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共线性的危害
计量经济学的各种检验
主分量回归是将具有多重相关的变量集综合得出少数几个互不相关的主分量.两步:(1)找出自变量集的主分量,建立y与互不相关的前几个主分量的回归式.(2)将回归式还原为原自变量结果.详见,<<实用多元统计分析>>,方开泰;
主分量回归结果
Obs _MODEL_ _TYPE_ _DEPVAR_ _PCOMIT_ _RMSE_ Intercept x1 x2 x3 y 1 MODEL1 PARMS y 0.48887 -10.1280 -0.05140 0.58695 0.28685 –1 2 MODEL1 IPCVIF y 1 0.25083 1.00085 0.25038 –1 3 MODEL1 IPC y 1 0.55001 -9.1301 0.07278 0.60922 0.10626 –14 MODEL1 IPCVIF y 2 0.24956 0.00095 0.24971 -15 MODEL1 IPC y 2 1.05206 -7.7458 0.07381 0.08269 0.10735 -1
多重共线性检验方法(3)样本相关系数检验法
FG test results
fg=20.488013401 p=0.0001344625;拒绝零假设,认为存在多重共线性。具体那些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除了上面提到的辅助回归的方法外,还有以下提到的条件数检验和方差膨胀因子法。
多重共线性检验方法:(4)特征值分析法所用的检验统计指标
补救措施
增加样本;岭回归或主分量回归;至少去掉一个具有多重共线性的变量;对具有多重共线性的变量进行变换.对所有变量做滞后差分变换(一般是一阶差分),问题是损失观测值,可能有自相关.采用人均形式的变量(例如在生产函数估计中)在缺乏有效信息时,对系数关系进行限制,变为有约束回归(Klein,Goldberger,1955),可以降低样本方差和估计系数的标准差,但不一定是无偏的(除非这种限制是正确的).对具有多重共线性的变量,设法找出其因果关系,并建立模型和原方程构成联立方程组.
第四章 多重共线性
2
( x2 i x3 i ) 2 x [1 2 x3 i
2 2i
2
2 2 x2 i (1 r23 )
ˆ Var( 3 ) 同样可得
2
2 2 x3 i (1 r23 )
ˆ ˆ Cov( 2 , 3 )
r23 2
2 2 2 (1 r23 ) x2 i x3 i
1 X X 21 X 31
1 X 22 X 32
1 X 2n X 3n
nX 3 X 2 i X 3 i 2 X 3 i
X 2 i
2 X 2 i X 2 i X 3 i
X 3 i n nX 2 2 X 2 i X 3 i nX 2 X 2 i 2 X 3 i nX 3 X 2 i X 3 i
其中vi为随机变量,则称解释变量X2、X3、 …、 Xk 之间存在着不完全的多重共线性。 注意: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并非不存在 非线性关系,当解释变量之间存在非线性关 系时,并不违反古典假定。
5
二、产生多重共线性的背景
多重共线性产生的经济背景主要有几种情形:
1.经济变量之间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
10
n X X nX 2 nX 3 n 0
nX 2 X
2 2i
nX 3 X 2 i X 3 i
2 X 3 i
X 2 i X 3 i nX 2
2 2 X 2 i nX 2
X 2 i x2 i X 2 X 3 i x3 i X 3
nX 3
X 2 i X 3 i nX 2 X 3
这里r23是X2,X3的相关系数。
16
计量经济学07计量多重共线性
Y/C1 △ Y
0.6072 0.6028 0.5996 0.5613 0.5339 0.5697
588 587 1088 1628 1441
0.5552 1651 0.5067 2920
0.5684 1762 0.5762 1854 0.5339 2960 0.5083 4584 0.4624 8637 0.4284 12610 0.4581 12294 0.5041 9093
横截面数据:生产函数中,资本投入与劳动力投入往 往出现高度相关情况,大企业二者都大,小企业都小。
(2)滞后变量的引入
在经济计量模型中,往往需要引入滞后经济变量来 反映真实的经济关系。例如消费变动的影响因素不仅有 本期可支配收入,还应考虑以往各期的可支配收入;固 定资产存量变动的影响因素不仅有本期投资,还应考虑 以往若干期的投资。同一变量的前后期之值很可能有较 强的线性相关性,模型中引入了滞后变量,多重共线性 就难以避免。
第七章 多重共线性
(Multicollinearity)
一、多重共线性的概念 二、实际经济问题中的多重共线性 三、多重共线性的后果 四、多重共线性的检验 五、克服多重共线性的方法 六、案例
一、多重共线性的概念
对于模型
Yi= 0+ 1X1i+ 2X2i+ + kXki+ i
i=1,2,…,n 其基本假设之一是解释变量是互相独立的。
求出X1与X2的简单相关系数r,若|r|接近1,则说明两变量 存在较强的多重共线性。
(2) 对多个解释变量的模型,采用综合统计检验法
若 在OLS法下:R2与F值较大,但t检验值较小,说明各 解释变量对Y的联合线性作用显著,但各解释变量间存在共 线性而使得它们对Y的独立作用不能分辨,故t检验不显著。
