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语文教学的主题——以窦桂梅的主题教学为例
窦桂梅“主题”教学
窦桂梅的“主题”教学“主题”教学指从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认识课堂教学,整体构建的新课堂教学观。
简单地说,它围绕一定的主题,充分重视个体经验,通过与多个文本的碰撞交融,在重过程的生成理解中,实现课堂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
它是窦桂梅在借鉴和学习了西方统整理论和中国古典意境说而提出的,具有温度性、广度性和深度性。
第一,“主题”教学的内涵。
“主题”教学,是指以立人为核心,以促进儿童的语言和精神共同成长为目标,以一个个母题为线索,整合各种阅读资源、生活资源和文化资源,以“积累”、“感悟”、“体验”等为形式而进行的一种开放而活泼的母语学习课程方式。
“主题”教学是从更高的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认识课堂教学,整体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
在研究过程中,注意两方面的关系与整合:一方面是知识体系的内在和多重的联系,以求整合;另一方面是学生生命活动诸方面的内在联系、互相协调和整体发展。
这里的主题,不是思想主题,不是知识主题,也不是写作主题,而是文化主题,主题的内容的选择是多角度的,结构是灵活多样的,即以人文性为线索,兼顾语文知识和能力以及思维发展等,类似于比较文学中的母题。
因此,“主题”教学的模式也应该是开放的,而不是固定的。
教师根据教材提供的主题单元,或者自己建构的主题单元,挖掘主题内涵,结合相关语文知识灵活地创意、规划、实施。
强调整体和综合,强调综合性语文学习。
于是,窦桂梅在语文教学中,将语文教材零碎散落的,甚至单一的内容和形式重新作一番通整。
这样的教学,密度大,容量大,学生所学习的知识是不可限量的,如信息资源的获得,价值取向的形成,当然也包括知识以及能力的掌握与提高。
第二,践行“主题教学”方略。
从语文学习规律的角度进行“主题”教学,那么语文学习就要着眼民族的未来,又要着眼学生个体的发展,引领学生关注文化,亲近母语,在他们熟悉的系列生活中,寻找语言文化的根源,汲取语言文化的汁液,让他们在语文生活中找到精神的栖息地,在立体多为的大语文生活中,沐浴着母语文化的光辉,通过体验与熏陶,理解与扬弃,奖赏与反思,使得语文素养在同类的量的积累中获得质的提升,从而夯实学生语言文化的根基。
读《窦桂梅与主题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读《窦桂梅与主题教学》心得体会四月,学校按惯例给每一位教师购买了专业书籍,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可供选择的有两本书,我毫不迟疑地选择了《窦桂梅与主题教学》,一是因为“窦桂梅”这个名字,二是因为想了解“主题教学”。
窦桂梅,小语界的专家和领军人物,代表着激情课堂和艺术性的教学,有着自己对语文教学独到的思考和实践。
一拿到书,我就利用课间翻看了起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本书越看越薄,渐渐地,我就被书中的内容吸引,尤其是读到《我的课堂主题——温度••广度•深度》一章时,更是达到了爱不释手的程度。
心里暗暗后悔,如此好的书,为啥就没好好读呢?还没将书中的内容看透彻,这读书体会怎么能深刻呢?因此,我只将此章节读了一遍,将自己的一些点滴体会写了下来。
这一章节主要写了窦桂梅老师六次规格很高的公开课,六次主题教学的课堂教学实录、反思、点评。
六篇课文《再见了,亲人》《圆明园的毁灭》《游园不值》《晏子使楚》《秋天的怀念》《珍珠鸟》,内容不同、主题不同、课型不同,但在窦老师的课堂里,都呈现出了不同的精彩,是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地体现,是学生思维碰撞产生的火花,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高度统一,是生命课堂的具体展现!这一章节中虽然没有具体去阐述“温度、广度、深度”,但从课堂实录中,从反思和点评中,可以体会出窦老师的课堂主题的“温度、广度、深度”。
我的理解是:“温度”指的是窦老师每一节课都认真寻找出文本中的情感因素,创设情境、感情投入、激情朗读,营造课堂的温度。
“广度”指的是窦老师在主题教学中,将课外阅读引进课堂,将横向比较和纵向延伸引入课堂中,学生的知识点巩固、视野得到扩展。
“深度”更是窦老师主题教学课堂的精髓所在,她的六节课都能利用文本和拓展资料,引发学生深度的思考和自省,不管是情感的、人生的、社会的、历史的,她在尽自己的所能,关注学生生命的成长,关注语文文本中的人文性的凸显。
例如,在设计《游园不值》时,窦老师设计了三个步骤:1、与文字相遇,理解“不遇”;2、与文学相遇,品味“不遇”;3,、与文化相遇,升华“不遇”。
读《窦桂梅与主题教学》有感作文
读《窦桂梅与主题教学》有感作文语文教师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不仅要在日复一日的课堂行走中,有意识地自我修炼、积累经验,更要注意为自己的专业发展积淀来自根部的力量——文学素养的提升。
读书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必须的生命方式。
从这样的意义和高度上讲,教师就必须读书。
名家说得对:一个不读书的学校就是一所没有希望的学校。
读书就是最高级的精神美容,读书最长远的备课、最好的教学准备。
因此根据名师工作室的要求,我读了很多书目,对教学最有感触的还是《窦桂梅教学实录》。
读后感受就是窦老师的课堂就是绿意浓浓的语文课堂。
你们看窦老师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生生之间的互动,闪现着智慧的光芒。
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兴趣,从而形成了敢思、敢说、敢辩的创新精神和探索品格。
互动中,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唤醒,身心潜能被引出,新的思想在交流中产生,学生创新的火苗在碰撞中点燃;互动中,教师和学生不是简单地复制文化,而是共同去创造文化。
多数学生的发言,不是简单重复,而是相互补充。
学生在讨论中同中求异,是中求非,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看法,倡导争鸣精神,发展个性创造。
再看窦老师的课堂更是言与意的融合,演绎语文的精彩。
她的课堂不满足于匆匆忙忙得出问题答案,而是把提出的问题当作诱饵,去深入感悟文字背后的形象、感情、气韵,还语言以画面、声音、旋律。
赋予语言文字呼唤、心跳、体温。
让语言充分撞击学生的心灵,“悟”得语言内在的真意,然后通过朗读、口述、写作等方式表达出来。
教师不仅追求的是“瞬间的震撼”,更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方式,不断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形成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持续动态发展的言意融合的过程,使教学不断地荡溢出浓浓的意蕴,演绎语文的精彩。
总之,看了窦老师的教学实录,让我感受到这才是真正的绿意浓浓的语文课堂。
是心与心的呼唤,情与情的相牵,思与思的碰撞,神与神的交融。
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一幅五彩斑斓的画,一曲动人心弦的歌。
窦桂梅“主题教学”的智慧及启示
窦桂梅“主题教学”的智慧及启示作者:李丽莎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中旬刊》 2018年第3期【摘要】窦桂梅老师的主题教学不同于单调的文本学习,而是着眼于课堂,重视学生的生命价值,力求挖掘散落在文本中的价值性主题,结合文学、哲学、美学等多种文化意味,发展学生的内在思维,丰富其精神世界,在学生心灵深处,进行润物细无声式的播种。
