马德堡市市长奥托·格里克做的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他同时也是____________机的发明者。

2.测量大气压(1)1644年,伽利略的学生________________及其同伴通过实验第一次测出了_______________的大小。

(2)实验表明,当时的大气压强与______________mm 高的汞柱产生的压强大小正好相同,相当于____________m 高的水柱对底部产生的压强。

(3)目前常用的测量大气压强的气压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自主预习•探究新知 完成情况___________。

生活、生产中常用的测量气压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压强计。

3.大气压强的变化(1)1标准大气压是多少帕?(2)大气压随高度如何变化?(三)预习自测1.有关大气压的说法正确的是()A.因为空气受到重力作用,并且具有流动性,所以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B.在同一地点,大气压是固定不变的C.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不变D.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2.下列各现象中,与大气压有关的是()A.用力将钢笔中的墨水甩出B.宇航员穿特制的太空服C.三峡大坝旁修建船闸D.装酒精的瓶子要盖紧我的疑惑: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8.3 空气的力量 导学案

8.3 空气的力量 导学案

第八章第三节空气的力量(大气压强)导学案班级姓名组别【学习目标】:1、知道空气像液体一样能产生压强简称大气压,了解大气压存在的实例。

2、领会托里拆利实验,及1标准大气压值p0=1.013x105Pa3、了解气压计,知道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关系: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自主学习】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和有关2、液体由于受到作用,且液体具有特性,所以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地球周围被厚厚的包围着,这层空气又叫,空气也受到地球施加的作用,且具有性,因而空气内部也应该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观察P157页图8—36和8—37实验现象得:给铁皮罐加热时,罐内被排出,盖紧罐口用冷水浇,罐内部大大降低,小于铁皮罐外部的,铁皮罐被压塌陷;说明了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会产生,叫做,简称。

德国马德堡市市长:____________,做了一个令人惊奇的实验,这个实验最早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_______________ 实验。

【合作探究、展示评议】(一)探究大气压的存在:液体能产生压强的原因是,液体受重力作用;大气也受重力作用吗?;那么大气能产生压强吗?;你现在是否感觉到大气压强的存在?。

一般情况下大气压强的确不易感觉到,我们可通过实验来证明:如下左图将圆口的水杯装满水,用普通的纸片盖住杯口,用手托起纸片倒过来,慢慢松开手,发现纸片可托住一杯水,且杯口朝着不同方向,纸片都能压在杯口上,不让水流出来;此现象的原因是被内的水对纸片只有水的压强没有压强,而纸片外部受到了压强,所以纸片不会掉落,该现象不仅证明的存在,同时还说明了。

(二)探究大气压值(托里拆利实验):右上图(1)取1m长有底的试管,内装满水银(2)用手指堵住管口倒插在水银槽内(3)松开堵管口的手指发现试管中的水银柱将,试管中的水银柱,下降到离水银槽里的水银面大约cm 时,就不再下降了。

8.3空气的“力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

8.3空气的“力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

8.3空气的“力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主要涉及第八章第三节“空气的‘力量’”。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气压的概念、大气压的应用以及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具体内容包括:1. 气压的概念:介绍气压的定义、单位以及气压的测量工具——气压计。

2. 大气压的应用:讲解大气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吸管喝饮料、钢笔吸墨水、抽水机等。

3.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气压的概念,掌握气压的测量方法。

2. 了解大气压的应用实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气压的概念、大气压的应用以及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难点:大气压的应用实例分析,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实验探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气压计、吸管、钢笔、水等)。

学具:课本、笔记本、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如吸管喝饮料,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气压的概念:讲解气压的定义、单位以及气压的测量工具——气压计。

3. 大气压的应用: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如吸管喝饮料、钢笔吸墨水、抽水机等,让学生了解大气压的应用。

4.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流体压强与流速之间的关系。

6.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相关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1. 气压的概念、单位及测量工具。

2. 大气压的应用实例。

3.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解释吸管喝饮料的原理。

答案:吸管喝饮料时,先将吸管内的空气吸走,形成一个低压区,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饮料被压入吸管内。

2. 题目:请列举两个大气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八年级物理全册 8.3 空气的“力量”导学案1(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8.3 空气的“力量”导学案1(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8.3 空气的“力量”导学案1(新版)沪科版1、知道大气压的产生原因。

2、通过实验,认识大气压确实存在,了解利用大气压强的生活实例,会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3、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方法和结果,记住1标准大气压的数值。

