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前景研究
湖北国际旅游产业结构效益分析
湖北国际旅游产业结构效益分析湖北省是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灿烂的历史文化,使得该地区的旅游产业一直是该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随着国际旅游的兴起和发展,湖北省国际旅游产业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
本文将从湖北国际旅游产业的结构和效益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探讨湖北国际旅游产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1. 旅游资源丰富湖北省地处中国中部,拥有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资源,如武当山、三峡、黄鹤楼等,同时还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如楚文化、三国文化等。
这些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为湖北国际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产品多元化湖北国际旅游产品多元化,涵盖了山水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多个方面。
还有针对不同群体的定制旅游产品,满足国内外游客不同的旅游需求。
3. 基础设施完善湖北省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长足的改善和提升,交通便利、酒店、餐饮等相关服务设施也日益完善,为国际游客提供了良好的旅游环境。
1. 经济效益湖北国际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日益凸显,国际旅游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增长,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推动了地方居民的收入增加。
2. 社会效益国际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为湖北省的社会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通过充分展示当地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提高了地方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也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交流,推动了地区的社会文化的繁荣。
3. 环境效益国际旅游的发展也给湖北省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如旅游业对当地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可能导致环境污染等问题。
保护好当地的生态环境,加强环保意识,是湖北国际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1. 旅游产品和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当前湖北国际旅游产业还存在部分旅游产品服务不足和质量不高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提升旅游产品的品质和服务水平,以提升游客满意度。
对策建议:加大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培训和引导,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专业素养,加强对旅游企业的监管和指导,推动提升旅游产品和服务水平。
湖北旅游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劣势(Weaknesses)
1、技术创新能力:尽管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在生产能力和成本竞争力方面具 有优势,但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如医疗影像设备、心脏起搏器等,技术创新能 力相对较弱。这使得中国在这些领域的产品质量和性能上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 距。
2、品牌影响力:尽管中国医疗器械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有一定的知名度, 但真正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 发展空间和盈利能力。
3、拓展国内外市场:充分利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市 场。加强与国外企业的合作与交流,了解国际市场需求和趋势,优化产品结构和 提升产品质量。
4、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完善质量标准和检测手段。 通过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增强国际市场的竞争 力。
总之,湖北旅游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和机遇, 同时积极应对挑战和风险。通过加大投资力度、提升品牌影响力、深化改革创新 以及加强区域合作等措施的实施,湖北旅游产业将取得更加辉煌的发展成果。
参考内容
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成就。然而,面对全球 化和技术更新的快速发展,对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SWOT分析(优势、劣势、机会 和威胁)成为必要,以推动其持续、健康的发展。
2、提升品牌影响力:通过宣传推广活动和营销策略的创新,提升湖北旅游 景点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利用国内外各类媒体和社交平台进行广泛宣传,增加湖 北旅游在国内外游客中的影响力。
3、深化旅游业改革:积极推进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加大创新力度,推动旅 游业与文化、科技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强旅游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提高 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3、技术壁垒:一些发达国家通过设立技术壁垒,限制进口医疗器械产品的 质量和技术水平。这使得中国医疗器械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面临一定的竞争压力。
湖北省旅游现状及存在问题
湖北省旅游现状及存在问题一、湖北省旅游发展现状湖北的旅游资源丰富, 在全国居于中上游,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拥有两个“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钟祥明显陵,拥有纳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的神龙架,是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和三峡大坝的所在地。
全省有5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6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处国家级森林公园,52处全国重点保护单位。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以及人们生活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旅游产业已经成为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朝阳产业。
