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导学案三
部编版八下语文期中期末专题复习专题12小说阅读(复习指导)导学案
专题12 小说阅读小说的主要考点及解题方法一、小说的三要素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一)人物形象1.小说通过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人物、对话描写、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塑造典型形象,并且通过人物形象反映作品主题。
2.人物是小说最主要的构成要素,在小说中占中心地位。
3.人物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又叫细节描写)。
侧面描写指以他人言行来反映人物等(又叫侧面烘托)(1)神态描写:更好地表现人物性格、精神品质和内心世界。
(2)动作描写: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3)外貌描写:暗示人物身份、地位;表现人物经济状况和精神状况;表现人物性格;展示人物心理活动。
(4)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省去,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5)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4.主要人物的作用(1)考虑对情节的作用----对情节的推动作用。
人物性格发生了变化,情节是否发生了变化。
(2)考虑对主题的作用----对文章主题的作用,也就是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反映的社会现实和寄托的情感。
(3)考虑对社会的作用----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指导作用,以及分析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这也是作品的真正写作意图。
5.次要人物的作用(1)牵线搭桥,关联情节在一些小说中,主要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往往从次要人物的眼睛里看出来;对人物的感受、评论,往往从次要人物的嘴里说出来。
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融合到一起,推动情节发展。
他们主要担当特定的角色,起到一定的叙事作用。
(2)侧面衬托.....,个性鲜明侧面衬托,就是通过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来衬托主要人物。
(3)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很多小说中次要人物的出现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环境,起到了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
《走进小说天地》导学案共3篇
《走进小说天地》导学案共3篇《走进小说天地》导学案1《走进小说天地》导学案引言小说是一种用来传达故事和情节的文学形式,主要是通过描述人物、场景、情节等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态度。
读小说可以拓宽视野,增长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份《走进小说天地》导学案,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和理解小说。
一、背景介绍《走进小说天地》导学案是一份面向中学生的小说阅读教材。
该教材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小说阅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从而培养学生对小说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该教材重点介绍小说的构成要素、叙事技巧、人物塑造、主题分析等方面。
二、教材内容1.小说的构成要素小说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主题、情节、人物、环境和语言等。
学生需要了解每个要素的重要性和相互关系,从而理解小说的整体结构。
2.叙事技巧叙事技巧主要包括时间、叙述方式、人称、语气等方面。
学生需要学会运用这些技巧来表达和传达情感,增强小说的艺术性。
3.人物塑造人物塑造是小说中的重要元素,通过塑造人物的性格、形象和行动,作者可以向读者传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学生需要学会分析人物的性格和动机,理解人物在故事中的作用。
4.主题分析主题是小说的灵魂,在小说中包含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态度。
学生需要学会分析小说的主题,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和观点。
三、教材优点1.全面深入《走进小说天地》导学案从小说的构成要素、叙事技巧、人物塑造、主题分析等方面全面深入地介绍了小说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小说。
2.启发思维教材通过思考题和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对小说进行分析和思考,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思维能力。
3.注重实践教材注重实践,通过阅读篇章、分析案例、写作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体验小说文学的魅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
四、教材应用《走进小说天地》导学案适用于中学生阅读教育。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当的内容进行讲解和分析,通过个别辅导、小组讨论、集体展示等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高中语文《中国小说欣赏》学案第三单元 红楼梦含解析
《红楼梦》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曹雪芹的生平和《红楼梦》的成书过程.2.初读《红楼梦》,能复述《红楼梦》的故事梗概,了解《红楼梦》的基本思想。
3.培养阅读小说的兴趣,从优秀的小说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
学习重难点:1、了解《红楼梦》的基本思想。
2.培养阅读小说的兴趣,从优秀的小说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
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A级)1、《红楼梦》的地位《红楼梦》是世界文学名著,是中华民族文学的代表作。
她是世界文学中一颗最灿烂的明珠。
世界文学史上为一个作家专门成立的文学研究会只有两个:一个是红学会,一个是莎学会.可见她的影响之大。
研究《红楼梦》的学会遍布世界各地.中国有专门的学术杂志《<红楼梦〉研究》学刊。
中国清朝有谚语说:“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2、高鹗续书的功与过功劳:①将全书写完,使故事、人物有了完整的结果。
②依据原书线索,完成了宝黛爱情悲剧。
③部分章节和环境描写很精彩。
问题:①安排了贾府“兰桂齐芳,家道复初”的结局,违背了曹雪芹的创作原意,削弱了《红楼梦》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力量.②某些方面歪曲、损害了人物形象的和谐统一.如黛玉支持宝玉雪八股文。
3、当代续书作者当代影响最大的续书是作家张之续写的《红楼梦新补》,共三十回,依据曹雪芹留下来的后三十回提纲续写而成,但在语言、风格、诗词等方面不如高鹗的续写。
4、《红楼梦》的版本(1)抄本系统(脂评本)①甲戌本16回本(乾隆十九年)。
②己卯本41回加两个半回(乾隆二十四年).③庚辰本78回(乾隆二十五年,价值最大的版本)。
戚蓼生序本80 回。
研究《红楼梦》以抄本为主。
(2)印本系统①程甲本。
乾隆五十六,程伟元用排版印刷,高鹗补了四十回.②程乙本。
程伟元第二次排版印刷,高鹗加工润色.5、脂砚斋脂砚斋是何许人,姓什么?不得而知。
《哦,香雪》导学案
《哦,香雪》导学案【学习目标】1.梳理文本故事情节,分析香雪的形象特征及形象塑造手法。