第四章第二节 多重共线性产生的后果
Y E(Y ) 1 2 X2 3 X3
二元线性回归模型 Y 1 2 X 2 3 X3 u
其离差形式为: y 2 x2 3x3 u
y 2 x2 3 x3 e
2和 3 的估计式
ˆ2 (
yx2 )( x32 ) ( yx3 )( x2 x3 ) ( x22 )( x32 ) ( x2 x3 )2
x31x32 x3n xk1xk 2xkn (k1)n
y x e, xy xx xe xx ,即为正规方程组
x21x22 x2n y1 x31x32 x3n y2 xk1xk2 xkn yn
r24 0.9632 r35 0.8435 r46 0.9248
r25 0.4569 r36 0.5494 r56 0.5438
r26 0.8569
表明一些解释变量之间确实存在共线性。
***离差形式的最小二乘估计量
多元线性总体回归模型有:
Yi 1 2 X 2i 3 X 3i k X ki ui Y 1 2 X2 3 X3 k Xk Yi Y 2 ( X 2i X 2 ) 3 ( X 3i X 3 ) k ( X ki X k ) ui yi 2 x2i 3 x3i k xki ui
x22 )2
x22 )
(
yx2
) 2 ( y)( ( x22 )( 2 )
x22 )
通过上式可以看出,随着 X2、X3 共线性程度的越
高,即 愈向零靠近,从而 ˆ2 就会愈趋向于不确定
7.2多重共线性的后果
但在多重共线性的情况下,解释变量的相关性将 无法“保持其他变量不变”,从而也难以分离出 每个解释变量的单独影响。
例如,对于二元线性回归模型
Yi 0 1 X1i 2 X2i ui 如果两个解释变量完全相关,如X2 X1,则该二元
线性回归模型退化为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Yi 0 (1 2)X1i ui 这时,只能确定综合参数1 2的估计值,无法 确定1,2各自的估计值。
一、OLS估计量的方差增大
设二元线性回归模型为:
Yi 0 1 X1i 2 X2i ui
可以证明,ˆ1和ˆ2的方差为:
Var(ˆ1)
2
1
,
x12i 1 r122
Var(ˆ2 )
2
x22i
1
1 r122
其中r12为X1和X 2之间的相关系数。
第二节 多重共线性的后果
• OLS估计量的方差增大 • 难以区分每个解释变量的单独影响 • 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失去意义 • 回归模型缺乏稳定性
经典回归模型要求模型不存在完全的多重共线 性,所以,即使模型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也并 不违背基本假定,OLS估计仍然是最佳线性无偏估 计。但多重共线性却会产生以下问题:
问题在于,即使OLS法仍是最好的估计方 法,它却不是“完美的”,尤其是在统计推 断上无法给出真正有用的信息。
经常会出现参数估计量的经济意义明显不合理。
经验表明,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中,如果出现参 数估计值的经济意义明显不合理的情况,应该首先怀疑是 否存在多重共线性。
注意:
除非是完全共线性,多重共线性并不意味 着任何基本假定的违背;
因此,即使出现较高程度的多重共线性, OLS估计量仍具有线性性等良好的统计性质。
多重共线性问题分析
与其余解释变量之间有严重的多重共线性,且这
种多重共线性可能会过度地影响最小二乘估计。
(4)直观判断法
①当增加或剔除一个解释变量,或者改变一
个观测值时,回归参数的估计值发生较大变 化,回归方程可能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②从定性分析认为,一些重要的解释变量的 回归系数的标准误差较大,在回归方程中没 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时,可初步判断可能存在 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例 如 :
年份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C 1759.1 2005.4 2317.1 2604.1 2867.9 3182.5 3674.5 4589.0 5175.0 5961.2 7633.1 8523.5 9113.2 10315.9 12459.8 15682.4 20809.8 26944.5 32152.3 34854.6 36921.1 39334.4 42911.9
三、多重共线性的检验
多重共线性表现为解释变量之间具有相关关系,
所以用于多重共线性的检验方法主要是统计方法:
如判定系数检验法、逐步回归检验法等。 多重共线性检验的任务是: (1)检验多重共线性是否存在;
(2)估计多重共线性的范围,即判断哪些变量之
间存在共线性。
1、检验多重共线性是否存在
(1)对两个解释变量的模型,采用简单相关系数法
可以有效地消除原模型中的多重共线性。
一般而言,差分后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要比
差分前弱得多,所以差分后的模型可能降
用主成分法解决多重共线性问题
用主成分法解决多重共线性问题一、多重共线性的表现线性回归模型中的解释变量之间由于存在精确相关关系或高度相关关系。
看似相互独立的指标本质上是相同的,是可以相互代替的,但是完全共线性的情况并不多见,一般出现的是在一定程度上的共线性,即近似共线性。