2013年11月21日,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在华中师范大学公布《2013中国旅游业发展报告》,《报告》借鉴全球旅游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我国实际,构建“旅游业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包括旅游业现实竞争力、旅游业潜在竞争力和旅游业发展环境竞争力三方面共52个评价指标。
《报告》显示,2013年全国31个省(区、市)中,湖北省旅游综合竞争力排名第13位,旅游现实竞争力处于中上水平,潜在旅游竞争力居中,发展环境竞争力较弱,总体处于第二梯队。
值得一提的是,湖北省的发展速度竞争力指标居全国第三位,近五年国内旅游收入平均增长率位列第一,且在旅游接待规模上表现十分突出。
由此可见,我省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但湖北省的旅游产业确实还存在一些问题。
二、湖北旅游业存在的问题1、产业结构不合理从全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态势来看, 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圈中, 一级城市北京、天津等发展得很好, 但是这些地区的二级城市和一级城市发展的悬殊不是很大。
湖北省与这些地区不同, 无论是入境旅游还是国内旅游, 武汉市都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近两年来国内旅游收入有50%左右、入境旅游收入有60%左右集中在武汉,而被确定为湖北省的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宜昌和襄阳两市的国内、入境旅游收入总和还不到武汉市的一半,可见湖北省旅游产业产值呈现高度集中性和不均衡性。
从近两年的统计数据看在旅游总收入绝对值方面,武汉、宜昌、襄阳三市均有所增长,但武汉市在全省的百分比略有下降,而宜昌和襄阳则处于上升状态,其中宜昌上涨了1%左右。
湖北省旅游产业发展研究的开题报告
湖北省旅游产业发展研究的开题报告【导言】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拥有众多的旅游景点,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俱佳,受众广泛,在国内外都有较高的知名度。
尤其自2019年以来,湖北省不仅重视旅游业发展,更在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上做出了许多努力。
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对湖北省旅游发展的深入研究,对旅游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以期为湖北省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参考。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已成为湖北省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产业。
2019年,湖北旅游业的总收入达到了9379亿元,占全省GDP总量的10.5%。
然而,湖北省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景区规划设计不合理、旅游服务质量不高等,影响着湖北省旅游业的长远发展。
因此,对湖北省旅游业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围绕湖北省旅游产业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一、湖北省旅游产业现状分析1.1 湖北省旅游业的发展历程1.2 湖北省旅游业现状的总体概述1.3 湖北省旅游业主要问题及其原因二、湖北省旅游业发展趋势分析2.1 国内外旅游市场的趋势分析2.2 湖北省旅游业发展趋势与特点2.3 湖北省旅游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探讨三、湖北省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3.1 景区规划设计、运营管理等方面的转型升级3.2 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3.3 公共服务配套和品质升级【研究方法】本研究使用文献资料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研法、案例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并进行分析,以获取准确的研究结论。
【研究计划】本研究预计在6个月内完成,具体研究进度安排如下:第一阶段(1个月):文献资料收集及分析,编制研究计划第二阶段(1个月):问卷设计及调查第三阶段(2个月):实地调研及数据采集,编写研究报告初稿第四阶段(2个月):研究报告修改、论证及完善【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计可以产生以下成果:一、提出湖北省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方向。
武汉旅游行业收入、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
武汉旅游行业收入、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在城中交汇,形成武汉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市内江河纵横、湖港交织,水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四分之一。
作为中国经济地理中心,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和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其高铁网辐射大半个中国,是华中地区唯一可直航全球五大洲的城市。
武汉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每年举办武汉国际旅游节。
武汉自然风光独特,四季气候分明,拥有其他大都市罕有的166个湖泊和众多山峦。
武汉的人文景观具有浓郁的楚文化特色。
武汉旅游业发展迅速。
2014-2019年武汉市旅游总人数呈不断增长趋势,2018年武汉市旅游总人数28788.7万人,同比增长10.88%;2019年武汉市旅游总人数31898.31万人,同比增长10.80%。
武汉市旅游业有较大发展,旅游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占有较大比重,对武汉市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
2014年以来武汉市旅游总收入呈阶梯式增长,2019年武汉市旅游总收入3570.79亿元,较上年增加408.59亿元,同比增长12.90%。
武汉市星级宾馆数量成较少趋势,代表武汉市旅游星级宾馆的接待能力在不断增强,宾馆规模变大,竞争力增强。
武汉市旅游接待能力不断增强,利于武汉市旅游活动的开展。
2019年武汉市旅游星级以上宾馆数量57家,较上年减少5家。
发展武汉旅游业,必须高度重视旅游宣传与促销。
武汉的旅游网站,对武汉市内知名的拳头产品,如黄河楼、东湖、宝通寺、归元寺、海洋馆等,通常只有一般的景点介绍,没有详细的旅游线路图,且缺少准确的标识。
显然,让武汉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武汉,加强宣传力度、加快旅游信息化是发展武汉旅游业的当务之急。
促进武汉旅游业的发展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除了从旅游资源本身出发,更要考虑整个城市给旅游带来的整体映象,其次,开发旅游资源应做到恰当和有度,从创新性角度出发,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旅游业的发展推动武汉市的发展。
湖北省旅游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优 化升级( 向锦 , 康 赞亮 2 0 0 6 o 政府可 以引导机 电行业和 纺织 行业的重点出 口企业加快利 用技术开 发新产品、 新材