本文通过对窦老师主题教学的内容整合和过程推进的智慧揭示,来探讨其给我们语文教学改革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窦桂梅主题教学智慧启示窦桂梅老师的主题教学主张从语文的角度出发,立足于语文教材,强调母语学习,依托语文学科的语言内容和形式,从具体的文本内容,获取其中的核心部分,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窦桂梅的“主题教学”并非按部就班,根据语文教科书式的编排,开展一节或几节,甚至几个单元的教学,而是把握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文本共有的内涵和意蕴,挖掘共有的核心价值,进行富有生命意义的教学。
主题教学强调整合,即学科与学科之间的整合、学科本身资源整合和学科体系外的整合,具体以“立人”为核心,巧妙地将教材知识与语文技能相结合,抓住对文本内核的重点把握,调动学生积极性,利用听、说、读、写等多种训练合作方式,构成多种主题模块,打造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关注,知识技能与情感素养结合,全方位促进学生成长,达到立体教学的效果。
简言之,就是窦桂梅老师利用其特有的幽默、激情、趣味性强的语言风格,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中心,强化母语教学,善于运用实物演示和情景渲染等导入方式,结合反问追问等恰到好处的问题链的提问方式,将大量的课内课外信息进行有效整合,贯穿于课堂,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其生命价值,使之成为完整幸福的人。
一、窦桂梅的主题教学蕴含的智慧1.教学内容整合的智慧主题教学的智慧之一,在于从大到小,从上到下,体系化地进行主题的把握,即抓住教学的核心部分,将零散串成一根线索。
窦老师从其所在学校——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语文学科进行突破,着重进行课程结构和内容的整合,推行1+X课程,从而围绕主题教学建设与研发课程。
窦桂梅5篇精选范文
窦桂梅5篇精选范文自我区开展学名师活动以来,窦老师就成为了我的偶像,我学习的榜样。
可惜的是,一直都是通过网络学习窦老师的教学理念,关注窦老师的教学活动等等。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窦慧梅的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窦桂梅心得1最近看窦桂梅老师的《做一个有专业尊严的老师》深有感触。
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就要有专业自信。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如何提升自己的专业自信?窦老师说除了读书还是读书。
“只有读书,才能一头抓着语文,一头抓着学养,然后从中间串联起学生。
真正的教育家无一不是嗜书如命的人。
拥有实践经验的教育者,倘若不通过读书,获得洞察人性的智慧,观点便容易局限于经验,或拘泥于细节,显得肤浅、琐细和平庸。
”“爱读书的人,不管怎样,都愿意在忙碌中,找到书这位朋友,并与之对话的。
对话中,慢慢地,回到自己,关照自我,关乎内心。
这样,你就不仅仅停留在理解人家的文字上,而是进一步,把阅读当作一种生活方式,并且,和作者,甚至文字中的人及现象一起产生共鸣。
”这是书中窦老师谈读书的一段话。
读书是一件极其需要坚韧的意志力的事情,把阅读当作一种生活的方式,看似简单的一句话,能做到的人着实不多。
我们常说学生不愿意读书,不愿意看书,学习不刻苦,成绩上不去。
反思我自己,虽然也常读书,但并没有做到每日必读,经常是一忙起来就把书本抛之脑后,弃之枕边。
有时候还停留在为了读书而读书,为了笔记而读书的浅层次,没有对书本进行细细地品味和咀嚼,没有跟着大师、名师们去进行深度思考,这种缺乏思考的阅读是不足以催生思想火花的。
在今后的阅读旅途中,我当像玫瑰一样边读边想,且思且行,在反思和批判中荡涤心灵蒙上的尘埃,让自己少一些书匠气,多一些书卷味。
狄金森说:“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动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向远方。
”行走在语文的教学与研究之路上,阅读是源头活水。
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还要有专业自我。
这就需要思考。
窦老师说:“作为一个教师,就要有独立的思想和人格,具有高超的素养,对自己的课堂,能够作明智的判断与抉择。
初读窦桂梅的《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研究》
初读窦桂梅的《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研究》摘要: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就是围绕小学阶段儿童发展特点及生活经验、语言习得规律、优秀文化等确定的核心词句,以及表现出立体的、动态的意义群。
通俗地说,主题既是打鱼的网,是教学的工具、手段和组织方式,是思维方式,也是“鱼”本身,是学生的精神“钙质”。
如果把这一内容理解透了,运用到教学中,相信学生一定会有很大的改变。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儿童发展一、窦桂梅对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的研究源于对母语价值和历史文化的自觉传承“从没有一门学科像语文那样成为基础课程中的基础,生存工具中的基本工具。
不仅惠普众生,还关系到民族素质,国家于前途。
”因此,在历次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中,语文教育教学改革都备受瞩目。
的确,上至民族历史文化传承,中至国家当下发展,小至具体的一个人的成长,学习语文的价值是任何学科无法比拟的。
由于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一个民族的语言都是这个民族文化的反映。
二、窦桂梅对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研究也是对小学语文学科"立人"价值的不断实践清末时,设立专门学科叫“国文”教文言文。
“五四”运动后,白话文兴起,小学“国文”改称“国语”,侧重白话文。
后来叶圣陶先生建议,不再用“国文"和“国语”两个名称,各取一字,一律称为"语文"。
按理,名称改变,原有两门学科所担负的知识拓展、审美熏陶、人文观照等任务,也都应由“语文”完成。
目前,大部分话文教师不知“语文”名称的来历,再加上受工具论及“科学主义”的影响,会把“语文”简单理解为“语言文字”之意,忽略了“语文”背后的文化意义。
从语文学科名称的演变历史中,我们似乎可以沉下心来对语文教学的目标做一个基本的判断:牢牢把握住语文本身的听、说、读、写及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以语言蕴含的情感、思想道德等;从语文教育使命与责任出发,注重对人的民族文化,思想精神,健全人格的培养。
三、窦桂梅认为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有待突破1.工具性与人文性割裂窦桂梅认为,“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课程所固有的本质属性,是语文本身表情达意、思维交际的工具,可以帮助学习其他学科。
