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区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现状调研报告--钱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地区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现状调研报告--钱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南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各地区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现状调查

作者:钱钰刘苏乐

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土木工程

指导老师:陈静

2013年8月

各地区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现状调研报告

摘要:建筑垃圾大多数是由固体废弃物所组成,通常情况下是在建设的过程中或者在旧建筑物维护和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加强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是节约土地、节约资源的重要途径,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比如,如果砖石材料和门窗构件等保留较为完好,可用于新建筑或古建筑物的修复;此外,部分建筑垃圾还可以生产再生混凝土骨料、回填堆山造景、铺设道路路基、加固软土地基等;使用木材、纸板可以生产复合板材、燃烧发电等。建筑废料再利用不但可以实现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还能有效节省天然资源,缓解我国如今面临的资源紧缺等问题,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大方向,较容易得到政府的认可。从可持续发展战略角度来说,垃圾的再生利用,不仅能够产生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将有深远的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为此,我们对建筑业发展迅速的地区进行了走访和调查。我们希望通过调查研究找出各地在建筑能源效率存在的问题,并深入进行系统分析,解决建筑垃圾中土地、资源的紧张局势,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建筑垃圾;再利用;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TU-9

第3 页共15 页

目录

一、引言 (4)

二、调研结果分析 (6)

(一)调查对象特征分析 (6)

(二)我国建筑废弃物现状及存在问题 (6)

(三)建筑垃圾管理对策 (10)

三、小结 (12)

参考文献 (13)

附录:建筑垃圾再利用现状调查问卷 (13)

一、引言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

筑业一直是我国重要的物质生产部

第4 页共15 页

门。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建筑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垃圾的产量也在以惊人的速度随之增长。据统计,中国的建筑废物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每年的生产量达到4000万~5000万吨[1-4]。如果以500-600吨/万平方米的标准推算,到2020年,新增的建筑面积将达到300亿平方米,产生新的建筑垃圾将会是一个令人震撼的数字。然而,由于我国现有的管理制度、政策以及法律法规都不够健全,通常情况下大部分的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被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露天堆放或者简易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置。如今,在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日趋紧张的土地供给以及日渐耗尽的矿产资源背景下,建筑垃圾的大量产生无疑加剧了人与环境、人与资源资源之间的矛盾,这已经严重影响到城市生态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建筑废弃物的处置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开展建筑垃圾产业化方面的研究工作已势在必行。

第5 页共15 页

第 6 页 共 15 页

二、调研结果分析

(一)调查对象特征分析

(二)我国建筑废弃物现状及存在问题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使得建筑垃圾日益增加,那些乱堆乱倒的建筑垃圾严重污染道路,情况不容乐观。进入21世纪以来,这种局面稍见好转。为了进行有效管理等实际需要,某些大、中城市先后出台建筑垃圾或工程渣土管理法规,基本建立起了一套建筑垃圾申报和审批制度,并且收集和运输利用手头上一些校友资料,向散布在全国各地的校友请教贵单位建筑垃圾处理情况。 在网上发布调查问卷,请相关人士填写有关内容。

小组成员随机走访了各地区建筑工地,对他们建筑垃圾再利用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

来源

车辆也已标准化。有些城市还建设了建筑垃圾填埋厂和建筑垃圾处理场等消纳场所。现对国内典型城市的建筑垃圾处理情况进行介绍。

1.北京

北京市成立了的垃圾渣土管理处,主要负责全市日常渣土的管理工作,并受理国家和市级重点工程渣土的消纳申请;在各自的管辖区内也建立了相应的管理部门负责申报管理渣土消纳等。2006年12月起,所有的渣土砂石运输车辆都拥有绿色环保标志,并安装符合《流散物体运输车辆全密闭装置通用技术条件》规定的机械式全密闭装置。

另外,北京市每年会在五环以外将现有大坑或窑地等经过整理并设置照明等设施后,当作建筑垃圾消纳场使用。由企业合法经营,运输单位按照市场物价标准缴纳一定费用。

2.上海

1992年,上海颁布《上海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管理规定》,并于1997年进行了修正。自2005年起,由区(县)负责日常管理建筑垃圾,上海市的渣土管理部门则负责全市建筑垃圾的规划、政策研究、考核和其他宏观管理。上海建筑垃圾的运输主要为车辆运输、辅之以船舶转运,为了有效监督管理建筑垃圾运输车船的工作状态,汽车、轮船均安装了GPS定位系统以及IC智能卡监控管理技术。建筑垃圾的处理方式通常为回填标高、围海造田、堆山造景等。从2003到2005年,标高回填、工程回填、绿化用土的建筑垃圾约为年产生量的60%;围海造田的建筑垃圾为年产生量的30%;剩下的10%则以临时堆放等方式处理,另外,