2.品味细节描写,赏析环境描写,结合主要物象“自动铅笔盒”,探究本文主旨,挖掘香雪的青春价值美。
【学习过程】阅读文本、勾画重点学习活动一:自主学习,素养储备1.走近作者铁凝:女作家,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散文集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
《哦,香雪》、《玫瑰门》(长篇小说)、是铁凝的小说代表作,1982年发表短篇小说《哦,香雪》,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2.写作背景《哦,香雪》写于1982年,此时我国改革开放的大门已打开,人们迫切希望摆脱封闭、愚昧与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皱褶.()给.予()辗轧()轧钢()翘起()虔诚()粗糙()斟酌()()埋怨()嘟囔()震颤()凛冽()()窸窣()()胸脯()怂恿()()蠕动()学习活动二:初读文本,感受人物形象美任务一:阅读文本,圈画文中描写香雪的典型语句并据此分析香雪形象特征及塑造手法。
1.火车停留的一分钟对台儿庄的人们来说意味着失去了昔日的宁静,扰乱了少女们的心。
列举几个细节,说说火车开进深山以后,少女们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作者精心塑造了一群姑娘。
她们在火车经过台儿沟的一分钟里,尽情去发现一切新鲜事物,然而每个人的兴趣点又不尽相同。
请举例说明,作者通过哪些细节表现了香雪的与众不同。
3.小说的高潮部分是72——78段,当她一个人站在陌生的西山口时,她的内心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请找出对应的景物描写,简要分析其内心经历的一系列心理变化过程。
学习活动三:细读文本,探究主旨,思考青春价值学习活动四:表达与交流21世纪是处于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的时代,香雪的时代已然远去,但香雪的青春价值美穿越时空而历久弥新。
结合当今时代背景,谈一谈香雪的青春价值美给我们的人生启示。
【整体建构】【我的困惑】【拓展阅读】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文/铁凝那时的清晨我在冀中乡村,在无边的大地上常看雾的飘游、雾的散落。
高三小说阅读专题复习导学案:小说的情节和结构 .doc
小说的情节和结构一、学习目标1、了解小说情节结构的常见考点。
2、掌握解答情节结构思路体的技巧。
二、方法指导1、情节概念情节是小说三要素之一,是指小说中表现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
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有时还有序幕、尾声。
2、常见的情节安排技巧(或:小说中的叙事方式)【《凤凰台》174页相关知识】3、情节常见题型①概括情节,即用一句话或简明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方法:寻找线索,理清小说的结构,抓住场面。
②情节作用题,即分析小说中某一情节在全篇中的作用。
例如2011江苏卷《这是你的战争!》:文中第3节师生问答的内容,与上下文的人、事叙述有何关联?【情节常见的作用】: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③情节探究题,对小说的某一情节或多个情节进行探究。
例:分析小说情节详略安排的意图,如2011辽宁卷《怪人》凤凰台 236页学生 184页:小说为什么对马乌罗“烙牛”的具体过程不着一字?请概括说明。
方法:要从人物、前后情节、主题等方面探究。
4、结构常见题型文章结构是文章思路的具体体现。
①结构特色题,概括作品思路方面的特点,并分析其好处。
小说的结构(构思)特点主要有:巧于剪裁,截取生活的一个片段、一个场景;以小见大,尺水兴波;结尾新奇巧妙,出人意料等。
②结构探究题,如2010全国卷《保护人》《凤凰台》230页学生版179页: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报纸上的一段报道,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哪些作用?方法:要联系上下文情节,同时与人物、环境、主题等相结合考虑。
三、典型题目(一)面包(2010广东卷)《凤凰台》 254 教师版 201 学生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答:①妻子发现丈夫凌晨在厨房。
②妻子仔细观察后发现丈夫偷面包。
③厨房对话中,妻子没有揭穿丈夫的谎言。
④第二天妻子找借口把自己的面包匀给丈夫。
《梅岭三章》精品导学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
《梅岭三章》精品导学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梅岭三章》精品导学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1《梅岭三章》精品导学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梅岭三章》是中国当代文学大师鲁迅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这个小说的主题是对当时中国的农民及其生存现实的现实主义描写。
通过一个简短而震撼人心的故事,鲁迅把当时中国的农民描述得栩栩如生,富有细节和深层次的意义,而且他的主题仍然与今天的人们息息相关。
本文将给大家介绍一份《梅岭三章》精品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1.了解《梅岭三章》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理解鲁迅的写作风格和文化导向。
3.学会阅读文学作品,了解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二、导学步骤1.课文预习首先,学生需要预习《梅岭三章》。
预习过程中,学生应当准确理解文章内容的主题和叙述方式,对细节和修辞手法做出分析。
还应注意字词的使用和文化背景的涵义。
2.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学生掌握文章内容的关键,这也是本节课的需要重点学习的部分。
学生应根据文章结构和主题分析文章的主要论点,并且总结故事的发展过程以及人物形象的描写。
同时,学生也要注意小说中运用到的重要修辞手法,例如比喻,隐喻,象征等等。
3.文化导向由于鲁迅所处时代的弊端和社会现实的限制,他的作品有着强烈的文化导向,彰显了一种强烈的反抗气质。
学生可以通过作品来体验那个时代的风尚和文化。
4.写作风格鲁迅的写作风格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
他在文章中着重描写人物的真实性和生动性,同时更注重对现实问题的批判性探讨。
学生应当理解现实的意义,并且探究文字背后文化的启示。
5.拓展思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从小说中的细节找到大量的启示,并且引发进一步的思考。
关于社会和文化领域的思考可以引导学生去理解作品背后隐藏的文化信息和作者的生活背景,也可以与当代的情况进行对比,从而拓展思考的广度和深度。
三、导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收益:1.理解《梅岭三章》的主要内容;2.了解鲁迅的写作风格和文化导向;3.学会阅读文学作品;4.加深对现实主义文学特点的认识;5.拓宽对现实问题的认识;6.提高对文化信息的理解能力。
《哦,香雪》导学案教师版
《哦,香雪》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2.学习小说中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对人物刻画的作用。
3.品味小说淳朴优美、清新婉丽的语言特色,体会“散文体小说”的特点。
4.理解“火车”和“铅笔盒”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5.正确理解作品的自然美和人情美,启迪学生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培养学生对现代文明的追求。
二、学法指导1.通过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言行等方法,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
2.找出小说中有关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的句子,并结合前后文细细品味。