开拓市场 地 区以及 对韩 国和东盟 等周 边地 区贸易额 保持 快速增长。 2 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存在 的问题 2 . 1出 口产 品结构 不合理 中 国 自改革 开放 以来 , 大 力发展劳动密集 型产业 , 如 纺织 、 服 装、 机 电组 装劳动 密集 型产业 , 尤其是在 沿海地 区 , 故 这些劳 动密集 型产品 占 出 口份额较大 , 而属于 资本和技 术密集型产品 的化 学及其有 关产品 占出口份额较小 。 此外 , 出 口商 品中技术含 量高、 附 加值高 的商品所 占份额小 。我 国出 口产 品大量 为贴 牌生 产, 自主 品牌产 品较少 ; 同时 , 出口产 品层 次较低 , 国内增 值 率不高。 2 . 2出口市场 比较集 中 我 国与易伙伴间 的份额逐 渐 平衡 , 出 口的国家和地 区比重相 对稳定 , 变化不大。 但我 国 对外贸易市场集 中度水平依 旧较高 , 出 口市场主 要集 中在 参考文献 : 美国、 欧盟和 日本三大地 区。 这可 能会带来 贸易失衡 , 加大 [ 1 ] 张曙宵. 中国对外 贸易结 构论【 M】 . 北京 : 中国经 济 出版社 , 国内就业压力等 问题 , 对 国民经 济发展的安全 与稳定 构成 2 oo3 . 了一定程度上 的风 险。 [ 2 ] 向锦 , 康赞亮. 我 国 出 口结 构 的 现状 及 其 优 化 初 探 [ J 】 . 国 际 3 相关对策建议 贸 易 问题 , 2 0 0 6 ( 7 ) : I 5 一 l 8 . 3 . 1政府层面 政 府要鼓励企业提 高传 统 出 口产 品 的 [ 3 ] 章艳红. 中国贸 易结构 的变化特点 、 决定 要素 以及政 策建 议 『 J ] . 国 际 贸 易 , 2 0 0 7 ( 1 0 ) : 4 — 9 . 技 术含量 和 附加值 , 加强技 术创新 , 促进 中国传 统产业 的
湖北农村旅游发展现状
湖北农村旅游发展现状湖北省位于中国华中地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有着丰富的农村旅游资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休闲度假的需求增加,湖北农村旅游逐渐兴起。
目前,湖北农村旅游发展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但总体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首先,湖北农村旅游发展的基础条件较好。
湖北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如大别山、神农架、长江等景点,以及楚文化、三国文化等历史文化遗址。
这些资源为湖北农村旅游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湖北地处中原和江南的交汇地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适宜人们进行农村旅游活动。
其次,湖北省政府对农村旅游的支持力度逐渐增强。
近年来,湖北省政府加大了对农村旅游的投入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农村发展旅游业。
政府对农村旅游项目给予了一定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提供了项目申报和审批的便利。
这些政策举措为农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然而,湖北农村旅游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农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
虽然湖北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交通状况不佳,酒店、餐饮等服务设施不完善,限制了农村旅游的发展。
其次是农村旅游产品的单一化和重复性。
目前,湖北农村旅游产品以传统的农业观光、乡村度假为主,缺乏独特性和创新性,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
此外,一些农村旅游项目也存在着粗制滥造、短平快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旅游体验的质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湖北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农村旅游的发展。
首先,加强农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交通和服务设施水平。
其次,注重农村旅游产品的创新和多样化,充分挖掘农村特色,发展特色乡村民宿、农家乐等旅游产品。
此外,还需加强农村旅游人才培养,提高农村旅游从业者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
最后,加强宣传推广,打造湖北农村旅游品牌,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
总的来说,湖北农村旅游发展现状总体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旅游产品、培育人才和加强宣传推广等措施,湖北农村旅游有望进一步发展壮大,为当地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作出更大贡献。
湖北省宜昌市大旅游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湖北省宜昌市大旅游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湖北省宜昌市位于中国中部,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
宜昌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三峡大坝、夷陵古镇、宜昌楚文化遗址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本文将对宜昌市大旅游行业市场的发展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发展趋势及投资前景。
在宜昌市大旅游行业市场的发展上,首先需要关注的是宜昌市优质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开发。
宜昌市的旅游资源分布广泛,但目前尚未实现有效整合和开发,资源利用率相对较低。
为了提升市场竞争力,需要加强资源整合,形成特色旅游产品供给,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同时,还需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高宜昌市旅游品牌价值,吸引更多的游客。
其次,宜昌市需要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
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条件。
宜昌市需要加大对交通、酒店、景区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游客体验。
同时,还需要加强旅游标准化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另外,宜昌市应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目前,大部分游客只是选择到宜昌市游览三峡大坝等知名景点,而忽视了其他潜在的旅游产品。
宜昌市需要加大对文化旅游产品、健康旅游产品等的开发力度,形成多样化的旅游产品体系。
同时,还可以开展一些特色的旅游活动,如夷陵古镇的传统文化节庆活动等,提升游客的体验感。
就发展趋势而言,宜昌市大旅游行业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随着旅游市场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加,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宜昌市作为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城市,将受益于旅游市场的增长。
同时,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不断成熟和对旅游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宜昌市需要加强对旅游服务质量的控制和提升,以保持市场竞争力。
最后,宜昌市大旅游行业市场的投资前景广阔。
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宜昌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投资宜昌市的旅游行业将有望获得可观的回报。
特别是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品开发等方面的投资,将为投资者带来较高的收益。