二、多重共线性的后果1.理论后果多重共线性是因为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比较高。
按布兰查德认为, 在计量经济学中, 多重共线性实质上是一个“微数缺测性”问题,就是说多重共线性其实是由样本容量太小所造成,当样本容量越小,多重共线性越严重。
多重共线性的理论主要后果:(1)完全共线性下参数估计量不存在;(2)近似共线性下OLS估计量非有效;(3)模型的预测功能失效;(4)参数估计量经济含义不合理2.现实后果(1)各个解释变量对指标最后结论影响很难精确鉴别;(2)置信区间比原本宽,使得接受假设的概率更大;(3)统计量不显著;(4)拟合优度的平方会很大;(5)OLS估计量及其标准误对数据微小的变化也会很敏感。
三、多重共线性产生的原因1.模型参数的选用不当,在我们建立模型时如果变量之间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2. 由于研究的经济变量随时间往往有共同的变化趋势,他们之间存在着共性。
例如当经济繁荣时,反映经济情况的指标有可能按着某种比例关系增长3. 滞后变量。
滞后变量的引入也会产生多重共线行,例如本期的消费水平除受本期的收入影响之外,还有可能受前期的收入影响,建立模型时,本期的收入水平就有可能和前期的收入水平存在着共线性。
四、多重共线性的识别1.方差扩大因子法( VIF)一般认为如果最大的VIF超过10,常常表示存在多重共线性。
2.容差容忍定法如果容差(tolerance)<=0.1,常常表示存在多重共线性。
3. 条件索引条件索引(condition index)>10,可以说明存在比较严重的共线性。
五、多重共线性的处理方法处理方法有多重增加样本容量、剔除因子法、PLS(偏最小二乘法)、岭回归法、主成分法。
《计量经济学》第4章多重共线性
经验规则
●方差膨胀因子越大,表明解释变量之间的多重共 性越严重。反过来,方差膨胀因子越接近于1,
多重共线性越弱。
●经验表明,方差膨胀因子≥10时,说明解释变量
与其余解释变量之间有严重的多重共线性,且这
种多重共线性可能会过度地影响最小二乘估计。
3、直观判断法
根据经验,通常以下情况的出现可能是由于存在多重共线性
则可认为存在着较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注意:较高的简单相关系数只是多重共线性存在的充分条件, 而不是必要条件
2、方差扩大(膨胀)因子法
ˆ 的方差可表示为 统计上可以证明, β j
2 2 σ 1 σ ˆ )= Var( β = VIFj j 2 2 2 x j 1- Rj x j
其中的 VIFj 是变量 X j 的方差扩大因子 1 (Variance Inflation Factor),即 VIFj = 2 1R j 其中 R 2 是Xj关于其余解释变量的辅助回归 j 的可决系数
1995
1996 1997 1998
1375.7
1638.4 2112.7 2391.2
62900
63900 64400 69450
464.0
534.1 599.8 607.0
61.5
70.5 145.7 197.0
5.97
6.49 6.60 6.64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如果存在完全共线性,则(X’X)-1不存在,无法得 到唯一的参数估计量。
以离差形式的二元回归模型为例
y 1 x1 2 x2
如果两个解释变量完全相关,如x2= x1,则
7.2多重共线性的后果
例如, 例如,对于二元线性回归模型
Yi = β 0 + β1 X 1i + β 2 X 2i + ui
如果两个解释变量完全相关,如X 2 = λ X 1,则该二元 线性回归模型退化为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Yi = β 0 + β1 + λβ 2)X 1i + ui (
这时,只能确定综合参数β1 + λβ 2的估计值,无法 确定β1,β 2 各自的估计值。
β1 =
∂Y X1
根据偏导数的概念, 的经济含义是: 根据偏导数的概念,β1的经济含义是:在其他变 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变化一个单位将使Y变 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X1 变化一个单位将使 变 个单位。 化β1个单位。 但在多重共线性的情况下, 但在多重共线性的情况下,解释变量的相关性将 无法“保持其他变量不变” 无法“保持其他变量不变”,从而也难以分离出 每个解释变量的单独影响。 每个解释变量的单独影响。
四、回归模型缺乏稳定性 从同一总体中抽取不同的样本估计模型, 从同一总体中抽取不同的样本估计模型,得到的 估计值不会完全相同,但不应该有显著差异, 估计值不会完全相同,但不应该有显著差异,此 时称模型为稳定的。 时称模型为稳定的。但是当模型存在多重共线性 样本数据即使有微小的变化, 时,样本数据即使有微小的变化,也可能导致系 数估计值发生明显变化,甚至出现符号错误, 数估计值发生明显变化,甚至出现符号错误,参 数估计对样本的变化比较敏感。 数估计对样本的变化比较敏感。
多重共线性的后果 第二节 多重共线性的后果
• • • • OLS估计量的方差增大 估计量的方差增大 难以区分每个解释变量的单独影响 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失去意义 回归模型缺乏稳定性
