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b制备工艺的研究

合集下载

InSb晶片湿法化学刻蚀研究

InSb晶片湿法化学刻蚀研究
通过 实验 , 绍 一种 湿法 刻蚀 工 艺 , 以较 好解 决上 述 问题 。 介 可 关 键词 : 外探 测器 ; 红 焦平 面 ; 湿法 刻蚀 ; 化铟 锑
中图分 类号 : N 0 . 3 T 34 2 文 献标 识码 : A
W e c i g n fI Sb Fo c lPl ne Ar a s
poes a o f m l( 1 r s w s t r a 2x c g sl o m)fa r pt rigi g r a F A dvcs ar ai . et e a enn l ef t P eie f i t n u t na o r m bc o
Ke r s if ae e e t r f c lp a e ar y w tec ig;n b y wo d :nr r d d tc o ;o a l n r ; e t h n I S a
A bsr c I h spa rt r e dfee he c y t ms h v e n sude o m e tt e r q r me s o o tnu u l t a t:n t i pe h e i r ntc mi a s se a e b e t id t e h e uie nt fc n i o sy l
防御 计 划 和 重 要 新 型 武 器 系 统 ,0 8×24 24 08规 格 1 m 中心距 的 IS P 5 nbF A也 已经 达 到 实 用 化 水 平 。
随着 大格 式器 件发 展 , 芯片 总 面积不 断增 加 , 像元 尺
Df s ncnrl de h 而 把 刻 蚀 速 度 受 控 于 反 应 iui —ot l t , f o oe c 物 与 晶片化 学 反应 速 度 的刻 蚀称 为 R atnl t eco—mid i i e e h iui —otl de h刻 蚀 速 度 对 刻蚀 液 的 t 。Df s ncnr l t c f o oe c 流 动速度 高度敏 感 , 而要 想 在 大 面积 晶片 表 面 实 现 刻蚀 液 的均 匀流 动 显 然 是 十 分 困 难 的 , 以 这 种类 所 型 的刻蚀 均 匀性 和 重 复 性 较 差 , 般 不 用 于 芯 片 的 一 加工 工艺 。R atnl t t eci —midec 般 受 刻 蚀液 流动 o i e h一

线性正磁电阻材料硒化银的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

线性正磁电阻材料硒化银的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线性正磁电阻材料硒化银的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姓名:李丽娟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凝聚态物理指导教师:杨凤霞20090501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摘 要自掺杂非化学计量比的硒化银和碲化银材料(简称硫族银化物材料)在较宽的温度范围(1K-300K )和超宽的磁场范围(1mT~60T )具有大的正线性磁电阻效应(LMR ),且脉冲磁场直到60T ,其LMR 仍未达到饱和,这种奇异的线性磁电阻效应因其巨大的应用价值已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本文首次采用两步合成法成功地制备出完全化学计量比及非化学计量比的硒化银(2g e 0A S δδ≥+())晶体,分析了硒化银晶体的物相、微结构及形貌,探究了两步合成法制备硒化银晶体的最佳工艺条件,并研究了晶体的物理性能。

本文通过改变化学反应方程式中Se 的配比,利用室温合成法得到含不同过量银的硒化银纳米颗粒,然后通过固相合成法制备出晶体。

XRD 和SEM 分析结果表明,室温合成法中,反应时间为10h 时,可得到高纯的正交α相硒化银纳米颗粒;固相合成法中,温度为500℃时,可烧结出结晶完全的硒化银晶体,流通的氩气氛烧结及粉体预热处理工艺均可有效提高晶体的致密度。

采用XRD 和SEM 对制备出的硒化银晶体进行微观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Se 配比的降低(≥75%),2g e A S δ+晶体中过量银的含量逐渐增多,其存在形式也由小微粒逐渐转变为纳米级的团聚体,同时,硒化银晶体的晶粒尺寸也逐渐减小。

此外,e g 2S A δ+晶体中的过量银呈现出略显规则的链条式排列镶嵌在2g e A S 母体中,链条的方向也基本一致。

最后,采用多种测试手段,对硒化银晶体的物理性能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硒化银晶体为n 型半导体,其禁带宽度约1.56~1.97eV ,为窄禁带半导体,其中,非化学计量比硒化银的禁带宽度值略高;晶体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105K~293K ),先增大后减小,与杂质半导体的阻温特性一致;晶体具有正线性磁电阻效应,其中室温及1.73T 下的磁电阻值可达10%,并且Se 配比越低(≥75%),e g 2S A δ+晶体的磁电阻效应越明显,其临界磁场值越小。

