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1沁园春长沙(共36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沁园春 长沙》PPT课件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沁园春 长沙》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6f7d836a300a6c30c229fcf.png)
朗诵时声音要深沉、有力、稳健,读 出诗人卓然傲立,一览群芳的风范。
• 4——10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 集体朗读并讨论:读七句话要用什 么样的语调?这七句话由一个字统 领,这个字是哪个字?这七句话描 述了怎样的景象?这些景象有什么 特点?
下阕小结:
携
恰
过渡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到中流击水,
记
浪遏飞舟?
风壮 华志 正凌 茂云 奋乘 然风 前破 行浪
全词思路: 3、全词总结
立→看→问
忆 →恰 → 记 • 上阕主要写景,写眼前之景。即描绘了
绚丽的湘江深秋景色,突出“万类霜天 竞自由”的精神。有感而发,提出苍茫 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4、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 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 如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 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 约细腻,如柳永、李清照。
•思考:课文标题为什么是长沙?
明确:毛泽东在长沙求学工作13年之 久,长沙记忆了毛泽东青春飞扬的峥 嵘岁月。文章内容写长沙之景,忆长 沙之人,有着深深的长沙印迹。标题 改动,内容必须改变。如《沁园 春·雪》。
《沁园春 长沙》的意象
• 一、意象美来自景物的选取
从空间: 山上的“层林(远) 江中的“百舸” (近) 空中的雄鹰(高) 水底的游鱼 (低)
或广博, 或宏伟, 或雄峻
竞相向上、 生机勃勃
与毛泽东积极 向上,昂扬奋 进的立意契合。
从状态:
静态的火红的枫林,
动态的“争流”的“百舸” 等
以壮景抒豪情
• 4——10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 集体朗读并讨论:读七句话要用什 么样的语调?这七句话由一个字统 领,这个字是哪个字?这七句话描 述了怎样的景象?这些景象有什么 特点?
下阕小结:
携
恰
过渡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到中流击水,
记
浪遏飞舟?
风壮 华志 正凌 茂云 奋乘 然风 前破 行浪
全词思路: 3、全词总结
立→看→问
忆 →恰 → 记 • 上阕主要写景,写眼前之景。即描绘了
绚丽的湘江深秋景色,突出“万类霜天 竞自由”的精神。有感而发,提出苍茫 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4、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 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 如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 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 约细腻,如柳永、李清照。
•思考:课文标题为什么是长沙?
明确:毛泽东在长沙求学工作13年之 久,长沙记忆了毛泽东青春飞扬的峥 嵘岁月。文章内容写长沙之景,忆长 沙之人,有着深深的长沙印迹。标题 改动,内容必须改变。如《沁园 春·雪》。
《沁园春 长沙》的意象
• 一、意象美来自景物的选取
从空间: 山上的“层林(远) 江中的“百舸” (近) 空中的雄鹰(高) 水底的游鱼 (低)
或广博, 或宏伟, 或雄峻
竞相向上、 生机勃勃
与毛泽东积极 向上,昂扬奋 进的立意契合。
从状态:
静态的火红的枫林,
动态的“争流”的“百舸” 等
以壮景抒豪情
人教版必修一 《沁园春·长沙 》课件 (共31张)
![人教版必修一 《沁园春·长沙 》课件 (共31张)](https://img.taocdn.com/s3/m/c015d6f20740be1e640e9a00.png)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1.上阕写了些什么?
主要写景,写眼前之景。即描绘了绚丽的湘江深秋景色, 突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精神。顺流而下,自然地提出 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 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 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 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 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立”字之前加个“独”字起什么作用?诗人 “立”在何时、何地?