湖北省旅游业发展可行性分析
湖北省旅游业发展可行性分析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湖北省旅游业也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湖北省作为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自然景观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
本文将从旅游资源、政策环境和市场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湖北省旅游业发展的可行性。
一、旅游资源优势湖北省地理位置优越,是中国中部的重要枢纽城市,同时也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
湖北省内城市文化的古迹、山水之美和风味小吃,均让游客在身临其境中体验着中国的厚重文化。
例如,湖北省内的黄鹤楼、武昌首义纪念馆、长江三峡等都是享誉全国的重要景点,吸引游客来此旅游观光。
同时,湖北省内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也是其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三峡人家景区、大别山风景区和长江源头自然保护区等都是深受游客喜爱的景点。
二、政策环境优势针对旅游业发展,湖北省也积极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旅游业发展。
例如,湖北省出台了旅游产业扶持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投资建设,分段开发旅游旅线,推进旅游资源的整合和整合,打造一批“特色旅游小镇”,推动旅游产业的集群发展。
此外,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湖北省加大力度,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因此,对于旅游从业者而言,湖北省在政策优势方面是非常有利的。
三、市场需求优势近年来,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同时,伴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消费格局的转变,不同需求的旅游主题也不断涌现出来。
近年来,湖北省推出了许多实用、具有针对性的经济型、豪华型、休闲型旅游产品,针对不同需求的游客提供更多的选择和便利。
综上所述,湖北省作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旅游资源优势、政策环境优势和市场需求优势可谓同时具备,对其未来旅游业的发展非常有利。
为了实现湖北省旅游业进一步发展,下一步调结构、转方式、提质量、转动力,充分挖掘和利用旅游资源,形成具有特色的旅游品牌,提高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大对旅游业的扶持力度,不断提高整体服务质量,完善旅游营销和管理体系,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湖北旅游产业发展瓶颈突破战略研究的开题报告
湖北旅游产业发展瓶颈突破战略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湖北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拥有着丰富的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是中国的重要旅游目的地之一。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业的不断壮大,湖北旅游产业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例如,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不高、供给侧不足,管理和营销手段滞后,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等等。
这些问题导致湖北旅游产业发展瓶颈出现,严重制约了湖北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对湖北旅游产业发展瓶颈突破战略进行研究,对于解决湖北旅游产业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湖北旅游产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1.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湖北旅游产业发展瓶颈的根源和原因,寻找突破的关键点,提出合理的发展战略和建议,促进湖北旅游产业的全面发展和升级。
2.研究内容(1)分析湖北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和问题,并确定湖北旅游产业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特点。
(2)运用SWOT分析方法,深入剖析湖北旅游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因素,找出制约湖北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存在的矛盾。
(3)探讨湖北旅游产业发展的创新思路和理念,并结合湖北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提出合理的旅游产业开发方案,以实现湖北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通过文献调查、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有关湖北旅游产业发展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并提出可供政府和企业管理参考的建议和对策。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调研、案例分析、实地考察、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研究方法,以全面、深入地探讨湖北旅游产业发展瓶颈突破战略。
其中,SWOT分析法是本研究的重要分析方法之一,可用于剖析湖北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
四、预期成果和实际应用价值本研究的预期成果是提出一系列可行的湖北旅游产业发展瓶颈突破战略和对策,并为湖北旅游产业的加快发展和提升服务质量提供有力的理论和实践支撑。
此外,本研究还可为其他地区的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湖北旅游行业报告
湖北旅游行业报告湖北位于中国中部,是一座充满魅力的省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近年来,湖北旅游业持续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本报告将对湖北旅游行业的发展现状、特色景点、旅游经济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为了解湖北旅游业提供参考。
一、湖北旅游行业发展现状。
随着国内外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湖北旅游业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根据湖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省接待游客总量达到1.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5万亿元。
其中,武汉市、宜昌市、恩施市等地的旅游业发展尤为突出,成为湖北旅游业的重要支撑。
在旅游业发展中,湖北省政府不断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力度,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推动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湖北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特色旅游项目,为游客提供更多元化的旅游选择。
二、湖北特色景点。
湖北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有着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
