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观测工操作规程实用版
地质观测工作业操作规程范本(三篇)

地质观测工作业操作规程范本地质观测工作操作规程规范了地质观测工作的具体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以确保地质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地质观测工作操作规程的一个范本,共____字: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地质观测工作的操作流程,确保地质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本操作规程。
第二条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地质观测局进行的所有地质观测工作。
第三条地质观测工作应严格按照本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及时将观测数据报告所属单位进行分析与利用。
第四条地质观测工作人员应熟悉本操作规程,并定期进行培训,提高地质观测工作技能。
第五条各地质观测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保密的法律法规,确保观测数据的保密。
第六条对地质观测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失误,要及时报告领导,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确保地质观测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二章观测工作的组织与管理第一节观测任务的确定第七条观测任务的确定应由地质观测局根据工作需要和专业性质进行。
第八条观测任务的确定应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观测方案。
第九条观测任务的确定应根据地质观测工作的性质和要求,确定观测项目和观测方法。
第二节观测人员的组织第十条观测人员应根据其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进行组织,确保地质观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一条观测人员应熟悉本操作规程,并定期进行培训,提高地质观测工作技能。
第十二条观测人员应遵守国家有关保密的法律法规,确保观测数据的保密。
第十三条观测人员应按照观测任务的要求和观测方案进行观测,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四条观测人员应及时将观测数据报告所属单位进行分析与利用,并将观测数据报告提交所属单位进行备份。
第三节观测工作的组织与协调第十五条观测工作的组织与协调应由地质观测局负责,确保地质观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六条观测工作的组织与协调应根据观测任务的要求和观测方案进行,确保地质观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七条观测工作的组织与协调应确保地质观测工作的按时完成,并及时将观测数据报告所属单位进行分析与利用。
煤矿地质观测工操作规程范本(2篇)

煤矿地质观测工操作规程范本一、操作前准备1. 工作人员必须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安全鞋、安全眼镜、呼吸器等。
2. 预先检查观测工具的状态,确保其可靠性和完好性。
3. 熟悉观测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
二、地质观测点选择1. 根据煤矿地质条件和采矿工艺要求,确定地质观测点的位置。
2. 确保地质观测点不会对工作人员和设备造成危险。
3. 在选择地质观测点时,考虑获取准确的地质数据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地质观测工具使用1. 使用合适的工具进行地质观测,包括探针、火炮等。
2. 在使用地质观测工具之前,必须对其进行检查和测试,确保其正常工作。
3. 按照操作手册或产品说明书的要求,正确使用地质观测工具。
四、地质观测数据记录1. 在进行地质观测时,要详细记录每个观测点的数据。
2. 记录地质观测数据时,要准确、清晰地填写地质观测记录表,包括观测点编号、测量数值等。
3. 对于异常或重要的地质观测数据,要及时向相关部门汇报。
五、安全意识和措施1. 在进行地质观测工作时,必须保持高度的安全意识,随时注意周围环境和可能存在的危险。
2. 在进行地质观测工作时,必须遵守煤矿安全工作规程和操作规范。
3. 如果发现地质观测点存在安全隐患,必须立即报告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处理。
六、工作完成后清理和整理1. 在地质观测工作完成后,必须清理和整理现场,确保地质观测工具和设备的完好和干净。
2. 将地质观测数据整理、归档,并在能够保密的地方妥善保存。
3. 详细记录地质观测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提出改进措施。
煤矿地质观测工操作规程范本(二)一、总则煤矿地质观测工作是煤矿生产过程中重要的勘查环节,用于获取煤层地质信息,指导矿山开采和安全管理工作。
为了保证地质观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1.1 仔细阅读本操作规程,熟悉工作流程和安全要求。
1.2 熟悉矿山地质情况和煤层赋存规律,掌握相关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
2023年煤矿地质观测工操作规程

2023年煤矿地质观测工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煤矿生产安全,监测矿山地质情况,提高预防地质灾害的能力,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第二条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煤矿地质观测工,包括前期调查、勘探、观测和监测等环节的操作。
第三条地质观测工应遵守国家有关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章,具备熟悉地质、地质勘探和测量知识,并具备较强的矿山地质辨识能力。
第二章前期准备第四条地质观测工在进行煤矿地质观测前,应仔细研读地质资料和调查报告,了解矿山地质特征和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
第五条地质观测工应熟悉地质勘探及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并保持其正常工作状态,如有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维修。
第六条地质观测工应在观测现场进行安全检查,排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按照规定佩戴安全防护用品。
第七条地质观测工应根据煤矿地质条件和观测目的,制订详细的操作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观测工期和周期。
第三章地质观测作业第八条地质观测工应按照操作方案准确测量观测点的位置,并记录其X、Y、Z三个坐标。
第九条地质观测工应使用仪器对观测点周围的地层进行观测,包括地层厚度、岩性和构造状况等,记录观测数据,并及时上传至相关数据库。
第十条地质观测工应通过测量方法,准确测量矿山地质环境中的水文地质情况,并记录有关数据。
第十一条地质观测工应根据操作方案进行地质应力观测,包括测量地表应力、岩体内应力和断层面应力等,记录有关数据。
第四章数据整理和分析第十二条地质观测工应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的防护和治理措施。
第十三条地质观测工应及时向地质监测部门汇报观测结果,并提出预警信息和建议,以保障矿山安全生产。
第五章环境保护和安全措施第十四条地质观测工应按照相关规定,保护矿山环境,在操作过程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第十五条地质观测工应严格遵守矿山安全生产规定,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包括佩戴安全帽、防护鞋、防护眼镜等,并按照规定穿戴防护服。
第六章处罚和奖励第十六条地质观测工如违反本操作规程,影响煤矿生产安全的,将依法给予相应的处罚,情节严重的将追究刑事责任。
地质观测工操作规程范本(二篇)