“立”字之前加副词“独”字,点明诗人一人独游, 为下面追忆和抒发感慨做好铺垫。“寒秋”两字表明 独游的时间——“寒秋”,即深秋,秋深有寒意,故 名“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八字,点明独 游的地点和特定的环境。以上十二个字,把诗人独立 顾盼,意气昂扬的形象烘托如画,并为全词奠定豪迈 风格的基调
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正值国内第一次大革命爆 发的前夜,全国各地工农运动风起云涌,如火如荼。毛 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先后建立了20多个农 民协会,创建了湖南农村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 1925年10月,他奉命前往广州创建农民运动讲习所,途 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色和大好的革命形 势,回忆过去战斗的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 写下了这首动人的诗篇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1.上阕写了些什么?
主要写景,写眼前之景。即描绘了绚丽的湘江深秋景色, 突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精神。顺流而下,自然地提出 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 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 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 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 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立”字之前加个“独”字起什么作用?诗人 “立”在何时、何地?
“立”字之前加副词“独”字,点明诗人一人独游, 为下面追忆和抒发感慨做好铺垫。“寒秋”两字表明 独游的时间——“寒秋”,即深秋,秋深有寒意,故 名“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八字,点明独 游的地点和特定的环境。以上十二个字,把诗人独立 顾盼,意气昂扬的形象烘托如画,并为全词奠定豪迈 风格的基调
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正值国内第一次大革命爆 发的前夜,全国各地工农运动风起云涌,如火如荼。毛 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先后建立了20多个农 民协会,创建了湖南农村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 1925年10月,他奉命前往广州创建农民运动讲习所,途 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色和大好的革命形 势,回忆过去战斗的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 写下了这首动人的诗篇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一1.1《沁园春·长沙》课件(共49张PPT)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一1.1《沁园春·长沙》课件(共4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dae04e0844769eae109ed6f.png)
提
“看”领
示
起 “万山红遍 , 层林尽染 ;漫江
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 , 鱼
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湘江秋景图 返回 回目录页
简析
(一)远近相间: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是远景,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是近景;
提 (二)俯仰交错:
“鹰击长空”是仰视,
示
“鱼翔浅底”是俯视;
(三)动静结合: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是静景, 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是动景。
在对万类生物的关注中融入对自己对人生的积极追求,对国家命运的由衷关怀。
豪情,这首诗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立壮志的少
年形象,也让我们看到了作为一代伟人的毛
泽东的大气!_____洒脱豪迈
关 于 词 的 知 识
1、词,又称长短句。兴起于隋,成 形于唐,盛于宋,词最初称为“曲词” 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词也 跟乐府一样,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诗 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以壮景抒豪情
朗读上阕第二层,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赏
析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
( 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
二 由。”
)
一、阐释这一层的意思。
二、“看”字领起哪几句?
三、这几句描写湘江景色,层次分明,动静相宜,试简要分 析。
四、体会“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 透” “百舸”“争流”等词语的表现力。
指宇宙的广阔
峥嵘(zhēng róng) 不平凡,不寻常
苍茫(cāng máng) 旷远迷茫
恰同学少年( qià) 正当,正值
挥斥方遒(huī chìqiú) 奔放 强劲有力
第1课《沁园春长沙》 (共47张PPT) ppt课件 人教版 语文必修一
![第1课《沁园春长沙》 (共47张PPT) ppt课件 人教版 语文必修一](https://img.taocdn.com/s3/m/1facd92743323968011c9275.png)
“五四”时期,他组织领 导了长沙学生和市民的爱国 运动,主编《湘江评论》, 发表一系列重要论文。1920 年9月,他与何叔衡等同志建 立了湖南共产主义小组。 1923年4月,他离开长沙,赴 上海、广州等地继续从事革 命工作。1925年春,他会湖 南老家指导农民运动。同年 秋,自韶山赴广州接办农民 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游 橘子洲、岳麓山,追怀1911 年至1923年间在长沙的求学 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写成 这首境界开阔、气势恢弘的 不朽诗篇。
品读上片后三句,思考词人为什么“怅”? 联系时代背景,想一想“问苍茫大地,谁主沉 浮”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此人怎样的感情?