第7 页共15 页

上海还建成一座利用废弃混凝土块制作砌块和骨料的资源化处理厂,年处理能力20万吨。

3.深圳

深圳市建筑垃圾处理的具体实施办法由环境卫生管理部门制定后,各区环境卫生管理部门将落实清理辖区内市政道路及住宅范围内的建筑废弃物。为强化渣土运输管理力度,对近5000辆自卸车做了密闭加盖处理;为防止运输车辆污染道路,深圳对全市施工工地实行24h全过程、地毯式监督管理,并明确规定运输车辆的运行线路和时间。

深圳市现建有三个建筑垃圾填埋场,且均即将填满封场,剩下的建筑垃圾将会由各街道自行消纳处理。深圳市计划在塘朗山填埋场内,另外再建设一座处理能力约为1600t/d的建筑垃圾制砖厂,预计到时每年可处理的建筑垃圾达到40万吨。

4.南通

近年来,南通市建筑垃圾整治一直被市政府列为环境整治的攻坚战役。市政府组织明确了“属地管理、守土有责、费随事转”的建筑垃圾管理新体制,市政府审议了《2012年市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方案》,将建筑垃圾整治列为环境综合整治“五大攻坚战役”之一。

南通市正着手建设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处置中心。目前,南通市建筑垃圾处置中心项目选址已在南通市港闸区陈桥街道落实,项目计划用地300亩,一期用地150亩,年处理建筑垃圾约100万吨。项目建成后,预计建筑垃圾分类收集率达90%,密闭运输率达100%,无害化处置率达100%,资源化利用率达98%。

然而,在我国大多数城市中,只有10%的建筑垃圾被运往指定的消纳场所,其余有的被随意倾倒,有的被运往非法运营的填埋场进行处理。

第8 页共15 页

对调查问卷分析统计,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混凝土废弃物包括混凝土和砂浆、砖和砌块、木材和木模板、面砖和瓦片、钢筋和其他金属、装修涂料、建筑材料外包装和其他等等,其中建筑材料外包装、木材和木模板数量各占总量的15.98%;砖和砌块、混凝土和砂浆占15.46%、钢筋和其他金属及装修涂料各占10.82%、面砖和瓦片和其他各占7.73%。

当前我,我国建筑废弃物的处理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建筑垃圾回收率低。

以深圳为例,深圳市的建筑垃圾的处理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类:一是未经任何处理直接填埋,约占98%;二是从中轻度分拣出废金属及废弃混凝土,其余当作普通垃圾处理,约占2%。建筑废弃物基本没有分类收集,施工单位仅分拣出价值高的金属部分,其余全部混在一起当作垃圾处理,增大了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难度。

进行问卷调查时,当被问到“贵单位如何处理建筑垃圾”时,53.8%的回答里并没有提到再利用,通常他们会选择将建筑垃圾运到不影响交通的地方堆放或填埋。26.9%的人会将部分有价值的挑出再利用,而剩下的则继续和普通垃圾一起处理。而剩下为数不多的则将建筑垃圾收集起来做成再生砖等重新利用。

(2)缺少技术标准、规范和科研投入。

长期以来,我国由于建筑垃圾处理研究投入不足,使得相应的技术标准和指标参数仍无法建立,如循环再利用的建筑垃圾的结构、强度、力学等方面的性能指标参数、建筑垃圾代替原材料的技术、方法、安全系数等。因此必须深入研究合理、有效的建筑垃圾处理技术。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人们普遍对再生建筑材料的质量存在一些质疑。虽然绝大多数的人认为建筑垃圾有再回收利用的价值,并且建筑垃圾堆放对环境产生很多负面影响,但是有27.78%的人就算价格再低廉也不愿意接受。这使得建筑垃圾回收处理机构很难实现盈利,投资者对回收建筑

第9 页共15 页

废弃物不感兴趣,所以全国大部分城市对于每年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至今没有专业的回收机构。

(3)建筑垃圾回收与再生企业处境尴尬。

建筑垃圾处理公司无法取得合法的建筑垃圾收集销纳权,目前的行政许可只能挂靠环卫部门下属企业,企业主体不清晰。建筑垃圾的公司不能够就近选址,建筑垃圾的处理与再生产品的生产需要大量的技术研究和专利的申请,这些都形成企业巨大的成本投入,生产出来的产品投入与产出的巨大反差,使得大部分建筑垃圾处理公司处于亏损运盈中。

(4)缺乏政策引导及扶持。

建筑垃圾综合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环境影响评估、检测、监管制度、排污收费等各个层面,如果政府没有政策引导和扶持,就没有办法顺利施行。我国虽然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建筑废弃物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等,其中都有“谁生产,谁负责”的明确规定。但是由于建筑垃圾消纳场容量是有限的,走正规渠道的建筑垃圾不能得到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所以绝大多数的建筑垃圾都会被施工单位采用违规途径私下处理。

(四)建筑垃圾管理对策

(1)借鉴美国、德国、日本、欧洲等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措施,指定符合国情的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政策。

第10 页共15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