读《窦桂梅与主题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读《窦桂梅与主题教学》心得体会四月,学校按惯例给每一位教师购买了专业书籍,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可供选择的有两本书,我毫不迟疑地选择了《窦桂梅与主题教学》,一是因为“窦桂梅”这个名字,二是因为想了解“主题教学”。
窦桂梅,小语界的专家和领军人物,代表着激情课堂和艺术性的教学,有着自己对语文教学独到的思考和实践。
一拿到书,我就利用课间翻看了起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本书越看越薄,渐渐地,我就被书中的内容吸引,尤其是读到《我的课堂主题——温度••广度•深度》一章时,更是达到了爱不释手的程度。
心里暗暗后悔,如此好的书,为啥就没好好读呢?还没将书中的内容看透彻,这读书体会怎么能深刻呢?因此,我只将此章节读了一遍,将自己的一些点滴体会写了下来。
这一章节主要写了窦桂梅老师六次规格很高的公开课,六次主题教学的课堂教学实录、反思、点评。
六篇课文《再见了,亲人》《圆明园的毁灭》《游园不值》《晏子使楚》《秋天的怀念》《珍珠鸟》,内容不同、主题不同、课型不同,但在窦老师的课堂里,都呈现出了不同的精彩,是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地体现,是学生思维碰撞产生的火花,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高度统一,是生命课堂的具体展现!这一章节中虽然没有具体去阐述“温度、广度、深度”,但从课堂实录中,从反思和点评中,可以体会出窦老师的课堂主题的“温度、广度、深度”。
我的理解是:“温度”指的是窦老师每一节课都认真寻找出文本中的情感因素,创设情境、感情投入、激情朗读,营造课堂的温度。
“广度”指的是窦老师在主题教学中,将课外阅读引进课堂,将横向比较和纵向延伸引入课堂中,学生的知识点巩固、视野得到扩展。
“深度”更是窦老师主题教学课堂的精髓所在,她的六节课都能利用文本和拓展资料,引发学生深度的思考和自省,不管是情感的、人生的、社会的、历史的,她在尽自己的所能,关注学生生命的成长,关注语文文本中的人文性的凸显。
例如,在设计《游园不值》时,窦老师设计了三个步骤:1、与文字相遇,理解“不遇”;2、与文学相遇,品味“不遇”;3,、与文化相遇,升华“不遇”。
窦桂梅教学案例
窦桂梅教学案例上课铃一响,窦老师就像一个充满魔力的导游,一下子把学生们带到了那个曾经辉煌无比的圆明园。
她没有一上来就干巴巴地读课文,而是先展示了一些圆明园的精美图片,什么大水法啊,西洋楼的残垣断壁啊。
学生们的眼睛一下子就瞪大了,好奇得不得了。
窦老师就趁机问:“同学们,看到这些,你们猜猜圆明园以前是什么样的呢?”这一问就像一颗小石子投入平静的湖水,教室里立马热闹起来。
然后啊,窦老师让学生们自己读课文,去找描写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段落。
学生们就像小探险家一样,在课文里找宝贝。
找到后,窦老师又玩起了新花样。
她让学生们分组朗读,还比赛看哪个组读得最有感情。
有个小组啊,读得那叫一个慷慨激昂,把圆明园的宏伟壮丽都给读出来了。
窦老师就像个超级粉丝一样,给他们竖起大拇指,还说:“你们这组啊,都能把圆明园的美给读活了,我感觉圆明园就在我眼前呢!”这可把其他组的小同学们给急坏了,一个个都卯足了劲儿,想下一轮读得更好。
接下来,窦老师话锋一转,开始带着学生们去体会圆明园的毁灭。
她的声音突然变得低沉起来,就像在讲述一个悲伤的故事。
她读到侵略者火烧圆明园那段的时候,眼睛里都好像有怒火在燃烧。
学生们也被感染了,小脸蛋一个个气得通红。
窦老师就问:“同学们,你们现在是什么感受?”一个小男生“腾”地站起来,大声说:“老师,我特别生气,那些侵略者太坏了,怎么能把这么美的圆明园给毁了呢!”窦老师马上接过话头:“对呀,这就是我们不能忘记的历史。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这下可把学生们的思维打开了,有的说要好好学习,以后把国家建设得更强大;有的说要保护好文物,不让历史的悲剧再次发生。
整堂课下来,窦老师就像一个指挥家,学生们就像乐团里的小乐手,在她的引导下,奏响了一曲情感与知识交融的美妙乐章。
她不仅仅是在教语文知识,更是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对历史的敬畏之心。
这就是窦桂梅老师教学的魅力所在,就像魔法一样,让学生们不知不觉地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还收获了满满的正能量。
以窦桂梅教师为例浅谈小学语文中的主题教学
以窦桂梅教师的教学为例浅谈小学语文的主题教学东阳市江北第二小学赵青青摘要:主题教学就是通过确立主题,将“听说读写”训练、”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等都统整起来。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清楚地把握住文章的精髓内容,并且感同身受。
关键词:语文阅读,主题教学,窦桂梅课堂随着语文新课程的深入发展,语文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展开,一批工作在语文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也自觉地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了诸多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如何改变语文教育的“少慢费差”现状,使语文课堂高效合理,如何使课堂教学具有生命的意义,这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去仔细思考。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工具性和基础性,而忽略母语教育的民族性和人文性。
窦桂梅老师曾说过“语文教育,尤其是小学语文教育,必须要体现一种人文的关爱”。
在这种人文思想的指导下,语文阅读的主题教学逐渐兴起。
这个“主题”,它不等同于以往所说的思想主题,知识主题或写作主题,实际上它是一种文化主题,属于生命价值观范畴,并指向人的精神生命成长。
接下来,笔者将从主题教学的内涵,确立主题教学的方法,主题教学的层面、特征,主题教学的实践这几个方面来展开论述。
1、主题教学的内涵关于“主题”二字,我们不妨还可以用英语的词意说明:theme,指“主旋律”、主干词;topic,指标题或旨意;purport,指意图、含义,偏重作者的主观意向;再就是subjeet指主题、主体或主语。
因此,我提出的主题,应该说是包含这四层意思。
主题可以是外显的,也可以是暗含的、暗示的;可以是文本本来确定的,也可以是提炼于文本,独立于文本,独立于作者的由师生“读”出来的,属于“含义”“意义”的这些“词语”。
[2]总的说来,主题就是在教材和文章中挖掘出的,能大致代表文章所传达的中心思想和情感特征的词语。
“主题”不仅仅局限于文学主题,也不仅是知识主题,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主题,读出了主题就是读出了篇章的灵魂所在。
主题教学就是通过确立主题,将“听说读写”训练、”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等都统整起来。
窦桂梅主题语文的经典课例《晏子使楚》
窦桂梅主题语文的经典课例《晏子使楚》【课题说明】《晏子使楚》是一篇传统经典课文,课标教材安排在五年级下册第三组“语言艺术”主题里。
本文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盛赞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文章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开头写楚王想侮辱晏子,这是故事的起因;接着写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这是事情的经过;结尾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是故事的结果。