背景: (1925年秋天,当时正是工农运动 风起云涌的时代。统一战线内部以蒋介石为代 表的国民党右派,加紧了篡夺革命领导权的阴 谋活动。在共产党内,党的总书记陈独秀错误 估计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统率革命的资产 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 民主革命”等主张,拱手将革命领导权让给资 产阶级。在这种情况下,解决中国革命领导权 问题就成了一个迫切问题。)
鉴赏“湘江秋景图”体现出的色彩美和雄壮美 ①山红水绿的静景的色彩美
“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 碧透”中的“万”“层”“漫”以及 “遍”“尽”“透”这些词在范围、 程度、层次等方面,使红绿两色更为 突出,更为丰富,更为浓艳鲜明,令 人感到可爱。
②事物动态的雄壮美 “百舸争流”中的“争” 增加了昂 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 恐后的热烈场面。“鹰击长空”“鱼翔 浅底”中, “击”“翔” 准确而生动地 刻画出了在万里长空中鹰飞的矫健和在 清澈见底的江水中鱼游的欢愉自在, “万类霜天竞自由”中 的“竟”字, 有 力地突出了在寒秋严霜下的万物蓬勃旺 盛的生命力,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 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
高一必修语文《沁园春长沙》教学课件PPT(内容完整)
![高一必修语文《沁园春长沙》教学课件PPT(内容完整)](https://img.taocdn.com/s3/m/6de6d719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b6.png)
沁园春·长沙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白话译文: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 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还记得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船?
二、课文导读
创作背景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晚秋,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的途中,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时所作。其时,作者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写下了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白话译文: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鹰在广阔的天空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来决定主宰呢?
字词注释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评论国家大事,用文字来抨击丑恶的现象,赞扬美好的事物。粪土当年万户侯:意思是把当时的军阀官僚看得同粪土一样。粪土,作动词用,视如粪土。万户侯,汉代设置的最高一级侯爵,食邑万户,享有万户农民的赋税。此借指大军阀,大官僚。万户,指侯爵封地内的户口,要向受封者缴纳租税,服劳役。中流: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击水:作者自注:“击水:游泳。这里指游泳。遏(è):阻止。飞舟:如飞之舟,言其迅速。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白话译文: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 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还记得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船?
二、课文导读
创作背景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晚秋,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的途中,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时所作。其时,作者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写下了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白话译文: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鹰在广阔的天空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来决定主宰呢?
字词注释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评论国家大事,用文字来抨击丑恶的现象,赞扬美好的事物。粪土当年万户侯:意思是把当时的军阀官僚看得同粪土一样。粪土,作动词用,视如粪土。万户侯,汉代设置的最高一级侯爵,食邑万户,享有万户农民的赋税。此借指大军阀,大官僚。万户,指侯爵封地内的户口,要向受封者缴纳租税,服劳役。中流: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击水:作者自注:“击水:游泳。这里指游泳。遏(è):阻止。飞舟:如飞之舟,言其迅速。
人教版必修一01《沁园春长沙》课件(32张)
![人教版必修一01《沁园春长沙》课件(32张)](https://img.taocdn.com/s3/m/5254e8806f1aff00bed51ea4.png)
2019/9/3
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关于词的常识
• 词这种文学样式产生于隋唐,全盛于宋,又名“长短 句”、“诗余”等。
• 最初的词都是配乐歌唱的,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叫做 “词调”,各种词调的名称便是“词牌”,如“沁园 春”、“满江红”、“西江月”等。
• 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词题,如《沁园春 长沙》。 • 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
• 1925年9月, 毛泽东回到长沙, 在即将离开长 沙赴广州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之际, 他重游了 橘子洲, 触景生情, 唤起了他对曾在长沙那段 异彩纷呈、应接不暇的“峥嵘岁月”的回忆, 诗兴涌起, 激情澎湃, 写下了这首词。
2019/9/3
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感知课文:
听朗诵,想美景,感节奏。
• 上阕:立、看、怅、问 • 下阕:忆、记
22
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鉴赏课文
上阕鉴赏:
(1)开头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问:这三句话包含什么信息?朗读时该 注意什么?