地质观测工操作规程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地质观测工的操作行为,保障地质观测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安全性,制定本操作规程。
第二条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地质观测工作中的现场操作和数据处理。
第三条地质观测工应按照本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操作和数据处理。
第四条地质观测工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能,并定期接受相关培训。
第五条地质观测工应按照规定佩戴工作服和相关个人防护用品,保障个人安全。
第六条地质观测工应遵守相关规章制度,维护工作场所的秩序。
第七条地质观测工应对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汇报,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第二章操作流程第一节现场操作第八条地质观测工应熟悉相关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和使用技巧,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第九条地质观测工应按照要求选择合适的取样点,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第十条地质观测工应按照规定使用取样工具进行样品的采集,采样过程应减少污染和变形。
第十一条地质观测工应按照规定使用测量仪器进行现场测量,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第十二条地质观测工应随时记录测量数据,并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第十三条地质观测工应按照规定采取措施,防止现场事故的发生,确保人员安全。
第二节数据处理第十四条地质观测工应熟悉常用的数据处理软件,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数据处理。
第十五条地质观测工应对数据进行及时更新和备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第十六条地质观测工应根据数据处理结果做好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工作。
第十七条地质观测工应定期检查和校正仪器设备,保证仪器设备的准确性。
第三章安全保障第一节设备保障第十八条地质观测工应根据操作任务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并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十九条地质观测工应定期检查和维护仪器设备,确保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第二节人员保障第二十条地质观测工应持有合格的安全生产证件,并参加相应的岗前培训。
第二十一条地质观测工应熟悉工作现场的安全规定,并按照规定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第二十二条地质观测工应接受定期体检,确保身体健康状况符合作业要求。
煤矿地质观测工操作规程范本

煤矿地质观测工操作规程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规程是为规范煤矿地质观测工作,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和资源开发利用,制定的工作指导性文件。
第二条煤矿地质观测工是指对煤矿矿井、采区等地质构造、地质变化进行实地勘查、观测、测量、分析等矿山地质勘查工作。
第三条所有从事煤矿地质观测工作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规程的规定,执行各项工作任务。
第二章作业准备第四条在开始地质观测工作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工作准备和技术培训。
第五条工作准备包括:(一)熟悉工作区域的地形地貌,掌握煤矿地质信息的基本知识。
(二)了解地质测量仪器、设备及工作原理,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
(三)核实煤矿地质观测任务,了解工作要求和目标。
(四)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了解矿井的安全规定。
第三章作业程序第六条煤矿地质观测工作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一)对观测区域进行周边环境勘查。
(二)选择适当的地质观测点位,并进行测量布点。
(三)进行地质观测点位的定位测量。
(四)进行地质观测测量,包括地质构造、岩层变化等方面。
(五)记录观测数据及测量结果,并制作地质观测报告。
第七条在地质观测的整个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有关的测量方法和技术要求进行操作。
第八条在地质观测的过程中,应注意人身安全和设备的安全,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章测量仪器及设备的使用和保养第九条在地质观测工作中常用的测量仪器有测距仪、测角仪、水平仪等,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查和校准。
第十条测量仪器在使用前应注意以下事项:(一)仪器的外观是否完好,各连接部位是否牢固。
(二)仪器的电池是否充足,是否正常工作。
(三)仪器的刻度是否清晰,指针是否灵活准确。
第十一条测量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一)正确使用仪器,按照测量方法进行操作。
(二)保护仪器免受损坏,避免碰撞、摔落等事故。
(三)及时清洁仪器,防止灰尘和杂物进入影响测量准确度。
第十二条测量仪器在使用完毕后应注意以下事项:(一)及时关机,关闭电源,保护电池寿命。
(二)将仪器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地方。
2023年地质观测工作业操作规程

2023年地质观测工作业操作规程第一章绪论第一条总则为了加强地质观测工作,提高地质资源勘查与矿产开发的效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制定本操作规程。
第二条目的和任务地质观测工作的目的是通过实地观测、数据采集和分析,全面了解地质构造、矿产资源分布及其质量、地下水等自然资源情况,为地质科学研究和经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可靠数据。
第三条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地质观测工作,包括难探地区、复杂构造地区等特殊环境下的地质观测工作。
第二章观测准备第四条规划编制在进行地质观测工作前,需要制定详细的观测规划。
规划内容包括观测区选取、观测目标、观测方法和工作计划等。
第五条设备准备地质观测工作需要准备测量设备、仪器和工具等,确保其精度和可靠性。
设备的选用应符合规划要求,并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和维护。
第六条人员培训地质观测工作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相关人员应经过培训合格后方可参与实际操作。
培训内容包括地质知识、观测仪器的使用方法和观测操作流程等。
第三章观测实施第七条观测点布设根据规划要求,选择合适的地点进行观测点的布设。
观测点的布设应考虑地质构造、目标矿产资源分布等因素,并满足观测数据的代表性。
第八条观测方式地质观测工作包括实地观测和数据采集两个环节。
实地观测可以采用测量、勘探、遥感等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则包括物理、化学、地球化学等方法。
第九条观测数据质量控制地质观测的数据质量对后续分析和应用至关重要。
在观测过程中,应加强质量控制,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包括数据的标定、校正和验证等环节。
第四章数据处理与分析第十条数据处理地质观测数据处理是对原始数据进行计算、校正和整理等工作,以得到规范和可用的数据。
数据处理应遵循科学、准确和可靠的原则,采用专业软件和方法进行。
第十一条数据分析地质观测数据要进行综合分析,分析结果应与规划要求和相关研究成果相结合,形成科学、全面的评估报告,并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_测量人员操作规程(3篇)