经典回归模型要求模型不存在完全的多重共线 经典回归模型要求模型不存在完全的多重共线 所以,即使模型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性,所以,即使模型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也并 不违背基本假定, 估计仍然是最佳线性无偏估 不违背基本假定,OLS估计仍然是最佳线性无偏估 估计 但多重共线性却会产生以下问题: 计。但多重共线性却会产生以下问题: 一、OLS估计量的方差增大 估计量的方差增大 设二元线性回归模型为: 设二元线性回归模型为:
multicollinearity数学中含义
multicollinearity数学中含义在数学中,多重共线性(multicollinearity)是统计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多个自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或线性相关性的情况。
当我们在建立一个线性回归模型时,如果自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会导致统计分析结果的不准确、不稳定,从而对模型的解释和预测能力造成问题。
具体来说,多重共线性指的是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也就是说,某个自变量可以通过其他自变量进行线性组合得到。
多重共线性常常发生在数据集中存在冗余的自变量,或者自变量之间存在强烈的线性依赖关系的情况下。
多重共线性对线性回归模型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对回归系数的估计不准确:多重共线性会导致回归系数的估计结果不稳定。
由于自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回归模型无法准确地估计每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大小。
通常情况下,多重共线性会导致回归系数的估计值波动较大,且与实际情况偏差较大。
2. 对模型的解释能力有限:多重共线性给解释模型的能力带来困难。
当自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时,很难区分出每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独立影响。
例如,在一个房价预测模型中,如果某个自变量表示房屋面积,而另一个自变量表示房间数,如果这两个自变量高度相关,我们很难得出每个自变量对房价的独立影响。
3. 衰减变量的显著性:多重共线性会使得某些与其他自变量高度相关的自变量的回归系数不显著。
这是因为当多重共线性存在时,模型无法区分出这些自变量对因变量的独立影响。
因此,在进行统计检验时,这些自变量的回归系数无法通过显著性检验。
为了解决多重共线性带来的问题,我们可以考虑以下方法:1. 增加样本量:增加样本量可以减少多重共线性对回归系数估计的不准确性。
通过增加样本量,我们可以增加样本中各个自变量的分布情况,从而更准确地估计回归系数。
2. 删除冗余自变量:当自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时,我们可以删除其中的冗余自变量。
这可以通过计算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然后选择其中相关性较小的自变量进行删除。
回归分析中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及解决方法(九)
在回归分析中,多重共线性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多重共线性指的是自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这会导致回归系数估计不准确,影响模型的解释性和预测能力。
在现实问题中,多重共线性经常出现,因此了解多重共线性的影响和解决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一、多重共线性的影响多重共线性会导致回归系数估计不准确。
在存在多重共线性的情况下,自变量的系数估计可能偏离真实值,而且会出现符号与预期相反的情况。
这会影响对模型的解释,因为我们无法准确地评估每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
同时,多重共线性也使得模型的预测能力下降,导致对未来数据的预测不准确。
二、多重共线性的检验为了检验模型中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可以使用多种方法。
最常用的方法是计算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
如果相关系数大于或者,就可以认为存在多重共线性。
此外,还可以使用方差膨胀因子(VIF)来检验多重共线性。