3.通过分析修辞手法、语体特色、句式特点等把握小说的语言特色。
4.注意从整体阅读的角度出发,将词语放在特定的语境中去分析其象征意义。
5.理解小说折射出来的时代信息,学习文中主人公香雪纯真、自尊、执着与坚毅的品质,把握小说中体现的美。
三、知识拓展1.作者作品铁凝,河北赵县人。
现任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她的小说常以普通人的生活为表现对象,通过对日常事物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并借助人物内心深处的触动传达具有时代特征的情绪。
她善于从自己独特的视角捕捉人物内心的活动,以清丽简洁、富有音乐性和诗意的语言,营造空灵淡远、含蓄的艺术境界。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玫瑰门》《无雨之城》,中篇小说《麦秸垛》,短篇小说《哦,香雪》《孕妇和牛》。
部分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日、俄、丹麦、西班牙等文字。
2.背景资料《哦,香雪》是铁凝的成名作,并于1982年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以及首届“青年文学创作奖”。
铁凝曾下乡四年,与一群十八九岁善良质朴的农村女孩十分投缘,并与她们结下了深厚友谊,她们对铁凝的关怀深深地感动着她。
可以说,农村女孩的善良质朴是铁凝创作的源泉,这些女孩成为铁凝小说中人物的原型。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改革开放,随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中国文学也深受其影响,产生了一大批时代色彩浓郁的文学作品。
3-2《哦,香雪》(导学案)-高一语文同步高效课堂(统编版 必修上册)
教学目标
1.通过划分场景,概括小说情节。 2.通过语言、心理描写等品析人物的形象。 3.通过文本细读,理解“火车”、“铅笔盒”等的象征意义,体味小说主题意蕴。
教学重难点
1.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形象。 2.深入思考文本人物情感和思想主题,培养当代青年对于青春价值意识与时代的责任意识。
和自然景物,台儿沟人的生活、台儿沟山区的景色,无不自然纯净,没有掺杂人世的污浊, 没有遭遇破坏和污染,具有原生态的诗情画意。尤其香雪夜行三十里山路,其间香雪的心理 活动、台儿沟人的生活、山间的自然景物,交融糅合,仿佛诗一样,动人心弦。③小说的语 言,清纯流畅、朴素自然,语言形式和内容表达和谐一致,浑然一体,使人读起来,毫无滞 涩之感,却有清新之美。
参考答案:
教学过程
二、学习任务
积累字词
皱褶(zhòu,zhě) 嘟囔(dū nang)
吮吸(shǔn)
捂(wǔ)
瞥(piē)
怂恿 (sǒng yǒng) 娇嗔(chēn)
辗轧(niǎn yà)
搡(sǎng)
窸窸窣窣(xī sū) 隧(suì)道
悸动:因为害怕而心跳得厉害。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通常是不好的事)
A.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 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这写出了香雪内心的 “怕”。
B.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
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 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这写出了香雪内 心的“不怕”。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第【1】篇〗【课前解析】本文是一篇小说,主要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感人故事,颂扬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尽职尽责、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目标】1.能结合小说的主要情节,体会老班长的人物形象。
2.能找到描写对话和心理的语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通过品读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插图,音乐。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教师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小说中的故事就发生在长征过草地的途中,我们继续走进课文。
2.揭示课题《金色的鱼钩》,板书课题:金色的鱼钩,学生齐读课题。
教师设置疑问:鱼钩真的是金色的吗?二、复习生字青稞威胁收敛搀扶抽噎瞻仰搪瓷碗目不转睛奄奄一息喜出望外教师指名读词语,同学间纠正字音。
三、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 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1)教师提出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朗读课文,并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汇报交流预设:课文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
四、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1-3自然段,并思考:1.故事发生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地点是哪里?2.老班长的任务是什么?3.划出文中对老班长外貌描写的句子,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出示文章段落,教师讲解。
五、小组合作探究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4-19自然段,并同桌讨论:在护送病号的途中,老班长是怎样做的?都有哪些描写?(动作、神态、语言)在文中划出相关语句,写上批注。
出示文章段落,教师讲解。
六、感知品质1.当我们快要走出草地时,老班长怎么样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
《孔乙己》导学案(精选6篇)
《孔乙己》导学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的学习生活 2、在具体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中,去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揭示孔乙己悲剧生活的社会根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把握主题 [教学时数] 四教时 一、导语: 二、时代背景介绍 本文写于1918年冬天,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后来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
在当时的文化教育领域,虽然在1906年就废止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仍然很猖獗。
封建教育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
鲁迅先生针对现状,写了二十多年前的社会现实,启发人们将其与当时现状进行对照,懂得批判与取舍。
三、作者介绍: 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从文学创作方面讲,鲁迅前期创作成熟和影响最大的是小说,而他后期则主要从事杂文创作。
小说集:《呐喊》《彷徨》,《狂人日记》是新中国第一篇白话文小说,他写的第二部就是《孔乙己》。
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杂文集:《》诗集:《野草》 四、读课文 1、检查预习,正字注音 阔绰(chu)阔气。
绰:宽绰,如绰绰有余 羼(chàn)混和,掺杂 绽出(zhàn)突露出来。
比较“绽”“淀”字 间或(jiàn)偶然,有时候。
注音“中间”读jian 拭(shì)擦蘸(zhàn)打折(shé)打断附和(hè)(言语动作)追随别人(多含贬义)。
比较:和平he 不屑置辩(xiè):认为不值得争辩 颓唐(tuí)精神萎靡,不振作 戕害(qiāng)伤害。
