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生平年表
钱学森生平事迹介绍
钱学森生平介绍钱学森,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是航空领域的世界级权威、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挚旗人,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是二十世纪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领袖人物——堪称二十世纪应用科学领域最为杰出的科学家,他在上世纪40年代就已经成为和其恩师冯·卡门并驾齐驱的航空航天领域内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并以《工程控制论》的出版为标志在学术成就上实质性地超越了科学巨匠冯·卡门,成为二十世纪众多学科领域的科学群星中,极少数的巨星之一;钱学森同志也是为新中国的成长做出无可估量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团体之中,影响最大、功勋最为卓著的杰出代表人物,是新中国爱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是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
中国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钱学森一九一一年十二月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
一九二三年九月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习,一九二九年九月考入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现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一九三四年六月考取公费留学生,次年九月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一九三六年九月转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师从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先后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和航空、数学博士学位。
一九三八年七月至一九五五年八月,钱学森在美国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研究,并与导师共同完成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和建立“卡门-钱近似”公式,在二十八岁时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
1950年,钱学森同志争取回归祖国,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
”钱学森同志由此受到美国政府迫害,遭到软禁,失去自由。
1955年10月,经过周恩来总理在与美国外交谈判上的不断努力——甚至不惜释放15名在朝鲜战争中俘获的美军高级将领作为交换,钱学森同志终于冲破种种阻力回到了祖国,自1958年4月起,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介绍钱学森2024新版
弘扬民族精神,推动科技发展
钱学森以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 自信心,致力于弘扬中华民族 优秀文化传统,推动科技发展 。
他注重培养青年科技人才,鼓 励他们勇于创新、敢于担当, 为中国科技事业的持续发展注 入了新的活力。
航天科技
航天器设计
钱学森在航天器设计方面有着卓越的 成就,他领导并参与了多个航天项目 的研发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奠定了基础。
导弹技术
航天工程管理
他提出的系统工程思想在航天工程管 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中国航天工 程的组织和管理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他在导弹技术方面也有重要贡献,曾 主持研制出中国第一颗导弹和第一颗 人造卫星。
钱学森的学术思想
与方法
系统科学思想
整体观念
钱学森强调系统整体性能的优化,认为整体性能大于部分 之和,注重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同。
01
层次结构
他提出系统的层次结构思想,将复杂系 统划分为不同层次的子系统,便于分析 和解决问题。
02
03
动态演化
钱学森认为系统是不断演化的,强调 用动态的观点来研究系统的变化和发 展。
介绍钱学森
目录
CONTENTS
• 钱学森生平概述 • 钱学森的科学贡献 • 钱学森的学术思想与方法 • 钱学森的教育理念与实践 • 钱学森的爱国情怀与民族精神 • 钱学森的人格魅力与品质
01
钱学森生平概述
早年经历与教育背景
1911年12月11日,钱学森出生于上海。
01
02
1929年,考入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
02
钱学森的科学贡献
钱学森生平及成就
·钱学森多次问总理:为什么现在我们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总理:60年了,为什么培养不出像钱学森那样的人才?