23
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交代了人物、时间、地点和 特定的环境。“独”字说明无人 做伴;“寒秋”说明已是深秋; “橘子洲”是“立”的地点,立 于洲头视野开阔,放眼望去,美 景尽收眼底。“湘江北去”是作 者眼前之景,说明作者向北而立。
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万山红遍
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层林尽染
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漫江碧透
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鱼翔浅底
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2019/9/3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一册 沁园春长沙 PPT教学课件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一册 沁园春长沙 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9e897db195f312b3069a507.png)
教材分析
背景资料
教学设计
自主探究
知识拓展
练习反馈
作业
回主页
教学设计
二、生字
qì n) 怅( chàng 沁( ) 寥(liáo )廓(kuò) zhēng 峥( ) 嵘(róng ) 遒(qiú ) 舸( gě )
教材分析
背景资料
教学设计
自主探究
知识拓展
练习反馈
作业
回主页
教学设计
三、整体感知
读完这首词,你感觉上下阙各写了什么内容? 写景 → 抒情(问) ↓ ↓ 叙事 → 言志(答) 上阕先写景,油景生情,情景交融,
练习反馈
作业
回主页
练习反馈
教材分析
背景资料
教学设计
自主探究
知识拓展
练习反馈
作业
回主页
教学设计
一、词 词,是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又叫诗余,琴 趣,曲子词,起源于隋唐,盛于宋。原是配乐而歌的歌 词,在发展中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文学样式。词牌是 填词用的曲调名称,每个调各只标志固定的文字数,音 韵,结构,与内容无关,分上下阕。根据字数分为小令 (58字以内)、中调(59—90字以内)、长调(91字以 上)。根据情感意境又可分为婉约豪放两大类。
教材分析
练习反馈
一、阅读下文,完成1~3题。
满江 1.“漫江”的意思是___________ 秋天 “霜天”即___________ 看 2.总领下文的一个词是_____ 3.这段文字描写的具体景物有哪些? 山、林、江、舸、鹰、鱼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教材分析
背景资料
教学设计
自主探究
知识拓展
背景资料
教学设计
自主探究
高一上学期语文必修一第一课《沁园春长沙》ppt课件
![高一上学期语文必修一第一课《沁园春长沙》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0a94fc1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3a.png)
内涵等,分析寓于意象中 的思想感情,理解意象的 典型意义,是理解鉴赏古 诗词作品的关键。
看情感词语
诗中的情感词 语,是提示诗歌作品思 想情感的关键信息,一 定要特别注意。
看注释
注释,或介绍作者及 写作时间、写作背景,或 解释关键词语,是理解诗 词作品的钥匙。
看前人评价
前人评价提示 理解鉴赏诗词的方 法、以及答题的角 度,要引起特别重 视。
战斗行动
明确:”恰”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 青年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文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试结合这首 词作简要分析。
对比和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手法。
• (1)对比手法:词中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 形象鲜明。
• ①色彩: “万山红遍” 与“漫江碧透” • ②动作: “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 ,“指点江山”
与“激扬文字” • ③明比: “同学少年”与“万户侯” • ④暗比: “万类霜天竞自由”与当时背景下人们
的生活(暗含)
(2)景中寓情、情中显志
这首词上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 江秋景图”,通过寒江、霜天(气候),万山(层 林尽染)、湘江(碧透、百舸争流),空中的雄 鹰,水底的游鱼(万类竞自由)等意象,形象地 表现出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当时革命形势 的深切感受,并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直接转入 抒怀。下阕回忆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词人与 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的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 壮志豪情,最后三句,以设问作结,形象含蓄地 回答了“谁主沉浮”。主宰国家命运的,应是以天 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世界的革命 青年。蕴含着意气风发的豪迈之情,抒情中显露 出主宰沉浮的凌云壮志。
八首(其一) 》
——《秋兴
秋天里的悲喜
➢碧云天,黄叶地,北雁南飞,晓来谁秋 林醉?总是离人泪。 ——《西厢记》
看情感词语
诗中的情感词 语,是提示诗歌作品思 想情感的关键信息,一 定要特别注意。
看注释
注释,或介绍作者及 写作时间、写作背景,或 解释关键词语,是理解诗 词作品的钥匙。
看前人评价
前人评价提示 理解鉴赏诗词的方 法、以及答题的角 度,要引起特别重 视。
战斗行动
明确:”恰”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 青年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文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试结合这首 词作简要分析。
对比和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手法。
