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兰氏染色法的步骤

合集下载

革兰氏染色技术关键操作步骤

革兰氏染色技术关键操作步骤

革兰氏染色技术关键操作步骤革兰氏染色技术(Gram staining)是微生物学中常用的染色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两类。

它是由丹麦细菌学家Christian Gram于1884年发明的,被广泛应用于细菌的鉴定和分类。

革兰氏染色技术的关键操作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准备细菌培养物在进行革兰氏染色之前,首先需要准备细菌培养物。

通常使用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菌培养物,用无菌技术从培养物中取一小滴液体,均匀涂抹在玻璃片上,制备细菌涂片。

二、固定细菌涂片细菌涂片需要进行固定,以保持细菌的形态特征。

常用的固定剂是甲醇或乙醇,将涂片逐渐浸入固定剂中,浸泡数分钟至数十分钟,然后取出晾干。

三、染色1. 注碘液处理在固定的细菌涂片上滴加碘液,覆盖整个涂片。

碘液可以使细菌细胞内的格拉氏阳性菌染成紫色。

2. 酒精洗涤用酒精溶液冲洗细菌涂片,直至涂片上的紫色不再出现,一般持续几秒至十几秒钟。

这一步是关键的洗涤步骤,通过酒精的洗涤,可以去除革兰氏阴性菌的多余染色。

3. 闪碱洗涤用闪碱洗涤涂片,一般可以持续几秒至十几秒钟。

闪碱的作用是去除细菌涂片上的酒精和碘溶液,同时使革兰氏阳性菌继续保持紫色。

4. 洗涤与干燥最后用清水冲洗细菌涂片,使其干燥。

四、观察与解读完成染色步骤后,可以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菌涂片。

革兰氏阳性菌在染色后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在染色后呈红色。

观察细菌的形态、大小、排列方式等特征,进一步判断和鉴定细菌。

总结与回顾:革兰氏染色技术是微生物学中常用的染色方法,它可以通过染色结果将细菌分为两大类: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操作步骤包括准备细菌培养物、固定细菌涂片、染色、观察与解读。

其中,注碘液处理、酒精洗涤和闪碱洗涤是整个染色过程中的核心步骤,通过这些步骤的操作,可以使革兰氏阳性菌保持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去除多余染色。