VIF是用来衡量自变量之间相关性的指标,如果VIF的值大于10,就可以认为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三、解决多重共线性的方法解决多重共线性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 剔除相关性较高的自变量当自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时,可以选择剔除其中一个或几个自变量。
通常选择剔除与因变量相关性较低的自变量,以保留对因变量影响较大的自变量。
2. 使用主成分回归主成分回归是一种常用的解决多重共线性问题的方法。
它通过线性变换将原始的自变量转换为一组不相关的主成分变量,从而减少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主成分回归可以有效地解决多重共线性问题,并提高模型的解释性和预测能力。
3. 岭回归和套索回归岭回归和套索回归是一种正则化方法,可以在回归模型中加入惩罚项,从而减小自变量的系数估计。
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有效地解决多重共线性问题,提高模型的鲁棒性和预测能力。
四、结语多重共线性是回归分析中的一个常见问题,会影响模型的解释性和预测能力。
为了解决多重共线性问题,我们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如剔除相关性较高的自变量、使用主成分回归、岭回归和套索回归等。
多重共线性的后果四、多重共线性的检验五、克服多重共线
多重共线性
一、多重共线性的概念 二、实际经济问题中的多重共线性 三、多重共线性的后果 四、多重共线性的检验 五、克服多重共线性的方法 六、案例
问题的提出
• 在前述基本假定下OLS估计具有BLUE的优良性。 • 然而实际问题中,这些基本假定往往不能满足, 使OLS方法失效不再具有BLUE特性。 • 估计参数时,必须检验基本假定是否满足,并针 对基本假定不满足的情况,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或者新的方法。 • 检验基本假定是否满足的检验称为计量经济学检 验
在矩阵表示的线性回归模型 Y=X+ 中,完全共线性指:秩(X)<k+1,即
1 1 X 1 X 11 X 12 X 1n X 21 X 22 X 2n X k1 X k2 X kn
中,至少有一列向量可由其他列向量(不包括第 一列)线性表出。 如:X2= X1,则X2对Y的作用可由X1代替。
具体可进一步对上述回归方程作F检验: 构造如下F统计量
Fj R2 j . /( k 2) (1 R ) /(n k 1)
2 j.
~ F (k 2, n k 1)
式中:Rj•2为第j个解释变量对其他解释变量的回 归方程的决定系数,
若存在较强的共线性,则Rj•2较大且接近 于1,这时(1- Rj•2 )较小,从而Fj的值较大。 因此,给定显著性水平,计算F值,并与 相应的临界值比较,来判定是否存在相关性。
– 时间序列数据经常出现序列相关
• 5、随机扰动项方差不等于常数=>异方差
– 截面数据时,经常出现异方差
解决问题的思路
• • • • 1、定义违反各个基本假定的基本概念 2、违反基本假定的原因、背景 3、诊断基本假定的违反 4、违反基本假定的补救措施(修正)
多元回归中的多重共线性及其存在的后果
多元回归中的多重共线性及其存在的后果
多重共线性,又称共线性估计,是多元统计分析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它是指变量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从而影响回归分析的结果。
尽管回归模型中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的原理非常简单,但是当被研究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时,会对分析结果造成极大的影响。
多重共线性会导致模型参数估计失真,并使其产生过大或者过小的残差。
这会导致回归分析所得出的模型偏离实际情况,所得结果可能不可靠。
此外,多重共线性也会降低模型的可解释性,因此,模型中构建的解释变量分析可能不准确。
识别多重共线性是解决多元线性回归问题的关键。
首先,可以通过VIF指标(变量影响因子)来检验变量之间的共线性。
该指标可以有效地发现模型中的重要自变量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
此外,常规的因变量分析方法也可用于检验多重共线性。
常用方法有共线性健全性检验(CES)、Dwyer和O'Neill等等变量共线检验方法。
识别多重共线性并采取措施避免其对分析结果造成影响是多元线性回归中最重要的步骤。
多重共线性是多元线性回归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它可能会导致模型参数估计偏离实际情况,失真,同时还会降低模型的可解释性,所以检测多重共线性的步骤是有必要的。
将多重共线性考虑进去,可以避免影响模型分析结果的不利因素,以此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多重共线性问题的定义和影响多重共线性问题的检验和解决方法
多重共线性问题的定义和影响多重共线性问题的检验和解决方法多重共线性问题的定义和影响,多重共线性问题的检验和解决方法多重共线性问题是指在统计分析中,使用多个解释变量来预测一个响应变量时,这些解释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的情况。