其中,武当山是中国道教名山,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以其险峻的山峰和悠久的历史而著称。
黄鹤楼是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是中国四大名楼之一,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另外,宜昌的三峡风光更是令人心驰神往,成为了中国最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除了以上著名景点外,湖北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游的地方,比如神农架、鄂西大峡谷、楚天台、白帝城等等,这些景点各具特色,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探访。
三、湖北旅游经济。
旅游业是湖北省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改善民生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湖北旅游业在2019年创造了约600亿元的直接经济收入,占全省GDP的比重超过10%。
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兴旺,比如餐饮、住宿、交通等行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此外,湖北还通过举办各类旅游节庆活动、推出优惠政策等方式,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消费,促进了旅游消费的升级和提升。
这些举措为湖北旅游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当地居民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
湖北旅游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
湖北旅游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发布时间:2011-8-1信息来源:新闻作者:省统计局旅游业作为湖北国民经济的新兴产业,近年来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成为促进全省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同时应该看到,湖北旅游业还存在竞争力不强、市场深度开发不够、规模发展不足等问题。
如何充分挖掘旅游市场的潜力,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给旅游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持旅游业快速平稳发展,进一步增强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
一、湖北旅游业基本情况(一)旅游资源丰富湖北有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神秘莫测的神农架原始森林、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传目录”的武当山和明显陵。
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7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5座,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91处,楚城遗址10余处,楚文化遗存千余处。
在中国现代史上,湖北是红色革命的热土,大别山下的红安走出了200位将军,是中国著名的“将军县”。
湖北人文旅游景观时代跨度大,历史价值高。
有古人类长阳人遗址、屈家岭文化遗址,又有众多的古三国胜迹和楚都纪南城;有辛亥革命遗址起义门、阅马场,又有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及“八七会议”会址;有以编钟为代表的灿烂的荆楚文化,又有著名的现代工程三峡大坝;有气象万千的武汉大都市风光,又有浓郁的鄂西土苗民族风情。
湖北境内自然景观和历史遗存,比比皆是,颇具特色。
(二)旅游产业体系日趋完善近年来,湖北不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接待能力逐年提高。
2008年底,全省共有旅行社825家,其中国际旅行社57家;星级饭店585家,其中五星级7家、四星级54家;长江星级游船18艘,其中四、五星级游船12艘。
旅游业态呈现多元化趋势,除传统的“一江两山”精品之旅和“世界文化遗产、三国文化”之旅外,湖北还启动了旅游名镇创建工作,推出了“湖北人游湖北”、拓展了“农家乐”“温泉旅游”等大型活动,涌现出产业旅游、科教旅游、休闲度假、会议展览、文化娱乐、旅游美食和其它旅游新的业态,以往观光游览独占鳌头的格局被打破,观光旅游与休闲度假旅游相互推进,刺激了广大民众的旅游消费需求。
对湖北省旅游资源的现状分析
对湖北省旅游资源的现状分析湖北,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源远流长的文化,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国家实施的“中部崛起”战略,使得湖北区位优势更加明显。
虽然有着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在我看来,湖北省的旅游发展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
一、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还不够就湖北省现有旅游资源来看,五A级风景区像黄鹤楼、三峡风景区,四A级风景区像赤壁古战场、腾龙洞、柴埠溪大峡谷,还有三A级风景区像当阳玉泉寺、木兰清凉寨、百宝寨。
如果加强这些景区的开发,并充分利用景区的现有自然资源,进行开凿加工。
像黄鹤楼,它属于人文景观,在该景区可以举办一些活动来吸引游客的注意(例如:可以设计一个书法赛或诗词鉴赏,凡是参与的游客都可以得到一份精美的小礼品)。
多搞些游客能参与的活动,这样就不会给游客那种“没什么看头”的印象和那些游玩过的游客对它评价不高的现象了。
而诸如三峡这类自然风景区就可以搞些花展,或者对那些奇山怪石加以修饰,使它具有某种意义,引起人们的想象,这样就可以吸引人的兴趣。
二、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纵观湖北省的旅游景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留不住人。
很多游客停留一两天就离开了,这在武汉市显示得特别明显。
而问题的关键之一,我认为就是设施还不够完善。
一是交通优势度还不够。
以武汉市为例,该市的道路状况相当地拥挤、堵塞。
从全省来看,不同区域的旅游交通状况差距较大。
入境游方面,国际航班少,游客进出武汉不得不选择转机;国内游方面,许多重点景区可进入性差,使湖北旅游“游短油长”,旅游者时间、金钱、精力支出较大。
二是邮电通信、银行、信息网络等服务设施仍有待完善。
服务设施的不完善给旅游者出行带来不便,缩短了游客在景点的停留时间,降低了游客的满意度。
为了解决道路问题,省政府可以多建设一些更方便的道路。
比如,在武汉、宜昌等地可以多修轻轨或者地铁,游客较多的地方修分道行驶道路;而关于通信的问题则可以多设置一些网点,方便出行游客办理业务或交话费。
对湖北省旅游资源的现状分析
对湖北省旅游资源的现状分析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东部,是穿越“丝绸之路”经过重镇的重要交通枢纽,在众多旅游胜地中居首位,被誉为“天下旅游第一都”。
湖北省的旅游资源是由自然和人文景观组成的,其中包括红色旅游线路、古建筑文化遗产、生态旅游旧城风貌等。
湖北省的自然旅游资源是在内蒙古草原、山水茶村、平原古道和乡村游览景点等等构成。
湖北有全国第二大的欢乐谷遗址——内蒙古草原,这里有牧民们用地毯等物结构而成的传统住宅以及山水景观,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恬静宁静的度假环境。
此外,还有大小十几个游览景点,如三峡大坝附近的大峡谷攀登、洪湖畔的古城,均可尽情欣赏奇形怪状的仙海峡谷景观以及壮丽的瀑布美景。
湖北省的人文旅游资源是指那些在中国历史上有重要意义的古建筑和文化遗产,如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武汉集市,穿梭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湖北总督府,以及军魂雄浑的湖北黄帝国陵墓等等。
