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及主要内容【最新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小学体育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价值

在现代教育形成过程中人们日益深刻地认识到体育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增进身体健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和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体育活动,学生能够提高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逐渐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生活方式。

(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体育运动过程是一个不断对面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一个不断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的过程,在这个

过程中,能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能不断地体验到进步或成功的喜悦,能不断地体育各种复杂的情感,从而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三)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与他人和群体的联系是体育活动的必要条件,体育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方式,因此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学生逐步理解解和习惯一定的社会规范,学会规范约束和调整自已的行为,建立起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团队精神。

(四)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

体育课程是一种技能性的课程,它的许多内容是不能够或不完全能够通过语言或其他符号系统传授学习的。体育知识是一种操作性和技能性知识,学生的学习包括技能性知识和谁知性知识的学习,是通过运动实践来实现的。

体育课程学习中的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提高运动欣赏能力;

2.关于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

3.运动中的安全防范能力;

4.在野外环境中的基本生存能力;

5.正确的体育与健康观念与科学锻炼的方法。

三、课程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课程的目标就是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

健康水平的提高。这就决定了体育课程是学校教育中落实“健康第一” 指导思想的主要途径。

体育课程构建了五大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并安照健康的要求,

选取了与体育密切相关的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

和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

程实施的全过程,力求把健康的要求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初始动机,也是有效学习的保

证,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在体育课程

实施过程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应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关

注学生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

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育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和学生情感体

验。从课程设计到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有利于学生主动、全

面的发展做为出发点,在教学活动中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同时也

应注意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

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让每一个学生都从学习中受益,是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学

生的权利,同时也是贯穿体育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

人的体能和运动技能状况与先天遗传有着极大的关系,每个人的

运动需求和表现也各不相同。体育课程充分注意学生在身体条件、兴

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并以此确定学习目标、学习内

容、组织方法和教学方法,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

使每个学生从中受益,以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四、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一)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

体育课程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课程的目标,以身体、心理和社

会适应三维健康观和体育的特点出发,吸收我国体育课程建设的经

验教训,将体育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

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并根据各领域目标特点构

建体育活动内容体系。

(二)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划分学习水平

儿童少年的身体发育与心理和智力发育相比,表现出更大、时间

更长的个体差异性,更不受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体育课程标

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和体育学习特点,将小学划分成三级

水平,并在各学习领域设置相应的水平目标。水平一相当于小学1~2 年级、水平二相当于小学 3~4 年级、水平三相当于小学 5~6 年级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三)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

体育课程标准中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三个学习领域,

要求学生在掌握有关知识中、技能的同时,强调学生应在运动实践

中体验心理感受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使这方面的学习目标

由隐性变为显性、由原则性变为可观测性的行为表征。这既便于学

生学习时自我认识和体验,也便于教师对学生的观察与评价,从而

判断教学活动的成效,有效地保证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

(四)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

对课程实行分级管理,加大地方和学校在课程建设中的自主性,是我国课程建设和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按照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体育课程标准规定了各学习领域、各水平的学习目标,同时确定了

依据学习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各地、各校和教师在制订具体

的课程实施方案时,可以依据课程的学习目标,从本地、本校的实

际情况出发,选用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五)根据课程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

教育的成效要通过适当的评价才能体现出来,课程评价是促进课

程目标实现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课程评价集中体现着课程的基本

理念与价值取向,影响、决定着课程发展的方向。体育课程标准把学

生的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体能、知识与技能纳入学习成

绩评定的范围,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

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课程标准并没有对如何评价作出统一的规定,

只是要求教师根据体育课程标准确定的范围和原则去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