共线性是指两个或多个自变量之间存在线性相关性,而多重共线性则是指两个或多个自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的线性相关性。
多重共线性问题会给数据分析带来一系列影响。
首先,多重共线性会导致统计分析不准确。
在回归分析中,多重共线性会降低解释变量的显著性和稳定性,使得回归系数估计的标准误差变大,从而降低模型的准确性。
其次,多重共线性会使得解释变量的效果被混淆。
如果多个解释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的线性相关性,那么无法确定每个解释变量对响应变量的独立贡献,从而使得解释变量之间的效果被混淆。
此外,多重共线性还会导致解释变量的解释力度下降。
当解释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的线性相关性时,其中一个解释变量的变化可以通过其他相关的解释变量来解释,从而降低了该解释变量对响应变量的独立解释力度。
为了检验和解决多重共线性问题,有几种方法可以采用。
首先,可以通过方差膨胀因子(VIF)来判断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VIF是用来度量解释变量之间线性相关性强度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VIFi = 1 / (1 - R2i)其中,VIFi代表第i个解释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R2i代表模型中除去第i个解释变量后,其他解释变量对第i个解释变量的线性回归拟合优度。
根据VIF的大小,可以判断解释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
通常来说,如果某个解释变量的VIF大于10或15,那么可以认为该解释变量与其他解释变量存在显著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其次,可以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来降低多重共线性的影响。
PCA是一种降维技术,可以将高维的解释变量压缩成低维的主成分,从而减少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通过PCA,可以得到一组新的解释变量,这些新的解释变量之间无相关性,并且能够保留原始解释变量的主要信息。
多重共线性的危害
P lim
n
i
n
n
0
那么因为
P lim b1 1 P lim
n
X
i i
i
X i
i
X
X
2
1 0 1
因此 b1 是1 的一致估计。虽然不是无偏估计。
24
三、工具变量法估计
设模型为 Y 0 1 X 其中 X不仅是随机变量,而且与 有强相关性。 对模型作离差变换得 Yi Y 1 X i X i 两边乘 Z Z 并求和得 Zi Z Yi Y 1 Zi Z X i X Zi Z i i i i 然后两边除以 Z Z X X ,有 Z Z Y Y Z Z Z Z X X Z Z X X
8
(二)状态数检验
1、 状态指数 将 X矩阵的每一列 X 用其模 X X X 相除以实现标准化,然后再求 XX 矩阵的 特征值,取其中最大的除以最小的后再求 平方根,得到该矩阵的“状态数”,记为: max min 通常当 大于20或30时,认为存在较 明显的多重共线性。
k
k k
34
一、最大似然估计的原理
根据事物出现的概率(几率、可能性)的 大小,推断事物的真相,包括定性的和定 量的(参数水平)真相。
例1:一个老战士和一个军训学生各射击一 次,但只有一枪中靶。问可能是谁打中的。
β - XX D Dβ
1
19
第二节 随机解释变量
一、解释变量的随机性 二、随机解释变量和参数估计的性质 三、工具变量法估计 四、参数估计量的分布性质和统计推断
多重共线性对模型解释力和能力有什么影响
多重共线性对模型解释力和能力有什么影响多重共线性是指在回归模型中,独立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这种相关性会对模型的解释力和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多重共线性对模型解释力和能力的影响,并探讨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多重共线性对模型解释力的影响多重共线性会使得回归模型中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变得模糊不清,导致模型的解释力下降。
具体影响如下:1. 系数估计不稳定在存在多重共线性的情况下,模型的系数估计会变得不稳定。
由于自变量之间高度相关,模型会很难准确地进行估计,导致系数的标准误差过大,失去了对解释变量的准确度。
2. 解释变量的显著性下降多重共线性会增加解释变量的标准误差,使得它们的t统计量降低,从而导致变量的显著性降低。
这意味着在存在多重共线性的模型中,我们很难判断出哪些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起着重要的作用。