了解测量大气压的工具。

4、了解大气压的变化,知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学时安排本节用2学时,第一学时感知大气压的存在和测量大气压的大小,第二学时了解气压计,认识大气压的变化规律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第一学时课前准备1、自带物品课前从家里带来平口玻璃杯、硬纸板(比玻璃杯口面积略大)和吸盘、钢笔、吸管等。

2、预习记录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合作探究一、认识大气压强活动1:液体对放入其中的物体有压强,潜水员潜入深水中会被水所压。

我们平时感觉不到自己会被空气所压,但空气也有质量。

试计算充满你教室的空气质量。

(ρ空气=1、29kg/m3))活动2:感知大气压1、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往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再慢慢按下图1把杯口向各个方向转一圈,又看什么现象?思考:现象的原因是什么?2、生活还有哪些现象是由于大气压而产生或利用大气压?填一填和液体一样,由于也空气受到的作用和性,所以空气内部方向都存在压强二、测量大气压的大小活动3:反思托里拆利实验1、在玻璃管中装满水银的目的是什么?2、将玻璃管倒立在水银槽中,松开手后管内的水银柱为什么下降?下降到一定高度后水银柱不再下降,这时管内水银面上方的空间处于什么状态?水银柱能保持一定高度不再下降的原因是什么?3、我们是利用大气压等于的压强,从而测得大气压的大小。

4、实验中的玻璃管倾斜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理由是什么?若实验用的玻璃管换用粗一些的,会有影响吗?填一填⑴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____ = = Pa,1标准大气压= Pa。

⑵如果用水来做这个实验,1标准大气压相当于____ m水柱底部的压强。

8.3空气的“力量”学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

8.3空气的“力量”学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

8.3空气的“力量”学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基于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主要涵盖第八章第三节“空气的‘力量’”。

具体内容有:空气的存在、气压的概念及其测量、大气压的应用和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空气的“力量”并掌握与之相关的物理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空气的存在和气压的概念,能够运用气压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提高其科学探究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气压的概念及其测量、大气压的应用。

难点:气压与高度的关系、如何运用气压知识解释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气压计、水银柱、塑料瓶、实验器材一套。

学具:笔记本、教科书、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复习前节内容,引入本节内容,如:“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空气的存在,那么空气有没有‘力量’呢?”2. 理论讲解(15分钟)讲解气压的概念,空气对物体表面的压力。

介绍气压的测量工具——气压计,并展示其工作原理。

3. 实验演示(10分钟)演示大气压的应用,如用塑料瓶演示吸管吸饮料的原理。

演示气压与高度的关系,如用水银柱实验。

4. 课堂讨论(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气压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册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气压的概念及其测量2. 大气压的应用实例3. 气压与高度的关系七、作业设计为什么吸管可以吸饮料?高山上为什么呼吸困难?2. 答案:吸管吸饮料时,吸走管内空气,使管内气压下降,饮料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上升进入管内。

高山上大气压降低,人体呼吸困难,需要更多的氧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同时,可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延伸,如观察生活中更多的气压现象,进行家庭小实验等。

8.3空气的“力量”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8.3空气的“力量”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8.3空气的“力量”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我设计这节课的初衷是想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直观地感受到空气的力量,增强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意识。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物理现象,理解空气的力量。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空气的压力和流动,感受空气的力量。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意识。

在教学难点和重点上,我将其定位于学生能够理解空气压力的产生和作用,以及能够通过实践活动,自己设计实验,观察和感受空气的力量。

在活动的重难点上,我将其定位于学生能够理解空气压力的产生和作用,以及能够通过实践活动,自己设计实验,观察和感受空气的力量。

在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中,我会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力量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如何利用空气的力量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了解更多关于空气的力量的知识。

这节课,我希望能够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空气的力量,增强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意识,同时,也能够让他们理解到,物理知识并不是抽象的,而是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的。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我选择了气球、塑料瓶、水等简单的实验器材,这些器材不仅能够直观地展示空气的力量,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实验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空气的压力,空气的压力是如何产生的。

这个细节是我认为需要重点关注的,因为通过这个细节,学生能够理解空气压力的产生和作用,从而更好地感受空气的力量。

另一个我认为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自己设计实验,观察和感受空气的力量。

这个环节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还能够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意识。

在实验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实验才能更好地观察和感受空气的力量。

8.3空气的“力量”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8.3空气的“力量”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教案:8.3空气的“力量”学年:20232024学年教材章节: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八章第三节《空气的“力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空气的力量,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大气压的存在以及大气压的应用。