生平年表
年代 简介
1911年12月11日 在浙江杭州出生
1929年至1934年 在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毕业后报考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录取后在杭州笕桥飞机场实习。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198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三届全国委员会主席。
1991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被授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称号。当选为中国空气动力学研究会(1989年更名为中国空气动力学会)名誉理事长。当选为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
在控制科学领域,1954年,钱学森发表《工程控制论》的学术著作,引起了控制领域的轰动,并形成了控制科学在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研究高潮。1957年,《工程控制论》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同年9月,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成立大会推举钱学森为第一届IFAC理事会常务理事。他也成为该组织第一届理事会中唯一的中国人。
1956年初,钱学森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同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根据他的建议,成立了导弹、航空科学研究的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并任命他为委员。1956年,钱学森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
钱学森生平简介
钱学森生平简介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浙江杭州,1935年至1939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学习,获硕士学位。
1936年至1939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与数学系学习,获博士学位。
1949年起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教授。
1955年,钱学森突破重重阻力回到中国,致力于祖国的科技事业。
他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也是中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导人。
1956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正是根据其《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建议,成立了导弹、航空科学研究的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钱学森被任命为委员。
同年,他受命组建了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
在他的主持下,中国“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顺利完成,并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
钱学森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
钱学森一生所获荣誉无数。
其中包括1957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979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以及2006年“中国航天事业50年最高荣誉奖”等。
其著有《工程控制论》、《论系统工程》、《星际航行概论》等。
今年9月10日,在中宣部、中组部、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总政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钱学森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汉族,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
钱学森生平介绍
钱学森生平介绍钱学森:中国著名科学家,1911年12月11日生于上海,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35年赴美国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1938年获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博士学位。
后留在美国任讲师、教授。
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失去自由,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1958年起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
曾任中国力学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中国宇航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等职。
现任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研究员、中国科技协会名誉主席等职。
1911年12月11日生于上海。
1929-1934年在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1934年毕业于机械工程系铁道机械工程专业。
1934年考取清华大学飞机设计专业公费留美。
1934-1935年到杭州笕桥飞机厂实习,又到南京、南昌空军飞机修理厂见习,最后到北京参观清华并拜访导师王士倬。
1935年8月钱学森从上海坐美国邮船公司的船离国,同船的留美同123qwe学有徐芝纶、夏勤铎等。
到了美国入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
1936年10月钱学森转学到加州理工学院,开始了与冯·卡门(von Karman)教授先是师生后是亲密合作者的情谊。
同年,钱学森参加马林纳领导的火箭研究小组,在冯·卡门指导下,与马林纳等一起研究火箭发动机的热力学问题、探空火箭问题和远程火箭问题等,并参与了美国早期用可储存液体推进剂的几种试验性火箭,如1945年女兵下士探空火箭和后来的下士导弹研制工作。
