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冲刺】2020高考地理考前必纠40个易混易错点(二)

合集下载

2020高中地理必修1-必修3常考易错知识点

2020高中地理必修1-必修3常考易错知识点

高中地理常考易错知识点一、自然地理易错易混点1、利用指向标定方向时,指向标总是指向北方,不能指示其他方向。

2、在经纬网地图上,必须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取劣弧)”的法则来确定方向;不能简单地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法则确定方向,但当经纬网地图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直线时,也可以利用这个法则确定方向。

3、进行比例尺换算时,特别要注意实地距离和图上距离单位统一。

4、在等高线图上判断河流流向时,要注意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5、进行地方时和区时计算时,一要注意北京的时间(北京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经线的地方时)的区别;二要判断两地之间的东西位置关系,确定是应该加或减时间差(东加西减);三要注意是否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6、判断晨线和昏线的前提条件是地球自转方向和昼夜分布状况: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晨线以东为昼半球;昏线以东是夜半球。

7、在经纬网地图上推算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时要主要取通过这两点的球面大圆上的劣弧进行计算。

8、要注意区别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是特殊时刻(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反之,物影越长。

9、判读光照图和统计图时要注意利用图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光照图中的晨线和昏线、太阳直射纬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统计图中的横坐标名称和纵坐标名称、数值的正负、线条的升降等。

10、注意南北半球月份相同、季节相反。

如7月份,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11、注意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日点(1月初)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7月初)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的区别。

12、理解热力环流原理时,要注意从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入手分析气压的高低分布规律,气压高低与海拔高低相关: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总是高于高空气压,高空气压的高低与近地面相反。

高考地理易错易混知识点

高考地理易错易混知识点

高考地理易错易混知识点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在高考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

学生要掌握大量的地理知识,但是有些知识点往往容易出错或混淆。

本文将从几个常见的易错易混的地理知识点入手,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高考。

一、地球的形状和参考系很多同学往往将地球的形状理解为一个完美的球体,实际上地球的形状是近似于一个椭球体,即地球的两个主要轴线不相等。

另外,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通常使用地理坐标系来表示,其中经度是从东向西,纬度是从南向北。

同学们需要注意区分地球的形状和参考系,以免在考试中出现混淆。

二、板块构造理论和地震分布板块构造理论是地理中的重要理论之一,但同学们往往容易将板块构造与地震混淆。

事实上,板块构造是指地球上的岩石层通过外力的作用被分割为若干块,它解释了地球上地壳运动的原因。

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地震并不是所有板块边界都有发生。

同学们在学习板块构造理论时,要明确其与地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三、台风和龙卷风在学习气象学时,很多同学常常将台风和龙卷风混淆。

台风指的是热带气旋,是由海洋的热量提供能量而形成的大规模风暴系统。

而龙卷风是一种小范围内旋转的剧烈风暴,通常伴随着暴雨和强烈外旋风。

两者在形成原因、范围和强度上存在明显的区别,同学们在复习时要注意加以区分。

四、湖泊和海洋湖泊和海洋都是地球上的水域,但是它们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

首先,湖泊是相对较小的淡水水域,形成于地表低洼处,而海洋则是巨大的咸水水域,占据着地球表面的大部分。

其次,湖泊通常是静止的或水流缓慢,而海洋涨潮、退潮、海浪等自然现象频繁。

同学们在学习地理知识时,要明确湖泊和海洋的定义、特征以及形成原因。

五、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地理学中两个重要且容易混淆的概念。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增加,通常通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来衡量。

而可持续发展则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平衡,追求经济的长期可持续性和人类福祉的持续改善。

高考地理复习易错大盘点(二)

高考地理复习易错大盘点(二)

高考地理复习易错大盘点(二)易错12 气候类型判断不准易错分析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1)判断气候类型之前,没有先确定南北半球,导致气候类型判断错误;(2)不知道地中海气候是亚热带气候的一种。

气候类型判断和气候特征分析是考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气候类型的判断取决于对气候特征的分析。

气候的基本特征由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构成,不同的气候类型其气温和降水的特点是不同的,而气候特征又是不同气候因子作用的结果。

所以气候类型的判断,事实上是对气温、降水统计资料形成过程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常见形式有:1.根据气候要素统计数据,判断气候类型。

2.根据各月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判断气候类型。

3.根据气温和降水的坐标图,判断气候类型。

4.根据经纬网图、海陆轮廓图,判断气候类型。

解答读图分析题一方面要搞清坐标或点的含义,另一方面还要在图上进行必要的测算,最后根据气温、降水的分布特征及两者的配合情况,确定气候类型。

易错13 不能灵活掌握地形对天气及气候的影响易错分析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1)不能正确理解题干的含义;(2)地理计算能力差。