第1篇一、总则为确保地质测量工作的安全、准确、高效,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地质测量人员在进行地质勘探、矿山开发、工程建设等地质测量工作时遵守。
二、准备工作1. 接收任务:接到地质测量任务后,测量人员应详细了解任务要求、工作范围、测量精度、进度安排等,确保任务明确、要求清晰。
2. 熟悉设备:熟悉所用测量仪器、设备的功能、性能、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3. 准备资料:收集相关地质资料,包括地形图、地质图、工程地质图等,为测量工作提供依据。
4. 个人防护:测量人员应穿戴适合的防护用品,如安全帽、手套、眼镜、防尘口罩等。
三、野外测量操作1. 建立测量标志:根据设计要求,在测量区域设立控制点、基点等标志,确保测量精度。
2. 测量方法:采用全站仪、水准仪、GPS等现代测量技术,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测量。
3. 数据采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采集数据,确保数据真实、准确。
4. 测量记录:做好测量记录,包括测量时间、地点、仪器型号、数据等,便于后期查阅和分析。
5. 现场校核:在测量过程中,对关键数据进行现场校核,确保测量结果准确。
6. 安全注意事项:遵守野外作业安全规定,注意防暑、防冻、防雷、防滑等,确保人身安全。
四、数据处理与分析1. 数据整理: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校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数据分析:根据测量数据,分析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地形地貌等,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
3. 图件制作:根据分析结果,制作地形图、地质图、剖面图等图件,以便于展示和分析。
五、归档与提交1. 归档:将测量资料、图件、数据等整理归档,确保资料完整、可追溯。
2. 提交:将整理好的测量成果提交给相关部门,为工程建设、地质勘探等提供依据。
六、培训与考核1. 培训:定期对地质测量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2. 考核:对地质测量人员进行定期考核,确保其业务水平达到规定要求。
七、附则1. 本规程由地质测量部门负责解释。
水文地质观测工操作规程范本

水文地质观测工操作规程范本第一章总则1.1 目的和依据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水文地质观测工的操作流程,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规程依据《水文地质观测技术标准》等相关法规进行制定。
1.2 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进行水文地质观测工,包括水位、流速、水质、地下水位等观测项目。
第二章岩土钻探工操作规程2.1 操作人员要求2.1.1 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并持有有效的从业资格证书。
2.1.2 操作人员应熟悉本操作规程,并严格按照规程的要求进行操作。
2.2 设备准备2.2.1 检查岩土钻探设备的完好性和工作状态,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2.2 确保所使用的岩土钻探钻头和配套工具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2.3 施工准备2.3.1 根据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钻孔位置,并确保钻孔周围没有障碍物。
2.3.2 根据工程要求,调整钻孔的倾斜角度和深度,并做好相应的标记。
2.4 钻孔操作2.4.1 操作人员应按照工程要求,在钻孔位置处划定一个安全区域,并佩戴好安全防护用品。
2.4.2 使用钻孔设备进行钻孔作业时,应注意设备的稳定性和操作的安全性。
2.4.3 在钻孔作业过程中,操作人员应掌握钻孔深度和钻孔岩土的情况,并及时记录相关数据。
2.4.4 钻孔作业结束后,应清理现场,并恢复原状。
第三章地下水位观测工操作规程3.1 操作人员要求3.1.1 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并持有有效的从业资格证书。
3.1.2 操作人员应熟悉本操作规程,并严格按照规程的要求进行操作。
3.2 设备准备3.2.1 检查地下水位观测设备的完好性和工作状态,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2.2 确保所使用的水位计和配套工具的精度符合标准要求。
3.3 施测准备3.3.1 根据观测需要,选择合适的地下水位测量点,并清理测量点周围的杂物。
3.3.2 根据观测要求,设置测点标志,并确定观测的起始时间。
3.4 地下水位观测3.4.1 操作人员应根据测点的实际情况和测量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地下水位观测。
煤矿地质观测工操作规程(3篇)

煤矿地质观测工操作规程一、工作原则1. 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确保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2. 符合煤矿地质观测工作要求,确保观测数据准确可靠。
3.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做到规范操作、安全操作。
4. 积极学习和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观测工作效率和水平。
二、操作前准备1. 了解观测区域地质情况,掌握地质构造、岩层厚度、倾角等基本信息。
2. 熟悉观测仪器的使用原理、操作方法和维护保养知识。
3. 检查仪器设备是否完好,确保工作环境安全。
三、现场布置1. 根据观测任务和要求,选择观测点位,并清理周围杂物。
2. 根据地质构造和观测要求,确定观测孔的布置方式和位置。
3. 确定测点的经纬度坐标,进行准确定位。
四、孔钻钻进1. 根据观测孔的位置和深度,选择合适的钻具和钻机进行钻进作业。
2. 钻进过程中,要随时观察岩层情况,记录岩层厚度、岩性、节理裂隙、煤层走向等地质信息。
3. 钻进过程中,要注意操作规范和安全操作,保证人身安全和设备完好。
五、取岩心和取样1. 钻进到达目标深度后,使用岩心钻头取岩心。
2. 取得岩心后,根据岩层分层情况,进行分层标识,记录每一层的岩性、厚度、颜色等特征。
3. 进行岩心取样时,根据取样要求,在合适的岩层位置取样,并保持取样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六、地质测量1. 使用地质测量仪器进行地质测量时,要注意仪器的校准和准确性。
2. 在测量过程中,要根据测量任务和要求,进行测线的铺设和测点的设置。
3. 进行测量时,要保持仪器的稳定和操作的准确性,记录测量数据。
七、数据处理与分析1. 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筛选和加工处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 根据数据的特点和目标,进行数据分析和解读,总结地质特征和趋势。
八、结果报告1. 根据观测工作的要求,编写观测报告,包括观测过程、取样结果、地质测量数据以及数据分析和结论部分。
2. 报告中要注明观测点位的经纬度、观测孔的位置和深度。
3. 报告要简洁明了,内容准确完整,报告结果要具备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地质观测工作业操作规程范本