1937年秋由马林纳介绍,钱学森参加了当时加州理工学院的马列主义学习小组,也得识该小组的书记、化学物理助理研究员S·威因鲍姆(Weinbaum)。
1938年钱学森与冯·卡门合作进行的可压缩流动边界层研究,揭示了即使一个运动的热体与外界冷空气在某一飞行马赫数时有相当的温度差,对物体的冷却仍逆变为加热。
这是由于空气受压缩,温度升高和边界层传热率增加的结果。
钱学森生平事迹介绍[1]
钱学森生平介绍钱学森,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是航空领域的世界级权威、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挚旗人,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是二十世纪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领袖人物——堪称二十世纪应用科学领域最为杰出的科学家,他在上世纪40年代就已经成为和其恩师冯·卡门并驾齐驱的航空航天领域内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并以《工程控制论》的出版为标志在学术成就上实质性地超越了科学巨匠冯·卡门,成为二十世纪众多学科领域的科学群星中,极少数的巨星之一;钱学森同志也是为新中国的成长做出无可估量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团体之中,影响最大、功勋最为卓著的杰出代表人物,是新中国爱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是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
中国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钱学森一九一一年十二月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
一九二三年九月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习,一九二九年九月考入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现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一九三四年六月考取公费留学生,次年九月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一九三六年九月转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师从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先后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和航空、数学博士学位。
一九三八年七月至一九五五年八月,钱学森在美国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研究,并与导师共同完成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和建立“卡门-钱近似”公式,在二十八岁时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
1950年,钱学森同志争取回归祖国,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
”钱学森同志由此受到美国政府迫害,遭到软禁,失去自由。
1955年10月,经过周恩来总理在与美国外交谈判上的不断努力——甚至不惜释放15名在朝鲜战争中俘获的美军高级将领作为交换,钱学森同志终于冲破种种阻力回到了祖国,自1958年4月起,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我的榜样钱学森简介
我的榜样钱学森简介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中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导弹专家、航天科学家和教育家,被誉为中国现代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中国原子弹、氢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的奠基人之一。
在中国科技发展史上,钱学森的名字是一个传奇,他的一生承载着国家的科技梦想,他的事迹在中国科技传奇里熠熠生辉。
钱学森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祖籍浙江省余姚市。
1924年,他考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之后留学于美国康奈尔大学,师从著名物理学家罗伯特·奥本海默。
1936年,他获得博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个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的学生。
在留学期间,钱学森接触到了核物理的最新研究成果,深受启发,并立志将来回国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做出贡献。
1945年,钱学森回国,在清华大学物理系任教。
1947年,他创办了清华大学近代物理研究所,担任所长。
在这一期间,他深入研究核物理和原子能问题,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研究方向。
1948年,他成为中国科学院第一部主任,领导了国家的核物理研究。
1955年,钱学森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使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的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之后,他又领导研制出中国第一颗氢弹。
1960年,他开始主持中国航天事业,率先研制成功了长征一号火箭,将中国拉入了航天强国之列。
在其领导下,中国先后成功发射了神舟系列飞船、嫦娥探测器、北斗卫星等国家重要的航天项目。
钱学森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他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他倡导学术自由,鼓励教师、学生勇于挑战权威,追求真理。
他致力于推动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培养科技人才,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钱学森是一位谦虚、勤奋、敬业的科学家,他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追求卓越的品质深受人们尊敬。