InSb红外焦平面器件台面刻蚀工艺研究-激光与红外

InSb红外焦平面器件台面刻蚀工艺研究-激光与红外


n S b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发展, 焦平面阵列规 随着 I 格越来越大, 象元尺寸和间距越来越小, 台面图形精 确刻蚀成型成为制备大面阵探测器芯片的首要问 题
[ 3 ]
。传统的湿法腐蚀工艺由于各向同性导致横
向钻蚀严重, 同时其均匀性也较差, 难以满足大规格 探测器制备需求, 而干法刻蚀各向异性程度高、 大面 积均匀性好, 能够较好的控制刻蚀线宽, 因此成为大 面阵凝视探测器制备过程中台面刻蚀成型的必备解 决手段。
作者简介: 谭㊀振( 1 9 8 4- ) , 男, 工程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红外探测器芯片制备。E m a i l : t a n z h e n 8 4 0 2 @1 2 6 c o m 收稿日期: 2 0 1 5 0 6 0 9
激 光 与 红 外㊀N o . 1 ㊀2 0 1 6 ㊀㊀㊀㊀㊀㊀谭㊀振等㊀I n S b 红外焦平面器件台面刻蚀工艺研究
第4 6卷㊀ 第 1期㊀ 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激 光 与 红 外 ㊀2 0 1 6年 1月㊀㊀㊀ ㊀ 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L A S E R ㊀& ㊀I N F R A R E D
V o l . 4 6 , N o . 1 J a n u a r y , 2 0 1 6
1 0 0 1 5 0 7 8 ( 2 0 1 6 ) 0 1 0 0 7 2 0 4 ㊀㊀文章编号:
S t u d yo f me s ae t c h i n gf o rI n S bi n f r a r e df o c a l p l a n ea r r a y s
T A NZ h e n , K A N GZ h e , L I H a i y a n
( N o r t hC h i n aR e s e a r c hI n s t i t u t eo f E l e c t r o o p t i c s , B e i j n g 1 0 0 0 1 5 ,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A s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 w e t e t c h i n go f I n S bh a s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 i s o t r o p y , t h e r ei sh e a v yp i x e l u n d e r e t c h , w h i c hd e c r e a s e s t h ef i l l f a c t o r a n dl i m i t s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l a r g ef o r m a t i n f r a r e df o c a l p l a n ea r r a y I nt h i sp a p e r , B C l A r a r ec h o s e na s e t c hg a s , a n dt h ee f f e c t so f g a sr a t i o , w o r k i n gp r e s s u r e , R Fp o w e r a n dI C Pp o w e r o ne t c h i n g 3/ e f f e c t a r es t u d i e db a s e do nI C Pt e c h n o l o g y T h ed r ye t c h i n gt e c h n i q u ei s o b t a i n e df o r I n S bF P Af a b r i c a t i o n K e yw o r d s : I C P ; I n S b ; m e s ae t c h ; e t c hr a t e ; e t c h i n gm o r p h o l o g y

两种氧化方法对InSb探测器钝化效果的研究

两种氧化方法对InSb探测器钝化效果的研究
中图分 类号 : T N2 1 文献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7 — 2 2 7 6 ( 2 0 1 3 ) 0 7 — 1 8 1 5 — 0 4
Pa s s i v a t i o n o f I n S b d e t e c t o r wi t h t wo o x i d e me t ho d
第4 2卷 第 7期
Vo 1 . 4 2 NO . 7
红 外 与 激 光 工程
I n f r a r e d a n d La s e r En g i I
2 0 1 3年 7月
J u1 . 2 0 1 3
两 种 氧化 方 法对 I n S b探 测 器 钝 化 效 果 的 研 究
2x1 0 c m 一,a nd t h e l a t t e r wa s 1 . 5  ̄1 0 c m ~.Af te r a g e i n g e x p e im e r n t ,whe n i n v e r s i o n bi a s wa s 1 V ,t he c h a ng e r a t e o f l e a k c u r r e n t r a i t o o f he t f o r me r wa s o n l y 5 0% o f t h e l a t t e r ,wh i l e t he p ho t o c u r r e n t o f d e t e c t o r s wi h b t o h m e t ho t d s i n c r e a s e , wh i c h wa s p os s i b l e r e l a t e d t o p h o t o s e n s i iv t e a re a s e x p ns a i o n. Th e a n o d i c o x i d e p a s s i v a t i o n o f d e t e c t o r h a d t h e t h r e e a d v nt a a g e o f t he p r o c e s s c o n t r o l ,t he f a b ic r a t e u n i f o r mi t y a n d he t s t a b i l i t y o f i n t e r f a c e s t a t e. Ke y wo r d s :I n S b; i n f r re a d d e t e c t o r ; p a s s i v a t i o n; a n o d i c o x i d e; P h o t o —  ̄o me Mi s s i l e Ac a d e my , L u o y a n g 4 7 1 0 0 9 , Ch i n a )