对于细菌的鉴定和分类来说,革兰氏染色技术是一个简单、快速且有效的方法。

革兰氏染色法的过程及原理

革兰氏染色法的过程及原理

革兰氏染色法的过程及原理一;过程1 .涂片将培养的不同菌分别作涂片注意涂片切不可过于浓厚;干燥、固定..固定时通过火焰l 一2 次即可;不可过热;以载玻片不烫手为宜..2 .染色1 初染加草酸铰结晶紫一滴;约一分钟;水洗..2 媒染滴加碘液冲去残水;并覆盖约一分钟;水洗..3 脱色将载玻片上面的水甩净;并衬以白背景;用95 %酒精滴洗至流出酒精刚刚不出现紫色时为止;约20 一30 秒钟;立即用水冲净酒精..4 复染用番红液染1 一2 分钟;水洗..5 镜检干燥后;置油镜观察.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革兰氏阳性菌呈紫色..以分散开的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反应为准;过于密集的细菌;常常呈假阳性..6 同法在一载玻片上以大肠杆菌与枯草芽孢杆菌混合制片;作革兰氏染色对比..二;原理革兰氏染色法Gram stain 不仅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而且还可将所有细菌区分为两大类:染色反应呈蓝紫色的称为革兰氏阳性细菌;用G+表示:染色反应呈红色复染颜色的称为革兰氏阴性细菌;用G 一表示..细菌对于革兰氏染色的不同反应;是由于它们细胞壁的成分和结构不同而造成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主要是由肤聚糖形成的网状结构组成的;在染色过程中;当用乙醇处理时;由于脱水而引起网状结构中的孔径变小;通透性降低;使结晶紫一碘复合物被保留在细胞内而不易脱色;因此;呈现蓝紫色;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中肤聚糖含量低;而脂类物质含量高;当用乙醇处理时;脂类物质溶解;细胞壁的通透性增加;使结晶紫一碘复合物易被乙醇抽出而脱色;然后又被染上了复染液番红的颜色;因此呈现红色..革兰氏染色的关键在于严格掌握酒精脱色程度;如脱色过度;则阳性菌可被误染为阴性菌:而脱色;不够时;阴性菌可被误染为阳性菌..此外;菌龄也影响染色结果;如阳性菌培养时间过长;或已死亡及部分菌自行溶解了;都常呈阴性反应..青霉素作用机制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青霉素你的结果与细胞壁的成分粘肽结构中德D-丙氨酰-D-丙氨酸近似;可与后者竞争转肽酶;阻碍你粘肽的形成;造成细胞壁的缺损;使细菌失去细胞壁的渗透屏障;对细菌起到杀灭作用..溶菌酶与青霉素对细菌细胞壁的作用溶菌酶作用机制:是一种能水解致病菌种黏多糖的碱性酶;只要通过破坏细胞壁中的N-乙酰胞壁酸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之间的B-1;4糖苷键;使细胞壁不溶性黏多糖分解成可溶性糖肽;导致细胞壁破裂内容物流出而使细菌溶解;溶菌酶还可以和带负电荷的病毒蛋白直接结合;与DNA;RNA;脱辅基蛋白形成复盐;使病毒失活;因此该酶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等作用判断细菌有无鞭毛的方法电镜观察;鞭毛染色;半固体穿刺培养;菌落形态观察描述细菌与古细菌在细胞膜上的主要化学区别在革兰氏阴性菌的表层;有由肽葡聚糖形成的细胞壁;在壁的外面;又有由蛋白质、磷脂质、脂多糖形成的膜层;与里面的细胞质膜相对应;特称此层为细菌外膜..外膜比细胞质膜的磷脂质含量低;但脂多糖的含量则比较高..外膜的蛋白质与细胞质膜不同;主要部分为数种蛋白质所构成..其主要蛋白质的部分与特异的内面的肽葡聚糖以共价键结合..脂多糖存在于外膜的最外层..在外膜中仅知有磷脂酶;在细胞与外界的联系中;已看到有许多功能的蛋白质;即有各种噬菌体、维生素B12、大肠杆菌素等的受体存在;而其一部分蛋白质则与DNA的复制、细胞分裂有关;此外;外膜对水溶性低分子物质容易透过;但对抗菌物质则是透过的屏障;它对革兰氏阴性菌间的透过性带来很大的差异..对于古细菌来说;细胞壁不含肽聚糖;有的以蛋白质为主;有的含杂多糖;有的类似于肽聚糖;但都不含胞壁酸、D型氨基酸和二氨基庚二酸..缺乏细胞壁的原核生物;除了自然界天然存在的缺壁细胞;比如支原体外;实验室菌种的突变、人为抑制新细胞壁合成、和对现成细胞壁进行酶解都可以得到缺壁细胞..缺壁细胞主要有四类:L型细菌;原生质体;球状体;以及支原体..L型细菌;形成;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性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陷菌株特点;细胞膨大;对渗透敏感;在培养基上可形成油煎蛋状菌落;具有正常的繁殖能力实践意义;没有了细胞壁的机械固定;细胞及其柔韧;呈多样性;成为“滤过型细菌”..原生质体;球状体;形成;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的细胞壁;再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的合成;最后得到一层仅有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特点;无完整的细胞壁;细胞呈球状;对渗透压极其敏感;革兰氏染色阴性;细胞不能分裂;对相应噬菌体不敏感;无繁殖能力实践意义;比正常有细胞壁的细菌更容易导入外源遗传物质;是研究遗传规律和进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的良好材料支原体;形成;在长期进化中形成;适应自然生活条件特点;细胞膜中含有甾醇;故机械强度较大实践意义;青霉素等针对细胞壁杀伤的抗生物对其无效;但是抑制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四环素;红霉素等和破坏含甾醇细胞膜结构的抗生素制霉菌素;两性霉素等对其有效..。

革兰氏染色法步骤详解

革兰氏染色法步骤详解

革兰氏染色法步骤详解革兰氏染色法是微生物学中常用的染色方法之一,用于区分细菌的结构和特征。

本文将深入讨论革兰氏染色法的步骤,并提供对这个方法的观点和理解。

一、引言在微生物学中,革兰氏染色法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通过染色可以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这个方法的基本理念是利用染料与细菌细胞壁的化学成分相互作用,以实现细菌分类和分析的目的。