地形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可简单归纳如下:1.地势高,则太阳辐射通过的空气柱的距离短,空气密度小,水汽、微尘少,因大气的吸收、散射等作用而损耗的能量少,因而太阳辐射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强。

2.地形对气温影响很大首先,由于坡向不同,日照和太阳辐射条件各异,一般来说阳坡气温高于同海拔的阴坡。

其次,地形凹凸和形态的不同,对气温也有明显的影响。

凸起地形(如山顶)因与大陆接触面积小,受到地面日间增温、夜间冷却的影响较小,再加上夜间地面附近的冷空气可以沿坡下沉,而换来自由大气中较暖的空气,因此气温日较差、年较差皆较小;凹陷地形则相反,气温日较差很大。

再次,海拔对气温的影响较大,理论上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6 ℃。

最后,谷地或盆地地形容易阻挡其与外界的热量交换,使之形成高温或者低温中心。

3.地形与风首先,高大山脉和高原的热力作用和动力作用十分巨大,如青藏高原由于它和四周自由大气的热力差异,所造成的冬夏相反的盛行风系,称为高原季风。

地理高考易错知识点

地理高考易错知识点

地理高考易错知识点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了广泛而深入的知识领域。

在高考中,地理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一席之地。

然而,由于地理知识的广泛性和深度,高考中也存在一些易错的知识点。

本文将重点探讨地理高考易错的知识点,并提供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一、自然地理知识点易错在自然地理方面,易错的知识点主要涉及到地貌、气候和生态环境等方面。

1. 地貌地貌是指地球表面各种地形的总称,是地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高考中,对于不同地貌类型的特征和形成机制的理解是一个常见的易错点。

例如,对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机制以及典型地貌特征的记忆不准确,容易混淆或遗忘。

解决方法:要加强地貌的实地考察和观察,对不同地貌类型的形成机制进行深入了解。

在学习中掌握典型地貌的特征,并进行分类总结。

2. 气候气候是指某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其影响因素复杂多样。

在高考中,易错的知识点主要是对气候形成因素的记忆和对气候类型的概念模糊。

解决方法:对于气候形成因素,要深入研究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进行分类理解。

对于不同气候类型,要掌握其主要特征、分布规律和形成原因等。

3.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指生物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

易错的知识点主要涉及到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和生物资源的保护等方面。

解决方法:要加强对生态系统的认知,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

对于生物资源的保护,要了解各种资源的特点,掌握保护的原则和方法。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易错在人文地理方面,易错的知识点主要涉及到人口、城市和交通等方面。

1. 人口人口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高考中,易错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人口数量统计、人口迁移和人口问题等方面的知识。

解决方法:要熟悉人口统计学的基本知识,了解人口数量的计算方法和统计指标的含义。

对于人口迁移和人口问题,要掌握各种迁移类型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掌握解决人口问题的政策和方法。

2. 城市城市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备战高考—高考地理常考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

备战高考—高考地理常考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

备战高考地理—高考常考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一、自然地理易错易混点1、利用指向标定方向时,指向标总是指向北方,不能指示其他方向。

2、在经纬网地图上,必须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取劣弧)”的法则来确定方向;不能简单地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法则确定方向,但当经纬网地图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直线时,也可以利用这个法则确定方向。

3、进行比例尺换算时,特别要注意实地距离和图上距离单位统一。

4、在等高线图上判断河流流向时,要注意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5、进行地方时和区时计算时,一要注意北京的时间(北京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 经线的地方时)的区别;二要判断两地之间的东西位置关系,确定是应该加或减时间差(东加西减);三要注意是否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6、判断晨线和昏线的前提条件是地球自转方向和昼夜分布状况: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晨线以东为昼半球;昏线以东是夜半球。

7、在经纬网地图上推算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时要主要取通过这两点的球面大圆上的劣弧进行计算。

8、要注意区别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是特殊时刻(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反之,物影越长。

9、判读光照图和统计图时要注意利用图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光照图中的晨线和昏线、太阳直射纬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统计图中的横坐标名称和纵坐标名称、数值的正负、线条的升降等。

10、注意南北半球月份相同、季节相反。

如7月份,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11、注意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日点(1月初)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7月初)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的区别。

12、理解热力环流原理时,要注意从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入手分析气压的高低分布规律,气压高低与海拔高低相关: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总是高于高空气压,高空气压的高低与近地面相反。

高中高考地理常考易错易混点汇总

高中高考地理常考易错易混点汇总

【地理干货】高中地理必修一、二、三,常考易错易混点汇总01必纠自然地理易错易混点1、利用指向标定方向时,指向标总是指向北方,不能指示其他方向。

2、在经纬网地图上,必须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取劣弧)”的法则来确定方向;不能简单地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法则确定方向,但当经纬网地图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直线时,也可以利用这个法则确定方向。