InSb晶片清洗研究

InSb晶片清洗研究
a nd or t i tr q r m en sa eputf r m e s rc e uie t r o war t hequal y oft ur a eofI d o t i hes f c nSb wafr .H o e r va i t es w ve , rous
ZHAO a YU Ze g h i CHENG P n Ch o, n — u , eg
( rh C iaReerhIsi t f lcr—p i , e n 1 0 1 , hn ) Not hn sac n t ueo etoo t s B r g 0 0 5 C ia t E c i
0 引 言
IS n b是 一 种 I V族 化 合 物 半 导 体 材 料 , I I 它 具 有 电 子 迁 移 率 极 高 、禁 带 宽 度 小 和 电 子 有 效 质 量 很 小 等 独特 的 半 导 体 性 质 [ ,因 而 在 红 外 探 测 、大 面 积 红 外 焦 平 面 阵 列 探 测 器 以 及 霍
r u hn s f n b wa s si h l . o g e s o S  ̄r l ty I g Ke y wor : I S M e a o i ;S 1 pa t ce sz fs r a e r u h e so u f c ds n b; g s n c C一 : r i l i e o u f c ; o g n s fs r a e
Abs r c : W ih t e r p d d v l p n ft e f b i a i n t c o o y o f a e t c i e ie , ta t t h a i e eo me t o h a r c to e hn l g f n r r d de e tng d v c s mo e i r

电解精炼制备高纯铟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电解精炼制备高纯铟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2020年·174·矿产综合利用Multipurpose Utiliz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电解精炼制备高纯铟的电化学行为研究陈丽诗,伍美珍,雷云,卢兴伟(云南锡业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研发中心,云南 昆明 650000)摘要:考察了铟电解精炼中铟离子浓度以及氯化钠浓度对铟电解的电化学行为影响,并运用X 射线衍射(XRD )、X 射线能谱仪(EDS )分析了阳极异常产物。

结果表明,当铟离子浓度为70 ~80 g/L 、NaCl 浓度为100 g/L 、电解液pH 值为2~2.5、电流密度为55 A/m 2时,经辉光放电质谱(GD-MS )检测分析得铟的主含量达到99.9997%以上,各杂质均达到5N 高纯铟YS/T 264-2012的标准。

当铟离子浓度大于100 g/L 时,阳极铟在溶解时有少量以In+的形式进入溶液,在阳极板上发生歧化反应生成黑色海绵铟;同时阳极板上析出的白色物质主要为InOHSO 4 (H 2O)2,由于In 3+浓度过高水解沉淀析出,使电解液条件恶化阴极产品质量不达标。

关键词:高纯铟; 电解精炼; 异常行为; 电化学行为doi:10.3969/j.issn.1000-6532.2020.03.030中图分类号:TD98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532(2020)03-0174-06收稿日期:2019-02-27;改回日期:2019-03-25作者简介:陈丽诗(1992-),女,助理工程师,主要丛事稀有金属材料研究。

1 前 言高纯度铟广泛用于铜铟镓硒(GIGS )太阳能薄膜电池以及AIIIBV 型的金属化合物磷化铟(InP )、砷化铟(InAs )、锑化铟(InSb )等半导体材料的制备[1-3]。

随着GIGS 太阳能薄膜电池以及半导体材料行业的快速发展,高纯铟的需求越来越大。

高纯铟材料要求达到99.999%(5N ),甚至达到99.9999%(6N )以上[4],其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电解精炼法、真空蒸馏法、区域熔炼等,其中电解精炼法是工业上制备5N 高纯铟最常用的方法[5,7]。