戕:杀害。
2、听录音,要求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通过“我”——咸亨酒店小伙计的口述,记叙了清末下层知识分子孔乙己一生的不幸遭遇和悲惨结局。
五、理清小说结构 1、指名回顾小说情节的四个组成部分。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按照小说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划分课文结构。
《果实累累的季节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大象版2001》
《果实累累的季节》导学案
导学目标:通过阅读短篇小说《果实累累的季节》,学生能够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探讨主题思想,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和讨论。
导学内容:
一、故事情节梳理
1. 请简要介绍小说《果实累累的季节》的主要情节。
2. 请列举小说中的几个关键事件,并分析这些事件对故事发展的影响。
二、人物性格分析
1. 请描述小说中的主人公以及其他重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 你认为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如何影响了他的命运?为什么?
三、主题思想探讨
1. 通过阅读小说,你认为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是什么?请简要阐述。
2. 你认为小说中的主题思想是否具有普遍性?为什么?
四、写作训练
1. 请以小说《果实累累的季节》为素材,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家庭责任的理解。
2. 你认为小说中的主人公在面对家庭责任时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吗?请阐述你的观点。
五、讨论环节
1. 小说中的家庭干系在现实生活中是否普遍存在?你认为家庭干系对一个人的成长有何影响?
2. 你在阅读小说时是否有所感悟?请分享你的心得体会。
导学作业:
1. 完成以上导学内容中的所有问题,并写成完备的文字稿。
2. 选择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写一篇300字以上的文章。
希望同砚们通过本次导学活动,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小说《果实累累的季节》,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表达。
祝大家进修进步!。
《探界者钟扬》精品导学案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
《探界者钟扬》精品导学案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探界者钟扬》精品导学案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1《探界者钟扬》精品导学案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随着时代的变迁,人类对探索未知世界的渴望也日益增长。
而在这个探索的世界中,探险家们就像点亮黑暗的灯塔一样,引领着我们前行。
而钟扬就是这样一位探险家,他胆大妄为,无惧艰险,开创了自己的传奇人生。
《探界者钟扬》是一本集冒险、创新和探索于一身的书籍,适合高一的学生阅读。
因此,本文将针对该书对于高一学生的阅读,设计一份精品导学案,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效果。
导学案一:阅读前1.预测从书籍的封面、标题、序言等方面获取信息,预测书籍主要内容。
2.阅读背景通过网络搜索,了解作者、书籍背景,对故事有一个大致了解,以便更好的理解故事情节。
3.思考问题提出一些阅读问题,例如:“钟扬如何克服困难,完成自己的探险任务?”、“在书籍中,你了解了哪些关于探险家的年代背景和历史文化知识?”等等。
导学案二:阅读中1.标记和注释在阅读的同时,适时的标注和注释生字生词,以便于后续的理解和阅读。
2.注意细节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细节描写,尤其是人物形象描写、地理环境、历史事件等,做好笔记作为后续理解的参考。
3.思考问题在阅读中要时刻思考问题,注意书中所包含的细节和隐含意义。
例如:“书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有哪些?有何作用?”、“书中情节的扣人心弦处在哪里?怎样设想的?”等。
导学案三:阅读后1.思考回顾回忆和思考之前的问题,查找答案并进行总结。
答案来自哪些方面?有什么新的领悟和发现?2.写作练习以本书为主题,完成一篇文章或写一首诗歌,表现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3.拓展思考参考书籍中的相关资料,了解历史背景和相关文化,拓展视野,扩充知识储备。
综上所述,阅读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途径,还是增加乐趣、提升阅读能力和提升文化素质的过程。
精品导学案设计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并理解书籍,从而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这些都是阅读的重要价值所在。
小说学案 文档
高考小说阅读导学案引言小说是一种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多角度、多层次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作为阅读命题材料,在07高考中已占有一定的比例,如海南宁夏卷的《林冲见差拨》,湖北卷的《日月行色》等。
08《江苏考试说明》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列入了必考内容,且明确说明“命题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08年考了汪曾祺的《侯银匠》,09年、2010年又回归散文,虽然江苏高考多年来一直以散文为阅读文本,但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新高考中,小说阅读也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小说阅读的取材多以微型小说为主,考查侧重点主要在于概括故事情节.鉴赏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等,考生应对其相关内容和作用了如指掌。
小说考查着重从人物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以及情节、高潮、结尾等方面设题考查。
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第一课时对情节的考查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关于情节: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一、题型:第一类:概括情节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3、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解题思路:(1)根据小说故事的发展划分结构层次。
(2)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情节的特点⑴情节安排评价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
9.《故乡》导学案3节附教学反思
3.他“仿佛石像一般”表现了闰土()
A.生性沉默寡言B.苦难生活磨炼得人意志坚强
C.农村人见不惯生人D.生活磨难使人变得麻木
4.文中闰土说话时有许多省略号,刻画出他说话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神态。这神态说明他哪方面的情况?分析确切的一项是()
A.天生口吃,说不出话B.处境悲哀,有口难言
4.理解课文环境描写的作用:
提问:这篇小说实际上写了两个故乡:一是记忆中的故乡,一是现实目睹的故乡。记忆中的故乡,色彩鲜明,是一幅“神奇的图画”,现实的故乡又是一幅怎样的图景?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最后一段又再现了记忆中的故乡的美丽画面,这又说明了什么?