二、步骤详解1. 准备细菌标本在进行革兰氏染色前,需要准备细菌培养物或细菌纯培养物作为标本。

可以从实验室中的细菌培养物中选取一个单一的菌落,或者从培养基上划取一小段细菌生长物。

2. 固定细菌标本取一片清洁的玻璃载玻片,利用火焰将其杀菌。

将玻片放在洁净的培养皿中,并滴加一滴蒸馏水。

用平净的无菌棒或无菌铂丝取一小部分细菌标本,涂抹在玻片上。

用火焰消毒无菌棒或无菌铂丝,然后将其放回细菌培养物中。

3. 固定细菌标本将滴有细菌标本的玻片迅速通过火焰,使细菌固定在玻片上。

这一步骤中的火焰杀菌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避免后续步骤中的交叉污染问题。

4. 革兰氏染液的使用革兰氏染液通常由蓝色染料结晶紫(crystal violet)、碘化物、脱色剂和红色染料伊苏胺组成。

将预先制备好的革兰氏染液滴在固定的细菌标本上,让其覆盖整个玻片。

5. 染色时间控制整个样本与染色剂接触的时间是关键因素之一,通常控制在1分钟左右。

过长或过短的染色时间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甚至会导致假阳性或假阴性。

6. 去色在染色后,用脱色剂洗去多余的染色剂。

一般来说,用酒精或乙醚轻轻洗涤玻片,直到洗涤剂下流出的颜色不再变深为止。

7. 洗净将玻片放在自来水龙头下冲洗,直到洗涤液中不再有染色剂冲走为止。

这个步骤至关重要,因为过多的染色剂残留可能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8. 透明化将玻片轻轻摇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可以用透明液(一般为苏木精或环己烷)再次冲洗玻片,使细菌更加透明。

9. 观察细菌将处理过的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革兰氏染色法的过程及原理

革兰氏染色法的过程及原理

革兰氏染色法的过程及原理革兰氏染色法是一种用于细菌分类和鉴定的重要染色方法。

该方法由丹麦细菌学家克里斯汀·革兰发现并发展起来,于1884年首次发布。

革兰氏染色法能够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两大类,具有重要的临床和实验室应用价值。

染色:将待检测的细菌接种于玻璃片上,用火焰烘烤杀灭细菌并固定在玻璃片上。

接着,将玻璃片放入甲醇中,用火焰加热将甲醇蒸发。

然后,将玻璃片浸泡在革兰之前的染色液中,染色液由紫色的亚甲基紫和碘化钾组成。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通过紫色染料使细菌固定在玻璃片上。

洗涤:将玻璃片放入碘化钾溶液中洗涤。

碘化钾能与细菌细胞壁上的一些成分形成复合物,使细菌呈现蓝色。

固定:将玻璃片放入醇中洗涤。

醇有助于将紫色染料从革兰阴性菌的细胞壁中洗去。

显微观察:将玻璃片放入显微镜下观察。

在显微镜下,革兰阳性菌呈现紫色,而革兰阴性菌呈现红色。

根据这一特征,可以进行细菌的初步分类和鉴定。

革兰氏染色的原理是基于细菌细胞壁的差异。

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较厚的细菌细胞壁,由于其壁中含有较多的肽聚糖和穿过壁的肽聚糖横向支链,革兰阳性菌在染色过程中能够较好地固定紫色染料,显示为紫色。

而革兰氏阴性菌则具有较薄的细菌细胞壁,壁中的肽聚糖和肽聚糖支链较少,使得革兰阴性菌无法固定紫色染料,而显示为红色。

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还与染色液中紫色染料的结构有关。

紫色染料中的亚甲基紫分子带有正电荷,而革兰阳性菌细胞壁中的较多的负电荷物质使其对亚甲基紫具有亲和力,从而固定了紫色染料。

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负电荷物质相对较少,因此无法固定紫色染料,而被酒精洗去,再经过后续的红色染料染色,显示为红色。

然而,革兰氏染色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一些细菌可能失去一些特性,导致染色结果不准确。

此外,一些细菌在真菌的单位时间染色效果不佳,也需要进行其他进一步的鉴定方法。

因此,在细菌分类和鉴定中,革兰氏染色法常常与其他染色方法和生化试验相结合使用,以提高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环境微生物:革兰氏染色

环境微生物:革兰氏染色

二、革兰氏染色原理
为什么通过革兰氏染色G+呈兰色,G-呈红色?
①脱色剂----95%乙醇为脂溶剂破坏G﹣的外膜、肽聚 糖层和 细胞质膜,于是被乙醇溶解的结晶紫和碘的 复合物从细胞中渗漏出来,当再用藩红复染时,显 现红色。
②但在G+细胞中,乙醇使厚的肽聚糖层脱水,导致孔 隙变小, 由于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分子较大,不能 通过细胞壁,保持紫色。
革兰氏染色
革兰氏染色步骤 革兰氏染色原理
革兰氏染色
革兰氏染色—由丹麦科学家 Gram在1884年建立,是细菌学上最 重要的鉴别染色法。通过革兰氏染 色法可将细菌分成革兰氏阳性菌和 革兰氏阴性菌两大类。
革兰氏染色
1884年,丹麦医生C.Gram发明 程序: (1)初染(结晶紫1-2min) (2)媒染剂(碘液1min) (3)脱色(95%乙醇20~30S) (4)复染(蕃红1 ~ 2min) 结果判断:菌体呈紫色的为革兰氏阳性菌(G+)
球菌
肺炎链球菌
杆菌
炭疽杆菌
破伤风杆菌
肉毒芽孢杆菌
杆菌
变形杆菌
大肠杆菌
绿脓杆菌
螺菌
幽门螺杆菌
霍乱弧菌
钩端螺旋体
感谢观看,欢 迎批评指正
菌体呈红色的为革兰氏阴性菌(G-)
一、革兰氏染色步骤
3.媒染— 碘-碘化钾 溶液浸湿
1min
4. 脱色—95%乙醇溶液 进行颜色洗脱30s
5.复呈现第一次染色的效果紫色,
革兰氏阳性菌(紫阳G+);
• 呈现第二次染色的效果红色;称
革兰氏阴性菌(红阴G -)