他以学为乐,以科学为重,一生致力于科学事业,不断探索未知领域,为人类的科技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钱学森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态度和对科技事业的热爱,他不断鼓励年轻一代努力学习,为国家的科技事业贡献力量。
航天之父钱学森人生经历概括和小故事
钱学森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汉族,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
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1935赴美留学→1950在美国遭到拘留→1955艰难归国→归国后为国做出杰出贡献爱好摄影但为省钱尘封相机(1955)钱学森兴趣广泛,他和夫人蒋英(1947年在上海与蒋英结婚)一样热爱音乐,通晓西方音乐史,会吹小号,童年时拜国画家高希舜为师学画花鸟,颇有一些功底。
留学美国时钱学森还有个爱好,鲜为人知,那就是摄影,这在当时的美国也是比较前卫时尚的爱好。
他曾给自己拍过一幅自拍像,运用了灯光,轮廓线勾勒得非常好。
回国之后他彻底放弃了这个爱好,几乎没有人知道他曾经喜欢摄影,《钱学森故事》作者采访了蒋英,谈到这背后的原因。
回国前,钱蒋夫妇知道国内的生活和科研条件与美国有天壤之别,早就做好心理准备,打定主意要回来吃苦,但国内物质水平究竟什么层次,他们心里并没有概念。
钱学森被评为一级教授,一个月工资300多元,纵向比较算是很高的收入。
蒋英说:“刚回国那会儿,我们也不知道这300多元能买多少东西,学森喜欢摄影,他从美国带回一架照相机,祖国欣欣向荣,他看到心里高兴,就拍了很多照片。
一个月下来,只是买胶卷就把他一个月的工资花光了,到这时我们才知道,不能像在美国那样乱花钱了,要省着过日子。
从此他把那个相机收起来,放进箱子里,以后再没玩过摄影。
”航天之父也有缺点——说话太直(1955)1955年,戴汝毕业分配到中科院力学所,做钱学森的学生,有一次在图书馆,他碰到正在看书的钱学森,便上前请教应该看些什么参考书,钱说:“做科研的人应当独立思考解决这种问题,用不着问我。
钱学森成就介绍
钱学森成就介绍钱学森是中国现代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巨人。
他的成就不仅仅是在航天领域,还涉及到了多个科学领域的研究。
本文将从钱学森的生平经历、科学成就以及对中国科学事业的贡献三个方面来介绍钱学森。
一、生平经历钱学森于1911年出生在浙江宁波市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中。
在他的童年时期,就已经表现出了强烈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兴趣。
他在上海的私立南洋模范小学读书时,就开始研究天文学,并在家中建立了自己的望远镜。
在上海中学读书期间,他又开始对物理学感兴趣,曾经自学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1934年,钱学森获得了清华大学物理系的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1935年,他获得了国家留学奖学金,前往美国留学。
在美国,他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在读博士期间,他就开始涉足火箭技术的研究,并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自制火箭。
1949年,钱学森回国,担任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所长和国防科技大学校长等职务。
在这些职务中,他始终致力于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并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二、科学成就1. 火箭技术钱学森是中国火箭技术的开创者之一。
他在美国攻读博士期间,就开始研究火箭技术,并在1941年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自制火箭。
1949年回国后,他继续在中国推进火箭技术的研究,成功地设计制造了DF-1型导弹和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等。
2. 航空领域钱学森在航空领域的研究也十分出色。
他设计制造了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歼-5”,并且参与了中国第一架大型客机“运-10”的研制工作。
此外,他还在航空材料、气动力学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3. 科学哲学钱学森也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哲学家。
他对科学的认识和思考,对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提出了“科学的价值观”、“科学的社会责任”等重要观点,并且在中国科学界推广了科学哲学的研究和教育。
三、对中国科学事业的贡献钱学森在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钱学森生平简介
钱学森生平简介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浙江杭州,1935年至1939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学习,获硕士学位。
1936年至1939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与数学系学习,获博士学位。
1949年起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教授。
1955年,钱学森突破重重阻力回到中国,致力于祖国的科技事业。
他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也是中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导人。
1956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正是根据其《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建议,成立了导弹、航空科学研究的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钱学森被任命为委员。
同年,他受命组建了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
在他的主持下,中国“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顺利完成,并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