3. 预测能力下降由于多重共线性导致模型的解释力下降,模型的预测能力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相关变量之间的冗余信息会使得模型在进行预测时难以准确地捕捉到数据的变化,从而降低了模型的预测准确度。
二、多重共线性对模型能力的影响除了对模型的解释力产生影响之外,多重共线性还会对模型的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具体如下所示:1. 模型的稳定性下降多重共线性会使得模型的稳定性下降。
这是因为相关变量之间的关联性加大了模型的不稳定性,使得模型对数据的微小变动非常敏感。
在实际应用中,这将使得模型的可靠性降低,难以应对实际场景中的变化。
2. 置信区间扩大多重共线性会增加参数估计的不确定性,使得置信区间变得更宽。
这意味着我们对模型的预测结果不够自信,存在较大的误差范围,降低了模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三、应对多重共线性的策略为了克服多重共线性对模型解释力和能力的影响,以下是几种应对策略:1. 通过特征选择减少解释变量可以通过特征选择方法筛选出与因变量相关性较高的变量,并舍弃与其他自变量高度相关的变量。
这可以减少多重共线性的问题,提高模型的解释力和能力。
完全多重共线性产生的后果1参数的估计值不确定当解释变量-e会学
当
r23
增大时 Var( 2 ) 也增大
^
2.对参数区间估计时,置信区间趋于变大
3.假设检验容易作出错误的判断 4.可能造成可决系数较高,但对各个参数单独的 t 检验却可能不显著,甚至可能使估计的回归系 数符号相反,得出完全错误的结论。
可能造成可决系数较高但对各个参数单独的检验却可能不显著甚至可能使估计的回归系数符号相反得出完全错误的结论
二、产生多重共线性的背景
多重共线性产生的经济背景主要有几种情形:
1.经济变量之间具有共同变化趋势。
2.模型中包含滞后变量。
3.利用截面数据建立模型也可能出现多重共线性。
4.样本数据自身的原因。
第二节 多重共线性产生的后果
本节基本内容: ●完全多重共线性产生的后果 ●不完全多重共线性产生的后果
一、完全多重共线性产生的后果
1.参数的估计值不确定
当解释变量完全线性相关时 ——OLS 估计式不确定
▲ 从偏回归系数意义看:在 X 2和 X 3 完全共线性时,无法保
持 X 3不变,去单独考虑 X 2 对Y 的影响( X 2 和 X 3 的影响 不可区分)
பைடு நூலகம்
0 ˆ ▲ 从OLS估计式看:可以证明此时 β2 = 0 2.参数估计值的方差无限大
ˆ ) OLS估计式的方差成为无穷大: Var( 2
二、不完全多重共线性产生的后果
如果模型中存在不完全的多重共线性,可以得到 参数的估计值,但是对计量经济分析可能会产生 一系列的影响。
1.参数估计值的方差增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 x x 为 SST, x X X X
k k
k
1
k
k
k
k
X k xk
为
SSRk
。
σ2 Varbk 2 1 R SSRk SST k k SST k 1 SST k
k k
k
I Xk Xk Xk
1
σ2 Varbk x k Mk xk
5
三、发现和检验
(一)方差扩大因子检验 (二)状态数检验
6
(一)方差扩大因子检验
分析已知
σ2 σ2 Varbk 1 x x k M k xk k x k x k X k X k X k X k x k σ2
以 X 为条件的 b1 的条件方差 Varb X X X Varb E Varb X 也是 是最小方差,从而 b1 的方差 最小方差。
1 2 i i
2
1
X
1
23
如果 X 是随机变量,与误差项小样本不独立, 但大样本渐进不相关,即 X X
前一个模型变为 logQ 0 b1 logY 2 log P 整理这个模型可以得到
log Q b1 logY 0 2 log P Q log b1 0 2 log P Y
从而估计出 0 和 2 的估计值b0 和 b2 , 得到克服了多重共线性的回归直线 ˆ b b logY b log P logQ 0 1 2
21
二、随机解释变量和参数估计的 性质
设模型为 Y 0 1 X 其中误差项符合古典线性回归模型的各个假 设。 X i X Yi Y i 参数二乘估计的参数为: b1 X X 2
i
i
把
Yi Y 1 X i X i
两种理解:如果特征值之和反映对被解释变量解释程度, 倒数之和反映引起估计量方差的比重。
11
四、多重共线性的克服和处理
(一)增加样本容量 (二)差分方程 (三)模型修正 (四)分步估计参数 (五)岭回归方法
12
(一)增加样本容量
原理:样本容量越大,变量相关性越小, 相关越难。 注意局限,且不一定解决问题。
σ2
7
当 R 0 时, 当 0 R 1 时,Varb
2 k
σ2 Varbk SST k
k
2 k
σ2 1 σ2 2 SSTk 1 Rk SSTk
VIF bk 1 1 Rk2
方差扩大因子,记作 常以方差扩大因子是否大于10来判断第 k 个解释变量是否存在较强的、必须加以处理 的多重共线性。
30
一、问题的提出
误差项正态分布假设也不一定成立。 误差项不服从正态分布时,称“非正态误 差项” 影响:统计推断、假设检验的有效性等, 相关统计推断、检验结论的可靠性降低。
31
二、误差项正态性的检验
(一)直方图检验
p p
0
e
0
e
a
b
类似“高尔顿板”
32
(二)偏斜度和峰度检验 “偏斜系数” : E 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8
(五)岭回归方法