地质观测工作业操作规程范本一、前言地质观测工作是地质勘查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对于地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为确保观测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安全性,特制定本操作规程,供相关人员参考和执行。
二、操作人员的职责1. 前期准备:操作人员应对观测工作的任务进行熟悉,了解相关地质背景和要求。
同时,应对所需的设备、仪器、材料和记录单进行备足和检查,以确保工作的顺利展开。
2. 实地操作:操作人员应按照规定的观测点进行测量和记录,保证实地观测的准确性。
同时,要时刻注意自身安全和周围环境的变化,做好防护措施,确保工作的安全进行。
3. 数据处理:操作人员应对观测所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同时,应按要求填写相关的记录表和报告,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综合利用。
4. 结果汇报:操作人员应按要求将观测结果进行整理和汇总,撰写详细的观测报告。
同时,应按要求将报告提交给相关部门和领导,并对相关问题进行答疑和说明。
三、操作流程1. 现场选择:根据任务的要求,在地图或空照图上选择观测点,确定观测的范围和方向。
2. 现场准备:携带所需设备和仪器,到达观测点后,对设备进行检查和测试,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
3. 观测操作:按照规定的方法和要求进行观测操作,包括测量、取样、记录等。
同时,应注意观测点的选取和测算的准确性。
4. 数据处理:对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包括数据的计算、图表的绘制和数据的比较等。
同时,应按要求填写记录单,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
5. 结果分析:根据观测数据和背景资料,对地质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6. 报告撰写:根据观测结果和分析,撰写详细的观测报告,包括观测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
同时,应注明观测的时间、地点和观测人员等信息。
7. 结果汇报:将观测报告提交给相关部门和领导,进行必要的讲解和答疑,确保观测结果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8. 系统检查:对观测过程和结果进行回顾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并进行记录和总结,以便今后的参考和改进。
地质观测工操作规程

地质观测工操作规程地质观测工是地质学研究和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人才,参与各种不同类型的勘探、调查、测量工作。
为了保证地质观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制定了相应的操作规程。
以下是地质观测工的操作规程:一、准备工作1. 开始工作前,应检查工作地点,了解地质环境情况,识别地质灾害隐患。
2. 检查自己携带的工具、仪器、设备是否完整,电池电量是否充足,仪器是否能正常工作,如不能正常工作应及时维修或更换。
3. 配备好必要的劳保用品,如安全鞋、手套、安全带等。
二、作业规范1. 工作时严格按照作业流程和工作标准操作,不得违反规定,严禁擅自将仪器设备等借给外人或私自搬动。
2. 工作中使用的设备、仪器等应该摆放整齐、固定牢固,工具使用应严格按照规定操作,不得擅自私自加工改装。
3. 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不得玩忽职守,不得触碰高压线、高温物品等危险物品,不得互相拍照、亮电筒等不安全行为,确保人身安全和物品安全。
4. 在进行测量或调查时,应注意相关标准和操作流程。
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可以建立相应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工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5. 在现场作业中,应注意保护环境,避免造成二次污染,积极展示地质环保职责,保护好现场即使用场所,与当地群众和相关部门建立良好沟通关系。
三、总结1.工作完成后,应对工作流程、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成果展示等方面进行记录、总结和反思。
在记录时,应注意详细记录操作步骤、记录数据和结果,分析结果的含义和可行性,评估工作的成果和质量。
2.总结完整记录工作完成情况,方便下一次的工作执行,对现场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汇报和解决,为下一阶段的工作做高效的铺垫。
同时,必要的数据和文献资料也需要及时处理和存放,以便以后的使用和参考。
地质观测工在进行工作时,应严格遵守规定要求,做好属于自己的工作,立足于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发挥人才特长,保证工作的准确性、完整性、安全性和环保性。
通过规范的操作流程和作业规范,促进大家共同提高工作效率及处事能力,保证工作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以期推动全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2023年地质观测工操作规程

2023年地质观测工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地质观测工作,保证工作质量和安全,制定本操作规程。
第二条地质观测工作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进行。
第三条地质观测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规程并服从现场指挥。
第四条地质观测工作应当注重保护环境。
第二章工作准备第五条地质观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工作准备。
第六条地质观测前,必须对工作地点进行勘察,了解地质构造和地貌情况。
第七条工作人员必须熟悉观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
第八条工作人员必须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防护服和防护眼镜等。
第九条地质观测前,必须进行相关设备的检查,确保设备完好并符合操作要求。
第三章工作流程第十条地质观测工作应当按照以下流程进行:(一)确定观测任务和观测目的。
(二)确定观测方法和观测点位。
(三)设置观测设备并进行校准。
(四)展开地质观测工作。
(五)及时记录观测数据并进行整理。
(六)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
(七)编制观测报告并进行结果汇总。
第十一条地质观测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工作流程进行工作,不得擅自改变或省略步骤。
第四章安全管理第十二条地质观测工作必须严格遵守安全管理的要求。
第十三条工作人员必须正确使用观测设备,遵循操作规程。
第十四条地质观测区域必须设置警示标志和安全隔离措施。
第十五条地质观测工作必须配备合适的安全设备,包括灭火器、急救箱等。
第十六条发现地质灾害或危险情况时,必须立即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第十七条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保持冷静,不能贪图便利和效率而牺牲安全。
第五章结果处理第十八条地质观测数据必须及时进行整理,保存完好。
第十九条地质观测数据的分析和评估必须保证客观性、准确性和科学性。
第二十条地质观测报告必须按照规定格式进行编制,并及时提交相关部门。
第二十一条地质观测结果必须及时向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通报。
第六章违规处罚第二十二条对于违反本规程的行为,将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罚。
第二十三条违反本规程的行为可能会造成观测数据失真或工作事故的发生,责任人需承担相应责任。
地质观测工操作规程范本(2篇)