钱学森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
钱学森一生所获荣誉无数。
其中包括1957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979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以及2006年“中国航天事业50年最高荣誉奖”等。
其著有《工程控制论》、《论系统工程》、《星际航行概论》等。
今年9月10日,在中宣部、中组部、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总政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钱学森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汉族,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
两弹一星科学家钱学森简介
两弹一星科学家钱学森简介【引言】钱学森,这个名字对于许多人来说或许并不耳熟能详,但对于科学界和航天领域的发展,他却有着巨大的贡献。
他曾经是中国两弹一星的重要科学家之一,被誉为“世界航天力量之一”,更是晚年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奖候选人。
那么,让我们来了解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他的生平事迹和深远影响。
【早年经历】钱学森,1911年生于浙江杭州,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
1925年,钱学森考入南京中央大学,在校期间,他对数学和物理产生了浓厚兴趣,毕业后留校任教,于是开始了他走向科学殿堂之路。
【历史贡献】钱学森是中国航空、导弹、火箭技术的奠基人之一,尤其是在两弹一星的研发过程中的卓越贡献,被誉为中国航天科技的缔造者之一。
1945年,钱学森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任教期间,结识了爱因斯坦,并向其请教相对论有关问题,为将来导弹研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被称为钱爷爷与爱因斯坦的传奇故事。
1956年,中共中央决定组建中国第一所研制导弹的机构,即国防科技工委,钱学森担任技术负责人和组建者之一,并率领他的团队研制出了中国第一枚导弹“东风一号”,开启了中国导弹技术之路,为国家的安全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1960年代,中国面临严重的核武器威胁,钱学森作为核武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亲自带领团队成功地研制出了水弹核武器和氢弹,标志着中国成为拥有核武器的大国之一。
而且,在钱学森的带领下,中国的空间技术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创造了中国现代化最重要的里程碑。
【后期生涯】1985年,钱学森回到中国,为国家航天事业富有激情地奋斗了包括普及科学、科普作家等在内的三个十年之久,直到2009年去世。
他获得了许多学术奖项和荣誉,为中国的科学事业做出卓越的贡献。
此外,钱学森还是中国散文诗人、科普作家。
他的作品风格独具一格,具有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科学思想。
他为中国现代化事业亲力亲为,并为后人铺就了通向更加伟大事业的道路。
【结语】钱学森的一生传奇而辉煌。
中国科学家钱学森传记
中国科学家钱学森传记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2009年3月31日),中国著名的火箭专家、航天科学家和教育家。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故事,对中国现代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本文将以传记形式,回顾钱学森先生的生平事迹,展现他在科学、航天领域的杰出贡献。
第一章:青年岁月1911年,钱学森出生在浙江杭州一个知识渊博的家庭中。
从小,他就显示出了对科学技术的浓厚兴趣。
他勤奋好学,自幼在学术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
在高中时,他对物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选择了物理学专业。
他的天资聪慧和不断努力促使他在学术上突飞猛进。
第二章:求学之路钱学森于1929年赴美留学,进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攻读物理学博士学位。
在这座世界一流的学府,他接受了系统的物理学训练,并开始对航空航天领域产生浓厚兴趣。
他师从杰出的物理学家,并在导师的指导下,深入研究了火箭技术的应用。
第三章:火箭事业的开端1945年,二战结束后,钱学森回到中国,投身于火箭事业的发展。
他牵头组织了中国第一个现代化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在这里,他聚集了一批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并开始进行火箭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钱学森和他的团队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成功地研制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火箭原型。
第四章:走向国际舞台1955年,钱学森被任命为第一届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中国科学界的重要骨干。
他还多次访问苏联和美国,与国际上的航天专家进行交流和合作,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提出了“宇宙无边,人类无限”的科学理念,对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五章:崭露头角1960年代,钱学森带领团队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这一里程碑式的事件掀起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篇章。
钱学森的名字开始家喻户晓,他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代表人物之一,备受瞩目和尊敬。
第六章:航天弄潮儿1980年,钱学森成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首任总经理,负责组织和管理中国的航天项目。
钱学森生平事迹介绍资料