3、进行比例尺换算时,特别要注意实地距离和图上距离单位统一。

4、在等高线图上判断河流流向时,要注意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5、进行地方时和区时计算时,一要注意北京的时间(北京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经线的地方时)的区别;二要判断两地之间的东西位置关系,确定是应该加或减时间差(东加西减);三要注意是否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6、判断晨线和昏线的前提条件是地球自转方向和昼夜分布状况: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晨线以东为昼半球;昏线以东是夜半球。

7、在经纬网地图上推算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时要主要取通过这两点的球面大圆上的劣弧进行计算。

8、要注意区别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是特殊时刻(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反之,物影越长。

9、判读光照图和统计图时要注意利用图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光照图中的晨线和昏线、太阳直射纬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统计图中的横坐标名称和纵坐标名称、数值的正负、线条的升降等。

10、注意南北半球月份相同、季节相反。

如7月份,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11、注意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日点(1月初)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7月初)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的区别。

12、理解热力环流原理时,要注意从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入手分析气压的高低分布规律,气压高低与海拔高低相关: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总是高于高空气压,高空气压的高低与近地面相反。

高考地理必纠人文地理易错易混点

高考地理必纠人文地理易错易混点

高考地理必纠人文地理易错易混点1、自给农业与商品农业是相对而言的,判断时要注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密集农业与商品农业之间联系密切,资金密集型农业和技术密集型农业一般属于商品农业,但劳动密集型农业大部分属于自给农业。

2、人类对自然因素利用改造的前提是不违反自然规律。

温室大棚农业一般出现在纬度较高地区和冬季;热带地区一般不会发展温室大棚农业,因为热量非常丰富。

3、修建梯田是有前提的,一般适合在坡度比较小的地区,所以并不是所有山区都可以通过修建梯田来改造自然条件。

4、季风水田农业属于自给农业,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但并不是所有属于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的亚洲国家商品率都低,机械化水平都低,如泰国的商品率就较高,日本的小型机械化程度也非常高。

因此,分析问题时要根据具体信息进行,防止脱离材料盲目归类。

5、水稻种植业分布地区需要雨热同期的气候条件,但并不是绝对的。

如果某地降水稀少,但地表水资源丰富,能够发展灌溉农业,则它可以发展水稻种植业,如我国河西走廊。

6、混合农业是按生产对象划分的。

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虽然与澳大利亚和西欧混合农业相差甚远,但仍然属于混合农业。

7、工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小,并不是不受自然条件的影响。

如采矿工业受自然(资源)条件影响较大。

8、不同指向型工业的区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只要能获得经济利益,市场指向型工业也可以靠近原料地,如高档家具厂;原料指向型工业也可以靠近市场。

所以分析工业区位时要用发展的观点。

9、劳动力素质并不专指劳动者的文化程度,也包括劳动者的经验和熟练程度。

10、注意区分电子工业和电子装配工业,前者是技术指向型工业,后者是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11、新兴工业可分为劳动力密集型(意大利的东北部及中部地区)和技术密集型(美国“硅谷”),并非特指技术密集型工业。

12、传统工业和高技术工业对交通条件要求都较高,但前者侧重于运量大的水运、铁路运输等方式,后者侧重于速度快、效率高的航空运输等方式。

高考地理必考易错知识点

高考地理必考易错知识点

高考地理必考易错知识点高考地理必考易错知识点高考地理可能是很多小伙伴的比较头疼的科目,下面是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高考地理易混的一些知识点,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高考地理大题易混知识点地下水的问题与保护:①不合理灌溉——土壤盐渍化——科学管理。

②过量开采——地下漏斗区,地面下沉;沿海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变坏。

——及时人工回灌③保护自流水补给区的自然环境。

地壳与岩石圈地壳——是指地球内部结构分层中的最外层,它位于莫霍面以上的部分,平均厚度约为17 km,随着海拔的不同地壳厚度会发生变化,总体来讲,陆壳厚,洋壳薄。

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它包含了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区别——岩石圈的范围比地壳层大。

高考地理答题易混知识点海岭与海沟海岭——是板块张裂形成,形成在生长边界,由于洋壳张裂,岩浆涌出地表,遇到冰冷海水,向两侧迅速冷凝,形成海岭。

海沟——是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形成在消亡边界,由于板块碰撞挤压,在交界处形成岛弧,在海岸上形成海岸山脉,在洋壳物质流失区域,形成海沟。