除此之外,湖北省还是中国红色民族建筑文化的重要载体,有红军旅视频之都武汉、毛主席和胡主席诞生之地——黄土高坡、红军长征出发地——牡丹江等。
湖北省的现状是,旅游资源丰富多彩,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的增加,乡村景点的变化和保护问题突出,建设环境也比较恶劣。
另外,湖北省旅游消费水平普遍较低,历史文化景点保护不足,技术开发能力有待提高,旅游收入贡献率偏低,这导致旅游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差距被进一步扩大。
总之,湖北省的旅游资源虽有着广阔的空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但需要有关部门及时采取有效的保护和发展措施,才能把湖北省旅游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湖北省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研究
湖北省旅游产业开展的现状、存在的咨询题及开展前景研究--——湖北省第二次经济普查分析研究资料之十二[内容提要]旅游产业是世界范围内迅速开展的一个新兴产业,被称为无烟工业、无形贸易,具有关联度高、污染少、增收潜力大、开展前景好的产业特征。
湖北省正处于工业化开展的中期时期,这为旅游产业化的开展提供了产业支撑;湖北省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国家实施的“中部崛起〞战略,使得湖北区位优势更加明显;湖北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源远流长的文化,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适宜的产业契机、良好的政策环境、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湖北旅游产业开展打下了坚实根底。
文章对湖北省旅游产业开展规模、结构、布局、效益进行分析,剖析咨询题,提出对策,给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参考。
一、湖北省旅游产业的开展现状及要紧特征〔一〕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一是从尽对增长量来瞧,湖北省旅游产业近十年来〔除2003年受非典碍事外〕,国内旅游人数、国内旅游收进、进境旅游人数、外汇收进四项均维持了逐年增长。
湖北省2000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5478万人次,国内旅游收进270.31亿元,2021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5065.18万人次,国内旅游收进969.63亿元,分不是2000年的2.75和3.59倍;2000年接待进境旅游人数450805人次,外汇收进14572.13万美元,2021年接待进境旅游人数1334634人次,外汇收进51020.22万美元,分不是2000年的2.96和3.50倍〔详见表1〕。
表1湖北省2000-2021年旅游人数、收进情况统计数据来源:?湖北统计年鉴?〔2021〕、?湖北旅游统计便览?〔2021〕二是从旅游总收进占地区GDP的比重来瞧,2003年以来,全省维持在7%左右,到2021年,那个数值到达7.83%,在通过六年稳定开展后,有加速启动的迹象。
近十年来,除2003年受非典碍事旅游收进下落外,旅游业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远超过了地区GDP的年平均增幅。
湖北旅游发展现状
湖北省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研究--——湖北省第二次经济普查分析研究资料之十二[内容提要]旅游产业是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的一个新兴产业,被称为无烟工业、无形贸易,具有关联度高、污染少、增收潜力大、发展前景好的产业特征。
湖北省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这为旅游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产业支撑;湖北省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国家实施的“中部崛起”战略,使得湖北区位优势更加明显;湖北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源远流长的文化,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适宜的产业契机、良好的政策环境、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湖北旅游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文章对湖北省旅游产业发展规模、结构、布局、效益进行分析,剖析问题,提出对策,给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参考。
一、湖北省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及主要特征(一)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一是从绝对增长量来看,湖北省旅游产业近十年来(除2003年受非典影响外),国内旅游人数、国内旅游收入、入境旅游人数、外汇收入四项均保持了逐年增长。
湖北省2000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5478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70.31亿元,2009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5065.18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969.63亿元,分别是2000年的2.75和3.59倍;2000年接待入境旅游人数450805人次,外汇收入14572.13万美元,2009年接待入境旅游人数1334634人次,外汇收入51020.22万美元,分别是2000年的2.96和3.50倍(详见表1)。
表1 湖北省2000-2009年旅游人数、收入情况统计数据来源:《湖北统计年鉴》(2009)、《湖北旅游统计便览》(2010)二是从旅游总收入占地区GDP的比重来看,2003年以来,全省维持在7%左右,到2009年,这个数值达到7.83%,在经过六年稳定发展后,有加速启动的迹象。
近十年来,除2003年受非典影响旅游收入下降外,旅游业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远超过了地区GDP的年平均增幅。
湖北省近十年旅游发展状况分析
湖北省近十年旅游发展状况分析经过十年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湖北省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在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稳增长、调结构、扩内需、促就业、惠民生等方面,可以说是有大担当、大作为。
但受宏观经济形势下行的影响,旅游发展面临的市场环境比较严峻,总体呈现出增长放缓的趋势。
不过,随着国家扶持政策的加大,政策效应叠加明显。
未来,湖北省旅游发展状况将呈现出整体上升的态势。
一、国内情况(一)旅游人次是十年前的6倍多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的十年,湖北省国内旅游人次呈现出井喷式的上涨,由2005年的7630.8万人次跃升至2014年的46900万人次,是十年前的6倍多。
同时,就每年的国内旅游人次增长率来看,年增长率均保持了超过两位数的高速增长。
其中最低出现在2006年,当年的国内旅游人次增长率为10.9%;最高出现在2010年,当年的国内旅游人次增长率达到了39%。
此外,根据图表可知,在过去的十年里湖北省旅游人次增长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稳步上升期(2005年—2009年),第二个阶段是大发展时期(2009年—2011年),第三个阶段是逐步放缓期(2011年—2014年)。
(二)国内旅游收入十年翻三番在过去的十年里,湖北省的国内旅游人次发展迅速,随之带来的是国内旅游收入的提升。
根据数据显示,湖北省国内旅游收入由2005年的450.76亿元上升到2014年的3675.98亿元。
在十年里足足翻了三番。
而从国内旅游收入增长率来看,十年来,每年的增长率均保持在两位数以上的增长。