革兰氏染色液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革兰氏染色液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革兰氏染色液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两大类。

以下将详细介绍革兰氏染色液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一、操作步骤1、涂片制备首先,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一小滴生理盐水。

然后,用无菌接种环挑取少量待检细菌培养物,与生理盐水混合均匀,形成薄薄的菌膜。

最后,让涂片自然干燥。

2、固定将干燥后的涂片通过火焰加热固定,加热时要让玻片背面接触火焰,来回通过 2 3 次,以杀死细菌并使其牢固地附着在玻片上。

3、初染在涂片上滴加结晶紫染色液,染色 1 2 分钟。

之后,用细水流轻轻冲洗涂片,直至流下的水无色为止。

4、媒染滴加碘液覆盖涂片,媒染 1 分钟。

同样用细水流冲洗,去除多余的碘液。

5、脱色用 95%的乙醇脱色,脱色时间约 20 30 秒,直到流出的乙醇无色或稍显淡紫色为止。

立即用细水流冲洗,终止脱色。

6、复染滴加沙黄复染液,染色 1 2 分钟。

用细水流冲洗,吸干水分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二、注意事项1、涂片质量涂片不宜过厚,否则会影响染色效果,导致细菌重叠,难以分辨。

涂片应均匀,避免出现局部厚、局部薄的情况。

2、固定温度和时间固定时火焰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破坏细菌形态。

固定时间要适中,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染色结果。

3、染色时间每种染色液的染色时间都要严格控制。

初染时间不足,会导致革兰氏阳性菌染色不充分;时间过长,则可能使革兰氏阴性菌也染上颜色。

脱色时间更是关键,脱色过度会使革兰氏阳性菌被误判为阴性菌;脱色不足,则会使革兰氏阴性菌被误判为阳性菌。

4、冲洗方式冲洗时水流要细、缓,避免直接冲掉涂片上的细菌。

冲洗的角度要合适,尽量从玻片的一端冲洗,避免染色液在玻片上残留。

5、染色液质量染色液应定期配制或购买新鲜的,以保证染色效果。

储存染色液时要注意避光、防潮,防止其变质。

6、显微镜观察观察时要先低倍镜找到视野,再换高倍镜观察。

革兰氏染色的一般步骤

革兰氏染色的一般步骤

⾰兰⽒染⾊的⼀般步骤⾰兰⽒染⾊的⼀般步骤⾰兰⽒染⾊的⼀般步骤⾰兰⽒染⾊法是细菌学中⼴泛使⽤的⼀种鉴别染⾊法,1884年由丹麦医师Gram创⽴。

未经染⾊之细菌,由于其与周围环境折光率差别甚⼩,故在显微镜下极难观察。

染⾊后细菌与环境形成鲜明对⽐,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细菌的形态、排列及某些结构特征,⽽⽤以分类鉴定。

⾰兰⽒染⾊属复染法,即将标本固定后,先⽤结晶紫染⾊1分钟后⽔洗,然后加⾰兰碘液媒染⼀分钟后⽤酒精脱⾊,再⽤稀释⽯炭酸复红复染。

染⾊后除可以看到细菌形态外,还可将细菌分为两⼤类,即不被酒精脱⾊⽽保留紫⾊者为⾰兰⽒阳性菌(G +)。

被酒精脱⾊复染成红⾊者为⾰兰⽒阴性菌(G¯)。

⾰兰⽒染⾊原理尚不肯定,可能与细菌所带核糖核酸、细菌壁结构通透性、等电点等因素有关。

致病菌如⾦黄⾊葡萄球菌、绿⾊溶⾎性链球菌、肺炎球菌、⽩喉杆菌、炭疽杆菌等属⾰兰⽒染⾊阳性菌。

百⽇咳杆菌、⼤肠杆菌(⼤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沙门菌、流⾏性脑膜炎双球菌、淋病双球菌等均属⾰兰⽒阴性菌。