全文首尾照应,思路清晰,行文紧凑,结构严谨。
本文在写法上的突出特点是以人物对话来塑造形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课标教材选入这篇文章有两个主要目的:一是让学生从生动的故事中体会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感受晏子语言中透出的大义凛然和爱国精神;二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了解作者通过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特点的表达方式。
窦桂梅老师用她自己创立的主题语文理念和模式教学这一课,是一次主题语文的生动实践,非常典型,值得欣赏借鉴。
【课堂实录】主题:尊重步骤:对晏子的尊重,走向对人的“尊重”的思考;对个人的尊重,导向对国家的“尊重”的思考;对国家的尊重,引向首要是自我尊重的思考;一、抓课题,隐含主题生:背古诗……最后背《墨梅》。
师:“不要花开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看你们,坐得大大方方,规规矩矩,说得更是字正腔圆。
我呢,也是这样精精神神、大大方方地站在同学们面前。
这样吧,彼此之间鼓励一下自己,送给自己牌匾上的一句话。
(出示“规圆矩方”牌扁,矩字的“巨”多加了一点,变成了“短”。
学生齐读。
)【评点:看似简单地交流,其间,教师那充满深情的语言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心,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唤起了他们探究的欲望,正所谓“入境始与亲”。
】师:注意观察“矩”字,和你平时写的有什么不同?生:“矩”的笔画都是横平竖直的。
窦桂梅的主题教学
窦桂梅的主题教学朝向“伟大的事物”出发——“主题教学”的新思考窦桂梅10多年前,针对当时教材、课堂、教师“三中心”的藩篱,我提出“为生命奠基——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即“学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
(详见2002年第1期《人民教育》)超越的目的,并不是弃语文学科的传统与经验如敝履,另辟蹊径搞形式上的创新,而是要在尊重语文学科教育基本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教学研究的拓展与延伸,摆脱陈旧观念和落后方法的束缚,超越因循、超越固陋、超越自我,最终实现向儿童生命、母语学习本质、教师专业发展的回归。
当然,超越没有止境。
多年以后,回想自己曾经的教育理想,越加能清醒地看出其中的发展空间。
比如,对教师而言,实现三个超越之后,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要用怎样的动力提供保证?对学生而言,在超越中积累的知识,如何才能与生活经验链接,活化、内化为儿童的精神血脉?“超越之后怎么办”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
母语、儿童、教师应该成为语文教育的核心元素,在继承以上“三个超越”的基础上,再回到课堂,用实践与研究去拨开迷雾——“主题教学”让我重新看到了方向。
在研究课程理论后,借鉴文学母题研究的方法,我在实践中开始努力构建“主题教学”的语文课程体系。
《主题教学的思考与实践》(详见2004年第12期《人民教育》,以下简称《课堂》)一文的发表,标志着“主题教学”思想的成型。
有关“主题教学”的边界、内涵、层次与基本操作模式等基本问题在该文里都有所论述。
但主题教学草创之时,对于这一主张的理论依据、主题选取与界定方法等,虽经不断探索,但仍缺少系统论证。
如今,随着实践的深入,我对这些问题又有了新的思考。
教学主张:回到母语这些支撑和拓展儿童生命成长的价值主题之上,并最终以母语的名义成为儿童生命的组成部分。
同时,语言是生命和生活的符号化表达。
对个体而言,语言犹如生命流动的血液,浓缩和记载着个体生命的每一道“痕迹”。
对群体而言,语言又与民族的历史、文化心理同构。
窦桂梅主题教学心得体会
窦桂梅“主题教学”思想研讨会心得龙泉寺完小李云霞11月21、22日,我有幸到邢台新华影院参加了全国著名教育家“窦桂梅”的“主题教学”思想研讨会。
这次研讨会给了我很大的指引与启发,我从中获益颇多。
窦桂梅老师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教师,她是清华附小的副校长、首都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拥有多重头衔,她历经三十年研究形成的“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获得建国65周年来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窦老师的“主题教学”来自于她的“三个超越”,即“基于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的实践,此次外出学习,窦老师便带领着她的团队给我们展示了这样一系列“主题教学”示范课,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窦老师的课堂展示“大脚丫跳芭蕾”,她的教学方法、个人素养与人格魅力都在这节课中得到了很好地体现。
窦老师示范的是一节以语文为载体的阅读课,整节课中,她都在引导学生发现文本、解读人生,她重视学生的看法,肯定、尊重学生的想法,当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这节课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看法时,窦老师很自然的说着“谢谢你们”,当学生的看法与大家的有冲突甚至得到善意的“嘲笑”是,窦老师却能发现他的闪光点并说“我尊重你“,当学生和台下的老师们都认为故事中的“大指挥家”大苛刻时,窦老师却引导大家换位思考、学会感激。
她设计的教学过程循序渐进,他对学生的引导润物无声,她让我们感受到:原来语文课可以上的这么自然、生动!这不是简简单单的一节阅读课,这是一节师生探讨的人生课,我相信这节课不止在我们听课教师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些参与课堂的学生们更是对这位窦老师难以忘怀。
在做“主题教学”报告时,窦老师说了一句朴实却让人难忘的话:“我是教语文的,我是教人学语文的,我是用语文来教人的。
”多么简单的一句话,细细品味之后,你又会对这句话感触良深,同样的,给我们示范数学课同样也是窦老师的团队之一的许老师也说了这么一句:“我是教数学的,我是教人学数学的,我是用数学来教人的”,你听完他们这一系列课程,你会明白,他们上的不是简简单单的小学课程,而是着重于人性的开发与启蒙,认识生命个体的尊严与美好,建立人与世界和谐美好的关系,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对审美的追求,他们在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最好的个人,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地成为他自己,而不是仅仅学会你所教的知识,我想,这才是我们作为一个教育者,所应该追求的目标。
窦桂梅谈主题教学
窦桂梅谈主题教学如果抱守以往的经验或成绩,自己的专业就会停止成长。
