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建议共5页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建议
【摘要】新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件大事,每个学科,每个教师都不能置身之外,高中数学教学必须通过改革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更高的教学目标。作为教师,为了达到目的,要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合理设计。
新课改实行以来,各个学科、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例如新的教材、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策略、新的评价体系等,这些革新都使课堂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这些还远远不够。教师是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因素,学生是21世纪的接班人,他们的发展尤为重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注意学生的智力发展和个性发展,这些都要在教学中加以实现。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必须对教学活动进行周密的思考和安排,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因为任何改革措施都要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实施。课堂教学质量的好与坏,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也阻碍了新课程改革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思考,也就是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设计,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包括的方面有很多,需要教师进行全面思考,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关于如何做好课堂教学设计,笔者给出了如下建议。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常常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机械地进行学习,不能发挥主动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
作用,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首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这一点是通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来实现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有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进行平等、民主的交流,课堂气氛的生动活泼,能够让学生有积极的心理体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其次,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设计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参与性,在以往的数学课堂中,学生的参与性不明显,完全在教师的指挥棒下进行学习,这样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要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设计中安排一些互动的环节或者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进来。另外,教师要该改变学生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突显这一点,减少讲解的时间,针对某些类型的问题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最后,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不能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这一点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和全面发展是很有意义的。教师要不断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和学习,引导学生进行独立学习,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有些一题多解的问题,教师可以加以利用,鼓励学生考虑不同的解题方法,开拓思路,培养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跟据新课改的要求,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对教学方法
进行思考,选择与教学内容最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和陈旧,基本是采用上讲下听的教学方式,这样不仅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容易失去兴趣,并且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吸收,结果是教师教得费力,学生听得无趣,课堂效率低下,更别提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了。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考虑教法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情,综合实践和利用各种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用提问教学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可以用讨论教学法活跃课堂气氛,其他如探究教学法、直观教学法等,都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加以利用,改变课堂的沉闷状态,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
另外,教师要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因素,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在整体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此外,教师还要丰富教学内容,对课外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安排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把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入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进行分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倡导的学习方式,以往学生的学习方式比较单一,例如对概念进行死记硬背,或者搞题海战术,这样的学习方式只能在当时有效果,并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考虑把单一的班级授课制向小组学习转变,
把班级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在平时的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组织小成员之间的学习和交流,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还有助于教师的因材施教。在学习过程中,小组的共同学习和交流能够弥补学生的不足,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对一个问题进行讨论时,各个小组成员有着明确的分工,最后对探讨结果进行汇总,得到知识的共享,在这种交流与讨论中,能够弥补各人不足,共同得到进步。
在进行小组学习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独立学习,例如小组共同确定学习目标,共同实施学习方法,共同得到学习结果等。教师也要为学生创造机会,经常让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式学习,深入理解知识的本质,更好地掌握数学规律。同时也要注意,教师虽然鼓励学生进行独立学习,但是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学生的水平毕竟是有限的,自制力也不高,如果教师放任不管,过于追求小组的活动性和互动性,那么可能会造成课堂教学的无效性。因此,在开展小组教学和小组学习时,都需要教师发挥导向性作用,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例如帮助学生确定有价值的研究问题,对知识进行精讲精练,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扫清障碍等。
总之,教学过程是一项有着明确目的的实践活动,是教师、学生、教材等要素共同参与的过程,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才能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在新课程教学设计理念的指导下,要树立正确的数学教学观,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始终以学生为中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