钱学森生平事迹介绍钱学森生平介绍钱学森,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是航空领域的世界级权威、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挚旗人,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是二十世纪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领袖人物——堪称二十世纪应用科学领域最为杰出的科学家,他在上世纪40年代就已经成为和其恩师冯·卡门并驾齐驱的航空航天领域内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并以《工程控制论》的出版为标志在学术成就上实质性地超越了科学巨匠冯·卡门,成为二十世纪众多学科领域的科学群星中,极少数的巨星之一;钱学森同志也是为新中国的成长做出无可估量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团体之中,影响最大、功勋最为卓著的杰出代表人物,是新中国爱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是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
中国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钱学森一九一一年十二月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
一九二三年九月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习,一九二九年九月考入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现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一九三四年六月考取公费留学生,次年九月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一九三六年九月转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师从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先后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和航空、数学博士学位。
一九三八年七月至一九五五年八月,钱学森在美国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研究,并与导师共同完成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和建立“卡门-钱近似”公式,在二十八岁时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
1950年,钱学森同志争取回归祖国,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
”钱学森同志由此受到美国政府迫害,遭到软禁,失去自由。
钱学森同志生平
工程系 。他在 刻苦钻 研专 业知 识 的 想和科 学预 见 ,尤其是 执笔 撰写 的 究所 考察 调研 ,召集 国 内科研 院所 同时 ,深入 思考 国家和 民族 的前途 有 关 美 国 战 后 飞 机 和 火 箭 、 导 弹 发 的领 导和 专家 座谈 讨论 ,统一建 所
命 运 。 13 94年 6月 大 学 毕 业 后 ,他 展 展 望的报 告 ,奠 定 了他在 力学 和 思想 ,明确建 所 方针 ,在不 到 3 个
推动新 中国的科学技术、 工业 、 农业、 国 防发展起 到 了重 要作 用。同 时.
一
枚 改进 后 的中近程 地地导 弹飞行 至 17 年 ,在 “ 96 四人帮 干扰破坏 十 分严重 的情 况下 ,钱 学森 同志参
试验 。
钱 学森 同志 参与筹 备组建 我 国导弹
16 9 5年 1 , 钱 学 森 同 志 任 与组 织领 导 了运载火 箭和洲 际导弹 月
程理 论和应 用力 学 的学 习研 究 ,先 14 98年 ,他 为 了准备 回国 ,退 出美 方案 。3月 ,党中央、国务院决定 制
后获 航空工 程硕 士学 位 ,航 空、数 国空 军科 学顾 问 团,辞去海 军军 械 定新 中国第一 个科 学技术 发展 远景
学博 士学 位 。
研究 所顾 问职 务。新 中国成立 后 ,
的共产主 义 战士 ,享誉 海 内外 的杰 航 空系 助教 、讲 师、副 教授 ,麻 省 学院 提 出回 国探 亲 ,但 临行 前被 以 出科学 家和 我国航天事业 的奠基 人 , 理 工学 院航 空 系副教 授、教 授 ,加 莫须 有 的罪名 拘捕 ,遭受无 理羁 留
中 国科 学 院 、中。 他不屈不挠 、 顽强斗争 , 州 理工 学院航 空 系教授 和喷 气推进 达 5 中心主 任等 职 ,从 事 空气动 力 学、 在毛 泽东、 周恩 来等 党和 国家领 导
钱学森的故事简介
钱学森的故事简介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2009年3月31日),中国著名的航空航天专家和教育家,被誉为“两弹元勋”,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钱学森出生在江苏省苏州市,自幼聪颖好学。
1928年,他考入清华大学航空系学习,成为中国第一批飞机设计和制造的工程师。
1935年,钱学森赴美留学,先后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主修航空航天工程。
1945年,钱学森参加了美国曼哈顿计划,负责设计和制造原子弹。
1949年,他回到中国,积极参与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研究工作,为中国的核武器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
1956年,钱学森创建了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工程专业的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为中国培养了大批航空航天工程技术人才。
此后,他还担任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等职务,为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钱学森一生致力于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提出了“四个第一”,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中国第一颗氢弹、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中国第一艘核潜艇。
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成为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光辉历史。
钱学森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还是一位兢兢业业的教育家。
他深知航空航天事业的未来在于人才的培养,因此一直致力于航空航天教育事业。