冲积扇、冲积平原冲积扇——冲积扇系指具有经常性水流的山地溪、河,流出谷口到山麓地带后,由于比降减小,失去约束,流速降低,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形成的扇形堆积体。

冲积扇的形态是一个以逐渐过渡到山前冲积平原。

冲积扇的组成物质受流水沉积规律的制约,堆积物的颗粒从冲积扇顶端到边缘由粗变细。

冲积平原——指大面积的河漫滩、三角洲平原以及山前冲积扇和山间盆地冲积平原。

它可由一条或几条河流形成。

冲积平原多发生在地壳下沉的地区,这里地势平坦,有深厚的沉积层。

密西西比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亚马孙平原和恒河平原等都是世界有名的大冲积平原。

必备高考地理解题易混知识点流水侵蚀作用与水的溶蚀作用流水侵蚀——是物理侵蚀,可分为风化、溶解、磨蚀、浪蚀、腐蚀和搬运作用。

被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主要有峡谷、瀑布、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流水溶蚀——是化学侵蚀,是指溶解二氧化碳的水对石灰岩等产生的溶解侵蚀作用。

地理高考知识点易错

地理高考知识点易错

地理高考知识点易错地理作为一门理科学科,在高考中占有一定的比重。

很多考生对于地理的学习和掌握也是不容忽视的。

然而,地理知识点繁多且内容广泛,其中有些易错点常常让考生们措手不及。

本文将针对地理高考知识点易错进行探讨,帮助考生们避免这些容易犯的错误。

1. 地理名词搞混在地理学习中,有很多相似的地理术语,很容易让人误解。

比如经度和纬度、高原和高原、内陆河和湖泊等等。

这些名词看似相似,但实际上却有着不同的定义和特征。

考生们在备考中应该要仔细辨析这些名词的含义和用法,并通过多做题、多思考,加深对它们的理解和记忆。

2. 地理图形解读错误地理学习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包括地理图形的解读。

地图、图表、剖面等图形在高考中经常出现,且对考生的理解和运用要求较高。

而很多考生在解读地理图形时容易出错,导致对问题的理解出现偏差。

这可能是因为考生对于图例、刻度、图形符号等不够重视,或者没有充分理解图形背后的地理特征。

因此,考生在备考时要注重对地理图形的学习和理解,通过对典型地图的分析和解读,提高自己的图形解读能力。

3. 地理基础概念理解不深地理学科中有很多基础概念,如气候、环境、土地利用等,这些概念是理解地理知识的基础。

但是,由于概念的广泛性和抽象性,很多考生在掌握这些基础概念时难以深入理解。

他们往往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记忆,而没有真正理解其内涵和特点。

因此,考生在学习这些基础概念时,一定要注重理解和运用,通过案例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深入思考其背后的原理和机制。

4. 地理数据记忆困难地理学科中存在大量的数据,如人口数据、经济数据、自然地理数据等。

这些数据的数量庞大且繁杂,容易让考生们感到头疼。

很多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对于数据的记忆和运用会出现困难。

他们可能只是死记硬背,而缺乏对数据背后特征和规律的理解。

因此,在备考过程中,考生们要注重数据的整理和分类,通过统计分析、图表解读等方法,深入理解数据的内涵和变化规律。

只有真正理解了数据的背景和含义,才能在考试中准确运用。

高考地理常错知识点

高考地理常错知识点

高考地理常错知识点地理作为一门学科,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高考中,考察的地理知识点也是学生们经常会犯错的。

下面列举了一些高考地理中常见的易错知识点,以便同学们能够对其有所了解,并在备考中加以重点关注。

1. 世界人口问题在地理考试中,人口问题往往是重要的考察内容之一。

然而,同学们在对世界人口问题的把握上往往容易出错。

一个常见的错误是将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混淆。

实际上,发达国家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老龄化问题,而发展中国家则面临着人口过多的挑战。

因此,在考试中要注意正确理解和区分这两个概念。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理中的基本概念,然而同学们在理解上却常常存在混淆的情况。

自转是指地球自身以自西向东的轴线进行旋转,而公转则是指地球绕着太阳进行的椭圆形轨道运动。

同学们在记忆时要准确理解这两个概念,并注意它们的区别。

3. 太阳直射区和地球倾斜地球的倾斜轴使得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不同地区可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发生变化。

然而,同学们常常对太阳直射区的概念理解模糊。

太阳直射区是指太阳直接照射到地球上的区域,包括赤道附近的地区。

在夏至和冬至时节,太阳直射区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理解太阳直射区的概念,对于后续学习地理中的气候和季风等知识非常重要。