因此,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师应该继往开来,让经验成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并站在“课程”的高度,成为课程的建构者,践行者,创造者──既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更要改变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既要紧贴地面行走,又要怀抱问题意识,大胆尝试探索,拥有专业发展精神。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语文教学中,逐步尝试通过“主题”教学,打破以往孤立割裂的学习范式,让语文教学紧紧地统一在主题创设的情境中,从整体上着重于人性的开发与启蒙,认识生命个体的尊严、价值与美好,建立人与世界和谐美好的联系,培育对生命的尊重、对审美的追求。
每一个“主题”就是孩子精神成长的脚印,并构成学生的成长道路,成为其人生轨迹。
进入新世纪的2002年,我调入北京这“百川汇合”的教育入海口,来到教育阵容强大、实力雄厚的海淀区,工作于清华附小。
面对新的校园,新的领导班子,我在这国家课程改革的重点实验区,一次次经历观念的洗礼,理念的撞击,实践的研讨,短短两年里,我的教育生命再一次注入了成长的活力,获得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提升。
(一)为什么提出主题教学我想,《为生命奠基──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之所以能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并成为清华附小的教学理念,是因为它改变了语文教育的“少慢差费”现状。
无论从“大语文观”的角度,还是从为学生打好“人生的底色”的角度来说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但是,回顾以上六年的语文教学探索,我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全部的热情,在教学中增设了大量的活动项目和选读内容,并且大多是利用课余时间努力实现对教材与课堂的超越。
但我的课堂教学还只限于改良层面,而且总有那么一点“茶壶里面翻波浪”的味道──我感觉到,自己当然也包括相当一部分教师仅仅是从课外打包围战,而未完全进入主阵地。
回顾自己的学校生活,检索在学校积累的知识,如目不暇接的“满汉全席”。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这些“片断”知识不是被遗忘就是无法与其他经验作链接。
窦桂梅主题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窦桂梅,我国著名教育家、语文特级教师,长期致力于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提出了“主题教学”理念。
主题教学是一种以主题为线索,整合学科知识、活动内容和评价方式的教学模式。
本文将从窦桂梅主题教学的理论基础、实践策略和效果评价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窦桂梅主题教学的理论基础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实现认知发展。
主题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2.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教育应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
主题教学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情境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真实情境中通过实践活动获得知识。
主题教学以真实情境为载体,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窦桂梅主题教学的实践策略1.选择合适的主题主题是主题教学的核心,应具有教育价值、生活价值和学生兴趣。
窦桂梅在选取主题时,注重以下三个方面:(1)结合教材内容,挖掘教材中的主题资源。
(2)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主题。
(3)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整合学科知识主题教学强调学科知识的整合,将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知识融入主题教学中。
窦桂梅在整合学科知识时,注重以下三个方面:(1)打破学科界限,实现跨学科教学。
(2)挖掘学科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3)发挥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3.设计多样化的活动活动是主题教学的重要载体,窦桂梅在设计活动时,注重以下三个方面:(1)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满足学生不同需求。
(2)活动具有挑战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3)活动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4.注重评价方式评价是主题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窦桂梅在评价方式上,注重以下三个方面:(1)多元化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谈窦桂梅的语文主题教学实践
谈窦桂梅的语文主题教学实践阅读是一个理解的过程,而理解则包含着澄清、修正,以及不断扩大的断定。
为了理解,并不需要配戴另一个人的眼镜,只需要进入对话、进入思考。
最近一段时间,读了窦桂梅的专著,还有她不少的新作,以及教学实录。
读这些文字,感觉很轻松、很愉悦,因为这些文字流动着浓郁的情感,跳跃着智慧的火花,为我们呈现着丰富的、生动的教学情景,引发我们诸多美好的想象;但是真正读好则不容易,因为窦桂梅的语文教学思想是一次次哲思之旅,这些文字深蕴着思想,是很有深度的,要透视文字背景的哲思,寻找、发现其间独到的见解、主张和内含着的意义、价值,需要认真的态度。
在她文字的冲击下,我的阅读也成了一次次哲思之旅。
读罢她的文字,我对窦桂梅生出钦佩之意,并生出深深的慨叹: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突破,太需要一批有思想深度、敢于探索研究、功力较深的教师了!我们应为有这样一批教师感到自豪,也应为他们的发展给予更多真诚的关注,尽自己所能为他们提供一些支持。
惟此,在发现别人的时候,也就发现了自己。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在一批优秀教师的带领下,在积极的对话中,在深入的实验中,将会呈现更为繁荣的景象——我敢断定。
一、超越:锻造语文教师的精神品格,筑高语文的生命超越,是窦桂梅的主导思想,是她永恒的追求。
她就是在一次次的追求超越中,锻造了自己的精神品格,筑高了自己的生命,也筑高了语文的生命。
1.窦桂梅“超越”的三个方面其一,对自我的超越。
这种超越是一种精神。
精神是什么?精神就是对精神的不满和向精神的呼吁,精神就是“自否定”。
窦桂梅总是对自己“不满”,总是在自我否定,而结果则是在“不满”中前进,在“自否定”中超越。
这种“‘不满’与超越,是由精神底蕴的无限性,即无限可能性和无限可深入性决定的”,因此,“安定的精神已不是精神,自满自足的精神也将不是精神,它们都是精神的沉沦和‘物化’。
”(邓晓芒,《新批判主义》)超越的精神,使窦桂梅的人生更有意义,虽然很苦很累。
窦桂梅与语文主题教学
窦桂梅与语文主题教学近30年的实践与研究,她以语文立人为导向,探索怎样更好地面向全体儿童,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完整人格。