他提出“航空航天工程是一项综合性的科学技术,需要工程师具备广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技术”,并为此倡导改革教育体系,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航空航天工程师。
钱学森的故事是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典范,他的一生奋斗和贡献,激励着无数的年轻人投身于航空航天事业。
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成为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
电子报-Qian xuecen-A3
轶事二三
钱学森天资聪颖、悟性高,特别好学。
有一天,钱学森问父亲:“《水浒》中的108个英雄,原来是天上的108颗星星
小细节大气度
1933年,22岁的钱学森在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读三年级。
在一次水力学考试中,钱学森得到了金教授批给的满分。
当试卷发回手里时,钱学森自己发现了一个不起眼的小错:在公式推导的最后一步,将“Ns”写成了“N”。
钱学森立即指出自己的错误,主动要求扣分,并把试卷退给了老师。
金教授一看,这个被忽略的错误其实是一个小小的笔误,但他深为钱学森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科学品德所感动,便扣掉4分,给了钱学森96分。
求学期间,他的学习成绩一直是班上最拔尖的,每个学期他都能得到免交学费的奖励。
1950
但他坚持只要美国政府不对当年“驱逐。
先当院长后当副院长
样,可实际上钱学森是先当的院长,后当的副院长。
这是为什么?当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学森生平年表1911年12月11日生于上海1929-1934年在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1934年毕业于机械工程系铁道机械工程专业。
1934年1934年考取清华大学飞机设计专业公费留美。
1934-1935年到杭州笕桥飞机厂实习,又到南京、南昌空军飞机修理厂见习,最后到北京参观清华并拜访导师王士倬。
1935年8月钱学森从上海坐美国邮船公司的船离国,同船的留美同学有徐芝纶、夏勤铎等。
到了美国入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
1936年10月钱学森转学到加州理工学院,开始了与冯·卡门(von Karman)教授先是师生后是亲密合作者的情谊。
同年,钱学森参加马林纳领导的火箭研究小组,在冯·卡门指导下,与马林纳等一起研究火箭发动机的热力学问题、探空火箭问题和远程火箭问题等,并参与了美国早期用可储存液体推进剂的几种试验性火箭,如1945年“女兵下士”探空火箭和后来的“下士”导弹研制工作。
1937年秋由马林纳介绍,钱学森参加了当时加州理工学院的马列主义学习小组,也得识该小组的书记、化学物理助理研究员S·威因鲍姆(Weinbaum)。
1938年钱学森与冯·卡门合作进行的可压缩流动边界层研究,揭示了即使一个运动的热体与外界冷空气在某一飞行马赫数时有相当的温度差,对物体的冷却仍逆变为加热。
这是由于空气受压缩,温度升高和边界层传热率增加的结果。
钱学森和冯·卡门给出了发生这种逆变的马赫数计算公式。
1939年6月完成了在加州理工学院的博士论文工作,论文为《高速气动力学问题的研究》等4篇,取得航空和数学博士学位后,任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的助理研究员。
同年,钱学森发表了关于可压缩液体二维亚声速流动的研究结果,冯·卡门在1941年发表了关于空气动力学中压缩效应的研究成果。
他们对翼上的压缩作用,共同提出了一个更普遍一些的修正,不用扰动很小这一假设,而且基于经过他们所修正的流动方程的另一种线性化,使它能应用于高速流动特别是应用于计算作用在翼型上的诸力。
卡门·钱学森方法能给出某一速度范围内的满意结果。
1940年由于王助的推荐,钱学森成为成都航空研究所的通信研究员,写了一篇题为《高速气流突变之测定》的专论,刊登在该所报告第二号。
从1940开始,钱学森与冯·卡门合作,对飞机金属薄壳结构非线性屈曲理论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包括外部压力所产生的球壳的屈曲,结构的曲率对于屈曲特性的影响,受轴向压缩的柱面薄壳的屈曲,有侧向非线性支撑的柱子的屈曲,以及曲度对薄壳屈曲载荷的影响等。
1941年从加拿大来了几位庚子赔款的留学生:郭永怀、林家翘、傅承义,1942年又来了钱伟长,钱学森和他们相处的比较密切,常常在一起讨论各种问题。
1942年钱学森的研究工作已有了成绩,并教了一些学生,同时由于美国战时军事科学研究的需要,暂时放松了对外国人的限制,他得以参加机密性工作。
同年,美国军方委托加州理工学院举行喷气技术训练班,钱学森是教员之一。
1944年美国陆军得知德国研制V-2火箭的情报,遂委托冯·卡门教授领导,马林纳为副,大力研究远程火箭。
美国原始型的“下士”式导弹的设计,钱学森负责理论组,把林家翘、钱伟长也请来,进行弹道分析、燃烧室热传导、燃烧理论研究等工作。
同时,钱学森还当了航空喷气公司(Aerojet Company)的技术顾问。
1945年当冯·卡门被空军聘为科学咨询团团长的时候,他提名钱学森为团员。
同年5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钱学森随科学咨询团去欧洲,考察英、德、法等国的航空研究,特别是法西斯德国的火箭技术发展情况,这时加州理工学院提升他为副教授。
这一时期,他取得了在近代力学和喷气推进的科学研究方面的宝贵经验,成为当时有名望的优秀科学家。
1946年暑期冯·卡门教授因与加州理工学院当局有分歧而辞职,作为冯·卡门的学生,钱学森也离开加州理工学院,再到麻省理工学院任副教授,专教空气动力学专业的研究生。
同年开始将稀薄气体的物理、化学和力学特性结合起来研究,这是先驱性的工作。
同年与郭永怀合作,完成重要论文“二维可压缩亚、超声速混合流和上临界马赫数”,最早在跨声速流动问题中引入上下临界马赫数的概念。
1947年初36岁的钱学森进入了麻省理工学院年轻的正教授行列。
同年夏季,钱学森向麻省理工学院当局请假回国探亲,9月中和蒋英结婚。
1948年1948年祖国解放事业胜利在望,钱学森开始准备回国,为此,他要求退出美国空军科学咨询团。
1949年5月20日钱学森收到美国芝加哥大学金属研究所副教授研究员、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美中区负责人葛庭燧写来的信,同时转来1949年5月14日曹日昌教授写给钱学森的信、钱学森更加紧了回祖国的准备。
1949年秋钱学森从麻省理工学院回到加州理工学院就任喷气推进技术教授。
1950年7月美国政府决定取消钱学森参加机密研究的资格,理由是他与威因鲍姆有朋友关系,并指控钱学森是美国共产党员,非法入境。
钱学森这时立即决定以探亲为名回国,准备一去不返,但当他一家将要出发时,钱学森被拘留起来,两星期后虽经同事保释出来,但继续受到移民局的限制和联邦调查局特务的监视,被滞留5年之久。
1953 年在美国政府迫害钱学森的几年中,除了教书和做研究工作外,仍未放弃学术研究。
当年,他正式提出物理力学概念,主张从物质的微观规律确定其宏观力学特征,并开拓了高温高压的新领域。