• (1)对比手法:词中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 形象鲜明。
• ①色彩: “万山红遍” 与“漫江碧透” • ②动作: “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 ,“指点江山”
与“激扬文字” • ③明比: “同学少年”与“万户侯” • ④暗比: “万类霜天竞自由”与当时背景下人们
的生活(暗含)
(2)景中寓情、情中显志
这首词上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 江秋景图”,通过寒江、霜天(气候),万山(层 林尽染)、湘江(碧透、百舸争流),空中的雄 鹰,水底的游鱼(万类竞自由)等意象,形象地 表现出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当时革命形势 的深切感受,并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直接转入 抒怀。下阕回忆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词人与 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的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 壮志豪情,最后三句,以设问作结,形象含蓄地 回答了“谁主沉浮”。主宰国家命运的,应是以天 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世界的革命 青年。蕴含着意气风发的豪迈之情,抒情中显露 出主宰沉浮的凌云壮志。
八首(其一) 》
——《秋兴
秋天里的悲喜
➢碧云天,黄叶地,北雁南飞,晓来谁秋 林醉?总是离人泪。 ——《西厢记》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1《沁园春 长沙》(共36张ppt)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1《沁园春 长沙》(共3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dba3121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a3.png)
写作背景
本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在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 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
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 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国共合作创造了蓬勃发展的 大好革命形势。
但是,革命应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
词风 : 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苏轼、辛弃疾、陆游等;婉约派--欧阳 修、柳永、李清照、秦观等。毛泽东诗词应该归于--豪放派
作者简介
毛泽东 (1893-1976)
字
润之,湖南湘潭人。无产阶级革命家
、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
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 求学。毕业前夕和蔡和森等组织革命 团体新民学会。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了解词的相关文学常识;品味词中的关键词语;背诵诗歌。
思维发展与提升 抓住主要意象,感受诗歌意境,把握词中的情景关系。
审美鉴赏与创造 体味词人的伟大情感与博大情怀;尝试创作表达自身情志的诗词作品。
文化传承与理解 体会并学习词人“以天下为已任”的理想抱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 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 击水,浪遏飞舟?
给下面加线字注音
(1)沁园春 (2)峥嵘岁月 (3)百舸争流 (4)怅寥廓 (5)挥斥方遒 (6)浪遏飞舟
qìn zhēnɡ rónɡ ɡě liáo kuò qiú è
研读诗歌,思考问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1.开头三句写了什么? 2.请用正常的语序、散文语言来表达
这三句话 3.赏析“独立”作用。
第1单元第1课《沁园春长沙》PPT课件人教版
![第1单元第1课《沁园春长沙》PPT课件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e4a208a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3f.png)
宋代。词牌是填词用的曲调的名称,与内容无多大联系。标
本 课
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根据字数
栏 目 开
多少,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58 字以内为小令,59~ 90 字为中调,91 字以上为长调。中、长调按照音节分为上
关
阕、下阕。阕是音乐中止的意思,分成上、下阕表示奏乐时
在中间要停一下,文字上则用空一格或隔行表示。
课
栏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
目 开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词中有“一字拍”之说。有
关
一个字可以领起下面好几句,这个字叫“领字”,如上
阕中的“看”、下阕中的“忆”,它们在朗读停顿上应
予以特别关注。要单独成一拍,即在该字后有个停顿。
导读·边学边思
第1课
2.读准韵脚。画出“秋、头、透、流、由、游、稠、遒、
射出昂扬斗志、意气风发的革命情怀是毛泽东诗词的特点。
导读·边学边思
第1课
2.背景介绍
这首词写于 1925 年。当时农民运动蓬勃兴起,毛泽东直
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先后建立了 20 多个农民协会,
本 课
创建了湖南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湖南军阀赵恒惕
栏
通缉毛泽东,当年 10 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
②尽尽尽..管情
jǐn jìn
④度度揣.过度.