4. 地理经纬度和地形图地理经纬度和地形图是地理学习中的基础知识,但是同学们常常在使用上出错。

经度是指东西方向上的划分,而纬度则是指南北方向上的划分。

要想正确标示经纬度,需要注意将经度放在纬度之前。

此外,地形图上各种符号的含义也是同学们容易混淆的地方,需要加以重视和记忆。

5. 自然灾害和防灾减灾地理学习中的自然灾害和防灾减灾是一个常见且重要的考察内容。

然而,同学们在记忆和理解上往往存在问题。

常见的错误包括弄混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以及对防灾减灾措施的模糊认识。

自然灾害常见的有地震、洪涝、旱灾、台风等,同学们要学会区分和记忆它们的特点。

高考地理必纠易错易混点整理!(自然地理),速记,文科学霸必备

高考地理必纠易错易混点整理!(自然地理),速记,文科学霸必备

高考地理必纠易错易混点整理!(自然地理),速记,文科学霸必备近年来,地理主观题主要以简答的形式出现,要求同学们自己组织答案,对论证和表述能力要求较高。

但是,从往年高考答题情况可以发现,许多同学由于推理不严密,语言表达能力弱,不能用地理学科语言清楚地将自己对试题的理解充分准确地表达出来,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因此,分析文字表述的主要失误和原因,掌握文字表述的答题要求和技巧,提高同学们规范答题能力,在高考备考中非常必要。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高考地理主观题文字表述失分的地方1. 言不由衷,答非所问。

一般来说,地理试题每个设问都有关键词,而每个关键词往往蕴含着题目的某种规定性,暗示着答题的方向,如果同学们在答题中忽视了这些题眼,就容易出现方向性错误。

2. 语言肤浅,用词不当。

在答题中存在两种情况:(1 ) 口语化现象。

一个简单的问题,本来应该用专业术语回答,而有的同学夸夸其谈,虽意思相仿,但显得肤浅别扭不够准确规范,从而出现“对而不全”的现象,很难得高分。

( 2 ) 答题不规范。

高考阅卷采取流水式批改,老师们要在短时间内审阅完一定数量的试卷。

因此,一些同学由于答题不规范、踩点不到位、字迹不工整、卷面不整洁、表达不清楚,从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失分。

3. 思维不周,答案不全。

同学们在答题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 ) 挂一漏万。

在答题过程中常常只抓住问题的某一点、某一个角度或某一个层次进行分析。

( 2 ) 考虑欠周。

答题时没有根据分值做题,同样的题目,分值不一样,要求不一样,但有的同学往往视而不见,分析不深入、不具体而导致失分。

4. 答题随意,错字连篇。

一些同学答题不认真,随意性大,往往将一些地理专业术语写错或者用其它用语来代替,甚至专业术语出现错别字,从而导致失分。

好了,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内容,小编还给大家整理了高中自然地理的易混易错点,希望可以帮助大家!由于篇幅有限,小编只给大家截取了部分的图片,获取完整电子版可以点击小编头像,私信“地理”即可无偿领取。

高中地理44个易错易混知识点辨析

高中地理44个易错易混知识点辨析

高考地理45个易错易混知识点辨析1.判读等值线时要遵循“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的规律,注意这里的“高”和“低”不是指高纬和低纬,也不是指高空和近地面,而是指等值线数值的高低。

同时还要注意: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与河流的流向相反;海洋上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就是洋流的流向;等压面向上凸为高压区,向下凸为低压区。

2.地方时和区时:进行时间换算时,一要注意北京的时间(北京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经线的地方时)的区别。

二要判断两地之间的东西位置关系,确定应该加或减时间差(东加西减)。

三要注意是否越过国际日界线,向东越过国际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向西越过国际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3.自然日界线与人为日界线:自然日界线是地方时为0时(24时)的经线,该线的东侧比西侧早一天;人为日界线是国际日界线,该线的东侧比西侧晚一天。

注意:180°经线与国际日界线并不完全重合。

4.注意区别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是特殊时刻(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反之,物影越长。

5.无霜期与生长期无霜期:指一年中终霜之后到初霜之前的一段时间。

一般在我国由南向北,沿海向内陆逐渐缩短,它与生长期(作物生长的时期)的长短呈正相关。

生长期:作物可能生长的时期或作物从播种到成熟的时期,前者称气候生长期,纬度高地区生长期短,后者称作物生长期,同一农作物在高纬高山地区生长期长。

6.侵蚀岸与堆积岸平直河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南半球相反。

弯曲河道,受惯性离心力作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7.河床、河漫滩、河流阶地河床:平水期时被河水淹没的部分,而不是整个河谷。