所以根据细菌的⾰兰⽒染⾊性质,可以缩⼩鉴定范围,有利于进⼀步分离鉴定,以对疾病做出诊断。

⼜由于各种抗⽣素的抗菌谱不同,⾰兰⽒染⾊尚可做为选⽤抗⽣素的参考。

⾰兰⽒染⾊法⼀般包括初染、媒染、脱⾊、复染等四个步骤,具体操作⽅法是:1)涂⽚固定。

2)草酸铵结晶紫染1分钟。

3)纯化⽔冲洗。

4)加碘液覆盖涂⾯染1分钟。

5)⽔洗,⽤吸⽔纸吸去⽔分。

6)加95%酒精数滴,并轻轻摇动进⾏脱⾊,30秒后⽔洗,吸去⽔分。

7)番红染⾊液(稀)染10秒钟后,纯化⽔冲洗。

⼲燥,镜检。

染⾊的结果,⾰兰⽒正反应菌体都呈紫⾊,负反应菌体都呈红⾊。

实验三细菌的⾰兰⽒染⾊法⼀、⽬的要求了解⾰兰⽒染⾊的原理,学习并掌握⾰兰⽒染⾊的⽅法。

⼆、基本原理⾰兰⽒染⾊反应是细菌分类和鉴定的重要性状。

它是1884年由丹麦医师Gram创⽴的。

⾰兰⽒染⾊法(Gram stain)不仅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且还可将所有细菌区分为两⼤类:染⾊反应呈蓝紫⾊的称为⾰兰⽒阳性细菌,⽤G+表⽰;染⾊反应呈红⾊(复染颜⾊)的称为⾰兰⽒阴性细菌,⽤G-表⽰。

革兰氏染色的机理及步骤

革兰氏染色的机理及步骤

革兰氏染色的机理及步骤
革兰氏染色法是一种根据细胞内细菌细胞壁的结构特征来辨别和鉴定
细菌的一种常用技术。

该技术最初是由德国科学家哈尔·革兰 (Hans Christian Gram)于1884年提出的,故称为“革兰氏染色”,也称为“革
兰氏分解染色”。

一、去颗粒步骤
1、将标本涂在热型固定片上,然后用容积为100毫升的细菌液,在
塑料滤膜上均匀涂抹;
2、把固定片置于热水浴中,把表面上的涂片分散成微小的颗粒,然
后用蒸汽烘烤,使其溶解,就是所谓的“去颗粒”步骤;
3、在一定的时间(一般是3-5分钟)内,把标本从热水中取出,放
入水槽中,用温水洗去多余的染色剂和固定液。

二、染色步骤
1、把每张固定片均匀地涂上革兰氏染料,一般为淡蓝色的彩色染料;
2、将染色后的固定片置于热水浴中,使其溶解,形成颗粒;
3、先把标本从热水中取出,放入水槽中,然后再放入5%(或更低)
的硫酸银溶液中,这时,染色料会依据细菌细胞的结构特征不同或较快或
较慢地被硫酸银离解,而细菌细胞也会被银离解;
4、当硫酸银完全离解掉时,将固定片取出。

革兰氏染色法的染色步骤

革兰氏染色法的染色步骤

革兰氏染色法的染色步骤革兰氏染色法是一种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它可以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两类。

这种染色方法以丹宁蓝、碘溶液和洋红为主要染料,通过不同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差异,使得革兰氏阳性菌呈现紫蓝色,而革兰氏阴性菌呈现红粉色。

本文将详细介绍革兰氏染色法的具体步骤。

材料准备在进行革兰氏染色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1.丹宁蓝(Crystal Violet):用于初次染色。