在此进程中,对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内容、实施策略、课程资源、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改革,逐步发展完善为小学语文主题教学思想和实践体系。
并在学科教学的基础上拓展延伸到学校“1+X课程”的整体构建。
她从普通教师到特级教师,从个人到团队,从学科到学校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探索阶段审视才能前瞻。
为破解教学内容碎片化困境,采用亲身实践的方法。
从1994年开始探索“语文教学民族化与现代化研究”,结合一个班,从一年级一直教到六年级的六年实践研究,提出“三个超越”的理念。
即“基于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
张翼健鼓励说:“窦桂梅的实践理念是超前的,是在着眼于人的发展”。
(二)形成阶段承前才能启后。
2000年9月她又带新一年级,跟随课改脚步,结合课标,借鉴西方课程统整理论,尝试将教材中单篇课文碎片化的教学内容,以主题加以统整,并形成相应的教学模式。
2001-2003年,执教《朋友》《再见了,亲人》,以“友情”“伟大的友谊”为主题,一篇带多篇,牵主题一发,带动听说读写全身。
在“窦桂梅专业成长思想”研讨会上,正式提出主题教学,《人民教育》专题报道。
霍懋征高度评价:“主题教学是一种创新模式,让教学内容集约化,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精神,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
2004-2005年,继续以课例推动。
从文本中提取主题,以主题优化整合多种课程资源,如教学《秋天的怀念》,从中提取“好好儿活”,群文共读《我与地坛》《合欢树》等,引发学生对“珍惜生命”的深思,促进精神发展。
而后加强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研究,如《游园不值》由“不值”,对比《雪夜访戴不遇》的“不遇”,体味“不遇中有遇”的主题。
2006-2007年,开始实践不同文体的课例。
经典诵读,如《村居》在古典诗词的吟诵涵咏中体味“居安思危”主题,带动相同主题诗词诵读;整本书阅读,如由《三打白骨精》导读《西游记》,《丑小鸭》导读《安徒生童话》等。
《窦桂梅与主题教学》心得体会
《窦桂梅与主题教学》心得体会第1篇:窦桂梅与主题教学读后感_心得体会窦桂梅与主题教学读后感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窦桂梅与主题教学读后感,感谢您的阅读!窦桂梅与主题教学读后感(一)文杨美秀每个星期天,我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读了《窦桂梅与主题教学》这本书,还没有读完就让我感慨颇深,让我学的东西很多很多。
窦老师当初的追求,"一个朴素的愿望"就是站在普通的讲台上,做一名真正的教师。
我被窦老师的追求久久的感动着,而我已经拥有这一份令当时的窦老师羡慕不已的人生坐标。
却没有感到这份荣耀,没有感到如此的神圣。
有时更多的则是累,更多的是为单调枯燥的循环往复而牢骚满腹,窦老师的对教育事业的挚诚,对学生的真心的爱让我感动。
从这本书里,从窦老师的身上我才真真切切地明白了什么是激情。
今年我所教的是一年级,经过半年的时间和孩子们接触,我明显地感觉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孩子们上课毫无精神,无精打采,好像还累得要命,课堂上只有几个孩子在发言,其它的孩子吃的也有,玩的也有,就是没有学习的,趴着的,拐着的,迟到的……语文课上进行起来很困难,孩子们不愿意读书,读起书来声音也特别地小。
每节课我都用心准备,课堂上我大讲特讲,自己总觉得自己很有激情,可是孩子们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看了窦老师的书后,我才彻底地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激情:那就是对语文教学的热爱,对孩子的爱。
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是窦老师富有创意的理念。
看了窦老师的课堂教学实录以及教学理念,原来窦老师特别注重孩子的阅读量,六年的时间窦老师带领学生积累了300多首古今诗词,精选了180篇文章,泛读了84篇文章,精讲了72篇文章,略读了24篇等等。
可见超越教材,就是让我们带领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积累知识。
让我们引领学生走进阅读的空天阔海。
再来审视我的语文教学,我只顾着让孩子透过一本教材教学生阅读、学习,从而让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
超越课堂不仅仅把语文从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还要触及学生的心灵。
窦桂梅教学案例审美教育(3篇)
第1篇一、引言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窦桂梅老师是一位深受学生喜爱的语文教师,她的教学案例充分体现了审美教育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本文将以窦桂梅教学案例为例,探讨审美教育在语文课堂中的实践。
二、窦桂梅教学案例简介窦桂梅老师曾教授一篇名为《荷塘月色》的课文。
这篇课文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荷塘夜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窦桂梅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将审美教育融入课堂,让学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三、审美教育在窦桂梅教学案例中的应用1. 创设审美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窦桂梅老师在课堂上,首先播放了一段荷塘夜景的视频,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
随后,她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体会作者笔下的荷塘美景。
通过创设审美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在教学中,窦桂梅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她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鉴赏:(1)描绘画面:让学生描绘出荷塘夜景的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感受意境: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营造的意境,如朦胧、宁静、优美等。
(3)品味语言:分析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
(4)探究主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所表达的主题,如对大自然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等。