地质观测工操作规程范本一、引言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地质观测工的操作流程,保障地质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本规程适用于地质观测工作的各个环节,包括观测点选择、观测设备使用和数据采集等方面。
二、观测点选择1. 观测点的选择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布置,确保观测点密度满足要求并覆盖目标区域的各个方向。
2. 在选择观测点时,应考虑到地质构造、地貌特征等因素,并结合相关地质图、地形图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3. 观测点的布置应避免人工干扰和其他干扰因素,如有必要,可以设置保护措施。
三、观测设备的使用1. 在使用观测设备前,应熟悉设备的操作说明书,并检查设备是否完好。
2. 在布置观测设备时,应确保设备的位置稳固,并进行固定,以防止误移或脱落。
3. 在进行观测时,应根据观测要求设置合适的参数,如观测周期、采样频率等。
四、数据采集1. 在数据采集前,应将观测设备连接到数据采集设备,并进行校准和灵敏度调整,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 数据采集时,应根据观测点选择的位置和观测要求进行合理的采集点布置。
3. 在采集数据时,应密切关注观测设备的工作状态,并密封数据以防止异常数据的产生。
4. 在数据采集完成后,应及时备份数据,并进行初步处理,以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
五、数据处理与分析1. 在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前,应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如检查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2. 在进行数据处理时,应遵循相关的数据处理方法和算法,并结合地质背景进行综合分析。
3.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应注意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并尽可能减小误差和不确定性。
六、信息报告1. 在完成数据处理和分析后,应编制相应的观测报告,包括观测点布置图、设备使用记录和数据处理结果等。
2. 在编制报告时,应清晰、简明地表达观测工作的目的、方法和结果,以便他人能够理解。
3. 报告中的图表和数据应经过合理排版和清晰标注,以提高信息的传递效果。
七、总结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地质观测工作的操作流程,保障数据准确性和有效性。
地质观测工操作规程

地质观测工操作规程一、操作前准备1.熟悉地质勘探和调查工作的相关知识和技术要求,了解任务目标和要求。
2.定期检查和维护观测仪器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3.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安全鞋、手套等,并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
二、现场操作1.在进入现场前,应仔细查看现场环境,了解其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严格按照任务要求和操作程序进行观测工作,不得随意更改操作方法。
3.在进行地质勘探和调查时,应保持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精度,严禁造假和故意误报观测数据。
4.在观测和记录过程中,应注意详细记录观测数据、现场环境和操作过程中的问题,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5.在观测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地质地貌特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或问题,及时汇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仪器设备维护1.定期检查和维护观测仪器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2.定期校准仪器设备,保证观测结果的准确性。
3.严禁私自拆卸或修理仪器设备,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由专业人员进行维修或更换。
四、数据处理和报告编写1.观测数据的处理过程应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进行,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在编写报告时,应根据观测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和总结,提出合理的建议和结论。
3.报告中的数据和结果应与观测数据一致,不得随意更改或虚构。
五、安全防护措施1.在进行地质观测工作时,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2.在可能存在危险因素的地方,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发现地质灾害隐患或安全问题时,应及时汇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观测工作的安全进行。
六、环境保护1.在进行地质观测工作中,应严格遵守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不得破坏自然环境或污染环境。
2.尽量减少人为痕迹和影响,保护好观测地点的原始状态。
3.在进行地质勘探和调查时,应遵守当地的环境规划和保护要求。
地质观测工操作规程对于确保观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起到了关键作用。
操作规程的制定和遵守不仅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也能够保护观测人员的人身安全和环境的保护。
地质观测工作业操作规程

地质观测工作业操作规程地质观测工作是地质勘探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为了保证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合理的操作规程必不可少。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质观测工作的操作规程,包括前期准备、实地观测和数据处理等方面。
一、前期准备1.确定观测目标:在进行地质观测前,需要明确观测的目标和要求。
根据勘探任务的具体要求,确定需要观测的地质现象或参数。
2.制定观测方案:根据观测目标和要求,制定具体的观测方案。
包括观测点的选择、观测方法和仪器设备的选用等。
3.了解工作区域:在进行观测前,需要对工作区域进行充分的了解。
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质背景等方面的了解,为后续观测工作提供参考。
4.准备观测仪器和设备:根据观测方案,准备好需要使用的观测仪器和设备。
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准确度。
二、实地观测1.选择观测点:根据观测方案,选择合适的观测点进行实地观测。
要保证观测点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
2.布设观测仪器:在观测点进行布设观测仪器。
注意仪器的水平和稳定性,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3.执行观测任务:根据观测方案,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观测任务的执行。
包括测量、采样、记录等环节。
4.实时监测:在观测过程中,要实时监测仪器的运行状态和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及时处理意外情况,并进行数据备份。
5.仔细记录:观测过程中需要仔细记录观测数据和现场情况。
包括时间、地点、仪器参数、观测结果等内容。
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三、数据处理1.数据整理:观测完成后,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归档。
包括数据的分类、命名、编码等工作。
确保数据的可追溯性和存储安全。
2.数据分析:对观测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根据观测目标和要求,进行数据的计算、比较和统计等工作。
得出相关的结论和制定进一步的工作方案。
3.数据报告:根据观测结果,撰写相关的数据报告。
报告内容应包括观测目的、观测方案、观测结果及其分析等内容。
报告要准确、清晰、完整。
4.数据分享:对观测数据进行分享和交流。
可以与相关专家进行讨论,参加学术会议和报告会等形式,提高观测结果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地质观测工作业操作规程

地质观测工作业操作规程地质观测工作是地质科学研究和地质勘察的基础工作之一,对于地质勘察、地质灾害监测、资源调查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地质观测工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复杂性,需要进行规范操作,保障工作安全和数据准确性。
下面是地质观测工作的操作规程,以供参考。
一、前期准备工作:1. 针对不同的观测项目,制定相应的观测方案,包括观测路径、观测时间和观测方法等。
确保方案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
2. 根据观测方案,选择合适的观测仪器和设备,并进行正确的校准和检验。
确保观测仪器和设备的精度和可靠性。
3. 对观测区域进行必要的勘察,了解地质背景、地貌特征和地质灾害风险等信息。
避免观测过程中遇到意外情况。
二、观测操作:1. 在观测现场,按照观测方案的要求,确定观测点和观测线路,并进行必要的标记和固定。
确保观测点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在进行地下观测时,应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
避免观测人员因观测操作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必要时,采取安全措施,如佩戴安全帽、防护眼镜和防护手套等。
3. 按照观测方案的要求,进行准确的观测记录和数据采集。
避免随意操作和疏漏,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在进行现场观测时,要认真观察和分析,记录任何异常情况。
如发现异常地质现象、地表变形或地下水位突变等,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5. 遇到复杂或困难的观测情况,应及时与其他观测人员和专家进行沟通和讨论,寻找解决方案。
避免盲目行动和冒险操作。
三、观测数据处理:1. 观测数据的处理应遵循科学的原则和方法,如数据的筛选、校正和统计等。
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2. 利用专业软件或工具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得出科学结论和研究成果。
将观测数据存档,并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报告和发布。
3. 对于存在争议或需要更多解释的观测数据,可以组织专业团队进行互查和分析,确保结论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四、观测后的工作:1. 地质观测工作结束后,要对观测现场进行清理和整理,恢复原貌。
地质观测工作业操作规程模版(2篇)