2.Lugol碘溶液(Iodine solution):用于固定颜料。

3.乙醇(Ethanol):用于脱色。

4.洋红(Safranin):用于对比着色。

此外,还需要准备玻璃片、牛津杯、显微镜、吸水纸等实验器材。

染色步骤下面是进行革兰氏染色的具体步骤:1. 制备细菌涂片首先,将待染色的细菌培养物取出一滴,滴在玻璃片上。

然后,用另一块玻璃片将细菌涂开成薄膜。

注意,要避免过度涂抹,以免细胞损坏。

2. 固定颜料接下来,在细菌涂片上滴加丹宁蓝(Crystal Violet),让其覆盖整个细菌涂片。

静置约30秒钟,使颜料渗透到细菌的细胞壁和胞质中。

3. 洗涤使用水或者生理盐水轻轻冲洗细菌涂片,以去除未结合的丹宁蓝。

4. 碘固定滴加Lugol碘溶液(Iodine solution)到细菌涂片上,让其覆盖整个区域。

静置约1分钟,使碘与丹宁蓝形成络合物并沉积在细菌内部。

5. 脱色倾斜玻璃片,并缓慢滴加乙醇(Ethanol)至细菌涂片上,直到滴下的乙醇呈现颜色为止。

这个步骤的目的是脱去革兰氏阴性菌的外膜,使其能够吸收洋红。

6. 冲洗使用水或者生理盐水轻轻冲洗细菌涂片,以去除乙醇和碘。

7. 对比染色滴加洋红(Safranin)到细菌涂片上,让其覆盖整个区域。

静置约1分钟,使洋红渗透到细菌细胞中。

8. 再次冲洗使用水或者生理盐水轻轻冲洗细菌涂片,以去除多余的染料。

9. 干燥与观察将细菌涂片放置在通风处晾干。

待干燥后,可以使用显微镜观察结果。

革兰氏染色步骤和原理

革兰氏染色步骤和原理

革兰氏染色步骤和原理革兰氏染色是微生物检测和分类中最常用的染色方法之一、它是由丹麦细菌学家洛尔德·克里斯廷·革兰于1884年发明的。

革兰氏染色通过染色的方式将细菌分为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从而有助于快速诊断和鉴定细菌。

1.取一块无菌玻璃片,将其浸泡在80%酒精中,用火鉴或酒精灯将其加热烘干。

3.用无菌棉签取适量菌液,涂抹在玻璃片上,并尽量保持均匀。

4.用火鉴或酒精灯加热玻璃片,使细菌在玻璃片上固定。

5.将固定的玻璃片浸泡在革兰碘液中,浸泡2分钟,使细菌固定。

6.将玻璃片从革兰碘液中取出,用蒸馏水冲洗干净。

7.将玻璃片放在洗涤盘中,滴入革兰染色剂,染色剂液体覆盖玻璃片。

8.把玻璃片放在盛有革兰染色剂的洗涤盘上,静置30秒钟。

9.将玻璃片从革兰染色剂中取出,用蒸馏水冲洗干净。

10.用酒精清洗涤盘中的染色剂,直到洗涤盘中的染色剂变为浅紫色。

11.用蒸馏水冲洗玻璃片,直到从玻璃片上冲洗下的清水不在有颜色。

12.用滴状水用于玻璃片上,除去上面的残余水分。

13.用显微镜观察玻璃片上的细菌,根据染色后细菌的颜色和形状,判断细菌是否革兰阳性或革兰阴性。

革兰阳性菌的细胞壁主要由多层厚厚的胞壁肽聚糖复合物组成,细胞壁对革兰染色剂有高度的亲和力,因此在染色后能保持染色剂的颜色,呈现紫色或深紫色。

革兰阴性菌的细胞壁则相对较薄,同时细胞壁外还有一层脂质结构,染色剂难以渗透进入细胞壁内部,因此在酒精处理过程中,会溶解掉染色剂,导致细胞失去染色,最后用对比性染色(如用红色染料)重新染色,呈现红色。

通过上述步骤和原理,我们可以将细菌分为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两类,辅助进行细菌鉴定和分类。

革兰氏染色的速度快、操作简单,因此在临床医学和实验室中得到广泛应用。

革兰氏染色法的过程及原理

革兰氏染色法的过程及原理

革兰氏染色法的过程及原理一,过程1 .涂片将培养的不同菌分别作涂片(注意涂片切不可过于浓厚),干燥、固定。

固定时通过火焰l 一2 次即可,不可过热,以载玻片不烫手为宜。

2 .染色( 1 )初染加草酸铰结晶紫一滴,约一分钟,水洗。

( 2 )媒染滴加碘液冲去残水,并覆盖约一分钟,水洗。

( 3 )脱色将载玻片上面的水甩净,并衬以白背景,用95 %酒精滴洗至流出酒精刚刚不出现紫色时为止,约20 一30 秒钟,立即用水冲净酒精。

( 4 )复染用番红液染1 一2 分钟,水洗。

( 5 )镜检干燥后,置油镜观察.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革兰氏阳性菌呈紫色。

以分散开的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反应为准,过于密集的细菌,常常呈假阳性。

( 6 ) 同法在一载玻片上以大肠杆菌与枯草芽孢杆菌混合制片,作革兰氏染色对比。

二,原理革兰氏染色法(Gram stain )不仅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而且还可将所有细菌区分为两大类:染色反应呈蓝紫色的称为革兰氏阳性细菌,用G+表示:染色反应呈红色(复染颜色)的称为革兰氏阴性细菌,用G 一表示。

细菌对于革兰氏染色的不同反应,是由于它们细胞壁的成分和结构不同而造成的。

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主要是由肤聚糖形成的网状结构组成的,在染色过程中,当用乙醇处理时,由于脱水而引起网状结构中的孔径变小,通透性降低,使结晶紫一碘复合物被保留在细胞内而不易脱色,因此,呈现蓝紫色;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中肤聚糖含量低,而脂类物质含量高,当用乙醇处理时,脂类物质溶解,细胞壁的通透性增加,使结晶紫一碘复合物易被乙醇抽出而脱色,然后又被染上了复染液(番红)的颜色,因此呈现红色。