河漫滩:位于河床主槽一侧或两侧,在丰水期时被淹没,在枯水期时出露水面的滩地。

它因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流水的沉积作用而形成。

河流阶地:指经河流下切而后被抬升到洪水位以上并呈阶梯状分布于河谷两侧的阶地。

2020高中地理常考易错知识点

2020高中地理常考易错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1—必修3易错易混点总结一、必纠自然地理易错易混点1、利用指向标定方向时,指向标总是指向北方,不能指示其他方向。

2、在经纬网地图上,必须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取劣弧)”的法则来确定方向;不能简单地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法则确定方向,但当经纬网地图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直线时,也可以利用这个法则确定方向。

3、进行比例尺换算时,特别要注意实地距离和图上距离单位统一。

4、在等高线图上判断河流流向时,要注意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5、进行地方时和区时计算时,一要注意北京的时间(北京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经线的地方时)的区别;二要判断两地之间的东西位置关系,确定是应该加或减时间差(东加西减);三要注意是否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6、判断晨线和昏线的前提条件是地球自转方向和昼夜分布状况: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晨线以东为昼半球;昏线以东是夜半球。

7、在经纬网地图上推算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时要主要取通过这两点的球面大圆上的劣弧进行计算。

8、要注意区别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是特殊时刻(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反之,物影越长。

9、判读光照图和统计图时要注意利用图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光照图中的晨线和昏线、太阳直射纬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统计图中的横坐标名称和纵坐标名称、数值的正负、线条的升降等。

10、注意南北半球月份相同、季节相反。

如7月份,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11、注意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日点(1月初)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7月初)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的区别。

12、理解热力环流原理时,要注意从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入手分析气压的高低分布规律,气压高低与海拔高低相关: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总是高于高空气压,高空气压的高低与近地面相反。

2020高考地理考前必纠40个易混易错点(二)

2020高考地理考前必纠40个易混易错点(二)

高考地理考前必纠40个易混易错点(一)21.断裂与断层形成断层,岩体必定断裂,但岩体产生断裂,未必会形成断层,断层产生的关键在于岩体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

22.顺地形与逆地形顺地形是指与构造形迹一致的地形,如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这是内力作用形成的顺地形。

逆地形是指与构造形迹不一致的地形,如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这是外力作用形成的逆地形。

背斜谷从地形上看是山谷,但从地质构造上看还是背斜。

23.河流各河段形成的地貌并不相同一般来讲,河流上游为侵蚀地貌、下游为堆积地貌。

但是,河流的上游也有堆积地貌,如冲积扇、洪积扇等;河流的下游也有侵蚀地貌,如刚果河河口地势落差大,水流急,侵蚀严重。

24.干旱和水资源短缺干旱地区一般存在水资源短缺问题,但是水资源短缺问题不一定只出现在干旱地区,湿润地区也可能出现水资源短缺问题,如我国云贵地区和新加坡。

一般而言,各地区的水量支出(主要是生产、生活用水)超过水量收入(主要是降水)时,就会出现水资源短缺(水危机)问题,其解决措施通常有开源(如跨流域调水)和节流(如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两大方面。

25.火山、地震并非只有弊火山地震并非百害而无一利,如火山喷出的火山灰往往能形成肥沃的土壤。

地震波可以用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等。

26.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人口流动是指未改变定居地的人口移动,如民工流动、旅游活动等。

人口迁移是指一定时期内人的居住地发生变动。

二者的区别表现在是否有较长时间的居住地变动。

27.人口增长率降低不等于人口数量减少人口增长率降低说明人口增长速度减缓。

一般情况下,当人口增长率由正值变为0时,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人口增长率为负值时,人口数量才减少。

28.城市化水平高低与城市化速度快慢城市化水平主要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城市化速度反映某一时间段城市化水平变化的大小。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而发展中国家虽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低于发达国家。

29.商业中心并非都分布在市中心根据市场最优的原则,商业中心往往位于城市中心地区,但并非城市中心地区都为商业区,如北京的市中心是行政区。

高考地理易错知识点汇总【精选】

高考地理易错知识点汇总【精选】

地图三要素的易错知识点易错分析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1)忽视图中的指向标,仍然按照“上北下南”的方法判断方向; (2)对比例尺理解错误,不清楚比例尺的缩放状况。

同学们在复习中要关注以下相关知识:一、如何在地图上确定方向1.在一幅地图上判断方向,首先要看是否有经纬网或指向标,如果有经纬网,则根据经纬线的走向判断(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如果有指向标,则根据指向标的箭头方向来判断(一般箭头指向北方);在没有经纬网和指向标的情况下,按照一般规律来判断(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在有经纬网或者指向标的情况下,由于其方向与普通情况不一致,同学们极易判断错误,判断时可转换试卷或者书本的角度,使其与我们习惯的方向一致(即面对地图,上侧为北方),然后进行判断。