InSb中Be离子注入成结研究

InSb中Be离子注入成结研究
第4 2卷 第 2期
21 02年 2月
激 光 与 红 外
LAS ER & I . 2, o 2 F bu r 2 1 e r a y, 0 2
文 章 编 号 :0 15 7 (0 2 0 -110 10 -0 8 2 1 )20 6 - 4
c re t e st s2 4 × 1 A c u r n n i i .1 d y 0一 / m a t一0 V a d 3 9 × 1 A c .1 n . 0一 / m a t一 1 V. h A p o u ti . 9 × T e R0 r d c s 1 8
1 l c . h hp wa o d d i t h tlsr cu e a d tse . t l cr — p ia e o ma c es t e p o u - 0 l m T e c i s la e no te mea t t r n e td I e e t o t lp r r n e me t h r d c u s o c f
作者简介 : 杜红燕 ( 94一) 女 , 1 6 , 高级工 程师 , 要从 事红外 探 主
测器的研究和生产。 收 稿 日期 :0 1 81 ; 订 日期 :0 1 92 2 1 - ・5 修 0 2 1 - -5 0
控制 注入 杂 质 的浓 度 、 布和结 深 , 分 因而 可在 较 大面 积 上获得 均 匀 的掺 杂 层 。其 次 , 子 注 入 的 杂 质分 离 布准直 陛好 ( 即横 向扩展小 ) 合制作平 面结 , 了 适 避免
工艺 中消 除 。也 有 报 道 用 固相 外 延 重 新 生 长 多 晶
IS n b光伏 探测 器 是 3~ m 波段 重 要 的 红 外 5I x 探测 器 ,N结 是光 伏 探 测 器 的 核 心 和基 础 , IS P 在 nb 中离 子 注入 和热 扩散 是 两种 最 常 用 的成 结 手 段 , 相 比于热扩 散 离子 注入 的 主要 优 点首 先是 它 可 以精 确

InSb薄膜分子束外延技术研究

InSb薄膜分子束外延技术研究

InSb薄膜分子束外延技术研究刘铭;程鹏;肖钰;折伟林;尚林涛;巩锋;周立庆【摘要】InSb材料由于其优异的光电性能,一直是军事领域重要的红外探测器材料.而高温工作是InSb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开发分子束外延InSb材料是实现高温工作的基础.本文采用分子束外延工艺生长获得了高质量的InSb薄膜,通过金相显微镜、X射线双晶衍射仪、原子力显微镜、SEM和EDX等检测手段对InSb外延膜进行表面缺陷、晶体质量表征和分析,并采用标准的InSb器件工艺制备128×128焦平面探测器芯片进行材料的验证,结果表明该材料性能可以满足制备高性能器件的要求.【期刊名称】《激光与红外》【年(卷),期】2013(043)011【总页数】4页(P1256-1259)【关键词】InSb外延膜;分子束外延;晶体质量;128×128【作者】刘铭;程鹏;肖钰;折伟林;尚林涛;巩锋;周立庆【作者单位】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15;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15;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15;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15;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15;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15;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213第三代的红外探测器逐渐向高性能低成本方向发展,具体可以概括为:高分辨(大面阵和小像元)、先进的读出电路技术(数字化)、高工作温度(>77K)、高空间均匀性、高稳定性、多光谱。

其中实现高温工作红外探测器是第三代红外探测器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1]。

为了提高InSb红外探测器的工作温度,国外已经发展的多种结构的MBE外延型InSb探测器,在InSb衬底上同质外延InSb薄膜,外延薄膜InSb型探测器器件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InSb衬底上外延p+-n--n+结构材料,这样设计(通过控制掺杂浓度和厚度),使吸收区可以达到最高量子效率和最小暗电流[2]。

InSb制备工艺的研究

InSb制备工艺的研究

InSb制备工艺的研究Ⅲ-Ⅴ族化合物半导体是由周期表中ⅢA和ⅤA族元素化合而成。

自从1952年H.Wellker研究了它们的半导体性质以后,50多年来,由于它们独特的能带结构与性质,获得很大的发展,目前在微波与光器件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In 的化合物,一般都具有较大的电子迁移率,可用来做霍尔器件。

InSb是研究的比较成熟的化合物半导体材料之一,它的禁带宽度仅有0.18eV,可用于红外光电器件和超低温下工作的半导体器件。

由于InSb材料具有较高的室温电子迁移率和较小的禁带宽度,在电场作用下具有优异的电子输运性能,是制作3~5μm 红外探测器和成像系统的重要材料。

另外,InSb及其合金的光发射与一些主要气体如CO、CO2等的基本吸收线相匹配,因而也可使用InSb基发光器件和探测器件制成气体传感系统。

近年来,通过在硅基上生长高性能的InSb结构,充分利用硅基材料与InSb材料的优点,实现了功能器件和电路的融合,颇具工程价值而成为纳米尺度器件发展的重要方向。

InSb薄膜是一种III-VI族化合物半导体薄膜,是目前电子迁移率最高的一种薄膜半导体材料,用该薄膜制做的InSb霍尔元件是磁敏传感元件中灵敏度最高的,也是磁敏传感元件中用量最大的一种。

