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简史读后感
《西方哲学史》读书心得
《西方哲学史》读书心得《西方哲学史》读书心得6篇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
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西方哲学史》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方哲学史》读书心得1人类是一种很奇妙的智慧生物,在酒足饭饱后,应对世界的众多不可知的事物,人类往往充满了求知欲和好奇心。
在其驱使之下,人类一方面透过经验的积累,另一方面透过理性的思考推理,来尝试着解答这些问题和解释一些现象。
这样,一部分解答成为了确知的知识,即科学;另一部分由于时代的局限,不能给出确定的答案,但由于人类对未知事物有着敬畏和恐惧的一面,产生了看似能完美解答这些问题的东西,即神学。
罗素认为,哲学就是介于神学和科学之间的东西,是带着理性的思维去思考科学所不能解答,而神学看似给出了完美答案的问题。
因此"哲学"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在罗素看来,乃是两种因素的产物:一种是传统的宗教和伦理观念,另一种是能够称之为"科学的"那种研究。
唯有这两者同时存在,才能构成哲学的特征。
罗素说;哲学是诉之于理性而不是权威。
这是我对罗素最欣赏的一句话,有了它,才能让我彻底放下顾忌而去研究哲学,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说,我的这种心灵安慰也是建立在对罗素的权威上的,但那不是哲学上的。
哲学是研究人类思辩的心灵所最感兴趣的一切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我所最为重视的,是人为什么活着?我所需要的答案,不是原子论那些家伙所认为的机械式的解释,而是目的论的'解释。
即当这个问题具体到某个人时,就成了"你为什么活着?"。
当我懂事后,当我懂事后亲身应对了死亡后,在应对死亡后又知道死亡是不可避免后,我就开始不断的在内心中问着这个问题,失去外公的痛不断的刺激着我,让我联想到几十年后我父母的死和最后我的死,我是如此胆小,以致我一想到这个问题便无法安稳入睡。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5篇(优秀版)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西方哲学史读后感(1):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属于现代的、英国传统的、哲学家的哲学史。
之前对它有些偏见,正因偏爱看德国传统的有较强思辨色彩的东西,此次阅读,纠正了我的一些偏见。
大体有以下一些印象比较突出。
一是,思想与实践,思想与行动的关联罗素有如下表述:哲学家们既是果,也是因。
他们是他们时代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制度的结果,他们(如果幸运的话)也可能是塑造之后时代的政治制度信仰的原因。
到底思想与行动对世界的影响哪个大,罗素的看法是,思想!现实中那些有文化有思想的人,往往没有怎样体现出他们的力量啊?罗素认为,观念决定行动,行动者的行动来自其内在思想,而他的思想来源于更早的思想家。
也就是说,思想家的影响力往往会滞后一些。
但它的影响还是决定性的。
二是,回答了思想史上存在诸多各种个性思想流派的原因罗素的看法是:知识优异的人们与他们当时的社会的关联,在不一样的时代里是十分之不一样的。
当政权转到马其顿人手里的时候,希腊的哲学家们就自然而然地脱离了政治,而更加专心致意于个人德行的问题或者解脱问题了。
他们不再问:人怎样才能够创造一个好国家?而是问:在一个罪恶的世界里,人怎样才能够有德;或者,在一个受苦受难的世界里,人怎样才能够幸福?哲学家们通常都是具有必须的心灵广度的人,他们大都能够把自己私生活中的种种偶然事件置之度外;但即使是他们,也不能超出于他们自己时代更大的善与恶的范围之外。
在坏的时代里,他们就创造出来种种安慰;在好的时代里,他们的兴趣就更加纯粹是理智方面的。
希腊与罗马的传统宗教只适合于那些对现世感到兴趣并且对地上的幸福怀抱着期望的人们。
亚洲则有着更悠久的苦痛失望的经验,于是就泡制出来了更为成功的、采取寄期望于来世的形式的各种解救剂;其中以基督教给人的慰藉最为有效。
这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思想史上会出现那么多的派别的原因。
思想是对现实的思考,现实如何,会相当程度地影响思想家的思想特点。
后人因时过境迁,可能会感到有些想法实在个性,但是,如果设身处地,或者用孟子的话说是知人论世,你也就明白他们了。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优秀10篇】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优秀10篇】西方哲学史读后感篇一文艺复兴是少数学者和艺术家的运动,宗教改革也并不能突破神学的藩篱。
在哲学层面上,十五.十六世纪的西方仍然处在精神蒙昧的暗夜中,是科学的启明星为其拉开了黎明的大幕,从哥白尼,伽利略,牛顿……到莱布尼茨,不同领域,他们在推动了西方哲学的发展。
罗素的这部《西方哲学史》带我们重新回顾西方哲学发展的那几百年,梳理西方哲学的发展。
今天我就来浅谈一下科学对西方哲学的影响。
天文与物理为科学奠基,对中世纪哲学观的冲击,始于天文学的领域。
哥白尼明确提出日心学说的可能性假设而被教会烧死,他最伟大之处,可能正在于不以权威教条和直观感觉,而以事实依据做判断,并且大胆明确提出假设的精神,这也正是科学的精神所在。
新天文学的。
冲击是必然的,西方涌现出了很多的天文学家,泰寇·布剌、布拉赫、开普勒、伽利略等,他们有的支持旧天文学,有的支持新天文,其中伽利略自身制作了一架望远镜证明了开普勒的一些推论假设。
他在力学上的成就最大,明确提出了惯性定律。
但异端思想的泛滥当然让天主教会倍感威胁,于是伽利略一再受到宗教审判,并被迫表示了悔改。