3. 拓展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窦桂梅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关注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还注重拓展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她组织学生开展以下活动:(1)绘画比赛: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出荷塘夜景的画面,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
(2)诗歌朗诵:鼓励学生朗诵与荷塘美景相关的诗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作文写作:要求学生以荷塘美景为题材,写一篇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总结窦桂梅教学案例充分展示了审美教育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追寻语文教学的主题——以窦桂梅的主题教学为例
追寻语文教学的主题——以窦桂梅的主题教学为例作者:王秀蓉来源:《语文学刊》 2013年第6期○王秀蓉(赣南师范学院,江西赣州341000)[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语文教学经过大刀阔斧地学习实践,虽然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了可喜的改观。
但是,我们也看到,语文教育依旧在各种各样的理念和口号中彷徨——课堂“创新”与新课改理念貌合神离,徒有“人文性”的虚华,却不能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品读课文,理解文字背后的广阔空间。
而窦桂梅主题教学以主题教学为核心,给新课改的文本深入解读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笔者以窦桂梅的主题教学来探索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提出了一些有益于课堂教学的观点和做法。
[关键词]文本解读;主题教学;语文教学中图分类号:H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3)06-0140-02一、主题教学的含义窦桂梅作为一名语文特级教师和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校长,依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对教育教学深入研究,形成了既符合课堂教学实际,又能指导中小学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教学模式——主题教学:即打破以往各自为营孤立的教学范式,让语文教学紧密地统一在“主题”创设的情境当中,从整体上着重于“人性的开发与启蒙,认识生命个体的尊严、价值与美好,建立人与世界和谐互动的联系,培育对生命的尊重、对审美的追求”。
[1]所谓的“主题”不同于教材编辑中从内容上加以归类,而是从教材本身来说的。
不同于以往的思想教育主题,知识主题,写作主题,而是在教材中努力寻找和挖掘文化主题或是哲学主题,如连接着学生的精神世界、现实生活或者与历史典故、风土人情等有关的“点”,坚持“以人为本”为本质,以文本解读中的“温度、广度、深度”为核心,通过确立“主题”,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和“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等都统整了起来,能够发挥语文教育功能的最大化和多元化。
主题语文既可以说是一种先进的语文教育理念,也可以说是一种高效的语文教学模式;对于当前的教育现状,窦桂梅认为实行主题教学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解决语文教学中徒有“人文性”的形式,没有实效,不能让学生真正的走进文本,品读课文,理解文字背后的广阔空间而造成教学效率低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弟6期
追寻语文教学的’主题
——以窦桂梅的主题教学为例
O王秀蓉
(赣南师范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摘 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语文教学经过大刀阔斧地学习实践,虽然语文课堂教学出现
了可喜的改现。但是,我们也看到,语文教育依旧在各种各样的理念和口号中彷徨——课堂。创新”与新课改理念
[作者筒介】王秀蓉,女,福建德化人,赣南师范学院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育。 ・--——14.0・--——
万方数据
教学经辞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
王秀蓉/追寻语文教学的主题
准>倡导的对话还有不少距离:一是对文本内容的浅尝辄止。
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的 课程标准把“传道授业解惑”中的“传道”人文性因素放在教
生从“生光色的世界”里引进语言的殿堂,在对语言感悟的深
符合课堂教学实际,又能指导中小学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教学
模式—一主题教学:即打破以往各自为营孤立的教学范式.
让语文教学紧密地统一在。主题”创设韵情境当中,从整体上 着重于。人性的开发与启蒙,认识生命个体的尊严、价值与美 好,建立人与世界和谐互动的联系,培育对生命的尊重、对审
极端。
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中我们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 同时,不能忽视工具性,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 交融。有的教师扭曲了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理念,是教学
中在削弱基础,淡化知识,课堂上特别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
的挖掘,但是对基础知识教学,几乎没有提及,课堂教学的热
闹纷繁,形式的千变万化,使学生不能语言文字的进行揣摩
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想象大胆、构思奇特,使语文教学作
[J】.新语文学习(教师版),2011(1)。 [2]郭根福.试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J].课程 ・教材・教学,2003(3).
[3]李群,张红.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教师角色以及实施建议
品的内容和形式两者之间完美结合,以期为语文教学持续
地、健康地、蓬勃地发展从源头上打好基础。 优秀的语文教学不仅要考虑作品案例的文化背景、形式 的独特个性、语文的精美完善,更重要的是赋予教学一种理
对人思想情感的培养与体验,这就是在研究窦桂梅主题教学 思想与实践后得出的一个重要启示:在追寻人文性的前提是 要稳扎实打地抓好语文基础知识和培养语文基本能力。在
纵观窦桂梅主题教学,给一度迷茫的语文教学带来了勃 勃生机,使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我
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学习主题教学,与时更新,抓住文本的
与评价[J].中学语文教学,2004.(3),
[4]孔夏秋,严鑫华.语文专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反思【J].文 学教育(上),2010(2).