主要用于电脑、录像机、VCD、DVD、汽车、散热风扇等产品中的无刷直流电机上。

同时,半导体磁阻型传感器广泛应用于自动控制、测量等领域,如转速传感器,电流传感器,位置传感器和图像识别传感器等,而高灵敏度半导体磁阻元件是这种磁阻传感器的核心部件。

因此,具有较高电子迁移率和良好的磁阻特性的InSb薄膜已成为制作半导体磁阻型传感器的关键,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

目前,InSb薄膜的制备方法有真空蒸镀法(包括闪蒸法)、分子束外延法(MBE)、有机金属外延法(MOCVD)、磁控溅射法、电子束蒸镀法、离子束薄膜淀积技术等。

其中真空蒸镀法是国内外运用最广泛也最具代表性的方法。

InSb红外探测器芯片金丝引线键合工艺研究

InSb红外探测器芯片金丝引线键合工艺研究
朱炳金 , 林 磊, 宋开 臣, 王 晶 ( 中国空 空导弹研 究 院 , 河南 洛阳 4 7 1 0 0 9 )
摘 要 :I n S b红外探 测 器芯 片镀 金焊 盘与 外部 管脚 的引线键 合质 量直接 决 定着 光 电信 号输 出的可 靠 性, 对 于 引线键合 质 量 来说 , 超声 功率 、 键 合压 力 、 键 合 时 间是 最主要 的 工艺参 数 。从 实际应 用 出发 ,
I nS b i n f r a r e d d e t e c t o r c hi p g o l d wi r e b o nd i n g p r o c e s s s t ud y
Z h u B i n g j i n , L i n L e i , S o n g K a i c h e n , Wa n g J i n g
p ra a me t e r s me e t i n g I n S b c h i p g o l d wi r e b o n d i n g q ua l i t y r e q u i r e me n t s we r e o b t a i n e d.Th i s s t u d y h a s l a i d a s o l i d f o u n d a t i o n or f t h e I n S b c h i p wi r e b o n d i n g r e l i a b i l i t y. Ke y wo r d s :wi r e b o n d i n g; u l t r a s o n i c p o we r ; b o n d i n g f o r c e; b o n d i n g t i me
s o l d e r d i r e c t l y d e t e r mi n e s t he r e l i a b i l i t y o f t h e o p t i c a l s i g n a l o u t p u t .U l t r a s o n i c p o we r ,b o n d i n g t i me a n d

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之衬底制备

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之衬底制备

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之衬底制备集成电路的制造技术是由分离器件的制造技术发展起来的,从制造工艺上看,两种工艺流程中绝大多数制造工艺是相通的,但集成电路制造技术中包含了分离器件制造所没有的特殊工艺。

综观其发展历程,由四十年代末的合金工艺原理到五十年代初的合金扩散工艺原理,又由于硅平面工艺的出现而发展为硅平面工艺原理、继而发展为硅外延平面工艺原理,硅外延平面工艺是集成电路制造的基础工艺。

现代大规模至甚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包括很多种基本的单项工艺,如掺杂技术、光刻技术(制版技术)、电极制造技术等。

其中,在整个的制造流程中,衬底材料和衬底制备是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的基础。

目前用于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材料主要有元素半导体(如Si、Ge)和化合物半导体(如GaAs、InSb)下面以硅材料为例来说明衬底制备中的具体流程。