在那个年代,科学之路可谓荆棘重生,险象重生,科学家都是冒着生命危险在做科研。
终于,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远在英国的牛顿取得了最后的成功。
他明确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推导出了行星理论中所有事实。
这四位科学的先驱,将十七世纪的欧洲引向了一个科学昌明的时代。
科学的昌明刺激了哲学的进步,十七世纪的哲学仍然带着神学的桎梏,同样需要开拓者们披荆斩棘,为我们开辟道路。
弗兰西斯·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大家耳熟能详,他在追求理性的同时又强调信仰的胜利,对哥白尼和开普勒的学说嗤之以鼻,对正在发生的科学事件也一无所知。
托马斯·霍布斯则在政治哲学形成了自身的见解。
他主张极端的王政政见,在《利维坦》和《公民论》中明确提出,人人生而平等,但每个人都希望自身自由,又希望能控制他人。
西方哲学史心得体会范文(13篇)
西方哲学史心得体会范文(1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公文写作、党团资料、总结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party and youth information,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letter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西方哲学史心得体会范文(13篇)写心得体会是一种对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反思并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通用6篇)
西⽅哲学史读后感(通⽤6篇)西⽅哲学史读后感(通⽤6篇) 品味完⼀本名著后,相信⼤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是时候写⼀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下了。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是⼩编为⼤家收集的西⽅哲学史读后感(通⽤6篇),欢迎⼤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西⽅哲学史读后感篇1 肤浅的说,这本书的阅读难度要⼤于以往见到的、读过的所有的书,这也正是读此书的⽬的所在吧。
先难后易、先苦后甜,这是除书内容以外最⼤的收获了,正如⽼师所⾔,如果这本书都可以读的下去,其他书⾃然也就不在话下了。
且不说书中内容的精彩,仅读书⽅法的练习与毅⼒的磨练已是受益匪浅。
刚开始读,觉得很有新鲜感,虽然读不懂,但也津津乐道,但是慢慢的对于书失去了新鲜感,取⽽代之的是⼀遍遍看不懂的反感,读书开始由享受变成了磨练。
在前两年,也就是⼤⼆左右的⼀段时间⾥,⼗分想看哲学类的东西,但当时忙于其他事,也不知道该看什么,后也就这么过去了。
⾃⼰也喜欢思考,包括⼈⽣、科学、⾃然规律等等。
所以我把这本书⽐喻成了⼀包难吃的化肥,晦涩难懂但值得让⼈深思,并最终有所收获。
虽然看的不够透彻,但有些地⽅确实引发了我的思考与感触,就⼀些精彩之处,谈⼀下我的拙劣见解。
我对这本书的认识。
哲学是什么?哲学,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说它和神学很像,是由于⼈类对于某些确切的知识,但⼜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与科学的关系,它与科学⼀样诉之与理性,⽽不是像神学⼀样诉之与权威,这种介乎神学和科学之间的领域就是哲学。
哲学史就是哲学本⾝,哲学史的修订并不是把外在的材料罗列的”哲学史”,⽽是要是哲学史成为哲学本⾝,把哲学糅合进哲学史当中,这才是真正的哲学史。
从宏观⾓度⽽⾔,罗素的《西⽅哲学史》是参考当时的时代背景,特定的时代和特定的社会环境,特定哲学思潮、哲学流派和哲学运动,探索哲学史发展的社会历史发展原因。
同时也⽤微观分析法,描述当时的哲学家实际⽣活过程,从个⼈的出⽣地、出⽣环境、家庭环境、所受教育、个⼈⽣活⽅式和个⼈⼼理特点做出详细的说明,探究个⼈体的原因对哲学发展史的作⽤。
读西方哲学史有感
读西方哲学史有感读西方哲学史有感(精选12篇)读完某一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西方哲学史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西方哲学史有感篇1《西方哲学史》是英国哲学家罗素享誉世界的一部学术巨著。
它以其精湛的思想,深邃、广博的学识在全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罗素有一句名言:“一种哲学要有价值,应该建立在一个宽大坚实的知识基础上,这个知识基础不单是关乎哲学的。
”罗素本人就是这句名言的实践者。
他的哲学著作涉及学科之多,令人叹为观止。
评论家认为:“罗素的学识比他同时代的任何人都渊博……”怀特海形容罗素“是柏拉图的一个对话的化身”。
我想,学识渊博,视野开阔是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在《西方哲学史》中,作者从人类的第一个哲学学派---米利都学派着笔,向读者描述了自公元前6世纪以来,直到近代哲学的发展轮廓;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几乎任何一个重要的哲学观点我们都可以在这部著作中找到清晰的评述。
在书中,作者对这些哲学观点的评述清晰而明智,表现了一个学术大家深邃,精湛的思想,令人深深叹服。
如评述柏拉图关于闲暇产生智慧的表示质疑,对此,作者作了详细而深刻的分析。