地质观测工作业操作规程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地质观测工作,确保工作质量和安全,制定本操作规程。
第二条地质观测工作包括地质调查、勘探、监测等工作。
第三条地质观测工作应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程制度执行。
第四条地质观测工作应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工作部门应做好协调沟通。
第五条地质观测工作应建立健全信息数据管理制度,确保信息数据的安全、完整和可靠。
第六条指导地质观测工作的部门应对作业人员进行培训,提升他们的技术水平。
第七条地质观测工作应注意保护环境,确保工作不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第八条发生地质事故或者意外事件时,应立即报告有关部门。
第九条地质观测工作应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并按规定进行安全检查。
第二章地质调查第十条地质调查是对某一地区地质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的调查研究。
第十一条地质调查应综合运用地质、地理、地形图等多种调查手段和方法。
第十二条地质调查应包括地质遥感、野外调查、地质剖面绘制等工作。
第十三条地质调查应有准确的调查记录和相关的数据报告。
第十四条地质调查应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遵守环境保护要求。
第三章地质勘探第十五条地质勘探是通过采集和分析地质样品等手段,获取地质信息。
第十六条地质勘探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勘探方法和技术。
第十七条地质勘探应合理安排采样点和采样密度。
第十八条地质勘探应按照标准程序进行样品采集、记录和保存。
第十九条地质勘探应有专业人员负责分析和评估勘探结果。
第二十条地质勘探应注意保护勘探设备和仪器。
第四章监测第二十一条地质监测是对地质灾害、地壳运动等进行长期观察和记录。
第二十二条地质监测应选择合适的监测点和监测参数。
第二十三条地质监测应按照规定时间和要求进行监测,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第二十四条地质监测应建立健全数据管理制度,确保监测数据的安全和可靠。
第五章安全第二十五条地质观测工作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第二十六条地质观测工作应参照有关工程安全标准进行操作。
第二十七条地质观测工作应有专人负责安全管理工作。
煤矿地质观测工操作规程

煤矿地质观测工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煤矿地质观测工操作行为,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作质量,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所有从事煤矿地质观测工作的人员。
第三条煤矿地质观测工作要根据煤层地质条件和需要,制定详细的操作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第四条煤矿地质观测工作禁止与非相关人员谈论工作内容,保守观测数据。
第五条煤矿地质观测工作人员应根据规范要求自备工作用具,保持工作仪器设备状态良好。
第六条煤矿地质观测工作人员应定期接受培训,提高专业技能,不断更新观测方法和技术。
第七条煤矿地质观测工作人员应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提出解决方案,确保煤矿安全。
第二章工作前准备第八条煤矿地质观测工作人员在进入工作区域前,应先了解煤层地质情况,了解工作流程和标准。
第九条煤矿地质观测工作人员应检查仪器设备的性能和完好度,并保持干燥清洁。
第十条煤矿地质观测工作人员应了解工作现场的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预案。
第十一条煤矿地质观测工作人员应穿着符合安全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并佩戴防护装置。
第三章操作规范第十二条煤矿地质观测工作人员应按照规定的观测点进行观测,不得擅自更改位置。
第十三条煤矿地质观测工作人员应遵守观测流程,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观测,不得随意延误。
第十四条煤矿地质观测工作人员应在观测点进行数据采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十五条煤矿地质观测工作人员在观测过程中,应保持警觉,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报告。
第十六条煤矿地质观测工作人员应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观测,不得随意修改或增减观测内容。
第十七条煤矿地质观测工作人员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指挥和操作。
第四章数据处理第十八条煤矿地质观测工作人员应及时将观测数据整理成报表,并根据需要进行分析和总结。
第十九条煤矿地质观测工作人员应将观测数据存档备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第二十条煤矿地质观测工作人员应将观测结果及时上报,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地质观测工作业操作规程(5篇)