首先,由多晶硅制备出单晶硅,单晶硅的制备可以由直拉法(克洛斯基(CZ)法)生长来获得;具体步骤如下:1.引晶:当温度稳定时,可将籽晶与熔体接触。

此时要控制好温度,当籽晶与熔体液面接触,浸润良好时,可开始缓慢提拉,随着籽晶上升硅在籽晶头部结晶,这一步骤叫“引晶”,又称“下种”。

2.缩颈:“缩颈”是指在引晶后略为降低温度,提高拉速,拉一段直径比籽晶细的部分。

其目的是排除接触不良引起的多晶和尽量消除籽晶内原有位错的延伸。

颈一般要长于20mm3.放肩:缩颈工艺完成后,略降低温度,让晶体逐渐长大到所需的直径为止。

这称为“放肩”。

在放肩时可判别晶体是否是单晶,否则要将其熔掉重新引晶。

单晶体外形上的特征—棱的出现可帮助我们判别,<111>方向应有对称三条棱,<100>方向有对称的四条棱。

4.等径生长:当晶体直径到达所需尺寸后,提高拉速,使晶体直径不再增大,称为收肩。

收肩后保持晶体直径不变,就是等径生长。

此时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拉速不变。

5.收晶:晶体生长所需长度后,拉速不变,升高熔体温度或熔体温度不变,加快拉速,使晶体脱离熔体液面。

溅射法制备InSb薄膜工艺探索_In的氧化及热处理保护

溅射法制备InSb薄膜工艺探索_In的氧化及热处理保护

In 50183
Sb 48157
由表 2 可见 ,在保护膜材料纯度保证的前提下 ,热 处理前后的 InSb 薄膜中元素的配比不发生变化 ,且未 引入杂质 ,起到了保护作用 。
此外 ,保护膜制备前的 InSb 的表面清洁状况及保 护膜的制备工艺条件影响保护效果 。
3 结论
通过所述实验方案 ,解决了溅射制备 InSb 薄膜工 艺中的两个难点问题 :成膜过程中 In 的氧化及热处理 中膜的保护 ,从而为制备高性能的 InSb 薄膜打下了良 好的基础 。
ment proces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have been taken t he electronic scope measurement and Auger electronic spectrum
analysis. And t he results indicate t hat we can get better effect if we well control t he technique condition.
图 1 氩气净化系统
海绵钛呈多孔状 ,是较好的吸气剂 。其净化氩气 的机理是在高温下与氧发生反应 ,从而除去气体中的 残余氧 。实验中海绵钛一定要纯 ,否则 ,在高温下它会 挥发出 Cl2 等杂质气体 。这样 ,不但起不到净化效果 , 反而会引入其他杂质 。另外 ,海绵钛长时间地暴露在 空气中 ,会吸收大量的水汽和其他气体 。高温下 ,吸收 的水汽不但会解吸出来加重氩气的污染 ,使 In 氧化加 剧 ,而且还会与钛发生反应 ,使钛丧失净化能力 。实验 中也发现 ,新换的海绵钛 ,使用几次后就失去净化能 力 ,且在后续管道中发现有水滴凝结 。
易被氧化 ,从而使制得的膜失效 。

InSb薄膜分子束外延技术研究

InSb薄膜分子束外延技术研究
第4 3卷 第 1 1 期
2S ER & I NFRARED
Vo 1 . 43, No. 1 1 No v e mbe r , 2 01 3
文章编号 : 1 0 0 1 — 5 0 7 8 ( 2 0 1 3 ) 1 1 — 1 2 5 6 - 0 4
f r a r e d d e t e c t o r ma t e r i a l s i n t h e f i e l d o f m i l i t a r y .H i g h o p e r a t i n g t e m p e r a t u r e( HO T )F P A s i s a n i m p o t r a n t d i r e c t i o n
f o r I nf ra r e d de t e c t o r d e v e l o p me n t , a n d t h e d e v e l o pme n t o f mo l e c u l a r be a m e pi t a x y I n Sb ma t e r i a l c a n a c hi e v e h i g h— t en— p e r a t ur e wo r k . Hi g h — qu a l i t y I nS b t h i n il f m g r o wt h b y mo l e c u l ar b e a m e pi t a x y i s pr e s e n t e d,a nd t h e I n Sb e pi t a xi a l il f m’ S c ys r t a l q ua l i t y 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 a n d s ur fa c e d e f e c t s a r e a na l y z e d b y u s i ng op t i c a l mi c r o s c o p y, d o u bl e — c r y s t a l

锑化铟晶体材料的发展及应用

锑化铟晶体材料的发展及应用

第49卷第12期人工晶体学报Vol.49No.12 2020年12月JOURNAL OF SYNTHETIC CRYSTALS December,2020锑化铟晶体材料的发展及应用柏伟,赵超,刘铭(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15)摘要:锑化铟(InSb)晶体材料自发现伊始,基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优良的工艺兼容性,成为了半导体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

近几十年来,由于其在红外探测领域的应用前景,更是深受国内外研究机构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技术发展迅速。

目前,InSb晶体材料作为制备高性能中波红外探测器的首选材料,应用前景和商业需求巨大,基于InSb晶体材料的红外探测器的快速发展更是大大提升了红外系统的性能,促进了红外技术在军民领域的广泛应用。