革兰氏染色的关键在于严格掌握酒精脱色程度,如脱色过度,则阳性菌可被误染为阴性菌:而脱色,不够时,阴性菌可被误染为阳性菌。

此外,菌龄也影响染色结果,如阳性菌培养时间过长,或已死亡及部分菌自行溶解了,都常呈阴性反应。

青霉素作用机制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青霉素你的结果与细胞壁的成分粘肽结构中德D-丙氨酰-D-丙氨酸近似,可与后者竞争转肽酶,阻碍你粘肽的形成,造成细胞壁的缺损,使细菌失去细胞壁的渗透屏障,对细菌起到杀灭作用。

革兰氏染色步骤

革兰氏染色步骤

革兰氏染色步骤
革兰氏染色法的步骤包含涂片、干燥、固定、初染、水洗、媒染、水洗、脱色、复染、水洗、干燥观察共11步,应注意把握涂片的薄厚、加热温度,脱色时间及各染液质量。

1.涂片:在灭菌后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待检样品,用烧红冷却后的接种环将液体铺匀。

2.干燥:载玻片置于酒精灯上加热至水分蒸发。

3.固定:载玻片在酒精灯火焰上快速过2至3次,用2至3秒后待冷却。

4.初染:滴加1至2滴草酸氨结晶紫染液,染色时间约一分钟。

5.水洗:用小水流冲洗载玻片,冲洗至水呈无色。

6.媒染:滴适量革兰氏染液,染色时间约一分钟。

7.水洗:同步骤5。

8.脱色:在载玻片上滴加95%乙醇,至流下乙醇不呈紫色,大约用时半分钟后水洗。

9.复染:滴加1至2滴沙黄染液,染色时间约一分钟。

10.水洗:同步骤5。

11.干燥、观察:待标本片干燥后观察,紫色为革兰氏阳性菌,红色为革兰氏阴性菌。

革兰氏染色原理的主要步骤

革兰氏染色原理的主要步骤

革兰氏染色原理的主要步骤革兰氏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用于区分细菌是否为革兰氏阳性或革兰氏阴性。

革兰氏染色的主要步骤包括悬浮细菌、热固定、染色和洗涤。

以下将详细介绍每个步骤的原理及操作过程。

1. 悬浮细菌首先,将待染色的细菌悬浮在一滴水中,然后涂抹在载玻片上,形成细菌涂片。

在这一步骤中,水可以使细菌在载玻片上均匀分布,便于后续的染色和观察。

2. 热固定将涂片置于火焰上进行热固定,使细菌固定在载玻片上。

热固定的目的是杀死细菌、定着细菌在载玻片上,并使细菌细胞的结构更易于染色液的穿透。

3. 染色革兰氏染色的染色液一般包括紫晶染液、碘液、脱色剂和粉红色染液。

首先,将紫晶染液滴在涂片表面,静置一段时间后,用碘液固定染色。

然后使用脱色剂将多余的染色去除。

最后,用粉红色染液染色。

在这一步骤中,革兰氏阳性细菌会在第一次染色后呈现紫色,而革兰氏阴性细菌则在最后一步染色后呈现粉红色。

4. 洗涤最后,用水轻轻冲洗载玻片,使多余的染色剂和脱色剂去除干净。

然后晾干涂片,即可进行观察。

革兰氏染色的主要原理是根据细菌细胞壁的化学成分差异,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富含乙醇胺胶原蛋白及束缚力多糖,而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则富含脂多糖。

其中,乙醇胺胶原蛋白和束缚力多糖具有亲和力,可以吸附紫色的染色剂,使革兰氏阳性细菌呈现紫色;而脂多糖则具有亲和力,可以吸附粉红色的染色剂,使革兰氏阴性细菌呈现粉红色。

革兰氏染色的用途非常广泛,不仅可以帮助区分细菌的类型,还可以对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特点进行观察。

通过革兰氏染色,可以快速、简便地鉴别和分类细菌,有助于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因此,革兰氏染色在临床医学、生物学研究以及食品和水质检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总之,革兰氏染色是一种简单易行、快速有效的细菌染色方法,通过染色剂对细菌细胞壁成分的选择性亲和性染色,帮助鉴别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细菌。

掌握革兰氏染色的原理及操作技巧,对于细菌学研究和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革兰氏染色步骤和原理

革兰氏染色步骤和原理

革兰氏染色步骤和原理第一步:准备好白色的玻璃板和酒精革兰氏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细菌检测方法,可以快速检测出细菌的形态、分布和数量。

该方法是由丹麦微生物学家革兰氏于1884年发明的,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改良,现在已成为临床医学和微生物学领域中的重要检测手段之一。