3.以上情况为平面上方向的判断。

在宇宙空间中,如地球公转示意图中,只有东西方向,且方向根据地球公转的情况来判断(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二、比例尺复习点睛1.比例尺的缩放地图比例尺缩放的计算中常出现“放大(缩小)”、“放大到(缩小到)”和“放大了(缩小了)”等问题。

比例尺“放大到”原先的几倍就是原比例尺乘以几;“放大”几倍或“放大了”几倍是比原比例尺多了几倍。

例如:“放大到”2 倍,就是原比例尺乘以2;“放大”或“放大了”2 倍,就是原比例尺乘以3。

同样,原比例尺“缩小”或“缩小了”1/5,则原比例尺乘以4/5;“缩小到”1/5 就是原比例尺乘以1/5。

2. 图幅的缩放图幅的缩放是面积的缩放,而比例尺的缩放是长度的缩放。

例如,比例尺放大到原图比例尺的2 倍,则图幅面积放大到原图面积的4 倍。

3.实地范围和纸张大小已定,绘制地图时要求确定比例尺的大小其方法是先用纸张的长度除以实地长度,得出长度比例尺,然后用纸张的宽度除以实地宽度,求出宽度比例尺,然后比较长度比例尺和宽度比例尺的大小,只能选用较小者或比较小者更小一些的比例尺,而绝不能采用大于较小者的比例尺。

高中地理易错易混知识点

高中地理易错易混知识点

高中地理易错易混知识点推荐文章高中地理知识点汇总大全热度: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最新大全热度:高中地理知识点必背口诀热度: 2020高中地理知识点汇总热度:高中地理知识点及解题思路分析热度:各位同学对知识记忆的不准确,是各位同学失分的关键因素,大部分同学在学习时想当然的认为自己已经将这部分知识记住了,就进行下一部分的学习了,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地理易错易混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易错易混知识点1、利用指向标定方向时,指向标总是指向北方,不能指示其他方向(博主左岸右岸注:特别注明除外)。

2、在经纬网地图上,必须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取劣弧)”的法则来确定方向;不能简单地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法则确定方向,但当经纬网地图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直线时,也可以利用这个法则确定方向。

3、进行比例尺换算时,特别要注意实地距离和图上距离单位统一。

4、在等高线图上判断河流流向时,要注意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5、进行地方时和区时计算时,一要注意北京的时间(北京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经线的地方时)的区别;二要判断两地之间的东西位置关系,确定是应该加或减时间差(东加西减);三要注意是否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6、判断晨线和昏线的前提条件是地球自转方向和昼夜分布状况: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晨线以东为昼半球;昏线以东是夜半球。

7、在经纬网地图上推算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时要主要取通过这两点的球面大圆上的劣弧进行计算。

8、要注意区别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是特殊时刻(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反之,物影越长。

9、判读光照图和统计图时要注意利用图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光照图中的晨线和昏线、太阳直射纬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统计图中的横坐标名称和纵坐标名称、数值的正负、线条的升降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考前必纠40个易混易错点(一)
21.断裂与断层
形成断层,岩体必定断裂,但岩体产生断裂,未必会形成断层,断层产生的关键在于岩体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

22.顺地形与逆地形
顺地形是指与构造形迹一致的地形,如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这是内力作用形成的顺地形。

逆地形是指与构造形迹不一致的地形,如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这是外力作用形成的逆地形。

背斜谷从地形上看是山谷,但从地质构造上看还是背斜。

23.河流各河段形成的地貌并不相同
一般来讲,河流上游为侵蚀地貌、下游为堆积地貌。

但是,河流的上游也有堆积地貌,如冲积扇、洪积扇等;河流的下游也有侵蚀地貌,如刚果河河口地势落差大,水流急,侵蚀严重。

24.干旱和水资源短缺
干旱地区一般存在水资源短缺问题,但是水资源短缺问题不一定只出现在干旱地区,湿润地区也可能出现水资源短缺问题,如我国云贵地区和新加坡。

一般而言,各地区的水量支出(主要是生产、生活用水)超过水量收入(主要是降水)时,就会出现水资源短缺(水危机)问题,其解决措施通常有开源(如跨流域调水)和节流(如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两大方面。

25.火山、地震并非只有弊
火山地震并非百害而无一利,如火山喷出的火山灰往往能形成肥沃的土壤。

地震波可以用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等。

26.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
人口流动是指未改变定居地的人口移动,如民工流动、旅游活动等。

人口迁移是指一定时期内人的居住地发生变动。

二者的区别表现在是否有较长时间的居住地变动。

27.人口增长率降低不等于人口数量减少
人口增长率降低说明人口增长速度减缓。

一般情况下,当人口增长率由正值变为0时,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人口增长率为负值时,人口数量才减少。