明确:。
5.小说的主题思想:
。
第四课时
检测训练
7.闰土在“迅哥儿”让他挑选一些东西时,拣了香炉和烛台,联系前文闰土叫少年好友“迅哥儿”为“老爷”的情节,请你对“拣香炉”的情节作简要分析。
8.品味下列句子,说说它们刻画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
(1)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人物性格:
(2)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
5.熟悉课文。
6.讨论课文段落:
小说以序,以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全文可按“————”三个方面分为三个部分。
一():二():第一层()写
第二层()写
第三层()写
三(从到结束):
7.完成表格:
少年闰土
中年闰土
外貌
动作语态
对“我”的态度
对生活的态度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对话描写、外貌描写的作用。
语文系列《外国小说欣赏》学案第三单元《丹柯》1含答案
《丹柯》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领会《丹柯》的内容和主旨。
2.了解小说的主题、主题形成的途径和主题的实现效果。
3.考察小说主题与内容的关系、不同艺术手法(浪漫主义、寓言、象征)对主题呈现的意义。
4.认识小说主题的选择与开掘以及主题观的演变。
二、基本要求1.领会《丹柯》的主要内容,体会文中蕴含着的悲壮情感。
2.了解《丹柯》中“一波三折"的情节设置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三、话题:主题五个方面:1、小说的灵魂——主题2、主题的形成3、主题的实现4、主题的选择与开掘5、主题观的演变四、资料链接1.高尔基(1868—1936),苏联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列宁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导师.出生于木工家庭,早年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
11岁开始独立谋生,当过学徒,做过脚夫、锯木工、园丁、面包师等,底层社会成了他“大学”的课堂。
高尔基通过顽强自学,掌握了欧洲古典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于19世纪90年代开始创作,20世纪初投身俄国革命的工人运动。
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高尔基的早期作品呈现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两种迥异的风格,后期他则倡导“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丹柯》选自《伊则吉尔老婆子》,是高尔基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母亲》被公认为世界文学史上崭新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奠基作品.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不仅描写了作家从生活底层攀上文化高峰、走向革命道路,同时也反映了俄国的一代劳动者在黑暗中寻找真理、追求光明的艰难曲折历程,堪称是高尔基最优秀的小说。
五、课堂练习(一)基础演练1.下列各项中每组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泥沼/号召虬曲/曲调宿愿/宿舍B.喧响/宣泄合拢/笼罩警戒/告诫C.颤抖/战栗渺小/缥缈恶臭/恶心D.疲倦/证券叫嚷/嘟囔轰隆/隆重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可是他还在他们前面走着,他快乐而安祥。
名著导读 《简爱》:外国小说的阅读(导学案)(学生版)
《简·爱》:外国小说的阅读导学案【学习目标】1.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
2.把握人物形象和主人公的人生追求。
3.鉴赏小说的叙述技巧和语言风格。
【学习重点】记住小说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
【学习难点】鉴赏小说的语言风格。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一、朗读明确目标二、文学常识1.作者介绍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ë)是一位(国籍)女作家,出生于1816年4月21日,逝世于1855年3月31日。