首先拿柏拉图的这种思想与近代思想作比较,推出柏拉图该种思想存在的明显问题;然后作了一系列的假设,假设柏拉图的思想或者说假想成立,经分析和推理,作者最后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找出一群“有智慧”的人来,把政府交托给他们,这仍然是一个不能解决的问题。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拥护民主制度的根本原因。
认真阅读此书,我发现我收获的不仅是对西方哲学史的了解,还有对罗素慎密的逻辑和极强的推理能力的学习。
我觉得读一本好书,我们的目的不要只局限于了解书中所介绍的内容和情节,而是要吸收作者所表达出来的积极向上的思想、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以及要学习作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要懂得学习,精于学习,在阅读中至少能在思想上提高自己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通用13篇)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西方哲学史读后感(通用13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西方哲学史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篇1哲学,可能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十分枯燥的,读罗素的书我感觉是相对浅显易懂了,虽然许多地方我还是需要逐字逐句慢慢理解。
罗素对于哲学是理性的,他对哲学的论述总是力求清晰,他试图将原本深奥难缠的东西讲的更明白一点,在这样的意图下,难免会有一些对精华的学问的偏颇或是遗漏,但是这对于我们这种处于哲学的人来说却是最好不过的了,它不会将我引入一个庞大难懂的圈子中去,或使我进入无止境的思考,或使我就此对哲学失去兴趣。
罗素的哲学无意识很能帮助人的,若是能用心体会其中,相信一定能使自身的境界提高。
罗素的哲学史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这与许多哲学史是有所不同的,他不是完全以哲学方面的成就作文选择标准,而是更看重哲学家的学说对时代社会生活影响的大小。
他不是单纯的将西方哲学自身的发展,不是讲纯哲学概念或是哲学问题的发展。
罗素说:哲学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哲学家的学说不是个人孤独思考的结果。
社会环境和以往各种哲学学说对一种哲学学说的产生都有很大的影响。
因而罗素在这本书中,总是把每一个哲学家看做时代的产物,又考察他们对时代的影响。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篇2我读完这本书得感觉,正如培根所说的那句话,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看不同的书能给人带来不同的东西,多方涉猎,才能让人博学多闻。
从很多哲人深刻的思想以及每个人的自身看,哲学是世界上最深奥的东西,他与生活中的所有方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自成一派,深邃而令人思考,回味却无法触及真谛。
哲学真的是世界最美妙的东西,但是但凡有所诚者,必是这个世界上最厉害的人物了,他们真的是人类思想的指引者。
作者波特兰罗素,真的是如在195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给他的颁奖词所说的那样,他是能够把一般性的哲学思想成功的介绍给人们,他这样做,是对哲学家始终保持兴趣的最成功的范例。
西方哲学简读后感
西方哲学简读后感读后感这个东西不太好写,我个人也不太喜欢去写,更何况是关于西方哲学这样的东西,本身就没有看明白,倘若写起来也糊里糊涂的胡扯一通还不如不写,读后感1。
导员我得罪不起,作业我必须完成,以下内容涉及哲学,纯属招摇撞骗。
我兄弟说,装逼太深,早已成逼。
我现在已经达到这个境界,望各位多多海涵。
第一个听到哲学还是在小学,当时电视里有一个男的是学哲学的,我就问我妈哲学是什么,我妈说哲学是很高深的学问不是一般人能够懂的。
我瞧那男的一幅佛祖一般的脸仿佛要普度众生,顿时对哲学没有好感。
除了在高中的政治课本中学过哲学,平时从未接触关于哲学的东西。
仅凭政治课本中学过的的哲学,我只能说哲学就是把废话说得专业一点。
我用了大约20天的时间看完了《西方哲学简史》,这本书也是罗素写的,但是编者怕读者读不懂将一些繁琐的逻辑论证予以删除或者简化,不重要的地方一笔带过。
我想说,这本书四百多页,保守估计我只能真正看懂40多页,看不懂的地方也一眼带过,正所谓好读书不求甚解。
然而读了不如不读,至少我对哲学这个东西的偏见消除了。
现在我敢说,哲学是一门学问,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门学问。
读完这本书我发现大多数的哲学家同时也是科学家,比如罗素本人就是数学家,这是我原来所不知道的。
有人质疑哲学,而科学是毋庸置疑的。
于是我承认自己太无知,对哲学产生偏见是因为我根本不理解哲学。
本书的绪论中说得再明白不过,哲学是介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它与神学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包含着人类对未知的思考,它与科学的共同之处在于理性地看待事物,而不是一切都遵循权威。
可是科学和神学都不承认哲学,甚至攻击它。
这是哲学比较尴尬的地方。
我对宗教没有兴趣,且不说它。
我现在以为科学并不万能,它需要一种东西来填补才可能完美,这个东西就是哲学。
如果要做一个比喻的话,人类一直在走黑暗的夜路,科学就好比埋头去走路,而哲学是抬头去看清前面的方向。
以上我对哲学的改观。
由于本书讲述的内容太多且很难理解,我特意勾画了一些我认为能够发表一些感想的句字。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精彩10篇】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精彩10篇】西方哲学史读后感篇一《西方哲学史》这本书的前部分我有认真的阅读,确实不错!买了本盗版的书籍,影响了阅读的心情,后期的阅读是通过天涯读书完成的。