1954年1954年具有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工程控制论》一书在美国出版。
1955年1955年当年6月的一天,钱学森夫妇摆脱特务监视,在一封写在一张小香烟纸上寄给在比利时亲戚的家书中,夹带了给陈叔通先生的信,请求祖国帮助他早日回国。
8月1日,中美大使级会谈在日内瓦开始,王炳南大使以钱学森这封信为依据,迫使美国政府不得不允许钱学森离美回国。
10月8日,钱学森一家到达香港,同日过国境,回到了祖国,受到党和政府的热烈欢迎和无微不至的照顾。
11月,钱学森和钱伟长合作筹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12月27日,万毅根据彭德怀元帅的指示,详细地听取了钱学森关于如何发展我国火箭技术的意见。
1956年1956年1月5日力学所成立,钱学森任第一任所长。
2月17日,在周总理的鼓励下,钱学森给国务院写了关于《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
4月13日,国务院成立了以聂荣臻元帅为主任的航空工业委员会,钱学森被任命为委员。
同年春,国家制定了《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确定了57项国家重要科学技术任务。
由钱学森主持,在王弼、沈元、任新民等的合作下完成了第37项《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的规划。
5月10日,聂荣臻元帅提出《关于建立我国导弹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见》,并且建议,在航空工业委员会下设立导弹管理局,钱学森任总工程师,建立导弹研究院,钱学森任院长。
10月8日,恰好在钱学森回归祖国一周年的日子,聂荣臻元帅亲自主持五院成立仪式,这一天也是对新中国156名大学毕业生进行导弹专业教育训练班的开课纪念日,钱学森主讲《导弹概论》。
1957年1957年在钱学森倡议下,中国力学学会成立,钱学森被一致推举为第一任理事长。
2月18日,周总理签署命令,任命钱学森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一任院长。
11月16日,周总理任命钱学森兼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院长。
同年,钱学森所著《工程控制论》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并被补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这一年6月,中国自动化学会筹备委员会在北京成立,钱学森任主任委员。
同年9月,国际自控联成立大会推举钱学森为第一届IFAC理事会常务理事。
1958年1958年5月29日,聂荣臻元帅同黄克诚、钱学森一起部署了我国第一枚近程导弹的制造工作。
同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了以钱学森为组长,赵九章、卫一清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筹建人造卫星、运载火箭以及卫星探测仪器和空间物理的设计、研究机构。
同年,钱学森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主任。
1959年1959年经杜润生、杨刚毅介绍,钱学森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60年11月15日在聂荣臻元帅现场亲自指导下,以张爱萍将军为主任,孙继先、钱学森、王诤为副主任的试验委员会,在我国酒泉发射场成功地组织了我国制造的第一枚近程导弹的飞行试验。
1961年1961年他编著的《物理力学讲义》正式出版。
6月,在中国科学院举办的星际航行第一次座谈会上钱学森发表了题为《今天苏联及美国星际航行火箭动力及其展望》的讲演。
在中国自动化学会成立大会上,全体代表一致推举钱学森为首任理事长。
1963年1963年中国科学院成立由竺可桢、裴丽生、钱学森、赵九章领导的星际航行委员会。
1964年1964年6月29日我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进行飞行试验获得成功。
1965年1965年1月8日钱学森正式向国家提出报告,建议早日制订我国人造卫星的研究计划,并列入国家任务。
在以后的岁月中,钱学森为解决人造卫星研制中的许多关键技术问题贡献了智慧。
同年,钱学森任第七工业部副部长。
1966年1966年10月27日钱学森协助聂荣臻元帅,在酒泉发射场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的“两弹结合”飞行实验,获得圆满成功。
1968年钱学森兼任中国空间研究院第一任院长。
1970年钱学森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4月24日,重量为173kg的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钱学森和发射基地的领导人在现场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五一”国际劳动节晚上,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了钱学森、任新民等参加第一颗卫星工程研制的代表。
1978年9月27日钱学森发表的《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论文,对运筹学、系统工程和系统分析科学活动在中国的繁荣,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
1979年1979年钱学森荣获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
1982年钱学森任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钱学森是中国共产党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和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钱学森等著的《论系统工程》于11月出版。
1985年钱学森因对我国战略导弹技术的贡献,作为第一获奖人和屠守锷、姚桐斌、郝复俭、梁思礼、庄逢甘、李绪鄂等获全国科技进步特等奖。
1986年4月1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六届四次全国委员会增选钱学森为副主席。
两个月后,中国科协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1986年6月27日一致选举钱学森为中国科协主席。
1989年6月29日在美国纽约召开的1989年国际技术与技术交流大会授予钱学森“威拉德W·F·小罗克韦尔(Rockwell,Jr.)奖章”和“世界级科学与工程名人”、“国际理工研究所名誉成员”的称号,表彰他对火箭导弹技术、航天技术和系统工程理论作出的重大开拓性贡献。
1991年10月16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