她与两个妹妹和在英国文学史上被誉为“”。
2.主要作品夏洛蒂·勃朗特的主要作品:《》《》(1853)和《》代表作是长篇小说《》,1847年出版并轰动文坛。
三、创作背景《简·爱》的创作背景是19世纪40年代的英国,一个动荡的时代,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社会矛盾激化。
女性地位低下,生活受限。
夏洛蒂·勃朗特的生活经历和对女性权益的关注为《简·爱》的创作提供了灵感。
小说中的简·爱就是她心中不屈服于命运、追求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的写照。
因此,《简·爱》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反映,彰显了。
四、梳理故事情节(一)小说梗概《简·爱》讲述了的故事。
(二)主要情节在情节方面,《简爱》一书一共可以分为五个部分,这五个部分都象征着简爱的一个生活阶段:①第一部分:1-4章简爱出生后不久父母便相继去世,收养了她,但不久后舅父也去世了,在舅妈眼中,简爱是,于是简爱在十岁时送往了。
②第二部分:5-10章在到达洛伍德孤儿院的第一年,简爱便遇上,好友让简爱十分伤心。
当人生挚友要离开时,简爱也决定换一个环境过新的生活。
③第三部分:11-27章离开洛伍德孤儿院的简爱来到了,并开始了属于她的新生活。
在这里生活的日子里,简爱遇到了,并且两人互生情愫。
然而在婚礼前夜,罗切斯特合法妻子阻止了两人的爱情。
④第四部分:28-35章绝望的简爱离开了桑菲尔德庄园,在生活陷入困顿之时简爱被收留。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边城》导学案(三)
《边城》导学案(三)教学参考1210 1914《边城》导学案(三)【学习目标】在文中寻觅沈从文着力歌颂的“恰如其分的爱与美”,体会《边城》田园牧歌式情调。
【学习重难点】1、了解沈从文笔下的湘西风土人情,走进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
[来源]2、从人物的情感故事中,寻觅人性美与人情美的踪迹。
【知识链接】见《边城》资料汇编【预习字词】【整体感知】《边城》整部小说共有二十一章,课文节选自原文的第三至第六章。
第三章:介绍茶峒端午节赛龙舟的风俗,以及今年龙舟比赛的准备情况。
第四章:倒叙两午前翠翠和二老傩送在端午节的邂逅。
第五章:倒叙一年前的端午节,翠翠和大老相遇以及爷爷提亲的玩笑在翠翠心上造成的波澜。
第六章:回到现在,写祖孙两人和过渡客的遭遇以及送亲队伍在翠翠心头引起的涟漪。
这四章小说,时间安排忽而眼前忽而追忆,回环往复,而又呼应衔接,使情节内容跌宕起伏,也极大地丰富拓展了人物的心灵世界。
【阅读讨论】有人说,《边城》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展现了一幅古朴而又动人的湘西风情画卷。
阅读课文,说说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这一点?(一)风景美:“豆绿色”“银色薄雾”,象征了纯洁、原始和无污染。
(二)风俗美:端午节风俗(穿新衣、画王字、吃鱼吃肉、看划船、划船靠前可领赏、放鞭炮、军民追赶大雄鸭、包尖角粽子、迎婚送亲给红包)新年(狮子龙灯、锣鼓炮仗烟火)和谐、淳朴(三)人情美:1、军与民、官与民(安居乐业、与民同乐)2、赛龙舟的水手之间、穷人与富人(顺顺、团总)、爷爷与卖皮纸商人、爷爷与代理看船的(善良、淳朴、敦厚、乐于助人)3、翠翠与傩送:邂逅、误会、朦胧、情窦初开4、翠翠与爷爷:女孩的心事真难猜,翠翠单纯活泼、天真无邪,善良温顺,乖巧可人;又情窦初开,不免思绪纷乱,举动反常,总之,自然而健康,符合人的本性。
老船工有湘西底层人的淳朴、诚实和坚忍,虽然生活清贫,却乐善好施,洒脱中又时露迂阔,对孙女充满悲悯的疼爱。
【资料补充】据说,1984年,沈从文在众人陪同下,重游湘西老家,兴致勃勃,然而,最后一天,82岁的他却突然坐在地上不起来,哭着说自己再也不想离开了。
《复活》《老人与海》联读导学案
聂赫留朵夫
(1-2个词语概括)
玛丝洛娃
(1-2个词语概括)
隔栏相见
(1-21)
长凳问旧
(22-43)
讨要卢布
(44—58)
结束会面
(59-78)
阅读《老人与海》节选,找出老人与鲨鱼五次搏斗前后的内心独白,感受老人复杂矛盾的心理。
搏斗次数
心理描写句子
心理状态(心理变化)
第一次
1—27
第二次
28—47
学科
语文
班级
主笔人
审核人
本课题目
走进人物内心世界
《复活》《老人与海》联读
学习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诵读两篇课文,品读重点语句。
2、思维发展与提升:两篇小说中的主人公经历了哪些复杂的心理变化?