作者见解独到而深刻,同时不可避免的烙上了罗素的烙印。
就结构而言,主要以那一时期的重要人物为线索,脉络不是很清晰,阅读的过程需要极强的注意力才能很好的吸收。
通过这本书,我了解到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也明白了没有真正的真理,真理是相对于当时的社会大环境而言的。
读完之后对战争也有了全新的看法——大乱方可大治。
对于五千年文化史的中国,在古代未曾经历真正的外邦的征战是幸也是不幸。
下面给大家摘录几段我认为精彩的地方:1.当我们问到一件事“为什么”的时候,我们指的可以是下列两种事情中的一种,我们可以指:“这一事件是为着什么目的而服务的?”或者我们也可以指:“是怎样的事前情况造成了这一事件的?”对前一个问题的答案就是目的论的解释,或者说是用最终因来解释的;对于后一问题的答案就是一种机械论的解释。
2.有两件事必须牢记:即,一个人的见解与理论只要是值得研究的,那末就可以假定这个人有某些智慧;但同时,大概也并没有人在任何一个题目上达到过完全的最后的真理。
当一个有智慧的人表现出来一种在我们看来显然是荒谬的观点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努力去证明这种观点多少总是真的,而是应该努力去理解它何以竟会看起来似乎是真的。
这种利用历史的与心理的想象力的方法,可以立刻开扩我们的思想领域;而同时又能帮助我们认识到,我们自身所为之而欢欣鼓舞的很多偏见,对于心灵品质不同的另一个时代,将会显得是何等之愚蠢。
3.浪漫主义观点因此打动人心的理由,隐伏在人性和人类环境的极深处。
出于自利,人类变成了群居性的,但在本能上一直依然非常孤独;因此,需要有宗教和道德来补充自利的力量。
但为将来的利益而割弃现在的满足,这个习惯让人烦腻,因此炽情一激发起来,社会行为上的种种谨慎约束便难于忍受了。
在这种时刻,推开那些约束的人由于内心的冲突息止而获得新的元气和权能感;虽然他们到末了也许会遭遇大不幸,当时却享受到一种登仙般的飞扬感,这种感受伟大的神秘主义者是知道的,然而仅仅有平凡德性的人却永远不能体验。
西方哲学简史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
西方哲学简史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西方哲学简史读后感篇一:西方哲学简史读后感我读完这本书得感觉,正如培根所说的那句话,”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看不同的书能给人带来不同的东西,多方涉猎,才能让人博学多闻。
”从很多哲人深刻的思想以及每个人的自身看,哲学是世界上最深奥的东西,他与生活中的所有方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自成一派,深邃而令人思考,回味却无法触及真谛。
哲学真的是世界最美妙的东西,但是但凡有所诚者,必是这个世界上最厉害的人物了,他们真的是人类思想的指引者。
作者波特兰·罗素,真的是如在195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给他的颁奖词所说的那样,”他是能够把一般性的哲学思想成功的介绍给人们,他这样做,是对哲学家始终保持兴趣的最成功的范例。
”这本书所散发出的美感,超出了我看其他任何书给我的感觉,虽然有的东西晦涩难懂,却也让我爱不释手。
希望大家也能涉猎广泛,多多读书。
篇二:西方哲学简史读后感有人说,哲学是一门十分高深的学科。
其实,哲学(pholosophy)一词,来自于古希腊文(pholosophia ),意为”爱智慧者” .只要你拥有一颗爱智慧的心,并不断地进行着思辨,你就可以进入哲学这门领域。
我对此深有体会。
早期的自然哲学家们围绕着一和多、变和不变形成了四个学派:伊奥尼亚派、毕达哥斯拉派、爱利亚派和元素论。
各派围绕着”世界的本源”这个问题,进行了激烈的探讨。
各派都对世界本源提出怀疑,而又进行了思辨,从而总结出自己对本源的看法,提出了自己独特的世界观(对世界的观念、看法)。
这种追寻真理的方法与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有人说:”哲学史展现的是高尚心灵的更迭,思想英雄的较量。
虽然没有一个西方哲学家的结论能够经受历史的检验,没有一种直到现在还被普遍认可的哲学真理,但是,哲学家们为解决哲学问题而提出的论辩证明至今仍给人以启发,成为人类精神的宝贵财富。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20篇)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20篇[由整理]西方哲学史读后感(一):《西方哲学史》是英国哲学家罗素享誉世界的一部学术巨着。
它以其精湛的思想,深邃、广博的学识在全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罗素有一句名言:“一种哲学要有价值,应当建立在一个宽大坚实的知识基础上,这个知识基础不单是关乎哲学的。
”罗素本人就是这句名言的实践者。
他的哲学着作涉及学科之多,令人叹为观止。
评论家认为:“罗素的学识比他同时代的任何人都渊博……”怀特海形容罗素“是柏拉图的一个对话的化身”。
我想,学识渊博,视野开阔是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在《西方哲学史》中,作者从人类的`第一个哲学学派---米利都学派着笔,向读者描述了自公元前6世纪以来,直到近代哲学的发展轮廓;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几乎任何一个重要的哲学观点我们都能够在这部着作中找到清晰的评述。
在书中,作者对这些哲学观点的评述清晰而明智,表现了一个学术大家深邃,精湛的思想,令人深深叹服。
如评述柏拉图关于闲暇产生智慧的表示质疑,对此,作者作了详细而深刻的分析。