其中最低为2006年为14.1%;最高为2010年为45.4%。
根据增长率的图表可知,湖北省国内旅游收入在2005年至2008年间属于逐步上升阶段,2008年至2010年间属于快速上升阶段,2010年到达峰值后,增长速度逐步放缓,处在稳步发展阶段。
(三)旅游消费二、国际情况(一)入境旅游人次是十年前的3倍多据统计分析,2005年湖北省入境旅游人次为82.57万人次,2014年达到277.07万人次,经过十年的发展,湖北省入境旅游人次是十年前的3倍多。
湖北省旅游产业发展研究的开题报告
湖北省旅游产业发展研究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论题:湖北省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一、选题背景湖北是中国的中部省份,境内自然风光特别优美,人文历史也璀璨辉煌。
作为中国大陆内陆省份,湖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秀美、旅游资源丰富。
从著名的三峡和长江大桥到清新的襄阳、黄鹤楼和武汉东湖,湖北以其无与伦比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为海内外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旅游选择。
然而,在该省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如旅游产品品质不高、旅游服务不够完善、旅游供给方式单一、旅游消费仍未形成多样化等。
因此,本文拟以湖北省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湖北省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以推动湖北省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选题意义湖北省旅游产业的发展对于该省乃至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湖北是中国著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之一,在湖北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实现旅游业与文化业、教育业等的紧密结合,进一步扩大文化产业的规模,推动湖北乃至中国的“文化强省”建设。
其次,湖北省旅游业是促进该省经济发展和加强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手段,可以促进湖北省的工业、农业、商业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培养湖北地区的发展潜力与人才储备。
再次,湖北省旅游业在增强区域文化软实力的同时,也可以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游客带来更好的体验,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全球旅游业市场中的地位和声誉。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湖北省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提出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和可行的实施方案,以推动湖北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湖北省经济转型升级和区域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研究内容:1. 湖北省旅游产业发展概况(1)经济社会发展背景(2)旅游产业发展概况2. 湖北省旅游业问题分析(1)旅游供给不足(2)旅游产品单一(3)旅游服务质量不高(4)旅游消费不足3. 湖北省旅游业发展对策(1)创新旅游产品(2)提升旅游产品品质(3)优化旅游供给方式(4)加强旅游服务管理(5)提高旅游消费水平4. 湖北省旅游业发展建议(1)达成旅游发展共识(2)教育旅游从业人员(3)增强旅游营销宣传(4)发挥地域优势(5)开辟国内外市场四、研究方法1. 实地调查:采用问卷、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湖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和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省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研究--——省第二次经济普查分析研究资料之十二[容提要]旅游产业是世界围迅速发展的一个新兴产业,被称为无烟工业、无形贸易,具有关联度高、污染少、增收潜力大、发展前景好的产业特征。
省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这为旅游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产业支撑;省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国家实施的“中部崛起”战略,使得区位优势更加明显;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源远流长的文化,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适宜的产业契机、良好的政策环境、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旅游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文章对省旅游产业发展规模、结构、布局、效益进行分析,剖析问题,提出对策,给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参考。
一、省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及主要特征(一)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一是从绝对增长量来看,省旅游产业近十年来(除2003年受非典影响外),国旅游人数、国旅游收入、入境旅游人数、外汇收入四项均保持了逐年增长。
省2000年接待国旅游人数5478万人次,国旅游收入270.31亿元,2009年接待国旅游人数15065.18万人次,国旅游收入969.63亿元,分别是2000年的2.75和3.59倍;2000年接待入境旅游人数450805人次,外汇收入14572.13万美元,2009年接待入境旅游人数1334634人次,外汇收入51020.22万美元,分别是2000年的2.96和3.50倍(详见表1)。
表1 省2000-2009年旅游人数、收入情况统计数据来源:《统计年鉴》(2009)、《旅游统计便览》(2010)二是从旅游总收入占地区GDP的比重来看,2003年以来,全省维持在7%左右,到2009年,这个数值达到7.83%,在经过六年稳定发展后,有加速启动的迹象。
近十年来,除2003年受非典影响旅游收入下降外,旅游业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远超过了地区GDP的年平均增幅。
2009年,全省旅游总收入达到历史新高1004.48亿元,突破千亿元大关,比2008年增长35.0%(详见表2)。
可见,省旅游产业正进入稳步发展的快车道,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显突出。
表2 省2000-2009年旅游收入指标数据来源:《统计年鉴》(2009)、《旅游统计便览》(2010)(二)旅游设施、项目逐步完善十一五期间,省旅游项目不但数量增加,在质量上也有所提高,配套设施逐步完善。
2009年,全省旅行社达到886家,其中出境旅游组团社25家;全省星级饭店602家,其中五星级11家,四星级60家,三星级226家,二星级282家,一星级23家,总客房52586间,总床位96476;长江星级游船18条,其中五星级6条、四星级6条、三星级2条、其他4条。
全省A级景区189家,较2006年的99家,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其中5A级2家、4A级57家、3A级71家、2A级55家、1A级4家。
形成了一批在国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旅游景区和名品。
工农业旅游示店有66家,其中工业点11家,农业点55家;国家级23家。
全省取得导游人员15767人,上岗导游10500人。
(三)旅游产业空间布局渐趋合理省随着“两圈一带”战略的实施,旅游产业区域布局呈现出高度集中性和以大代小的良好势头。
城市圈是以为中心,包括、黄冈、、、、仙桃、天门、潜江等市。