3、审美鉴赏与创造:两篇小说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人物心理?心理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4、文化传承与理解:品读感悟人性之美。
心理剖析 内心独白
心理描写作用:
①刻画人物展示人物丰富内心世界,展现人物性格;
②展示情节 承上启下,展示情节的变化或反转,贯穿故事情节,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③丰富主题 丰富小说的思想意义,突出作品主题。
任务三:学以致用
“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直到四叔上香的时候,教她走开,她才走开。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不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记性尤其坏,甚而至于常常忘却了去掏米。
小说阅读专题指导与训练
《小说阅读专题指导与训练》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小说的基本知识2.明确中考小说的考查要点3.提高小说的阅读分析和鉴赏能力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先读读背背,再提问抢答)1.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故事情节。
2.人物的塑造:①依托于情节;②正面描写;③侧面烘托;④细节描写。
其中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外、语、动、神、心;3.环境描写: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4、故事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边有序幕,后边有尾声。
5、常见五种表达方式是: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常见修辞手法是:排比、比喻、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对偶、拟人、夸张。
二、梳理考点:(学法指导:勾画思考)对小说阅读的考查以小小说为主,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都成为小说阅读考查的内容。
具体来说,小说阅读的考点常有:梳理故事情节;认识人物形象;体会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概括故事内容或相关段落的大意;对文章标题和内容的理解;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品味小说的语言;对小说的艺术技巧的评价;谈谈从小说中获得的感悟。
三、答题指津(画出方法提示,老师强调,学生体悟,结合实例效果更佳)阅读和鉴赏小说,要能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环境描写,品味艺术特色。
1、把握故事情节。
指弄清人物及其关系、事件及其意义,结构及其特点,叙述情节的方法及其作用。
在此基础上,概括故事内容,理解作品主旨。
方法: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作品主旨要注意标题和结尾,标题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表面义和比喻义。
2、分析人物形象。
主要从塑造人物的方法入手,快速辨别出描写方法;通过对描写内容的分析,便能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方法:运用了什么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什么人的什么性格特征。
3、理解环境描写。
一要能区分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二是要学会分析这些描写的作用。
不要脱离情节、人物去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景物描写的作用有:再现自然风光;交代背景;营造什么气氛烘托人物什么情感和思想等。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课外现代文阅读》第一章 记叙文(含散文、小说)阅读(三)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现代文阅读》第一章记叙文(含散文、小说)阅读(三)开放性练习1.阅读《我的伊犁河》,回答问题。
我的伊犁河郭文涟(1)五岁那年春天,我随父亲来到伊犁河畔,第一次看见了气势磅礴的伊犁河,它从茫茫的天际间排山倒海般地款款涌来,层层的波浪一浪推着一浪,浩浩荡荡地从我的眼前流过,向远方奔泻而去。
而远方也是苍茫一片,一片片芦苇,一丛丛灌木、野草在遥远的天际里微微摇曳,一群一群的鸟儿贴着河面飞翔,有风清凉地吹过来……(2)父亲的单位里不知从何处引来一台挖渠铲泥机,停在河南岸一片平坦的草甸子上。
只听马达一响,那挖掘机便伸出铲子来,一铲一铲地向那潮湿的泥土挖下去,旋即便盛满了一铲一铲的土,缓缓地高高扬起,一会儿平坦的草甸子上便堆起了山包似的泥土。
似乎转眼间,一条规则整齐,深一两米、宽约一米、延伸几十米的水渠便挖成了。
只要在河岸边扒个豁口,伊犁河水便会像开了闸奔涌而来。
父亲告诉我,水渠用来引水浇灌干枯了的农田庄稼。
(3)看挖渠看腻了,我便去坐那来回摆渡的大船。
那船很大,平平坦坦地能放两三辆解放牌卡车,汽车一上来,船便上下左右晃悠,好一阵才渐渐地沉稳下来。
那毛驴车、两轮马车和数不清的穿着蓝衣服灰裤子的人们,则穿插站立在空隙处。
河两岸有两根又粗又长的钢丝缆绳紧紧地拴住大船。
船的中间有根长而硬实的摇橹沉在水里。
船欲开时,有几个膀大腰粗的汉子同时朝各自的手掌心吐两口唾沫,揉搓两下,然后抱着橹,一起大吼一声,船微微震颤了几下,橹便完全浮出水面,汉子们一边喊着号子,一边奋力地摇着船橹。
船渐渐离开了岸边,拴在钢丝绳上的滑轮便发出“丝溜——丝溜”的响声。
(4)开始,我感觉不到船在行驶,只是看着离岸边越来越远才知船已在河里飘着。
这时向河的上游望去,伊犁河龙蛇一般地从苍苍茫茫的天际里伸展出来,那天际之处是何方?我不知道,没有人回答我;向下游望去,伊犁河又如莽蛇一般向暮霭沉沉的云雾深处奔涌而去,那云雾深处又是何方?是大海吗?那时候我似乎感到,人世间最伟大的河流就是伊犁河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阅读方法导学案三
了解感知
小说的基本特征是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描写具体的环境,高考命题人设题问题离不开小说“三要素”,自然,这也是阅读小说时必须关注的重点。
考生需要知道的是,环境、情节常常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塑造人物形象又是为了表达主题的。
自主学习
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1、小说概念:是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着的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
2、小说种类: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3、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4、环境的种类及作用
(1)自然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
(2)社会环境: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5、情节由哪几部分构成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6.续写小说结尾。
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二、考点及答题技巧
〈一〉整体感知类题型及答题要点。
1.用短语或句子概括情节,写在空格内。
2.概述故事内容(特别注意情节双线发展的内容概括)
3.局部内容的理解
〈二〉人物形象分析的题型及答题要点
1.你认为主要人物是一个怎样的人?