地质观测工作业操作规程地质观测工作是地质学研究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地质构造、岩矿组成、地层特征等地质信息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质观测工作的操作规程,包括观测前的准备工作、观测过程中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以及观测后的资料处理和分析。
一、观测前的准备工作(一)理论知识准备在进行地质观测工作之前,观测人员应具备必要的地质学知识,了解观测对象的基本特征和研究要求,熟悉所使用的观测仪器的原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观测仪器准备根据观测对象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观测仪器。
观测仪器应经过校验和调整,确保其测量值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观测仪器的保养和维护工作也应提前完成,确保其正常运行。
(三)观测现场准备在进行地质观测之前,需要选择合适的观测地点,并对其进行勘查。
勘查工作主要包括查看地形地貌、了解地质背景、确认观测对象的位置和分布情况等。
还需要对现场环境进行评估,判断是否需要采取特殊保护措施。
二、观测过程中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一)测量方法和技术根据观测对象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技术。
在进行观测过程中,应按照规定的步骤和程序进行操作,保持仪器的稳定和准确性。
对于涉及测量误差的参数,如测量角度、长度等,应及时记录误差范围,并在后续的数据处理中进行修正。
(二)数据记录与保存在进行观测过程中,应及时记录观测数据,并注意记录相关的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风向等。
观测数据应以清晰、准确的方式记录,并用数字化方式保存,以便于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三)安全操作地质观测工作常常需要在较为复杂的自然环境中进行,因此,观测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注意自身的安全和保护观测仪器的安全。
在进行观测之前,应熟悉所在地区的安全规定和应急措施,并做好相应的安全准备工作。
三、观测后的资料处理和分析(一)数据校核观测结束后,应对观测数据进行校核和验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于存在异常值或误差较大的数据,应进行数据修正或重新观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F-ED-J5361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地质观测工操作规程实用版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示范文稿)二零XX年XX月XX日地质观测工操作规程实用版提示:该操作规程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
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1.严格遵守《测绘法》,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矿井地质规程》(试行)中各项技术要求及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操作,汇总测量资料。
2.地质观测应做到及时、完整、统一。
(1)观测记录必须在现场进行,并记录在专门的地质观测记录簿上;记录簿应统一编号,妥善保存。
(2)描述地质现象,应做到内容完整、重点突出,客观地反映地质现象的真实情况。
(3)每次观测必须记录观测的时间、地点、位置和观测者的姓名。
(4)矿井地质观测要把现场和室内,宏观和微观观测结合起来。
(5)地质记录簿中描述的地质观测资料,必须在上井后2天内整理完毕,并编绘出正式的井巷素描图或素描卡片。
(6)对采掘工程的布置和调整有影响的地质资料,要及时填绘在有关的生产用图上。
3.严禁在地质观测、资料汇总、统计工作中弄虚作假。
4.地质观测人员应根据工作面的位置、进度及相邻区的地质资料等情况,确定观测的内容、目的及观测方法。
5.地质观测人员必须备齐观测、记录用具,如工具包、记录本、铅笔、放大镜、地质锤、皮尺、罗盘、坡度规、条痕板、钉子、线绳等。
6.观测结果必须及时记录在专用的记录本上,记录本应统一编号、妥善保管。
每次观测必须记录观测的时间、地点、位置和观测者的姓名。
7.现场的观测记录必须采用《煤矿地质测量图例》中所规定的符号。
8.地质观测结果应及时复查、核实,确保提供的地质资料准确无误。
9.沉积岩的观测与描述(1)内容和要求:①要正确描述沉积岩的颜色,要取其新鲜断面所显示的颜色;单色岩石先鉴定岩石基本颜色,再观察其色度的深浅。
描述时要把主要颜色放在后面,次要颜色放在前面,如深紫红色、浅黄绿色等。
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的岩石,首先鉴定出岩石主要颜色,再确定次要颜色。
②要逐一观察沉积岩的结构类型,根据碎屑的矿物成分及含量确定岩石类型;当某一矿物成分含量达25%以上时,要对其进行详细描述,并参加岩石的命名。
③要观察、描述沉积岩碎屑的粒度大小,并按岩石粒度分级标准和岩石粒度命名原则进行岩石命名。
碎屑粒度含量达50%以上者构成基本名称;粒度含量为50%~25%者,以“质”表示;粒度含量为25%~5%者,以“含”表示;含量少于5%则不参与命名。
如含粉砂细砂岩,砂质泥岩等。
④对于中砂粒级以上的碎屑岩要观察、描述碎屑颗粒的滚圆度和分选性。
⑤要观察、鉴定胶结物的成分,描述其胶结状态、类型。
⑥要描述沉积岩的层理类型。
区分水平、斜交、交错、波状、透镜状层理类型。
岩层的厚度(层系的厚度)要按三类观察记录:厚层(2.0~0.5米);中厚层(0.5~0.1米);薄层(0.1~0.01米)。
对于岩石中的结核,要观察、描述其形态大小和成分。
⑦要尽可能地鉴定化石的种属,重点观察、描述其特点、数量、大小及产状。
⑧用锤击法或用小刀、指甲刻划来确定岩石的摩氏硬度(以岩石强度分级表进行比较,小刀硬度:5.0~5.5;指甲硬度:2.0~2.5),并描述其断口形状和条痕色调。