1.样品制备:首先要准备好待检测的细菌样品,通常需要从血液、尿液、痰液、分泌物或其他体液中获得。

为了确保样品的洁净和完整性,最好将样品进行稀释,减少样品的干扰,同时也便于操作。

2.染色处理:将制好的样品涂在载玻片上,使其干燥,然后用甲醇进行固定处理,使细胞蛋白质凝固,并烘干。

随后将载玻片以45度角倾斜,加入革兰染色液,静置约1分钟,然后用水冲洗2-3秒钟。

再加入碘酒,静置1分钟,然后再用水冲洗2-3秒钟。

洗涤后可以在载玻片上滴一两滴乙醇,退色1-2秒钟,再用水冲洗,并用滤纸吸干表面水分。

3.洗涤:将载玻片表面涂上感兴趣的菌株的染色处理,静置一定时间后,用盐水等进行洗涤,去除载玻片表面无关物质,使细胞染色更加清晰。

4.显微镜观察:用油镜片把载玻片放到显微镜上,通过放大镜片观察载玻片上的细菌。

革兰氏染色能够使革兰氏阳性的细菌形成紫色,而革兰氏阴性的细菌则形成粉色。

革兰氏染色的原理基于细菌细胞壁化学成分的差异性。

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厚,主要由多层厚壁多聚糖和蛋白质组成,其细胞壁中还含有少量脂质和磷酸化甘露醇,能够吸附革兰染色液,形成紫色颗粒。

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相对较薄,主要由一层厚度较小的胞外膜和较厚的革兰氏染色物质组成,故染色后革兰氏阴性菌呈粉色。

革兰氏染色方法简单、便捷、易于操作,能够快速鉴别出不同类型的细菌,是一种常用的细菌检测方法。

这种染色方法对细菌的形态、数量和分布都能进行精确的检测和分析,对于临床医学和微生物学领域的细菌研究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革兰氏染色法的步骤
详细阐叙革兰氏染色法的步骤
浏览次数:174次悬赏分:0 |解决时间:2011-5-25 17:44 |提问者:肖箫
2011shaw
最佳答案
革兰氏染色
一、目的:在细胞发放之前,利用标准的革兰氏染色法对即将发放的细胞悬液进行检测,判断细胞悬液中是否含有革兰氏阳性菌或革兰氏阴性菌。

二、原理:
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胞壁内形成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革兰氏阳性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较多且交联致密,故遇乙醇脱色处理时,因失水反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处理不会出现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仍呈紫色;而革兰氏阴性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且交联度差,在遇脱色剂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通过乙醇脱色后仍呈无色,再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就使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

三、实验用品准备:
灭菌玻片、10-100ul移液器、10-100ul灭菌移液吸头、100ul-1000ul移液器、100ul-1000ul移液吸头、接种环、酒精灯、打火机、革兰氏染色液、吸水纸、显微镜、香柏油、擦镜纸、计时器
四、操作:
1 涂片:取灭过菌的载玻片于实验台上,用移液枪吸取10ul待检样品滴在载玻片的中央,用烧红冷却后的接种环将液滴涂布成一均匀的薄层,涂布面不宜过大。

2 干燥:将标本面向上,手持载玻片一端的两侧,小心地在酒精灯上高处微微加热,使水分蒸发,但切勿紧靠火焰或加热时间过长,以防标本烤枯而变形。

3 固定:固定常常利用高温,手持载玻片的一端,标本向上,在酒精灯火焰处尽快的来回通过2-3次,共约2-3秒种,并不时以载玻片背面加热触及皮肤,不觉过烫为宜(不超过60℃),放置待冷后,进行染色。

4 初染:在涂片薄膜上滴加草酸铵结晶紫1-2滴,使染色液覆盖涂片,染色约
1min。

5 水洗:斜置载玻片,在自来水龙头下用小股水流冲洗,直至洗下的水呈无色为止。

6 媒染:用100-1000ul移液枪吸取约300ul碘液滴在涂片薄膜上,使染色液覆盖涂片,染色约1min。

7 水洗:斜置载玻片,在自来水龙头下用小股水流冲洗,直至洗下的水呈无色为止。

8 脱色:斜置载玻片,滴加95%乙醇脱色,至流出的乙醇不现紫色为止,大约需时20-30S,随即水洗。

9 复染:在涂片薄膜上滴加沙黄染液1-2滴,使染色液覆盖涂片,染色约1min。

10 水洗:斜置载玻片,在自来水龙头下用小股水流冲洗,直至洗下的水呈无色为止。

11 干燥、观察:用吸水纸吸掉水滴,待标本片干后置显微镜下,用低倍镜观察,发现目的物后滴一滴浸油在玻片上,用油镜观察细菌的形态及颜色,紫色的是革兰氏阳性菌,红色的是革兰氏阴性菌
相关文档:
更多相关文档请访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