2.结合内容具体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这类题的答题步骤:①.答出描写人物的方法。
(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侧面描写)②答出这些方法的具体内容(找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③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
要分析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
3.发挥想象,补写人物心理活动。
①心理活动的作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
出现问题:①.缺要素②.心理活动不符合人物性格。
原因分析:①.答题时随意,说的话不符合人物性格。
②不注意联系上下文,忽略了文中人物的潜台词。
这类题的答题方法:.通过语言、神态、动作分析人物的心理过程。
4.体会人物感情的变化。
〈三〉环境描写的题型及答题要点(节气、天气、气候、风物、景色)
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代背景。
2.推动情节。
3.渲染气氛。
4.刻画人物形象,衬托人物的性格、情绪。
5.使故事情节更为生动、真实。
6.使主题更为突出、深刻。
7要表现一定的新鲜感受或微妙情绪,做到情景交融,能够给人以感染、启发和美的享受。
〈四〉理解标题的含义。
1.以主要内容或主要事件拟题。
2.以贯穿全文的线索拟题。
3.以有象征意义又暗含中心的的实物为题。
4.以主要人物为题。
5.以特定环境为题
分析标题的答题注意事项①注意分析标题中的中心语和修饰语的含义。
一般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内容概括,二是主题概括。
②如果小说标题就揭示了中心,那就结合小说结尾答出文章中心。
〈五〉关于评价、体验、感悟、启示的问题。
这类题往往是考查学生们对文学作品内涵的把握。
并结合自身经历谈体验、感悟等。
启示——领悟的道理。
(结合人物、主题答)体验——亲身经历或通过实践对周围事物的认识。
感悟——有所感触而领悟。
评价——对人、事的看法。
〈六〉关于写法的问题。
1.题材与主题的关系。
题材——表现主题的材料:人物、环境、事件丰富人物性格,增强情节发展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可感性以及整个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2.2.倒叙、插叙的作用。
一般来说,倒叙的作用是设置悬念,为下文铺设,吸引读者。
插叙是指作者在叙写主要情节线索时,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
插叙的主要作用是使作品内容丰富,充实;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完整。
可以明白某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或了解某一事物的来历。
使文章结构紧凑。
3.伏笔——叙述的一种手法。
对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
其作用是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
4.悬念——作品使欣赏者所产生的一种关于事件发展和人物命运的紧张心情,这种心理活动叫作悬念。
其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加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七)对关键性词语含义的理解。
一般来说,这类题目结合上下文,根据文章所提供的语言环境来理解词语在这个环境中的比喻义、象征义、指代义或者其所具有的内涵和外延,此知识点在湖南益阳的《白蝴蝶花》中就有考查到。
在做题的过程中可借助“代入法”将自己的理解代入文中,检验一下这种理解与上下文的意思有无不协调,甚至冲突的地方。
(八)对主旨的把握。
小说的主旨是文章的核心,只有主旨把握正确了,人物、环境才有章可循。
概括中心的关键在于对文章中的人、物、事的整体性思考,要把重点集中在反映出来的社会现象上,人物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上和通过在对人命运的考察中领悟到的哲理上等等。
还要多注意抒情议论式的句子,作者的观点往往隐于其中。
再者,主旨的卷面表达也要注意其规范性,一般的模式为“通过____事表达一种_____现象(思想、品格)。
(九)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人物塑造的方法有①正面描写。
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地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来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及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
②侧面描写。
也叫间接描写。
即通过他人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例如:《多收了三五斗》中米行老板的描写正烘托了“旧毡帽”的悲惨命运。
③细节描写。
通过分析人物的具体细微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环境和场面的细枝末节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在平常学习中要注意总结规律.
——领悟的道理。
(结合人物、主题答)体验——亲身经历或通过实践对周围事物的认识。
感悟——有所感触而领悟。
评价——对人、事的看法。
〈六〉关于写法的问题。
1.题材与主题的关系。
题材——表现主题的材料:人物、环境、事件丰富人物性格,增强情节发展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可感性以及整个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2.倒叙、插叙的作用。
一般来说,倒叙的作用是设置悬念,为下文铺设,吸引读
者。
插叙是指作者在叙写主要情节线索时,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
插叙的主要作用是使作品内容丰富,充实;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完整。
可以明白某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或了解某一事物的来历。
使文章结构紧凑。
3.伏笔——叙述的一种手法。
对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
其作用是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
4.悬念——作品使欣赏者所产生的一种关于事件发展和人物命运的紧张心情,这种心理活动叫作悬念。
其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加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七)对关键性词语含义的理解。
一般来说,这类题目结合上下文,根据文章所提供的语言环境来理解词语在这个环境中的比喻义、象征义、指代义或者其所具有的内涵和外延,此知识点在湖南益阳的《白蝴蝶花》中就有考查到。
在做题的过程中可借助“代入法”将自己的理解代入文中,检验一下这种理解与上下文的意思有无不协调,甚至冲突的地方。
(八)对主旨的把握。
小说的主旨是文章的核心,只有主旨把握正确了,人物、环境才有章可循。
概括中心的关键在于对文章中的人、物、事的整体性思考,要把重点集中在反映出来的社会现象上,人物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上和通过在对人命运的考察中领悟到的哲理上等等。
还要多注意抒情议论式的句子,作者的观点往往隐于其中。
再者,主旨的卷面表达也要注意其规范性,一般的模式为“通过____事表达一种_____现象(思想、品格)。
(九)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人物塑造的方法有①正面描写。
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地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来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及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
②侧面描写。
也叫间接描写。
即通过他人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例如:《多收了三五斗》中米行老板的描写正烘托了“旧毡帽”的悲惨命运。
③细节描写。
通过分析人物的具体细微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环境和场面的细枝末节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在平常学习中要注意总结规律.
迁移运用
虞美人·无聊
陈维崧
无聊笑捻②花枝说:处处鹃③啼血。
好花须映好楼台,休傍秦关蜀栈战场开。
倚楼极目添愁绪,更对东风语:好风休簸战旗红,早送鲥鱼④如雪过江东。
【注】①作者写这首词时,清军正在陕西、四川、江南等地镇压反清力量。
②捻:同“拈”,用手指搓转。
③鹃:指杜鹃花。
④鲥鱼:一种春季上市的肥美的鱼,其色银白如雪。
1.“鹃啼血”在上阕中要表达什么意思?请说明理由。
(5分)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句简析。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