首先拿柏拉图的这种思想与近代思想作比较,推出柏拉图该种思想存在的明显问题;然后作了一系列的假设,假设柏拉图的思想或者说假想成立,经分析和推理,作者最终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找出一群“有智慧”的人来,把政府交托给他们,这仍然是一个不能解决的问题。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拥护民主制度的根本原因。
认真阅读此书,我发现我收获的不仅仅是对西方哲学史的了解,还有对罗素慎密的逻辑和极强的推理本事的学习。
我觉得读一本好书,我们的目的不要只局限于了解书中所介绍的资料和情节,而是要吸收作者所表达出来的进取向上的思想、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以及要学习作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本事,要懂得学习,精于学习,在阅读中至少能在思想上提高自我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本事。
罗素认为,哲学就是介于神学和科学之间的东西,是带着理性的思维去思考科学所不能解答,而神学看似给出了完美答案的问题。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西方哲学史读后感5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方哲学史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1今天是开始学《西方哲学史》的第一天,虽然只翻了两小节,但却学到了很多,就这两小节就已是满纸乾坤,想想这罗素也是厉害,能写出这样系统的书。
我真的是很好奇看全本英文原著的感觉是会有多爽啊。
在第一小节中,我知道了,原来,公元前6世纪希腊崛起了,开始出现哲学,给周边的文明带来了不一样的生活。
知道了原来埃及的神学和巴比伦的神学是不一样的,埃及崇尚死亡,信奉轮回,而有金字塔;而后者的文明有黩武的血性,且其宗教更加关注幸福。
不仅于此,古巴比伦的科学成就也是巨大的,连我们今天一直延续的一天24小时,一周360度,都是他们提出来的,那时的哲学同科学是紧密联系的。
古希腊极盛一时的迈锡尼文明大约存在于公元前1600到前1000年伯罗奔尼撒半岛,属于青铜时代晚期,继承了来之爱琴海地区的来里特岛的米诺斯文明,时间大约为公元前25000到前1400年,属于青铜时代早期。
而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文明孕育出了第一个产儿,学成荷马史诗的盲人诗人荷马,而同时期的东方地区也诞生出孔子、佛陀琐罗亚斯特等。
世界的发展,不管哪个地区,基本上都是同步的,都是在同一个轴心线上发展的。
奥尔弗斯叫的诞生算得上是宗教史上的大事件,他的诞生,形象了人们生活,使得哲学观念深入生活当中。
读完到这些有趣的事件,让我对西方文明产生了浓烈的兴趣,真的为之倾倒。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2在海边读《西方哲学史》,读到傻掉,关于孤独——西方哲学史读后感之四。
回到成都,竟然对红尘俗世有不堪重负之感。
陈果老师在情商一课中说道,我们的一生已经非常短暂,而属于自己的时间就更少。
当我们在工作的时候,时间属于我们和单位的共有;当我们回家,时间属于家庭成员共有;当我们参与社交,时间属于我们和他人的共有;即便是玩游戏,也是被游戏占有了时间。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范文(精选29篇)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西方哲学史读后感范文(精选29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西方哲学史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篇1在一个漫长的时期里,人类思想的冲突在历史中表现为宗教忠贞与政治忠贞的冲突。
而后发展为希望加强社会约束之人和希望放松社会约束之人的冲突,对于现代,又有激情与理性、浪漫与纪律的体现。
无论哪个时代和地区的社会都受着两种相对立的危险的威胁:一是过分讲求纪律和尊敬传统而导致僵化;二是由于个人独立和个人独立性的增长使得合作成为不可能,因而造成社会的解题或是对外来者的屈服。
而哲学之意义,旨在教导人们在不能确定时怎样生活下去而又不致为犹疑所困扰。
上述两种主张都有着自己的哲学,但发展到了极端,又成了对社会的威胁。
自由主义的学说则介于二者之间,力求避免这种无休止的反复。
其本质在与意图不根据非理性的教条而获得一种社会秩序。
并且除了为保存社会所必需的束缚外,不再以更多束缚来保证社会安定。
罗素在西哲里,把古希腊哲学家们做了一个区分,这个区分就是苏格拉底。
前苏格拉底哲学家们相当于是为苏格拉底时代及之后的哲学家们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他们虽然不像苏格拉底那样为世人熟知称道,但如果没有他们所做的积累,苏格拉底及后世的哲学家们的理论也如无根之木,空中楼阁一般,无从谈起了。
而其实只要稍作整理便可知道他们是谁以及他们主要的功绩。
最早的希腊文明兴起始于奥尔弗斯教派,在这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巴库斯,这个时期的希腊文明是懵懂的、宗教的。
而哲学始于泰勒斯,他预言了一次日食,他与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同属于米丽都学派,他们代表了那个时代的科学。
之后则是毕达哥拉斯,他主张数学与神学之融合,这长远地影响了后世的柏拉图,甚至于柏拉图哲学中某一部分剖析来看本质上其实就是毕达哥拉斯哲学。
而赫拉克利特提出了不可知论,主张万物流变,并发起了对于永恒的讨论,而这一讨论一直延续到了现今,哲学家们的主要雄心之一便是找到某种永恒不变之存在,它超脱于万物与时间之外,而且必然是科学所无法解释的。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西方哲学史》读后感通用7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西方哲学史》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1《西方哲学史》我选取了梯俐、伍德编著的版本。