—-———141.-———
万方数据
在实施主题教学前首先走进教材,悉心倾听揣摩文本的
是从教材本身来说的。不同于以往的思想教育主题,知识主
题,写作主题,而是在教材中努力寻找和挖掘文化主题或是
哲学主题,如连接着学生的精神世界、现实生活或者与历史
典故、风土人情等有关的“点”,坚持“以人为本”为本质,以
文本解读中的“温度、广度、深度”为核心,通过确立“主题”,
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和。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
“规定性”;然后联系现实生活,思考教材与时代的联系,探知
新的生活走向;最后是回归“自我”,思考教材的学习与自我
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等都统整了起来,能够发挥语文
教育功能的最大化和多元化。 主题语文既可以说是一种先进的语文教育理念,也可以 说是一种高效的语文教学模式;对于当前的教育现状,窦桂 梅认为实行主题教学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解 决语文教学中徒有“人文性”的形式,没有实效,不能让学生 真正的走进文本,品读课文,理解文字背后的广阔空间而造 成教学效率低的问题。 二、主题教学的有效运用的途径 主题教学从语言学角度看,对语言发展是有好处的;从
貌合神离,徒有“人文性”的虚华,却不能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品读课文,理解文字背后的广阔空间。而窦挂梅
主题教学以主题教学为棱心,给新课改的文本深入解读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笔者以窦桂梅的主题教学来探索其在 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提出了一些有益于课堂教学的观点和做法。
[关键词】
文本解读;主题教学;语文教学
在新课程的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只有不断地深入 学习,冷静地思考,不断的反思,让文本自己说话,准确理解 文本和感悟文本,并且让学生自主体验文本,实现自由表达
的欲望,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的走进新课程。
品味。欣赏不到对优美文段的分析解读。
窦桂梅老师的主题教学充分关照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
关系,主题教学非常重视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与涵咏,更注重
的关系,通过阐发自己对文本的独特感受和体验。用四个思
维视角去解读:教师、学生、作者、编者,以达成视界的融合。
如窦桂梅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中,引导学生。走进圆明园”
的一个精彩片断,相当于操作环节中。话题切人”;在这之后 有一个片断叫“走出圆明园”,想当于操作环节中的。升华自 我”,教学中立了。毁灭”的主题来促进他们精神的成长和境 界的提升。 三、主题教学的现实教学的启示 (一)语文教学让人文性统领工具性
学目标的突出地位,强调了语文教育本身所具有的隽永内 涵,还原了语文的本质属性。
二是注重发表和说话,忽视倾听和交流。学生间不能够有效 地通过对话互相补充、共同提高,教师也难以及时抓住对话
中闪现的教学契机。三是教师课改观念有所转变,但没有根
本转变,教师思维仍然局限在完成任务。丽不是学法方法的 引导,以自己预定的思路教学,学生的问题也是千方百计地 引向自己的圈子,最好求得不谋而合……传统语文教学的弊 端必须革除,但我们不能矫枉过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
美的追求”。… 所谓的“主题”不同于教材编辑中从内容上加以归类。而
刻之时,再借助予主题给学生指出一个路径,让学生有可能 的走进更多的作家和文本,进行更丰富的语文实践。这个操 作框架是个开放的框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主题单 元。也可以依据自己建构的主题单元,挖掘主题内涵,结合相 关语文知识灵活地规划、实施教学。如<我有一个梦想>先用 “黑人的现状”为情感切入点,在具体探究课文黑人为什么有 梦想、黑人的梦想是什么、黑人怎么实现梦想。再比较白人 和其他国家人们的生活,最后引领学生升华责任意识。
关键主题,以此统领全文,将有助于全面提高语文课堂的有 效教学效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教师的专业水平。在今后的
语文教学中,这种主题语文教学法是值得大家借鉴的。
教学中,人文性和工具性是不可偏废其一的,只有兼顾好二 者的关系,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能得以实现。 (二)语文教学倡导对话,但不能远离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一个新的名词:“对话理论”即阅
互相弥补,最后达到共同视。【21
实际课堂教学出现了“假对话”的现象,离<语文课程标
(上接第129页) 因此,语文教学中角度的选择,语文的灵感,中心思想的把握
念,一种文化的传达,灌注教学更多的文化含量和更高的艺 术品位,以达到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语文教学实践 中,教师应从学生为本的角度研究课堂设计,通过言传身教,
中图分类号:H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3)06—0l柏一02
思维方式看,围绕一个主题内容深入下去,会让学生走向深
入。思维的深人会加强。
一、主墨教学的含义
窦桂梅作为一名语文特级教师和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
校长,依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对教育教学深入研究。形成了既
主题教学有基本的操作框架:话题切人—探究文本一比 较拓J畏・升华自我。在学生人情入境的情况下,再来进行语 言的学习、推敲,同时又是情感的变化、思想的磨砺。先让学
使语文教学更能引起学生情感、心理等方面的共鸣,开阔学 生眼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期达到语文教学应有的目的。
等。无不受其艺术理念和创作技巧的支配。但学生在实际学 习过程中,受自身智能水平,经验阅历所限,心中所想难以与 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如果,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则情况必 然大为改观。如:在<扁鹊见蔡桓公>一文中,学生对于部分 生涩的词句感到难以理解,我则扮演蔡桓公,通过让学生进
行角色扮演游戏,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扮演扁鹊,与我这个
这不仅是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的外在要求,也是语文教学可 持续发展的内在保证。
蔡桓公进行对话模拟演习。学生们纷纷感觉课堂形式生动
活泼,事后对我这种课本中学不来的灵机一动深感佩服。
【参考文献】
[1]朱敏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实践中,言传身教的意义在于激发 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努力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艺 术语言的把握能力、对语文教学艺术敏锐的感知能力,提高
【参考文献】
[1]邹玉珍.窦桂梅主题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2]倪文锦,谢锡金.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华东师范 大学出版社,2006. [3]邹玉珍.窦桂梅主题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真正的“对话式 阅读”应该是对话主体间的视阈融合式:即你不断进入我的 视阈,我不断进入你的视阈,对话之间木断进入对方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