本文主要介绍了InSb晶体材料的性质,梳理了国内外各公司及研究机构关于InSb晶体材料的研究进展,以及其在红外探测领域的应用情况,对其发展前景和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锑化铟晶体;半导体;红外探测器;发展;应用中图分类号:TN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85X(2020)12-2230-14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InSb CrystalBAI Wei,ZHAO Chao,LIU Ming(North China Research Institute of Electro-Optics,Beijing100015,China)Abstract:Indium antimonide(InSb)crystal has became a hot spot in the field of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due to its uniqu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excellent process compatibility since it is discovered.In recent years,as its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the field of infrared detection,it is widely concerned and valued by many research institution all over the world, and the technology has developed rapidly.At present,InSb crystal is the first choice for the preparation of high-performance medium wave infrared detector,which has great application prospect and commercial demand.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rared detector based on InSb crystal have greatly improve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infrared system and it promoted the infrared technology wide application in military and civil fields.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 the properties of InSb crystal and summarize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InSb crystal at home and abroad,as well as its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 of infrared detection.Finally,the prospect and trend of its development is prospected.Key words:InSb crystal;semiconductor;infrared detector;development;application0引言锑化铟(InSb)作为一种皿-V族二元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物理化学性质稳定、工艺兼容性优良,自发现伊始,便成了半导体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

锑化铟 标准

锑化铟 标准

锑化铟(InSb)是一种研究得较早、较深入的Ⅲ-Ⅴ族半导体材料。

其晶体呈银色、质脆,为闪锌矿结构,晶格常数为6.48Å(也有资料提到晶格常数为6.479Å),密度为5.76克/厘米³,熔点为535℃。

室温下,其禁带宽度为0.17电子伏(也有资料提到为0.18电子伏),而低温(80开尔文)工作时的禁带宽度为0.233电子伏。

锑化铟的电子迁移率高达7800cm²/V·s,是一种直接带隙材料,其响应截止波长为5.3微米,正好适合3~5微米中波红外辐射信号的探测。

因此,锑化铟可用来制作红外探测器、光磁探测器和Hall器件等。

其高电子迁移率使得它成为良好的红外探测器件、霍耳器件、磁阻器件的衬底材料。

至于锑化铟的“标准”,这可能涉及多个方面,如制备方法、纯度要求、性能参数等。

具体的标准可能因应用领域、生产厂家或行业标准而异。

如果需要了解锑化铟在某个特定领域或应用中的标准,建议查阅相关的行业规范、技术文档或联系相关专家进行咨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Sb制备工艺的研究
Ⅲ-Ⅴ族化合物半导体是由周期表中ⅢA和ⅤA族元素化合而成。

自从1952年H.Wellker研究了它们的半导体性质以后,50多年来,由于它们独特的能带结构与性质,获得很大的发展,目前在微波与光器件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In 的化合物,一般都具有较大的电子迁移率,可用来做霍尔器件。

InSb是研究的比较成熟的化合物半导体材料之一,它的禁带宽度仅有0.18eV,可用于红外光电器件和超低温下工作的半导体器件。

由于InSb材料具有较高的室温电子迁移率和较小的禁带宽度,在电场作用下具有优异的电子输运性能,是制作3~5μm 红外探测器和成像系统的重要材料。

另外,InSb及其合金的光发射与一些主要气体如CO、CO2等的基本吸收线相匹配,因而也可使用InSb基发光器件和探测器件制成气体传感系统。

近年来,通过在硅基上生长高性能的InSb结构,充分利用硅基材料与InSb材料的优点,实现了功能器件和电路的融合,颇具工程价值而成为纳米尺度器件发展的重要方向。

InSb薄膜是一种III-VI族化合物半导体薄膜,是目前电子迁移率最高的一
种薄膜半导体材料,用该薄膜制做的InSb霍尔元件是磁敏传感元件中灵敏度最
高的,也是磁敏传感元件中用量最大的一种。

主要用于电脑、录像机、VCD、DVD、
汽车、散热风扇等产品中的无刷直流电机上。

同时,半导体磁阻型传感器广泛应
用于自动控制、测量等领域,如转速传感器,电流传感器,位置传感器和图像识别
传感器等,而高灵敏度半导体磁阻元件是这种磁阻传感器的核心部件。

因此,具有
较高电子迁移率和良好的磁阻特性的InSb薄膜已成为制作半导体磁阻型传感器
的关键,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

目前,InSb薄膜的制备方法有真空蒸镀法(包括闪蒸法)、分子束外延法(MBE)、有机金属外延法(MOCVD)、磁控溅射法、电子束蒸镀法、离子束薄膜淀积技术等。

其中真空蒸镀法是国内外运用最广泛也最具代表性的方法。

利用真空镀膜技
术,可以实现玻璃基片上制得电子迁移率为40000cm2/V.S的InSb薄膜;在氮气、
氦气等保护性气氛下,通过对InSb薄膜的两个阶段的热处理过程可以获得电子
迁移率为40000cm2/V.S的InSb薄膜,利用真空下氩气保护液相重结晶的方法对
InSb薄膜进行热处理,可以使电子迁移率提高到4.47×104cm2/V.s。