正因看到有些书上评论说:它拥有更通俗的解释和客观的立场,因此就选取了它,望读能让自己对哲学史有个基础性的了解。
此刻花了一个多月的时刻把它读完了,但留在脑子里的东西不是很多,还好,我做了笔记,能够随时翻来看看,而不用整天抗着那本厚厚的书。
这本书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希腊哲学、中古哲学、近代哲学。
每个部分后面也包括了每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哲学家以及哲学流派。
当然凡是影响重大的哲学家和流派所做的说占的资料都是比较多的,如柏拉图,奥古斯丁,康德等人。
当我翻开第一页的时候,我惊讶的是它讲的是自然主义哲学,这点让我很不解。
正因我总觉得自然是跟科学有关联的,跟人文扯不上关联。
而到读了后面的具体资料时,我才真正的搞明白是怎样一回事。
正因哲学的起源和发展是离不开一些条件的,而自然条件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这也是为什么早期的希腊哲学是自然主义的哲学的一个原因吧。
在这个部分里,人们主要去探究了事物构成的。
的本质,是户外还是静止?读完这个环节的时候,我已经不知道事物到底是有什么构成的了。
但当我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去思考的时候,我才有了自己的概念。
但是我却有个疑问:马克思关于世界本质的认识是不是也存在问题呢?后面主要讲了希腊哲学顶峰时期的状况,即我们耳熟能详的三个人物: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对于这三个人物无论是文学还是教育学都是讲的很多的。
我觉得这个时期的哲学是任何一个年代都无法超越和凌驾的。
有人说苏格拉底的思想到此刻都影响着西方人,也有人说苏格拉底推动了西方科技的发展,由此可见这时期的哲学的价值。
第二部分是中古哲学,我对这部分哲学很感兴趣,源于我对宗教的兴趣,正因我是在三种宗教信仰的包围中成长的,但是我没有宗教信仰,多种宗教环境让我失去了信仰,我始终都把宗教当成了一种文化,我也始终不能明白他们做祷告、礼拜以及跪拜的行为。
西方哲学简史读后感
西方哲学简史读后感导语:西方哲学简史读后感(一)人类是一种很奇妙的智慧生物,在酒足饭饱后,面对世界的众多不可知的事物,人类往往充满了求知欲和好奇心。
在其驱使之下,人类一方面通过经验的积累,另一方面通过理性的思考推理,来尝试着解答这些问题和解释一些现象。
这样,一部分解答成为了确知的知识,即科学;另一部分由于时代的局限,不能给出确定的答案,但由于人类对未知事物有着敬畏和恐惧的一面,产生了看似能完美解答这些问题的东西,即神学。
罗素认为,哲学就是介于神学和科学之间的东西,是带着理性的思维去思考科学所不能解答,而神学看似给出了完美答案的问题。
所以“哲学”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在罗素看来,乃是两种因素的产物:一种是传统的宗教和伦理观念,另一种是可以称之为“科学的”那种研究。
唯有这两者同时存在,才能构成哲学的特征。
罗素说;哲学是诉之于理性而不是权威(这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新教主观主义是不同的,区别在于罗素诉之于理性,而新教是唯心的。
理性能让人清醒地看到他人的可取之处,而唯心让人傲慢)。
这是我对罗素最欣赏的一句话,有了它,才能让我彻底放下顾忌而去研究哲学,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说,我的这种心灵安慰也是建立在对罗素的权威上的,但那不是哲学上的。
哲学是研究人类思辩的心灵所最感兴趣的一切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我所最为重视的,是人为什么活着?我所需要的答案,不是原子论那些家伙所认为的机械式的解释,而是目的论的解释。
即当这个问题具体到某个人时,就成了“你为什么活着?”。
首先给我答案的是物理学,世界是平衡的,有生就有灭,当这个理论扩大到整个宇宙时,即整个宇宙都有灭亡的那一天,如此渺小的人类,和更加如此渺小的我,又有什么好抱怨的呢?但这又引出了另一个问题,既然人都是要死的,人类也是要灭亡的,甚至整个宇宙都是会归于零的,那么我们现在所谓的奋斗除了养活自己,苟且偷生外,还有什么价值?当然这也是人类期望永恒的一种思想,如果连饭都吃不饱,当然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西方哲学简史读后感
西方哲学简史读后感西方哲学简史读后感篇一:西方哲学简史读后感我读完这本书得感觉,正如培根所说的那句话,”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看不同的书能给人带来不同的东西,多方涉猎,才能让人博学多闻。
”从很多哲人深刻的思想以及每个人的自身看,哲学是世界上最深奥的东西,他与生活中的所有方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自成一派,深邃而令人思考,回味却无法触及真谛。
哲学真的是世界最美妙的东西,但是但凡有所诚者,必是这个世界上最厉害的人物了,他们真的是人类思想的指引者。
作者波特兰·罗素,真的是如在195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给他的颁奖词所说的那样,”他是能够把一般性的哲学思想成功的介绍给人们,他这样做,是对哲学家始终保持兴趣的最成功的范例。
”这本书所散发出的美感,超出了我看其他任何书给我的感觉,虽然有的东西晦涩难懂,却也让我爱不释手。
希望大家也能涉猎广泛,多多读书。
篇二:西方哲学简史读后感有人说,哲学是一门十分高深的学科。
其实,哲学(pholosophy)一词,来自于古希腊文(pholosophia),意为”爱智慧者”.只要你拥有一颗爱智慧的心,并不断地进行着思辨,你就可以进入哲学这门领域。