2 d 0 D
d12
2 dk
估计量的数学期望为:
ˆ XX D1 XEY Eβ
1 XX D XXβ 1 XX D XX D Dβ
17
(五)岭回归方法
设一个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 Y Xβ ε 普通最小二乘估计的公式为 B XX1 XY XX 矩阵 当解释变量间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时, 接近于奇异。 用 XX λD 代替 XX 代入最小二乘估计的公式,得 ˆ XX D1 XY 到: β 其中 称为“岭回归参数”,一般 0 1 ,D 2 2 2 k 1,2,, K d X k ki X X 是用 矩阵对角线上元素d0 n 和 i 构成的对角线矩阵 。
9
确定哪些解释变量的系数受到多重共线性的 影响: 先计算各个特征值的“状态指数”
i min
这些状态指数的水平在1到 之间,很 可能有好几个超过20-30的“危险”水平。
max min
10
2、回归系数方差分解:如果V是对角化X X 的(K+1) (K+1) 对角矩阵:即
XXV VΛ
多元回归工具变量法估计 引进、选择多个关键变量。 向量、矩阵表示。
工具变量的选择问题: 与替代解释变量相关性强 与误差相相关性小 避免引起共线性问题
27
四、参数估计量分布问题和统计推断
问题:分布未知 两变量线性回归模型参数估计量
b1
X
i i
i
X Yi Y
i
X
第五章
线性回归的问题和分析方 法扩展(下) 多重共线性 随机解释变量 误差项非正态分布 最大似然估计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1
第一节 多重共线性
一、问题的性质和种类
二、多重共线性的危害
三、发现和检验 四、多重共线性的克服和处理
2
一、问题的性质和种类
1、严格多重共线性 模型设定问题 识别问题 2、近似多重共线性 主要是数据问题,也有模型设定问题
i i
P lim
n
i
n
n
0
那么因为
P lim b1 1 P lim
n
X
i i
i
X i
i
X
X
2
1 0 1
因此 b1 是1 的一致估计。虽然不是无偏估计。
24
三、工具变量法估计
设模型为 Y 0 1 X 其中 X不仅是随机变量,而且与 有强相关性。 对模型作离差变换得 Yi Y 1 X i X i 两边乘 Z Z 并求和得 Zi Z Yi Y 1 Zi Z X i X Zi Z i i i i 然后两边除以 Z Z X X ,有 Z Z Y Y Z Z Z Z X X Z Z X X
4
1 X X 其逆矩阵 左上角的首项为
1 1 x k x k x k X k X k X k X k x k xk M k x k 1
X 其中 M 因此参数 k 的最小二乘估计 b 的方差为
2
其中 Λ 是X X 的特征值构成的对角矩阵。 从而 VarB
XX VΛ
V- 1
XX1 2VV1
, k 0,1, , K
2 2 2 v v v k0 k1 kK Varbk 2 1 K 0
14
(三)模型修正
1、删减解释变量(利用检验结论、经验 等) 2、整合解释变量(利用原模型回归信息、 经验等) 3、先验信息参数约束
15
先验信息参数约束 例:生产函数 Y AL K ,经对数变换为:
logY log A log L log K
如果预先知道所研究的经济有规模报酬不 变的性质,即函数中的参数满足 1 就可以克服多重共线性。
34
一、最大似然估计的原理
根据事物出现的概率(几率、可能性)的 大小,推断事物的真相,包括定性的和定 量的(参数水平)真相。
例1:一个老战士和一个军训学生各射击一 次,但只有一枪中靶。问可能是谁打中的。
,
用 代替 E 3 ,用S “峰度”指标: E 4
1 3 e i n i
2 3 2
2
e
i
2 i
n K 1
代替 2 。
2 2
3
其中
1 4 用 e E i 代替。 n
4
i
33
第四节 最大似然估计
一、最大似然估计的原理 二、两变量线性回归模型参数的最大似 然估计 三、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参数的最大似然 估计 四、随机解释变量模型的最大似然估计 五、最大似然估计的性质
β - XX D Dβ
1
19
第二节 随机解释变量
一、解释变量的随机性 二、随机解释变量和参数估计的性质 三、工具变量法估计 四、参数估计量的分布性质和统计推断
20
一、解释变量的随机性和问题
解释变量有随机性是普遍的问题。 随机解释变量有不同的情况,关键是与误 差项的相关性。 不同情况对回归分析的影响不同,处理也 不同。
X
2
多元回归模型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 1
B XX XY
影响:t、F检验等仍基本有效。 t统计量 tk X bk k 1 渐近t分布。
S
XX kk
F统计量类似。
28
存在随机解释变量时相关统计推断受到一 定的影响
29
第三节 误差项非正态分布
一、问题的提出 二、误差项正态性的检验
logY log A log L 1 log K
logY log K log A log L log K Y L log log A log K K
16
(四)分步估计参数
例:研究需求规律的模型 logQ 0 1 logY 2 log P 可以先求出模型中参数 1的估计值(用截面 数据等)。 logQ 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