⑨观察、描述岩石的吸水性(遇水变软或膨胀)等物理性质。
(2)粘土岩应注意观测描述岩石的颜色、物质成分、固结程度、滑腻与干燥程度、可塑性、吸水性、发育程度以及有无结核、包体结构及页理发育程度。
(3)沉积岩的观测方法及注意事项:①观测描述工作必须随着井巷工程的掘进及时进行,并须敲开岩石,观测描述其新鲜断面。
②观察描述岩石颜色和条痕时,要在统一的自然光线和岩石湿度下进行。
③一般情况下用放大镜和肉眼在现场进行观察、描述;若有特殊需要,可采取岩样在室内磨片,用显微镜或化学方法进行鉴定。
例如可用浓度为5%的稀盐酸试剂滴在岩石标本上,若发生气泡,即可确定碳酸盐成分的存在。
④靠近露头受风化影响的岩石,应沿其倾向每隔10米选一个点观测描述。
⑤要采取具有典型特征的岩石作为标本,放在标本箱内妥善保存。
标本上要贴标签,注明岩石名称、标本的形状特征、取样地点、层位及取样时间。
10.含煤地层中的火成岩应进行以下观测描述:①颜色、结晶程度及矿物成分,并确定火成岩的名称。
②侵入体的位置、产状、宽度及其形态。
③侵入体周围的煤层变质范围及其变质程度。
④观察火成岩的内生节理及含水性。
11.煤层的观测与描述(1)井筒、石门等穿层巷道所揭露的煤层,不论是否可采,均应按《矿井地质规程》的要求进行观测、描述。
(2)沿煤层掘进的巷道(包括工作面切眼),其煤层观测点的间距,根据煤层的稳定程度分别为:稳定煤层大于50米不小于100米;较稳定煤层大于25米不小于50米;不稳定煤层大于10米不小于25米;极不稳定煤层不大于10米。
(3)稳定和较稳定煤层,两观测点的煤厚之差大于0.25米或倾角之差大于5°时,在两测点间必须增加一个观测点。
(4)两观测点间有构造时,必须测量其产状,并绘制素描图。
(5)各煤层观测点的描述内容包括煤层结构、煤层厚度、煤层顶底板岩性、煤质、煤层含水性等。
(6)当煤层变薄、分叉尖灭时,应着重观测煤层的结构、煤质、厚度及煤岩层的接触关系、煤层顶底板的变化情况、围岩岩性特征等,为分析煤厚变化原因,预测变薄带、可采边界、分合区界积累资料。
(7)当煤层受古河床冲刷时,应着重观测冲刷带的冲刷标志、延展方向、岩性、宽度、深度以及煤厚和煤质,系统收集供判明冲刷类型、推断冲刷变薄带方向和范围的基础资料,并采取定向标本。
(8)当煤层受褶皱、断层、岩浆侵入及喀斯特陷落破坏,并引起煤厚变化时,应着重观察煤质、煤岩层接触关系、煤层结构及煤厚。
(9)煤岩特征的观测、描述应包括煤的光泽、颜色、断口、硬度、脆韧性、内生裂隙数量及发育特征,以及宏观煤岩组分、煤的碎裂特征、煤的名称等。
(10)煤层结构的观测应包括煤层的各个分层和夹矸层的层数、厚度、稳定性,夹矸的形态、岩性特征及其接触情况。
对复杂结构的煤层,对各分层和厚度大于0.05米的较稳定的夹矸,均应进行分层丈量。
(11)煤层厚度观测应遵守的规定:①直接丈量煤层的真厚度。
在不能直接丈量真厚度时,可丈量煤层的伪厚,再换算成真厚度。
观测精度以米为单位,保留两位小数。
②对于分层开采的厚煤层,在回采第一分层时必须探煤厚;对于分层开采的特厚煤层,在回采倒数第二分层时必须探煤厚。
(12)煤层底板的观测内容:①煤层顶底板的岩性、厚度及与煤层的接触关系,顶板裂隙的发育程度以及岩石的坚硬程度等,并需绘制小柱状图。
②伪顶、直接顶板的岩性如有变化或不稳定时,需观测其厚度变化范围和尖灭点的位置。
(13)煤质观测的主要内容包括煤的变质程度、灰分的变化,以及后生变化对煤质的影响等。
(14)煤层含水性的观测内容主要是煤层的出水情况。
一般分干燥、潮湿、滴水、淋水、涌水等。
12.煤岩层产状的观测(1)顺层巷道中煤岩层产状的观测:①煤层顶板较平整时的操作程序:1)用半圆仪的直边在顶板层面上移动找平;2)沿直边方向划一条线段;3)用矿灯照此线段,在罗盘保持水平的条件下转动罗盘,使罗盘玻璃镜中的长线与走向线在镜中重合;4)磁针所指的方位刻度值即为煤层走向方位角;5)将半圆仪直边贴在层面上,垂直走向即可测出煤层倾角;6)顺倾斜方向可用罗盘测出煤层倾向;7)用产状符号在草图上标定煤层的倾斜方向。
②煤层顶板不平整时,可在上、下帮的稳定夹矸或底板面上挂半圆仪拉线,找出最大倾角,并用罗盘测出其倾向。
利用走向与倾向的夹角为90°的关系,求出煤层走向。
③当巷道内的金属支架、铁轨、电缆对罗盘有干扰时,不得使用罗盘。
煤岩层产状可采用几何丈量法求得。
(2)穿层巷道中煤岩层产状的观测①一般穿层巷道中煤岩层产状的观测:1)在巷道两帮选同一层面,用绳挂半圆仪并拉平;2)用罗盘测出煤层走向;3)在与走向垂直的层面上,用半圆仪测出倾角;4)按走向与倾向夹角90°的关系:求出倾向。
②在与岩层走向夹角较小的巷道中观测产状时,可在巷道中间测得两组视倾向、视倾角,也可以在掘进工作面及一帮分别测得视倾角,用作图法间接求出产状。
13.观测、描述(1)观测描述的内容:①褶曲的位置、倾伏方向和倾伏角。
②褶曲两翼煤岩层和褶曲面的产状要素。
③褶曲与煤层变化、顶板破碎关系。
(2)顺层的水平巷道,当其走向变化大时,应加密产状观测来控制褶曲的形态。
(3)上、下山及石门、大巷遇褶曲时,可用巷道剖面图结合岩层产状观测来控制。
(4)根据产状和同一层面标高的变化,可确定褶曲的几何尺寸。
14.节理的观测、描述(1)节理的观测、描述内容包括节理位置、岩性层位、产状要素、节理名称、节理面的形状及充填物的性质、含水性及瓦斯情况,测定单位面积平均节理条数,做素描图等。
(2)在井巷及采煤工作面测定节理时,首先应测定测区的长、宽,然后按上述内容逐一观测,并填入规定的记录格式内。
15.断层的观测、描述(1)断层的观测、描述内容:①断层面的形态、擦痕和阶步特征,断层面的产状要素和擦痕的倾伏角。
②断层带中断裂构造岩的成分和分布特征,断层带的宽度、充填物和胶结情况。
③断层两盘煤岩层的产状要素,煤岩层的层位和岩性特征,断层旁侧的伴生和派生小构造及断层的含水性。
④断层间的相互切割关系,断层、褶曲组合特征,断层与煤层厚度变化的关系等。
⑤判别断层性质。
(2)断层的观测、描述方法:①确定断层位置。
测量巷道已知标志点到断层的距离和方位,每当断层面成组出现时,则需分别测出各断裂面的位置,并确定出主要断裂面。
②测量断层面产状与断煤交面线。
断层面产状与岩层产状测量方法相同,当断层面产状变化较大时,要掌握其变化特点和原因。
实测断煤交面线时,先从巷道两帮上断层迹线向同一盘煤层的顶板或底板的交点拉线绳,然后用罗盘测量出线绳的倾伏方向与倾伏角。
此方向即为断煤交面线方向。
③确定断距。
断层落差小于巷道高度时,可在巷道一壁实测各种断距;断层落差大于巷道高度,且地层出现重复或缺失时,可据测得的水平断距或铅垂断距,并用换算或图解量的方法推算其他断距。
也可根据钻探、巷探所获得的断层两盘岩层层位进行地层对比,求出两盘同层位之间的距离,即地层断距,并据此换算其他断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