我对此深有体会。
早期的自然哲学家们围绕着一和多、变和不变形成了四个学派:伊奥尼亚派、毕达哥斯拉派、爱利亚派和元素论。
各派围绕着”世界的本源”这个问题,进行了激烈的探讨。
各派都对世界本源提出怀疑,而又进行了思辨,从而总结出自己对本源的看法,提出了自己独特的世界观(对世界的观念、看法)。
这种追寻真理的方法与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有人说:”哲学史展现的是高尚心灵的更迭,思想英雄的较量。
虽然没有一个西方哲学家的结论能够经受历史的检验,没有一种直到现在还被普遍认可的哲学真理,但是,哲学家们为解决哲学问题而提出的论辩证明至今仍给人以启发,成为人类精神的宝贵财富。
《西方哲学简史》读后感_1000字
《西方哲学简史》读后感_1000字《西方哲学简史》读后感1000字在孩童时,经常会想到一个死亡的问题,那时候幻想如果自己死了,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这个世界,或者根本就变成了虚无,不管过了多少千万年,地球已经毁灭,太阳系奄奄一息,宇宙准备进入黄昏式的落幕,直到宇宙重新发生大爆炸重新重来,也不会存在自己了,就这么永远,永远的消失了……思绪一到这里,就吓得自己不敢再想下去了。
后来,我意识到了那是我对哲学关于死亡的思考。
自此以后,每当我想起死亡,我的恐惧就减少一分,反而多了一分在这个世界的存在意义的思索,既然死亡无可避免,为何还要用不多的生命时间去恐惧害怕呢,我应该想该如何理解和活在这个世界。
孔子说过,“不知死,焉知生。
”从死亡出发,慢慢走向重生,或许是理解生命最好的方式。
之后,慢慢就开始接触哲学,原来几千年来,无论是东方哲学家还是西方哲学家,都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讨论,然而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见解。
西方哲学第一人泰勒斯认为构成这个世界的是水元素;毕达哥拉斯学派主张以数学的思考形式建立宗教;苏格拉底终日在希腊的一个广场讨论伦理、法理、物质世界最后却说“除了知道自己无知,其他一无所知”;柏拉图分析着这个自认为是由理念构成的世界,想建立一个完美的世界——理想国等等(亚里士多德、笛卡尔、卢梭、尼采、康德、黑格尔、马克思……)许多哲学家的主张想法。
以前看过一本书哲学类的书籍《苏菲的世界》,主要以小说的形式,结合奇妙的想象,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手法,谈论了几千年来每个时代重要哲学家的思想主张。
而《西方哲学简史》,罗素除了描述哲学家的思想和著作,虽然文学手法相对平白朴素,却是结合了相应时代的社会环境,包括社会伦理、宗教、科学、法律、天文学、数学等等众多方面,所以会有种集大成者的看待整个西方哲学发展的过程。
原来,哲学不仅仅关于对死亡、世界宇宙的思考,还有对人和伦理的探讨,什么是善恶,社会应该是什么样子等等很接地气的生活问题思索;哲学也不是如同一片静止孤立的池塘,只开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它和研究璀璨星空的天文学、精密博大的数学、长河岁月的历史、严谨的逻辑学等,以及当前的社会都有莫大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哲学简史读后感(一)
人类是一种很奇妙的智慧生物,在酒足饭饱后,面对世界的众多不可知的事物,人类往往充满了求知欲和好奇心。
在其驱使之下,人类一方面通过经验的积累,另一方面通过理性的思考推理,来尝试着解答这些问题和解释一些现象。
这样,一部分解答成为了确知的知识,即科学;另一部分由于时代的局限,不能给出确定的答案,但由于人类对未知事物有着敬畏和恐惧的一面,产生了看似能完美解答这些问题的东西,即神学。
罗素认为,哲学就是介于神学和科学之间的东西,是带着理性的思维去思考科学所不能解答,而神学看似给出了完美答案的问题。
所以“哲学”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在罗素看来,乃是两种因素的产物:一种是传统的宗教和伦理观念,另一种是可以称之为“科学的”那种研究。
唯有这两者同时存在,才能构成哲学的特征。
罗素说;哲学是诉之于理性而不是权威(这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新教主观主义是不同的,区别在于罗素诉之于理性,而新教是唯心的。
理性能让人清醒地看到他人的可取之处,而唯心让人傲慢)。
这是我对罗素最欣赏的一句话,有了它,才能让我彻底放下顾忌而去研究哲学,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说,我的这种心灵安慰也是建立在对罗素的权威上的,但那不是哲学上的。
哲学是研究人类思辩的心灵所最感兴趣的一切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我所最为重视的,是人为什么活着?我所需要的答案,不是原子论那些家伙所认为的机械式的解释,而是目的论的解释。
即当这个问题具体到某个人时,就成了“你为什么活着?”。
首先给我答案的是物理学,世界是平衡的,有生就有灭,当这个理论扩大到整个宇宙时,即整个宇宙都有灭亡的那一天,如此渺小的人类,和更加如此渺小的我,又有什么好抱怨的呢?但这又引出了另一个问题,既然人都是要死的,人类也是要灭亡的,甚至整个宇宙都是会归于零的,那么我们现在所谓的奋斗除了养活自己,苟且偷生外,还有什么价值?当然这也是人类期望永恒的一种思想,如果连饭都吃不饱,当然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天体物理给了我一个类似神秘主义的答案。
宇宙是如此的广袤,有着太多人类所称之为科学的东西,它是如此的寂寞,亿万年来是如此的安静(我用了好久时间才适应用“它”来形容宇宙)。
它需要有什么来理解它,来认可它的存在,而人类作为一种智慧生物,承担起了这个责任。
人类根本的责任,是发展科学,是尽可能的去了解这个宇宙的根本。
在这个基础上,我才展开其他的思考。
为了发展科技,在现今的情况来看,只有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才行。