目前的InSb薄膜工艺技术研究解决了用In、Sb单质蒸镀工艺,在磁性和非磁性基底上替代InSb单晶蒸镀制作多晶膜的工艺技术,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成品率。

工艺采用三温区法,控制两个蒸发源和基底的温度,使成膜后Sb的分子浓度较低,即处于富In状态。

在热处理过程的后半部分,由于共晶点的退化,会析出
In固相,因此得到InSb-In共晶体。

工艺还控制结晶条件和过程,使得析出的In 成为针状的排列而起到短路电极的作用,提高了灵敏度。

同时采用选择性湿法刻蚀工艺,特别是InSb-Au欧姆接触膜层的选择性刻蚀工艺制作电极,工艺成品率达到70%以上。

用该InSb薄膜开发的InSb霍尔元件已经大规模进行批量生产。

用热蒸镀或是溅射法制备的InSb薄膜,还存在大量的In、Sb两项单质,膜的晶粒尺寸很小,且为InSb、In、Sb各相的混合物。

为了提高InSb薄膜的电子迁移率,要对所制得的薄膜进行热处理。

热处理的温度非常关键,过去对InSb的热处理怕重熔后InSb的再次挥发,一般选择熔点下的某一温度。

目前的处理工艺是先将真空中蒸镀好的InSb薄膜表面氧化,使之表面形成一层In2O3钝化膜,用来保护InSb膜在热处理过程中不被氧化,并防止热处理过程中Sb的挥发;然后将氧化过的InSb薄膜置于管式加热炉内,在高于InSb熔点的某一温度范围内,在Ar等惰性气体保护性气氛下或是真空条件下对InSb薄膜进行熔融热处理,以便彻底改变蒸发过程中使InSb薄膜纵向分布不均匀而造成的富Sb、InSb、In多层结构,使之形成理想的InSb化合物多晶薄膜。

而且通过恰当的处理时间还可以使InSb的晶粒进一步长大,提高结晶性能,提高InSb薄膜的纯度,减小晶粒效应,从而提高其电子迁移率。

对InSb薄膜的表面形貌分析主要由能将微细物相放大成像的显微镜来完成。

目前一些显微镜,如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原子力显微镜(AFM)场离子显微镜(FIM)等都已达到原子分辨能力,可直接观察到InSb
表面原子的排列。

InSb薄膜成分分析包括测定其元素组成,化学态及元素的分布。

主要方法有俄歇电子能谱(AE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电子探针分析(EMA)、二次离子质谱等。

分析InSb薄膜的结构大多科研机构主要采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对薄膜的原子排列、晶胞大小、晶体取向、结晶对称性等进行分析。

InSb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质和应用的研究,在近几年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
和兴趣。

化合物半导体薄膜在理论上是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因为它涉及到结晶学、金相学和晶体结构等一系列理论问题。

同时薄膜的研究也给半导体器件的发展带来广阔的前途。

在国外,InSb薄膜是从70年代初开始研究的。

一些发达国家很重视该薄膜技术的研究。

特别是日本,他们成功地研究了InSb薄膜并用其制成了性能价格比最高的InSb霍尔元件,因而使得日本的磁敏元件水平代表了当今的国际水平。

他们生产的灵敏度最高,价格最低的InSb霍尔元件目前的国际市场中
几乎占垄断地位。

如日本旭化成公司1986年生产InSb薄膜霍尔元件1.7亿只,到1993年年产量达5亿只,它垄断了世界市场的60~70%的需求量。

我国已引进的记录仪、计算机外部设备、录像机等生产线,由于我们没有能力每年生产与之配套的数百万只性能先进、价格低廉的磁敏元件,所以只好全部依赖进口。

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首先研制出性能好,造价低的InSb薄膜。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从“七·五”、“八·五”以来对该InSb薄膜的制备技术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解决了制造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并成功地用该薄膜制造了薄膜型InSb霍尔元件。

InSb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质和应用的研究,在近几年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和兴趣。

化合物半导体薄膜在理论上是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在我国,台湾国立中山大学、沈阳仪器仪表工艺研究所、天津大学、浙江大学等单位对InSb薄膜的制备技术进行了比较系统和深入的研究,解决了薄膜制造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并成功的用该薄膜制造了薄膜型InSb磁阻型元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