dù duó
第1课
导记·晨读晨练
2.辨析字形
沁 沁人心脾 (1)泌 分泌
本 课 栏
侯 万户侯 (3)候 候车室
目 开 关
酋 酋长 (5)遒 遒劲
苍 苍茫 (7)沧 沧桑
第1课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沁园春·长沙》ppt课件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沁园春·长沙》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d23594f2f60ddccda38a0db.png)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毛
泽 东
回顾:
独立寒秋图 湘江秋景图 峥嵘岁月图 中流击水图
独 独立寒秋 立 寒 湘江北去 秋 图 橘子洲头
1.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独立寒秋 图”。
2.用”肢体语言”模仿毛泽东独 立橘子洲头的表情和动作。
湘
江
秋 景
看
图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石山
似如
我人
心意
空懒
水
逝 者 如
流 无 情
斯
小结:
独 立湘 寒江 秋秋 图景
图
峥 嵘中 岁流 月击 图水
图
谢谢观看!
谢 谢 大 家 !
远望
湘
江
近观
秋
景
仰视
图
俯看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
江 碧 透
百 舸 争
流
鹰 击 长 空
鱼翔浅底
湘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远望)
江 秋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近观)
景 鹰击长空 图
(仰视)
鱼翔浅底
(俯看)
找出“湘江秋景图”中锤炼 的精彩字词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湘
江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秋
景
鹰击长空
图
鱼翔浅底
湘 万山红 遍,层林尽染 (远望)
江 秋
漫江碧 透,百舸争流 (近观)
景 鹰击长空 图
(仰视)
鱼翔浅底
(俯看)
既然是九月的长沙,为什么 还有“万山红遍”之言呢
悲观词人笔下之景
而不 飞是是 鸟树万 各倒类 投猢竞 林狲自
散由
小苍 鱼鹰 无孤 力独 的地 漂盘 游旋
毛泽东 毛
泽 东
回顾:
独立寒秋图 湘江秋景图 峥嵘岁月图 中流击水图
独 独立寒秋 立 寒 湘江北去 秋 图 橘子洲头
1.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独立寒秋 图”。
2.用”肢体语言”模仿毛泽东独 立橘子洲头的表情和动作。
湘
江
秋 景
看
图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石山
似如
我人
心意
空懒
水
逝 者 如
流 无 情
斯
小结:
独 立湘 寒江 秋秋 图景
图
峥 嵘中 岁流 月击 图水
图
谢谢观看!
谢 谢 大 家 !