这样,我的思想难免的流于世俗了。
西方哲学简史读后感(二)
《西方哲学史》我选择了梯俐、伍德编着的版本。
因为看到有些书上评论说:它拥有更通俗的解释和客观的立场,所以就选择了它,望读能让自己对哲学史有个基础性的了解。
现在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把它读完了,但留在脑子里的东西不是很多,还好,我做了笔记,可以随时翻来看看,而不用整天抗着那本厚厚的书。
这本书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希腊哲学、中古哲学、近代哲学。
每个部分后面也包括了每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哲学家以及哲学流派。
当然凡是影响重大的哲学家和流派所做的介绍占的内容都是比较多的,如柏拉图,奥古斯丁,康德等人。
当我翻开第一页的时候,我惊讶的是它讲的是自然主义哲学,这点让我很不解。
因为我总觉得自然是跟科学有关系的,跟人文扯不上关系。
而到读了后面的具体内容时,我才真正的搞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因为哲学的起源和发展是离不开一些条件的,而自然条件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这也是为什么早期的希腊哲学是自然主义的哲学的一个原因吧。
在这个部分里,人们主要去探究了事物构成的的本质,是运动还是静止?读完这个环节的时候,我已经不知道事物到底是有什么构成的了。
但当我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去思考的时候,我才有了自己的概念。
但是我却有个疑问:马克思关于世界本质的认识是不是也存在问题呢?后面主要讲了希腊哲学顶峰时期的状况,即我们耳熟能详的三个人物: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对于这三个人物无论是文学还是教育学都是讲的很多的。
我觉得这个时期的哲学是任何一个年代都无法超越和凌驾的。
有人说苏格拉底的思想到现在都影响着西方人,也有人说苏格拉底推动了西方科技的发展,由此可见这时期的哲学的价值。
第二部分是中古哲学,我对这部分哲学很感兴趣,源于我对宗教的兴趣,因为我是在三种宗教信仰的包围中成长的(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但是我没有宗教信仰,多种宗教环境让我失去了信仰,我始终都把宗教当成了一种文化,我也始终不能理解他们做祷告、礼拜以及跪拜的行为。
(Inspirational quotes )特别是我的同学中不少都是都穆斯林,他们一直告诉我说,你不是穆斯林,所以你不能理解作为穆斯林的骄傲和自豪,当然你也不能理解我们的拜功。
我确实感受不到他们的那种虔诚,因为我总觉的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应该是一个无神论者,为什么还会笃信虚无的神会赐予我们所有呢?这是我的一点困惑,也困惑了我很多年了!
其实读这一部分时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当这时期的哲学家大谈特谈神或者是上帝的时候,我开始怀疑我自己了。
在看了他们那么多论述后,我竟然出现了相信上帝存在的倾向,还好,这个时间很短暂,我是唯物主义者,由此我觉得宗教对人的“杀伤力”很大。
我是带着神秘感来读这部分哲学的,但是最后并没有多大的神秘感,所以我觉得中世纪的哲学,因为某种原因提前给自己蒙了一块面纱,面纱背后,其实什么也没有,不过中世纪的文化艺术,还是很值得人们去欣赏的,我比较喜欢以中世纪为背景的文学作品和电影,原因是充满了激情,浪漫,自由与反叛。
第三部分是近代哲学,他离我的年代比起前两部分是近的,可在理解上却趋向了一种复杂。
当面对这个部分的时候,我很激动,因为不会像中世纪带着宗教的束缚,而是一点点的展露出科学精神的曙光,用科学的规律性的东西去解释世界和文明,心里仿佛一下子亮堂了许多。
尽管如此,但它并没有完全同经院哲学决裂,神学的偏见依然存在。
然而当哲学走到康德这里的时候,他说,休谟把他从“独断的睡梦中唤醒”,同时他也把我从理性的梦中唤醒了。
他说:“一直到现在为止,哲学是独断的,它往前行而没有预先批判它自己的能力,
现在必须批判或开始不偏不倚的考察理性一般的能力”。
于是有了他的三个批判,对我而言,是种风暴。
因为我没有怀疑过理性,而且崇尚理性。
现在看来,我有点错了,理性也会存在问题,这是我以前从来没想过的问题。
当读到黑格尔的时候,我再一次激动了,因为有部分内容我可以理解。
后来我才找到了原因,是因为我所学习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一部分是源于黑格尔的哲学。
我觉得他的伟大不仅是提出自己独具特色的观点而且促进了哲学史和宗教史的发展,在他之后产生一批哲学史家如费舍、策勒尔、文德尔班等。
再到后来,我觉得哲学真的是飞跃了,但是也越难解读了。
我对胡塞尔真的是提不起兴趣来了,海德格尔给我比较诗意的感觉,看到他仿佛看到美丽的诗意的栖息的生命,不过他的《存在与时间》让我很痛苦。
还是很喜欢他那句话:朝向死亡的存在,人的全部存在交织着因意识到死亡的不可避免性而引起的悲剧性的焦虑和苦恼。
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这句话,让我有了活着的勇气,以前把死亡看的很不开,现在看开了,死生相互依存,活着是为了死亡,死亡是另外一种活的方式。
一直都用这些话来安慰自己,正视死亡和悲剧!我想我会坚强的面对……生活中随之而来的一切!
这本书读完我总体的感觉就是:脑子一边是水,一边是面粉,搅搅成了浆糊。
我觉得如果不对里面具体的人物及着作做详细的阅读的话,仅凭史上提供的资料,是很难读懂这些哲学思想的。
通读之后我感到最有成就感的事就是当别人提起伊壁鸠鲁,施特劳斯,伯格森等人的时候,我不再陌生,不过也只能达到见过的水平。
我想下一步需要做的就是反复去阅读做到整体的把握,给我的专业学习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