28.城市化水平高低与城市化速度快慢
城市化水平主要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城市化速度反映某一时间段城市化水平变化的大小。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而发展中国家虽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低于发达国家。

29.商业中心并非都分布在市中心
根据市场最优的原则,商业中心往往位于城市中心地区,但并非城市中心地区都为商业区,如北京的市中心是行政区。

30.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
城市化: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的不同阶段。

郊区城市化:指城市附近的郊区转变为城区的过程,是郊区从以第一产业为主向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的转变过程。

逆城市化:指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迁移,城市中心区衰败,即出现“空心化”现象。

再城市化:是针对逆城市化而言的,指因发生逆城市化而衰败的城市中心区再度城市化的过程。

31.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
主要区位因素:指某一区域某种农业发展所必需的所有因素,要求分析主要区位因素,即要求完整列出某地农业发展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政策、科技、劳动力、市场、交通等。

主导因素: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如果没有这种因素,就不会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

例如,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是在特有的地形(地势低洼)条件下形成的,因此地形是其发展的主导因素。

限制性因素:农业生产需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某一地区其他条件都能得到满足,唯有某一条件不能得到满足,这个缺乏的条件就成为该地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若这个条件得到满足,则该条件往往成为当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

例如,我国西北地区光照热量等条件优越,但缺少水资源,因此水资源就成为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而塔里木河流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有冰雪融水或河流灌溉,水源就成为当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

32.人类对自然因素的利用、改造
人类对自然因素的利用、改造,前提是不违反自然规律。

温室大棚农业一般出现在纬度较高的地区;热带地区因为热量非常丰富,一般不会发展温室大棚农业。

梯田一般适合布局在坡度比较小的山区,并不是所有山区都可以通过修建梯田来改造自然条件。

33.立体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循环农业
立体农业:利用生物间的相互关系,兴利避害,为了充分利用空间把不同生物种群组合起来,多物种共存、多层次配置、多级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的立体种植、多级能量物质循环利用的立体种植、立体养殖农业经营模式。

生态农业:按照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

将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良性循环,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观光农业:广泛利用城市郊区的空间、农业的自然资源和乡村民俗风情及乡村文化等条件,通过合理规划、设计、施工,建立具有农业生产、生态、生活于一体的农业区域。

观光农业伴随全球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

循环农业:在农作系统中推进各种农业资源往复多层与高效流动的活动,以此实现节能减排与增收的目的,同时促进现代农业和农村的持续发展。

34.不是所有国家的季风水田农业商品率、机械化水平都低
季风水田农业一般属于自给农业,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但并不是所有国家的季风水田农业商品率、机械化水平都低,如泰国的季风水田农业商品率较高,日本的季风水田农业小型机械化水平较高。

35.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只要能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市场导向型工业也可以靠近原料产地,如高档家具厂;原料导向型工业也可以靠近市场,如北京、上海附近的牛奶生产企业。

36.工业联系、工业集聚与工业分散
工业联系是指若干工业企业之间存在的关系,包括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和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

工业集聚是指若干工业企业或同类生产企业集中于一定地域。

工业分散是指工业企业、工业点等散布于一定地域。

工业的集聚与分散都是工业在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地理分布上的相对状况,是工业布局空间特征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

37.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因人类活动而产生,但并不是所有的人类活动都会产生环境问题,只有当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时才会产生环境问题,追求经济增长与环境问题的产生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但并非存在必然的联系。

如果人类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则可以有效避免环境问题的产生。

经济发展可能会带来环境问期,但是不能为了保护环境而不发展经济。

38.新工业区并不等同于高新技术产业区
新工业区有多种类型,其中两种最典型:
(1)新发展起来的以传统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如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主要特点是通过专业分工和团结协作将众多中小型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

(2)以高新技术为龙头发展起来的新工业区,如德国南部地区、美国“硅谷”、日本“硅岛”等,这些地区逐步发展成为以电子、宇航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39.产业并不仅仅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转移
产业转移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对外直接投资,设立营销网络、建厂、设立研发机构等,其中设立研发机构是产业转移的高级形式。

一般而育,发达国家或地区到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投资建厂,主要是为了利用当地劳动力廉价和地价便宜的优势,同时又能占领当地市场,减少产品运输费用。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到发达国家或地区投资建厂,则主要是为了利用发达国家的技术、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

40.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与全球定位系统
遥感主要是利用传感器获取信息,例重于监测、获取信息;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地理信息的处理和分析系统,侧重于信息管理、查询与分析;全球定位系统是利用卫星来定位和导航,其功能侧重于定位、导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