2009年,城市圈旅游总收入达到665.64亿元,占全省比重的66.27%,超过了一半还多,显示出城市圈在全省旅游产业的首要地位和作用。
同时,作为核心,充分带动了圈周边城市旅游产业的飞速发展,、、仙桃、天门、潜江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66.7%、44.3%、90.4%、96.0%、55.3%,均高于市36.1%的增长幅度(详见表3)。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省自2008年以来着力打造的旅游区,该区地域包括襄樊、荆州、、、、随州、和神农架等市(州、林区)。
2009年,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总收入达到338.79亿元,占全省比重的33.73%,从统计数据来看,除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外,、随州、神农架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38.4%、44.3%、63.3%(详见表3),已成长为圈新的旅游增长极。
表3 2009年各市州旅游总人数、总收入数据来源:《统计年鉴》(2009)、《旅游统计便览》(2010)(四)入境旅游逐步回暖2009年旅游市场总体呈现出稳步向上的发展态势。
国旅游在国家拉动需、刺激消费的政策环境下,取得了大幅度增长,而入境旅游则经历了由逐月下降到探底回升的变化过程。
主要表现为,入境旅游人数探底回升,外汇收入持续增长。
2008年全省入境旅游市场在经历了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后,2009年呈现出入境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双增长的良好局面。
全年接待海外入境旅游者133.46万人次,同比增长12.4%;实现旅游外汇收入5.10亿美元,同比增长15.3%。
从国外客源增长情况看,欧洲、美洲、大洋洲回暖迹象明显,同比增幅分别为7.0%、14.3%、11.5%,亚洲、非洲延续了2008年的态势,分别有9.1%和88.1%的增幅(详见表4)。
从国外客源构成情况看,欧洲、亚洲各占约三分之一,亚、非洲游客所占比重分别由2006年的24.07%、0.27%提高至31.77%和0.67%,成为了入境旅游市场增长的亮点所在。
表4 2009年国际旅游客源分布(按地区分组)数据来源:《旅游统计便览》(2010)(五)黄金周旅游项目日益成熟从1999年,国家根据当时的人民消费低迷状况,决定采取黄金周休假制度开始,到现在的十年时间,黄金周旅游项目日益成熟。
2009年,全省春节黄金周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为385.74万人次、10.71亿元,同比增长38.8%和31.6%;“十一”黄金周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为1038.92万人次、30.07亿元,同比增长23.3%和47.9%。
这充分说明随着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旅游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在需求,仍然是刺激国居民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
二、省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一)旅游区域拓展滞后,与其他旅游强省差距明显一是客源规模相对偏小。
2009年,省国游客人数在全国排名第10位,国旅游收入在全国排名第11位;入境游客人数在全国排名第15位,入境旅游收入在全国排名第18位。
以为旅游目的地的消费者群体发展滞后,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都处在中游地位,落后于旅游发达省份(详见表5)。
客源规模偏小,人均消费水平偏低,使得总需求带动不足,阻碍了旅游的发展。
表5 2009年我国部分省份旅游人数和收入情况对比数据来源:旅游统计便览(2010)二是客源构成比例不合理。
主要表现为:国旅游客源分布上,2009年,省国旅游客源以中南地区为主,占63.57%,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地区所占比重较小,这直接导致了消费水平偏低,经济效益不高;国际旅游客源分布上,外国人占76.25%,港澳台同胞占23.75%,但在人均停留时间上,均不足2天,这使得尽管在入境游客人数上多于,但在入境旅游收入上却是不及邻省,留客难是旅游应该思考的问题。
(二)旅游开发体制不够完善,机制不活约束产业化提升首先,从管理体制上看,一是旅游行业的主管部门缺乏更有效的管理手段,跨行政区划的资源开发部门缺乏有效整合,与园林、文化、交通、信息等部门缺乏部协调机制;二是旅游企业管理体制缺乏现代企业管理手段,企业竞争能力较弱。
其次,从思维方式和运行模式上看,缺乏创新机制。
一是在新产品的开发上,受传统思维定式影响多,对市场的了解少;二是在新市场的开拓方面,缺乏投入、引入机制,使得旅游发展的步伐相对滞后。
(三)旅游产业结构仍不平衡从2009年旅游产业各项目的统计数据来看(详见表6),全省旅游产业结构仍不平衡。
一是交通、住宿、餐饮所占比重大大高于景区游览、娱乐的比重。
在国旅游收入项目中,交通、住宿、餐饮所占比重之和为51.54%,比景区游览、娱乐所占比重17.61%高出大约34个百分点。
这个差距在入境旅游收入项目中更为明显,达到了约52%。
旅游的核心部门——景区游览的收入比重偏低,在各项目中排在第五或第六位。
二是购物对旅游收入增长的贡献率相对较高,但与旅游发达省市30%的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与世界旅游发达国家和地区50%-70%的水平相距甚远。
在国旅游收入项目中,购物所占比重为21.43%;在入境旅游收入项目中,购物所占比重为18.30%。
表6 2009年省旅游收入项目构成数据来源:《旅游统计便览》(2010)(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一是交通优势度不高。
全省公路覆盖密度已接近于旅游强省、的水平,但全省不同区域的旅游交通状况差距较大,交通问题仍是旅游发展的瓶颈之一。
入境游方面,国际航班少,游客进出不得不选择转机;国游方面,许多重点景区可进入性差,使旅游“游短旅长”,旅游者时间、金钱、精力支出较大。
二是邮电通信、银行、信息网络等服务设施仍有待完善。
服务设施的不完善给游客出行带来不便,缩短了游客在景点的停留时间,降低了游客的满意度。
(五)精品名牌效应拉动不足,产业核心竞争力有待提高旅游地发展的核心是树立独特、鲜明地有招揽性的旅游整体形象。
世界级、国家级的旅游产品有100多个,但缺乏比较优势,在全国乃至世界围知名度较低。
同时旅游景点和旅游产品的层次、档次还不够高,初级性比较强,缺乏整合,缺少品牌。
2009年,旅游有长足的发展,“一江两山”的品牌效应初显,然而与知名强势品牌相比,在富有度、知晓度、效益度、扩展度等方面仍存在很大的差距。
(六)对外宣传缺乏力度,“”名片影响力有限一是营销宣传的资金投入有限,以至市场敏感度不够,营销成效低;二是营销宣传整合度较低,省各县市在具体旅游促销行为上缺乏联合促销的意识,不利于全省整体旅游形象的提升;三是营销宣传的方式和手段不多,缺乏科技含量。
(七)旅游人才相对稀缺,产业素质有待提高一是高学历和高职称的旅游管理人员严重不足;二是管理层学历偏低,尤其在饭店业和旅游景区更为明显;三是旅游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少,高级职称人员比重小,无等级职称占大多数;四是员工流动性大,离职比重较高。
三、省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一)创新发展理念,构建“大旅游”产业模块一是以为支撑,布局“大旅游”发展战略。
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两圈并进,要把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中心城市,同时,建设一批优秀的旅游城市、旅游强县和旅游名镇,构建以为中心的跨省市的区域性“大旅游”产业模块。
二是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推动强强联合,实现旅游产品与市场开发格局的创新。
旅游业要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实现旅游空间和效益最大化,不仅需要加强省相邻区域之间的合作,构建全省旅游产业模块,还必须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与其他省份实现更为广泛的区域合作,逐步建立信息交互机制,共同构建无障碍旅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