教材中安排了多个实验和实例,如马德堡半球实验、瓶子吞鸡蛋实验、钢笔吸墨水实验等,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这些实验和实例,深入理解大气压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实例,理解大气压的概念,知道大气压的存在。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大气压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大气压的存在,以及如何运用大气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如马德堡半球、瓶子、鸡蛋、钢笔、墨水等)。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马德堡半球实验的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大气压的概念。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半球内部抽成真空后,两个半球就难以分离?2. 理论知识讲解:简要讲解大气压的概念,即大气对地球表面单位面积的压力。

引导学生理解大气压的存在,并介绍大气压的计量单位——巴(Pa)。

3. 实验演示:(1)马德堡半球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大气压的力量。

(2)瓶子吞鸡蛋实验:通过演示让学生了解大气压如何使得瓶子吞入鸡蛋。

(3)钢笔吸墨水实验:让学生观察大气压如何使得钢笔吸入墨水。

4.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吸管喝饮料、抽水机工作原理等,让学生了解大气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 随堂练习:(1)请解释为什么大气压存在?(2)请列举一个生活中利用大气压的实例。

6. 板书设计:板书大气压的概念、计量单位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7. 作业设计(1)请用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吸管能吸饮料?(2)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大气压的存在。

8.3空气的“力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

8.3空气的“力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

8.3空气的“力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在设计这堂课的时候,我主要是围绕空气的“力量”这个主题,设计了几个相关的活动,让学生们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深入理解空气的力量以及大气压的存在。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让学生们能够理解大气压的存在,并能够用物理知识解释相关现象;第二,让学生们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掌握一定的科学探究方法;第三,通过课堂的学习,培养学生们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我确定了两个难点和重点。

难点是让学生们理解大气压的存在,以及如何用物理学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重点则是让学生们通过实践活动,掌握一定的科学探究方法,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气球、水杯、吸管等。

这些教具和学具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们思考,为什么气球会飞起来?这时候,我会引入大气压的概念,解释说,气球飞起来是因为内部的空气压力大于外部的大气压力。

这个解释能够让学生们理解大气压的存在。

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们思考,如何用物理学知识解释这个现象?学生们可以通过实践,理解到,吸管把水吸起来,是因为吸管内部的空气被吸走,内部的压力减小,而外部的大气压力把水推上去。

这个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们深入理解大气压的力量。

在课后,我会让学生们进行反思,回顾课堂上的学习和实践,思考自己是否理解了大气压的概念,以及如何用物理学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进行拓展延伸,比如可以自己设计一些相关的实验,进一步探索空气的力量。

通过这节课的设计,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我也希望通过这节课,能够培养学生们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热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这堂课的时候,我发现了几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青藏高原是许多人向往去的地方,但是你知道吗?在青藏高原人们一般吃烧烤,很少 煮饭,如果煮饭的话必须用高压锅才能将饭煮熟,你知道为什么吗?
9.请你想像一下,如果没有了大气压,将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过程
时控
学导内容设计
情境创设
2min
视频:瓶吞鸡蛋马德堡半球实验。
引领学生对大气压强的强烈学习的意识和欲望,充满了好奇。大气的力量如此
大!
目标咀嚼
2min
阅读并勾画冋题导读-评价单上的目标,2分钟形成自己,2分钟后点
名提冋2-3名同学说出自己的目标,并引导其他同学牛记自己的目标,开始本节 课的学习。
自学指导
12mi n
1•先通读一下单子上的教师问题引领。再通读教材,再次记录自己的疑难问 题。
空气的力量
学导目标
1•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托里拆利实验;熟记标准大气压的值,大气压随海拔变化 的规律。
2•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能简单分析托里拆利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用大 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
3•通过用气压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感受物理对生活的指导意义。
学导重点及方