远望
湘
江
近观
秋
景
仰视
图
俯看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
江 碧 透
百 舸 争
流
鹰 击 长 空
鱼翔浅底
湘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远望)
江 秋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近观)
景 鹰击长空 图
(仰视)
鱼翔浅底
(俯看)
找出“湘江秋景图”中锤炼 的精彩字词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湘
江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秋
景
鹰击长空
图
鱼翔浅底
湘 万山红 遍,层林尽染 (远望)
江 秋
漫江碧 透,百舸争流 (近观)
景 鹰击长空 图
(仰视)
鱼翔浅底
(俯看)
既然是九月的长沙,为什么 还有“万山红遍”之言呢
悲观词人笔下之景
而不 飞是是 鸟树万 各倒类 投猢竞 林狲自
散由
小苍 鱼鹰 无孤 力独 的地 漂盘 游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课《沁园春长沙》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课《沁园春长沙》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bc0097c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7d.png)
人生感悟
通过对长沙秋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和感悟,展现出一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情感表达
80%
豪情壮志
通过描绘长沙秋天的壮丽景色, 表达了诗人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 念和豪情壮志,展现出一种激昂 、热烈的情感。
100%
忧国忧民
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表达了 诗人对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关 切,展现出一种深沉、悲壮的情 感。
创作背景
总结词
了解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
详细描述
1925年晚秋,毛泽东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 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国事,追忆了青 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因有感而发。
作品评价
总结词
了解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详细描述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词 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 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 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全 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 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 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80%
豁达乐观
通过对长沙秋天的描绘,表达了 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展现 出一种豁达、乐观的情感。
价值观念
革命精神
通过对长沙于革命事业。
民族自豪感
通过对长沙秋天的描绘,表达 了诗人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 自信心,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 。
人生奋斗
通过对长沙秋天的描绘,强调 了人生奋斗的重要性,呼吁人 们积极向上、奋发向前。
结构安排
本诗的结构紧凑,层次分明,上 片写景,下片抒情,通过对比、 排比等手法,将情感推向高潮, 表现出作者的豪情壮志。
通过对长沙秋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和感悟,展现出一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情感表达
80%
豪情壮志
通过描绘长沙秋天的壮丽景色, 表达了诗人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 念和豪情壮志,展现出一种激昂 、热烈的情感。
100%
忧国忧民
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表达了 诗人对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关 切,展现出一种深沉、悲壮的情 感。
创作背景
总结词
了解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
详细描述
1925年晚秋,毛泽东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 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国事,追忆了青 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因有感而发。
作品评价
总结词
了解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详细描述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词 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 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 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全 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 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 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80%
豁达乐观
通过对长沙秋天的描绘,表达了 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展现 出一种豁达、乐观的情感。
价值观念
革命精神
通过对长沙于革命事业。
民族自豪感
通过对长沙秋天的描绘,表达 了诗人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 自信心,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 。
人生奋斗
通过对长沙秋天的描绘,强调 了人生奋斗的重要性,呼吁人 们积极向上、奋发向前。
结构安排
本诗的结构紧凑,层次分明,上 片写景,下片抒情,通过对比、 排比等手法,将情感推向高潮, 表现出作者的豪情壮志。
人教版语文必修1课件1沁园春长沙 (共31张PPT)
![人教版语文必修1课件1沁园春长沙 (共3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ab11b275727a5e9846a6110.png)
• 1925年2月,正是北伐战争的前一年,当时 革命蓬勃发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 民起义,同时国共统一战线已经确立,但 革命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 争的焦点。这年深秋,毛泽东同志从上海 回到韶山,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 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 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准备到广州主 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经过长沙,并独自去 了橘子洲头。事后作了此词。
写法技巧:
1、容情入景,情景交融------入境
王国维《人间词话》:境非独景物也, 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
主人公:立--看--问--忆(景)
心情:昂扬之情 -- 忧思之情-- 意气风发 主题:作品通过对大好河山的描绘,对国家前途 命运的思,对往昔岁月的追忆,抒发了以天下为 已任的伟大抱负、昂扬的革命斗志和顽强的革命 精神。
而一代伟人毛泽东并不这么追问。 他撂开了景转向大地,是否显得突兀?其 相通之处是什么?
• 江山虽美,国家前途迷茫 • 万类有自由,人民却没有自由。 词人见景生情,想到的是国家、人民,难 怪“怅”了。本词写于1925年国共两党合作 之时。这里实际上是指革命领导权问题。
作用:内容上,这一问透露出了诗人的忧 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凌云壮 志;结构上,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找一找:上阕给我们描绘了哪些景物,有怎样的特点?写景的角度是怎样变换? 你能否为它们拟一个小标题?
时间、地点、 (前三句) 特定的环境
写 景
湘江秋景图
山 林 江 舸 鹰 鱼
红 染 碧 争 击 翔
远景 近景 仰视 俯视 总写 静景 (色) 动景
万类霜天竞自由
万山红遍
漫江碧透
鱼翔浅底
本阕的精彩处在写景,你觉得哪些 词有得好?