因为大气压强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能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简单的现象是本节的 重点;而托里拆利实验较难完成,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学生较难理解为此作为 难点。
展讲指导
精讲点拨
10mi n
1•根据选定的问题,各组学科长代表小组展讲,用规范的物理语言表达,要有 起始语、陈述语、讨论语,要说答案、思路和拓展。要调动并引领同学做出补充 或提出质疑。其余组做好记录、补充和质疑。
2•教师维持秩序和评价、规范学生的展讲;同时引导其余组提出质疑。
课下学术助理将黑板上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下”来上交。
1.先交流导读问题再交流“我的问题”。随时将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我的问 题处。交流时要从问题的答案、思路和拓展三方面交流导读问题和我的问题。
2.学科长按照问题的难易程度做好分工,要做到组内的每个人都要发言,同时指 导组员做好记录补充,并对组内的组员的单子进行评价,评价时要真实,做到公 平、公正。
3.交流解决不了的冋题可以到其他组交流寻找解决方案。
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实例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还有哪些实例应用到了大气压?
3.历史上第一次测量出大气压的实验叫做什么实验?在实验中为什么要把管子内灌满 汞?为什么将管子倒置后水银会下落到一定高度就不再下落?经测量,管内外汞柱面的 高度.差约为多少mm汞柱?根据液体压强公式算出大气压的值是多少?大气压强那么大, 为什么没有把房子压塌呢?
1.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实例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释疑:大气压的存在。瓶吞鸡蛋,套管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吸盘、吸管、抽
水机抗亚服等等。
2.初二三班的谢鹏同学在自学托里拆利实验时有很多疑问,水资源不管从来源的 获取,对实验者的安全都优越于汞,而为什么托里拆利不用水而用汞来做实验 呢?
2•再进行教材阅读和认真查阅手边的资料,用红笔补充完善导读单上的问 题。0
问题预设:提问学生以下问题
1.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有质量,有重力,有压力,还具有流动性,所以「
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马德堡半球实验说明了什么:大气压的存在。而且大气压强还很大。
3.大气压强的测量
4.(1)托里拆利实验:大气压强跟760mn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相等。
引领生活中的引用。
3.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为什么要把管子内灌满汞?为什么将管子倒置后水银会
下洛到一定咼度就不再下洛?经测量,管内外汞柱面的咼度差约为多少mm汞
柱?根据液体压强公式算出大气压的值是多少?大气压强那么大,为什么没有把 房子压塌呢?
方法:引领做实验的注意事项,真空的理由。液体压强的计算。内外压强相等。
4.初二三班的谢鹏同学在自学托里拆利实验时有很多疑问,水资源不管从来源的获取, 对实验者的安全都优越于汞,而为什么托里拆利不用水而用汞来做实验呢?
5.初二一班的朱依琳同学在想: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如果将玻璃管换成粗的、将玻璃 管略微倾斜一下、略微拔起一些(管口未离开水银面)、略微下压一些,管内水银柱是 否会发生变化?若不变化,这又是为什么呢?
问题预设
1•虽然我们平时感觉不到空气有质「量,但实际上1立方米的空气质量大约有1.29千 克,初二四班的王希同学在估测出教室的长、宽、高的基础上算出教室内的空气大约有 多少?算完教室内空气的质量后知道了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观察并体验157页的实验探究和迷你实验室,你知道铁皮罐变形的原因是什么吗?为 什么吸盘不易拉开?试分析。阅读信息窗的内容,写出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什么?「想
4.老师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深入到个小组,指导他们如何分工,如何规范组内展 讲,如何生成小组问题,在交流时如何记录同伴的意见,如何补充发表自己的见 解等。并鼓励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
5.教师观祭对组内的交流情况进行评价指导。
个辅:整体较差的小组。
问题预设:
1.写出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什么?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实例证明大气压强的 存在?还有哪些实例应用到了大气压?
7.阅读160-161页的内容,了解测量各种气压计的原理,测量大气压强的仪器有哪些?
8.我们知道托里拆利通过实验测出了大气压的值,那么大气压强的大小是一成不变的
吗?为什么要规定1个标准大气压的值?值是多少?其大小与海拔高度有何关系?如果托 里拆利当年在做实验时搬到高山顶或很深的井底去做,结果会怎样呢?为什么?
5.P=pg h=13.6x103kg/m3x9.8N/kgx0.76m = 1.013x10 5 Pa
6.(2)测量大气压强的工具:金属盒气压计水气压计
7.大气压强的变化
8.(1)1个标准大气压=760mm高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1.013X10 5Par
(2)大气压强随咼度的增加而变小
讨论指导
10mi n
4.初二三班的谢鹏同学在自学托里拆利实验时有很多疑问,水资源不管从来源 的获取,对实验者的安全都优越于汞,而为什么托里拆利不用水而用汞来做实验 呢?
5.初二一班的朱依琳同学在想: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如果将玻璃管换成粗的、 将玻璃管略微倾斜一下、略微拔起一些(管口未离开水银面)、略微下压一些,
管内水银柱是否会发生变化?若不变化,这又是为什么呢? 方法:观察视频从中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